后PC时代

2024-09-07

后PC时代(精选11篇)

后PC时代 篇1

你的手机能上网吗?如果回答是“NO”, 你-OUT了!这是一个互联网泛滥的时代, 这是一个后PC时代。计算机技术的真正应用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说计算机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之前的PC发展确实很飞速, 但主要是应用于专有领域:PC, 也就用于办公、管理、数据处理;服务器、工作站, 用于网络或者特殊服务……真正的应用到底在哪里?在我看来, 真正的计算机技术的彻底应用应该是脱离专业色彩的, 真正的计算机技术应该是彻底民用的, 彻底的覆盖到生活中去, 工业中去;现在, 这些正在进行, 她正在悄然改变着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正在拓宽着一个市场, 或者说她在变革着一个传统领域。

网络。同样是诸多技术不能抛开的话题, 当事物具有了计算能力以后, 就要相互之间交流思想或者说传递结果;像人一样, 自己再聪明不会交流还是白费, 交流使人进步。网络就是诸多终端设备间交流互联的媒介, 也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提供了一个大前提。另外加上云的兴起, 用户数据统一放在云端的话, 方便在多个终端进行同步, 轻松的获得比较统一的操作界面、和信息数据, 实用且更人性化。

未来永远是超乎想象的, 试想你家的电饭煲也具有处理能力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 并且可以处理很多复杂的需求) 、试想出门不用带什么钥匙、钱包, 因为你有智能门禁系统, 购物刷的是手机 (NFC) ……所以说, 在网络的配合下, 嵌入式和微型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计算机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让我们一起来窥视一下嵌入式和微型计算机辉煌的未来吧。

1 处理器的发展

随着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 CPU的性能成了计算机性能的一个衡量指标。随着嵌入式领域的发展, 低功耗高性能的嵌入式CPU已经成了处理器需求中的主要需求。为了应对后pc时代的到来, 消费类电子产品蓬勃发展, 市场对低功耗高性能CPU有着大量需求, 这对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很大促进作用。ARM处理器已经开始向多核心迈进, 已经有四核CPU诞生, 主频也已经超过1.5GHz, 据说2012年将有搭载2.x GHZ的ARM CPU的产品出现, 另外配合有1G的RAM或者更高配置, 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开始向PC看齐, 想想看, 现在好多家庭的老式未更新的电脑配置还不及一部高端手机, 这就证明后PC时代的大潮流已经到来了。

2 感应接口技术的发展

这是一个智能泛滥的年代。你的手机、你身边的智能终端、MID已经如此智能, 丰富而人性化的各种感应器接口给你的用户体验带来了质的飞跃。重力感应、光感应器、加速计、电子罗盘、陀螺仪、距离感应、触控板、摄像头、FM发射器……这带来的是终端的智能化, 它不仅可以单方面满足你的操作或者任务需求, 还可以自发的通过这些接口感知世界。他知道有个人脸对着他的“眼睛” (摄像头) , 知道自己在空间内的旋转和倾斜 (陀螺仪和重力感应) , 知道有同伴靠近他了 (蓝牙、wifi等自建网络) ……你承认也好, 不承认也罢, 它开始以更多样的形式在认识和了解着这个世界, 你也在更人性化的操作着它。核心就是丰富的感应接口所提供的服务指数的提升。

3 通讯接口技术的发展

随着终端的智能化, 信息是要互联的, 所以微电子和嵌入式产品催生了很多不同的通讯接口, 常见的有蓝牙、红外、wifi、内建AP、NFC……蓝牙显然已经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标配通讯接口, 主要用于短距离文件传输, 蓝牙音乐播放, 或者共享蓝牙来上网;红外主要是点对点转播, 已经开始逐渐淡出CE产品, 也主要用于文件传输和遥控等方面;wifi也开始成为标配模块,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流畅的网络环境大都需要它的支持, 连接无线局域网, 互联通讯等;内建AP使得终端可以充当无线热源, 共享自己的网络连接给其它设备;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 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 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一般称作近场通讯, 目前主要用在手机支付上。前段时间, 全球40多家电信巨头签署了协议, 要在sim卡中集成NFC模块, 这样可以在不改变终端硬件的基础上集成新的硬件模块, 只用在手机端安装软件应用拓展, 即可添加这一新的功能, 试想一两年后, 出门可以不带钱包和各种银行卡了, 坐公交地铁也会通过刷手机的形式来支付, 释放更多的空间, 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4 电子显示技术的发展

从CRT到LCD、LED, 又有了3D屏, 电子纸等, 一路走来, 电子显示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从CRT的时代, 到LCD、LED的时代, 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空间, 使得原来用到显示屏的地方得到改善, 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功耗, 提升了安全性, 因为CRT显示器里的高压包还是很危险的, 而新型的家用pc的LED显示器只需12V直流供电即可正常工作, 不但十分安全省电, 搬运起来也是相当便利的。

然后是随着LED的发展, 在其基础上, 诞生了裸眼3D技术, 这个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兴起的新技术。这样人看到的画面会更加自然, 而不是呆板的2D或者伪3D。技术的走向一直都是以贴近自然, 还原或者再生自然为目标的, 自然就是最完美的艺术, 这也是各个领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奋斗方向。

在嵌入式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下, 后pc时代已经到来, 她在变革着一个传统领域, 彻底的覆盖到生活中和工业中去。计算机技术的真正应用才刚刚开始。

后PC时代 篇2

下面是根据惠普最新财报制作的惠普各业务营收结构图:

PC业务,也就是“Personal Systems”那部分营收最多,但是几年来一直没有增长;

服务部分,也就是“Services”业务的增长迅速,这也是惠普想要发力的领域;

图像及打印业务也增长乏力;

企业存储及服务器业务增长加速,这也是最容易与企业软件和IT服务整合的业务部门;

企业软件业务增长较快但总量较小,不过在重金收购Autonomy之后,该业务的实力会显著增强,

惠普各业务的营收结构

后PC时代产业新格局 篇3

近一个多月,全球主要IT企业陆续发布本季度财报。将代表性企业的季度财报的数据汇总,我们就不难发现有说服力的定量论据,整个产业确实已进入后PC时代。

在传统的PC产业范畴下,英特尔、微软和惠普最具典型性。

按照英特尔公布的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本季度净营收为135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2亿美元减少了4.9%;净利润为3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亿美元下滑14%。其中生产PC芯片的英特尔PC客户机部门第三财季的营收为86亿美元,同比下降8%。

按照微软公司发布的201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该季度营收180.59亿美元,虽然同比去年的173.67亿美元增长4%,但亏损4.9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8.74亿美元。微软系自1986年以来,首次季度亏损。

按照惠普发布的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净营收额为29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净亏损额达88.5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9.26亿美元。主营业务PC和打印机方面营收都有所下降:其中台式机出货量同比下降6%,笔记本出货量同比下降12%,总出货量下降12%;惠普成像和打印集团第三季度营收60亿美元,同比下降3%。

在后PC产业范畴下,苹果、ARM、台积电和三星最有代表性。

根据苹果发布的201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当季营收为350.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5.71亿美元增长 23%;净利润为88.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08亿美元增长21%。 iPad 共卖出 1700 万台,同比增长 84%;共售出 2600 万部 iPhone,同比增长 28%。苹果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依然是 iPhone 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营收达到了 162.4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133.31 亿美元再度攀升 22%。

ARM几乎是后PC时代终端处理器技术的惟一供应商。根据ARM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税前利润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2%,达到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0%。ARM的出色业绩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强劲增长。

芯片来自代工企业,这是后PC时代区别于PC时代另一个重要特征。而台积电是后PC时代最主要的芯片代工厂。根据台积电财报,本季台积电营收增长0.8%,净利润上涨6%。台积电的市值达840亿美元,已接近英特尔的75%,是惠普的2.8倍。

最后,根据三星当季度财报,其运营利润 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9%,创下新纪录;销售额 4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 三星手机部门在销售额中占了180亿美元,从去年第二季度起增加了75%,营业利润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5%!

