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农作物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外来农作物的调查报告 篇1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一.概述
中国的外来务工人员接近9400万,占中国人群中的一大比例。而与此同时,外来务工家庭已逐渐的由农村转到城市,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在城市化日益普遍的中国,人们在关心城市化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逐渐担心进城务工家庭的一系列的状况。现如今,外来务工家庭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远低于一般家庭。而且,他们的孩子由于长期处在乡下的农村生活中,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都会与城市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调查外来务工家长的生活情况已经刻不容缓。
孩子一直是家长们的未来,而外来务工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陪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由于不习惯城里的教育水平以及自身的学习水平有一系列的差异,所以,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下。而,对于这些,有的家长不闻不问,有的家长却采用传统的棍棒教育等等,因此,如何学会让家长转变管教方式,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能够在城市的环境中生长,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打破自身的心灵禁锢。二.政策
举例1:开化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手续办理
(一)务工农民子女来我县中小学就读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父母(监护人)双方或一方在我县工作,有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父母(监护人)双方或一方具有有效的暂住证(三年以上);在我县有稳定的住所(以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三年以上>为据);原学校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和原学校的学籍档案(或复印件);
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入学需符合上述规定,并提供户籍、出生证明、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及义务教育卡;小学一年级入学需符合上述规定,并提供预防接种证提供查验。初三第二学期不接受借读申请。
(二)入学程序
申请:申请人按入学条件规定,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居住地就近学校联系,提出书面申请;也可直接到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提出申请,统筹解决,不得择校。
审查:接受申请的学校实施审查,符合条件的经学校签章同意后到接受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借读手续;到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安排就读。建档:县教育局和学校按学籍管理规定为学生建立学籍。此类学生转学一般以学期为期限,学校负责对学生转出时的流向进行统计,促进他们完成法定义务教育。
入学: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或外来人员子女因户籍变动,应办理转学手续。要求办理转学手续的,应先经原学校检验本人户口后批准,出具转学证,然后到转入学校审批。转入学校在转学回执上加盖学校公章,并持转学证到教育局教育科审核,加盖学籍专用章,回原学校办理转学手续,最后将转学证、学生学籍一并交转入学校注册,即转学手续完毕。
举例2:为了给外来务工子女在青岛市入学提供保障,青岛市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等部门于7月30日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实施细则,让这些孩子上学无忧。
《意见》提出,在国家规定的班额内,义务教育阶段有空余学位的学校,不得拒收居住地在本校招生区域内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高中阶段有空余学位的学校,不得拒收根据考查测试,成绩达到相应学业水平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经批准进行“小班化”试点学校的班额标准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幼儿园根据班额规定,在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不得拒收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园。《意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程序也进一步简化,同时明确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教育教学、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与流入地常住户口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在学习上,免除了学杂费能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正常的进入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在低保方面,近几年的低保政策不断提高,让那些穷困的务工子女有能力,有金钱来学习。而近几年的政策让这些孩子们不必受户口限制从而能在读书的地方参加中考和高考更是国家给外来务工人员的优惠与支持。三.调查问卷
针对家长设计一份问卷,问卷分成二部分(子女随迁和子女留守)。具体样本见附件。调查结果:
选择题:第1题3A5B10C2D,第二题14A3B,第三题1A3B7C
第四题5A8B3D第五题4A9B6D第六题5A4B9C5D第七题11A4B第八题8A5B第九题3A9B3D第十题13B4C第十一题5A9B2C第十二题4A8C2D第十三题12A3B 结论-选择题:
1、关于学习成绩方面,大多数处于一般状态,也有少部分是良好或优秀的。
2、针对教育孩子方法,大多数家长选择鼓励,没有选择棍棒教育的。
3、家长认为孩子在生活上最大的困难:选择不能和同学良好交往的占大多数。
4、大多数家长选择与孩子交流,也有部分家长选择和教师交流。还有个别家长从未关注这一方面问题。
5、关于带孩子来城里的原因:大多数家长认为城市教学条件较好。也有部分是因为希望能自己教育孩子。
6、家长认为孩子留在家中的影响有:大多数选择了与孩子交流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部分选择了孩子学习没有人指导。个别家长觉得是没有与孩子培养感情。
7、大多数家长十分关心留在家中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迫于工作可能真正投入的时间并不多。
8、在帮助孩子学习情况改善方面,大多数家长选择了自己多赚钱给孩子以供各种补习。
9、在孩子生活费方面,集中在500—1000元。
10、关于孩子在家里照顾的人一般是家中的长辈。
11、关于孩子与老师的联系情况,大多数家长不了解。
12、关于孩子的健康与医疗方面:大多数选择仅仅生病吃药解决,部分选择了定期交医疗保险。
13、在家长和孩子的联系方面,大多数家长选择了联系比较密切,经常打电话。填空题:
1、我们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费和本地的孩子一样,只须出很少,或者全免。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某些学校还是需要交借读费。
2、在入学方面,大部分学校是没有门槛限制的。只有极个别学校实行本地优先的政策。
四.问题的解决(从家长方面)
1、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上心,导致子女的学习也不到监督和管理。对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这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让家长意识到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关心和照顾是非常必要的。
2、对很多留守儿童来说,亲情意味着太多,并不是金钱就可以补偿的。虽然父母在外打工可以提高了家庭的经济重要条件,但是孩子的心理关爱却得不到满足,我们觉得金钱并不能代替孩子成长的岁月,希望外来务工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亲情电话,亲情假期等活动来促进家长和留守儿女之间的沟通。
3、在这个社会,或许外出打工也是很多外来务工家长也是无可奈何。从这一方面我们觉得公益活动是必要的。社会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不少,捐助的资金可能也不少。但是我想公益活动真正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在那捐助的资金和那部分受资助的家庭。我们必须宣传,让这些公益活动带动更多社会上的人来帮助来关心。这样的活动才是公益活动真正的可以延续的爱心。
4、在留守儿童的健康医疗问题上,我们希望医保和部分补贴能够真正保障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时候身体能够健康发展。
外来农作物的调查报告 篇2
1 外来零售企业入桂的经营情况
下表是我们对外来零售企业在广西市场进入调查情况:
从我们对外来零售企业在广西市场的调查情况来看外来零售企业进入广西市场具有如下特征:
1.1 来桂零售企业实力雄厚
