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运用(共12篇)
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运用 篇1
一、生态学
生态学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对如何进行合理增长, 如何确定土地利用格局, 如何防止城市蔓延的问题都有基于本科学的理解。从地球形成开始, 所有生命逐将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 平衡的网络系统。
二、土地在生态设计中的重要性
当人类不停地行走于大地表面之上, 在穿越峡口和攀登山顶之时, 不知会有多少次驻足而立, 研究大地之形态。
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师来说, 掌握着一块块土地的命运, 土地又是人类赖与生成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与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这片土地, 土地是有生命, 设计师在土地上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是一种赋予土地更鲜活的生命力的过程, 而能让土地拥有生命力的设计就是生态设计, 每一块没有死亡的土地上都有许多鲜活的生命在上面繁衍生息, 这就是土地的生命力。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 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 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 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 而是利用生态设计, 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
三、城市生态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 减少对资源的剥夺, 保持营养和水循环, 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 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 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伴随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MAB计划的提出, 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引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并对未来园林发展的规划设想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景观行业发达的国家, 生态主义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 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 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处理技术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 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 占据首位。国内城市范畴的景观规划还相当落后, 仍停留在传统的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 生态原则只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少许应用。
四、都市中的蓝色与绿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 环境资源在不断的开发和利用, 自然植被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局部地区后工业社会的逐渐到来, 使有些区域成为人类发展的牺牲品, 植物, 水系, 地表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更可怕的是有些将是不可恢复性的。利用绿化技术对受损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现代城市中, 城市景观大都体现了绿化的特征, 单纯的以为人造的绿化就具有生态效益的话, 那只不过是将复杂的生态系统简单和模式化了。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下, 设计出来的城市绿化系统虽然保持着景观效果, 但这却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这种绿色可能是病态的, 死板的, 让人厌恶的。毫无生命力可言。
自然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我们要站在生态的角度去思考“生态的绿色”。自然生长的植物, 无论是孤立的, 还是群落的, 它都比人造绿色系统更具生机与活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 尊重自然场地的原生植被, 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 这才是生态绿色设计所诉求的灵魂所在。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 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 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 一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但基本上只是的达到了绿化的效果, 在生态多样性方面太过单一了。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高效的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 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是生态设计的重点。生态水环境终目标是使流入自然流域的水, 实现污水“零排放”。废水循环, 在城市区域中, 建设一个双路供水系统, 一个用于引用烹调和洗浴, 另一个用于其他所有用途, 处理和净化过的废水专门用于灌溉、空调、清洁车道, 工业生产流程等。
在城市庭院, 景观路和道路广场中, 丰富而有特色的水体能为整体景观增添许多典雅活泼、高潮迭起的效果。许多城市因其千变万化的喷泉和瀑布感到自豪。
水成为一种特征, 它蕴含并带来一种清新和郁郁葱葱的生命力, 他代表了沙漠中的绿洲。
五、城市废弃地和被生产破坏的区域的开发再利用
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和设施, 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通过对废弃场地的再利用, 材料的循环使用, 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功能属性, 以缓和城市空间人地矛盾, 减少施工废弃物等。对今天满是伤疤的城市中, 设计者在面对基地选择时常常面对的是那些毫无利用价值, 废弃地。更多的是用生态景观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 是典型的充分利用原场地的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对工厂的原有设施加以提炼和修饰, 使其赋予新的审美和使用功能, 并引发游客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 它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现在被改造为以煤—铁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园内的休闲旅游活动丰富多样, 例如, 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 被己经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 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 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站在公园内可以俯瞰整个鲁尔工业区, 著名的埃姆舍尔河和“北极星公园”连为一体, 而前者曾经是鲁尔工业区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排污河。经过治理以后, 它已变成了一条供游人泛舟游览的河流, 河流滨水区的整体改造与设计使这个休闲园区充满了魅力。
六、结语
如果景观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身的利益, 以人类为中心思考, 那么这种唯利是图的思维方式会让人类无所顾忌的像自然掠取资源, 会麻木的对待自然环境的破坏, 这种改造只能带来短暂美好环境, 从长远来看其本质是在破坏环境, 这未免对大自然太不公平, 尽显了认了人类自私的本性。人类聚居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生态健全且优美的环境的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寻求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
摘要:在当今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 设计或艺术设计已成为当下使用最广泛的词语之一。设计无所不在, 无所不需。对于我国而言,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生态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我国实现最终目标的一块绊脚石。探索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完美应对模式, 是各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动力和经济成长的最迫切需求。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设计,生态环境,景观,绿化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2][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杰克·E·英格尔斯.景观学[美].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4]卢建国.种植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运用 篇2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特征;景观设计