后PC时代谁主沉浮? 篇4

1、消费者和企业员工的选择

平板电脑将取代PC和笔记本, 但平板电脑有多种形式, 当前的设计包括大尺寸平板电脑、小尺寸平板电脑和变形本。

消费者将通过大、小尺寸平板电脑收发电子邮件、看电影, 收发电子邮件, 这类休闲活动需要的是轻便、易用的第二屏设备, 不需要实体键盘。这也是苹果iPad成功的原因。视网膜版iPad mini将成为“新星” (next big thing) , Nexus 7也配置7英寸显示屏, 因此小尺寸平板电脑大战已拉开序幕。

企业员工通常需要使用超极本-小尺寸平板电脑组合, 变形本将在未来数年扮演重要角色。对处理能力要求高的企业员工需要使用笔记本和超极本。

2、产品销售渠道

Android称霸智能手机市场的原因很简单:AT&T和Verizon等电信运营商希望免费向用户赠送手机, 通过数据服务创收。Android为这种模式提供了可能, 因为它是免费的, 硬件厂商能降低硬件产品价格。尽管运营商免费送iPhone 4, Android仍然凭借销售渠道的力量赢得了市场竞争。市场上将出现更多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 但都不可能成功。运营商并非是应用商店和生态链的最佳管理人。借助App Store应用商店和专卖店, 苹果在销售渠道方面仍然是王者。

平板电脑的情况不同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销售渠道不是电信运营商, 而是苹果专卖店、电子产品商店或网店。8成平板电脑支持WiFi连接, 因此电信运营商在销售方面的控制权要低得多。尽管Android是最廉价、最灵活的平台, 但由于落后3年时间, 很难在2013年超越苹果。目前在学校和企业, 平板电脑市场是iPad的天下。

尽管Chrome似乎是Google企业战略的核心, 但Chromebook在企业市场上还不足以对Windows 8构成威胁。更不用说微软已经将Office办公软件移植到云计算环境, 云计算是Google进军平台市场的特洛伊木马。微软与笔记本厂商有更长远的合作关系。笔记本渠道大战将在三大操作系统之间进行———Mac OS X、Windows 8和Chrome。由于自带设备 (BYOD) 趋势使得iPhone和iPad进入企业市场, Mac OS X在企业市场获得了一定优势。

3、平台生态系统

苹果将继续主导应用生态链, 维持高质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形象。鉴于对微软阵营混合产品的不屑一顾, 苹果不大可能推出变形本。

亚马逊的目标是低价销售硬件, 拉动内容和服务的销售, 但是, 由于iPad mini和Android设备蚕食了电子阅读器市场, 亚马逊应用商店没有能吸引到大量应用, 今年亚马逊将面临诸多困难。音乐和视频非常重要, 但有更多的应用可供选择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基本需求。LCD-电子墨水混合设备未来2年上市销售后, 亚马逊将面临更大困难。

三星将推动Android平板电脑销售的增长, 成为苹果更有力的竞争对手。三星已经展示了生产优秀平板电脑的能力, 既推出了大尺寸平板电脑, 也推出了平板手机。三星亚洲业务很强大, 拥有除应用生态链之外的完整垂直产业链, 目前使用Android。因此, 平台生态链真正的赢家是Google。三星只是帮助拉动了设备出货量, 出货量吸引开发者为Google平台开发应用, 因为三星自己没有开发者生态链。微软今年推出了Surface平板电脑。微软今年将继续开发变形本, 但其硬件合作伙伴在创新方面将超过微软, 微软将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在幕后看其他厂商以更高的效率生产产品。

“其他厂商”也不容低估。移动Web操作系统是新鲜事物。Mozilla和Facebook都在努力解决推动移动Web发展的问题, 它们没有自己的应用商店, 也不喜欢应用商店。但HTML5的用户体验仍然令用户感到失望, 因此很难使开发者支持Web———至少未来2年内如此。从长期来看, 移动Web操作系统可能更好地与应用商店竞争。

4、技术进步

未来2年软、硬件技术都将有长足的进步, 但三项技术进步将永久性地改变个人设备和技术的市场格局: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家用产品和手势用户界面。

5、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发展将对后PC时代设备的开发和销售产生绝对重要的作用。随着数百万人群成为中产阶级, 最大的新兴市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设备销售将爆炸性增长。对价格敏感的市场蕴藏着巨大机遇。功能手机在印度手机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也是消费者使用最广泛的互联网访问终端。包括诺基亚、苹果和Android厂商在内的手机厂商在激烈争夺印度市场。

苹果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并在印度市场上推出价格更低的数字内容。但发展中市场属于Android。

业内人士预测, 鉴于Android的兼容性和易用性, 转向以移动为主的用户界面, 2015年Android将占到全部计算设备的近70%。在合作伙伴三星的帮助下, Google将继续称雄计算市场, 蚕食苹果、微软和亚马逊的市场。

后PC时代的个人计算新格局 篇5

过去的两周,美国Time杂志网站连续刊登了Harry的两篇文章,讨论后PC时代个人计算的新趋势,Harry在两篇文章中的观点分别是: PC不会消亡,将于平板电脑长期共存; Windows 8或开启台式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个人计算设备间的融合时代。

我个人非常认同Harry的观点。首先,后PC时代不是没有PC的时代,而是PC不再一家独大。人们使用计算设备的时间、地点和应用在延展,在移动中、在碎片时间里PC无法满足用户的即时计算需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等新型终端设备填补了PC的空白,而在PC原本以生产信息和繁重信息处理应用为主体的办公等应用中,PC仍将是主力计算设备。IDG的一份用户使用移动个人计算终端设备的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个人计算终端的使用时间集中在工作之外,能够满足用户碎片时间和休闲时间的计算需求。美国ComputerWorld的调查则显示,无论是企业CIO还是职员仍然热衷以PC作为工作用计算设备。

所以未来PC不会消亡,而是成为个人计算终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互为补充。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不同个人计算设备间的相互融合和连接,为用户提供平滑、一致的应用模式和应用体验,而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割裂和分立。

今天PC的应用模式和体验是Windows历经二十几年培养和奠定的,而移动终端则是由iOS和Andriod建立的,两者从设计思维、操作模式、应用方式和用户体验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而相互之间的连接和数据共享也不够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在不同个人计算设备上的计算体验,也造成了PC与移动计算终端设备间的争吵。

