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青春时代的童话

2024-07-12

后青春时代的童话(通用10篇)

后青春时代的童话 篇1

生命是一个既美妙又难以读懂的东西,当它坚强的时候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对于它而言都毫无影响;但当它脆弱的时候,就算是一件小小的事都会把它伤的很深!很深!但是生命的美妙可以把它的优缺点都掩盖起来。我喜欢生命美妙我更喜欢生命的神圣生命的纯洁。

生命是可贵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意的伤害它,所以我选择了快乐,更选择了坚强,因为我觉得这是对生命最好的回赠。青春是生命中的童话,它是生命中最美妙的过程。

青春的童话告诉现在的我应该怎样回赠生命赋予我的东西。它还告诉我应该怎样去让爱我和关心我的人放心,快乐和幸福。青春是生命给我最有激情的礼物,我会好好珍惜它,我会用我最大的能力把它发挥到极致。谢谢你青春的童话!!!

后青春时代的童话 篇2

一、80后青春写作兴盛的原因

80后青春写作之成为一个夺人眼目的文学浪潮, 从时代背景到市场需求、从个人诉求到读者需求、从阅读习惯到期待视野, 其原因是多样性的。

世纪之交的时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思想领域的许多机制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 个体不再只是被视为国家或者集体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 个人自由解放和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自由主义的盛行、信仰的丧失……这些听起来像空话、套话一样的政治性的话语表明了80后生长环境的改变。与先前其他年代其他作家包括知青作家在内的人不同, 80后的成长正好处于新旧交接时代和路口, 承接着不管是市场机制还是文化机制的新旧机制更迭的矛盾, 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的声音, 有人甚至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就像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一样, 当自由化开始大行其道的时候, 充满政治热情的诸神退位, 个人的狂欢化开始。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 80后青春写作的主体自我意识前所未有的强化, 并在一开始就关注于自我话语的表达, 《三重门》、《幻城》等莫不如是。这些与传统文学宣扬的主流思想使人们感到惊奇的同时, 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更暗合了许多校园学生青春成长期个人呼声的心理。这可以说是80后青春写作异军突起、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必要原因。

文学价值的改变也是80后青春写作盛行的重要原因。本雅明认为, 随着传统艺术光晕的消失, 艺术原有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艺术的全部功能颠倒过来了……它原有的膜拜价值 (对它独一无二性和光晕的膜拜) 也被展示价值所取代。当传统文学的严肃性、平时性被认为带着说教的性质时, 叛逆的青春期就摈弃了传统艺术的“光晕”, 拒绝了现实加诸于自己的正义、理想这些东西, 而是更关注于文学的“展示价值”, 关注个人内心在成长中的“呐喊”与“彷徨”。这种展示价值一直贯穿着80后青春写作:韩寒《三重门》中以辛辣嘲讽的语调展现了一个问题少年所接触的人情世故特别是当代教育体制中的种种弊端;蒋峰《维以不永伤》从一个简单的案例进行多角度叙述, 对人性的善恶、社会的混乱与腐败进行了展示;《天黑了, 我们去哪》则昭示了“80后”人群对青春的困惑、自我价值的怀疑。

读者阅读习惯及期待视野的改变是80后青春写作兴盛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80后青春文学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青少年学生。与其他年代的人相比, 在网络的迅猛普及下, 他们更加倾向于被人称为快餐文化的快速阅读。当读者整个的内在文化心理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 他们在阅读之前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定向期待的期待视域也随之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于80后青春写作的读者群体来说, 他们期待视域中更希望出现的是能贴近、反映他们生活, 表达方式也和自己接近的作品, 而不是诸如《钢铁是怎么练成的》、《青春万岁》这些带有明显填灌、说教痕迹的作品。在姚斯看来:期待视域既是阅读理解得以可能的基础, 又是其限制。当一部作品与读者既有的期待视域符合一致时, 它立即将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 使理解迅速完成, 这是阅读一般通俗作品时的状况。因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80后青春写作恰恰与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及期待视域达到了一致与契合。

当大至整个时代背景、小到文学价值, 再到读者的阅读习惯、期待视野发生改变的时候, 80后的青春写作在市场化运作的推动下, 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拍即合, 并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契机, 以磅礴之势将青春的激情喷涌而出, 进入大众的视野和文学的殿堂。

二、80后青春写作兴盛下的困境

心态上浮躁、艺术上稚嫩拙劣……这些一直是80后青春写作面对批评家们常有的批评。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 不管这些露着锋芒、透着锐气的80后青春写作者愿不愿意承认, 这些都慢慢成为了制约他们发展成长的瓶颈,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题材单一。对于80后青春写作来说, 由于个人自身生活经历以及受众群体的制约, 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校园题材, 叙述多专注于个人情感的倾诉, 局限于同学关系、恋爱体验、代际矛盾, 格局比较狭小, 内蕴也相对单薄。这虽然能让同龄的读者感到亲切贴心, 但是也很容易造成故事情节的相似和重复, 最终会使读者感到审美麻木, 进而丧失阅读兴趣。

第二, 对语言华丽、意象独特的过分追求。以郭敬明和张悦然为例, 他们在语言方面都比较讲求轻灵、精致。曹文轩对《幻城》的评价就是:“滔滔不绝、左右逢源, 无论在描物状态方面还是在剖析灵魂方面抑或是哲理性的解说方面, 都无搜索语言的捉襟见肘意象新颖, 对话有古典话剧之对自一样的讲究, 长短句相得益彰”。而张悦然甚至还会自己生造出一些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沉和”、“嚣艳”。这些意象独特的语言尽管给人在阅读上带来了新鲜感, 但是时间一久, 就会陷入为奇特而奇特的僵局。

第三, 创作的模仿化和模式化。80后青春写作对他人的模仿、创作的程式化一直被人们诟病。比如胡坚《乱世岳飞》和《RPG杨家将》中“在我看来”、“需要说明的是”、“众所周知”这些很容易让人想起王小波的招牌语言。当这些模仿成为一种跟风, 80后青春写作的独创性就被屡屡质疑和抹杀。同时, 令人感到担忧的还有其之后的创作模式, 从创作心理到内容题材都有沿着既有的套路向前发展的趋势。“张悦然《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 尽管被认为‘是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在故事的内核上仍与早期成名作《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中‘海的女儿’的童话叙事一脉相承;郭敬明的《1995—2005年夏至未至》也仍然是对早期作品《幻城》中忧伤主题的继续书写, 一再沉迷于情绪化的感伤之中……”。

三、80后青春写作的突围

虽然面临着众多的缺失和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青春写作”就一定无法突破其困境。近年来, 随着80后青春写手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 他们也开始进行了积极的自我探索, 不断增加作品思想的深度和厚度, 努力向纯文学和主流文学靠拢。

