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考核

2024-10-01

临床技能考核(精选12篇)

临床技能考核 篇1

口腔修复临床技术是为口腔医学专业三年制学生开设的课程, 它是在原有的口腔修复学课程的基础上做了精简、调整, 结合日常口腔修复临床工作任务所开发的一门新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腔修复临床操作技能, 为考核学生对每个具体的口腔修复临床技术掌握情况, 笔者选择在学生生产实习结束后对其进行口腔修复技能考核, 分析学生在考核中的表现, 了解口腔修复临床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 并为学生口腔修复实习提供指导。

1 考核对象与方法

1.1 考核对象

从119名2006级口腔医学专业实习生中随机抽取学生30名, 分成3组, 分别考核A、B、C 3个项目中的1项, 考核时间选择在生产实习结束后。

1.2 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见表1)

根据口腔修复科临床工作任务并参考《口腔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制订考核项目共有3项: (1) A项目:后牙金瓷冠的牙体制备; (2) B项目: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操作技术; (3) C项目: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技术。

1.3 评分方法

每个项目均由2~3位口腔修复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担任评委, 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评分, 其中A项目在仿头模上进行后牙的牙体制备, B项目和C项目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 取平均分为学生的最后得分。每个项目满分100分, 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 80~90分为良好, 70~79分为中等, 60~69分为及格, 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4 统计学方法

将各项评分结果输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2 结果 (见表2、表3、表4)

注:得分率是指每项实际得分占应得分的百分比

注:得分率是指每项实际得分占应得分的百分比

注:得分率是指每项实际得分占应得分的百分比

3 讨论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技能的高低是衡量临床医师综合素质的核心因素[1]。随着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 培养医学生毕业后的实践能力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2], 口腔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 是培养合格的口腔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 在实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腔修复学又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 强调的是动手能力[3]。口腔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更加被重视, 而口腔修复临床技能是口腔医生“三大科” (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 临床操作技能之一, 为评估学生口腔修复临床技术掌握情况进行了考核。

3.1 考核时间的选择

考核时间确定在生产实习结束后, 选择在这个时机考核, 一方面由于学生已经在临床实习满一年, 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初步的实践经验, 考核时可以充分展示所学的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即将毕业成为住院医师, 无论考核成绩怎样, 学生对自己的口腔修复临床技能都有一个评估, 对今后的口腔修复临床诊疗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3.2 考核内容与方法

口腔修复临床技能考核选取了口腔修复临床日常诊疗中最常见的制作3种修复体 (后牙金瓷冠、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 的临床操作技术, 其中后牙金瓷冠的牙体制备在仿头模上进行, 主要考核学生牙体制备的质量, 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均是为标准化病人制作的修复体, 标准化病人来自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口腔医院, 病人均为自愿接受标准化培训, 具有一定口腔治疗经验。在考核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内容, 但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修复后疼痛原因分析、处理, 全口义齿等考核内容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稍难, 在为标准化病人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时都加入了医德医风的考试内容, 考核学生在临床操作中文明礼貌行为, 是否能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口腔修复临床技能考核的评分方法在制订时均量化, 如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制取印模子项目分为托盘选择5分, 调头托医患体位5分, 牵开口角、旋转就位5分, 医嘱、功能修整5分, 印模质量5分, 评分方法采用2~3名口腔修复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担任评委同时评分, 取平均值为学生最后得分,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偏差。

3.3 考核成绩分析

A项目牙体预备手法得分率为 (91.5±3.4) %, 牙体预备质量得分率为 (83.3±5.2) %。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操作方法和步骤, 但远中邻面预备和肩台预备质量稍差, 熟练程度有欠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远中邻面牙体预备方法的训练。B项目制取印模满分25分, 得分为 (21.1±1.5) 分, 得分率 (84.4±6.1) %, 对比C项目制取印模满分20分, 得分为 (13.8±1.6) 分, 得分率 (69.0±7.7) %, 得分率高出近15%, 说明C项目全口义齿制取印模的方法较B项目可摘局部义齿制取印模难掌握, 在今后的临床实习教学中应反复训练学生全口义齿印模制取技能。A项目中在仿头模上操作没有考核医德医风, B项目、C项目均考核了医德医风, 且得分率在80%以上, 学生都能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为病人服务, 但在优质服务方面需要加强。A项目总得分 (83.0±3.6) 分, B项目总得分 (80.2±3.6) 分, C项目总得分 (77.2±4.4) 分, A项目、B项目总评为良好, C项目总评为中等, C项目得分相对较低, 这也体现了我们教学中的难点, 主要在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技能训练, 需要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病人年龄一般较大, 经验不丰富的实习医生与病人交流有难度, 加之1年的生产实习时间内接诊的无牙颌病人相对较少, 所以1年的生产实习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积累的过程, 教师今后需要督促实习医院配备充足的无牙颌仿头模等教学设施, 加强模型强化训练, 多接诊无牙颌病人, 积累全口义齿临床操作经验。

每个项目规定的考核时间是不同的, A项目需要2个小时, B项目和C项目均需要病人3次复诊, 每次操作时间不同, 本次考核没有考虑时间因素, 虽然是标准化病人, 但病人口腔修复情况并不完全相同, 量化操作时间因素困难。B项目和C项目每次的复诊时间从0.5小时到1小时不等, 口腔修复临床技能考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且需要较多的标准化病人, 所以2006级学生的口腔修复临床技能考核只在119名学生中抽取30名学生进行试验性考核, 今后对每个学生考核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周燕.浅谈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的举措[J].高教论坛, 2006, 8 (4) :84~86.

[2]戴冽, 吴毅梅, 陈琼珠, 等.实习生在内科临床技能考核比赛中的表现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3) :253~255.

[3]蒋晓峰, 兰鸿.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 2008, 22 (6) :77~78.

临床技能考核 篇2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类专业学生毕业

临床技能考核大纲(试行)

一、第一站:临床诊断技能

(一)病史采集:考核试题提供主诉。要求进一步采集病史及相关临床资料。

(二)临床思维:根据以上病史资料,要求回答可能的临床诊断并提出进一步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的建议及相关治疗方案。

(三)辅助检查的判读能力

1、心电图

⑴正常心电图⑵期前收缩

⑶典型急性心肌梗死⑷心室颤动

⑸心房颤动⑹室上性心动过速

⑺窦性心动过速⑻窦性心动过缓

⑼急性心肌缺血

2、X线片

⑴正常胸部正位片⑵肺炎

⑶气胸⑷高血压性心脏病

⑸正常腹部平片⑹肺占位病变

⑺肢体骨折

3、实验室检查

⑴血、尿、大便常规⑵血清钾、钠、氯、钙

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

⑷血糖⑸肝功能

⑹肾功能⑺心肌酶谱

⑻乙肝病毒标志物⑼血、尿淀粉酶

二、第二站:临床诊疗技能

(一)体格检查(内科基本体格检查)

(二)中医基本操作

1、中医望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中医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尺泽 肩骨禺 太溪 听宫 天枢 气海

少商 迎香 大椎 外关 肺俞 丰隆

合谷 通里 地仓 神庭 角孙 委中

曲池 涌泉 后溪 头维 关元 环跳

列缺 命门 内关

商阳 四白 百会

手三里 神门 下关 水沟 风池 秩边

风门 支沟 足三里 肾俞 神阙 悬钟 至阴

内庭

阳陵泉 中脘 昆仑 太冲 三阴交 承山

印堂 血海 太阳 阴陵泉

腰阳关 十宣

3、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晕厥、虚脱、抽搐、中风(急性期的脱证、闭证)、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血管性头痛、急性腰扭伤、呕吐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4、中医针灸、推拿、拔火罐等临床技术应用能力。

(三)西医基本操作

1、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手术区消毒、外科洗手、无菌手术区消毒及铺无菌巾)。

2、基本心肺复苏术。

3、常用西医基本操作技能(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伤口换药、脊椎骨折搬运、长骨骨折简易固定、电除颤、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胸穿、腰穿、腹穿、清创缝合)。

本大纲试行于2008届医学临床类专业五年制毕业学生,护理、影像专业临床技能考核大纲另行制定。

推进中职教育专业技能考核的策略 篇3

一、推进专业技能考核的意义

专业技能考核是指为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国家或本省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技能教学基本要求,依据一定的考核标准而组织的考核活动。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考核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引导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

