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繁殖(精选9篇)
营养繁殖 篇1
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繁殖新植株, 通常也称无性繁殖。林业上常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如干、枝、根、芽和叶等进行繁殖育苗或造林。植物的根、茎、叶或枝等在适当条件下恢复细胞分裂, 把缺少的部分再生出来,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称为再生作用。据植物生理研究, 植物的任何薄壁细胞都能分化出与原来母体一样的植株, 而无需经过有性生殖过程。也就是说, 植物的每个具有核的细胞都具备母体的全部基因, 因而在一定的条件下从细胞发育成植株, 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这就为植物快速繁殖提供了新的手段, 现在利用组织培养繁殖植物, 在林业上凡有萌蘖能力的树种都可用营养繁殖法育苗或造林。
营养繁殖的后代能保持母本的遗传基因优良特性, 且生长较快, 常用来进行良种繁育、育苗和造林。用此法能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 造林技术造作容易, 成活率较高, 能提前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对于有些林木播种困难、种子不易采集和贮藏, 而应用营养繁殖法有易成活的树种, 利用其营养器官的一段或一部分进行扦插育苗。
1 插条育苗:插条是利用树木的枝条能产
生不定根的特性进行繁殖的一种方法。如常用的杨、柳树插条育苗。插条选用的条材应来自科学鉴定的采穗圃或母本林。在早春或晚秋采割当年生的萌条, 截成长12厘米, 杨条粗不低于0.6厘米, 柳条粗不低于0.5厘米。剪穗的切口要光滑, 不破损, 距横断上切口1厘米处必须有健壮芽胞。芽胞萌发成茎, 下端产生不定根, 萌条嫩枝的薄壁多, 细胞生活力强, 容易生根。春季当土壤化冻超过插条长度时, 即可按做好的垄或苗床扦插。一般每米10株, 垂直扦插与垄面一平, 踏实、灌足水。
为提高成活率, 常用生长刺激素如荼乙酸等, 用水剂处理时要注意浓度和处理时间。
为采集优良条材满足营养繁殖育苗之需, 应建立杨树采条母本林, 母本林面积与每年插条面积比为1:10~1:15为宜。
2 根插法育苗:
又叫埋根育苗、分根育苗。适用于根能形成不定芽、且根蘖萌发力强的树种, 一般根穗长15~25厘米, 行距60~100厘米。
3 根蘖育苗:
是在起苗后利用乔、灌木残留的根系萌发出枝条培育成苗的方法。也称为留根育苗、留根繁殖、分蘖育苗。适用于根蘖较强的树种。
4 嫁接育苗:
嫁接是利用植物体创伤愈合的特性而进行的一种营养繁殖法。适用于林木育种、繁殖不易生根的树种和果树品种的改良, 以及建立针阔叶树无性系种子园和营造无性系丰产林。嫁接用的接穗和砧木, 要选用抗性、亲和力强的品种。接穗选用1年生枝条;砧木选用阔叶树1~2年生、针叶树2~4年生幼树。嫁接方法, 要根据树种特性、培育目的和季节, 采取芽接或枝接的方法。嫁接成活的关键在于嫁接技术和接穗与砧木间细胞内物质的亲和性, 这种亲和性决定于植物的亲缘关系。除选用同属砧木外, 也有不同属嫁接愈合形成新植株的。嫁接后, 在接穗与砧木的切口附近的活细胞产生愈合组织, 填充在接穗与砧木的缝隙中, 愈合组织产生后, 它的外面分化的木茧, 保护着切口的创伤面, 内部的愈合组织首先分化为吸水的细胞束, 逐渐分化为疏导组织, 使接穗与砧木间的疏导系统连接起来, 愈合为一植株。
摘要:针对如何运用营养繁殖法育苗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营养繁殖,育苗,植侏
营养繁殖 篇2
难点: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增加对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繁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
二、讲授新课:
(一)用茎繁殖:
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具体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讲解三种营养繁殖的特点。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用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讲解: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
讲解:
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
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利用组织培养,快速、大量地生产有经济价值试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
2、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工厂化育苗。
3、大量生产无毒苗,改善苗木的质量,提高经济产量。
母猪繁殖性能与营养的关系 篇3
1 母猪繁殖周期各阶段的营养需要
母猪繁殖周期可分为后备期、断乳空怀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哺乳期5个阶段。这5个阶段的饲料选择与控制根据母猪的状况各不相同[1]。
1.1 后备期
后备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后备母猪体重在30 kg前, 每千克配合饲料应含消化能13 MJ、粗蛋白16%、赖氨酸0.8%、钙0.75%、磷0.65%。体重达到45 kg以后, 日粮中的钙、磷水平可以再提高0.1百分点。5月龄体重达90 kg左右时开始限饲, 以减少因过肥或体重过大导致的肢蹄问题, 同时避免过肥引起的繁殖功能障碍。6~7月龄时对收腹较明显的后备母猪, 要求饲料粗纤维要高, 饲喂且投料要足, 并尽量多喂青饲料, 使母猪腹线在短期内尽快发育, 呈一定弧度, 便于日后怀孕产仔, 还可以延长母猪利用年限[2]。
1.2 空怀期
空怀期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不当, 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空怀母猪往往在断乳后1~3 d出现断乳应激, 极易引起乳房炎、高烧等病症, 此时, 结合断乳母猪的肥瘦控制日喂饲料量相当重要。因此, 断乳期母猪饲喂量应为2餐/d, 定量饲喂, 绝不能任其自由采食, 饲料亦不能突然更换, 断乳后3 d内, 可将哺乳料逐步换成空怀料或大猪料, 同时增加轻泻性的麸皮和多汁嫩绿的青饲料。
1.3 怀孕前期
怀孕前期阶段饲料的控制对配种、受胎增加产仔数可起到促进作用[3]。空怀母猪经配种后应继续限量饲喂, 定时定餐, 每日以饲喂2~2.5 kg饲料为宜, 饲喂至20 d后, 逐渐恢复母猪正常食料量。
1.4 怀孕后期
怀孕后期胎儿发育迅速, 钙质、营养需要迅速增加, 饲料选择不好极易引起母猪瘫痪、仔猪弱小多病。应逐渐换成哺乳料, 饲喂方式还是采用定时定餐, 定量采食, 每日喂料量以2.5~2.8 kg为宜。
1.5 哺乳期
