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精选11篇)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篇1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的专门培养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能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的教育项目, 该计划旨在培养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及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长江大学从2007年9月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目前已有三届学生毕业。这些学生分别在农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和动物科学学院学习。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如综合素质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农村经营管理课、农村政策法规课、文化素质课、市场营销课等。另外,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中包括动物的养殖及疾病防治、畜禽养殖及植物生产(种植类)等。农学院主要负责种植类专业的学生。其中,《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种植类“一村一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借助营养诊断、养分平衡、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等施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来研究作物生长、需肥原理及施肥技术的一门农业科学,也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2]。俗语说的好,“有粮无粮在于水,粮多粮少在于肥”。可见人们往往理解为肥料越多越好,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许多农民急于求成、盲目施肥,常常因为施肥过多带来很多问题,如“农产品品质问题”、“经济效益问题”、“环境问题”等。比较典型的有蔬菜硝酸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的。然而,笔者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该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能与之相适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这对于种植类“一村一名大学生”今后从事“三农服务”,成长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具有重要意义。
1 “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特点
(1) 学生理论基础较弱,实践经验丰富。由于“一村一大”学生均来自农村,他们中部分毕业于高中、职业高中或技校,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初中毕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在作物栽培、管理等方面实践经验丰富。(2)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思想转变较慢。“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多离开学校多年,再次进入课堂后,学习主动性较低,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自我约束,而且在心理上不能够把自己等同于其他的同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阶段。
2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由于长江大学普通本科学生比较多,多媒体教室紧张,在该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一直采用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授课模式,非常枯燥乏味,学生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一般。(2)教学内容知识点缺乏。在旧的教学大纲中,该课程知识点缺乏,比如“蔬菜营养与施肥”一章中,没有“食用菌营养与施肥”内容,“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一章中缺少“麻类作物营养与施肥”,“营养诊断法”一章中缺少“先进的诊断技术-遥感诊断”等。(3)实验课时偏少。在旧的教学大纲中,本门课程总学时为32,其中理论学时为26,实验学时为6。由于该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应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加强其动手能力。(4)考核方法不够合理。原有教学大纲中,该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其中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包括实验和到课率)。很多同学平时很少上课,但考试成绩达到75分以上按照比例也能通过。
由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3 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教师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以单一或集成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强调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集多种辅助手段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输功能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的信息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方便快捷地补充大量相关材料,为学生提供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语言输入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交互性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得教学过程生动,同时因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人机对话”,学生能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在原有教学内容中讲到“营养诊断施肥技术”这一章时,安排了“不同作物营养诊断图谱观察”的实验。在看到大白菜缺钙图片时,引起了一位来自恩施同学的注意,他介绍说自己村里种的大白菜经常出现类似的症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通过营养诊断图谱的观察,他明白了。于是把老师的诊断图谱做成更美观、直接的影像资料,带回去讲给村民们听。因此,在讲授《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时,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提高面授课程效率。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例如,在讲到“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这一章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调查某个村或镇几户农户在进行保护地栽培时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每个小组针对调查对象汇总问题,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进行施肥验证。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也起到相互协助的作用。(2)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修订应突出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扩大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使实验和试验课时占总学时很大比重。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理论知识方面,需要增加一些常见的知识,如在蔬菜营养与施肥章节中增加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生产对施肥技术的要求,设施栽培蔬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食用菌、花卉、药用、麻类作物营养与施肥;在“信息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一章中增加“3S 技术在区域养分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营养诊断法”一章中增加“遥感诊断”等内容。在实验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应该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书,使实验内容更加适合“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3)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形成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评价的内容,扩大评价的范围,使其更适合“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考核内容应加大实验及平时成绩的比例,如卷面考试占60%,实验考核占20%(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管理、报告等全部过程)、平时成绩占20%。
4 结 语
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改革教学方式、修订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好的发挥特长,更快的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朱德艳,王学民.“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改革中的模块教学体系的构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4):18-20.
[2]谭金芳.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2.
[3]赵秀芬,刘树堂.多媒体在《土壤肥料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29):105-151.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篇2
5.1玉米作物 在春秋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全部磷钾2/3氮肥作基肥施入的原则,坚持深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尿素做种肥施用时,必须肥料与种子隔离7~10 cm,以防烧种,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5000~6000 kg,每公顷配合施入尿素80 kg,磷酸二铵200 kg,钾肥150 kg,硫酸锌23 kg,玉米作物追肥可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在拔节前施入追肥每公顷150~300 kg。
5.2大豆施肥 应以经济有效的原则,坚持采取配方施肥,农机农艺相结合。要以磷、氮、钾、钙、钼硼等营养元素为主,每公顷基肥使用3000 kg,配合使用尿素80 kg,磷酸二铵150 kg,钾肥90 kg,坚持种肥隔离,以免烧种苗,微量元素可使用喷施方法在苗期或采用按2~6 g钼酸铵/千克种子的用量溶解稀释冷却后拌种,掌握在大豆开花结荚期,每公顷用8 kg尿素,3~5 kg磷酸二氢钾兑水700~800 kg进行叶面喷施,实现花期补氮钾提高籽粒饱满度和产量的目的。
