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2024-05-30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共11篇)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1

1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现状

对于一个养猪场来说, 母猪的高数量、保质量繁殖是基础, 直接与猪场的效益和盈利额度息息相关。因此, 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与养殖场的综合能力及生产水平挂钩。笔者曾走访四川省绵阳市的数十个规模化养猪场, 针对其母猪繁殖的技术和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经了解, 随着经济发展, 国家对养殖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随即出台了相关政策, 旨在扶持这一产业的发展, 部分养猪场在项目资金及技术人员的支持下, 确实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有的养猪场非但没有盈利, 反而亏损严重。经过分析发现, 根源在于养殖场的饲养技术水平较低, 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养殖大局观念及技术上的细节注意不到位, 从而影响了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随后, 在查阅相关资料及走访中发现, 由于养猪市场对种猪存在强烈需求, 最近几年我国便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种猪, 这一类种猪生长特别快, 身上瘦肉多, 而且饲养的报酬相当高。一方面, 这对国内养猪业的发展来说是一大契机;另一方面, 对专业的养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营养搭配方面, 要求对母猪的营养供给和管理要做到相当精准, 否则最后也会“人财两空”。

2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1 掌握好母猪的发情时机

母猪发情期到来时, 表现比较明显, 诸如对周围环境异常敏感, 追赶人畜;有的食欲大减, 时常发呆, 东张西望等。另外, 母猪的外阴部位会有充血肿胀的现象, 阴道黏膜颜色也会先由浅变深, 再由深变浅。技术人员用手轻轻按压母猪的后背部, 如果发现其站着不动, 说明其已经准备好做配种工作了。这一时期, 母猪也会出现后腿分开、排尿次数增多等现象[1]。

2.2 制定好配种计划

2.2.1 先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为了使得母猪的配种工作与繁殖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依计划进行。公猪的纯度应作为为母猪选择配种对象的首要原则, 如果不按照计划进行, 有可能会降低母猪的生产力, 使配种的品种纯度日渐降低。

2.2.2 严格遵守配种原则。

配种过程中有几种情况不能进行, 需要特别注意:有近亲关系的公母双方不能进行配种;公母双方都有遗传缺陷或者双方有共同的遗传缺陷时, 不能接受配种;老母猪不能和年轻的公猪进行配种, 年轻母猪也不能和老公猪进行配种[2]。

2.2.3 周围环境务必保持肃静。

猪在配种过程中需要安静的环境, 要避免无关人员靠近, 防止对猪的噪声应激。

2.2.4 掌握好配种技巧。

温度的高低对配种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冬季配种时, 要选择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进行;如果是在夏季, 需要选择一处能够遮光且湿度不大、温度适宜的场所进行。在体格上, 如果公猪大、母猪小, 公猪应站在下坡位;若公猪小、母猪大, 公猪需要站在上坡位。如果情况特殊, 也可以采取人工辅助进行配种。

2.2.5 适当进行多次配种。

母猪在发情期间进行两三次配种最为适宜, 期间间隔至少为8 h。

2.3 掌握好妊娠诊断技术

一般母猪经过配种后, 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没有产生发情现象, 那么技术人员则可以判定母猪妊娠, 因为母猪会表现出疲累、嗜睡、性情温顺、食欲大增等。但是, 还有一部分母猪受精后胚胎在早期发育时就已经死亡, 这就会造成母猪长期不发育, 因此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2.4 掌握妊娠期母猪的饲养方法

一是采取步步高的饲养方式。初次受孕的小母猪, 胎儿发育慢, 需要不断增加营养, 因为小母猪也在发育阶段, 每日的配合饲料量不能超过1.2 kg, 这是在妊娠前期, 而中期和后期可以适当增量[3]。

二是采取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该方式适合膘情较好且是经产母猪。这一时期可以为了节省饲料, 在妊娠前期选择一些粗质饲料, 后期因为胎儿生长速度加快, 可以选择精质的饲料。

三是采取“高-低-高”的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中等膘情的经产母猪, 而且也是目前各养殖场普遍采用的一种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在妊娠前期给母猪补充高营养, 这对胚胎的着床和多坐胎会有较大帮助, 中期胎儿生长速度慢, 营养料适当降低, 到后期生长速度加快, 再提供高营养饲料。

2.5 哺乳母猪的饲养

在这一阶段, 饲养员需要做的就是重视断奶过度日粮, 关注母猪每日的进食量及消化量, 在饲粮中适当添加脂肪, 增加每日喂料次数, 注意保证其每日的饮水量, 还要注意让母猪控制减重。

3 结语

繁殖母猪的饲养技术在养殖业是一大关键点, 养猪最重要的就是饲养员要关注从母猪配种到猪仔长成肥猪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细节, 做到时刻心中有“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 任何环节都要讲求精细,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猪场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施国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净化的综合管理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2]蓝荣庚.洋二元杂种母猪育成期饲养管理[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 (54) :48-51.

[3]刘自逵, 赵浩为, 黄建平, 等.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终生繁殖性能[J].猪业科学, 201 (34) :42-43.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2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规模化养猪场不断增多,如何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成为广大生产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之一。要想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只有打破传统的养殖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实施科学的繁殖技术.不断提高母猪的受配率、受胎率、分娩率、产仔率及仔猪成活率,积极开展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选种,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潜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

加强选种,采用以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选种方法

繁殖率的高低与猪的品种有密切关系,养猪场应选用繁殖率高的公、母猪进行繁殖。经过一定时间观察后,严格淘汰繁殖率低下的个体,尤其是具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先天性死精、少精、无精的公猪,习惯性流产的母猪等。后备母猪的选留,要注意改变以单纯的看仔猪断奶体重大小和体型外貌的单一表型的选种方法I21。首先.要以产仔数高低作为选种的标准,从父母繁殖性状高的优秀个体中选留后备母猪,如此逐渐更替.从而使产仔数高的经济性状的基因纯合度加大.不断提高繁育猪群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还要注意断奶仔猪的育成头以及仔猪断奶的个体重量,用制定选种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选种。2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优化猪场的生态结构

猪场应该保持安静,并保持舍内卫生,做到清洁、干燥、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冬天可以晒太阳,夏天可以乘凉。2.1 空气品质的控制

在优良空气质量环境下生活的猪群对疫病有相对较高的抵抗力,空气质量差会造成猪打喷嚏、流泪、咳嗽等不良反应,还会造成母猪发情障碍现象。因此,保持猪舍空气畅通,改善母猪发情障碍,是提高繁殖率的途径之一。母猪舍氨气浓度质量分数应控制在lOOx10-6以下。二氧化碳不超过1500~2000x10-6.硫化氢不超过10mg/m3。2.2 温度的控制

在气候生态因素中,母猪对热很敏感,其适宜温度是22℃.因此易受热应激而发生繁殖障碍。特别是30℃以上的高温,对母猪的繁殖机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据报道.引起母猪的流产临界温度为32℃,所以在生产中.当室温超过30℃时,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等抗应激物质,增喂青绿多汁饲料.采取圈舍淋水喷雾和通风等措施,改善内部小气候,减少母猪的热应激.配种时间宜选在早晚或夜间气温较低时进行。2.3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控制 母猪哺乳期间光照时间(日光或灯光)时间应达l6h以上,光度必须达到3~6W,这样可使母猪离乳窝重增加6.4%,离乳后5d内发情率提高2.2%。在生产中尤其是入秋后,猪舍光照不足应补充人工光,并且勤换灯泡,对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大有益处。3 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种猪的正常繁殖机能

根据公、母猪的品种、年龄、个体特征以及本地区的环境条件等,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以保证公、母猪的正常繁殖机能.日粮最好采用种畜的全价配合饲料,切不可用发霉、变质原料配制饲料。日粮配方中应有足够的蛋白质饲料,适当辅以青绿饲料,合理的钙和磷比例。种猪还要有适当的运动,供给充足的饮水等,以保证公猪有旺盛的性欲.产生优质的精液,母猪能够正常发情、排卵和泌乳。3.1 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公猪好一坡,母猪好一窝”。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公猪自身的体质和配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和后代的品质。种公猪的饲养应根据饲养标准和各地饲料条件,进行日粮合理搭配,日粮体积要小些,占公猪体重的2.5%~3%(精料要多,粗料要少),日粮中应以DE≤12.5MJ/kg、CP≤14%、钙0.65%、磷0.55%为标准。种猪每天上下午各运动lh,使公猪达到体质健壮、中上等膘、性欲旺盛,产生优良品质的精液,母猪受胎率高、产仔数多。成年公猪每周使用3~5次,青年公猪每周使用2~3次,猪场公母比例要合适,比例过大,公猪负担过重;比例小,造成公猪浪费。实行季节性产仔和本交的猪场,1头公猪可负担l5~30头母猪配种任务:实行人工授精的猪场,1头公猪可负担600~1000头母猪。可见,种公猪的饲养,在生产中的关键措施是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三者之间的平衡。3.2 加强种母猪的各阶段饲养管理

在确保母猪体况正常的情况下,控制饲养,保持母猪肥瘦适中。喂料做到“二重”、“三轻”。“二重”即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多喂精料,青绿多汁和矿物饲料:“三轻”即怀孕初期空怀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量喂养精料.使母猪常年保持七八成膘。3.2.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生产实际中,根据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必须给予适当的饲养条件,第一次发情前,多吃,吃好,长身体;第一次发情后,少吃,吃粗,调膘情。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前提下,日粮中多喂青粗料,尤其是青饲料,一般精青料比为1:3为宜,这样有利于培育母猪的耐粗饲.又不至于沉积过多脂肪.妨碍后备猪的发情、排卵与受胎。确保本地猪种3.5月龄、二元母猪4.5月龄、外来种猪6.5月龄时,正常出现第一次发情。早发情可以早配种,但也可等到第3个情期再配种,有资料报道,第3个发情期受孕的后备母猪比第一次发情受孕的窝产仔猪多。