哺乳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线中, 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为哺乳母猪饲喂管理得好, 母猪断乳后能更快发情, 缩短整个繁殖周期并且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还可以保证仔猪在断乳后转到保育舍时易于饲养, 为提高育成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管理饲喂不当时, 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下一次发情, 延长了空怀期从而影响整个生产周期[4]。现在绝大多数专家认为, 分娩当天不喂料, 第2 d喂1 kg左右, 以后每天增加0.5 kg, 增至每天4~5 kg直到断乳为止;能量不应低于11.72 MJ/kg, 蛋白不低于16%。能量太低时, 哺乳母猪一方面要维持自身能量需要, 另一方面又要哺乳仔猪, 这样母猪要过多消耗自身的体能, 造成过分失重, 不仅会影响到哺乳还会对下一次发情产生影响。蛋白质含量高时 (最好17%左右) , 可促进母猪分泌较多的乳汁, 减少母体失重, 防止繁殖性能变差[5]。
2 营养因素对母猪繁殖的影响
母猪配种前的营养水平影响着卵泡的发育进而影响随后的繁殖性能。对于后备母猪, 配种前2.8倍维持需要有利于卵泡发育和提高卵母细胞质量, 首先表现在增加排卵率, 然后提高妊娠早期的胚胎成活率。因此, 在配种前要提供合理的营养, 防止母猪内分泌紊乱[6]。
2.1 中草药添加剂对母猪繁殖的影响
中草药有效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油脂、植物色素, 各种微量元素和大量的有机酸、酶、生物碱、多糖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中有些可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 促进蛋白质和各种酶的合成, 促进生长发育。试验表明, 使用中草药添加剂的繁殖母猪, 其产仔数会有提高, 原理可能是药物增强了种猪生殖细胞的活力, 改善了母猪子宫内环境而利于精卵细胞结合和着床, 使受精率提高, 胚胎发育良好。
2.2 维生素A、维生素E和叶酸对母猪繁殖的影响
1) 维生素A可以提高血浆视黄醇含量, 血浆中视黄醇水平提高20倍, 视黄醇结合蛋白增加20%。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与视黄醇结合, 增加其氧化稳定性, 并作为载体将视黄醇转运至胎儿, 提高胚胎成活率;抑制子宫转铁蛋白对子宫内膜和孕体微粒膜的脂质氧化反应。
2) 维生素E亦称生育酚, 可刺激垂体前叶, 促进分泌性激素, 调节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有利于母猪的发情、排卵、受孕和胚胎着床, 防止流产, 提高母猪的生殖机能。维生素E不足时可降低母猪的受精能力, 发情不正常, 排卵数减少, 胚胎易死亡等[7]。
3) 叶酸对维持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促进胎儿的早期发育有重要作用。叶酸通过主动转运机制被转运至胚胎, 从而提高胚胎的存活率, 支持胚胎正常DNA合成, 有助于受精卵细胞分裂和在子宫内着床, 减少胚胎的早期死亡, 从而提高母猪产仔数。闻爱友等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活性叶酸5 mg/kg, 对各胎次母猪的产仔数均有显著影响。且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的产仔数也有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对2胎以上的经产母猪。
2.3 微量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
2.3.1 有机铬
铬对消化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 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铬还可以缩短繁殖周期, 增加产仔数, 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改变胰岛素、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分泌水平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梁贤威 (2002) 试验表明, 在母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铬0.2 mg/kg, 母猪的窝产仔数增加4.07%。
2.3.2 有机铁
铁摄入不足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 严重时甚至导致动物死亡。母猪体内铁转运系统存在胎盘屏障和乳腺屏障, 致使初生仔猪体内铁储蓄量较低, 极易发生贫血。邓杜福 (2005) 试验表明, 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甘氨酸铁450 mg/kg, 总产仔数提高3.8%。
2.4 精氨酸
精氨酸有促进激素分泌的潜在作用, 可促进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 通过添加外源性精氨酸可以使母猪血浆精氨酸浓度升高, 从而增强母猪自身的免疫力和抗应激力, 保证胎盘内环境的稳定性, 增加胚胎的着床和减少胚胎死亡。
3 结语
猪在不同的生理、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水平, 能量过多除满足营养需要外会使多余的能量转变成脂肪造成代谢损失和过度肥胖, 直接影响发情, 排卵和妊娠;能量过低或不足造成母猪的过度消瘦, 也会影响到繁殖能力;空怀母猪的定质定量保证了繁殖周期;怀孕期适当的营养水平对胎儿的发育及胎数的增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减少了流产的发生;哺乳期的足够营养水平有利于母体的恢复, 但是营养的过剩导致母体过肥, 减慢发情。
母猪在繁殖过程中, 主要是促黄体素 (LH) 和促卵泡素 (FSH) 在起作用。促黄体素可促进卵巢血流加速, 在促卵泡素作用的基础上引起卵泡排卵和促黄体的形成。营养因素对母猪繁殖过程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可通过2个途径产生影响:一方面通过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LH和FSH分泌, 从而进一步对滤泡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另一方面, 直接通过卵巢对滤泡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起作用。营养缺乏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一系列影响, 如延迟发情、减少排卵数以及降低胚胎成活率等。因此合理的营养水平可以影响卵泡发育, 从而影响卵母细胞的质量及其发育能力, 影响妊娠早期胚胎的存活率。
日粮中充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维生素A可以提高血浆视黄醇含量并与视黄醇结合, 提高胚胎成活率, 抑制子宫转铁蛋白对子宫内膜和孕体微粒膜的脂质氧化反应, 保证了猪最大程度发挥其繁殖性能。
母猪繁殖性能的优劣与饲料营养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充足的营养水平不但为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提供必要的能量, 且饲料中维生素、氨基酸, 铁、铬等微量元素为母猪繁殖机能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
参考文献
[1]郑卫生.母猪繁殖五个阶段的饲料选择与控制[J].疫病防控, 2009 (6) :47.
