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施肥技术(共11篇)
农作物施肥技术 篇1
农作物的生长, 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施肥是补充作物营养不足的主要途径。如何施用肥料, 将会影响肥料的利用率。如果施用肥料不当, 则造成肥料资源的很大浪费, 不仅增加生产成本, 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流失的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污染地下水等。据从有关部门获悉, 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施肥效率如此低是与农民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施肥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 在农业生产中, 应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施肥, 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1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一直没有被农民所重视。农民比较关心的是施肥量, 对于各种养分的平衡还未引起农民的关注。因而各种营养元素比例不合理是制约施肥效益的关键因素, 也制约了作物产量的增加。
平衡施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它是根据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 确定最佳施肥量, 注重各种营养元素比例合理。做到土壤缺什么营养元素, 补什么;缺多少, 补多少。实现土壤与作物的供需平衡。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 提高经济效益。
2 因茬口施肥
因茬口施肥也是注重对前茬肥的利用。长期以来因茬口施肥被农民所忽视, 因此制约施肥效果, 而影响作物产量的提高。
a.软茬 种植大豆的茬口, 土壤比较湿润松软, 遗留氮素较多, 宜多施含磷、钾的肥料。
b.硬茬 种植玉米、高粱的茬口, 土壤紧密, 应施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料。
c.热茬 如小麦、马铃薯茬, 由于收获早, 有充分的休闲晒垄时间。宜施用含水较多的猪粪、牛粪等冷性肥料。
d.冷茬 如白菜、油菜等茬, 由于收获晚, 在这些地块上宜施用羊粪、马粪等热性肥料。
3 因作物施肥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要求不同。豆科作物因有根瘤菌, 能通过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 因此, 需氮较少, 而需磷较多。所以在施肥时应考虑少施氮肥。禾本科作物除需氮肥较多外, 还需较多的磷、钾肥。在施肥时, 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叶菜类作物需氮较多, 因此追施肥应以氮肥为主。
4 因土施肥
不同土壤类型保肥、供肥能力差异较大。质地黏重的地块, 地温偏低, 应以施基肥为主, 注意苗期早施追肥。沙质土壤因保肥能力较差, 应注意施肥量不宜过大, 应分次施用, 即“少量多次追肥”方法。
不同的土质肥力水平也不同, 施入相同数量的肥料, 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据调查, 1978~1984年, 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1倍, 粮食增产42%;1984~1993年, 化肥施用量增加81%, 同期粮食增产仅为14.6%。特别是2000年以来, 我国粮食平均单产几乎没有显著增长, 但化肥施用量却增加了近40%。可见投入与产出比有所降低。因此,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肥料分配不应“一刀切”, 应根据具体情况, 将有限的肥料投入到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块, 力争平衡增产。
5 因天气施肥
天气状况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 同时也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及所处的状态。因此, 在气温较低的季节, 根据需要肥料应提前施用, 效果较好。有机肥作基肥时, 要施用腐熟程度较好的肥料。
6因肥料性质施肥
肥料种类很多, 性质差异很大。一般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易挥发的肥料, 如硫铵、硝铵、碳铵等, 在施用时应注意深施覆土, 减少养分损失。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石灰等混合施用。否则, 会引起氮的挥发损失, 降低肥效。尿素施后不宜立即浇水, 也不宜在大雨前施用, 避免尿素随水流失对移动性较小的磷肥, 应作为基肥和种肥, 施入根系集中层。对易溶于水的化肥, 可做追肥。在水田, 应注意不宜施用硝酸态氮肥, 宜施用铵态氮肥。
农作物施肥技术 篇2
针对南京市六合区农作物施肥投入与产出不均衡的现象,通过对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分析了农户在农作物上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应对措施.
作 者:强学峰 张其田 朱训永 郭荣 曹蓉 作者单位:强学峰,朱训永(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1500)
张其田(南京市六合区八百桥镇农业服务中心)
郭荣,曹蓉(南京市六合区农林局)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 分类号:S147.2 关键词:常规农作物 施肥 存在的题 对策 江苏南京 六合区
刍议农作物叶面施肥的作用及技术 篇3
【关键词】农作物;叶面施肥;作用;技术
1.叶面肥的种类
1.1营养型叶面肥
营养型叶面肥的主要功能是为农作物提供各种需要的营养元素,调节农作物的营养状况,适合在农作物的生长后期使用,主要含有的养分有:磷、氮、钾以及微量元素。
1.2调节型叶面肥
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调节型叶面肥的主要功能。适合使用于植物生长的前期和中期。主要含有生长素、激素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
1.3生物型叶面肥
促进农作物的代谢,防止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刺激农作物的生长是生物型叶面肥的主要功能。主要含有代谢物(比如:核苷酸、核酸、氨基酸等物质)和微生物体。
2.农作物叶面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意义
2.1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农作物的缺素症
叶面施肥在土壤施肥效果不好、土壤养分有效性低的状况下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或者矫正农作物的缺素症,是高效、便捷预防和治疗农作物缺素症的方法,所以得到了很广阔的运用。比如:在冬小麦返青的时候,缺少氮素营养的一种表现就是:植株细长,分蘖少,叶子颜色发黄,这个时候如果喷施氮肥在叶子上,小麦的叶片就可以快速的吸收氮养分,缺氮的症状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比土壤追施氮肥的肥效好,肥料的利用率更高;在石灰性质的土壤上,很多的植物都会出现缺铁的症状,土壤施肥没有叶面喷施硫酸锰钾效果好。
2.2在农作物关键生长期补充其对养分的需求
在农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间以及营养临界期间实行叶面施肥,可以迅速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各种生理过程,有效地增加效能和光合作用强度,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输,使农作物结实率以及坐果率有所提高,改善品质,效果明显,增加产量。根据生产的实践,通过叶面施肥在中、下等肥力的土壤上,能够使大田作物平均增加百分之五到十的产量,果树增加百分之五到十五的产量,蔬菜增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产量。
2.3增强农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喷施抗旱型叶面肥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最经济实用,并且操作简单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发生干旱的时候,给农作物喷施叶面肥,可以使植物的根系活力提高,促进根系长深、长密、长长,增加跟冠比,增强吸收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使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与此同时,通过抗旱型叶面肥的喷施,还可以使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让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原生质粘度提高,调节叶片气孔的开张度,蒸腾作用减少,使植物体内水分的代谢保持平衡,使作物抵御干旱的能力提高。
2.4增加禾谷类农作物籽粒的蛋白质含量
当禾谷作物(如小麦)在生长后期的时候,氮素供应的增多可以使籽粒中的含氮量提高,从而使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多,但是如果通过土壤施肥可能会使植株造成贪青晚熟或者是植株生长得太茂盛而导致互相倒伏或遮荫,如果叶面喷施氮(比如尿素),氮被叶面吸收后可以直接输送到正在发育的籽粒中,是籽粒中的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增多。
2.5提高果实中的含钙量
在植物的体内钙是很难移动的元素,所以,想要使果实里的钙含量增加就必须要对处在生长中的果实表面实行反复的直接喷施钙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病害,比如苹果苦痘病的发生。
3.叶面施肥的技术要点
