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共10篇)
淮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 篇1
淮北夏大豆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当地大豆产业的发展, 一是麦收后6月播种大豆, 由于时间紧、温度高, 播期易发生干旱, 整地播种费时、费工, 容易跑墒, 不利大豆出苗。大豆生长期旱、涝频繁, 特别是播种期干旱, 难以达到苗全苗匀, 影响植株生长。二是突破性品种较少。三是栽培技术不配套。四是现有技术到位率低、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低。针对诸多不利因素, 以“主攻单产、提高效益”为基本思路, 主攻以精播保苗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1], 提高单产, 改善品质, 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技术成果, 充分利用淮北大豆育种协作网平台, 通过多点异地鉴定、试验示范, 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进程, 逐步缩小与其他大豆主产区及国外的差距。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免耕 (铁茬播种) 、少耕 (灭茬播种) 的种植方式[2]。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显著, 减少了土壤耕翻, 节省能源, 省工、省力;可以保持土壤墒情, 有利于足墒播种, 防止水土流失;可以提早播种, 延长大豆生育期, 有利于选用中晚熟高产优质大豆良种, 提高产量;有利于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 减少秸秆焚烧和大气污染。夏大豆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比传统耕作技术增产10%以上, 增收节支900元/hm2以上, 生态效益也非常明显。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人员结构的改变, 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机具的改进, 在总结传统的铁茬播种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保护性机械耕作、化学除草、覆盖栽培、科学管理等一系列先进技术[3,4,5], 形成了适合淮北平原的省工、省力、节本、增产增效的夏大豆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合理轮作与间作
1.1 轮作
重茬指同一块地种植的作物与前茬相同, 即连种;迎茬指同一块地种植的作物与前茬的前茬相同, 即隔1茬种;正茬指同一块地种植的作物与前2茬都不相同, 即隔2茬种。一般大豆重茬减产30%左右, 迎茬减产10%左右, 因此根据当地作物种植比例及不同作物对地力、肥力、空间合理利用和生产力水平来选择合理的轮作制度, 充分发挥大豆的肥茬作用, 使各种作物得到最有效的安排。夏大豆的轮作, 一般是把大豆种在冬小麦 (油菜) 之后, 为一年两熟制;或与小麦 (油菜) 、玉米、水稻等进行轮作、间作, 为两年五熟制。至少间隔1年, 最好间隔2~3年种大豆。
1.2 间作套种
大豆玉米间作, 在安徽省普遍采用。若间作比例恰当, 边行优势大, 产量高, 运用合适可获大豆、玉米双丰收。麦田套种大豆, 可比麦收后播种明显增产。因为套种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延长大豆营养生长期。一般麦田套种大豆, 可提高产量10%~20%。
2 播前准备
一是精选种子, 选用高产、优质、耐除草剂大豆品种。用粒选机或人工剔除杂籽、病斑籽、虫食粒、秕粒和破碎粒, 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精选后测定粒重和进行发芽试验, 以此计算播种量, 保证种子发芽率。大豆种子不耐贮藏, 易丧失发芽力, 播前一定要做发芽试验, 种子发芽率应达95%以上 (国家标准规定最低发芽率为85%) 。二是药物处理。在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情况下, 播种前应进行药物拌种或种子包衣。为了增产, 可用钼酸铵40 g, 溶解在1.4~2.0 kg水中, 用喷雾器喷洒于在10 kg种子上, 边喷边拌, 务求均匀, 拌后阴干即可播种。如种子既拌药又拌钼酸铵, 应先拌钼酸铵, 阴干后再拌药粉。
3 播种
一般密度为22.5万株/hm2左右、百粒重20 g发芽率正常的种子, 播种量掌握在75~90 kg/hm2。麦收后抓紧抢种, 一般6月上中旬为播种适期, 宜早不宜晚, 墒不足可浇水造墒播种。采用适宜的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播种, 精量匀播, 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次完成, 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时可施磷酸二铵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 或大豆专用复合肥450 kg/hm2。注意种子与肥料分开, 肥料深施。也可在分枝期结合中耕培土施肥。一般行距40 cm左右, 播种深度一般3~5 cm。可以通过调整大豆种植的行间距, 采用宽窄行相间种植方式, 即采用大豆宽窄行种植技术, 提高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率, 充分利用边行优势, 从而提高大豆产量。一般宽行行距50 cm, 窄行行距20~30 cm。
4 田间管理
一是及时定苗, 留苗18.0万~22.5万株/hm2。二是科学追肥、叶面喷肥。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 开沟追施磷酸二铵150~225 kg/hm2或尿素75.0~112.5 kg/hm2, 施肥后覆土。花荚期用磷酸二氢钾3 kg/hm2、硼酸1.5 kg/hm2加水750 kg进行叶面喷施。三是注意及时排灌。大豆花荚期和鼓粒期遇严重干旱应及时浇水, 雨季遇涝要及时排水。四是化学调控。高肥地为防止大豆倒伏, 可采用多效唑等化学调控剂在初花期进行调控。低肥力地块为防止后期脱肥早衰, 可在盛花、鼓粒期叶面喷洒少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锌微肥及其他 (上接第73页) 营养剂。
5 病虫草害防治
做好大豆蚜虫、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的防治工作。免耕覆盖田易于滋生杂草, 应重视杂草防除。杂草控制上, 播种后出苗前用都尔、乙草胺等化学除草剂封闭土表;大豆出苗后用高效盖草能 (禾本科杂草) 、虎威 (阔叶杂草) 等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可于播种后喷洒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 或出苗后用化学除草剂对杂草进行茎叶处理杀灭杂草。
6 适时收获
当叶片发黄脱落, 荚皮干燥, 摇动植株有响声即可收获。
摘要:总结了淮北地区夏大豆栽培技术, 包括合理轮作与间作、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该地区夏大豆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大豆,轮作与间作,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安徽淮北
参考文献
[1]刘学义, 任冬莲, 路贵和.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 1989 (2) :50-55.
[2]缑国华, 刘俊峰, 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5) :57.
[3]苑保军, 杨青春, 耿臻, 等.河南省夏大豆3 000 kg/hm2栽培技术指标与技术操作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5) :25-26.
[4]韩粉霞, 丁安林, 孙君明.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中豆2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华北农学报, 2002 (S1) :111-114.
[5]苑保军, 杨青春, 耿臻, 等.豫豆25号高产攻关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5) :25-26.
