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步伐 书写永恒青春(精选2篇)
紧跟时代步伐 书写永恒青春 篇1
紧跟时代步伐 书写永恒青春
湖南科技学院2006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引导我院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湖南科技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扣“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的活动主题,积极参与“百校千村服务计划”,广泛开展了社会调查及形势政策宣讲、服务新农村建设、关爱农村留儿童、农技推广、科技扶助、文艺汇演、红色之旅、支教扫盲、环保公益、法律援助、挂职锻炼等内容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充分准备,精心策划,未雨而绸缪
我院一直十分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始终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抓。今年,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稳中求进,科学突破。
1、认真研究,高屋建瓴。学院党委、行政就此次活动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安排工作,根据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湖南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0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的通知》,要求全院各系(部)、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充分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院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方针,积极探索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时代主题、地方需求、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由系党政领导牵头、团工作负责人、政治辅导员及相关专业教师参加的活动领导班子,并组织青年教师和专家教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系结合本单位实际组建1支或以上的实践团队,并切实抓好活动地点、内容的落实和实施环节的协调工作。
3、结合主题,深入调查。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筹备期间,我院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发动各院系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挖掘服务和活动资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确立了一批既保持传统优势、又体现创新理念和时代内容的品牌项目,从理论上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
4、物质保证,安全先行。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各系、各部门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高度重视活动的安全和卫生保障工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大力宣传,精细组织,运筹于帷幄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下,今年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年参加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广泛宣传,精心选员。为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院团委通过广播、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等进行全面的宣传,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我院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从全校近万名学生中优选出两千余名专业知识好、思想觉悟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奔赴湖南、广西的十个县(区)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
2、征集方案,精心设计。在院团委的倡导下,各系(部)、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各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团队及个人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30多份。院团委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评委会对各活动方案进行综合评审和可行性分析,确定了今年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了解情况并依据这些方案组织社会实践团队。
3、真抓实干,重点组队。我院将继续继承以往好的传统和经验,做到活动早策划、早协调、早部署、早落实,紧紧围绕“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主题,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团、科技兴农服务团、新农村建设服务团、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服务团、支教服务团、医疗卫生服务团、红色之旅等7个服务团共14支服务大队,其中包括2支全国大学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12支校级大学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两千余名大学生深入湖南、广西农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4、依托专业,结合实际。各院系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自身专业特点,组建相应的学生志愿服务团到相对固定农村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服务,根据学院统一精神,依托所在地在抓好重点社会实践项目的同时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调查活动,广泛开展各项志愿服务。
三、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建功新农村
我院绐终以“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结合结合时代特色、结合专业特点、结合地方实际、结合创业就业,推进基地建设、推进远程服务、推进科技转化,树立了一系列的品牌项目,立足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使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1、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贸易与管理系在何解定教授的亲自带领下,25名青年志愿者深入芝山朝阳区鹿平村,开展以“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结合鹿平村实际情况,从尊重农民意愿的角度出发,就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经济发展等方面为鹿平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前景规划。
实践队员们在鹿平村村委会建立一条临时的文化宣传长廊,以图片宣传、发放传单、现场咨询、走访农户等方式,宣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策,发放了农业生产生活、科技知识、致富信息、禁毒宣传资料3000多份;结合鹿平村农民以种植西瓜、柑桔和养猪为主的生产情况,邀请专家给农民科学指导,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发展庭院经济模式讲座,指导村民在庭院之间的闲置空地上种植苗木、花卉、果蔬,发展庭院经济;转变文化下乡思路,变单一的送演出下乡为演出与培育农村文艺骨干、浓郁农村文化氛围并重的新模式,与该村共建文艺表演队,为该村培训文艺骨干,使之长年活跃于田间地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
