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2024-09-15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精选9篇)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篇1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的增产机制、栽培要点等技术措施。

关键词: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模式特点是采用主茎结荚品种、大垄宽台密植、垄底深松、垄体测深分层施肥、垄上精量点播。

1增产的机制

1.1增加株数, 提高土地利用率, 比小垅增加10~15万株/公顷, 使单位面积株数增加,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1.2扩大绿色面积, 提高光能利用率, 叶面积指数增加。

1.3土壤保墒性能好, 提高供水能力, 减少土壤表面积, 使土壤水分散失相对减少, 发挥良好的保墒作用。大豆进入生育后期后, 叶面积增加, 减少了水分蒸发, 提高抗旱能力, 供水性强。

2栽培要点

2.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选用半矮秆、抗倒伏品种。

2.1.1种子精选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 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标准。

2.1.2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 播种前用大豆种衣剂包衣或拌种, 防治大豆病虫害。微肥拌种, 未包衣处理的种子, 可选用钼酸铵、或硼钼微复肥或锌肥等进行拌种。

2.2轮作与耕整地

2.2.1轮作 实行合理轮作, 不重茬, 不迎茬。

2.2.2耕整地 进行秋深松整地, 秋季做成90~105 cm的大垄, 垄高18 cm, 达到待播状态。

2.3施肥

2.3.1施肥原则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各地可根据测土结果因地制宜确定施肥量。

2.3.2参考施肥量 亩产150 kg地块每公顷化肥使用量, 尿素要在45~50 kg左右, 磷酸二铵150 kg左右, 硫酸钾50 kg左右;亩产200 kg地块每公顷化肥使用量, 尿素50 kg左右, 磷酸二铵175 kg左右, 硫酸钾75 kg左右。

2.3.3施肥方式 种肥要做到分层侧深施, 上层施在种下5~6 cm处, 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1/3。下层施在种下12~14 cm处;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3。

2.3.4叶面追肥 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 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 kg加磷酸二氢钾1.5 kg溶于500 kg水中喷施, 并根据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2.4播种

2.4.1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 中南部地区4月25日至5月10日, 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5日至5月15日。

2.4.2播法 采用大垄窄行密植播种机播种, 小行距9~10 cm。

2.4.3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每公顷保苗35~38万株。播种均匀无断条, 播种时应对准垄型, 偏差为±3 cm。

2.5田间管理

2.5.1大豆出苗, 进行深松或趟一犁。分枝期再趟一犁培土。

2.5.2根据杂草种类采用播后苗前施药或茎叶处理。秋施药, 应在秋季温度稳定在10℃以下, 土壤湿度适宜 (以翻地不结块为准) , 先翻耙平地后, 边喷药, 边用机车牵引圆盘耙耙一次, 耙深10~15 cm, 待全田施完药, 再与第一次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耙地一次。禁用长残效除草剂。

2.5.3防治病虫害 做好虫情预报, 注意田间病虫发生情况, 及时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食心虫、草地螟和大豆灰斑病、菌核病。

2.6收获

2.6.1实行分品种收获, 单储, 单运。

2.6.2收获期 人工收获, 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 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2.6.3收割质量割茬低, 不留荚, 收割损失率小于1%, 脱粒损失率小于2%, 破碎率小于5%, 泥花脸率小于5%, 清洁率大于95%。

大豆大垄覆膜栽培技术 篇2

1.产量指标

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225kg/亩。

2.产品品质

净度98%以上,粒型整齐,无病粒、无虫蚀、无破碎,种皮光亮。蛋白质、脂肪干基含量符合GB新行业标准。

二、技术标准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采用“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技术,以优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航化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组装,实现大豆高产、优质、高效。

1.地号选择、轮作

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的主要作用之一抗旱,减轻干旱对大豆生育前期的影响,选择排水及渗透性良好,前茬为禾谷类作物或非豆科作物,有深松基础、土壤肥力中等的岗平地,采取麦-玉(经)-豆三区轮作方式。

2.整地

(1)整地方法: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水份适宜时进行联合整地或浅翻深松整地,严禁湿整地,采用浅翻深松,深度35cm以上,耙地两遍,耙深15~18cm,平地一遍,10月20日前起垄,垄宽135cm。

(2)质量要求: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表平整,达到播种状态,秋起大垄,必须配带垄体整形器,垄台高度20cm,台面宽90cm,台面无坷垃,无秸秆,起垄到头到边,地头整齐,垄距均匀一致,垄向直,百米误差不超过10cm。