后PC时代云桌面技术正落地 篇6

云计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服务器端即云端提供计算、软件安装卸载、数据存储等功能, 所以终端用户不需要有任何的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基本知识, 其是虚拟化, 面向服务器架构和自主计算三者相结合的一个拓展。

云桌面既然使用了云计算技术, 当然也就继承了它的特点和优势, 比如维护简单、数据集中化、费用下降和扩展性。同时云桌面使用到了虚拟桌面技术, 所以虚拟桌面技术上的诸多需求也至关重要。

瘦客户端, 不仅仅是“瘦”

在桌面用户方面, 云桌面除了显示器、鼠标和键盘外, 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脑机箱。取而代之的是瘦客户端 (Thin Client) 。

瘦客户端是对应云和虚拟化概念, 即将程序和资料保存在云端, 通过虚拟化技术映射过来。所以它不需要为各类应用软件提供安装的空间和运行的能力, 所以本身的体型相对于传统PC就显得很瘦小。

事实上, 瘦客户端相对于传统的PC不仅只有体型上的优点。首先硬件要求降低使得成本自然下降。其次耗电量也下降, 而且搬运、携带和管理更加方便。因为不再受散热的困扰, 所以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要求也就不高。当然相对于PC, 瘦客户端也存在劣势。一是瘦客户端将各类应用程序的运行交给服务器端, 这样就需要提高服务器端的性能, 服务器的成本将会上升。二是在多媒体的播放上, 将非常依赖带宽和VDI显示协议的能力。

三类VDI主流显示协议

其实不光是多媒体的播放上要看VDI显示协议的能力, 用户端和服务器端所有的信息传输都将依靠显示协议来完成。

虚拟桌面基础结构即VDI, 是基于服务器运算的桌面虚拟化, 它将虚拟机从本地搬到了服务端。因为所有在服务器端虚拟机上运行的内容, 都要通过网络传到用户终端上显示出来, 所以虚拟桌面基础结构的连接显示协议高效与否, 是影响用户体验和云桌面产品推广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由不同厂商开发的协议, 以下为三种主流协议, 它们各有所长。

(1) ICA (Independent Computing Architecture)

ICA独立计算结构技术是由Citrix公司为应用服务器开发的一种协议, 是目前业界使用最广泛、最高效的协议。它为服务器和客户端传送数据, 但不会被任何一个操作平台所束缚, 这是其最大的优点。同时如果客户端是有一定运算能力的PC, 它还可以将部分操作进程放到客户端进行, 从而减少网络上的负担和数据传送上的延迟。现在Citrix最新的产品XenDesktop5.5可以运行在包括iOS、Android、Web OS、Chrome OS、Mac OS、Linux和Windows各操作系统在内的上亿种电子产品终端上。并且通过Citrix的HDX技术, 实现了更多的端口映射。而ICA在弱势项目多媒体播发上也取得了进步, 减少了网络对于语音传输的等待响应时间。

(2) RDP (Remote Desktop Protocol)

RDP远程桌面协议是由微软开发的协议。它为用户提供一个图形界面可以操作远端的电脑。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变迁, RDP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版本。从Windows XP操作系统 (除Home版本) 上出现的第一个RDP版本Version4.0, 到现在Windows 7 SP1上的RDP Version7.1。RDP支持最多32位色, 在加密方面摈弃了早先容易在数据流传输过程中被攻击者 (Man in The Middle Attack) 截取的加密方式, 启用了128位的RC4加密算法。可以实现多端口、文件、打印机、语音的从远程定位到本地和窗口的无缝连接。在Windows 7 SP1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RDP上, 还引入了新的Remote FX技术, 可提高3D图像的传输能力, 还为Hyper-V提供USB的重定位。

(3) PCo IP (PC over IP)

Teradici公司使用的实现方法其它供应商不同。他将显示协议集成在固件上, 而且在传输过程中传送的不再是操作数据, 而是压缩后的桌面像素 (而且只传送发生过变化的像素) , 然后通过像素的变化还原出用户的操作和桌面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降低对高带宽的依赖性。PCoIP支持32位色和高分辨率, 而且它还支持显示器矩阵, 最多可达4台。

三类协议性能对比

在显示方面, PCoIP可以支持最高2500×1600像素和最多4台32色显示器, 优于ICA (1600×1200和2台显示器) 和RDP。

在CPU占用率方面, ICA和RDP性能均不错。PCoIP因为需要CPU来达成桌面像素的压缩和编码, 所以CPU占用率会高于前两者。Teradici和VMware为此开发出了服务器端和用户端的硬件卡来分担CPU的任务。但其结果是导致相应的硬件成本上升。

在GPU图形加速能力方面, RDP因为Remote FX技术可以实行GPU虚拟化提供给每台虚机, 所以在运行游戏和3D图像上有较好的能力。

在跨操作平台应用上, ICA被广泛认为是最优的协议。但如果用户的设备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 那RDP也是很好的选择。

网络传输和带宽依赖性是影响用户体验最重要的一项, 而在业界中各协议孰强孰弱也一直争论不休。图一为国外测试人员提供的相关数据。

国内也有虚拟桌面及客户端的可行性功能和性能分析。图2、3为测试结果。测试内容为语音类 (Voice on IP) , 测试环境是内网的Xendesktop和VMware View 4.5 RDP架构。

另外, 在三类技术支撑力度方面, PCoIP属于Teradici公司, 2008年Teradici和VMware便达成了生产合作协议, 即在VMware的服务器上安装Teradici的硬件产品。同时还委托Riverbed公司为PCoIP提供网络优化方案。拥有ICA的Citrix和VMware则都是老牌的虚拟技术开发厂商。微软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广大的用户群, 从RDP版本的变迁和Remote FX和Hyper-V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虚拟技术的重视。而且微软和Citrix还达成了合作关系。所以这些协议之间的竞争其实才刚刚开始。

服务器虚拟化

除了负责中间传输的协议, 在服务器方面, 最主要的虚拟化应用就是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台服务器变成多台互相独立的虚拟服务器。并将服务器的物理资源诸如CPU、内存、硬盘逻辑化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 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并且每台虚拟服务器还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而上述三类协议发展的巨头:微软、Citrix和VMware在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方面也都有自己相对应的产品。

(1) Xen Server

Citrix的Xenserver是基于Xen hypervisor的产品。它的特点是快速、高效和轻便。如果用户使用的是Linux服务器, 则Xen Server能更好地体现它的能力。

(2) VMware ESX

ESX是VMware虚拟结构体系中的一员。它的主旨是为用户提供虚拟服务器的可靠的管理。它的特点就是其管理能力, 防护和复原均实现得很好, 且适用于各类操作系统。

(3) Hyper-V

Hyper-V是微软针对x86-64系统开发的基于Hypervisor的虚拟服务器软件。微软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更贴近用户, 优化基础设施提高可用性。其特点在于能和Windows Server捆绑在一起, 并可以高度集成微软的各类产品。

目前云桌面起步不久, 相关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毕竟基于虚拟技术的体验感觉和传统PC相比, 在舒服度和流畅性上仍有较大的差距。