3.1把握作物最佳喷施期
不同农作物的最好的喷肥时期不同。从季节看来看叶面追肥主要是在春初到秋末;从作物的生长阶段来看主要是营养生长旺盛的阶段到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的阶段。如果喷的太早苗小、叶面积小浪费多吸收少效果不如人意,喷得太晚的话叶片老化褪黄吸收肥料的功能补膏有一些作物喷晚了还会导致贪青晚熟使商品的价值降低产量受到影响。依据多年来的经验以子粒为采收对象的作物比如: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以开始花期到灌浆期间最适合。以茎叶为对象采收的譬如:大蒜、芹菜应该在上市以前25~30d最适合白菜就应该在开盘期间。以膨大期间喷肥效果最好的作物有:瓜、荚、球、果等。
3.2确定合适用量和浓度
不同种类的作物其叶面喷肥的浓度以及数量也不一样。当浓度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养分进入叶片的数量以及速度都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多而增多,但是高浓度容易发生肥害,特别是微量元素的肥料,作物营养从缺失到过剩之间的临界范围不是很广,所以更加应该严格的控制,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也应该严格按照浓度的规定实行喷施,来防止不当的调控导致的危害。根据生产实验对比子粒類型的作物喷液肥的浓度是百分之一到二,茎叶类喷液肥的浓度是百分之零点五到百分之一,大概喷施两到三次。就以尿素为例子,在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上适合的浓度是百分之一点五到百分之二,在西瓜、茄子、马铃薯上是百分之零点五到零点八,番茄、葱、温室黄瓜上的浓度为百分之零点二到零点三之间,苹果、梨、葡萄、茶上的浓度是百分之零点五,甘蓝、白菜、黄瓜、萝卜上浓度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点五之间。
3.3选择好喷施的天气与时间
叶面追肥的好和坏与喷肥的时间、天气(温度、风速)有一定的关联。依据作物叶片的生理习惯喷肥的时间应该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上午或者下午四时后避免中午的高温强光照射一次避免液肥蒸发得太快影响吸收肥料的效果,在喷肥两个小时以内遇到下雨的话还应该进行补喷。
3.4要求正确的叶面喷肥方法
喷施要仔细、周到、均匀,雾滴细小,喷施均匀是叶面施肥的要求,特别要仔细喷洒叶子的背面以及生长茂盛的上部叶片,原因是新叶子比老叶子叶片的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能力强。尤其是对于梨、柿子、桃、苹果等果树来说,叶片角质层正面的厚度是背面的三到四倍,所以更加应该注意喷洒叶片的背面,以利于吸收。所以,在进行叶面的施肥的时候,叶子的正反两面都要尽可能的做到周到细致的喷洒。
3.5最佳混喷
在明白农药和肥料性质的前提下,各种叶面肥之间混合喷施或者肥料和农药混喷可以起到意喷多效的作用。
3.6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
叶面追肥应该依据作物的需要确定肥料的类型进行对症下肥产生快速的效果。在基肥不够的条件下能够选择以氮磷肥为主的叶面肥,选择以微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当基肥施用足够的时候,还能够依据作物的不同需求选择含有生长调节物质的叶面肥。
4.农作物应用叶面施肥技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作物在幼苗期、高温强光、花期的时候不易施用叶面肥。
(2)要选择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叶面施肥。
(3)叶面施肥不能在下雨天或者下雨以前、干旱天气进行,喷洒三个小时内遇到下雨还要进行补喷,适当把补喷的浓度降低。
(4)叶片的正反两面应该同时进行叶面施肥。■
【参考文献】
[1]汪艳.论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陈德辉.叶面肥及生物菌肥施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
[3]王若冰.叶面肥及叶面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2).
[4]季华娟,刘阳.谈叶面施肥[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
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 篇4
1 选肥要有针对性
依据植株在各个生长时期所需的养分而选用相应的肥料, 有针对性的补给。如苗期需以氮肥为主, 确保植株茁壮成长, 中期需补磷肥, 后期适当补充钾肥, 全生育期皆可用微量元素水溶肥, 抗病抗旱抗逆可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 都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优质。
2 肥料品种要适宜
农业生产常用的大量元素品种有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含腐植酸、含氨基酸水溶肥等, 这些肥料具有稳定性强不损伤叶片等特点。
3 叶肥混用要得当
将2种或2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 其增产效果会更加显著, 并能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但肥料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 否则, 达不到混用的目的。肥料混合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 一般情况下溶液的p H值在6~7时有利于叶面吸收。
4 喷洒时间要适宜
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肥液在叶面上的的湿润时间, 湿润时间越长, 叶面吸收的养分越多, 效果也就越好。所以, 叶面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追肥, 会降低溶液浓度, 影响施肥效果。雨前也尽量不要进行叶面追肥, 因为养分易被雨水淋失,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在喷后3小时遇雨, 要待晴天时补喷一次, 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5 喷洒浓度要恰当
叶面追肥一定要控制好喷洒浓度, 使用浓度严格按照有关说明, 严禁随意提高浓度, 否则会适得其反, 产生肥害,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微量元素肥料, 作物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 更要严格控制用量。
6 喷施方法要讲究、喷洒次数要合理
喷洒要均匀细致, 要求雾滴细小, 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片的背面。因为新叶比老叶、叶片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 吸收能力强。具体的喷洒量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育时期时期来确定, 一般不应少于2~3次, 每次间隔7~10d。
7 肥液要加湿润剂
作物叶片上都有有一层厚薄不一的角质层, 溶液渗透比较困难, 一般应保持肥液中加入适量中性肥皂或洗衣粉等, 增加肥液的附着性能, 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
摘要:近几年来,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 种植户不断增加向土壤中施入化肥的数量.然而, 土壤施用化肥达到一定数量后, 产量很难有明显提高, 因此叶面肥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叶面肥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全面推广叶面施肥技术,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技术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叶面施肥须掌握以下几点。
关键词: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汪艳.论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3) :229-229.
[2]谢井军.论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J].Nongmin Zhifuzhiyou Yuekanwww, 2010, (10) :47.
[3]沈德军.农作物叶面施肥的意义、机理及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12) , 111-111.
[4]袁园.理化性质对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进展[J].Advances in Geosciences, 2014, (4) :214-223.
[5]龚自明, 李传忠, 向常均, 等.间作和施肥对新定植茶苗生长的影响[J].茶业通报, 2002, (1) :19-20.
[6]张凤梅.沼液复合肥的研制及其在大棚番茄上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农作物施肥技术 篇5
1.1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钾化肥用量;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2)秋季已经施基肥的果园,果实套袋前不施肥或少施肥。秋季未施基肥的果园,参照秋季施肥建议在萌芽前尽早施入,早春干旱缺水产区要在施肥后补充水分以利于养分吸收利用。
(3)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如平原地起垄栽培、生草(渤海湾)覆盖(黄土高原)技术、下垂果枝修剪技术以及蜜蜂授粉技术等。
(4)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硅钙镁肥和石灰改良土壤。1.2施肥建议
