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防治论文

2024-10-16

母猪繁殖障碍防治论文(通用9篇)

母猪繁殖障碍防治论文 篇1

1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

1.1先天因素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 卵巢囊肿, 输卵管囊肿或阻塞、子宫发育异常、宫颈口狭窄、双子宫、子宫肥大、双子宫角等。

1.2机能因素

卵巢机能减退、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无节律性发情周期或不完全性周期,产后长时间不发情。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善,长期舍饲,缺乏运动、衰老、内分泌机能紊乱等。

1.3营养因素

能量水平过高,后备母猪过肥,使性成熟推迟;繁殖母猪太肥,卵巢被脂肪浸润,卵泡发育受阻,造成母猪不能繁殖。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可导致卵巢机能运行受阻,使母猪不能正常发情、排卵。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锌缺乏, 母猪生长发育受阻, 生产性能减退, 窝产仔少而弱;碘缺乏, 妊娠母猪胎儿吸收、流产, 产死胎或产下无毛仔猪, 新生仔猪出现黏液性水肿, 成活率低;锰缺乏, 母猪生育能力低下, 乳腺发育不良, 新生仔猪弱小、站立困难;VA缺乏, 母猪发情异常, 流产或产死胎、畸形胎;VB1缺乏, 新生胎儿腹泻、呕吐、生长停滞;VB2缺乏,母猪食欲减退,孕猪早产,产死胎或弱仔;VB12与VE缺乏,母猪易贫血。

1.4疾病因素

1.4.1狂犬病

母猪感染本病后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弱仔产出后第2 d开始发病,3~5 d达发病高峰,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精神沉郁、昏睡、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等,其死亡率达95%以上。

1.4.2猪细小病毒病

怀孕早期感染,胚胎、胎儿死亡,被吸收,仅可见母猪腹围减小,感染母猪可能再度不规则发情;妊娠中期感染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分娩期推迟等;怀孕70 d后感染的母猪多能正常生产,但产出的仔猪带毒。

1.4.3温和型猪瘟

孕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并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孕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所产仔猪先天性颤抖,存活的仔猪长期带毒,发育受阻。

1.4.4乙型脑炎

其流行季节性明显,青年母猪易感染。患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有的母猪流产后胎衣滞留,导致子宫炎,影响下次发情。

1.4.5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母猪感染初期症状为发热、厌食、少乳;少数病猪出现短暂的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口部发绀;高峰期妊娠母猪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哺乳仔猪死亡率高。

1.4.6猪流行性感冒

孕猪感染可导致流产或造成初生仔猪个体小,早期死亡上升。

1.4.7附红细胞体病发病

症状为发热、贫血、黄疸。主要传播媒介为螨、虱、蚊、蝇和注射器械等。该病可引起孕猪繁殖障碍,表现为产死胎、流产、不孕。

1.4.8猪弓形体病患病

猪高热、呼吸困难、咳嗽。患病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畸形胎。

1.4.9猪布氏杆菌病

母猪感染后流产,其在怀孕2~3个月即发生流产。流产的胎儿常被母猪吃掉,母猪流产后不久即发情重新配种。

1.4.10非传染性疾病因素

子宫内膜炎可使母猪屡配不孕;中毒性疾病,喂给霉变的饲料或含有亚硝酸盐的饲料等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高、孕激素不足可导致胚胎死亡及母猪流产。

2防治

2.1先天性繁殖障碍

难以根治,建议淘汰。

2.2机能性繁殖障碍

首先应消除病因。治疗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0~500单位,一次肌注,间隔1~2 d重复注射1次。母猪长期不发情的可注射孕酮,每2d注射1次,一周后,母猪阴部肿胀时再注射一次性腺激素。

2.3营养性繁殖障碍

母猪过肥时应适当增加运动量,降低日粮能量水平;母猪过瘦时要保证饲料全价营养。锌缺乏,每1 000 kg饲料添加碳酸锌200 g;锰缺乏,每1 000 kg饲料添加20 g;碘缺乏,每日喂碘盐5~10 g;VA缺乏,每日内服鱼肝油20mL,连服数日,饲料中多加胡萝卜;VB1缺乏,VB1肌注,剂量30~50mg,直到症状消失为止;VB12缺乏,B12肌注,每次0.3~0.4 mg,直到症状消失为止;VE缺乏,每1 kg饲料中添加VE10~20 mg。

2.4疾病性繁殖障碍

2.4.1病毒性疾病防制

可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如必须引进种猪,应从未发生过疫病的猪场引进。引进的种猪应隔离半个月,确认无病者方可混群饲养;净化种猪群。发生过伪狂犬病的猪场使用酶联吸附试验方法,发生过细小病毒和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猪场使用血清学检查方法,发生过温和型猪瘟的猪场应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母猪群,阳性猪立即淘汰;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加强饲养管理,杀灭蚊、鼠等传播媒介,搞好环境卫生。

2.4.2附红细胞体病防治

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尼可苏等。治疗可用贝尼尔,每1 kg体重5~7mg,配成5%水溶液,肌肉注射,间隔1~2d重复用药1次。