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和省颁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由于多数省市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成绩管理、统一颁发证书”,使得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开设课程、组织教学,避免了课程开设不齐、课时开设不足的问题。这对于加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学校教学流程、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考核是检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的水平考核,也是评价学生对专业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由于考核成绩与学生毕业、就业和升学挂钩,势必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内在动力,也使学校进一步重视专业技能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说,通过考核也可以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练、以考促改”的目的,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推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技能考核的重点是与学生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基本技能。学校只有通过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学生才能顺利通过技能考核,才能使中职毕业生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这必将推动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四)有利于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专业技能考核既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同时也是对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检验。要使学生能顺利通过考核并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技能考核标准,全面掌握企业对学生技能的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同时,通过发现学生在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观测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技能教学水平。

(五)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职业技能”究竟如何评价?这是目前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合理使用专业技能考核成绩,与对口升学考试挂钩,或作为“3+2”转段升学的必备条件之一,有利于高职院校实行“知识+技能”招生制度的改革。

二、专业技能考核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专业技能考核现状

为完善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全国不少省市相继开展了专业技能考核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考核模式。从考核范围和组织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专业技能抽测模式

即从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测试。抽测对象为随机抽取的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抽测内容为省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相关项目竞赛内容,按中级工职业资格要求制订抽测项目实施方案;抽测方式为现场操作;抽测实施由省、市技能抽测专设机构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抽查测试项目的命题,统一确定抽查测试基地,统一确定抽查测试考评人员。

2.专业技能全员考核模式

即面向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考核活动。考核对象为规定入学年级的所有中职学生;考核内容为省级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确定的技能要求;考核方式为现场操作;考核实施由省、市技能抽测专设机构实施。省测试与考核办公室统一制订考核标准、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督导、统一成绩管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属学校具体组织实施,考核成绩与学生获取毕业证书和“3+2”转段升学挂钩。

3.学业水平测试覆盖技能考核模式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其中包括专业技能学习成绩。测试对象为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测试内容分为专业技能学习成绩和公共基础课考试,专业技能学习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与相关职业素养,公共基础课测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考试方式除信息技术基础采用上机操作考试的形式外,其余各科均为书面笔试,其中英语增设口语测试,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增设技能操作测试。测试实施由省市教育考试院组织,统一报名、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网上评卷和统一成绩评定;考核成绩在学生毕业当年就业与升学时使用,是用人单位录用和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上述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专业技能抽测模式既立足于全体学生,也降低了场地、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便于组织实施;但是由于抽测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可避免地对学校的整体成绩有所影响。专业技能全员考核模式面向全体学生,这对场地、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这项工作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难免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学业水平测试覆盖专业技能考核模式对专业技能学习成果的要求高,不仅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与相关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引入社会评价,这种多元评价的模式比较科学,但是由于考试方式采取笔试,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

(二)专业技能考核存在的问题

1.对专业技能考核认识不够

部分学校领导主观认为,实施专业技能考核给学校增加了负担,对学校教学工作是一种约束,因此,组织专业技能考核的积极性不高。即便实行了考核,也存在着考核随意性大、弹性大等问题,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操作水平,不能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缺乏对学生学习技能的激励作用,导致技能考核流于形式。

2.技能训练设备和场所与学生规模不匹配

纵观各省市的考核模式,不论是抽测还是全员参加,采取的均为集中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难免受到场地、人员等条件的限制。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与专业技能考核工作的通知》指出,“专业技能考核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测试与考核”,这对学校的技能训练设备和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学校技能教学条件薄弱,实训设备不足,实训场所有限,尤其是对设备要求高的专业如数控、汽车等,存在着工位不够等问题,组织技能考核存在一定困难。

3.重结果轻过程

各省市组织的技能考核,考核项目和内容不能包含教学计划或考核标准规定的全部内容,考核内容具有随机性。再加上技能考核试题基本上是半公开性的,这就导致一些地市或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过程训练和考核,在组织考核的过程中“临阵磨枪”,针对考核项目搞突击训练。这种考核助长了学生的侥幸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后续学习的进行。这种作法已经偏离了考核的初衷,失去了考核的真正意义。

4.经费投入不足

专业技能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和支撑,它不仅需要足够的设备、完善的场地,还需要组建一支高水平、强技能的专家队伍,担负起考核工作的评判任务。不少学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设备、场地不能满足技能教学和考核需求,师资队伍薄弱,导致技能考核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三、推进专业技能考核工作的策略

(一)健全机构,成立技能考核办公室

为切实做好专业技能考核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技能考核委员会,统筹领导技能考核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省专业技能考核的日常工作,加强对专业技能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和巡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成立相应的机构。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把专业技能考核作为立校之本,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加强专项领导,成立专门机构,明确职责任务,认真谋划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把考核效果作为体现学校是否重视技能教学的重要标准。

(二)建立三级联动考核机制,实现全员参与

中等职业教育技能考核工作应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下,建立省级侧重普设专业、市县级侧重本地特色专业、校级侧重本校特有专业的三级联动考核机制,逐步形成专业全部覆盖、学生全员参与的格局。省级考核专业即为全省统一确定的考核专业,这类专业一般是学校开设广泛的大专业,其考核由省教育厅统一制订考核标准、统一命题,市县协助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实施;市县级考核专业即为本地开设广泛的特色专业,其考核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考核标准、统一命题,市县协助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实施;校级考核专业即为本校的特色专业,其考核由本校统一制订考核标准、统一命题,学校自行组织实施。省级以下组织的考核应报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后组织实施,三级联动考核成绩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三)改进技能教学条件,确保技能考核顺利开展

专业技能考核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一是要更新、完善实训设施。要依据有关标准,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引入最新设备,力求实训基地和学校实验设备满足技能考核的要求。二是优化实训环境。结合技能考核的特点,模拟真实的环境,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三是加强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展合作,全方位保障技能训练。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确保技能考核顺利开展。

(四)强化技能教学,实现技能训练常态化

各学校应改变考核前集中突击训练、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做法,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研究技能考核标准、技能考核的命题等, 把技能训练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之中,把技能考核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把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实现技能训练常态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五)出台相关政策,确保考核结果的使用落到实处

考核结果的使用问题关系到专业技能考核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科学设计、强力推进,尤其要把考核成绩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取毕业证书和“3+2”转段升学的必备条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省级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职业院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为专业技能考核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六)加大经费投入,为专业技能考核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专业技能考核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拨付专项经费用于专业考核标准的制订、试题库的开发建设等工作。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也要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考核工作。同时,要拓宽专业考核经费解决渠道,摆脱单一的政府包办模式,实现经费渠道多元化,确保专业技能考核顺利开展。

总之,专业技能考核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让学校重视考核、教师把握标准、学生掌握技能。要通过考核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急迫需求。同时还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进、深化改革,真正把中等职业教育办成企业高兴、学生满意、学校给力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临床技能考核 篇4

1 中医专业学生特点

所谓技能, 是指从训练或体验中得来的能很好地执行一项任务的能力, 它是智力和 (或) 体能活动的系统协调形式[2]。临床技能不是一种成就, 而是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3]。临床实习阶段是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进入临床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 中医专业学生与西医院校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学习特点。首先, 大量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均需要记忆, 占用了大量时间, 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锻炼。其次, 西医外科学课程课时相对较少, 但仍需要教授大量的理论知识, 导致临床技能的学习时间更少, 学生进入临床后会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固、临床操作技能不强的问题, 由于临床技能水平不高, 实习中不敢实践,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再次, 缺乏合理的考核方式。单一的理论考试方法, 造成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是“背书”, 追求高分。实习阶段只是“写病历”, 完成“任务”就下班, 忽视与病人交流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进行临床工作后技能欠缺十分明显。为此, 我们结合西医外科学教学特点, 探索和采用新的考核模式, 使学生在外科临床技能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 目前外科临床技能考核方式及其弊端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医学生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共包括13种, 涵盖了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4]。现代外科临床技能考核通常包含以下方面: (1) 接待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2) 提出辅助检查项目并能够解释结果, 包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作出诊断并提出鉴别诊断的内容; (4) 制订系统的诊疗计划; (5) 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如书写并报告病历、开具处方、换药、清创及一般手术操作等。Vander Vleuten[5]曾提出判断一种考核方法是否有效的5项标准:可靠性、准确性、对受训者将来学习与工作的影响、受训者与教师接受程度以及费用。总体来讲, 目前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现行外科临床技能考核方法如下。

