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宽幅精播技术

2024-08-10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共4篇)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 篇1

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 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6.7万hm2左右, 单产已近6 000 kg·hm-2, 地力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小麦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与小麦单产提高和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小麦播种机械的发展滞后于小麦生产的发展。目前, 临沂市小麦播种机有两大类型:一是外槽轮式排种器条播机, 二是圆盘式单孔条播机, 其共同点是籽粒入土出苗为一条线, 无论播种量大小, 籽粒都拥挤在一条线上, 造成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小麦宽幅精播机的示范与应用, 打破了自1997年以来小麦单产徘徊不前的局面,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2008~2012年先后在临沂市郯城、苍山、沂南、沂水、费县、沂水、莒南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 尤其是在小麦高产创建中, 增产效果显著。2012年临沂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3.97万多hm2, 结果表明, 小麦高产创建田宽幅精播技术比传统播种技术增产15.2%以上, 一般高产田平均增产10%以上。试验示范4年来, 最高产量达到11 848.3 kg·hm-2 (2009年) , 特别是在2012年低温早、干旱持续时间长的不利条件下, 高产麦田单产仍达到11 010 kg·hm-2, 平均增产10%以上。

1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的特点

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 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 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1]。该技术的特点:一是扩大播幅, 将播幅由传统的3~5 cm扩大到5~8 cm, 改传统密集条播致使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种子分散式粒播, 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 提高出苗整齐度, 无缺苗断垄、无疙瘩苗现象出现[2]。二是优化行距规格, 将行距由传统小行距 (15~20 cm) 扩大到24~28 cm。由于新的宽幅播种机提高了播种质量, 使下籽分布更加均匀。较为合理的行距为小麦单株生长提供了更加充分的空间, 有利于植株更好地发挥边际效应, 次生根发达, 分蘖多, 成穗率高, 个体发育健壮, 群体更为合理, 植株的抗病性、抗倒性和抗寒性明显增强, 也促进了光能利用率提高。并且, 较宽的行距有利于机械追肥, 可以改变农民撒施化肥的落后习惯, 实行条施深施, 既节省肥料, 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三是播种机有镇压功能, 能较好地压实播种沟, 防止透风失墒, 确保出苗均匀, 生长整齐, 克服了当前小麦生产中前茬秸秆还田以及旋耕为主作业造成的表层土壤疏松不实, 深播苗弱、失墒缺苗等现象[3]。并且, 播后形成波浪型沟垄, 能增加雨水积累。四是由于播种机播种质量得以提高, 播量调控更为合理, 个体健壮, 群体更为合理, 有利于个体与群体、地下与地上协调发育、同步生长, 根系活力增强, 茎秆粗壮抗倒, 冠层结构得以改善, 田间通风透光好, 病害减轻;更有利于单株成穗, 延长叶片功能期, 不早衰, 落黄好[3]。一般播量在90~135 kg·hm-2。

2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肥力高的地块

选择那些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好、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作为小麦高产田。综合临沂市各地高产攻关经验, 实现小麦高产的土壤条件是土层深度80 cm以上, 活土层25 cm以上, 总孔隙度50%~55%, 耕层容重1.4 g·cm-3以下, 有机质含量1.0%以上, 全氮0.1%以上, 速效氮90 mg·kg-1以上, 速效磷20 mg·kg-1以上, 速效钾90 mg·kg-1以上, pH6.5~7.0。

2.2 选用良种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高产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环节。多年的小麦生产和高产攻关实践证明, 大穗型品种和多穗型品种都可以作为高产田的品种, 应该选择适宜当地生态与生产条件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品种作为小麦高产田的品种。从近几年实践经验看, 济麦22、郯麦98、临麦4号、良星99均适合临沂市小麦高产田。种子纯度要达到99%以上, 发芽率在95%以上。

2.3 播前准备

2.3.1 种子处理

播前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预防苗期病害。没有包衣的要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的甲基异硫磷或35%的甲基环硫磷, 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或苗期锈病、白粉病, 可用20%的粉锈宁, 或10%的羟锈宁或立克锈, 均按种子量的0.15%~0.20%拌种。粉锈宁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使用时应增加10%的播种量。

2.3.2 施足基肥

施优质有机肥45 000 kg·hm-2以上, 氮 (N) 240~270 kg·hm-2, 磷 (P2O5) 120~150 kg·hm-2, 钾 (K2O) 120~150 kg·hm-2。施硫酸锌30 kg·hm-2、硼肥15 kg·hm-2。在总施肥量中, 全部有机肥、磷肥、锌肥、硼肥, 氮肥的40%~50%, 钾肥的50%作底肥, 第二年春季根据小麦长势实行氮肥后移, 于拔节期再施余下的50%~60%的氮肥和50%的钾肥。

