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共12篇)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1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
一、妊娠母猪生产技术
妊娠母猪是指从配种怀孕至分娩期间的母猪。妊娠母猪的主要产品是仔猪,对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胚胎的成活率、仔猪的初生重和生活力、母猪的泌乳能力和返情日期等。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胎儿能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现象的发生,使妊娠母猪每窝产出数量多、出生体重大、体质健壮和均匀整齐的仔猪,并使母猪有适当的膘情,为哺乳期的泌乳进行储备。
二、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
妊娠前期母猪对营养的需要主要用于自身维持生命和复膘,初产母猪主要用于自身生长发育,胚胎发育所需极少。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要求增加。妊娠母猪的蛋白质需要量,也不像过去要求那么多,原因是母猪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蛋白质缓冲调节能力。蛋白质需要与能量的需要是平行发展的。钙、磷、锰、碘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也都是妊娠期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妊娠后期的矿物质需要量增大,不足时会导致分娩时间延长,死胎和骨骼疾病发生率增加。缺乏维生素A,胚胎可能被吸收、早死或早产,并多产畸形和弱仔。
妊娠母猪的日粮中应搭配适量的粗饲料,最好搭配品质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使母猪有饱感,防止异癖行为和便秘,还可降低饲养成本。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
﹙一﹚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
妊娠期饲养的原则是保证母猪正常的体况的体况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1.抓两头带中间的饲养方式:适合配种时较瘦弱的经产母猪 2.前低后高方式。3.步步登高式。
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日粮营养要全面 且样化且适口性强。2供给粗饲料。3适当的日粮体积。4供给充足的饮水。
二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 一
分娩前的准备。1产房的准备。
2产前的物品准备。消毒剂,5%的碘酊 催产药物 剪刀 25%的葡萄糖 生石灰 催产素,孕酮,雌激素。
3准确计算预产期。
母猪的妊娠期111到117平均为114天
同时根据母猪生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称为临产表现,根据临产表现来安排生产是比较准确的。三疾病防控。
1繁殖疾病 :不孕不育,难产,流产,早产,小产,乏情,乳房炎,乳房水肿,卵巢静止,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产后瘫痪,2临床常见病:链球菌病,无名高热,猪蓝耳病,猪瘟,腹泻﹙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黄痢﹚ 3免疫程序略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2
对于一个养猪场来说, 母猪的高数量、保质量繁殖是基础, 直接与猪场的效益和盈利额度息息相关。因此, 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与养殖场的综合能力及生产水平挂钩。笔者曾走访四川省绵阳市的数十个规模化养猪场, 针对其母猪繁殖的技术和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经了解, 随着经济发展, 国家对养殖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随即出台了相关政策, 旨在扶持这一产业的发展, 部分养猪场在项目资金及技术人员的支持下, 确实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有的养猪场非但没有盈利, 反而亏损严重。经过分析发现, 根源在于养殖场的饲养技术水平较低, 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养殖大局观念及技术上的细节注意不到位, 从而影响了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随后, 在查阅相关资料及走访中发现, 由于养猪市场对种猪存在强烈需求, 最近几年我国便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种猪, 这一类种猪生长特别快, 身上瘦肉多, 而且饲养的报酬相当高。一方面, 这对国内养猪业的发展来说是一大契机;另一方面, 对专业的养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营养搭配方面, 要求对母猪的营养供给和管理要做到相当精准, 否则最后也会“人财两空”。
2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1 掌握好母猪的发情时机
母猪发情期到来时, 表现比较明显, 诸如对周围环境异常敏感, 追赶人畜;有的食欲大减, 时常发呆, 东张西望等。另外, 母猪的外阴部位会有充血肿胀的现象, 阴道黏膜颜色也会先由浅变深, 再由深变浅。技术人员用手轻轻按压母猪的后背部, 如果发现其站着不动, 说明其已经准备好做配种工作了。这一时期, 母猪也会出现后腿分开、排尿次数增多等现象[1]。
2.2 制定好配种计划
2.2.1 先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为了使得母猪的配种工作与繁殖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依计划进行。公猪的纯度应作为为母猪选择配种对象的首要原则, 如果不按照计划进行, 有可能会降低母猪的生产力, 使配种的品种纯度日渐降低。
2.2.2 严格遵守配种原则。
配种过程中有几种情况不能进行, 需要特别注意:有近亲关系的公母双方不能进行配种;公母双方都有遗传缺陷或者双方有共同的遗传缺陷时, 不能接受配种;老母猪不能和年轻的公猪进行配种, 年轻母猪也不能和老公猪进行配种[2]。
2.2.3 周围环境务必保持肃静。
猪在配种过程中需要安静的环境, 要避免无关人员靠近, 防止对猪的噪声应激。
2.2.4 掌握好配种技巧。
温度的高低对配种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冬季配种时, 要选择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进行;如果是在夏季, 需要选择一处能够遮光且湿度不大、温度适宜的场所进行。在体格上, 如果公猪大、母猪小, 公猪应站在下坡位;若公猪小、母猪大, 公猪需要站在上坡位。如果情况特殊, 也可以采取人工辅助进行配种。
2.2.5 适当进行多次配种。
母猪在发情期间进行两三次配种最为适宜, 期间间隔至少为8 h。
2.3 掌握好妊娠诊断技术
一般母猪经过配种后, 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没有产生发情现象, 那么技术人员则可以判定母猪妊娠, 因为母猪会表现出疲累、嗜睡、性情温顺、食欲大增等。但是, 还有一部分母猪受精后胚胎在早期发育时就已经死亡, 这就会造成母猪长期不发育, 因此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2.4 掌握妊娠期母猪的饲养方法
一是采取步步高的饲养方式。初次受孕的小母猪, 胎儿发育慢, 需要不断增加营养, 因为小母猪也在发育阶段, 每日的配合饲料量不能超过1.2 kg, 这是在妊娠前期, 而中期和后期可以适当增量[3]。
二是采取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该方式适合膘情较好且是经产母猪。这一时期可以为了节省饲料, 在妊娠前期选择一些粗质饲料, 后期因为胎儿生长速度加快, 可以选择精质的饲料。
三是采取“高-低-高”的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中等膘情的经产母猪, 而且也是目前各养殖场普遍采用的一种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在妊娠前期给母猪补充高营养, 这对胚胎的着床和多坐胎会有较大帮助, 中期胎儿生长速度慢, 营养料适当降低, 到后期生长速度加快, 再提供高营养饲料。
2.5 哺乳母猪的饲养
在这一阶段, 饲养员需要做的就是重视断奶过度日粮, 关注母猪每日的进食量及消化量, 在饲粮中适当添加脂肪, 增加每日喂料次数, 注意保证其每日的饮水量, 还要注意让母猪控制减重。
3 结语
繁殖母猪的饲养技术在养殖业是一大关键点, 养猪最重要的就是饲养员要关注从母猪配种到猪仔长成肥猪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细节, 做到时刻心中有“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 任何环节都要讲求精细,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猪场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施国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净化的综合管理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2]蓝荣庚.洋二元杂种母猪育成期饲养管理[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 (54) :48-51.