3.2.2 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 在生产实践中主张在母猪交配前20d要增加精料,最好喂一些细料稀食.以促进母猪多排卵。在配种的3d内尽量减少饲喂数量.可以明显地提高胚胎的着床率。在妊娠的前21d内,由于受精卵刚形成.母猪不需要高水平营养。据有关报道,配种前的高水平饲喂.接着在妊娠前期的低水平饲喂可增加排卵数,提高胚胎存活率,如果母猪体况一般,宜给母猪以DE≤12.50MJ/kg、CP≤13%为标准的日粮,饲喂水平应为维持需要的1.5倍以下,初产母猪日喂l.5kg,经产母猪日喂2.0kg,就可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如果摄入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会降低胚胎存活率,从而减少产仔数.这主要因为初产母猪妊娠前期摄人过高的能量和蛋白质会影响血浆孕酮水平,进而对胚胎的存活率产生影响。3.2.3 妊娠中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中期的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胚胎时期肌纤维的生长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很重要。有研究表明,肌纤维的数量在胚胎时期就已确定,在妊娠期第90d左右.肌纤维的增生已经完成。Dwyer等(1933)认为,肌纤维数量可能是决定仔猪出生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重要因子。这样,在肌纤维发育期营养供应不足的仔猪,在出生时肌纤维数量就比较少,以后长得也较慢。妊娠1个月至产前l个月应给DE≤12.90MJ/kg、CP≤14%为标准的日粮,保持母猪每天增重45g。此时可适当提高粗纤维含量,增加母猪的饱腹感,预防便秘,可减少死胎、流产的发生。这是因为饲喂高纤维日粮可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的形成.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生酮能量底物供发育的胚胎利用。3.2.4 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

仔猪初生重的60%-70%是来自产前1个月.此时母猪体内胚胎的发育速度是配种后3个月生长速度的7倍。这也就要求对产前1个月的母猪,应给以DE≥12.90MJ/kg、CP≥16%、lys≥0.8%的高营养水平饲粮,这时仔猪初生重与仔猪存活呈正相关。抓好母猪妊娠后期饲养管理,对提高仔猪初生重,母猪产后泌乳量和母猪繁殖性能均有重要影响。3.3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母猪哺乳期间的饲养策略。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增加采食量。因为随着哺乳仔猪断奶日龄的提前,增加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对以后的繁殖性能相当重要。哺乳母猪每天摄入的能量约75%用于哺乳,能否给哺乳母猪提供有效的营养.将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当哺乳母猪摄入的饲料营养不能满足其哺乳需要时,便会引起体内脂肪大量消耗,导致母猪掉膘和体重下降,过度掉膘不仅直接影响仔猪生长,还会影响下一胎发情配种。对哺乳母猪宜采用DE≥13.30MJ/kg、CP≥17%、lys≥0.85%和高营养密度日粮,尽量满足,敞开供应。对于高产和食欲差的母猪,要在日粮中添加4%油脂,这样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及断奶重。这主要是因为乳脂水平增加后提高了乳中的能量水平,从而使仔猪可以从乳中摄人更多的能量而提高存活率。3.4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刚断奶后的母猪头几天应控制饲喂量.避免发生乳房炎。对体质较差,带仔多的母猪采取随意采食法.应给以DE≥12.90MJ/kg、CP≥16%、ys≥0.8%为标准的日粮;对体质过肥的猪,采取限量饲喂,促进正常发情、配种,增加产仔数。在正常情况下,断奶后母猪一周内发情配种率应达80%~90%。4 实施科学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率

4.1 掌握初配年龄。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母猪配种年龄过早.常有产仔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生长慢等缺点.迟配又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据试验,地方种母猪在生后6~8月龄、体重50~60kg,国外的中型品种在生后8~10月龄、体重lOOkg以上,大型品种体重在120kg以上,开始配种为宜。母猪发情征状明显,允许公猪爬跨,人工测试站立不动或见到公猪不走动之后12h配种为最佳配种时间.在配种后8-12h再复配1次,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配种效果和获是较高的产仔数。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2次重复配种.如上午喂前配种1次.当天下午喂前再复配1次。如下午配种.第2天早晨再复配l次。由于母猪年龄不同,排卵时间也就不同,最好抢在母猪排卵前配种,所以配种的时间还要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其原则是“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4.2 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提高猪群生产水平

母猪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第4~5胎产仔数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此外,子宫炎、断奶后不发情(推迟发情)、配种后不受胎、死胎弱仔、肢蹄病的发生等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难产则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和年老体弱母猪。因此在生产中应建立并保持合理母猪群结构,一般来说,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l胎或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

4.3 采用多胎高产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率

4.3.1 人工授精:有利于预防生殖系统疾病的传播和不孕症的发生,提高母猪受孕率、仔猪成活率与健仔率。

4.3.2 重复配种:在一个情期内配种2~3次,每次间隔8~12h。

4.3-3 混合配种:在一次配种时,可用不同品种或个体的猪精液输入母猪子宫内。4.3.4 激素催情技术:经产母猪断奶7d以上不发情时,除加强运动、多晒太阳、公猪诱情、合群并圈外,还可用药物催情,如孕马血清(体况较好的中型母猪,每次皮下注射5mL,1周后即可发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体况良好的中型母猪肌注l000u),也可采用中药促情或乙点酚治疗。

4.3.5 激素促排卵:在母猪第一次配种后肌注促排3号20mg,可促进排卵,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4.4 做好妊娠诊断工作,预防流产,减少胚胎死亡 母猪配种后,如果不再发情,便可判断妊娠。妊娠期胚胎有3次死亡高峰:一是在怀孕l3-18d时,胚胎迅速由圆变长,开始植入子宫时,如营养供给不足或代谢功能不正常,胚胎死亡率最高:二是怀孕第3周胚胎器官形成阶段.由于胚胎在胎盘中争夺其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强存弱亡,损失较大:三是怀孕60~70d时.胎儿迅速发育,致使因营养物质供不应求而死亡。为了减少胚胎死亡,提高母猪每窝产仔数,对妊娠母猪要细心观察,精心管理.尽量减少剧烈运动,做好防范措施。

4.5 实施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提高母猪利用率

应用动物生理、营养研究的新成果,实行仔猪早期断奶,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数.从而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总数。一般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28d断奶较为合适。对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产仔后35日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2胎的产仔数。

4.6 采用同期发情的方法,提高母猪繁殖率

对母猪采用同期断奶方法,一般在断奶后5~7d母猪即发情,并能诱发不发情母猪发情.促进猪场母猪同期发情、同期受胎、同期产仔,有利于提高繁殖效率,便于猪场集约化、商品化生产。

4.7 正确接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采用正确的接产方法,减少产期仔猪的死亡,做好仔猪的日常护理、防病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不可忽视的环节。

4.8 控制好繁殖障碍性疾病。提高母猪繁殖率

防治好母猪子宫疾病,克服不孕和难孕现象。各种类型的子宫炎、阴道炎、输卵管炎,均可导致母猪不孕;营养不良和厩舍潮湿也可引起炎症:孕期和产后运动不足可继发子宫迟缓或恶露滞留.在生产实际中,应及时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对发情异常的母猪.用激素或其他方法及时调整。

做好疫病的综合防制工作。控制和净化猪场

认真做好防疫工作,制定好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控制和净化猪场。特别要防止母猪怀孕后期生病,否则,会导致部分或全部胚胎死亡。规模化养猪场必须采取自繁自养的繁育体系和全进全出制的生产体系,严防疾病的传人,保持猪场的稳定发展。6 小结

母猪饲养与繁殖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养猪业;科学发展观;饲养与繁殖

1.营养方面

1.1能量和氨基酸

能量和氨基酸摄入量对泌乳和随后的繁殖性能均很重要。能量是影响母猪泌乳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乳汁的合成对能量有依赖。 泌乳期蛋白质和氨基酸摄入量对整个泌乳期都十分重要。

1.2维生素和矿物元素

A.维生素E及硒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主要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分泌性激素,有利于母猪的发情、排卵、受孕和胚胎着床,防止流产,提高母猪的生殖机能。维生素E不足时可降低母猪的繁殖能力,使发情不正常,排卵数减少,胚胎易死亡等。妊娠和哺乳母猪需要量为44mg/kg。硒是维持猪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缺硒地区生产的饲料硒含量很低,故要利用无机硒源或添加有机硒。

B.叶酸与生物素

叶酸叶酸在体内的主要辅酶形式是四氨叶酸,研究表明向半合成日粮中添加叶酸,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母猪日粮中添加生物素,可明显改善蹄部的硬度和致密度、承压强度、改善皮肤和被毛品质等,使蹄裂和脚垫损伤减少。

C.铁

初生仔猪早期生产速度很快,每天需要7-16毫克铁,摄取不足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当提高母猪日粮中的铁的含量特别是有机铁的含量可以提高母乳中铁的含量,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也可以给母猪的乳头涂抹硫酸亚铁溶液或则给仔猪注射含铁的注射液来防止仔猪贫血。