[2]殷红涛, 马缨.母猪繁殖营养因素的影响与对策[J].畜牧市场, 2006 (5) :41-43.
[3]郭鹏程, 吴德.妊娠期不同营养水平对经产母猪繁殖成本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1) :216-217.
[4]童国忠.哺乳母猪采食量的重要性[J].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 (Suppl) :446-450.
[5]姚焕军.影响哺乳母猪和仔猪健康的饲料营养因素[J].现代畜牧兽医, 2008 (5) :17.
[6]张雁平.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2, 32 (4) :45-46.
营养繁殖 篇4
实验研究了3种补充营养材料对洋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补充营养材料对洋虫产卵前期、卵期、产卵量、雌虫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全麦粉作为洋虫成虫的饲料,可以缩短成虫的产卵前期,增加产卵量,产卵前期平均为6.50 d,平均产卵量为78.70粒.所以,就繁殖种群而言,在洋虫羽化后饲喂全麦粉有利于种群获得更大的`产卵量,更有利于种群的繁殖.
作 者:王建新 陈力 周蕊 WANG Jian-xin CHEN Li ZHOU Rui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市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刊 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8(5) 分类号:Q96 关键词:洋虫 补充营养材料 繁殖力★ 论三种人性观与三种实践观
★ 石榴的栽培技术与虫害防治
★ 试论晋城市的噪声污染与防治
★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实验观察
★ 本草纲目虫部原蚕原文与翻译
★ 用心观察与记录高考作文
★ 观察与发现作文600字
谈造林营养繁殖苗培养技术 篇5
1硬枝扦插
1.1选条
选择采穗圃的当年生健壮枝条或当年生插条苗的苗干, 以及幼年、壮年树上, 1年生萌生枝和根部的萌芽条。采条时间要在树木休眠时进行。
1.2制穗
首先剪去发育不充实的种条梢头, 然后按规格剪制插穗。杨、柳树等插穗粗度一般为0.8~2.5cm, 长度为15~20cm;紫穗槐、连翘、木槿等, 粗度为0.3~1.5cm, 长度为10~15cm。截制插穗要在庇荫背风处进行, 切口应平滑不劈裂, 上切口距芽1.0~1.5cm, 下切口距芽0.3~0.5cm, 将截制好的插穗, 按粗细分级, 每50或100根上下不颠倒地捆成一捆。
1.3贮藏
对不立即扦插的种条为保持生命力, 促进切口愈合和不定根发育, 采集后要立即贮藏起来。贮藏方法与种子层积催芽相同。 (种条贮藏时, 要注意插穗小头插上, 分层3层) 隔沙 (或潮土) 埋藏, 捆与捆间填充湿沙, 设置通气孔, 以防穗条干燥失水或湿热发每。
1.4催根
一些难生根树种, 可进行催根处理, 以提高生根率。
1.4.1浸水催根。将成捆插穗浸泡在流水中10天左右〈如果没有流水条件, 应每天换水1次) , 或晚上浸泡、白天将水排出, 覆盖草帘, 置温暖通气条件下7~10天, 当皮层上生出白色瘤状突起时扦插。此法适用于毛白杨、河北杨、新疆杨等树种。松脂较多的针叶树, 要将枝条下端浸入30~35℃温水中2小时, 使树脂溶解, 以利切口愈合生根。
1.4.2激素催根一般常用的激素有萘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木素酸钠和腐殖酸钠等。多用于生根困难的松、柏、桑、枣等嫩枝扦插和毛白杨、葡萄等硬枝扦插。
1.4.3温床催根选择背风向阳处, 挖掘宽1m、长10m、深25m的低床, 在床底铺垫5cm厚河沙, 将成捆插穗大头朝上倒立排列于床内, 上覆2cm厚河沙, 喷水, 白天覆盖塑料薄膜, 夜间盖草帘, 使昼夜温度控制在10~25℃, 一般经10~15天即可生根。此法适用于毛白杨、河北杨、新疆杨等。
1.5插
春秋皆可扦插。春插气温应稳定在10℃左右时进行。杨、柳树以垄插为宜。干旱地区和花灌木多用低床扦插。扦插密度, 杨、柳树垄距为60~80cm, 每垄插1行, 株距20~40cm, 每公顷3万~5万株苗木;水杉每公顷15万~28万株;花灌木株距10~20cm, 行距20~40cm。以直插为好, 土壤黏重时也可斜插。扦插深度, 落叶树春插一般将插穗上切口芽露出地面, 秋插则全部插入土中, 而常绿树种仅插入土壤2/3左右。扦插时注意保护上切口处的芽, 防止倒插, 下切口要与土壤密接。插后踏实, 随即灌水。每隔3~5天灌水1次, 连续灌2~3次, 直至愈合生根后再每隔1~2周灌水1次。
2嫩枝扦插
嫩枝扦插是在生长期中应用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繁殖的方法。由于嫩枝内含有丰富的生长激素和可溶性糖类, 酶活动旺盛, 有利插穗愈合生根。适用于硬枝扦插不易成活的树种, 如雪松、桧柏、龙柏、落叶松、毛白杨、桑树、枣树等。
2.1采条
采条时期以枝条呈现半木质化时为宜, 一天之中应在清晨有露水或阴天无风时进行。一般选择幼龄母树上发育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和根蘖条。
2.2制穗
采集的嫩枝, 应在阴晾处迅速制穗。穗长一般2~4个节间, 保留3~4个叶片, 下切口在芽下剪成马耳形。在采集、制穗期间, 注意用湿润物覆盖嫩枝, 以免失水萎蔫。
2.3催根
多用外源生长激素催根, 方法与硬枝插相同, 浓度宜稍低些。