2.1 笔试

笔试是目前最传统、最简单而且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考核大量的学生, 学生与教师接受程度均较高。但这种方法仅能考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临床推理情况, 难以考核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2.2 直接评估

直接评估是指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长期观察给出评估结果。该法仍是目前, 特别是实习出科考核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指导教师在学生轮转结束后给出总体评分和书面评语, 考核方法简单, 但缺乏统一标准, 主观性较强。因为没有标准, 往往流于形式, 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2.3 床边考核

学生在床边先对真实病人进行问诊、查体, 再由指导教师提问。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真正体现临床实际, 但也有不足之处。譬如:用于考核的病人症状、体征虽然真实, 但可能并不典型, 不能满足考核要求的知识点;因为保护性医疗措施和疾病诊治需要, 一些疾病不能用于考核, 从而影响了考核的全面性;病人不愿接受学生的问诊和体检;病人文化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的不同给学生与其交流增加了难度, 不利于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3 标准化病人考核方法

标准化病人 (SP) 是指经过系统的训练, 能逼真地模仿临床病人情况, 在临床教学及技能考试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人[6]。根据不同要求, SP可用于对医学生及低年资住院医生临床技能的教学、评估和考核。在国外, SP已在医学院校及医院内广泛应用。大量实践证明, SP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目前针对临床技能考核方法研究的热点[7]。

4 SP在中医专业本科生外科学考核中的应用

SP在国外医学教育体系中被广泛应用, 国内有部分西医院校也已引入, 但在中医院校并不多见。西医外科学是一门对临床技能要求很高的课程, 且因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 临床技能的教学、培养与考核尤为重要。我院外科教研室对中医专业实习生出科技能考核采用外科常见病的SP考核方案, 并结合中医专业特点进行改良,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具体如下。

4.1 SP脚本编写

邀请具有中医背景的西医外科学主任或副主任专家编写SP脚本, 每个脚本设计的病案既有临床实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又有医患沟通技巧的指导作用, 能够体现中医优势, 具备相对客观的评估和考核属性。

4.2 SP培训

立足于培训专业SP。由低年资教师或外科研究生担任SP, 一位SP只接受一例病例的培训。要求SP对脚本熟练掌握, 对待学生的提问客观、真实, 不给提示性语言。

4.3 考官的培训

由具有中医背景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考官。要求能根据当时情况适时性提出问题, 提供重要检查结果让学生分析, 强调随机应变, 同时对学生中医中药治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4.4 考核的实施

(1) 学生入科前确定考核范围、考核时间和考核要求。考核所用病例应充分结合其所在医疗组的特点, 选择常见病、多发病让学生学习, 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实习重点。出科前分组考核, 将分值计入实习成绩。 (2) 考核过程中, 学生进行10分钟左右问诊及5分钟左右体格检查, SP准确回答学生所提问题并接受体格检查。学生要求进行相关辅助检查时, 考官应给予相关辅助检查所获信息, 供学生借鉴。之后, 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书写一份完整的病历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首诊诊断及治疗方案) 。然后回答两位考官提出的问题 (大约10分钟) 。最后由SP及两位考官共同给分, 满分各100分, 按4∶3∶3计算总分。

4.5 考核的评价

该考核方法实施后,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及考官对考核方法的满意度, 他们认为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 采用SP考核方式, 学生的临床技能 (如问诊、体格检查、诊治分析等方面) 有显著提升。 (2) 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临床的学习特点, 提高了学生实习期间的积极性, 让学生回归病房。 (3) 对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疾病分析诊治能力的评定更加客观、公正, 能够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以下问题: (1) 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一新的考核方法, 由于其沟通能力及理论知识的欠缺, 甚至不能进行一次完整的问诊及体检, 导致考核中断。 (2) SP的专业性有待加强。由于SP由低年资教师担任, 和学生熟识, 导致不能模拟真实病例, 甚至出现“笑场”。 (3) 由于人力和财力等原因, 合格的SP病种和人数较少, 导致学生“背诵”考核步骤及过程, 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及应变能力。目前, 一些学校采用SP职业化、共享化的方式, 或许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

5 讨论

中医专业学生特点和外科学教学特点决定了外科临床技能考核的重要性。好的考核方法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SP考核方式对中医专业学生外科实习阶段采集病史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制订诊疗计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具备先进性、全面性、标准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在考核中发现, 应用SP的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 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 投入更多的人力及财力。

参考文献

[1]梅人朗.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张龙禄, 焦效兰, 汤治元, 等.临床技能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 2003 (6) :56-60.

[3]Leach D C.Competence is a habit[J].JAMA, 2002 (287) :243-244.

[4]孙宝志, 赵玉虹.实用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Vander Vleuten C P.The assessment of profession competence:developments,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Adv Health SciEduc Theory Pract, 1996 (1) :41-67.

[6]林勋, 蒋健, 邹菁, 等.SP及OSCE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估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30 (5) :544-545.

临床技能考核 篇5

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模式存在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资源分散和考核手段单一等问题.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校对临床技能教学与考核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作 者:尹凯 桂庆军 文格波 涂玉林 姜志胜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医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2.44 关键词:临床技能   教学   考核   新模式   实践  

★ 学校工人年度考核总结

★ 教师工人年度考核总结

★ 工人安全生产责任书

★ 生产车间工人辞职报告

★ 生产考核通报范文

★ 生产车间工人的辞职报告

★ 劳务工人安全生产协议书

★ 职业生涯与规划范文

★ 安全生产考核方案

临床技能考核 篇6

关键词:细集料筛分试验 考核方法 改革

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原材料试验课程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知识+技能操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也应该由单一的试卷考核形式转变为突出技能操作、个人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在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中创新技能考核形式,让学生在考核中学习知识技能、在考核中增强自信心、在考核中加强团队凝聚力。

原材料试验是专门针对筑路原始材料(如砂、水泥、沥青等材料)进行试验,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一门课程。在考核方法的探索中,笔者所在学校发现一些试验项目因为操作时间过长、计算方法繁琐、可操作性低,不适合作为考核项目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考核中应挑选适合的项目进行考核,每一学习任务选一个项目进行考核为宜。下面笔者以细集料筛分试验为例,介绍一下经过改革的考核方法。

一、考核项目介绍

细集料筛分试验是筑路材料试验中的一个项目,试验用筛分的方法来判断细集料(通常可以认为是砂)的粗细程度,最后绘制级配曲线,了解其级配情况,看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此试验可操作性强、操作考核时间短、计算方法简便、易于教师操作,所以很适合作为操作考核的项目。

二、考核目标

通过问答、抢答、竞猜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基本概念;通过技能操作考核考查学生试验操作的熟练程度;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试卷答题强化记忆知识点。

三、考核方法

本项目考核时间为6个课时。首先进行知识问答环节,内容包括本项目所有知识点,采用问答、抢答、游戏等形式,以小组得分考核,时间约45分钟;其次进行操作技能环节,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6人,每一小组再抽签,3人为一队,进行筛分操作考核,最后两队成绩的平均值为这一小组操作考核的最终得分,时间共90分钟(每一队45分钟);第三,进行试卷答题环节,内容为教师印制关于本项目所有知识点、技能点的试卷,每个学生都进行笔试答题,时间为90分钟。这样的考核方法既有对小组的考核,又有对个人的考核,既有知识点考核,又有技能点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通过抢答、问答、穿插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有些学生知识学习得不扎实,但是在活动方面表现突出,这样的考核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考核对象及学情分析

本课程在每年的新生中开设。新生刚走出初中的生活,还没有走出中考的阴影,自卑、厌学心理严重,所以在上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时,教师需要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告诉他们学习了这些技能就有了生存的本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考核方式上要尽量轻松一点,让学生稍微努力就可以得到回报,这样可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然后再通过后续的考核来逐步规范他们的学习方式、操作方法、课堂行为。