2.4.3猪弓形虫病防治

本病流行期间用磺胺甲氧嗪内服,每天每次3g,连用3d。治疗:磺胺-6-甲氧嘧啶和甲氧苄氨嘧啶,每1 kg体重前者用7 mg,后者用14 mg,每天2次,连用3~5 d。

2.4.4猪布氏杆菌病防制

定期进行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猪。

2.4.5子宫内膜炎防制

子宫内膜炎多为混合感染引起,宜采用抗菌谱广的药物进行治疗。急性期伴有发热症状的选用青、链霉素,对其他非传染性繁殖障碍应加强饲养管理,不喂霉变饲料,保持猪舍温度平衡,减少应激。若母猪有流产征兆,可注射孕酮10~30mg,必要时,隔5d再注射一次。

母猪繁殖障碍防治论文 篇2

一、概述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SMEDI),是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仍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症为其主要特征。

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规模化、集约化猪场都不同程度存在或发生过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可引起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母猪繁殖障碍病已成为影响养猪场综合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生殖器官畸形、机能障碍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所导致;传染性繁殖障碍则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1、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1)先天性繁殖障碍

常由于生殖器官畸形、发育不全,输卵管阻塞或形成盲端,缺乏子宫角、实体子宫、子宫颈闭锁以及阴瓣发育过度等引起。

(2)机能性繁殖障碍

性腺机能减退或衰退,组织萎缩硬化以及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与黄体囊肿。卵泡囊肿由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增生、卵母细胞死亡,卵泡发育中断而卵泡液未被吸收或增生形成;黄体囊

肿由卵泡壁细胞黄体化、增生变性形成。

(3)子宫内膜炎

母猪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人工授精过程消毒不严、助产不当、胎衣不下等因素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可致母猪发情异常,不易受孕,即使受孕也容易流产。

(4)营养性繁殖障碍

·高能量日粮使母猪过肥,在输卵管、子宫角与卵巢中形成脂肪沉积,卵泡细胞变性,导致性不育;而能量与蛋白质不足,可致母猪瘦弱,初情期延迟,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或形成卵泡囊肿。

·维生素严重缺乏时会影响母猪妊娠及胎儿的发育,在母猪日粮中添加VA、VD、VE可改善繁殖效果,缩短繁殖间隔,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

·缺乏矿物元素如钙、磷、碘、铁等也影响猪的繁殖,使胎儿死亡、产弱胎或木乃伊始,有时引起流产,产死胎增多。

(5)应激性繁殖障碍

热应激可引起母猪发情不规律,影响公猪精液品质,受精率降低,胚胎死亡,流产或产仔数减少。通常是由于猪舍空气污浊,含有较多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引起的。

2、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

(1)猪瘟

该病是我国养猪业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猪瘟病毒(HCV)主要经由口腔或咽部组织侵入,不同品种和年龄猪均易感染,幼年猪最为敏感,潜伏期一般3~8天。怀孕母猪感染HCV后,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早产或产弱仔等。该病毒是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仔猪多在生后几天内死亡。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

该病又称蓝耳病,主要特征是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弱仔等,该病病原(PRRSV)主要侵害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我国农业部曾于1997年组织了一次普查,各省种猪场的该病原抗体阳性率均在40%以上。

(3)猪细小病毒病(PP)

该病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据报道PP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和感染,我国猪PPV抗体阳性率达80%以上。细小病毒病多感染在春夏季配种的头胎母猪,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也可通过交配传染,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

(4)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主要导致青年妊娠母猪死胎流产综合症与公猪睾丸炎,少数病例表现神经症状。我国为乙脑高发区,蚊子为传播媒介,故夏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猪多在6月龄左右。

(5)猪伪狂犬病(PR)

1998年一些养猪场出现了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大批死亡现象,其主要原因以PR感染为主。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

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最多,死亡率很高;成猪多呈隐性感染,能长期排毒,是主要的传染源。

(6)猪附红细胞体病

该病病原属于立克次氏体,一般在夏秋流行,病猪表现为高热稽留,废食,精神萎靡,贫血,后期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仔猪衰弱,仔猪一般在一周内死亡。

(7)布鲁氏菌病

该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病,猪不分品种和年龄都有易感性。布鲁氏菌感染猪多呈隐性经过,少数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母猪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等。母猪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第4~12周,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8)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猪感染后,常无一定症状。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在长江以南地区发生较多。在本病流行期间,怀孕母猪出现大批流产,死胎腐败或呈木乃伊状,同时也有发热、生殖系统炎症。尸体剖检常见黄肝、黄脂、皮下水肿,肾有小灰白色病灶;慢性钩体病以成年猪多见,以肾脏的眼观病变最为显著,肾皮质有散在灰白色病灶。

(9)猪衣原体病

又称鹦鹉热或鸟疫,临床上可见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睾丸炎和子宫炎等多种病型。妊娠母猪在怀孕后期突然流产、早产、产死胎或产弱仔。有的整窝死胎,有的间隔产出活仔和死胎;弱仔多

在数日内死亡。本病公猪多表现为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配种时,排出带血的分泌物,精液品质差,母猪受胎率下降,即使受孕,流产死胎率明显升高。

三、主要症状

1、发情障碍

母猪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如到了配种年龄的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后母猪较长时期不发情。

