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保险业

2024-10-01

后危机时代保险业(精选12篇)

后危机时代保险业 篇1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保险要素流动不断加快,为保险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保险业开始在各国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也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保险机构通常将证券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投资方式,保险资金大量进入证券市场。从总体趋势看,1980-1995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保险性机构持有证券的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一直在不断上升。1997年,美国、欧洲、日本的保险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场总市值的比重分别为25%、40%、50%,跨国保险公司在多个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现象也日益普遍。但是,长久以来,保险公司财务报告一直被视为无法穿透的“黑匣子”。原因在于,各国保险监管部门为满足监管要求而制定的法定会计原则与为满足通用财务报告要求而制定的公认会计原则要求相差甚远。法定会计原则切合实务操作的要求,保险合同准备金负债通常由精算师按照精算方法进行评估,但这些精算方法在很多方面与会计原理和方法相矛盾,致使保险公司准备金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和透明度长期以来备受投资者、分析师和监管者在内的信息使用者的指责。

在此背景下,为有效增强保险业与其他行业和各国保险合同会计准则之间的可比性,帮助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决策,降低保险公司的跨国上市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7年成立筹划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正式启动保险合同会计准则项目。由于保险会计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会计准则制定的艰巨性,项目进展缓慢,IASB将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目前,第二阶段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2013年7月,IASB和FASB分别发布了保险合同征求意见稿,并将在对反馈意见进行复核之后确定保险合同准则的终稿。

下文将系统介绍并总结IASB在保险合同会计项目上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进而对保险合同会计的全球趋同提出一些看法。

二、保险合同会计准则项目及溯源

保险合同项目正式启动后,筹划委员会于1999年11月发布了保险合同的问题报告(Issues Paper),该报告以问题形式列示了保险合同项目所涉及的20个主要问题,并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应的备择方法及其利弊。问题报告发布后,筹划委员会在整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讨论研究,于1999年12月向IASC递交了一份“原则公告草案”(Draft Statement of Principles,DSOP)首稿,该草案主要介绍了保险合同会计相关的具体原则。2001年4月,IASB取代IASC,继续授权筹划委员会完成DSOP的后续相关工作。原则公告草案接受公众评价后,经修订再次于2001年6月递交IASB评审,并作为后续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

由于保险会计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会计准则制定的艰巨性,保险合同会计准则项目进展一直很缓慢。2001年9月,为了进一步讨论以DSOP为基础的相关实务问题,IASB接受筹划委员会建议,于2001年至2002年期间对9个国家19个承保人进行调查研究,考虑到各国法律、文化、监管制度及技术水平的差异,2002年5月,IASB决定将保险合同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是IASB于2004年5月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IFRS 4)“保险合同”,作为一项特定时期的过渡性规范,为2005年开始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司提供暂时性的保险合同相关指导。

该项目第二阶段的准则制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2004年9月,IASB成立了新的保险工作组(Insurance Working Group,IWG),为IASB提供咨询。2007年5月,IASB发布了保险合同会计准则项目第二阶段的讨论稿(DP)“保险合同的初步意见”(Preliminary Views on Insurance Contracts),提出了保险活动中资产和负债的综合计量模型,采用“构建模块法”(Building BlocksApproach)计量所有保险负债的价值。三个模块分别是:(1)与市场价格一致的、现行的无偏期望现金流;(2)反映货币时间价值的贴现率,即无风险的市场利率;(3)市场参与人要求的风险边际(RiskMargin)及服务边际(Service Margin)。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保险负债结果被称为是“现行脱手价值”(Current Exit Value,CEV)。采用这种计量模式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SFAS 157)和IASB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现行脱手价值,这种计量属性建立在负债转移的基础上,能够提供清晰的计量目的,对所有的估计都能给出明确的指南(基于市场一致原则)。其次,脱手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而其他的计量模式,如现行履约价值(Current Fulfillment Value)、未实现保费(UnearnedPremium Model)、内涵价值(Embedded Value)等都不是计量属性,使用计量属性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也更有利于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事项。再次,保险公司的资产大多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减少会计错配(Accounting Mismatch)问题,更好地揭示经济实质。最后,除了脱手价值外,其他计量模式,特别是履约价值,将会在合同生效日确认保险公司的管理效率,而这些管理效率应当在以后期间逐步反映,因此CEV可以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决策有用的信息。随后,IASB针对反馈意见及相关议题与FASB展开了多次讨论。

2007年8月,FASB发布了一份建议文件“有关承保人和投保人的保险合同会计”(Accounting for Insurance Contracts by Insurers andPolicyholders),就是否参与IASB保险合同会计准则项目广泛征求意见,并于2008年10月正式参与该项目。2008年2月,IASB对讨论稿收到的158条反馈意见进行了分析与初步讨论。大多数反馈意见认为“构建模块法”提供了分析保险合同相关问题的有用框架。同时,几乎所有反馈者都对构建模块法的某些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根据以上反馈意见,IASB在2008年举行了一系列讨论会议,讨论了现行退出价值、现行履约价值、使用价值和未实现保费这些计量模式间的异同。2008年10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加入使得该项目演变为一个重要的趋同项目。2010年7月,IASB发布了保险合同征求意见稿(ED/2010/8)。同年9月,FASB发布了讨论稿“保险合同的初步意见”(Preliminary Views on InsuranceContracts)。征求意见稿及讨论稿引发了广泛争议,对此,IASB和FASB多次召开联合会议就反馈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就相关问题得出暂时性决定(Tentative Decision)。2009年2月,IASB保险工作组继续探讨备选计量方案,并提出了贴现率、保险负债变动等关键问题。2009年6月,保险工作组向理事会推荐采用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Revised IAS37)中的准备金计量方式来计量保险负债。提议指出,采用这种新模式的目的是要计量保险公司解除债务需要合理支付的金额。在新模式下,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判断公司未来必须履行的义务或设定该债务可以合理预期从第三方收取的金额来估计保险负债金额,而FASB则建议采用履约价值模式。2010年7月30日,IASB发布了保险合同财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InsuranceContracts Exposure Draft)(ED/2010/8),其一经定稿将取代IFRS 4。该征求意见稿在“构建模块法”的基础上,综合脱手价值、IAS 37模式和履约价值的主要观点,提出采用履约现金流现值加剩余边际计量保险合同准备金,要求保险公司充分披露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信息,大大提高了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但是,ED中的很多观点和原则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同年9月,美国FASB发布了讨论稿“保险合同的初步意见”,以征求公众意见。

在综合各方反馈意见的基础上,2013年6月24日,IASB发布第二次征求意见稿(ED/2013/7),对尚存重大争议的五个领域有限地征求意见。同年6月27日,FASB也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总体上赞同提议的当前计量模型和构建模块法。但是一些重大问题仍有待解决,例如折现率的选择、一个边际还是两个边际、是否锁定剩余/混合(单一)边际、如何列报、短期保险合同简易方法(保费分配模型)的应用、是否以及如何分拆、再保险合同的确认和计量、过渡条款的安排等。报表使用者总体上支持显性的风险调整,但对其可比性表示了担忧。另有部分反馈者对于短期保险合同和非寿险合同是否采用构建模块法尚犹豫不决。IASB针对反馈意见召开多次会议讨论保险合同会计准则项目,最频繁时一个月内的会议次数达七次,多数的讨论会是与FASB联合召开的。为了回应利益相关方提出的关键问题,IASB和FASB对一些争论热点问题,如履约现金流(包括取得成本)、折现率、边际、保费分配模型、列报、适用范围、分拆、再保险、过渡条款等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暂时性结论。