提升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 二杂母猪;繁殖率;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要想提高二杂母猪的繁殖率,就必须不断加强母猪的日常管理水平,敢于创新二杂母猪的管理技术,对母猪进行合理地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生活环境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健康的成长繁殖。
1 二杂母猪低产的原因
1.1 饲料的原因
由于未能高度重视母猪饲料的采购工作,导致饲养母猪的饲料出现了各种卫生安全问题。例如,饲料中具有高含量的重金属、农药残毒、发霉变质和酸性偏多[1],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饲料的质量,会造成母猪不会发情或者出现母猪怀孕流产、畸形幼胎的现象,不断降低母猪的繁殖率。同时,由于饲养母猪的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制定合理的饲养工作制度,工作不规范标准,采用高能量日粮致使母猪过于肥胖。同时,母猪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运动锻炼,导致母猪的输卵管以及卵巢中积累大量的脂肪[2],导致母猪不能正常生育。日常喂养的饲料中严重缺乏各种维生素,影响母猪的妊娠以及胎儿的发育。
1.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可以分为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1.2.1 非传染性疾病
导致母猪繁殖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因素:母猪生殖器官畸形、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母猪机能障碍等[3]。其中,母猪的先天性繁殖障碍包括了母猪的生殖器官畸形、未能正常发育;母猪的输软管出现堵塞现象,缺少子宫角以及实体子宫等;而母猪的机能性繁殖障碍包括了它的性腺机能严重衰退,卵巢出现囊肿问题。
1.2.2 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导致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扩散,这些细菌病毒具体包括:猪细小病毒病、猪瘟、布鲁氏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以及猪伪狂犬病[4],这几种传染性疾病致使母猪不能正常的发情配种,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的现象。
1.2.3 管理不够合理
在对母猪繁殖工作的日常管理当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相关不合理的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未能充分了解母猪发情的最佳配种时间,没有与时俱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依然运用传统的配种技术,导致母猪的繁殖成功率明显偏低。
二是没有把握好幼猪的断奶时间,严重超过正常断奶时间,导致二杂母猪的年产猪数量不断减少,降低了二杂母猪的繁殖水平。
三是未能及时发现二杂母猪与当地母猪发情特征的差异性,习以为常的认为后者发情特征与前者是一致的,导致直接错过了二杂母猪的最佳发情交配时机,影响了二杂母猪的繁殖率。
四是在对母猪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注重细节的管理,将数头妊娠的母猪圈养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导致母猪产生暴躁不安的情绪,相互拥挤,造成咬架或滑倒,致使母猪的幼胎发生流产或者死胎。同时,部分饲养员由于个人的低落情绪,将怒气发泄在母猪身上,导致受孕的母猪受到严重惊吓,奔跑甚至相互挤压,致使母猪流产或死胎。
2 提升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
2.1 选种严格把关
母猪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二杂母猪繁殖率的高低,因此一定要严格把好选种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选种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标准选择体型外貌良好的二杂种母猪。同时,要注重选种的二杂母猪没有先天性的缺损[5],生殖器官处于正常的状态,母猪的乳头数量要超过12个的最低标准,还要保证乳头的排列整齐有序,乳头之间的距离在常理范围内。在选种的过程中,要保证所选的二杂种母猪来自于健康的种猪后代,且没有携带繁殖障碍性疾病。
2.2 控制饲养管理
2.2.1 坚持良种良法
必须不断加强二杂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保证饲养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日常的饲养工作,提高二杂母猪的机体抵抗力。饲养人员必须充分掌握二杂母猪的具体身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工作。同时,要根据养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地进行阶段性饲养工作,必须为母猪提供含有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元素的日粮。为了有效防止母猪群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饲养员可以通过在日常的饲料中加入抗菌素。
2.2.2 合理建舍管理
对于母猪圈舍的管理要合理安排,新建的圈舍尽量选择在保持良好通风效果,有足够的阳光照射,能为母猪提供干净卫生的水源,容易处理母猪粪便的场地。同时,要保证母猪周围环境的安静,没有严重的噪音污染,避免母猪产生焦躁的情绪相互拥挤滑倒,导致母猪流产。母猪圈舍的设计要符合标准,要严格保证每头母猪平均有2.5 m2的活动空间,为母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2.3 促使母猪发情
饲养管理人员在日常对母猪的饲养中,要细心观察母猪的发情特征,如果母猪到了发情配种期还没有产生发情状况,就要利用公猪进行诱情,让公猪与发情期的母猪住在一起,促使母猪进行配种。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将发情的母猪与未发情母猪圈养在一起,影响未发情母猪的情绪,通过肢体语言挑逗它进行发情配种。在特殊情况下,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催情药物进行母猪的发情配种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诉,母猪养殖户要想不断提高二杂母猪的繁殖率,就必须严格做好母猪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管理技术的学习运用,要保证母猪饲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为母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建华.繁殖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福建农业,2013(1):28.
[2]李秋艳,夏先林,黄伟.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瘦肉型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8):145-147.
[3]王彦发,杨丙友,杨学习,等.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J].北方牧业,2012(3):20.
[4]李丰浩,单安山,彭济昌,等.母猪妊娠期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生产性能及早期肌纤维发育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7):72-78.
[5]徐秀荣,邓艳文,张智瑜,等.母猪繁殖率低、产活仔少的原因及防制[J].山东畜牧兽医,2009,30(11):17-19.