首先是以韩寒、郭敬明、孙睿、张悦然等为代表, 很多青年作者都纷纷推出了转型之作。韩寒《他的国》、《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已经由出发之地——校园走向了社会, 消退了叛逆的姿态之后, 观念更加犀利。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 他也公开声明:作家必须拥有自觉和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 不论他进入到什么样的环境中, 都不能忘记这一点。山东才子特地在其思考历史的文作《悲日》扉页的题记上这样写:以忠诚献给祖国, 以赤心献给民族, 以崇敬献给血战抗日的中华壮士。这些都表明80后青春写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国家增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与此同时, 根据从网络上得到的新闻与资料看来, 中国作协也表示出对80后青春写作的接纳姿态。2007年4月, 中国作协邀请到了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等“80后”作家座谈。随后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等“80后”作者也成功加入中国作协, 说明主流文坛开始认可这些青春作者, 而他们的写作与成熟也慢慢被前辈作家接受。

批评家白烨指出: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写作在未来走向上有两个方面的倾向, 一种可能的取向是靠近市场、走向大众, 另一种就是像张悦然、李傻傻、颜歌这样一些作者, 比较专一而潜心地从事写作, 不大考虑市场因素, 与商业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管是哪一方面的走向, 对于青春写作来说,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理性的回归和责任感的担当。

一方面, 青春的经历和情感是一个作家重要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资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单单渲染的丰富感情就能成就一部好作品。“单纯感情的象征, 还缺乏丰富性;单纯理性的象征, 也不生动, 其生命是短暂的。只有两者结合, 即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 (叶芝) 。80后的青春文学感情丰沛、思维感性, 这就需要以他们在进行生动而猛烈的感情渲染的同时, 用理性对其进行把握和深化。只有这样, 青春才能得以永恒地留在文学中, 而不是歇斯底里的简单宣泄。

另一方面, 文学担当有社会教化功能。80后的青春写作处于商业化和媒体化的社会环境中, 常常被喧嚣与浮华所左右。不少人为了名和利, 降低写作品格, 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担当。但是一个作家如果脱离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现实的联系, 那么其文学就只能是文字的堆砌和技巧的玩弄, 这样的话, 青春文学就只是带着青春色彩的无病呻吟, 80后青春写作也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过时的名词。

参考文献

[1]、刘强, 《论青春文学的未来走向》,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7月第32卷第4期

[2]、朱立元主编, 《西方文艺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童书养精神—与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的对话》, 湖北日报, 2004年3月30日

[4]、王涛,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80后”文学创作》, 《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7年11月第28卷第6期

后青春时代的“青春文学” 篇3

“青春”和“青年”是两个概念,每一代人或者说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青春,但是“青年”这个概念很显然是启蒙运动后的发明。现代性肇端时期工业革命、科学理性对于古典时代农牧积累型经验的扬弃,形成了一种“青春崇拜”话语。梁启超的“少年中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青春崇拜承续的正是这一话语,表现为对于费孝通所谓的老农经验、老人政治的摒弃。他们共同在中西古今之中梳理了“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项,“青年”是作为反叛过时之“旧文化”的“新文化”的倡言者、革命者和行动者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青春”从一开始便秉有了这种推陈出新的特权——青春已经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价值和道德。

但我们现在通常意义讲的“青春文学”,一般而言是指1998年开始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推出的一批作家,其中又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为代表。“新人类”、“非主流”、叛逆体制、嘲讽常规、张扬个性是他们普遍标榜或者至少在媒体上所投射出来的符号化形象,暗合着现代文学以来“青春”一贯的颠覆前代、标新立异的传统。但是,如果将他们的作品放入到文学史的脉络之中进行考察,就会发现他们的反叛与革命是“向内转”的,很大程度上集中于个体的情感和情绪,乃至于沉溺其中,凌虚蹈空。换句话说,个人与社会、个体与历史之间的联动性发生了断裂,而它们在此前文学的青春书写中却是密切相关的。

青年的形象从20世纪初期以来发生了数次变迁。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反叛家庭、走出封建牢笼的青葱少年模式,四、五十年代反抗殖民侵略和帝国主义的红色青年从“小我”走向了“大我”,社会主义“新人”中也着力强调一种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青年革新者与创业者。八十年代初的“潘晓来信”掀起了有关青年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讨论,而那些“进取的青年”尽管面临着挫折甚至失败,依然有着“卷土重来的勇气”。这些文学与“青春文学”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读者覆盖面要更为广泛、所面对的世界更为开阔,而后者更多是同龄人写给同龄人以及更年少一些读者的作品,这是一种被受众所规定了的文学。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伴随着“青春文学”兴起的同时,曾经以青春诗歌著称的汪国真、席慕蓉类纯情、明快、简单的抒情的消逝,他们被视为浅薄与谎言,在早熟青年的韩寒与郭敬明的犀利与势利中一败涂地。而在光鲜亮丽的青春文学明星的暗影之下,则是像“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那样的无数失败的灰色青年。

“青春文学”的形象与话语变化显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正在由激进反抗和创新冲动转化为鸵鸟主义与市侩哲学。我们时代神圣性的一面已然沦陷,理想主义和乌托邦欲望在后革命的氛围中成为空谷足音;现在迎来的是一个世俗和游戏的时代。随着后社会主义的语境成为一种可见的现实,国企、医疗、教育相继改革,国家的制度性保障弱化,技术与经济发展和人员的自主,导致权威和权力发生了分裂,即拥有权力的阶层和人士不再拥有象征性的权威,因而大众与权力机构之间产生了断裂式的鸿沟。这种情形的另一面,是日益加深的贫富分化、社会流动趋缓和阶层的固化。两方面结合,原本充满憧憬的青年在情感结构上产生了普遍性的绝望和愤恨,他们在现实中所面临的抉择是或者放弃高蹈的梦想而力求进入到既定程序中谋求一席之地,或者竭力按照世俗成功学模式来塑造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意味着启蒙运动以来文化与社会意义上的“青年”已经死去,只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青春残留,青春亚文化再无法充当观念的先锋、美学的前卫和思想的先行者与变革者。因而,这注定是个“后青春”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当中,“青春文学”所突出显现的亚文化想象几乎都是从主流话语中“脱序”型的人物。