D.铬

铬是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其能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故被称为“送仔观音”。有试验表明于配种前6-7个月开始补充200ug/kg铬,结果表明窝产仔数及断奶仔猪数增加2头,21日龄窝重增加8kg。

1.3粗纤维

母猪在妊娠期补给一定数量的粗纤维,可提高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为发育中的胎儿提供生酮基质,增加胎儿体内的能量储备。

2.饲养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母猪建议的饲喂量如下:

采食量(kg/天)

配种后4天内 1.8-2.2

配种后 4-30天 2.2-2.5

配种后 30-90天 2.0-2.5

配种后90-110天 3.0-3.5

配种后110天—分娩 每天降低饲喂量0.5

分娩当天 2

分娩后 逐渐提高饲喂量

妊娠前期及中期都进行限制饲喂可使其有适中膘情并且在分娩时不致过肥而降低哺乳期采食量。妊娠后期适当提高饲喂量,特别应该加强蛋白质的营养,同时保证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但能量摄入水平不能太高,否则将对哺乳期摄食量产生不良影响,并增加母猪哺乳期乳房炎、子宫炎和无乳症的发病率。泌乳母猪泌乳期间损失过多的体重或体况会延长断奶-发情的时间间隔,减少断奶后的发情的母猪头数,降低妊娠率和胚胎成活率。此阶段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泌乳中后期采食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母猪泌乳期失重。

断奶后通过营养和饲养管理来改善母猪断奶后的繁殖性能效果并不太理想,更为有效的措施是妊娠期和泌乳期的适量饲喂。但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猪,断奶后提高饲养水平可缩短初产母猪断奶-发情的时间间隔,提高断奶后10天内发情的比例。

3.配种后的管理方面

3.1使母猪在春秋季分娩

母猪分娩安排在春秋季,能提高仔猪成活率,实现2年产5胎。可把第1胎安排在11~12月配种,次年3~4月产崽;第2胎安排在5~6月配种,9~10月产崽。

3.2母猪人工催情法

方法1:对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取公猪精液20毫升,用输精管缓慢地将精液输入母猪的子宫内,并不停地转动和来回抽动输精管。同时用少量精液洒于母猪鼻端,加强饲养,4天后即可发情配种。

方法2:体重75千克~100千克的母猪肌肉注射人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单位,或皮下注射人用孕马血清5毫升,4~6天即可发情。

3.3加强母猪保胎措施

配种后9~13天和分娩前21天的母猪易流产,应加强保胎措施,禁喂冰冻和霉烂变质饲料。有流产先兆者可用黄芪100克,白术、甘草、当归、白芍、黄芩、砂仁各50克,浓煎取汁,每天2剂,连用3天;也要在母猪配种后10天左右注射黄体酮注射液保胎。

3.4母猪妊娠早期诊断

方法1:母猪配种3~4周时,用拇指和食指按压其第9胸椎至第2腰椎之间的腰背部,如脊背略微弓起者即表明受孕,脊背凹者为未受孕。

方法2:捏乳头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倒数第二对乳头,若乳头内乳管中有一大小如火柴棍的硬棍,表明已怀孕,若无,则表明未怀孕;此法在配种后7-15天进行较准确。

方法3:晨尿检查法:取母猪晨尿(第一次)10毫升滴入1-2滴碘酒和2-4滴白醋,加热煮沸,若出现红色,表明已怀孕;若出现黄色,则表明未怀孕。

3.5让母猪在白天产仔的方法

众所周知,70%的母猪都会在夜间产仔,因为母猪的催产素分泌70%都在晚上进行,为了便于猪场管理,我们可以让母猪在白天产仔,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母猪临产前2~3天(即母猪怀孕期的第111~112天) 的上午9~11时于母猪颈部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注射液2~3毫升,可使98%的母猪在次日白天分娩,提高仔猪成活率。 此外氯前列烯醇对猪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可使妊娠黄体溶解,血液黄体酮含量下降,能特异兴奋妊娠子宫,舒张宫颈肌肉,使仔猪按预定时间顺利产出,可使产程缩短半小时左右并能促使胎衣、恶露排出和子宫复原。对黄体囊肿性不孕、胎衣不下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降低母猪产后疼痛、乳房炎、子宫炎、缺乳等症的发生率。

3.6母猪催乳法

方法1:将母猪产后的胎盘,冲洗干净,切成长4~5厘米、宽2~3厘米的小块,文火熬煮1~2小时,将胎衣连汤拌入稀粥内,也可加入适量食盐与味精,从产后第2天起,按每天2次喂给母猪,喂完为止。历来缺乳的母猪,以木通30克,当归20克,黄芪30克煎汤,连同煮熟的胎衣一起喂给,效果极佳。或用海带250克,泡涨切细,加猪油100克煎汤,每天早晚各喂1次,连用2~3天,奶汁分泌量可大增。

方法2:激素疗法:有乳汁排出而排乳不畅者,可给母猪肌注缩宫素5-6ml或脑垂体后叶素5-6ml,同时把仔猪关入保温箱,15分钟左右,再放出乳猪,通过缩宫素或脑垂体后叶素发挥作用,及仔猪的拱乳刺激,促进母猪排乳通畅,一日两次,连用二天。

3.7提高母猪产仔率

母猪断奶后3天至发情期内,每天每头饲喂复合维生素B、胡萝卜素各400毫克,维生素E200毫克,配种后剂量减半,再喂3周,每胎可多产崽2~3头。

3.8母猪产后三联症(MMA)的治疗措施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4

1.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接产技术考核和产仔成绩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措施是由胚胎发育的规律决定的。胚胎的发育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关键时期: (1) 胚胎着床期, 胚胎的第一个死亡高峰, 大约在母猪配种后9~13 d; (2) 胚胎器官形成期, 胚胎的第二个死亡高峰, 大约在母猪配种后3周左右; (3) 胎儿迅速生长期, 胚胎的第三个死亡高峰, 大约在母猪配种后60~70 d。

我们把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配种日开始到配种后30 d, 在这一时期, 要对配种后18~24 d的母猪进行观察, 及时发现返情母猪, 以便于初步确定母猪是否妊娠。在管理上必须认真仔细, 避免出现胚胎着床期、胚胎器官形成期两个胚胎死亡高峰, 保证胚胎的成活。一方面要适当对母猪进行减料, 另一方面还要避免意外刺激;第二阶段从配种后30 d到60 d,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妊娠诊断, 利用超声波检查是否怀孕, 以便及早发现假妊, 做出及时处理;第三阶段从配种后60 d起到分娩, 这一时期由于胚胎生长发育, 营养需要量大。尤其在90~110 d胎儿发育迅速, 必须根据母猪膘情状况适当增加饲料供应量, 提高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在胚胎的第一和第二死亡高峰, 由于胚重很小, 胚胎死亡后很快被母体吸收, 不会留下痕迹。当胚胎发育到60日龄时, 胚重将迅速增加, 胚胎增大, 因竞争营养而死亡的胚胎, 母体不能完全吸收, 在母猪分娩时会产出体外, 形成木乃伊 (黑仔) 。在这一时期因缺乏营养, 而活下来的胚胎, 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 出生时体质量相对较小, 成为弱仔。在母猪分娩过程中, 由于母体和环境的不良因素 (比如胚儿在子宫中过早断脐) , 以及管理的不周, 还会导致分娩中胎儿的死亡, 产生死胎。而即死则很可能由于胎儿在产道中憋气时间太长, 产后不能恢复呼吸, 或因早产仔猪生活能力弱所致。畸形仔猪则是由遗传基因变异或中毒等造成的。当然造成母猪死胎、木乃伊等的因素还有病理的因素, 因脱离饲养管理的范畴, 这里不做讨论。

在母猪分娩结束后, 畸形、即死、死胎、弱仔、木乃伊的头数都应该记录下来, 与健康仔猪数、初生个体质量、仔猪左右乳头数、性别、毛色等记录, 再加上母猪号、母猪胎次、与配公猪号、仔猪品种、配种日期、产仔日期、饲养员 (产房栋号) 、配种员等一起形成母猪的产仔记录。

根据猪场某段时期产仔记录中数量指标的统计, 可以从中分析该场母猪平均总产仔数、平均产健仔数, 畸形、即死、死胎、弱仔、木乃伊的发生率。平均总产仔数指标用以考核配种适时程度;平均产健仔数用以考核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畸形仔猪发生率用以考察母猪群的遗传基因变异情况;即死和死胎发生率用以考核接产或助产技术 (以及导致产生死胎、木乃伊的病理因素) ;木乃伊用以考核60 d时的饲料供应情况 (以及导致产生死胎木乃伊的病理因素) ;初生窝重, 用以考核全期的饲料供应水平, 尤其后期的饲料供应水平;弱仔发生率及初生个体质量的窝内变异系数可以考核60 d以后每日饲料供应量的平衡情况。因此对产仔成绩的分析就是对配种技术、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接产技术等进行考核与分析, 从而去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达到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母猪的生产性能的目的。

2. 哺乳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断奶原则和断奶成绩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获得较高的断奶质量, 较高的断奶成活率。其管理措施主要围绕增强母猪的泌乳力及仔猪护理而进行。一般情况下, 泌乳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品种、胎次、产仔数、营养因素、环境、放奶技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 我们必须选好品种, 在确定母猪品种的基础上, 要保证哺乳期母猪的营养需要, 改善哺乳母猪的生活和环境条件, 才能使母猪产生足够的乳汁, 满足仔猪的需要。所以在饲养上, 要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 根据母猪所带仔猪的数量加大饲料的供应量。在母猪无乳的情况下, 务必尽快使用药物催乳或对症治疗, 使仔猪顺利度过初生关。