三、播种

(1)品种选择:熟期适宜的中熟品种,主茎发达直立,单株生产力高,秆强抗倒伏的品种,第一生态区以垦丰16、合丰55号、垦鉴豆36为主;第二生态区以绥农10、绥农14、绥农28、合丰48为主。

(2)地膜选择:选用厚度为0.01mm,宽度为65cm,拉力较强的薄膜。

(3)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种子精选,纯度大于99%,净度100%(人工粒选),芽率大于95%,水份小于13.5%,粒型均匀一致。八一农大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包衣,用种子量的1.2~1.5%。

(4)播种期:4月25日~5月5日为宜,特殊年份可延至5月10日。

(5)播种方法:采用2BM-3型气吸式覆膜播种机搭配小型覆膜机(通过条件差时使用效果好)。可一次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等作业。苗带间距为60~65cm。膜外精量点播,种子距膜的距离控制在3~5cm,过远则增温、保水作用下降,每间隔10~20m膜上横向压土,防止大风掀膜。并要使膜成弓形,以利于接纳雨水,使雨水流向两侧的大豆苗带。

四、施肥

1.施肥量

由于地膜覆盖后有增加肥料利用率的作用,具体施用量和比例应视土壤肥力而定,在氮磷肥充足条件下应注意增加钾肥的用量,起到壮杆、促早熟、增加粒重的作用。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荐常规用量:商品量磷酸二铵10~12kg、尿素3~4kg、硫酸钾5kg,施肥总量18~20kg。高油大豆N:P:K=1:1.5:0.8,普通大豆N:P:K=1:1.2-1.5:0.4。

2.施肥方法

采用分层侧深施肥。肥在种侧膜下58cm左右,采取分段施肥法,即基肥和根际追肥,基肥占70%,1/3肥施于种侧膜下5~7cm深处,2/3肥施于种侧膜下10~12cm深处,根际追肥占30%,在大豆初花期进行,结合中耕在根际外侧5-8cm、深8~10cm追施。

3.叶面追肥

第一次:大豆3~4叶期,尿素4.5kg+磷酸二氢钾2.25kg+酿造米醋1.5kg/hm2

第二次:大豆盛花期,磷酸二氢钾3 kg+益微增产菌300mL+酿造米醋1.5kg/hm2

第三次:大豆结荚期,磷酸二氢钾3kg+益微增产菌300mL+酿造米醋1.5kg/hm2

五、田间管理

1.化学灭草

大豆除草剂要选择杀草谱广,持效期适中,不影响后茬作物的药剂,采用播前土壤处理技术,苗前施药比苗后施药药效稳定,成本略低、产量高、效益好,推荐配方为:75%宝收20g+90%禾耐斯1.6kg/hm2;96%金都尔1.5L+48%广灭灵1.0L+80%阔草清30~45g/hm2

2.中耕管理

在大豆生育期内机械中耕3遍,第一遍中耕在大豆出苗期进行,第二遍中耕在大豆3片复叶时进行,第三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

3.节水喷灌

依据大豆需水规律,实施膜下滴灌、节水喷灌,喷灌强度20~30mm,要求井水增温达到18℃以上喷灌。

4.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灰斑病等病虫害。

(1)大豆蚜虫:达到防治指标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kg/hm2 防治。

(2)食心虫:在防治适期内,用2.5%敌杀死乳油0.375~0.45kg/hm2或5%来福灵0.225~0.3kg/hm2 防治。

(3)大豆根腐病:八一农大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用种子量的1.5%;2.5%适乐时拌种,用种子量的0.2%。

(4)大豆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用80%多菌灵微粒剂0.75kg/hm2防治。

六、收获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篇3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 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 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高产、高油, 秆强韧性好, 耐密植喜肥水, 抗旱耐瘠, 成熟期脱水快, 抗逆性强, 适宜机械收获。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 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 东经125°58′, 北纬49°25′, 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 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 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900~2200℃, 年无霜期95~110天, 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 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 秋整地, 春起垄施荚肥, 深松浅翻。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 以三垄栽培为对照 (CK) 。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厘米, 垄上播种4行, 中间宽行距20厘米, 两边小行距12厘米, 保苗40万~42万株/公顷。三垄栽培:垄距70厘米, 垄上双行, 保苗30万株公顷。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 不设重复, 每个处理1333.3平方米, 设3个观测点。

4. 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千克/公顷, 尿素80千克/公顷, 硫酸钾25千克/公顷, 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千克/公顷;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千克/公顷或喷施多效唑600克/公顷, 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升/公顷+70%秦草酮500毫升/公顷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升/公顷+75%宝收30克/公顷+48%广灭灵900毫繁荣昌盛/公顷。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 深松30厘米;间隔15~20天后进行第2遍中耕, 深度25~30厘米;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 深度25~30厘米。

