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24-08-1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精选12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篇1

摘要:简要阐述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情况及焚烧原因, 指出秸秆综合利用的现实意义, 并提出合理利用秸秆的几种途径, 以期为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保护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焚烧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1/2以上存在于秸秆中, 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 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发农村再生能源, 做好农村能源节约, 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 而且能有效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我国作物秸秆的利用情况及焚烧原因

我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 在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的条件下, 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 部分用于堆沤肥外, 大部分都作为燃料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秸秆数量大量增加,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煤和液化气进入农村家庭, 使得农村中有大量富余秸秆。造成农民焚烧作物秸秆的原因有多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提高, 较多农民不再用作物秸秆作燃料, 使得作物在收获的同时, 许多秸秆被弃置田边地头, 不便于收集与堆放。同时, 大部分农民靠的是畜力和小农机耕田, 无法对那些废弃在田里的秸秆进行掩埋, 于是秸秆又给耕种带来困难, 因此农民只好一烧了之。

2 焚烧秸秆导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夏收是焚烧作物秸秆的多发期。大量剩余作物秸秆被焚烧, 既浪费了资源, 又污染了环境, 有时甚至影响了航空、高速公路和铁路的正常运行,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宣传工作是先导, 查禁是基础, 疏导是关键。

3 秸秆综合利用的现实意义

推进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发展秸秆经济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堆放在农家房前屋后, 既不卫生, 也成为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节能与环保的需要。很多地方的农户将秸秆直接露天燃烧处理, 造成多起火灾, 严重污染了环境, 危害着公共设施的安全。三是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秸秆压块和打捆, 方便运输与贮存, 是饲草贮备的最佳方式, 以保证饲料的及时供应。四是新的致富产业。秸秆的开发利用, 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 投资不大, 利润可观, 是投资兴业的良好项目。

4 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4.1 秸秆直接还田, 培肥耕地

实行秸秆粉碎还田, 不但能大大提高土壤肥力, 而且可以减少秸秆焚烧、控制空气污染。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是高留茬还田、约占秸秆直接还田总面积的60%, 机械粉碎翻压和覆盖还田分别占22%和18%。坚持常年秸秆还田, 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而且后效也十分明显, 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4.2 秸秆过腹还田, 发展养殖业

通过青贮、氨化使秸秆成为优质的牲畜饲料, 实现了过腹还田, 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青鲜作物秸秆粉碎后青贮, 经微生物发酵, 既可保护饲料的营养物质不受损失, 又可使饲料保持青鲜多汁的特点, 贮存时间长。

4.3 秸秆作为原料, 生产生物活性有机肥

根据根际土壤微生态学和植物营养生理学原理, 采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 设计以翻堆与充氧相结合的新工艺, 促进畜禽粪便的好氧生物发酵, 分解各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同时, 利用发酵生物热能杀灭各种病虫卵, 降低水分含量, 最后生产无臭无味的生物活性有机肥。生物活性有机肥是以多功能微生物活性菌及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命活性物质为核心, 以优质肥料型有机质为载体, 再配以少量的有机养分及微量元素合理组合而成的无污染、无公害、适于发展绿色食品的新肥料。

4.4 秸秆发电

作物秸秆是可用于直燃发电的秸秆, 具有体积大、重量轻、密度小等特点。每2t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1t标准煤产生的热值, 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4.5 秸秆建材

秸秆建材也是秸秆加工利用的新兴领域, 通过科学配方, 产生化学反应, 让秸秆成为填充料。该种建材的特点是重量轻、安装方便、防火、阻燃、防震、价格便宜。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 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材等材料, 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 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 经过技术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 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糖醇, 加工纤维板等。

4.6 秸秆可变生物油

由朱锡锋、郭庆祥教授等将木屑、稻壳、玉米秆与棉花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 可变废为宝, 将它们转化为生物油, 其中木屑产油率达60%以上, 秸秆产油率达50%以上, 生物油热值16~18MJ/kg。这项成果已经过中试, 实现产业化已指日可待。

4.7 秸秆煤炭

以小麦秸秆与棉花杆、稻草、稻壳、花生壳、作物芯、树枝、树叶、锯末等农作物、固体废弃物为原料, 经过粉碎后加压、增密成型, 即为“秸秆煤炭”。具有以下特点:环保节能;比重大, 燃烧时间长;热值高;体积缩小便于燃烧、贮存和运输;应用范围广, 可以代替木柴、液化气等, 是国内新型的环保清洁可再生能源。

4.8 秸秆沼气

秸秆气化技术是利用一套机械装置, 将秸秆进行缺氧燃烧, 并通过还原和裂解过程, 将秸秆中的大部分有机质转换为可燃气体, 经过除尘、冷却和净化等工序后送至储气柜, 再经由输气管道送到各户供炊事和取暖用。

4.9 秸秆工艺品

秸秆编织工艺是较易被回收利用的方法,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篇2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杆通过综合利用作为肥料施入农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及产业化,科技部决定在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5个省内,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以促进农村资源合 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拥有量居世界首位,年产秸秆6亿吨,其中42%直接或过腹还田,30%作为农用燃料,8%作工业或其他用途,20%约1.2亿吨剩余未被利用。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出大省,年产各类作物秸秆8000多万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仍有约计1600万吨没能被利用,加之历年陈草烂垛堆积,共计有1900万吨。这些剩余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于田间地头、场院房头,不仅占压了大量的土地,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还成为农村火灾的一大隐患。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不再需要这些农作物秸秆作为炊事的主要燃料三夏“"三秋”季节,农民为了抢收抢种则把这些剩余秸秆绝大部分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掉。大量剩余秸秆的露天焚烧不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甚至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降和汽车行驶的安全,并频繁引发火灾事故。每年“三夏”、“三秋”双抢季节,全国各地由此而引发的火灾、机场停运及飞机迫降、航班延误及旅客滞留、高速公路交通受阻等事故,以及由此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频频见于报端。虽然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三令五申禁烧秸秆,并出台了焚烧秸秆、鼓励利用秸秆的一系列政策,但由于秸秆利用的有效出路不畅,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上述事故有增无减。特别是在小麦、玉米收获两季田野仍然是狼烟四起,浓烟滚滚,地空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恶化„„。如何搞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尽快杜绝剩余秸秆焚烧已成为政府重视、新闻媒体关注、广大群众呼声强烈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防止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做到农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战略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狠抓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在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护生态与环境,也是我国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分析得出,每100公斤鲜秸秆中含氮0.48公斤,磷0.38公斤,钾1.67公斤,相当于2.4公斤氮肥,3.8公斤磷肥,3.4公斤钾肥。就山东而言,1900万吨的存积秸秆所含的养分相当于尿素22.8万吨,普钙31.9万吨,硫酸钾39.9万吨。由此可见,全国大量的剩余秸秆实际上是一个未被利用而被付之一炬烧掉的巨大资源。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使全国约计1.2亿吨、山东省约计1600万吨剩余秸秆得以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困惑

农作物秸秆目前主要有四种利用途径(简称四料)饲料,喂家禽;肥料,施于田;燃料,直接用于燃烧或经气化、沼化集中供燃;原料,用于制作工业纸浆,新型建材板等。主要的综合利用方式及发展状况如下:

1.秸秆养畜,过腹还田。这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通过发展畜牧增值增收,同时,秸秆过腹还田。

自1992年国家开始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基地建设以来,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大部分集中在中原、东北、华南地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达到50%左右,因此我国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的潜力还很大(我省情况略)。目前从技术上讲,秸秆青贮、氨化及微贮技术比较成熟,需进一步研究的是进一步优化饲料配制和秸秆饲用率高的农作物品种选育。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人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持续增长;二是耕地总面积在不断下降;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摘农业部文件)。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发展道路。通过推广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可以较大幅度增加牛、羊肉产量,丰富菜篮子市场,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可以节约饲料用粮,缓解粮食供需矛盾。同时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推广该项目,可以解决部分剩余秸秆的利用问题。

2.秸秆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以利用是目前最普遍的利用方式。还田利用方法有三种:秸秆堆沤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和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施于田。

1)秸秆堆沤还田也称高温堆肥,是一种传统积肥方式,它是利用夏秋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采用厌氧发酵沤制,其特点是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高,产出量少,成本低廉。现已发展了推广应用“301”菌剂、催腐剂、“HEM”菌剂、酵素菌等快速堆沤秸秆还田技术,缩短了沤制时间。目前农村只少量采用,适用于农户分散小规模应用。