在仔猪的护理上, 要注意三关的管理:初生关, 要给仔猪及时吃上初乳;补料关, 仔猪生后3 d就要开始补水补料, 调教仔猪尽快开料, 以便在21 d母猪泌乳力下降时, 仔猪能够用饲料作为营养补充, 为断奶做准备;下痢关, 仔猪在哺乳阶段, 由于消化机能不完善和抵抗能力差, 在哺乳期间极易发生黄白痢, 发生黄白痢的因素很多, 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积极的预防及治疗, 安全度过仔猪下痢关。

哺乳28 d, 要及时对仔猪进行断奶。执行断奶要根据情况决定, 灵活掌握断奶原则, 要根据母猪的体况、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仔猪的吃料情况, 分别采取一次性断奶、分批断奶、间隔断奶等方法进行适时断奶, 以保证培育阶段的仔猪成活率, 过好断奶关。

断奶成绩包括断奶头数、断奶个体质量、断奶窝质量等;再加上母猪号、产房饲养员等形成断奶记录。通过对断奶成绩统计, 可以知道饲养员的仔猪护理技术, 以分析饲养管理情况;对断奶个体质量变异系数分析, 可以知道仔猪的吃料状况;对断奶窝质量的分析可以考核母猪的泌乳量以及下痢关度过的情况。

3. 空怀期母猪的饲养管理、配种技术和配种成绩

母猪空怀期时间的长短, 对母猪整个生产周期十分重要, 缩短空怀期可以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次。母猪一断奶就进入空怀期, 正常情况下, 在4~7 d后, 大多数母猪就会发情配种, 只有少数的母猪由于个别原因发情延迟。在这样短暂的几天内, 我们必须抓好短期优饲, 使母猪产出较多的卵子, 多受胎。对于发情延迟的母猪应及时进行调情或药物催情, 尽可能缩短母猪空怀期。在这一时期重要的任务是对母猪进行发情观察和发情鉴定, 这是适时配种的关键所在。在适时配种的同时, 公猪精液质量会直接影响配种结果, 所以随时检查公猪精液的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母猪在配种完成后进入妊娠期, 18~25 d和36~45 d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查, 基本可以确定母猪是否受胎, 从而减少了配种母猪的空怀。

对于异常发情和反复发情的母猪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要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尽快使其受孕。如果仍然不能奏效, 就要对其做出处理意见, 尽快淘汰。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无效母猪饲养日, 提高母猪平均年产仔窝数, 并且缩短母猪从断奶到配种之间的平均时间 (断配间距) 。

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根源 篇5

关键词:母猪;繁殖机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56

1 母猪妊娠期间出现的繁殖生理问题

母猪妊娠是一种生殖应激,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生理问题。母猪从怀孕开始因体内激素发生改变,可以引起乳房水肿、便秘等,特别是母猪分娩时生理变化最为明显,非常容易出现产后过度疲劳、产后疼痛应激、产后感染、产后高热、产后厌食等。以下简要介绍母猪妊娠时出现的繁殖生理症状及引起的原因。母猪乳房的水肿从怀孕开始,体内激素发生急剧变化,迅速使全身血容量扩张、血液中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骤降;母猪泌乳时大量白蛋白随乳汁排出等,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和乳房水肿等。

1.1 便秘

母猪怀孕开始时由于血液中孕酮的增加使平滑肌收缩减慢,肠内粪便水分被大量吸收而使粪便变硬;由于怀孕后期胎儿的快速生长压迫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减弱而使粪便变硬;母猪产后过度疲劳和过度疼痛应激等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出现便秘;由于大量使用劣质麦麸和统糠等粗纤维引起大便干结;母猪妊娠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药源性便秘;由于天气炎热造成热应激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便秘,诸如以上众多因素均可引起母猪便秘。

便秘造成大量毒素被吸收造成组织破坏引起乳腺炎,造成胚胎发育受阻或死亡,损伤肝肾、心肺、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母猪食欲差、营养失衡、难产死产、弱胎死胎、母乳不足、仔猪黄白痢、生长缓慢,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等。

1.2 贫血

母猪怀孕时由于血容量的增加,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引发贫血;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对血红蛋白的需求大增,以及怀孕后期易出现高热便秘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加重了贫血过程。

1.3 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分娩无力;怀孕时营养失调,缺乏额外的补充钙、铁剂和硒等,而热应激又会引起钙、碘的需求增加而导致血钙、血碘下降,继而导致母猪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2 母猪繁殖障碍的根源

2.1 子宫内膜炎导致母猪不发情或返情、发情配不上种

如果母猪患有便秘,会导致子宫受到压迫,再有产后卫生处理不好,引发感染以及助产措施不当或流产等,都有可能引发子宫感染而发炎。另外,使用了催产素而导致恶露、胎衣碎片甚至死胎留在子宫都可能引起发炎。再有一些外源性微生物侵害也是导致母猪子宫发炎的主要原因,比如一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弓形体、螺旋体等,都会引发母猪繁殖问题,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原因很多,而子宫内膜炎也是造成母猪不孕和流产的重要原因,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治。

2.2 传染性病原因素与繁殖障碍

传染性疾病病原因素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主要包括猪细小病毒病、日本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温和性猪瘟、猪肠病毒综合征等。

2.3 母猪便秘与繁殖障碍

饲料的配比不合理、饮水不足、运动缺乏、母猪直肠麻痹、消化不良及肠道寄生虫、传染病等疾病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母猪便秘,一旦母猪患上便秘,往往会造成体内毒素排出受阻,引起胎儿吸收、流产等,另外会导致母猪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容易引起猪的肠部病症,导致生理机能障碍,发情周期受到破坏。

2.4 用药与繁殖障碍

一些药物的使用会造成繁殖障碍。例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引起母猪流产;抗蠕虫药物苯丙咪唑类药物(芬苯哒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可引起畸胎,特别是在受精后20~40天;血虫净(贝尼尔)引起母猪流产;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胎儿肾炎和听觉障碍;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物,使用剂量达到3毫克/公斤时,会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四环素类药物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引起产后母猪无乳症;阿散酸在饲料添加250毫克/公斤时,会引起死胎或流产。此外接种流感疫苗和其他病毒性疫苗可引起胚胎吸收、产仔数下降和怀孕后期母猪流产。

2.5 营养因素与繁殖障碍

饲料中维生素与矿物质比例失调、饲料中的能量过高、霉变饲料及滥用脱霉剂都会造成母猪的营养不平衡,由于营养的供给出了问题,会导致母猪身体产生一系列变化,继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造成母猪交配流血、难产或产程过长、胎衣显著减少、发情不明显、免疫力低下等。这些症状的发生,都会严重阻碍母猪的繁殖。

2.6 滥用生殖激素造成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

一方面是滥用催情激素。催情激素使用不当会引发母猪假孕或窝产仔数显著减少。遇到母猪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等,就会大量使用催情激素,如雌激素、三合激素等。注射这些雌激素以后,母猪会表现出发情的症状,反复注射反复发情,但母猪只发情不排卵,始终配不上种,属于无效发情,长期使用该激素还容易造成卵巢机能减退和卵巢的萎缩,出现顽固性的繁殖障碍。

  另一方面是滥用催产素助产,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有些猪场用催产素作为一种防止产程过长、促进产仔、促进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的一种手段,但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如过早使用催产素可造成难产,仔猪在子宫或产道内“闷死”。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容易造成母猪死亡;羊水过早排掉,产道阻力增大,造成难产;子宫颈过早关闭:无法助产(手伸不进子宫);无法净宫(恶露、胎衣、胎儿排不出);初乳丢失,仔猪易得黄白痢或成活率低;扰乱内分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3 防治措施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搭配日粮、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是减少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根本措施,选用优质饲料是解决霉菌毒素危害的根本,远离激素有利于维护母猪正常生殖机能,也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6

1 抓好母猪妊娠期管理, 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

在母猪妊娠阶段, 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胎儿能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 防止化胎、流产和死胎的发生, 使母猪产出数量多、初生体重大、体质健壮、均匀整齐的仔猪。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 (1) 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 防止流产; (2) 确保每窝都能产出数量较多的、健壮的、生活力强的、初生体重大的仔猪; (3) 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 为哺乳期贮备泌乳所需的营养。

母猪怀孕最初的1个月有2个胚胎死亡高峰期:一是在配种后的9~13 d, 是受精卵的着床期;另一个是在受精后的第3周左右, 为胚胎器官的形成分化期。所以, 妊娠后的第1个月对于胎儿而言, 营养水平并不一定要求很高, 但饲料的质量却要求很高。加强妊娠末期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生长发育, 提高初生体重的关键环节。

1.1 妊娠母猪的饲养

妊娠期应区分为3个阶段, 即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

(1) 妊娠前期 (配种~21 d) 。这一时期胎儿对养分需要很少, 调整采食量应根据母猪的体况和体重需要进行, 一般日采食量为1.8~2.0 kg。

(2) 妊娠中期 (配种后22~84 d) 。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会增加仔猪出生前和出生后的肌纤维发育, 一般日喂量为2.2~2.5 kg。

(3) 妊娠后期 (配种后85 d~产前) 。胚胎到妊娠80 d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 至110 d完全成熟。增加这一时期的采食量, 能满足快速生长的胎儿对养分的需要, 一般日喂量为3.0~3.5 kg, 但也应防止增加采食量对乳腺发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妊娠期日粮中, 无论是精料还是粗料, 都要特别注意品质优良, 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和带有毒性或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 否则会引起流产。