三、修订后的保险合同征求意见稿(ED/2013/7)主要内容

2013年6月24日,IASB发布了修订后的保险合同征求意见稿。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就五大关键领域征询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截止期为2013年10月25日。IASB希望对反馈意见进行复核之后确定保险合同准则的终稿,最终取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IFRS 4)“保险合同”。2013年6月27日,FASB也发布了保险合同征求意见稿,意见征求截止期2013年10月25日。修订后的保险合同征求意见(ED/2013/7)针对五大议题的提案如下:

(一)保险合同产生的未赚取利润的调整在初始确认时,合同服务毛利按相当于下列金额总和的对应金额计算:(1)初始确认时保险合同履约现金流量金额;(2)保险合同初始确认前已支付(已收取)的任何现金流量。在后续期间,合同服务毛利将在承保人履行义务的承保期内转入损益。合同服务毛利还应针对涉及未来承保期的未来预计现金流量变动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调整。并未对合同服务毛利因该等变动而增加的金额设定上限。但是,假如该类变动为不利变动从而导致合同服务毛利出现负值,则该合同视为亏损性合同。在这种情况下,截至变动日的任何超出合同服务毛利账面金额的变动均应立即计入损益。承保人不得就已发生索赔的估计变动(即假若承保期已届满)和风险调整变动对合同服务毛利进行调整。

(二)明确列明与主体须持有的标的项目回报挂钩的合同核算对于合同现金流量与标的资产组合回报挂钩的具有分红特征的合同,承保人计量和列报该等现金流量的方式应当与支持负债的资产的计量和列报方式相同。具有分红特征的合同中的现金流量存在三种可能形态,其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如果合同现金流量直接随标的项目的变动而变动,应当参照资产的账面金额来计量和列报该类现金流量,无需对合同服务毛利作出调整;

(2)如果合同现金流量间接随标的项目变动而变动,使用一般构建单元模型(General Building Block Model)计量该类现金流量,按当前折现率进行折现;采用未来适用法调整合同服务毛利;利息相关的变动应始终在损益中确认;

(3)如果合同现金流量并不随着标的项目变动而变动,应按照准则初稿的规定,使用一般构建单元模型计量该类现金流量。

针对上述所有三种现金流量形态,承保人应在损益中确认风险调整负债的变动。

(三)保险合同收入和费用的列报承保人应按余下承保期内的负债递减比例在每一期间中确认相应收入。为得出新的收入金额,承保人需要将现金流出划分为与未来承保期相关的现金流出,以及与尚未清偿的以往索赔涉及的现金流出。应将预计在某一特定期间发生的与承保期相关的现金流出金额与上述毛利金额相加,以得出保险收入金额。实际现金流出(如,实际保险利益和费用)应作为保险费用进行报告。该类收入和费用需作出一项最终调整。如果两者包含在任何情况下均须支付给投保人的现金流量,则此类金额必须从保险收入和费用单列项目中分解出来,因为它们被视为存款的组成部分。

(四)利息费用在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之间的列报承保人应将保险合同利息费用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以历史折现率(与合同出售时的市场利率一致)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将在损益中确认,而根据当前利率计算得出的利息费用将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列报。对于具有分红特征的合同,按照“镜像法”(Mirroring Approach)确定的列报方式将总是优先于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方式。

(五)过渡期间的全面追溯调整法承保人应将建议准则的要求视同为始终一直生效来应用。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提供了方便实务操作和简化的方法:

(1)当全面重述合同服务毛利并不切实可行时,允许承保人使用所有能够合理获取的客观信息对合同服务毛利进行估计。此外,承保人须使用事后信息,并无需识别出从初始确认到过渡日期间发生的所有现金流量估计变动。

(2)作为起点,承保人应当基于对过去至少三年内市场可观察利率收益曲线的调整,追溯确定锁定的折现率。如果不存在市场可观察收益率,则折现率可使用最接近的市场可观察收益曲线来确定。相同的市场可观察参考点必须用于确定追溯期内每一年的锁定折现收益曲线。

(3)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还要求减少披露要求。承保人无需披露此前未予公布的在采用该准则的首个财政年度结束前的五年(通常规定为十年)之前所发生的索赔进展信息。同时,承保人也无需披露针对每项受影响的财务报表单列项目所作的调整金额(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的要求则需要披露该信息)。

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还就过渡时期金融资产的重新指定作出规定。在所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承保人可以(但不强制要求)将金融资产重新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前提是这样做能够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不匹配。如果导致此前作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指定的会计不匹配现已消除,则承保人应当取消之前所作的指定。

(六)生效日期鉴于IASB仅当完成重新审议后才决定准则的生效日期,因此该征求意见稿不包含建议的生效日期。预计该准则将在最终版发布三年后生效。

(七)征求意见截止期关于上述五个特定领域的征求意见截止期为2013年10月25日。

四、FASB与IASB在保险合同新征求意见稿内容上的分歧

自2009年2月,FASB加入保险合同项目以来,很多关于保险合同模型特征的决定都是由IASB和FASB共同作出的。但是,2010年中,FASB决定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前征求额外的反馈信息。因此,2010年7月IASB独立发布了征求意见稿,2010年9月,FASB发布了讨论稿“保险合同的初步意见”,表示IASB与FASB现行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存在很大差异,双方起点不同,美国现行GAAP综合考虑了保险主体的保险合同会计处理,但是IFRS缺乏类似指导。美国根据递延匹配原则对长期保险合同和短期保险合同进行会计分期处理。而IASB采用资产负债法,对长期保险合同和短期保险合同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价值的方法评估确定,对保险合同的分类显得没有必要。由于以上不可调和的分歧,IASB和FASB于2013年6月24日和2013年6月27日分别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尽管征求意见稿中很多关于模型的提案都是双方共同商议决定的,但是FASB仍与IASB在以下方面存在分歧:

第一,对于保险合同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核算,IASB采用风险调整与剩余边际相结合的方法,FASB坚持单一的混合边际,并锁定初始金额。此外,在摊销期间、摊销驱动因子、亏损合同测试、计量单元及过渡安排等细节上同IASB的规定也不尽一致。

第二,IASB将保费分配模型定性为构建模块法的简易模型,允许而非要求使用保费分配模型。FASB则将保费分配模型视为一个单独的收入模型,并在符合规定适用标准时必须采用。

第三,对于在承保业务过程中发生的取得成本,IASB不再区分其是否与成功获取保单有关,而是只要求与获取一组保单直接相关即可。而FASB仅考虑与成功获取保单有关的直接成本。

第四,对于财务担保合同,IASB决定短期内保持现行IFRS 4和IAS 39的处理要求;FASB认为含择机分红特征的金融工具不适用保险合同准则,财务担保合同(除了某些特别豁免)适用保险合同准则。