2.3.3 精细整地, 提高整地质量

精细整地是保证苗齐、苗全、苗匀的基本条件, 应达到“深、细、实、平”的标准。多年实践证明, 秸秆还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小麦出苗的质量。因此, 玉米收获后要抓紧进行秸秆还田, 将秸秆打碎、打烂、撒匀, 玉米秸秆粉碎越细越好, 要求切碎长度5 cm左右, 不能超过10 cm。要增加耕翻深度, 达到25 cm左右, 机耕机耙配套, 随耕随耙, 耕细、耙匀、耙透、耙平。耕层土壤不过塇, 达到上松下实;旋耕麦田应旋耕2 a, 深耕1 a。

2.4 规范播种

2.4.1 精细播种

实行宽幅精播, 采用等行距 (平均行距为24~28 cm) 宽幅 (5~8 cm) 播种, 基本苗180万~225万株·hm-2。采用加装镇压装置的小麦精播或半精播机播种, 播种深度3~5 cm, 播种机不能行走过快, 每5 km·hm-1为宜, 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2.4.2 足墒播种

适宜的土壤墒情是保证小麦苗全苗壮的关键措施之一。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 墒情不足时, 应千方百计造墒, 确保足墒播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先浇后播”或“先播后浇”。对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采用播后浇“跟种水”, 以沉实土壤确保全苗, 但要在出苗前进行浅划锄破除板结, 划细划透, 以免影响出苗和分蘖。

2.4.3 适期精量播种

多年实践证明, 临沂市小麦高产田在10月5~15日播种较为适宜, 要求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8~16℃时, 半冬性品种在14℃~16℃时播种。采用小麦精播机播种, 大穗型品种, 如临麦4号, 基本苗225万~300万株·hm-2, 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3~2.5倍, 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0倍;穗数570万~645万穗·hm-2, 每穗粒数45~47粒, 千粒重43~45 g, 穗粒重2 g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 如济麦22, 基本苗150万~225万株·hm-2, 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1.5倍, 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穗数750万~825万穗·hm-2, 每穗粒数33~37粒, 千粒重40~45 g, 穗粒重1.5 g以上。

2.5 加强冬前管理

2.5.1 及时划锄

小麦三叶期至越冬前, 每遇降雨或浇水后, 都要及时划锄。立冬后, 若中穗型品种总分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1.5倍, 大穗型品种总分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2.5倍时, 要进行镇压或深耘断根, 深度10 cm左右。

2.5.2 化控或镇压

若越冬前麦田群体偏大, 超过1 200万株·hm-2, 有旺长趋势, 及时叶面喷洒壮丰安, 或者采用镇压方法, 以控旺转壮。

2.5.3 及时浇好冬水

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浇过冬水后, 待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 以破除表土板结, 除草保墒。

2.6 春季及后期管理

2.6.1 适时划锄

早春顶凌划锄, 提高地温, 促苗早发。以后每逢降雨或浇水后, 都要及时划锄。

2.6.2 实行氮肥后移

重施拔节期肥。拔节肥水的具体时间要根据品种、地力、墒情和苗情灵活掌握。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 在拔节初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追肥浇水。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 地力水平较高时, 群体适宜的麦田, 宜在拔节中期 (药隔期) 追肥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的麦田, 宜在拔节后期 (旗叶露尖) 追肥浇水。灌水量600 m3·hm-2左右[4]。

2.6.3 喷施壮丰安

在小麦起身期前后, 用600 mL·hm-2壮丰安兑水600~750 kg·hm-2左右叶面喷雾, 防止小麦后期倒伏。

2.6.4 化学除草

3月上中旬小麦返青后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5.8%麦喜乳油150mL·hm-2或20%使它隆乳油750~900mL·hm-2;对禾本科杂草重的可用3%世玛乳油375~450mL·hm-2, 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4]。

2.6.5浇好挑旗、灌浆水

小麦挑旗和灌浆时期对水分需求量较大, 要及时浇水, 使田间持水量稳定在70%~80%。如小麦开花灌浆期间地表开裂, 墒情不足, 要小水喷灌, 多次进行, 保证小麦灌浆期不缺水受旱。

2.6.6根外追肥

在小麦开花灌浆期间, 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和3%尿素, 每隔7d左右喷一次, 整个灌浆期间喷肥5次左右, 以最大限度提高粒重。

2.6.7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期间, 要搞好预测预报, 适时防治病虫害, 特别要做好对蚜虫、红蜘蛛、白粉病、锈病及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2.7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收获。

参考文献

[1]邵科岐, 杨雪琴.宝鸡市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 2012 (1) :121-122.

