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的自然观

2024-08-10

室内设计的自然观(精选12篇)

室内设计的自然观 篇1

0 引言

在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当今人们密切关注“技术”和过分强调“人的自我需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忽略了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系统,科学技术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之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人产生了困惑与担忧:我们的家园———地球及其系统还能持续多久。通过对室内设计的自然观的探究,寻求室内设计中人文精神与生态思想的契合点,为创造出人与自然真正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自然观是古代哲学的重要主题,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现代自然观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本体论,也不同于近代的自然认识论或科学认识论,而是如何来确认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沿用自然观的经典定义,即“对自然的总的认识,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自然观的形成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总结,自然观的内容根植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诸如自然秩序、和谐统一、简单性等观念都是对社会文化概念的推广,它们作为自然观的内容深刻影响了室内设计的一些要素[1]。

1 自然秩序

所谓“自然秩序”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一个上帝制定的理想秩序,它不以人们的意志而存在,并且永恒不变。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受这种自然秩序的支配。自然秩序是由各种各样具体的自然规则(或称自然法则、自然规律、自然定律)所构成的。

建筑师路易·康对秩序在建筑中的体会:建筑乃是人类对秩序领悟的外现,在他的作品中无不体现出对秩序的追求。他赞美光,赞美砖,赞美拱,喜欢用几何原型……康的作品能触动人类的心灵,因此也就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这或许就是他对秩序的追求,表现在他对建筑起源的关注、对光的赞美、对材料质感的偏爱、对原型的领悟以及对存在的追问[2]。

因此,在自然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不仅不能放弃对自然秩序的研究,反而要加强对它的内涵和功能的阐释。室内设计应当顺从客观生态的规律,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从而克服生活环境中出现的异化现象[3]。

向自然形态学习一直是设计师关注和实践的话题。自然形态处处可见而又处处充满神奇,在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与重塑之后,自然形态的内在特性无不与外界环境相辅相成,不仅体现了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存在的必然性,而且体现着节奏、韵律、均衡、对称等自然美学法则,充满着理性的美[4]。

通过向自然的学习,室内设计中的很多形态符号及要素大多是从自然中提取出来的,通过设计师的理解将这些符号元素分解、变形、综合运用于设计中,达到设计的物品与自然形态具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点。作为室内设计的自然秩序也就是思考建筑的深层秩序,把室内空间同人类的生存联系起来,注意天、地、水、光等自然元素对于人类的深远意义,抓住人与自然的情感关系,更好的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自然秩序之美。

2 和谐统一

在中国以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体系里,有很多“和谐”理念的认识,如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孔孟儒学之“道”,则以严格的伦理纲常和积极入世的态度赋予“天”以道德意义,将“礼”作为衡量天人关系的尺度,如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说的“礼”以今天的设计观点来看,其实就是指社会责任感和人与自然关系准则。作为逍遥遁世的出世法则和社会构想的老庄的道家哲学的“返璞归真、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还有“和而不同”“万法归宗”等等和谐的思想认识。这些深厚的思想文化对于当代的室内设计有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

2.1 如何解决室内设计的时效性———人文因素

时代的发展在呼唤一种飞跃,如何解决室内设计的时效性问题。对于装饰用的材料在时光的流逝中也许会慢慢老化,室内设计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深层含义———设计的主线却不应过时。人们漫步于罗马街头,四处望去就好像今日的繁华和千百年的沧桑交替在身边盘旋一样。好的设计应该有强大的生命力,技术、手法、材料的发展都是必然的,设计师对它们的选择也是自由的,只有人文的主线会始终如一地蕴含在优秀的设计之中。在设计中融入艺术思想和人生哲学,将人文因素贯穿在整个设计语言的表达之中,让时间和历史去设计,然后让文化的血液赋予它们灵魂,可以凭此作为基点发展出和谐统一的新理论。

所谓“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我国《辞海》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人文因素包含了时代、民族、地域等这些比较稳定,不是经常变化的因素,还包括一些人的习俗性格、宗教信仰、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等经常变化的因素。

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懂得空间形象的心理效应,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风俗人情、宗教信仰以及个性的人生哲学、兴趣爱好等,秉承历史、文化、艺术、生命、存在等人类永恒基本产生的精神、心理性体验。并且对不同的心理效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度,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设计中去。总之,现代人文思想已成为时代前进的必然,只有在设计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室内空间的组织和界面的设计将人性化的设计要素和人文的设计理念注入其间,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尚,设计师才有不断的创作源泉。

2.2 如何解决人、建筑、环境的关系———绿色、生态设计

在人与环境交流的过程之中,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环境中精神层面上的两情相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问题,只有两方面都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协调才有可能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宜人的室内环境。

20世纪90年代,误认为只有唯一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体现人本价值,导致室内设计的唯功能性,单纯寻求满足人的需要功能,放弃了对环境生态的兼顾,违背艺术设计伦理。当时的室内设计所使用的材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钢铁、陶瓷、塑料、有色金属、木材、玻璃、化工复合材料等成为室内装饰主材,但由于在室内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中缺乏对生态理念的全面认识,也引发出种种环境和社会问题,破坏生态和环境,增大环境治理的难度。

在创造宜人的室内环境过程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重新使用旧材料。在采光方面应遵循以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的原则。单纯依靠人工光源需要耗费大量常规能源,间接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是美的最高标准,也是真理的最终标准。设计师要向自然学习,在设计中如何利用自然规律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而由来已久的仿生设计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克服现代物质世界异化的一种主要手段,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分为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原理仿生等等。比如在住宅中创造田园般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多采用民俗艺术手法和风格,一方面会使人们在居室环境中大量使用大自然中的无污染材料,避免挥发性有毒化学成分对人体的伤害;另一方面,人们也希望通过形式上的改变,使生活更加贴近自然,得到精神上的慰籍。

室内设计师们必须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吸收外来的文化精华,诠释不同地域的现代的民族文化,处理好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和而不同”的自然观。

3 简单性

室内设计把“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作为目标,它倡导的是适度消费思想和节约型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设计中的豪华奢侈和铺张,而是强调室内设计简单朴素化,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清代名人笠翁李渔对我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构思立意和室内装修的要领和做法有极为深刻的见解。在其专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居室部中论述:“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从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5]。”对于室内设计十分强调顺从自然规律的李渔也有论述:“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5]。”对其有独到和精辟的见解。这是室内设计和装修的构思立意方面强调顺从自然、崇尚节俭进而到可持续发展的精辟论述。

室内设计以朴素淡雅为原则,创造以协调为主的和谐室内环境,提倡要在俭朴、平凡中有新意,以追求内心的闲情逸致。无论哪种风格的室内设计,它们都是通过人、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组合,体现出人和自然的无比亲近,切实创造出了“我以天地为栋宇”的融合境界。

4 结语

在当代强调生态文化的语境下,室内设计应在追求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兼顾自然,满足人的合理需求;通过对当代室内设计中自然观内容的讨论,找到室内设计中人文精神与生态思想的契合点,为创造出人与自然真正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室内设计师要精心处理好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掌握时代文化特征、地域特色和地方资源和环境特征的前提下,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注意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和谐的室内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彦君.自然观的社会文化内涵[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4(10):11-13.

[2]夏明.追问建筑秩序——源自原始艺术的启示[J].南方建筑,2003(3):1-3.

[3]王小义.设计中的自然观[J].装饰,2004(10):7.

[4]杨大松.形态设计的自然观[J].巢湖学院学报,2004,6(2):74-77.

[5][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6.

室内设计的自然观 篇2

1、 多种形态会共同作用

你能找出多种形态共同作用的情形吗?他们之间是如何交互的呢?

2、观察自然的形态(不要看建筑物、马路及其他人工物体)

试着找一找五种基本规律形态:分叉、曲流、堆叠和填充形状,以及螺线和螺旋)。找到后,把他们画下来,然后想想你观察的物体中那种心态占据主导地位(大自然通常会把多种形态融于一体)。

3、深入观察这些形态与其功能之间有何联系(运输、存储、连接)?你能看出某个形态在其被使用过程中发挥了什么功效吗?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logo设计师,你就必须学着找出并抽象化有用的信息,

这一项练习的目的是让你深入到实地来观察、互动、完善、抽象化、删减并重新排序,同时要在过程中时时用到关键的思考技巧。你可以从自然界任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形态(动物、植物、矿物或其他元素),通过本项练习在实景当中对自己所选的形态进行深入了解。

1、将形态风格化

根据上一部分练习的结果,找出你所选物体中的首要形态,将其风格化成黑白的矢量图,可以用Illustrator来做。

2、从三维角度探索你所选的物体

表现出你所选物体的立体效果。你可以通过折纸、手工模型等方式来呈现。在这一过程中,你要观察其主要的运动模式或形状规律,以便帮助自己以准确的方式呈现其3D效果。折纸手工一般都很简单,你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教程进行学习。