重视繁殖母猪的哺乳期采食量 篇4
编译 王瑞年*1 黄川2
1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沈阳 110866 2成都泰丰畜牧新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母猪哺乳期的营养需要量已经提高,这是因为,以增加产仔数、降低背膘损失以及更快的生长速度为目的的基因选育已导致体重大的哺乳母猪在泌乳期需要更大的维持营养需要。目前,普遍来说,母猪的平均产活仔数已经达到12.7头,同时断奶仔猪数达到11头,平均断奶重达到6.58kg(14.5磅)或更高。在很多情况下,母猪并不能获得额外的营养以补充其哺乳期的巨大营养支出,也不能终止动员更大的脂肪体储,这将造成母猪的低评分体况,同时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延长,也将导致母猪终生繁殖能力降低。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们对包括管理和营养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但大多情况下其结果只是给与我们以提示,而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母源遗传改良更易掌控,也能发挥其遗传潜能。因此为了进行母源遗传改良,Gengtiporc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寻找一种直接的方法准确有效地测定哺乳期母猪采食量。经过广泛的调查,Genetiporc公司在部分猪场其中包括两个核心猪场的所有产床安装了“格式塔”智能化产房母猪饲养管理系统(Gestal FM,JYGA Technologies, QC, Canada)(图1)。“格式塔”系统非常独特,它可以实现母猪自由采食,同时自动保存数据并将其通过无线电发送到控制中心电脑。在基因选育过程中这个系统可以记录猪只的个体采食量数据。但更重要的是,Genetiporc公司很快就认识到该系统在以下方面的优势:一是最大化母猪采食量以提高其体况及后续繁殖性能,二是节省劳动力。
通过使用“格式塔”系统,最初的使用结果表明哺乳母猪采食量变化很大(图2)。目前已经有几个针对母猪哺乳期采食量的基因选育的试验报告。一位研究者表明,哺乳期采食量的遗传力大小估计为母猪前3胎中各胎均在0.17-0.28之间(Hermesch,2007)[1]。Hermesch(2007)还指出,不同胎次的哺乳母猪的采食量的遗传相关性系数为0.45±0.33,初产母猪哺乳期采食量的遗传相关性系数要比经产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遗传相关性系数低。当体况相似、1王瑞年:甘肃庆阳人,沈阳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目前从事猪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工作。E-mail:ruinianwang@qq.com 低饲喂量、均需要获得额外的能量以补充体重的时候,相对于经产母猪,初产母猪对低采食量有更大的耐受性(NRC,1987)[2]。这些数据以及Genetiporc公司收集的其他信息均突出了包括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在内的均衡多性状选育的潜力。
图2 母猪采食量变化及胎次对采食量的影响作用。母猪哺乳期平均为20.5天。每一条线代表一头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
我们安装“格式塔”系统的初衷是想评估以这个系统为工具去选择具有更高哺乳期采食量母猪的可能性。在过去的几年里,“格式塔”系统一直在收集每一个纯种品系的多代繁育数据,也在持续为新的哺乳期采食量性状估算育种价值。我们不仅需要收集哺乳期的采食量信息,也需要收集其他一些指标数据比如产活仔数、泌乳能力、断奶到发情的间隔以及母猪使用年限,从而彻底弄清楚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选育。目前,针对哺乳期采食量的育种值估算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的收集工作我们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这些数据不久之后将在我们新的选育标准中公布。
总之,养猪业的业内人士应认识到哺乳母猪采食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哺乳期采食量直接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母猪使用年限。然而,对于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管理、环境或者营养技术获得预期的结果,这还不完全清楚。因此,为了选育出更易于管理和能完全发挥其遗传潜力的种母猪,Genetiporc公司一直致力于培育在哺乳期具备高采食且高效转化饲料能力的母猪。新的哺乳期采食量性状选育将使得Genetiporc公司的种母猪可在生产和管理方面发挥其遗传优势。
“格式塔”智能化产房母猪饲养管理系统对猪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帮助猪场管理者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进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同时降低饲料浪费,减少人力。系统利用电脑软硬件智能管理繁殖母猪的采食行为,利用少食多餐的原理提高哺乳母猪的实际采食量,同时节约饲料,从而保证了哺乳母猪的良好体况及良好的母乳,进而缩短母猪断奶-发情时间间隔,使母猪繁殖性能最大化。“格式塔”系统可为猪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母猪采食量数据,从而为母猪繁殖性能和遗传育种提供分析依据,也为猪场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除了全球著名的种猪育种公司Genetiporc以外,Genesus等其他著名种猪育种公司也使用了“格式塔”智能化产房母猪饲养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对母猪的生产成绩提高很大,产14胎的母猪其体况依然良好,母猪提供年出栏猪数达到了29、30头及以上。
“格式塔”智能化产床母猪饲养管理系统已经在全世界多个国家的猪场安装使用,其中包括俄罗斯、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格式塔”智能化产房母猪饲养管理系统在中国地区已有安装。2010年11月中国市场首个“格式塔”智能化产房母猪饲养管理系统落户广西金德原种猪场(广西两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之一),目前已经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2011年4月份将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小苍兰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 篇5
介绍了小苍兰快速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作 者:高玉芳 赵志昆 作者单位:高玉芳(临沂师范学院实验技术中心,山东,临沂,576005)
赵志昆(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篇6
1 建立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
母猪群体结构是规模猪场的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也是实现规模猪场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是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 3~7胎母猪占60%, 7胎以上母猪占5%~10%。同时要有计划的不断选育优良的后备母猪, 逐渐更新猪群, 建立母猪生产性能档案, 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
2 早期妊娠检查