1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出现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正如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于数字计算的技术,它是从数字的角度去认识和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它与数字、数学和计算密切相关。它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数字信息,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采集、编辑、储存、传输、建模、分析和应用。即是将各种传统的、相互分离的信息传播形式整合在一起,在经过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
2数字技术的特征
文化符码在庭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篇3
摘 要:运用文化符码三层学说,来分析文化符码在庭园景观设计中如何被截取、运用、表达及产生共鸣。以台北林安泰古厝庭园为案列,透过文献以及田野调查收集案例资料,在园林景观中感知设计者传达的思想文化,进而看现代庭园对传统庭园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江南园林;景观设计;文化符码
一、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园林建设中受西方文化和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造园文化的精髓逐渐缺失。林安泰古厝是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古厝建筑,在1987年修建完工,使这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得到重生。古厝新建传统风格庭园坐落于台北市新生的花博公园旁,是为台北花博会特别增设的,与林安泰古厝结合,完整地展现出闽式建筑的风格与特色,在现代化都市中独具韵味。透过文化符码来解析其设计理念乃至于其造景手法的应用,来说明江南与闽南中的园林意象。
二、文化符码相关理论
近代语言学有两次重要的转向,第一次的转向,是从语言学转向符号学;第二次是从符号学转向文化学。文化符码是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中发展而来的,最早是由法国文学家、哲学家巴贺德在上世纪70年代的《符号学体系》中提出来的。在杨裕富博士《设计的文化基础》一书中对文化符码解读的理论层次中,大概区分为三层次,以此三层说可以理解设计创作的方法论,此三层次依序为策略层、意义层、技术层。策略层包括了设计作品的说服层次与设计作品的说故事层次,主要为了了解庭园所处的文化背景,以此来探讨情景空间相互关系。意义层包括了设计作品的说故事层次与语意层次,也是“故意”的层次与“表达”的层次,主要探讨主题如何叙述,解析庭园作品时,往往会考虑社会背景、作品表达的故事及缘由。技术层包括了设计作品的美感形式层次与设计作品创作媒材感受层次。设计文化符码理论根植于文化学、符号学与设计学的基础,所以在文化层次上注重文化特色与潮流的掌握,在符码层面注重图像符号与意义的诠释,在设计层面注重造形美感与功能的创造[1]。
三、案例分析:以台北林安泰古厝庭园为例
(一)策略层
1.历史文化背景
林安泰古厝是台北现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宅之一。清乾隆19年(公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钦明率家人东渡来台,其四子林志能因善于经商,在艋舺开设“荣泰行”,在累积财富后,于现今台北市大安区四维路141号盖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于乾隆48年至50年,公元1822-1823年其于护龙也陆续完工,是现今台北市现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宅之一。其座落南蛇环北斗穴,蛇头向七星,吉地,采座东北朝西南之建筑方位,为二进五间起四合院古宅[2]。
2000年5月,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精心规划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对外开放参观。2009年配合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活动成为展馆并扩建庭园,林安泰古厝庭园借鉴清末江南庭园,将中国山水意识的哲学思想融入设计,在此基础上借鉴板桥林家花园的元素,空间布局包含地域性文化元素及现付公共休憩空间概念。例如:闽南一带流行在庭园中运用山石的元素,建筑师徐裕健设计流水假山,集台湾庭园与江南庭园的精妙,运用现代的功法,遮住高速公路阻隔噪音,塑造出古典、自然、静谧的公共领域庭园空间。
2.文人哲学思想
道家讲求虚无遁世,追求理想的精神世界,以道为天地一切之本质,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古典园林中,特别推崇园林自然天成的境界。无论园林基地的选址、园林景观形式、景观节点的布置,还是园林植物配植等方面,均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庭园设计集中体现了传统艺术与道家退隐思想的集合。
3.空间破题至串联
道光朝为台湾园林的高峰期,盛行“天人合一、虚静淡泊”的隐逸思想。设计师引用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林安泰古厝庭园设计的核心概念即“自然”两字,谓之天地人道合而为一的自然之道。江南古典庭园将诗情画意贯穿于空间之中,不仅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用景名、匾额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借用文学艺术的章法来体现空间中动景。
(二)意义层
1.主题的命题
古厝主人林钦明为福建安溪人,其四子林志能善于经商,当时他的商号叫做荣泰行,遂取安溪的安,荣泰行的泰,将宅地定名安泰厝,用以记录家族的发源地和发家过程。安泰同时寓意平安兴泰,园中处处可见表达平安富贵的吉祥图案。花博会期间将古厝庭园取名为花茶殿,配合花博盛会,同时可供游人喝茶休憩。
2.子题的题素
计成《园冶》一书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观点,认为园林虽然是人工建造而成,但景色应如天然形成一般[3]。林安泰古厝的庭园景观由建筑、水景、假山、花木组成园林布局,多面向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自然与生命观点,将大自然缩小,山石水泉俱在,宝岛野景地貌,浑然天成。将大自然缩小的概念,独石象征大山、小池象征大海的缩形山水;咾咕石院、爱波亭飞石步道、特别拣选稜角分明的阳刚力道纹理石材,呈现其纵横张力。以叠石交错手法,侧重石隙孔洞的留白,植入山蕨、苔藓、偃柏、野姜花,附着于山巅石缝中,以成野趣自然台湾石景,玉带桥、瀑布假山、邀月亭、雨前楼、随月阁、映月大池、醉茶居、顾渚茗山,分隔空間的云墙和漏窗都带有吉祥纹案。
3.子题的规则
中国园林的配置比例,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之说,而这个比例的来源是基于山水画的构图比例而来。山水画运用大量的留白空间,与意境美的表达上是相通的。计成《园冶》一书有言:园有异宜无成法。造园需因地制宜、其磐石堆石,均应合形符势,方能得景随形。如钱梅溪(清)在《庭园话》中论造园:造园如作诗文,必是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称。以造园论之,主要在于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至后衍生出造园设计手法。“因借无由,触景生情”庭园创作是情与景的融合加上叠山、理水、植栽、建筑的配合,通过截取适当的造型文化符码,才可能“物”“情”,从而使游人感受到诗情画意。
(三)技术层
1.符号象征美
林安泰古厝庭园中墙洞与漏窗形式多样,每个漏窗的形式皆有其寓意所在,代表了林家對生活的情感抒发。葫芦形式的漏窗,葫芦是中华传统的吉祥物,葫芦口小肚大,象征财库饱满,纳财致福。俗话说:“家有吉祥葫芦万事兴。”蟠桃样式的漏窗神话中有西王母娘娘做寿,设蟠桃会款待群仙,所以一般习俗用桃来象征长命百岁,多子多福,幸福安康,平平安安。而除了墙洞外还有许多建筑上的象征符码,如框上的木雕,两条龙在中间盘成香炉的形状,两条龙在香炉下抢珠,另两条在香炉上对望,整个雕刻就是由此六龙的肢体交错盘结所构成,这六条龙象征林回的六个儿子。林安泰庭园中花木的也有涵义所在,常见的竹代表廉洁、正直,榕树代表长青,菊花则有隐士之意。在园中空间中不乏有许多文字,无论是对联、匾额还是诗词都是当下的心境感受所抒发以及期许,如定静堂、汲古书屋、月波水榭等命名都具有含意。林安泰古厝庭园中除了建筑外在形式与山水之景外,蕴含了许多文化符码,则让整个园林空间更具深度以及文化价值。
2.空间形式美
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关系所造成。起伏是用地形起伏来表现,水景、坡地等不同地形的变化。空间配置疏密得当孤植、丛至等不同种植方式和植物的选择来渲染主题空间[4]。爱波亭以对景的手法,跟雨前楼两景隔池相望,池岸幽远不尽,小亭连绵接云,在有限空间中以层次感创造出无限景深。计成在《园治》中提道:“剎宇隐环窗,彷彿片图小李”,透露出窗与景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框景也分远近,远景可望远方的山色,而近景则为窗外所种植的花木,框景的巧妙可以让游园者聚焦于此,让景物更为突出而更显其特色。利用墙上的门窗口、两柱间及花木枝干等形成的框架、将园中的景致刻意引入其中,经过欣赏时就好像一幅画作。配以花瓶形状漏窗作为隔墙,分隔空间并作为园林景观的点缀。障景就如同文章需要分章节,取段落一般,障的目的在于让游园者产生欲念与期待,产生开门见山的惊奇感,更让园林的主题分明、井然有序。园林艺术中作为隔景的方法很多,可用植物、假山、陆桥、建筑与云墙等形式来区隔空间当作屏障。雨前楼紧邻随月阁,绕以幽竹,前掘映月大池。瀑布水声可缓解高架道路车辆喧腾听觉上的干扰,视觉上更将高架道路屏障于园外。
3.媒材感知美
叠山石,首起相石,随之估重、奠基、立峰、叠石。叠石造型乃出自立峰之技巧,所涉及之功法有压叠、刹塾及拓缝各项。相石即选石,乃叠山第一道工序。相石对石的品种、形态、脉络、纹理、软硬、大小等加以辨认,预想其用途、位置、面向(向内,向外,向上,向下),随叠石需要取用[5]。林安泰古厝庭园借鉴林家花园塑山的方式,以砖石为骨架,再以石灰泥雕塑外观而成。而其假山因型态不受石材所影响,固较砌石叠山更为真实,仿效真山的高低错落以及层层山峰的层次感,同时以打毛技法增加其真实感,运用国画皴法来呈现,让人犹如身在山中的感受。假山在其中开辟走道,随步道的高低起伏而有游于山中的真实感受[6]。而在搬迁及翻修的过程中,除了部分砖瓦因年代久远以致破损而予以翻新之外,其余石材、木材等多半来自原建材,故仍深具历史价值,堪称是台北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闽南古厝建筑。古厝外埕铺有红普石,是当时大陆商船来台,为避免船身不稳,置于船底之压舱石,它的优点是不长青苔,具防滑功效。而大门口的门枕石、门墩与门臼,均是由完整石块所雕成,石材多来自中国福建。
参考文献:
[1]杨裕富.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M].台中:亚太图书出版社,2003.
[2]李重耀.林安泰古厝拆迁计划——中国闽南建筑之个案研究[M].台北:詹氏书局,1991.
[3]计成,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卢冠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之叙事设计分析研究[D].国立云林科技大学,2007.
[5]王锦堂,论中国园林设计[M].东华书局,1991.
[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明文出版社, 1991.