[2]刘树念.小麦宽幅精播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3) :51.

[3]刘金权.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技术[J].河南农业, 2011 (15) :40.

[4]曲阜农业信息网.小麦单产700kg. (667m) -2栽培技术规程 (试行) [EB/OL].曲阜农业信息网, 2008-08-29.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永良15号, 由山丹县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提供;供试小麦配方专用肥 (N-P-K, 12-8-4) , 供试尿素 (含N量46%) , 均由山丹县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中心提供;供试机具为2BJK-6型小麦宽幅精播机, 从山东郓城工力农业机械公司购进。

1.2 试验基地

试验地选择在山丹县城北村, 海拔1 750m, 平均气温6.5℃, 无霜期125天, 年降雨量195mm, 试验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力中等, 具有代表性, 前茬作物为马铃薯。前茬作物收获后, 于10月秋泡后进行翻耕, 早春耙耱镇压。土壤耕层 (0~20cm) 理化性状见表1。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播量处理, 处理1为15kg/667m2, 处理2为20kg/667m2, 处理3为25kg/667m2, 处理4为30kg/667m2, 处理5为35kg/667m2。随机区组排列, 三次重复, 四周设保护行, 小区面积为3m×6m=18m2。试验于3月26日用2BJK-6型小麦宽幅精播播种机播种, 行距20cm, 播幅10cm, 通过调整排种窝眼轮调整播量, 按设计播量进行各小区播种, 做到不漏播, 不重播, 底肥施小麦配方专用肥40kg/667m2, 全生育期灌水3次, 结合灌苗水追尿素7.5kg/667m2, 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田间观察记载主要物候期及经济性状, 成熟后随机抽取20株进行考种, 各小区单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物候期的影响

从试验情况知, 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的生育期几乎没有影响。3月26日播种后, 都于4月21日出苗, 5月30日抽穗, 7月28日成熟, 生育期为98天。

2.2 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知, 随着播量的增加, 穗数随之增加, 处理1最少为28.6万穗/667m2, 处理5最多为44.7万穗/667m2;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播量的增加, 单株分蘖、穗长呈不明显减小趋势, 处理1单株分蘖、穗长都最大, 分别为1.8个、6.6cm, 处理5单株分蘖、穗长都最小, 分别为1.1个、5.5cm;株高、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无明显规律, 其中, 千粒重最大的是处理4, 为46.8g, 穗粒数最多的是处理1, 为34.6粒, 处理5穗粒数、千粒重都不是最大, 说明并非播量越大, 越利于高产。

2.3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对各处理产量进行方差方析, 如表3所示, 处理4产量最高, 为523.6kg/667m2, 其次是处理5和处理3, 产量分别为502.8kg/667m2、499.1kg/667m2, 产量最低的是处理1, 为392.8kg/667m2。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 在5%水平上, 处理4与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1间差异均显著;在1%水平上, 处理4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

3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 在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模式下, 不同播量对春小麦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播量的增加, 亩穗数虽然增多, 但并非播量越大, 越利于高产。从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综合结果显示, 当播量为30kg/667m2时, 产量最高为523.6kg/667m2。建议在该地区及河西走廊相似地区实际生产中提供参考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连瑞, 张忠福, 宋金凤, 等.不同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对大麦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 2014, (11) :47-49.

[2]张连瑞, 张忠福, 宋金凤, 等.甘肃省山丹县发展谷子生产的优势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 2014, (4) :27-29.

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精播的主要特点

1.1 群体小, 群体的动态结构比较合理, 无效分蘖少, 成穗率高

根据地力、肥水、栽培技术水平、播期、品种等条件, 每亩基本苗3万~12万株, 平均行距为23~33 cm, 种子分布均匀, 个体营养面积大, 个体分蘖较多, 冬前每株平均分蘖可达5~20个, 成穗率在60%~80%, 最高可达100%。冬前每亩总蘖数为适宜穗数的1.2~1.5倍, 春季最高总蘖数为适宜穗数的1.5~2.0倍。按年后最高总蘖数计算, 成穗率大都在40%~70%, 这是其他栽培技术很难达到的。

1.2 依靠分蘖成穗

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 单株具有较多的穗数, 麦穗较大。单株麦穗数与它们的平均穗粒数、千粒重有正相关关系, 相关显著。