2.4插
多在傍晚或早晨进行。通常采用低床, 随采集, 随制穗, 随扦插。扦插密度以插后叶面互不拥挤重叠为原则, 株行距一般为10cm左右。扦插深度为2~4cm。播后立即灌水或喷雾。对生根困难的树种, 不仅应用外源生长激素催根, 还应在温室或塑料棚内扦插。用蛭石、炉渣、河沙、泥炭等作插壤, 且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安装全光自控喷雾设备和塑料棚或上方架设活动遮荫棚 (网) 等。
2.5管理
播后每日喷水2~3次, 如气温高时每天3~4次, 但每次水量要少, 以达到降低气温, 增加空气湿度, 而又不使插壤过分潮湿之目的。插初期空气湿度应保持在9596以上, 下切口愈合组织生出后可降低至80%~90%。棚内温度控制在18~28℃为宜, 超过30℃时应立即采取通风、喷水、遮荫等降温措施。插穗生根以后, 可延长通风时间, 加大透光强度, 降低土壤, 水分含量, 使其逐渐接近自然环境。
可见, 扦插成活后的苗期管理工作主要是灌水、施肥和松土除草等。影响插穗成活的因素很多, 从内在因素来看, 包括树种的遗传特性、母树及枝条的年龄、枝条部位和发育状况等。从外界条件来看, 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空气湿度、插壤、光照等。
参考文献
[1]张林.浅析营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1.
引起种公猪繁殖障碍的营养因素 篇6
众所周知,恰当的营养水平对种公猪的健康水平以及繁殖性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若营养水平过于高或者低,都会造成种公猪的健康紊乱以及生殖性能的衰减。对于种公猪健康繁殖性能的水平标准主要是健康、良好的配种能力与旺盛的性欲。与此同时产出的数量多、品质优良的精液。种公猪的营养水平对这些因素均有决定性的营养因素,一旦营养不良或者是过量,这些都会引起种公猪性能的下降。笔者就当前引起种公猪其繁殖性能营养因素做了综述,目的在于能够给种公猪的生产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帮助。
2 各种营养对种公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2.1 蛋白质与氨基酸
种公猪的精液与精子物质基础为氨基酸与蛋白质,两者对于种公猪的精液、精子的质量以及精子的寿命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种公猪平日的粮食中要给予优质的蛋白质,特别是在配种的旺季,要给予足量的蛋白质。这对于提升种公猪的精子细胞的质量具有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氨基酸也是种公猪繁殖时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氨基酸中的赖氨酸与蛋氨酸对精子的形成,精子的活力增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种公猪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用量,可以依据采精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种公猪喂养适量的氨基酸与蛋白质饲料。
2.2 能量
饲料的能量水平对种公猪的健康与性能的生产都有重要的影响。种公猪每天对能量的需要与其自身的体重、配种的频率、年龄、生长率等都有影响。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可知,如果种公猪的能量不足就会造成种公猪的性成熟推迟,同时繁殖率也会下降。而能量过于高也会很容易引起种公猪的肥胖,种公猪过于肥胖就会造成不愿意配种,而且性欲也会降低。因此,对于种公猪能量的补充应该适当。严格的根据种公猪的繁殖情况进行喂养。
2.3 矿物质对种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各种矿物质影响因素中,钙和磷两种矿物质对种公猪的影响最大。它们能够提升种公猪的生长率,能够促进种公猪体内的矿物质沉淀而四肢坚固。如果种公猪体内的钙和磷不足,就可能会造成种公猪的关节出现畸形或者是趾蹄损伤等等。但是因为种公猪的软骨病会因为品种的不同而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种公猪对于矿物质的需求在用量上很难确定。但是,养殖户在配种公猪的日粮前必须要先考虑到磷和钙这两种矿物质的元素。通常情况下,种公猪对于钙和磷的需求要大于正常生长所需要的量。
2.4 维生素对种公猪繁殖的影响
在所有的维生素中,VA对种公猪的繁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种公猪的日粮中缺少了VA,那么就会造成种公猪的精液质量严重的下降,随之繁殖性能也会下降。种公猪的生长发育迟缓,动作不方便,生殖道与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很容易出现角质化,就会对外来感染细胞的微生物有较弱的抵抗力,进而容易产生各种疾病。若医治不及时还会造成种公猪的睾丸出现肿胀或者是萎缩的现象甚至出现繁殖能力丧失。VD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种公猪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种公猪骨的钙化。如果种公猪缺乏VD就会造成种公猪对钙和磷的吸收水平下降,这对于种公猪的繁殖会产生关键的影响。虽然在种公猪的日粮中,VD的含量比较少,但是仍然需要补充充足。种公猪可以每天保持1~2h的日光浴,促进体内对VD吸收。氯化胆碱为VB族,是乙酰胆碱与卵磷脂等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果种公猪的日粮中缺少胆碱,就会影响到种公猪对锰、叶酸以及生物素的吸收。因此,在种公猪的日粮中要保证氯化胆碱的吸收。