第五,对于合同义务直接挂钩标的项目的公允价值而标的项目却按成本计量的情形,FASB认为不应当适用“镜像法”,而IASB认为镜像法适用于所有的分红合同。

五、结论

回顾IASB十多年来关于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IASB在保险合同会计处理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在保险合同准备金负债计量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它依然延续了某些传统的精算方法,不完全符合会计原则,降低了保险合同准备金信息的有用性。如果要真正揭开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面纱,还需要彻底突破精算理论和方法的束缚,按照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保险合同准备金,还原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真实面目。另外,文化上的差异也是保险合同准则难以迅速趋同的原因。每个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独特的文化、法律积淀,受其影响,各国对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不尽相同。以保险合同的取得成本为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中国委员张为国教授2013年7月在一次讲学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两年前,他们曾经针对保单的取得成本展开过讨论,有一位美国委员提出,一个孕妇职工产假时发生的职工薪酬也要算到保单的取得成本上。这与中国保单成本计量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每个国家对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国际保险合同会计的趋同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一直因循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发展积极推进保险会计的改革,特别是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单独制定并发布了“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两项会计准则,在保险合同的一些重大会计政策上实现了与国际保险会计通行惯例的协调与趋同。IASB作为全球公认的、高质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其研究成果及准则发展动向代表了国际会计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此,应当密切跟踪IASB保险合同准则项目的发展动向,认真研究项目背景、决策过程及原因以及潜在影响等,做好我国保险会计准则的制定、完善和国际趋同工作。

后危机时代保险业 篇2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

总而言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于我国各行各业企业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何顺利度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种种难关,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乃至世界经济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在该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的改革创新是目前众多企业采用的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改革对于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顺利过渡至关重要。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利润空间,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后危机时代”的追问 篇3

在刺激方案出台一周年之际,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于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上:包括财政、货币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政策何时退出以及如何退出?普遍的担忧是:政策退出的方式和时机若不当,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这些问题显然很重要。但从长远来看,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推进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也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令人满意,实现“保八”的目标基本无忧。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继续增长。但如官方所判断:国内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稳固、不平衡,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仅以前三季度来看,投资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并接近95%,投资对GDP的拉动进一步强化,而且投资中很大比例来自政府。出口疲弱对今年经济增长的拖累非常明显。前三个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为负3.6个百分点。

在政策刺激之下,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愈发明显。大规模的刺激方案以及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得经济回暖的同时,也难以摆脱通胀的隐忧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困扰。而从目前美欧尚未好转的就业状况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前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需市场仍难以恢复。

基于资源消耗的投资以及出口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由此,在“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国内经济发展积累的问题和矛盾,还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都将使得长期停留于口号的结构调整战略提上日程刻不容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调结构的任务更显艰巨和紧迫。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高层政策微调的意味已经显现: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将“调整经济结构” 置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但如何将长期停留于口号的结构调整战略进一步推进,这依然是一个问题。

国家統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此前多次表示:对中国经济而言,保持一定的增速并不太难,但结构调整是一个难题。

如何促使地方政府放弃对GDP增长的追求,舍弃眼前的利益?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平稳度过“调结构”带来的阵痛?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无法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及低水平的增长,无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如何扩大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如何实现基本社会保障的全覆盖,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无法激活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也无法摆脱经济增长对投资、出口的依赖,促进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拷问政府改革的决心和利益调整的智慧。

无论如何,我们认为,明年的经济工作重心应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切换到自发的内生性增长上来。而从现在开始,中国也应当以最大的决心将结构调整当作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最重要的任务来抓。

后危机时代策略 篇4

这个时期, 我们不能不去思考, 如何进行危机突围, 如何寻找到汽车产业产品升级、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之方略。简而言之, 后危机时代之策略将着眼于转型, 取利于复苏。

全球经历的这场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体系内在矛盾长期积累后的总爆发, 表明过去10多年推动全球经济蓬勃增长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面临挑战。应该说, 当前的经济复苏本质是全球经济关系重构, 这种转型不仅是中国的问题, 也是全球的问题。

2010年, 作为复苏与转型的一年, 我们不仅要讲求战术配置, 更要讲求战略配置。在转型与复苏初期, 不仅要讲求针对全局和未来的战略, 更要讲求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战术, 要积极地寻求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抓住更利于自身成长的机会, 发现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创新,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办法, 相信我们的企业将会最终赢得成功。

因此, 本期策划以及论坛都将主题定为危机突围, 希望在后危机时代, 我们能从生产制造的角度, 通过行业专家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制造技术及设备发展动态提出一些观点并给出些许建议, 在2010年新年来临之前, 共同解读后危机时代推动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策略。

后危机时代劳动就业保障的研究 篇5

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平稳向好态势明朗,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大,就业的“两难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求职者与招工单位的博弈中,劳动就业保障问题的解决地位凸显。本文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下劳动就业保障的缺失情况,就维护劳动就业保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

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增长是劳动就业的源动力,只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劳动就业才能得到切实保障。2008 年第三季度我国 GDP 同比增长 9.9%,这是自 2006 年以来我国 GDP 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由于劳动力需求是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需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必将通过就业弹性带来就业水平的降低,这不仅包括就业总量的减少,也包括就业质量的恶化。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中国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实际失业率可能接近10%。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更是发现找一个好工作不容易。从供给方来看,2009年我国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为710万人,其中包括今年毕业的611万人和去年毕业而尚未就业的近100万人。从需求方来看,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呈现明显下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将遭遇到更多的竞争威胁:首先是来自于被裁职员的竞争威胁。这些人员在失业之后势必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准备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显得更有优势;其次是来自于海归人员的竞争威 1

胁。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毕业生在外语和专业技能以及视野等方面可能会处于下风。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统计显示,目前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许多农民工被迫提前返乡。根据农业部调查,目前大约有15.3%的农民工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1.3亿人。据此推算,大约有2000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农民工的大量失业,不但使得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减少,而且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国内企业面临的外需环境的恶化、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原本就狭小的收益空间日趋狭窄,加工制造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停产、倒闭的现象时有见诸报端。在就业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同时,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劳资纠纷及衍生的问题也显示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压低工资标准、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如为减少用工成本,不顾劳动合同约定,单方降低工资标准;巧立名目,以各种花样随意克扣职工工资;因亏损严重,长期无法支付、拖欠职工工资;濒临破产,席卷资金外逃,逃避支付工资等。二是没有为职工购买“五险一金”。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中小企业不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职工的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医疗等各方面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三是被违规辞退的职工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如劳动合同未到期,就违规解除劳动合同,却不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被辞退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当前稳定和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建议

如果说,金融危机给我们造成的冲击还不那么明显,那么就业危机可能会使

许多人有切肤之痛,就业权利保障更是引起众人关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就业问题就显得繁重、艰巨、紧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业必然成为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必然成为安国之策。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从长远上来看,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将取决于国家发展宏观战略导向和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不断提高,而就业权利保障有赖于政府、法律等部门的共同努力。

(一)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时,应该优先考虑就业岗位增加和人力资源配置,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并且按照规定落实国家颁布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开工建设的时候,应该同步进行对从业人员的相关技能的培训工作。在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尽可能的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实行以工代赈。

(二)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要兼顾就业创业。在对地方经济做远景规划的时候,既要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也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原有的纺织、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重组、升级,提升其竞争力,同时在财税、贷款等方面也要加强支持,做大做强,不但要摆脱原来低层次的工作方式,同时还要保持庞大的就业队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加快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出台,前者直接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资助和担保资助,后者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渠道。

(三)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我国,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吸纳就业人数上都占据半壁江山。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需求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和担保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发展,完善小额贷款和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优良的环境。其次,应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

展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等专项服务,着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