3、 创造细节

从你所选的物体上再选出一个侧面进行细节展示。可以是一个边、一个单独的形状。(注意:你可能需要先研究一下所选物体的显微形态。通过不同的缩放尺度或维度进行观察可以帮助你找出其中蕴含的主要形态。)

结束语

翻译自然的设计 篇3

仿生设计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机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设计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造。

蛋壳与体育馆

生物为了存在和发展,最起码的条件是:必须平衡地心引力,防御一切外力,适应自然环境,在长期的进化进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最合理、最稳定、最经济的结构形态。羽茅草和禾本科植物的长叶往往卷曲成筒形或壳形,香蒲植物的叶子又构成螺旋状,帽状蘑菇的辐射密肋,以及弧形的贝壳和壳面之波、空心的苇秆和秆间之节,都启发人类去探索空间结构的奥秘。

人们已经发觉,传统建筑的梁板支撑体系实际上是一种不经济的结构形式,而且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跨度空间的需求。仿生空间结构则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了难题。

蛋类的外壳虽然很薄,却能耐受相当大的外力。这是因为,这类结构具有弯曲的表面,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因而壳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就小了许多。

据统计,“二战”以来,各国为举办奥运会而建造的体育馆,有60%以上采用薄壁空间结构。法国夏蒙尼先斯滑雪山北区体育中心由9个三角形薄壳所组成,覆盖面积达6000平方米。1980年建成的香港太空馆是一个典型的蛋壳形,23米直径的半球形天象厅酷似鸡蛋的核心部分——蛋黄。鸡蛋壳厚约0.5毫米,一只普通鸡蛋纵向直径按照7厘米计算,两者之比约为1:140,可见人类仿生工程的巨大意义。

更有趣的是,国外有人模仿鸡蛋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抗震房屋,“蛋壳”是用钢铁制造的,“蛋白”用耐高温玻璃、石棉等制造,人住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这种房屋能抵抗强烈地震,即使被震翻了,也能像鸡蛋一样滚过来复原。屋内贮有空气、水和食物,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7个人可在里面生活1个星期。住在这种房屋里,即使遇到强烈地震,也会安然无恙。

麦秆与电视塔

中空的麦秆能承受比它重得多的麦穗而不倒伏,这是因为,在横断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实心秆和空心秆的承压能力虽然一样,但长长的茎受压后,往往不会因断面压力过高而发生突然断裂的情形,而是在受压后茎秆先弯曲,最后因弯力过大而折断。而断面积相同的空心秆外径要比实心秆大,因此空心秆承压后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要比实心秆大得多。麦秆的功能给建筑师以设计灵感,他们利用麦秆原理,把一些高大的柱子和秆件都设计成空心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它们的承压能力,起到“重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所有秆茎支承植物几乎都是下粗上细的,既减轻了自重,又加强了稳定性。因此,不管任何方向吹来的风,很容易沿着秆茎圆面的切线方向掠过,从而减小对植物的影响。反之,如果秆茎是平面的,毫无疑问,平面比圆面上的一点受风力都大大增加。这样,植物就有可能被风刮歪,甚至倒毙。

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高533米,用400号混凝土浇筑成下粗上细的形状,底翼宽约30.5米,可谓庞然大物。但它的平均细长比(平均直径和高度之比)约1/10,而秆茎植物(麦秆、甘蔗、竹等)的细长比可达l/100~1/200。两相比较,人类的建筑远未达到大自然的神功。

王莲叶与展览厅

薄薄的王莲叶最多能够承重70千克。这是因为,王莲叶背面有许多粗大的叶脉,其问连以镰刀形的横筋,构成了一种网状骨架,纵横交错,又粗又壮,可以承受很大的负荷。

于是,有位花匠模仿王莲叶脉的构造,用钢材和玻璃成功地建造了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美丽“水晶宫”。

后来,意大利设计师建造了一座跨度为95米的都灵展览大厅,其屋顶采用了王莲的网状叶脉结构,在拱形的纵肋之间连以波浪形的横隔,不仅保证了大跨度屋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美观大方,轻巧坚固。

“春笋建筑法”

应该指出,人类在结构仿生方面还停留在静态阶段,仔细观察一下生物的生长过程,恐怕对人类工程会有更大的借鉴意义。例如,十丈青松,挺拔矗立;劲细翠竹,轻巧刚直,都是从地面寸寸长起,自己“建造”自己。

那么,人类的建筑可否如青松生长、雨后春笋一般,把自己一节节“长”上去呢?

有人曾提出一种不用脚手架、不用大型起重机,而是由建筑自身的屋面开始从地面一节节“长”上去的“春笋建筑法”,1星期可建成1幢4层高的住宅楼。

这种方法把每一层墙板从高度上分成三四段预制好,然后用液压顶以1米的行程,反复顶升,可以很快“长”成设计的建筑。

车前子与向阳屋

车前子原本是一种无足轻重的野草,近年来,却受到了建筑师们的青睐,成为他们的珍宝。

建筑师们仔细观察了车前子叶子的结构,发现它们是按螺旋状排列的,每两片叶子之间豹夹角都是137°30′,不仅结构合理,而且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建筑师仿照车前子的奇特结构,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这种新型住宅改变了“向南背北”的传统建筑朝向,一年四季,每间房子都阳光灿烂,空气清爽,舒适宜人。

海狸与拦河坝

海狸是一种水陆两栖兽类,它们的“家”修筑在湖岸或水流缓慢的河岸边。这些屋顶圆圆的“小房”修得非常坚固,墙壁有2尺多厚,用黏泥修饰。每座“小房”分为二至三层,上层比较干燥,作为“卧室”;下层在水下,作为仓库,堆积食物、树皮和木柴。“小房”有两个出口,一个通陆地,一个通水下。

令人惊奇的是,为了控制需要的水位,海狸还在靠河处筑起了坚固的堤坝。建坝时,它们总是选择河流狭窄、可以就地取材(木料、石子)的地方为坝址。

海狸所建造的堤坝,正是人类建造的巨大拦河坝的雏形,它给水利建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菌膜与防水材料

建筑物的防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过,另一方面,在自然界中,动物和人的皮肤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外面的水渗透不进去,里面的汗液却能渗出来,保温性能也很好,堪为建筑物防水所借鉴。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一种能够

形成菌膜的菌类(如红茶菌)物质,把它们制成像人的皮肤一样的膜状防水材料。人们设想,把这种材料覆盖在建筑物上以后,它能缓慢生长,出现破损时,又能自行修复;外部的雨水渗不进去,内部的潮气却能散发出来。

这对于改善建筑物的防水、保温、隔热性能以及节约能源,将会有重大意义。

蚁穴与恒温办公楼

在澳大利亚西部有一种白蚁巢穴,尽管穴外温度一年四季变化很大(气温在3~42℃),但巢穴内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也不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温度始终保持在30~32℃。这种白蚁巢穴调节温度的能力简直可以和现代化的空调系统媲美。

为了弄清白蚁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本领,科学家仔细研究了白蚁巢穴的构造。他们发现,这种白蚁巢穴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是白蚁的生活区,巢穴的地上部分则有个约3米高的泥塔,泥塔内有一些空气通道通到白蚁的地下生活区。泥塔断面呈楔形,总是像罗盘一样准确地指向北方。因此,科学家把这种白蚁称为“罗盘白蚁”。

泥塔的侧壁皱巴巴的,表面积很大,在早晨和午后阳光斜射时能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的热量,泥塔顶部呈尖锥形,表面积较小。这样一来,在正午炽热的阳光下,泥塔吸收的热量就减少了。

“罗盘白蚁”建造这种特殊的泥塔,就是为巢穴创造恒温条件。泥塔在阳光下受热后,塔内空气通道之中的气温也随之上升,空气体积膨胀而向上升腾,这就产生了像烟囱一样的抽气作用,把新鲜空气通过白蚁进出的通道抽吸到塔顶,形成一股风,吹过白蚁巢穴的生活区。

白蚁中的工蚁在巢穴内“监测”(感受)各处的温度,并根据温度的变化,阻断或扩大巢穴内的通道,以调节气流。这就像人类用开、闭窗户来调节室内温度一样。

因此,无论外界气温如何变化,白蚁巢穴地下生活区的温度,都保持在30~32℃。

建筑学家从白蚁巢穴的构造得到极大启示,认为人类也可以模仿白蚁,建造有自然通风系统的办公楼。虽然安装了空调系统的大厦可以做到温度恒定,但因门窗封闭,空气不流通,长时间呆在里面的人很容易患上空调综合征。

1994年,英国建筑师在诺丁汉兴建了7幢仿白蚁巢穴的办公楼,排成一个弧形面向北面,每幢大楼的角上都有一个17米高的圆柱形玻璃塔,其作用相当于白蚁巢穴上的泥塔,当阳光照射时,玻璃塔内的空气温度升高,膨胀上升,起烟囱的抽气作用,形成一个自然通风系统。玻璃塔顶部还可用液压方式升降,用来调节上升的空气流量,由于塔中的空气通道和办公楼的各房间相通,上升气流可以带走多余的热量并吸入新鲜空气。在大楼内有一个计算机能量管理系统,它的作用相当于白蚁巢穴中的工蚁,负责管理室内的温度调节系统,控制玻璃塔顶的升降,以调节空气流量,在寒冬还可启动热风机,在夏夜可启动风扇,将清新的空气引入室内。