(1)亩产2 500千克以下果园:氮肥(N)7.5~10千克/亩,磷肥(P2O5)5~6.5千克/亩,钾肥(K2O)10~ 12.5千克/亩;亩产2 500~4 000千克果园:氮肥(N)10~17.5千克/亩,磷肥(P2O5)5~10千克/亩,钾肥(K2O)12.5~20千克/亩;亩产4 000千克以上果园:氮肥(N)12.5~20千克/亩,磷肥(P2O5)7.5~12千克/亩,钾肥(K2O)15~22.5千克/亩。
(2)化肥分3~6次施用,第一次在果实套袋前后(5月下旬),氮磷钾配合施用,建议施用17-10-18苹果配方肥;6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5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16-6-20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干旱区域建议采用窄沟多沟施肥方法,多雨区域可放射沟法或撒施。
(3)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萌芽前后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千克、硼砂0.5~1.0千克、硝酸钙20千克;在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喷施0.3%硼砂、果实套袋前喷3次0.3%的钙肥。土壤酸化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150~200千克或硅钙镁肥50~ 100千克等。
2桃
2.1施肥原则
(1)加强有机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注意钙、镁、硼和锌或铁肥的配合施用。
(2)不同品种的春季追肥时期要有差别,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追肥时期早,更要加强秋施基肥,其春季追肥次数比晚熟品种少。
(3)与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夏季易出现涝害的平原地区需注意结合起垄、覆膜或果园生草技术;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表覆盖和穴贮肥水技术。
2.2施肥建议
(1)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1~2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2~4方/亩。
(2)产量水平1 500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8~10千克/亩,磷肥(P2O5)5~8千克/亩,钾肥(K2O)10~ 13千克/亩;产量水平2 000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13~16千克/亩,磷肥(P2O5)7~10千克/亩,钾肥(K2O)15~18千克/亩;产量水平3 000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16~18千克N/亩,磷肥(P2O5)10~12千克/亩,钾肥(K2O)18~21千克/亩。
(3)全部有机肥作基肥最好于秋季施用,秋季未施用的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早施入,采用开沟或挖穴方法土施;50%的磷肥和30%钾肥及50%的氮肥一同与有机肥基施。中早熟品种可以在桃树萌芽前(3月初),果实迅速膨大前分2次追肥,第一次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晚熟品种可以在萌芽前,花芽生理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分3次追肥。萌芽前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后两次追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
(4)2015年桃坐果率高负载量过高,今年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每隔7天1次,按2次尿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的比例喷施,浓度为0.3%~0.5%。
3梨
3.1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梨园生草、覆草,培肥土壤;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
(2)依据梨园土壤肥力条件和梨树生长状况,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通过叶面喷施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3)结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肥料施用时期、用量和元素配比。
(4)优化施肥方式,改撒施为条施或穴施,结合灌溉施肥,以水调肥。
3.2施肥建议
(1)亩产2 000千克以下果园:氮肥(N)8~10千克/亩,磷肥(P2O5)6~8千克/亩,钾肥(K2O)9~11千克/亩;亩产2 000~4 000千克果园:氮肥(N)10~18千克/亩,磷肥(P2O5)6~12千克/亩,钾肥(K2O)12~20千克/亩。
(2)化肥分3~5次施用,第一次在5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6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4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20-5-20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3)根外追肥:硼、锌、铁等缺乏的梨园可用0.2%硼砂溶液、0.2%硫酸锌+0.3%尿素混合液或0.3%硫酸亚铁+0.3%尿素溶液于发芽前至盛大花期多次喷施,隔周一次。
4荔枝
4.1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根据生育期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视荔枝品种、长势、气候等因素调整施肥计划。
(2)土壤酸性较强果园,适量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补充相应养分。
(3)采用适宜施肥方法,针对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4)果实发育期正值雨季,氮肥尽量选用铵态氮肥,避免用尿素或硝态氮肥。
(5)施肥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例如采用滴喷灌施肥、拖管淋灌施肥、施肥枪施肥料溶液等。
4.2施肥建议
(1)结果盛期树(株产50千克左右):每株施有机肥10~20千克,氮肥(N)0.75~1.0千克,磷肥(P2O5)0.25~0.3千克,钾肥(K2O)0.8~1.1千克,钙肥(Ca)0.25~0.35千克,镁肥(Mg)0.07~0.09千克。
(2)幼年未结果树或结果较少树:每株施有机肥5~10千克,氮肥(N)0.4~0.6千克,磷肥(P2O5)0.1~ 0.15千克,钾肥(K2O)0.3~0.5千克,镁肥(Mg)0.05千克。
(3)肥料分6~8次分别在采后(一梢一肥,2~3次)、花前、谢花及果实发育期施用。视荔枝树体长势,可将花前和谢花肥合并施用,或将谢花肥和壮果肥合并施用。氮肥在上述4个生育期施用比例为45%、10%、20%和35%,磷肥可在采后一次施入或分采后和花前两次施入,钾钙镁肥施用比例为30%、10%、20%和40%。花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4)缺硼和缺钼的果园,在花前、谢花及果实膨大期喷施0.2%硼砂+0.05%钼酸铵;在荔枝梢期喷施0.2%的硫酸锌或复合微量元素。pH<5.0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100千克,5.0 1目前农业生产中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不经过土壤化验, 凭经验施肥 不合理施肥, 甚至是盲目施肥, 造成了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农产品品质差, 特别是施肥中重氮、磷, 而忽视钾肥及某此微量元素等, 造成作物养分不平衡。某些元素缺乏, 导致作物病害加重, 产量品质降低等现象的发生。而科学的施肥方法应推广平衡施肥, 通过化验土壤, 明确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 土壤特性, 种植作物种类要达到某一预期产量指标, 各种养分需补充的数量, 根据施肥量选择化肥种类及各种元素的利用率计算所施化肥的商品量。 1.2肥料施用位置问题 如不能按作物的根系分布特点来合理确定施用位置, 往往会出现施肥深度过浅或距离根系太远等问题, 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 1.3关于叶面施肥问题 因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叶面肥种类繁多, 而且其中不少是伪劣产品, 为了克服目前有许多农户叶面肥施用针对性差, 带有盲目性的问题, 对叶面肥的正确施用应掌握以下要点。一是选用叶面肥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要注册登记, 二要注明有效成分, 三要经过正规试验示范证明肥效的真实性。二是根据作物的缺素症状, 合理选用肥料品种。三是正确掌握叶面施肥方法, 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 前期重点补氮, 中后期重点补磷、钾, 要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施用。施氮肥、尿素最安全、经济有效;磷、钾肥以磷酸二氢钾最好, 因其含量高, 对作物安全, 具有促熟、抗病、增产作用。另对微量元素要做到针对性强, 并且所使用的叶面肥制剂必须对作物安全、养分在载体中分布均匀, 且与常用农药、微生态制剂有亲合性, 可混用等特点。四是推荐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几种微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 如速乐硼、钼酸铵、硫酸锌、硅肥、北丰牌多元复合液体肥、八一农大多功能复合肥、米醋、益微 (增产菌) 、康凯、天然芸苔素内脂等。 为解决化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肥料利用率, 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 就目前农业生产中主要农作物化肥的施用技术做如下介绍。 