“脱序”青年是20世纪末人的主体性迷失的总体性潮流中的一脉支流。尽管如果追根溯源,“青春”的书写一直被形形色色的外在的话语如人道主义、启蒙与理性、革命与民族、共产主义所主导,但它始终没有脱离总体性的世界。这个“青春”是在被历史书写的同时,也在参与历史的书写。但如今的“青春”在摆脱了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等诸种意识形态之后,变成了一种被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所主宰的碎片化存在。多元化的结果是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技术化与科层制让自由成为一种权力玻璃罩内的封闭游戏,青年分享着相似的痛苦,却无法共享某个共同的信念与价值,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共同体,只能再次分散为冷漠的消费型个人。青年不再对历史负责,也无法筹划未来,只能沉潜在当下实利主义的浑水之中。当面对历史的撕裂时,弥漫在其中的感性结构已经不再是现代主义式的焦虑,而是倦怠和颓废,因为焦虑是有未来感的,而倦怠则是放弃了可能性的向往。青春本来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未来导向,当这一维度丧失的时候,就徒然剩下了“后青春”的迷惘。就此而言,“青春文学”只不过是“后青春时代”文化的一个表征:青春的躁动、无因的反抗与历史进程中的参与危机相互感应,却催生出疲惫懈怠的花朵,其中的青年有着青春的外壳,但可能是个萝莉的幼齿之心,当然,也可能包含着一个苍老世故的灵魂。拒绝成长是一种撒娇式的回避,而精明老练地兜售青春则是另一种卖萌式的营销,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青春文学”的文本具有强烈的互文性,它们从此前的包括电影、建筑、音乐、绘画等经典前文本和大众文化当中,撷取了一些符号、典型形象和经典语句,进行了戏拟、拼贴、摹仿、挪用。这正显示出建构一个独立世界的能力匮乏,而不得不依附性地借鉴。这样的“青春文学”无心地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变迁,主要体现为对当代社会的不满、剧烈变革的不适应和被压抑的不甘心。只是这种压抑和不开心是浅表层次的,没有进入到人性的深层次里面去进行挖掘,而仅仅在生活表面打了个水漂。它们或者是八十年代“顽主”的孩子,却没有构成反讽的锋芒;或者是世纪末颓废的后代,又难以构成精英化的“坎普”美学。这种本能式的肤浅书写,随着时光的流逝,在新的社会语境和新的读者那里,将会失去它的魅力。

nlc202309091127

作为一种阶段性的文学现象,“青春文学”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媒体的递嬗变革。信息技术层面的便捷不仅让速度、广度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展,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精神的品质与格调。基础教育与信息技术带来的普及和一种传播学上讲的“渠道下沉”,也就是说读者受众群体的扩大相对应的是美学趣味的降解。阅读人群已经从文化精英那里更多转向由影视、网络、动漫、游戏等新兴传播媒体所建构的文化中,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多是由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所塑造。这不仅是年龄的降低,也是美学品味的降解,“青春文学”正与这样的读者群同构,因而迅速成为我们时代最为主流的文学现象。

在这个意义上,青春文学是偶像作家与粉丝之间相互合作的结果,作家普遍将自己塑造成具有强烈时尚意味的潮流引领者。不论是郭敬明、韩寒,还是张悦然、安妮宝贝,他们都在刻意塑造一种符号化的个性,打造准明星似的个人魅力。因而“青春文学”其实是一种粉丝文学。“青春文学”的偶像作家在粉丝那里是具有卡里斯玛性质的神圣人物,填补了信仰的真空。偶像本身是一个空洞性的符号,粉丝将自己的情感、欲望、想象投射进去,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外壳和形象作为代言人。这个特质决定了青春文学不可能在社会性的观照、深度的省察、精神的提升等方面有什么作为。粉丝保持了一定的忠诚度,形成了固定的读者群,帮助“青春文学”构成了连续的产业链。“青春文学”于是变成了文学产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资本的合谋,成为一个吸纳金钱和异见的黑洞。最成功的那些偶像作家已经转型为IP产业的资本运营者。在面对这样的“青春文学”的现象与文本之时,论者不可能忽略它与资本、新媒体技术、新传播方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个时候批评内容空洞、思想单薄、没有形式上的创新等就已经是对牛弹琴,并且这种批评本身也会被其转化为宣传与营销的一种手段,吊诡地变成其自我生产与再生产的推进剂。

“青春文学”经过了资本和市场的“通过仪式”之后,迅速地融入成人世界的博弈和拼杀当中,青年亚文化的叛逆反抗和迥异于前辈的特点,被市场改造成为差异性的卖点,因而也就失去了它本该所具有的革命性、创新性的一面,而成为去价值观的多元文化当中的一味添加剂。青春亚文化在这种移形换位和“吸星大法”之中,顺畅地由具有革新可能性的文化活力因子转变为维护既定秩序的保守主义文学。至其细分化的市场终端,我们可以看到治愈系、小清新、鬼畜、猥琐风等多种变体,在精准的目标受众定位和分众传播中全面开花,隐藏在背后的则是走向最后目的的再集中传播和资本的受益。

因为过早的沉迷和过深地介入到市场当中,那些最成功的“青春文学”作者们很早就已经世故化和社会化。他们的作品内容和他们的现实实践之间发生了一个割裂:文本中往往充满纯净、反叛甚至玄幻的题材和情感基调,现实中却世俗地涉入到浑浊、顺从、功利精明的资本操作当中。这种社会自我与内在自我的割裂有着很有意味的“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色彩。“青春文学”所体现出来的忧伤、倦怠、怀旧、叛逆、反讽、自嘲、孤独等,因为没有将个体的青春与整个社会关联起来,这就使得这种“青春”不可避免地走向苍白和单薄。每一代人都乐此不疲地抒写自己的青春,但是“青春”从来都不仅是个代际与生物问题,而是有着时代的独特性。

近些年来,“后青春期”的青春文学作者们,也开始拓展自己的写作领域和文化生产空间,试图提升自己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关注面。“青春文学”的热潮在他们的引领之下依然保持了蓬勃旺盛的势头,新一波的落落、江南、七堇年、陈楸帆、宝树已经崛起,并且在武侠、科幻等类型上多有扩展。但这种尝试才刚刚开始,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观察和应对“后青春时代”这样的黏稠现实以及那些遮蔽在资本与发展光环之外的更多底层、边缘、缺少言说渠道的青年。这个时代是一个观念分崩离析的多元主义世界,在权贵与资本结合的语境中青年分崩离析、认同溃散,只能谋求现世安稳的微薄梦想,其结果往往是弥漫在时下各种文本中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失败的青年”。青春文学本来应该起到凝聚人心、展示与塑造时代精神的功能,惟有这样的文学才有可能走出那种无望的个人梦幻,而真正焕发出“青春梦”所原本应该具有的朝气与活力。

作者简介: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曾获“2013年度青年批评家”、第四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后青春的诗 篇4

当广播响起“考试已经结束,请各位考生离开考场”时,我知道我的高三生活结束了。不会再有老师的唠叨;不会再有你们的陪伴;不会再有一沓沓试卷。我所习惯的高中生活无论是在我的敷衍下还是拼搏中,它终将是逝去了,像鸟儿飞过天空,没留下痕迹,轻轻的,淡淡的划过。

你会不会也有这么一刻怀念过去的日子,哪怕是熬夜写作业,直到深夜,就你和这片天空还在等待黎明。回到课堂时慵懒的在打盹中抱怨。现在,却没有理由在那样熬夜,为了一个心中想达到的永恒,只是静静的我坐着,天亮了,没有那么一个课堂可以在聚集一起,总会零零散散的,少一些人,少一些回忆。这个分别会是一辈子吗,可能就见不到了吧。而有些人的影子却一直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莫言曾说“前世五百次回眸,不一定能换回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想,这辈子我们的遇见是一种美好。