淮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夏大豆;高产稳产;影响因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49-02
根据调查,皖北地区夏大豆栽培模式为一麦一豆,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割后等雨水播种大豆。播种期最早6月7日,最迟7月13日,收获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皖北地区夏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到夏季作物的60%以上。但近年来,尤其是最近2a受气候影响及农民对夏大豆栽培技术的缺乏而导致夏大豆产量降低,有些田块甚至出现绝收现象,严重影响了夏大豆的高产稳产。因此,笔者对皖北地区夏大豆栽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应对措施。
1 影响因子
1.1 缺乏良种 现生产上需求高产大粒早中熟和小叶披针叶耐密高产品种,而目前高产大粒和小叶耐密品种少。大豆生产上只得使用耐密植、耐粗放管理的稳产品种。这些品种一般株高较矮,生物量较小,严重影响了大豆产量。
1.2 缺少良法 受传统观念影响,皖北地区大豆种植技术落后,认为大豆只管种就能收获,管理粗放,在肥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就施肥而言,多数农户认为在苗期施肥意义不大,多选择在大豆开花或结荚期进行肥料撒施,殊不知苗期大豆的生长发育也很关键,此期如养分缺失将对后期开花、结荚产生严重影响;就抗旱浇水而言,有的用喷管直接喷在豆棵上,冲掉花荚和增加豆苗倒伏。有的直接用井水灌溉,因温差太大,豆棵反而不适应;病虫草害防治方面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农户虽进行了药物喷施却收不到相应的效果,造成豆荚农药残留和发生除草剂伤苗现象。
1.3 旺长和落花 大豆旺长不可避免造成大量养分浪费,后期开花、结荚营养成分供应不足,因此发生旺长是造成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豆发生旺长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品种、土质、气候等都是造成大豆旺长的因素。夏大豆生育期一般在7~10月,此期皖北地区恰逢雨季,如遇阴雨连绵会造成豆棵快速生长,造成后期发生倒伏引起减产。另外,夏大豆开花时期如遭遇天气干旱,高温,同时降水偏少,农田小环境气候条件恶劣,这种天气条件对各个品种、不同生育期都会造成开花减少、落花增加,后期结荚率自然降低。此外,种植密度过大,田间密闭,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极易发生旺长造成减产。
1.4 缺乏配套措施 皖北地区夏大豆种植在小麦收割之后等雨种植,很大程度上依靠自然气候,如遭遇极端天气则很难及时种植,而错过最佳种植时期。如,2013年我区部分地区在小麦收割后遭遇干旱天气,土壤墒情不适宜大豆播种,待到雨水来临,墒情改善种植后又适逢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大豆苗期生长缓慢。而且由于此时大豆根系不发达,甚至造成幼苗的干枯,由此而造成大量减产。同时,如苗期夏大豆遇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排水很容易发生旺长而影响后期的发育,也会造成夏大豆的减产;大豆开花结荚期要求雨水充分,如气候过于干旱往往造成大豆落花而影响产量。如2014年在大豆开花期遭遇干旱天气而未能及时灌溉,部分农户虽然灌溉但由于错过时机,灌溉方式不合理也造成了夏大豆的大幅度减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面对自然灾害没有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从而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2 应对措施
2.1 选择良种 皖北地区9月底10月初,降雨量较少,且阳光充足,光温条件适合夏大豆的生长需要。而此期多数品种的夏大豆已进入收获期,错过了较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考虑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大豆品种。俗话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良种是关键。因此,应该国家审定或者我省审定主推品种,并且适宜我省生态区域种植的品种。综合两者因素,适宜我区种植的有中黄13、徐豆9号、徐豆16和皖豆24等。
2.2 配套良法
2.2.1 合理密植 皖北地区大豆种植普遍存在种植密度过大,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皖北地区大豆种植多是在小麦收割后实施免耕种植。由于播种机具的行间距固定为22.5㎝,这个行距对大豆而言过于稠密,无法保证后期生长的空间需要;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为了保证出苗率加大了播种量。研究表明,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大豆取得高产,按此要求大部分品种的播种量应控制在60~80kg/hm2,而对一些大粒型的大豆品种可适当增加至100㎏/hm2。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为提高我区大豆产量,首先应降低播种量、扩大种植行距,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
2.2.2 合理追肥 由于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菌,能够进行自然固氮。因此,在大豆的施肥上必然要注意一个自然存在的矛盾——就是氮肥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促进大豆的生长;而另一方面氮素却会抑制豆棵根瘤菌的发育。因此,对大豆在整个生育期的施肥方案应做合理安排,首先在苗期应使用磷肥达到增花的效果,此外也可促进大豆根瘤菌的生长。其次在大豆开花期的追肥应以氮肥为主,一般是在开花前或开始开花时使用60㎏/hm2的尿素。针对大豆需肥特点,苗期可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花荚期和鼓粒期,可用过磷酸钙、钼酸铵、尿素等进行叶面喷施。使用时要注意浓度,尿素、磷酸二氢钾适宜浓度为1%,不得超过3%。喷雾时间最好在傍晚或早晨有露水时。
2.2.3 合理浇水 面对干旱,一部分人认为大豆不能浇水,理由是大豆浇水后不结荚,会发生“倒青”现象。据调查:不是大豆刚出现干旱时就浇水,而是等叶片发黄,花荚脱落再去浇“救命水”,这样的大豆植株就会大部分花荚脱落。2011-2012年皖北地区因干旱沟塘无水,只有打井水灌溉。因井水温度低,如在上午10:00到下午16:00之间浇井水,因温差太大,豆棵不能适应。因此上午应在10:00以前,下午16:00以后浇水灌溉。用喷灌机灌溉也要注意方法,先把喷水管放在地下,浇透一片再移浇另一片。浇过水后至少能渗透10cm为宜。
2.2.4 加强病害防治 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资料表明威胁我区大豆高产的主要病虫害有大豆蚜虫,豆天蛾以及大豆食心虫。在防治病虫害时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用低毒农药。建议7月下旬前以防治大豆蚜虫为主,达不到防治指标不用药,允许少量蚜虫存在,既刺激大豆生长,又作为天敌食料。食叶害虫在8月10日大豆花荚期前食叶率达不到20%时不防治,达到防治指标选用毒性低、残留期短的药剂品种。食心虫防治适期在8月20~26日,达到防治指标后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幼虫效果较好。
2.3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发生旱涝灾害时能否及时应对,是抗灾减产保收的关键。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农田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尤其是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保证在小麦收获及大豆播种、开花和结荚时用水需求,遭遇干旱天气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是在农田区建造深水井,用于气候干旱时抽水灌溉;二是可借鉴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经营发展滴灌设施;三是在农田区块旁建立引水渠,在干旱季节从较大的河道内引水灌溉。
参考文献
[1]蔡文秀,李继存,周延争,等.夏大豆新品种嘉豆43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581-4582.
[2]谭峰.颍泉区优质夏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16):42-42,45.