二、结果与分析

1. 产量

从试验可以看出, 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 从折合产量看, 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466.51千克/公顷较三垄栽培产量3008.52千克/公顷增加457.99千克/公顷, 增产

15.22%。

2. 经济效益

从试验可以看出, 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千克/公顷, 增产15.22%, 增收1648.76元/公顷。

三、结论

试验表明,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 利于保墒排水, 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 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5,6,7], 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 增收1648.76元/公顷, 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 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摘要: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研究表明, 大垄密植栽培可增加大豆群体优势, 较三垄栽培增产15.22%, 增收1648.76元/公顷, 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产量,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祝伟江, 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 2007 (3) :224.

[2]陈文贺, 李崇勃, 徐民, 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5) :48-49.

[3]魏冀西, 王国春, 刘忠堂, 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1999 (5) :23.

[4]邹凤喜, 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 1999 (3) :29.

[5]胡国华, 徐国良, 史坚, 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5 (12) :27-28.

[6]刘永安, 刘雪峰, 郭坤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应用技术[J].大豆通报, 2003 (3) :20.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篇4

一、整地

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条件,应在上年伏秋季,通过深松或深翻,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的待播状态。采用美国约翰·迪尔512、2700型联合整地机整地,深松铲间距为76厘米。也可用I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或深松浅翻犁整地。总的要求是:深松30~35厘米,打破犁底层,松深一致,松后耙平、耙透;深松或交叉深松要在平作基础上形成虚实相间的“暗垄”结构,以利于放寒增温、土壤通透、多水排涝、少水蓄墒,从而达到保生长、促增产的目的。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 品种选择。按当地生态类型,选择成熟期适宜、秆硬抗倒伏、株形紧凑、抗逆性强、高产优质耐密、亚有限结荚习性的矮秆品种。适宜第四积温带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黑河38、黑河43、黑河50和北豆20等。

2. 种子精选。在播种前进行精选,清除破瓣粒、病斑粒、虫食粒与杂质,达到粒形一致、大小均匀,纯度≥98%,含水量≤13%,发芽率在90%以上的要求。

3. 种子包衣。采用药种比为1∶75~1∶100种衣剂包衣的方法,或用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的方法防治病虫害。若孢囊线虫、根腐病和根蛆较重时,可选择35%多克福种衣剂。如需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

三、播种

1. 适时播种。在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适宜播种期为5月1日至10日。使用约翰·迪尔1830播种机,播种行距19.5厘米或39厘米双行均可。也可根据机型性能,在15、25、30、35厘米范围内选择行距,播种深度在镇压后的4~5厘米之间,一次性完成开沟、精量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

2. 播种密度。平作窄行密植栽培,一般要求每公顷保苗45万~50万株。

四、施肥

1. 基肥。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比垄作栽培要增加施肥量15%~20%,亩施纯量一般为10~12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1.5∶0.5或1∶2∶0.5。依据前茬品种、土壤肥力的养分余缺情况,施肥量可适当增减。提倡施肥与播种分段作业,可秋深施,也可春深施,施肥深度8~10厘米。使用平作窄行密植精量播种机,可随播随施肥,分层深施肥于种下5厘米和8厘米。

2. 叶面喷肥。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6千克,加磷酸二氢钾1.5千克,溶于500千克水中喷施;在大豆鼓粒期兼顾防治大豆食心虫,每公顷喷施磷酸二氢钾1.5千克,加2.5%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0.3~0.45千克,加水400~450千克喷施。

五、田间管理

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大豆,主要采取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和苗后处理三结合的方法实施化学除草。

1. 土壤处理。秋整地达到待播状态后,在10月份气温稳定在10℃以下(7℃到封冻前最佳)时,用90%乙草胺1.8~2升/公顷,加80%唑嘧磺草胺40~50克/公顷进行地表喷雾,喷液量300千克/公顷,随喷随混土。用双排圆盘轻耙混土10~12厘米深,第一遍顺耙混土,第二遍按45度角斜耙混土,要求做到混拌均匀。

2. 苗前除草。在播种后未出苗前,采取土壤封闭处理,用80%唑嘧磺草胺30克/公顷,加48%异噁草松600~750毫升/公顷,加90%乙草胺1200~1800毫升/公顷,或用90%乙草胺1.8升/公顷,加75%噻吩磺隆40克/公顷,对水进行地表喷雾。