2、同在蓝天下,爱心手牵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为积极开展2006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7月10日,湖南科技学院团委特组织了来自永州各地近40名农村儿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心联谊、参观红色革命景点、游览儿童乐园、素质拓展等形式的“同在蓝天下”夏令营活动。
“同在蓝天下”夏令营活动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团的主要项目,也是我院大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更是发挥自身特长的一种良好形式。青年志愿者们深入农村学校和留守儿童家庭,通过实地调查、深入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生存状况等方面入手,了解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并撰写出两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倡议广大团员青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交纳一份特殊团费,全院几乎所有团员都献上了一份爱心,共收集特殊团费9000余元;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在通过开展“写一封信,见一次面,谈一次心,送一本书,搞一次联谊”的“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结队帮扶,还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创立了湖南科技学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基金。
此外,经管系服务团关爱鹿平村留守儿童,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辅导,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并为他们捐赠现金600余元,赠送学习资料500余份。教育系对留守儿童进行义务支教,从语文、英语、计算机等各个方面进行辅导,并赠送了钢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250件。
3、大兴星火富民工程,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突出科学发展观
湖南科技学院赴零陵区双济桥村社会实践服务团一行17人来到了双济桥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服务团成员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治及农村环境保护、农村文化建设及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土地征用等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并结合该村实际情况开展经济调查和分析,撰写了10000多字的经济调查报告,为该村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规划献计献策。同时,他们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新农村政策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农村团组织村校共建工作”等各种主题活动,以服务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以实施星火富民工程为落脚点,积极配合该村村委会开展农民农技知识培训,并帮助双济桥村建立该乡第一个农民致富信息站,为地方经济服务,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切实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建一份功,服务团成员一边积极在该村示范推广湖南科技学院自主研发的优仕油茶和红薯醇基燃料项目,帮助该村建立油茶和红薯原料生产基地;一边积极与湖南科技学院后勤服务公司联系在该村建立科技园的项目,努力为该村经济发展寻找机遇。在经过多方协调和充分的论证,湖南科技学院后勤服务公司正式与该村签定合同,将该项目落户双济桥村。据悉,该项目的成功引进每年将直接为该村带来经济收入50万元,家庭年人均收入将提高1000多元,此外,服务团还将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与该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长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借专业优势,凭一技之长,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火热的青春,在鹧鸪岭村上空燃烧。中文系志愿服务团冒着酷暑来到了永州市零陵区黄田铺鹧鸪岭村开展以爱心支教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虽然此时正值农忙时节,但每天仍有近100名学生前来参加培训班。培训班主要讲授普通话、写作、英语、数学、心理学、思想道德等课程。同时,志愿者们还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朋友插秧干农活,进行义务支农。
物电系志愿服务团来到永州市岚山镇长塘角村的三峡移民区。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农村现阶段农用器具进行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农村、农民需要,开展科技入户,解决小家电、农用器具出现的小故障,进行义务修理与维护,帮助村民免费修理家用电器和农用器具500余件。同时,他们还把“关爱老人”作为开展下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为老人梳一次头发、读一次报纸、谈一次心、整理一次内务的“四个一”等一些简单、切合实际的活动,来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真正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方便。他们还根据自身体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学生党员下乡挂职锻炼、关爱留守儿童支教义演等活动。
法律系志愿服务团来到永州市零陵区石山脚乡开展以“结合专业,为我所学”为主题的送法下乡、法律咨询、法制讲座、实践调研等活动。他们通过讨论和下乡调查,针对农民迫切需要的法律知识进行归类、总结,进行法律宣传,变单一的送一些部门法如婚姻法、计划生育法、教育法等为采取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多个方面进行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服务队接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调查问卷300多份。
计算机系志愿服务团奔赴永州市江永县粗石江镇,以粗石江镇中学为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活动。志愿者们针对该镇党员干部、小学老师、中小学生和农民朋友,免费进行了4天的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宣传了国家的有关政策、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危害及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发放了农技普及等资料5000多份。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实践基地贫困学生档案,为他们举行募捐活动,共捐赠了现金800余元,衣物100多件,并发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当地农村的困难中小学生结成“一帮一”服务,进行长期的帮扶活动。
青春在实践中闪烁的是光芒,在奉献中收获的是希望。此次我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与13个乡村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农民致富信息站5个,帮助地方政府成功引进科技项目1项,每年可为该村带来50万元的经济收入。同时,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调查问卷2000余份,为当地农民、乡镇干部和农村党员免费举办计算机培训13场,在各实践基地共开设了10个义务支教班级,为400余名农村学生进行义教。此外,服务团成员还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特困户41户,为村民捐赠衣物2000多件。