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选用良种
选择安徽省审定或者国家审定、适合淮北地区或者黄淮南部种植的品种;生育期110 d或稍长, 结荚习性有限或亚有限, 株高80 cm左右, 株型紧凑或收敛, 抗病性强 (抗花叶病毒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纹枯病、灰霉病、紫斑病等) 、产量高、单株结籽能力强 (60~90粒) 、单株分枝2~3个、抗倒伏性好的品种, 如中黄13、皖豆28、阜豆9号、徐豆16、冀豆17、齐黄34、中黄37、荷豆13、周豆12等。
2 科学播种
2.1 播前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2 d可促进种子后熟, 增强种子的生活率和发芽率。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 可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分别进行。蛴螬等地下害虫重发田块, 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3%拌种;大豆根腐病发生田块, 可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防治, 拌种要随拌随播, 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拌种后未播完的种子应进行深埋处理, 以免发生人畜中毒事故。
2.2 适期早播, 提高播种质量
夏大豆播种越早, 越易获得高产, 如果墒情适中, 麦收后应立即播种;或根据天气预报, 若5 d内没有雨, 抓紧造墒播种;如果麦收时遇到连阴雨, 雨后不要急于播种, 等到墒情适中时再播, 以保证出苗整齐, 不会缺苗断垄, 一般要在6月15日前播种完毕。采用机械播种, 等行 (行距20~25 cm) 或宽窄行 (宽行40 cm, 窄行20 cm) 条播, 播种深度3~5 cm, 深浅要一致, 覆土要均匀。播完后派专人检查覆土情况, 对覆土较差的行区要重新人工覆土, 防止跑墒而影响出苗[1]。
3 加强田间管理
3.1 中耕间苗, 合理密植
中耕间苗是简单易行但不可忽视的田管措施, 通过间苗, 可以保证合理密度, 调节植株田间位置, 为建立高产大豆群体打下基础[2]。间苗应在大豆齐苗后第1片复叶展开前进行, 间苗时按照既定的密度留苗, 剔除病苗、弱苗、小苗及疙瘩苗, 同时除去行间杂草、松土培根。中耕间苗的目标是保证苗匀、苗壮, 保墒防旱、提高地温。留苗密度:分枝性强的品种留苗18.0万~22.5万株/hm2;分枝性弱的品种留苗22.5万~30.0万株/hm2。
3.2 增施肥料
淮北地区夏大豆一般是麦收后贴茬直播, 以追肥为主。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 7月中旬初花期应施纯N 90~105kg/hm2、P2O560~90 kg/hm2、K2O 60~90 kg/hm2;肥力高的地块施纯N 60~75 kg/hm2、P2O5120~150 kg/hm2、K2O 120~150 kg/hm2。追肥方法以开沟条施为好。结荚鼓粒期后植株根系开始衰老, 吸收能力下降, 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新叶变黄, 长势弱, 花荚易脱落。在花荚期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根外追肥2~3次, 方法是:用尿素7.5~15.0 kg/hm2、磷酸二氢钾3 kg/hm2、钼酸铵375~450 g/hm2、硼砂1.5 kg/hm2, 对水750 kg/hm2喷雾, 可混合喷或单独喷, 喷洒时间以16:00为宜。
3.3 合理灌溉, 及时排涝
大豆生长季节尤其是花荚期, 当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在16%以下, 且预计在7~10 d内无降雨的情况下要及时灌水, 不能等叶片凋萎时再灌溉。灌溉最好用沟河塘水, 灌溉时间以10:00以前、16:00以后为宜, 以免因温度变幅太大引起大量落花落荚。遇到大雨或连续阴雨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减轻涝渍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3]。
3.4 控旺防倒
如遇阴雨连绵、氮肥量大造成豆株旺长, 可于初花期用15%多效唑450~750 g/hm2均匀喷雾1~2次, 2次间隔5~7 d, 能明显降低株高, 增强抗倒伏能力。
4病虫草害防治
豆田除草应以人工中耕除草为主, 出苗后到封垄前中耕除草2次, 既能除去杂草, 疏松土壤, 又能顺便把疙塔苗剔除。若不能进行人工除草, 可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化除。化学除草措施包括:一是苗前化除。大豆播种后出苗前, 用50%乙草胺乳油1 200 m L/hm2+20%豆草隆可湿性粉剂6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封闭除草。二是苗后化除。大豆出苗后2~3片复叶, 用10.8%精喹禾灵乳油600 m 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防除单子叶杂草, 使用25%氟磺胺草醚450 m 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防除双子叶杂草, 也可将2种药剂混合使用, 但要注意混合均匀, 随配随用。化学除草喷雾要均匀, 做到不重不漏。苗前化除要倒行喷雾。贴茬直播大豆田因地表有麦茬, 除草剂难以在土表形成完整的药膜, 因而苗前化除封闭效果较差, 宜选择苗后茎叶处理方式化除。氟磺胺草醚在高温干燥环境下使用, 易对大豆产生接触性药斑, 施药应避开高温干燥天气[4]。
夏大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根腐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造桥虫、甜菜夜蛾、豆杆黑潜蝇、豆荚螟、食心虫等。及时防治蚜虫, 可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对根腐病有较好预防效果。一般于7月上旬用阿维菌素防治甜菜夜蛾, 兼治蚜虫、红蜘蛛、造桥虫、豆杆黑潜蝇等;在花荚期用甲维盐喷雾防治豆荚螟、食心虫及其他叶面害虫[5]。
摘要:介绍了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选用良种、科学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 以期促进当地夏大豆的高产。
关键词:夏大豆,高产栽培,淮北地区
参考文献
[1]吴金灵.利辛县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7) :57-58.
[2]陈修奇, 陈兴庆, 刘西超.皖北地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 :69.
[3]杨秀红, 齐天宝.我国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发展的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10) :7-9.