2、妊娠障碍

母猪屡配不孕,或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产仔不足和木乃伊胎,母猪流产前多无临床表现,少数有短时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等症状,但能很快恢复。有部分胚胎在早期被感染,死亡后被母体吸收,致使产仔数减少,一般产仔数在5头以下。

3、泌乳障碍

母猪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发热,乳房肿大发硬,挤不出乳汁,拒乳等症状。

4、公猪繁殖障碍

一般表现为性欲降低,精液量减少,精液品质变差或死精,生殖器官炎症。

5、仔猪成活障碍

仔猪部分或全部生活力低下,不吃奶或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有的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天死亡。

四、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不仅能提高猪的生产力,而且有利于防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饲养工作做得好,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了解猪群现状,进行合理组群,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同时给猪只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生育,提高猪的繁殖率。

2、严格的隔离和消毒

实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猪场须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严禁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饲养员不得相互串舍,各栋猪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新引进的种猪,须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并经防疫注射后才能转入生产区;对于病死猪尸体须在指定的地点焚烧或深埋,粪便可用发酵法或堆积法消毒,污水可用漂白粉消毒。

3、防疫制度

首先应对本地区或本场的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了解当地疫病的感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出免疫程序,在猪群免疫后10~14天,进行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其次强化检疫,严格淘汰血清阳性个体,对于健康猪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及生物制品。

4、药物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预防措施 篇3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 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27-01

一、发病状况

近年来东北地区部分农村的种母猪常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发现其主要病因为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型、伪狂犬病病毒、部分为猪瘟病毒和细小病毒引起、且发病率较高,四季均有发生,多见于初产母猪。以流产、产死胎和弱仔为主,各种品系、各个胎次的种猪都有发生,多为散发生,极少数呈地方性流行。

二、 发病原因

(1)引种混乱、检疫不严。农户购买种猪很少调查供种场的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情况,对种猪的健康状况和质量多数不了解,有时为了省钱甚至从猪贩子手中购买种猪。有时在引种时购入了隐性感染猪只,购进种猪不进行隔离检疫就直接进入饲养舍。

(2) 猪舍简陋、饲养环境恶劣。农村养猪户的猪舍多数比较简陋,秋冬不保温、通风不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夏季高温潮湿,蚊蝇等吸血昆虫和鼠类泛滥,粪尿与污水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饲养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养猪户猪舍相对集中,且对病死尸处理不当,一户发病可影响整个村屯。

(3) 交通工具的传播。运输种猪车辆不进行彻底消毒,甚至有的养殖户不消毒,会通过运输途径传播病原体。

(4) 多种动物混养。农村饲养户将多种动物混养或饲养环境污染严重,不更换工作服和鞋,很少消毒,都增加了疾病发生的可能。

(5) 消毒方法不科学。

(6) 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

(7) 饲养管理粗放。

三、 解决措施

1. 引入良种,严格检疫

(1) 引种前要先调查供种场的生产管理水平,种猪营养状态及疫病防制情况,避免购入品种不好、生产性能差或隐性感染病原的种猪。

(2) 严禁从猪贩子或从不同的猪场购买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种猪,直接混群饲养易造成疫病的相互传染,威胁种猪群的健康。

(3) 引种前要严格检疫,并取正规的的检疫证书,以防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

(4) 尽可能做到封闭式饲养,禁止多种动物混养,舍内使用的各种物品和工具要专用,不得外借,并定期清洗消毒,防止能过过人的流动或物流带入疫病传染源。

2. 种猪舍的基本要求

(1) 最好选择在远离村屯,交通在、水源方便的地点,便于管理与防疫,舍内按馒头规模设计安排。

(2) 进猪前要彻底清扫各种污物与杂物,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后用2%火碱全面消毒1次,干燥后再用清水冲洗1次,第2天用0.5%强力消毒灵或0.3%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1次,空舍3~5天即可进猪。

(3) 要彻底铲除猪舍周围杂草,清理污物,排除积水,填平坑沟,消除蚊蝇等吸血昆虫的孳生场地。猪舍要安装纱窗、门帘、防止吸血昆虫和昆虫和野鸟进入舍内。

(4) 猪舍平时的消毒:春冬季每月1次,夏秋季每半月1次。带猪消毒可使用0.3%过氧乙酸或者0.1%次氯酸钠等药物。排污沟、污水池、通道及出入口等处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不要长期使用一二种消毒药",定期更换以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3. 免疫预防及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种猪饲养的关键阶段,用药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可在后备母猪配种前,妊娠母猪产前产后坚持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组合。如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0 g、15%金霉素2.5 kg,后备母猪配种前连续使用7 d,可降低细菌性病原体通过母猪早期感染仔猪的比例,同时降低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生。

(2)定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等,每季度在饲料中添加,可有效预防弓形虫病和萎缩性鼻炎的发生。

(3)寄生虫病也可降低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有必要通过药物净化体内外寄生虫。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也可注射相类似的药物。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妊娠母猪上产床前15~20 d驱虫。