2小麦施肥技术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和生育期短, 播种早、穗分化早以及早春温度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 土壤养分释放缓慢的特点, 小麦施肥应该做到施用量足, 施用时间早和肥效快。这样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的要求, 达到孕大胎、座大穗的目的。为此在化肥使用上要抓好以下3个技术环节。 2.1按产量, 定肥量 肥料是增产的物质基础, 要想多打粮, 必须多施肥。据资料介绍, 每生产100kg小麦子实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3~5kg、纯磷1.3~3.0kg、纯钾2.0~2.5kg。 2.2因土壤, 定比例 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互相促进。磷有促进氮的吸收作用和促进根系生长, 增加吸收面积及吸收能力, 而氮又为磷的作用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钾则可起到防倒伏的作用, 提高茎秆支持力。所以, 作物施肥必须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 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目前, 生产上施肥比例失调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主要是氮、磷较多, 钾较少, 尤其是氮过多, 造成倒伏, 加重病情, 最终出现增肥、不增产或少增产的现象, 所以一定要克服这种现象, 科学地搭配好氮、磷、钾的比例,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以播前深施和种肥为主、追肥为辅, 推广秋深施肥 目前, 生产上应用的小麦施肥量、施肥比例及施肥方法如下。 2.3.1 施肥量及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 生产上一般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50~180kg。氮、磷、钾比例:黑土地为1.2∶1∶ (0.4~0.5) , 白浆土为1∶1∶ (0.4~0.5) 。施肥量与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2.3.2 施肥方法 a.秋深施肥 在整地达到播种状态后, 在临冻前10~15d (气温降至10℃以下时) , 将氮磷肥总量的三分之二进行秋深施肥, 深度8~10cm。 b.种肥 氮磷肥总量三分之一和钾肥与种子分箱放入。 c.施肥质量要求 施肥量准确, 不重不漏, 各排肥口流量一致, 肥料要施到规定的位置。 2.3.3 叶面施肥 在小麦3~4叶期及开花灌浆期结合灭草防病虫, 有针对性地进行叶面追肥2~3次。应用叶面追肥主要有:尿素每公顷用量7.5~11.2kg, 磷酸二氢钾每公顷用量2.2~3.0kg, 米醋每公顷用量1.5L, 硼肥 (硼砂) 每公顷用量750~1500g。 3大麦施肥技术 因大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和小麦相似, 所以大麦的需肥规律和小麦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 所以就必须按啤酒大麦的要点进行施肥, 大麦施肥与小麦施肥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二者的产品适用性不同, 优质大麦要求高淀粉、低蛋白的类型, 而小麦则要求高蛋白类型。据多年试验, 在一定范围内氮肥的施入量越多、产量越高, 但其子粒蛋白质含量也越高, 子粒品质下降, 熟期延迟, 并易倒伏, 所以大麦与小麦施肥的根本区别就是大麦施肥应把氮肥施用量降下来。具体要求是每公顷施纯氮不得超过60kg, 经试验公顷施纯氮超过60kg后, 则子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导致子粒品质下降。目前, 生产上种植大麦的施肥标准是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50~180kg, 氮、磷、钾比例:黑土为1∶ (0.9~1.2) ∶1.5, 白浆土为1∶ (1.2~1.5) ∶0.5。施肥量与施肥比例可根据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关于大麦叶面肥的施用, 经试验应在大麦3~4叶期喷施效果较好, 配方为尿素+康凯+米醋或益微+康凯+米醋, 即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又不会使大麦子粒的蛋白质增加。而在大麦抽穗期后喷施叶面肥则使大麦蛋白质含量增加, 降低了品质, 所以大麦喷施叶面肥应早喷而不应晚喷。 4大豆施肥技术 大豆需肥特点与禾谷类作物有着明显差别, 其一是由于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 开花始期以前, 养分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5%左右, 而禾谷类如水稻开花始期吸肥量已占总量的70%。可见大豆生育后期荚粒所需营养大部分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取, 所以后期供肥对大豆产量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二是由于大豆有根瘤, 一般禾谷类作物的氮源主要是利用根系从土壤吸收, 而大豆除从土壤中取得氮源外, 据测算根瘤菌固氮可满足大豆所需要氮素的50%左右。以上所述大豆的需肥特点就是科学施肥的理论依据。 因大豆根瘤可利用空气中的氮素, 所以大豆施用化肥较禾谷类作物施肥复杂, 本来大豆需要氮、磷、钾多, 而施肥增产效果却不如禾谷类大, 但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大豆施肥应掌握以下要点。 4.1施用磷、钾肥 大豆施用磷、钾肥增产效果显著, 而且能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 这点已达成共识。因施磷不仅能促进根系生长, 幼苗健壮, 而且能使根瘤数量明显增加, 这样大大增强了大豆自身的固氮能力。磷肥的施用时期应提早, 即播种前深施或播种的同时施入土壤中, 因磷肥早施效果好, 有利于促壮苗, 使幼根及根瘤发育良好。施肥位置由于磷肥移动性小, 大豆前期吸收较少, 而开花鼓粒期需肥量较大, 所以适当深施效果好。 4.2施用氮肥 大豆施用氮肥一方面考虑到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 同时要考虑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 因氮肥过多有抑制根瘤固氮的作用。因此, 大豆施氮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但大豆一般在出苗两周后才开始根瘤固氮, 固氮高峰在结荚、鼓粒期, 其后根瘤衰老, 固氮作用下降。由于苗期根系较弱, 气温又低, 生育后期根系老化等原因, 致使大豆生育前期与后期土壤氮素供应量少, 也因此造成大豆生育前后两期出现两个“氮肥饥饿期”。因此, 适时、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 但施用量不宜过大。 4.3推广以分层深施为主、追肥为辅的方法 4.3.1 施肥量及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一般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20~150kg, 氮、磷、钾比例:黑土为1∶1.5∶0.6, 白浆土为1∶1.2∶0.6。施肥量与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4.3.2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为分层施肥, 将基肥总量的三分之二施于种下8~16cm, 在秋起垄的同时施入土壤, 三分之一施于种下4~7cm。根部追肥要视苗情而定, 主要是追施氮肥, 磷肥不作根际追肥, 因磷肥易被表层土壤固定, 利用率不高。 4.3.3 叶面追肥 在大豆开花期至结荚期进行, 因这个时期正是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是大豆需肥的高峰期, 所以要想夺得大豆高产必须进行叶面追肥, 以解决土壤供肥不足的问题。叶面追肥选用的肥料品种根据田间大豆长势和缺素情况而定, 一般选用肥料品种有尿素 (公顷用量7.5~10.5kg) 、磷酸二氢钾 (公顷用量2.2~3.0kg) 、钼酸铵 (公顷用量105~150g) 、硼肥 (速乐硼公顷用量750~1125g) 等。叶面追肥一般不少于3次, 为降低叶面施肥成本, 可与健身防病、防虫结合进行。 5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肥作物, 对化肥尤为敏感, 肥粮比高, 玉米的需肥规律是前期重磷、后期重氮。且玉米的生育期长、产量高, 所以玉米需肥量较其它粮豆作物大。因此, 目前种植玉米的施肥量较麦、豆作物高近1倍, 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 玉米施肥的原则是:种肥重磷, 追肥重氮, 氮、磷、钾结合, 分期施用, 具体施用技术如下。 5.1施肥量及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一般每公顷施肥量不少于270kg, 氮、磷、钾比例:黑土为1.5∶1∶0.5, 白浆土为 (2.0~2.5) ∶1∶0.5;棕壤土为 (1.5~2.0) ∶1∶0.5。施肥量及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5.2施肥方法 5.2.1 分期分层施肥 为适应玉米的需肥规律及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将氮肥总量的50%及全部钾肥在秋起垄的同时深施到土壤中, 深施深度为15~18cm, 磷肥在播种时作为种肥施入。 5.2.2 根际追肥 当玉米生长到6叶期时即可追肥, 追肥宜早不宜迟, 过晚则影响苗期生长并造成贪青晚熟, 影响子粒成熟, 降低子粒品质。一般结合中耕作业每公顷追施尿素150kg左右, 追肥后覆土严密, 减少挥发损失。 5.2.3 使用长效尿素 如使用长效尿素, 也可以把氮肥一次性深施到土壤中, 因长效尿素中具有缓释剂, 可适当延长氮素的释放期, 这样就节省了追肥的成本。 