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2024-12-02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共11篇)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篇1

养好母猪,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一头母猪一年能提供更多的, 健壮的仔猪。采取有效措施, 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 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 就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 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1 增加胎产活仔数

1.1 强化免疫

在养猪生产中, 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 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 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 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 提高母猪的免疫力, 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1.2 饲养优良品种

实践证明, 地方良种和杂交 (土杂、良杂) 猪具有产仔数的遗传特性。选留优良地方品种和杂交猪作种猪, 能增加胎产活仔猪数。

1.3 科学饲养管理

1.3.1 创造一个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

一是勤消毒, 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二是温度适宜, 冬暖夏凉, 避免高温应激。三是通风。四是栏舍内干燥、干净、卫生。五是供给清洁卫生新鲜饮水。六是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1.3.2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科学饲喂

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 满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饲料新鲜, 不得饲喂变质、霉败、冰冻和带毒性及刺激性的饲料。实行科学饲喂, 看膘投料, 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

1.3.3 提高精子活力

公猪适度运动, 适度的配种强度, 保持健康的体质, 旺盛的精力和性欲, 才能保持优良的精液品质, 精子活力好, 受胎率高。

1.3.4 适时配种, 提高受胎率

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工作, 适时配种, 是提高受胎率、产仔数的关键和保证。母猪的发情鉴定采用外部观察、压背法和公猪试情法综合判定。当母猪阴道黏膜由深红变成浅 (粉) 红色、外阴肿胀开始消退出现细皱, 流出白色稍带黏性液体, 接受公猪爬跨或用手压背腰出现呆 (静) 立反应:母猪往往表现两耳竖立, 两后肢叉开, 呆立不动, 频频排尿, 尾向上或一侧移动, 这时为适宜配种期。在生产中常采用的配种方法是:后备母猪上午出现呆立反应, 下午和每二天上午配 (输液) 种一次;经产母猪, 上午出现呆立反应, 第二天上、下午配种一次, 下午出现呆立反应, 第二天下午和第三天上午各配一次。

1.3.5 减少胚胎死亡

在母猪妊娠过程中, 即卵子与精子结合, 胚胎着床, 胎儿发育到分娩, 胚胎有三个死亡高峰:一是合子附植初期, 即受精的9~13天;二是胚胎器官形成期, 即妊娠后大约三周;三是胎盘停止生长, 而胎儿迅速生长期, 即妊娠后期的60~70天。特别是胚胎器官形成期是胚胎死亡最多的时期, 据报道占胚胎死亡的30%~40%。为了减少胚胎残废一定要加强母猪护理, 保持环境相对安静, 适宜湿度, 防止拥挤和跌倒, 严禁鞭打, 配种后的头一个月, 一定要限量饲喂, 能量不能过高。

1.3.6 做好母猪分娩的助产工作

在母猪产仔前一周, 做好接产各项准备工作, 干净消毒的产床, 仔猪的保温箱、手术剪、药棉、毛巾、消毒药水、药品等。母猪产仔有人值班、助产, 所产仔猪用毛巾擦干, 断脐 (消毒) 、剪牙、断尾, 若发现假死仔猪及时救护, 难产时及时处理。产仔完毕注射催产素20~30毫升, 一是促进胎衣等子宫内容物排出, 二是加快子宫复原, 三是促进排乳。还可注射抗生素, 抗菌消炎, 为仔猪全活全壮打下基础。

2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2.1 抓好乳食, 过好初生关

2.1.1 吃足初乳, 提高抗病力

因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 每头仔猪特别是弱小仔猪人工辅助吃初乳, 出生后24小时内尤为重要, 因仔猪小肠黏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具有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

2.1.2 固定乳头

母猪乳房无乳池, 靠前几对乳房乳汁多, 而仔猪又有固定乳头吃乳的习惯。依据这一特性, 根据仔猪大小、强弱, 人为给仔猪固定乳头。将体弱、体重较小的仔猪放在靠前2对乳头吃乳, 体强、个体大的仔猪放在靠后2对乳头吃乳, 连续人工辅助2~3天就可固定下来, 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初乳, 全活全壮。

2.1.3 保温、防冻、防压

初生仔猪由于皮下脂肪薄, 被毛稀, 体温调节能力差, 活动力差。保温是防止仔猪受冻、腹泻和提高成活率的关键。仔猪出生1~3日龄活动力差, 应加强护理, 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2.1.4 消好毒