5.3水稻无害化施肥技术 水稻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本田施肥,应结合春秋整地,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4000公斤,坚持三年轮作制,做好根茬还田促进土壤有机质增加,要达到亩产500~600 kg稻田总的施肥量参考标准控制在纯氮12~18 kg/亩,磷肥6~10 kg/庙,钾肥6~8 kg/庙,其中磷肥克全部作为基肥,1/3氮肥和2/3的钾肥作为基肥,2/3的氮肥和1/3的钾肥作为追肥施入效果明显。在水稻基肥中施入1.5 kg硫酸锌或15.20 kg水稻专用肥硅钙肥满足水稻生长期的需求,水稻追肥应坚持早施,重施分蘖肥,在移栽返青后立即追施分蘖肥要以氮肥为主,一般掌握施用氮肥总量30%左右,追肥时要浅水施肥,然后不排不灌,待肥水渗入土中,在正常灌水并将总氮量的20 %,钾肥30 %~40 %进行配合分次施肥,同时控制水稻病害发生,保证高产、稳产。
农作物平衡施肥的原理及技术要点 篇3
为了让广大农民便于掌握农作物平衡施肥的技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 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般确定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条标准:
1.1这种营养元素是完成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1.2缺少这种营养元素的作物呈现专一的缺素症状,唯有补充这种元素时才能恢复正常生长。
1.3这种元素在作物营养上能起到直接的作用,而不是只起到改善环境条件的间接作用。
根据这三条标准,目前已确定为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等16种。前面的9种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质总量的百分之几十至千分之几,常称它们为大量元素和中量营养元素。后面的7种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质总量的千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常被称为微量营养元素。除此之外,如钠、硅、硒、钴、氟等对某些作物的生长发育或增产是有益的,但并非必需,这些元素常被称为“有益元素”。
由于这些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构成了作物活体的结构物质,从而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 各种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规律
农业生产上经常强调氮、磷、钾三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的营养元素就不重要了,而是同等重要,相互之间不可代替。
作物必需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不论它存在的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这就叫营养元素的同等和不可代替规律。
作物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别可达十倍、百倍、千倍,甚至十万倍,但是其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如作物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黄绿,易早衰,产量低;棉花缺硼会造成大量的蕾铃脱落;玉米缺锌时,会出现白化苗或者心叶白化;油菜缺硼时出现花而不实;大豆缺钼时造成结角不结籽等等。作物因缺乏任何一种元素时,都会出现不同的缺素症状,对产量影响很大或者绝收,并导致品质下降。
作物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并且谁都不能代替谁。如磷不能代替氮,钾不能代替磷,氮也不能代替锌、锰、硼等。那么缺磷的土壤只能靠施磷肥来解决,缺钾的土壤只能靠施钾肥去解决。同理,作物缺乏任何一种元素,只能靠补施缺的那一种元素去解决。因此,在作物施肥时,必须根据作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需要啥给啥,缺啥补啥,缺多少就补多少,才能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3 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也称最小因子律,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一种或几种必须营养元素供应不足时,按作物需求量来说,最缺的那一种就是最小养分,最小养分能限制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数量,才能恢复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当养分得到供应能满足作物需要时,这种养分就不再是最小养分了,而其它最缺乏的养分就成为最小养分了。
最小养分律对指导正确施肥和正确选择肥料具有重要的作用。否则,盲目施用肥料会使土壤养分失去平衡,既增加了投资,又达不到高产。如目前农业生产上的施氮肥,用量过大所造成的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籽粒秕瘦,棉花裂棵,大量的蕾铃脱落的现象。
50年代,氮肥是最小养分,每千克氮肥可增产粮食达5千克左右。而如今由于氮肥用量大,而忽视了平衡施肥,出现了农业施肥的报酬递减现象。说明施肥的数量在增加,而施肥的效果在下降。
4 影响作物平衡施肥的主要因素
4.1 养分含量单一的肥料多,数量大,肥料配比费工费时,技术难以掌握,给平衡施肥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4.2 配方合理,养分含量低,达不到平衡施肥的标准;有的养分配比不合理,工艺流程不加调节;有的造成养分含量等同,无形中造成某种养分的浪费,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土壤污染和化学固定。
4.3 有毒物质超标
有些复合肥料,不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选用配料,而是追遂高额利润,哪种原材料能多赚钱就选用哪种原料,难免有些产品有毒物质超标。如磷肥中的三氯乙酚,尿素中的缩二脲,还有氮、钾肥中的氯离子等等。如果你施用的是这些有毒物质超标的肥料,轻者造成土壤污染,重者可使作物死亡。因此,买肥料时,一定要重视肥料的含量、配方和其它质量标准,以免造成损失。
4.4 当前施肥现状不合理的表现
4.4.1 化肥用量在增加,有机肥比例在下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失调,有些边远地块因常年施不上有机肥而成了“卫生地”。其不知,按作物营养学,土壤中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保持在1∶1.2时,作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经测,目前土壤中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仅为1∶0.53。这是目前我国黄淮海地区土地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根本症结所在。
4.4.2 化肥施用以氮磷为主,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失调,导致了最小养分限制其它养分的吸收,造成化肥施用的浪费。
4.4.3 由于氮磷肥投放多,钾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呈亏缺状态。
4.4.4 高肥区肥料报酬递减现象明显,农业施肥的效果在下降。
4.4.5 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著上升。
由于早期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导致作物旺而不壮,抗逆力下降,易受病害,长势弱易倒伏,产量低而不稳。
5 作物平衡施肥的方法
建议根据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分含量基础,在施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基础上,补施作物缺少的微量元素。为了避免配肥的诸多麻烦,科研部门和企业联合推广的测土和配肥相结合的“集成”平衡施肥技术,研制出了有机无机互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互补的长效平衡肥料——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农民用肥料不需配这配那,只需把买来的丰壮肥料或者平行肥料往里一撒,就可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即使是不懂施肥技术的人施用,也能达到相对较高的产量。既高产高效,又省工省时。是目前实施平衡施肥和培肥土壤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6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的特点
6.1 有机肥的长效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内含的氨基酸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可给作物提供丰富的有机养分。
6.2 化肥的高效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内富含高浓度氮磷钾等高效养分。
6.3 微量元素的全效
内含有硼、锌、锰、钼等作物所需养分。
6.4 内含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有较好的抑制病菌、钝化病毒的作用
6.5 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内含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土壤中的硝酸有抑制作用,可直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10%~30%;同时还能增加磷的代换量,延缓磷的钝化,从而提高磷肥利用率10%;氨基酸复合有羧基、氢基、甲氧基等多种活性基团,这决定了它有较好的亲水性和阴离子交换性,可有效防止或减少土壤养分的化学固定,促使土壤中难溶性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从而提高钾、锌、锰、钼等多种微量元素利用率5%以上。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篇4
1粮油作物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念
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 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 提出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比例、用量, 以及相应的施用技术 (包括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 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 达到氮、磷、钾三要素平衡、有机养分与无机养分平衡、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 维持土壤肥力水平, 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项高新施肥技术, 通过建立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管理系统, 集数据管理、施肥决策、指导施肥为一体, 实现了采样点数据图文一体化的管理, 突出了数据查询统计功能, 建立了符合实际的施肥模型, 有效解决了平衡施肥的问题。并通过对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数据库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技术和编程技术集成应用, 将每块耕地的土壤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生产设施、土壤养分、土壤微量元素、土壤有害元素、土壤生产能力及相关生产技术等信息贮存于数据库中, 并参与施肥决策, 达到对土壤、作物、肥料等信息精确采集、统一管理、科学分析的目的。
2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工作流程
桐庐县粮油作物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根据系统中包含的施肥模型, 结合专家经验为全县水稻、粮油作物每一个地块设计肥料配方, 推荐施肥方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施肥方案快速、准确地送到不同田块相应的农民手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大、信息传达技术多样, 这确保了施肥方案落实到位和准确可靠。农户可按施肥建议购买使用肥料, 使实施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