5.3叶面追肥 玉米对锌元素较为敏感, 所以玉米叶面追肥应喷施硫酸锌, 施肥量为每公顷1.5~2.2kg, 并结合田间玉米长势, 每公顷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2.2~3.0kg、尿素7.5~11.2kg、硼肥750~1500g。 6南瓜施肥技术 南瓜为深根性、吸肥能力较强的作物。南瓜对养分的吸收量为钾>氮>磷, 据资料介绍, 每生产100kg南瓜果实, 需纯N0.37~0.42kg、P2O50.18~0.22kg、K2O0.65~0.73kg, 氮、磷、钾比例为1∶0.5∶1.7。由此可见, 南瓜对钾肥的需求量要远远大于氮肥和磷肥。南瓜需肥规律是生育前期吸收量少, 果实生长期吸收量最大, 而且施氮量不能过大, 氮肥多易导致茎叶生长过于繁茂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 从而导致产量降低。所以, 为了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 实现高产, 应当在充分了解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基础上确定施肥量及氮、磷、钾比例。目前生产中南瓜施肥普遍存在施用钾肥偏少, 氮、磷肥偏多的现象, 近几年经过南瓜施肥的多次试验认为南瓜施肥应掌握以下要点。 6.1施肥量与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生产上一般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20~150kg, 氮、磷、钾比例为 (1.5~2.0) ∶1∶ (2.5~3.0) 。如采用覆膜栽培, 化肥用量应相对增加, 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具体用量为每公顷施化肥纯量不低于180kg, 氮、磷、钾比例为1.5∶1∶2.5。施肥量及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6.2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应采取分层深施, 以满足其后期需肥量大的特点。为防止果实生长期脱肥, 应进行叶面追肥, 追施的主要肥料为磷酸二氢钾, 每公顷用量2.2~3.0kg。 7角瓜施肥技术 因角瓜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和南瓜相似, 所以角瓜的需肥规律和南瓜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经多年生产实践, 在施肥量及氮磷钾此例上有所不同。目前生产上种植角瓜的施肥标准是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12.5~135.0kg, 氮、磷、钾比例为1∶1.5∶1。施肥量及比例, 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施肥方法应采取分层深施, 以满足其后期需肥量大的特点。为防止果实生长期脱肥, 应进行叶面追肥, 主要以磷酸二氢钾为主, 每公顷用量为2.2~3.0kg。 8甜菜施肥技术 甜菜是一种需肥量大、吸肥力强、吸肥时间长的作物, 根据其需肥特点, 施肥技术总结如下。 8.1施肥量与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一般每公顷施化肥纯量不少于300kg, 氮、磷、钾比例为 (1.5~2.0) ∶1∶1。施肥量及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8.2施肥方法 采取播前深施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在播种前每公顷施尿素120~150kg、磷酸二氢钾150~195kg、钾肥105kg, 施肥深度10~14cm;二是在甜菜12~15片叶时, 每公顷追施尿素120kg。 8.3叶面施肥 正确使用叶面肥, 前期喷施叶面肥以尿素 (公顷用量7.5~11.2kg) 为主, 后期以磷酸二氢钾 (公顷用量2.2~3.0kg) 为主, 为防止心腐病发生, 应喷施硼肥 (硼砂公顷用量2.2~3.0kg) 3次以上。 9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本田施肥技术总要求为“四结合、三依据、二看”, 即化肥与有机肥相结合, 氮、磷、钾相结合, 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 深施与表施相结合;依据品种特性施肥, 依据产量指标施肥, 依据叶龄进程科学施肥;看天、看苗具体施肥。 9.1施肥量与比例 全生育期施肥原则为前重、中轻, 后补。全生育期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35~195kg, 氮、磷、钾比例为2∶1∶ (0.5~0.8) 。折合每公顷施尿素150~225kg、磷酸二铵75~120kg、50%硫酸钾45~90kg。各生育期施肥比例:基肥为氮肥50%、磷肥100%、钾肥50%;分蘖肥为氮肥25%、钾肥25%;穗肥为氮肥25%、钾肥25%。 9.2叶面施肥 1叶面施肥的优点 a.叶面施肥可快速补充作物生育期间所需养分, 对作物某些缺素症或因遭受自然灾害需要及时补救有重要作用。 b.叶面施肥可增强作物体内的代谢能力, 促进根系吸收养分, 特别是在作物生育后期, 根系老化, 吸收能力弱, 及时叶面施肥, 可避免作物脱肥早衰而减产。 c.叶面施肥不受土壤因素影响, 肥料利用率高, 其效率为土壤施肥的6~20倍。 d.施肥量小, 既经济又高效。叶面施肥一般用量为土壤施肥用量的10%~20%, 其肥效却比土壤肥料高数倍, 可大大减少肥料的投资。 e.叶面施肥可避免土壤中大量施化肥淋湿后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2叶面施肥的位置与时机 2.1叶面施肥的位置 要使叶面喷施收效显著, 必须尽量把液肥喷到嫩叶上, 形成液膜, 停留在叶上至少数小时。在选择有利自然条件下, 渗入一些润湿剂 (或展着剂) 于液肥中, 防止喷施时的流失现象。流失过程中, 液肥集中在作物叶缘, 会损伤叶子。在植物体中移动比较慢的元素, 应喷在新叶上, 效果较好。叶背的组织较疏松, 喷施于叶背面, 养分吸收快些。 2.2掌握喷施的时间 为保证肥料的最佳效果, 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施用, 避免蒸发, 造成溶液浓度增高而烧伤叶面, 也避免有露水或下雨时施用。最适宜喷施时间要选择每日湿度较高的时间, 一般于上午日出前后的清晨和傍晚进行。 2.3叶面施肥的时期 由于各类作物生长期不一样,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也不同, 很难规定具体的最佳喷施时期。微量元素叶面肥料允许在任何期间喷施。大豆叶面施肥推荐喷施时期如下:①铁 (Fe) :2~4叶龄期;②氮 (N) 、磷 (P) 、钾 (K) :开花期与结荚期;③硼 (B) :始花期;④锌 (Zn) :复叶期;⑤锰 (Mn) :开花期。 2.4施用量 以量少、次多、浓度低为原则, 否则易发生叶烧现象。 2.5叶面吸收营养元素的速率 叶面施肥方便、效果快, 可以进行多次喷施, 作为土壤施肥的补充。选择适宜的喷施间隔期, 将有助于肥料效率的提高。以豆科作物为例, 叶面吸收营养元素所需时间见表1。通过试验, 可以指导喷施营养元素的合理间隔期, 以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速率较快的某些营养元素, 可以通过叶面施肥保证作物对这些营养元素需求高峰期的肥源。 3技术要点 喷施叶面肥的喷液量以叶湿而不滴为宜。喷施时间要适宜。肥料溶液在农作物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 越有利于叶片对肥分的吸收, 从而提高利用率, 叶面肥的喷施效果受高温、光照强度、雨水等因数的影响, 喷施应选择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早晚尤其是傍晚进行, 因为此时光照不太强烈, 温度较低, 喷施后在叶片上湿润的时间长, 有利于吸收而增进肥效。是叶面喷施的最好时机。施用时期:大豆初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各施一次。 a.最好在下午3时后至傍晚进行。此时温度低, 湿度大, 利于叶片吸收。阴天可以全天喷施, 但下雨前后不宜进行。 b.喷施部位要全面。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施, 特别是气孔较多的背面更要喷到 (叶背面比正面吸收率高1倍以上) , 因为叶面肥主要是通过气孔扩散被叶片吸收, 而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 一般叶背面多于叶正面, 因此, 喷施叶面肥, 要注意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 以扩大吸收面, 尤其是双子叶植物更要重视喷施叶背面。 c.化肥要充分溶解并与水混匀后再喷。施用过磷酸钙时, 应先用热水冲泡搅拌过磷酸钙;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不宜溶于凉水, 只有在水温为40℃以上时才易完成溶解。在配制硼砂溶液时应先用少量温热水将其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这样才能使肥液均匀。肥液配制好后应及时喷用, 以防止久置后重新析出。 d.可以和农药混合喷施。这样既可防治病虫害, 又能达到施肥的目的。但要注意的是, 含磷肥料一般不能与含石灰的农药混喷。 e.喷施浓度要适当。浓度低了效果不佳, 高了易产生肥害。同时, 施用的化肥质量要好, 不能用低劣产品。例如当尿素中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 叶面喷施易产生毒害。 f.在喷施微量元素时加入尿素, 可提高作物吸收率, 并防止作物出现暂时的黄化。 喷施易在傍晚或有露水的早晨进行, 应避免风雨天, 尽量使肥液在叶片上停留较长时间。据研究, 锌、铜、锰、钼、硼、钙等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 比易移动的氮、磷、钾等更应喷在新叶上。叶背面的组织也较表面疏松, 喷施叶背面养分吸收会快些。 1 叶面施肥的优点 1.1 叶面施肥不受土壤因素影响, 肥料利用率高, 其有效率是土壤施肥的6~20倍。 由于肥料直接施在叶面上, 避免了养分被土壤吸附、固定、微生物降解等损失。 1.2 叶面施肥可快速补充作物生育期间的养 分, 叶面吸收的养分向其他部位运转也较快, 对某些缺素症状作物因遭受自然灾害需要迅速补救时有重要的作用。 1.3 叶面施肥可增强作物的代谢功能, 促进根系吸收养分。 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弱时, 叶面施肥可避免作物因脱肥早衰而减产。 1.4 施肥量小, 既经济又有效。 叶面施肥一般用量是土壤施肥量的10%~20%, 其肥效却比土壤施肥高数倍, 最高达20倍。