1.2 妊娠母猪的管理

(1) 妊娠母猪在妊娠前期实行分群饲养, 每群4~5头, 到妊娠后期适当减少头数, 临产前5~7 d转入分娩舍, 实行单圈饲养。

(2) 妊娠母猪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 减少难产发生。每天在运动场内自由活动一定时间, 在产前5~7 d停止运动, 防止母猪感冒发烧等造成胚胎死亡或流产。

(3) 防止妊娠母猪相互拥挤、咬架及滑倒、鞭打、惊吓等发生, 以免造成损伤, 而引起死胎和流产。

(4) 要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防止子宫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5) 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 (一般4~5 d) , 切忌突然变更。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以免引起母猪便秘、腹泻、中毒、胚胎死亡和流产。

2 控制好哺乳母猪产房温度, 创造母仔舒适小环境

仔猪和哺乳母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是不同的, 新生仔猪的最适温度在32℃以上, 而母猪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简单地使舍温升到30℃以上, 虽然比较适应仔猪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加大了增温保温的费用开支, 也给母猪的泌乳、采食带来了负面影响, 同时也增加了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所以, 冬季如何保证母猪舍15~18℃的温度及仔猪舍30℃以上的环境温度, 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是做好母猪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有的养殖户给猪舍生火炉、搭火墙、挂灯泡等, 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最适于农村应用的简便而经济的措施要数扣塑料大棚加仔猪保育箱的方法。猪舍尽可能坐北向南, 采光性好, 背风向阳。为了增加采光面积, 大棚要有一定弧度, 选择无滴膜温棚用塑料, 在舍内较干燥方便的一角置保育箱。箱内面积80 cm×80 cm左右, 箱内用250~500 W远红外线灯泡或红外线取暖器供暖。以取暖器距地面高低而调节温度, 注意取暖器线路必须贴墙固定, 以防母猪拱咬触电。当舍内母猪存栏量少、猪体散热少时, 可适当用火炉增热;舍内饲养量充足时, 可靠猪体散热供暖。实践证明, 在东北地区舍饲15头左右的产仔舍, 仅靠完善的大棚塑料保暖, 在无热源补充的情况下, 单凭母猪自身的热量, 可使舍内温度维持在10~16℃范围内, 保育箱内温度可调控在30℃以上。温度适宜时, 仔猪吃完奶后自动回到保育箱内, 分散睡卧, 不扎堆。温度过高时, 仔猪头伸出保育箱外或拥挤在出口处;温度过低时, 仔猪重叠在热源下, 争夺热源直射位置。

3 适时使用激素制剂, 诱发母猪白天产仔

大多母猪有夜间产仔的习惯, 在生产实践中, 70%以上的母猪在晚上产仔。这给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 一些养殖户因管理不当而导致仔猪伤残、冻死或饿死。如果母猪能在白天产仔, 既便于监控管理, 又易于提高舍内温度, 对提高仔猪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氯前列烯醇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 同时兴奋母畜子宫, 舒张宫颈肌肉, 对诱导母猪提前产仔成功率达95%以上。实践证明, 在母猪临产的前1天8∶00左右肌注氯前列烯醇制剂0.05~0.1 mg, 可使母猪于第2天12:00左右分娩, 效果明显,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4 预防母猪缺乳, 确保仔猪有充足的奶水供应

4.1 母猪缺乳的原因

(1) 饲养管理是影响母猪缺乳的主要原因。母猪形成乳汁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是从饲料中获得的。饲料含有蛋白质、维生素, 饲料营养全面, 饮水充足, 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 相反则降低。饲喂次数的突然变更、猪舍里的嘈杂声等都会降低母猪的泌乳量, 同时有的母猪产仔后因患病、体温升高、不吃食等原因可引起母猪的泌乳量下降。

(2) 气候对泌乳力的影响很大。炎热、潮湿的夏季和严冬季节, 泌乳力都会下降。因此, 饲养哺乳母猪应注意防寒、防暑。

(3) 母猪泌乳力与猪的年龄和分娩胎次有关。初产母猪的泌乳力较经产母猪低, 因为母猪在产第1胎仔猪时, 乳腺发育不完全, 同时又缺乏哺乳经验, 加之身体的其他组织器官的发育还不够健全, 除承担泌乳任务外, 还负担自己的生长发育。2~3产后泌乳量逐渐提高, 8产后母猪泌乳量逐渐减少。

(4) 不同品种的母猪泌乳力也不同。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我国地方良种猪的泌乳力一般比国外引进品种高, 肉用型品种的泌乳力比脂肪型高。

4.2 判断母猪泌乳力高低的方法

(1) 20 d或30 d全窝仔猪总重越大, 母猪泌乳力越高, 反之则相反。

(2) 母猪在妊娠期间复膘迅速, 增重显著, 在哺乳期食欲旺盛, 能吃下大量青绿饲料。“掉膘”或失重显著, 多表现泌乳力高。有的母猪在泌乳期不“掉膘”, 有时甚至还增膘, 表明泌乳力很差。

(3) 泌乳高的母猪乳房丰满, 间隔均匀, 乳头不洁、粘草屑。

(4) 泌乳力高的母猪每昼夜授乳次数多, 间隔时间短。仔猪在吮吸乳前用鼻嘴拱摩母猪的时间少, 吮乳的时间长并吮乳完毕后立刻离开乳头, 没有仔猪叼咬乳头的现象, 否则说明母猪泌乳力低。

(5) “单脊”母猪泌乳量多, “双脊”则少。

4.3 母猪缺乳的解决方法

(1) 采取母猪产前减料、产后逐渐加料的饲喂措施。春产母猪分娩前3 d开始减料, 减到原量的1/3。分娩之前停喂, 分娩后6~8 h饮麸子水 (1 kg麸子加10 kg水) , 产后3 d加至原量。秋产母猪产前5 d减料, 产后5 d加至原量。切不可加料过急, 以免发生乳房炎、产褥热、食欲不振及仔猪拉稀等疾病。产后喂得过饱, 会降低母猪食欲, 影响母猪泌乳机能。

(2) 根据母猪的泌乳曲线采取低-高-低的饲养方法, 即分娩最初几天少喂饲料, 在泌乳高锋到来前多给饲料, 满足其泌乳需要, 离乳前十数日减少饲料给量。

(3) 按摩乳房。对初产母猪产前15 d进行按摩乳房, 乳房增大、发红, 到产前1~2 d乳头中含有大量乳汁。按摩时用手掌前后按摩乳房, 左侧按摩完了再按摩右侧。用温湿巾按摩母猪乳房也有良好的效果, 产后1~2 d用35~40℃温水浸湿棉布, 按摩母猪两侧乳房, 每次按摩10 min, 按摩1个月左右。试验证明, 按摩乳房母猪比未按摩乳房母猪的仔猪断乳重提高15%左右。

(4) 产后缺乳的偏方治疗。用线麻籽3~4 kg炒熟压碎, 分2~3 d拌到饲料中喂给母猪, 效果很好。也可用小鱼、小虾煎汤, 拌入饲料中喂服, 或将胎盘切碎煮熟后喂饲, 可增加母猪泌乳量。在母猪泌乳高峰增喂多汁饲料, 如南瓜、胡萝卜、甜菜等, 也可少量饲喂稀酒糟、甜菜渣、豆腐渣等。

5 及早控制常发疾病, 确保母仔健康发育

5.1 有效预防和控制母猪产道炎症的发生

在母猪产仔结束或开始排胎衣时, 肌注长效青霉素, 每100 kg体重120万IU 2支, 安痛定10~15 m L, 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 催产素20~40 IU。产后3日内母猪厌食或食欲不佳而又无恶露排出时, 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1) 速效开胃增食灵5~10 m L, 复方胆汁A注射液10 m L, 分别肌肉注射, 每日2次, 连用3 d; (2) 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 m L, 比塞可灵注射液5 m L, 混合1次肌注, 每日2次, 连用3 d。如产后3 d内仍有恶露现象时, 可选用10%浓盐水清洗子宫, 而后注入庆大霉素16万IU或环丙沙星注射液10 m L。

5.2 仔猪早吃初乳提高仔猪免疫力

初乳中蛋白含量很高, 其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 由于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 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获得免疫力。仔猪出生时, 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 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 6 h后开始下降, 12 h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实践中, 常常将仔猪身上、口中黏液擦拭干净, 脐带消毒处理后, 即辅助哺乳, 要使每头新生仔猪都吃足初乳。对个别体质弱、力量微弱的仔猪, 要先将其口中黏液掏净、身上胎液擦干, 滴服50%的温葡萄糖液10~15 m L, 然后置放35℃热源中烘烤, 待其精神状态良好后再吃初乳。以后几天内都应人为地协助吃足乳汁。固定乳头是实现仔猪均衡发育的有效方法, 也是预防仔猪打架争乳的有效措施。固定乳头应当顺从仔猪意愿适当调整, 仅对个别弱小仔猪定位, 其他仔猪以不争食同一乳头为宜。弱仔一般选择固定在前2~3对乳头上。

5.3 及时补铁补硒, 及早预防黄白痢

仔猪3日龄时, 要用含硒牲血素进行及时补铁, 在后股股内侧皮下注射1 m L, 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及腹泻。如果场内有黄白痢威胁时, 此时可同时每头仔猪肌注治菌磺0.4 m L, 3 d后每头再一次注射0.5 m L, 一般可安全渡过危险期。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篇7