从协议的综合能力来看, ICA和PCoIP两者在伯仲之间, 但明显强于其他协议, 可以作为首选。PCoIP在画面显示的能力上要强于ICA, 而ICA在网络传输和带宽占用上略优于PCoIP。所以对于这两个协议之间选择, 更多需要参考相同需求下软硬件配置的价格。而RDP自7.1有了Remote FX后, 性能与ICA、PCoIP相比, 差距达到大幅度缩小。所以如果在大型游戏测试和3D绘图的工作环境下, 或操作系统多为Windows的情况下, RDP也将是不错的选择。从服务器软件来看, VMware在该领域一直领导者, 但用户选择时还应该参考之前协议上的选择、设备的操作环境, 已达到最好的适配性。

后PC时代 篇7

PC出货量已呈现连续8个季度的下滑, IDC报告显示, 2014年PC行业还将继续萎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冲击着成熟的PC市场, PC巨头们或退守或进攻, 调整着自己的战略步伐。联想, 也不例外。

PC+++战略

市场整体盘子在缩小, 谋求多元化发展便成为重心。

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将摩托罗拉移动并入囊中, 是联想近年关键的两步棋, 前者有利于企业级业务市场开拓, 后者世界品牌将帮助联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突围。而这还只是联想战略转变的开始。

在前段时间的联想集团誓师大会上,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 将从2010年开始践行的“PC+”战略, 升级为“PC+++”战略, 即在重点巩固个人电脑业务的同时, 大力拓展移动业务、企业级业务和云服务业务。

伴随公司战略的升级与转变, 联想组织架构也进行了相配合的大幅度调整:分为PC业务、企业级业务、移动业务、云服务业务四个全新的业务集团。

同时, 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总裁贺志强之前透露, 在政府鼓励民资进入电信行业的环境下, 联想也将进军虚拟运营商市场, 其正在积极申请移动转售业务牌照。

可见, 联想以PC业务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已雏形初现。

CAC:创新重要来源

目前, 在联想的“保卫+进攻”战略中, PC业务仍是联想坚守的阵地。那么在全球PC市场下滑趋势明显的背景下, 联想如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Gartner报告表示, 全球2014年第一季度PC出货量中, 联想以16.8%的增长率继续问鼎。联想方面数据显示, 在过去四个季度, 联想PC业务保持全球第一, 且与第二名差距拉开。在中国区, 特别是大客户业绩更抢眼, 台式机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市场的49.6%, 占到大陆市场的半壁江山;笔记本业务, 依赖其双品牌战略 (Lenovo与Think Pad) , 市场份额已达71.5%;工作站业务——Think Station为2008年收购IBM PC之后新创的品牌, 业务增长迅速, 在去年第四季度市场份额到了32.8%, 超过惠普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二名。

在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PC产品营销总经理王立平看来, 联想在中国大客户领域取得的佳绩, 源于其不断创新的产品、业务战略, 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联想对创新有一套运作机制, 包括全球计划实施的客户顾问委员会大会CAC, CAC是我们听取客户对我们产品建议和业绩趋势判断的一个重要活动, 帮助我们在产品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王立平表示。联想客户顾问委员会大会是其在全球 (美国、欧洲、中国等地区) 举行的活动, 联想中国区从2011年1月第一次举办客户顾问委员会大会至今, 已在中国多个城市 (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青岛/杭州/南京等) 举办了15次会议, 很多创新的商用PC产品设计都源自于客户在会议中的需求反馈。

例如, 记者在今年深圳地区CAC上发现, 面对活动现场展示体积仅为一升的M4500Q产品 (行业称为小Q) , 来自银行、制造等不同领域的行业客户代表提出了“如此小的电脑性能足够好吗”等疑问, 与产品经理现场沟通;提出“在扩展接口中可以增加并口吗”等建议, 或将列入下一代产品设计;与客户一起互动, 思考适合小Q应用的商业环境等。

深挖行业需求开拓市场空间

实际上, 在国内市场上联想所占据的高份额 (如笔记本市场71.5%的占有率) , 难免让人质疑其进一步上升空间。对此,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笔记本营销高级经理亓炜在接受《通信世界》采访时表示, 尽管在大客户销售市场占有71.5%这么高的份额, 但仍有市场开拓空间。“我们下一步的增长方向还是会坚持双品牌, 因为双品牌使我们不仅能覆盖高端客户需求, 还能覆盖所有商用市场的主流业务需求, 并强化我们高效定制、交付的能力。而且我们会依据客户的需求, 挖掘一些细分的行业市场, 我们仍然能看到像医疗、金融、电信行业对Win8Tablet的需求等, 我们都会抓住这些机遇, 更好的开拓市场空间。”

在海外拓展方面, 亓炜向记者表示, 其将把在中国区CAC上所获取的客户信息向海外传递, 而海外也会收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并不断地利用联想的创新研发三角——罗利、北京、大和, 来提供更好的技术和研发来贴近客户的需求, 给出更加创新性的产品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后PC时代 篇8

1. 后PC时代降临

“后PC时代”是一个新颖的词汇, 它尚未被绝大多数的电子品消费者认同, 更不会被诸如戴尔、惠普这种传统的PC巨头所轻易接受, 但是正如中国的古语所云:“长江后浪推前浪”, 电子品消费市场结构的变化雄辩地证明了世界科技史上的转型时期正在不可逆转地发生。2012年, 戴尔已经连续3年财政赤字, 被迫关闭其手机业务;惠普董事会连爆财务丑闻, 账面作假、领导层换帅;宏基几近破产, 寻觅收购方尚不可得;Windows…8反响冷淡, 微软放弃传统软件路线, 拓展硬件业务:平板 (Surface) +智能手机 (与Nokia、HTC等联合开发WP8手机) 。凡此种种, 不可胜数。苹果、谷歌、三星似乎在短短的一瞬间就拆掉了老一代电子巨头多年垒砌的大厦, 这些无需赘言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完全不同于个人电脑 (PC) 主宰科技市场的时代已经如铁幕般降临, 一种崭新的设备正在迅速博得人们的喜爱——平板电脑。

2. 平板电脑的特点及普及情况

概括地说, 平板电脑是一种更为纤薄的个人电脑, 其特有的多点触控电容屏允许用户通过手指或触控笔来进行操作, 用户彻底摆脱了鼠标键盘的束缚。目前占据平板主要市场的公司有:苹果、谷歌、三星, 其中i Pad以7成以上的网络访问数据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在美国、澳大利亚、口本、新加坡等国家,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i Pad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 我国少数发达地区也进行了试点尝试。2012年9月, 浙大EMBA试水数字化教学, 课堂里学员人手一台i Pad。不仅高校进行了尝试, 杭州、深圳的一些中小学也进行了平面电脑教学的试点型实验, 均受到了学生积极的响应。