3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系统的设计
3.1技术设计要求
3.1.1总体要求。本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系统的设计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 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精确化和全覆盖”的技术设计要求, 并要求在实施区内配套推广使用良种、“五改”技术、轻型栽培技术和病虫植保综合防治技术。
3.1.2肥料配方。根据桐庐县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品种、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异, 结合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的不同作物推荐配方, 以及肥料生产工艺等方面专家意见。制定了38%水稻专用配方肥 (18-8-12) 和42%油菜专用配方肥 (17-13-12, 含硼) 。并将配方肥使用补助和施肥方案进行“上墙”公示, 极大地提高了农户购买使用配方肥的积极性,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粮油专用配方肥的推广。
3.2创新点
3.2.1技术创新。桐庐县粮油作物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管理系统以桐庐县行政区域内耕地资源为管理对象, 综合集成了传统农业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处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当代先进技术手段, 建立包括基础地理要素、耕地地力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的数据库, 构建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决策和管理平台, 为农业决策者、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耕地地力动态变化、施肥咨询、作物营养诊断等多方位信息服务。该系统由多种信息构成, 以耕地的各个性状要素为基础, 同时包括了各类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方面的资料。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专家施肥决策系统被证明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技术措施。
3.2.2推广模式创新。在该系统的开发研究过程中, 提出了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的“五个一”模式:即一个系统—桐庐县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信息系统;一幅图—耕地地力评价样点分布图;一套表—施肥方案推荐表;一张卡—施肥建议卡;一次购肥—农民一次购齐全部品种肥料。同时, 实现“四个结合”:一是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粮食功能区、标农提升区项目建设相结合;二是配方肥生产与销售供应相结合;三是农户使用配方肥与施肥建议卡相结合;四是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项目与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相结合。
4推广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
2012年来, 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在桐庐县水稻和油菜施肥中得到大力推广, 至2013年底, 已统一销售了水稻配方肥1 600 t、油菜配方肥1 800 t, 施用面积达5 666.67公顷次。其中, 2012年水稻、油菜配方肥各800 t, 2013年水稻配方肥800 t、油菜配方肥1 000 t。2年累计在全县建立了56个示范区, 包括146个示范点。
同时, 为了验证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 在桐庐县分水镇里湖村和百江镇联盟村粮油功能区进行了油菜测土配方施肥2年 (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 的对比试验。二地每年的试验均设4个处理, 包括对照 (不施任何肥料, CK) 、常规施肥 (A) 、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 (B)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 (C) 。常规施肥处理施基肥、苗肥和苔肥分别为25%复合肥900 kg/hm2、尿素120kg/hm2和尿素120 kg/hm2。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处理施基肥、苗肥和苔肥分别为42%配方肥600 kg/hm2、尿素900 kg/hm2和尿素120 kg/hm2及氯化钾45 kg/hm2。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处理除了增施商品有机肥3 t/hm2作基肥外, 其他施肥量与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处理相同。每个处理重复3次, 小区面积66.7 m2, 每个小区用土埂隔离, 重复之间用薄膜覆埂, 以防窜灌。供试肥料为:商品有机肥由桐庐英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氮磷钾有效养分总量≥5%, 有机质≥45%, 含水量≤30%;42%油菜专用配方肥 (N∶P2O5∶K2O=17∶13∶12) ;25%复合肥 (N∶P2O5∶K2O=12∶7∶6) ;46%尿素;60%氯化钾。
4.1里湖村油菜试验
4.1.1试验材料与种植情况。试验地点为桐庐县分水镇里湖村。供试土壤为培泥沙田, p H值6.1, 有机质33.32 g/kg, 碱解氮45.3 mg/kg, 有效磷15.46 mg/kg, 速效钾52 mg/kg, 阳离子交换量14.9 cmol/kg。供试油菜为中双11。2012年9月25日播种, 10月28日移栽, 移栽秧苗7.5万株/hm2;2013年9月22日播种, 10月26日移栽, 移栽秧苗7.5万株/hm2。
4.1.2试验结果。连续2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施肥量进行施肥增产效果显著。其中, 2012年的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4.3%,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15.3%;2013年的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6.3%,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14.8%。2年的试验结果都表明, 测土配方施肥增效显著。其中, 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比常规施肥区纯收入增加18.2%,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纯收入增加6.3%;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比常规施肥区纯收入增加21.6%,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纯收入增加5.7%。商品有机肥因成本较高, 处理C增收效益小于处理B (表1) 。
4.2联盟村油菜试验效果
4.2.1试验材料与种植情况。试验地点为桐庐县百江镇联盟村。供试土壤为培泥沙田, p H值5.8, 有机质17.63 g/kg, 碱解氮60.9 mg/kg, 有效磷21.92 mg/kg, 速效钾36 mg/kg, 阳离子交换量20.2 cmol/kg。供试油菜为中双11。2012年9月23日播种, 10月30日移栽, 移栽秧苗7.5万株/hm2;2013年9月24日播种, 10月28日移栽, 移栽秧苗7.5万株/hm2。
4.2.2试验结果。连续2年对比试验表明, 与里湖村的试验相似, 2012年的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9.2%,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17.7%;2013年的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11.6%,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18.1%。2012年的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比常规施肥区纯收入增加35.6%,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纯收入增加12.1%;2013年的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比常规施肥区纯收入增加37.0%,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纯收入增加14.4%。同样, 2年试验中处理C增收效益小于处理B (表2) 。
5结语
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项高新施肥技术, 它为桐庐县开展信息化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奠定了基础。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油菜生产中采用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区增产5%以上,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10%以上。通过采用智能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 节约了用肥成本, 增加了效益,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1]石元亮, 王玲莉, 刘世彬, 等.中国化学肥料发展及其对农业的作用[J].土壤学报, 2008, 45 (5) :854-864.
[2]李庆逵, 朱兆良, 于天仁.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 1998.
[3]刘艳, 安景文, 华利民.浅议测土配方施肥现状与展望[J].杂粮作物, 2007 (6) :426-427.
[4]高祥照.我国测土配方施肥进展情况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29 (1) :7-10.
[5]王丽平, 王小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研究[J].北京农业, 2014 (27) :103-106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篇5
一、施肥原则“四配合”
即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氮、磷、钾配合;基肥、种肥、追肥配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以实现各种肥料的平衡施用、全面供给,以及作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力高效发挥的目标。
1. 无机肥和有机肥配合。这是一项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无机肥和有机肥配合即既施足有机肥,又施好化肥,使二者优势互补,互为增效,达到土壤中养分齐全,肥效持久,“供肥”与“改土”一举两得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肥料是不能混合使用的,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如磷肥与石灰、草木灰等强碱性物质混合时,可生成不溶性的磷酸三钙,影响肥效。各种肥料是否可以混合使用,主要取决于它们本身的性质。一般而言,酸性肥料和碱性肥料不宜混合使用;混合后产生气体逸出或产生沉淀而使养分损失的不宜混合使用;影响双方肥料有效成分稳定性的不宜混合使用;混合后产生有毒物质,毒害作物或鱼类,破坏水质的肥料禁止混合使用。
2. 氮、磷、钾配合。氮、磷、钾是作物生长的三要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生理作用,是不可以互相代替的。不同的作物对三要素的需要量和比例也是不同的。当其中某一种元素缺少时,就会成为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其他肥料施得再多,作物也不会长好。氮、磷、钾3种大量营养元素配备合理,不但能保证作物生长,而且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节省肥料。施用比例适当的肥料还可以改善作物果实和籽粒的品质,减少作物生理病害的发生。施肥时切忌单施氮肥,因氮素营养过量会导致作物细胞大而壁薄,组织柔软,抗性降低;同时如果过量施入氮肥,不仅会造成浪费,也易使土壤产生盐类浓度障碍;偏施氮肥,作物还常常表现出各种缺素症状,致使作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受到影响。如玉米施肥时,氮磷钾配合不当,土壤中磷肥、钾肥等不足,会导致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缺粒。棉花施用氮肥量过大,营养生长过程旺,会造成棉株松散,叶片肥大,嫩枝过长,致使田间荫蔽,通风透光性差,落花落铃严重,影响产量。