(四)大量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稳定劳动就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我国城乡公用事业领域存在大量的公益性岗位可以开发,这些岗位都能吸纳较多的低技能劳动者。公益性就业岗位既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采取政府直接资助的形式。在公益性岗位开发上,尽量少使用机械化作业,短期内以增加劳动力就业为目的。公益性岗位以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并尽量实现其体面就业,所需资金由财政负担。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机制可以灵活安排,以合同制就业为主,但不排斥灵活就业,将增加就业岗位放在首位。

(五)加速推进城市(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的解决规模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镇)化过程中,不但会产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极大的缓解了当地劳动压力。城市(镇)化的加快,提供了大量的城镇人口,消费能力大大提升,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发展,也为创业和就业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六)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进一步宽松创业和投资环境,完善落实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七)大范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解决战略储备劳动力技能总体水平偏低这个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应抓住金融危机这一机遇,大范围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以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劳动力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尤为重要,既可以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同时也可以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指导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或转业转岗培训,为企业生产发展做准备;支持失去工作的农民工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其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帮助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提升其再就业能力;组织引导退役士兵免费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组织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强技能劳动者储备。培育 10 年、20 年后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战略谋划,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为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新一轮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本储备。

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强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广泛发动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充实培训内容,采取长短班、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采取技工院校等中等职业院校扩招措施,推进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

(八)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提高县、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示范、指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各类主体合法权益。

(九)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大部分都要买入美元资产来保证汇率稳定,受到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损失巨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粗放型的模式,需要消耗巨量的资源,但是我国的人均资源处于世界下游,许多资源都不得不靠进口,深受国际上控制资源的集团的敲诈和威胁,随意抬高物价。为了摆脱这样尴尬的局面,国家可以利用手中的外汇储备进行战略投资,在国外收购矿场、农田、林场等战略资源,不但可以减小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而且还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储备资源。同时,在国外购买的企业、矿场、农田等可以安排大量的国内劳动力,既便于管理,又能够减缓国内的就业压力,增加劳务输出,获得大量的外汇。

大战略后金融危机时代 篇6

张燕生经济学硕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先后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EMBA特聘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摄影/高育文

世界经济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正在举步维艰的慢慢复苏。但复苏基础很不稳定,今后较长时间将面临全球需求缩水和贸易摩擦加剧等状况。张燕生认为,全球和中国经济都将进入一个大调整时期,国际上有呼声要求中国承担全球失衡的责任,并且为全球失衡调整买单,这成为政府部门和众多企业家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在外需持续缩水和内需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应该转向内需为本,外需为辅的大国战略。把13亿人的统一大市场做好,才能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这是下一步战略转移的一个重点。

全球失衡

从一系列数据研究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私人消费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负债消费会不会回到危机前,消费者的行为会不会比过去更加审慎?这些都是未知数。去年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美国的政府支出支撑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威胁。欧洲、加拿大……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宏观政策组合更加趋于财政紧缩。富国紧缩财政,世界可能面临衰退。美国财政状况历史上最糟,日本财政状况也是发达国家中最糟糕的,无论美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私人投资和消费抑制或公共开支紧缩,从较长时期来看,前景不容乐观。发达国家也重视出口对其经济拉动的重要作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提出五年内出口翻一番。

张燕生指出,企业必须要面临全球需求缩水问题,这就意味着企业订单长时间内会下降,在日益缩水的需求蛋糕中,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还要从这块蛋糕中切出很大的一块,如此一来,贸易冲突和贸易摩擦必然加剧,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中国企业家面临一个难题:“全球需求缩水、贸易摩擦加剧,怎么办?”繁荣期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衰退期企业的目标则是负债最小化,活下来最重要。

全球能源和资源的价格波动也很大,从1990年一直到2002年,全球的油价和资源价格都还算稳定,甚至是稳中有降的,2002年之后美国掀起了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全球出现了对能源、资源需求的井喷现象,因此带动了全球的油价、资源价的飙升。通过对数据的不断观察张燕生发现,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和全球的能源、资源需求的井喷基本上同步,也就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全球看好中国,全球投资中国,因此造成了我们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出口、中国的招商引资出现了一个显著大幅度的增长。未来这一增长还能继续吗?张燕生对此表示怀疑和担忧。

或许,全世界都在期待全球科技创新和新科技革命能够支撑未来发展,但从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数据来看,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污染和废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等专利的比重都很低,显然,发达国家在新技术研发和发明专利上的储备不足。从数据还能解读出,过去10年,美国以及其他的发达国家过于注重金融泡沫,过于注重房地产泡沫,严重忽视技术创新。“过去10年,发达国家高技术制造业和低技术制造业都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只有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的产业获得发展,未来十年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讲,可能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张燕生说。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入到大调整时期,美国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推出了未来五年出口翻番计划,新能源领域大举增加投资。这个大调整时期,全球的失衡,以及全球失衡调整的责任,目前成为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包括新兴经济体的大国——中国之间贸易和投资的冲突。比如说最新的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向国会提供的报告就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这一次的危机和全球失衡有关。全球失衡的责任美国占一半,中国占一半。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全球失衡的责任,并且为全球失衡调整买单成为当前一个需要我们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破解的难题。

中国变革

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会成为支配中国经济的主线,国民收入初步分配以及需求结构调整,供给结构调整,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重视民生和深化改革都会成为支配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方面。张燕生提出,中国经济未来30年将会非常不同于过去的30年,无论是发展模式还是发展战略,都会进入到一个调整和转变的新阶段,一个变革新时期即将到来。

中国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这些要素成本在下一步会出现持续上升,低成本竞争优势有可能会告一段落。以低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贸易和生产体系就可能会发生调整,甚至可能会发生转移。世界上有没有可以承接中国低成本劳动力、低成本要素转移的承接地?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张燕生研究发现,印度作为承接转移地的条件正在成熟,印度拥有15-34岁的年轻人将近4亿,而且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程度也远远不如中国。有一次张燕生去日本访问,一个日本高官问他,如果日本斥资2000亿美元打造孟买到德里工业带的设施,将会根本改变德里到孟买工业区的情况,很有可能使印度4亿年轻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张燕生判断,中国低成本生产和贸易体系一部分会转移到印度、越南和周边地区。同时发现,来华投资出口导向型的外资比重正在显著下降,综合来看,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出现持续大幅下降。

中国外向型战略必然调整,但这一调整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一方面加工贸易顺差会不会出现拐点性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告一段落,形成新竞争优势之前,会不会出现一个减速期甚至停滞期?张燕生不无忧虑,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新的结构性变化。

探索新模式

在外需持续缩水和内需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应该转向内需为本,外需为辅的大国战略。把13亿人的统一大市场做好,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这可能是下一步战略转移的一个重点。张燕生认为,在国际摩擦加剧,经济和贸易转型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出口结构应发生结构性的、技术上的、产业链位置上的大变化,加快零部件产品、中间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进口则转向能源、资源、技术设备以及国内急需的产品。引进来走出去也需要调整,多引进人才、创新要素和制度规范,从过去的商品走出去转变为商品、资本、人民币、银行服务协同走出去,打造境外开发区的平台。下一步要培养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提升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运作能力。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转型,代工制度需要转型升级,如何把代工制度转变为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营销的自主产品价值链的生产体系?当劳动力和各种要素的低价成本优势不再明显时,中国企业需要依靠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来形成中国制造的新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张燕生称,“中国企业需要从模仿走入创新。中国目前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的企业没有研发支出,即使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创新环境、政策环境,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撑仍然非常薄弱。成功从模仿走入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从低成本优势走向竞争新优势的一个很重要的坎。”