蘑菇与伞屋

所有的植物都呈哑铃形,这是一种很好的建筑结构,它使植物利用最小的占地面积,就获得了适度体积的地上部分,得到了大面积的阳光,而向下生长出的根系,能够牢牢抓住土壤。利用这种结构,植物还能够立体享受阳光:森林群落中乔木层以下有灌木层,灌木层以下还有草本层。模拟植物的仿生建筑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以蘑菇为例。蘑菇由3部分构成:菌盖、菌柄、菌丝。菌盖离地有一定高度,菌丝呈放射状向地下扩散,菌柄把两者连接起来。这也是一个哑铃结构。

依照蘑菇的外形,人类可以设计、建造仿生建筑,其“菌丝”部分(仿生建筑的根基)可以采用植物根的形态,将几根长度与直径都适宜的钢管呈放射状地打入地下,与岩石紧紧咬合,以产生的摩擦力来支持地上部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地基部分的工程量。仿生建筑的“菌柄”部分(支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它的底部膨大。以便和根基连接为一体。仿生建筑的“菌盖”部分(居住体)则采用钢架结构,从支柱向四周辐射出许多钢梁,屋顶做成拱形的钢网架,并与钢梁相衔接,共同形成一个笼状的整体结构。

由于采用哑铃结构,这种仿生建筑所占地面只有传统建筑的10%,而屋顶可以贴上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从远处看,整个建筑就像一把大雨伞,因此取名叫“伞屋”。

小腿骨与埃菲尔铁塔

人体骨架形态、结构之精巧、合理和美妙,往往使建筑师们赞叹不已。堂堂七尺之躯全靠骨骼支撑,这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凭借钢架支撑几乎一模一样。

人坐着的时候,体重是依靠从骨盆侧面延伸出来的骨头来支撑的。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结构启发了建筑师。建筑师由此设计了一种空间支架模型,建筑物的重量由斜柱支撑着,再传到几个支持点,所有与重量负担无关的材料,一概省去。这就为建筑物提供了一种既强有力又经济合理的支撑结构。

人体的大腿骨要支撑全身的重量,又要前后左右摆动,因此,它“选用”了一种最合理的结构形式——既轻又坚固。一般成年人的大腿骨能够承受260~400千克的压力,小腿骨吃力更大,比相同断面的花岗岩还要坚固10多倍,它的刚度可以和熟铁相比,但比重只有熟铁的1/5。

巴黎埃菲尔铁塔高327.7米,犹如巨人般耸入云天。一些建筑师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这座铁塔的结构并不新颖,只是一座重复着人体小腿骨的建筑;甚至两者的表面角度都相符。

建筑仿生是一门妙趣横生的新兴科学,是科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生物是人类工程设计的最好老师。正如著名仿生设计师L·科拉尼所说:“仿生设计是一个揭示自然界生命体的设计领域,也可以称为一项‘翻译自然的事业’。”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必将从表面的静态仿生走向内部的、动态的仿生,从而大大丰富人类的创造。

设计中的自然观 篇4

日本设计师杉浦康平的一本书,就是以“注入生命的设计”而命名的。他不仅说明了自己对设计的崇敬,更着重于展示给我们的,是他的一件件设计作品如同生命的释放,是做于其手,根植于心的。杉浦康平也正是如此在实践着他的作品与人自身关系的和谐。比如他在作品中就诠释了他的宇宙观,包括宇宙星象、地轴角度及其对自然的崇拜。杉浦康平认为,设计师仅带给周围环境一个新形式,而且在传递一个人与自然的融合。因此他设计的作品浑厚而又平和,正是基于对生命的坚韧,以及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的认知,才可以塑造出一个既严谨又原始的自然写照。因此对他的作品,我们会抱着一份揭开神秘境界的心态来解读。那么设计师内心承载着对外部世界怎样的认知,将决定设计作品的力量,是设计的核心问题。

我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多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寻找与设计相关的交集点,以强大的思维模式,寻找设计与人类融通的界点,以给人以超越形式自身的重要启示。另一方面,探寻文化的深层意味。设计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体,它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密切相关,反映了人类观察外在世界的选择点,即如何认识自然,反省自我,来促进人类自身的进步。

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课文中的8个生字、文中的新词。

2、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3、练习背诵学过的小节,初步感知大自然语言的奇妙,懂得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小朋友们,大自然就像一本厚厚的书,轻轻翻开,我们看到了(课件大自然组图)春天美丽的迎春花、夏天茂密的森林、海底神奇的世界、遥远神秘的星空,它们都以独特的语言在向我们诉说。现在,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和脑力,你们看这幅图(公鸡打鸣)A、师:图上的公鸡在做什么?(打鸣)

师:这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什么?(天亮了,人们该早起工作啦)B、(黄叶纷落图)

师:说得好,那么从这张图,你又看出什么,什么季节到了? 师:是啊,这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树叶枯黄,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C、(乌云密布图)

师:再看,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天空中布满了乌云)师:这又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马上要下雨了,得赶紧停止户外活动)

2、真聪明,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理解了画面。其实,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还有自然现象等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是一种语言,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语言”。

二、整体感知、学习词语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文88页,诗人在诗歌里会告诉我们大自然有哪些奇妙的语言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首诗歌。听的时候,同学们注意听清课文中的生字的读音。(播放范读录音)

2、师:孩子们,你们听得可真认真。课文里的生字有把握读准确吗?(出示课件:生字)A、指名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B、组词时,学生说到“年轮”,师:真不错,你已经记住文中的一个新词“年轮”啦,知道什么是年轮吗?(出示课件:年轮图)C、在这5个生字里面,有一个最容易写错,就是“省略”的略字,谁能告诉大家怎么记住这个“略”字。(指名学生说,老师板演)每个学生把“略”在本子上写两遍。

3、师:写端正,把这个略字牢牢记住。这些词会读了吗?(出示课件:词语)

4、师:真是善于学习的孩子。读准了这些词,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出示课件:学习提示)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用横线画出写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生:自由读。勾画。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师:你发现了白云飘得高高是大自然的语言。真会读书。

是啊,蚂蚁搬家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师:还有吗?|你又找到了诗中的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师:大雁在编队南飞,那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秋天就在眼前。

5、师小结:说得真好。你们在读书时能够把作者想告诉我们的知识找到,并且用自己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课文1-3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师:作者通过认真观察(板书:观察)发现自然界有这么多大自然的现象,所以作者写到——(出示第一小节)一起读。

师:在这一小节中,从哪个词语你读懂了,只要去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呢? 生:睁开眼。

师:是啊,睁开眼去观察,看到大自然的语言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面,有的在枝头,还有的再山巅,在这小节中,作者用了哪个词写出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呢? 生:到处。

师:真会读书。到处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当你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的心情如何? 生:很开心。

师:好的,请你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个小节。

师:从你的朗读声中,我们听出了开心的感觉。还可以读得更开心些,让我们一起来读,别以为——(手指示)

2、师:作者告诉我们这语言到处都有,那么在生活中,你又发现了哪些自然现象呢?哪些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请把你知道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交流。生:小组交流。师:谁来说说?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又长了不少见识呢!看,老师也找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谚语。(出示课件)大家来读一读吧!

3、学习第二小节

师:文中哪个小节是描写有关天气变化的呢? 生:第二小节。

师:对呀,你来读一读。(出示课件:第二小节)师:白云怎样地飘在天空中呢?

生:高高的飘,轻轻的飘(因为有微风的关系)师:谁来轻轻地读读这句话?

师:对了,还可以飘得再高一点。谁愿意再来读读。

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一片蔚蓝的天空下,让我们也一起读这个小节。你看那——

4、学习第三小节

师:诗中还有哪个小节也是写关于天气变化的大自然的语言? 生:第三小节。(出示课件:第三小节)师:一起读。师:此时,假如你就是这急匆匆搬家队伍中的一只小蚂蚁,我想问:蚂蚁啊,蚂蚁,你为什么要忙着搬家呢? 生:因为快要下雨了。

师:那为什么快要下雨了你就要搬家呀?