因此, 可大大减少肥料的投资, 尤其是对一些微量元素肥料, 还可避免因过量施肥或施肥不均而造成作物受害。 1.5 为解决某种作物生理性营养问题和对某种肥料的特殊需要, 可以进行叶面施肥。 1.6 叶面施肥可避免土壤中大量施肥淋溶后造成地下水污染问题。 1.7 叶面施肥可与农药混施, 节省人力和物力。 2 叶面肥的种类 根据叶面肥的主要成分划分为营养型、激素型和复合型等;根据存在状态可分为固态和液态叶面肥。营养型叶面肥又可分为大量元素叶面肥、中量元素叶面肥和微量元素叶面肥。叶面施肥应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进程及营养状况选择适宜的叶面肥品种。在作物生长初期, 为促进生长发育可选择调节型叶面肥;若作物营养缺乏或生长后期根系能力衰退, 应选用营养型叶面肥;若作物出现缺素症状, 可选用复合型叶面肥。 3 叶面施肥的位置与时机 3.1 叶面施肥的时期。 由于各类作物生长期不一样,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也不同, 很难规定具体的最佳喷施时期。微量元素叶面肥料允许在任何期间喷施。以蔬菜为例, 当蔬菜表现出缺肥症状时, 应及时根据缺肥情况进行叶面补肥。 3.1.1 缺氮症。 蔬菜基部的叶片首先整叶变黄或色变淡, 并逐渐干枯死亡;新叶窄小、叶薄, 生长缓慢, 色泽淡绿;植株矮小.茎秆细弱, 分枝少, 侧芽容易枯死;落花落果严重, 果实生长缓慢, 色浅, 果实变小, 畸形果增多;植株长势弱, 抗性差, 易发病;生产时间短;产量低, 品质差。 3.1.2 缺钾症。 植株的基部老叶尖端和边缘变黄, 并逐渐干枯.焦干成褐色, 但叶脉两边和中部仍保持绿色, 缺钾严重时, 植株的中上部大部分叶片叶尖及叶边缘干死;茎秆细长, 易倒伏, 有时出现坏死斑;果实发育不良, 容易长成畸形果, 品味降低;植株生长势弱, 抗病能力差, 容易早衰。产量低。 3.1.3 缺磷症。 植株生长缓慢, 茎秆细弱, 分枝少或不分枝;根系发育不良, 生根少;叶片色深无光泽, 叶柄变紫色, 有些蔬菜的叶片甚至也变为红色或紫色, 易落叶。果实昧淡。着色不良, 果肉软, 成熟缓慢;苗期缺磷时易形成小老苗。 3.1.4 缺钙症。 植株生长缓慢, 上部嫩叶色变黄、叶变形, 初期钩状, 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坏死;顶芽发育不良, 严重时溃烂死亡;茎粗大, 富含木质;根尖易发生溃烂坏死。 3.1.5 缺镁症。 多发生于蔬菜生长的中后期, 主要表现老叶的叶脉间失绿变黄.有时从叶缘开始黄化, 严重时整叶只剩叶脉及两侧为绿色, 其它部分全部失绿变黄、坏死。 3.1.6 缺硼症。 首先是心叶和花、果实上表现出症状。前期表现为新抽出的枝条和顶稍停止生长, 幼叶畸形、皱缩、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的失绿:下部老叶加厚, 叶和茎变脆。缺硼严重时。生长点坏死。整个植株矮小;开花和结果明显受到抑制, 落花落果或花而不实, 结果少, 果实肉部出现坏死斑点, 根尖坏死。 3.1.7 缺铁症。 一般幼叶首先表现出症状, 叶脉间失绿, 呈清晰网纹状。严重时幼叶全部变为黄白色, 而老叶仍为绿色。 3.1.8 缺锰症。 一般幼叶上首先表现出症状。细时的叶脉间出现失绿黄化或呈淡黄色, 叶脉和叶脉附近仍保持绿色。缺锰严重时, 叶脉间产生黑褐色小斑点, 并逐渐增多扩大。 3.2 叶面施肥的位置。 要使叶面喷施收效显著, 必须尽量把液肥喷到嫩叶上, 形成液膜, 停留在叶上至少数小时。在选择有利自然条件下, 渗入一些润湿剂 (或展着剂) 于液肥中, 防止喷施时的流失现象。流失过程中, 液肥集中在作物叶缘, 会损伤叶子。在植物体中移动比较慢的元素, 应喷在新叶上, 效果较好。叶背的组织较疏松, 喷施于叶背面, 养分吸收快些。 3.3 掌握喷施的时间。 喷施时间主要是在一天中根据天气、温度等情况, 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喷施。肥料溶液在叶片上停留时间越长, 越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提高利用率。因此, 在中午烈日下和刮风天气时不宜喷施叶面肥, 以免肥液在短时间内蒸发变干, 导致有效成分损失。一般来讲, 叶面喷施以无风阴天和晴天早上9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为宜。喷后3~4h遇雨, 应进行补喷。 3.4 施用量。以量少、次多、浓度低为原则, 否则易发生叶烧现象。 3.5 叶面吸收营养元素的速率。 叶面施肥方便、效果快, 可以进行多次喷施, 作为土壤施肥的补充。选择适宜的喷施问隔期, 将有助于肥料效率的提高。通过试验, 可以指导喷施营养元素的合理间隔期, 以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速率较快的某些营养元素, 可以通过叶面施肥保证作物对这些营养元素需求高峰期的肥源。 4 叶面施肥时应注意事项 4.1 用微量元素进行根外追肥, 必须对症施肥 因为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很小, 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变幅较小, 缺乏或过量都会造成作物生理失调, 使用前应根据作物的症状或通过定量分析加以确诊, 使用时也一定要植保土肥注意使用量。 4.2 叶面施肥时最好采用雾化性能较好的工 具提高肥料溶液的雾化程度, 加强肥料与作物的接触面积, 提高肥料的吸收率。 4.3 喷撒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进行防止在强 光高温下使肥料溶液迅速变干, 降低吸收率甚至引起肥害。一般溶液在叶片上湿润时间能达到30~60分钟, 养分吸收速度快, 吸收量大。 4.4 注意喷施部位。 从叶片结构来看, 叶背面大多是海绵组织, 比较疏松, 细胞间隙较大, 多气孔, 营养液通过比较容易。因此, 在叶面施肥时, 应尽可能喷撤到叶片的背面以提高吸收速度,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叶面施肥要求雾滴细小, 喷施均匀, 尤其要注意喷洒到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背面。因新叶比老叶、叶背面比叶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 吸收能力强, 特别是桃、梨、柿、苹果等果树叶片的角质层正面比背面厚3~4倍, 更应注意喷酒叶片背面, 以利吸收。因此叶面施肥时, 叶的正反面都应喷到, 尽量做到细致周到。 4.5 可以混喷。 叶面施肥可与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 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在肥料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湿润剂, 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增大与叶片的接触面积提高肥效。 参考文献 [1]李彦泉, 孙维琴.玉米叶面施肥技术[J].吉林农业, 2009 (5) . [2]唐永胜.葡萄叶面施肥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6) . [3]李淑阁, 肖世盛.蔬菜叶面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 2010 (3) . [4]黄延林, 刘赞林, 周相明.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 2009 (2) . 1 土壤养分状况 咸丰地处湖北西南边陲, 山高林密, 降水频繁、雨量充沛, 加之长期偏施N肥, 导致土壤营养失衡、酸化板结、生产力逐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前, 农业生产上习惯施用有机肥, 基本能满足低水平农业生产中作物生长的需要, 但其养分是取之于土、用之于土, 所提供的养分数量是极其有限的, 根本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 1.1 土壤N素现状 70年代以后, 随着N肥产业的兴起, 农业生产上施用N肥被广泛接受, N肥用量迅速增加, 人们乐于用N其效果易见, 作物生长茂盛, 产量增加。连年施N的结果导致一些田块肥效下降, 且作物缺P现象日趋严重。 1.2 土壤P素现状 1986年开展了第二次土壤普查, 结果是土壤普遍缺P。针对这种状况, 倡导并实施N和P配合的平衡施肥、增施P肥,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 调节并改善了我县土壤N、P、K结构比例, 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使我县土壤P得到恢复, 且施P已成为习惯。 1.3 土壤K素状况 但增施P肥同样加速土壤中K素消耗, 缺K即成为限制作物产量的又一个突出因子。长此下去, 土壤K迅速减少, 尤以高产、复种指数大的田块最为突出。 2 土壤养分量化指标 1979~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表明, 全县土壤养分总体趋势, 有机质 (2~4%) 和N含量较高, P普遍缺乏, K大部不缺。速效P 3 作物施K效果 水稻、玉米和马铃薯是我县的三大作物, 常年播种面积在4万hm2以上, 试验结果及实践经验表明, 在缺K田块施用K是粮食增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3.1 水稻施K的效果 1989年在新场三岔坝进行水稻施K试验, 结果表明, K可以提高稻穗的实粒数和结实率, 666.7m2施5.0kg K2O平均增稻谷34.8kg, 每1kg K2O增稻谷7.0kg, 施K还可以提高稻谷品质。 3.2 玉米施K的效果 1997年在新场三岔坝实施的掖单13号玉米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中, 试验田块绝对不施有机肥料, 供试土壤速效K为73.2ppm, 其中设置因素为N0P0K0 (无肥区) 、N18P10K0 (无K区) 和N18P10K16 (施K区) 等9个因素。结果无肥区产量为200.7kg/667m2, 无K区为311.8kg/667m2, N、P、K配合区为571.3kg/667m2。无K比“配施”减产259.3kg/667m2, 减幅83.2%。经济性状, 无K区粒数较高, 比“配施”仅少3.7粒, 但千粒重最低为172.8g, 较无肥区少20.4g, 成熟期提早12天。土壤严重缺K引起玉米后期营养物质运输停滞, 穗部叶片中叶绿素迅速解体, 灌浆期提早结束,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而玉米是C4作物, 增产潜力大, 玉米杆高喜K, 施K效果凸显。 3.3 马铃薯施K的效果 马铃薯是喜K作物, 1996年在二仙岩脱毒种薯基地上进行的南中552施K示范结果, K可以提高洋芋的抗病能力, 减轻洋芋晚疫病的发生, 减少烂薯, 提高结薯率和鲜薯的整齐度, 667m2施10.0kg K2O平均增鲜薯742.4kg, 施K还可以提高薯块品质。 