二、平板电脑提升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分析

1. 节省教材成本

高等教育教材印刷成本颇高, 且因其厚重造成携带不便, 学生往往要携带数本厚达千页的课本往返于多个教室, 又因其正版昂贵, 也造成了盗版猖獗, 非法缩印、复印侵害学者版权, 此类现象屡禁不止。为高校学员配备平板电脑, 并辅之大力开发电子书籍, 授权给i Tunes…Store或Android…Market供学生付费下载, 不仅大大降低了正版书的购买成本, 也大幅度提高了教材的便携性, 一个8毫米、10英寸的平板就可以放下成千上万本书, 这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 廉价的教材必然会提升消费者的购买量, 著作人的经济利益并不会受到电子书降价的干扰, 书籍的价格和下载量是一对成反比的关系。最后, 电子书市场的繁荣有利于带动我国整个出版业的转型和与世界出版业的接轨, 可谓一举多得。

2. 扩大高校及学者知名度

除却教材, 在i Tunes…Store和Android…Market上出售的高校教学视频也是平板教学不容忽视的一大亮点。通过i Tunes…U这个平台, 学生可以分享到世界顶级名校的课程, 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度最新的学术研究。那些未能获得进入名校进修机会的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弥补其本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 面对面地享受诸如Oxford, Harvord, Stanford这类一线名校的精品课程。从高校管理层看, 这个平台也是高校拓宽其影响力, 提升其知名度的绝佳舞台。通过在i Tunes…U这个模块上增加更多的教学视频供学生下载, 可以帮助学校提升社会知名度, 也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扩大其学术影响力, 正如百家讲台这个平台几年前所做的一样, 但i Tunes…U这种方式更加真实, 更加平易近人。

3. 增加课堂互动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多依赖PPT、台式电脑, 教师以单项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授课, 授道者和受众之间几乎毫无沟通交流, 教材以单纯的文字和图画呈现知识, 令学生无法形成全方位的动态的认识, 这样的课堂效果非常糟糕。引进平板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后, 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可被做成APP的形式供学生进行亲手实践。如医学的学生可以在平板上模拟进行手术, 模拟生物实验, 平板电脑具备PC机所不能轻易实现的感受压力、气流、温度等多种功能。同时, 教师可以轻松地通过平板电脑演示其想要表达的概念、原理、公式, 能够比PPT更加动态地、逼真地展现抽象知识在实际情景中的原貌。通过提升课堂上的互动,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和深入。

4. 便于教职人员考勤

考勤是高校教职人员经常感到头痛而又无奈的事情, 因考勤占据的时间往往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平板电脑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机。现在应用商店中已出现不少收集指纹供签到考勤的应用, 此类应用通过将多部平板设备接入同一网络, 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收集指纹, 可以在短短几十秒内完成考勤, 登记各种早退、病假、旷课、迟到情况, 为教职人员省去了许多烦恼, 扩展了教学时间。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平板电脑在各行各业均发起了影响力不容小觑的革命, 后PC时代的高校多媒体教学离不开平板电脑发挥扛鼎作用, 正如当年一台台方方正正、装着Windows…95的电脑走入高校机房, 走入高校实验室一样。以平板电脑促进高校多媒体教学, 对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进一步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自2010年iPad的问世造成平板电脑的爆炸式发展以来, 整个PC业界的出货量连年下跌, 电子科技领域重新洗牌。平板电脑取代传统的PC机、一体机、笔记本电脑, 成为大众更乐于接受的新产品。平板电脑较之传统PC的巨大优越性使其在如下行业形成了一场颠覆式的革命:印刷业、出版业、新闻业、流行音乐、电影业等。高校多媒体教学也在不觉间受到平板电脑的“侵袭”, 3年来逐渐有零星试点以平板电脑取代计算机、投影仪、PPT等老旧教学方式,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以较为新颖和独到的眼光, 对后PC时代以平板电脑提升高校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理性的思考,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关键词:平板电脑,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芳媛, 李法敏.论平板电脑时代的电子教材[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 (12) :124-126

[2]杨明.基于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科协论坛, 2012 (8) :171-172

后PC时代 篇9

“伙计, 我知道你有听觉问题……因为刚刚我问了你三次问题, 你才回答我。”今年1月, 安迪·格鲁夫在可能是其人生最后一次聚餐中, 对与他共事了25年的老友——斯坦福商学院教授罗伯特A·伯格尔曼 (Robert A.Burgelman, 下称“伯格尔曼”) 说。

“我知道你不想检查。但是你必须要检查, 否则两年后你会后悔。”安迪·格鲁夫随后又说道, 脸上瞬间闪过在伯格尔曼看来“有些讽刺却总是代表友好”的微笑。

这位硅谷传奇人物, 一代硅谷人心中的“灯塔”, 在不久后的2016年3月21日, 心脏停止了跳动。

安迪·格鲁夫的一生中, 早年逃亡、中年带领英特尔壮大和度过难关、晚年教书培养学徒兼和病魔斗争。直到生命最后那段时间, 他都始终保持着自己鲜明的个性, 即使是告诫相识多年的好友要注意身体, 也不肯用更温和、委婉的方式和语气。了解他的人会知道, 这就是安迪·格鲁夫, 性格上的棱角无法抹灭他推动PC时代崛起、留下诸多经典管理思想的光芒。

“安迪一次又一次的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他激励着一辈又一辈的科技人、制造者和商业领导者们不断前进。”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布莱恩·科再奇说。

就连英特尔在移动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高通公司创始董事长兼名誉首席执行官艾文·雅各布也说出:“计算机、无线/智能设备都从安迪·格鲁夫的贡献中获益, 我们应该向他深深致谢。”

严厉老板

“在我看来, 英特尔这家公司的味道, 其实就是安迪·格鲁夫的味道。”英特尔中国区员工徐鹏 (化名) 表示, 当你走到杨旭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的‘格子间’, 根本看不出来他的工位和其他员工有任何区别, “我刚进入英特尔时, 对这一点感到特别震撼。我们每个会议室都一定会挂一块表, 这种惯例源自安迪·格鲁夫讨厌冗长的会议。”

早期的硅谷, 科技公司经理都有自己的办公室, 不过当创业公司渐渐发展壮大后, 这种特权文化一定程度上容易滋生公司内部纠葛。安迪·格鲁夫在当时提出, 无论英特尔公司总裁、经理还是员工, 都必须坐完全一样的格子间。后来, “格子间文化”通过英特尔传递到硅谷以及更多的地区和公司。

安迪·格鲁夫一生有三本重要著作:《游向彼岸》《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高产出管理》 (又名《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游向彼岸》是对安迪20岁以前人生的总结, 他的逃亡经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集中了硅谷工程师文化精髓, “偏执” (国外理解为执着到近于病态) 至今仍是不少产品经理人的人生格言;《高产出管理》, 则是安迪带领英特尔科技创业公司成为全球科技巨人的管理经验浓缩。

“当初创公司部门壮大后, 会议变得冗长, 安迪·格鲁夫就提出来我们要‘高效会议’, 从那个时候起, 硅谷就有‘高效会议’说法, 有人是专门做会议记录的、有人是管时间的、有人是管会议流程的。英特尔的这种管理方法在当时并不多见。”徐鹏说, 如果觉得跟自己没关系, 那就有自由可以不参加各种会议, 这也是安迪·格鲁夫‘高效会议’思想中特别旗帜鲜明的一点。