2)机械化秸秆还田。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经机械粉碎直接还田,每亩还田量350-500千克。机械化秸秆还田是近年来农业及农机推广部门为解决剩余秸秆的利用问题而大力推广的项目,即采用联合收割机或大马力拖拉机配带的秸秆还田机,在地里直接将作物秸秆粉碎,再用深耕犁翻埋到土壤深处去,其特点是作业机械化程度高,秸秆处理时间短,腐烂时间长,是用机械对秸秆简单处理的方法。1999年农业部选择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西安、郑州、沈阳、上海、南京等十大城市和京津溏、京石、沪宁、济青四条高速公路为重点地区,并分别与北京、天津、江苏、陕西等省市签订了秸秆焚烧和利用协议。农业部分别补助各省、市资金,用于重点地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各省市和地方财政分别以不低于1:1的资金与农业部项目资金配套。这项政策和各地方的相关政策,大大推动了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进程。到目前全国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达到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 %,我省现拥有秸秆还田机 万台,联合收割机 台,秸秆直接还田面积约 万亩,占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碎秸秆在土壤里不能很快腐烂,影响犁耕和旋耕作业,特别是不利于小麦的播种而难于被农民接受,因此推广效果不佳。近一两年来,农民多使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之后,再付之一炬,一烧了之,如此既达不到秸秆还田的目的,又增加了农业成本,还污染了环境。所以秸秆直接还田的推广要综合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把握推广程度。

3)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施于田。这是一种应用国际90年代先进生物技术,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控制生产过程,将秸秆制造成优质生物有机肥的先进方法,在国外已实现产业化,其特点是:用高新技术进行菌种的培养和生产,用现代化设备控制温度、湿度、数量、质量和时间,经机械翻抛、高温堆

腐、生物发酵等过程,将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换成优质有机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设备1人即可操纵),腐熟周期短(4-6周时间),产量高(一台设备可年产肥料2-3万吨),无环境污染(采用好氧发酵,无恶臭气味),科学配比肥效高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是当前利用高新技术,大规模高效率生产有机肥料的最佳途径。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是近年来为满足农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对有机肥的需求而引进的新技术。近些年来,为追求农业增产,农作物和蔬菜作物大量施用化肥和低品质农杂肥(鸡粪等家禽粪便),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土壤环境,特别是因劣质农杂肥的施用会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病虫害,而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致使食用后人体素质下降,甚至对人类的繁衍构成威胁,且水源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当前我国农产品状况已给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出现了被动局面。因此,大量化肥和劣质农杂肥以及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危机人民生活、社会及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的一大公害。社会急切呼唤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十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要做进一步调整,特别是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迫切需要发展有机肥工业。将秸秆制造成优质生物有机肥,一方面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有机肥;另一方面,可有效地解决目前剩余秸秆焚烧处理造成的浪费和污染环境这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举两得,利国利民。

目前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 万公顷,山东省已近200万公顷。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生物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营养、健康、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日益成为大众生活之必需,提高农产品品质也成为发展外汇农业之必需,有机肥的需求量会迅速增大,有机肥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全国已建有个有机肥厂,年生产有机肥约 万吨。山东建有山东绿丰生态环保工程公司、青岛绿州源新技术有限公司正在与有关科研机构进行”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无公害生物有机肥技术“研究和有机肥生产,已达到年生产有机肥 万吨的规模。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使用设备均为引进设备,价格达150余万元,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3.用于农村能源建设。①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两种秸秆转化为燃气的方法:一是秸秆气化。即通过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二是秸秆厌氧发酵产出沼气。即通过作物秸秆适配人畜粪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出含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这些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农户,使用起来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以沼气、生物质能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缓解了农村地区能源供应短缺的情况,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火做饭的模式,满足了农民对高品位能源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适应了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需求,同时消耗掉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实现秸秆处理规模化的方式。②到199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600万户,大中型沼气700余处,年处理农业废弃物4000万吨,处理工业废弃物2000万吨,同时以沼液浸种、沼液养猪、沼液养鱼和沼渣种菇为主要内容的沼气综合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山东省情况略)。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类能源生态模式,是农村一些地区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措施。1998年底全国已有160多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点,山东省共 处,仅在济青高速公路沿线设建试点134处。从目前情况看生物质气化技术

有待进一步研究,热解气化炉尚不过关,制约了项目的推广应用。

4.秸秆种菇及作其他工业原料。秸秆种菇既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可引导农民致富,出口创汇,促进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是处理秸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1999年山东省科委组织实施了”秸秆种菇千村万棚亿元开发工程“,即在济青高速公路两侧及济南机场周围选择1000个自然村,组建占地半亩、投料量万斤以上的简易菇棚1万个,每年产菇量5万吨以上,实现经济收入总值1亿元以上,该工程的实施实行技术培训、生资供应、销售服务一条龙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这种方法适合于在农户个体经营或农户集体组织产业化经营中推广,但消耗的秸秆量很少。秸秆还可用于建材、化工、养殖、草编等行业。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困惑主要表现在:由于机具拥有量相对较少,同时现有秸秆还田机机具老化,就我省而言,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群众企盼着市场开发更多的能与加快秸秆直接还田配套发展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能一次完成多道工序的小麦免耕机械等。

秸秆压块在各地刚刚起步,设备本身尚需改进,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的生产技术人员少,粗放生产比重大,品种规模散,秸秆生产食用菌的效益还未充分发挥,距产业化要求尚有很大距离。

利用生物菌进行秸秆发酵堆沤处于发展阶段,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有机肥产业化程度还不高。

三、加快步伐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1. 确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广规划。

根据国家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发展及全国农村能源建设等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广的总体规划和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包括秸秆生物制肥项目在内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广的中长期规划。各地区不同的综合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规划应充分考虑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使之切实可行,指导各地区根据各自的基础和实际确定推广的重点与发展规模,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规划的项目推广安排要相对集中,以便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并体现分步实施,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发展的思路,重点推广秸秆过腹还田与制肥还田技术,把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2.加强科研工作,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并重点解决好秸秆转化中的技术问题。

目前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有的技术还远不成熟,有的还需进一步研发。技术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如秸秆气化中的焦油问题,高效生物有机肥工业化生产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国产化问题,秸秆饲料的优化配制等。秸秆的转化利用技术除要求经过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外,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改进,特别是生产性试验阶段是不可逾越的。由于科研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就投入应用往往所造成的负面损失远远大于为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而需要的投入。科技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进行立项研究,集中必要的资金,加大科研投入,精心组织省内各有关专业领域技术较强的科技力量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针对项目推广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缩短技术熟化时间。

3.积极搞好示范推广工作。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适宜项目的技术引进、试验示

范、示范推广。建立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项目应用村和乡镇的联系,通过现场会、明白纸、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搞好示范和宣传,以点带面。在有条件的地区,搞好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强大示范影响作用。

4.实现产业化经营,推行企业化管理。

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引导农民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实现产业化经营。如建立秸秆种菇场、秸秆气化站、秸秆生物制肥厂等,推行企业化管理。

5.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禁止焚烧秸秆,建立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等有关法规,并围绕秸秆还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对焚烧秸秆、掠夺式经营土地的行为给予法律约束,对增加有机肥投入,进行秸秆还田或有效利用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或奖励。

6.加大科研、推广、管理的结合力度,加强组织领导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采取的技术、经济、行政措施和”堵“、”疏"相结合的方法得以有效实施,必须把科研、推广、管理纳入这个大系统,把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只有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联动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7.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浅谈 篇3

近些年,专家们通过对秸秆营养成分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些途径。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秸秆作为农用肥料应用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矿物质成分,是一种宝贵的肥料资源,把秸秆作为肥料合理利用,是一种即在低成本下补充和平衡土壤的有效途径。秸秆作为农用肥料应用,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秸秆直接还田 是在农作物收获时或收获后,通过秸秆还田机把秸秆切断粉碎直接还入田间的一种方式。秸秆还田后经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发酵分解,成为可利用的有机养分,供农作物吸收利用。这种方式利在于方便快捷,在田地直接作业,弊在于秸秆在土壤中分解较慢,不能被下茬作物直接利用,只能用于隔茬作物。

2.高温积肥 微生物发酵原理在高温季节把秸秆集中堆放,加入一定量的水分覆盖后通过自然高温发酵堆沤成有机肥料。这是一种传统的堆沤方法,发酵时间较长。

3.生物发酵 把秸秆集中堆放,再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菌剂及适量的氮肥和水,再经高温堆沤,让秸秆堆沤成有机肥料,这种方式比自然腐熟时间提早15~20天。

