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施肥技术(精选11篇)
大豆高产施肥技术 篇1
黑龙江省北部产豆区是地处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丘陵慢岗地带, 主要土壤是黑土和草甸土, 还有少量暗棕壤。这里雨热同季, 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土地和气候条件利于大豆干物质和油分积累, 是我国大豆重要主产区之一。
但近年来, 由于栽培面积大, 连年重茬种植和掠夺式经营等原因, 产豆区土壤肥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一些农户多采取不惜成本、盲目高投肥, 以求达到高产目标, 结果不仅成本增加, 产量和效益也下滑。笔者根据黑龙江北部地区目前大豆种植现状, 在多年试验研究基础上, 提出并实施了适于黑龙江北部地区特点的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现介绍如下。
1 合理利用前茬肥
大豆很好地利用前茬肥对提高产量有明显效果。将大豆种在前茬施肥较多的作物, 如玉米、小麦后面, 不仅前茬有较多的残肥可供大豆吸收利用, 而且还可提高土壤肥沃性[1]。如果种植重茬豆, 应沟台交替种植。沟台交替种植与原垄种比较, 可减轻残株病虫和毒素危害, 同时垄沟种植也有利于深施肥, 提高肥效, 充分利用垄沟营养。
2 施足有机底肥
有机肥属于完全肥料, 不仅含有较多的有机质, 而且矿质营养含量也较全。有机肥肥效长, 可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力和土壤供肥能力。有机肥是创造大豆高产高效的基础条件, 特别是地力下降严重、长期不施有机肥的地块更应有计划地增施有机肥。有机底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 可用猪厩肥、土黄粪、草炭过圈肥等, 施用量为1 500~2 000 kg/hm2, 瘠薄地肥料质量差的可多施, 肥地和肥料质量好的可少施。有机底肥可在伏秋翻前施用, 通过机械翻耕使肥料混入10~20 cm土层中, 在起垄地块, 有机底肥可在播种前破垄夹施。
3 准确巧施种肥 (口肥)
3.1 种子拌肥
通过几年实践用新型根瘤菌肥拌种, 可使大豆根系固氮能力增强, 对提高根瘤数和根瘤重有较好效果。据测定, 用大平根瘤菌肥拌种可提高产量8%~10%;同时根瘤菌肥成本低, 长期施用还可活化土壤, 培肥地力。根瘤菌肥使用量为225 m L/hm2。
3.2 测土配方施肥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 化验土壤养分状况, 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途径来确定化肥施用总量和施肥比例。经过探索研究, 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高产高效最佳施肥总量:黑土225.0~262.5 kg/hm2, 草甸土262.5~300.0 kg/hm2。盲目加大施肥总量会产生高投低效报酬递减现象。高产高效施肥最佳施肥氮磷钾比例为:岗坡 (黑土) 1.0∶1.2∶ (0.8~1.0) , 平地 (黑土) 1.0∶ (1.4~1.5) ∶1.0, 洼地 (草甸土) 1.0∶ (1.8~2.0) ∶ (1.0~1.2) 。对于市场上大豆专用复合肥, 因比例固定与要求往往不符, 宣传全省乃至全国通用是不现实的, 重新搭配其他肥料调到所需最佳比例。
3.3 种肥施肥方法
总的原则是种肥要深施, 与种子隔开, 避免因肥料直接接触种子而造成烧种烧苗、降低保苗率。种肥深施一是可以减少肥分损失, 二是可延长肥效, 三是有利于根系直接吸收。一般种肥施肥部位是种下3~5 cm, 种侧5~7 cm, 用分层施肥机械分层深施肥, 可进一步提高肥效。上层施肥深度为7 cm, 底层施肥深度是15~20 cm。
4 适时适量追肥
大豆追肥是补充大豆中后期营养不足的重要有效措施, 可分为根部追肥和叶面喷肥2种[2]。大豆追肥要根据大豆长势和地力状况灵活掌握。
4.1 根部追肥
一是苗期追肥。在瘠薄地及大豆长势弱的地块, 可结合头遍铲趟进行苗期追肥。追肥时期为幼苗至开花初期, 追肥品种为尿素, 追肥量75 kg/hm2。二是花期追肥。对封不上垄的大豆田, 中耕除草后在垄侧开5~8 cm的沟, 将肥料条施于沟内, 然后趟土覆盖, 减少肥分损失。追肥品种为尿素, 追肥量100~125 kg/hm2。
4.2 有选择地喷施叶面肥
喷施叶面肥是补充大豆中后期所需微量元素营养的重要途径[3,4]。由于市场上叶面肥品种众多, 良莠不齐, 必须选择适当, 才可收到较好效果。一般可选择粘着性和渗透强的叶面肥肥效较好。除此, 选择叶面肥营养成分要足, 特别是大豆最需要的硼、钼、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要高。喷施叶面肥的最有效时期是花荚期, 喷施次数以2次为宜, 前后间隔7~10 d, 喷施浓度为500~1 000倍液。
摘要:阐述了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技术, 包括合理利用前茬肥、施足有机底肥、准确巧施种植 (口肥) 、适时适量追肥等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黑龙江北部地区
参考文献
[1]胡瑞轩.土壤肥料实用技术问答[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8.
[2]孙甲.大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75-77.
[3]陈树文.寒地农业实用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32-137.
[4]马庶晗.大豆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0) :47-49.
