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

2024-07-26

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共3篇)

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 篇1

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是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保肥、控制杂草、改善品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增效十分显著的农机化新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新技术采用“平播行间覆膜”的方法,即在上一年秋整地、施肥的基础上,选用优质适宜品种、平地播种不起垄,然后用六行或八行大豆覆膜机械将地膜覆在苗带与苗带之间,而不是直接覆盖在苗带上,易操作、实用性强。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膜内施肥、膜外播,防止化肥挥发,提高化肥利用率,水分从膜边处进人膜内,防止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采用该项技术,可使土壤温度提高3~5℃,增加有效积温300℃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大豆单产提高30%左右,蛋白质含量提高2~3个百分点,脂肪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

一、行间机械覆膜的技术要点

1. 良种选用。

选用优良品种,要求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净度达到97%以上,发芽率达到95%以上,种子包衣率达到100%,保证种子质量。还要要根据当地积温或无霜期,选用适宜的熟期类型的品种,保证品种在正常年份能充分成熟,又不浪费有效光热资源。大豆行间覆膜选用品种时,千万要注意不能选用成熟期晚的品种,因为覆膜并不能使大豆品种提早成熟,可选用当地中熟品种作为行间覆膜选用的品种。另外大豆行间覆膜要选用主茎发达、中短分枝、茎秆直立、单株生产力高、秆强抗倒伏的品种。

2. 整地。

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子整;达到播种状态。

3. 播种、施肥。

选用优质喜水喜肥原种,每公顷播种量55~66kg,每公顷施磷酸二氨120~150kg、尿素30kg、钾肥50kg做底肥。在种子一侧膜下分层深施肥,1/3种肥施于种侧膜下5~7厘米处,2/3施于种侧膜下7~12厘米处。按亩施N、P、K纯量总计8~10千克,黑土地适宜N:P:K比例为1:1.5:0.6,白浆土地为1:1.2:0.6。在开花至鼓粒期喷施叶面肥2~3遍,防止后期脱肥。种子用种衣剂包衣,播后封闭灭草。

4. 覆膜。

采用800mm宽地膜,膜厚0.008n1Hl,覆膜后宽度为600~700mm,施肥位置在膜边内50mm左右,离膜边处50mm播种,地膜要紧贴地面,膜边盖土严密,地膜接头处和有孔处必须用土盖压严密。

5. 防治病虫草害。

通过综合技术,使大豆灰斑病、食心虫病防治面积达到100%。在化学除草方面,坚持以苗前土壤处理为主,以苗后茎叶处理为辅,不使用任何高残留化学药剂,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

6. 田间管理。

覆膜大豆从播种到收获的一系列生产环节,都要组织人员进行检测记录。

7、化学调控。

为防止大豆徒长造成后期倒伏,应采用化学调控剂进行处理,可在初花期选用多效唑或三碘苯甲酸进行化学调控。

8、残膜回收。

在大豆封垄前将膜全部起净,起膜后膜间中耕,防止后期杂草生长并利于接纳雨水。

9. 收获。

实行单收、单脱,单储、单加工,确保行间覆膜大豆提高等级,确保作为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二、大豆行间覆膜使用的机具

大豆行间覆膜机主要采用黑龙江省嫩江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MFB~4A型大豆覆膜机,该机是以“垄面栽培和垄间覆膜”两大部分组成,一次可平播8条垄、4个垄间覆膜。

三、效果分析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机械化技术和常规种植大豆相比,优势体现在“四少、三高、一持平”上。

“四少”包括:①种子投入少。由于土壤水分的改善,使大豆保苗率提高,个体发育较好,可以减少播量的25%。②除草费用少。大豆覆膜栽培是在播种前进行封闭处理灭草,若在膜外再出现草荒,仅用正常用量40%的除草剂采用膜外苗带喷洒即可。③机械作业费少。大豆覆膜不需起垄、镇压,减少中耕次数。④人工投入少。覆膜后,免除了人工除草,人工投入相对减少,及时增加了揭膜环节,每公顷也将少投入30元。