时间又回到那年盛夏,是否我们也褪去了暗淡,变得光彩夺目;是否我从稚嫩走向了成熟;是否首属于我们的歌再次响起时,我们又多了些感动,散去了需些悲伤。高中的三年还是在我们的见证下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个时空是属于我们的,他记载着我们所有的青春。

纪念青春飞扬的时代 篇5

陈 序

2008.4.9

后青春时代的童话 篇6

笔者以为,他们忽视了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在这些意蕴中成人仍然可以感受到深沉的审美享受。

一、故事整体情节的象征内涵

丑小鸭的故事象征了身处逆境的“异端”天才的成功突围。

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天鹅都是高贵的象征,而鸡鸭都是凡庸的象征。然而,高贵的天鹅出生在凡庸的鸡鸭群中,就成了可怜的“异端”。排斥异端是人类的天性。哥白尼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敢发表自己的“异端”观点,布鲁诺更是为自己的“异端”观点而葬身火海。丑小鸭的高贵是凡庸的鸭群无法理解的,他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他的异端:“太大”“又大又粗”,和所有的鸭子都不一样。以鸡鸭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他无疑是一只很丑的鸭子。更悲哀的是他没有同类,是鸭群中唯一的“丑小鸭”。因而“鸭儿们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用脚踢他”。唯一给予过丑小鸭爱与宽容的鸭妈妈也在强大的群体压力下放弃了对他的呵护。小鸭——小天鹅,这个天生贵种遭遇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他无法立足于生养他的世界了。

身处逆境的异端天才能否成功突围取决于他能否逃离恶劣的环境。

丑小鸭的苦难源于本是天鹅蛋落在了鸭窝里,他的一切苦难都来自于恶劣的环境。丑小鸭的故事就是关于逃离的故事。他先是被动地逃离,而后主动地逃离。起初他的逃离完全是出于本能的被动式的流浪,他在内心仍然渴望鸭群能收留他。因此对野鸭们“恭恭敬敬地行礼”,对大雁的冷嘲热讽默默忍受。丑小鸭完全接受了环境给他的评价:我的确非常丑。如果不是猎人的枪声,丑小鸭一定会加入愿意接纳他的雁群。以丑小鸭在鸡鸭群中的遭遇为参照,丑小鸭在雁群中也一定是被嘲笑的对象。此时的丑小鸭自卑到极点:“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丑小鸭的成长要感谢这个暂时给他安慰的农家小院。农家小院无疑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庸俗势利的象征。但是,如果没有农家小院给丑小鸭带来的安全与温饱,他就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游泳,去感受新鲜空气和阳光。当他的追求遭到否定与讽刺后,他决定主动离开带给他安全与温饱的环境。他又重新开始了充满未知、充满危险的流浪。他在广大的世界里发现了让他兴奋不已的美丽鸟儿,他也在广大的世界里与冷秋、寒冬搏斗。丑小鸭的悲惨遭遇在春天即将到来的寒冬迎来了尽头,好心的农民救活了被冰冻的他,他也最终从被视为异端的世界里成功逃离,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属——天鹅的世界。实现蜕变的丑小鸭的确是孩子们称赞的最美的天鹅。他的美是由内而外的。和其他天鹅相比,他历经磨难,因而他更坚强;他曾经是人见人欺的弱者,因而他更谦卑,更悲悯;他饱经辛酸,因而他更幸福。宁可高贵的死,不愿屈辱的生。他为美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更使他成为白天鹅中的白天鹅、高贵中的高贵。

很显然,丑小鸭的故事象征了身处逆境的“异端”天才的成功突围。与庸众相比,高贵者永远是少数。人类排斥异端的天性往往使高贵者面临恶劣的生存环境。不论古今,但凡成长为“白天鹅”的高贵者都经历了与恶劣的世俗环境决绝的过程。屈原不愿意“随其流而扬起波”,不愿同世人一起醉生梦死,屈原才成为屈原;陶渊明宁可让自己和家人一起忍饥挨饿,也要告别污浊的官场,陶渊明才成为陶渊明;李白告别庸俗糜烂的宫廷,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歌,李白才成为李白。与庸俗环境的决绝,是成就高贵的必要条件。丑小鸭的故事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然而丑小鸭的成功突围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丑小鸭死于猎人的枪口,死于猎狗的撕咬,冻死在寒冬,那么他就是永远的丑小鸭。丑小鸭的成功诠释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的条件、对恶劣环境的逃离和上苍赐予的幸运缺一不可。丑小鸭和安徒生都是幸运的。并不是所有的异端天才都能从逆境中成功逃离。布鲁诺无法逃离中世纪的野蛮而葬身火海,司汤达生前没有逃离庸众的嘲笑,屈原无法逃离佞臣的诽谤和楚王的冷遇……

中国文化强调人对环境的顺应,所谓“顺其自然”。老子有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垢之中,这就叫作高深微妙的玄同。在汨罗江畔形容憔悴的屈原对渔夫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劝道:“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起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耳畔不是经常响起“你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这样的声音吗?如果文中的丑小鸭“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忍辱偷生地去努力适应环境,他或许会在鸡鸭群中长大,或许会在农家小院里长大,成为生理意义上的天鹅,但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天鹅。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成为真正的天鹅,丑小鸭必须走到天鹅群中。没有历经苦难,没有在苦难中炼就一颗为美甘愿牺牲生命的勇敢的心,他就更无法成为最美的天鹅——白天鹅中的白天鹅、高贵中的高贵。

被世俗“啄”“打”“踢”的异端们,请像丑小鸭一样逃离那个世界吧!在广大的世界里,一定有“温暖的国度”和“不结冰的湖泊”。

二、细节的象征内涵

1.“世界”一词的象征内涵

纵观全文,“世界”一词反复出现。

“这个世界真够大!”这些年轻的家伙说。的确,比起他们在蛋壳里的时候,他们现在的天地真是大不相同了。”(第4段)

“你们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妈妈说,“这地方伸展到花园的另一边,一直伸展到牧师的田地去,才远呢!我自己都没有去过!我想你们都在这儿吧!”(第5段)

“……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上去,把那个养鸡场介绍给你们看看……”(第13段)

“你们瞧,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鸭妈妈说(第15段)

……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说:“我们和这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就是半个世界,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呢。(第42段)

“……你去问问你的主人——那个老太婆吧,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聪明的人了!……”(第52段)