3. 苗后除草。在大多数杂草出齐时进行(通常在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杂草2~4片叶龄期施药)。用25%氟磺胺草醚1升/公顷,加48%灭草松2升/公顷和24%烯草酮0.5~0.6升/公顷;或用25%氟磺胺草醚1500~1800毫升/公顷,加10.8%精喹禾灵乳油450毫升/公顷,进行叶面喷雾,喷液量150~180千克/公顷。

六、病虫害防治

4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如下:

1. 蚜虫。6月上旬开始田间调查,当发现有20%植株每株有蚜虫10只以上时,即要进行防治。每公顷用药量:70%吡虫啉15~25克,2.5%高效氯氟氰菊酯225毫升,2.5%溴氰菊酯225毫升,10%氯氰菊酯225毫升,48%毒死蜱600毫升,40%乐果1050毫升,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对水喷雾。这几种农药选用1种。

2. 红蜘蛛。在点片发生时就要进行防治。每公顷用药量:40%乐果1125~150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900~1500毫升,48%毒死蜱750毫升,73%炔满特600~1050毫升,对水进行叶面喷雾。这4种农药选用1种。

3. 食心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等菊酯类农药,每公顷用量300~450克,对水450千克喷施。

4. 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当叶片有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公顷用药量1.5千克,对水450千克喷雾。

七、收获

在叶片全部落净、大豆摇铃时采用机械联合收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要求综合损失率<3%,收获损失率<1%,脱粒损失率<2%,破碎损失率<5%,泥花脸豆率<5%,清洁率>95%。脱粒后进行机械清粮,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篇5

大豆大垄栽培技术是林区大豆生产的必要措施, 该种植技术是提高高纬度林区寒地大豆产量的根本所在。

1 我省北部林区大豆种植方式

随着林区资源枯碣, 可采资源日益减少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 林业工人由木材生产、营林生产转向农业生产, 开始走上以农养林, 发展农业生产, 加快林区经济发展之路, 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

1.1 林区大豆栽培方式及现状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 提高大豆产量, 栽培技术是必要条件之一, 栽培方式可分为平播和垄作。平播适宜不能起垄的地块, 垄作由原来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现在的“垄三”栽培和大垄密植栽培。

我省北部林区以主栽大豆为主, 产量不高, 在全省处在最低水平, 近年来受大豆市场价格低糜影响, 经济效益下滑, 引起森工林区农业主管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 力争要在北部林区全面引进推广新的种植技术, 并加快推广, 大力推广垄三栽培技术和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特别是北部积温低, 无霜期短的局 (五、六) 积温带推广大垄密植技术。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 高寒地区大垄密植栽培表现出高产、稳产的优势, 大豆产量显著提高。

1.2 影响高寒、高纬度林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1.2.1 气候因素影响大豆产量

我省北部林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处寒温带, 冬长夏短, 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 寒冷干燥, 夏季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和林区特有的气候条件, 湿热多雨, 春季风大干旱, 秋季季风交替, 气候变化剧烈, 年降雨量在650-700mm, 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 雨热同季, 无霜期80-95天, 有效活动积温在1750-2000℃之间, 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 昼夜温差大。

北部林区的气候条件决定该地区只能种植无霜期短, 有效积温低的极早熟或早熟品种, 大豆生育期短, 积温低, 有效生长时间短, 干物质形成和积累少, 够不成较高的产量。

1.2.2 栽培方式影响大豆产量

我省北部林区是由林业生产转型到农业生产, 基础薄弱, 新开发的土地多, 土壤地力条件差, 种植技术粗放, 科技含量不高, 是造成大豆产量低的又一重要因素。

1.2.3 大豆重茬影响产量

前几年受大豆市场价格的影响, 连续多年单一的大豆重茬种植, 造成土壤养份单一消耗, 病、虫、草害严重, 加之市场销售价格不好, 没有可引进适合本地区市场价格好的农作物种植, 只能重茬种植大豆, 是导致北部林区大豆减产的原因之一。

1.2.4 地形、地貌影响大豆产量

我省北部林区属漫岗和低丘陵区, 80%的农用耕地都处在低洼易涝的河套地区, 春季干旱, 夏、秋多雨季节易产生涝灾, 农田基本建设 (低产田改造) 不到位, 排水不畅, 影响大豆产量。

1.2.5 越区种植影响大豆产量

种植户为片面的追求产量, 经常引进一些比较晚熟的大豆品种, 违背了当地的自然规律, 遇到低温、早霜年份不能正常成熟, 造成大豆产量下降、品质差, 青豆、秕豆多, 销售价格不好, 经济效益差。