母猪配种后应用B超检测仪在早期就测定其是否妊娠, 以便找出未妊娠母猪, 及时复配。这是提高母猪群体繁殖率, 降低空怀母猪造成的饲养费用损失的有效措施。一般在配种后25~30d测定。
3 适时配种
首先是检查发情的情况, 无论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 适时配种是获得良好繁殖力的重要因素, 而准确查情则是适时配种的前提。其次, 及时发现返情的母猪。如果场内没有妊娠诊断仪, 则只能依靠人工查情把返情母猪检查出来。因此, 在配种后18~24d, 39~45d, 60~66d, 要加强返情的检查。
具体方法为, 把公猪赶进母猪栏, 能对母猪提供最好的刺激, 公猪通过嗅闻母猪, 一方面可以刺激母猪发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返情母猪找出来。每天应让公猪和母猪接触2次, 20min/次即可。公猪赶到母猪前面时, 工人应在后面仔细察看母猪的反应。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d (18~23d) , 发情持续期2~3d。每个性周期内大致分为4个阶段, 即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休情期。配种成功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发情征状, 并适时配种。
母猪发情前期征状为阴门呈樱桃红、肿大, 咬栏, 烦躁不安, 食欲减少, 爬跨, 粘液从阴门流出, 被同栏母猪爬跨, 但没有静立反射。
母猪发情期征状为阴门红肿减退, 粘液粘稠, 弓背, 目光呆滞, 耳朵竖起, 静立反射, 公猪在场时静立反射明显, 爬跨其他母猪或被爬跨时站立不动, 食欲减少, 发出特有的呼噜声, 愿意接受饲养员, 并允许公猪交配。所有或部分征状可在发情时观察到, 但品系间会有差异。断奶至配种间隔越短, 发情持续期就越长, 发情征状越明显。群养时, 发情母猪会爬跨其他母猪或让其他母猪爬跨。但饲喂在限喂栏时, 有的发情母猪会站着, 而有的会躺下, 这样就不能观察到正常的发情征状, 因此需要饲养员借助于公猪与母猪的接触来检查发情。
4 及时主动淘汰
母猪群的生产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有计划调整生产母猪的品种结构和年龄结构, 及时将优质的后备母猪补充进去, 保持合理健康的母猪群体结构。要及时淘汰习惯性流产和子宫炎久治不愈的母猪。对连续3次配种不受胎和2个情期发情拒配的母猪及7胎以上生产性能下降, 连续2胎产仔数在5头以下, 和断奶后2个月不发情, 哺乳性能差的母猪也应及时淘汰。
正常周转的猪场, 每年的种猪更新率在30%~40%, 淘汰母猪一旦确定下来, 就应马上淘汰。一些猪场在毛猪价格高时不愿意淘汰母猪, 其实是不科学的, 应及时淘汰。
5 提高母猪产仔数
母猪产仔数特别是活仔数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温度、胎次、营养、配种方法, 公猪精液量等方面都对母猪产仔数也有直接影响。
因为高温能引起母猪体温升高, 子宫温度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为了提高母猪产仔数, 可采取降温措施, 使舍内温度不超过21℃。
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 提高猪群的生产水平。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 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 第4~5胎产仔数最高, 以后逐渐下降, 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
窝产仔猪的性状典型的表现出低遗传力和高杂高优势, 所以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窝产仔数是当今普遍采用的办法。
适时配种能提高产仔数, 过早或过迟配种都会损失部份卵子、降低产仔数。规模化养猪都采用2次重复配种。
加强公猪的饲养, 确保精液质量、受精能力强, 受胎率高, 产仔数多。
运用生理、营养的科学成果, 实行仔猪早期断奶, 使母猪早发情配种, 缩短母猪繁殖周期, 增加母猪年产胎数, 从而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总数。一般经产母猪在产后28日断奶较为合适, 对母猪膘情和下窝产仔数影响较小, 对仔猪的不良应激也较小。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35日龄左右, 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2胎的产仔数。
另外, 临产母猪要精心管理, 细心观察, 防止流产。
6 有效控制繁殖疾病, 严防疾病传入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7
摘要:近年来,母猪繁殖障碍问题普遍存在,一直困扰着广大养殖户。为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性能,避免母猪繁殖障碍,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就成为关键。
关键词:饲养;繁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72-1
1 后备母猪的引种与管理
1.1 后备母猪的引种
后备母猪在引种前必须调查供种猪场的环境以及猪只的健康状况,严禁引种携带猪瘟、伪狂犬病、萎缩性鼻炎、猪痢疾、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等病害的母猪,同时不要从多家猪场引进后备母猪,更不要频繁引进。引进后一定要将后备母猪隔离观察30~45天。
1.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70公斤以前,后备母猪自由采食,一般增重2.5公斤/天,到70~100公斤阶段,使用后备母猪料,在100公斤至第一次发情应限饲,在每吨饲料中适量添加电解多维和VE粉,后备母猪于配种前使用哺乳母猪料。用性欲强的成年公猪诱情,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目的是保证后备母猪各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充分发育,能够正常发情,配种。配种前14天进行催情饲养,前两个情期不配种,第三个情期前14天提高饲养水平,每天3.0公斤饲料湿拌饲喂,使背膘厚达16~18毫米。同时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目的是增加后备母猪的排卵数,提高初产产仔数。
1.3 后备母猪的疾病预防
体重60公斤时和即将配种时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毫升;配种前15天,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拌料用7天,氟苯尼考+泰乐菌素/强力霉素,拌料7天。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
2.1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初期的目的是保胎,要尽量避免应激的发生,减少疫苗接种、转群、运输等,饲喂的时间、次数要有规律性,不能随意更改,饲料的变换要逐步过渡。供给母猪的饲料要注意质量,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在妊娠前期使用怀孕母猪料限饲,一般以1.5~2.0公斤为宜,如果饲喂过多,血液中孕酮水平会降低,导致胚胎存活率降低;妊娠中期的目的是调整好母猪的体况。根据情况每天饲喂2.0~2.5公斤为宜,不要过量饲喂,适当提供低能量高纤维的饲料,防止母猪过肥,减少便秘,增加饱腹感,过肥易造成难产,产后食欲不振,泌乳量减少,胎儿发育均匀,过瘦造成胎儿营养不良,弱仔多;妊娠后期的目的是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使母猪有良好的泌乳性能。此期是胚胎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为保证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和提高初生重。可改喂哺乳母猪料,逐渐增加饲喂量,以增加母猪的营养贮备,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发育和乳腺发育的需要。一般2.8~3.2公斤。怀孕110天至分娩应减少饲喂量,以防产后泌乳量过多消化不良,乳房炎等。