4.发生疫情时的控制措施

当猪群发生疫病时要及时采取有关病料或血清送兽医诊断中心进行检验,及早作出正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猪,有治疗价值的立即治疗,无治疗价值的坚决淘汰。如果发生一类动物疫病要及时向当地有关主管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封锁疫点,等候处理。病死猪一律无害化处理,不准倒卖。全面彻底消毒,控制传染源,尽快扑灭疫情。

5.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工作做得好,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群健壮,不易发生传染病,即使受到感染突发疫情,表现也较轻微。因此,应根据猪的品种结构、生理状态、营养需求,制定适合本场或本地区不同阶段猪的饲养标准。

了解猪群现状,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根据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性能等进行合理组群,按照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同时,应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持猪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生育,提高猪的繁殖率。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措施 篇4

1) 发病特征。该病由猪细小病毒引起, 主要危害初产母猪, 经产母猪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是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病弱仔猪及流产, 母猪本身及其它猪无明显临床症状, 对公猪受精或性欲没有明显影响。母猪在不同孕期感染本病临床表现也不同:怀孕30~50 d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 怀孕60 d左右感染时多出现产死胎, 怀孕70 d以上感染一般能正常产仔。本病还可引起母猪发情不正常, 屡配不孕及预产期提前或推迟等。

2) 防治措施。无特异治疗药物。预防接种是主要措施, 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 对初产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接种, 每次间隔2~3周。

2 猪蓝耳病

1) 发病特征。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 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易感。新生仔猪表现呼吸综合征、间质性肺炎, 死亡率高。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弱仔, 有时产木乃伊胎, 并有全身症状:初期精神倦怠、厌食、发热, 少数耳部发紫, 耳背部及耳根皮下出现一过性蓝紫色血斑, 有的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 不死亡。发过病的母猪可能影响再次配种。公猪出现咳嗽、喷嚏、食欲不振、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

2) 防治措施。无特效疗法, 采取综合措施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 以切断传播途径。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接种, 一般认为弱毒苗效果较好。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 间隔1个月;经产母猪随胎免疫;小猪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 消失后补免。

用弱毒苗免疫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疫苗毒在猪体内能保持数周至数月, 可感染其它健康猪;疫苗毒能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先天感染;疫苗毒可通过公猪精液散毒;少数猪接种后可能不产生抗体, 成年母猪免疫效果较好。

3 猪乙型脑炎

1) 发病特征。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我国南方发病高峰一般在5~9月, 常呈散发性流行。侵害各时期胎儿, 母猪常在妊娠后期突然发生流产, 产出死胎和木乃伊胎及个别活胎。流产前除轻度厌食和发热外, 无其他显著症状。少数母猪流产后从阴道流红褐色或灰褐色黏液, 胎衣不下。流产后的母猪不影响继续繁殖。公猪常表现单侧睾丸肿胀、发热、疼痛, 如另一侧睾丸无病变, 则仍有配种能力。

2) 防治措施。无特异性疗法, 预防从消灭蚊虫和免疫接种入手。使用弱毒疫苗, 5月龄以上的母猪, 于当地蚊蝇出现季节前1~2个月接种, 一般接种1次即可。

4 猪伪狂犬病

1) 发病特征。多种动物易感, 新生仔猪和妊娠母猪最易感。新生仔猪主要表现发热和神经症状, 死亡率高。侵害妊娠40 d以上的胎儿, 怀孕母猪表现发热、咳嗽, 随之发生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胎, 其中以死胎为主。弱胎1~2 d内出现呕吐、腹泻和神经症状, 通常36 h内死亡。伪狂犬病还可引起种猪不孕, 母猪表现为屡配不孕, 公猪表现睾丸肿胀和萎缩, 丧失种用能力。

2) 防治措施。无特效治疗措施, 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积极意义, 免疫接种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目前使用的猪伪狂犬疫苗有弱毒苗、灭活苗和基因缺失苗, 使用时应注意:1个猪场只能用1种基因缺失苗, 无本病的猪场禁用疫苗。

5 非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

5.1 发病特征

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疾病, 除了表现初情期迟缓、断奶后乏情及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外, 基本不表现全身症状, 吃、喝、拉及其他行为外观正常。

1) 初情期迟缓。后备母猪饲养到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即视为初情期迟缓。多因长期慢性病、寄生虫病、饲料中长期缺乏VE、膘情过肥或过瘦等引起。也可能因先天性器质性因素引起。

2) 断奶后乏情。断奶后10 d仍不发情视为断奶后乏情。多因哺乳失重过大或产仔少哺乳负担过轻导致膘情过肥引起。引进或培育品种母猪在第2胎时乏情现象最为普遍, 可能与第1胎配种时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有关。

3) 屡配不孕。母猪发情后配种超过3次仍不受孕, 即视为屡配不孕。一般因子宫炎症、死胎残留物在子宫内滞留、卵巢囊肿或持久黄体等引起。

5.2 防治措施

1) 营养与膘情控制。一是控制膘情, 达到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及空怀母猪要保持中等膘情;哺乳母猪断奶时要保持7成膘情。二是确保营养全面, 在饲料中添加VE、优质鱼粉等。