1968年, 当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离开仙童创立英特尔时, 安迪·格鲁夫是他们招聘的第一位员工。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忙于技术和外交, 而安迪·格鲁夫则负责英特尔公司具体管理和经营。

“安迪·格鲁夫是这种不屈的人, 特别执着、有冲劲、不服输、一定要赢……充满了这样的精神。我觉得英特尔这么些年经历了很多大的坎坷, 一直到今天还能稳稳当当地往前走, 是因为有这个拼搏的基因在。”徐鹏认为。

早先的时候, 当摩尔回忆起英特尔早期创业时光, 觉得那段时间特别美好, 因为他每天都专注于技术, 而在英特尔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金、人员流动、具体业务问题, 都是安迪·格鲁夫在解决。

“他具备科学家的分析方法, 同时又能通过坦诚而深入的对话去吸引他人, 在个人电脑、互联网和硅谷崛起的时代, 支撑了英特尔的成功。”英特尔现任董事长安迪·布莱恩这样评价作为前CEO兼董事长的安迪·格鲁夫。

戈登·摩尔、罗伯特·诺伊斯、安迪·格鲁夫, 共同构成了英特尔三角支架的坚实底座, 而安迪·格鲁夫对公司管理中实际问题的敏感和准确把握, 是英特尔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格鲁夫掌控英特尔时, 硅谷就流传着这句话, 意思是无论安迪提供多高的硬件性能, 微软CEO比尔·盖茨都会把它消耗掉, 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也就不得不继续更换新电脑。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两人联手, 英特尔和微软形成的芯片加操作系统 (硬件加软件) 联盟, 至今仍是PC行业无法翻越的高山。

“安迪·格鲁夫是老一代硅谷人的象征, 这里的硅谷指的是硬件、IT产品的意思。安迪·格鲁夫讲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是在技术上、在硬件突破上的‘偏执’, 所以才有了“摩尔定律”。说起来很简单, 但18个月翻一番, 这后面都是工程人员的心血。”海银资本合伙人、美国科技创新观察家王煜全说。

“刻薄”教授

“1988年8月, 我收到一封来自校长办公室邮件, 信中写安迪对商学院职位感兴趣, 那个时候, 他才55岁, 可以说是依旧处在黄金年龄, 而且担任英特尔的CEO。不过, 安迪显然决定急流勇退。”伯格尔曼说, “他灯塔般的智慧和非凡的个性, 一直留在我心中。”

直接、刻薄、简短、一对一方式, 是伯格尔曼对教学和生活中安迪·格鲁夫印象的浓缩, 或者按照伯格尔曼的理解, 安迪·格鲁夫在“不断探索事实真相, 同时用清晰简单词汇表达令人难忘的观点”。

按照王煜全的理解, 安迪·格鲁夫的“偏执”没有中文含意中“愤世嫉俗”、“反文化”这一层意思, 更多是对于技术和工程“执着到病态”的一种坚持, “其实很家庭、很本分, 安迪·格鲁夫是这一类的代表。”

他曾直言不讳地向伯格尔曼指出, “你对你自己和对我都有很高的期望, 但是你的问题在于, 你对你学生的要求却不够严格。”他甚至会让他的妻子、丈母娘来斯坦福商学院听他讲课, 帮助改进讲课方式。

这种一旦决定了要做一件事, 就全心投入、一往无前的风格, 也曾让安迪·格鲁夫在英特尔的下属活得战战兢兢, 他们总是担心自己因为犯错而被开除。“你越成功, 就有越多的人想抢走你的一部分生意, 再抢走一部分, 直到你一无所有。”安迪·格鲁夫在自己的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有这么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他有一种天分, 能够给员工从未遇到过的严厉鞭策, 并让员工愿意取悦他, ”哈佛商学院教授David Yoffie, 戴维·约菲这样评价安迪, “他是一个很难取悦的人。”

伯格尔曼回忆文章中提到一个故事。有一次, 安迪·格鲁夫丈母娘来斯坦福商学院听课, 安迪很生气, “因为他认为他丈母娘没有好好听课, 而只是在走神, ”伯格尔曼说, “这非常有趣, 因为安迪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 也对他身边的人也有同样严格的要求。”

硅谷传奇人物史蒂夫·乔布斯曾在事业迷茫时, 给安迪·格鲁夫打了一个电话, 征询安迪对自己是否应回归苹果公司的看法。“我给他列举了回归的好处和坏处, 说到一半时他打断我说:‘史蒂夫, 我才不在乎苹果会怎么样。’我愣住了, 但就是在那个时刻, 我认识到我是在乎苹果的——我创建了它, 它的存在对世界是件好事, 我决定暂时回去帮他们招聘CEO。”

即使如此, 更多与安迪·格鲁夫接触时间较长的同事、朋友, 了解他擅长通过“讽刺”洞穿本质, 让其他人因此而印象深刻, 也理解了他的“偏执”并无恶意, 而是从言论上由内而外在传递他的价值观、对事物的灼见, 从行为上对自己和周围人一致的严格要求。

硅谷“灯塔”

安迪·格鲁夫身上的“不屈”和“危机意识”, 和他早年的经历不无关系。自传《游向彼岸》中记载了他早年的逃亡生活。

1936年9月2日, 安迪·格鲁夫出生于匈牙利, 安迪的父亲二战期间被征到犹太人劳工营, 而他和母亲辗转于匈牙利各地躲避拘捕, 他的母亲会坚持每天清晨五点钟督促只有几岁的安迪起床学习英语, 为某天可能到来的逃往进行准备。二战后, 1956年匈牙利起义遭苏联镇压, 安迪徒步从匈牙利逃到奥地利, 随后逃往美国。

20世纪60年代初, 安迪·格鲁夫抵达硅谷, 在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后, 进入仙童半导体成为戈登·摩尔的助理。1968年, 他和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一起创立了英特尔。

“摩尔定律”后来成为半导体技术规律中的经典, 安迪·格鲁夫管理思想也成为硅谷、全球管理思想中的经典。半导体集成度历年不断提高, 背后的工程师文化要求精益求精, 二者在技术、管理不同领域提炼源于半导体行业的经验。

英特尔发展过程中, 日本半导体业一度对主要开展存储芯片业务的英特尔形成生死存亡压力。安迪·格鲁夫最终做出明智决定:在他的领导下, 英特尔将业务核心从存储芯片全面转为CPU计算芯片, 带领英特尔走过了存储芯片的“死亡之谷”。

“在这段时间里, 英特尔公司生产出了386和奔腾等处理器, 公司收入从19亿美金跃升至260亿美金, 也给PC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英特尔公司这样介绍安迪·格鲁夫的贡献。

事实上, 通过联合比尔·盖茨, 英特尔、微软共同终结了前一个王者IBM的垄断地位, 成为PC世界新的国王, 进入价值链顶端。至今, PC行业中无人能打破Windows加Intel的Wintel模式。

“硅谷的许多资深人士和许多 (风险资本家) 都曾为他工作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的职业生涯就是硅谷的发展故事。”戴维·约菲说。