大豆高产施肥技术 篇2
1.操作规程
(1)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
35、绥农
14、黑农
33、豫豆
22、鲁豆
11、中黄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2)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 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黄淮海及南方产区与小麦、蔬菜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3)机械化精量播种 东北春大豆产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黄淮海夏大豆产区6月上中旬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东北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厘米。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万~3万株,增产15%~ 20%。
(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自奉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5)进行科学田间管理 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按每667平方米保苗8000~10000株,人工间苗定苗,同时深松或深趟。深松后立即铲第一遍,然后用犁培
土,高度3.3 厘米,然后每隔10天进行一次铲趟,培土越来越高,达到三铲三趟。重点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抱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抱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等办法。大豆田间杂草很多,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尽量控制施用量。播种前或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花荚期再喷一次除草剂,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
2.注意事项
(1)品种选择要适当 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择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大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应采用矮秆、半矮秆的耐密品种,不宜选择生育期过长,植株过高的品种,保证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获得高产。
夏大豆规范化施肥技术 篇3
大豆可以通过根瘤固氮,但只能满足大豆生长发育需氮量的1/2~3/4。前期,在大豆子叶所含的氮素已耗尽,而根瘤固氮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的一段时间内,会暂时出现根瘤菌的“氮素饥饿”。大豆开花期间是需氮量最多的时期,此期根瘤菌固氮能力虽然很强,但也难满足需要。大豆鼓粒期间,根瘤菌活动能力已衰弱,也会出现缺氮现象。上述几个时期都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大豆整个生育期要求较高的磷、钾营养水平和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现将夏大豆规范化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1. 酌情施用基肥 夏大豆播种时间紧迫,大多数地区很少施用基肥,如属于劳力充足或机械化水平高,并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还应酌情施用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3000千克,或再加施过磷酸钙20~30千克。将肥撒施于地表,然后进行浅耕或用圆盘耙耙地后播种。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以亩基施硫酸锌1~1.5千克、硼砂0.8~1.0千克为宜。
2. 注意施用种肥 种肥是在大豆播种时施用的肥料。种肥可供给大豆幼苗生长期所需要的养料,尤其在因受耕作条件限制不可能施用基肥或土壤缺乏肥料的情况下,施用种肥效果更明显。种肥多用优质有机肥和速效氮、磷、钾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200千克,施化肥其纯氮的用量不超过1.5千克(约折尿素3.2千克),磷(P2O5)不超过1.8千克(折合过磷酸钙12.5千克)。
3. 灵活施用追肥 夏大豆如不施用基肥,则追肥对夺取高产极为重要。其开花期是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当土壤中有效养分不足时,追施速效肥料增产显著。追肥时期和方法应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情况灵活掌握。如豆苗瘦弱,土壤瘠薄,追肥时间应当提前,开花期若植株仍缺肥,可再及时补追1次;豆苗生长健壮,叶面积系数过大,土壤碱解氮含量在80毫克/千克以上,初花期就不必追氮。追肥数量(以尿素计)以每亩10~15千克为宜,薄地弱苗可适当增加一些。追肥以沟施为宜,尿素亦可撒施于行间,最好结合灌溉进行,以促使其及时发挥肥效。磷肥宜作夏大豆基肥施用,但如果“板茬”播种,基肥无法施用,土壤又严重缺磷时,苗期可开沟增施磷肥。追施磷肥数量(以过磷酸钙计),一般是每亩25千克左右。磷在土壤中移动范围小,易被土壤所固定,必须施于地下耕层内,以用耧串或开沟撒施为佳。钾肥应早追,以幼苗至初花期施为宜,每亩可施硫酸钾7.5~10千克,开沟施于地下耕层内。
4. 酌情施用根外肥 对于营养不足,尤其是重茬豆田,可在生长的中后期喷施1%~1.5%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氢钾混配液1~2次,两次间隔7~10天。在盛花期加喷0.2%~0.3%农用硼、锌、铁、锰盐的混合液1次,注意配液时应加入少量食醋(每亩用量300~500毫升),以提高肥效。叶面喷施要以叶背为主,正反面兼顾。
大豆高产施肥初探 篇4
探明氮、磷、钾3元素不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并摸索出牡丹江市海林地区大豆最佳施肥方案。
2 试验方法及处理
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 设定A氮肥 (尿素) 、B磷肥 (二铵) 、C钾肥 (硫酸钾) 等3因素, 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 试验因素和水平列表如下:
2.2 表头设计及试验方案 (处理)
2.2.1 表头设计采用L9 (3) 4表头设计。
2.2.2 试验处理
每一行各因素组合即是试验处理, 本试验共9个处理, 3次重复, 共设27个小区, 各区组各处理随机排列。
3 基本情况
3.1 试验地点次
本试验落实海林市横道镇道林村。
3.2 供试品种及土壤类型
试验田采用合丰35品种, 土壤类型均为暗棕壤, 土壤肥力中等。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各因素各水平间的产量差异