“三高”包括:①化肥利用率高。由于大豆覆膜后,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淋溶流失,同时土壤水分好于裸露地块,肥料溶性增强,利用率高。②品质高。覆膜后减少了食心虫发病率,增加了粒重,商品性好。③效益高。

“一持平”是与普通栽培方式比较,覆膜投入与之相当。经田间对比试验,大豆行间机械覆膜田比未覆膜田的产量增加30%。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简介大豆机械化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篇2

1 整地

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

2 播种

2.1 品种选择。

大豆行间覆膜选用品种时,千万要注意不能选用成熟期晚的品种,因为覆膜并不能使大豆品种提早成熟,可选用当地中熟品种作为行间覆膜选用的品种。另外大豆行间覆膜要选用主茎发达、中短分枝、茎秆直立、单株生产力高、秆强抗倒伏的品种。

2.2 地膜选择。

大豆行间覆膜,膜选用厚度为0.01毫米,选宽度为60—70厘米的地膜,应尽量选择拉力较强的膜,以便于机械起膜作业。大豆平作行间覆膜要改变以前膜的宽度为80厘米为60厘米,这样能使田间分布更为均匀,有利提高产量。

2.3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纯度大于99%,净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95%,水分小于13.5%,粒型均匀一致。

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包衣,在根腐病发生严重,土壤pH在5.5-6.5的土壤选用配方如下:

每100千克大豆种子用2.5%适乐时150毫升斗益微100-150毫升(克);或每100千克大豆种子用35%多克福1500毫升+益微100-150毫升(克);或每100千克大豆种子用2%菌克毒克000~1500毫升+益微100—150毫升。

2.4 播种期。

确定播期的原则是:当5厘米耕层5天稳定通过5℃或略早时开始覆膜播种。

2.5 播种标准。

要求播量准确,正负误差不超过1%。行要直,百米偏差不超过15厘米。播到头,播到边。种子距膜3~5厘米。

3 种植

密度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方式每公顷保苗应在247Y~26万株。注意不能过密;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徒长,田间郁闭,捂花捂荚,造成倒伏。

4 施肥

4.1 施肥量。

具体施用量和比例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667m2施氮、钾纯量8—10千克,氮;磷:钾的比例,黑土地为1:1.5;0.6;白浆土地为1:1.2:0.6。肥料商品量每公顷屎素为50千克,磷酸二铵为150千克,钾肥100千克。氮磷肥充足条件刁;应注意增加钾肥的用里。

4.2 施肥方法。

采用分层侧深施肥。肥在种侧膜内或膜边5厘米左右,U3肥施于种侧膜下5~7厘米深处,2/3的肥施于种侧膜下10—12厘米深处。

4.3 叫面追肥。

在大豆花期进行叶面追肥。叶面肥第一次施肥在大豆盛花期,第二次施肥在开花初期与结荚初期,可用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用量为每公顷尿素5~10千克加磷酸二氢钾1.5~4.5千克。

5 田间管理

5.1 化学灭草。

灭草方式以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

选择大豆除草齐,1首先要选择杀草谱宽,持效期适中(1.5~3个月),不影响后茬作物,以土壤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尽量采用秋施和春季苗前施药和混土施药法。

苗前施药比苗后施药药效稳定,成本略低、产量高效益好,秋施药又比春季苗前施药效果稳定、产量高。苗后施药一般比苗前施药667m2成本高1~2元。

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应根据杂草的种类和当时的土壤条件选择施药品种和施药量。茎叶处理可采用苗带喷雾器,进行苗带施药,药量要减1/3。喷液量土壤处理每公顷150—200升,茎叶处理喷液量每公顷150升。要达到雾化良好,喷洒均匀,喷量误差小于5%。苗后除草剂施药时药液中加入喷液量0.5%~1%的植物油型喷雾助齐,J药笑宝、信得宝或快得7,具有增效作用,可减少30%~50%除草剂用药量,且对作物安全。