2.2 妊娠母猪的疾病预防
产前1个月每星期深部肌注长效土霉素15毫升或强效氧四环素注射液10毫升,如用圆环金刚5毫升+强效土霉素10毫升+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毫升效果更好,预防附红细胞体及对呼吸道进行净化;产前15天投喂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拌料连喂7天,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产前7天,用氟苯尼考+泰乐菌素/强力霉素拌料5~7天,可降低细菌性病原体通过母猪早期感染仔猪的比例,使仔猪健壮均匀,同时能够预防子宫炎、乳房炎等产后感染,促使发情正常。产仔前对母猪的臀部、外阴、乳房用稀释后的保疫杀或强效菌毒杀星进行消毒。
3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
3.1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后第一天不要急于喂料,可用麸皮汤+0.5%的小苏打+牲力源1支饲喂,调节酸中毒,减缓疲劳。第二天开始喂料1~1.5公斤,应以稀料为主。第三天逐步增加料量,据母猪体况,泌乳量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每天增加0.25~0.5公斤,同时喂一定量的麦麸和电解质的清洁温开水防止母猪便秘。从产后7天开始让母猪达到最高采食量,达到最高采食量的时间越早,仔猪的发育越好,同时母猪的体重损失越小,不会影响下一胎的发情和配种。产后一周可让母猪自由采食,每天饲喂量以1~2.5公斤为基础。每带1头仔猪增加0.25~0.4公斤,断奶前的母猪控制在3分膘的中等体况。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量至关重要。同时供水管应避免暴露于太阳照射下,以免水温偏高影响母猪饮水,保证饮水清爽,也有利于为母猪降温。
3.2 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
产前2天产后第二天各用1包产后康散,连喂3天,若发现流脓现象的则用宫炎康散一包5天喂完即可。严重的可配合产后急救针或重症混感清,产后7天用电解维+黄芪多糖+氟苯尼考+泰乐菌素/强力霉素,拌料投喂5~7天。目的是有效防止“三联症”的发生,预防母猪便秘,消化机能紊乱,产后严重不食,减少黄白痢,促进母猪发情正常。产后肌注牲血素10毫升,预防母猪产后缺铁导致的贫血等疾病。
4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
4.1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目的是恢复断奶母猪的体况,缩短母猪的空怀天数,提高繁殖力,对空怀母猪饲喂哺乳母猪料持续到配种,且自由采食,同时在饲料中适度添加电解多维和VE粉,可使哺乳期膘情丢失过多的母猪恢复膘情,促进其发情、排卵,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4.2 空怀母猪的疾病预防
母猪断奶当天臀部肌注VADE2毫升,VE亚硒酸钠2毫升,配种前12~24小时颈部肌注促排3号200微克,促进发情排卵,增加产仔数。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预防措施 篇8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 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27-01
一、发病状况
近年来东北地区部分农村的种母猪常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发现其主要病因为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型、伪狂犬病病毒、部分为猪瘟病毒和细小病毒引起、且发病率较高,四季均有发生,多见于初产母猪。以流产、产死胎和弱仔为主,各种品系、各个胎次的种猪都有发生,多为散发生,极少数呈地方性流行。
二、 发病原因
(1)引种混乱、检疫不严。农户购买种猪很少调查供种场的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情况,对种猪的健康状况和质量多数不了解,有时为了省钱甚至从猪贩子手中购买种猪。有时在引种时购入了隐性感染猪只,购进种猪不进行隔离检疫就直接进入饲养舍。
(2) 猪舍简陋、饲养环境恶劣。农村养猪户的猪舍多数比较简陋,秋冬不保温、通风不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夏季高温潮湿,蚊蝇等吸血昆虫和鼠类泛滥,粪尿与污水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饲养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养猪户猪舍相对集中,且对病死尸处理不当,一户发病可影响整个村屯。
(3) 交通工具的传播。运输种猪车辆不进行彻底消毒,甚至有的养殖户不消毒,会通过运输途径传播病原体。
(4) 多种动物混养。农村饲养户将多种动物混养或饲养环境污染严重,不更换工作服和鞋,很少消毒,都增加了疾病发生的可能。
(5) 消毒方法不科学。
(6) 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
(7) 饲养管理粗放。
三、 解决措施
1. 引入良种,严格检疫
(1) 引种前要先调查供种场的生产管理水平,种猪营养状态及疫病防制情况,避免购入品种不好、生产性能差或隐性感染病原的种猪。
(2) 严禁从猪贩子或从不同的猪场购买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种猪,直接混群饲养易造成疫病的相互传染,威胁种猪群的健康。
(3) 引种前要严格检疫,并取正规的的检疫证书,以防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
(4) 尽可能做到封闭式饲养,禁止多种动物混养,舍内使用的各种物品和工具要专用,不得外借,并定期清洗消毒,防止能过过人的流动或物流带入疫病传染源。
2. 种猪舍的基本要求
(1) 最好选择在远离村屯,交通在、水源方便的地点,便于管理与防疫,舍内按馒头规模设计安排。
(2) 进猪前要彻底清扫各种污物与杂物,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后用2%火碱全面消毒1次,干燥后再用清水冲洗1次,第2天用0.5%强力消毒灵或0.3%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1次,空舍3~5天即可进猪。
(3) 要彻底铲除猪舍周围杂草,清理污物,排除积水,填平坑沟,消除蚊蝇等吸血昆虫的孳生场地。猪舍要安装纱窗、门帘、防止吸血昆虫和昆虫和野鸟进入舍内。
(4) 猪舍平时的消毒:春冬季每月1次,夏秋季每半月1次。带猪消毒可使用0.3%过氧乙酸或者0.1%次氯酸钠等药物。排污沟、污水池、通道及出入口等处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不要长期使用一二种消毒药",定期更换以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3. 免疫预防及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种猪饲养的关键阶段,用药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可在后备母猪配种前,妊娠母猪产前产后坚持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组合。如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0 g、15%金霉素2.5 kg,后备母猪配种前连续使用7 d,可降低细菌性病原体通过母猪早期感染仔猪的比例,同时降低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生。
(2)定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等,每季度在饲料中添加,可有效预防弓形虫病和萎缩性鼻炎的发生。