4.2 直观分析
从表3中的各因素水平总和T1-3可以看出, A因素 (尿素) 取二水平产量最高;B因素 (二铵) 取三水平产量最高;C因素 (硫酸钾) 取二水平产量最高。因此, 最优搭配组合应是A2B3C2, 即尿素采用3.0kg/667m2, 二铵采用7.5kg/667m2, 硫酸钾采用3.75kg/667m2。
根据表3中的R值判断RB>Rc>RA, 本试验B因素 (二铵) 效应最大, 其次是C因素即硫酸钾, 而A因素即尿素效应最小。
4.3 变量分析
从变量分析表 (4) 中的F值可以看出B因素, 即二铵的增产作用达到α=0.01的极显著水平;C因素即硫酸钾的增产作用达到α=0.05的显著水平, 但达不到α=0.01的极显著水平;A因素即尿素的增产作用达不到显著水平, 也就是说A因素 (尿素) 3个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为降低成本尿素采用2.0kg/667m2较为经济。
4.4 差异显著性测验
4.4.1 计算667m2产量标准误SE:
小区总产转化667m2产系数:Cf=10000/15×9×27.2=2.72
667m2产量标准误:SE=9×0.0781×Cf=2.28
4.4.2 q测验最小显著极差 (LSR) 值计算
4.4.3 根据表 (3) 中的TB、TC值分别计算B因素及C因素的667667m2产量。
B3 (二铵7.5kg/667667m2) =50.5×2.72=137.4 (kg/667m2)
B2 (二铵5.0kg/667667m2) =44.6×2.72=121.3 (kg/667m2)
B1 (二铵2.5kg/667667m2) =41.8×2.72=113.7 (kg/667m2)
C2 (硫酸钾3.75kg/667667m2) =47.6×2.72=129.5 (kg/667m2)
C3 (硫酸钾5.0kg/667667m2) =45.4×2.72=123.5 (kg/667m2)
C1 (硫酸钾2.5kg/667667m2) =43.9×2.72=119.4 (kg/667m2)
4.4.4 B因素 (二铵) 、C因素 (硫酸钾) 各水平产量的差异显著性测验 (q测验) 。
从q测验表 (6) 可见, B因素 (二铵) 3个水平的产量差异都达到α=0.05的显著水平;而第3个水平与第1、第2水平的产量差异都达到α=0.01的极显著水平;第2、第3水平的产量差异达不到α=0.01的极显著水平。因此, B因素 (二铵) 采用第三水平即:7.5kg/667m2最佳。
从q测验表 (7) 可见, C因素 (硫酸钾) 第3水平与第1水平的产量差异达到α=0.05的显著水平, 但达不到α=0.01的的极显著水平;第3水平与第2水平, 第2水平与第3水平的产量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 C因素 (硫酸钾) 采用第2水平即:3.75kg/667m2较为合适。
5 考种结果分析
从各因素各水平产量构成调查表 (8) 可以看出, 本试验3因素不同水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上。
6 结语
6.1 在大豆生产中
N、P、K肥不同水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效应有所不同。其中效应最大的是磷肥 (二铵) , 其次是钾肥 (硫酸钾) , 而氮肥 (尿素) 的增产效应最小。
6.2 从本试验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来看
二铵采用第3水平即7.5kg/667m2增产作用最显著, 硫酸钾采用第2水平即3.75kg/667m2最佳, 尿素取3个水平中任一水平均可, 但从经济低成本考虑, 取最低水平为宜, 即2.0kg/667m2。
6.3 本试验最佳搭配组合
是A1B3C2即尿素2.0kg/667m2、二铵取7.5kg/667m2, 硫酸钾取3.75kg/667m2。
摘要: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地区大豆施肥现状,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 设计了N、P、K 3要素肥料, 高、中、低3个不同水平, 科学分析了氮、磷、钾3元素肥料3个不同水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经过试验研究, 发现对大豆产量效应最大的是磷肥、其次是钾肥、氮肥效应最低。通过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磷肥第3水平 (最高施肥量) 即7.5kg/667m2, 钾肥第2个水平 (中等施肥量) 即3.75kg/667m2, 增产效果显著, 氮肥低、中、高3个水平中, 采用任何一个氮肥水平, 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本试验研究最佳施肥组合是A1B3C2, 即尿素2.0kg/667m2、二铵7.5kg/667m2、硫酸钾3.75kg/667m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篇5
关键词:轮作;整地;播种;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49-1
1 选择高产优质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抗倒伏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审定品种是大豆高产的关键。种子要做到每年更新一次,目前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有:吉育47、丰交7607、丰交2004、吉育71、长农13、九农26等。
2 合理轮作
大豆最忌重茬和迎茬,要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种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玉米。
3 精细整地
提倡秋灭茬、秋起垄。及时秋翻、深耕,一般耕翻深度要求2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对秋灭茬,春起垄的地块,于第二年春天土壤冻融交替时,开始整地,要顶浆打垄,及时镇压,春整地要做到翻、耙、压连续作业。
4 科学施肥
本着增施农肥,合理施用化肥的原则。亩施用优质农家肥2~3立方米作底肥,结合整地施入。二铵15~20斤,氯化钾8~10斤(或生物钾肥1斤做种肥),土壤肥力差的瘠薄地,种肥可适当增加少量氮肥,亩施尿素6~8斤。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倡分层施肥。即上层在种下3~5厘米,施肥量占总肥的1/3;下层在种下12~15厘米,施肥量占总肥的2/3。
5 播种
5.1 播期 以出苗期避开冻霜期为原则;我县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最佳时期是5月1日~5月10日。
5.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用大豆选粒器精选种子,保证芽率98%,净度99%。防治大豆根腐病、灰斑病等各种病害,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4%拌种;防治大豆根线虫病用多福复合种衣剂药种比为1:50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种衣剂4号(一千克药+150斤种子)包衣处理;对于土壤有效钼含量低于0.15PPm的土壤,每千克种子用0.5%钼酸胺对水20毫升拌种处理。