4.过腹还田 这是一种效益很高的利用方式,一是畜禽能直接取食作物秸秆,二是把口感差、消化率低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和微贮处理,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再让畜禽取食,经畜禽过腹后,变成有机肥还田,形成粮食——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的良性循环。

二、秸秆作为饲料应用

通过化学、微生物学原理,将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秸秆经过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酶降解转化为含有丰富菌体蛋白、维生素等成分的生物蛋白,作为畜禽饲料,可使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采食率、采食速度提高,增强口感性,增加畜禽采食量。

三、作为新型能源应用

1.秸秆直接燃烧应用于生活当中 在能源紧缺、溃泛地区,秸秆直接燃烧解决了该地区的日常生活做饭等问题。

2.生物质能源利用 生物质能源是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现在一些火力发电厂就是用秸秆来做原料。

秸秆气化在农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秸秆经过加工制成碳燃料,也是秸秆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作为工业原料应用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秸秆和一些化工原料结合能形成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上乘的秸秆板材,它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和家装行业。秸秆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出人造丝和人造棉,应用于纺织行业,还可通过加工处理应用于造纸行业。

五、秸秆作为基料应用

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是一项与食品有关的技术。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大大增加了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利用秸秆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技术已较为成熟。

六、其他应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篇4

一、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 粗纤维含量高 (31%-45%) , 蛋白质含量少 (3%-6%) , 但是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 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质, 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我国培育出了具有高繁殖率、耐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 同时有了一整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

1. 物理处理技术方法。

这是一种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 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 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 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加工方法。秸秆未经切短, 家畜只能采食40%-60%, 而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 可以几乎全部被家畜采食。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碾青处理等方法。

2. 化学处理方法。

它是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 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 提高家畜对秸秆利用率的一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秸秆氨化后可提高家畜对饲料的消化率10%左右。秸秆氨-碱复合处理后, 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 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 同时动物的采食量大幅度增加。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处理、氧化剂处理、氨-碱复合处理、碱-酸复合处理等方法。

3. 生物处理方法。

它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 (如乳酸菌、酵母菌) 和酶等, 在适宜的条件下, 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据实验测定, 麦秸微贮处理后, 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技术等。

二、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 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 不仅可用来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 还可入药。实践证明, 25-30千克秸秆饵料可以生产1千克鲜蚯蚓, 并可获得70%蚯蚓粪。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氮、磷、钾, 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氮基酸, 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

三、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 不仅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而且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 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 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 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 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四、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和微量元素, 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 能够有效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堆沤还田等形式。

五、其他技术

1.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篇5

作物秸秆乃农作物收获后留下的“废弃物”,通过农艺技术将其变废为宝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杜绝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8月,根据《关于开展秸秆资源利用和草产品加工调研工作的通知》(黔农草通[]15号)文件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具体如下:

1基本情况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径108°48′37″~109°24′35″,北纬26°23′29″~26°46′49″。东临湖南省靖州县,西靠剑河县,南与黎平县接壤,北与天柱县为界。县境内大部分海拨在600~800m,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年日照时数1086.3h,年降雨量1250~1400mm,无霜期320d。全县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和5个居民委员会,1477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2.95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3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8.6%。全县国土面积1600.85km2,其中林地面积113858.9hm2,耕地面积8408.02hm2,耕地属典型的林区农业耕地。

2调研目的

调研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全县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主要品种、秸秆加工利用率和利用方式,根据秸秆利用现状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合理化建议。

3农作物秸秆生产和综合利用现状

3.1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根据调查统计,全县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5.5万亩左右,年产生农作物秸秆8.97万t(折干),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3万亩,每年秸秆产量3.97万t;玉米种植面积2.8万亩,秸秆产量0.87万t;油菜籽种植面积6.51万亩,秸秆产量0.73万t;豆类、薯类、菜类等种植面积6.89万亩,秸秆产量3.4万t。

3.2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目前,全县水稻秸秆约有0.79万t通过晒干打垛作为牲畜冬春饲草过腹还田或畜舍垫料发酵还田,有1.58万t收割时切碎还田,1.0万t直接还田,0.6万t被焚烧处理。玉米秸秆有0.44万t通过青贮或晒干打垛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有0.26万t收割时直接还田,0.17万t被焚烧处理。油菜籽秸秆有0.21万t直接还田,0.15万t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或畜舍垫料发酵后还田,0.37万t被焚烧处理。豆类、薯类、菜类等作物秸秆有1.38万t收割时直接还田,1.22万t通过青贮或晒干贮藏作为家畜饲草过腹还田,0.8万t被焚烧处理。

4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技术推广情况

国家实施农机购机补贴后,县农业局坚持把农业机械化推广、普及作为农业节支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全县拥有水稻全喂式或半喂式联合收获机37台,小型动力脱粒机4000台。水稻机收率达95%以上,水稻机收秸秆切碎还田达40%左右,主要推广利用技术如下:

4.1秸秆切碎还田技术。在秋季,重点推广水稻联合收获—秸秆切碎还田—油菜机耕播种技术(或绿肥免耕直播技术),在水稻收割时,利用收割切碎半喂式或全喂式一体联合收割机,将切碎后的水稻秸秆均匀抛撒到地表,然后利用机耕播种油菜或免耕播种绿肥等冬季作物。

4.2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在玉米、薯类成熟采收时,将玉米、薯蔓等秸秆通过机械加工切碎,装入青贮池或青贮窖中贮存,作为牛羊冬春饲料,约利用秸秆0.6万t。

4.3栽培食用菌技术。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既可以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又可引导农民致富,是处理秸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适合于在农户中推广。全县现有食用菌种植户100多户,建有专业种植大棚150多个,种植面积80多亩,年产量16.2万kg左右,利用秸秆约0.04万t。

5存在的问题

5.1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锦屏县农业属林区山地农业,固本、河口、平秋、彦洞等乡镇耕地处在半山腰或山冲中,只能靠传统的或半机械化耕作方式来完成,在敦寨、新化、铜鼓等部分乡镇,水稻机械收割才能实现秸秆切碎还田。因此,作物收割时秸秆完全机械化处理还田利用率还比较低,作物种类也不多。

5.2农民种植观念落后。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玉米、油菜采收时秸秆焚烧的现象零星发生。而留茬秸秆在种植下一季作物时,大部分被深翻(旋耕)掩埋,培肥地力。锦屏县主要农业生产模式有水稻—油菜、玉米—油菜、红薯—洋芋等,作物收获后种植下一季作物时,秸秆直接抛撒田野比较普遍,缺乏科学的处理和利用。其原因之一是机械化处理利用费时费力,缺乏财力支撑;其次,农民朋友认为本地区处于高温高湿地区,存在着秸秆抛撒于田野自然腐烂有益于土地的传统思想。

5.3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食草家畜年存栏量不足,没有规模化集约化秸秆加工利用养殖企业带动发展,秸秆机械化处理后牛羊过腹还田数量不多。全县秸秆年产量为8.9万t,草山草坡和秸秆理论载畜量5万多个黄牛单位。目前,饲养量不足2万个黄牛单位,秸秆机械化处理后牛羊过腹还田为0.5万t,过腹还田利用率约5.6%,秸秆资源通过养殖转化成经济优势量小。

5.4缺乏政策扶持。因为没有秸秆加工利用国家政策性补助资金扶持,将秸秆加工用于发电、造纸等财力物力消耗量较大,而且收益较低,因此没有企业愿意从事该项产业工作,多余的秸秆也就没有被收购利用。

6对策建议

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每年产量都比较大,只有采取科学可行的处理方法,才能将其绝大部分消化掉,使其“变废为宝”,这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必然选择。结合县域农业生产习惯和方式,提出如下建议:

6.1资金和政策扶持。积极倡导“种植(作物)→秸秆加工→养殖利用→过腹还田→培肥地力(种植)”或“种植(作物)→秸秆加工→养殖利用→畜肥→生产有机复合肥→种植(作物)”农业生产模式。在秸秆产量比较多的乡镇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建食草家畜规模养殖企业,制定持续性财政资金鼓励政策,对发展秸秆加工业和养殖业的实行补贴,通过养殖企业带动农户秸秆加工利用,从而促进增加食草家畜饲养量,拉动秸秆加工利用产业化发展,实现秸秆资源到经济资源的转化和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