1 建立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

母猪群体结构是规模猪场的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也是实现规模猪场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是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 3~7胎母猪占60%, 7胎以上母猪占5%~10%。同时要有计划的不断选育优良的后备母猪, 逐渐更新猪群, 建立母猪生产性能档案, 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

2 早期妊娠检查

母猪配种后应用B超检测仪在早期就测定其是否妊娠, 以便找出未妊娠母猪, 及时复配。这是提高母猪群体繁殖率, 降低空怀母猪造成的饲养费用损失的有效措施。一般在配种后25~30d测定。

3 适时配种

首先是检查发情的情况, 无论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 适时配种是获得良好繁殖力的重要因素, 而准确查情则是适时配种的前提。其次, 及时发现返情的母猪。如果场内没有妊娠诊断仪, 则只能依靠人工查情把返情母猪检查出来。因此, 在配种后18~24d, 39~45d, 60~66d, 要加强返情的检查。

具体方法为, 把公猪赶进母猪栏, 能对母猪提供最好的刺激, 公猪通过嗅闻母猪, 一方面可以刺激母猪发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返情母猪找出来。每天应让公猪和母猪接触2次, 20min/次即可。公猪赶到母猪前面时, 工人应在后面仔细察看母猪的反应。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d (18~23d) , 发情持续期2~3d。每个性周期内大致分为4个阶段, 即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休情期。配种成功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发情征状, 并适时配种。

母猪发情前期征状为阴门呈樱桃红、肿大, 咬栏, 烦躁不安, 食欲减少, 爬跨, 粘液从阴门流出, 被同栏母猪爬跨, 但没有静立反射。

母猪发情期征状为阴门红肿减退, 粘液粘稠, 弓背, 目光呆滞, 耳朵竖起, 静立反射, 公猪在场时静立反射明显, 爬跨其他母猪或被爬跨时站立不动, 食欲减少, 发出特有的呼噜声, 愿意接受饲养员, 并允许公猪交配。所有或部分征状可在发情时观察到, 但品系间会有差异。断奶至配种间隔越短, 发情持续期就越长, 发情征状越明显。群养时, 发情母猪会爬跨其他母猪或让其他母猪爬跨。但饲喂在限喂栏时, 有的发情母猪会站着, 而有的会躺下, 这样就不能观察到正常的发情征状, 因此需要饲养员借助于公猪与母猪的接触来检查发情。

4 及时主动淘汰

母猪群的生产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有计划调整生产母猪的品种结构和年龄结构, 及时将优质的后备母猪补充进去, 保持合理健康的母猪群体结构。要及时淘汰习惯性流产和子宫炎久治不愈的母猪。对连续3次配种不受胎和2个情期发情拒配的母猪及7胎以上生产性能下降, 连续2胎产仔数在5头以下, 和断奶后2个月不发情, 哺乳性能差的母猪也应及时淘汰。

正常周转的猪场, 每年的种猪更新率在30%~40%, 淘汰母猪一旦确定下来, 就应马上淘汰。一些猪场在毛猪价格高时不愿意淘汰母猪, 其实是不科学的, 应及时淘汰。

5 提高母猪产仔数

母猪产仔数特别是活仔数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温度、胎次、营养、配种方法, 公猪精液量等方面都对母猪产仔数也有直接影响。

因为高温能引起母猪体温升高, 子宫温度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为了提高母猪产仔数, 可采取降温措施, 使舍内温度不超过21℃。

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 提高猪群的生产水平。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 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 第4~5胎产仔数最高, 以后逐渐下降, 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

窝产仔猪的性状典型的表现出低遗传力和高杂高优势, 所以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窝产仔数是当今普遍采用的办法。

适时配种能提高产仔数, 过早或过迟配种都会损失部份卵子、降低产仔数。规模化养猪都采用2次重复配种。

加强公猪的饲养, 确保精液质量、受精能力强, 受胎率高, 产仔数多。

运用生理、营养的科学成果, 实行仔猪早期断奶, 使母猪早发情配种, 缩短母猪繁殖周期, 增加母猪年产胎数, 从而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总数。一般经产母猪在产后28日断奶较为合适, 对母猪膘情和下窝产仔数影响较小, 对仔猪的不良应激也较小。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35日龄左右, 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2胎的产仔数。

另外, 临产母猪要精心管理, 细心观察, 防止流产。

6 有效控制繁殖疾病, 严防疾病传入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探讨 篇8

1 营养

母猪的营养与自身繁殖性能的发挥有重要关系, 合理饲喂方式和正确的营养指标有利于种猪繁殖潜能顺利发挥。因此, 为充分发挥母猪的遗传潜力, 给种猪提供充足必要的营养是十分重要的。

2 初产母猪的配种

母猪繁殖是整个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初产母猪的繁殖技术难度相对还要大一些, 掌握不好会影响母猪及时配种和产仔, 乃至到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计划和效益。

2.1 初产母猪的发情

2.1.1 性成熟及发情表现

从小母猪的外部变化上看, 母猪在生后4~5个月龄时, 外阴部出现潮红、肿胀, 但母猪的行为表现还达不到接受公猪爬跨的程度。但可以看出小母猪已经接近初情期。这个时期卵泡可发育到相当大, 但达不到发育到排卵的程度, 试情时小母猪也不接受公猪的爬跨。母猪外阴部的发情征候在不规则的周期反复出现之后, 外阴部特别肿大, 潮红增强, 从阴门流出粘液, 开始允许公猪爬跨。与此同时也开始排卵, 这个时期可认为母猪进入初情期。大多数引进品种母猪的初情期一般为5~8月龄, 平均为7个月龄, 杂种母猪初情期略早于纯种母猪。我国的一些地方品种可以早到3~4月龄。

2.1.2 正常发情的生理基础

发情是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综合反应, 即同体内的激素分泌有紧密关系, 而首先是同基础代谢有关。母猪摄取全面而适量的营养, 维持繁殖体况是正常发情的基础。从后备母猪计划配种前的15天左右开始, 要给以充足而全面的营养, 最好每天喂给1~2kg青饲料, 以促进母猪发情和排卵。

2.1.3 发情鉴定

母猪在发情前会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鸣叫, 外阴部肿胀, 精神兴奋。进入前情期后期及发情情期的母猪会出现爬跨同圈的其它母猪的行为。发情初期的母猪有爬圈行为, 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声音十分敏感, 一有动静马上抬头, 竖耳静听。并向有声音的方向张望。在圈内来回走动或常站在圈门口。但这些行为只能代表母猪可能进入发情期, 真正确定母猪进入发情期标志仍然是压背时发生静立反射。

2.2 药物催情

饲养管理过程中, 有个别的母猪达到发情月龄发情体重而仍不发情,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例如:药物催情。母猪在生殖生理活动正常的情况下, 一般不需要用药物催情, 人为干扰其性活动周期并无好处。只有对长期乏情的母猪才可采用药物催情。催情单用雌二醇一类的药物只能使母猪表现发情症状, 并不能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药物催情较好的办法是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1000~1500IU, 两天后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3ml。注射11天后对尚不发情的母猪再次注射氯前列烯醇3ml, 如以上方法都不能使母猪发情, 应淘汰该母猪。

2.3 妊娠诊断

母猪发情配种后, 是否妊娠, 是每个养猪人非常关心的事。对母猪作早期妊娠诊断以便对妊娠母猪作特殊的饲养管理和让空怀母猪尽早发情配种, 以及对繁殖障碍的母猪及早治疗处理, 就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生产中较为实用的妊娠诊断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2.3.1 观察返情

母猪的发情周期为18~22天, 在发情配种后18~22天未见发情, 就可能已经妊娠。如果不返情的时间越长 (40天、60天) , 妊娠的可能性就越高。该法早期诊断妊娠会受一些因素影响, 如母猪安静发情、乏情、卵巢囊肿等能导致母猪不发情。此外, 外来品种的母猪, 往往发情征状不明显亦可能误诊。

2.3.2 注射雌性激素

母猪妊娠后, 卵巢上的周期黄体维持下来且分泌孕酮的功能增强, 因而体内孕激素水平很高, 不会被外源的雌性激素诱发发情, 在配种后21天注射2~4mg苯甲酸雌二醇或戊酸雌二醇, 妊娠母猪不会表现发情, 而未怀孕母猪则会表现发情征兆。

2.3.3 超声波诊断

母猪妊娠诊断用的超声波诊断仪为多普勒原理的仪器, 有A型和B型两类。现在多用B型, 该仪诊断时将其探头在脐部向后约5cm处贴紧皮肤探测或用直肠探头插入直肠内探测, 诊断妊娠和空怀的准确率都很高 (98~100%) , 进口的此类仪器价格为4000~5000元, 对于一定规模的猪场是可以接受的。

综上所述, 以上介绍的三种方法, 采用者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但笔者认为, 最好是能首先掌握直肠检查的方法, 以为其它方法确诊的依据和减少因过分依赖一种方法造成的失误。