作者简介:
叶婷,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景观与环境设计。
山石在室内景观中的运用 篇4
一、山石的选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讲究用不同的石质原料, 构建不同的假山石景。园林中有众多的石材, 《云林石谱》收集石头的品种有100余种。《园冶》中也记载有石头10余种。造园常用石材主要有太湖石, 黄石, 英石3种, 另外, 还有散兵石、锦川石、笋石、钟乳石等。
而在室内景观设计中, 除了选用天然石材外, 也常选择人工合成的山石。人工合成山石同样也可以制造出自然山石的不同形态。在山石的选择上我们除了需要考虑山石的材质外, 还要考虑山石的纹理、色彩、尺度、质感、和形态等方面的因素。室内景观中山石的尺度, 除了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尺寸和景物本身的尺度外, 还要考虑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尺度。室内景观的功能要求就是克服建筑空间的单调感, 同时用景观来烘托室内空间的宽阔。所以室内山景要避免给人闭塞感和压抑感, 山石的高度一般都要小于室内高度的。
二、山石的形态
在我国古代, 对掇石叠山所选用的山石有着特殊的评判标准, 既“瘦、漏、透、皱”或者是“丑、清、顽、拙”, 这些审美标准都折射出古人对自然的一种推崇心态“虽由人作, 宛如天开”。
山者“天地之骨也, 骨贵坚深而不浅露”, 因而, 造园必须有山, 无山难以成园。自然园林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 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建在人口密集之处, 无自然山林可借, 只得采用掇石叠山的方法。中国叠山置石造景的艺术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嵌理壁岩艺术, 点石成景艺术, 独石构峰艺术, 旱地叠山艺术, 依水堆筑假山艺术,
无论是采用上述六类叠山造景手法有其各自的特点, 但又有相同的共性。不同石质, 各别景观:根据不同的石质原料, 扬长避短, 尽力做到“因材施用”;行望游居, 多元功能:园林的假山应创造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等功能;咫尺山林, 多方胜景:既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 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 而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有真有假, 做假成真:用自然山景的意境来堆筑人工假山。
那么在室内空间中, 由于山石形态的多样性, 对于山石形态的审美标准就不仅仅只是“瘦、漏、透、皱”或者是“丑、清、顽、拙”。在室内空间中山石还会以石屏、石栏、石凳、石灯等具象的造型存在。
在现代室内山石造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根据山石的形态、纹路等配以植物、水体, 形成构图完整的石景。可将其分为旱石景和水石景。“山石因水而生动, 山得水而活”, 所以山石造景往往与水组成山水局景观, 常见的有水潭局、壁潭局、悬挂瀑布局等。一种是摹拟大自然山体, 堆砌假山。室内假山造型设计要以室内空间环境条件以及建筑设计构思的意境为依据, 使假山有真山的情趣, 到达咫尺山林的效果。
在现代室内空间中作为山石造景元素同样存在的还有石器和石质的雕塑以及石壁。石器是以天然山石或人工山石制作的器具陈设。在室内空间中不仅装饰空间环境, 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常用的石器设备有石屏、石栏、石桌、石凳、石灯、石钵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对山石形态独到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的抽象雕塑如出一辙, 以一种抽象的形态来表达内心的情趣。在现代室内空间中, 作为一种装饰元素的抽象雕塑同样也可以采用山石的不同质感来烘托室内空间的氛围。石壁多与墙体结合嵌理壁岩, 借以粉墙为纸, 以石为画, 形成浮雕或者壁画。
三、山石在室内景观中的设置
山石设置是指将石景作为陈设来布置, 我们通常称为置石。山石根据设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制造出不同的石景效果。
1. 特置
将形象生动、姿态优美、纹理奇特的山石单独陈设, 自成一景, 也点缀零星碎石以作装饰, 也可配以植物, 形成旱石景。
2. 散置
散置是将山石作零星散点布置。这种置石既要做到不散乱, 也要避免过于均匀整齐, 力求做到自然和谐。
3. 对置
即沿着中轴线两侧作对称布置的山石。
4. 群置
将不同的山石组成自然的富有变化的排列, 作为一种群体来表现, 同时可以配上丛植的植物, 形成充满自然林趣的石景。
山石景砌筑在门厅处能加强视觉中心的形成, 以引人注目。在一些室内的过渡区间, 如大厅与餐厅、大幅墙面与地面之间, 常作山石景处理, 以便消除建筑转角处的生硬。还可在建筑的转角处和死角处置山石景, 以减弱空间境界面所形成的单调之感。另外, 在前庭、廓侧、路端、景窗旁或植物旁边, 可设置一些组合的小石景。
作为山的缩影, 在室内空间的一隅叠山或置石即可形成室内的山石景观;也可按古法, 以粉墙为纸, 以石为画, 形成立体画面;也可以在空窗、漏窗之前铺装石景, 形成天然的框景。
四、山石的美学功能
山石是静止、坚硬、无生命的天然材料, 在中国的古典思维中却将山石拟人化。山石的功能用途和它所表达的情感都被视为生命的象征。在山水画中, 山石被视为是云的根脉, 是天地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园林中无论是被置放在何处的山石景观, 作为垂直方向的构成元素, 它都是自然与人工之间构成空间上的联系;同时作为品格的象征, 它又表现出了君子的坚忍与气节。
1. 空间的装点
在室内空间中, 由于建筑构造的原因, 常会出现一些难以利用的剩余空间, 如墙角、悬梯的下半部的空间。一般可以在这些剩余空间设置观赏性植物, 或者山石来丰富这些空间, 消除视角上的死角。
2. 营造空间情调
现代室内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家具陈设、室内装饰来体现不同的风格。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自然要素在室内空间展示不同的地域特色。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山石的品种极为丰富,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山石类型。利用这些不同地域的自然要素, 可以营造不同的地域性景观。
3. 营造室内空间的质感
所谓质感, 就是“指材料表面组织构造所山声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质感也是室内空间构成不可缺少的重要概念, 不同的材料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室内空间中的众多装饰材料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的感受。而室内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却以自己独有的质感, 给人们不同于室内装饰材料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山石或粗糙, 或细腻的纹理表面, 这些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同时也营造室内空间不同的质感。
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的营造, 通过各种不同的人工手段来营造自然的景象, 力求做到“虽由人造, 宛如天开”的自然境界。那么在室内空间, 我们所谓的意境, 不仅是要在室内空间中表现出自然的情趣, 同时也要求与建筑空间保持一致, 作为建筑空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存在, 使之融于建筑之内, 为建筑服务。
将园林景观微缩、改造于室内空间中, 形成“芥子纳须弥”的景观形态, 在室内为人们提供了可观赏的景观。然而这些自然要素所组成的景观形式, 除了供人观赏游览外, 还对室内空间起着不小的作用:利用植物自身的各种化合作用, 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利用植物和水来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利用植物、山石、水的组合造景来改善和软化室内空间的分隔模式, 同时这些自然要素被赋予了人性化的品格, 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摘要:山石——古典园林造景的要素同样也是室内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之一。在室内, 由于空间环境的不同, 山石在选材、形态以及它们所形成景观形态与室外环境不同。那么在室内空间中, 我们会根据具体的空间形态, 选择不同的山石, 采用与室外相同或者不同的构景手段, 将这一大自然要素很好的融合在室内空间中。
关键词:古典园林,室内景观,山石
参考文献
[1]吴家骅.景观形态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吴昊陈珊.流动空间—室内空间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纳尔逊·哈默.室内园林.[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运用 篇5