中国企业还需要经历从贴牌到品牌的变化,同时营造自主的营销渠道和营销能力。这一次危机给中国一个很大的教训,没有形成、培育、提升和第一出口大国相匹配的全球营销能力。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从2006年开始,连续四年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但拥有170万个国内品牌的中国却没有一个品牌上榜。“中国制造”真正登上世界舞台,由一个制造的大国变成世界的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韩国有三星,德国有宝马,中国有什么?中国有红旗”。张燕生进一步分析说,“红旗在中国人心目中间是品牌车的象征,但是凭红旗要成为世界名牌,还需要做全方位的努力,一个品牌不仅仅是制造,它一定是创造创意,一定是人才和智慧的结晶,一定在全球范围内有商品和服务,有美誉度。中国海尔转型之路分三步走,第一步,进入世界的舞台——美国市场,首先是能够生产出美国市场时销对路的主流产品。第二步,能够进入像美国这个世界舞台的主流渠道。第三步,能够打造当地消费者认可的本地品牌。这三步每一步都是一个大的阶段。从贴牌到品牌,从品牌到名牌,从名牌到世界名牌。前30年,主要是低价格,主要贡献者是农民工的汗水。今后我们的企业家会发现光是低价是打不出世界名牌的,我们需要差异化,我们需要创新和创造,创新创造的核心是要靠人才和智慧。真正的品牌成为名牌,成为世界名牌,它是知识和无形资产打造出来的。”

中国纸业进入后危机时代 篇7

但是, 目前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尚未走出阴影, 中国经济也处于调整和振兴过程之中, 受此影响, 造纸业的发展也并非是简单的直线运动。同时六大矛盾影响中国纸业未来走向:

1、原料成本与产品价格的矛盾

原料成本高低对纸张价格及企业利润有重大影响。从历史规律上看, 原料价格存在着周期性波动的规律。造纸企业购进原料成本影响着纸张的价格, 但对利润影响方面, 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既有因成本加大影响企业利润的时候, 也有纸张价格随原料成本提高而水涨船高, 获取更多利润的现象。关键在于纸浆生产商、纸张生产商及终端消费客户三者在市场博弈中谁会成为强势一方。

2、投资热度与产能过剩的矛盾

造纸行业今年总的投资比较旺盛。1~8月共完成投资752.3亿元, 同比增长24.1%。目前, 一方面存在着部分产品可能出现阶段性过剩的风险, 另一方面行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在投资热度与产能过剩这对矛盾前, 企业何去何从, 是考验企业家智慧的一道难题。

3、中央政策与地方执行的矛盾

中央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比较完善。目前, 各地方政府对-产业政策方面, 有时还不够彻底, 甚至有与中央政策背道而驰的地方。地方上执行中央政策的力度如何, 也将影响行业发展格局。

4、林地私有与集约经营的矛盾

国家实行林权制度改革, 极大提高了林农造林和管护林地的积极性, 长远看有利于造纸行业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但近期操作看, 林权下放到农户, 与林纸一体化要求的集约经营有一定的矛盾, 造纸企业要花费更大精力才能把林地集中起来经营, 企业建设林纸一体化项目的难度更大了。

5、先进装备与性能价格的矛盾

先进装备能带来行业的发展, 但先进装备的价格通常也比较高。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成熟, 装备的性能价格比将成为引导投资的重要原则, 即企业希望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要高。目前中国政府鼓励造纸装备提高国产化率, 在这一政策引导下, 国外、国内造纸装备企业都将努力提高性价比, 推动造纸行业的发展。

6、中国崛起与全球市场的矛盾

“后危机时代”的科技战略 篇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当前,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 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 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与经济团体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支持。2009年9月, 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美国创新战略:驱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方案, 仅开发新能源方面美国计划10年投资1 500亿美元, 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日本政府发布了《日本创新战略2025》报告和“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纲要。全世界已加快了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步伐!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 我国政府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2009年11月3日, 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方向, 并特别指出, 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 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 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此前的2009年9月21日、22日, 温家宝总理连续主持召开3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 阐述了以新能源、物联网和传感网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与海洋探索等为重点的产业规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随后酝酿相关政策, 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

此外, 据悉, 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将成为中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继4万亿投资和10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又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与此同时, 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 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 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 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需要随之确定。这些新兴战略性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后危机时代”孕育七大潜力产业 篇9

一、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 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具有潜力的理由是:

一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全球气候变暖使人们认识到必须用新能源取代常规能源, 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 许多国家认识到, 要想走出危机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新增长点的主要希望在新能源产业。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更是将发展新能源作为美国未来经济的主要方向, 并制定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近年来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青睐有加, “硅谷”正演变为“太阳谷”或“绿色之谷”。

二是许多国家推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欧盟在2003年制订了《欧盟氢能路线图》, 近5年来每年投入20亿欧元, 用于氢能、燃料电池的研发。日本政府近5年平均每年投入约2.7亿美元用于新能源的研发。瑞士更是对风电和太阳能给予20年的持续补贴, 并且通过立法形式予以确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也正在制定之中, 预计到2020年,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三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正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截至2007年底, 全国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286万平方米、太阳房1468万平方米、太阳灶112万台。截至2008年底, 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2500多兆瓦, 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二、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指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综合服务等活动的总称。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在洁净或绿色技术和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美国称之为“环境产业”, 日本称之为“生态产业”或“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具有潜力的理由有:

一是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 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6000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8%, 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 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2010年中国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10000亿元左右, 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 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 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

二是发展环保产业为各国政府所鼓励。如美国的环保产业投资逐步增加, 每年大约有140~180亿美元, 在2004财政年度拨款近51亿美元, 用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先进的能源技术、自愿项目以及相关的国际援助。世界银行估算, 环境污染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GDP的8%-12%。中国从2007年开始将环保支出科目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在4万亿投资中, 资源环境投资占5.25%。

三是国际经济危机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危机使一些重污染行业受到重创, 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 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危机使那些已制订了污染治理方案, 但担心停产会影响经济效益, 宁可接受环保处罚也不愿意停产的企业, 提供了一心一意实施污染治理方案的有利时机。危机导致市场物价普遍下滑, 这可以节约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

三、新一代IT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 IT产业一直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明星产业”。“网络泡沫”破灭以后, IT产业受到了一些冲击。但随着技术的积累, 这个产业正在酝酿新的技术突破, 新一代IT技术和产业正在孕育。新一代IT产业具有潜力的理由有:

一是具有巨大的技术升级空间。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已基本成熟。目前每秒2M的流量即被称为“宽”带, 而新一代互联网将可能达到每秒100M以上的高性能, 这意味着下载一部高清晰电影只需几秒钟。新一代互联网不仅更快捷, 而且更安全、更方便。“互联网”正在与“物联网” (物与物之间的网络) 形成创新融合, 这将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具有微型计算和通讯能力的各种物件设备通过联网, 可以使商业系统、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起来, 形成一个个全新的、智慧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群, 包括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思科已推出“智能互联建筑”, 电网智能化改造已开始在美国实施, 上海所在的华东电网也正进行试验。同时, 我们正在进入“云计算”时代, 许多IT企业都在进军“云计算”市场。美国国际数据公司预测, 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20亿美元, 未来5年企业在“云计算”技术上花费的预算将是现在的3倍。