对母猪乳房和会阴保持干净, 吃乳前用带消毒液的毛巾擦干净再吃乳, 防止病从口入。

2.1.5 补充铁、硒

仔猪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约50毫克, 每升母乳中含铁1毫克, 仔猪生长每天需要铁7毫克, 必须补充铁以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若供应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缺铁性贫血、腹泻。仔猪出生三日内补铁150毫克, 0.1%亚硒酸钠VE 1毫升, 10日龄再补铁200毫克。

2.2 提高母猪产奶量, 加快仔猪生长

2.2.1 母猪泌乳的规律

母猪乳房的结构特点是没有乳池, 不能随时挤出奶。当母猪分娩时机体分泌催产素, 能使子宫收缩产出仔猪。同时使乳腺周围肌纤维收缩将乳排出, 所以分娩时随时都能挤出奶。产仔以后通过仔猪用鼻拱乳头的神经刺激将乳排出。母猪每天泌乳20~26次, 每次间隔1小时左右, 一般泌乳前期次数较多, 随仔猪日龄增加泌乳次数减少。夜间安静泌乳次数较白天多。每次泌乳时间全程3~5分钟, 实际放奶时间为10~40秒左右。母猪乳房有6对以上, 前部乳房的乳腺和乳管数比后面的多, 泌乳量也多。仔猪出生后有固定奶头吃奶的习性, 可将体弱的仔猪放在前面乳头吃奶, 使体弱仔猪吃到较多的奶, 加快生长, 能使同窝仔猪发育均匀。母猪胎次不同泌乳量不同。初产母猪泌乳量低, 3~5胎泌乳量最高, 以后逐渐降低。

2.2.2 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2.2.2. 1 加强妊娠后期的饲养

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很快, 母猪乳腺也同时发育, 因此妊娠后期的营养水平不仅对仔猪初生重而且对泌乳量、哺乳仔猪增重及断奶到配种间隔都有影响。

2.2.2. 2 泌乳期采用高营养水平的饲料

母猪产后3周达到泌乳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猪乳中各种营养物质都要从饲料中获得。

2.2.2. 3 提高母猪采食量

产后第5天起母猪恢复正常喂量, 直到仔猪断奶都应给予充分饲养, 母猪能吃多少饲料就喂多少, 不限制采食量。

2.2.2. 4 供给充足的饮水

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 饮水不足采食量就会下降。

2.2.2. 5 加强管理

(1) 少喂勤添, 增加饲喂次数。母猪产后几天消化机能还未恢复, 每次不要喂的过多。随泌乳量上升, 母猪对营养的需要日渐增加, 对泌乳母猪应增加饲喂次数, 以日喂3~4次为宜。

(2) 保护好母猪乳房和乳头。仔猪生后应去掉獠牙。并训练固定乳头吃奶, 防止因争吃奶而咬伤乳头。仔猪的吸吮能促进母猪乳房发育, 尤其是初产母猪, 一定要让仔猪均匀地利用全部乳头, 使每个乳房都发育良好, 能提高以后几胎的泌乳量。

3 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

3.1 理论依据

母猪妊娠期为114天。若母猪在产仔后40天内发情配种, 则一头母猪一个生产周期为154天, 一年两个生产周期需308天, 一年余57天, 两年生产4窝仔猪还余114天。又可生产一窝仔猪, 即两年产仔近5窝。

实践证明, 母猪无论在任何时期断乳, 只要采取饥饿断乳法 (母猪断乳时减少饲料给量) , 在一周内皆可发情。母猪从断乳到发情配种一般需5~10天, 平均为7天, 妊娠率可达100%。若仔猪30日龄断乳, 则母猪在产仔后37天即可发情配种。

3.2 方法

3.2.1 仔猪早期断乳

这是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外养猪发达国家多提倡仔猪21~35日龄断乳, 根据我国实际 (猪舍、饲料条件等) 可采取30~40日龄断乳。据养猪户反映, 仔猪在30~40日龄断乳, 60日龄出售, 这样的仔猪适应植物性饲料较早。食欲好、增重快、不拉稀、非常好养。对早期断乳的仔猪, 在5~10日龄即应进行吃料训练, 并注意科学补饲。仔猪离乳后可在原圈饲养, 待其适应后再分群饲养。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和卫生消毒工作, 防止仔猪病。