来广西的外来零售企业都是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大企业, 其中沃尔玛是世界零售巨头, 其年营业额稳居世界第一。在广西经营的外资大型零售企业目前只有两家, 即沃尔玛和百盛, 早几年美国的普尔斯玛特也进入了南宁, 由于其内部管理和经营不善, 最后撤资。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中进入广西的时间和进入中国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沃尔玛是在1996年进入中国, 目前在中国开店达68家 (2007年数据) , 进入中国的业态有大型综合超市、仓储会员店、超市 (社区店) , 进入广西的时间是2004年, 在广西的业态有百货和大型超市;百盛是在1993年进入中国, 进入广西的时间是2005年, 在华的业态主要是百货和超市。国内进入广西经营的也都是一些大型零售企业, 如南城百货, 年营业额在广西将近二十亿元。
1.2 入桂方式是“先城市后农村”的形式
这些外来零售企业进入广西都是首先进入广西南宁, 在南宁稳定后就向广西的其它地区扩张。南宁是广西的省会, 从这里可以看出, 外来零售企业进入广西首先是借助省会的稳定, 再向其它地区发展。采取的经营策略都是“先城市, 后农村”的形式, 企图实现更大规模的市场覆盖战略的意图。它们在广西的地市级城市站稳后, 进一步进入周边的县级城市, 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区域城市为中心的店铺网络。它们在进入城市的选择方面都是一些经济发达, 市场潜力巨大, 而且商务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城市。
1.3 给广西地区零售业带来了空前的变化
自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广西大西南通道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 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特殊地位, 成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中心的重要地位。随着南宁万达商业广场的建成, 沃尔玛超市、马来西亚的百盛接连开业, 南宁市民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购物取向也发生了很大转变。面对日渐升值的南宁市场及这些来势凶猛的外来零售企业, 本土零售商一改已经习惯了安静的市场环境, 现在在巨大的竞争面前也不得不作出新的战略调整。广西华联在南宁城北区开设第三家分店, 经营面积近万平方米, 规模之大不亚于南城百货、百盛等大型零售企业, 一向以高档消费、走品牌化而闻名的梦之岛购物中心也不甘落后, 在民族宫租下整个二层楼近1万平方米的场地, 开设了该商场第一家分店。正是这些外来零售企业的进入, 才带来广西零售业的新变化。
2 外来零售企业在广西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外来零售企业在广西市场的发展状况, 我们发现外来零售企业虽然在广西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第一, 商圈竞争比较激烈, 商场停车不便, 通过几个月的调查和走访, 我们发现外来零售企业所处位置都是比较繁华的商业圈, 商圈的发展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消费者停车不方便, 交通过份拥挤等不利现象。比如南宁市朝阳广场商业的繁华却带来了交通的拥挤, 停车难是制约这一商业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另外以南宁市南城百货南棉店为例, 这里是南城百货最早开设的分店, 也是客流量最多的一家,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 交通非常拥挤使得来购物的消费者抱怨非常多。
第二, 水土不服是外来零售企业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2002年8月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仓储俱乐部连锁店的零售巨鳄普尔斯马特在广西的分店“南宁诺玛特朝阳店”开业, 经营品种达一万八千多种, 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是广西首家洋超市, 但好景不长, 不到三年不得不于2005年撤退南宁市场, 其主要原因是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本土化问题。2004年北京王府井百货进入南宁市场, 南宁王府井百货是北京王府井百货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第十二家百货店, 秉承王府井百货集团“一团火”的服务理念, 树立全员“一切从顾客出发, 一切让顾客满意”的经营宗旨, 给南宁市民一个充满现代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的全新的购物空间。但是在南宁只经营三年, 由于对本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了解等诸多原因, 最后不得不于2007年8月撤出南宁市场。
第三, 高离职率是制约外来零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对南城百货、北京华联、沃尔玛等外来零售企业的员工离职率进行了调查分析, 发现高离职率是外来零售企业的一种普遍现象。以我们对南城百货收货区的离职员工的调查为例, 离职情况如表二所示, 另外对离职的年龄做了统计发现离职率最高的是20~22岁的员工。同时我们对北京华联、沃尔玛、人人乐等外来零售企业的离职情况也进行了调查, 发现高离职在外来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非常普遍。
3 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 外来零售企业要想在广西市场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合理规划布局, 提供足够的停车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拥有小轿车的消费者不断增加, 开车购物特别是节假日的消费者更加多, 大型商场必须关注消费者这一消费趋势的变化。停车场是综合商场的第一大堂, 其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商场整体水平的高低, 对商场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停车不便的现状并不是商场通过简单的措施能解决好的, 它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所有企业自身要合理的制定停车规范措施;社会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 提高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政府要对城市商圈进行合理规划, 使一部分顾客分流到次级商圈。
3.2 本土化是外来零售企业必须采用的战略形式
本土化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反映, 它的核心思想是指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消费者为核心, 而不是以商家的喜好、习惯为准绳, 企业的规范必须随地区性变化引起的顾客变化而改变。“本土化”的实质是外来零售企业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 它有利于外来零售降低派遣人员和跨地区经营的高昂费用、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减少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危机情绪。由于广西是多民族的地区, 其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所以外来零售企业必须采用选址、管理人员、服务内容、经营模式、物流采购等本土化的经营方式, 这样有利于节约成本, 更好的符合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方式。
3.3 留住员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员工高比例流失, 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 还带走了客户, 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 而且, 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 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 也影响到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 如不加以控制, 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企业要想有发展必须想尽办法留住员工, 没有稳定的员工企业很难有长久发展, 要把留住员工作为企业的一项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很多员工离职一部分是由于薪水低于自己的预期, 心态比较浮躁;另一部分是出于对自己的主管人员工作不满意。这两个原因往往导致了大量员工流失。企业应该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对员工进行很好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
总之, 外来零售企业进入广西市场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且一直呈增长态势发展。外来零售企业给广西本土零售企业带来了新型的零售业态和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 同时也给本土零售市场带来了竞争压力。我们预计广西零售市场的竞争将会是零售企业品牌和实力的较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来零售企业进入广西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总结了外来零售企业入桂发展的特征, 指出了外来零售企业在广西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外来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广西零售业,业态,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费明胜, 李社球, 万后芬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业态选择—基于21家跨国零售企业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管理, 2008, (4) .