二是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3G移动通信的发展, 手机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 手机、笔记本、上网本等将形成联动, 创造出许多新的市场空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预测, 3G牌照发放后, 相关企业今后两年至少投入2800亿元建设资金, 仅此一项有望形成上万亿元的产业发展规模。计算机已被列入我国“家电下乡”产品, 通讯“村村通”工程正在推进, 农村信息化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农村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得到开发。

三是国际经济危机为我国IT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危机影响下, 国际弱竞争环境为我国IT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了机会, 随着海外资产大幅贬值, 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国并购, 引进技术和人才。危机也降低了购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成本, 为我国企业购买先进适用技术带来了有利时机。

四、绿色制造业

制造业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包括钢铁、机械、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等行业。本文要强调的是绿色制造业, 这里的绿色是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或者低消耗、低排放, 凡是符合低消耗和低排放要求的产业都可算作绿色产业。绿色制造业即是低消耗、低排放的制造业, 所有的制造业都有可能成为绿色制造业。绿色制造业具有潜力的理由有:

一是制造业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主体产业。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制造业正在大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 工业化初期阶段一般以轻纺工业为主体, 中期阶段一般以重化工业为主体, 后期阶段一般以深精加工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体。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而重化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国际经济危机如何演化和影响, 制造业都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扮演中国工业化的主要角色。

二是绿色制造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与农业和服务业相比, 制造业的资源消耗较多, 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大发展的时期, 如果继续按过去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走, 必将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事实上, 这种压力已是当前的现实。而且,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新形势下, 国际社会将对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 我国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主动的措施, 促进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 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在符合绿色要求的框架中进行。

三是国际经济危机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危机影响下, 迫于生存压力, 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将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加速转移, 中国制造业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危机也为我国制造业通过投资收购,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国际技术和人才资源提供了机遇。

五、文化传媒业

文化传媒业是一个大家族, 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教育培训业、体育娱乐产业等。文化传媒产业具有潜力的理由有:

一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 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消费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据预测, 到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以上。全国每年因新兴产业发展的培训人数需求量达3000万人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资源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当前新文化、新媒体业态不断产生, 预示着文化传媒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文化传媒产业是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文化传媒产业知识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业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 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符合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符合扩大内需的要求, 是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产业。文化传媒产业是内容产业, 资讯技术、网路技术和数位技术正与文化传媒产业广泛深入地对接和融合。随着电信重组、卫星直播、数字电视以及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 文化传媒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3G牌照已开始发放, 中国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已发射升空, 迈出了卫星直播时代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第一步。目前启动有线电视数字转换整体转换的城市已经超过100个, 数字转换用户首次突破4000万户。

三是国际经济危机为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文化传媒产业是提供精神粮食的产业, 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点, 危机时期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反而会增强。

六、医药保健业

医药保健业是直接为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服务的产业, 包括医药业、医疗业、保健业及其相关行业, 如医疗器械制造业等。医药保健产业具有潜力的理由有:

一是需求的空间越来越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和生命的长寿, 越来越舍得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 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 同比增长28.4%。近20年来, 我国中药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近年来, 中国保健市场一直保持17%以上的年增长率。

二是医疗体制改革为医药保健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09年1月21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这为更多的人看得起病、买得起药奠定了基础, 为医药保健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新医改以预防为重心, 将给疫苗产业带来新机会。新医改也将给普药、中成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带来新机会。

三是国际经济危机为医药保健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医药保健产业被普遍认为是抗周期或抗危机的行业, 越是在危机时期, 人们对医药保健的需求越是迫切。政府在4万亿元拉动内需投资中, 明确投入医药行业的已有48亿元, 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拉动估计在0.8%左右, 对药品消费的拉动估计为0.77%。而2009年全年预计卫生总投入将达700亿元左右。

七、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来说的, 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包括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等。现代农业具有潜力的理由有:

一是现代农业永不衰落。不管在何种形势下, 吃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消失, 农业永远都有生存的依据。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对所有产业都带来了重大冲击, 但现代农业有望成为相对亮点, 原因是粮食需求受收入影响较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近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说, 今后10年, 迅猛增加的粮食需求将支撑农业发展势头, 抵御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这份报告预测, 2009年至2018年, 农产品平均价格将比1997年至2006年间上涨10%至20%, 植物油价格上涨幅度可能超过30%。现代农业所生产的有机食品将越来越占重要地位, 预计今后10年中国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重有望达到1-3%, 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和第四大消费国。

二是国际经济危机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由于国外农业受到国际经济危机较大打击, 为我们农村吸引国外的现代农业人才和技术、承接国际农业产业转移带来了机遇。危机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动力, 必将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危机还会使那些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受益, 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机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中就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七项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特别是提出了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 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等具体政策。这些无疑为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和政策基础。

上述七大产业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它们大都属于短缺型产业、内需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实体型产业、政策鼓励型产业或危机获益型产业。

(因无作者详细通联地址, 请作者见文后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后危机时代的大国金融博弈 篇10

一、强势美元回归与美国全面进攻

1. 美国财政悬崖。

2008年后, 量化宽松政策推动美股不断推升创出新高。美国大选决定其全球战略走向, 选后马上面临财政悬崖, 即税收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又大幅削减, 内容有四: (1) 小布什减税计划到期; (2) 2%个人所得税“假期”结束; (3) 已延长的失业救济金停止发放; (4) 如国会未达成超级委员会定下的赤字削减目标, 根据预算控制法, 美国在2013年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 即在十年内削减国防等开支共约1.2万亿美元。

2. 美国税收转变和强势美元回归。

奥巴马积极推动对富人加税政策和停止小布什政府的减税方案, 包括 (1) 家庭总收入高于25万美元和个人总收入高于20万美元的部分, 最高边际税率从33-35%上升到36%-39.6%; (2) 普通收入的长期资本利得和合规股息税率 (超20万) , 从2013年起税率由15%提高到20%; (3) 小布什总统减税计划到期, 海外投资收益的免税结束。形势已不允许美国资本缓慢回流, 只有奥巴马上台与停止布什政府减税措施, 才是符合当今局势的最佳方案, 也是美国资本回流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案。

3.“再工业化”政策和战略减持海外资产是美国全面进攻的开始。

日本借由安倍经济学成功复苏, 意味着美国可能以自身和日本为中心, 建立一个对于中国制造的替代体系, 这种趋势美日TPP谈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更高的资本利得税与股息税率, 美国投资人和海外公司将尽快把海外投资收益和利润转回美国, 这是美元套利资本回流美国的冲刺阶段, 这股力量对全球市场非常可怕。如高盛已抛空中国工商银行股票盈利260%赚取62亿美元。超级敏锐的国际资本市场已经快速领悟, 全球资本市场的秃鹰对冲基金这样的杀人军队蜂拥而至, 要获取进攻人民币汇率的全面胜利, 就必须先消灭所有看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人。

二、财政悬崖影响与美国通货膨胀及巴塞尔III协议

1. 财政悬崖影响与影子货币港币。

2012年11月全球资产市场奇怪的下跌反应, 说明市场意识到财政悬崖的影响: (1) 香港金管局几十度干预汇市; (2) 日元汇率贬值加速; (3) 日本政府非常感谢中国人民理性游行示威活动; (4) 日本多次QE干预汇率市场未有显著成效; (5) 人民币汇率多次刷新历史新高。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即固定汇率制, 对全球资本购入港元等同于购入美元。港元在联系汇率下成了美元的影子, 买入港元对于全球投机资本是极度安全的事情。保持联系汇率就要买入美元抛售港币, 等于港元兑全球非美元汇率出现大幅升值, 对港元本土经济是非常可悲的事情。这样港币与人民币都挂在同一根绳子上, 港币联系汇率与美元站在同一阵线上, 美元影子货币的港币成为对冲基金的猎物。