5.3 播种方法 采取等距穴播的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我县通常实行5寸双珠,6寸双珠或6寸三株的播种形式,亩用种量8斤左右,播深以3~5厘米为宜,做到播种、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5.4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而定。一般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植株生长繁茂多枝品种宜稀,少分枝品种宜密的原则。我县适宜的栽培密度亩保苗在11000~16500株之间。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间苗 植株过密时,应及时间苗、定苗,防止徒长。当补苗长出第一片复叶尚未展开前,进行人手间苗。间苗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而确定合理的密度。间苗要去掉弱苗、病苗及受害虫危害的苗,留苗要均匀一致。
6.2 铲趟 小苗刚拱土,子叶尚未展开,要进行铲前深趟一犁,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当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头遍铲趟。铲趟要做到细铲深趟少培土,以增强土壤通透性。一般耕深约15厘米,培土不能将子叶压埋。第二次铲趟于分拨期进行,耕深约10~12厘米。
6.3 化学除草 目前大豆田化学除草方法有两种,一是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为使后茬作物不产生药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除草剂,如乙草胺、全都尔等,按常规用量进行土壤封闭;二是对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苗前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可用精禾草克或用精稳杀得、高效盖草等乳油防治。防治阔叶杂草可用克阔乐乳油,氟磺胺草醚等药剂防治。
6.4 中耕 在稻花期完成大豆第三次铲趟,及时拿起大垄,中耕深度10厘米左右,培土不能超过第一片复叶。
7 主要虫害防治
7.1 大豆蚜 大豆蚜在田间不需要经过雌雄两性个体交配即可繁殖后代。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繁殖速度较快,每头无翅型蚜虫平均日产若蚜 5~6 头,一共可产出多达50头若蚜,每 3~6 天一代。在 6 月末至 7 月末气温高、降雨少的天气条件下,大豆蚜快速繁殖,导致蚜虫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在大豆蚜数量较多时,会出现一种有翅型的蚜虫,可以田间迁飞,使大豆蚜在全田快速扩散。数量迅速增加。
防治方法: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等益虫、有益微生物控制蚜虫; 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头时,应进行化学防治,具体药剂是: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每亩30~50克,对水50升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 6~8克,对水25~30升喷雾。抗蚜威有利于保護天敌,但由于蚜虫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轮换使用。
7.2 大豆食心虫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虫食率低、丰产性好的品种;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大面积、大间距轮作;大豆收割后秋翻耕耙。
药剂防治:80%敌敌畏乳油100~150克/亩,用约30根高粱或玉米等秸秆蘸药,均匀插于垄台上;或用玉米穗轴或其他颗粒或块状载体吸入药液,卡在豆株的枝杈上或均匀地撤布于田间垄沟中熏蒸防治成虫。但高粱间种大豆时不宜采用;选用2.5%溴氰菊酯,用量30毫升/亩或20%杀灭菊酯乳剂,用量65毫升/亩,加水/稀释1~2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稀释4000倍常规喷雾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
生物防治:每亩用白僵菌粉1.5千克加细土或草木灰13.5千克,在幼虫临近脱荚之前,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防治脱荚落下的幼虫;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灭卵,每亩放蜂量2万~3万头。
8 收获
人工收获应在黄熟期豆叶全部脱落后5~7天进行。机械收获应在豆叶全部脱落,豆粒归圆时进行。
浅谈大豆科学施肥技术 篇6
一、大豆的需肥特点
1.大豆需肥特点与禾谷类作物有着明显的差别, 由于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 开花始期以前养分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 而禾谷类如水稻开花始期吸肥量已占总量的70%。可见大豆生育后期荚粒所需营养相当大部分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所以后期供肥对大豆产量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大豆有根瘤, 一般禾谷类作物的氮源主要是利用根系从土壤吸收, 而大豆除从土壤中取得氮源外, 据测定根瘤菌固氮可满足大豆所需要氮素的50%左右。以上所述大豆的需肥特点就是我们施肥的理论依据。
二、因大豆与根瘤可利用空气中的氮素, 所以大豆施肥较禾谷类作物复杂, 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大豆施肥应掌握以下要点
1.大豆施用磷钾肥增产效果显著, 而且能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 这点大家认识是一致的, 因施磷不仅能促进根系生长, 幼苗健壮, 而且能使根瘤数量明显增加, 这样大大增强了大豆自身的固氮能力。磷肥的施用时期应早施, 即播种前深施或播种的同时施入土壤中, 因磷肥早施效果好, 有利于促壮苗, 使幼根及根瘤发育良好, 施肥位置由于磷肥移动性小, 大豆前期吸收较少, 而开花鼓粒期需肥量较大, 所以适当深施效果好。
2.大豆施用氮肥一方面考虑到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 同时要考虑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 因氮肥过多有抑制根瘤固氮的作用。因此, 大豆施氮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但大豆一般在出苗两周后才开始根瘤固氮, 固氮高峰在结荚、鼓粒期, 其后根瘤衰老, 固氮作用下降。由于苗期根系较弱, 气温又低, 生育后期根系老化等原因, 致使大豆生育前期与后期土壤氮素供应量少, 也因此造成大豆生育前后两期出现两个“氮肥饥饿期”。因此, 适时、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 但施用量不宜过大。
3.大豆施肥推广以分层深施为主、追肥为辅的方法。
三、施肥量及比例