2 引进种植技术, 提高大豆产量

林区土地面积大, 以大豆种植为主。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很多, 栽培技术的应用排在第一位, 一个育成品种经过区域试验, 它的产量构成基本上是个定值。

林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是自然形成的, 不能改变的, 针对林区的气候条件就要选择适合本区域正常年份能够生长成熟的大豆品种种植是必然的, 但是在大豆种植上想要获得高产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就得从栽培技术上入手, 推广应用大垄密植栽培的先进栽培技术, 获得高产。

3 我省林区大豆获得高产的途径

3.1 增加公顷保苗株数获得高产

北部林区无霜期短, 有效积温低, 在现有适合本区域种植品种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公顷保苗株数, 达到个体生长良好, 群体生长适宜是增加产量的途径。

3.2 大垄栽培获得高产

林区土地低洼易涝, 气候春旱、夏秋涝, 采取大垄栽培既能春季抗旱又能防涝排水, 土地有效使用面积增加, 从而达到产量增加的目的。

3.3 深松整地获得高产

深松耙茬、整地标准达到农艺要求为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4 大垄深松、窄行、密植种植技术的基本要点

4.1 选茬整地:

选择不重茬的地块, 整地要深松耙茬, 深松深度在25~30厘米, 打破犁底层, 秋整地秋起垄, 根据林区农机具的作业轮距垄距为132cm。

4.2 品种选择:

选择短杆 (株高不超过80cm) 节间短, 荚密, 杆强, 主茎结荚, 叶展为半直立型品种。具体适宜品种有:垦鉴1号、北9705、北9812、北9715。公顷保苗株数在45-50万株, 黑河1102公顷保苗株数50万株, 北疆1号、北892040公顷保苗株数50-55万株, 东农44、疆丰98-218, 公顷保苗株数在45-50万株。

4.3 播种:

在深松整地的基础上进行窄行、平播, 在大垄上6条精量点播, 播深3-5厘米 (镇压后) 。

4.4 施肥标准:N9, P9, K6。

4.5 除草:化学除草、人工除草相结合。

4.6 中耕:铲趟及时。

4.7 收获:收割机联合收获。

黑龙江省北部林区通过大垄密植试验, 较垄三栽培增产15-20%。到目前为止在北部林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已推广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达到全区播种面积的80%以上, 全区大豆每年增产达到500万斤, 由此可见大豆大垄密植在北部林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结合实际, 针对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在高寒林区的增产作用进行了论述。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应用效果

为探索大豆大垄密植应用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的喷施用量和效果, 验证肥料添加 (与肥料掺混) 施用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特进行本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石泉镇长胜村进行, 年有效积温2 200~2 400℃, 无霜期120 d, 含碱解氮163 mg/kg、速效磷75.8 mg/kg、速效钾302 mg/kg、有机质57.48 g/kg。

供试肥料为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 (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作物选用适合大垄密植的优质高产品种黑河36, 该品种抗倒伏、抗逆能力强。

1.2 试验设计

大豆采用130 cm大垄密植技术 (即垄宽130 cm、垄上6行精量点播) , 保苗38万株/hm2。每个处理垄长100 m, 宽13 m, 3次重复。

1.2.1 喷面喷施试验设计。

底肥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12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 初花期喷施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1 500 m L/hm2 (A1) ;底肥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12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 初花期喷施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3 000 m L/hm2 (A2) ;以底肥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12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作对照 (CK1) 。

1.2.2 肥料添加试验设计。

底肥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12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3 000 m L/hm2 (B1) ;底肥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12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4 500 m L/hm2 (B2) ;以底肥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12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作对照 (CK2) 。

1.3 试验实施

上年秋季深松整地, 深度达30~35 cm, 整平耙细, 起成130 cm大垄达到待播状态。播种前用35%多克福种衣剂, 按药种比例1∶75进行种子包衣, 预防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的发生[1,2,3]。各处理均于5月16日用2BTG-3型播种机精量播种, 播后及时镇压。在播种的同时施入种肥, 种肥做到分上、下2层侧深施, 上层施在种下5~6 cm处, 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1/3;下层施在种下12~14 cm处, 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3。田间管理做到三铲三趟[4,5,6]。收获前对每个处理进行“S”形取5点, 每点收获1 m2进行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面喷施奈安大力士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处理A1产量较CK1减少24.64%, 处理A2较CK1增加3.51%。因此, 可以说整个处理并没有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2.2 肥料添加喷施奈安大力士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处理B2产量最高, 较CK2增产16.64%, 增产效果明显;处理B1较CK2减产16.6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大豆130 cm大垄密植, 常规基肥+初花期喷施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3 000 m L/hm2增产, 增效450元/hm2, 肥料利用率较高, 但不明显;常规基肥混合肥奈安大力士肥料促进剂4 500 m L/hm2产量增加最高, 增效2 100元/hm2, 肥料利用率高,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树文.寒地农业实用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出版社, 2009.