“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小鸭说。

随着丑小鸭对环境的逃离,他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宽阔。丑小鸭终于从美丽的大花园中走进了广大的世界——无边无垠的蓝天、温暖的国度、不结冰的湖。文中反复出现的“世界”让人不禁想起庄子的《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鸭妈妈、母鸡、小猫等和未见过大海的河伯何其相似,是不可“语于海”的井蛙、不可“语于冰”的夏虫、不可“语于道”的曲士。而丑小鸭终于在广大的世界里追寻到属于自己的“大海”,最终成为高贵的天鹅。《庄子·秋水篇》和《丑小鸭》告诉我们,只有你面对的世界越宽阔,你生命的境界才会越高远。从这个角度看,《丑小鸭》俨然是丹麦版的《庄子·秋水篇》。

2. 丑小鸭选择的象喻

天鹅是高贵的象征。高贵内隐为精神品格,外显为生活方式的寻找。丑小鸭的两次选择诠释了高贵的内涵。

丑小鸭在农家小院面临着自由和安稳的选择,他毅然选择了自由;在大花园里丑小鸭面临着死亡与美的选择,他毅然选择了美。

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丑小鸭是在猎人的枪口下、猎狗的獠牙下侥幸逃生的,是在狂风中奔跑逃生的。幸运的是,有一个农家小院给了他庇护,带给他安稳。离开农家小院,去广大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游泳,意味着要重新遭遇曾经的危险。况且寒秋和冷冬即将来临,无处安身会使他面临灭顶之灾。但是对自由、新鲜空气和阳光的向往让他无惧这些危险。不自由,毋宁死。丑小鸭用这样的选择诠释了高贵的内涵。

被歧视、被欺凌的经历,使丑小鸭面对自己的同类白天鹅时内心充满了矛盾,但又迅速战胜了矛盾:“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关系!被他们杀死,要比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关养鸡场的那个女佣踢和在冬天受苦好得多!”即便是面临死亡,也要飞向美。丑小鸭离开农家小院面临的危险是不确定的,而在他心中飞向天鹅其结果是确定的死亡。他怀着无惧死亡的心飞向了天鹅,飞向了美。“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取义者也。”丑小鸭舍生取美,这是高贵的最高境界。

3. 故事情节的发生时间蕴含象征

安徒生让丑小鸭出生在夏天,流浪在秋冬,蜕变在新春。这正是在象征成才的历程。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正是寒秋的肃杀和严冬的凋零赋予了丑小鸭坚强的内心。春天是新生的象征,丑小鸭在美丽的春天实现了自己的美丽蜕变,开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丑小鸭生命的冬去春来,是在告诉逆境中的人们,只要你们坚强地活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就不会遥远。

《丑小鸭》一文中的丰富意蕴应该还有很多,笔者笔力有限,只能止于此了。

后青春时代的童话 篇7

走红的明星背后似乎都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如若不然,这成名就好像不够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了。总结起来,当明星必备的三个背景:一是不幸或贫穷的童年,越穷越好。当然了,这不绝对,如果有一个多金幸福的童年,可能会更事半功倍;二是其貌不扬甚至歪瓜裂枣的少年模样,但你得保证日后能顺利变美变俊,一不小心长劣或整容失败的不能算;三是得有一个经常乐意拽着自己陪同去参加选秀,还老选不上的好朋友;如果以上几点都达不到,那么有个姓毕的姥爷也行。

以上四条,具备其中任何一点,都有可能成为他日耀眼的巨星。剩下的就是个人努力了,没有绯闻的明星不是好明星,那传闻越气人越离奇,就越吸引人。不知是不是汇集了以上几条的必备法宝的精髓,让郑元畅这个一心在餐厅埋头苦干端盘子的服务生成为了娱乐圈的“花美男”。

关键词:我叫小综。

1982年6月19日,郑元畅出生在台中市北屯区。和所有小孩子一样,童年的生活,一开始是那么美满。到了八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大人们的世界在孩子眼里总是那么复杂难懂,小小的郑元畅不知道离婚是为什么,可这件事让懵懂的小孩似乎一夜长大,他开始懂得,从此后,他要独自一人和爸爸生活。那时,郑元畅读小学。

小时候的郑元畅是个胖小子,和现在的样子差很多。有一天,爸爸看电视的时候,看了一个叫做“姓名学”的节目,便心血来潮,把儿子的名字改为小综。小孩子总是带有很多好奇心,爸爸的想法让郑元畅觉得很新鲜,欣然接受了这个名字。直到出道前,旧时的好友、亲密的伙伴还会叫他小综,在他看来,这个简单的称谓,是少年时代的郑元畅最美好的回忆,那些偷偷从指缝溜走的美好时光就是伴着这个名字开始的。

到念高中,爸爸希望郑元畅学理工科,但他却希望能够在艺术方面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他心里明白,如果选择演艺这条路可能会很坎坷,运气好了也许一夜走红,运气不好也许一文不名。很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思想上动摇了一段时间,郑元畅还是选择了听从父亲的建议。

这时候的郑元畅开始接触社会,做过服务员,酒吧侍者,甚至还摆过地摊。也许,很多人成名之后,都不愿意提起自己的辛酸过往,但正是这一段过去,让郑元畅觉得自己的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长了。那些日子是刻骨铭心的,现在,他可以坐下来静静回忆还做服务生时一次端四个盘子的紧张。事隔多年,那些都成为了他眼中有趣的插曲,也许是今天的每一分收获,反而让他觉得苦难是青春的点缀。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转折,也许一件小事就改变了人生方向。可很多时候,这个改变还是需要前提的,尽管懂事的郑元畅按照爸爸的意愿选择了理工科,并且下决心好好读书,给爸爸一个满意的回报。可生活还是没有埋没这个国中时身高就直冲190厘米的男孩,本来有棱角的脸庞和身型一下子被拉长了许多,让郑元畅无论走到哪里,回头率都很高。就是这样,朋友随便推荐郑元畅去参加模特选拔,他想,反正试试,无所谓。谁想,这一步就迈进了娱乐圈的大门。

关键词:同性恋?酷似男人的神秘女郎?

既是美男,性格又好,可能不?当然了,但身处在娱乐圈的大染缸,很多人都会在银屏之外失去自我。何况,做了明星,就要准备好去承受外界的误解和谣传,其实关于郑元畅的猛料并不新鲜,据说他是同性恋。先不说到底是不是因为他相貌出众,又于千万人中一夜成名而遭受了嫉妒与非议,单说他的绯闻女友,就够一说了。和林依晨传绯闻,似乎是顺理成章,关于郑元畅与林依晨的绯闻是从三次合作出演情侣经历开始,两人被称为“荧屏最佳情侣”,在生活中两人也是要好的朋友,很多人都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一对,而最着急的人属郑元畅的爸爸。爸爸在看过《恶作剧之吻》系列后,郑重地对郑元畅说:“你都亲了人家那么多次,应该对她负责啊!”爸爸对林依晨非常满意,很有让她做儿媳妇的意愿,就连新买的数码相机里,也都是拍的林依晨杂志上的宣传照片,让郑元畅哭笑不得。

他说,爱情是需要火花的,而他和林依晨的激情都在电视剧中用完了,生活中已经没有激情了。郑元畅这段所谓的绯闻从出道一直伴随他至今,也许是“荧屏最佳情侣”的光环太亮,光芒盖过了其他,所以郑元畅真正的绯闻却鲜有人知。其实,传闻中他的绯闻女友是一位公关小姐。

这位绯闻女友的职业已然是个猛料了,但最猛的不是职业,是见过这位女子的人都说她太像男人。此女姓甚名谁?黑正妹。传说有人还翻出了几张黑正妹亲密搂着几名男子的工作照,但只是道听途说,谁也没有亲眼见过。这段传闻缘何如此神秘?