4 增K途径 针对我县土壤大部缺K、局部严重缺K的现状, 增施K应纳入议事日程, 为适应“三高”农业发展的要求, 我们必须以增加物质投入和搞好配套技术两方面为突破口, 积极推行平衡施肥、增施钾肥。 1) 努力增加K的生产, 广辟K源。我国在青海等地建成的大型K厂, 必将满足K的市场需求。 2) 继续开辟有机肥源, 培肥土壤, 增施有机肥。种植旱地绿肥, 推行秸杆直接还田、盖田、埋压、高留桩等技术, 增加农家肥投入, 以有机K补充化学K的不足, 达到调节土壤N、P、K比例, 使其不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3) 改善施肥结构, 改进施肥方法, 提高K利用率。 4) 积极试验、示范、推广生物K, 提高土壤有效K含量。 摘要:通过开展不同作物的肥料试验, 探究咸丰县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途径, 分析以增钾为主的平衡施肥应用效果, 旨在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商讨解决办法, 以促进咸丰县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一)露地甘蓝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当前露地甘蓝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同田块有机肥施用量差异较大,盲目偏施氮肥现象严重,钾肥施用量不足,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2)施肥存在“重大量元素,轻中量元素”现象,影响产品品质;(3)过量灌溉造成水肥浪费的问题普遍,氮肥利用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的施用应遵循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2)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结合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合理配施钾素;注意在莲座期至结球后期适当喷施钙、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干烧心”等病害的发生。 (3)与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以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2.施肥建议 (1)基肥一次施用优质农家肥2立方米/667平方米。 (2)产量水平大于65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8~20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8~10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4~16千克/667平方米;产量水平5500~65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5~18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6~8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2~14千克/667平方米;产量水平4500~55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3~15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4~6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8~10千克/667平方米。氮钾肥30%~40%基施,60%~70%在莲座期和结球初期分两次追施,磷肥全部作基肥条施或穴施。 (3)对往年“干烧心”发生较严重的地块,注意控氮补钙,可于莲座期至结球后期叶面喷施0.3%~0.5%的CaCl2溶液2~3次;对于缺硼的地块,可基施硼砂0.5~1千克/667平方米,或叶面喷施0.2%~0.3%的硼砂溶液2~3次。同时可结合喷药喷施2~3次0.5%的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甘蓝的净菜率和商品率。 (二)萝卜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当前萝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施肥问题包括:重氮磷肥轻钾肥施用,氮磷钾比例失调;磷钾肥施用时期不合理;有机肥施用明显不足;微量元素施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目标产量,优化氮、磷、钾肥数量,特别注意调整氮、磷肥用量,增施钾肥。 (2)北方石灰性土壤有效锰、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3)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明显提高萝卜产量和改善品质,忌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施入农田,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及腐熟的农家肥。 2.施肥建议 (1)有机肥施用量:产量水平在1000~1500千克/667平方米的小型萝卜(如四季萝卜)可施有机肥0.5~1立方米/667平方米;产量水平在4500~5000千克/667平方米的高产品种施有机肥2~3立方米/667平方米。 (2)产量水平在45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5~18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5~7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2~14千克/667平方米;产量水平2500~30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0~13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4~6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0~12千克/667平方米;产量水平1000~15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6~9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3~5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8~10千克/667平方米。若基肥没有施用有机肥,可酌情增加氮肥(N)3~5千克/667平方米和钾肥(K2O)2~3千克/667平方米。 (3)全部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氮肥总量的40%作基肥、60%于莲座期和肉质根生长前期分2次作追肥施用;磷钾肥料全部作基肥施用,或2/3钾肥作基肥,1/3于肉质根生长前期追施。 (4)对于容易出现硼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块,或往年已表现有缺硼症状的田块,可于播种前每亩基施硼砂1千克,或于萝卜生长中后期用0.1%~0.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也可混入农药一起喷),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三)大白菜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盲目偏施氮肥现象严重,一次施肥量过大,不仅导致氮肥损失,而且可能导致钙素吸收受阻;有机肥施用量差异大,部分地区有机肥施用数量不足;N、P、K配比不合理,盲目施用高磷复合肥料。为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目标产量,优化氮、磷、钾肥数量,春季大白菜产量普遍低于秋季大白菜,应减少肥料用量。(2)以基肥为主,基肥追肥相结合。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合,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莲座期之后加强追肥管理,秋季大白菜需要增加包心前期的一次追肥,采摘前2周不宜追氮肥。(3)北方石灰性土壤有效硼、钼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4)忌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及腐熟的农家肥,培肥地力。 2.施肥建议:(1)有机肥施用量:春季大白菜(产量水平在3500~5000千克/667平方米)可施有机肥2立方米/667平方米;秋季大白菜(产量水平在4500~6000千克/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3立方米/667平方米。(2)产量水平4500~60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8~23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5~8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6~20千克/667平方米;产量水平3500~45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5~20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4~6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13~17千克/667平方米。若基肥没有施用有机肥,可酌情增加氮肥(N)3~5千克/667平方米和钾肥(K2O)2~3千克/667平方米。(3)全部有机肥和磷、钾肥条施作底肥施用,秋季大白菜30%氮肥作基肥,70%氮肥分别于莲座期和包心前期分2次作追肥施用;春季大白菜40%氮肥作基肥,60%氮肥分别在莲座期前后2周结合灌溉分2次施用。(4)对于容易出现硼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块,或往年已表现有缺硼症状的田块,可于播种前每亩基施硼砂1千克,或于生长中后期用0.1%~0.