[4]杨荣义.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大科技, 2013 (17) :296-297.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篇4
1.种子及其处理
1.1品种选择
根据我市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合丰50、合丰51、垦丰16、黑河27、黑河38、黑河43、垦鉴27等。
1.2种子精选
用机选或人工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以保证大豆苗齐、苗壮、苗全。
1.3种子处理
(1)种子包衣。精选后的种子播前必须做好种子的药剂处理,每公斤种子可用2.5%的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2毫升进行种子包衣,或2%的宁南霉素按种子重量的1-1.5%拌种,防治根腐病。
(2)微肥拌种。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可选用钼酸铵按种子重量的0.5%、硼砂0.04%、硫酸锌0.5%拌种或用生根粉10ppm浓度拌种。
2.轮作与耕整地
2.1轮作
实行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2.2耕整地
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具有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耢、压连续作业。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要顶浆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3.施肥
科学施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实现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肥料施用上,要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因作物因地块配方,有机无机相结合,给农作物吃上营养套餐。解决盲目施肥、经验施肥造成的浪费和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3.1有机肥施用
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3.2化肥施用
做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参考施肥量:公顷施46%尿素50公斤,64%磷酸二铵125公斤,50%硫酸钾75公斤,20%黄腐酸钾40-60公斤或微生物菌剂颗粒8公斤为宜。要分层施肥。将施肥量的30%-40%做种肥,施在种子下面5厘米处为宜;将施肥量的60%-70%做底肥,施在种下10-15厘米之间为宜。追肥:根际追肥。在大豆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追施氮肥,每公顷追施尿素45-75公斤,追肥后立即培土。叶面追肥。大豆初花期或者在大豆前期长势较弱的时期,每公顷用尿素5-7.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加乐得叶面营养剂0.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喷施。
4.播种
4.1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我市可在5月1日-10日播种。
4.2播法
用垄三耕播机或2BT-2播种机播种,小行距10-12厘米。
4.3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公顷保苗27-32万株。
4.4播种质量
种、肥分箱,不混合,播后种、肥不接触,不重播,不漏播,不断条,播种均匀,播后及时镇压。
5.田间管理
5.1深松
在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垄沟深松,打破犁底层。
5.2铲趟
及时铲趟,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拔净大草。
5.3除草
(1)化学除草。根据杂草种类采用播后苗前施药或茎叶处理。①大豆播后苗前可进行封闭灭草,每公顷用90%乙草胺2000毫升加75%噻吩磺隆20-30克,也可用72%异丙甲草胺3公斤加75%噻吩磺隆20-30克,对水225-300公斤喷雾。②大豆出苗后可进行茎叶除草,杂草2-4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5%精喹禾灵1.5-2.0升,或35%精吡氟禾草灵1.5-2.0升,或10.8%右旋吡氟乙草灵0.6-0.9升,或20%烯禾定1.5-2.0升,或24%烯草酮乳油500毫升等除草;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顷用48%灭草松水剂2.5-3升,或21.4%三氟羧草醚0.75-1.0升对水喷雾。以上除草剂可因地块杂草谱不同而单用或混用。难防杂草防治方法:刺儿菜、苣荬菜、鸭跖草可用48%异恶草松0.75-1升/公顷加48%灭草松1.5升/公顷。难防杂草的防治应注意防治时期,大豆真叶期到1片复叶期为最佳防治时期,鸭跖草要在3叶期前施药,刺儿菜、苣荬菜要在6叶以前施药。禁用长残效除草剂。
(2)大豆机械除草。大豆真叶至第一片复叶期采用旋转锄进行两次除草。
5.4防治病虫害
(1)大豆病害:防治大豆灰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25-1.5公斤;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1.5公斤;防治大豆菌核病可用25%咪鲜胺1.2-1.5公斤或40%菌核净1公斤,对水200-225公斤,茎叶喷雾。
(2)大豆虫害。防治大豆蚜虫和大豆蓟马每公顷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45-0.6公斤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0.1-0.15公斤;防治红蜘蛛每公顷可用1.8%阿维菌素0.3升;防治食心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1.5-2升制成毒棍,每4垄插一行,每5米插一根,进行熏蒸防虫;或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
6.收获
实行分品种收获,单储,单运。
收获时期。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黄淮地区大豆立体栽培技术 篇5
关键词:大豆,立体栽培,黄淮地区
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收益, 采用立体种植模式, 将大豆和其他作物套种, 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能和热能及土壤的肥力, 发挥边际效应[1,2]。主要模式有大豆和玉米立体栽培模式、大豆和芝麻立体栽培模式。
1 大豆和玉米立体栽培模式
1.1 品种选择
大豆选用耐阴、抗旱、中早熟、秆硬、分枝较少、主茎荚节数和荚数较多的有限结荚类型的抗病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半紧凑、穗大、双穗率高的中熟杂交品种[3]。
1.2 栽培模式
按2∶3进行, 即2行玉米3行大豆, 播幅为200 cm, 玉米宽窄行种植, 大行距160 cm, 小行距40 cm, 单株距20 cm (双株40 cm) , 在玉米大行间种植大豆, 玉米与大豆行距50cm, 黄豆行距30 cm, 穴播, 穴距30 cm, 每穴点种4粒, 留3株苗;或用机播行距30 cm, 播量75~90 kg/hm2。
1.3 田间管理
1.3.1 施肥。
玉米用尿素600~750 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 或玉米配方肥600~750kg/hm2。全部磷钾肥和纯N 150~180 kg/hm2作底肥施用, 在玉米拔节期追施剩余氮肥的30%, 大喇叭口期追施60%, 抽穗扬花时追施10%。大豆施尿素75 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氯化钾75 kg/hm2, 或大豆配方肥300 kg/hm2。
1.3.2 病虫草害防治。
芽前处理:大豆和玉米播种后 (出苗前) , 立即用50%乙草胺乳油750~1 050 g/hm2, 或30%扑草净、乙草胺乳油900~1 125 g/hm2进行芽前处理。茎叶处理:大豆出苗后1~2片复叶期, 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 阔叶杂草二至四叶期用“豆庆”1包对水20~30 kg进行茎叶喷雾, 防除杂草1次, 玉米只能选用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在玉米6~7片叶、黄豆5~6片叶时用爱苗、粉锈宁、毒死蜱混防玉米、黄豆病虫害2次[4,5]。
1.3.3 适时收获。
摇动大豆植株出现响声, 并且植株尚有10%左右的叶片时收获大豆;玉米籽粒变硬、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即完熟期收获。大豆、玉米应同时收获, 6垄放一趟, 然后把割完的玉米植株放到大豆铺子中间[6]。先把大豆运出田间脱粒入库或出售, 再把玉米棒运回, 待脱粒入库或出售。
2 大豆和芝麻的立体栽培模式
2.1 品种的选择
大豆选用生长期短且比较耐阴抗倒的抗病品种, 芝麻属忌渍耐旱作物, 渍害极易造成芝麻大幅度减产或绝收, 因此选择耐渍抗病品种尤其重要。间作套种宜选用单杆型品种, 以降低田间荫蔽, 提高芝麻光合效率。
2.2 栽培模式
2.2.1 大豆和芝麻混作。
芝麻耐旱性强, 耐涝性差, 大豆耐旱性较差, 耐湿性较强。大豆、芝麻混作旱涝都可获得较好收成, 一般以大豆为主。整地时, 耙地灭茬, 撒播少量芝麻种子, 然后条播大豆;也可在大豆播种后顺垄沟撒播少量芝麻种子然后耙耱平地[7]。
2.2.2 大豆和芝麻间作。
采用6∶2或3∶1方式, 即每6行大豆种2行芝麻或3行大豆种1行芝麻。大豆多采用40~50 cm等行或 (40~50) cm× (20~25) cm宽窄行种植, 密度因品种而异, 一般留苗15.0万~18.0万株/hm2。芝麻株距为18~20 cm, 一般留苗3.0万~4.5万株/hm2。
2.3 施肥
大豆一般不施底肥量。生产上可采用施用种肥的办法, 弥补底肥不足。种肥以腐熟有机肥和磷肥为主, 配合少量氮肥, 顺耧沟施入, 利用率高, 增产效果明显。
2.4 芝麻的管理
芝麻要及时间苗 (出苗后20 d) 、定苗 (出苗后30 d) , 选择生长势好、无病植株定苗。缺苗的穴位, 用强壮苗带水补栽, 早施苗肥。芝麻初花期注意追施氮肥, 中后期要及时打顶、防治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茎点枯病、枯萎病、青枯病、叶斑病、疫病、白粉病、叶枯病等, 防治方法:在低温及阴雨天气前及时用50%咪酰胺锰盐、80%戊唑醇、25%嘧菌酯、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防控1~2次。虫害主要有蚜虫、甜菜夜蛾、芝麻天蛾、芝麻鬼脸天蛾等。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蛾类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 (功夫) 乳油3 000倍液, 或2.5%菜喜1 000倍液防治, 芝麻成熟后要及时收割。
2.5 大豆的管理
用50%乙草胺在大豆播后苗前立即喷药, 进行芽前土壤处理, 对多种杂草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要认真做好病虫测报, 重点防治食心虫、豆荚螟等为害籽粒的害虫。
2.6 适时收获
摇动大豆植株出现响声, 且植株尚约有10%的叶片时收获。一般在芝麻蒴果发黄未裂时采收, 捆扎成把, 堆码成垛, 进行7 d左右的后熟再进行曝晒脱粒。
参考文献
[1]尹成喜.大豆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8) :83.