3. 基肥、种肥、追肥配合。①基肥是作物播种前或移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一般施用方法是结合深耕将基肥施在作物根系密集层。基肥的作用主要是供给作物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通常为改良土壤而施用的肥料一般也作基肥施下。②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中加施的肥料,一般以速效性化肥为主,也可用腐熟有机肥料或牲畜粪尿、沼液等。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供应作物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补充基肥的不足。③种肥是指与播种同时施入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施用方法有拌种、浸种、条施、穴施或蘸根等。种肥的作用主要是供给幼苗对养分的需要,因为肥料就在种子附近,幼苗根系很快能吸收到养分。生产上通常是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一般是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大量应用证明,基肥、种肥和追肥配合施用,不但能满足作物苗期的养分要求,又能保证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和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为作物高产提供最好的养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
4.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微量元素也是作物必需的营养物质,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微量元素微肥的作用更加明显。但施用微量元素微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大量元素的施用是否合理,是否充足。大量元素营养供应不足,即便施用充足的微量元素肥料,也会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生产中要特别注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二、施肥方法“三字经”
即重点围绕“混、深、喷”3个字进行,以实现肥料高效利用、作物高效吸收的目标。
1. “混”,即多种肥料混合施用。几种肥料混合施用,既节省劳力,又提高肥效,如硫酸铵与过磷酸钙混和,既可消除硫酸铵的生理酸性,又能提高过磷酸钙中磷的有效性,给作物同时提供氮磷养分。腐熟的堆肥、猪牛栏淤等有机肥,可与所有的化肥混合。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防止磷的固定;铵态氮肥与有机肥混合,可吸附氨,防止氮素挥发。但不要把未腐熟的有机肥与硝态氮肥、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速效磷肥与含钙肥料,以及难溶性磷肥与碱性肥料等混合,以免养分损失或降低肥效。
2. “深”,即深层集中施用。除大量草秆还田做基肥外,一般根部追肥或肥量少的基肥都宜采用条、穴、点等方式深施(耕层或主根附近深10~15厘米处),施后立即覆土或灌水,以加大局部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便于作物尽早吸收,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3. “喷”,即后期叶面施肥(又称根外追肥)。是将水溶性肥料或生物性物质的低浓度溶液喷洒在生长中的作物叶上的一种施肥方法。可溶性物质通过叶片角质膜经质外连丝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膜而进入植物体内,用以补充作物生育期对某些营养元素的特殊需要,或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其特点是:①作物生长后期,当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或难以进行土壤追肥時,可采取这一方法及时补充养分;②能及时矫正作物缺素症,即土壤缺乏某些养分(如某些微量元素)所产生的不良现象,如“花而不实”、“穗而无粒”或“苗而无花”等。③在作物生育盛期,当体内代谢过程增强时,叶面施肥能提高作物的总体机能,加快体内营养物质的转运与积累,实现生产力的提高。④必要时叶面肥可与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一并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农作物施肥技术要点 篇6
1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一直没有被农民所重视。农民比较关心的是施肥量, 对于各种养分的平衡还未引起农民的关注。因而各种营养元素比例不合理是制约施肥效益的关键因素, 也制约了作物产量的增加。
平衡施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它是根据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 确定最佳施肥量, 注重各种营养元素比例合理。做到土壤缺什么营养元素, 补什么;缺多少, 补多少。实现土壤与作物的供需平衡。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 提高经济效益。
2 因茬口施肥
因茬口施肥也是注重对前茬肥的利用。长期以来因茬口施肥被农民所忽视, 因此制约施肥效果, 而影响作物产量的提高。
a.软茬 种植大豆的茬口, 土壤比较湿润松软, 遗留氮素较多, 宜多施含磷、钾的肥料。
b.硬茬 种植玉米、高粱的茬口, 土壤紧密, 应施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料。
c.热茬 如小麦、马铃薯茬, 由于收获早, 有充分的休闲晒垄时间。宜施用含水较多的猪粪、牛粪等冷性肥料。
d.冷茬 如白菜、油菜等茬, 由于收获晚, 在这些地块上宜施用羊粪、马粪等热性肥料。
3 因作物施肥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要求不同。豆科作物因有根瘤菌, 能通过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 因此, 需氮较少, 而需磷较多。所以在施肥时应考虑少施氮肥。禾本科作物除需氮肥较多外, 还需较多的磷、钾肥。在施肥时, 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叶菜类作物需氮较多, 因此追施肥应以氮肥为主。
4 因土施肥
不同土壤类型保肥、供肥能力差异较大。质地黏重的地块, 地温偏低, 应以施基肥为主, 注意苗期早施追肥。沙质土壤因保肥能力较差, 应注意施肥量不宜过大, 应分次施用, 即“少量多次追肥”方法。
不同的土质肥力水平也不同, 施入相同数量的肥料, 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据调查, 1978~1984年, 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1倍, 粮食增产42%;1984~1993年, 化肥施用量增加81%, 同期粮食增产仅为14.6%。特别是2000年以来, 我国粮食平均单产几乎没有显著增长, 但化肥施用量却增加了近40%。可见投入与产出比有所降低。因此,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肥料分配不应“一刀切”, 应根据具体情况, 将有限的肥料投入到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块, 力争平衡增产。
5 因天气施肥
天气状况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 同时也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及所处的状态。因此, 在气温较低的季节, 根据需要肥料应提前施用, 效果较好。有机肥作基肥时, 要施用腐熟程度较好的肥料。
6因肥料性质施肥
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 篇7
1 选肥要有针对性
依据植株在各个生长时期所需的养分而选用相应的肥料, 有针对性的补给。如苗期需以氮肥为主, 确保植株茁壮成长, 中期需补磷肥, 后期适当补充钾肥, 全生育期皆可用微量元素水溶肥, 抗病抗旱抗逆可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 都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优质。
2 肥料品种要适宜
农业生产常用的大量元素品种有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含腐植酸、含氨基酸水溶肥等, 这些肥料具有稳定性强不损伤叶片等特点。
3 叶肥混用要得当
将2种或2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 其增产效果会更加显著, 并能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但肥料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 否则, 达不到混用的目的。肥料混合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 一般情况下溶液的p H值在6~7时有利于叶面吸收。
4 喷洒时间要适宜
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肥液在叶面上的的湿润时间, 湿润时间越长, 叶面吸收的养分越多, 效果也就越好。所以, 叶面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追肥, 会降低溶液浓度, 影响施肥效果。雨前也尽量不要进行叶面追肥, 因为养分易被雨水淋失,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在喷后3小时遇雨, 要待晴天时补喷一次, 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5 喷洒浓度要恰当
叶面追肥一定要控制好喷洒浓度, 使用浓度严格按照有关说明, 严禁随意提高浓度, 否则会适得其反, 产生肥害,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微量元素肥料, 作物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 更要严格控制用量。
6 喷施方法要讲究、喷洒次数要合理
喷洒要均匀细致, 要求雾滴细小, 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片的背面。因为新叶比老叶、叶片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 吸收能力强。具体的喷洒量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育时期时期来确定, 一般不应少于2~3次, 每次间隔7~10d。
7 肥液要加湿润剂
作物叶片上都有有一层厚薄不一的角质层, 溶液渗透比较困难, 一般应保持肥液中加入适量中性肥皂或洗衣粉等, 增加肥液的附着性能, 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
摘要:近几年来,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 种植户不断增加向土壤中施入化肥的数量.然而, 土壤施用化肥达到一定数量后, 产量很难有明显提高, 因此叶面肥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叶面肥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全面推广叶面施肥技术,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技术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叶面施肥须掌握以下几点。
关键词: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汪艳.论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3) :229-229.
[2]谢井军.论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J].Nongmin Zhifuzhiyou Yuekanwww, 2010, (10) :47.
[3]沈德军.农作物叶面施肥的意义、机理及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12) , 111-111.