[2]何荣利.北方大豆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10) :25.

[3]王一琳.大豆选种与施肥的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 2013 (9) :226.

[4]李成, 刘永宏, 刘琦, 等.大豆根瘤菌应用与氮肥施用技术试验研究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 2013 (5) :86-88.

[5]哈斯提尔·达吾烈提, 那孜拉·哈拉别克.布尔津县大豆配方肥高肥力区校正试验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 2013 (3) :24-25.

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篇7

该技术主要优点是“三高一低”, 一是标准化程度高, 由于垄距大, 适合大机械作业, 利于栽培技术化、生产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二是土壤墒情高, 抗旱防涝、保墒提墒, 由于垄大加大了垄体的土壤库容, 使垄体抗旱和减轻雨水冲刷;三是产量和品质高, 由于垄大整个生产期都可以机械作业, 利于分层培土和高培土, 避免了马铃薯块茎外露, 提高了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四是病害低, 防病效果好, 由于加大了垄距, 使垄间通风见光, 减少了郁闭度, 降低了垄间的空气湿度, 能有效减轻和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 减少损失, 增加产量。现将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宜选择排水良好、上岗、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有深翻基础、土壤砂质、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与坡地块, 避免与甜菜、萝卜、大白菜、西瓜连作, 杜绝选用前作施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土地深松35~40cm, 耙细, 起80~90cm大垄。

2 品种与种薯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播种前15~30d, 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黑暗处, 平铺2~3层进行催芽。当芽长至0.5~1.0cm时, 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 每隔5d翻动1次。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切块之前最好准备好一样的切刀, 经过消毒的垫板和消毒剂。切块原则是一刀到底, 大小均一, 一般在35~60g;竖切可以利用顶芽优势, 如种薯过大或长椭圆形, 切块时应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 最后将顶部竖切。35~60g的种薯为整薯栽培;70~120g切1刀, 切块为1个切面;100~240g切2刀, 切块为2个切面;210~480g切3~4刀, 切面为2~4个, 并且要扔掉一部分薯。切块时遇到带病薯块要更换切刀, 同时挑出病薯。常用0.1%高锰酸钾、1∶200漂白粉浸液进行切刀消毒。切好的块茎用马铃薯包衣剂或杀菌剂, 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克露、安克锰锌、甲霜灵等 (540~600g/t块茎) , 加石膏粉 (12~15kg/t块茎) 进行拌种, 然后贮藏在适宜条件下 (10.0~12.5℃、高湿、通风良好) 2~3d, 块茎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5m, 不要暴露于干燥、阳光下。

3 播种

当土壤15cm处地温保持7℃以上持续3d时, 即可播种。此时土壤水分要保持在40%~50%。土壤水分低于40%, 应坐水种。播种深度为6~10cm, 垄距90cm, 株距15~18cm。株距要均匀, 漏播率要低于5%, 双漏播率低于1%。

4 田间管理

根据杂草种类, 选用除草剂进行苗前除草或茎叶处理。出苗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中耕、培土。坚持测土配方施肥, 基肥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土壤中, 种肥播种时施入。第1次追肥在块茎形成后的7d内, 一般在6月末至7月初;追肥后应立即喷灌, 喷水10cm左右。共进行4次追肥, 每次追肥时间, 中壤土间隔14d, 砂壤土间隔10d。追肥不及时或氮肥量不足的, 植株已表现出缺氮时, 应进行叶面喷肥。当田间持水量低于70%, 应进行灌水。尤其是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 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依据土壤的渗透能力确定每次灌水量, 避免产生径流。

5 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病虫害, 前期防治早疫病, 中后期预防晚疫病等。播种时施加适乐时、乐斯本等杀虫剂, 预防地下害虫;沙土地用锐胜。出苗后检查田间跳甲和蝽象, 如有发现立即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功夫、田虫杀等杀虫剂。

6 收获

根据计划, 在收获前14d喷施立收谷, 如果植株健壮用药后的7d再追加1次立收谷。在收获前2~3d用灭秧机灭秧。

摘要:介绍了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包括选地整地、品种与种薯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 以供马铃薯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刘用华, 刘春平, 贺茂南, 等.吉泰盆地桑园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7) :130.