[2]赵莉, 张子福, 吴延华.芝麻与大豆间作套种增效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21) :65-67.
[3]姜海英, 徐宝峰, 许正学, 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1) :105-106.
[4]彭友林, 周强, 王云, 等.野生大豆引种栽培初报[J].华北农学报, 2004 (4) :88-91.
[5]王梦飞, 刘支平.晋北高寒区大豆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1) :126-128.
[6]黄淮地区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协作组.黄淮地区大豆19高产栽培[J].中国油料, 1989 (4) :71-73.
淮北地区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6
1 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是淮北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 其幼虫钻蛀豆荚取食豆粒, 将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把农业丰产栽培措施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结合起来。
(1)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虫品种。抗虫品种一般为豆荚毛少、早熟的大豆品种; (2) 及时秋翻秋耙, 破坏幼虫越冬场所, 提高死亡率[1]。
(2) 物理与生物防治。 (1) 采取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 (2) 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于幼虫脱荚前, 用白僵菌拌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 落地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后, 遇适宜湿度便发病死亡; (3) 人工释放赤眼蜂灭卵。于成虫产卵盛期, 按30万~45万头/hm2放蜂量放蜂1次, 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 放蜂次数越多, 防治效果越好。
(3) 化学防治。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 淮北大豆产区一般在8月下旬, 当百米范围内有虫50~100只, 并出现蛾团时为药剂防治成虫最好时期。成虫盛发期后5~6 d, 即为幼虫防治适期。成虫盛发期防治方法:一是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2 250 m L/hm2, 取高粱秆或玉米秆切成20 cm, 一端去皮插在药液中, 吸足药液制成药棒, 将药棒未浸药的一端插在大豆田内, 每5垄插1行, 棒距4~5 m, 插600~750棒/hm2;二是用氯氰菊酯、毒死蜱等对水喷雾。入荚期幼虫防治一般用菊酯类或其他触杀药剂对水喷雾于豆荚部位。
2 蚜虫
豆蚜以成、若虫聚集在大豆的幼嫩部位危害, 受害严重时叶片卷缩, 并可以传播病毒病。防治措施:以药剂防治为主, 应注意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农药, 尽量将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1) 农业防治。清除越冬寄主, 以减少虫源;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控制豆蚜发生危害。
(2) 化学防治。播种时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 生长期内可用敌敌畏、辛硫磷、吡虫啉、抗蚜威等常量喷雾。也可用乐果撒毒土熏蒸。
3 豆天蛾
豆天蛾在安徽省1年发生1代, 8月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幼虫暴食期。幼虫咬食叶片, 轻则导致叶面被吃成网孔状, 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 影响结实。防治措施:应在3龄前采取诱杀成虫、人工捕杀和药剂防治幼虫等措施。
(1) 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 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 可减少发生数量。
(2) 人工防治。豆天蛾幼虫和蛹个体较大, 可在秋季犁地时, 跟犁拾虫, 豆田大龄幼虫较多时, 可人工捕杀[2]。
(3) 化学防治。在幼虫1~3龄, 百株有虫5~10头时可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辛硫磷、毒死蜱、溴氰菊酯等。
(4) 生物防治。用杀螟杆菌500~700倍液喷雾。
4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为杂食性害虫, 寄主较多, 以幼虫咬食叶、花蕾, 大发生时能将全田植株吃成光杆。安徽省大豆生长中后期易发生斜纹夜蛾危害, 危害重的妨碍大豆生殖生长, 从而造成严重减产。
(1) 诱虫液诱杀。按酒∶氮水∶氮糖∶氮醋=1∶2∶3∶4的比例配制诱虫液, 将盆于傍晚放于田间 (用支架等方法使盆高于植株) , 诱杀成虫;在各代盛孵期, 注意检查叶背面, 发现卵块和新筛网状被害叶, 随手摘取, 集中喷药消灭。
(2) 药剂防治。低龄幼虫期 (3龄以前) , 可选用20%灭扫利3 000倍液、10%吡虫啉2 500倍液、15%菜虫净1 500倍液、80%敌敌畏1 000倍液、90%敌百虫1 000倍液等交替使用, 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在10:00或16:00用药效果好。
5 花叶病毒病
花叶病毒是大豆的主要病害, 一般发病时可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 严重流行的年份, 可造成绝产。防治措施: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原则。
(1)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 并注意品种改良和提纯复壮, 以保持品种的抗病性。 (2) 建立无病留种田。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植株抗病力, 及时拔除病株, 选用无病虫害的种粒作种子。 (3) 用银色地膜覆盖栽培或者间插银灰膜条进行驱蚜、避蚜[3,4]。
(2) 药物防治。 (1) 及早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 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防治蚜虫。 (2) 在发病初期, 选用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 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6 胞囊线虫病
胞囊线虫主要危害根系, 使根系腐烂, 造成地上部叶片失绿、褪色、干枯, 农户称之为“烧地火”或“火龙秧子”。在根部, 初期出现褐色的小点, 后期会发现白色或淡色的比米粒还小的肉质小颗粒, 这是线虫的成熟雌虫。
(1) 农业防治。 (1) 品种选用。选用抗病品种, 如皖豆16。 (2) 避免连作、重茬, 做到合理轮作。病田种玉米或水稻后, 胞囊量可下降30%以上, 是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
(2) 药剂防治。提倡施用甲基异柳磷水溶性颗粒剂, 有效成分含量为4.5~6.0 kg/hm2, 在大豆播种时将其撒在沟内, 湿土效果好于干土, 中性土比碱性土效果好, 要求用器械施用。此外, 也可用3%克线磷75 kg/hm2拌土后穴施, 效果明显。虫量较大的地块用5%甲拌磷颗粒剂120 kg/hm2, 或10%涕灭威 (铁灭克) 颗粒刹37.5~75.0 kg/hm2。也可用98%棉隆 (必速灭) 75~150 kg/hm2, 或D—D混剂600 kg/hm2。后2种药剂须在播前15~20 d沟施, 前几种颗粒剂与种子分层施用即可。
摘要:介绍淮北地区大豆常见病虫害如食心虫、蚜虫、豆天蛾、斜纹夜蛾、花叶病毒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方法, 以提高大豆种植水平。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安徽淮北
参考文献
[1]冯玉石.东北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11) :42.