[4]袁园.理化性质对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进展[J].Advances in Geosciences, 2014, (4) :214-223.
[5]龚自明, 李传忠, 向常均, 等.间作和施肥对新定植茶苗生长的影响[J].茶业通报, 2002, (1) :19-20.
[6]张凤梅.沼液复合肥的研制及其在大棚番茄上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谈农作物的平衡施肥技术 篇8
1 生产上常用肥料
农作物所需的肥料主要来源于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二类。
1.1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指农民自行积制的肥料,它们是动植物残体或经动植物体分解转化而产生的有机物质。如绿肥、厩肥、堆肥、河泥、垃圾、各种饼肥以及人、畜的粪尿等。这些含有氮、磷、钾三元素的肥料,是一种养分完全的肥料,除了能直接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成份之外,肥料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能改善土壤耕作性能,调节土壤空气、水分和温度,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加速土壤养分有效化过程和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等良好作用。
1.2 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又称无机肥料,是指工厂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肥料。人们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它们来调节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使之满足农作物生育期中对养分的需要。但是,化学肥料只有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单独施用化学肥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土壤中某些养分的贫竭和土壤耕作性能衰退等现象。我们应该把施用化肥视作补充有机肥料的不足,增加有机肥料来源的一个措施来对待。
化肥按其所含的主要养分可分为:
氮肥:硫酸铵、硝酸铵、氨水、碳酸氢铵、尿素等。
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等。
复合肥料:磷酸铵、氨化过磷酸钙、硝酸磷肥、氨化重过磷酸钙、硝酸钾、钾氮混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料。
复混肥料: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而成的二元或三元肥料。
硅肥:硅酸钙、硅酸镁、硅酸钙镁等。
复合(复混)肥料所含的成份,大都能为植物所利用,副成份很少,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各地土壤肥力不同,养分含量有高有低,各种作物所需营养也不一致。复合(复混)肥料的养分比例固定,不能完全迎合各种土壤或各种作物的需要,必须用单质肥料来调剂。如磷酸铵肥料中磷多氮少,为了满足作物的营养需要,在整个生长期间,要注意追施氮肥。氮素化肥多数是水溶性的,效能迅速,通常在施肥后几天内就能发挥肥效。人们把它作为追肥施用,这样就可以克服因为过早施用作物还来不及吸收就流失的缺陷。
2 主要作物平衡施肥技术
2.1 玉米
中等肥力水平下玉米全生育期亩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氮肥15~17千克、磷肥4~5千克、钾肥8~9千克。氮肥、钾肥分基肥和迫肥2次施.磷肥全部作基肥。
2.1.1 基肥
有机肥全部做基肥,亩施尿素5~6千克、磷酸二铵9~11千克、氯化钾5千克。推荐施用长效肥,提倡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2.1.2 追肥
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8~10千克,视田间长势吐丝期可再追施尿素一次,亩施8~10公斤。
可在苗期或拔节期用0.05%~0.1%硫酸锌溶液喷施。缺硼土壤可用硼肥浸种,用0.01%~0.05%的硼酸溶液浸种12~24小时。
2.2 大豆
中等肥力水平下大豆全生育期亩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氮肥7~10千克、磷肥4~5千克、钾肥6~7千克。氮、钾肥肥基肥和追肥2次施,磷肥全部作基肥。
2.2.1 基肥
有机肥全部做基肥,亩施尿素5~8千克、磷酸二铵10~15千克、氯化钾5千克。建议种下深施、侧施。
2.2.2 追肥
大豆开花前追施氮肥,每亩追施尿素7~10千克。
大豆进入花荚期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0.2~0.3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施,微量元素不足时可叶面喷施0.2%硫酸锌水溶液或0.2%硼砂水溶液或0.5%钼酸铵水溶液。从结荚开始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3 水稻
中等肥力水平水稻每亩施农肥2000~3000千克,3年一4年轮施一次。施化肥总量:纯氮100k~120kg,氧化二磷60kg~70kg,氧化钾30kg~45kg,氮、磷、钾比例为1:0.5:0.3。
2.3.1 底肥
有机肥于翻前施入。化肥用氮肥总量的50%~65%,钾肥的50%~80%,磷肥100%做底肥。翻后旱耙前施入。
2.3.2 蘖肥
返青后立即追蘖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15%~20%。6月中、下旬秧苗脱肥地块,追调节肥,即氮肥总量的5%~10%。
2.3.3 穗肥
2叶展开时,追施氮肥总量的15%~25%和剩余的钾肥,一般7月20日前追完,水稻长势过旺或遇到低温、多雨寡照或发生病害时,只施钾肥。
2.3.4 粒肥
几种农作物的施肥技术 篇9
1目前农业生产中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不经过土壤化验, 凭经验施肥
不合理施肥, 甚至是盲目施肥, 造成了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农产品品质差, 特别是施肥中重氮、磷, 而忽视钾肥及某此微量元素等, 造成作物养分不平衡。某些元素缺乏, 导致作物病害加重, 产量品质降低等现象的发生。而科学的施肥方法应推广平衡施肥, 通过化验土壤, 明确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 土壤特性, 种植作物种类要达到某一预期产量指标, 各种养分需补充的数量, 根据施肥量选择化肥种类及各种元素的利用率计算所施化肥的商品量。
1.2肥料施用位置问题
如不能按作物的根系分布特点来合理确定施用位置, 往往会出现施肥深度过浅或距离根系太远等问题, 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
1.3关于叶面施肥问题
因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叶面肥种类繁多, 而且其中不少是伪劣产品, 为了克服目前有许多农户叶面肥施用针对性差, 带有盲目性的问题, 对叶面肥的正确施用应掌握以下要点。一是选用叶面肥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要注册登记, 二要注明有效成分, 三要经过正规试验示范证明肥效的真实性。二是根据作物的缺素症状, 合理选用肥料品种。三是正确掌握叶面施肥方法, 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 前期重点补氮, 中后期重点补磷、钾, 要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施用。施氮肥、尿素最安全、经济有效;磷、钾肥以磷酸二氢钾最好, 因其含量高, 对作物安全, 具有促熟、抗病、增产作用。另对微量元素要做到针对性强, 并且所使用的叶面肥制剂必须对作物安全、养分在载体中分布均匀, 且与常用农药、微生态制剂有亲合性, 可混用等特点。四是推荐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几种微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 如速乐硼、钼酸铵、硫酸锌、硅肥、北丰牌多元复合液体肥、八一农大多功能复合肥、米醋、益微 (增产菌) 、康凯、天然芸苔素内脂等。
为解决化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肥料利用率, 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 就目前农业生产中主要农作物化肥的施用技术做如下介绍。
2小麦施肥技术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和生育期短, 播种早、穗分化早以及早春温度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 土壤养分释放缓慢的特点, 小麦施肥应该做到施用量足, 施用时间早和肥效快。这样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的要求, 达到孕大胎、座大穗的目的。为此在化肥使用上要抓好以下3个技术环节。
2.1按产量, 定肥量
肥料是增产的物质基础, 要想多打粮, 必须多施肥。据资料介绍, 每生产100kg小麦子实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3~5kg、纯磷1.3~3.0kg、纯钾2.0~2.5kg。
2.2因土壤, 定比例
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互相促进。磷有促进氮的吸收作用和促进根系生长, 增加吸收面积及吸收能力, 而氮又为磷的作用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钾则可起到防倒伏的作用, 提高茎秆支持力。所以, 作物施肥必须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 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目前, 生产上施肥比例失调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主要是氮、磷较多, 钾较少, 尤其是氮过多, 造成倒伏, 加重病情, 最终出现增肥、不增产或少增产的现象, 所以一定要克服这种现象, 科学地搭配好氮、磷、钾的比例,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以播前深施和种肥为主、追肥为辅, 推广秋深施肥