6.2提高农机化水平。研发适宜山地作业的农业机械,严格农机作业标准,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减少秸秆浪费,防止出现秸秆焚烧现象。一方面,农机部门要加大农机作业标准的宣传,加强机手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要严格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强化农机作业质量监督,对未安装秸秆切碎还田装备和达不到低留茬技术要求的收割机禁止下地作业。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篇6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对策建议;肥东县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1-83-02

肥东县现有人口110万,耕地约8.09万hm2。主要耕作制度为一稻一油(麦),常年午季油菜、小麦近6万hm2,秋季水稻7.33万hm2、玉米0.87万hm2。为了科学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近年来,我县结合秸秆禁烧,以推进秸秆机械粉碎旋耕还田为主导,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初步走出了一条实用、有效、科学、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1 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1.1 大力推广秸秆机械收割粉碎旋耕全量还田 2015年,以村(社区)为单位,在全县20个乡镇(园区)建立联收联耕示范村316个,其中市级联收联耕示范村52个,在午秋两季整村推进机械收割、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实现秸秆全量还田示范面积1.33万hm2。午秋两季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分别达60%、80%以上。

1.2 推广秸秆基料化、饲料化、秸秆压块等综合利用技术 我县有一批食用菌企业,每年利用稻草、玉米等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如元疃丰宝公司、店埠福泉公司等食用菌企业30多个,年产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等食用菌近万t,每年消化稻草、玉米芯、棉籽壳、麸皮等1万t以上。我县现代牧业(肥东)公司、安徽鑫华养殖公司、桂和公司等一批企业养殖奶牛约2万头。据测算,一头奶牛每年可消化青贮饲料7 500kg、干秸秆1 500kg,每年可消化玉米等作物秸秆18万t。肥东诚信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在马湖乡小陶村建立的秸秆炭棒厂,年加工农作物秸秆达到3 000t以上。

1.3 推广秸秆覆盖还田 主要是利用稻草、玉米等作物秸秆在蔬菜等作物田间覆盖还田,从而起到保湿保温和增加土壤有机质作用;各地冬天还利用草帘在蔬菜大棚内覆盖防冻等,实现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全县秸秆覆盖还田面积达到0.13万hm2以上。

1.4 推广秸秆高温堆腐技术 在八斗、响导、石塘、古城等乡镇建立油菜、小麦秸秆高温堆腐示范点18个,在石塘阚东村建立水稻秸秆高温堆腐堆10个,高温堆腐秸秆量达360t。通过建立高温堆腐示范点,规范技术模式,强化技术指导,示范带动秸秆高温堆腐工作的开展。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肥东县抓住秸秆禁烧的机遇,制定全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午、秋两季都要召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部署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提出目标任务,把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对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成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组,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为了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乡镇广播站等媒体每年都作大量宣传报道,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典型事例;各乡镇也通过在村口道口悬挂横幅、散发资料、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和好处,营造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社会氛围。

2.2 加强农机调度,实行联收联耕 要求各地收割机械下田必须带粉碎装置,留茬高度不超过15cm;全县建立7个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接受咨询,为机手提供联合收割机需求信息、作业面积信息等,引导作业机械合理有序流动;组织调度联合收割机5 00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4 000多台,推进联收联耕。油菜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达30%以上,小麦、水稻等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达到100%。

2.3 加强技术指导,实行示范带动 县里分别制定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明确技术标准和目标任务。全县221名农机(技)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包村联户服务,指导联收联耕工作,在旋耕灭茬、秸秆腐熟、农机维修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免费发放秸秆腐熟剂400t,推广秸秆腐熟还田1.33万hm2,示范引导3万农户开展秸秆还田。县农业部门午季和秋季都要召开油菜秸秆机械粉碎旋耕腐熟还田现场会,各乡镇也组织召开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全县累计举办现场观摩会50多场次,有力地推动了秸秆机械化粉碎旋耕还田。

2.4 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对全县范围内油菜、小麦、水稻、玉米实行秸秆粉碎旋耕还(离)田,每667m2补贴30元,对购置秸秆固(炭)化成套设备按照总价50%给予补助,对实行联收联耕开展秸秆机械粉碎旋耕还田的村给予5万元补助。2015年县财政安排600万元用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对购买59kW以上轮式拖拉机、油菜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打捆机械以及大型植保机械、水稻插秧机和育秧工厂等重点农机具购置进行县级叠加补贴,2016年、2017年还计划分别安排3 000万元推进此项工作,积极推进秸秆粉碎旋耕还田。

3 进一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肥东县秸秆综合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部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比例不高、方法不够简便易行等问题。秸秆综合利用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1)以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为手段,大力实施秸秆粉碎还田。重点是加快油菜机械收割和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进程,扩大油菜机械收割和秸秆粉碎还田面积。

(2)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秸秆压块等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养殖企业,积极发展饲料作物,建立围绕养殖企业建立的饲料作物种植基地,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科学利用好本地秸秆资源;搞好秸秆压块制炭等,扩大规模,实现生物质能源的再生利用。

(3)积极探索秸秆速腐、堆腐、覆盖等秸秆还田技术,加强示范推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篇7

近几年来, 为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全国各地大力推广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青贮氨化、秸秆加工颗粒饲料、秸秆养殖蚯蚓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通过实施秸秆还田与禁止焚烧, 开展综合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 目前真正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不多, 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尚未得到合理利用, 仅靠单一技术和小规模生产加工方式, 不能把秸秆全部充分利用起来,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低, 秸秆综合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一、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 粗纤维含量高 (31%~45%) , 蛋白质含量少 (3%~6%) , 但是, 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 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质, 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我国具有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 并由此培育出了具有高繁、耐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 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因此, 利用秸秆养殖, 仍是发展畜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2]。

1. 物理处理技术方法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和压力等作

用, 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 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 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实践证明, 秸秆未经切短, 家畜只能采食40%~60%, 而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 可以几乎全部被家畜采食。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及碾青处理等方法。

2. 化学处理方法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 在打破

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 提高家畜对秸秆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 秸秆氨化后可提高消化率约10%。秸秆氨-碱复合处理后, 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 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同时, 动物的采食量大幅度增加。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处理、氧化剂处理、氨-碱复合处理和碱-酸复合处理等方法。

3. 生物处理方法利用有益的微生物 (如乳酸菌、酵母菌

和酶等, 在适宜的条件下, 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据实验测定, 麦秸微贮处理后, 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 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 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技术等。

二、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 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 不仅可用来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 还可入药。实践证明, 25~30千克秸秆饵料可以生产1千克鲜蚯蚓, 并可获得70%蚯蚓粪。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 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氮基酸, 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3~4]。

三、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 不仅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而且, 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 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 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 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 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四、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和微量元素, 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 能够有效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堆沤还田等形式。

五、其他

1.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纤维中的碳约占

40%以上 (如小麦、玉米等) , 是很好的能源物质。该项技术主要有秸秆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秸秆焚烧发电技术和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等。另外, 还利用秸秆原料经烘干或晒干、粉碎, 隔绝空气下加热得到固体木炭, 加工成多种型炭。

2. 秸秆工业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工业制品的

原料, 除了作造纸原料外, 还可以秸秆中的纤维作为原料加工纤维密度板、植物地膜等产品;以秸秆为原料制造餐具、包装材料;利用秸秆中的纤维和木质作为填充材料, 以水泥、树脂为基料压制成各种类型的纤维板、轻体隔热墙板等产品[4~5]。

参考文献

[1]张杰云.综合利用作物秸秆保护生态环境[J].山东农机化, 2005 (2) :7~8

[2]耿莉萍.开发秸秆饲料大有作为[J].广东饲料, 2005 (2) :17~19

[3]孔凡真.秸秆饲料加工技术[J].当代畜牧养殖, 2004 (9) :37~39

泾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 篇8

1 泾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2014年, 泾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41 060 hm2, 其中水稻20 100 hm2, 小麦500 hm2, 玉米550 hm2, 油菜3 650 hm2。农作物秸秆总量17.8万t, 可收集量约16.9万t, 其中水稻11.28万t, 小麦0.14万t, 玉米0.44万t, 油菜1.74万t。利用秸秆总量13.41万t, 其中用于机械化还田8.22万t, 高温堆肥2.48万t, 饲料1.69万t, 基料0.08万t, 造纸利用0.6万t, 民用燃料0.34万t,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9.29%。但是从综合利用的类别看, 还田为63.3%, 其中机械直接粉碎还田占秸秆还田总量的76.8%, 堆肥、深埋回填占23.2%;饲料化利用占秸秆综合利用的10%;宣纸原料利用占3.55%;种植食用菌等基料化利用仅占0.47%;用作燃料占2%。