3 结束语
营养状况对母羊繁殖性能的研究 篇7
1 从日粮中的能量、蛋白质以及饲养管理看其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1.1 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1.1.1 日粮能量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能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发情前后的母羊的排卵率、受胎和产羔间隔延长, 而对妊娠早期胚胎存活不会带来不良影响。但, 过度的能量也会带来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 胎盘在早期的死亡率更大、母羊的繁殖率反倒降低。对产后母羊在能量的供应上, 应保持较高且逐渐增加的科学喂养, 这样不仅有利于繁殖性能的提高, 还能避免失重或超重。而泌乳和繁殖性能也离不开充足能量的摄入。葡萄糖作为羊体最重要的能量, 它也是泌乳重要的养分, 是整个乳腺吸收养分总量的五分之三。而母羊机体的十分之七葡萄糖成分又被乳腺吸收利用。乳汁中能量值含量很高的脂肪含量高达21%, 它在泌乳母羊的乳汁合成中站着非常重要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给予泌乳母羊充足的能量, 否则将会影响到母羊泌乳性能的发挥。
1.1.2 日粮蛋白质给母羊繁殖性能带来的影响
实验和实践均证实, 如果初情期的母羊没充足的蛋白质, 将会导致母体排卵的延后推迟, 空怀期的延长。处在发情周期和交配后5d期间的母羊, 如果在饲养中喂养的可降解蛋白过高, 会带来胎盘运输阻碍方面的问题出现;而胚胎在母羊体发育期的4~11d其发育与存活率会受到饲养过程中可降解蛋白量的影响, 繁殖率也随之受影响降低。另有报道, 人们常用尿素代替蛋白饲料, 但这种日粮中添加尿素的做法, 由于尿素分解会使瘤胃中铵的含量增加, 会带来卵子和输卵管微环境的改变, 对胎盘的产生有毒害的作用, 最终影响胎盘的质量。据此, 胚胎在发育的早期, 应科学的掌握好日粮中蛋白质需求水平, 且保证良好的蛋白质质量。研究表明, 日粮中高水平的蛋白质含量对整个妊娠和泌乳期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它能有效地提高乳汁中的雌性激素含量, 大幅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1.2 饲养管理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我国属于四季气候变化差异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饲养牧区的牧草季节交替变化性明显、分布性不均衡, 这一特点在我国的北方、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地带现象尤其明显。如果羊的采食不够充足, 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母羊的繁殖性能。因此, 在配种前的两个月满足羊的营养需求是尤为必要的, 既要延长放牧时间, 又要适当地补充饲料。妊娠期间在保证母羊营养储备良好, 繁殖期间体况良好, 泌乳期的泌乳量充足的情况下, 还要在母羊营养充足时的妊娠前期进行中等水平的喂养, 以保证在不会因为过肥而是产奶量降低, 并节约了饲料的成本。
而良好丰富的营养储备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止和避免泌乳期母羊体重的减轻, 促进泌乳组织的发育, 为泌乳期提供了充足的泌乳量, 还能有效地对繁殖期母羊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和保持作用;另一方面, 妊娠前期进行中等水平饲养, 不仅保证了母羊肥胖的适度分娩时不致过肥, 而且还又避免了哺乳期采食量的降低, 同时饲养的成本又得到很好地控制节约。妊娠后期加强蛋白质营养以及保证其数量与质量, 就需要保证喂食量的适度, 如果摄入过高, 反会给哺乳期母羊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并发疾病的增加和出现。
2 母羊不同阶段的营养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2.1 母体营养对胚胎成活率的影响
排卵率、受精率和母体内胚胎的成活率都是影响母羊产羔率的重要因素和条件。而这其中影响胚胎成活率的决定要素是最初一个月的受精卵子营养。卵子质量受排卵前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并且早期胚胎的细胞分裂受卵巢及子宫分泌物的影响。早期胚胎对营养反应的敏感 (尤其11—12d期间的胚胎) 表现在, 其过量或不足都会带来胚胎存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配种后的高营养水平 (需要量为1.5~1.7倍) 反倒致使母羊的妊娠率和产仔数量都降低。由此推论到, 配种后的4周内体质偏好的母羊营养上应起码满足维持需要的水平或稍高为佳。