郑元畅自出道以来被冠以美男称号,是很多女生梦中情人的类型,黑正妹并不漂亮,就这一点来说,谁能想到这么高大帅气的男人竟然不喜欢美女,加上保密工作做得好,自然能躲过媒体视线。但两人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正是由于没有曝光,而更显得扑朔迷离。2008年,黑正妹在facebook相册里放上自己去巴厘岛旅游的照片,而同一时间,郑元畅也去了巴厘岛旅游,更有人爆料黑正妹相册里的照片背景与郑元畅相同,甚至有一张黑正妹的照片,不小心把当时正在自拍的郑元畅当成背景拍了进去。

关键词:触电,转型。

17岁,郑元畅签约了凯渥公司,成了一名模特。直到从为数不少的竞争者中通过选拔,参加了面试后,郑元畅仍然没有在意这件事。隔了一段时间,公司通知他上班,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过程,郑元畅开始和一起来工作的其他人一样在T台上走秀。他是顺水推舟来做的模特,所以对模特行业,他完全不懂,惟一的概念就是杂志上穿衣服拍照的那些人而已。

娱乐圈可能就是这样,越急功近利越得不到想要的,而越认真去做好自己反而有所收获。

成为模特之后的郑元畅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他想,模特这个行业不能作为终身的事业,不过暂时生存却还不错,既锻炼了自己又有收入,凭借着勤奋和较好的外形条件,郑元畅在模特圈很快小有名气。

机遇忽然而至,电视剧选男演员,朋友推荐他去,可郑元畅实在有些不情愿,拗不过朋友,郑元畅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大脑当时一片空白的他,十分混乱的状态下就被选中了——《蔷薇之恋》男2号。入行业之前,郑元畅一向很少看电视,惟一看完的一部电视剧,是依晨主演的,他怎么都没想到,后来居然跟林依晨一起合作,所以成名后的郑元畅时常感慨,人生真是难以预料。

谁说漂亮男人不能打破形象尝试颓废?事实证明,越是和自己形象反差大的角色,对于演员来说,才最体现演技。2003年,凭借《蔷薇之恋》,郑元畅一炮而红,在剧中,他饰演长相俊秀、任性而温柔的男二号“韩葵”。剧中“韩葵”温柔羞涩如少女般的气质,柔软而微卷的长发造型,迅速迷倒众生,火爆荧屏。郑元畅也因此赢得了“蔷薇美男”的称号。

这一步完成了郑元畅从模特到演员的华丽蜕变,而一浪高过一浪的鲜花和掌声背后,有人开始产生了质疑,甚至一度被冠上只有外表,毫无演技的“男装花瓶”的称号。初入演艺圈的郑元畅忽然感觉到了光环背后的残酷,年轻气盛的他相当懊恼,大声宣称“要用时间来证明一切”。 接下来的5年,他演了11部电视剧,他要用精湛成熟的演技,让人们改变对他的看法。他也确实在努力挑战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在《我的爱情面包》里,郑元畅颠覆王子形象出演痞子男。

相信在娱乐圈,镁光灯一开,很多艺人更愿意把自己的过去包装成一段辉煌奋斗的血泪史,要么赚取眼泪,要么换来钦佩,但郑元畅却太过坦率。参加综艺节目,当主持人问他当初做服务生端盘子的初衷,郑元畅没有渲染任何催泪情节,他说自己刚踏入社会,打工当然是服务行业比较好找,那时他一天的工资都没办法买一份牛排,就是这样简单的回答。他没有讲在八岁爸爸妈妈离婚的那年,他已经一夜长大,告别懵懂并且开始明白,从此以后,他要独自跟着爸爸生活了,这意味着生活将更加艰辛,更意味着一旦有能力,他就要早早走向社会,去为了这两个男人的家打拼。

所谓的成功,并不是成功者的专属标签。虽然,在很多人眼中,郑元畅已经到达了某种成功,但依他自己的标准来看还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说有些梦想还没达成。对于得失,他没有像大多数艺人那样抱怨娱乐圈的是是非非,他只是觉得繁重的工作和紧密的时间表,压缩了自己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忽略了家人让他心里时常感到不安和愧疚。在未来,郑元畅想一直保持着对这份事业的热度,更加努力,但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刚刚入行的心态,那样才能更加挖掘自己的潜能。他说,也许有一天他不红了,再没有人想看他演戏了,那他就退出这个圈子,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如果观众还支持他,喜欢他,他就一辈子演下去。

郑元畅档案

姓名:郑元畅

英文名:JOSEPH ( 小名JOE )

小名:小综

生日:1982年6月19日

星座:双子

血型:O型

身高:188 公分

体重:78 公斤

三围:40.32.39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姐姐

个性:平易近人、乐观开朗。

口头禅:好High哦

喜欢颜色:白、黑

平常嗜好:待在家里

欣赏女孩类型:短发运动型

专长:游泳、网球、绘画

喜欢电影类型:感人的

最爱的电影:《舞动人生》、《本能反应》

喜欢的歌手:陈亦迅、莫文蔚、玛丹娜

喜欢的女演员:凯特·布兰奇、郑秀文

90后青春励志的句子 篇8

1. 转不去的情思,转不去的爱恋,转过千山万水,转进心间. 若笑只是为了掩饰你内心的悲,那么请让你的眼睛一同笑. 我总期待着人生的一次回眸,回眸过去却发现春花谢了;我总期待着人生的一次邂逅,邂逅现在却发现流星已逝。 思绪漫游,碎成点点星光,缀在夜的怀抱,排成月的催眠曲。

2. 许多记忆随风飘散,顺水流逝,在时间的线性中从脑海消失。

3. 在这个人仰马翻的七月,我的青春盛开在记忆深处。 挫折,只是一阵风,份额更来便起浪,风去便无痕。 花儿因清风而飘香万里,人生因梦想而多姿多彩,我因你们的信任我饿更加努力。

4. 那些承载着青春脚印的记忆或许会挂在摩天轮的最顶端,伴着风儿诉说着青春淡淡的忧伤和轻轻的祝福。 曾经的幸福像遥远的梦境,在梦醒时分烟消云散,原来幸福已过境。

5. 当我再望向窗外时,夜色已静静守候了。

6. 总想拾起那些破碎得犹如光影的记忆,拼凑成昔日的画面,我懂,时间的剑挑飞了从前,支离破碎的片段终汇不成长卷。

7. 是不是,当青春与青涩一同尘埃落定,十七岁的单车就再也掀不起尘土。

8. 总有一种爱,总有一个人,值得我们铭记一辈子.