施肥总量参考测土结果, 结合经验施肥, 根据设计产量确定。目前一般亩施化肥纯量8~10千克, N:P:K黑土为1:1.5:0.6;白浆土地为1:1.2:0.6。施肥量与比例, 可根据土壤测定肥力变化情况及茬口情况酌情增减。
四、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为分层施肥, 将肥料总量的三分之二施于种下8~16厘米, 在秋起垄的同时施入土壤, 三分之一施于种下4~7厘米。根部追肥要看苗情而定, 主要是追施氮肥, 磷肥不作根际追肥, 因磷肥易被表层土壤固定, 利用率不高。
五、叶面追肥
在大豆开花期至结荚期进行, 因这个时期正是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是大豆需肥的高峰期, 所以要想夺得大豆高产必须进行叶面追肥, 以补充土壤供肥不足的问题。叶面追肥选用的肥料品种根据田间大豆长势和缺素情况而定, 一般选用肥料品种有尿素亩用量500~700克、磷酸二氢钾亩用量150~200克、钼酸铵亩用量7~10克、硼肥速乐硼亩用量50~75克等。叶面追肥一般不少于三次, 为降低叶面施肥成本, 可与健身防病、防虫结合进行。
摘要:大豆开花始期以前养分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 所以后期供肥对大豆产量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豆施用磷钾肥增产效果显著, 而且能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 磷肥的施用时期应早施, 有利于促壮苗。适时、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 但施用量不宜过大。
大豆苗期管理及施肥技术要点 篇7
1.1 查苗补苗
大豆的产量由单株的产量与单位面积的总株数决定的, 所以大豆要高产, 必须要保证一定数量的株数。大豆出苗后, 一定要及时到田间查看。如果有缺苗、断垄的现象发生, 一定要及时进行补种, 保证不空苗、不缺苗。如果种子不足, 可以进行幼苗移栽。只有苗齐, 才能保证产量。
1.2 间苗定苗
虽然大豆的株数和单株产量是总产的2个重要决定条件, 但也不是说越密, 产量就一定越高。这2个因素之间有个平衡点, 如果过密, 植株之间在水分、养分、光照、透风等方面势必会彼此影响, 从而导致单株的产量不会太高;如果过稀, 虽然单株产量会达到最大, 但会浪费土地资源和水肥, 而保证不了足够的株数, 也不会高产。所以要对大豆苗进行间苗和定苗, 密度过大, 要间去一些“疙瘩苗”、“拥挤苗”, 确保密度基本合理, 为高产创造条件。
1.3 中耕
大豆在苗期到开花期这段时间, 要进行2次中耕, 第1次要浅耕, 第2次要深耕, 确保大豆根部能盖上土。2次中耕都以不伤豆根为原则。中耕的好处是能疏松土壤,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保墒保水, 利于大豆根系的发育, 使得植株的生长稳健, 达到壮苗防倒伏的作用。中耕也能起到去除一部分杂草的作用, 也能破坏土壤中一些地下害虫的生活环境, 起到防虫作用。
1.4 除草
杂草的生长对豆苗影响很大, 特别是幼苗, 长势还不是很强, 在水分、阳光、养分等方面都争夺不过杂草, 所以要及时清除杂草, 要尽早、除小、除了, 可以结合中耕进行。目前的耕作, 多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进行。在应用除草剂时要注意除草剂所针对的类型, 要合理使用, 注意用法、用量及使用时间, 避免使用不当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 精禾草克、精稳杀得、乙草铵等对于禾本科杂草效果要好, 而虎威、杂草焚水剂等除草剂主要针对阔叶杂草, 使用时要加以区别, 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科学地选择除草剂。
1.5 防病治虫
大豆苗期易得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地老虎、蚜虫、菜青虫、棉铃虫等病虫害, 要密切关注大豆的长势情况, 定期巡田, 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的苗头, 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把病虫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防患于未然。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综合运用物理、化学、人工等方法进行防治, 为大豆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2 大豆的施肥技术
大豆高产因素中, 养分的供应是重中之重, 所以施肥十分重要。大豆的肥料施用, 不同于其他的作物, 虽然都需要氮、磷、钾3种必备元素, 但大豆的根部有根瘤固氮, 所以在肥料配比上要有所侧重, 与其他作物相区别。大豆要健康地生长, 在施肥上一般要施基肥、种肥和追肥。总的原则是保证大豆有足够的营养, 但也要注意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节省成本。在施用氮肥时, 不要过量, 因为过量的氮肥能抑制根瘤菌的生长, 影响其固氮作用, 还能引起大豆的倒伏。在氮肥施用上, 也不要过少, 不要以为大豆有固氮作用就不再需要施用氮肥了。施肥要做到各种肥料的综合, 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均衡, 迟效、速效肥并用。
2.1 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有机肥就是农家肥, 以腐熟的畜禽粪便和一些植物的青秆沤制而成, 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及微生物, 对于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 肥效持久, 保水保墒, 有利于结瘤固氮, 提高大豆产量, 是理想的肥料。在施用种肥时, 一定要分层施用, 施于种子下部或侧面, 避免肥种混合产生烧种烧苗, 影响植株的生长。种肥一般每667m2用10~15kg过磷酸钙或5kg磷酸二铵作种肥, 缺硼的土壤加硼砂0.4~0.6kg。
2.2 追肥
大豆幼苗期, 根部尚未形成根瘤时或根瘤活动弱时, 适量施用氮肥可使植株生长健壮。在初花期酌情施用少量氮肥也是必要的。第1次是在苗期, 要早施, 可结合第1次中耕时追施, 每667m2施尿素5~10kg, 配合微生物菌肥1kg, 可减少尿素的挥发和淋湿, 提高氮肥利用率或者施用复合肥料10kg。对于肥力高、底肥、种肥足, 幼苗期生长健壮的可以不施或少施。第2次是开花结荚期, 适时追肥对提高开花率和结荚率, 减少落花落荚, 提高大豆产量有积极的作用。每667m2追施尿素2.5~5kg, 配合微生物菌肥1kg, 可补充大豆在开花结荚期所需要的其他微量元素, 结荚后籽粒饱满并能提高大豆抗逆性。