3 减缓热应激对繁殖的影响

3.1 造成热应激的原因

为了保持良好的体热调节关系各类猪只要求外界的适宜温度也不同, 种公猪为13~19℃, 妊娠母猪13~20℃, 哺乳母猪18~22℃, 哺乳仔猪28~32℃, 断奶仔猪20~24℃, 育肥猪12~18℃。猪群密度大, 散热多, 猪舍空间相对较小, 在本来气温就高的夏季更增高了舍内的温度;加之猪的皮下脂肪厚, 散热能力差, 使热应激成为规模化猪场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3.2 高温对种公、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高温对种公、母猪的影响主要是各种性激素的分泌减少, 从而导致一系列性机能的弱化。种公畜是通过阴囊的松弛或收缩来调节阴囊温度, 使阴囊内温度低于体温, 以利于精子的发育与成熟。猪的阴囊内温度约比体温低5℃左右, 当环境温度达到33~35℃时, 精子数减少, 活力降低, 精子畸形率增加, 影响与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率及仔猪的健康。热应激也使公猪的性欲降低。高温对公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难目测, 但危害甚大, 是母猪秋季繁殖成绩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 表现为发情不正常, 卵泡发育受阻, 配种受胎率低。气温超过32℃, 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和后期流产及死胎, 热应激对母猪繁殖的危害在配种前3周, 配种后3周及分娩3周这三个时期尤为敏感, 更应成为防暑降温、加强管理的关键时期。

3.3 减缓热应激的措施

环境对母猪同样有很深的影响。影响主要有空气质量、环境温度、光照、占地面积及噪音等方面。

3.3.1 空气质量

妊娠期母猪适宜湿度60~80%, 最高湿度界限为85%最低湿度界限为40%。要求最大风速冬季为每秒0.3米, 夏季为每秒1.0米。舍内最小换气量为冬季每分钟0.35立方米, 夏季为每分钟0.45立方米。场内除房舍及硬化的地面外, 其他地面都应种植绿化的树木、牧草、花卉、蔬菜等植物, 既美化环境, 又可利用这些植物吸收光热, 减轻热辐射, 降低环境温度, 还能增加青饲料的来源。

3.3.2 温度

妊娠前期母猪适宜温度为13~19℃, 温度最高极限为27℃, 温度最低极限为10℃。妊娠后期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6~20℃, 最高极限温度27℃, 最低温度极限10℃。

3.3.3 改进管理

结合本场实际改进管理, 每栋猪舍都要配挂温湿度计, 夏季尤需随时观察舍温,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各类猪只都要供足清洁的饮水, 必要时可向食槽内定时供水饮用。种猪配种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炎热季节母猪进入产床, 往往容易发生热应激, 所以, 上床时间最好改在傍晚, 避开上午生理活动旺盛应激的敏感时段, 而傍晚上床, 天黑随即入眠, 可以减轻应激。断奶时改在傍晚, 也可减轻应激, 对母子均有利。

4 采取早期断奶技术

在目前饲养管理条件下, 仔猪3~5周龄断奶, 可有效增加母猪的年繁殖胎数和经济效益。如果过早断奶, 尽管可增加年产仔胎数, 但会导致仔猪成活率低、死亡率高。对断奶前后仔猪要抓好饲养管理, 适当提早补饲, 一般仔猪7日龄开始诱食补饲, 以锻炼仔猪断奶前的胃肠功能, 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消化酶的分泌, 对植物性饲料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4.1 减少环境应激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同时应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制, 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保证适当的饲养密度, 避免可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因素。

4.2 防止贫血

仔猪出生后1~4天, 给每头肌注铁制剂200mg, 也要在仔猪出生后3天内, 用硫酸亚铁2.5克, 硫酸铜1克, 溶于1000ml水中, 用滴管于仔猪哺乳时滴在母猪乳头上使仔猪吸入。

4.3 防止腹泻

为预防仔猪腹泻等疾病, 可在仔猪出生后4~7天向母猪日粮中适量投喂抗菌药, 如硫酸链霉素、氟哌酸、痢菌净等, 10~20日龄仔猪可用粉剂口服。

5 小结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篇9

1 选择高繁殖力猪种

不同品种的繁殖力是有差别的。我国地方猪种中的太湖猪及培育猪种苏太猪产仔数15头以上, 而宁乡猪只有10头左右;引进品种长白猪、大约克猪产仔12头左右, 而杜洛克、汉普夏、巴克夏的产仔数只有9头左右。实际生产中, 一般要选择产仔数高的猪种或杂种母猪做母本, 终端父本用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的品种如杜洛克配套, 生产二元或三元杂交商品猪。如规模猪场宜采用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 用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杜长大或杜大长商品猪。农村中小型养猪场宜选用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杂交母猪如长沙母猪, 用大约克公猪配套杂交生产大长沙商品猪。这是因为猪的繁殖力属低遗传力性状, 通过杂交后母猪的杂种优势明显。

2 加强种用公母猪培育

饲养的品种确定后, 个体选择也非常重要, 实际工作中, 主要是选好培育好种用公母猪。

2.1 加强后备母猪的培育

选择后备母猪首先要考虑其亲本的繁殖性能。一般来说, 母猪产仔数多, 后代的产仔数也多。但亲本的繁殖性能要通过测定才能得到。生产中主要测定母猪每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个体重、窝重和年产胎数。繁殖性状遗传力低, 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遗传进展小, 测定时要尽量降低母猪之间的环境差异, 使测定出来的差异具有遗传性;要根据记录成绩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选留后备猪。同时要对后备母猪的体形和乳房进行选择, 如选择长大后备母猪时, 要求背平直, 腹部较大且松弛, 腹部过度收缩的母猪繁殖力较差。奶头排列整齐均匀, 有效奶头一般在6对以上, 不能有瞎乳头、副乳头等。外阴部大小适中且下垂。后备母猪初配年龄和体重:引进品种8~10月龄, 体重110~120kg;地方品种6~8月龄, 体重60~70 kg;地方品种杂交母猪7~7.5月龄, 体重80~90 kg。后备母猪一般采取群养, 每栏5~6头, 饲喂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的饲料 (或后备母猪专用料) , 有条件的猪场可加喂优质的青绿饲料。

2.2 重视种用公猪的培育

从遗传上讲, 公猪对提高繁殖力的作用是很大的。俗话说, “公猪好, 好一坡;母猪好, 好一窝”。要养好公猪, 提高精液品质。作为猪场, 不但要引进或选育出优秀的公猪, 而且要养好公猪。种公猪要求体质结实, 四肢稳健, 睾丸发育正常, 性欲旺盛, 常年保持七八成膘。种公猪日粮要按饲养标准配制, 要求日粮中含消化能12~13MJ/kg, 粗蛋白14%~16%。生产中要根据种公猪的体况、气候条件和利用强度等灵活掌握饲喂量。成年公猪在非配种期日喂2~2.5kg, 在配种期日喂2.5~3.0kg。每天要供给1 kg青绿饲料。后备公猪应达到8~10月龄, 体重120kg以上才开始配种;青年公猪一般每周配种 (或采精) 2~3次, 2~3岁每周配种 (或采精) 4~5次, 成年公猪每天配种不超过两次, 两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夏季配种 (或采精) 要选在早晚凉爽时进行。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暑降温, 寒冷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公猪每天应运动两次, 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每次1~2小时。公猪每天应刷拭一次。公猪的精液品质和适时配种时间是决定产仔数多少的主要因素。人工授精不仅能降低公猪饲养成本, 而且能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遗传辐射作用, 提高生猪品质。要求公猪精液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才能给发情母猪输精。

3 保持猪群合理的结构

猪群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一般母猪的繁殖高峰为第2~7胎, 第8胎及8胎以后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逐胎下降。据此, 规模化猪场母猪的 利用年限 定为3~4年 , 每年更新25~30%, 各年龄的母猪大体上均占20~25%, 对繁殖力较高的母猪可适当延长利用年限。母猪群合理的年龄结构为:1.5~2岁 (2~3胎) 占35%, 2~3岁 (4~6胎) 占40%, 3~4岁 (7~8胎) 占20%, 4岁以上占5%。

正常生产情况下, 有的母猪长时间不发情, 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及时淘汰。对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作纪录, 若以后又出现类似情况应淘汰。对断奶后的母猪要细心观察, 发现有子宫炎及时治疗。对不发情母猪可采取下列措施:1把不发情母猪和公猪关在一个栏内, 通过公、母猪爬跨刺激母猪发情;2把不发情母猪赶到舍外运动, 接受阳光浴;3将公猪尿涂在母猪鼻端或母猪栏内;4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前列烯醇等进行催情。

4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4.1 加强配种和怀孕母猪管理

一是适时配种。母猪一般在发情后24~36小时排卵, 卵子的受精时间仅8~12小时, 而精子在母猪体内可存活10~20小时, 适时配种才能保证精子、卵子在活力最强时结合, 形成胚胎。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母猪排卵前2~3小时或发情后19~30小时。母猪发情鉴定主要采用外阴观察法, 结合压背反射和公猪试情进行鉴定。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母猪品种和年龄选择适宜的配种时机, “老配早, 小配晚, 不老不小配中间”, “培育品种应早配, 本地品种应晚配, 杂交品种居中间”。过早、过晚交配均会影响受胎率。配种方式也是决定产仔数多少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重复配 (母猪在一个情期内用1头公猪间隔6~12小时配2次) 、双重配 (母猪在一个情期内用2头公猪间隔5~10小时各配1次) 和三次配种效果较好。

二是加强保胎和管理。配种后20天、40天、60天, 对怀疑未孕的母猪要用妊娠诊断仪进行诊断。胚胎死亡有三个高峰时期 (受精后第9~13天、妊娠第20~25天、第60~70天) 。为防止胚胎死亡, 不能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 饲料变换不宜频繁。妊娠后期要适当增加饲喂量和次数, 管理上防挤、防跌, 严禁鞭打。夏季应安装防热降温设备, 用凉水喷雾降温, 供足清洁饮水, 减少由热应激带来的影响。怀孕舍要求温度保持在20~28℃。