(3)寄生虫病也可降低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有必要通过药物净化体内外寄生虫。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也可注射相类似的药物。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妊娠母猪上产床前15~20 d驱虫。
4.发生疫情时的控制措施
当猪群发生疫病时要及时采取有关病料或血清送兽医诊断中心进行检验,及早作出正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猪,有治疗价值的立即治疗,无治疗价值的坚决淘汰。如果发生一类动物疫病要及时向当地有关主管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封锁疫点,等候处理。病死猪一律无害化处理,不准倒卖。全面彻底消毒,控制传染源,尽快扑灭疫情。
5.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工作做得好,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群健壮,不易发生传染病,即使受到感染突发疫情,表现也较轻微。因此,应根据猪的品种结构、生理状态、营养需求,制定适合本场或本地区不同阶段猪的饲养标准。
了解猪群现状,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根据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性能等进行合理组群,按照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同时,应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持猪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生育,提高猪的繁殖率。
从江香猪繁殖母猪饲养观察报告 篇9
近年来,从江香猪产业在省州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加大了投入和宣传力度,从江香猪优良的肉质普遍得到消费者认可,但传统方法饲养的香猪更受消费者青睐,产区农户大多采用传统方法饲养,为了测算传统方法饲养的生产成本,分析降低成本的途径,提高养殖效益,更好地指导从江香猪生产,开展了从江香猪繁殖母猪饲养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2 时间和地点
2015年7月3日至2016年7月2日,地点选择在从江香猪原产地中心产区的宰便镇引东村。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农户
选择从事饲养繁殖母猪有一定时间,有适当规模的杨通贵、杨通得、张美红3户农户参与饲养观察。
3.2 试验分组
参试猪共33头,分为3组,Ⅰ组杨通贵饲养14头,Ⅱ组杨通得饲养10头,Ⅲ组张美红饲养9头。
3.3 试验方法
农户各自按自己的传统饲养方法(熟饲),自备饲料进行饲喂,春秋两季按程序注射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和口蹄疫疫苗。农户每天打扫圈舍卫生,按农业局香猪产业办提供的记录表格,详细记录青饲料、玉米、麸皮、糠等各种饲料的使用量及产仔、销售等情况,冬季做好防寒保暖等工作,观察结束,通过对3组的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从江香猪能繁母猪在传统方法饲养的年饲料成本。
4 结果与分析
试验观察于2016年7月2日结束,通过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4.1 饲料消耗情况
各组饲料消耗(含仔猪饲料)及每头母猪年饲料成本,见下表1。以当地玉米3.0元/kg,米糠1.4元/kg,麸皮2.0元/kg,豆粕4.6元/kg,稻谷3.0元/kg,青饲料1.0元/kg价格计算饲料成本,青饲料种类主要有野荞菜、红薯藤、各种蔬菜等。按1个劳动力饲养30头,月工资2600元计算劳动力成本。
4.2 生产情况
各组母猪的生产情况情况,见下表2。仔猪育成率为2~3月龄出栏成活率。仔猪价格在36~50元/kg不等。
由表1可以看出,农户饲养每头繁殖母猪的年饲养成本在2552~3164元,且青饲料占了35~43%。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I组杨通贵饲养母猪头数较多,投入最少,且饲料种类单一,蛋白料严重缺乏,每头母猪年利为负1006.36元。由于投入较少,母猪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以至于下半年3月死亡母猪2头,不得已淘汰2头,且仔猪2~3月龄出栏成活率最低,仅为42.68%,如不计青饲料和劳动力成本,14头繁殖母猪年毛利收入为12988.5元,在香猪价格不断上涨的市场行情的情况下,不计劳动力成本勉强保本。Ⅲ组张美红投入最多,每头繁殖母猪的年饲料成本达3164.4元,每头母猪的年毛利最高达7135元。
注:1组杨通贵在下半年死亡母猪2头,淘汰母猪2头。
由表2可以看出,3组的育成率(2~3月龄出栏成活率)都很低,最低的I组杨通贵组,育成率仅为42.68%,其余2组均在77%左右,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5 结论
(1)在农户传统的饲养条件(将青绿饲料切碎加上少许农副产品混合煮熟稀饲)下,每头母猪的年饲料成本在2500~3100元之间。
(2)使用足够的青饲料提高仔猪2~3月龄出栏成活率是降低饲养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3)使用传统方法饲养,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但也要转变传统观念,科学合理搭配各种饲料。
(4)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仔猪价格36~50元/kg的情况下,农户饲养1头繁殖母猪的年纯利润5000~6000元。
(5)农户按传统方法饲养的最适养殖规模为饲养繁殖母猪10左右。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10
1) 规模化猪场要保证基础生产母猪群稳定, 必需做到有计划地淘汰、补充、更新、选留种猪。按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要求, 正常生产母猪群年淘汰率应在30%左右, 补充、更新、选留种猪要达到35%, 才能保证生产与效益不受影响。
2) 选留好后备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后备母猪的选留标准很重要, 外貌、体型和质量是基础, 数量和遗传性状是保证。但外貌和体型好不等于繁殖性能好, 过于强调外貌和体型, 有损于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因此, 选留后备母猪要结合四肢结实度好、结构匀称、乳头有6~7对以上且对称及发育好、阴户发育良好 (不能过小) 、后躯发育适中 (不能过大) 、腹部微松下垂 (不能收腹过紧) 等外貌和体型特征, 同时注重母猪胎产仔数、泌乳性能等指标, 保证后备母猪有良好的繁殖性能。
3)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作为选留的后备母猪, 要单独进行饲养管理, 不能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相同。后备母猪体重达到85~90kg, 要合理控料饲喂, 每日补充1~2kg青饲料, 以满足母猪对多种维生素的需要;同时, 要在此阶段开始安排有关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重点是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 每隔5~7d安排1次, 统一首免后, 再按顺序加强免疫1次, 以提高后备母猪抗体水平, 增强其对有关重大传染病及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抵抗力, 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产母猪母源抗体水平、使初产仔猪获得免疫力, 而且有利于提高仔猪育成率和生产水平。
2、做好适时配种工作, 提高母猪受胎率