2) 促进发情的管理措施。一是公猪诱导, 用试情公猪追爬不发情的母猪, 用几头不同的公猪比用, 1头公猪效果好。二是合群并圈, 把空怀母猪并到有发情母猪的圈舍里;后备母猪小群饲养比1头单养初情期来得早, 但不能过分拥挤。三是按摩乳房, 每天早晨喂食后按摩断奶后乏情母猪乳房10 min可促进其发情排卵。四是加强运动, 增加光照时间。五是应激疗法, 对膘情好、体质健壮不发情的母猪, 可采取饥饿 (停料24~48 h但不停水) 、强制驱赶、合圈打斗等措施使其发生应激反应, 也可促进发情。

3) 激素催情。对初情期迟缓的后备母猪和断奶后乏情的母猪, 都可以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 000 IU、孕马血清800~1 000 IU。对卵巢囊肿可用促黄体激素500 IU肌注, 对持久黄体用前列腺素5~10 mg或用垂体促卵泡素10~25 mg肌注。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及防治 篇5

病因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 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 常呈大面积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 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和新生仔猪死亡, 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先天性繁殖障碍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 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 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和双阴道, 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 只能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

2 机能性繁殖障碍

卵巢发育不全猪的正常卵巢重量为5g左右, 发育不全的在3g以下, 原因是脑垂体机能障碍, 卵巢对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

3 卵巢囊肿

表现发情不规律, 青年母猪占一半。

治疗: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500微克/次, 注射1~4次。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22d, 发情率一般为77.4%, 受胎率可达70.2%。

4 持久黄体

母猪长期不发情, 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 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治疗:先用前列腺素3~5mg肌肉注射, 经3-5d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单位, 大多数在3-4d内发情, 配种即可受胎。

5 卵泡发育障碍

包括卵泡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 不发情母猪中有69%为卵泡发育障碍所引起。

治疗:可用性腺激素200~1000单位肌肉注射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单位, 隔1-2d注射1次。

6 营养性繁殖障碍

能量和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 尤其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 导致肥胖性不育。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 母猪瘦弱, 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 卵泡停止发育, 形成卵泡囊肿, 配种前一周每天给母猪增加饲料, 消化能为12兆焦/kg可获较高胚胎存活率。

维生素VA、VB、VD、VE是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严重缺乏会影响受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VA:缺乏会使母猪难以受胎, 中途流产, 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

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 性机能紊乱, 发情不正常, 产弱仔。

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 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僵猪。

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

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 产仔少, 易患恶性贫血症。

VB3:缺乏时运动失调、鹅步、肠炎、生殖及泌乳机能受损。

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 受胎率降低, 易患产后瘫痪, 表现流产、死胎、子宫脱垂, 仔猪易患佝偻病。

VE:缺乏时会使生殖道上皮角质化, 母猪不易受胎, 易流产。对公猪扰乱精子形成过程, 严重时精液中无精子。据资料报道:在母猪日粮中添加VA、VD、VE可明显缩短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 提高受胎率。

7 机械性繁殖障碍

主要是母猪受外伤引起胎儿死亡。

8 疾病性繁殖障碍

下列疾病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细小病毒病。主要特征取决于在哪个阶段感染该病毒。感染后母猪可能再发情, 或既不发情, 也不产仔, 或窝产仔只有几头, 或产出木乃伊胎儿。唯一的症状是在怀孕中期或后期胎儿死亡, 胎水被吸收, 母猪腹围减小。而其他表现为不孕、流产、死产, 新生仔猪死亡和产弱仔。70d后感染可正常产仔, 仔猪带毒。

钩端螺旋转体病。该病能引起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存活率。该病的潜伏期是1~2周, 在怀孕第一个月感染, 胎儿一般不受影响。第二个月感染, 引起胎儿死亡、木乃伊或流产。第三个月感染引起流产、迟月、产弱仔。

乙型脑炎。除青年母猪以外, 其他猪感染后多为亚临床症状, 经产母猪血液抗体高, 无其他症状。青年母猪死胎、木乃伊的发生率高达40%, 新生仔猪死亡率为42%。

非典型猪瘟。猪体免疫力下降, 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常引起繁殖障碍。妊娠10d感染, 胚胎死亡和吸收, 母猪产仔头数少或返情。妊娠10-50d感染, 死胎多。产前一周感染不影响仔猪存活, 但影响发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或一个月免疫猪瘟疫苗, 剂量两头份即可预防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鹦鹉热衣原体病。为地方性流行, 病猪或潜伏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可带毒传染, 可危害各种年龄的猪, 但对妊娠母猪最敏感, 病原可通过胎盘屏障渗透到子宫内, 导致胎儿死亡。初产青年母猪的发病率为40%~90%, 而基础母猪往往无恙。发病母猪呼吸困难, 体温高, 皮肤发紫, 不吃或少食。该病可用四环素进行治疗。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中西医防治 篇6

由于有些猪场母猪哺乳饲养水平很高, 采用28天早期断奶, 母猪哺乳期体重降低很少, 膘情偏肥, 往往影响母猪发情配种。需采用限制采食量方法或在母猪日粮中加入5%~10%青饲料, 增加母猪的运动量和日光照射, 使母猪不会过于肥胖。母猪断奶后1~2天将日饲量减少, 供足饮水, 配种后立即恢复正常饲养。空怀期、怀孕前期母猪专用浓缩料15%、玉米55%、麦麸30%, 配制后粗蛋白含量为14%。