2.3 根外肥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 降了根部施用肥料外, 根外追肥也十分重要。根外追肥对于提高产量效果也比较明显, 特别是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虽然大豆的根瘤菌有一定的固氮作用, 可以节省氮肥的用量, 但是根瘤菌固氮时, 必须要有一些微量元素的配合, 钼便是其中1个重要元素, 所以一般大豆的根外追肥是钼酸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 用以补充微量元素的不足。施肥多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 可根据花期及荚期的长势, 合理配比所需的喷施肥料, 及时进行补充, 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摘要:大豆是1a生草本植物, 起源于中国, 后引种到世界各地, 现在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由于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我国在大豆种植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种植大豆, 要夺取高产促丰收, 都要从细节管理入手, 抓好各个生产环节, 确保大豆生长环境优良, 养分充足, 确保高产。本文主要就大豆的苗期管理及施肥技术方面进行分析, 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大豆高产施肥技术 篇8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状况
试验地于2014年设在黑龙江省八五〇农场旱田科技园区, 土质为草甸白浆土, 土壤肥力中等。前茬玉米, 春旋地, 春起垄。
1.2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处理1为常规化肥用量 (公顷施磷酸二铵135kg+尿素30kg+氯化钾60kg) 。处理2为常规化肥用量减少1/3 (公顷施磷酸二铵90kg+尿素19.5kg+氯化钾40.5kg) , 在大豆苗期 (第4片复叶出来但没有展开时) 、初花期、鼓粒期3次叶面喷施叶面肥 (圣丹腐植酸叶面肥750mL/hm2) , 同时按照尿素3000g/hm2 (3次都用) 、磷酸二氢钾1500g/hm2 (后2次用) 的用量和叶面肥混合喷施。处理3为常规化肥用量减少1/2 (公顷施磷酸二铵67.5kg+尿素15kg+氯化钾30kg) , 在大豆苗期 (第4片复叶出来但没有展开时) 、初花期、鼓粒期3次叶面喷施叶面肥 (圣丹腐植酸叶面肥750mL/hm2) , 同时按照尿素3000g/hm2 (3次都用) 、磷酸二氢钾1500g/hm2 (后2次用) 的用量和叶面肥混合喷施。处理4为常规化肥用量减少2/3 (公顷施磷酸二铵45kg+尿素10.5kg+氯化钾19.5kg) , 在大豆苗期 (第4片复叶出来但没有展开时) 、初花期、鼓粒期3次叶面喷施叶面肥 (圣丹腐植酸叶面肥750mL/hm2) , 同时按照尿素3000g/hm2 (3次都用) 、磷酸二氢钾1500g/hm2 (后2次用) 的用量和叶面肥混合喷施。
1.3 试验方法
小区试验, 随机排列, 3次重复, 小区行长8m, 4行区, 行距0.65m, 每小区面积20.8m2。供试大豆品种为垦丰16, 设计播种密度30万株/hm2。5月8日人工开沟、施肥、播种, 播后机械镇压。5月11日土壤封闭灭草 (公顷用90%乙草胺1500mL+70%赛克300g+75%噻吩磺隆22.5g) ;6月8日深松、中耕一遍;按试验要求于6月26日、7月14日、8月11日喷施3遍叶面肥;10月8日人工收获、脱粒, 其它措施同大田生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情况调查
大豆生长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8月3日调查) , 处理1株高61.2cm, 绿复叶数14.9片, 节数8.4个, 地上鲜重85.0g, 叶面积系数3.8;处理2株高60.7cm, 绿复叶数14.8片, 节数8.0个, 地上鲜重75.5g, 叶面积系数3.4;处理3株高57.5cm, 绿复叶数13.0片, 节数7.4个, 地上鲜重54.5g, 叶面积系数3.3;处理4株高61.0cm, 绿复叶数14.1片, 节数8.1个, 地上鲜重67.0g, 叶面积系数3.0。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生育前期减少肥料施用量影响大豆生长, 株高平均减少1.5cm, 绿复叶数平均减少0.9片, 节数平均减少0.6节, 地上鲜重平均减少19g, 叶面积系数平均减少0.6。
2.2 生育期调查
从2014年的大豆生育期调查结果来看, 减少肥料用量对生育期没有什么影响, 出苗、开花、鼓粒、成熟期各处理相差不大。
2.3 考种及产量结果分析
大豆考种及产量调查结果如下, 处理1株高77.2cm, 低荚高15.0cm, 茎粗0.68cm, 节数18.3个, 株荚数36.1个, 株粒数83.7个, 百粒重15.6g, 公顷产量2914.5kg;处理2株高77.9cm, 低荚高15.5cm, 茎粗0.66cm, 节数18.7个, 株荚数34.0个, 株粒数78.5个, 百粒重15.8g, 公顷产量2902.5kg, 比对照公顷减产12kg, 减产率为0.4%;处理3株高77.0cm, 低荚高16.0cm, 茎粗0.63cm, 节数19.1个, 株荚数33.5个, 株粒数81.7个, 百粒重15.9g, 公顷产量2949.0kg, 比对照公顷增产34.5, 增产率为1.2%;处理4株高74.5cm, 低荚高16.3cm, 茎粗0.63cm, 节数18.5个, 株荚数31.7个, 株粒数73.2个, 百粒重15.9g, 公顷产量2986.5kg, 比对照公顷增产72kg, 增产率为2.5%。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化肥量减少过多对株高有一定影响, 处理4株高74.5cm, 比对照减少2.7cm, 其它2个处理与对照相差不大。减少化肥用量, 百粒重略有增加, 比常规施肥增加约0.3g。从产量结果来看, 以处理4产量最高, 公顷产量2986.5kg, 比对照公顷增产72kg, 增产率为2.5%。经统计分析, 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2.4 经济效益分析
从经济效益调查结果可知, 处理3、处理4成本低于处理1 (CK) , 且收入增加, 处理4效益较为可观, 公顷增收359.70元;处理2比处理1 (CK) 公顷减少收入168.90元。
3 小结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 篇9
1 需肥规律
1.1 玉米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
玉米的一生对氮、磷、钾3种元素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除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力、玉米品种、施肥技术及气候条件的变化而有差异。一般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要吸收纯氮(N) 2.2~2.8kg、磷(P2O5) 0.85~1.3kg、钾(K2O) 2.0~2.5kg。在氮、磷、钾3要素中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试验结果表明:超吨粮田施肥量为纯氮502.5kg/hm2、磷187.5kg/hm2、钾471.0kg/hm2;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创吨粮田时,在施45t/hm2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倡施纯氮450kg/hm2、磷225kg/hm2、钾300kg/hm2、锌22.5kg/hm2。
1.2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吸收速度和数量有很大差异。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吸收氮肥,对氮的吸收是比较平稳的,吸收高峰在抽雄吐丝期,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玉米对磷的吸收也是在抽雄开花期达到高峰,后期吸磷下降;但玉米苗期对磷特别敏感,如果苗期缺磷,即使以后补施,也挽回不了苗期缺磷所造成的影响。玉米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高峰,以后停止对钾的吸收,靠植物体内的钾素再分配。