1.3 群体内光照条件好, 光合产物制造和积累多, 分配合理

由于精播小麦的基本苗比较少, 控制了无效分蘖和过多的有效分蘖, 群体较小, 群体动态结构比较合理, 改善了群体内有效分蘖的光照条件, 个体发育良好, 从而促进产品器官发达, 大大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

2 精播的理论基础

精播改善了群体内的光照条件, 使群体的光合速率, 尤其是群体下层的光合速率得到改善和提高。据灌浆期测定, 精播麦田倒三叶以下的光合速率占群体光合速率的比重显著大于基本苗多的。如在亩基本苗6万株、18万株和30万株的麦田中, 分别占群体光合速率的17.5%、13.5%和8.0%。这对防止后期根系早衰、增强灌浆能力、提高千粒重以及防止倒伏是十分有利的。

精播小麦不仅每一单蘖的同化量高, 而且光合产物在植株各部分的分配比例有了明显的改变, 向穗、茎、根中运转的比例大大超过对照, 表明同化器官的输出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分配状况有利于促进穗的发育, 提高了茎秆强度, 增强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和根中某些激素物质的合成, 进一步说明了精播可以控制群体, 改善群体内的光照条件, 协调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根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对培育健壮个体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也证明, 由于精播贯彻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方针, 大量增施有机肥, 用地养地相结合, 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有利于稳产和持续增产, 并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 改善生态环境。

3 精播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3.1 打好基础

实行精播, 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水、肥、土条件为基础。经验证明, 亩产小麦350kg以上的麦田适合于精播, 并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3.2 合理利用良种, 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精播宜选用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单株生产力高、秸秆矮或中等高度、抗倒伏性能好、株型紧凑、叶片与茎秆角度较小、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抗病抗逆性强、落黄好的品种。山东省推广的济麦22号、良星99号、泰麦1号等均可因地制宜选用, 亩产可达500 kg以上。

3.3 培育壮苗,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在土壤肥力达到上述要求的前提下, 要求群体结构合理, 群体内光照条件适宜, 在群体内株间离地表10~20 cm处的光照强度不小于1 200 lx, 个体发育健壮, 这是获得高产的保证。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视培育壮苗, 因为壮苗是群体合理发展, 保证植株个体发育良好, 单株穗多、穗大、粒多、粒饱的基础。培育壮苗要采用下述一系列措施:

3.3.1 施足底肥。

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重视磷肥。一般肥地, 亩施优质有机肥4 000~5 000 kg、标准氮肥25 kg、标准磷肥40~50 kg做底肥 (在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达25~30 mg/kg时可减少磷肥用量) 。缺钾、缺锌的土壤, 还应在底肥中适当施用钾肥和锌肥。

3.3.2 适当深耕。

要求破除犁底层, 以加深活土层, 提高整地质量, 足墒播种。

3.3.3 精选种子, 精量播种。

精选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种子做种。运用精播机或半精播机播种, 力求播量准确, 播种均匀, 深度3~5 cm。

3.3.4 适期播种。

要求从播种到越冬开始, 有0℃以上积温600~700℃。

3.3.5 疏苗、补苗及深耘。

播种质量较差, 麦苗分布不够均匀的田块, 应在分蘖期至越冬前疏密补稀, 增产效果明显。在冬前, 群体每亩已达到60万株总蘖数, 可用耘锄 (去掉左右二齿) 隔行深耘, 深度10 cm左右, 耘后搂平、压实或浇水, 有控上促下、先抑制后促进个体发育的作用。如果返青后群体过大, 也可在起身期前深耘。

3.3.6 肥水运筹。

一般不追冬肥及返青肥, 返青期重视划锄。根据群体发展趋势, 重视起身肥或拔节肥后浇水, 重视挑旗水, 浇好扬花、灌浆水。研究证明, 从挑旗到扬花, 1 m深土层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75%, 籽粒形成期降低到60%~70%, 灌浆期为50%~60%, 成熟期降到40%~50%, 是精播栽培拔节以后的高效低耗管理指标。

3.3.7 及时预防病虫草害。

关中小麦宽幅带状旋播技术 篇4

1 小麦宽幅带状旋播技术的特点

1) 扩大了播幅, 将播幅由传统的3~5cm扩大到7~8cm, 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种子分散式粒播, 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 提高出苗整齐度, 无缺苗断垄、无疙瘩苗现象出现。

2) 增加了行距, 将行距由传统的15~20cm增加到26~28cm, 较宽的行距有利于机械追肥, 可以改变农民撒施的落后习惯, 实行条施深施, 既节省肥料, 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促进了光能利用率提高。