9. 90后的我们,冷落了春天的那抹绿色,忘却了夏夜的星辰一颗,辜负了深秋里的枫叶一片,忽略了冬日里的雪花一朵. 你带走出我的世界,却又把我丢弃在路上.我一直在寻找来时的路,却还是迷失了方向.

10. 时间的药也须会减轻分开的`痛,但却无法掩去那些破碎的流年.

11. 永远别对未来承诺什么,因为时间会让誓言蜕变成谎言. 每个身边的人都是过客,只不过有些人放慢了脚步,然后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故事罢了.

12. 开心可以瞬间遗忘,可伤痛却挥之不去.

13. 无论你怎样握紧,时间还是会悄无声息的从指缝中溜走,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回忆.

14. 怎样开始记叙一个故事,青春是开头,又是结尾,我们付出了整个青春擦换来了一个过程,可有些欢笑和泪水是永远也不会被他人倾听的.

15. 青春的花季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而时间一点点滴落,像温热的泪,摔碎了友情,爱情,唯独留下了记忆,等待下一站的轮回.

16、做点滴小事,播微小爱心,积善事成河,汇爱心为海,扬青春正能,炫真我风采。

17、做一个真正执着于梦想并将之付诸于行动的勇者。

18、双十年华,激昂的青春,怒放的生命,听听往昔那写满梦想的歌词,拾起那曾经充满力量的旋律,触碰沉睡的心灵,追寻青春的步伐,让我们一起怒放我们的生命,奔跑在无悔的路上。

19、青春是一场旅行。亲情、爱情、友情是路上少不了的行李;活力、激情、迷茫、彷徨是沿途独特的风景;带上理想的指南针,最终将抵达胜利的彼岸!

20、青春伴随着梦想,如诗如画,如歌如曲,追逐梦想的微光,即使前方荆棘满地,也依然要风雨兼程,永不言弃!

21、这世间,唯有青春和梦想不可辜负。花开正好,微风不燥,扬帆起航,追逐梦想。

22、青春是双你最喜欢的鞋,总是舍不得去穿,当你想好搭配什么衣服时,鞋已经过时了,所以,没有谁的青春里不留遗憾。

23、青春过往,梦想飞翔:寻得鸟语花香僻静处,抚琴吹箫,薄盏余生,斟一杯笑傲江湖,唱一曲泪浸红栏。并未有何大梦想,只想过好小世界。

24、小时候的梦想是每天吃到一串糖葫芦,长大后的梦想是能得到一份好工作…每个时期,我们的梦想都会有所改变,或许变得如一粒沙一般小,又或许变得如一座山一样大,可不变的是,她终究是我们成长的方向,前进的动力!

25. 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26.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27. 青春是在它即将逝去的时候最具有魅力

28.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29. 青年人充满活力,像春水一样丰富

30. 青春期完全是搜索的的大好时光

31.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32. 青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33. 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34. 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春天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做成什么

35.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36. 青春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的春天

37. 青春最漂亮的装饰应该是勇气

38. 青春呀,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39.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40. 宠和爱是不同的两件事,宠可以没有交流,而爱则不能。

41.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42. 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43.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44. 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梦想。

45. 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46.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47.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48.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49. 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挖掘自己的潜能,做你真正喜欢的事业。

90后青春逝去的句子 篇9

1、明知道,青春必将逝去。可是,属于昨天的留不到今天,属于今天的忧伤与回味,心也难以拒绝。

2、我们无需作答,就让那段温暖的青春年月,淌在我们的内心里,淌在幽幽的岁月之中。

3、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事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4、在那么多逝去的日子里,青春迎风击落过多少斑斓的星辰,之后便漫天飞舞起来,成为滋润金色庄稼的泱泱大雪。

5、青春已被岁月带走,岁月已随波逐流…我们怀念你逝去的青春!

6、青春是终将逝去的,因为活着的人都会老去。在我们渐渐变得成熟,变得圆融,变得更会保护自己时,同时自然就失去了曾经的懵懂,纯真和勇敢,但这并不是消极的事,也无须伤感。

7、青春是在那春天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生命的开始,青春是无法释怀的过去,青春是任意挥霍的年少,青春是年轻冲动过后进取向上的心。

8、那些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幸福,如今,都不负存在了,现在我们又有什么渴望的呢?

9、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10、幸福这东西,总是会让我们迷失在流年里,匆匆路过的人,不曾停留,青春,像一首歌,唱完就结束了,清楚像一场雨,下了就停了,青春里,我们错过的人和事,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11、满地落叶,荒凉的.原来是人生,物是人非,荒废的是感情,祭奠逝去的青春岁月和爱情。青春却也只能拿来祭奠,而不是怀念,因为埋葬了过去和昨天的记忆,悄无声息!

12、流金岁月,繁花似锦,青春逝去,身不由己。

13、看尽繁华三千,终是花飞叶落随泥土,看樱花满天,却掩不住斑驳的流年。小桥还是那小桥。流水还是那流水,但伊却已为人妇人夫。

14、当我们无情的面对自己的许下的诺言的时候,我们想落泪,那种潸然泪下的感觉,那种心如交割的痛苦,像泉水般涌上心头,当自己面对青春的逝去,心里不得不感叹,生命就是这样,成长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我们有时候胆怯和害怕,有时候勇气十足,到最后因为命运的安排,你不得不另有安排或打算。

15、此时的我不会再去向往,那青涩的纯洁的事物,不会去享受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如今我只能去纪念那逝去的青春,用这淡淡的文字,默默写下那美好的回忆。

16、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17、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18、珍惜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我们已经不是年轻的我们了,在后面的道路我们不知道还要付出什么。

19、曾经的肆无忌惮,放声的哭闹,想笑就笑,想使小性子就使,不必怕别人说些什么,因为我们会自豪的说--我们还青春……

20、原来青春本是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逝去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让生命更完整。也许,青春本不需要我们用隆重的形式去祭奠,我们只要向她挥挥手,感谢她的逝去,就是向生命致敬的最好方式。

21、幸福这东西,总是会让我们迷失在流年里,匆匆路过的人,不曾停留,青春,像一首歌,唱完就结束了,清楚像一场雨,下了就停了,青春里,我们错过的人和事,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22、我的青春年华虽已逝去,但我的青春并没有失去。

23、岁月匆匆流逝,我们终将会长大,我们是否会因为生命中不得不进行的离别而落泪,是否会因为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终将老去的年月而落泪?