关键词:荷花;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荷花常年生长在水中,以夏景为主,荷花的叶片是圆形的,叶柄是圆柱形的,花生长在花梗的顶端,在水面之上,早晨开,晚上闭,花托的表面有很多散生蜂窝状的孔洞,受精之后膨胀成为莲蓬。荷花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可以在池塘、盆碗中进行生长,花繁叶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荷花寓意是极好的,并且种植管理也比较便利。
1荷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现状
不同品种的荷花生长形势是存在差异的,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生长规律下,很多弱势群体逐渐消亡,只有一些比较强势的品种占领水域,在栽植过程中,虽然品种比较多,但是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是少数。好的荷花品种是生长比较旺盛的、容易开花,并且开花也比较多,花期很长。荷花品种是极多的,通常而言,一般的苗圃不能大量繁殖每一品种。结合堰的分布情况,依据品种花色进行栽植。不分品种,只注重花色和株形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红、白、粉等色块的不同形成绚丽的水上花坛。[1]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为了景观效果得以凸显,就在整个池塘进行荷花种植,每一平方米种植一支荷花。密植之后虽然当年荷花能够开满池塘,但是池塘中拥挤不堪,也缺少人工水景的自然美。
2荷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在水面栽植荷花
(1)在大水面种植荷花。众所周知,杭州的西湖,北京的北海等园林大水面中都是种植荷花,在宽阔的水面中种植荷花,能够造就极为美观的景色。水面设计中需要保证水面的空旷,大水面种植荷花时不能种满,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对玉莲等进行点缀,使得荷花景色更具层次感和节奏感。比如西湖浅水区的荷花,在岸边种植水杉、垂柳等,使得景观效果极好,生机勃勃。岸边种植中,需要保证大水面的荷花种植与岸边的植物相结合,保证二者的协调,通过耐湿类的植物,如竹类、水松等。[2]此外还需要对荷花的种植面积进行控制,通过栅栏等对其生长范围进行控制,避免荷花的美受到影响。
(2)小水面种植。水面栽植过程中需要保证荷花的稀疏,叶隙间能够看到水可以避免水面的单调,荷花种植稍微稀疏能够凸显水面的宽阔,池岸种植中一般种植高柳,香樟大树等,遮阴去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利用多种植物与荷花进行协调配置,比如荷花与浮水的植物相配,颜色比较好看,加之水葱、芦苇等,高低错落,更突显美色。
(3)荷花还可以在容器中进行栽培,荷花是一种强阳性的水生植物,通常利用缸进行荷花的种植,荷花的叶子、花都是极大的,因而用缸进行造景难度是比较大的,荷花的颜色主要是白色和红色,如果只是单纯用荷花比较单调,通过波斯菊、再力花、金光菊、鼠尾草、菖蒲、紫叶酢浆草等盆栽花卉与荷花相配,[3]依据荷花的特点,通过对比的方法,保证荷花在颜色、形状上合理搭配。具体的植物配置使得植物景观的美更加自然、和谐。
2.2荷文化的设计
设置荷花园林小品。荷花有着极为深刻的寓意,品格高尚,园林景观设计中荷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能够凸显景观的美。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荷花进行演绎园林小品、雕塑、喷泉花造型等,凸显荷花的美色。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果园林中有水,有雅士,就喜欢通过荷花表达人的高尚、冰清玉洁,在水面设置茶室,再种上荷花,人们喝茶、闻香是极为惬意的,能够与自然进行亲近,使其档次得以提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是常用的方法。在大水面荷花种植中,可以设置水上浮桥、留水到过小舟、水上平台等与荷花游道进行亲近,游人们可以在画中行走,置身于花海中,体会出误入荷花深处的意境。
3荷花景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需要在荷花水面种植中不能太满,需要保证数量的合适,疏密有致,对荷花的生长进行控制,依据设计的品种的差异,将“堤埂”进行分隔,每一堰上种植一种,让每一种荷花在自己的领域中生长,不会长到外面影响其他品种荷花的生长。
(2)在池塘中种植荷花池塘不能太深,池底不铲平,高低任意,使用合适的有机肥,种植荷花。荷塘的驳岸不能使用砖石砌成高高的围墙,岸边陆地需要有间断的缓坡,避免出现水土流失,可以将草铺设到岸边。护岸可以设置竹木桩上,并保证桩柱高于水面,水边种植湿生、水生植物,保证自然的和谐。此外,荷花是在水中生长的植物,能够对水进行净化,对水的质量要求不高,但是如果在严重污染的水中是无法生存的。通过静水进行种植,并保证种植地的光照,对鱼类进行围栏维护,避免鱼类侵入影响荷花。
4结束语
众所周知,荷花的名胜已经深入到人心中,人们对于荷花都是包含欣赏之情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荷花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明确了荷花的美以及景观设计的要点,能够凸显荷花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荷花。
参考文献
蒙古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蒙古族文化景观设计蒙古贞文化、绿化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贞”是其中的也有悠久历史的古老部落。本姓之源是从孛尔只吉歹蔑尔干与忙豁勒真得姓受氏开始的。“蒙古贞”部落也早已从那时得姓受氏了。蒙古贞部与土默特部同为一个万户。在蒙文著作中,则采取“土默特·蒙古贞”或“蒙古贞·土默特”两种称谓。1629年土默特部终于落脚于水草丰美的大凌河流域的朝阳、北票地区。蒙古贞部仍继续东移,落脚于今阜新地区。蒙古贞地址,在医巫间山之北,库昆河(今北大河)之南,伊柯翁格勒古山(今大青山)之东,鹞鹰河(绕阳河)之西的广阔的地域上,居住着一个蜚声漠南的蒙古族古老部落一蒙郭勒津,后逐渐演变为地域名称,俗称“蒙古贞”。一山一水的由来:在此地域上,有一座功德弥隆、极天际地的圣魂之山翁衮山(今称关山),有一条微波荡漾、泽润大地的细日塔拉河(今称细河)。这一山一水成为居住在这里的北方民族历史文明的见证。清代蒙古贞蒙古贞地区修建藏传佛教寺院大都是在顺治、康熙、乾隆时期。
1 蒙古族文化总结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蒙古族文化总结:敬茶、敬酒、敬神、待客、问候,蒙古人起名习俗;蒙古人的婚礼习俗;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打鬃节、鲁班节、燃灯节;蒙古包、马奶酒与手扒肉、服饰文化非常丰富,蒙文、蒙药也是一直沿用至今。把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把传统民族风格吸收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让人们了解、亲近蒙古族文化,赋予景观小品新的理念、新的文化内涵。表达现代设计观念,传递现代信息具有新的使用功用,从而使传统图案符号的局限得以开阔,为民族个性的现代设计趋势成为可能。依靠民族传统,依靠本土文化精华,领悟传统的民族特性,吸取世界优秀的文化、艺术,再运用蒙古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广泛,在构筑小品、雕塑、路牌、照明灯具、铺装、栏杆、垃圾箱、指示牌、绿化植物、水景等载体上呈现出来。
2 设计区域概况
位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政区沿革阜蒙县史称“蒙古贞”,1904年设阜新县,1958年成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政区人口面积总人口74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0.3%。全县总面6246平方公里。政区自然特征县境内西部有医巫闾山和努鲁儿虎山脉交汇,东部为辽河平原区,总体为低山丘陵地貌。本项目为阜新市阜蒙县细河带状公园景观设计,长度约2公里,包含规划路北侧及南侧沿河道路景观设计。
3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带状公园景观设计中蒙古贞文化的展开应用
蒙古贞文化我们通过从历史篇(原始部落、游牧文化、宗教文化)一健身运动区,当代风貌(文化广场)一集会活动区、人文生活(生活风貌)一娱乐活动区三大篇来贯穿,蒙古贞文化从起源到发展、壮大、现代人文感受。我们去吸收文化精华,,开拓创新基础上把文化演变新的设计思路。把景观带做成一个历史长廊,通过景观绿化展现蒙古贞文化的点点滴滴。
3.1 通过从历史篇用景石、远古图腾文化石刻小品把远古蒙古族历史有个呈现,通过敖包广场把古代敖包文化一一呈现出来,既有历史痕迹又有现代的使用功能。蒙古贞的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纪事通过用蒙文、楷书、小篆三种不同书法的雕刻设计成铺装文化大道得以呈现,人们走在小路上,欣赏着湖边美景,边认识和思考远古祖先的历史纪事。同时通过设计历史人物雕塑小品,来展现着蒙古贞人的自强不息顽强精神和民族气节。
3.2 通过当代风貌篇,中央文化广场把蒙古族远古的苍狼白鹿图腾文化设计为主雕塑,在这里得到作为标志性雕塑。一山一水文化在广场里得以寓意体现。广场通过铺装图案、景墙上浮雕文字、壁画、灯柱构筑物让当代人感受蒙古贞的历史,感悟人生真谛。文化广场通过再现蒙古族的蒙古贞人过去、战争、侵略及生存的艰辛;把过去的历史拉近了,现代人在广场上跳舞、戏水、集会、人感受到和平的安逸和生活带来的富足,古代与现代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蒙古包、服饰等的元素符号在广场铺地和景墙得以演变和表达出来;其中广场的灯柱模仿的是斯布洛克长矛的造型。