目前, 生产上应用的小麦施肥量、施肥比例及施肥方法如下。
2.3.1 施肥量及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 生产上一般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50~180kg。氮、磷、钾比例:黑土地为1.2∶1∶ (0.4~0.5) , 白浆土为1∶1∶ (0.4~0.5) 。施肥量与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2.3.2 施肥方法
a.秋深施肥 在整地达到播种状态后, 在临冻前10~15d (气温降至10℃以下时) , 将氮磷肥总量的三分之二进行秋深施肥, 深度8~10cm。
b.种肥 氮磷肥总量三分之一和钾肥与种子分箱放入。
c.施肥质量要求 施肥量准确, 不重不漏, 各排肥口流量一致, 肥料要施到规定的位置。
2.3.3 叶面施肥
在小麦3~4叶期及开花灌浆期结合灭草防病虫, 有针对性地进行叶面追肥2~3次。应用叶面追肥主要有:尿素每公顷用量7.5~11.2kg, 磷酸二氢钾每公顷用量2.2~3.0kg, 米醋每公顷用量1.5L, 硼肥 (硼砂) 每公顷用量750~1500g。
3大麦施肥技术
因大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和小麦相似, 所以大麦的需肥规律和小麦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 所以就必须按啤酒大麦的要点进行施肥, 大麦施肥与小麦施肥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二者的产品适用性不同, 优质大麦要求高淀粉、低蛋白的类型, 而小麦则要求高蛋白类型。据多年试验, 在一定范围内氮肥的施入量越多、产量越高, 但其子粒蛋白质含量也越高, 子粒品质下降, 熟期延迟, 并易倒伏, 所以大麦与小麦施肥的根本区别就是大麦施肥应把氮肥施用量降下来。具体要求是每公顷施纯氮不得超过60kg, 经试验公顷施纯氮超过60kg后, 则子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导致子粒品质下降。目前, 生产上种植大麦的施肥标准是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50~180kg, 氮、磷、钾比例:黑土为1∶ (0.9~1.2) ∶1.5, 白浆土为1∶ (1.2~1.5) ∶0.5。施肥量与施肥比例可根据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关于大麦叶面肥的施用, 经试验应在大麦3~4叶期喷施效果较好, 配方为尿素+康凯+米醋或益微+康凯+米醋, 即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又不会使大麦子粒的蛋白质增加。而在大麦抽穗期后喷施叶面肥则使大麦蛋白质含量增加, 降低了品质, 所以大麦喷施叶面肥应早喷而不应晚喷。
4大豆施肥技术
大豆需肥特点与禾谷类作物有着明显差别, 其一是由于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 开花始期以前, 养分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5%左右, 而禾谷类如水稻开花始期吸肥量已占总量的70%。可见大豆生育后期荚粒所需营养大部分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取, 所以后期供肥对大豆产量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二是由于大豆有根瘤, 一般禾谷类作物的氮源主要是利用根系从土壤吸收, 而大豆除从土壤中取得氮源外, 据测算根瘤菌固氮可满足大豆所需要氮素的50%左右。以上所述大豆的需肥特点就是科学施肥的理论依据。
因大豆根瘤可利用空气中的氮素, 所以大豆施用化肥较禾谷类作物施肥复杂, 本来大豆需要氮、磷、钾多, 而施肥增产效果却不如禾谷类大, 但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大豆施肥应掌握以下要点。
4.1施用磷、钾肥
大豆施用磷、钾肥增产效果显著, 而且能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 这点已达成共识。因施磷不仅能促进根系生长, 幼苗健壮, 而且能使根瘤数量明显增加, 这样大大增强了大豆自身的固氮能力。磷肥的施用时期应提早, 即播种前深施或播种的同时施入土壤中, 因磷肥早施效果好, 有利于促壮苗, 使幼根及根瘤发育良好。施肥位置由于磷肥移动性小, 大豆前期吸收较少, 而开花鼓粒期需肥量较大, 所以适当深施效果好。
4.2施用氮肥
大豆施用氮肥一方面考虑到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 同时要考虑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 因氮肥过多有抑制根瘤固氮的作用。因此, 大豆施氮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但大豆一般在出苗两周后才开始根瘤固氮, 固氮高峰在结荚、鼓粒期, 其后根瘤衰老, 固氮作用下降。由于苗期根系较弱, 气温又低, 生育后期根系老化等原因, 致使大豆生育前期与后期土壤氮素供应量少, 也因此造成大豆生育前后两期出现两个“氮肥饥饿期”。因此, 适时、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 但施用量不宜过大。
4.3推广以分层深施为主、追肥为辅的方法
4.3.1 施肥量及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一般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20~150kg, 氮、磷、钾比例:黑土为1∶1.5∶0.6, 白浆土为1∶1.2∶0.6。施肥量与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4.3.2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为分层施肥, 将基肥总量的三分之二施于种下8~16cm, 在秋起垄的同时施入土壤, 三分之一施于种下4~7cm。根部追肥要视苗情而定, 主要是追施氮肥, 磷肥不作根际追肥, 因磷肥易被表层土壤固定, 利用率不高。
4.3.3 叶面追肥
在大豆开花期至结荚期进行, 因这个时期正是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是大豆需肥的高峰期, 所以要想夺得大豆高产必须进行叶面追肥, 以解决土壤供肥不足的问题。叶面追肥选用的肥料品种根据田间大豆长势和缺素情况而定, 一般选用肥料品种有尿素 (公顷用量7.5~10.5kg) 、磷酸二氢钾 (公顷用量2.2~3.0kg) 、钼酸铵 (公顷用量105~150g) 、硼肥 (速乐硼公顷用量750~1125g) 等。叶面追肥一般不少于3次, 为降低叶面施肥成本, 可与健身防病、防虫结合进行。
5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肥作物, 对化肥尤为敏感, 肥粮比高, 玉米的需肥规律是前期重磷、后期重氮。且玉米的生育期长、产量高, 所以玉米需肥量较其它粮豆作物大。因此, 目前种植玉米的施肥量较麦、豆作物高近1倍, 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 玉米施肥的原则是:种肥重磷, 追肥重氮, 氮、磷、钾结合, 分期施用, 具体施用技术如下。
5.1施肥量及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一般每公顷施肥量不少于270kg, 氮、磷、钾比例:黑土为1.5∶1∶0.5, 白浆土为 (2.0~2.5) ∶1∶0.5;棕壤土为 (1.5~2.0) ∶1∶0.5。施肥量及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5.2施肥方法
5.2.1 分期分层施肥
为适应玉米的需肥规律及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将氮肥总量的50%及全部钾肥在秋起垄的同时深施到土壤中, 深施深度为15~18cm, 磷肥在播种时作为种肥施入。
5.2.2 根际追肥
当玉米生长到6叶期时即可追肥, 追肥宜早不宜迟, 过晚则影响苗期生长并造成贪青晚熟, 影响子粒成熟, 降低子粒品质。一般结合中耕作业每公顷追施尿素150kg左右, 追肥后覆土严密, 减少挥发损失。
5.2.3 使用长效尿素
如使用长效尿素, 也可以把氮肥一次性深施到土壤中, 因长效尿素中具有缓释剂, 可适当延长氮素的释放期, 这样就节省了追肥的成本。
5.3叶面追肥
玉米对锌元素较为敏感, 所以玉米叶面追肥应喷施硫酸锌, 施肥量为每公顷1.5~2.2kg, 并结合田间玉米长势, 每公顷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2.2~3.0kg、尿素7.5~11.2kg、硼肥750~1500g。
6南瓜施肥技术
南瓜为深根性、吸肥能力较强的作物。南瓜对养分的吸收量为钾>氮>磷, 据资料介绍, 每生产100kg南瓜果实, 需纯N0.37~0.42kg、P2O50.18~0.22kg、K2O0.65~0.73kg, 氮、磷、钾比例为1∶0.5∶1.7。由此可见, 南瓜对钾肥的需求量要远远大于氮肥和磷肥。南瓜需肥规律是生育前期吸收量少, 果实生长期吸收量最大, 而且施氮量不能过大, 氮肥多易导致茎叶生长过于繁茂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 从而导致产量降低。所以, 为了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 实现高产, 应当在充分了解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基础上确定施肥量及氮、磷、钾比例。目前生产中南瓜施肥普遍存在施用钾肥偏少, 氮、磷肥偏多的现象, 近几年经过南瓜施肥的多次试验认为南瓜施肥应掌握以下要点。