[2]http://www.cnltr.com/FileDb/News/20048/12151246530.shtml
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孤独感 成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二元制城乡结构中户籍限制的逐步放松,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乡村的土地进入城市谋求发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举家外迁,并由此带给城市人口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外来务工子女。他们由于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在城市生活中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等等原因,常常会出现苦闷、胆怯、猜疑、孤独等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反应,影响自身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孤独感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有待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一般认为,孤独感是指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距离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令他满意的程度低于他的期望时,孤独感就产生了,它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我们认为,孤独感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孤独感源自于人际关系缺陷,它是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第二,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或心理感受,而非客观的社交孤立状态,一个人可在漫长的独处中毫无孤独感,也可以在众人环绕中深感孤独;第三,孤独感体验是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学校背景下的孤独感通常是人际关系的结果变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负性情绪体验,虽然轻微的、短暂的孤独感不会导致心理与行为的紊乱,但长期的或严重的孤独感则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年龄越小,危害可能越大,给以后的矫正也就可能带来更大的困难。为了便于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以部分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为调查对象,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本研究中的被试都是南京市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一半为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另一半为南京市本地的学生。最后得到有效被试146名。其中,外来务工子女80名,本地小学生66名,平均年龄12岁。
2.测量程序与研究工具。测量程序:将孤独感量表题目编排于试卷上,构成调查问卷,被试人手一份。量表前附有指导语(见附录),引导学生看清指导语后逐项填写完成。进行测量时,由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应用心理专业的四年级大学生完成施测工作。完成时间为2008年3月。
主要测量工具:《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该问卷是参考了Asher、Hymel和Renshaw于1984年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Russell等人于1978年编制的《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a)》及美国心理学家Piers及Harris于1969年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的部分项目编制,共46题。其中,第1、3、5、7、9、12、15、18、25、28、32、33、38、41、43、46题为儿童孤独感量表题目,共16个;第2、4、6、8、11、13、14、17、20、22、23、26、29、30、34、36、37、40、42、45为UCLA孤独量表题目,共20个;第10、16、19、21、24、27、31、35、39、44题为幸福感量表题目,共10个。
为了保证量表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我们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量表16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92,UCLA孤独量表的20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57,幸福和满足感分量表8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672。说明三个量表均有较好的信度。(2)儿童孤独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的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3,幸福和满足感分量表与儿童孤独量表、UCLA孤独量表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0.618,相关程度较高,从而证实了我们的预期,即幸福和满足感可以作为分析孤独感的佐证,说明三个量表具有较好的相容效度,同时也表明我们编制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方法。调查结束后,全部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两个学校高年级学生孤独感和幸福感测验结果比较
注:* P<0.05,** P<0.01
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本地学生孤独感对比分析。小学生孤独感在城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儿童孤独量表项目上,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孤独感远远高于城市本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的孤独感平均数明显高于城市本地小学;在UCLA孤独量表的项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的孤独感平均数远远高出城市本地小学;而且,在幸福和满足感的项目中可以看出差距同样显著。由于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分析得知,三个量表具有比较好的相容效度。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生与城市本地小学生的社会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外来务工子女不仅在社会孤独感方面明显地高于城市本地学生,而且,幸福感也明显低于城市本地学生。
2.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现状分析。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在城市中长大的小学生更容易适应城市环境,与同学交往、与学校老师交流等方面也都比较主动和自如,适应性问题少;相反,来自农村的小学生,身处一个与以往生活环境差距较大的环境中,对于一般人际、生活事件的处理相对比较为难,容易出现社交困难及各种人际适应不良现象,极易引发孤独感。同样地道理,从幸福感的研究结果来看,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多是随父母来到城市,虽然有父母在身边,但是,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和精神生活,使得他们对陌生的城市环境充满了距离感;再加上缺乏与同学间、老师间的必要感情交流,许多刚来的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忧郁寡欢,很难产生幸福感。
四、讨论与建议
(一)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成因
1.父母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调查发现,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大多是打工或类似做早点一类的小个体,平时工作时间较长,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很少顾及子女的情绪情感变化,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也很小。结果,导致外来务工子女与自己父母之间较少交流和沟通,难以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社会孤独感。
2.学校教育因素。近几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城市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然而,由于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户口不在当地,而我国义务教育的经费与户籍挂钩,因此,当地教育部门从地方利益考虑而不愿承担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费用,所以,虽然中央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做好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但地方上的执行力度不大,使得城市外来务工子女享受不到与当地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环境的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往往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孤单的环境、陌生的环境、突变的环境等情境很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城市的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是刚从异地或农村转学而来,这些学生初来乍到,面对的是一个既新奇又陌生的环境,生活习惯、学习方法、语言环境、人际关系的差异都使他们难以调适。由于对这种陌生的城市环境充满了疑虑,又缺乏与同学间、老师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结果许多刚来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无所适从、郁郁寡欢。这种现象在许多城市外来务工子女中都普遍存在。
4.自身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Margalit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在各种社会情境中儿童的孤独感经常是和同伴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这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
(二)防止和降低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对策
1.外来务工人员应承担其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又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跟上时代步伐,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学习。外来务工人员本来就属于低知识群体,其基本素养对教育孩子来说本来就不够,所以更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涵养,以便在孩子们心目中树立自己为人父母的形象,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外来务工人员首先应该学会做父母,尽可能地在工作之余多跟子女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每天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给他们实际的关怀,及时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应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明确办学宗旨,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尽可能地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而不是将学校看作外来务工子女的收容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特别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老师明白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尽职尽责,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的修养,以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3.外来务工子女应该做到自尊、自立、自信和自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除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意志努力的程度。外来务工子女首先需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把自己同别人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敢于竞争,不要退缩。其次,善于把外界的环境压力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学会取舍,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再次,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子女相比虽然有不少劣势,但并不是没有值得称赞的优点,比如:诚实、俭朴、勤劳、刻苦等等。外来务工子女完全可以拿出勇气来表现自己所具有的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将之发扬光大,融入整个社会的主旋律中。
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已是社会公认的事实,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却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和关心,这也应当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作为第二代农民移民,不应当让他们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因素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因此,消除阻碍外来务工子女城市生活适应的各种社会因素,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健康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整个城市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浅析青少年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3 (1):19.