[2]姜永涛.豆天蛾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 2010 (9) :64.
[3]李秀华, 谷瑞平.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J].中国农业信息, 2009 (11) :26-27.
辽西地区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篇7
一、良种选择
⒈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选择要根据地力情况而定, 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 应选择生育期为128天左右, 喜肥水的中晚熟品种, 能极大的提高增产潜力, 我县主栽品种有铁丰29和铁丰33。在瘠薄的坡地, 应选择辽豆3、辽豆11等亚有限结荚习性的中早熟品种。同时, 品种的选择还要考虑到种植模式。如选用套种模式的地块, 应选择株型收敛, 分枝少, 茎秆强壮的中早熟品种, 而采取垄上等距穴播等清种模式的, 应选用株型高大, 秆强茂密的中晚熟品种。
⒉种子处理 (1) 精选种子。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精选, 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晒种, 以提高种子的生长势。同时选出病粒、瘪粒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2) 拌种。可采用富尔“千斤顶” (大豆专用型) 拌种, 要搅拌均匀, 做到阴干后不膨胀不开裂。然后用含防虫、杀菌、硼、钼、锌等微量元素成膜性好的种衣剂包衣。
二、选地整地
⒈选地 大豆对茬口的要求十分严格, 重迎茬都会导致大豆病虫害的加重, 因此要选择生茬地或轮作3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
⒉整地 可根据前茬作物进行秋翻, 深度为22~25厘米, 结合深翻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 要做到松、翻、耕、起垄和镇压连续作业。
三、播种
⒈确定播期 适时早播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当5日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8℃以上即可播种, 辽西地区一般年份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⒉合理密植 大豆合理密植的原则为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 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 株型收敛分枝少的早熟品种宜密。春大豆在肥力较好的地块, 应实行穴播, 一般行距36厘米, 穴距12~15厘米, 每穴播4~5粒种子, 亩保苗15000~20000株。在肥力较差的地块, 应开沟条播, 每亩保苗35000株左右, 以密植夺高产。
⒊施肥 有些人误认为大豆不需要施肥。其实大豆的根瘤菌只具有固氮作用, 它所提供的氮肥只是大豆一生总需求的40%~60%, 其全生育期还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和钼、硼、锌等微量元素。因此, 在施足有机肥基础上, 在播种时要每亩施入磷酸二铵15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做基肥。
四、田间管理
⒈及时定苗 大豆出苗后及时查苗, 发现有大面积缺苗段苗要及时补种。同时, 拔除病苗、弱苗、小苗和杂株。
⒉中耕除草 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除草, 这不仅能消灭杂草, 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第一遍中耕要在真叶展开, 复叶出现时进行。第二遍要浅覆土, 深度为3~4厘米, 同时进行垄沟深松, 深度为15~20厘米。第三遍要在大豆开花前进行, 最后一遍应在大豆封垄前进行。
⒊肥水管理 大豆苗期根瘤菌还没形成, 对瘠薄地块可在第二遍中耕时采取沟施的方式亩施硝铵5~10公斤。在大豆生长后期, 如发现脱肥现象, 可采取叶面喷施的方式亩施1公斤尿素加0.1公斤磷酸二氢钾 (大豆微肥的施用最好是在播种时一种衣剂的形式施用较好) 。花荚期遇干旱对大豆的荚粒数影响很大, 必须及时浇灌。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 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
⒋防治病虫害 大豆病害主要有霜霉病, 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 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倍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 每亩地用药液40公斤左右。大豆虫害主要是食心虫, 用5%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克拌土10公斤, 8月10日前后, 撒于田间。或用80%敌敌畏乳油, 每亩用100毫升, 浸蘸20厘米长玉米茎秆50根, 每隔5垄插一垄, 每7~8步插一根。
五、适时收获
淮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 篇8
农业是阜新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 人均耕地面积居辽宁省前列。大豆产量的提高对于阜新地区农业高效生产具有保障作用, 而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损失较大的双重危机严重地制约着产量和效益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 增加大豆产量,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以期为该地区大豆大面积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模式操作规程
1. 关键技术
(1) 土壤保水剂应用。裸地大豆施用土壤保水生化制剂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旱露植保3号, 沟施用量2.5千克/亩;“海礁王”专用保水剂, 沟施用量2千克/亩;博亚超强保水剂, 沟施用量1.5/亩。
(2) 应用化控抗旱制剂。应用抗旱药剂。在苗期、果针期喷洒抗旱剂1号或粉锈宁, 抗旱剂1号每亩用药剂75克对水50千克喷雾, 粉锈宁使用浓度为万分之三。应用化控药剂。在始花后20~25天植株封大行时及时控苗。
2. 节水灌溉
(1) 苗期灌溉。除了播前灌溉以外, 大豆在苗期干旱严重时, 需要灌水。灌溉量隔沟灌20~30立方米/亩, 喷灌20~30立方米/亩;
(2) 开花期灌溉。花拔节期灌水是大豆需水关键期, 需保证充足的供水, 喷灌水量20~30立方米/亩, 沟灌30~40立方米/亩。
(3) 鼓粒期灌溉。鼓粒期需水量大, 是大豆的第二个需水关键期, 需防止干旱。灌水方式和灌水量:喷灌每次20~30立方米/亩, 沟灌每次灌水量30~40立方米/亩。
3. 配套技术
(1) 选用抗旱优质新品种。大豆品种选用适宜于阜新地区种植的辽豆11号、15号、铁丰31号等优良大豆品种。
(2) 灌溉时期和灌溉量。大豆生育期灌溉量为80~120立方米/亩, 灌溉时期为播前、开花期和鼓粒期。
施肥时期和施肥量。 (1) 基肥。肥力中等以下的地块, 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千克, 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施1000~2000千克, 与化肥充分混拌后施用。大豆化肥用量为磷酸二铵10千克/亩, 硫酸钾10千克/亩, 或施入“三元复合肥” (N-P2O5-K2O的有效成分为13%~17%~15%) 10千克。