五、考核过程

1.知识问答环节

这一环节分为必答、抢答、游戏三个部分。

(1)必答题共3道,教师依次给出题目。每一小组写出试验条件、试验目的、排列试验操作步骤,小组集体思考,派代表将写好答案的纸条贴于白板上,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对。每一题10分,共30分,速度最快的前三名并且答对的每题加2分。

(2)抢答题共12道,教师给出选择题或判断题,内容包括本项目的知识点、技能点,一些脑筋急转弯、谜语、猜歌名等。每一小组知道答案就大声说出来,答对的加分,答错的其他组还可以抢答。每一题10分。

(3)游戏题为组员比划,派代表猜。每组派一代表,背对教师,面向本组同学,然后教师拿出试验所用仪器,比如标准筛,同组同学比划,代表猜是什么仪器。猜对了加5分。

经过这样一轮考核,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各组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为了自己的团队而战,大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2.操作技能环节

教师给出筛分试验操作考核评分细则及试验记录表格,各组进行分队,每一组分成两队,每队3人。各个小组进行操作考核的竞赛。首先每组的第一队分工合作,进行操作,在45分钟内完成筛分操作过程、级配三参数的计算,绘制级配曲线图,判断砂的类别,最后提交表格。教师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按照评分细则给各组第一队打分,速度得分由速度得分系数体现。第一队完成后,第二队开始操作。整个技能考核在90分钟内完成,教师记录每队操作时间和得分,并汇总得出小组得分。操作考核完成后,学生需要清理仪器并归位,打扫实训室卫生,教师对前两个环节进行点评,时间为45分钟。

这个环节时间比较长,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团队配合情况、记录计算情况、计算器使用情况以及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这个环节的考核,督促学生主动动手练习,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让他们知道试验检测人员肩负工程质量安全的重任,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恒心。

3.试卷答题环节

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学生基本能了解本项目的内容。但技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好的学生表面上是学会了,但掌握还不够扎实,基础较差的学生只是知道了皮毛,所以需要以试题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试卷题型可分为单选、多选、综合,考核时间为90分钟。

六、考核标准

考核经历了三个环节,每个学生最后的成绩以三部分的平均值来计算,即知识问答和技能考核环节是以小组成绩计分,试卷是以个人成绩计分,最后每个学生考核成绩=(小组知识问答得分+小组操作技能得分+试卷答题得分)/3。

这样的考核既有小组考核又有个人考核,小组考核成绩最终也要计入个人成绩。所以在小组考核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考核结果

通过改革考核方式,笔者发现,学生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当不爱学习的学生回答对问题时,组内同学对他的肯定、老师对他的赞许,极大地鼓舞了他。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增进了感情,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考核中,笔者也发现学生的薄弱点是计算数据和对自己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薄弱环节的教育。

从笔者所在学校开始教学改革以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一直都是改革的重点。结合现在90后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和同事们正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公路原材料试验课程的考核方法。以上考核方法是笔者学校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在未来还需要继续创新,不断实践,努力找到最适合职业类学校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

临床技能考核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临床医学系2006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1班120人作为实验组, 2班100人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所有医学生均为我院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 对照组医学生的诊断学成绩的测评采用传统方式, 即只进行理论考试;实验组的医学生增加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项目, 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5%。在师资配置、教学条件、授课内容及课时、学生平均成绩等各项指标上, 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医学生毕业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要求, 进行统一的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1.2.2 考核内容及测评指标、测评标准

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本技能考核的内容及形式, 结合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实际, 制订了符合我系的临床本科专业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的主要指标有4个:病史采集、病案分析、体格检查及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其中, 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包括实验室检查、X线片、心电图谱3项。各指标均有科学、详尽的评价标准及相应分值, 在我院编写的《临床诊断基本技能操作及考核指导》中有详细规定[2~3]。

1.2.3 考核方式及方法

借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形式采取以下项目的考核: (1) 病史采集:两组医学生均随机抽签, 按要求进行问诊。主要考核医学生的问诊内容及技巧、常见症状的掌握程度、对所收集病史资料的分析处理能力; (2) 操作技能:两组医学生均随机抽签, 按题目要求进行操作, 监考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由医学生回答。教师着重考核医学生的操作手法及步骤是否正确、熟练、规范, 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要求医学生互相扮演医生与患者; (3) 实验室辅助结果考核:将实际病例中的检验报告单制成多媒体课件形式的考题, 医学生随机抽签, 判断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4) 心、肺听诊:考核主要在我系购置的多功能心肺听诊多媒体系统上进行; (5) 心电图:通过随机抽签的形式阅读临床上常见的心电图谱并做出判断。医学生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为各项考核内容成绩之和, 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5%, 随着教改的逐步推进, 这一比例将逐渐达到50%[2]。

1.2.4 严格技能考核教师质量

由于我系临床教师毕业于不同高校, 其技能操作的手法不尽相同, 这势必会成为影响医学生操作技能考核的重要因素。因此, 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规范示教操作、采用统一的操作考核标准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技能考核的监考水平。另外, 监考教师均为具有高级职称且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 保证了操作考核的客观与公正。

1.2.5 毕业临床操作技能考核

两组医学生均进行毕业临床操作技能考核, 内容包括问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心电图、X线读片、各种生化检验单的分析。通过分析毕业考核的结果, 评估在加强诊断学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后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变化。

2 结果

(1) 实验组医学生的毕业技能操作测试成绩中, 及格率、优秀率、良好率3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不及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加强诊断学技能考核对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毕业时临床技能操作测试结果见表1。

(2) 对实验组、对照组中参加并已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基本技能操作考核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实验组的通过人数、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两组医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基本技能测试情况见表2。

注:χ2=7.73, P<0.01

3 讨论

3.1 强化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的重要性

以往评价医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往往是只检查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即闭卷形式的理论考试, 而忽视了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由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这种评价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医学生死记硬背, 从而削弱了医学生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高分低能”的现象便普遍存在了[1]。这有违医学教育的初衷。加强并强化诊断学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能明显促进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提升, 提高学生对考核的认同程度, 并显著提升了医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基本技能考试的通过率[4]。因此, 应逐渐重视并加强实践技能考核的力度, 建立健全客观、有效的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评估体系, 使教与学的重点都能紧紧围绕提高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这一中心环节, 这不仅满足了当今医疗市场对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也是执业医师资格准入制度下医学生个人发展的客观需要[5]。

3.2 存在的不足

强化诊断学实践技能操作是临床医学教改的一项重大课题, 也是医学教育的目的所在。在临床教学中, 我们虽然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但由于此类课题开展得不多, 加之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多个教研室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以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设置更规范合理的考核内容、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学生技能考核与理论课、临床见习课的联系不够紧密, 标准化病人 (SP) 考核方式有待开展, 技能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申请更多的课题以积累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黄跃芬, 陈瑄瑄, 王郑衿, 等.检体诊断学体检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法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21) :2638~2639.

[2]刘亚伟, 戴兵, 姚定康, 等.临床多站式考核在物理诊断学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4) :88~90.

[3]蒋云生, 张萍, 张利.医学生心肺病理体征识别能力的考核与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 28 (3) :120~122.

[4]施远洋, 陈暄暄, 郑文凯, 等.OSCE在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8) :3010~3012.