2.2 胚胎时期的营养对成年时繁殖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 胚胎和出生后营养水平较低会导致母羔成年后的前三胎的多羔率降低。胚胎发育期间容易受营养不足影响, Rea等通过对母羊妊娠期间营养因素水平给羊体中胎儿带来的早期发育的卵巢及卵泡研究证实:在妊娠50d的时候0.5倍的维持需要的低营养水平组对胎儿的体重并无显著的影响, 但其卵巢的重量明显低于1倍维持需要的高水平营养组。进一步机理的研究表明, 在妊娠期间的母羊低水平营养对胎儿的卵巢颗粒细胞及原始卵泡细胞的凋亡调节因子表达, 同时在妊娠1—110 d和65~110 d低营养水平组胎儿卵巢颗粒细胞核原始卵泡的Bax染色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且J (i67) 阳性颗粒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总之, 营养水平的好坏会对羊体内胚胎时期的性腺发育以及出生成长到成年的羊繁殖性能带来直接明显的影响, 因此, 在母羊妊娠期间的营养调控非常关键。
3 营养因子对母羊繁殖能力的影响
3.1 微量元素对母羊繁殖能力的影响
Zn、Co、Si和Mn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会给母羊的繁殖能力带来不良影响。缺乏微量元素钴, 会导致维生素B及叶酸的合成量下降, 血浆同型的甲基丙二酸及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当前研究表明, 高浓度的同型半管氨酸会干扰到胚胎神经嵴及管的正常发育。在日粮中Si微量元素的添加能给母羊的器官生长带来影响, 使母体中的T4%的比例有所提高, 促进后代的羊羔生长发育。但日粮中添加高硒会使胎儿卵巢中的原始卵泡数量和增长细胞百分比, 而适当比例Si添加会使胎儿的卵巢血管发育次级卵母细胞增值有所增加。
在日粮中诸如钠、钾等单价电解质对羊体内的酸碱平衡起到影响的作用, 如果相反影响情况, 会给羊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不良影响。而且, 羊在机体代谢过程中, 机体内的K和氨基酸两者能够相互作用, 羊体氨基酸可以起到替代细胞内液中K+的作用。而K+不仅能对赖氨酸与精氨酸的分解代谢起到改变, 还能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入和蛋白质合成。传统观点认为, 日食粮中不需要在另补充加入钾, 因为根据测算, 除玉米饲料外, 其他的干物质羊饲料中钾的含量均在5g/kg以上, 所以, 较大比例的饲料就能很好实现羊体对钾这一微量元素的需求量。研究表明, 从产羔到泌乳期间, 添加矿物质钾不仅对羔羊的断奶期起到改进作用, 还可使其血浆中的钾离子浓度得到增加。
3.2 维生素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NRC推荐, 在妊娠期间的母羊的VE需要量应为212-424u/d, 泌乳期为224-448u/d。在妊娠的后期将VE添加到日粮中, 能提升初乳中的VE含量。同时, 微量元素硒有促进乳腺细胞的数量增加, 提高产奶量, 改善乳质的功效, 和VE有很好的协同功效。其次, 维生素A是动物的上表皮细胞在发育过程不可或缺的, 缺乏可能会引起不育。表现症状为:母羊初情期延迟, 流产或少产, 胎盘发生角化变性, 子宫炎发病率会升高, 新生羊羔的发病率会升高。研究表明, 母羊的维生素A的需要量是每日每只9.8-33IU。
4 结论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掌握好营养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的知识和技能显得越发重要。在生产实践中, 只有掌握母羊繁殖性能, 对各个繁殖阶段的生理阶段进行综合考虑, 并根据预定的生产目标及营养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 才能使生产成绩最佳, 进而使利润最大化。
摘要:营养状况可以直接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 进而影响养羊的生产效率。母羊饲养的营养水平以及管理方法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繁殖性能的诸多方面——母羊的发情、排卵量、受胎率、初生羔羊体重以及死胎等现象。加强对羊的领域的饲养和繁殖性能研究, 全面增加羊的数量, 提升羊的品种质量, 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使它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的要求, 同时也为更好的提高养殖牧民和农户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母羊,营养因子,繁殖性能
参考文献
[1]徐斌, 杨秀春, 白可喻, 等.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J].中国草地.2007 (4) .
[2]沈莉.母羊空怀期的饲养和配种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09 (1) .
[3]殷桂珍.繁殖母羊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 2012 (2) .
[4]张春香, 张建新, 任有蛇, 岳文斌.羊微量元素硒营养的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 2011 (3) .