2 泾县农作物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认识不足

农户对农作物禁烧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误区, 泾县各地在“三夏”期间有烧火粪堆的传统, 部分农户甚至认为大田作物秸秆燃烧后, 不仅为抢收、抢种、抢栽节省时间, 也使得种植、耕作更为方便, 同时通过焚烧, 可以烧死诸多害虫和病菌, 认为秸秆焚烧利大于弊。因此, 在“三夏”期间不时有秸秆焚烧现象发生, 因泾县各地单块农田面积不大, 因此过火面积也就不大, 呈零星点状分布。

2.2 秸秆还田的成本较高

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利用的主要因素是秸秆还田机具需要大中型配套动力, 一般性的秸秆粉碎还田后农户种植、耕作起来很费力。如果不烧仍要用大型拖拉机深耕, 然后再用小型拖拉机进行反复耙平后才能种植下茬作物。一台秸秆粉碎还田机加上拖拉机投入较多, 费时费力费钱, 这对于一家一户的农民来说是个难题。加之泾县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人均耕地少, 境内除青弋江及运河两岸有较大面积平畈区域, 约有7 100余hm2的耕地, 其他地区由于田块面积小、道路窄或为梯田、高塝田, 不利于农业机械作业。

2.3 秸秆的综合利用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秸秆作为燃料的功能已经被煤气、煤炭等代替。对于饲养牛、羊、猪等家畜的农户, 消耗秸秆饲料的数量在泾县很有限, 2014年泾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只占可收集秸秆总量的10%。其次秸秆在工业方面的利用率更低。目前, 泾县水稻秸秆作为宣纸燎草原料, 使用量每年维持在0.6万t左右, 占可收集秸秆总量的3.55%。用农作物秸秆加工制作建材和旅游产品, 泾县尚为空白。从全县可收集秸秆总量上看, 没有被利用的有近3.5万t, 仍占到20%以上, 还不能彻底解决综合利用问题。

2.4 奖补资金使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对秸秆还田投入逐年加大, 但没有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2014年, 安徽省开始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补贴, 也没有制定细则或出台资金管理办法, 对没有焚烧的农户是否给予补助, 对秸秆粉碎还田是补贴给机收者还是直接补给农户, 目前还在进一步摸索之中。《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禁烧奖补办法》对资金使用范围、补贴内容尚有待商榷之处, 整个补贴工作操作性不太强, 比如补贴对象的申报、面积的审核、补贴的发放等均在摸索之中, 补贴工作进展不是很快。

2.5 申办农作物秸秆加工企业落实用地比较困难

2014年以来, 泾县有一些乡镇或社会资本准备积极投资农作物秸秆生产固体颗粒燃料, 尽管农作物秸秆加工为环保型产业, 由于对地方财政没有贡献, 因此很难落户县、乡2级的工业园区。一些远离集镇的自然村虽然有闲置的土地可利用, 但基础实施落后, 水电不能到位, 交通运输不方便, 生产成本过大, 投资者最终都在持资观望。

3 对泾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3.1 切实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

3.1.1 强化组织保障, 明确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这对泾县能否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意义重大。县直各涉农单位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县农委作为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责任单位必须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 农机、畜牧、农技推广和生态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协调。明确督查办法, 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人员, 制定考核机制。

3.1.2 出台扶持政策, 加大对禁烧工作的投入。

一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切出一块, 切实帮助申办农作物秸秆加工企业解决好用地难题;二是进一步出台奖补政策, 对农作物综合利用率高的企业、农业专业经济组织, 除禁烧补助外, 再进行以奖代补[3];三是降低秸秆加工企业的用电成本, 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免除秸秆初加工配变基本容量费;四是对具体从事服务于秸秆利用的部门, 保障一定的工作经费。

3.2 切实加大导向性宣传的力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应充分发挥导向宣传作用, 要在全县上下营造“人人理解禁烧, 户户秸秆利用”的浓厚氛围。县直涉农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乡镇村要设立专栏、张贴标语等广泛开展宣传。通过全面发动、广泛宣传, 使秸秆禁烧的综合利用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农业部门, 还要结合各种培训, 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和技术推广, 力争使每个农户都能亲身体会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并及时掌握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些实用技术, 为做好综合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作用

财政补贴是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最重要的保障。根据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 泾县对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打捆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要实行重点补贴, 优先满足农民购置需求;对秸秆粉碎还田机实行敞开补贴;鼓励优先补贴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的收获机械;积极探索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办法和操作模式。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秸秆还田机和打捆机, 组建秸秆综合利用专业服务组织。重视提高农民和机手的认知程度, 采取典型示范引导、田间地头操作、现场技术服务等形式, 培育一批农民科技示范户, 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3.4 切实加大督查和问责的力度

在农作物秸秆禁烧期, 县政府必须要求各涉农单位联系包片, 责任到人。加大对各地巡回督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禁烧工作不力造成影响的必须问责。从加强禁烧工作入手, 倒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再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全面综合利用, 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禁烧问题。

3.5 积极培育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体

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发展、服务高效、建管并重”的总体思路, 应积极帮扶企业成立县级秸秆收购、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或协会, 协调或统一全县秸秆收购、加工、销售工作, 消弥无序竞争, 为他们拓展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逐步建立以县级秸秆加工产品销售平台为中心, 以乡镇秸秆加工为枢钮, 以村级秸秆收集网点为骨干, 以农民秸秆经纪人为基础的县、乡、村3级服务体系, 使每一环节都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体。

4 泾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

4.1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泾县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是农机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需要, 更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前几年, 泾县在推广联合收割机切碎秸秆、秸秆还田机还田的作业模式, 实施全量还田,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1 提高午季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

2014年泾县油菜和小麦收获面积逾4 000 hm2,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在午季油麦作物上的应用占不到播种面积的50%。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在午季作物上的应用每提高10%, 就可利用秸秆逾850 t。午季收获季节正是泾县早稻栽插和一季稻播种之时, 也是我县农作物秸秆禁烧关键期和综合利用的薄弱环节, 此时提高午季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对午季作物禁烧及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4.1.2 推广秸秆制肥还田在经济作物上的利用。

泾县具有水稻秸秆腐熟还田的传统, 但是农作物秸秆经腐熟、堆制或回填深埋用于经济作物上尚未广泛推广应用。泾县属山区县, 境内山地、丘陵较多, 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较快, 吊瓜、葡萄、草莓、桃等应时鲜果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葡萄园、草莓地秋冬季通过开挖地沟, 行间埋草回填秸秆, 已成为葡萄、草莓培肥栽植的重要手段, 开挖地沟回填秸秆, 不仅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来源, 又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条有效措施。同时覆盖还田。吊瓜、桑园、茶园、中药材、竹笋林等特色农业的发展, 每年冬季需要覆盖一层水稻秸秆、稻壳等于园区内, 不仅能够提高园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 保持土壤水分, 抑制杂草生长, 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又一条有效举措。2014年, 泾县秸秆制肥还田约为1.36万t, 占秸秆总量的7.99%。其中:秸秆覆盖0.85万t, 占4.99%, 秸秆腐熟还田0.51万t, 占3.00%。

4.2 稳定秸秆饲料化利用

近年来, 泾县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对畜牧养殖采取划定限养或禁养区, 因此畜牧养殖业在泾县只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加工、青贮、微贮、氨化等饲用处理, 是稳定和提高泾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面。2014年, 泾县草食动物年存栏量为牛6 100头, 羊4 100头, 出栏量为牛3 565头, 羊4 910头。秸秆饲料化达到1.69万t, 占秸秆总量的10%。

4.3 开拓秸秆原料化利用

4.3.1 造纸原料利用。

泾县是中国宣纸制造的原产地, 每年用于宣纸燎草制作可利用水稻稻草6 000余t。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人们对文化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 各地也都在打造和创建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等活动, 对传承中华文化载体的宣纸需求也日益增大, 稳步提高宣纸产量, 有利于水稻秸秆的利用。

4.3.2 工业建材利用。

稻麦秸秆加工成为环保型高档饰面材料技术日益成熟, 在泾县周边县市均有成功的企业。泾县应通过招商引资方式, 利用优惠政策, 引进资金和技术, 可以生产秸秆木塑复合板。一个年生产秸秆木塑复合板500万m2的企业, 可消化稻麦秸秆3 000 t, 实现纳税销售5亿元。