[2]黄洁华.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 (1),92.
[3]罗敏.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4(1):24-25.
[4]肖洁.城市暂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对策[I].中国健康教育,1998(11),21.
外来农作物的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背景
在时代快步发展的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是我国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必备条件。而科技的进步是需要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农民工是当前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在城市,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都是城市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和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素质。对当前农民工的政策来分析,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很多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一切机会去培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但这仅只是一少部分,如果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民工是难以实现培训和就业的。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能够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渴望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
二.基本情况
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市作为民工输入大门之一,自然也重视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我们在学习好课本知识的前提下,也应以实际行动来关注我们身边农民工的学习问题,因此我们想通过实地调查本市的农民工人员,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农民工的学习生活等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与建议。
本文自2012年2月10日—3月10日,对桐乡市桐昆集团恒盛化纤公司中的农民工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行式进行。调查对象均是在桐昆集团恒盛化纤公司中工作的四名农民工。
调查对象情况如下:
1、农民工谌荣娟,女20岁。农业户口,来自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久长镇。
初中学历,政治面貌:群众,未婚。月收入1000-1500元,愿意继续学习,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来继续学习,学习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学习方式: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二是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三是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
2、农民工周建文,男,25岁,农业户口,来自山东济宁市鱼台县古亭镇。专科学历,政治面貌:群众,未婚。月收入2000-2500元,愿意继续学习,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继续学习,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二是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三是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3、农民工沈国权,男,28岁,农业户口,本科学历,政治面貌:群众,来自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月收入2000-2500元,愿意继续学习,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继续学习,学习的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及汽车维修,学习方式: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二是租购住房;三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
4、农民工王俊华,男,25岁,农业户口,高中学历,政治面貌:群众。来自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段岭庙镇。月收入1500-2000元,愿意继续学习,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来继续学习,学习的内容为市场营销,学习方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就业和服务培训;二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三是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
三.过程及体会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的访谈过程中可以得知:他们来自落后的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胜任普通操作工这类的工作。虽然也曾考虑通过短期培训进行充电,学习电脑、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只能选择短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但大都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放弃。现在只能好好工作,多赚点钱,供给家里。总体而言当前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意识中对于学习的需求是很大的,对学习的渴望程度也是非常之大的,他们相信,只有这样他们的明天才会更好。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由于长辈对后辈的宠溺,希望他们得到自己没有享受到的安逸,也间接消极了农村青年的求知欲望。但是这仅仅出于少数的。
从乐观角度看,农村青年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农村青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大部分的农村青年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乐观的前提下,我们同样是需要看到消极的一面,它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农村青年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农村青年后,发现他们要求较低,从而学习对农村青年形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矛盾且尴尬的局面。
除此之外,透过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在城市中打拼的农民工朋友大部分为单身,且家庭成员普遍偏多,他们选择的都是相对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但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较高,租住房开销较大,他们也基本生活在温饱线上,但从他们工作单位的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朋友的工作选择已多元化,可以参加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这样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前景将是更为广阔的,也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而城市中也更多的需要这股力量的加入。而正是由于学历、知识、能力等成为他们发展的阻力,更多的人渴望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他们希望通过业余学习的方式而将学历提升至本科则是农民工朋友普遍的理想学习方式。他们更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长,在某个技术领域达到专业水平,以便能立足于城市,在城市中继续生存下去,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自己的人生舞台。
在面对面的访谈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农民工学习许多的优缺点。
具体优点方面如下:
(一)农民工并不局限于“基于课堂的、组织严密的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灵活多样:既可以完全靠个人自学,也可以尝试远程教育;既有接受式学习,也有探究式、发现式学习;既可以是个体独立学习,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总体而言,非正式学习在农民工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会利用各种非正式的方式在不同的活动中学习。
(二)农民工的学习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书报杂志、电视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农民工各自有其独特的生活阅历,务工的地区、单位、工种各不相同,积累的技术、知识、经验等人力资本也各具特色。因此,他们之间相互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可以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具体缺点方面如下:
(一)农民工虽然或多或少都萌生过自主学习的想法,但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自身知识、技术、经验等等条件都有所欠缺,真正能够自主学习的并不多,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大多仍然停留在参加技能培训。