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也可混入农药一起喷),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四)设施番茄 1.施肥问题与施肥原则:华北等北方地区多为日光温室,华中/西南地区多为中小拱棚,存在的主要施肥问题如下:(1)过量施肥现象普遍,氮磷钾化肥用量偏高,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2)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非石灰性土壤钙、镁、硼等元素供应存在障碍;(3)过量灌溉导致养分损失严重;(4)连作障碍等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养分吸收效率下降,蔬菜品质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合理施用有机肥,调整氮磷钾化肥数量,非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需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2)根据作物产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钾肥追施;早春生长前期不宜频繁追肥,重视花后和中后期追肥。(3)与高产栽培技术结合,提倡苗期灌根,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合理灌溉施肥。(4)土壤退化的老棚需进行秸秆还田或施用高C/N比的有机肥,少施禽粪肥,增加轮作次数,达到除盐和减轻连作障碍目的。 2.施肥建议 1 高效施肥技术概念与特点 尿素和碳铵是常用的氮肥, 是现阶段农业生产中中最常见的化学肥料之一, 其在施肥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其作为追肥进行使用。一般在施肥之中都是先开挖沟条和坑穴, 其深度应当控制在5~10厘米, 施后盖土。 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肥效缓慢, 且对于农作物的支持要求高, 一般都是当做基肥进行使用, 同时其还采用有机肥料进行混制, 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施肥的效果与效益。同时要避免将其作为追肥使用, 这样不仅无法提高肥料的效益同时还造成农作物生长影响, 效果较差。 过磷酸钙腐蚀性很强, 一般在目前施肥的过程中也是作为追肥使用, 但是其同尿素与碳铵有着相同之处, 那就是必须先开挖沟条和坑穴, 同时要使得其在种子下方或者旁边5~6厘米处, 并用土将肥料与种子隔开。过磷酸钙不宜直接拌种。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钾肥主要是硫酸钾和氯化钾, 二者都是水溶性速效肥, 有弱生理酸性反应, 单独施入土壤后, 钾离子易被土壤胶体中的阳离子置换吸收固定下来, 作物难以利用。所以不宜单独施用, 应与氮、磷肥配合施用。钾肥作追肥宜集中条施或穴施。 锌、磷之间存在颉颃作用, 如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施, 会抑制硫酸锌的肥效。因此两者不宜混施。 硼砂应用开水溶解后喷施。生产中常用凉水溶解硼砂, 这是错误的。硼砂在凉水中很快会出现再结晶, 致使硼砂在溶液中析出, 失去肥效。正确方法:先将硼砂放入热水瓶中, 加开水溶解, 盖紧瓶塞带到田间, 再对凉水至所需的浓度。 2 主要农作物的高效施肥技术 2.1 冬小麦高效施肥技术 2.1.1 施肥常见问题。 a.底肥施用量偏少:这种情况常出现在用复合肥做小麦底肥时。近年来, 由于复合肥施用方便, 逐渐成为多数农民朋友的首选肥料。但由于化肥价格上升, 成本高涨, 不少农民朋友在施用复合肥做小麦底肥时用量不足, 施用量在20~30kg/亩很常见。按照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复合肥养分配方, 一般施用量应达到40~50kg/亩, 才能满足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b.复合肥配方选择不合理:目前, 农资市场上复合肥配方很多, 农民朋友往往很困惑, 无所适从, 常盲目选择或根据价格选择。由于配方选择不合理, 导致小麦底肥N-P-K养分施用不平衡, 影响小麦高产。 2.1.2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目前最科学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养分测试获得的土壤中营养元素 (N、P、K等) 丰缺情况、结合施肥田间试验结果, 提出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地块不同作物的施肥量, 有条件的地区均应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推荐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进行科学施肥。 2.1.3 选择施肥用量。 a.在选用复合肥做小麦底肥时, 应兼顾肥料的氮、磷养分含量及小麦需肥量, 计算小麦底肥用量。例:某复合肥配方为:16-24-5 (N-P2O5-K2O) , 先按小麦需磷 (P2O5) 10kg/亩计算施肥量=10kg/亩/0.24=41.7kg/亩, 其中含氮量=41.7 kg/亩*0.16=6.67 kg/亩, 接近小麦底肥需氮量7kg/亩, 基本满足小麦需求。b.在选用磷酸二铵做底肥时, 可以先根据小麦需磷量计算二铵施用量, 氮素不足部分, 配施尿素补齐。例:磷酸二铵含磷 (P2O5) 46%, 小麦底肥需磷 (P2O5) 10kg/亩, 磷酸二铵施用量=10 kg/亩/0.46=21.7 kg/亩, 其中含氮量=21.7 kg/亩*0.18=3.9kg/亩 (磷酸二铵含氮量18%) 。小麦底肥需氮7kg/亩, 因此尚需补氮量=7-3.9=4.1kg/亩, 折合尿素用量8.9kg/亩 (尿素含氮量46%) 。 2.2 南瓜高效施肥技术 南瓜喜有机肥料, 应根据植株生长与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施肥量及养分组合。如瓜蔓生长点部位粗壮上翘, 叶色深绿时不宜施肥, 以防徒长、化瓜;如叶色淡绿或发黄, 则应及时施肥。 重施基肥, 适时定植:南瓜根系发达, 吸肥能力强, 冬前要深翻30厘米, 翌春翻二犁。每公顷施腐熟优质有机肥75000千克, 在翻二犁前撒施或在播种畦内集中施入。翻耕整平后做播种畦或定植畦, 每公顷定植4500株左右。 在南瓜移栽缓苗后, 如果苗势较弱, 叶色淡而发黄, 可结合浇水追施发棵肥, 每公顷追施稀粪水3750~4500千克。当植株进入生长中期, 坐住1~2个幼瓜时, 应在封行前重施催果肥, 一般每公顷追施腐熟的稀粪水或饼肥水15000~22500千克。此期若干旱, 可结合浇水, 可随水冲施复合肥225~300千克/公顷。在果实开始采收后, 为防植株早衰, 增加后期产量, 还可追施少量有机肥。如果不收嫩瓜, 而准备以收成熟瓜为主, 后期不必追肥, 只注意浇水或排涝。中后期也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 7~10天1次, 连喷2~3次。 2.3 玉米高效施肥技术 2.3.1 基肥。 对单作的玉米, 为提高肥效, 一般将有机肥和部分化肥混合施用, 其中以集中沟施效果最好。硼、钼、锌等微肥可作为基肥施用。具体每亩用量如下:硼砂1公斤、硫酸钼1公斤、硫酸锌1.5~2公斤。 2.3.2 种肥。 套种玉米的地块施用基肥比较困难, 可以采取施用种肥的办法来解决养分供应的难题。可用少量农家肥 (腐熟的) 作种肥或用尿素作种肥, 但必须做到种、肥隔离, 以防伤苗。尿素每亩用3~4公斤为宜。 2.3.3 追肥。 追肥的时期、次数和数量, 要根据玉米的长相、需肥时期、生育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磷、钾肥肥效较长, 玉米前期需求量较大, 作基肥或苗肥一次施入即可, 每亩施磷肥25~35公斤、钾肥10~15公斤。氮肥的追施可采用轻追苗肥、重追穗肥、补追粒肥的三步追肥法:苗肥占总追肥量的30%, 在定苗至拔节期追施, 有壮苗、促苗、壮秆的作用;穗肥约占总追肥量的50%,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 可使果穗穗大粒多, 为玉米高产打下基础;粒肥占总追肥量的20%, 在抽雄到开花期施用, 保证玉米生长后期的养分供应, 延长绿叶功能期, 促进粒多、粒重以获高产。 结束语 未来农业生产必须更加高效, 各国应重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 并通过合作进行技术转移, 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的需求。施肥技术作为农作物生产的重点, 高效施肥技术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 并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农作物高产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要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与播种产量, 各种化学肥料及栽培技术不断更新, 高效施肥技术已成为农作物种植中不容忽视的重点, 深受农民的青睐。本文就垦区主要旱田作物的高效施肥技术进行分析与阐述。 【农作物施肥技术】推荐阅读: 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08-31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07-23 农作物生长电脑模拟技术09-16 大春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11-17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11-20 竹荪与农作物套种栽培技术研究论文07-05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1章第三节08-20 作物科学施肥技术06-10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09-14 农作物景观05-16几种农作物的施肥技术 篇6
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 篇7
论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 篇8
农作物施肥技术 篇9
农作物施肥技术 篇10
农作物施肥技术 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