4.3.3 旅游产品开发。

泾县山清水秀, 自然环境优美, 又是革命老区, 旅游资源十分丰厚。但相对单调的旅游产品却与泾县旅游资源不相称。建议开发以宣纸为原料的高档工艺品, 以促进宣纸生产, 来带动水稻秸秆的利用;开发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包装物和工艺品。

4.4 大力发展秸秆基料化利用

泾县食用菌生产起步晚, 但发展较快。近年来, 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 2014年全县产量达1 800余t, 并基本形成从茂林到黄村、从泾川镇到蔡村两线一面的生产格局。食用菌生产需要大量农作物秸秆, 秸秆粉碎后可占食用菌基料的75%~85%, 年生产1万袋食用菌可以消化处理秸秆1 200~9 000 kg, 相当约15 hm2秸秆。2014年, 泾县作为食用菌基料共利用秸秆800余t, 约占秸秆总量的0.47%。发展食用菌既能增加农民收入, 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 将食用菌生产纳入菜篮子工程给予扶持, 能够促进农作物秸秆利用。

4.5 积极推动秸秆能源化利用

4.5.1 提倡秸秆燃料化应用。

将秸秆还田之外的秸秆用作生活燃料是一种适合泾县当前农村实际的秸秆利用方式。目前, 泾县仍有部分地区农户有烧大灶的传统, 提倡有大灶的农户将田间多余秸秆收回家储藏, 作为生活燃料, 从而避免秸秆堆放田头、沟边污染环境。特别是泾县平畈地区, 由于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多, 秸秆产量大, 生活燃料不足, 秸秆收储作为农村农民日常生活燃料使用, 既可以节省购买燃料的费用, 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4.5.2 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

目前, 秸秆固化成型生物资燃料加工企业仅为1家, 只配有2台37 k W机组, 年生产能力不到2 000 t。秸秆存贮和秸秆沼气尚为空白。下一步泾县应紧紧抓住目前省县财政资金对秸秆禁烧补助这一契机积极开展帮扶服务, 为有积极性的企业和组织申报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 争取建设年消化1万t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企业1个。同时结合农村能源项目建设, 力争建成年消化5 000 t秸秆的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 使泾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石磊, 赵由才, 柴晓利.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进展[J].中国沼气, 2005 (2) :11-14.

[2]田连生, 李书生, 史延茂, 等.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生物杀菌剂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2) :59-61.

[3]王荣乐, 王洪铭.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J].福建热作科技, 2005 (1) :41-4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浅探 篇9

二是实施秸杆还田。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采用机械粉碎、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方式。据实验测定, 每667m2还田玉米秸秆500kg, 则相当于施用土杂肥2500kg, 碳铵11.7kg, 过磷酸钙6.2kg, 硫酸钾4.75kg。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高0.05%~0.23%, 全磷平均提高0.03%~0.16%/m3, 土壤孔隙提高2%~4%。连续多年秸杆还田的耕地, 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 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 且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

三是用作养殖饲料。饲料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机械压块、微生物发酵、氨化和青贮处理喂养牲畜。利用化学、微生物学原理, 使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秸秆降解转化为含有丰富菌体蛋白、维生素等成份的生物蛋白饲料。据实验测定, 麦秸微贮处理后, 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 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 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 粗蛋白消化率提高35.3%。牛羊采食量平均增加20%~40%, 秸秆利用率由不足50%提高到95%左右。

四是作为基料, 生产各种食用菌。由于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 且资源丰富, 成本低廉, 因此很适合做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 通常由碎木屑、棉籽壳、稻草和麦麸等构成。目前, 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品种较多, 有平菇、草菇、鸡腿菇等十几个品种, 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 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 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而且有些品种的废弃菌帮 (袋) 料可以作为另一种食用菌的栽培基料, 不仅提高了生物转化率, 延长了利用链条。

五是用作工业原料。除用于造纸外,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 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 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 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 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醣醇等。

低到最小, 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 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 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1.4保持整体性原则。从城市整体出发,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 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 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1.5连续性原则。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

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 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

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 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

1.6个性原则。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 粗糙的材料, 在雨季起防滑作用, 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 防滑防冻、不易损坏。另外, 铺装材料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设计能够强化商业街的景观形象。沿线的立交桥和人行天桥景观注重墩柱、主梁和栏杆造型, 必要时对桥型的选择和桥梁的外观颜色也加以斟酌。道路挡墙、护坡对景观的影响较大, 宜用绿化种植遮蔽。

2.3道路园林绿化设计要求选用的树种大小和布局都要充分研究。要结合道路景观风格、沿路建筑以及气候及地方特点将道路绿化作为道路景观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 以达到车移景异、富于变化的景观效果。同时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总之, 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 才能保持道路景观的长期优美。

2.4灯光照明可以塑造道路绚丽多彩的夜景。照明设计时可以考虑道路照明、建筑物泛光 (上接211页) 平。其次, 教师应注重师德的修养, 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2.5学校要与家长建立家校交流平台, 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的联系、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 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 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抗打击能力、培养自控能力、, 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 深化教育改革,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 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 进行教育和帮助, 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 使学生们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王群健, 兰云.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5 (4) .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调研 篇10

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临泉县2014年小麦播种面积10×104hm2、玉米面积7.33×104hm2, 产出秸秆200×104t左右, 而秸秆利用率只占50%。其中秸秆还田30×104t, 约占15%;过腹还田20×104t, 约占10%;行间覆盖还田40×104t, 约占20%;高温堆肥还田10×104t, 约占5%。还田的100×104t农作物秸秆中, 小麦秸秆约占85%, 玉米秸秆约占15%。其余部分除少量用于食用菌生产和秸秆发电外, 多数在收获后焚烧或丢弃一边, 按1 t秸秆价值20元计算, 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约2 000×104元左右。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果调查分析

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主要为秸秆就地还田、高温堆肥还田、过腹还田及用于食用菌生产等, 其中秸秆就地还田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最主要的途径, 具有便捷快速、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保墒增产的作用。

2.1 有效增加土壤养分

全县每年大约生产200×104t作物秸秆, 所含氮磷钾折合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约4×104t, 相当于全县每年化肥使用量的25%。同时, 农作物秸秆中还含有微量元素, 养分全面, 能被作物直接吸收, 且不易流失, 不污染环境。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碳源, 对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 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具有十分明显作用。因此, 秸秆直接还田增产潜力大, 经济效益明显。

2.2 改善土壤结构

秸秆进入土壤要经历两个复杂的过程。一是矿质化过程, 即物质分解, 释放养分供作物吸收;二是腐殖化过程, 即物质合成, 分解物转化成有机质, 生成腐殖酸。据对杨桥刘大的秸秆还田田块进行测算显示:土壤蓄水能力比非还田田块提高20%, 土壤蓄肥能力提高18%。同时, 秸秆还田还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 土壤的保蓄能力大幅度提高。

2.3 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档次

秸秆含有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是一种完全肥料, 进入土壤后, 在水分及温度的调控下, 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逐步释放养分, 速度与作物生长发育基本一致, 没有催生、催长、催熟现象, 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较好, 档次较高。

2.4 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 能使秸秆变废为宝。一般1 kg农作物秸秆能生产蘑菇0.5~0.8 kg。同时, 蘑菇废料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 能够提高土壤肥力, 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据调研, 杨桥刘大村张启友利用自家庭院生产平菇, 每年需要玉米棒等秸秆2.5×104kg, 生产平菇近2×104kg, 直接收益8×104元左右, 同时蘑菇废料还田后又大大提高了土地增收潜力, 每0.067 hm2土地年增收粮食100 kg。

3 焚烧秸秆不良后果分析

3.1 造成秸秆养分资源浪费

据与县农业推广中心联合测定的结果:小麦秸秆含全氮0.617%、全磷0.071%、全钾1.017%, 有机质70%左右。玉米秸秆含全氮0.869%、全磷0.133%、全钾1.112%, 有机质70%左右.秸秆焚烧后化为灰烬, 有机质和氮素100%损失, 磷素损失约一半, 钾素虽然不会挥发, 但随风吹水流流失, 肥料资源白白浪费。由于连年焚烧秸秆, 全县目前土壤有效钾含量比10年前下降12%左右, 焚烧秸秆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显而易见。

3.2 破坏土壤结构, 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秸秆焚烧后, 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 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 土壤的物理性状被改变, 土壤板结现象加重, 破坏了地力, 加剧了干旱, 农田质量大幅度的下降, 千百年自然形成的生物平衡系统被破坏, 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3.3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焚烧秸秆时, 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三项污染指数达到最高值, 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 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强烈刺激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 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 重则可能导致支气管发炎。