5.2 中耕管理。

在大豆生育期内机械中耕3遍。第一遍中耕在大豆出苗期进行,中耕深度以15~18厘米为好,或于垄沟深松18~20厘米,使垄沟和垄帮有较厚的活上层。第二遍中耕在大豆2片复叶时进行,深度以8~12厘米为宜,这次中耕司以高速作业,以提高拥土挤压苗间草的效果。第三遍巾耕深度仍以8一12厘米为好,要注意保持土壤清洁层,防止伤根或培成小垄,以利机械收割。三次中耕的深度变化,一般是深一浅一浅。

5.3 病虫害防治。

目前大豆生产中主要是防治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灰斑病等病虫害。

蚜虫和蓟马的防治: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蓟马每株20头以上戎顶叶皱缩,且.近期五大雨,温度适宜,用乐果乳油进行防治。

灰斑病的防治:7月末~8月初,降雨较多,当大豆30%出现灰斑时,每公顷用70%甲基托布津1.125千克或5。0%多菌灵1.5千克进行防治。

浅谈大豆行间覆膜栽培 篇3

1 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1 豆行间覆膜栽培特点

大豆行间覆膜能够较大幅度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保水增墒;二是增温。具体可概括为“二少, 两增, 一早, 一提高”。“二少”一是种子用量少, 由于土壤温度的提高及含水量的增加, 大豆保苗率高, 个体发育好, 可减少播量20%;二是杂草管理成本少, 因地膜可有效地控制杂草, 所以可减少化学除草剂用量和人工灭草成本;“二增”一是增温, 二是增墒。“一早”是播种时间早。“一提高”是抗灾能力增强, 产量大幅度提高。

1.2 大豆行间覆膜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选地及选茬:选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岗坡地, 低洼易涝地不适宜进行行间覆膜栽培。茬口选择麦茬或非豆科作物茬口即可。

耕作时期与方法:耕作时期:实行伏秋整地。

耕作方法: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号要实行深松, 对经济作物茬等有深松基础的地号可采用耙茬。无论采取何种耕作方法, 在整地前必须要将地号清理干净, 以保证覆膜质量。深松深度达35cm以上, 耙茬深度应达18~22cm。整地要求深浅一致, 不得漏松, 漏耙, 松耙结合, 整地达播后, 进行秋起平头大垄, 垄距1.3cm, 并及时镇压, 以利保墒。

种子处理:选择中晚熟并抗倒伏的优质高产品种, 种子须经机械清选或进行人工粒选, 选后的种子必须进行种衣剂拌种处理。

化除方法与配方:采用大豆行间覆膜栽培, 化除必须采取播前土壤处理, 以防杂草鼓膜, 其配方为复配方, 即72%杜尔或90%乙草胺 (禾耐斯) +75%宝收或48%广灭灵。用量视土质及土壤肥力而定。

播种与覆膜:播种机械及地膜选择

选用八五二耕作机厂生产的2BM-3覆膜通用耕播机, 该机可一次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膜上覆土等多项作业。选用地膜厚度为0.01mm, 宽度为60cm。

播种:选用2BM-3行间覆膜通用耕播机进行垄上膜外单苗带, 精量点播, 种子距膜2~3cm, 因覆膜后可提高地温, 所以播期可比常规播期提早7~10天, 覆膜栽培适宜播期为4月20日至4月30日。亩播量为4公斤, 亩保苗1.6~1.8万株, 具体依品种及土壤肥力等条件确定。播种时需每隔2米在膜上人工压土一次, 防止大风掀膜。