3.3 儿童区的游戏小品都体现着远古文化的历史,羊拐子小品,摔跤人的摔跤服小品器具,牛头小品大地艺术,狼脚印小微地形嬉戏空间。文化区的展廊景墙文化,文化区的蒙文、蒙药、及马的起源驯化与马的渊源一一展现出来。蒙古贞文化也是蒙古族历史一个缩影,勤劳的蒙古贞人,奋进的蒙古贞人。通过蒙古象棋广场即可学习古代象棋文化,了解传统蒙古象棋游戏文化;参与象棋游戏带来的乐趣,是一个互动的设计,人可以在棋子上坐着休闲休息,可以是充当棋子。
3.4
由人文生活篇设计主人口广场,设计成蒙古包的造型符号强化标示性和趣味性。树阵景观大道、马经广场、临水木栈桥,亲水平台等造型设计,每个构筑物都体现着文化符号的设计景观。通过每个细节的符号表现出文化内涵,赋予景观小品新血液。
3.5 在绿化地形设计上也做成草原文化的丘陵地形,局部设置景石小品,设计开畅的草坪,有点设计成有趣围和小空间,绿化植被选择一些乔木如黑松、云杉、桧柏等常绿乔木,白蜡、国槐、垂柳、臭椿、五角枫、银杏等落叶乔木,选择榆叶梅、连翘、丁香、红瑞木等花灌木,水蜡篱、沙地柏、紫叶小檗、桧柏球等作为陪衬,设计魔纹图案造型用绿篱植被做修饰,如蒙文图案;蒙文符号来设计成绿色组团小品,使公园呈现出围合遮挡,移步异景的效果。
4 结束语
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运用 篇7
所谓生态环境, 就是在现代城市中, 人类、动物、 植物能够和谐共存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特定机构, 其硬件设施的科学化是十分重要的。面对当今世界环境危机等诸多因素, 可持续性发展的校园景观将成为重点研究的领域。校园生态环境是在学校建设中建立起来的。提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限制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倡导重复使用, 循环使用, 建筑材料严格选择, 设计合理, 完善建筑自身耐久性和灵活性, 原有设施的更新重新有效的利用,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生态型校园景观在设计、建设上, 在运营、 教育上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进行, 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排放减少占用自然资源, 学校大面积绿化如屋顶绿化和墙面垂直绿化等等, 学校生态系统的运用、 太阳能利用、雨水利用, 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等都可以归结于生态型校园的行列。通过开展各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让更多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生态情况, 从而激发起他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创造一种校园认同感。
二、生态化景观设施在校园设计细节中的体现
生态校园景观设计在总体空间规划上既要求有新视野、活跃性、又不失人性化、严谨稳重、大方得体。寓教于乐是教学的主旨, 景观提供了学生的休憩区, 游乐与课堂的过渡区, 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区域, 要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比成年人会更多的关注到地面的植被、动物昆虫的变化, 更多的看到墙面地面色彩, 因此设计中增添种植区给学生提供一个贴近自然界的生态区域, 景观设施周边安置沙坑, 保障学生游乐安全的同时也是满足其喜爱沙泥自然的天性。
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在授课的灵活性上, 还是在课程编排的多样化上都缺乏活力, 缺少师生互动的环节。传统的校园是从教师的观点为出发点设计的, 突出以“教”为主。因此, 在设计上突出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目前校园建筑中教室大部分都为固定的长方形, 学习空间比较单一, 缺乏适应素质教育的多样教学的灵活性空间。而在生态校园景观规划中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在室内到室外的一系列过渡空间内进行, 活动和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 交往空间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灵活的教学空间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学习和生活的内容是非常有益的。这些都要求设计在空间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能跟随学生的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能保持优良的教学前提下, 在设计上特别注重了开放与美感的表现。教室与开放式空间位置的关系, 门的朝向以及教师资源、教材、 网络、休息室, 阳台、供水等不同要素的整合, 空间高度的变化等等。采用有效灵活的科目教室运营方式, 将相关科目的教室组合在一起, 形成科目教室的共用空间中心区, 教室及多功能化教室的设计必须要认识到这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老师教学热情的地方。因此在其房间大小和课桌椅的摆放上要脱离以往的模式, 做出与需求相适应的设计。现在不管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都在深入学生心理方面做了充分的工作。例如, 修建体闲景观交流区, 情绪释放区等。特别是在不同于成人的吃饭、更衣、休息、入厕等生活小事方面都经过专门分析设计。如, 设置宽大的卫生间, 便于交友的咖啡吧, 多功能集会大厅等, 整体设计清爽, 明亮。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筑设计正逐步根据学生学习特性设计,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丰富了教学。新型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还必须深入了解各年级的具体需要。比如高中教学活动通常针对现代学生的个性, 能力, 职业领域等不同方向, 选修制的导入, 学校设施更加细化。校园整体设计时, 教室大小可按照授课教室, 自习室等不同需要设定。信息技术的电脑应用, 网络的普及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以校园网络为基础, 在各个教室和公共空间配备电脑, 营造四通八达的网络体系, 是现代化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万能工具, 为学校间相互交流提供了媒介。
三、环保节能在校园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环保节能的校园建设对于能源的关注一直是生态设计的核心问题。从宏观上看, 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设计细节, 从广义上讲, 气候决定设计效果。风景如画的大校园空间和小地区设计应相互结合, 景观设计的气候包括温度, 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随着季节变化, 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 比如选择、活力、绿色植被运用在户外场地的使用中可以缓解恶劣气候。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 风能、水能的开发利用是当今不断实践的课题。 木材丰富而微妙的肌理是建设学校的首选材料, 其自然, 柔和的木制结构空间在崇尚自然的同时, 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 房屋建筑的外墙隔热材料或者在室外、屋顶等种植大面积绿化也能达到很好的防晒保暖作用。
四、结语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人性化的校园设施越来越受到重视, 冲破传统, 尊重生态, 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尽可能的满足学校的发展。在设计领域中不断探索, 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真正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完美结合, 达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存。
摘要:生态型校园景观在设计、建设上, 在运营、教育上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进行, 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排放减少占用自然资源, 学校大面积绿化如屋顶绿化和墙面垂直绿化等等, 学校生态系统的运用、太阳能利用、雨水利用, 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等都可以归结于生态型校园的行列。
关键词:生态型景观,校园,景观规划,环境,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日本建筑学会编[M].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12) .
[2]理查德·P.多贝尔 (美) .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04) -01.