另一方面, 安迪·格鲁夫淡出一线后, 斯坦福商学院兼职教授的工作, 让他的思想和门生依旧遍布硅谷。“以斯坦福技术和斯坦福商学院学生合作为代表, 是现在‘商业化’硅谷的特征。”王煜全表示。

安迪·格鲁夫1998年卸任英特尔CEO职务, 仅担任英特尔董事长, 因为他被查出患了前列腺癌。此后的20多年间, 他又患上了帕金森症, 不断穿越“死亡之谷”, 其人生经历正如他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所说的:“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 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历经的最大磨难。”

但英雄和他的时代也会有过去的一天。

虽然当下主要由斯坦福商学院学生组成的“硅谷新贵俱乐部”也受到安迪·格鲁夫巨大影响, 英特尔身上也留存着安迪·格鲁夫时代的记忆。不过在王煜全看来, 无论主流文化和人群, 当下的硅谷和安迪·格鲁夫时代那个硅谷已经变化了太多。

“我一直讲硅谷是‘三个硅谷’。”王煜全说。所谓“第一个硅谷”, 是从惠普开始, 英特尔延续的“硬件硅谷”, 其特点是“工程师文化”, 安迪·格鲁夫式对技术、工程的“偏执狂”;“第二个硅谷”是以微软、谷歌、Facebook等为代表的“软件互联网硅谷”, 离经叛道、希望构造虚拟世界的理想王国, 但正在被驯化;而“第三个硅谷”, 是“斯坦福围绕的硅谷”, “美国的创新现在大量依托高校科技, 不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其实都是高校技术成果体现。恰巧斯坦福是其中一个非常优秀的高校。所以你会看到, 硅谷前两代从斯坦福毕业的创业者并不多, 现在突然骤增。”王煜全说。

后PC时代的中国式纠结 篇10

后PC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将远远超越PC数量,这也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谁就能成为后PC时代的比尔·盖茨。

换句话说,谁掌握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谁就控制了规模10倍于PC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入口。

显然,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饕餮盛宴。我们看到,王建宙、常小兵、柳传志、马云、李彦宏、马化腾、李开复、雷军中国科技业8位堪称最具权势的男人,依次陆续进场宣战,其中不少为门外汉。

2009年8月,先知先觉的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基于谷歌平台的开放手机操作系统OMS,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号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是全球首个由运营商主导的操作系统。

2010年11月,联想在拉斯维加斯发布了旗下智能手机乐Phone,它搭载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OS 1.0,这也是联想基于谷歌Android开发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今年2月28日,中国联通的沃Phone及其操作系统粉墨登场,共有两个副部长以及十个院士出席了这场发布会,分量由此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移动和联想不同的是,中国联通官方强调,沃Phone技术架构与谷歌Android无关,它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原生操作系统。

有趣的是,无论是基于谷歌Android开发的Ophone、乐Phone,还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沃Phone,先后都入选了“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之后,马云、李彦宏、马化腾、李开复、雷军旗下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创新工场、小米科技先后进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战场。至此,八雄争霸之势已初见端倪。

综合分析,中国科技业八大门派觊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动机无外乎三点:一是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借此获得数据、获得用户;而是链接移动互联网终端层和应用层,聚集各种移动应用;三是从底层控制用户的智能手机终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个人看来,八大门派最终都将败走麦城,无一例外。

八大门派之中,中国移动、联想、百度、腾讯、创新工场、小米科技等六派推出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均基于谷歌Android开发,单从这一点来看,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中国移动的OPhone手机,上市以来“很不给力”,去年前三个季度销量仅为33.3万部,与之前的百万级预期相差甚远。

事实上,谷歌Android本身就有先天不足,这种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JAVA虚拟机存在极大的专利风险。最近,苹果、微软相继针对Android阵营智能手机厂商展开诉讼,这种风险距离全面释放已近在咫尺。

那么,号称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原生操作系统沃Phone及阿里云是否会笑到最后?我的答案依然是:NO!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战场竞争异常激烈,谷歌Android、苹果iOS加上微软WP已经构成牢不可破的铁三角。为何坐拥Symbian及MeeGo的诺基亚弃而转投微软怀抱?我想,诺基亚的自杀式举动,已活生生地告诉业界,Android+iOS+WP铁三角天下无敌!

《潜伏》中有句台词,“有一种撤退叫胜利,有一种占领叫失败!”我想告诉诸位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单纯从商业上看,操作系统反倒不是那么重要,这一点从美国科技业可见一斑,尽管苹果贵为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但是,诞生于其后30年的一个SNS网站Facebook,还未上市估值竟然就已超过1000亿美元!

从这个意义上看,有没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又有多大的关系呢?但是,如果从国家战略及国家安全上看,我们的确需要一套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今年6月份,美国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以及附近德克萨斯州的布利斯堡举行沙漠测试,检验智能手机的作战性能。在为时六周的评估期间,共有300多部智能手机参与了这次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手机拍照和发送短信等。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军方不但希望将移动设备用于作战环境,而且计划借助此类设备组建面向士兵的社交网络,从而增强士兵的凝聚力及战斗力。

可以想象,未来的战场上,智能手机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作战武器!

那么,您又可以想象,假如我军士兵手上的智能手机是基于谷歌Android,苹果iOS,抑或微软WP,后果如何?

后PC时代 篇11

一、档案利用工作发展概况:

档案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档案存在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我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档案馆应定期公布档案目录,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档案利用工作从历史长河来看,可以概括为两次历史性的革命:从古代统治阶级的特权到成为公众的一项权利,从限制利用向自由利用过渡[1]。具体到后PC时代的档案利用工作,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的加快,档案界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成为众多档案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等新兴事物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档案利用工作,不仅使用户对档案信息进行了有效利用,还使部分档案信息实现了互联共享,拉近了公众与档案、公众与档案馆的距离。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的档案利用工作现状却不容乐观,从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来看,“门可罗雀” 的状况很普遍。我国国家档案利用程度不高是事实,接待查阅者日均两三人次的省级档案馆,日均不足一次的区、县档案馆也很常见[2]。总的说来,档案利用工作在不断进步中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的不足。

二、后PC时代档案利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后PC时代意味着高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得到广泛利用,但相较于传统档案利用工作,现代档案利用工作更趋向于社会化,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档案利用过程中“倒立金字塔”现象的发生。这里所说的档案利用过程中“倒立金字塔”现象是指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程序与结果之间的不平衡性。从本质上来说,档案利用过程是档案的价值实现过程,公民利用档案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档案的真实性和凭证性,当涉及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利益得到威胁时,便会利用档案,即对档案有凭证性需求。从高校档案馆利用档案的过程来看,普遍存在着程序耗时但结果却不容乐观的现象。 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往往是档案提供者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主要体现为时间的无意义消耗),但是结果却比较单一和纯粹, 甚至这一结果的社会价值也并不高[3]。例如,笔者在安徽大学档案馆实习期间,来馆者多为在校学生要开学籍证明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前来调档查看相关信息,档案馆的老师都会一一热情接待, 但偶尔也遇到过找了好久找不到的年代久远的人事档案,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工作耗时,来馆者也只能失望而归,甚至认为档案馆的工作效率甚微。利用者往往是针对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但是档案部门却需要在大量档案信息中搜寻,有时候付出了大量劳动,结果却不被认可,这不仅挫伤了档案提供者的积极性,也让档案利用者无法获得想要寻得的信息。