母猪在泌乳期间应让其进行最大的体况储备, 使母猪断奶时失重不会过多。对体况较瘦的经产哺乳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 增加营养。瘦肉型品种及二元母猪哺乳8头仔猪, 日饲量4~5kg;哺乳10~12头仔猪, 母猪日饲量5~6kg, 使整个哺乳期的母猪失重控制在15kg以内。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可选择的哺乳母猪料为母猪专用浓缩料20%、玉米60%、麦麸20%, 配制后粗蛋白质含量为15%, 日喂3~4次。

根据母猪适配年龄为8~10月龄这一特点, 初配期不宜早于8月龄, 体重不宜低于100kg。一般一个发情周期为21天, 故从初情期一般经过3~4个发情期才将后备母猪投入配种繁殖。

1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对后备母猪在5~6月龄注射弱毒苗或灭活苗, 每年2次, 其他猪应在流行季节来临前1个月注射灭活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可试用以下处方。康复猪血清40m L, 用法为一次肌肉注射。10%磺胺嘧啶那注射液20~30m L, 25%葡萄糖注射液40~60m L, 用法为一次静脉注射。10%水合氯醛20m L, 用法为一次静脉注射。生石膏80g, 大黄10g, 元明粉、板蓝根、生地、连翘各20g, 用法为共研细末, 开水冲服, 日服2次, 每日1剂, 连用1~2天。生石膏、板蓝根各120g, 大青叶60g, 生地、连翘、紫草各30g, 黄芩20g。用法为水煎一次灌服, 每日1剂, 连用3剂以上。针灸穴位:天门、脑俞、大椎、太阳等, 并配以耳门、涌泉、滴水等穴, 针法为白针或血针。防蚊灭蚊, 根除传染媒介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夏季圈舍每周2次喷杀虫剂, 倍硫磷、敌敌畏、灭害灵等可有效减少本病发生。

2猪蓝耳病

威胁区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 并加强疫情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适时做好猪蓝耳病和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 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 提高健康水平。仅用西药效果不佳, 而采用中兽药方剂白虎汤或清瘟败毒散或排毒逐瘀散疗效显著。

3猪瘟

抗血清25m L, 硫酸庆大小诺霉素16~32万IU, 用法为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2~3次。本方法在猪尚未出现腹泻时应用可获得良好疗效。预防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 用法为非猪瘟流行区仔猪60~70日龄时接种1次;猪瘟流行区, 20日龄第一次接种, 60日龄以后再接种1次, 种猪群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生石膏410g (先煎) 、知母20g、生山栀10g、板蓝根20g、玄参20g、金银花10g、大黄30 g (后下) 、炒枳壳20g、鲜竹叶30g、生甘草10g。用法:水煎去渣, 候温灌服, 每天1剂, 连服2~3剂。

4猪钩端螺旋体病

常发地区, 可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 病原体未定时应接种多价苗, 定型后可接种单价苗。发现病猪可用青霉素, 其他如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肌注隔离治疗, 对本病都有较好的疗效。此外, 新砷凡纳明 (九一四) 也有很好的疗效。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 每千克料中加入1g左右。

5猪卵巢机能减退

母猪繁殖障碍防治论文 篇7

母猪繁殖障碍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初情期迟缓, 母猪断奶后不发情以及多次配种后不发情。造成这三种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各有不同, 笔者将在下文一一介绍。

造成母猪初情期迟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母猪卵巢发育不全。造成母猪卵巢发育不全的原因是母猪长期患染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或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寄生虫病。母猪卵巢发育不全, 因而卵巢内不能分泌足够的性激素刺激母猪发情; (2) 种猪的刺激不够。种猪的刺激不够往往是种猪与母猪的接触时间太短, 接触的频繁度太低; (3) 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不当。母猪在饲养期间, 由于营养过剩或者不足, 导致身体过肥或者过瘦都会导致母猪发情期迟缓。饲养管理时, 母猪缺乏维生素E、生物素等, 性激素合成受限, 不能够有效地刺激母猪发情; (4) 安静发情或者微弱发情。

这与母猪的遗传因素有关, 是受遗传决定的母猪性冷淡。造成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年龄胎次。一般而论, 大多数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的7 d左右出现发情, 而有的初产母猪在断奶后则不发情, 这是因为母猪可能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分娩与哺乳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过度, 体内性激素排放功能出现紊乱[1]; (2) 温度和光照。温度过高, 如夏季温度平均在30℃以上, 会影响到母猪卵巢的正常功能。在7~9月份分娩的母猪, 受温度影响容易出现发情期不至。母猪每日接受光照长达12 h以上也会导致发情期推迟; (3) 饲养管理方式。实验表明, 断奶后单独饲养的母猪能够正常发情的概率要比圈养的母猪更高。饲养管理中, 母猪在哺乳期以及断奶后摄入的营养不足也会严重影响到母猪发情期。