1) 后备母猪要达到配种日龄及体重要求, 才能进入配种阶段。一般要求长大二元良种后备母猪达8月龄和120kg、各种疫苗加强免疫到位、2~3个情期才能开始配种, 有利于后备母猪从性成熟过渡到体成熟, 且能使其体内免疫抗体水平维持较佳状态;还有利于提高母猪的抗病力和繁殖力、延长其使用年限。
2) 后备母猪一般发情不稳定或不明显, 所以必需做好细致查情与观察工作。适时配种很重要, 在后备母猪发情24h开始输精配种较合适。根据后备母猪发情特点, 在进行人工授精配种时, 可间隔10~12h连续输精配种3次, 有利于提高母猪受胎率、增加产仔数、减少返情复配次数和提高利用率。
3) 经产母猪断奶后, 在饲养管理较好的情况下, 多数在断奶后5~7d开始发情;但要注意经产母猪一般发情期较短, 必需注意观察和查情。经产母猪于发情12h内开始输精配种, 间隔8~10h重复输精配种1次, 一般情期受胎率可达90%以上。
4) 对于已输精配种的母猪, 要统一隔栏饲养、控群限饲管理, 并在配种后15~21d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工作。将性情温顺、阴户收缩不红肿、受孕良好的母猪逐步转到限位栏饲养管理;对阴户红肿或流粘液、有返情迹象的母猪, 要继续观察, 并做好返情复配工作。
3、及时合理断奶, 恢复母猪膘情
1) 母猪的繁殖周期一般分为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空怀期。在母猪生理正常的情况下, 妊娠期 (114d左右) 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断奶空怀发情期 (5~7d) 也是较正常的;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的唯一途径是控制哺乳期天数, 达到增加母猪年产胎数的目的。发挥母猪的繁殖潜力即缩短哺乳期、减少空怀期天数, 可使提高母猪年生产能力有较大空间。
2) 随着科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产母猪的繁殖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改善。20世纪70至80年代, 一般猪场实行60d龄断奶, 春、秋2季产仔为主, 母猪年产1.8~2.0胎, 年提供商品猪14~16头。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规模化养猪栏舍生产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 哺乳仔猪断奶日龄不断提前 (从45日龄到30日龄再到21日龄) ;母猪年产胎数也不断刷新 (从年产2.0胎到2.2胎甚至2.3~2.5胎) ;母猪年产活仔数从18头增加到23头, 好的还可达到25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增加到18~20头, 好的还可达到22~23头。综上所述, 母猪年生产能力提高了40%以上。发挥与提高母猪的生产潜力, 是当今规模化养猪生产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也是提高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
3) 要做到提前合理断奶, 首先要保证仔猪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良好的生长发育水平;其次要保证母猪膘情不受影响, 以利于其正常进入下一生产周期。合理的断奶日龄取决于规模化猪场良好的生产条件和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在产仔舍与保育舍生产设施条件好、保温通风条件好、饲料适应过渡好的情况下, 一般提倡夏秋季21~24日龄断奶、冬春季28~30日龄断奶, 有利于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根据生产季节, 合理安排断奶是因地制宜、科学养猪、统筹兼顾的需要。
4)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 1头母猪可年产2.3胎左右, 按胎活仔10头计, 年可提供活仔23头;按全群平均育成率90%计, 1头母猪每年提供商品猪20~21头, 是一个较好的繁殖生产水平。
4、结语
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分析及防制措施 篇11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防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20-02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膳食结构的调整使得猪肉需求量不断提升,在生产中提升母猪繁殖率,不仅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调整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在国家农业补贴政策下,广大养殖户积极性明显提升,为保障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分析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并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下面结合本地养猪生产实践和繁殖障碍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措施。
1 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分析
结合我县养猪业实际情况来看,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繁育率过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后备母猪不发情、仔猪断奶后母猪发情情况欠佳和屡配不孕。
结合生产养殖的实际情况来看,后备母猪发情率过低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单圈饲养,与公猪的隔离饲养使得母猪缺乏性刺激,继而发情率过低,影响生育繁殖;饲养过肥和营养不良也是造成母猪不发情的重要原因;同圈内饲母猪数量过多时,日常养殖和喂料时会出现频繁的抢料与打斗情况,致使母猪整体健康水平欠佳,也会影响繁殖水平和繁育率;饲养过肥,与营养不良的情况恰好相反,投喂饲料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定投喂,母猪吃得过多同时缺乏运动,也会影响发情;在母猪成长到性成熟阶段,有时也会出现微弱发情或安静发情等情况,因发情表现不够显著,在公猪接近时缺乏特异性表现而被忽略,这些也是造成繁殖率过低的原因[1]。
生育仔猪之后,母猪发情情况欠佳也是常见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哺乳期特殊情况和断奶,哺乳期内母猪易得病,比如乳房炎、产后感染与子宫炎症等,吃料情况不佳或喂养不当等会加剧这种情况,导致产后失重过大,断奶前后如果母猪带仔数量过多,也会影响其健康的恢复,影响发情。
屡配不孕也是母猪养殖中时常出现的情况,以我乡近几年养育情况为例,2004-2008年间,有多达1 880头母猪因屡配不孕而淘汰,占母猪总数的9.36%,可以说是严重困扰繁殖率和繁殖质量的典型问题。这种母猪虽然卵泡发育无问题,也有发情症状,但是却无法正常排卵或受精卵无法正常着床,由此造成多次配种不育,经事后研究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母猪有子宫内膜炎症或者卵泡异常消失等[2]。
2 防制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饲养工作,影响农户的收益,所以,根据造成繁殖障碍的原因寻找针对性解决措施是关键。
如后备母猪不发情的问题,养殖管理期间,要做好母猪管理,从日常管理和饲料管理两方面入手,提升饲养员知识水平、饲养水平与责任心,提升管理水准,避免母猪出现过肥、营养不良等情况,喂料情况根据母猪健康随时进行合理调整,精料和青饲料合理搭配,督促其日常合理运动,以便日后更容易受孕。在母猪准备受孕期间,合理利用公猪进行刺激、利用药物进行诱导,比如每天将公猪赶往母猪栏内刺激10~30 min,促使母猪脑垂体分泌加速卵巢成熟、卵泡发育的激素,更容易发情和排卵;或者利用生殖激素,促使母猪发情,比如肌内注射前列烯醇、孕马血清,当母猪发情时迅速安排受孕[3]。通过日常管理中合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为母猪日后发情受孕生仔塑造好身体。