(二)农民工主要的自我任务还是打工赚钱,农民工工作强度过大,休息时间少。能相对挤出的学习时间也是比较少的,能真正用心学到那就更加少了。因此,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利用好学习时间是农民工必须自身去解决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一系列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把握利用好农民工学习的优缺点及其学习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开展培训教育学习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共性培训与个性培训相结合,突出个性培训。分类分层培训,彰显个性特色。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倾向,强调实际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四.总结及建议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教育资源实现重心下移,开设乡镇农业学校。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是及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乡镇一级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大多数乡镇没有开设农业学校,开设了的也没有充分利用,成为一种摆设,只有把重心下移到基层,并真正组织利用好,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生源减少,很多校舍被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种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在城市,要以各街道为单位,成立农民工之家,利用社区大讲堂等形式,让农民工有活动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3、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政府不但要以生活上给予关照,更要从政策的制定上给予其优惠政策,鼓励其自主创业,变农民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是要落实其子女就读的政策。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地妥善解决
农民工的子女就读的问题,各地也出台了有关政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在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没有使农民工从心里上融入到城市中来。二是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中,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培训问题,有关培训单位每培训1名下岗职工,可以享受国家一定的补助,在一些技能培训方面,只是象征性的收点费,而农民工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另外,下岗职工创业方面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而农民工则不能享受,要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参照下岗职工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4、注重素质教育,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农民工群体文化素质较低的实际,培训在重视实用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还要注重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教育,使他们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另外,培训也要针对农民工容易产生学习挫折感的特点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成人学习的特点及其规律,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学习自信,享受学习的快乐。
5、丰富培训方式,突出实践本位。农民工培训要立足实践,结合农民工的学习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培训效果。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作为我国现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来抓,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人:XX
城市外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5
一、引言
随着我县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我县各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缙云县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期,我开展了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并对结果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做以下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了解和掌握缙云县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基本情况,把握他们的心态和学习的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
(二)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
缙云县县城外来务工青年,这部分人大都在21-35岁之间,其中26-30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农村户口较多。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个人基本情况、学习需求、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有何希望和要求等问题。在县城街道上随机发放问卷,直接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出了4份问卷,回收了4份问卷,回收率达100%。
二、调查结果
(一)个人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4名外来务工青年均为男性,主要要自郊区、农村等地,平均年龄在31-40岁之间,都是农业户口,高中或职高以上学历的青
年有3名,初中学历1名,党员1名,群众3名。75%以上青年已婚有子女,75%的青年月收入在1501至2000元之间。所有青年均在县城内工作,75%的青年在民营企业工作。这就说明农村青年在年龄上都比较年青化,学历多为高中以上学历则说明农村青年素质在提高,在我们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的农村青年收入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青年的这类文化程度还是不能够满足我们农村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学习需求
此次调查显示100%
农村青年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昂。
学习并且是以短期培训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对设备安装与维修感兴趣,(三)外来务工青年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调查显示100%的务工青年比较关心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尽快制定和实施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的问题。青年非常关心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的问题。
关心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保障生产安全、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等问题。
(四)希望和要求
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年都希望能在努力工作增加收入的前提下,用业余时间来加强知识学习,平台,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100%的青年希望通过电大这种机构其中25%的青年对市场营销感兴趣。就业服务和培训、改善劳动条件 75%的青年希望通过缙云电大这个学习75%的青年 50%的25%的青年也的农村青年愿意继续学习,这说明我们广大
同时希望缙云电大网上平台能提供更多远程视频及相关学习的资料。另外25%的青年希望可以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希望能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为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讨论与建议
(一)外来务工青年的主要特点
一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外来务工青年主要来自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交满,生产水平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是来自农村的务工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与来来务工青年务求仍有差距。调查显示,所有的青年均认为收入水平低,自身技能有待提高,表示迫切希望当地电大和地方政府提供更为便捷、成本较低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技能水平。
三是外来务工青年的生存环境有待改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青年的业务文化生活普遍较为贫乏,工余时间选择打牌消遣、与老乡聊天,甚至无所事事。外来务工青年对生活环境表示不满意的原因,除吃、住条件外,企业人际关系、信息获取途径和文化体育设施是较为集中的问题。这反映外来务工青年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获取更多更广的信息以及改善业余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在健康卫生方面,外来
务工青年生病后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比例较小,大多数选择“自己买药”、“私人诊所”,甚至“忍一忍就过了“。
四是外来务工青年社会保障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青年对自身的基本权益有所了解,但很多都未获得医疗、工伤、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这点在务工青年目前关心的话题中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以及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的问题的关注度上可以看出,他们迫切希望享受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
1、以宣传、教育、引导相结合,在提高外来务工青年思想素质上下功夫
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使人不断进步、不断向前的先决条件。针对我县外来务工青年现状,一方面,政府机关单位要利用各种培训班和学习小组等多种载体,通过座谈讨论、观看录像、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树立立足岗位、热爱本职、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思想;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先进青年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在加强对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的同时,根据务工青年特点,开展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讲演、风采展示等活动,寓教于乐,陶冶青年情操、升华青年思想,提升青年素质。
2、加强教育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综合素质。