临床技能考核 篇8

关键词:临床技能,客观结构,多站

一、前言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1975年由Harden等人提出的一种注重实践能力、考查范围广泛的系列临床技能和态度考试, 近年来为国内外执业资格考试所广泛采用, 已成为临床技能考核的主流手段。福建医科大学于2010年5月进行了首轮OSCE, 本文总结了此次考试中内科版块考试的组织和实施经验。

二、现行出科考模式

1. 概述。

福建医科大学传统的内科出科考试形式采用3站式进行, 分别为病史采集与书写、临床分析能力面试及基本操作技能考核。病史采集与书写未使用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 被考核者随机抽取考核专业, 由该专业考核专家准备病例, 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考试, 并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完成住院病历;临床分析能力采用面试形式, 由各专业3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 就本专业临床问题提问, 考查被考核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临床分析思维水平;基本操作技能考试选择真实患者实际操作或采用志愿者 (同时参加考试的其他被考核者) 进行操作。

2. 特点与缺陷。

传统出科考试的病史和体检环节在真实性和现场感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使用的是真实患者, 可以保证在病史采集过程中获得最自然的状态, 但是, 其随意性也限制了考核的客观性。

在病史采集和体检环节, 考核病种和病人并没有严格入选标准。事实上, 采用统一入选标准在实践中也很难获得足够的病人。因此, 在随意性很强的选择方式下, 患者原发病、并发症和语言能力的显著异质性对被考核者的成绩有很大影响, 而不同考官的评价标准无法统一, 更使得难度校正不可能客观进行。另一方面, 随着卫生部有关法规的颁布和实施, 实习医生对患者的诊疗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影响着入选患者与被考核者的合作程度。

三、OSCE实践

1. 概述。

为组织我校首次OSCE工作, 核心小组成员到国内多家开展OSCE较早的单位参观学习了OSCE开展的现状及经验,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针对现行传统出科考形式中的缺陷, 创作了多个病种的SP剧本, 筛选并完成了有效SP的培训, 修订了问诊技巧评分、体格检查评分和6种基本操作的评分标准, 并开展了OSCE站点的设计、考官培训和被考核者培训。

2. 首轮OSCE被考核者表现。

本文以第一临床学院被考核者为例, 分析其在首轮OSCE内科版块中的表现。在问诊环节, 考前经过密集培训的第一临床学院被考核者对问诊基本原则有比较好的掌握, 但是实践技巧仍然有缺陷, 问诊的逻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症状问诊的完整程度均有欠缺。在与实习表现及理论考试成绩对照后发现, 在OSCE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者与理论考试高分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重合, 有一部分理论考试成绩中上者在OSCE考试中成绩十分突出, 其中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强者占多数, 可能反映了OSCE对临床解决问题综合能力较好的考查作用。

3. 对OSCE考核目标的思考。

考核的目标应是医学生的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问诊、体格检查及病例分析时, 诊断能否正确固然是判断临床能力的重要内容, 但是当病例以考题形式出现时, 由于出题者可能存在的思维局限性, 从题干描述未必均能顺利引致唯一结果。与此同时, 在可能并存多种临床结果的情况下, 如果题目要求被考核者做出唯一选择, 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在临床实践中这种偏差可以通过严格鉴别诊断纠正, 但在考试的环境中则很难有此机会。事实上, 正确的诊断过程才会得到正确的诊断结果, 而正确的诊断结果并不能说明过程的正确, 相反, 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 有必要从考官层面改变传统唯诊断论的考试指导思想, 把考核的重点放到诊断的过程上来, 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 并体现于考核过程的评分中。

四、首轮OSCE的经验

1. 考官培训。

首轮OSCE各医院推荐了大批考官, 在实际运作中, 全程每天均有新考官加入。考官来源的广泛一方面为教务处观察、选拔合适考官人选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评分的客观性。遴选、培训相对固定的考官, 掌握OSCE评分标准及考核形式, 不但有助于OSCE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各医院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工作也将有极大的好处。

2. 保持现场感。

在技能中心采用SP及模型进行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查的现场感。为此, 需要强化考官的实战意识, 不能放松对被考核者无菌观念、无菌设施 (手套、口罩等) 的要求, 改变考官现场纠正被考核者错误的做法, 强调考试的观念。

3. 关于SP病种。

通过本次OSCE我们认识到, SP的培训是一项长时间、大工作量的任务, 事实上不可能提供无限多的SP病种, 而问诊所考核的常见病很容易被猜中, 对SP病种保密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必要, 相反, SP及其病种只是考核的载体, 应通过此形式考查被考核者的问诊能力和问诊技巧, 侧重问诊过程的评分标准对达到此目标有很好的效果。

4. 题库和站点设置。

本次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执业医师考试的模式。但是, 由于站点较少, 考查结果易受选题偶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 缺乏完备的题库, 缺少足够的考查内容或缺少足够的站点数量将影响OSCE的可信度和考查广度。

5. 完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应根据考察的目的分类修订。本次考核采用的评分标准是在传统出科考的基础上修改而来, 问诊考核均采用百分制评分表, 在统计时折合权重加权计分, 这种形式对选拔性考试并不合适, 对优秀考生的区分度不够。

现行评分标准的完善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方面, 减少主观性太强的标准, 细化评价指标, 让考官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 某些无关大局的细节评价应由考官掌握一定的灵活度。本次考核中发现, 部分SP在多次切换角色时会混淆剧本细节, 如月经史、发病的具体时间等, 被考核者的问诊虽无失误且结果无关诊断, 但如评分标准过细, 考官可能因SP的描述与评分标准不一致而面临打分困难。

五、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1. 应用医学模拟人。

医学模拟人是用于临床技能教学的高级设备, 具有“训练真实性、时间方便性、病例多样性、训练可调性、操作纠错性、过程可控性、成本低耗性”等特点, 如果在今后的考试中应用医学模拟人系统, 可能将更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学生的临床水平评定可能有更大好处。

2. 增加适应临床实际需要的应用考站。

临床对医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 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 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但要有优秀的临床知识, 还要有优秀的教学、科研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考核中, 也可以进一步设置现病史书写考站、教学试讲考站、病例汇报能力考站、文献检索或循证能力考站以及医患矛盾处理考站等, 全方位考查被考核者对医疗工作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史雯静, 刘文励, 赵建平.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进行临床能力考核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杂志, 2006, 16 (16) :2551-2553.

临床技能考核 篇9

1 SP在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现状

SP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80%的北美医学院校中都使用了SP,多数用于培训问诊、体检和沟通技巧等方面。Harden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首次将SP引入了临床考核,减少了评估者的数量,将SP作为评估者,显著增强了评分的客观性[2]。

从2004年6月起,美国医师资格考试在第二阶段中新增了临床技能(clinica1 skills,CS)考试,主要就是采用SP客观评价考生在模拟临床工作情景中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完成体格检查以及同患者及其家属、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的能力,这充分说明应用SP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同,其考核效力已得到了较长时间的检验,已成为临床考核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应用SP的历史已有近20年时间,1991年美国医学教育家Stillman把这项技术引入我国,并于1993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及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应用于诊断学教学[3]。近年来,SP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被多学科引入教学及考核工作中。我们临床医学院近年来多次应用SP进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形式主要为应用SP病人进行多站式的问诊及体格检查,通过病史的采集,归纳患者可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描述进一步的诊治措施。通过标准化的脚本和病人模拟,能实现评判标准的客观化,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具有良好的考核效力以及区分度。另一方面,对SP的培训及应用做出了相应的改进,特别是在SP来源方面,选择临床医学生或住院医生作为SP培训对象,能有效改善缺少SP志愿者的现况,同时不影响SP在考核中的应用效果[4],在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广受考生欢迎。

2 应用SP进行临床技能考核的优、缺点分析

结合临床医学院前期对SP的应用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告,分析SP在临床技能考核中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如下。

2.1 优点

SP的出现是医学教育工作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发明之一。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增多,其最为突出的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系统性好。临床考核是医学生培养的必须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疾病的好发季节、各教学医院收治的病种或疾病谱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限制了临床患者的类型和病情状况,SP的出现能有效弥补临床病例在疾病谱上的不足。除疾病晚期或危重症患者等少数情况外,SP能根据设计脚本模仿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临床考核提供充足的病种选择,使考核内容能够充分反映教学要求,全面而又系统。

标准化程度高。临床考核以病人为对象,其本身存在较大的差异因素。不同患者因为诊断、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差别,在个人生活态度、诊疗的信心、个人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在临床上体现为面对医学生的询问或体检时呈现多种多样的应答;另一方面,相同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或少数病例以罕见症状起病,都是影响考核内容均衡性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医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的判定,而将SP应用于临床考核能有效克服以上问题,改善考核内容的标准化程度。SP按照事先设计的脚本,能有效的模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不会受个人情绪或疾病状况等情况影响,临床表现以常见、典型性症状为主,能确切地标准化考核内容,客观检验教学效果,充分反映医学生对于疾病的实际掌握情况,避免了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