生:因为我住的地方可能会被雨淹没,我必须搬到一个干燥的地方才安全。师:多么聪明的小蚂蚁呀!现在大家再读这段话,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你看那——

5、区别这两小节

师:作者同样是写大自然的现象,为什么一个小节用“这就是”,而一个小节用“这也是”呢?(出示课件)

生:因为作者写的这两个都是关于天气的大自然的语言,第二种用也是语言才不会显得重复了。

师:作者的想法也是这样的,所以他这么写,一起读——

6、师小结:

多么优美的诗歌啊,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有许多的现象真是奇妙得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番妙不可言的现象吧!(课件出示:1-3)

四、作业设计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去感受其他大自然的语言的神奇。

心态自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 自然心态自然感观自然室内设计

现今社会,室内空间几乎是人们生活的全部,而且建筑的飞速发展以及设计的国际化,都把现代室内设计推向了机械化,并且把现代室内设计看成是一种装饰材料的运用、一种室内空间中被装饰部位的形式、一种机械化的完成、一种是比例、色彩、符号的重组和构成。从而忽略了室内空间所本应给人带来的最初感觉。那就是舒适与温馨。也忽略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之理念,而是把空间、人与自然的概念拆分。这些都使得现代室内设计空洞缺少内涵。

一、心态自然

1、心态自然的含义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自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对真正自然的提炼,是一种抽象的自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真正自然再现的局限性很大,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自然可以说更为抽象。更为符号化和感观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态自然”亦或称之为“感观自然”,是人们从视觉、听觉乃至嗅觉中用感受到的自然,是人们有心感受到的自然。尽管其实室内空间中也许无一丝真正的自然景象,但仍然可以在这有限的室内空间中,借助自我的感觉体味到鸟语花香、古木清风、曲水流觞等的自然景象,并在心理时空中得以升华。

2、心态自然的特点

现今社会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在户外感受真正的自然气息,而是要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自然,这就需要我们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平时活动空间中。下面我们就从视觉、听觉、心理这四个方面的特点来更深入的了解一下心态自然。

视觉:人的视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直观认知,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一扇窗,人们可以通过视觉而感受到事物的存在。心态自然利用人的视觉对色彩、形式、装饰、绘画以及文学等各方面认知能力为出发点,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存在,从而使这种心态自然逐渐代替真实的自然而在室内空间中存在。

听觉:人的听觉,是人类对声音的一种分辩能力,从而知道了世界万物发出的声音,心态自然利用人类的听觉,在听觉上给人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例如虽然对着窗外的高楼大厦但室内却回荡着阵阵海浪声,仿佛置身海岸,让人在心理上感觉到自然的存在。

嗅觉:人的嗅觉,是人类对气味的一种辩认能力,我们在室内营造出花草的芳香、泥土的芬芒以及阳光的气息。这都可以让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感受到自然的存在。

心理:人类对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最初认知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这些直观的方式而得到的,这些最初的印象传达到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更为深层的认识与了解。心态自然顾名思义是通过人的心理状态利用各种手段以及方法让人们感觉到自然的存在。就像一幢以海为主题的现代室内设计,房子却并不一定坐落在海边,而是要在空间中营造出这种海的意境。用海边常见的卵石来装饰墙面,或者在地面上做成水的涟漪,这些都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海的存在,这也就是心态自然的最大特点。

二、心态自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人们已经厌烦在水泥方盒子中生活,渴望获得自然,渴望走近自然,室内空间与自然看起来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室内空间从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内的,利用各种现代的设计手法,把原始的自然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微缩以达到自然与设计的完美结合。这也就是说室内空间无论再大都不可能把真正的自然展示出来,那么如何才可以让人们在室内感受到属于自然的气息呢,就需要在表现方式、材质、装饰以及人的心理上着手,也就是论文所说的“心态自然”。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心态自然”在室内设计中都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

1、布局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建筑、园林还是室内空间,都有其一定的布局形式。空间的布局是人们对空间的最初印象,一个对称式的布局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以及严谨的感觉,而如果我们想让空间给人一种自然感,那么一个看起来自然、随意的布局应该是最为洽当,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态起着一个主要的作用,让人们从心里对一个空间有了自然的感觉。

2、色彩

在空间中缺少不了色彩的应用,如果想从视觉上让人们感觉到自然的存在,那么色彩会起到一个最为主要的作用。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并非简单的套用。而是一种想像力的发挥。其实色彩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恩惠、大自然的杰作,其本身就是自然的一种体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一些属于自然的色彩,比如绿、红、黄、蓝等色彩,那么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面对着一潭池水,一束野生花卉,一片热带雨林,一片蓝天。使室内空间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达到心态自然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

3、材质

现代室内设计中。材质多种多样,利用各种花卉面料的纺织品、各种自然纹样的壁纸、原木、藤制品、皮毛、玻璃制品等材质对室内空间进行装饰,材质本身的纹样、色彩,尤其粗与细、实与虚的质地变化,都能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存在,我们也用材质来感知自然,回归自然。

4、采光

阳光,就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恩赐,我们应该享受自然的恩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和装修手段把阳光引入室内,例如阳台的通透,屋顶的采光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人们在室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阳光。

照明是室内设计中最主要的采光方法,如果在现代室内设计的照明上采用原木的灯具那就会在室内空间中体现出一种原始的自然感。

5、装饰

装饰是室内空间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在室内空间中营造出自然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存在,那装饰的风格,装饰的细节。空间的摆设等这些方面都可以极好的反应出心态自然。拙朴、自然的装修风格,质朴的家具以及装饰品都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以自然、清新的享受。

我们想想在一个田园风格的室内设计中,摆放着质朴的原木家具和随处可见的自然装饰品。散发着田园气息的花布窗帘又或是一个竹编的小笼里有一只初秋才出现的夏虫,听着虫鸣这些是不是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野外的清新呢。或者在室内利用绘画手法在室内创造景观,不仅把大自然引进室内的效果,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了自然的气息,而且又增加了室内艺术气氛。又或者用朴素及粗糙的玻璃器具、素烧坛罐,藤制花篮等自然风格的饰物也可以让整个空间散放着自然的气息。

6、室内造园

提到自然,无论是真正的自然还是我们所说的心态自然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绿色的植物和自然的景观。如果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出这种自然的植物景观,利用微缩景观或者仅仅是摆放自然造型的绿色植物,都可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好的体现出自然的感觉。让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用心体会自然的存在。

7、声音效果、气味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室内装饰手段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为现代室内设计中心态自然的体现提供了可能性,如花香鸟语,风声浪涛等动态音响效果,或者我们只是简单的在室内空间的桌上摆放上散发着香气的鲜花甚至只是花瓣,就会让人们在室内就能获得大自然的嗅觉、听觉。

三、结语

室内设计的自然观 篇7

一、道家自然观和现代绿色设计基本理念分析

人类的生存依傍于自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 道家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 在强大的自然面前, 人是很渺小的, 想要很好的生存下来, 必须要讲求一个“顺”字, 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自然生态观是实现道家所谓“生生不息”发展状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道家“生生不息”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等均体现了生态自然观的理念。

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 进入机器化、工业化社会之后, 虽然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改造能力之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人对自然的肆意操控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濒临耗尽等问题的日益严重, 人们不得不从方方面面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设计界随之萌生了绿色设计理念。现代绿色设计理念主要是综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状况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状况, 其最终目标在于推动产品实现小以最大化的生产, 推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 以实现“生生不息”的发展状态。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 在绿色产品设计的过程中, 其基本生态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充分保证产品的质量、功能与成本的状况下, 综合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及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消费及报废处理等各个阶段中的资源与能源利用状况, 将环境问题突出显示出来。总之, 绿色产品的设计是在道家思想理念的指导下, 综合了产品寿命周期、基本技术与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的系统设计方法, 是将产品的生产理念、功能、环境、寿命等融于一体的设计理论体系[1]。

绿色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 即减少能源的消耗, 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 不断对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另外绿色设计还包括产品的可回收与可拆卸, 其中可回收主要是针对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及其价值选择回收处理方式方法, 产品的可拆且主要是根据设计的结构进行特定的拆卸, 以保证产品在使用后可以重新回收利用, 这些思想均与传统道家提出的“无为”与“生生不息”等思想理念不谋而合通过持续性发展手段最终实现“天人契合”。

近些年以来, 围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专家学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即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前提下, 不损害后代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与环境。现代绿色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 将设计基本理念融入生态环境建设中, 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与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比例, 同时还能不断满足人类的需求, 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这从根本上讲是与道家思想相一致的。

二、道家自然观与现代绿色设计的相似性分析

现代绿色设计中的思想观念更多的表现为道家思想, 包括“天人契合”“无为”“生生不息”等内容。

1.“天人契合”的思想观与现代绿色设计

“天人契合”的思想理念是道家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重视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老子指出:“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即天地要遵循自然的发展之道, 同样, 人也需要遵循自然的发展之道。遵循自然也就成为万事万物存在的总法则。体现了人对于自然不可抗拒性的初步认识。

在现代绿色设计理念中, 也表现有和道家“天人契合”观念相类似的内容, 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 在设计过程中, 要强调自然与人的统一, 即个体与天地共生, 个体与万物结合, 将自然界的万物与人类生存结合起来, 必须要实现个体的生存与自然的良性发展的结合;其次, 还要重视万物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在基本的设计过程中, 要突出设计产品与自然的基调的和谐与实质的和谐, 重视万物周而复始最终复归于大自然的感觉;最后, 要突出自然与人类基本生存方式与生存权利的有效结合, 阻止任何人为的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的产生。