[3]戴维·纽曼. (美) 著薛力.孙世界译.学院与大学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09) -01.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篇8
关键词:色彩,景观设计,运用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色彩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 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从十七世纪的科学家牛顿给予色彩科学解释后, 色彩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着。
景观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 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 或综合自然地理区, 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 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 风景园林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 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 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 景观 (landscape) 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色彩作为景观设计中一重要元素, 如何成功的运用, 这是我们当下应考虑的问题。色彩涉及到景观设计的多个方面, 现就景观设计中的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1 硬质景观色彩设计
硬质景观色彩设计是指城市硬质景观中的各个构成要素所呈现出的公共空间中的色彩总和。例如地面铺装, 景观小品, 休闲设施等综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色彩关系。我们在做硬质景观色彩设计时要遵循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即主体色, 辅助色和点缀色。主体色是决定整体环境色彩与特征, 是整体色彩的基调。它与硬质景观设计呈反向。即硬质景观设计越丰富, 色彩设计越要简单含蓄;硬质景观设计越简单大方, 色彩设计越要艳丽。铺装是硬质景观中的主体构成要素, 面积最大。因此铺装色彩成为了硬质景观色彩设计中的主体色。铺装属于地面景观, 因此中低明度, 中低彩度的色彩以及中性色更适合作为铺装的色彩搭配。要根据具体的环境作具体的色彩设计。辅助色应呼应于主体色, 在设计时要衬托主体色, 在面积上也应小于主体色。辅助色主要体现在景观建筑中的桥, 水池, 栏杆, 景墙等的颜色上。如果硬质景观中的主体色比较艳丽, 辅助色应采用无彩色系搭配, 形成相互区别又和谐的色彩氛围。点缀色与主体色成对立状态, 为硬质景观色彩中面积最小的色彩, 体现在景观小品及设施、雕塑、照明系统、座椅、垃圾桶, 指示牌等一些细节构造中。点缀色要在色相、明度、纯度上与主体色形成对比, 反差越大, 视觉效果越突出。同时也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2 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
居住区景观色彩, 是指居住区公共空间范围中所有物体被感知的外部色彩总和。分为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两类。居住区是人们密切的生活空间,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在居住区色彩设计时要把握四大原则。
2.1 整体和谐性原则。
要从整体上考虑色彩, 把居住区景观中的建筑、小品、植物等色彩组合到一起, 构成统一的视觉色彩风格。目前我国的居住区色彩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努力。
2.2 尊重自然美原则。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灵感设计源泉。要从自然中不断吸取营养。在设计中要尽量采用自然的色彩, 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2.3 人性化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色彩要符合人们的生活环境, 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一致, 要根据不同的生活对象设计。例如针对老人和儿童的特殊设计。人性化的色彩设计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4 文化的原则。
居住区的色彩设计要遵循特定区域的文化来设计。每个特定的区域, 都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所存在的自然条件, 必须考虑其色彩的地域性, 即地方色调。要顺应当地的生活环境, 尊重人们的文化传统, 用色彩来体现不同地域的风格。
3 植物配置色彩设计
植物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色彩。植物色彩的丰富多变, 创造出好的视觉景观效果。例如玫瑰、山茶、石榴、杜鹃、美人蕉、万寿菊、腊梅, 紫藤和紫薇等都是好的植物配置材料。红黄蓝为色彩的三元素, 植物配置色彩设计中要遵循这三要素, 进行搭配设计。橙绿紫为三补色, 在色彩设计中起突出强调作用。例如绿叶需要红花的映衬。同时, 在色彩设计中要加入人们对植物色彩的心理感受。红橙黄颜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而蓝绿紫则给人以冰凉清冷感。对设计者来说, 要根据环境条件和大众的审美情趣来设计植物色彩。在春秋季和寒冷地带选用暖色植物, 在夏季和炎热地带宜选用冷色植物, 用来适应人们的生活特点和心理需求。用色彩来表现植物, 表达景观设计的意境美。
4 结论
上述分别就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色彩、居住区色彩、植物配置色彩作了简要的分析。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还有很多, 在设计时要秉承一定的设计原则, 遵循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不断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玉晶等.城市公园植物造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郭会丁.园林景观设计色彩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5.
[3]李南.破译色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运用 篇9
1.“慢生活”的定义
“慢生活” (Slow Life) 是针对当今超负荷、快节奏生活提出的一种健康合理的生活态度, 由意大利人卡罗·佩屈尼 (Carlo Petrini) 于1986年提出。
“慢生活”不是盲目放慢, 过分拖拉, 更加不是滞后和懒惰, 其主旨是放慢生活节奏, 使得人们紧张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 让生活和工作达到平衡。我国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认为, 慢生活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除了慢吃、慢睡眠、慢工作, 也包括慢运动、慢读书、慢休闲、慢音乐、慢社交、慢情爱等等。
2.“慢生活”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快节奏”的发展, “慢生活”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慢生活”的理念逐渐运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工作方面, 提出了“慢工作”理念, 达到健康的工作状态。在娱乐方面, 提出了“慢休闲”“慢音乐”的理念, 倡导生态娱乐。在日常生活方面, 提出了“慢运动”“慢读书”等的理念, 倡导人们过出有质量、有韵味的生活。
在现代设计中, 也融入了许多“慢生活”的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 通过环境营造, 满足顾客享受、细品的需要。城市道路与休闲环境的规划开始融入“慢运动”“慢休闲”等理念, 开始注重慢行空间的设计, 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 找到释放心灵的场所。
二、“慢生活”理念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1. 慢行景观空间的定义
慢行景观空间是“慢生活”理念与景观设计结合的产物, 是以慢行系统为主要设计对象的城市景观空间。慢行系统指依靠人或自行车等人力为空间移动力的交通系统, 它的行进速度一般在5~15km/h之间。同时将慢食、慢运动、慢休闲等与慢生活元素相联系的景观空间与慢行系统相互结合、穿插设计, 使得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 可以慢下脚步体会人生。
2. 慢行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
慢行景观在设计时, 要将轻松、舒适, 相反于快节奏的生活理念融于其中, 设计内容围绕这一主题, 进行整体规划。
(1) 慢行系统的设计
慢行系统是慢行景观空间中的道路系统, 为符合“慢生活”的特点, 应以曲折迂回的道路为主。设计时要将道路巧妙迂回地布置在景观内, 确保人们在游览时愿意放慢脚步, 欣赏周边的一切。同时尽量将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分开设计, 满足不同的行进需求。在路面设计中, 也要考虑游人健身的需要, 如设计可以按摩脚底的鹅卵石道等。
(2) 慢空间的设计
慢行景观中的慢空间包括慢食、慢休闲、慢运动等区域, 这些主题区域可以使人们在忙碌中得到休息与宁静, 应与慢行系统很好地结合设计。
慢食区可以让游人在充分接近、享受自然的同时品茗进食。慢食区一般设置在自然景观优美, 或者人造景观极具观赏性的地方, 如果是露天场所, 要考虑其空气质量和遮阴效果。比如可以把慢食区设计在湖泊、河流、溪水周边, 此类环境总是能让人身心舒畅, 思绪沉淀。也可以把慢食区设置在密林之间, 风吹树叶沙沙响的美景, 着实能够吸引游人慢下脚步。
慢休闲区一般应设置在冬日阳光可照射到, 夏日有遮阴纳凉的地方, 可在草丛林间、水畔树下规划设计一块休闲区域, 在其上可以设置节奏缓慢的慢休闲娱乐活动, 如下棋、书法等。在相应的景观小品设计时, 可将天然的石块、树桩做成棋盘、书桌等形式, 在满足慢休闲功能的基础上, 又不失景观的趣味性。
慢运动包括慢步、瑜伽、太极等有利于人身心健康又节奏舒缓的运动形式。在景区规划设计中, 慢运动区可以有多种形式, 除了蜿蜒曲折, 道旁多种植花灌乔木, 可供人慢步及欣赏自然风光的整体慢行系统外, 也需要在草坪中、大树下设计一些可开展其他慢运动的区域。例如可以规划一些大小合适, 形式优美的慢运动场地, 材料可以用塑胶, 也可以用草坪、细沙、砾石、树皮等天然材料, 可供人们在这些场地上进行瑜伽、太极等慢运动。
慢音乐区可以设计主题区域, 也可以穿插在其他区域中。主题区域可设计成小剧场的形式, 在剧场中播放让人身心愉悦的慢音乐, 人们可以在这里边欣赏音乐边聊天、阅读、静思或休息;也可以与喷泉相结合, 让较小型的组合型喷泉随着舒缓的音乐起伏变换, 配上宁静轻柔的灯光, 让人放松心情。另外, 可以在道路上设置踩踏感应装置, 将地面铺设成琴键的形式, 随着人们脚步的踩踏发出音符声, 让游人在行走中享受音乐的乐趣。在草坪中、树林间, 隐形设置一系列音响装置, 让人们在慢步休息的同时, 也可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有助于舒缓工作带来的紧张感。
(3) 配景设计
景观小品的配置上进一步贴近“慢生活”理念。在道路边、平台上、草坪中, 多设计可供游人休憩、停留的场所, 除了创意廊架、亭子, 各种造型的园椅、园凳外, 也可用自然的石块, 仿树墩的桌凳, 或是利用花坛边缘的矮墙做成凳子, 并与遮阴树木相互配合, 提供休息纳凉的场所。在设置硬质景观小品的同时配置灵动的水体软景观, 如叠水景观、音乐喷泉等, 水体景观可活跃整体气氛, 给景观带来生机。
植物配置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配置植物时, 注重其美观性的搭配和遮阴的效果, 以绿色植物为主, 并适当运用花乔木、色叶树木, 使得景观在达到遮阴效果的同时, 不失观赏性。近地面设置低矮陆地花卉植物, 拥有四季和色相上的变化。
三、结语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 将轻松、惬意的“慢生活”理念融于其中, 围绕这一设计理念, 对景观中的道路、空间、植物进行规划和设计, 形成一个舒适、宁静的空间, 使得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 找到释放心灵的场所。 (指导老师:刘佳妮)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工作、生活压力空前膨胀, 在这个“快时代”所形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下, “慢生活”的理念逐渐形成。该理念倡导人们放慢生活节奏, 有计划, 懂享受, 将劳逸充分结合。近年来, 该理念也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 本文主要探讨“慢生活”的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表达方法。
关键词:慢生活,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陈蕾颖.论慢与慢设计之理念[D].无锡:江南大学, 2008.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篇10
1 城市景观规划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1.1 注重维护生态环境
一个完美的现代化大都市, 必须具备高质量的城市景观, 以完善的生态体系为基础, 仅靠简单的绿地建设是不行的。应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 保护生态系统, 利用自然环境, 在经济政策制定和建设中, 避免以损害环境利益为代价的短期增长模式及不合理的城区过度开发, 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的高效及通畅。