施肥:施肥方式为侧深施肥, 肥料距种子侧10cm, 分为两层, 第一层为种下7cm, 第二层为种下14cm。使大豆根系在不同时期可以有效的吸收到养分, 因肥料在膜内, 所以减少了肥料挥发损失, 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因此比直播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亩施氮、磷、钾纯量7~8公斤, N:P:K=1:1.5:0.6。

田间管理:待苗出土后, 可进行松土作业。人工锄草、防治病、虫害及叶面追肥、收获等措施均按常规栽培技术措施执行即可。

残膜清理:于大豆封垄前采用人工清膜将地膜清理干净。

2 大豆覆膜栽培的增产机理

通过几年来大豆覆膜栽培的实践, 经多次田间调查及分析, 我们认为其增产机理有以下六点:

2.1 抗旱、保墒、提墒、增墒

覆膜后首先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量, 起到了保墒作用, 另又因为覆膜后白天膜内增温快, 可拉动地下水不断向上输送, 便于作物利用;所谓增墒是指当降雨量较少时, 雨水可沿膜面汇集到两侧进入苗带, 被大豆根部利用, 使无效降水变成有效降水, 而裸地栽培水分很快就蒸发了, 变成无效降水。

2.2 增温、早播加快了大豆生育进程

覆盖地膜后, 土壤热量散失小, 当夜间外界气温急剧下隆的情况下, 仍能够保持较多的土壤温度, 据田间调查, 覆膜大豆比裸地大豆耕层内 (按70天计算) 可增加地温218℃。这样即可早播, 加快了大豆生育进程, 使大豆出苗较裸地提前7天左右, 植株生长快, 株高较对照增高20cm左右, 主茎节数较对照增多3节, 提前5天进入分枝期, 使单株有效分枝增多。从而使大豆单产得到提高。

2.3 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覆膜增加了土壤温度, 保持了适宜的水分, 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 增强了土壤的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经田间调查, 大豆根瘤菌形成早, 数量多, 为大豆生产提供了较多的速效养分。

2.4 可抑制大豆苗期杂草, 减轻杂草对幼苗的影响。

2.5 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加大土壤养分释放, 因覆膜后可减少化肥的挥发, 淋溶的损失。

2.6 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

覆膜可减弱因降雨冲击而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同时也减轻了风蚀危害。

3 覆膜大豆品种、密度、肥料试验对比情况2006年在推广、应用大豆行间覆膜栽培

时, 对品种选用、施肥技术及合理密植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3.1 品种试验

今年覆膜栽培选用主栽品种为黑农41与垦丰9, 因此, 品种试验也选这两个品种。黑农41主要的特性是: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95~100cm, 生育日数120~125天;垦丰9主要的特性是:无限结荚习性, 株高75.7~89.2cm, 生育日数118天左右。经实收实测, 黑农41平均亩产为235.62公斤, 垦丰9平均亩产为213.95kg, 由此, 说明黑农41比垦丰9更适于行间覆膜栽培。

3.2 密度试验

密度试验选用品种为黑农41, 试验设为四个处理, 即:亩收获1.5万株, 1.7万株, 1.9万株及1.8万株, 经测产, 平均亩产最高者为亩收获株数1.8万株, 其余依次为, 亩收获株数1.9万株, 亩收获1.5万株, 亩收获1.7万株。

3.3 肥料试验

肥料试验选用品种为黑农41, 试验设为两个施肥水平, 三种配比, 即亩施氮、磷、钾纯量7公斤和9公斤, N:P:K=1:1.5:0.6, 1:1.8:0.8及1:1.2:0.8。测产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有着不同的产量水平, 从高到低, 其排序为亩施氮、磷、钾纯量 (9公斤, N:P:K=1:1.2:0.8) > (7公斤, 1:1.2:0.8) > (9公斤, 1:1.5:0.6) > (7公斤, 1:1.8:0.8) > (7公斤, 1:1.5:0.6) 以上结果是在旱情较重的情况下进行的, 所以, 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上一篇:ARM嵌入式系统下一篇:远程教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