评判作用多样化。常规的临床考核是由考官根据医学生在临床实际病人诊疗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分,评价是由具备更高认知层次的医学专业人员给出,充分考虑到了评价的理论要求标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结合。在应用SP进行的临床考核中,SP是考试的另外一位考官,通过与考生的对答交流,从自身感受出发,对考试中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技巧、爱伤观念、体检操作的感受等内容进行评判,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参考性意见。这种评价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十分关键,而且使用SP进行沟通能力培养是SP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国际公认的好方法。这种多样化的评判角度能进一步提升了考核的客观性及全面性。不少考生反映,在SP提出的参考性意见更加侧重日常学习中未受重视的沟通、交流能力,能促进自身在这些方面的提高。

可操作性强。常规的临床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受病人条件、临床医疗工作等多方面影响,学生在临床操作中往往因为病人的客观情况限制了问诊或体格检查等项目的实施,考核的组织及实际操作受到各种限制。使用SP进行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强,组织实施便捷的特点,只要安排好考试程序以及时间即可组织实施。在考核过程中,SP与考生的配合要显著强于临床患者,能有效检验医学生的体格检查能力;是临床病例考核的有益补充。

2.2 缺点

作为一种应用日趋广泛的考核形式,SP在考核应用中的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

培训要求高,人员有限,推广困难。SP因为其标准化及多角度评价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考核设计人员的青睐,但SP的人员培养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扮演SP的志愿者一直十分匮乏,不少教学单位也在开展采用医学生或低年资住院医生扮演SP[5]。在我们单位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也有SP建议适当减少一次考核持续的时间以及需要考核的对象人数。面对多位考生或长时间考核后都可能因为疲劳、精神状态下降等因素干扰考核效力,以上因素都限制了SP在国内临床医学考核中的使用。

体征与疾病表现不符。临床疾病应当具备一致的症状与体征,而应用SP考核的病例不可能具备完整的临床体征,在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时,虽然能够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不能检验其发现阳性体征的能力,这是SP考核的先天不足。

脚本设计变化少。目前临床考核使用的SP病例多采用单一病种设计,较少设计干扰症状,或者因为考生的忽略反而失去了干扰作用,使得应用SP的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在长时间、多学生考核时,如多站式设计不完善甚至可能导致检验效力丧失。

由于SP是采用模拟病人进行,在一些重大的考试项目中(如毕业考试、执业医师考试等),应当与实际临床病例考核相结合,不能单独作为评价临床能力的依据。

3 SP考核的改良探索

基于上述对SP优势与不足的思考,结合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展望,提出以下改良建议。

3.1 在临床实习前期的考核中即引入SP考核

医学生的教育培养阶段可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和临床实习阶段,而临床实习前的理论学习又可分为基础理论学习及临床相关课程理论学习。多数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的早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问诊过程中缺乏应具备的沟通技巧,并且体格检查操作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这些现象与实习前的问诊及体检等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临床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及临床见习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实习中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及考核方法显然与临床实际需要尚存在一定差距,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临床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中引入SP考核能够较好的缓解这一问题。首先,SP能模拟疾病的症状及主诉,能够实现问诊考核的要求,评价学生在问诊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同时能正确指出学生在交流沟通中的不足,提出指导性意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诊技巧和沟通能力;其次,SP与普通病人不同,通过平时教学应用以及考核评价,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消除紧张及畏缩情绪;再次,SP在体检操作上能有效配合学生,有利于检验学生的体检手法及熟练程度,结合学生在实际病人考核中发现阳性体征的能力,能有效评价学生对体格检查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考核起到“评价—反馈—再教学”的多重作用,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学习临床相关理论课程时,引入这一种考核评价机制能使教学工作与临床实际需要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3.2 加强脚本设计,分级、分难度设计

良好的脚本设计是SP考核的基础,没有准确、全面、良好的病例脚本,不可能实现SP的临床应用。目前的脚本设计存在有前文中所记述的一些缺点,另一方面,随着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都开始引入SP考核,这也要求在设计SP脚本的同时应该有选择、有区分的将SP脚本设计进行分级、分难度设计,从而满足不同类型的考试要求。脚本设计的难度区分首先应当从症状的鉴别诊断内容出发,通过考生询问的鉴别诊断内容不同,提供不同的信息,最终形成完全不同的诊断,最后根据考生诊断的正确性及完整性给予评价,这样就形成了同一个SP病例可以出现多种最后诊断,而不同的诊断能够反映考生不同的临床技能水平。其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少见症状起病的常见病病例(如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或者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且易与其他系统疾病相混淆(如慢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等)。多样化的SP脚本设计能有效满足多样化的考核要求,进一步增强了考核的检验效力,利于推广该考试形式。我们单位在此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尝试,考生反映考核难度有显著提高,结果显示考核的区分度显著提高。

3.3 增加SP培养力度,推广SP教学、考核应用

SP考核具有多种优点,能从全新的角度评价考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相比较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地区在临床教学、考核工作中应用SP的比例,国内医学教育在这方面差距较大。而且在我国的执业医师考试中并未引入SP考核形式,SP志愿者的数量十分稀缺,许多教学单位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可以拓展SP扮演者的来源,增加培训人员,将SP引入教学和考核中,使更多的学生在培养阶段拥有更好的学习、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医疗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4 小结

应用SP考核是一种具备多种优势的考试形式,它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考生的综合临床能力,但其本身具备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在目前的临床考核操作中,应该将SP考核与临床病例考核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临床考核与实际工作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教学工作更为贴近临床需要。

摘要: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或病人,充当某种疾病的模拟患者,用于辅助学生临床学习、训练及考核。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比较传统考试形式具有相应的优缺点,在使用方法和具体内容方面可以有进一步的改良。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临床技能考核,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Boulet JR,M cKinley DW,W helan GP,et al.Quality assur-ance methods for performance 2 based assessments[J].A dv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3,8(1):27-47.

[2]Harden RM,Stevenson M,Downie WW,et a1.Assessment of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 examination[J].Br Med J,1975,22(1):447-451.

[3]Stillman PL,Wang Y,Ouyang Q,et a1.Teaching and assessingclinical skills:a competency—based programme in China[J].Med Educ,1997,31(1):33-40.

[4]孙丽君,姚定康,刘亚伟,等.在住院医生中开展模拟标准化病人培训的可行性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491-493.

[5]袁克莉,邹扬.内科标准化病人的选择及培训[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2):1553-1554.

临床技能考核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SSP的培训

我院首次用19名临床医学七年制和五年制的学员充当标准化病人,他们已经在外科和内科实习完毕,有着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对病人和病种有一定的了解。

培训方法。分为病史、查体和人文素养3大部分。病史内容:由专科教员制定出每一病种所必需涉及到的病史询问项目,分别向SSP提供相应病种的病史,SSP结合自身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和所学的书本知识对病史进行融会贯通;查体内容:由专科教员向SP说明并演示外科系统标准查体的要求和手法,并着重培训相应病种特有的外科体征,要求SP能逼真演示出相应疾病的体征;人文素养(沟通技巧和爱伤观念)内容:这部分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由于病人在临床中常出现疼痛、焦虑和恐惧情绪,为了能更逼真地演示,我们培训SSP时要求他们在提供病史及查体的过程中,加入真正病人所常见的一些情绪和表情,例如:急躁、责问、痛苦、虚弱等。这种高度逼真的演示,需要考生能够在交流中使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对医生产生初步的信任,能真实的反应出被考核者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临床的日常工作中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对待病人要有耐心,查体中体现出爱伤观念,问诊中穿插询问病人的感受,这些在以后的考评选项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培训阶段和时间。对SP的培训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掌握熟记各项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的项目和相应内容;第二阶段为病情模拟,进行初步的病人演示,能模拟出相应的症状、体征;第三阶段为综合演示,加入病人的情绪,表情,将标准化的症状、体征与常见病人的表述方式,配合具体情况进行融合,形成逼真的SP演示。

1.2 SSP的考核

将我校即将毕业的临床硕士研究生进行OSCE测试,考试共分为五站:病史采集站(15min)、术前准备站(15min)、手术操作站(根据临床实际而定)、术后处理站(15min)、病理书写站(110min)。考核时,由SP对考生进行评分,同时由一名带教的专科医师(本院主治医师以上)进行评分。在考核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由考生和评委老师分别对SSP进行评价。