2.档案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1)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者是指档案部门中直接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档案利用工作中,档案工作者参与档案编研、加工、利用,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然而在后PC时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仍然存在部分档案工作者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使档案信息资源难以快捷、准确地检出并提供利用,难以满足利用者需求。不仅限制了个人发展,最重要的是限制了档案优化工作,也阻碍制约了档案利用工作在网络化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档案工作者作为档案利用工作的主体,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满足公民利用需求多样性的要求。(2)档案部门馆藏资源缺乏,结构单一。馆藏档案是档案工作者提供利用和利用者利用的物质对象,没有馆藏档案,档案工作者就无法提供利用,利用者也无可利用,档案工作只能是无米之炊。馆藏档案是保证档案利用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4]。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馆藏资源不丰富,结构单一的情况仍然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的种类越来越多,也产生了许多新兴档案,如电子文件等。公众对于档案的利用已不再局限于纸质档案,对于近现代发展起来的声像档案、 实物档案、缩微档案、电子档案都有利用需求,并且呈现上升趋势。 对于公众的档案利用需求,档案馆的馆藏仍以传统纸质档案为主, 结构的单一性必然会对档案利用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3.信息技术更新落后,业务应用范围有待提高。在后PC时代, 网络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网络环境又具有典型的虚拟性,技术更新、应用的前提是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由于网络系统本身存在漏洞,网络的安全性较为脆弱。从目前人们所采取的各种防范措施来看,还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5]。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应用现代化信息传递技术,提高档案信息的输出能力。虽然我国已有多数档案馆实现数字化,建立起档案全文数据库和目录数据库,建立馆藏目录查询系统,但在数字化过程中,对于一些利用者的需求没有特定性,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如在一些数字化档案馆的页面中可以见到FAQ,实时性问答,以及常见问题解答,这些模块旨在让用户自己去寻找答案, 数据库会根据常见问题和高频词汇总结出一个“答案库”,当下一个用户再次提问时,根据关键词匹配,能迅速查找到想要的答案。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却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心理需求,就是说有较高的查全率,但不一定有同样高的查准率。另外,由于技术更新滞后,大量档案仍然依靠传统手工方式检索,档案馆开放利用程度低,与公民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相比较之下,国外档案馆一向注重用多种手段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为满足休闲需求,它们积极向图书馆、博物馆学习,突出服务内容和方式“以人为本”和“方便快捷”,在开放时间、利用程序、宣传手段、配套服务、服务技术等方面均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服务色彩[6]。借助高科技支持的便捷服务,国外档案馆已成为公众休闲场所,这样看来, 我国的档案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优化档案利用工作的对策

1.做好档案宣传工作,消除信息不对称。档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倒立金字塔”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利用主客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而造成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有很多,可以概括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档案工作者虽然在档案专业方面所掌握的知识和相关信息较多,但是对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很难有深入的把握,而档案利用者对档案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从客观方面来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对档案行业的投入和信息资源的获得,同时,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会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因为许多高校档案馆主要面对校内各部门和师生员工提供档案查询服务,校外人员必须取得相关证明否则不予接待。因为不容易了解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具体规定,民众还是很难直接、自由地查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7]。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加强档案信息的社会宣传,让人们知道档案究竟有哪些作用,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我们究竟能从档案馆查询到哪些信息。 另外,还有宣传怎样利用档案,如何使用检索工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从而引导人们用好档案。其次,要建立一个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系统,在利用者利用档案之后,应通过反馈系统反馈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会对此进行评估,综合评估结果,可以及时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借以优化档案利用过程。

2.建立新型化档案,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1)建设后PC时代的新型档案馆早在20世纪,吴宝康先生在档案利用方面不拘泥于旧思想,他能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为自己的档案利用增添新色彩,主张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8]。数字档案信息虽然有着传统档案信息不可比拟的方便、快捷,但仍不能断言它在未来就一定能取代纸质档案信息,档案馆仍具有传统文献的功能,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积极对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网络环境下,可以从不同层次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除围绕档案馆自身和相关业务提供有关诸如本馆概况、机构设置、馆藏简介等栏目外,还可以分析档案馆用户的信息需求,针对不同档案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有重点地组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9]。在原有传统档案馆藏基础上,积极开发新档案,并实施档案数字化,构建一个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新型化馆藏资源模型,优化结构,重视收集各种来源、各种载体、各种类型的信息档案。(2)提高档案提供者自身素质。档案提供者要改变服务态度,思想上要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化。目前,国内一些档案馆正在采取对策,如建设永久性的档案展览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吸引广大青年走进档案馆等。在国外,档案馆已经形成一种主动服务形式,不仅宣传了档案,提高档案馆的知名度,还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成为连接档案馆与公众的一种“桥梁”。在实际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提供者还应加强自身职业素质,随着电子文件的出现和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实施,要通过每个工作人员去具体操作实施,建立档案目录中心,将本系统本地区保存的档案资料汇集并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同时要优化档案工作者的队伍,从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积极引进专业年轻化队伍,形成不同年龄结构层、不同知识背景的档案工作者队伍。

3.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投入,倡导使用新技术,顺应时代潮流。数字化档案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笔者认为,即使是数字化,也对用户的终端有限制,就是说用户在查找档案信息的时候,最方便的也是要通过电脑终端得到实现。由此笔者联想到是否可以将档案系统应用到手机上呢?随着手机的智能化,APP的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大,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程序“手机档案馆”,每个拥有手机的用户都可以下载这个程序,通过这个程序用户可以浏览由本地区甚至是全国、世界范围内的可供利用的档案,因为手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档案应用程序也能迅速普及。就像微博一样,手机档案能及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好多档案馆、图书馆已经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这个手机档案馆程序可以参照网络公众平台,适时发布一些关于档案、档案馆的一些信息,不仅起到了宣传作用,还拉近了档案与公民的距离。随着微信等语音短信软件的推行,档案馆还可在相关应用程序上推行语音服务。档案馆可以“问计于民”,定期向民众征询工作开展的意见,通过语音建立灵敏反馈和沟通互动机制, 更具人性化地发布公开民众乐于接受的信息[10]。档案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是常人不能接近的重地了,而是能为民所用,促进社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地方,综上所述,档案部门应利用新技术,为档案事业发展带来新转机,不少档案部门已开通微博,可以借此把握公众平台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合理的使用,把握当下公民利用档案的新需求、新特点、新趋势,以弥补现阶段档案信息服务的不足,顺应时代的潮流,使档案利用工作走向真正的新未来。

在对档案利用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总结中可以看出, 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极目的,笔者希望通过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进一步优化档案利用工作,提高档案利用率,提高档案利用效益,推动档案利用工作走向崭新未来!

摘要: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应用,档案利用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将具体论述新时代的档案利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即从档案利用过程中“倒立金字塔”现象的发生、档案部门自身、信息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档案利用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新进展尽绵薄之力。

上一篇:《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下一篇:阑尾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