2 施肥数量
玉米施肥数量是根据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量之差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施肥量=(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供给养分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式中,目标产量需肥量=目标产量×生产1kg玉米籽粒需肥量;土壤供给养分量=2.25×土测值×土壤养分利用率。目标产量:根据当地前3年玉米平均产量,再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土壤养分利用率:土壤碱解氮40%~50%;土壤速效磷120%~140%;土壤速效钾45%~50%;肥料利用率:氮肥40%~60%;磷肥15%~25%;钾肥45%~50%;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可由肥料商标中查得。
3 施肥方法
3.1 底肥
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的肥料叫底肥,也叫基肥。底肥是供给玉米全生育期养分的长效肥料,对玉米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底肥主要以农家肥和化肥为主。底肥的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一般以条施、穴施效果较好。在底肥数量较多、深耕的情况下,可采用撒施,即将底肥撒施在土壤表层,然后结合深翻将底肥埋入耕层中。施肥深度应根据土壤、肥料、气候和农业技术等因素而定。如有条件采用全层施肥或分层施肥,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时期根系的吸收,使底肥的增产作用更为明显。条施或穴施:在底肥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特别是配合使用化肥作底肥的,应采用集中条施或穴施。把粪肥施在垄沟内,破旧垄合成新垄,压好破子,适时播种。这种施肥方法,能使肥料靠近玉米根系,利于玉米的吸收。一般情况下,产量达10t/hm2的地块,施农家肥30m3/hm2、二铵100~150kg/hm2、尿素150~200kg/hm2、硫酸钾100kg/hm2、硫酸锌15kg/hm2作底肥,结合整地打垄一次性深施20cm以下。
3.2 种肥
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随种子同时施下去的肥料叫种肥。种肥主要是提供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对培养壮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施用种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特别是在底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种肥的增产作用更大,不能忽视。
玉米对种肥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要求酸碱度适中,对种子无烧伤、腐蚀作用,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其次是肥效快,用作种肥的肥料多采用化学肥料和腐熟好、质量高的农家精肥,易被幼苗吸收利用。施用方法主要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机械播种采用化肥侧面条施的方法;穴施结合刨掩种,将肥料点在种子一边。以化肥作种肥时,必须做到种、肥隔离,避免烧种烧苗。生产上多采用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作种肥,用量为50~100kg/hm2。
3.3 追肥
玉米出苗以后施用的肥料叫追肥。追肥的目的主要是补充底肥和种肥的不足,及时充分地供给玉米生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以促进玉米生长和发育。玉米追肥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常用硝酸铵、尿素作追肥。在土壤缺磷、缺钾的条件下,采用早期追施磷、钾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均有明显的效果。追肥用的磷、钾化肥品种有二铵、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等。
目前玉米追肥,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炮轰”的不合理追肥方法,即不管地力水平和追肥多少都在拔节期前后一次性施入。这种追肥方法缺点很多,若追肥量大,追施早,容易引起植株早期生长过快,降低抗倒伏能力;若追肥量不足,容易造成后期脱肥早衰。追肥的时期可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以及当地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供应情况而定。强调要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追肥,以达到攻秆、攻穗和攻粒的目的。
一般在生产上,中、低肥力地块,由于前期玉米生长缓慢,应在铲2遍地后进行根际追肥,即施拔节肥,以利于上部叶片的生长和幼穗分化,壮秆促大穗;高肥地块,玉米长势旺盛,可以在铲3遍地后进行根际追肥,即攻穗肥,有促大穗,减少秃尖、防早衰、提高百粒重的作用。对长势差,二、三类苗多的地块,要多追一遍肥,实行弱苗偏管,提高玉米田间整齐度,降低空秆率。一般追施尿素300~400kg/hm2。深刨坑、厚培土,距植株10cm远,刨10cm深的坑。
在玉米生育后期,根部养分吸收能力减弱,如果发现有脱肥现象,可采用根外追肥,及时进行养分补充,能起到促生长、促早熟的作用。一般采用0.3%磷酸二氢钾、2%尿素混合溶液进行喷洒效果较好。
摘要: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肥料种类运用不合理, 施肥量、施肥时期不当, 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 根据玉米在不同时期的生长规律, 系统讲述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吸肥特点, 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玉米施肥技术。
关键词:玉米,需肥,吸肥规律,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柴冬梅, 高素玲, 郭宏敏.迪卡一号玉米最佳密度和施肥量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8) :37-38.
[2]包额尔敦嘎, 张建华, 张晋纯, 等.通辽市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10) :105-106.
[3]李雁航.玉米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 2008 (1) :25-26.