从绿色设计理念出发分析“天人契合”, 更多的是强调“合”的作用, 重视天人的完美结合。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即设计需要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尊重自然的意识, 树立“绿色思想”的基本设计观念与价值观念, 在实际的产品设计过程中发挥其指导作用。

自然环境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整体, 也是构成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绿色设计理念中, 只有不断尊重这种自然界的平衡, 推动各子系统的和谐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发展, 推动绿色设计实现自身的最高境界。在整个自然的生态系统中, 系统要保持平衡, 保持系统的整体协调有序, 就需要尊重自然环境, 推动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于所有的设计领域中, 保持社会与整个自然界的稳定发展。现代绿色设计理念的发展在于充分关注自然环境, 关注人与自然的良性协调, 通过绿色设计为人类生存及发展创造出更加合适的发展环境, 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道家思想与绿色设计的理念是本质一致的, 都在追求一种和谐有序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从道家基本思想分析现代绿色设计, 需要重视自然为本及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 推动人类社会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无为”的思想观与现代绿色设计

无为的思想是道家一直所倡导的思想, 在《道德经》中提到:“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里提到的“辅”即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不能去违背它。

无为的本质即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从自然的本性出发, 不做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及基本道德规范的事情。道家这种思想理念重视自然环境问题,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来是一种相互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人类社会也开始遭到自然的报复, 比如气候变暖、沙尘暴、大气污染等。这些现象均使人类认识到自然作用于人的重要性。现代绿色设计理念即从自然界的自然规律出发, 突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重视环境为本, 突破人类的局限, 将自然生态环境放在现代绿色设计的重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进而凸显绿色设计的优势与特色, 推动绿色设计达到自身的最高境界, 由此可以发现, 现代绿色设计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一致的。

3.“生生不息”的思想观与现代绿色设计

生生不息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设计中将和谐的自然发展规律体现出来, 追求人与自然、与社会的良性和谐关系。在《周易》中有“三才之道”, 即所谓人道、地道、天道, 意思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另外“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的思想, 也展现了可持续的、生生不息的发展理念, 认为宇宙万物均会有个终点, 是个封闭的不断变化的系统, 具有向前发展的可能性与丰富的发展前景, 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与理念。在《周易》中, 很多观点均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现代绿色设计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旨在不断改善人类生活, 推动社会与自然的持续性发展, 因此可以看出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更多的的表现为整个社会的绵延进步。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绿色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是将整个社会持续的、动态的发展状况展现出来, 体现在设计理念中, 突出绿色设计对社会、自然的良性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在于有效分辨个体之间、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要求人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来规范自身行为, 实现绿色设计的真正良性化发展, 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调试,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推动绿色设计的真正绿色属性, 推动设计理念的完善。

三、结论

现代绿色设计理念追求简单的设计,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传统自然理念中提倡的自然为本的基本理念综合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观念应用于现代绿色设计中, 充分显示了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绿色设计作为现代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设计理念, 与生态哲学理念相结合,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联性, 更加突出了人类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勇气与信心, 以推动人与自然、与社会真正实现和谐共生, 进而促进现代绿色设计的深入发展。

摘要: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和现代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观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均认为设计应该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突出传统生态自然观与思想观在现代绿色设计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丰富绿色设计基本理论, 推动现代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道家自然观,“绿色设计”,相似性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的自然观 篇8

1.1 中西传统自然观形成根源

中国大陆的封闭安和, 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 而西方世界的自然观建立在对自然界根源的认识探知及对科学数学的采集之上, 再进一步思考的同时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由于西方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是在古罗马和古希腊, 所以古罗马及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因素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及传统自然观的形成有种重要的影响作用。古希腊诸国国土多以丘陵为主, 山河、盆地、丘陵清晰可见, 并不适合农耕,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的种植园, 依赖进口与出口, 正是因为这种地理环境影响, 农业谷物不能自给自足, 加上丰富的海岸线资源, 促进了西方国家对自然的挑战, 在航海冒险的过程中, 探寻自然观在自然层面向思辨层面的转变。

1.2 中西传统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传统自然观在很大层面上体现在以儒道禅学派为主的传统哲学发展过程中, 道教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促进了佛教自然观的产生, 把自然与佛教意境充分结合了起来。之后发展的禅宗思想更是主张崇尚自然, 利用自然形象表达其主张思想。西方自然观主要可分为希腊自然观、文艺复兴自然观和现代自然观, 视自然为神圣、为必然、为有机整体。文艺复兴自然观并不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并以人的意志为中心对自然进行人为摆置, 而现代自然观人为自然是一直变化前进的。综述来看, 中国传统自然观讲究天人合一, 西方传统自然观讲究实证和本体认识。

1.3 中西传统自然观的价值意义

中西传统自然观各具特色及利弊, 对其优劣评判尚无明确的标准, 但不可否认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自然观基于对自然的观察及把握, 具有整体性及象征性的优势。西方受传统自然观的影响, 将本体与现实对立, 互相作用于对现实世界的解释, 用思维设想来规范世界。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 传统自然观都需要进行新的变革和完善, 在互相融合和渗透的过程中, 形成现代科学自然观。

2 中西传统自然观对现代园林要素的影响

2.1 石景设计

中国园林注重以山水为景观园林建设构架, 假山堆砌及叠石一般作为景观园林的主景, 借助有限的空间与山石的对比, 加深制造园林的山林气氛, 显现出园林高于自然的特点。西方园林对石的运用主要是以雕塑的方式体现, 全园以石雕为核心, 各式各样的石雕遍布全园, 在分布格局上与园林整体规则对称符合, 构成空间序列。

2.2 理水分布

受中国传统自然观影响下的景观园林在水的布局上分为集中于分散两种形式, 以水池为中心, 增强空间开阔感及宁静感, 水池偏于园林一侧, 形成山水环抱格局, 增强了环境的幽深感。西方自然观影响下的景观园林对水的运用则主要体现在喷泉设计上, 错综复杂的喷水设计, 加深了水对景观园林的灵魂效果。

2.3 建筑要素

中国园林在景观建筑方面利用建筑物做到整体空间环境的点缀, 以山石、花木组成的半建筑空间组成了整个的景观园里建设空间。西方园林强调主从关系, 强调几何与秩序的统一, 建筑以石为主, 砖石结构建筑广布全园, 建筑体积庞大, 注重立体石面的划分处理, 具有相当的美学原则。

3 中西传统自然观对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启示

3.1 场地分析选取

自然存在缺陷是不完整的, 应在自然场地环境中加入合理的人工调整及安排, 加强对场地的利用改造, 重视建筑要素之间的平衡。在园林设计过程中, 注意生态环境的维护及古树植物的保护工作, 对设计场地内的景观有一个完善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 并充分了解当地周围居民生活习俗及民族习惯, 达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效果。

3.2 空间布局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一直遵守着“师法自然”的设计原则, 为更好地服务现代景观园林设计, 我们应在现有基础的设计基础上, 充分借鉴中西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合理成分, 顺从自然尊重自然, 追求自然美的同时, 综合西方园林设计中体现的出层次感及布局感。牢牢把握以自然为宗旨, 以生态为主体, 以人本为核心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本质, 将实用与美学有机结合, 设计出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能彰显民族特色的景观园林作品。

摘要:当今景观园林正处于转型阶段, 园林工作者应对中西方造园技术的优良传统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持客观公正态度, 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传统自然观作出诠释, 营造有地域特色及时代感的现代景观原理, 进一步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景观园林设计理念。

关键词:园林,传统,现代

参考文献

[1] 邱景亮.中西传统自然观及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比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

室内设计的自然观 篇9

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功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而这些的实现都离不开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不仅可以改变日常生活更可以改变人类的处事方法, 它时时刻刻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并改变着人类, 通过产品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心理。

都说每件产品都是一个故事, 只要你能读懂它。每件产品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 每件产品都源于某一刻的灵感和决定, 每件产品都被设计师赋予了灵魂, 他们是生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它的每一次使用都是设计师与使用者的一种对话, 好像在讲述某个远方的故事。填满咖啡的杯子, 转动的自行车, 被频繁滑动的掌上电脑, 各种姿势的座椅以及造型独特的建筑都在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和情趣。

通过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出, 设计是无处不在的。设计在汽车这种产品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中影响极其深远。在每个细节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汽车的整体造型到音乐播放器的位置, 从整体的色彩材质选择到每个按钮的位置极其使用方式, 都是由设计师们经过无数次研究与探讨得出的结论。

日常生活中往往很简单的物品人们反倒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它, 这一点很直接的说明此项设计已经彻底失败。但这种现象却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和接触到, 以至于经常给我们带来不大不小的困扰, 例如, 浴室里的洗浴装置, 我总是分不清楚冷水和热水分别是哪一个, 因为它们总是并排站着, 而且都长得一个模样, 因此每次洗澡的时候都要先打开确定一下;还有就是住旅店或是在外就餐的时候总避免不了的就是洗手, 这时候水龙头又让我感到困惑, 因为总是不确定该怎样使用它们, 有的时候要按下去, 有的时候要旋转, 有的时候要向上开启, 更甚者有的既要向上开启又要旋转。这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滥用限制因素导致的后果。