外来工的整体素质偏低和他们对自身水平素质提高的渴望说明,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对外来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外来工的文化水平、工作技能、法律知识、心理素养等,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未来而又紧迫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工,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利用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工的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在培训政策上,要将教育培训与工作就业挂钩,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多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外来工的实际情况和用工单位的具体需求,合理设计课程和课时,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丰富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议一些青年文化中心,务工人员之家等文化娱乐阵地,组建各种文学俱乐部,把有文体专长的外来务工青年集结起来,组织他们开展各项问题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通过组建老乡会、开展联谊活动等,增进务工青年间的友谊和联系,暖化他们的离乡生活,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四、附录
外来农作物的调查报告 篇6
关于大连市外来劳务工人员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辽宁省大连市职业介绍中心 郑传高
为准确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状况,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各项就业措施,全面做好今年就业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近日我们对大连市外来务工人就业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本文想以此为基点,提一些问题和看法,送于同行参考。
一、主要特点、问题及原因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虽然近几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国有、集体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渐减弱,就业压力较大,管理部门还制订了限制使用外来务工员工种(岗位)目录,但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并未因此有所减少。从1995年前的32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47万,6年间增长47%。即使是郊区和北京就业难点地区也有不少外来人员前来就业。
第二,外来务工人员的投向发生变化,从业范围不断扩展。过去外来务工人员大多集中在建筑、机械、冶炼、纺织、服装、水产工、餐饮服务等苦脏累岗位。现在,装饰装修、物业保安、个体经营等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如:长兴市场630个农贸摊位外来人员经营的摊位有400个,达到66%,外来从业人员达50%以上。往年海港、造船等企业是使用外来人员数量较多的企业。现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用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明显增长。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75%的雇工都来自外来务工人员。据调查,全市每年装饰装修工程量为50亿元,其中公建装修30亿元,家庭装修20亿元。约有2万人在从事装修工作,其从业者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甚至宾馆的领班、服务员,商店里的营业员,商定的营销人员中也招用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
第三,从业时间逐渐趋长。过去单位招用农民工多为临时性、季节性的短期工。近几年,许多外来工都是全年顶岗。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来工从业时间大都在3年以上,有的已达6年以上。这种多是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岗位。有些在连经商人员因业务逐渐扩大,工作比较稳定,基本上是长期定居。随着城市人口和户籍管理政策的松动,有的在连务工人员已在大连购买或准备购买房子,准备长期定居。调查发现,务工时间在3个月以下3.5万人,4个月——1年的39万人、一年以上的4.5万。
第四,外来人员的流动仍具有较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无序性特点。虽然外来人员较多,但通过有组织的招工或劳动力市场实现供需结合的不是很多,多数人员都是通过亲友介绍或工友引领找到工作,也有一部分人是盲目而来,他们是形成马路市场的主要群体。这种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的流动不仅使个人经济受到损失,也给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带来了混乱,甚至容易引发刑事案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目前的主要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私招乱拉问题仍较突出。有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图省事,往往在门口张贴招工启示,或到马路市场私拉,即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办理用工手续,更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人员流动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潜伏着较多的劳动纠纷危机。
二是侵害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个别用人单位受利益驱使,对所使用的外来务工人员除了压底工资报酬外,还往往利用管理不到位缺陷,采取不缴社会保障费,克扣、拖延工资,加班加点延长工时等违法行为来降低人工成本,严重侵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难度加大。外来务工人员从业范围广,流动性强,高度分散,遍布城镇的各个角落。劳动部门虽然设有外来人员管理部机构和外来务工市场,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场外交易的情况比较多,形成了一部分游离于管理范围之外的流动群体。给劳动部门采集供求双方信息,掌握劳动力市场状况,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增加了难度。管理手段与管理对象之间不对称。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区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须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用工方面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具有独立用人资格的生产经营实体,以实现最大利润为目标,必须追求最小投入和最大产出。因此,他们自然的把用人的目光转向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从求职方面看,近几年农村乡镇企业竞争加剧,普遍不大景气,吸纳就业能力减弱,加之入世后农业可能受到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有增无减。为改变目前的生活水平状况,他们把就业和致富的路子转向城市。
二是农村劳动力具有的吃苦耐劳品质和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提供了立足条件。那些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劳动报酬较低的工作,城市职工不去做,而农民工去做,其原因固然在于城市职工就业观念不端正,对就业岗位对于挑剔。同时也在于城乡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城乡职工所依据的参照系不一致。对农民而言,把在城市的劳动收入与劳动付出和在农村的劳动收入与劳动付出加以比较,前者要好于后者。另一方面,农民工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便于管理和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对于某些苦脏累岗位,在生产组织和管理上存在着一些特殊要求,像服装加工行业需要经常加班加点,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经常要工作到晚上10点钟以后,装卸搬运等岗位要经常突击抢任务等等。由于他们大都居住在单位宿舍,人员相对集中,无需通勤,便于生产组织和管理。特别是一些临时性、季节性的用工岗位,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使用外来务工人员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即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办理就业手续。虽是违规之举,但也确有方便之处。
三是政策滞后和管理不力成全了用人单位在使用农民工过程中告投机取巧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以往我们在对待外来务工人员问题上采取了前后矛盾的做法,如制订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岗位工种目录,收取再就业基金等,实际上是一种限制外来人员、保护城镇职工就业机会的一种做法,同时,城乡职工之间又存在着某些政策性的职工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方面的差别。(如住房补贴、取暖补贴、水电补贴、医疗保险等)。允许或认同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差别,实际上起到一种鼓励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城镇
职工就业难度的作用。有些政策规定的社会保险项目,也因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投机取巧行为而不能得到很好贯彻执行,少缴、不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管理部门受条件所限也很难对上述情况予以有效制止。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法律意识不张,维权手段和措施不力,对于用人单位时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如随意加班加点、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无故拖延克扣工资等做法也是无可奈何。这种差别在客观上无疑加大了城市职工和外来工之间的人工成本差距,强化了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务工人员的偏好,给城市职工就业增加了难度。