3.4 引发交通事故, 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 会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 可见范围缩小, 直接影响民航、铁路、公路的正常运营,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影响人身安全。

3.5 引发火灾

焚烧秸秆, 尤其是村庄附近, 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 一旦引发麦田大火。往往难以控制, 危及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4 秸秆禁烧难以推动的主要原因

秸秆禁烧难以推动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机械、农艺、成本、劳力和认识等5个方面。

4.1 农用机械缺口大、稳定性差、农机农艺不配套

4.1.1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缺口大、作业量满足不了需要

目前全县拥有玉米联合收割机800多台, 按照日均3.3 hm2/台, 连续10 d工作计算, 仅满足2.67×104hm2的收割需要。临泉县玉米收割机拥有量偏小, 主要因为机具成本回收期长, 购置一台大中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需要资金10×104~20×104元, 除去30%左右的农机购置补贴外, 仍需7×104~10×104元左右。秋季玉米收获期一般持续10~15 d, 每台机具作业33.3~50 hm2左右, 每0.067 hm2作业收费80元左右 (其中每0.067 hm2平均耗油3.5 L, 每1 L柴油6.3元, 每0.067 hm2平均燃油费22元;每0.067 hm2配备运输车、人工、维修费等平均支出28元左右) , 每台机具秋季作业纯收入只有1.5×104~2.3×104元左右, 机具成本回收期达到5年左右的时间。回收期长, 制约了农民朋友购置机具的积极性。

4.1.2 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稳定性、适用性较差

玉米机械化收割刚刚起步, 部分厂家生产的机具还处在试用阶段, 作业期间机具经常出现故障, 易损零件不能及时供应, 厂家跟踪服务不能及时到位, 影响了玉米收获进度。各厂家生产的机具各有其特点, 就是同一机型随地区不同、品种不同, 适用性也各不相同, 影响了玉米收割机械的广泛应用。

4.1.3 农民家庭承包田块窄小, 机具作业效率低下

一台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正常作业时, 作业量达到0.4hm2/h左右, 一天作业10 h可达4 hm2/d。由于农户分散经营, 地块垄行交错复杂, 不利于机械化连片作业, 因此一天的作业量只有2 hm2/d左右, 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机械缺口部分进行人工收割, 秸秆无法处理, 只能弃置田外, 最后还是被焚烧了。

4.1.4 农机农艺不配套, 收获损失率水平居高不下

由于农业的分散经营, 各家各户种植时间和种植品种不一, 导致结穗高低、收获期不统一等问题。一般收获损失率在5%左右, 高的可达8%~10%。

4.1.5 小麦机收秸秆还田与玉米播幅不配套

小麦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 可以直接播种玉米。但目前大部分小麦收割机作业幅宽与玉米播种机械播幅宽度不一致, 导致小麦秸秆还田后, 玉米播种不能与小麦秸秆行间重合, 达不到玉米播种技术要求, 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4.1.6 部分地块作业质量差, 影响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

受地块、机械性能、操作技能等因素影响, 部分地块作业质量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少数机手在利益的驱动下, 一味追求作业速度, 造成了还田机械离地间隙大、秸秆粉碎不够细、留茬过高等问题, 降低了还田质量, 挫伤了农民朋友使用还田机械的积极性。

4.2 部分农民对秸秆还田的效果心存疑虑

部分农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好处认识不到位。秸秆还田一般在连续3年之后才能显现出它的优势, 农民朋友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秸秆还田带来的土壤结构、墒情、地力等方面的好处认识不足, 加之秸秆机械化还田另外要增加30~40元/0.067 hm2的作业成本, 所以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不高。而采取高温堆肥的还田方式, 增加了劳动量。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 造成劳动力不足, 留守的老弱病残无力清运满地的农作物秸秆, 只能就地烧掉。

4.3 部分农民对秸秆焚烧认识片面

部分农民认为秸秆焚烧可以烧死害虫, 如果不焚烧秸秆可能造成下茬作物病害虫增多;有的农民则认为迅速将秸秆烧掉可抢墒抢时播种, 能提高农作物出苗质量。

5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5.1 加强组织领导

把秸秆还田作为秸秆禁烧的重要内容, 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结合实际制定秸秆还田方案, 落实配套措施, 开展督导检查, 进行表彰奖励。

5.2 落实配套机械

县农机局应根据大型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和种植结构, 对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实行优先补贴, 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实行应补尽补。

5.3 开展技术指导

县农业和农机部门要联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秸秆还田一线, 做好秸秆还田技术指导服务, 研究落实机械配套方案和机械操作技术方案, 研究落实粉碎、翻耕、播种、镇压、补墒等农机农艺一体化方案。同时, 积极开展秸秆还田农机农艺集成模式、农机具配套、综合配套技术、土壤理化性状和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分析研究。

5.4 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

动员秸秆利用企业实体, 积极开展秸秆收储, 引导发展秸秆在饲料、食用菌、沼气、发电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5.5 缩短机具成本回收期

对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 篇11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只有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加大对秸秆利用的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才能有效发挥农作物秸杆的资源潜力,实现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对策

我国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长期来,秸秆是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生活燃料大牲畜饲料和有机肥料,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开始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经济发达的部分地区。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秸秆资源化的应对对策,对推广和实现秸秆资源化,实现秸秆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作物桔秆利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秸秆利用方式很多, 主要是还田利用、饲料化处理、秸秆能源化利用和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等。

1.1秸秆还田利用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将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分,培肥土地,调节土壤物理性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秸秆还田主要有直接还田、间接还田和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三种方法。直接还田是秸秆资源利用中最原始的技术,因其简单易被掌握,较好的被广大农民掌握,被大量应用。间接还田技术常用的主要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焚灰还田,这几种还田方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也比较常见。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还田,主要是在农作物秸秆中添加生物菌剂以及氮肥和水,利用高温堆沤使秸秆缩短腐熟时间。这种高温造肥的高效清洁的现代还田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1.2秸秆饲料化利用

我国秸秆在饲料利用方面主要为氨化、青贮、块等。青贮、微贮是指利用贮藏窖等,对秸秆进行密封贮藏,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制成饲料,饲喂牛、马、羊等大牲畜,并将其粪便还田,即过腹还田。对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等作用显著,具有简单易行、省功省时,便于长期保存,全年均衡供应饲喂等特点,既解决了冬季牲畜饲料缺乏等问题,又节省了饲料粮,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3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秸秆直接燃烧作为我国农村传统式,成本低、易推广。秸秆的主要成物,如果充分燃烧,可以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固化成型嫩料、桔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等方式。我国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推广过程并不顺利,主要表现在利用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过高,无法在农村地区大范围推广。如果未来有关秸秆利用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农村秸秆消费必将大幅提高。

1.4以秸秆为原料的工业利用

秸秆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纸浆原料、保温材料、包装材料、各类轻质板材的原料,可降解包装缓冲材料、编织用品等,或从中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其中秸秆粉碎后添加强化材料和粘凝剂,生产秸秆建材,随着我国建材绿色化进程的推进,秸秆建材应用迅速推广。

2.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2.1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地区没有把秸秆真正作为资源来看待,缺乏统筹规划,综合利用推进不力,对枯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2)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3)缺乏农民经济实用的配套技术设备, 露天焚烧现象严重燃烧秸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现象。在农作物轮作茬口紧的多熟农区,桔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严重。秸秆焚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和烟尘。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温升高。氮氧化物和硫化氢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和酸雾,导致水和土壤的酸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产生的烟尘使空气的能见度下降,导致高速公路、省道、国道等上的交通事故增加,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交通运输。

2.2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对策

2.2.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和落实推动秸秆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秸秆综合利用是超越农业范畴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要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人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明确分工,加强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提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2.2.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根据各地种植业、养殖业的现状和特点,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和利用方式,合理选择适宜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在满足农业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引导秸秆成型燃烧、秸秆气化、工业利用等方式。对于经济条件好,机械化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大力推广实施秸秆还田机械化技。在畜牧业发达区域,要把大面积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青贮技术作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对于畜牧业欠发达秸秆又比较丰富的地区,要积极示范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加工技术。除农区大力发展畜牧业之外,作为大宗商品,还可以运销到外地,逐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2.2.3加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提高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率

技术创新和应用是综合利用作物秸秆的根本出路技术应用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各种适用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针对各地的自然条件、作物品种以及种植模式等特点,在桔秆机械化还田和加工综合利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要加强创新秸秆利用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开展技术模式创新研究,探索新的技术,在农作物秸秆处理上争取有新的突破,努力形成成本低效益好群众易接受的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的模式体系,为今后开展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科]

【参考文献】

[1]周良.对国内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

[2]赵希鹏.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J].广州化工,2011,39(22).