通常我们将自然与非自然限制因素分为物理结构限制因素、逻辑限制因素、语意限制因素以及文化限制因素四类。假如你的座驾是宝马, 你不会因为要开奔驰而去重新考一次驾照, 因为通常常用车的限制因素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即使是门把手或音乐播放器的位置不同或操作方式不一样, 我们也能轻松应对, 这基于一套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和储存在我们大脑里的概念模型。

1 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件产品时, 通常是将曾经接触过的某种类似产品的使用方法套用到该产品上。可是如何能够通过产品的设计来体现其正确的使用方式呢?这时候就能想到了产品的物理限制因素, 它能反映该产品的可能用途、操作程序以及功能。比如, 乐扣水杯, 各种乐器, 九连环等都是利用了相应的物理限制因素。

驾驶汽车与其他的日常生活中的区别就是,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虽然不用像下国际象棋那样每一步都经过计划和运算, 但也要时时刻刻提高我们的注意力。通常迫使我们提高注意力的就是那些赋予汽车的强迫性功能, 它是一种物理限制因素, 操作程序或步骤受因素限制, 操作后一步须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 否则就无法正常进行操作。例如, 各种加密锁和日常生活中的与密码相关的产品, 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就要先输入密码。

在汽车产品中最常见的就是汽车的钥匙的设计, 常用的开门钥匙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向才能将钥匙插进去将门打开, 而设计较好的汽车车门钥匙无论是横着还是竖着插进去都能将门打开, 这使我们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想要开车就必须先打开车门, 打开车门就要先开锁, 发动汽车时必须将钥匙插在点火开关上, 否则汽车就无法正常启动, 这就些都是强迫性功能。现在的汽车仍采用这一强迫性功能, 只有转动钥匙才能发动汽车, 这是驾驶者在离开车时必须带上自己的钥匙,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在某些室内, 常常可以见到吊在房顶的电扇, 它可以实现多向旋转, 因为它的扇头结构是像落地扇的那种形式, 这种产品充分利用了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 它首先将扇头固定在一个矩形框的一组对边上, 使其能在X轴上旋转, 再将矩形框的另外一组对边固定在与房顶相连接的装置上, 这样矩形框能在Y轴上旋转, 从而, 在矩形框旋转的同时能带动扇头运动, 扇头也就实现了多向旋转。它通过限制某一方向的运动而达到另一方向的工作效果, 实现了强迫性功能的合理应用。不仅在电扇这种产品上,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也能随处看到强迫性功能的合理应用。

在强迫性功能设计时, 要认真考虑其相对于产品的可操作性, 假设一下使用者会不会破坏赋予该产品的强迫性功能。通常强迫性功能是将操作的误操作程度减低到最低限度, 使之接近于0, 避免错误的发生。如果设计的强迫性功能被使用者强制性破坏的话就失去了其意义。

2 逻辑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匹配应用就是逻辑限制因素。物品组成部分与受其影响或对其有影响的事物之间并无物理或文化准则可言, 而是存在着空间或功能上的逻辑关系。

自然匹配是工效学领域所谓的“反应一致性”的基础。要想达到反应一致, 就必须尽可能的保证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存在直接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控制器和受控物在操作方向上应该保持一致, 倘若两者不一致或不相像, 就会导致操作困难。

自然匹配可以减轻记忆负担, 在汽车产品中, 可以看到各种“匹配现象”, 通常这种逻辑关系是很常见但又不被我们意识到的, 这主要取决于它的合理性, 越合理就越容易被忽视。通过操作仪表的数据以及指针的指示情况驾驶者可以明显的意识到汽车目前状态, 能够清楚的知道汽车是否超速, 油箱是否要加油, 车内温度湿度是否较为适宜, 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整理和运算。在驾车的同时我们能够轻松地控制音乐的播放, 鸣笛以及转向灯的使用。安全带以及座椅调节装置都设置在伸手就能够的着的地方, 乘坐人员不会到对面的车门附近寻找车窗调节旋钮。

能明显看到控制器及其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就是汽车的方向盘, 假如想将汽车右转, 就须顺时针转动方向盘 (将方向盘的上方转到右侧) 。这里涉及到两种自然匹配关系, 众多控制器中只有一个负责汽车方向, 方向盘不是向左转就是向右转。这两种匹配关系都存在随意性, 但是使用者能够很自然的选择方向盘和顺时针方向, 因为它们和所需的操作结果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关系, 操作的同时能够得到迅速的反馈, 很容易就能记住, 而且永远都不会有意去打破或反向行驶这种匹配关系。

汽车上的座位调节钮也很完美地应用了自然匹配的设计原则, 曾经见过一款车的调节钮被设计成车座的形状, 匹配关系非常明显。如果想把座椅的前端抬高只需把调节钮的对应部位往上移, 如果想把座椅背往后靠, 就把调节钮的对应部位往后移就可以了。与此功能相类似的还有车内音乐播放器的音量调节按钮。

3 语意上的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语意限制是指利用某种情况的含义来限定可能的操作方法。语意限制依靠的是我们对情况和外部世界的理解, 这种知识可以提供非常有效, 并且很重要的操作线索。

下雨天在街上开车, 前面的人在向后倒车, 后面的人拼命地按喇叭, 可是, 倒车的人还是撞到后面那辆车, 原因是没听到喇叭声, 当时后面的人很是抱怨。考虑当时的情况, 天下着雨, 车窗都是闭着的, 在车里的人根本听不到喇叭的声音, 如果这时后边的人闪一下车灯的话也许就不会被撞到了。其实, 这种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周围的环境情况对我们的行为判断有很大影响, 它能决定我们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操作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4 文化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限制大都是从日常的被人们所熟知的甚至是约定俗成的社会生活中演变而来的, 这些被人们认可的文化习惯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产品的操作方式。例如, 通常很少有人不知道如何使用座椅, 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就坐的座椅, 通常怎么坐都没有问题;通常不会有人把公交车上座位留给行李箱而自己站着;开车门的时候很少有人往里推, 排除那些高档跑车开车门的时候要向上扬起的情况。这些通常由外部环境反映出来然后储存在人们的大脑中, 然后再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并且不会考虑出现差错。

在汽车产品中, 充分体现这种限制的就是转向等的设计, 当看到汽车侧面的转向灯亮起时, 其他人能很清楚地意识到汽车将要转弯了, 人们会跟据这一情况做出适宜的反应。汽车鸣笛也是这种效果。

在文化限制因素中有一种类型就是标准化设计, 它可以简化人们的生活, 只要学习一次就能很容易的操作相类似的经过标准化的产品。设计此类产品时, 通常是为了避免随意的匹配关系和操作中的困难。由于汽车这种产品的特殊性, 在使用的时候与社会环境有很密切的联系, 同时考虑到使用过的环境和场合, 在有些方面进行了标准化设计, 例如, 驾车的时候靠哪一边行驶, 驾驶座设在那一边, 方向盘、刹车、离合器和油门这些重要的部件应该安装在哪些位置等都进行了标准化设计, 正因为这样, 当学会了开一辆车以后, 无论走到哪儿, 开何种车都会感到如鱼得水, 操作自由。

这些自然与非自然的限制因素不仅适用于汽车产品中, 它在日常生活的其他产品中也随处可见。限制因素例如, 钥匙和锁的限制于匹配; USB插口的应用, 打印机的使用等;自然匹配例如, 电风扇的调节开关, 燃气灶开关, 音量调节按钮等。那些合理的匹配和限制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我们的生活, 提高我们对产品操作的有效程度, 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对产品的误操作以及那些习得的无助感。

我们要努力的运用这些自然和非自然的限制因素,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让驾驶者感到更加轻松、愉快, 不会因为不懂或误操作而感到烦恼, 让乘坐者感到更加舒适, 享受心灵上的美好的感受体验, 而不仅是奢华的材质和昂贵的价格。就好像看起来食欲倍增的食物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产品有级别之分, 但设计不会区分等级, 任何产品都有资格具有也应该具有良好的设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出错。设计师的责任就是尽量降低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以及造成的损失。充分利用自然限制因素和强迫性功能, 或者是正确有效地显示出每一操作步骤的结果, 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样, 具有优秀设计的产品就能够引领我们的生活, 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美]Donald A.Norman: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中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Harakenya.Design of Design[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室内设计 篇10

自然一词通常与“人”相对, 是一般性的概念, 另外, 它还指自然界, 也就是植物、动物、矿物所组成的整体, 人也属于其中。但“人是一特别的动物, 亦即有意识的生命存在, 以此人与自然相分离。”[1]因而, 与它相对是“人类社会”。仅此解释, 并没有揭示自然的本性, 致使我们对“自然”一词作进一步的考查和分析。