6.1施肥量与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生产上一般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20~150kg, 氮、磷、钾比例为 (1.5~2.0) ∶1∶ (2.5~3.0) 。如采用覆膜栽培, 化肥用量应相对增加, 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具体用量为每公顷施化肥纯量不低于180kg, 氮、磷、钾比例为1.5∶1∶2.5。施肥量及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6.2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应采取分层深施, 以满足其后期需肥量大的特点。为防止果实生长期脱肥, 应进行叶面追肥, 追施的主要肥料为磷酸二氢钾, 每公顷用量2.2~3.0kg。
7角瓜施肥技术
因角瓜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和南瓜相似, 所以角瓜的需肥规律和南瓜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经多年生产实践, 在施肥量及氮磷钾此例上有所不同。目前生产上种植角瓜的施肥标准是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12.5~135.0kg, 氮、磷、钾比例为1∶1.5∶1。施肥量及比例, 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施肥方法应采取分层深施, 以满足其后期需肥量大的特点。为防止果实生长期脱肥, 应进行叶面追肥, 主要以磷酸二氢钾为主, 每公顷用量为2.2~3.0kg。
8甜菜施肥技术
甜菜是一种需肥量大、吸肥力强、吸肥时间长的作物, 根据其需肥特点, 施肥技术总结如下。
8.1施肥量与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一般每公顷施化肥纯量不少于300kg, 氮、磷、钾比例为 (1.5~2.0) ∶1∶1。施肥量及比例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8.2施肥方法
采取播前深施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在播种前每公顷施尿素120~150kg、磷酸二氢钾150~195kg、钾肥105kg, 施肥深度10~14cm;二是在甜菜12~15片叶时, 每公顷追施尿素120kg。
8.3叶面施肥
正确使用叶面肥, 前期喷施叶面肥以尿素 (公顷用量7.5~11.2kg) 为主, 后期以磷酸二氢钾 (公顷用量2.2~3.0kg) 为主, 为防止心腐病发生, 应喷施硼肥 (硼砂公顷用量2.2~3.0kg) 3次以上。
9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本田施肥技术总要求为“四结合、三依据、二看”, 即化肥与有机肥相结合, 氮、磷、钾相结合, 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 深施与表施相结合;依据品种特性施肥, 依据产量指标施肥, 依据叶龄进程科学施肥;看天、看苗具体施肥。
9.1施肥量与比例
全生育期施肥原则为前重、中轻, 后补。全生育期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35~195kg, 氮、磷、钾比例为2∶1∶ (0.5~0.8) 。折合每公顷施尿素150~225kg、磷酸二铵75~120kg、50%硫酸钾45~90kg。各生育期施肥比例:基肥为氮肥50%、磷肥100%、钾肥50%;分蘖肥为氮肥25%、钾肥25%;穗肥为氮肥25%、钾肥25%。
9.2叶面施肥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篇10
二、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二)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一季中稻
2.施肥建议
(1)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每667平方米产550~600千克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控制在15~17千克/667平方米,籼稻氮肥(N)用量控制在10~14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3.5~5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4.5~6千克/667平方米。缺锌土壤每667平方米施用硫酸锌1千克。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20%~30%,穗肥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2)西南地区,在每667平方米产550~600千克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控制在9~12千克/667平方米,籼稻氮肥(N)用量控制在8~11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3.5~5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3.5~5千克/667平方米。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10%~20%,穗肥30%~4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60%~70%)和穗肥(30%~40%)两次施用。
(三)华南双季稻(早稻~晚稻)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目前华南双季稻施肥的主要问题是氮肥施用量偏高,前期施氮量过大,有机肥施用量少,为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控制氮肥总量,根据无氮区产量和目标产量,确定总施氮量,防止过量施氮。
(2)氮肥后移,减少前期施氮量,增加中、后期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
(3)氮磷钾合理配比,有机无机配合,提倡稻草还田。
2.早稻施肥建议
(1)在每667平方米产400~450千克的情况下,氮肥(N)推荐为9~10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2~3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7~8千克/667平方米;缺锌土壤要适当施用硫酸锌1千克/667平方米。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40%~50%,分蘖肥占20%~25%,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作基肥和蘖肥(各占5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3.晚稻施肥建议
(1)在每667平方米产450~550千克的情况下,氮肥(N)推荐为9~11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2~3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6~9千克/667平方米。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40%~50%,分蘖肥占20%~25%,穗肥占20%~30%,粒肥占5%~1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作基肥和蘖肥(各占50%)两次施用。
(3)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30%。
(四)东北(黑龙江)寒地水稻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黑龙江寒地水稻生产中存在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过大,水稻后期脱氮较重导致产量降低、氮肥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加基施氮肥的比例,氮肥基施比例占总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
(2)注意在基肥、蘖肥中补充锌肥。
(3)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2.施肥建议
在水稻产量500~600千克/667平方米的条件下,寒地水稻氮肥总量(N)控制在6~9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3~4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3~5千克/667平方米,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每667平方米基施硫酸锌或硼肥1千克。
氮肥的40%~45%作为基肥,25%~30%作为蘖肥,20%~25%作为穗肥,5%~10%作为粒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三、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东北春玉米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东北春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施肥问题有:
(1)氮肥一次性施肥现象比较普遍,在一些地区易造成前期烧种烧苗和后期脱肥等问题。
(2)有机肥施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比例较低。
(3)种植密度较低,保苗株数不够,影响肥料施用效果。
(4)土壤耕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易旱易倒伏。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①氮肥分次施用,适当降低基肥比例;磷酸二铵作种(口)肥。
②土壤PH值高、高产地块和缺锌的土壤注意施用锌肥。
③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④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果。