2.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和通货膨胀的方略。

美联储量化宽松与OT扭转操作, 让美国资产价格打破了债务型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魔咒。美国资产价格已经扭转了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 美国已经迎来了通货膨胀。印刷的美元回美国后, 将不会流入实体经济, 美国将出现强烈的通货膨胀, 严重挫败美国制造业, 更会让数以百万亿计的全球资本逃离美国低廉收益率的国债市场。美国将会出现高额的融资成本和利息支付, 这是帝国衰落的标志。只有通货膨胀来临才会让美国核心力量国会去面对美债问题, 参众两院博弈核心是压制通货膨胀的猛烈上升。如果在美元快速回流前能达成更有利的减赤方案, 回流的美元将能流入美国实体经济。

3. 美国实施其战略的步骤。

格林斯潘断言:“金融市场已是风雨飘摇, 如果美国政府不能顺利解决财政悬崖问题, 金融市场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如果我们能以陷入轻度衰退为代价来摆脱困境, 这已是很低的代价了。”为了让美元资本回流更具可控性, 美国分两步实施财政紧缩:第一步大幅增加富人税收并控制逃税与避税漏洞。第二步大幅削减国防开支并加速推行医保方案。

4. 金融博弈与巴塞尔III协议的影响。

财政悬崖意味着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 但这是最后一次且规模也很小, 不足以改变全世界的格局, 此后逐步实施退出, 引发非美资本市场和黄金大宗商品原油等价格大跌, 说明一场金融博弈战已拉开序幕。2012年11月10日美监管机构无限期推迟巴塞尔III协议生效日。据此认为全球风险资产将走强是近视的。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研究:若2011年6月开始实施《巴塞尔III协议》, 则全球最大型银行将需额外筹集4856亿欧元核心准备金即多发行4856亿欧元股票来筹集资本金, 还需出售积累总额1.76万亿欧元资产, 以满足巴塞尔III协议所设定的最低流动性规定。这种影响对金融机构是巨大的, 会导致一批银行倒闭。

5. 巴塞尔III协议正在紧锣密鼓地加速推行。

美国银行体系要满足巴塞尔III协议的要求, 需要筹集大量资本, 就需发行大量股票。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被低估的资产市场, 正好弥补了美国银行体系的资本需求。当全球非美股市暴跌后, 美联储通过全新的监管法案:让美国银行体系满足巴塞尔III协议要求的所有事项。巴塞尔III协议并不是无限期推迟, 而是密锣紧鼓地加速推行, 只是未到合适时机。当更有利于增加富人税务的法案被美国国会通过, 全球资产市场暴跌, 美国银行体系抛售国外的资产 (股票、商品等) , 满足“巴塞尔III协议中关于流动性的规定”, 同时发行大量的股票筹集资本满足“巴塞尔III协议中关于资本金的规定”。

三、日元贬值与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原因

1. 日本金融体系是非常敏锐的猎手。

中日钓鱼岛争端, 引发了套利资本恐惧, 加速全球投机资本抛售日元, 在接盘不足时日元将会出现疯狂暴跌。这意味着日元套利资本再次启动和全球资本市场大量抛售日元, 非常符合日本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 是日本企业和美国最希望看到的情况。日本本土企业痛苦不堪但日本金融体系是非常敏锐的猎手。2007年6月以前, 日元套利资金纷纷从日本银行以极低利率借出, 大量兑换成美元, 投资于美国次级债与美国国债市场, 这让美国基础货币泛滥, 为次级债疯狂发售奠定了物质基础。

2. 人民币汇率强劲升值和背后的原因。

2012年10月后,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刷新高, 凸显强劲升值步伐。而2012年上半年, 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状态, 甚至几度冲击跌停。2012年7月底以来人民币开始强势逆转连续升值, 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的银行体系大量抛售美元购买人民币交易。因素有: (1) 国内银行超级缺乏人民币; (2) 国内市场的资本外流严重, 正加速撤离中国; (3) 保护香港金融体系的联系汇率, 让人民币被彻底锁定, 无法自由贬值; (4) 国内企业的美元已被中国愚蠢的银行体系变成人民币。中国20%超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间货币变得更加紧张。国内各银行不惜代价希望获取人民币基础货币, 以充实自己的银行体系资本, 同时鼓动中国进出口企业大量抛售手中美元换取人民币, 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直接获得中国央行对货币的释放 (外汇占款) 。

四、中国的问题和可能的应对

1. 中国的角色难题和社会投资。

中国是第一个仍然很穷但不得不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领导者角色的国家。这个事实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感觉到力不从心。这些因素都在促成近年来中国力图从外向型经济转型为内需型社会, 但中国经济在结构层面的调整需要很长时间。中国未来的投资主要在社会领域, 目前社会投资远远不足, 仍需大量对社会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和医院的投资。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五件大事。

(1) 政府退出经济, 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从根本上反腐, 从而实现社会公正; (2) 全面减税, 大幅削减政府支出特别是投资支出和冗员工, 建立人大刚性预决算制; (3) 改革监管为规范治理, 遵照凡是市场能做的都交给市场的原则, 实行最小监管法, 依法监管提高监管透明度,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 用行业自律代替行业监管; (4) 消除国资民资区别, 一视同仁不搞资本血统出身歧视, 政府和国企退出竞争性行业, 开放石油、天然气、电讯、航空、金融、医疗、卫生、教育等国有垄断行业; (5) 改革土地制度, 确定农民拥有土地的收益权, 允许流通, 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 实现保护农民利益, 降低地价, 释放民间需求。

3. 中国将发行大量国债去解决所有问题并推动城市化战略。

中国社科院2012年底经济蓝皮书称, 中国应尽快推出中国版资产购买计划。核心是由中央政府发行特别国债或其他债券, 对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长期限基础设施投资的资产进行购买, 调整地方政府负债的财务状况。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走上股市的道路, 中国将经历最残酷的通货紧缩, 中国国债市场将是最火热的投资产品。结构层面唯一有希望继续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是城市化。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是生产要素 (包括人力、技术和资本) 在市场中的合理流动。城市化未来可通过加强城乡之间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流动, 进而提高生产率。

4. 中国科技战略和政策趋向。

后危机时代金牌买手 篇11

新消费政策的八条军规

成本平摊?重点出击?心理补偿?后危机时代,2010年,你的时尚消费账本预备以什么心态开写?尽管大家纷纷欢呼“危机已成往事”,但“着装成本论”还有它的用武之地,可别急着开动抢购哦!

在打开你的钱包之前,首先读读《品位》为你总结的新消费政策N条军规,绝对有助你冷静头脑,做个最精明的买货人。

军规1:检查存货数量,制订消费数量上限

你已经下定决心在情人节兼大年初一为自己买下那套看中很久的角斗士皮靴々在那之前,还是先清点T你的衣橱中,到底有多少它的“同类”早已被束之高阁。这时,不妨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它们的数量8件大衣、5件毛衫、4件长裙、22双靴子……请相信,在看完这些数字后,你对什么才是“一定要买的”,心中肯定有数了许多。

军规2:血拼总额不得超过……

具体数值,且由你自我掌握。不过我们的建议是,它绝对不能突破你月收入的30%--当然,由于这是压力超大的一年,我们建议年终奖尽数花掉,以慰劳自己——但是,如果花销金额超出了这个额度,那么没准2010年,你个人的“金融危机”就真的来啦!