在古希腊的思想中, “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通过对“自然”一词的考查, 它主要是指涌现, 是事物自身的显现。“自然, 意指生长。自然是涌现着向自身的返回, 它指说的是在如此这般成其本质的作为敞开域的涌现中逗留的东西的在场。”[2]古希腊哲学家亚理士多德把自然看作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本性。可以看出, 早期对自然的认识决不是我们平时把自然看作物质生活资料的源泉和认识的对象, 更不是人类通过技术不择手段的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甚至控制自然。

在近代,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自然”的内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 使人类把对自然界的改造扩展到了地球上的诸多自然系统。在工业化时代, 人口迅速增长, 科学技术迅猛革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以人征服和占有自然资源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进而认为:人类可以任意支配和控制自然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 为了自身的利益毫无顾及地向大自然排放废弃物。在这种“人类中心论”的指引下, 必然会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那么, 生态危机也正是“人类中心论”的必然产物。到了现代, 由于人的主体性在对自然的改造中的过分发挥已经造成并在继续造成巨大的生态危机, 并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人们开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进行反思:人不能成为自然的主人, 而只能是自然的朋友和伙伴。

显然, 近代的“自然”概念已不再是涌现或者本性, 而是自然物的总和所构成的自然界。由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把自然解释为自然界。不难看出, 我们日常多数所谈到的自然就等同于自然界。而在现代英语词典中, 英文Nature一词, 除表示“本性、天性”以外, 更主要的是指自然界。现代英国学者柯林伍德指出, “自然”一词更多地表示自然事物的总和。

通过考察, 自然一词的涵义由“涌现”向“自然界”的演变, 也使人与自然的认识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人与自然的认识和实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古希腊时期人们将自然看作们万物之源, 把人作为自然中的一部分, 形成了顺应自然的价值观和敬畏自然的心态。从近代的形而上学以后, 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 形成了人是主体, 自然是客体的二元论基本价值观念。“当自然不合人的想法时, 人就整理自然。当人缺乏事物时, 人就生产出新事物。当事物干扰人时, 人就改造事物。当事物把人从他的意图那里引开时, 人就调节事物。当人为了出售和获利而吹嘘事物时, 人就展示事物。”[3]这种价值观必然导致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任意地掠夺自然, 很难去考虑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生态危机正是这种价值关系所导致的结果。

今天居住观念的转变是在人类在工业化发展中对生态破坏进行反思的结果。生态学的英文是“Ecology”, 最初是由德国生物学家埃里希·赫克尔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 “Ecology”一词由希腊语“oikos”和“logos”两个词组成。意为house, 为居住地的意思。埃里希·赫克尔认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换而言之, 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在内的整个环境。自然界是供人类生存的大生态系统, 而室内居住空间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中各种因素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等方面各不相同, 但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协调, 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居住环境。

室内设计生态化, 根本目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创造出合理健康的人居环境。生态化设计主要从原材料的节约、材料的可回收、废气污染的控制、水资源的污染以及人类的健康等综合方面下功夫。目前, 评价环境与室内设计的评价标准, 已不单单是美观、豪华或典雅, 而更多地融入了健康、道德和生态学等诸多因素。在一些国家, 包括我国, 已经把生态系统纳入到建筑与室内设计行业中来, 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政策来限制超标的产品和材料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生态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效率, 减少材料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各种可能性污染, 建筑材料和能源的选择要考虑可循环再生性, 在设计中保持能量的平衡。建筑物要利用朝向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 以此节约资源。室内功能区间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采光, 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 将建筑外墙进行过滤器设计, 采用栽种各种植物或高攀藤本植物进行墙体绿化, 并设置屋顶花园与空中花园, 以调节室内外小气候, 形成局部的生态居住环境。

积极开发环保材料与能源是进行生态设计的有力保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引攀, 只有科技的进步才能促使绿色设计的实现。”[4]例如现在利用太阳能发热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发电系统等等。太阳光二极管玻璃窗就是一种现代环保智能玻璃窗, 此种玻璃窗可以像空调一样保持室内冬暖夏凉, 大大地提升了太阳能源的利用。太阳光二极管玻璃窗可以设置在冬天档, 百叶窗就会聚集吸收室外热量, 并供给室内温度, 保证冬天暖和;它也可以设置在夏天档, 百叶窗会反射太阳光, 阻止热量进入室内, 保持室内凉爽。

生态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设计过程中将环境因素和防止污染的措施融入到设计之中, 努力使设计创意与环境因素进行有机结合, 保持设计的可循环性和再生性。此外还要注意设计历史性, 人文生态的保护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宋祖良.拯救地球和人类未来——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产品包装设计的自然之美 篇11

摘要:

产品的包装是构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产品的灵魂与精神。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更多的人想要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体现出自然韵味,力图展现自然界的美。文章通过对自然思想和理念的搜集分析,对自然元素在产品包装上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设计思路。同时,对自然元素、自然思想的认识、思考也为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自然之美 设计应用

1.产品包装设计概述

广义的包装概念涉及到了各个领域,通常我们所说的包装可以理解为日用品和工艺品的盛装容器、包裹用品及储藏搬运所需的外包装器物,即包裹和盛装物品的用具及容器。产品的包装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是增加商品价值的一种手段,具有保护商品,给流通环节贮、运、调、销带来方便和美化商品、吸引顾客,有利于促销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包装设计开始重视古代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利用文化与思想带动包装设计的发展。

产品的包装设计应该包括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容器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文字设计几个方面。产品包装设计程序其实是“对企业商品文化的解读-寻找题材要素-提炼造型符号-进行视觉整合-确定表现方式-实现设计表达”的过程。

2.自然、自然元素、自然之美

词典中对自然一词的注释是:自然界;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事物按其内部的规律发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等。自然之美,无雕埭,洗尽研媚,浑然无迹,自然天成。自然之美是自然万物的美,是自然状态的、自然本性的、自然情感的美,即为展现自然万事万物本性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

本文对自然之美的研究和诠释包括形式和理念两个方面。

形式上的自然之美表现为自然界的中各种元素的展现,清晨的阳光、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面、清爽的海风、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湖泊、岩石等,都是自然中美好元素的体现。

理念上的自然之美表现在天然、无造作的状态。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对“自然之美”的祟尚源于老子、庄子的“自然”艺术风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精神正是对“自然之美”在思想上具体体现。

自然,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自然界。自然之美,就是大自然所体现出的美,自然中的美是通过自然形式来进行传达的。中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思考天地万物,推崇自然之美,在其哲学中渗透着自然之道和自然之美的思想智慧。在产品包装的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体现出自然韵味,力图展现自然界的美,展现人本性的美。

3.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个产品的包装直接影响顾客购买心理,好的包装可以成为宣传自己以及品牌信息的一个平台,用来表示产品以及相关的品牌信息,成为吸引目标消费群体的一个载体。包装可以通过色彩、文字、图像等因素,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同时也将产品品牌特征植入消费者的观念之中,让消费者将该品牌与其他竞争品牌相区分开来。

在追求绿色环保、返璞归真的今天,绿色包装设计建构在不断发展的经济技术条件之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适应,与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所以将自然的元素、思想和产品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产品包装进行结合,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又为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上提供思路。

4.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4.1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自然元素、自然之美、产品包装设计的相关理论还是比较多的,朱和平在其《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中》谈到,包装设计涉及到实用性、精神性、文化性、欣赏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提到纸质材料应该是包装设计的首选材料,自然材料应该被最大限度的运用。王安霞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提到,绿色包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设计,大力倡导绿色包装设计,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徐平在《论家具的自然之美》中提出自然之美是自然界万物的美,是自然状态的、自然本性的、自然情感的美,即为展现自然万事万物本性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王伟玉在《人·包装·自然——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研究现代包装设计》中提到,包装、人、自然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使包装符合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包装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包装设计人性化理念的表达。现代包装设计的繁荣发展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创意与惊喜,同时还对其他多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的包装理念逐渐被运用到包装设计领域,使包装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行业应用上,目前国内饮用水品牌中,农夫山泉在新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上日渐成熟,在其产品“打奶茶”的包装设计中,产品形态设计来源宋代茶艺“点茶”中必备的茶具——茶筅。在颜色上利用抹茶和红茶冲泡出来的自然色泽,体现了强烈的自然之美。在其高端水系列包装中,采用自然纹样的设计,表达了农夫山泉对长白山和栖息其中的生灵的敬畏之情。

丰番农品是一家专注于生产有机农产品,并弘扬传统东方农作文化的品牌。来自上海的融设计创作出了一款东方风味十足的米口袋。米口袋不光好看还中用,能装10公斤大米。环保、文化、简易,方便是关于这款精米包装设计的关键词。该设计采用自然中鱼的造型与图像元素,并结合中国传统中“年年有余”的祝福。在鱼鳞和鱼尾上运用米粒和麦穗的形象元素,更是突出了产品的精良品质,是自然元素的良好运用。