[2]梁秀芝, 吴瑞香.抗病马铃薯新品种及无害化综合栽培技术[J].华北农学报, 2004 (S1) :137-140.

[3]贾普选, 常高正.马铃薯小拱棚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1) :37.

[4]王向东, 梁秀凤, 海铁颖.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S1) :182, 185.

[5]何永林, 祝福杰, 李子和.马铃薯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5) :178-179.

[6]柳松梅, 赵丰秋, 杨军.马铃薯大垄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 2003 (4) :220.

玉米大垄密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篇8

一、选用优良品种,搞好种子处理

根据本地自然状况,品种本身所需积温和栽培条件等因素,选用生育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第三积温带可选择哲单37、绿单2、绿单1号、德美亚一号、合玉21等收敛型品种。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良种,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和晒种,种子要进行分级精选,保证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出苗率,保证粒型均匀一致,选后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药剂包衣。方法是按种子量的1.5~2%进行包衣,要包全、包匀。防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对要催芽播种的,可将种子催芽在种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阴凉处炼芽等播种。

二、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起垄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地块,可使玉米的根层密,数量大,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根系提高吸水,吸肥能力,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一般应选择土壤基础肥力较高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的大豆茬种植玉米,在整地上要实施以秋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三年深翻一次。高标准的抓好起垄、施肥工作,为玉米适时早播创造有利条件。整地前地块秸秆必须清理干净,为保证播期及墒情提倡头年秋季起垄。起垄的行距为130cm,起垄的标准应坚持八项标准,即:高、宽、平、齐、直、匀、施,墒。具体含义是:高:垄沟到垄台面高度为10~15cm。大垄宽:垄底宽130厘米,垄台宽要达到90厘米;平:垄台面要平整,以保证播深一致;齐:起垄时地头,地边要整齐;直:百米弯曲度不超过±5厘米;匀:垄距均匀一致、误差不超过±2厘米,便于播种和中耕;施:指施肥、施药;墒:保墒、起垄后适时镇压,利于一次保全苗。

三、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播期应根据土壤温度、土壤墒情、品种特性等因素,并按先岗地、后洼地;先沙质土壤、后黏质土壤的顺序进行适时播种,具体指标第三积温带的适宜播种期,耕层5~10厘米处和地温稳定通过6~7℃时播种,最适播期为5月5日至10日,可采用人工催芽埯种和垅上机械精量点播方法,在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垄上小行距40cm~45cm,垄间大行距85~90cm,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的通道,可有效解决田间郁闭的问题,并且增加了种植密度。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后镇压,镇压后播深达3~4厘米,人工播种一般公顷播量30公斤,机械播种一般公顷播量25公斤,合理的种植密度可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形成适宜的叶面积系数,实现高产高效益,总的原则是,植株繁茂,高大品种宜稀;植株矮小、紧凑型品种宜密植,水肥不充足生产水平不高宜稀,肥水充足生产水平较高宜密植,每公顷保苗5.5~6万株,德美亚1号公顷保苗8万株。

四、测土配方合理施肥

应依据地力、栽培水平、产量目标等因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农肥、化肥结合,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采取基肥、追肥、叶面施肥相结合,施肥总量亩施纯量不低于20公斤,氮、磷、钾,配比为2:1:0.5~0.8,折合成商品量即亩施二铵13公斤;尿素20kg,50%硫酸钾需7kg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大部分种植户,氮肥及磷肥可达到设计量,但钾肥用量则达不到要求,经试验采取无机钾肥与生物钾肥混用的方法效果较好,即亩用5公斤硫酸钾,再加2公斤生物钾,这样即降低了硫酸钾的使用量,又达到了提高钾元素含量的目的,为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促熟增产提供了物质保障。施肥方法,公顷施有机肥20~30吨,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氮肥30~40%做底肥或种肥,另60~70%做追肥施入,磷钾肥做底肥或种肥施入。

五、加强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

以采用播前土壤处理为最佳,土壤处理除草剂应选择杜耳或乙草胺加宝收。每亩90%乙草胺+75%宝收在土壤有机质6%以下时用药量100~133毫升+1.3克。苗后化学除草;每亩用4%玉农乐50毫升+38%阿特拉津100毫升。

2、适时中耕。

在玉米出苗前或刚照垄时,进行第一遍中耕,中耕深度在不起大块的前提下,可适当加深到30厘米以上,从而达到放寒增温的目的,在玉米3叶期进行第二遍中耕,在玉米6叶期封垄前结合根际追肥,进行培土封垄,亩追施尿素10公斤,防止后期脱肥,以满足玉米生育后期对肥料的需求。