四是近几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为外来人员进城务工经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便利的途径。之所以能出现近几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人数减少,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的情况,就是因为城镇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所致。因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从业范围主要是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用人员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所以,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随着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增长而增长,随着他们的从业范围的扩大而扩大。
透过以上这些现象,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经济不发达地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经济和发展的角度讲,这种流动即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但是,发展地方经济与保护本地就业机会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的矛盾。从道理上讲,过多的人为的就业壁垒和地区封销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既不利促进本市的经济发展,也难以收到促进城市职工就业的实效。从实践上讲,在当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对部分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采取一定的保护和限制措施,也不失为一个缓解城镇就业压力的可行办法。即使是WTO的规则,也有部分保护性条款,其实质也是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就业机会。所以,如何摆正外来人员就业与城镇职工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各级领导和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可以预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和乡镇企业的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会增加,外来务工人员还会在较大的范围和以更多的数量参与城市的就业竞争。
二、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在对待外来人员就业问题上,应坚持不排斥、不鼓励、不放任原则,采取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因势利导,去弊存利的工作思路,通过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等措施,实现外来人员的有序流动。
(一)整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运作体系。由于外来人员流动性强、构成复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因此,要求我们的管理组织、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必须具有统筹性、综合性和互动性来与之相适应。把服务和管理融为一体,实现服务和管理的有机结合。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各部门间的相互协协调。把劳动、公安、计生等部门的管理予以整合,实现管理的互动和信息的共享。可以通过IC卡统一采集、集中处理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各种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管理和就业服务结合起来,既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服务质量,拓宽市场功能,又可提高管理效率,可谓一举两得。建立专门的外来务工市场,把政策咨询、信息查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投诉举报、法律援助、用工手续办理全部纳入市场内,消除市内各处的马路市场。使外来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能够自觉主动到市场里来,按规定实现劳动力的供需结合,也能依法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二)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实现人岗合理匹配和城乡劳动力优势互补。依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适时制订和完善外来人员从业岗位工种目录和工资指导价格。对于城镇职工不能替代的工作岗位,应允许使用外来工,并在服务和管理上予以规范化和合法化,使之享有与城市职工同等的待遇。对于城镇职工可以替代的工作岗位,特别是适合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岗位,通过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用人单位优惠政策。同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制止用人单位靠投机取巧非法获利的行为,消除用人单位在使用本市城镇职工和外地农民工方面所形成的成本差距和利好效果,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城镇职工。
外来农作物的调查报告 篇7
一、良种繁殖和推广现状
㈠良种种植情况根据对全县16乡镇32个村128个村民小组89.84公顷小麦、244.7公顷马铃薯种植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89.84公顷小麦种植面积中, 小麦良种应用种植面积为85.3公顷, 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5.0%, 其中良种繁殖田9.64公顷, 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1.3%;在244.7公顷马铃薯种植面积中, 良种应用种植田为228.3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3.3%, 其中原种田2.69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1%, 一级良种繁殖田为142.9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8.4%, 二级良种繁殖田84.67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5.2%;其它10.27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4.2%。
㈡品种布局全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北寨、新寨、庆坪、大安、秦祁、清源和路园7乡 (镇) 为半干旱区, 主要以春小麦种植为主, 种植品种以临麦31、陇春22为当家品种, 搭配种植临麦32和其它不知名品种。五竹、莲峰、麻家集、会川、锹峪、峡城、上弯、田家河和祁家庙为南部二阴区, 其川沿河谷区主要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搭配种植春小麦, 冬、春小麦比为3:1;山区以种植春小麦为主, 搭配种植冬小麦, 冬、春小麦比为1:2.3。种植品种冬小麦以临农7230为当家品种, 搭配种植临农826和其它不知名品种;春小麦以临麦31、陇春22为主要品种, 搭配种植临麦32、临麦30和其它不知名品种。
调查显示, 目前马铃薯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淀粉及全粉加工型的陇薯3号、陇薯6号, 全粉及油炸薯片、薯条加工型的LK99和大西洋等, 菜用型的薯1号、陇薯5号和陇薯6号等。渭源县辖的16个乡 (镇) 中, 半干旱区的北寨等7乡 (镇) 主要以渭薯1号、陇薯5号和陇薯6号等为主, 搭配种植陇薯3号其它不知名品种;五竹等南部二阴区的川沿河谷区主要以种植LK99和大西洋为主, 搭配种植陇薯3号、陇薯6号, 山区以种植陇薯3号、陇薯6号为主, 搭配种植陇薯5号、陇薯6号其它不知名品种。在抽样调查的244.71公顷马铃薯种植面积中:陇薯3号种植面积为118.93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48.6%;陇薯5号种植面积为49.92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0.4%;陇薯6号种植面积为37.44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5.3%;陇薯7号种植面积为22.27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1%;LK99和大西洋种植面积为13.21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4%;其它品种种植面积为2.94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2%。
㈢主要农作物种子品种使用情况渭源县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油菜、胡麻为主。目前小麦品种主要是临麦30号等临麦系列, 陇春23号、陇春22号等陇春系列;玉米品种主要是酒单3号、豫玉22号、酒单4号、酒单2号、金穗2号和3号等, 马铃薯品种以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等陇薯系列为主;胡麻品种主是天亚22号、陇亚7号、陇亚8号等;油菜以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等为主。
㈣良种的引进与试验、示范繁殖及推广情况2009年引进春小麦、玉米、蚕豆、马铃薯、胡麻等作物新品种 (系) 87个, 其中冬、春小麦品种 (系) 28个, 杂交玉米新品种25个, 马铃薯新品种6个, 油菜新品种 (系) 22个, 蚕豆新品种 (系) 6个。落实种植省、市、县列冬小麦、春小麦、玉米、蚕豆、油菜作物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引种观察试验5项, 其中省列水、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1项, 蚕豆新品种区域试验1项, 早熟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1项, 生产试验1项, 本单位自设春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新品种 (系) 引种观察项目7项 (次) ;每年引进种植杂交油菜示范田20公顷, 冬、小麦示范田33.3公顷, 蚕豆新品示范田10.0公顷, 马铃薯良种示范田333.3公顷。通过上述品种试验、示范的实施, 初步筛选出适宜渭源县示范种植的当家品种和接班品种。
目前已形成年生产马铃薯脱毒瓶苗1500万株, 脱毒原种3000万粒, 脱毒原种333.3公顷, 生产脱毒原种800万公斤多, 脱毒一级良种3333.3公顷多, 生产脱毒一级良种1000万公斤多, 脱毒二级良种1万公顷, 生产二级良种3000万公斤的种薯生产能力。全县每年建立种子繁殖基地1.9万公顷, 其中小麦良种繁殖基地0.53万公顷, 马铃薯良种繁殖基地1.33万公顷, 豆类、胡麻等其它良种繁殖基地666.7公顷。
在良种推广工作中认真贯彻“强农稳县”战略, 因地制宜, 合理安排。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根据全县南、北、川不同的气候区域类型及近年来新品种试验、示范结果, 对各类主要农作物品种推广提出了布局建议。每年在全县推广应用各类农作物良种种植田5.01万公顷左右, 其中小麦0.87万公顷, 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4.3%;马铃薯2.33万公顷,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4.3%;玉米0.1万公顷, 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1.0%;其它农作物良种 (豆类和油料) 1.71公顷, 占其它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9.3%;良种覆盖率达94.0%。