4.2国外相关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以提倡反对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提倡手工艺,其中就有祟尚自然的思想。“绿色自然”的艺术理念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自然问题,莫里斯曾写道“假如没有人类的蓄意破坏,地球上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之美,因此我当可断言,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分享这种自然之美,每一个勤劳、诚实的家庭都应拥有理想的住宅环境,这就是我要以艺术之名所要奔走呼号的”。拉斯金提出向自然学习,强调将观察融入到设计中去。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的新艺术运动,主张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Shuo-Ting Wei在《Package Design:Colour Harmony and Consumer Expectations》一文中研究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与消费者期望,使用语义差分方法本研究环境颜色和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果汁包装实验发现,首先,果汁包装中的和谐颜色、消费者喜好、产品质量这三者有着巨大的联系,第二,新鲜度的视觉评价是受包装颜色的亮度和色度影响。最后,颜色和谐的原则可能会根据上下文中使用的颜色而有所不同。加文安布罗斯在《创造品牌的包转设计》中提到,包装不等于品牌,不能把产品包装局限在品牌的因素之下,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用户可以从包装中获取对一个品牌的信心,进而产生忠诚度。

在国外行业应用中,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果汁包装设计中,瓶身模仿真实水果触感肌理,猕猴桃果汁包装摸上去毛糙涩手,草莓果汁包装滑润却不平整,香蕉果汁包装透出哑光的质感,光影的过渡与真实水果无异,拿在手中宛如手握新鲜水果,以体现果汁的新鲜度。

1000 ACRE SVODKA包装的瓶型设计,抽象的造型与玻璃材质相互衬托,树木生长的结构特征成就了经典而实用的设计作品。

scanwood是丹麦最大的木制厨具制造商,该餐具以布满纹路的原生态的木头所制成,包装底部犹如树根般的设计更是呈现了原始朴素且天然的生活形态。

5.自然之美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及思路

5.1自然思想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理念上,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庄子的自然事物之美以精神之美见长。如“落林”取其萧瑟之精神,“杨柳”取送别之精神,“圆月”取其团圆美满之意,以意象的思想来指导包装中设计的深层含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在对禅的研究中,也与自然有着巨大的联系。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这些思想可以与当今社会中自然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结合,以自然的思想指导包装的造型、选材和设计风格,为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寓意。比如将产品包装的重点体现在拆开包装的动作上,一个简单的动作或是触碰就能使包装轻易地打开,打开后又以一种自然、随机的状态将内容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设计不仅在使用上十分便利,而且会给使用者带来惊喜,体现了产品包装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

5.2自然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形式上,将自然中的元素按照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在视觉上主要研究产品包装的形态、颜色和图形三个方面,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提取,在形态设计中结合仿生设计的相关知识,可以直接将自然的形态运用在产品的包装上,比如茶叶的包装可以采用一片叶子或是一株茶树的形态;将果汁包装的造型以水果的形象表示。这种直观造型上的传达不仅使产品品种的辨识度得到提高,从产品语意的角度上,更加清晰明了地体现了产品本身。在色彩的设计上,结合心理学的知识研究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分析自然界中的颜色适合用在哪种产品的包装上。比如设计一款陶瓷产品的包装,可以从陶瓷的材质进行分析。陶土是一种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黏土,所以在包装的颜色选择上可以回归原始采用灰白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又比如皮革产品的包装盒,可以采用牛皮纸的形式,不仅和产品材质相呼应,在视觉上,淡黄色的牛皮纸本身就与生俱来地带着一种朴素沧桑的厚重感,给人一种宁静踏实稳重的感觉,符合产品的特点。在图形上结合构成理论,研究对自然中的图形的巧妙搭配,而不是简单的图案堆叠。通过归纳的方式,以美学作为基础,提炼出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星辰、大海等形态,以图案的形式印制在产品的包装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近年来流行的手绘方式运用较为广泛,也体现出原生态的感觉。

在触觉上,主要研究包装设计的材质和表面肌理。材质的研究范围是有限的,自然材质主要包括木、竹、纸等,以这些材质代替塑料、金属等材质,亦是环保可持续理念的体现。在选择材质的同时,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自然材质所传达的情感与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如木质所传达出来的触感比金属要温暖;纸质的包装在拿起时感觉分量较轻;牛皮纸这种使用再生木浆所制造的纸,略微粗糙的工艺使人触摸起来觉得格外舒服,给习惯了细腻白纸的人们带来一份来自原始朴素的冲击。在肌理上,不同木材所展现出来的肌理是不同的,采用编织的形式所制作出来的包装在触觉上也是另有一番体验。

6.结语

室内设计的自然观 篇12

1 园林景观花卉种植设计基本原则

1.1 充分了解花卉生长周期

了解花卉生长周期是保证花卉成活, 发挥景观实效的首要前期和基本条件。由于各个花卉生长周期存在差异性, 在一年中的观赏价值也不同, 对此应首先考虑花卉生长周期, 进行层次性设计, 保证四季均有特色。

1.2 充分考虑花卉外貌景观

花卉外貌不同, 构成的景观便也不尽相同。花卉外貌不仅与花卉品种自身有关, 与生长环境等同样具有密切联系。对此应严格遵照花卉适宜生长环境进行种植, 以充分保证花卉成活率及保持原有外貌景观。

1.3 充分考虑搭配艺术性

在进行花卉种植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其与周围建筑之间的和谐性, 在保证自身个性的同时, 与建筑之间可形成统一整体, 在丰富园林景观的同时, 保证游客感到舒适、自然。此外, 还应注意塑造意境美, 在传导花卉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 可使游客感到情境交融的艺术情境。

2 园林景观花卉种植规则设计

2.1 把握花坛设计要点

花坛设计应从整体空间布置出发。一般来说, 在自然景观中不适合应用花坛, 但可通过对花坛进行自然设计, 促使其与建筑之间实现完美统一。对于喷泉、雕塑等主景来说, 应保证配置花坛的颜色、图案等处于辅助地位, 即衬托作用, 对此在设计时, 应保证花坛景色不应太华丽, 以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从而导致整体设计出现失调。在面积设计上, 应与整个环境保持一定比例。对于面积比较大的广场来说, 可通过花坛群或是与草坪相互结合等方式进行设计与布置, 在保证比例适当的同时, 减少花卉种植面积, 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管理。在轮廓设计上特别是平面轮廓设计上, 应与整体环境相吻合。大方向上应与广场等保持同心、同角等关系, 但对于人流、车流比较大的地方, 可做适当改变, 方便人流、车流通过。应注意花坛外形对称性, 横轴、纵轴等与广场应保持一致。

2.2 科学进行植物选择

根据花坛类型、观赏季节等对植物进行科学选择。立体花坛多采用分枝较密、植株矮小、叶子不大的植物, 为保证设计图案较为清晰, 更多的人选择利用各种五色草进行布置。花丛式花坛一般多采用常年生草本花卉, 进行色彩构图, 应尽量避免使用观叶植物或是木本植物。选择花卉种类时, 同样应避免使用花朵垂直排列、花序成穗状、植株过高易倒的种类。横纹花坛多采用生长缓慢的观叶草本植物, 可形成稳定图案。

2.3 选择最佳床地土壤

床地土壤是植物成活最为主要的基础条件。在进行花坛设计时, 为保证其形状突出并利于排除, 一般按照5%的原则对坡度进行设计, 保证花坛中间高, 四周依次向外延伸开来。花坛边缘应选择色彩朴素、样式简单的材料进行适当铺砌, 在保证花卉美感的同时, 避免水流对土壤造成冲刷, 从而污染路面。设计高度一般在30cm左右, 宽度一般在25cm左右。

2.4 展现独特花坛纹饰

花坛纹饰应根据本地区民族、风情等进行设计, 在展现设计主题的同时, 表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在选择纹饰时, 多选择色彩明快、简洁的方式进行。此外, 还应保证宽度适当, 以利于管理。

在对花境进行设计时, 应注意以下2点:在道路与建筑之间进行设计时, 应保证植物高度低于窗户高度;在道路两侧或中央进行设计时, 应保证图案对称、构图统一;在与绿篱进行配合时, 应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交相辉映。

3 园林景观花卉种植自然设计

园林景观花卉种植自然设计往往将最小单元设计成不同的组合, 比如, 将若干同一种类或是不同种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混合种植, 形成花丛。也可选择利用野生花卉或可进行自我繁殖的花卉形成大面积自然景观, 同时给予粗放管理, 促使整体景观呈现自然风格。但应保证花卉不管是立体结构, 还是平面结构, 短轴、长轴比例要控制在1:4之内, 且花卉疏密程度应在保证整体效果同时, 存在不同。对于自然式道路或是树林边缘等地方种植花卉时, 应尽量保证花卉呈带状, 将植物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 从近到远依此排列, 保证给人清晰的层次感与美感。

总之,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应根据设计主题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保证设计可有效凸显花卉的实效性, 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董哲杰.论园林花卉种植的规则设计及自然设计[J].现代园艺, 2013 (8)

[2] 王国龙.园林花卉种植的规则设计与自然设计[J].科技与企业, 2012 (10)

上一篇:美术课堂也低碳下一篇:小麦宽幅精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