3) 播种机有镇压功能, 能起到一次性镇压土壤, 耙平压实;播后形成波浪型沟垄, 增加雨水积累的优点。

4) 播量相对准确, 有利于培育健壮个体, 构建合理群体, 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2 种植技术要点

2.1 选用良种

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等因子, 选用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的小偃22、西农979、西农889、西农3517等品种。种子应选用包衣种子, 种子发芽率和纯度要求达到国标二级以上。

2.2 播前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耕翻, 精细整地, 畦渠配套。

2.3 氮肥后移

坚持增氮稳磷施钾补微的施肥原则。按产量指标培肥地力, 一般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kg/667m2, 施纯氮 (N) 12~16kg/667m2, 纯磷 (P2O5) 9~12kg/667m2, 纯钾 (K2O) 6~8kg/667m2。全部有机肥、磷肥和钾肥作底肥, 重点做到氮素化肥75%~80%作底肥, 20%~25%结合灌水在拔节期追施。

2.4 适时播种

按“以叶龄定积温, 以积温定播期”的方法, 确定最佳播期。关中西部在10月1日~10月10日, 中部和东部在10月8日~10月18日。注意保重质量, 争取做到一播全苗。

2.5 半精量播种

应根据“以产定穗, 以穗定苗, 以苗定播量”的原则, 结合品种分蘖能力和产量潜力来确定播种量。多穗型品种基本苗为12~16万株/667m2, 大穗型品种18~22万株/667m2, 播种量约12~14kg/667m2和13~15kg/667m2。

2.6 播种方式

采用户县亚澳农机公司生产的小麦宽幅旋耕播种一体机进行带状播种, 改传统小行距 (15~20cm) 密集条播为等行距 (22~26cm) 宽幅 (8cm) 播种, 做到均匀播种, 不重不漏。播种深度在3~4cm。

2.7 田间管理

2.7.1 冬前田间管理。

冬前管理目标是增苗促根, 培育壮苗, 保苗安全越冬。主要措施: (1) 根据墒情及时灌分蘖水, 中耕保墒、促发壮苗, 保苗安全越冬。 (2) 小麦出苗后遇雨、灌水或因其它原因造成土壤板结, 应及时进行划锄, 通气保墒, 促进根系和幼苗健壮生长。 (3) 在12月中下旬至1月中旬进行冬灌,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播种小麦的田块, 冬灌可适当提前, 起到压茬防冻的作用。冬灌前, 依据苗情追施尿素4~8kg/667m2, 抓好顶凌耱地保墒。

2.7.2 春季管理。

目标是促苗稳健生长, 培育壮秆大穗。主要措施: (1) 返青期及时划锄, 促苗早返青、早生长; (2) 起身期是化控、麦田除草的关键时期, 当日平均气温10℃以上, 用巨星1~1.5g/667m2对水30~40kg进行麦田化学除草。 (3) 在3月底4月初小麦拔节前后进行追肥浇水; (4) 抽穗灌浆期认真抓好保墒防病工作; (5) 成熟收获期要抢时收获, 及时脱粒、晾晒, 做到丰产丰收。

3 病虫草综合防治

做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条锈病、地下害虫、麦蜘蛛、蚜虫、吸浆虫和麦田杂草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予以防治。条锈病:用15%三唑酮 (粉锈宁) 可湿性粉剂100g/667m2, 对水50kg, 常规喷雾连片防治, 间隔7天, 再喷1次。地下害虫:以播期防治为主, 选用包衣种子或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当达到防治指标时, 每667m2用3%呋喃丹拌粪沟施;用50%辛硫磷对水10倍, 喷拌500kg细土制成毒土, 条施于播种沟内或撒施于地表后浅锄或浅耕进行防治。麦蜘蛛:用50%硫磺悬浮剂0.25kg/667m2, 对水74~100kg喷雾或40%乐果乳油40~5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蚜虫:每667m2用10%蚜虱净2 000倍或用20%的吡乐2 000倍或10%阿克泰8 000~10000倍防治。杂草防除:在采取人工倒茬, 加强人工除草的基础上, 按说明书和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除草剂。

4 适期收获

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 联合收割脱粒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

摘要:小麦是陕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 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抓好以小麦为主的第一料粮食作物生产, 对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中小麦产区作为陕西省小麦的主产区和稳产区, 是全省小麦生产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麦,宽幅带状旋播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彬龙, 蒋会利, 李瑞国, 等.小麦宽幅条播技术在关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12, 58 (5) :12-13.

上一篇:室内设计的自然观下一篇:政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