造成母猪多次配种后不发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受精发生障碍。母猪的子宫, 阴道疾病使种猪的精子无法成功进入子宫实现与卵子正常结合; (2) 受精卵在早期死亡。在母猪发情的早期或者是晚期进行受精, 或者是使用冷藏时间过长的种猪精子都有可能导致受精卵在早期死亡; (3) 交配前后的感染。母猪在交配前后, 生殖器官受到了细菌感染, 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 早死在母猪腹中。正是以上三种原因造成受精卵死于母猪的子宫中, 最终导致了母猪不发情[2]。

2 防治母猪繁殖障碍的若干措施

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不同, 有三大类, 因此, 防治母猪繁殖障碍的措施也针对造成问题的原因不同而分为三大类。笔者分门别类介绍如下以供读者学习借鉴。

防治母猪初情期迟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饲养管理。合理饲喂, 保证营养充足适量, 过瘦的母猪应该适当提高饲料的量和营养含量, 过肥的母猪应该饥饿饲养一段时间, 使其体重降低到合适的范围内; (2) 性诱导, 性诱导包括激素诱导和种猪性刺激两种。激素诱导是通过向母猪注射促性腺激素来诱使其发情, 种猪性刺激是指加强种猪与母猪接触的机会; (3) 考虑遗传因素。当母猪长时间不发情, 使用药物刺激和性刺激无用后, 应该及时淘汰, 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饲喂管理。保证母猪分娩前后以及哺乳期的营养搭配, 保证足够的营养, 避免母猪产后和哺乳期因为虚脱而不发情。适当的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 或者通过饲喂青饲料来为母猪补充维生素, 保证母猪体内营养充足; (2) 性刺激。可以让种猪与断奶后的母猪每日接触1 h左右, 刺激母猪体内性激素分泌, 促进其正常发情; (3) 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对初产母猪, 断奶当天为其注射促性腺激素[3]。根据母猪的胎次, 断奶后发情迟缓的情况, 决定注射促性腺激素的用量。防治母猪多次配种后不发情的措施主要为药物治疗。

3 总结

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配种当日为母猪肌肉注射雌激素6~8 mg, 最后一次配种受精后3 h左右为母猪的子宫内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30 m L, 并加入氯霉素750 mg。

参考文献

[1]田伯耘, 陈家友.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观察与防制[J].中国兽医杂志, 2002, (01) :11~12.

[2]石德时, 陈焕春, 胡薛英, 等.一起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 2002, (10) :67~68.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及防治措施 篇8

1 后备母猪不发情

1.1 原因

后备母猪到8~10月龄时, 由于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或畸形, 激素调节失衡, 饲养管理失宜等原因, 造成后备母猪迟迟不发情。

1.2 防治

(1) 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和畸形者应淘汰; (2) 加强饲养管理,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供给, 增加运动, 使母猪保持中等体况; (3) 每头母猪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 000IU或孕马血清200~1 000IU, 并用公猪刺激母猪试情, 促其发情排卵。

2 断乳后母猪不发情

2.1 原因

因哺乳期营养不良或患病导致母猪体况消瘦所致。

2.2 防治

(1) 加强营养供给。母猪哺乳期每天饲喂2.8 kg饲料, 每哺乳1头仔猪增加0.2 kg饲料, 并在日粮中添加1%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 补喂适量青料; (2) 提前断奶, 让母猪及早恢复体况, 加喂发情排卵的中药, 如:羊藿、锁阳等。

3 交配后不受胎

3.1 原因

母猪卵巢及子宫病变, 母猪虽然发情, 但不排卵, 造成母猪屡配不孕。

3.2 防治

(1) 对母猪卵囊肿者每次肌注黄体酮15~25 mg,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 连续注射3~5 d.肌注绒毛膜促性腺素500~1 000 IU, 每天注射1次; (2) 母猪患子宫炎症时用0.5%高锰酸钾、2%明矾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后, 取青霉素20~40万IU用授精器注入子宫内, 同时肌注乙烯雌酚5~10 mL, 经2~3次治疗后, 母猪仍不怀孕则应淘汰; (3) 母猪患阴道炎, 先用0.1%高锰酸、3%过氧化氢等温弱消毒液洗涤阴道, 冲洗后将洗涤液全部导出, 然后用青霉素、磺胺等软膏涂抹粘膜, 症状严重者使用青霉素等抗菌素肌肉注射。

4 母猪异常分娩和死胎

4.1 原因

母猪患猪瘟、细小病毒、钩端旋转体病、乙型脑炎、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传染病性疾病, 采食发霉变质饲料、治疗疾病使用某些刺激性强烈的药物, 或环境刺激也能引起母猪早产和流产。

4.2 防治

(1) 每年4~5月给母猪分别注射母猪流产综合征Ⅰ号多联苗, 10~11月注射抗母猪流产综合征Ⅱ号苗, 公母猪于配种前半个月注射3~5倍的猪瘟免化弱毒疫苗; (2) 定期用3%的福尔马林消毒防疫; (3) 在饲料中加喂保胎药如:孕宝宝等; (4) 供给全价优质的饲料, 保持圈舍安静, 严防惊吓, 追赶母猪, 严禁使用刺激性强烈的药物。