1.2 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的服务对象是市民, 其最终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休闲、娱乐、居住环境, 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感受舒适。
1.3 系统整合, 城乡一体, 景观分区, 风情各具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的规划方法, 将城市绿地系统化, 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同时, 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 把城市作为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
根据现状自然条件同时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 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 各区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 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1.4 经济与健康相协调
规划中应注意协调“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三者间的联系,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 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 以环境拉动经济, 以经济促进环境。在树种规划中, 突出“健康绿地”的概念, 即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 最大程度地节约植物的栽植、养护成本, 以形成生机勃勃、绿意葱茏的植物景观。
2 园林设计的概念
园林设计, 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运用园林和工程技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挖湖、堆山、理石) 、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 创作并建成美的环境的过程。
3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地位
城市景观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内涵两重性, 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 文化内涵则是城市的灵魂。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 是城市环境中具有生态平衡功能的支撑系统, 也是反映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现在,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追求, 已从偏重个别封闭、内向的园林转为开敞外向的城市绿色空间。城市园林绿化的理念, 已从“城市中有花园”发展到“城市在花园中”、“城市在森林中”。“文化、绿野、传统建筑”已成为国际社会评价城市先进水平的标准, 工业城市的规划观念正在被淘汰。人们正日益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文明、历史与文化。园林绿化不仅有助于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 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要通过科学的调研手段, 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实际要求, 从市民的需求出发, 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用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来引领城市景观规划, 创造绿荫掩映、风清水静, 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的城市环境。城市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对城市园林建设做出合理安排, 在对城市园林和城市景观进行规划建设中, 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避免因为城市建设而对城市园林景观造成破坏。在世界发达国家, 已经出现过因为城市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灾难, 因此这些国家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具备很高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也已经制定了很多城市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 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已经越来越向往和依赖良好的园林景观, 如何将优质的自然景观融入大都市的建筑之中, 也是各地区重点研究的问题。
4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具体运用
4.1 园林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城市园林建设, 必须在保证城市经济建设的前提下进行, 也必须便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城市的景观规划工作, 必须将园林设计放在首要地位, 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和政府财政支持, 聘请高水平园林设计人员对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园林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将城市园林与城市现代化建筑有机结合, 提高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态建设水平, 在大型公路桥梁附近, 要增加园林景观, 保证大型公路的空气净化效率, 在大型工厂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厂附近, 要加大园林绿化比重, 确保该地区生态环境稳定, 在高密度的居民生活区, 要进一步优化园林景观, 保证大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有机会充分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 城市园林的设计还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景观规划的大局, 在湖泊较为密集的地区, 要对湿地资源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 利用湿地资源有计划地开发建设湿地公园, 做好开发与保护并重, 如衢州市就利用乌溪江的湿地资源规划了乌溪江国家级湿地公园,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将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园林建设、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建设三者之间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2 园林建设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在文物保护地区, 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 结合当地地方特色, 把握时代发展方向, 合理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公园, 如衢州市就在原有府山公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府山公园周边的南宗孔庙的文化, 建成了儒学文化公园。要适时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充分结合城市自然生态特点, 安排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 适当增加城市园林植被的数量和质量, 切实保障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人们的身心健康, 把城市人民的生活需要放在城市园林设计和城市景观规划的首位, 城市进行园林建设和城市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要从人们的身体需要出发, 科学地布局城市园林, 城市园林的植被分布情况, 要细化到每一个大型乔木的种植和养护工作, 以严谨的工作态度, 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5 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 具有一系列重要作用, 城市园林建设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城市经济建设,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 将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为建设和谐城市生态体系,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国行, 薛永卿, 朱德昭.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系统规划[J].中国园林, 2014 (6)
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运用 篇11
设计理念永远是不断发展的,目前还很难明确定义后现代主义思潮这个概念,后现代主义观点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单从表面上讲,主要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各种风格,或者明确的某一种风格。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特征是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功能性和无装饰性。以历史的折衷主义、戏谑性的符号和大众化的装饰风格为目的的新设计思潮。从客观上讲,它更具有历史性、讽刺性。在世界各国高速发展经济和科技的时代背景中,艺术界也开始对现代主义提出了质疑,各种思潮不断出现,并逐渐出现了很多不同于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较大的流派
1.极简主义设计思潮
极简主义也被称作为“简约主义”,在艺术创作中对画面处理主要遵循“减少、减少、在减少”的原理,以简练的语言、单纯的色彩、纯净简单的空间的形式出现。“少就是多”开始摒弃一切虚假的,表面的东西,开始把握真实的、本质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从而展现的空间更广,美学效果更强。
2.大地艺术思潮
20世纪中西方国家的艺术思想的发展,艺术家不再满足波普艺术和极简艺术,他们开始思考怎么逃离这个现状,如何开辟新的艺术出路。他们开始批判工业文明现和代都市的生活,将城市之外作为艺术的新区域,将自然界的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从事新的艺术类型,于是便形成了大地艺术流派。
3.生态艺术思潮
十八世纪开始,怎样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新的探索路线和突破口,于是追求自由与释放的城市居民开始热爱与关注英国的自然风景园。生态主义思潮开始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于是便开始有了景观生态设计的新天地,产生了生态艺术思潮。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景观设计观念、思想的影响
新时代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部分景观设计师用海外的学习经验给中国景观设计行业补充了新鲜血液,他們将新的设计理念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作品建成落实以后,西方新的设计理念通过他们的作品在国人面前展现,开始影响国内的景观设计行业。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断走向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商贸、产业结构等等,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国外的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开始进军国内的市场,他们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成立公司,通过设计参加中国的城市建设。这些国外设计事务所在参与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将国外的优秀设计理念一并引入中国,开始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文明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观摩学习、考察研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国外的新事物新观念,当然景观设计师更不例外。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促进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景观设计的新机遇出现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行业开始高速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的设计师学会了理性和符合实际的需要去借鉴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长春市伊通河公园就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影响的实际案例。公园的整体设计展现了生态的新理念。伊通河河道裁弯取直和水泥护堤工程,设计师巧妙的采用新的设计方式,设计铺设亲水木板平台在河堤的堤脚面,将防洪堤顶路面退后,设计出种植池取代原来的垂直堤岸护坡改造方案,这样不仅保证了原有的水泥防洪基础,还能够保证河道的过水量不变。河堤的软化改造方式参照人的使用强度和城市化强度从而达到一致。河堤的设计不再是从前单一标高和横断面的设计手法,而是依附复杂多变的地形,设计出景观感受多样,多标高和多种断面相结合的新的河堤设计形式。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有效推行,是设计的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设计的真正意义。