军规3:锦上添花,尝尝定制鲜

我们不是名媛,不能随随便便地买一打同款不同色的香奈儿或者_v,但我们至少可以给自己找个好裁缝,享受定制的乐趣——发挥你的鉴赏力与“剪刀手”,把《品位》上你心仪的Fashion大片剪下来秀给师傅们。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这种“简版定制”的乐趣:别担心被人批评“没创意”,据我所知,连不少明星也这样玩呢!更何况,我们还可以让师傅们出手改改衣柜中的基本款——比如在小黑裙上缀上水钻亮片,不就又升级出了一件绝顶晚装吗?

军规4:找好你的消费同盟

这年头,闺密的作用不是用来陪你购物,两个人一并发挥“1+1>2”的血拼功力,而是可以帮你限制预算的良伴。

别跟看到什么都说“好”的朋友一起购物,一个眼光最为毒辣的朋友(例如完美主义的处女座和刻薄的天蝎座),是绝对不会让你对着血拼成果感到后悔的选择。让挑剔的她帮你指点指点,如此就能最佳地互相牵制冲动消费——当然,我们不是说不买。通过这个过程买下来的东东,绝对经得起考验1

军规5:自用品的山寨经

如果你并不是一个经常需要出席正式场合的明星或者PR经理,那么在你选择时尚之物时,不妨多考虑一下我们中国的精品山寨——Alessi的Mr清烛台要数十欧元?但在外贸工艺品市场上,一模一样的只要15元人民币。取悦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太昂贵,能起到它真正的作用才好!

军规6:旅行中的购物请稍狂放

相信2010年的你,肯定会为自己安排一次浪漫的海外之行,以补偿自己不得不龟缩在家中一年的寂寞。提醒一下,今年旅行购物,你不妨比原来的预算多花个10%。不仅是在旅行时,很多东西在其他地方根本买不到,更因为持续了2年的金融危机让各地的物价都下降了不少——机会难得,不血拼怎么可以!

军规7:多用途的必要性

可以双面穿的卫衣,可以背挎双用的手袋。兼有录音笔、照相机和GPS功能的手机,甚至可以拆分成几个部分组合使用的首饰珠宝——这些,都是2010年你值得花钱的重点。别觉得金融危机已成过去式,当明天依旧是未知数时,让每一分时尚消费达到数倍的效果,绝对没错!

军规8:网购往前看

没错,阀购是个好习惯,唯一的前提是,你要保证自己并没陷入疯狂购物的无限制状态!为了避免网络上把钱当数字的无感采购恶习,我们需要好好升级T自己的网购技巧——买衣买饰品买IPhone都可以,但我们在网上只买至少可以流行3个季节的装备!

具体做法是:学习明年的时装潮流——也许你能在各大品牌的抢先发布中找到大热元素,或是研究网络上的明星街拍图,3个月后,类似单品会在国内大行其道……这样,我们就能避免网购衣饰迅速过气的厄运,把花钱的效果持续期再来个大大的提升。

最醒目精准消费推荐

明白了军规,还要清楚实战。2010年,什么单品最值得下手?想做一个花钱花到点子上的IN人,一定要注意以下的提示。

大牌背包:各大品牌在2010年都力推Backpack的背包款。所以,你在今年不妨也下手一个这样极具运动感的大牌背包!由于背包和大牌们之前力推的挎包经典款有本质的区别,想不吸引眼光也难!

70年代衣装:没错,70年代的复古风情回来了!微冷的天气里不妨穿斗篷或披风,圆点的波卡连衣裙将在夏日为你的时尚指数加分。

上网本:2010年的上网本必须具备更强的功能和更轻的重量。未来两年之内,苹果都不会有什么特别新锐的设计,E-ink电子书掀起的浪潮也不会太高。一台价格在4000元以内、可以轻松放人手袋的上网本,足够你出很长一段时间的风头了。

花/赚的就是性价比!

私家心得A:如果你有1万元的预算,用它来买两只大牌包包绝对值得。好的配饰可以为任何一件平价服装加分,但大牌的衣服如果没有更贵的配饰搭配,效果就

私家心得B:请记住以下的八字真言“奢侈品租赁很方便”!你所在城市的时尚小店密集区内,总有一两家奢侈品出租店。如果实在找不到,不妨问问百度哥哥和谷歌姐姐。

后危机时代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篇12

一、公共平台模式

由政府联合学校和企业构建与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样化、多形态、多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 共同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企业提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向, 学校在政府提供的平台上具体实施, 技师协会对其提供技术、技能指导, 企业对所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支付相应的培训经费。通过政府, 把学校和企业的优点在这一公共平台上最大化地体现。

二、基地培训、项目化管理模式

目前, 低碳经济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将低碳经济相关产业引入企业, 并在企业中生根发芽, 就不乏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由企业确立相关课题, 然后根据学校的专业和企业的特点, 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由学校老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建立项目管理组, 对项目的定位、项目运行时间、项目管理成本、项目沟通、项目质量等提出可行性分析, 由项目组确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负责该项目的全面实施, 最后由校企双方及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综合检验和评估。

特别是对一些经过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小企业, 国家应该积极利用财税的作用, 来激发和提高中小企业中校企合作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对科技创新项目收益再投资于科技创新项目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免税或退税优惠, 政府和学校帮助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推广新的科研成果、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提高他们自主创新的科技实力及市场实力。

三、互动模式

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师队伍。鼓励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 学习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及生产方式、方法, 学习不同企业的工艺制造理论, 同时也能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带来的各种技术性问题。如每年江苏常州技师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进修, 选送年青骨干教师到江苏多棱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竟成模具有限公司等单位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企业顶岗生产并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常州纺织仪器厂“细丝二氧化碳焊熔深问题”及常州天元公司“油管焊接气孔问题”等。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师、高级技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长期聘任企业的数控高级技师、模具高级技师担任学校的外聘老。一能解决目前的师资短缺问题, 二能对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订单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而政府在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最大发挥职工、学校、企业三者的积极性。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学员学完相应的知识, 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 能回到企业就业。而政府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对高技能人才进行资助和引导。

五、共享模式

企业向学校相关专业无偿提供或优惠提供部分专业实习设备, 并将师生纳入“人才库”。比如江苏多棱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太公司等企业为江苏常州技师学院提供及赠送教学设备的同时, 还组织企业技术骨干定期对焊接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及对师生开设技术讲座。公司将师生纳入其“人才库”, 为推广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创造了条件;学校在合作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学校聘请企业专家、高级技师进行授课, 企业聘请学校教师进厂讲课辅导、技能培训和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的强化训练, 促进了校企间的融合交流;在校、企间推行导师带徒制度,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传帮带”能力, 促进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 校企合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许多企业发展的需要, 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的必然要求。当然, 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技术性问题还有很多,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前景必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瞿振元:走向新世纪的大学生就业[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0, (11) , 4.

[2]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朱懿心倪天祥常小勇: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性人才探索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新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2) .

上一篇:事故量化分析下一篇:公路桥梁养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