(2) 追肥。大豆根际追肥在开花前 (6月下旬-7月上旬) 结合趟地追肥, 追肥量为每亩尿素4~5千克。鼓粒初期, 选用尿素500克, 磷酸二氢钾100克, 三料磷10克, 硫酸钾5克溶于35千克水中, 进行叶面喷施。
(3) 病虫草害防治。 (1) 药剂除草。乙草胺50%乳剂。播种前, 每亩用50%的乙草胺乳油70~100克, 加水50~75千克, 喷洒在土壤表面, 施药后浅埋土, 可防治稗草、狗尾草、蟋蟀草菟丝子等杂草。
(4) 适期收获。大豆10月初落叶达到90%时人工收获, 或在叶片全部落尽、豆粒归圆时机械收获。收获时割茬要低, 一般距地面3~4厘米, 不留荚不炸荚, 放铺需规整。为减少损失, 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收割和装车运输。晾晒7-10天, 进行脱粒和籽粒装袋。
(5) 收获后土地整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旋耕、灭茬, 为来年播种作准备。
三、田间示范效果
通过三年田间示范应用验证, 针对阜新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 组装集成的大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模式, 其节水增产效果显著。模式的应用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益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统一, 适宜于阜新地区推广应用。
四、结论
大豆间作玉米栽培技术 篇9
一、种植方式
大豆间作玉米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一般以4行或6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为好,这种间作方式的群体结构均较为合理,既可以發挥玉米边行优势,增加玉米产量,又可以减少玉米对大豆的遮阴,获得一定的大豆产量。大豆间作玉米,玉米可适当缩小行、株距,增大密度,以充分利用间作田间透光良好的环境条件,发挥玉米边行效应的增产潜力;大豆则要适当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减少密度,以改善大豆田间通风透光的条件,使大豆植株个体得到较大的营养面积。一般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大豆每亩1万~1.3万株,玉米亩留苗3000~4000株。
二、栽培技术要点
1. 选用适宜品种。玉米品种应选用秆硬抗倒、叶片收敛、生育整齐、适于密植的良种,如鲁单981、农大108等,大豆品种选用早熟性或耐荫结荚多的品种,如鲁豆10号、齐皇29号、齐皇31号等。
2. 水肥管理。播种前需浇地造墒,增施种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7千克,保证苗全苗壮。幼苗期这两种作物都比较耐旱,一般不干旱可不必灌溉,这样有利蹲苗,促根深扎。大豆开花以后,玉米拔节以后,需水量就明显增加,特别是大豆结荚鼓粒期和玉米抽雄期前后是这两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如果气候干旱,要及时浇水。这两种作物间作,生育期进程比较一致,在土壤缺水时,可同时灌溉,但在追肥上,则要分别进行。大豆需要追施的氮肥量少,一般在花期追1次磷酸二铵(每亩追施15~20千克)即可;玉米需肥量大,一般在拔节、大啦叭口或抽雄时分别追肥1次尿素,即在拔节期亩施15千克,在大喇叭口期亩追施25~30千克。
广西石山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篇10
1 选种选地
1.1 品种选择
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高产、成熟期适宜、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桂北或秋大豆可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可以在霜前成熟收获;桂南或春大豆则可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可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其产量。目前广西通过审定的大豆品种主要有春大豆和夏大豆两大类型,春大豆有桂春系列与桂早系列等,夏大豆有桂夏系列等。
1.2 种子处理
(1)种子精选。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苗全、苗齐、苗壮,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或机械选种,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作良种。
(2)根瘤菌拌种。在新开垦或多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进行根瘤菌接种。方法是用2 kg菌粉加水2.5 kg,拌大豆种子50 kg,拌后放在阴凉地方,防止太阳直射杀伤根瘤菌。接种后,待种子晾干后播种。如果用药剂拌种,尤其是酸性农药拌种,一般不宜接种根瘤菌。
(3)微肥拌种。使用钼肥能提高固氮能力,增加大豆的产量。用钼酸铵拌种,方法是每kg豆种用0.01 g钼酸铵,溶于水中。用液量为种子量的1%(水多易造成豆种脱皮),均匀洒在豆种上,在阴凉处混拌均匀。注意拌种后不要晒种,以免种皮破裂,影响种子发芽。如种子需要药剂处理,待拌钼肥的种子阴干后,再进行其他药剂拌种。在缺锌地区每kg豆种用4~6 g硫酸锌,溶于水中,用液量为种子量的1%,均匀洒在豆种上,混拌均匀拌种。
(4)种子包衣。播前用已登记的大豆种衣剂包衣,防治地老虎、根腐病等地下病虫害。拌种与种子包衣同时应用时,应先拌种,阴干后再包衣。
1.3 地块选择
应选择土壤比较肥沃,保水性好,通气性强,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少,有机质含量高,污染程度低的中性、未受杂草菟丝子感染地块。
免耕秋大豆可选择8月10日前能收获水稻后的稻田或玉米地等旱作土壤。水稻收割后,齐地割稻桩,清除田间杂草,及时开厢起垅,厢面宽1 m,垅高0.2~0.3 m;玉米收后,及时去除杂草,保留原厢垅;也可在玉米收获前进行套种,还可与广西发展迅速的秋种免耕马铃薯间作。
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2.1 适墒、抢墒、造墒,争早播
大豆的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特性以及茬口等因素而定。春大豆当土温达到12℃以上时即可播种,14℃时播种较为安全,播种过早,地温低,发芽缓慢,成苗率低,且易染病,也可能受晚霜之害。一般在2月底至4月上旬播种。夏大豆适当早播,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为宜。秋大豆的播种极限应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当地霜期的早迟而定,力求早播,尤其是偏北与高寒地区。
免耕大豆要用稻草覆盖,保墒增湿,确保出苗。其中秋大豆最适播期为9月前,与早熟区杂交水稻收获期紧密衔接。水稻收后立即开沟起垅抢湿免耕点播;玉米地清除杂草后直接打窝播种、套种。若旱情重,土壤太干,采取跑灌后播种,播后立即用稻草(或玉米秆)均匀覆盖厢面,待3~5天出苗后,及时移除,置于厢沟内。
2.2 播种量
根据品种特性、发芽率、土壤墒情和留苗密度等决定播种量。一般用种量为60~75 kg/hm2,高的可达105~135 kg/hm2,少的为40~50 kg/hm2。
2.3 合理密植
大豆播种密度因土壤肥瘦、品种特性、播种迟早而异。通常高肥地、品种繁茂性强、播种早的宜稍稀;反之,则宜稍密。一般春大豆30万~45万株/hm2,夏大豆18万~38万株/hm2,秋大豆≥60万株/hm2。
2.4 播种方法