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 篇8
育成牛每日的正常能量消耗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正常发育的日增重应在0.6~0.8kg之内,13~14月龄的奶牛体重要达到370kg,才能配种,直到体重达到530kg,24个月之后才会分娩,如果在分娩之前能量供给不足,体重达不到预期的重量,性成熟将会出现明显滞后现象,初情期也会推迟。对于体重较轻,能量供给不足的育成牛,如果每日的能量和饲粮供给不足,育成牛的发育就会受到阻碍,长成僵牛,发情周期紊乱,受胎率低下,如果能及时的补充每日的平衡饲粮,则其繁殖功能就会恢复到正常,如果让其处在比较严重的饥饿状态下,其发情周期就会停止。通常,育成牛所要求的体膘分值不能超过3.72,如果饲喂太多,那么体膘就会超过3.72,这样会使受胎率降低,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阶段,合适的体膘分值要在一定范围内,当然,我们采用的5分制标准,最大限度为5。
2 蛋白质因素对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
每日饲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着奶牛的繁殖效率。在奶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质补充不足,不仅会影响其发情时间,受胎率和妊娠阶段,而且还可能会因为每日的饲粮中蛋白质含量不足而导致奶牛的进食量减少,由于对饲粮的适应性下降,导致奶牛的体重降低,体膘下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奶牛的繁殖性能。如果在饲喂过程中蛋白质的含量补充过多,可能会导致奶牛繁殖率产生3个方面的影响:①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氮代谢产物如氨和尿素会严重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导致受胎率降低,从而造成受精卵的受精率下降。②每日饲粮中如果蛋白质的含量和所要补给的能量达不到平衡,那么对奶牛的代谢效率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补充过多的蛋白质所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为了排除体内产生过量的氮,奶牛所要耗费更多的额外的能量,导致能量的负平衡,这样容易引起奶牛排卵延迟,受精率下降,奶牛体内的血浆孕酮水平也会随着能量的不足而下降。③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氮代谢有毒副产物和能量的不足或利用效率可能会导致促性腺素和孕酮分泌不足或过多。这样的3种作用可能会单独或同时的作用在奶牛繁殖过程中,最终导致奶牛繁殖效率降低。
3 饲粮中维生素对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
维生素是奶牛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须所要补充的,维生素种类很多,但有几种维生素的缺乏或过量却对奶牛的繁殖有很严重的影响。
3.1 VA
VA对奶牛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补充不足会导致奶牛的繁殖紊乱,受胎率降低或者死胎增加,甚至流产的几率也会增多,幼崽的死亡率也会变高,当然对于任何动物来说,VA的缺乏还会导致夜盲症的产生。如果VA补充量过多,那么会造成奶牛发情异常,甚至还会发生卵巢疾病等。
3.2 VD
VD的含量与体内的钙磷代谢有密切的联系,如果VD缺乏,那么奶牛的钙吸收会下降,造成奶牛营养不良严重的话会造成佝偻病。
3.3 VE
VE俗称生育酚,对奶牛的繁殖有重要影响,如果补充不足,对奶牛的免疫以及繁殖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炎以及奶牛乳房炎发生。
4 必需脂肪酸对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
必需脂肪酸的补充可使奶牛的妊娠率提高,降低胚胎的死亡率和流产率,提高体内孕酮的含量,增加奶牛的产仔率。
5 矿物质因素对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
每日矿物质补充也是必须的,如钙的缺乏会导致精子成活率降低,受胎率下降,骨软化和骨质疏松,但是补充过量会造成精子质量下降,繁殖力降低。缺磷会造成母畜的不孕或流产,日粮中缺磷会导致不发情,奶牛易发生流产,泌乳期短等症状。
摘要: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受奶牛繁殖的影响,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又是关键,如果每日的能量和饲粮供给不足,育成牛的发育就会受到阻碍,饲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着奶牛的繁殖效率,对奶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几种维生素、必需脂肪酸和矿物质的缺乏或过量,对奶牛繁殖也有很严重的影响。
营养缺乏与羊繁殖障碍的关系 篇9
1 营养缺乏对羊在不同繁殖阶段的影响
羊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尽相同。羊在生长、发育及泌乳等阶段对营养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需要, 尤其是处于繁殖阶段的母羊对营养要求更严格一些。营养缺乏时, 繁殖首先受到影响。对维持正常的繁殖功能来说, 母羊的营养需要较公羊更为严格。通常情况下,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过量或比例失调, 均能够导致母羊出现延迟初情期、降低排卵率和受胎率、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产后乏情期延长等症状。
1.1 初情期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会使羊的初情期延迟。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初情的年龄呈正相关, 在草质不好的草场上放牧或过量饲喂粗饲料, 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初情期延迟。
1.2 排卵率
营养缺乏对羊排卵率的影响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通常情况下成年母羊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实践证明, 提高绵羊的蛋白质摄入量能够有效提高排卵率。