24、青春在沉默中逝去,昨日的繁华与辛酸都已淹灭在深海,细软的沙滩上走过,回头发现,走过的脚印早已被海水浸没,不见了踪影,细小的沙粒,有说不尽的哀伤,可惜没有人懂。

后青春时代的童话 篇10

频繁跳槽的背后

和大多数刚从大学这个象牙塔走出来的女生一样, 小郭也面临着职业选择。究竟怎么样的工作才是最合适自己的, 恐怕只有自己知道。这个过程有些曲折, 每个人都是摸爬滚打, 逐渐寻找到的, 小郭也实属不易。从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毕业的她, 把目光瞄准了会计工作。现在的小郭是在云南的一家大型旅游公司当会计, 但在这之前绝不会想到她已经换过4份工作了, 属于典型的频繁跳槽一族。2012年的后半年正值她的实习期, 她先后在广告公司, 经贸公司, 服装公司, 装饰公司工作, 而且都是从事有关会计的工作。但最长的也就待个半年, 其他都是不到一个月。在很多人看来, 频繁跳槽或许更是一种自我对就业方向的把握不准。但小郭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其实她对于从事会计这份工作是很坚定的, 最大的考虑因素还在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待遇。“人总是要往好的方向发展, 人往高处走嘛, 虽然我之前换了好几份工作, 但是我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觉得我待在这里发展前景好, 待遇不错, 那么我就会稳定下来, 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这个旅游公司规模还蛮大的, 能学到的东西很多, 待遇各方面都不错, 我就很满意了, 也就希望长久地待下去了。”可以看出, 这个初出茅庐的90后女孩有着坦诚的心态和对未来的自信。

随着在职场的频繁流动, 小郭也逐渐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她说:“相比于刚出来工作时, 自己成熟多了, 更懂得一些人情世故。”舆论对90后惯有的评价之一是个性、独立, 这点在她身上表露无遗。她对于自己的评价也是独立的女孩。她说:“年轻人要是留在一个没有发展空间的单位, 每天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 学习不到新的东西, 人就会有惰性, 变得安于现状, 人就应该趁着年轻多闯闯。”

现在的小郭, 工作上得心应手, 也逐渐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尽管这样, 她还通过考证、学习等方式充实自己, 她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东西, 几年以后, 自己能有能力开一家公司。“有自己的事业, 有自己的追求, 我就靠我自己。”看来, 小郭已经从校园的懵懂女孩儿蜕变为新一代敢闯敢拼的职场女性。

令人艳羡的背后

相信很多人一听到有关美食的工作, 都会羡慕不已。小象就有着这样一份人人艳羡的工作。她所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 一个做当地餐厅预订的功能性网站。而她平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寻访各地的美食, 然后做编辑与文案策划。相比于小郭的频繁跳槽, 小象算是比较安分的。说来还有个小插曲, 小象大四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课程培训中心, 然而压抑的工作氛围让这个追求自由的女孩有些不满, 在坚持了一个月后她果断地辞职了。不过找工作的过程还算顺利, 她通过投递简历很快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并且一干就是一年多。其实做美食探访员确实是件美事儿, 小象也常常这样觉得, “这份工作我还是挺喜欢的, 工作方式新颖, 还能免费赢得那么多美食体验, 省了一笔伙食费, 能在快乐的同时把工作完成, 想想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但真正要做好这一份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她告诉记者, 有一次, 还是冬天, 她一天去探访了三家同等的美食, 吃完之后肠胃瞬间不适, 后来跑去医院, 被诊断出是肠胃炎。大冬天, 一个娇小的身躯拿着瓶瓶罐罐的药, 从医院到家都是一个人, 画面是有些凄凉。从闽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她, 因为男朋友在福州, 她就选择了尾随其后, 想把家安定在福州。不过由于其男朋友工作的特殊性, 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一个人, 生病也得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像之前类似的事情, 她都得自己一个人承受。但这个她从没抱怨过, 这个90后女孩个子虽小, 但忍耐度高, 第二天她又坚持探访美食去了, “或许以前在学校的那种状态, 我会罢工, 但现在出来社会, 自己就得调整自己的状态了, 社会对人的任性的容忍度是零。”她这样说道, 眼神里还透露出坚定。

美食探访员不是一个人的工作, 也挺考验团队的合作。也正是因为和队友有些合作上的分歧, 小象后来决定辞职了, “我这人比较耿直, 有话说话, 不喜欢背后打小报告的人, 这样合作起来一点都不愉快, 这个是导火索, 但真正想辞职, 主要还是因为我比较向往安定一点的生活, 不要老跑外面, 其实挺辛苦的。可以相对自由一些, 这样我能按着自己的心走。”或许她不是不能吃苦,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采访结束后, 她告诉记者她目前已经找到了一家新的公司, 主要是文案的策划, 其实她对于自己的评价是有想法的一个人, 她深信策划这份工作会带给她更多收获, 她自己的想法也最终能付诸实现。

乐观从容的背后

采访小艺的时间虽然短暂, 但她身上对生活的乐观与爱却深深地触动了记者。小艺现在在厦门工作, 这个美丽的鹭岛赋予了这个90后女孩许多美丽的梦想。和小象一样, 小艺大学毕业以后就和她男朋友一起来到了厦门发展, 各自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他们还想在厦门有自己的家。虽然做的是婚礼的文案策划, 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不同, 但她觉得尝试做这样一份工作也是充满挑战性的。在这之前,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五星级酒店收益部预订工作, 或许是这份工作跟专业完全没有关系, 后来就找了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是一家传媒公司的文案策划。正是这份工作让她找到了自己就业的方向, 她喜欢上了策划。别看她总是说说笑笑, 她坦言:“其实之前找工作的那个过程压力挺大的, 在一个不熟悉的城市里, 每天面对着各种审视的目光, 奔波着, 身心俱疲, 没有方向感和归属感。当有过一定工作经验后, 就会知道自己想或不想做什么, 选择正确的求职方向, 这对自己很重要。”好在这个女孩能够积极地面对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社会。

说到学校和社会的不同, 小艺深有感触。她说这也正是自己成长的地方。“现在想想大学的时光真是美好, 学校就像温室一样, 可以随心所欲, 并且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社会就会复杂许多, 社会给人更多要求, 如责任, 生存, 奋斗, 这些遥远的词汇, 忽然间蹦到你眼前, 你就不得不成长了。”在职场这条路上, 她也经历了一些挫折, “我深刻的记得一位主管的话:固执、坚持的性格会让人吃亏的。但当时我并不相信, 真的走进职场, 才知道真的会吃亏, 真的会受伤。可是我还是有自己的个性的, 不想被现实磨去我的棱角。所以不管现实怎么样, 我还是会坚持, 因为坚持, 我看到了未来。”

和小象相比, 小艺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她的男朋友就在身边, 他们彼此照顾着, 生活和工作方面都会给对方很多建议, 有趣的是, 两人共同养了两只猫, 更像一个小家庭, 他们也能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并照顾他人, 她始终相信, 在厦门这个地方, 能听海踏浪追风, 能品味生活, 懂得生活, 有一点小浪漫情怀在其中。因此她的乐观与从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3月份思想汇报下一篇:司前小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