2 结果

通过标准化病人和专科医生的双重把关,这样综合起来的多角度考评体系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专科医生更多地是从专业技术的方面对病人进行临床技能水平的评分,而标准化病人则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去衡量医生是否能够了解病人的疾苦和所需解决的困难,能否让病人很好地去信任医生。通过两者的综合评估,既能够反映出考生临床技能的基本功,也能够衡量考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考试结束后,考生、评委老师分别对SSP进行反馈评分(表1),从中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考生和评委老师对SSP的评价很高,高达85%以上的人对SSP应用于临床技能考核持完全肯定态度,84%以上的人认为SSP肯定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80%以上的人对SSP考核的公平性持完全肯定态度。

3 讨论

3.1 SSP的培训

首先对SP病人进行场景交代和主要的临床症状学习,并对评分标准进行了统一培训,可以使OSCE成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并且突出了考生与病人沟通能力的重要性[5]。我们通过借鉴国外SP培训的文献以及与国内已开展SP教学单位的经验,并进一步针对各种疾病的特殊性,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方案,设计了详细的培训脚本预案。

说明:A完全认同;B基本认同,存在问题较少;C基本认同,存在问题较多;D不认同前一项为考生各级评分所占的比率,括号内为评委老师各级评分所占的比率。

3.2 SSP的应用及优点

有报道应用标准化病人对临床医生的沟通能力进行培训,获得了比以往单纯上理论课更加满意的效果[6]。对通过SSP的培训以及在临床考核中的应用,我们也体会到SSP的优越性。在临床工作中,特别在急诊,临床医师对各种急症应该能够迅速、准确地拿出一个比较正确和完整的诊疗方案。在五站式考评中,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考生边问边想,边查边思考,并利用已得到的资料迅速对病情作出判断,得出初步诊断和下一步处理计划,这种考评方式与临床实践工作是相一致的。

同时作为SSP来说,这也是一次学习机会,从专科教员的培训示教和考生的问诊、查体失误中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和教训,从而进一步指导自身下一步的临床工作,查漏补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国外有研究发现:有SSP经历的学生在接触病人时,交流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7]。

Harris[8]和Escovitz[9]先后报道了用高年级医学生模仿病人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与考评,结果显示:应用SSP不仅节约了开支,并且培训时间较职业SP短,从而节约了培训人员的时间和费用。这种便捷、实用的SSP应用将有效地解决我国制约SP推广普及的经费问题这一重要因素[10]。

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外最近报道[11]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最近几年内广泛应用到临床教学当中,但仍然存在着病人准备不充分,评分标准不统一和可靠性与准确性有待同时提高的缺点,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指南,从而使OSCE在临床医学教育中起到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国内学者曾勇[12]等报道标准化病人连续工作的时间对OSCE评分有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SP病人的疲劳和工作效率下降。其次是有些考生对SP病人考核的程序不清,问诊过程中不够严肃和严谨,这就需要对考生进行考前的场景交代,从而使考生对重点把握更准确。相信随着SSP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普及,SSP的地位及其优越性一定会得到更广泛地认可。

摘要:目的在医学教育和考核中,突破传统临床技能考核模式的局限性,探讨一种更可靠、可行的评价标准对临床技能进行考核。方法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在研究生毕业考核中应用五站化考评的方法,总结了本院培训19名学生标准化病人的经验和在研究生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学生标准化病人获得了考生和评委教员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学生标准化病人用于“五站式”临床技能考核是合理、公正、可行的。

关键词:学生标准化病人,技能考核,研究生,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

参考文献

[1]Harden RM,Stevenson M,Downie WW,et al.Assess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 examination[J].Br Med J,1975,22(1):447-451.

[2]Stillman PL,Wang Y,Ouyang Q,et al.Teaching and assessing clinicalskills:a competency-based programme in China[J].Med Educ,1997,31(1):33-40.

[3]Jefferies A,Simmons B,Tabak D,et al.Using an objective structuredclinical examination(OSCE)to assess multiple physician competenciesin postgraduate training[J].Med Teach,2007,29(2-3):183-191.

[4]Barman A.Critiques on th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5,34(8):478-482.

[5]Aeder L,Altshuler L,Kachur E,et al.The“Culture OSCE”intro-ducing a formative assessment into a postgraduate program[J].EducHealth(Abingdon),2007,20(1):11.

[6]Cannick GF,Horowitz AM,Garr DR,et al.Use of the OSCE to evaluatebrief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dental students[J].J Dent Educ,2007,71(9):1203-1209.

[7]Sasson VA,Blatt B,Kallenberg G,et al.“Teach 1,do 1...better”:superior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senior medical students serving as stand-ardized patient examiners for their junior peers[J].Acad Med,1999,74(8):932-937.

[8]Harris IB,Miller WJ.Feedback in an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by medical students serving as patients,examination by medicalstudents serving as patients,examiners and teachers[J].Acad Med,1990,65(7):433-434.

[9]Escovitz ES.Using senior students as clinical skills teachingassistants[J].Acad Med,1990,65(12):733-734.

[10]吴丽萍,张建军.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441-442.

[11]Rushforth H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Today,2007,27(5):481-490.

临床技能考核 篇11

关键词: 护理技能比赛 阶段性考核 整改

一、护理技能比赛中出现的问题

1.心理素质差,无应变能力。

在选拔考试中,有的学生平时练习时操作流程娴熟,可轮到她比赛时,脸部肌肉僵硬,有的表现为说话声音颤抖或者不连贯,有的表现手抖,导致失误频发;或者手忙脚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经常出现犯低级错误,如忘扎止血带,没有评估环境、治疗台,消毒棉签脱落,针头掉地,持物钳触碰无菌罐发出噪音等。究其原因,一是心理素质不稳、应变能力不强;二是基本功不踏实;三是经历比赛次数不多等。

2.无菌观念不强。

在无菌技术操作中,跨域无菌区,无菌溶液塞子掉落不处理,无菌持物钳倒置,无菌包的折痕未对齐;在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中,穿刺不成功拔出的针头暴露时间过长或者不消毒直接再次穿刺;接触患者和非无菌物品后不洗手及医用垃圾处理不规范等,这与临床护理实习生存在的报道是一致的[1]。

3.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知识欠缺。

由于参赛的学生大多是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临床的专业课,同时医学基础课(解剖、生理)已经学了两年,很多知识点已遗忘了。在理论测试中,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匮乏,表现在操作中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在解剖学中学生学过体表肋骨、肋间隙的定位方法,在健康评估中学过心电图的使用技术,但在考核中出现电极片放置错位;髂嵴最高点、骶尾骨等标志不清楚,只能背出,而真实的人身上肌内注射定位不准确;在基础护理学学习过血压的测量方法,肱动脉的解剖位置,血压袖带缠的部位不准确,听诊器探头放置位置不对等。不能根据案例中临床表现列出具体正确的护理问题,确立哪些护理措施等,这些都表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不能学以致用。

4.沟通贫乏或人文关怀欠缺。

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始终不与病人交流,有的学生有交流,但是不与现场情景贴切,背书痕迹重。因为在比赛中大多用的是仿真模拟手臂,手臂在被子外面或者枕头始终在盖被上面,止血带有的扎得很紧,针刺的角度不对或者速度慢,有挑皮肤的动作,穿刺时有回血而输液中发生故障均无法体现,或穿刺成功固定后,发现止血带还没松开;有的选手在心肺复苏按压过程中,胸骨下陷深度过深。这些问题的出现,体现了选手对病人人文关怀的缺失,对病人缺乏同情心,不能体现目前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

5.操作缺乏连贯性、真实性,表演性强。

很多选手在操作中倾向于表演,护理技能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有的选手妆很浓,白得不自然,操作中过多考虑如何把姿态优美,动作做美,却忽略了操作本身的实际意义。