针对母猪生育仔猪之后发情欠佳现象,要做好防治。比如仔猪断奶后二十天仍旧不发情的母猪应及时淘汰,选择其他方式饲养照顾。母猪生产前后预防产后乳房炎和产后热等疾病,做好健康保健,保证正常生产和产后健康。生育后哺乳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不得低于16%,保证供应量,针对仔猪情况适当增加饲料,避免出现抢料现象,保证母猪肥膘,以便再次顺利发情和受孕[4]。哺乳期前后的母猪可使用短期优饲法喂养,在失重期及时补充能量饲料,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条件允许的话,可适当投喂青饲料,以促进发情。在母猪恢复健康状态后,要尽早督促其合理运用,改善光照条件,每天至少保持与公猪5~10 min的接触,分两次进行,以保障繁育率。
针对屡配不孕的母猪,对于查不出病因者,多次配种后仍无法受孕应选择尽早淘汰。卵巢囊肿的治疗可通过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治疗无果后也要选择淘汰。子宫炎症的治疗,要尽早促使炎症渗出物排出,可使用生理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注射青霉素与链霉素等,然后应用乙烯雌酚肌内注射,达到治疗效果。
总之,就目前来说,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有很多,也较为复杂,要及时结合生产实践予以解决,以保障养育效果。
3 提升母猪繁殖率的措施
在保障母猪健康的基础上积极提升繁育率,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保障广大农户经济收益的重要举措。下面我们结合养殖生产实际情况探究下提升母猪繁育率的措施。
通过合理选留、利用后备母猪提升母猪培养质量,是有效举措。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能够保证猪群的更新质量,严格的个体筛选在后续实施杂交计划时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优良后备母猪的筛选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身体健康、四肢健壮,无明显瑕疵或疾病,产仔数≥10头,阴户发育正常,乳头≥7对等。选留的母猪要做好管理培育,避免出现不良情况,在配种受孕时保证身体健康状况达标,也要注意尽量避免过度、过早配种,降低利用期限。
母猪受孕生仔时要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以逐步提升猪群水平。尤其要注意适时配种,注意窝产仔数,避免过早或过晚,损失卵子或影响产仔数量等。根据养殖数量和公猪情况在受孕配种时予以安排。公猪的选择也是提升繁殖率的重要一环。公猪的日常饲养管理也要严格按照规定,配种过程中合理使用公猪,以保证精液质量。公猪饲料里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要保证,尤其是钙磷等元素,要得到充足保障。公猪配种前要检查精液品质,选择高质量公猪,以中上等膘、身体健壮、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为最佳选择。在母猪生仔之后,要尽量采取多种措施合理缩短哺乳期,实施早期断奶。比如合理应用有关营养学和生理学的知识增加母猪产仔数量,增加产胎数、缩短繁殖周期,断奶期在产后30 d内为最佳,对幼崽和母猪负面影响最小。青年龄的母猪可推迟到35 d天左右,有利于提升第二胎的产仔数量。
在幼崽的管理饲养方面,可依靠杂种优势,避免低遗传力和高杂种等情况,提升产仔数。研究显示,高温对母猪繁殖能力有显著不良影响,控制猪舍温度是避免胚胎死亡的有效举措,高温状态下,母猪体温升高,导致胚胎附植几率降低,影响受精卵发育,造成胚胎死亡等,所以温度以低于21 ℃为最佳。
总之,要根据母猪养殖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引发繁殖障碍的原因,并寻求针对性解决措施,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保证繁育率。
参考文献:
[1] 李新伟.母猪不孕的原因与对策[J].湖南饲料,2010(1):43-44.
[2] 贺恒省.母猪仿生输精法与配套技术要点[J].科学种养,2013(1):34-35.
[3] 王怀禹.母猪流产的原因及防制[J].中国猪业,2010(1):30-32.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的选取
LY二元母猪是利用国外优良种猪长白公猪为父本, 以约克母猪为母本, 通过杂交而获得的一种新型杂交组合体。
选取健康、发育正常的LY (长白公×约克母) 初产母猪和会理县本地土初产母猪各200头做试验动物群。
1.2 试验设计
将选取的各100头LY (长白公×约克母) 初产母猪和会理县本地土初产母猪做繁殖性能对比试验, 试验期为2年。
1.3 测定指标
分别统计试验期的两年内初产与经产母猪的配种分娩率, 窝产仔数, 窝产活仔数, 断奶仔猪数, 年产窝数等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产母猪试验组繁殖性能结果
将二杂与本地初产母猪配种分娩率用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二杂初产母猪与本地初产母猪配种分娩率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 分析结果说明, 二杂初产母猪在配种分娩上优于本地土母猪。
将二杂与本地初产母猪窝产仔数用两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二杂初产母猪与本地初产母猪窝产仔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 分析结果说明, 二杂初产母猪在窝产仔数上优于本地土母猪。
将二杂与本地初产母猪窝产活仔数用两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二杂初产母猪与本地初产母猪窝产仔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 分析结果说明, 二杂初产母猪在窝产活仔数上优于本地土母猪。
%、头、窝
将二杂与本地初产母猪断奶仔猪数用两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二杂初产母猪与本地初产母猪断奶仔猪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 分析结果说明, 二杂初产母猪在断奶仔猪数上优于本地土母猪。
2.2 经产母猪试验组繁殖性能结果
结果表明:二杂经产母猪与本地初产母猪窝产仔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分析结果说明, 二杂初产母猪在窝产仔数上优于本地土母猪。二杂经产母猪与本地经产母猪窝产仔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分析结果说明, 二杂经产母猪在窝产活仔数上优于本地土母猪。二杂经产母猪与本地经产母猪断奶仔猪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 分析结果说明, 二杂经产母猪在断奶仔猪数上优于本地土母猪。二杂经产母猪与本地经产母猪年产窝数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P>0.05) , 分析结果说明, 二杂经产母猪在年产窝数上与本地土母猪比较无显著优势。
3 讨论与结论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05-30
母猪繁殖07-05
母猪繁殖障碍防治论文10-16
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07-03
提高母猪繁殖率措施07-30
繁殖栽培技术管理10-05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09-08
饲养母猪的关键技术07-02
妊娠期母猪饲养技术07-04
【技术】母猪产房管理要点及保健方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