5 产后无乳综合症

5.1 原因

多因母猪乳房炎、子宫炎及无乳症所致, 母猪分娩时或分娩后数小时内, 出现呼吸急促、发热、乳房肿大发硬、发热、挤不出乳汁或拒乳等病症。

5.2 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防治论文 篇9

猪细小病毒是常见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具有传染范围广和传染速度快的特点。预防, 为了降低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的概率, 一般在配种的1 个月前对初产母猪和种公猪分别接种疫苗, 在配种的2 个月后为母猪接种猪细小病毒的灭活疫苗, 并延长后备母猪的配种年龄;治疗。口服菌痢消或痢克沙, 并补充大量盐水, 如果该法无效, 则连续3 日口服10m L高免血清。

2 乙型脑炎

患有乙型脑炎的妊娠母猪无法正常生产, 会发生流产、死胎的现象。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 刚感染乙型脑炎的猪场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疫情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预防。没有疫情的猪场, 每年为后备母猪注射2 次灭活苗, 其他猪在每年6 月注射1 次灭活苗;有疫情的猪场, 将母猪赶入病猪的栏里, 病猪迁往其他栏圈, 增加母猪的抗体;还可以让不在妊娠期的母猪感染疫病, 然后救治, 这样就避免在初产时感染造成繁殖障碍;配种前1 个月分别为母猪和公猪注射疫苗, 初产母猪注射灭活苗;用瘟毒康和高热混感清混合后拌入饲料中, 连续使用1 个星期, 避免疫情扩大。治疗, 连续5d向妊娠母猪体内注射正源聚抗和菌毒克星注射液, 如果母猪的产期延后则用前列腺烯醇注射液为其引产, 母猪在生产时出现异常症状, 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通过空气和分泌物传播, 怀孕母猪感染后会导致流产、死胎, 患病的新生猪仔死亡率达100%, 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 病毒有很强的耐寒性, 因此冬季是疫病的高发季节。预防, 严格控制猪场的所有猪, 确保现有的猪没有感染病毒。对新猪进行隔离检查, 确定无病后与其它猪混养, 如果新猪患病, 则不能用作种猪。母猪配种及临产前都要注射疫苗, 非种猪也要在3月龄时注射灭活苗。定期对猪场消毒, 将猪的排泄物排入沼气池。在猪场内不能看到其他动物和害虫, 防止蟑螂老鼠传播病毒。治疗, 为病猪注射伪狂犬病高免血清, 配合使用正源聚抗注射液和菌毒克星, 连续使用3d观察效果。如果感染病毒的猪未发病则立即为其接种疫苗。

4 猪瘟

猪瘟只在猪类之间传播, 而且病猪发病不分季节。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预防。育肥猪仔需要注射两次疫苗, 分别在喂奶前和出生45d后, 其中, 2 次注射疫苗应为5 倍剂量。每半年为种猪注射6 倍剂量的疫苗, 并在母猪配种前2 个月注射疫苗, 防止母猪将病毒传染给猪仔。在注射疫苗前后几天, 不能喂猪其他药物, 而且各类疫苗的注射间隔最少为2 个星期。猪瘟疫苗要避光保存, 而且应坚持1 头猪换1 个针头, 保证无菌注射。治疗。如果在猪场内发现疫病, 要对所有猪注射免疫疫苗, 剂量为10 倍, 并配合注射猪用的白细胞干扰素, 加快产生猪瘟抗体。由于猪瘟会引起并发症, 所以要使用抗生素和菌毒杀进行消炎。研究发现, 猪用的免疫球蛋白对猪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可以控制其他传染病。在注射疫苗后, 可以用中草药和维生素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增强病猪的体质, 加快病猪的复原速度。

5 猪钩端螺旋体病

预防。进行灭鼠工作, 然后加强饲料管理, 定期对猪舍消毒。在疾病常发地区, 应进行疫苗免疫注射。可用灭活菌苗3m L进行肌肉注射, 1 周后再次注射5m L, 并每隔半年免疫注射1 次。治疗。一般使用正源附弓消 (0.1-0.15ML/KG) , 病情严重的猪可用维生素、葡萄糖进行输液治疗;感染猪群用土霉素拌料连喂7d, 可以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蔓延。妊娠母猪产前1 个月连续用土霉素拌料饲喂, 可以防止发生流产。

断奶时按体重25mg/kg的剂量给母猪注射链霉素。公猪每隔6 周按此剂量治疗1 次。如果没有链霉素, 也可采用半合成青霉素。

配种后向阴道前端注入抗生素。同“阴道分泌物综合症”的疗法。于最后1 次配种后6 ~ 18h通过人工授精输精管将抗生素送入阴道前端。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或青霉素/ 二双氢链霉素。

6 猪弓形虫病

猪场内禁止养猫, 用土霉素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1G/4KG) 拌料7d可预防, 也可用正源附弓消肌注治疗。

养殖户要经常清理猪舍, 给猪定期接种疫苗, 并消灭猪舍附近的蚊虫鼠蚁, 防止病毒交叉传染, 以提高猪只的健康度, 增加母猪繁殖的成功率和猪仔的成活率, 从而扩大养殖规模。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城市污水处理方法下一篇:大气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