二、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提升护理实训教学水平

1.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应变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实际工作中的得心应手是成正比的。学校课程开设选修课,培养选手和志愿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护理技能练习。在选手的初次筛选时,由班主任从身高、外在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方面进行举荐,再由专业课老师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性等方面挑选,选中的学生给予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传授心理调节相关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护理技能练习或比赛形式,在校内放置在大厅进行多项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心理不备的情况下随时有老师学生进行观摩;去每个班级进行操作演示,增加模拟比赛次数,定期或不定期由校领导、护理专业老师和学生作为评委观众;请进同城医院专家团,对其进行比赛考核,既锻炼了其心理应对能力,又吸取了临床的最新护理技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可以去各大医院、兄弟院校进行演示比赛、交流;各种比赛时由专业录像师跟踪拍摄,以适应不同的环境、用物,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提高选手的应变能力。平时训练可以使用不同的案例,或者故意污染治疗台、拿掉一些用物,以提高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总之,通过多元化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了选手的应变能力,最终达到了以赛促学的作用。

2.在课内外强化无菌观念。

不管在校内还是院内,无菌技术都被列为重点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护理老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法、角色扮演、多媒体等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增强课堂练习的课时;开放实训室,增加课外练习次数,在练习中两人为一组,互相找出操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或者拍成视频进行回放,一起找出错误动作,然后经过如此反复地多次练习,让无菌观念深深印在脑子里,落实到操作中。再次让选手进入临床,亲眼看到治疗室各种无菌操作,比如输液核对加药、消毒、进针、固定;输血核对消毒;导尿中的重复消毒,铺洞巾等都有无菌操作步骤,通过见习,体会病人的痛苦,使选手的无菌观念有感官上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升华。

3.学以致用,用理论知识指导护理实训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应用。在基础护理学及内、外、妇、儿各科实训中,注重与已有理论知识的衔接。在护理实训教学中,课前10分钟用于复习提问,并在实训课中应用所学知识指导操作,如吸氧操作中,课前让学生复习课本内容,让学生主动提问,老师解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回答学生们所提的问题,针对近年来案例分布到内、外、妇、儿各科,基护和专科老师制订理论学习方案:先把常用护理问题归类,再把这些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内外科老师讲解各系统常见病的典型表现,引导选手提出护理问题,并细化护理措施;对系统的常见病细化归类找出异同点,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护理实训效果。

4.加强沟通能力培养,加强人文关怀教育。

护士作为“健康的天使”、“生命守护神”,在工作中应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除拥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良好的人文关怀素质和沟通能力也是必备的条件。首先,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把自己的人文素养渗透到课堂教育中。教师应以挺拔自然的站姿,优雅端庄的坐姿,轻盈敏捷的行姿,彬彬有礼的举止,细心巡回指导,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校内通过选手角色扮演或者通过志愿者扮演病人,进行练习时进行有效、真实的沟通,用心了解病人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沟通,这样自然而然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就会发生变化,沟通说起话来,也不会觉得那么假。动作、表情自然,剔除表演痕迹,就会带动评委进入到你操作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去就近医院多见习,在校期间每学期安排学生临床实习;通过临床见习实习增加与病人的接触机会,让学生尽早进入护士角色。早期接触临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知识和练习技能操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和病人的痛苦,通过临床见习、实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急缓病人,注意沟通的侧重点,通过对病人的真心关怀,病人的信任感、依赖感的提升,使护生认识到自己的实际价值和工作的成就感,进而更加主动提高人文素养。

5.深刻体会评分标准,统一完善训练标准。

带教老师认真阅读深刻体会评分标准,加强对扣分细则的研究,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以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目标为纲领,结合地区临床经验,全校统一训练标准,列出详细的操作流程,流程包括细节动作,甚至表情及沟通的语言、语气等,然后让学生按照流程练习。训练不要生搬硬套,选手可以有自己的发挥,在不违背操作原则下,以病人为中心的情况下,一些动作和交流语言可以灵活改动。操作分阶段训练,首先,熟悉单项操作并练习;其次,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每人每次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每次练习中老师或学生指出的错误,再次,操作串联演示,最后细化操作控制时间。所有护理操作所做的每一步都是围绕病人,让病人切身感受到护士操作对他来说是有效的、安全的,而不像是在做表演秀。要发自内心地对病人细心认真护理操作,展现护士本身的高素质,这样的护理操作才会给人舒心、踏实的感觉。

尽管备赛过程中很苦很累,但所有选手都认为这些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虽然只是校内技能比赛,但收获很多,也为次年的省赛、国赛设定了更高的目标。综上所说,通过护理技能比赛,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护理技能水平,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而且促进了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贴近临床,共同切磋,交流经验,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促进护理专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临床技能考核 篇12

1 研究的思路

目前, 国内医学院校虽然对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十分重视, 但尚无完整的适用于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因此,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践对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新形势、新技术的挑战,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笔者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 在实验教学中, 以“能力、素质本位”理念和“必需、够用”原则为主线, 以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高级技术实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 以加强实践能力为突破口, 以提高学生临床检验操作技能, 全面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水平为出发点, 全面推行教学改革。2005年, 我系组织医学检验专业教学4个专业课教研室组成课题组, 以“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研究”为重点, 开展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2006年, 我系申报的《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被列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教改课题,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研究”列为子项目。这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的提高、创新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

2 研究的组织

我们成立了以医学检验专业主任为技术指导, 由5位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编写组。在研究过程中, 以理论为先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 推动了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全面进行。

3 考核的主要内容

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6门临床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结合教学的实际, 制定出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技能考核内容。考核内容注意与医院检验岗位接轨, 分为基本考核内容和综合考核内容, 对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制定出严格的评价标准, 对每位被考核学生逐条逐项地进行考核与评价。为了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结合, 每个项目又分为准备质量考核标准、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 每项考核均赋予不同的分值。整个评价体系共有考核项目98个, 其中临床检验基础25个, 血液学检验10个, 生物化学检验26个, 微生物学检验23个, 免疫学检验10个, 寄生虫学检验4个。

4 考核的评价标准

每个考核项目的评分标准分为准备质量考核标准、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 每项考核内容均赋予不同的分值, 共计100分。

5 考核时间与办法

在每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束后, 按照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规定的内容, 选择基本考核内容 (必考项目) , 再由学生抽签决定综合考核内容。同时规定凡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不及格者一律不能参加理论考试。

6 结果

自2005年以来, 课题组成员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方法, 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1 编写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该评价体系突出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 规范了考核评价标准。

6.2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取得良好效果。经过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训练的2004~2005年级学生临床检验技能考核得分较未经过该体系训练的2003年级学生明显增高 (F=7.526~12.164, △q=12.726~18.792, P<0.01) 。经过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训练的2004年级学生临床实习考核得分明显高于未经过该体系训练的2003年级学生 (F=5.463~11.217, △q=12.037~16.391, P<0.01) 。见表1, 表2。

注:“△”表示与2003年级得分比较, F=7.526~12.164, △q=12.726~18.792, P<0.01。

注:“△”表示与2003年级得分比较, F=5.463~11.217, △q=12.037~16.391, P<0.01。

7 讨论

临床操作技能是学生毕业后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目前, 医学教育界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与评价研究较多[5,6], 而对医学检验专业, 特别是高职高专这个层次的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的研究极少。我们通过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设第二课堂、改革考试模式、确定考核项目、制定评价体系, 经过对2004~2005年级190名学生的教学实践, 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7.1 促进了教学改革, 加强了师资培养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特别是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 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 是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 也是加速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的过程, 这非常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7.2 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加强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培训, 改革考核办法, 科学评判学生学业成绩。在考核方式选择上, 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以课业为主, 以技能为标准, 将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 如采用笔试、口试、答辩、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实习操作等多形式多渠道进行考核。并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 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应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这些考不出的能力, 却恰是医学专科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经过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培训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7.3 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

在考核与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会把大量的信息反馈给教师, 教师可以发现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漏补缺, 不断完善, 以全面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质量。

7.4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由于普法教育的深入,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 医疗纠纷明显增加,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检验项目和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在工作中避免粗枝大叶、草率从事, 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广大教师、学生积极参与, 并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且经过较长时间实践过程的检验。我校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的建立还处于初步实践阶段, 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总结、改进, 以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成玉, 吴春梅, 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践 (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 38 (4) :374-376.

[2]陈善飞.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5) :46-48.

[3]马丽, 吕世静, 袁汉尧, 等.加强检验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 (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 20 (1) :80-81.

[4]黄泽智, 王秀虎, 舒景丽, 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8 (2) :193-194.

[5]于晓松, 孙宝志, 时瑾, 等.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初步研究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3) :9.

上一篇: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论文下一篇:燃气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