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 篇10
【关键词】 玉米 高产高效 施肥
在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推动下,玉米施肥技术有了一定的改善,施肥配方更趋于合理。但随着玉米价格和种植玉米积极性的提高,化肥用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不计成本地盲目投肥和重底肥轻追肥的现象突出,这就造成了肥料浪费和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玉米生产效益下降,同时对环境也有不良影响。通过几年的田间试验和农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伊通县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
1. 施肥原则
根据不同品种和肥料种类来确定施肥方法,合理搭配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需要养分的多少来确定追肥数量、次数和间隔时间。增施有机肥与氮肥是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恒量控制。
2.施肥总量
根据玉米养分需求,中等肥力地块一般ha产量10000kg时,ha施用N180~200kg、K2O 75kg、P2O5 75kg。对于磷、钾肥管理来说,当土壤磷、钾含量缺乏时,磷、钾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产量和土壤磷、钾含量;土壤磷、钾含量适宜时,磷、钾肥管理的目标是维持现有土壤磷、钾水平;当土壤磷、钾含量丰富时,磷、钾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适量减施磷、钾肥控制土壤磷、钾含量。
3.施肥方法
3.1 底肥 全部的磷、钾肥和氮肥总量的40%做底肥。一般每ha施复合肥500kg(施用种肥的地块可选用低磷复合肥),施肥方法:沟施于老垄底12~15cm处,做到与种子隔离7~10cm,以免烧苗。
3.2 种肥 在一定范围内,并不是玉米苗期长势越好后期产量越高,而适当控制玉米前期生长防徙长,更有利于抗倒伏创高产。因此我们建议在土壤缺磷地块或冷浆地块,适量施用种肥,ha施磷酸二铵50kg即可。对土壤磷素丰富的地块不建议施用种肥。
3.3 追肥 氮肥总量的55%~60%做追肥于展叶(小喇叭口)期施入。玉米追肥可采用机械垄沟追肥、犁沟施或人工手提式点播器定量穴施,施肥后要覆土,避免“垄面撒、大犁盖”等不科学的粗放追肥方法。
4 效益分析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无污染、不重茬的农田种植大豆;整地要求二犁三耙, 做到田泡土细, 厢面呈龟背形, 并开好三沟。
2 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 节间短, 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
3 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 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 (若为地膜栽培, 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 时, 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 cm加30 cm宽窄行, 也可采用35 cm或40 cm等行距, 株距7~8 cm, 播深4~5 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 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 压实, 减少断条。
4 施肥
要让大豆高产、稳产, 增施农家肥料作基肥是一个重要条件。农家肥属完全肥料, 矿物质养分含量高, 还含有较多的有机质, 性质缓和, 肥效长, 对培养地力非常有益。有机肥熟后产生有机酸, 能把土壤中各种不可给态养分溶解为可给态, 及时供给大豆吸收利用。同时, 有机肥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增加疏松程度, 使土壤蓄水、蓄肥并增强保温能力, 形成大豆生长的良好环境。
在农家肥料中, 以猪粪对大豆增产效果最好, 其次是含有机质较多的马粪和堆肥, 土杂肥的效果较差。基肥的施用量因粪肥质量、土壤肥瘠和前作物施肥多少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粪肥质量高的, 每亩施1000~1500 kg, 质量差的, 每亩施2000~3000 kg。土壤瘠薄和前茬施肥数量少的地块, 更应注意多施有机肥。
施肥一般先施复合肥, 后施农家肥与钙镁磷肥的混合肥, 均匀撒施于播种行沟内。底肥每亩施复合肥15~25 kg、农家肥施用量则根据上面提到的, 按粪肥质量施用, 或者每亩施生物有机复合肥50~100 kg、钙镁磷肥25 kg。
5 田间管理
5.1 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 按密度要求间苗, 去弱苗、高脚苗、病苗, 留壮苗。膜下滴灌田, 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 以避免烂种、烂苗。
5.2 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 以后每12~15 d中耕1次, 第2、3次中耕深度18~25 cm, 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 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5.3灌水
5.3.1出苗水
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 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 以保证一播全苗, 灌水定额为300~375 m3/hm2。
5.3.2苗期
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 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 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 灌水定额为225~300 m3/hm2。
5.2.3花荚期
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 需水量大, 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 因此, 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 适当缩短灌水周期, 以5~7 d左右灌1次水为宜, 共灌水6~7次, 每次灌水定额375~450 m2/hm2。
5.2.4鼓粒期
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 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 影响产量, 可灌水3~4次, 每次300~375m3/hm2。
5.2.5成熟期
植株需水量减少, 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 每次灌水定额225~300 m3/hm2左右。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6.1.1 大豆孢囊线虫病
药剂处理时可用30%涕灭威颗粒剂, 每公顷37.5~45 kg;或者用3%呋喃丹颗粒剂, 每公顷37.5~45 kg, 于播种时施入播种沟内, 然后播种。
6.1.2 灰斑病的防治
7月末~8月初, 降雨较多, 当大豆30%出现灰斑时, 每公顷用70%甲基托布津1.125 kg或50%多菌灵1.5 kg进行防治。
6.2 虫害防治
6.2.1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要在测报基础上, 成虫盛发期每公顷用2.5%敌杀死0.3~0.375 L或2.5%功夫乳油0.3 L或30%桃小灵乳油0.45 L等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
6.2.2 大豆蚜虫
大豆田出现点片为害时, 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 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 或2.5%敌杀死乳油, 5%来福灵乳油, 10%溴氟菊酯乳油每公顷225~300 m L, 对水600~750 kg喷雾。生产无公害大豆时应慎重使用氧化乐果。
6.3 草害防治
采用滴灌技术, 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 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 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7 收获
【大豆高产施肥技术】推荐阅读:
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技术10-31
大豆高产施肥09-11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08-13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09-27
夏大豆高产种植技术06-17
大豆高产栽培05-30
大豆栽培高产攻关模式05-18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05-28
高产油菜施肥技术08-11
中稻高产施肥技术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