⑤深松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议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施肥提出分类指导建议:
(1)产量水平650千克/667平方米以上:氮肥(N)14~16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4~6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4~5千克/667平方米。
(2)产量水平500~65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2~14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4~6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3~5千克/667平方米。
(3)产量水平500千克/667平方米以下:氮肥(N)10~12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4~5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0~3千克/667平方米。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二)华北平原夏玉米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针对华北平原夏玉米氮肥用量普遍偏高,肥料增产效率下降,而有机肥施用不足,微量元素锌等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调减氮肥用量。
(2)氮肥分期施用,适当增加氮肥追肥比例。
(3)依据土壤钾素状况,高效施用钾肥;注意锌等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
(4)提倡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5)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600千克/667平方米以上:氮肥(N)12~15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4~5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4~5千克/667平方米,硫酸锌:1~2千克/667平方米。高产或超高产地块可根据产量水平适当提高施肥量。
(2)产量水平450~600千克/667平方米:氮肥(N)10~12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3~4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3~4千克/667平方米,硫酸锌:1千克/667平方米。
(3)产量水平450千克/667平方米以下:氮肥(N)9~11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2~3千克/667平方米,钾肥(K2O)0~3千克/667平方米。
氮肥总量的1/3作基肥或苗期追肥,其余作为大喇叭口期追肥。
四、棉花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黄淮海地区棉花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针对黄淮海棉区氮磷化肥用量普遍偏高,肥料增产效应下降,而有机肥施用不足,微量元素硼和锌缺乏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高效施用钾肥,注意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3)氮肥分期施用,适当增加生育中期的氮肥施用比例。
(4)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建议
(1)在每667平方米产皮棉70~90千克的条件下,施肥总量为:每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2000千克,氮肥(N)11~13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钾肥(K2O)5~7千克。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锌肥。
(2)氮肥的35%~40%用做基肥,35%~40%用在初花期,15%~20%用在盛花期;磷肥全部用做基肥;钾肥全部用做基肥或基追(初花期)各半。从盛花期开始,对长势较弱的棉田,结合施药每667平方米混喷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75千克/次,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 篇11
1叶面施肥的优点
a.叶面施肥可快速补充作物生育期间所需养分, 对作物某些缺素症或因遭受自然灾害需要及时补救有重要作用。
b.叶面施肥可增强作物体内的代谢能力, 促进根系吸收养分, 特别是在作物生育后期, 根系老化, 吸收能力弱, 及时叶面施肥, 可避免作物脱肥早衰而减产。
c.叶面施肥不受土壤因素影响, 肥料利用率高, 其效率为土壤施肥的6~20倍。
d.施肥量小, 既经济又高效。叶面施肥一般用量为土壤施肥用量的10%~20%, 其肥效却比土壤肥料高数倍, 可大大减少肥料的投资。
e.叶面施肥可避免土壤中大量施化肥淋湿后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2叶面施肥的位置与时机
2.1叶面施肥的位置
要使叶面喷施收效显著, 必须尽量把液肥喷到嫩叶上, 形成液膜, 停留在叶上至少数小时。在选择有利自然条件下, 渗入一些润湿剂 (或展着剂) 于液肥中, 防止喷施时的流失现象。流失过程中, 液肥集中在作物叶缘, 会损伤叶子。在植物体中移动比较慢的元素, 应喷在新叶上, 效果较好。叶背的组织较疏松, 喷施于叶背面, 养分吸收快些。
2.2掌握喷施的时间
为保证肥料的最佳效果, 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施用, 避免蒸发, 造成溶液浓度增高而烧伤叶面, 也避免有露水或下雨时施用。最适宜喷施时间要选择每日湿度较高的时间, 一般于上午日出前后的清晨和傍晚进行。
2.3叶面施肥的时期
由于各类作物生长期不一样,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也不同, 很难规定具体的最佳喷施时期。微量元素叶面肥料允许在任何期间喷施。大豆叶面施肥推荐喷施时期如下:①铁 (Fe) :2~4叶龄期;②氮 (N) 、磷 (P) 、钾 (K) :开花期与结荚期;③硼 (B) :始花期;④锌 (Zn) :复叶期;⑤锰 (Mn) :开花期。
2.4施用量
以量少、次多、浓度低为原则, 否则易发生叶烧现象。
2.5叶面吸收营养元素的速率
叶面施肥方便、效果快, 可以进行多次喷施, 作为土壤施肥的补充。选择适宜的喷施间隔期, 将有助于肥料效率的提高。以豆科作物为例, 叶面吸收营养元素所需时间见表1。通过试验, 可以指导喷施营养元素的合理间隔期, 以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速率较快的某些营养元素, 可以通过叶面施肥保证作物对这些营养元素需求高峰期的肥源。
3技术要点
喷施叶面肥的喷液量以叶湿而不滴为宜。喷施时间要适宜。肥料溶液在农作物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 越有利于叶片对肥分的吸收, 从而提高利用率, 叶面肥的喷施效果受高温、光照强度、雨水等因数的影响, 喷施应选择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早晚尤其是傍晚进行, 因为此时光照不太强烈, 温度较低, 喷施后在叶片上湿润的时间长, 有利于吸收而增进肥效。是叶面喷施的最好时机。施用时期:大豆初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各施一次。
a.最好在下午3时后至傍晚进行。此时温度低, 湿度大, 利于叶片吸收。阴天可以全天喷施, 但下雨前后不宜进行。
b.喷施部位要全面。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施, 特别是气孔较多的背面更要喷到 (叶背面比正面吸收率高1倍以上) , 因为叶面肥主要是通过气孔扩散被叶片吸收, 而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 一般叶背面多于叶正面, 因此, 喷施叶面肥, 要注意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 以扩大吸收面, 尤其是双子叶植物更要重视喷施叶背面。
c.化肥要充分溶解并与水混匀后再喷。施用过磷酸钙时, 应先用热水冲泡搅拌过磷酸钙;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不宜溶于凉水, 只有在水温为40℃以上时才易完成溶解。在配制硼砂溶液时应先用少量温热水将其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这样才能使肥液均匀。肥液配制好后应及时喷用, 以防止久置后重新析出。
d.可以和农药混合喷施。这样既可防治病虫害, 又能达到施肥的目的。但要注意的是, 含磷肥料一般不能与含石灰的农药混喷。
e.喷施浓度要适当。浓度低了效果不佳, 高了易产生肥害。同时, 施用的化肥质量要好, 不能用低劣产品。例如当尿素中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 叶面喷施易产生毒害。
f.在喷施微量元素时加入尿素, 可提高作物吸收率, 并防止作物出现暂时的黄化。
喷施易在傍晚或有露水的早晨进行, 应避免风雨天, 尽量使肥液在叶片上停留较长时间。据研究, 锌、铜、锰、钼、硼、钙等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 比易移动的氮、磷、钾等更应喷在新叶上。叶背面的组织也较表面疏松, 喷施叶背面养分吸收会快些。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推荐阅读:
作物科学施肥技术06-10
农作物施肥技术09-06
春季作物施肥10-13
竹荪与农作物套种栽培技术研究论文07-05
平衡施肥技术08-09
施肥管理技术09-09
综合施肥技术10-07
作物生产技术06-02
蔬菜施肥管理技术技术06-01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