结语
后现代设计主义极少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影响,多种艺术的交叉影响从而使其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风格,但设计的表现有一个基本的共同前提,那就是时代精神与人的不同需求。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的影响和作用极其远大。这就是设计的本质,也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
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篇12
一、龙安中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校园文化的应用分析
1. 设计理念
龙安中学整个校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均是遵循其校园文化的主要内涵, 以学生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景观设计方面做到以学生为本, 将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为其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改变传统的校园单调、死板的设计理念, 将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的趣味设计融入景观设计中。从校园文化的主要理念“腾飞”出发, 将校园内部师生的光明的未来与前途融入设计中。让校园景观设计体现育人的内涵, 能够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 让学生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此次设计将校园内部学生较为集中的场所, 例如读书角、教学楼、花园等景观作为设计的重点, 将校园文化的内涵灌输其中。通过改变植物、建筑物的设计形式, 让学生在校园内体会到丰富变化的景观环境, 感受到最真挚的人文关怀, 同时获得视觉的享受和心理的愉悦。
2. 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1) 读书角
针对学生而言, 读书角是其除去教室、宿舍、图书馆外的重要学习场所, 它的设计理念必须从为学生创造放松、惬意的外部读书环境出发, 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天地。因此, 在龙安中学的校园景观设计中, 将整齐的树阵作为设计重点。同时将趣味座椅纳入设计的范畴, 让学生在日常紧迫的学习之余, 心灵能够得到放松。学生在读书角既能够完成课外的学习, 还能够贴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情, 感受到身心整体的愉悦 (见图1) 。
(2) 教学楼
教学楼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是整个校园建设的核心。在龙安中学的教学楼景观设计中, 在教学楼底层设置了充满趣味的迷宫花园景观, 其主要由灌木丛组成。选取的植物为红叶石楠, 此种植物的颜色能够根据季节的变化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并在迷宫花园周围设置舒适的休闲座椅, 学生在课间休息之余能够在此处放松心情。另外, 教学楼相较其他校园内部的区域而言, 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是一个较为需要安静的地方。因此, 在教学楼的内廷则建设了以竹子为主要植物构成的平台。通常而言, 竹子给人带来的第一感觉便是幽静。利用竹子作为景观构建的基础, 能够更加凸显其安静, 另外, 从人文关怀方面出发, 竹子有明目的功效。学生在课余休息时间放眼望去, 一片绿色。不仅能够消除眼睛疲劳, 同时可以放松心情、调整心态 (见图2) 。
(3) 青春广场
校园内部的青春广场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日常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在景观设计中, 主要以树阵为主, 辅以特色座椅, 距学生宿舍楼较近。在日常休息的时间段, 学生能够自由地在这个绿色天地释放能量, 玩耍或娱乐, 展现其青春活力。在炎热的夏季, 浓郁的树阵能够为学生遮挡太阳, 为学生创造舒心的校园活动环境。
(4) 校园通道
在龙安中学, 校园通道中的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其知彰廊、翠微亭、墨轩廊等。知彰廊设置于校园内部的运动场四周, 能够为学生观看运动比赛提供较好的服务, 同样也可以成为学生日常放松交流、学习的场所。它的命名是取自乾隆所题的“四知”, 选之《周易·系辞》。“知彰”意味着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针对龙安中学而言, 其办学理念主要是为追求团结、文明、求实、奋进, 而知彰廊景观的设计理念便是取自校园文化中求实的观念。而翠微亭的景观构成是将树阵与休闲庭落相结合, 定位于女生宿舍附近, 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休闲读书的去处。墨轩廊则是处于学生食堂前, 供学生清洁餐具的长廊。长廊建设材质主要选择为木材, 辅以植物设计搭配, 体现其优美、典雅的校园文化内涵。
(5) 校园正门
校园正门的景观设计是影响学生每天初期心情的重点, 同样也是校园文化内涵最直观的体现。龙安中学针对正门的景观设计主要采取中式建筑的风格, 由于其地形因素较为复杂, 设计中充分发挥地形的优势方面, 设置斜坡的形式。并在入口周围建设绿色草坪, 将竹子作为其装饰品, 从整体上呈现了校园和谐的“开场”形式。上坡同时代表着进步, 向上。校园文化中“腾飞”的理念同样也体现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未来, 校园正门独特的设计是其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
(6) 主题雕塑
在龙安中学校园内部的中心广场上设置有寓意为“龙的腾飞”的主题雕塑, 它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 是吸引师生及家长目光的焦点。雕像古朴的风格与现代化的校园景观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 将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 将校园文化核心“腾飞”寓于景观设计中, 为校园文化的宣传塑造了良好的氛围。而雕塑周围的植物主要是色彩烘托的表现形式, 衬托植物的质感, 赋予其生命力, 让整个校园景观充满生机 (见图3) 。
(7) 文化墙
针对基于校园文化传播视角的景观设计而言, 校园内部的文化墙不仅是将空间划分、分离的媒介, 同样也是展现其文化的内涵的关键工具。龙安中学在设计文化墙景观时, 将钢竹、文化石饰画、浮雕、青砖等设计元素相结合。将古今中外闻名的画卷, 以浮雕形式展现于堡坎上, 营造一座富含文化艺术感的校园景观长廊。在校园景观设计中, 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文化墙是最好的平台, 它不仅能够起到宣传校园文化内涵的作用, 同时将校园的基本办学理念与办学方针雕刻于文化墙上, 还能够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外部影响, 起到文化宣传的效果 (见图4) 。
(8) 植物绿化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 植物作为其绿化的关键对象, 它不仅是打造和谐校园氛围的良好工具, 同样也是校园内部生物教学的重要标本来源, 能够为学生生物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龙安中学校园内部景观组成的植物采用类型十分丰富, 不仅包括各类乔木、灌木, 同时还有形态丰富的花草。将其组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划分校园空间, 呈现细节的变化, 营造趣味的植物景观环境。基于校园文化的植物绿化设计, 亦可以做到将教学理念融合其中。让学生参与到树木种植、花果培养的过程中, 从中感受到责任落实的成就感及丰收带来的心理愉悦感。为每种植物建设相关的识别标牌,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学到相关的知识。
二、校园景观设计中应用校园文化的经验总结
基于龙安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成功经验,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校园景观设计的具体经验。首先, 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并不能仅仅停留于艺术表现的层面, 而应将校园办校理念、校园文化宣传与其景观特色相结合, 深化文化的影响力, 构建充满文化特征的校园景观设计。其次, 确保校园内部整体建设格局的和谐性。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其自身的个性表现, 同时还需做到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因此, 在校园景观设计时, 需要注重空间之间的联系。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 营造有效连通的空间联系。从整体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上反映出校园文化的实质内涵。除此之外, 校园景观设计还需要设定统一的文化风格。校园景观设计并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性的景观设计, 它的文化设计重点是体现整体校园文化的和谐性, 能够给广大师生带来正面的氛围感染。在景观设计中, 不能过于强调视觉方面的享受, 而应将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作为设计关键, 体现其精神层面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运用校园文化, 不仅能够使整个校园内部的建筑与校园文化的宣传达到和谐统一,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让其置身校园, 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学校作为社会培养广泛人才的场所, 必须发挥其文化感染作用。无论是针对旧校区的改造或是新校区的景观设计建设而言, 都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表现层面。而应以校园文化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充分发挥校园独特的文化优势, 规划和谐统一的景观设计。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关键。随着当前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 校园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将校园文化意蕴融入校园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当前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以四川龙安中学的校园景观设计为例, 分析了基于校园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案。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景观,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谢慧, 吴慧琳, 孙晓丽.高等学校建筑景观艺术设计——石家庄铁道学院校园景观改造[J].中华民居, 2010 (11) .
[2]贺莲花, 刘红杰, 柯善军.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探析——以重庆理工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08) .
[3]惠惠, 林涵, 李静.艺术特质生态景观——以安徽大学北教学区植物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6) .
【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运用】推荐阅读:
室内空间中的景观运用09-30
设计程序在室内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论文08-28
光与绿化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1-17
浅析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8-19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0-26
浅析艺术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7-21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公路绿化设计中的运用初探07-17
室内景观-绿植设计06-27
室内景观设计的场景08-06
室内设计中虚实的运用论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