大豆的播种方法,主要是单行条播和穴播。条播一般行距40~50 cm,株距10~12 cm。穴播:春大豆20 cm×40 cm,夏大豆20 cm×50 cm,秋大豆16 cm×30 cm;每穴播种3~4粒,留苗2~3株。对于套种玉米地,因大豆播种于玉米厢上,行距由前作玉米行距而定,一般为60~70 cm,窝距20~24 cm。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深浅要一致,覆土要均匀;土壤湿润,雨水较多时,可稍浅,但不能露种子。播完后检查覆土情况,对覆土较差的行区要重新人工覆土,防止跑墒而影响出苗,确保苗匀、苗齐。
3 查苗补苗,间苗定苗
3.1 补苗
出苗后,发现缺苗应立即补种。补种的种子可先在水中浸2~3 h,天旱时更应带水补种,以保证如期出苗。也可用预先育好的预备苗移栽,缺苗处移栽带土小苗。
3.2 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能提高植株体内含糖量,有利于壮苗。在子叶出土手能拿得住时就可以开始间苗,一般在播种后10天左右间苗定苗,间苗、定苗一般一次性完成,可省时、省工。高肥力的田块留苗22万~24万株/hm2,中肥力的田块留苗24万~27万株/hm2,低肥力的田块留苗27万~28万株/hm2。若地下害虫为害严重,除积极进行防治外,应适当推迟间苗时间,以免造成缺苗。
4 田间管理
4.1 施肥
分底肥和追肥2种。肥料以三元复合肥为好,最佳比例为N∶P2O5∶K2O=(4.5~5.0)∶1∶(1.06~2.10)。一般每667 m2施2000 kg农家肥做底肥,10 kg磷酸二铵或复合肥做种肥。初花期结合铲趟,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高肥力的田块可以不施肥;中肥力的田块可以施75 kg/hm2复合肥;低肥力的田块,可以施112.5 kg/hm2复合肥。施肥方式以底肥为最好,其次是在初花期追肥。
若初花期长势较弱,估计至盛花期(5天内)仍不能封行的田块,可在初花期追施45 kg/hm2尿素,或在盛花期和终花期叶面喷肥各1次(用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氢钾3.0 kg/hm2,加水450 kg左右)。
4.2 灌溉排水
大豆苗期对水分要求少,喜轻旱怕多雨受渍,应清沟沥水,谨防苗期受渍,要控制土壤水分,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健壮;花荚期是水分调控的关键时期,此期需水量较多,如遇到旱情,要及时浇灌,确保水的供应,一般应灌水1~2次。灌水以渗湿田土为原则,不能使田内积水过久。多用沟灌润田,润透后即排去渍水,待田面稍干,即需中耕,切忌大水漫灌;遇到水涝,必须排水。
4.3 中耕除草
大豆是中耕作物,幼苗期生长缓慢,杂草容易孽生,应进行多次中耕、松土,促使根系发育,且可爽水、蓄水。大豆中耕要早而勤,一般中耕3次,通常当幼苗出土、子叶展开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约3.3 cm;苗高10~13 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深约5 cm;开花前再进行第三次中耕。第一次中耕结合间苗定苗铲趟,后两次中耕结合培土,既可促进根系生长,又可防止倒伏。
提倡化学除草,通常播种前1天用克无踪或播后苗前用乙草胺或出苗后用高效盖草能(或精克草能)防治杂草;或在出苗后选用除草效果好的除草剂进行化学封闭除草。苗后除草剂施药时间在定苗之后,大约播后20天左右,2~3片复叶时施用。也可实行人工除草,定苗后结合1次浅中耕,10天后再结合1次深中耕,拔除株间大草。
4.4 病虫害防治
治虫是大豆成败的关键技术,要及时防治豆杆蝇和潜叶蝇、大豆卷叶螟、豆荚螟和蚜虫、大豆食心虫和灰斑病等病虫害。豆杆蝇和潜叶蝇在播后7~10天用10%吡虫啉(150~225 g/hm2)对水50 kg喷雾防治。在播后25天左右若有大豆卷叶螟为害,当豆叶有少数卷叶时要及时每667 m2用18%杀虫双水剂200~40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也可使用一些新型的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豆荚螟和蚜虫在末花期间进行,用20%三唑磷100~150 m L对水300~400 kg喷雾。大豆食心虫每hm2应用80%敌敌畏乳油225~300 m L浸玉米芯750个,均匀放在田间进行防治。
大豆在鼓粒期要防治紫斑病。大豆紫斑病菌在大豆成熟前15天就开始侵染籽粒,因此必须提前防治。用多菌灵(750~1050 m L/hm2)+甲基托布津各(750~1125 g/hm2)对水450 kg,机喷15桶/hm2;灰斑病应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0 g/hm2对水30~40 kg喷雾防治;开花结荚期若气温低(秋大豆)、雨水多、光照少,要特别注意防治锈病,当豆叶呈锈斑状枯黄时(从上至下),要及时用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大豆进入鼓粒期还应注意田间鼠害防治。
5 及时收获
大豆的收获时期,因利用目的不同而不同。绿肥用大豆在开花盛期耕入土中最为适宜;青饲料用大豆在开花至结荚期都可收获,但以籽实发育达一半时收获为最好;蔬菜用大豆宜在豆荚饱满时采收为好[2];种子用大豆宜在叶片基本落光,茎荚呈草枯色(黑荚品种变黑色),籽粒变干,种子达半硬,并呈原有品种色泽,手摇植株哗哗响时收获。收获要及时,避免将根瘤菌带走,造成氮素损失。种子用大豆成熟期还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搞好收、晒,防止霉变,提高发芽率和种子商品性,以保证种子质量。
6 免耕大豆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6.1 生态效益
免耕大豆使用稻草覆盖,抗旱保湿,确保出苗[3]。稻草留在田间,自然形成一个保护层,既可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蚀作用,有利于防止石山地区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又可减少田间水分蒸发,起到抗旱作用。稻草经过腐解,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非侵蚀性团粒,减少风蚀、水蚀和土流失,改善土壤的渗水性、保水和保土性,保护土壤性状,易于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根茬固土,保护土壤,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大豆本身就是养地作物,每667 m2大豆可固定纯氮2 kg左右,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的施用。
6.2 社会效益
在石山地区通过免耕种植秋大豆,尤其是与免耕玉米、秋种免耕马铃薯间种,既有效地利用了秋季空闲的土地,又能通过秸秆覆盖、免耕种植,达到省工、省力、节约资本、增产增效、助农增收的目的,容易被农民所接受。可以通过大力推广,扩大其种植规模,调整石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缓解大豆供不应求的市场压力,促进大豆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刁操铨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7—69.
[2]宗绪晓主编.食用豆类高产栽培与食品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淮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安徽省淮北地区09-14
栽培技术、南京地区06-07
安徽淮北05-21
高寒地区洋葱栽培技术10-17
淮北之行有感10-10
成都地区番茄栽培技术10-04
南方地区大树移栽技术07-05
岭南地区大树移植技术07-28
淮北师范大学07-18
安徽淮北高二数学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