1.3 妊娠
羊在配种前及排卵前后的营养水平对胚胎生存起着关键的作用, 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妨碍胚胎的生存和生长。在限制母羊的能量摄入时, 体况差的青年及老年母羊受到的危害最大, 能够延缓胚胎的发育;如果妊娠早期营养水平过高, 则会引起血浆孕酮浓度下降, 也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甚至引起胚胎死亡。给妊娠母羊注射外源性孕酮可以消除这种影响。
1.4 产后繁殖
母羊产后卵巢功能的恢复, 其营养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母羊产后为了泌乳、子宫恢复、维持体况以及重新恢复生殖机能, 对营养的需求较为迫切。如果这一阶段供给的营养不足, 则往往会引起不育, 产后至配种间隔时间延长, 出现营养性乏情。
2 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对繁殖的影响
2.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在母羊发情前后如果日粮能量水平高, 可增加排卵率, 对妊娠早期胚胎的存活没有不良影响。但是, 如果母羊增重过快或消耗的能量过多, 都会使受胎间隔延长。为了提高繁殖性能, 给产后母羊供应较高的能量, 以避免失重过多。但是摄入的能量应该是逐渐增加的, 否则易引起母羊肥胖。
2.2 蛋白质
蛋白质缺乏能引起母羊初情期排卵延迟, 空怀期延长。但是蛋白质水平过高, 对生育力也有不良影响。此外, 饲喂高蛋白饲料会使瘤胃中氨的含量增高, 对胚胎产生毒害作用, 还可能对生育力有其他不良影响。
2.3 维生素
羊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 即从日粮中摄入、组织合成各种维生素和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导致羊体内缺乏维生素, 一方面是由于饲料贮存时间过长而使其中的维生素丧失殆尽, 另一方面是长期舍饲或羊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使其组织合成的维生素减少。
(1) 维生素A。维生素A对于动物上皮细胞的正常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缺乏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育。主要表现为公、母羊的初情期延迟, 母羊流产或少产, 新生羔羊失明或共济失调, 胎衣不下, 发病率高, 胎盘发生角质化变性, 子宫炎的发病率升高, 公羊性欲降低, 睾丸萎缩, 曲精细管中精子的数量减少, 母羊的卵巢机能减退。
(2) β-胡萝卜素。有人发现, 母羊在缺乏β-胡萝卜素而维生素A充足的情况下可引起肝酮含量下降, 排卵延迟, 发情强度降低, 卵巢囊肿发病率上升, 子宫复旧延迟, 产后卵巢恢复机能的时间延长, 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
(3) 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胚胎发情延迟。
(4) 维生素E。维生素E和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剂, 但其在繁殖中的作用机理还不明了, 有报道说维生素E缺乏会引起羔羊先天性畸形。
2.4 矿物质缺乏或失衡
矿物质缺乏或失衡将会起羊不育。钙间接影响繁殖, 磷参与能量代谢及骨骼的发育和产乳, 与繁殖的关系密切。硒缺乏主要引起生育力降低, 碘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通过甲状腺素的合成影响羊的繁殖。
3 营养性不育的诊断及防治
饲料喂量不足和营养不良时, 母羊往往瘦弱, 其生殖机能受到抑制。母羊有时也能发情, 但可能不排卵, 往往出现多卵泡发育、卵泡交替发育或者卵泡发育到某种程度就停下来, 最后被吸收或形成囊肿。
过肥的母羊不宜受孕。肥胖能引起脂肪组织在卵巢上沉积, 使卵巢发生脂肪变性, 临床上表现不发情。查明营养性不育的原因, 必须调查其饲养管理制度, 分析饲料的成分及来源。瘦弱或肥胖引起不育时, 母羊往往在发生生殖机能紊乱之前就已表现出全身变化, 因此不难做出诊断。
饲养不当引起的不育, 只要为时不长, 在消除不育的原因之后病羊的繁殖机能一般都能够恢复正常。如果长期饲养不当, 特别是在母羊发育期间由于饲料不足、营养不良而使生殖器官受到影响, 改善饲养管理措施也往往难以使其生殖机能恢复正常。
对病羊应当迅速供给足够的饲料, 进行放牧并增加日照时间。饲料的种类要多样化, 供给足够数量的可消化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 应补饲苜蓿、胡萝卜以及新鲜的优质青贮饲料。如果补饲大麦芽则效果更好, 对于卵泡在发育中途停顿或已经发育成熟但久不排卵的母羊均有作用。
长期单纯饲喂青贮饲料, 能导致瘤胃内p H值降低, 不利于瘤胃微生物的活动, 从而导致蛋白质不足和维生素缺乏。因此在饲喂以青贮饲料为主的羊场, 日粮中青干草的比例不应少于1/3, 以维持瘤胃微生物的动态平衡。
对于过肥引起的不育, 应多饲喂多汁饲料, 减少精饲料喂量, 适当增加运动量。对卵泡已经成熟而久不排卵的母羊, 采用激素疗法能收到较好效果。
紫花地丁治兔病
★常向阳
紫花地丁又名地丁草、老鼠布袋,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7~14cm, 无地上茎, 地下茎很短, 主根较粗;叶基生, 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 边缘具圆齿, 叶柄具狭翅, 托叶钻状三角形, 有睫毛;花有卡柄, 萼片卵状披针形, 花瓣紫堇色, 距细管状, 直或稍上弯;花期为4~5月, 紫色小花, 秋后茎叶仍青绿如初;花旁伴有针状小果, 直至冬初地上部分才枯萎, 因此是极好的地表植物。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拔毒、消肿、抗菌消炎作用, 可与其他中药合用治疗家兔多种疾病。
(1) 家兔患流感、喉炎、肺炎、肠炎或腹泻等疾病, 可让兔自由采食紫花地丁, 或取干品6~9g, 煎水内服, 每只兔每日服2次, 连服3天。
(2) 母兔患乳房炎, 取金银花、连翘各9g,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 水煎服, 每日服2次, 每只每次服15~20m L。也可采摘鲜蒲公英、紫花地丁和剪刀草各适量, 共捣汁敷患处, 每日换药1次。
(3) 兔脚脓肿, 取紫花地丁草30g, 夏枯草20g, 金银花、甘草各10g, 加水200m L, 煎成20%的药液, 每只每次服15m L, 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