[3]刘瑞伟.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9,29(1).

河南西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篇12

1 西峡县秸秆资源总量及分布情况

河南省西峡县位于伏牛山腹地, 豫、鄂、陕交界处, 地处北亚热带, 地域辽阔, 地形地貌多姿, 雨量适中, 气候温和, 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3454 km2, 辖19个乡镇 (办事处) , 299个行政村, 总人口43.5万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红薯、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烟叶、中草药、瓜菜、茶叶、水果等。2008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520 ha, 粮食总产量106 893 t。西峡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储量比较丰富, 按照农作物的草谷比系数测算, 2008年西峡县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见表1。

万吨, %

然而, 西峡县秸秆资源分布不均匀。依据耕地资源的占有情况, 可将该县秸秆资源分为4个区:东南部丘陵区、中南部丘陵区、西南部丘陵区和北部山区。在东南部丘陵区、中南部丘陵区和西南部丘陵区秸秆分布较为丰富, 秸秆产生量占秸秆总量的85%, 北部山区为秸秆资源贫乏区, 只占秸秆总量的15%。西峡县秸秆资源产生量分布区域见表2。

2 西峡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近年来, 西峡县政府为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采取以疏为主, 疏堵相结合的办法, 全面推行了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突出抓好机械化秸秆还田, 大力推广秸秆堆沤还田技术, 积极利用秸秆作基料发展食用菌、开发新能源、生态养殖等, 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已全面启动。从调查的情况看, 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以下5种。

2.1 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

秸秆直接还田有3种利用方式:一是玉米硬茬播种技术。利用玉米硬茬播种机械, 在小麦机械化收割后的麦茬地里直接进行播种。该技术省工、省时、蓄水保墒, 出苗率高, 增产明显, 是现阶段解决小麦机收后形成的麦茬地播种困难的最有效办法, 也是减少小麦秸秆焚烧的最好途径。二是灭茬旋耕覆盖播种技术。利用灭茬旋耕覆盖播种机, 在麦茬地里, 不需捡拾麦秆, 直接进行播种。因其减少了翻耕等作业工序, 做到了秸秆覆盖, 具有节水、保墒、增肥等作用, 而且节约了作业成本。三是腐熟堆沤还田技术。将玉米、小麦秸秆就近铡碎, 洒粪水后, 覆土堆沤还田。试验表明, 秸秆还田不仅有利于农作物增产, 也降低了劳动强度, 培肥了地力, 还可减轻病虫危害。

2.2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利用秸秆饲养家畜, 再将家畜的排泄物沤制成有机肥还田或经沼气池发酵后还田。秸秆养畜利用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鲜食利用。时间为8到9月份, 主要以玉米秸秆为主, 将卖嫩玉米穗后的青玉米秆适时刈割后, 直接饲喂牛等家畜。二是将干秸秆加工后饲喂 (包括青贮、氨化后喂养) 。主要是在冬末春初之际利用玉米秆、麦秸、稻草等饲喂牛、羊、马等, 以弥补青绿饲料的不足。

2.3 秸秆能源化利用

截止2008年底, 全县已推广农村沼气池24 000多座。虽然目前推广的是畜禽粪便型沼气, 但在养畜的过程中, 作干饲料的部分秸秆易被牲畜溢入圈地, 或冬季为抗寒, 人们有意将部分秸秆放入圈内作暖圈用, 使这部分秸秆融入粪便, 同粪便一起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

2.4 工业化利用

近年来, 在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后, 使得秸秆用作工业原料的数量大为减少。但毗邻地区建有大型造纸厂, 也带动了县内邻近造纸厂的乡镇部分麦秸的工业利用。另外, 在水稻之乡的五里桥镇, 利用稻草作草垫已形成家庭副业。

2.5 秸秆生物转化利用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西峡县每年利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作基料生产平菇、白灵菇、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3 000万袋以上, 秸秆利用量达1 100 t。

西峡县2008年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74 487 t, 占可利用秸秆总量的44.2%。其中, 用作有机肥直接还田28 925 t, 占秸秆总量的17.2%, 占已利用秸秆总量的35%;秸秆饲料利用32 432 t, 占秸秆总量的19.2%, 占已利用总量的48%;秸秆能源利用80 t, 占秸秆总量的0.05%, 占已利用总量的0.1%;秸秆工业化利用11 950 t, 占秸秆总量的7.1%, 占已利用总量的16%;秸秆生物转化利用1 100 t, 占秸秆总量的0.7%, 占已利用总量的1.5%。从农作物种类看, 已利用小麦秸秆17 630 t, 占已利用秸秆总量的23.67%, 占小麦可利用秸秆总量的38%;已利用玉米秸秆16 602 t, 占已利用秸秆总量的22.29%, 占玉米可利用秸秆总量的36%;已利用水稻秸秆18 900 t, 占已利用秸秆总量的25.37%, 占水稻可利用秸秆总量的85.9%。全县还有94 113 t的秸秆未被利用 (包含低效率炉灶燃烧部分) , 占秸秆总量的55.8%, 其中, 小麦28 570 t, 玉米近3万t, 其它35 543 t。没有被利用的秸秆中主要是玉米、小麦, 分别占31.5%、30.4%。2008年西峡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分类汇总见表3。

t

3 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够

部分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没有把秸秆当作资源来看待, 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也不强。尽管国家对秸秆利用采取优惠政策, 但由于多数农民看问题仅从眼前的利益出发, 加之收获秸秆和劳动成本不成比例的现实, 仍有日渐增多的农民认为秸秆没有价值, 秸秆在他们眼中成了废弃物。

3.2 秸秆出路不畅

随着粮食的连年丰收, 秸秆出路不畅、积存已成为较大问题。近年来, 农村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 过去农村实行的是农业合作化经营模式, 土地成片经营, 畜力充足, 便于深耕作业及秸秆还田处理。现在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土地被人为分成许多小地块, 机械化深耕作业受到限制。同时, 畜力不足, 深耕作业也有限, 秸秆无法还田, 影响作物种植。此外, 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农村除了种田, 还家家养猪、养鸡、养鸭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养殖逐渐被集约化养殖所取代, 由作物秸秆制成的粗饲料也被精饲料所取代。还有就是农村能源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农村烧火做饭、取暖, 主要是用作物秸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在生活做饭、取暖等逐渐被效率高、干净的煤、电、气所取代。

3.3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服务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尚不成熟和稳定,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技术骨干较少。现有秸秆利用技术应用效果不尽人意, 推广效果不够理想。

3.4 政府对秸秆利用缺乏长远规划

政府对秸秆利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常设的组织实施机构, 没有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列入目标考核之中。仅在夏收秋种季节, 采取堵的办法临时禁烧几天, 然而由于没有为秸秆利用找出一条更好的解决途径, 收种大忙因时间紧, 任务重, 费时费劲费钱收来的秸秆不值几个钱, 群众为了图省事, 将秸秆作为废弃物随便堆放, 最后要么烧掉, 要么腐烂掉, 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4 建议

4.1 强化宣传工作, 提高思想认识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可以培肥地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样, 也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农业生态平衡。因此, 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到位。通过广泛宣传, 正确引导, 逐步把秸秆综合利用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

4.2 科学规划, 分类实施

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科学、合理的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 分区、分类推进, 宜机收的整块地要以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为主, 零散块地、坡地及深山地要以推广养畜过腹还田为主。向农民推介比较成熟的秸秆处理技术, 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为秸秆利用拓展新的出路。

4.3 政府扶持, 加大投入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投资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的富民工程。为切实把此项工作搞好, 必须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要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 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机制, 重点支持秸秆还田机推广、秸秆青贮、秸秆发展食用菌、秸秆生物气化和新技术开发。同时, 将高效能、高科技的秸秆利用机械纳入农机下乡补贴范围, 调动集体和农民的投资积极性, 发挥其投资主体作用。

4.4 典型示范, 以点带面

对秸秆利用技术的推广, 要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 以点促面, 推动全局。政府有关部门要深入基层, 引进、示范高效能、高科技的秸秆利用机械和秸秆利用技术, 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好典型, 通过抓示范乡、示范村、示范田, 典型引路, 点面结合, 示范带动, 搞好秸秆综合利用。

4.5 加强组织领导, 搞好科技服务

上一篇:配电网控制中心下一篇:年级班主任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