3、查田补种或移栽、人工除草、间苗、定苗。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烂芽等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及时坐水补种或移栽,3~4叶间苗一次等距定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在玉米三叶期前,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做到地清苗净、苗匀,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育空间。

4、叶面追肥与病虫防治。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结合病虫防治应喷施叶面肥2~3次,第一遍在玉米封垄前进行,配方为每亩尿素400克或磷酸二氢钾150克加硫酸锌150克;第二遍是在玉米抽雄初期结合防治玉米螟进行,配方为:每亩磷酸二氢钾200克加速乐硼50克加高效氯氰菊脂50毫升,通过对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有针对性的喷施叶面肥及健身防病,防虫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玉米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5、降水促熟。

在8月中下旬采取人工去雄削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减少玉米收获损失,而且可以降低籽粒水分,据测定,人工削尖的比对照水分平均降低1.5~2个百分点。如有条件在8月下旬再进行站杆扒皮晾晒效果更佳,即可达到降水、提质的目的,又为提早收获,实现玉米茬秋整地创造有利条件。

六、收获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篇9

推广的膜床窄, 群众应用时一般是90cm~100cm, 床面宽50cm~60cm, 平均行距不足60cm, 造成田间郁敝现象严重。膜床上两行距过小, 单株营养面积小, 植株叶片相互折叠, 刮风时相互摩擦, 易造成机械损伤, 消耗营养, 通风透光不良, 光合能力差。单株营养面积小, 覆膜的提温、保温、增肥效能力差, 营养供应不足。两行之间小, 争水争肥, 靠外缘半边根系发育不正常、不结薯、吸肥水能力差、结薯少、商品率低。田间密度大, 相互争水肥、通透性差、植株幼嫩造成徒长。病虫害发生严重, 因徒长, 植株幼嫩, 很容易受病虫害侵蚀, 危害严重。应用种薯质量差, 秧苗断垄严重, 增产潜力小。施肥单一, 很多农户使用二胺、尿素或少量符合肥, 造成缺素症, 发育不良, 产量低。

二、采用宽膜大垄密植综合配套技术的增产机理

膜床尺寸:一带距1.2m;行距:大行距80cm (两床之间行距) 、小行距40cm (床上两行距) ;床宽:上沿宽70cm~75cm;床高:沙壤易旱地略低8cm~10cm, 低洼潮湿易涝地则高10cm~15cm。

具体操作方法:采用“五犁一耙子”的做床法, 即第一犁从距地边40cm处开第一沟, 沟深15cm左右, 在距第一中心40cm处开第二沟, 第一沟、第二沟为播种沟。事先没撒农家肥的, 把农家肥和杀虫剂撒进沟底, 使沟深保持在12cm左右。先播种后覆膜的, 先把芽块播入沟中, 株距为22cm~25cm。然后再在第一沟另一边同样开第四犁, 并使这两犁向第一、第二沟封土。最后再在第一、第二犁之间, 浅犁 (深6cm) 为第五沟, 专做化肥沟, 将化肥足量施入沟内, 形成床坯子。之后, 用耙子找细, 将第一、二、五沟覆平, 搂好床面, 做好床肩, 使床面平、细、静, 中间稍高, 成平脊形, 床肩要平, 高矮要一致, 以便喷洒除草剂和盖膜。下一个床的第一沟距前一个床的第二沟中心80cm, 第二沟仍距第一沟40cm, 以此类推, 就形成了一个一带宽1.2m的覆膜床。苗子长出来以后, 就成为大行距为80cm, 小行距为40cm的大小垄形式。

采用宽膜大垄密植综合配套技术有效增加了单株占地面积和营养面积, 有利于土壤养分供给。扩大了光合面积, 有利于通风透光, 同时能有效避免机械损伤, 减少营养消耗, 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了床面宽度, 有利于土壤热化, 增加提温、保湿、增肥效的作用。有利于根系发育, 根系增加10%~20%, 改善块茎的膨大环境, 提高结薯率25%。

选用早代脱毒种薯, 芽块消毒, 科学防治病虫害, 提高植株内在抗性。最好选用费乌瑞它的脱毒早代薯块做种薯。这个品种本身属早熟品种, 结薯早, 膨大快, 高产优质, 增产潜力大。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芽块腐烂、细菌病害的发展及丝核菌溃疡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必须实行切刀消毒, 同时切完芽块马上要做药剂拌种 (包衣) 。

上一篇:骨科患者的基础护理下一篇:调度数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