㈤良种繁殖及推广机构情况至2009年上半年, 在渭源县持有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有5家, 其中省级核发的2家, 市级核发的3家, 4家是马铃薯种子生产许可证, 只有1家是农作物常规农作物生产企业, 而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杂交种子生产企业在渭源县是空白;种子经营方面, 持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有7家企业, 其中马铃薯种子经营企业6家, 农作物常规种子经营企业1家, 而种子零散经营者有10多户, 特别是农作物常规种子的生产和经营服务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作物种植户的需求, 目前的农作物常规种子繁殖和推广主要靠种子部门来承担, 完成的繁殖和推广面积只占良种推广面积的36%。
二、存在的问题
在良种繁殖方面, 政府投入不足, 特别是粮油作物原种和良种生产能力不足。在种子加工和贮藏方面, 全县没有一个现代化的加工流水线, 加工机械陈旧, 不能满足种子生产、加工的需求;没有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 不能满足救灾的需要;种子质检机构设备差, 没有真正运转起来;行业协会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种子经营方面, 种子无证经营和非法经营现象在个别乡镇仍然存在, 一些零售点经营户只需要有持证种子公司的委托书和营业执照, 就可经营小包装种子, 而对于种子专业知识不懂或了解的不多。种子生产方面, 农作物常规种子 (除马铃薯) 生产企业缺少, 生产规模小, 大部分种子是群众自繁和串换。
三、对今后良种繁殖和推广工作的建议
㈠加强宣传, 充分调动农民繁殖推广和应用良种的积极性各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 认真宣传农作物《种子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甘肃省农作物种子基地管理办法》、《甘肃省马铃薯脱种薯质量管理办法 (试行) 》等法律法规和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 主动选用新品种并为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 解除农民的思想疑虑, 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增加投入,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㈡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兑现各项惠农政策, 协调好支农贷款, 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农口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使中央、省、市和县上的各项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 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激发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㈢加大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 以优质、高效为目标, 抓好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新品种的推广必须走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相结合的路子, 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做到品种区域化布局, 做到一地一品种, 同时要做好接班品种的选育, 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㈣强化良种繁殖措施, 确保良种质量农作物良种繁殖必须经过引进、试验、示范后方可繁殖推广, 应建立健全良种试验示范基地, 力求种子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同时要做好良种提纯复壮工作, 延长良种优良种性和寿命。为确保种子质量, 农作物种子生产和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商品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 并载明相关内容。农民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 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 不需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但必须对出售、串换的种子质量负责, 还应岛当地种子管理机构备案。农民出售、串换种子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出售串换的种子只能是常规种子, 杂交种子不得出售、串换;出售、串换的种子数量应当合理, 不能超过其承包地所需该品种的用种量;出售、串换的种子品种应当真实, 不得弄虚作假;出售、串换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的, 应当将品种的数量、名称向县种子管理站备案, 种子管理机构应当出据出售、串换证明。
㈤建立健全良种推广机制一是通过遍布全县的良种示范点, 可以把示范做到农民家门口, 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二是吸收种子经营业户参与乡镇良种示范点建设, 经营、示范和推广相结合, 以示范促经营, 以经营促推广;三是各示范点要及时了解新品种信息, 种子部门及时掌握广大农民对新品种的需求;四是通过对乡镇良种示范点人员的培训与工作的引导、规范, 既可提高农民素质, 又可增强自律意识, 最终将其建成种子经营规范店, 从而达到净化种子市场的目的;五是乡镇良种示范点兼具市场监控作用, 负责将本镇发生的乱引乱推、假冒伪劣行为及时上报, 因此可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武汉市外来务工女性生存状况调查 篇8
关键词:外来务工女性;生存;状况;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28-01
外来务工女性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也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武汉市江岸区、桥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湖开发区和武汉经济开发区具体考察了外来务工女性的生存情况,并进行了调研。我们的调查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个案了解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802份。
1 情况介绍
1.1 工作状况
调查显示,武汉市外来务工女性多半是从事服务业(53.1%),而从事建筑业、技术性行业、娱乐业、商业、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的则分别为4.1%、7.6%、5.6%、14.6%、4.2%和10.7%。她们每月打工的平均工资大多集中在460-1100(72.0%),月平均收入1500元以上者仅为10.6%,2.4%的人月平均收入在460以下。(具體见表1和表2)。
1.2 交往状况
武汉市外来务工女性在城里打工期间业余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人是同事(36.3%),与亲戚、同乡和本市市民打交道的比例分别为15.1%、16.2%、16.6%。
2 问题发现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笔者发现武汉市外来务工女性生存状况主要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工作问题
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外来务工女性在武汉找工作并不容易,往往通过各种途径找工作。找到工作以后,她们又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大、工作不稳定、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等。外来务工女性超时间超强度工作的现象早已普遍存在,加班加点、特殊生理期不予照顾等不公平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她们与单位的关系就是以劳务换取工资的单纯交换关系,缺乏固定的保障,对她们来说,打工只是一段经历而已,并非终身事业。
2.2 交往问题
外来务工女性在武汉打工期间业余生活中跟同事打交道比较多,另外就是有时会跟亲戚、同乡和本市市民打交道。她们与工作地的本地人的交往比较少,通常只是一般的工作关系交往的原因也一般只是工作业务往来或者租房。当她们遇到困难时通常还是会去寻找亲戚和家人商量解决,找同乡、同事的比较少,找其他外地人、本市市民和社区组织的就更少了。由此可以看出,她们还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这座城市,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常常比较孤单和无助。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只能找自己的亲戚和家人商量,难得想到向一些社团组织寻求帮助。
3 对策探讨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努力。
3.1 充分认识外来务工女性的重要作用
政府、组织和社会都应该认识到外来务工女性进入城市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她们对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消除对她们的歧视和排斥,在观念上接纳她们。女性农民工由于生理与心理有其特殊性,就业方面受到一些局限。其就业的环境、劳动保护及生存的条件等有时比男性更加恶劣,因此女性农民工要在城市里长期就业与生存,更需要政府和妇联以及全社会加强对她们的人文关怀,使其在就业和生存方面与现代化的发展方面协调起来。
3.2 积极维护外来务工女性的合法权益
公安、劳动、司法、教育、卫生等部门应各司其职、协通配合形成完整的外来管理制度。同时,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用工单位招工不招女性或招女性就提高标准的就业歧视性行为要给予坚决的处罚。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保护妇女的有关规定,改变她们在城市没有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现状,以使她们和城市人一样得到应有的保护,最终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3.3 重视提高女性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由于各种原因,女性受教育程度往往要低于男性,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需要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政府应加大对女性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社区或人才交流中心举办一些技能培训班,充分发挥专业退休教师的作用,费用从优,使她们上得起培训班。女性农民工也应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在城市里的就业和生存的能力。
【外来农作物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外来打工者生活工作情况的调查09-20
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团建工作的调研报告07-05
外来务工人员犯罪调查08-24
关于外来务工青年调查报告07-29
关于城市外来人口住房状况调查报告09-15
农作物种子的安全贮存06-01
农作物种子的买卖合同11-04
平陵中心小学外来工子女之家工作报告10-27
中国古代的外来文明10-21
外来者的生存境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