四、总结交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按照学校的安排,广大师生认真总结,撰写了高质量的实践报告。各院系也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和评比活动,及时上交活动总结及活动图片资料。院团委对调查报告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调查报告,然后再编印成册。学校还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以巩固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宣传报道方面,学院成立由5人组成的宣传报道组,负责收集各实践团队的报道,编发社会实践简报,同时通过院团委网站2006年暑期三下乡专栏将暑期社会实践的信息在网上发布;同时,各实践团队也加强新闻宣传力度,不仅主动及时地向学校宣传报道组反馈信息,还结合本实践团队的活动重点和特色活动主动与当地有关新闻单位联系,加强对活动的各类宣传报道,努力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由于本次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合实际,立足农村,深入基层,今年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硕果累累,成绩显著,为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受群众欢迎,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永州日报》、永州电视台、道县电视台、中国共青团网、湖南教育网,湖南青年在线等主流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
结语:历时两个星期,志愿者们相继载誉而归,今年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胜利的结束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大学课堂教育内容的延伸,是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我院历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长期、广泛的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使命中去,在实践中书写永恒的青春。
紧跟时代步伐 书写永恒青春 篇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仍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我们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努力转变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读、说、问、议、行”五字为目标,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读。教师要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政治不是语文,需要用感情来读,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学会自学。这个“读”,即自读,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朗读、阅读。在自读前,教师要先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当然,目标中不仅有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和觉悟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根据现行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认真阅读教材,读出新意,根据教师提供的读书提纲,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了解,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奠定良好的基础。自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通过自读找出本框题的基本问题;其次是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理出来;再次是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这样通过读,学生就能很好理解教材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规定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准备一到两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事例来说明知识点,改变过去教师提问题、举例子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成为教材的驾驭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说,教师应该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相处,共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也学会为他人排疑解难。在此基础上,尤其是要组织学生在自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或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质疑。在此之后,教师就紧扣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解,既省时又省力,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胆识也有所发展。
问,教师应该把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要用“学生问”代替“老师问”。首先,要提高“问”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质疑,更主要的是设法诱导学生向教师发难,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其次,鼓励学生勇于向真理挑战,不迷信权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观点,允许学生别出“新”裁,标新立异,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放肆”,而老师不去计较。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让学生质疑提问,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议,教师要把议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议论、讨论和争议,议出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营造师生双边活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创设“议”的情景或设疑导思,引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发言、纠正、小结,做到大家都动起来;或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事例设立正反双方进行观点争辩。在小组的“议”当中,要求各成员要把自读中发现的基本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小组讨论中仍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就要在各小组发言时再议,一起解决问题。
行。教师可以把实践的乐趣送给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知行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社会,通过训练等多种形式,导之以行。比如,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选择社会上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现象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小论文,参观城市建设和农村面貌,调查比较新旧生活的巨变,搜集城乡环保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市场、消费者进行查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生活,学会用辩证的立场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使他们更实在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知识。
【紧跟时代步伐 书写永恒青春】推荐阅读:
紧跟时代08-30
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荣光06-06
紧跟市场09-23
跟进时代步伐06-07
跟上时代的步伐作文07-11
后青春时代的童话07-12
用忠诚和担当书写新时代质监工作新篇章10-12
青春奋进新时代论文08-26
时代的使命,青春的责任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