4.2 加强接产和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产前一周进入产房, 产房及猪体要清洗消毒。母猪分娩过程中, 要有专人接产。接产时保持环境安静, 动作迅速、及时。若有难产, 可肌肉注射催产素。若半小时后仍未产出, 则要进行人工助产。母猪产后12小时内不必喂料, 但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同时在饮水中适当补加少许食盐。产后1周内逐渐增加喂料量, 10天后恢复正常饲喂量。要经常检查哺乳母猪的乳房, 对发生乳房炎的母猪应及时治疗。哺乳母猪一般每天喂3~4次。哺乳母猪泌乳期实行高能量、高蛋白质、不限量饲喂, 同时要确保矿物质 (钙、磷、食盐及微量元素) 和各种维生素的营养需要, 确保充足的饮水。泌乳期还要注意预防母猪便秘, 母猪便秘影响乳汁质量甚至造成仔猪下痢。还要为哺乳母猪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冬季注意保暖, 夏季注意降温。此外, 产房管理是控制仔猪死亡的关键环节, 一定要严格管理, 奖罚分明,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安排能吃苦、有耐心、有技术的饲养员到产房工作。

5 采用智能化母猪群养技术

智能化母猪群养技术在欧洲已经广泛应用, 该技术不仅解决了集约化养猪条件下母猪的福利问题, 而且能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一台智能化饲喂站能供60~70头母猪使用, 每头母猪占地2~2.5平方米, 活动范围可达100平方米;能根据每头母猪每天的需要量精确提供饲料, 减少饲料浪费;还能根据探测结果把返情母猪分离出来, 及时配种减少空怀。2009年以来, 我省新湘农、龙华农牧相继采用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 效果明显, 母猪年断奶仔猪数达到23头以上, 较传统定位栏饲养方式提高5~8头。我市兴龙种猪场也引进智能化母猪饲喂站4年来, 效果显著。建议规模猪场创造条件采用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 提高母猪繁殖力和养猪效益。

6 重视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物理疗法 篇10

【关键词】母猪;繁殖率;物理疗法

春季是母猪发情、配种的好季节,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猪生产力、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在养猪实践中经常发现母猪乏情的现象,母猪乏情延长空怀期,减少养殖收入。如何促进母猪正常发情,适时配种,是增加养殖收入的重要途径。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不花一分钱也可以治疗母猪乏情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合理控制母猪体重

控制体重对营养不足、体况比较瘦弱而不发情的母猪可采取短期优饲,即根据母猪的营养标准供应全价配合饲料,让其尽快恢复膘情,能较早发情、排卵和接受交配;对于后备母猪养得过肥,导致卵巢内脂肪浸润,卵泡上皮脂肪变性,卵泡萎缩这类过于肥胖的不发情母猪,应实行限制饲喂,减少精料喂量或不喂精料,多喂青飼料,使其达到配种体况,即可发情配种。母猪初次适配年龄,培育品种及引入外国品种一般为8~10月龄,体重100kg左右;地方品种为6~8月龄,体重为70~90kg。

2 公猪催情法

母猪对公猪的气味、求偶声、鼻触拱及爬跨等性刺激行为非常敏感。将公猪赶进久不发情的母猪圈中,让公猪追逐母猪,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min,或把公母猪关在同一圈内,母猪通过视觉、嗅觉及触觉受到公猪强烈的性刺激,经神经传导,促使脑垂体产生促卵泡成熟激素,从而诱发母猪发情排卵。

3 母猪催情

将不发情母猪调换到有正常发情母猪的圈内,让发情的母猪追逐爬跨,一般4~5d就可发情。

4 增加母猪活动量,运动催情

将不发情小母猪赶到公共运动场内任其自由运动或适当驱赶运动。运动场里设置饮水器和食槽。晚上不必赶回猪舍(阴雨天需赶回),连续2~3d。运动场里适当投喂一些青饲料或牧草,增加室外活动,促使其正常发情。

5 按摩催情

对个别发情较晚的母猪,于每天早饲后按摩乳房10min,坚持10d左右,能刺激乳腺的发育,促进分泌黄体生成素,兴奋母猪的性活动,促进发情和排卵。每天2次,连用3~10d。

6 饥饿催情法

为了促使哺乳母猪迅速断乳和集中发情配种,采取饥饿断乳法。即母猪断乳时减少原饲料量的2/3,并减去精料及多汁饲料。每天只喂些酒糟及玉米秸粉,使其处于半饥饿状态。经4~5d母猪乳房出现皱褶并开始上缩,再过4~5d大部分母猪开始发情。但要注意,一旦乳房出现皱褶上缩时,应立即增加饲料给量,使其吃饱、吃好,为增加排卵创造条件。

7 控制哺乳催情法

7日龄开始训练仔猪开食,到18~25日龄,仔猪已能采食一定量饲料时,即可控制仔猪的哺乳时间,每隔6~8h一次,这样处理3~5d,母猪就可提前发情。

8 断奶催情法

若有较多的母猪在较集中的时间内产仔,可把产仔少或泌乳力差的母猪所生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乳,使这些母猪停止哺乳,促进发情;对哺乳仔猪实行28~35日龄早期断奶,可促进母猪及时发情。

9 日光浴催情

将母猪关在干燥向阳的猪舍,让母猪每天最少晒4~6h太阳,或每天将母猪赶出舍外运动并进行日光浴1~2d,可促进母猪发情。

10 针灸催情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选取饲养在种猪场中2岁大约克夏母猪200头、长白母猪200头、杜洛克母猪100头,进行人工输精。

1.1.2 人工授精所需主要仪器

显微镜、恒温水浴箱、17℃精液保存箱、干燥箱、保温杯、电子天平、输精瓶、输精管、纱布、温度计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自然交配

把适时发情母猪赶进配种栏内,用指定的公猪与其配种,采用重复配种方式,即在同一发情期内早、晚或晚、早各配1次。配种过程中采用一些有助于自然交配的措施,辅助公猪完成配种。

1.2.2 人工授精

(1)采精与精液处理。按场内对人工授精技术的要求做好采精前的准备工作,用手握法采集公猪精液(全部精液),对采到的猪精液进行精液品质检查(因条件限制只能用显微镜目测),输精量为80 m L。稀释液与精液等温稀释,两者温差不超过0.5℃,稀释后静置片刻再作精子活力检查,活力没有明显变化,进行分装。分装后置22~25℃的室温1 h直接置17℃精液保存箱保存。

(2)输精。观察母猪开始发情后,根据母猪的年龄、发情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外观变化等方面进行适时输精,一个发情期内输精2次,第1次是在发情母猪出现站立反应时进行,一般采用早上、下午或下午、早上2次输精方式。具体做法:(1)在输精前对保存24 h以上的精液进行显微镜检查,确认精液品质;(2)输精时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母猪外阴及尾根周围,用干净毛巾擦干;(3)从密封袋中取出无污染的一次性输精管,在其前端涂上精液作为润滑液,将输精管45°向上插入母猪生殖道内,逆时针旋转,当感觉有阻力时,继续缓慢旋转同时前后移动,直到感觉输精管前端被锁定;(4)将输精瓶接到输精管上开始输精,在输精时压背刺激母猪,抬高输精瓶,让精液随子宫收缩产生负压吸入至母猪子宫内;(5)输精时间为5 min左右,输完一头母猪后把输精管后端的塞子盖上,防止空气进入和精液倒流,让输精管自由滑落。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杜洛克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效果对比(见表1)

注:同一列数字标注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1得出,杜洛克猪采用自然交配、人工授精配种方式对其受胎率、窝均产仔数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表明杜洛克猪采用人工授精不影响受胎率和产仔数。

2.2 长白猪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效果对比(见表2)

注:同一列数字标注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2可以看出,长白猪使用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的受胎率、窝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但人工授精受胎率较自然交配低4.3%,而人工授精窝均产仔数较自然交配高0.1头仔猪,表明人工授精不影响长白猪产仔数。

2.3 大白猪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效果对比(见表3)

注:同一列数字标注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3可见,大白猪使用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的受胎率、窝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但人工授精的受胎率较自然交配低2.6%,而人工授精窝均产仔数与自然交配相等,说明人工授精不影响大白猪产仔数。

2.4 3个品种猪使用人工授精效果比较(见表4)

注:同一列数字标注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4可以看出,3个品种使用人工授精受胎率、窝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使用人工授精不影响3个品种的受胎率、窝平产仔数。

3 讨论与结论

3.1 使用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效果比较

从统计结果与分析中可以看出,3个品种猪使用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的受胎率、窝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但三个品种猪使用人工授精受胎率比自然交配低,虽然人工授精的窝均产仔数较自然交配高,但其变异程度大,窝产仔数不稳定,有的窝产仔数高达15头,有的仅5头,从中可以说明人工授精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观察与调查,其中原因有:配种人员不固定、配种技术员水平有差异、采精公猪不稳定以及发情鉴定不准确等,要想人工授精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对上述情况加以改进。建议在推广人工授精时应对人工授精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整套成熟的人工授精技术,为提高受胎率提供技术保障,这对于使用人工授精进行配种的养猪业的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3.2 不同品种使用人工授精效果比较

从表4中可知,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使用人工授精配种的受胎率、窝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但杜洛克窝均产仔数较低,是因为杜洛克猪本身繁殖性能较长白猪、大白猪低。因此,这与人工授精无关,因而可以说明不同品种猪使用人工授精对受胎率、产仔数的影响是无差别的。

3.3 猪场使用人工授精与本交经济效益对比

上一篇:父母教养方式下一篇:销售中的日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