3.2.2 促使母猪在哺乳期发情配种

在母猪哺乳20~40天内催情, 使其能够发情配种, 可以既哺乳, 又妊娠, 大大缩短母猪生产周期。促使母猪哺乳期间发情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人工间隔断奶法。即人为控制并延长仔猪吃乳的间隔时间, 白天只让仔猪吃乳1~2次, 夜间让其母仔在一起。由于仔猪吃乳间隔拉长, 使母猪乳房内积存大量乳汁, 造成乳房膨胀, 从而限制了催产素的分泌, 血液中催产素减少, 降低了卵泡刺激素的抑制作用, 因而能促进母猪的发情与排卵。二是利用公猪诱情。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篇2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规模化养猪场不断增多,如何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成为广大生产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之一。要想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只有打破传统的养殖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实施科学的繁殖技术.不断提高母猪的受配率、受胎率、分娩率、产仔率及仔猪成活率,积极开展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选种,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潜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

加强选种,采用以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选种方法

繁殖率的高低与猪的品种有密切关系,养猪场应选用繁殖率高的公、母猪进行繁殖。经过一定时间观察后,严格淘汰繁殖率低下的个体,尤其是具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先天性死精、少精、无精的公猪,习惯性流产的母猪等。后备母猪的选留,要注意改变以单纯的看仔猪断奶体重大小和体型外貌的单一表型的选种方法I21。首先.要以产仔数高低作为选种的标准,从父母繁殖性状高的优秀个体中选留后备母猪,如此逐渐更替.从而使产仔数高的经济性状的基因纯合度加大.不断提高繁育猪群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还要注意断奶仔猪的育成头以及仔猪断奶的个体重量,用制定选种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选种。2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优化猪场的生态结构

猪场应该保持安静,并保持舍内卫生,做到清洁、干燥、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冬天可以晒太阳,夏天可以乘凉。2.1 空气品质的控制

在优良空气质量环境下生活的猪群对疫病有相对较高的抵抗力,空气质量差会造成猪打喷嚏、流泪、咳嗽等不良反应,还会造成母猪发情障碍现象。因此,保持猪舍空气畅通,改善母猪发情障碍,是提高繁殖率的途径之一。母猪舍氨气浓度质量分数应控制在lOOx10-6以下。二氧化碳不超过1500~2000x10-6.硫化氢不超过10mg/m3。2.2 温度的控制

在气候生态因素中,母猪对热很敏感,其适宜温度是22℃.因此易受热应激而发生繁殖障碍。特别是30℃以上的高温,对母猪的繁殖机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据报道.引起母猪的流产临界温度为32℃,所以在生产中.当室温超过30℃时,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等抗应激物质,增喂青绿多汁饲料.采取圈舍淋水喷雾和通风等措施,改善内部小气候,减少母猪的热应激.配种时间宜选在早晚或夜间气温较低时进行。2.3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控制 母猪哺乳期间光照时间(日光或灯光)时间应达l6h以上,光度必须达到3~6W,这样可使母猪离乳窝重增加6.4%,离乳后5d内发情率提高2.2%。在生产中尤其是入秋后,猪舍光照不足应补充人工光,并且勤换灯泡,对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大有益处。3 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种猪的正常繁殖机能

根据公、母猪的品种、年龄、个体特征以及本地区的环境条件等,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以保证公、母猪的正常繁殖机能.日粮最好采用种畜的全价配合饲料,切不可用发霉、变质原料配制饲料。日粮配方中应有足够的蛋白质饲料,适当辅以青绿饲料,合理的钙和磷比例。种猪还要有适当的运动,供给充足的饮水等,以保证公猪有旺盛的性欲.产生优质的精液,母猪能够正常发情、排卵和泌乳。3.1 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公猪好一坡,母猪好一窝”。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公猪自身的体质和配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和后代的品质。种公猪的饲养应根据饲养标准和各地饲料条件,进行日粮合理搭配,日粮体积要小些,占公猪体重的2.5%~3%(精料要多,粗料要少),日粮中应以DE≤12.5MJ/kg、CP≤14%、钙0.65%、磷0.55%为标准。种猪每天上下午各运动lh,使公猪达到体质健壮、中上等膘、性欲旺盛,产生优良品质的精液,母猪受胎率高、产仔数多。成年公猪每周使用3~5次,青年公猪每周使用2~3次,猪场公母比例要合适,比例过大,公猪负担过重;比例小,造成公猪浪费。实行季节性产仔和本交的猪场,1头公猪可负担l5~30头母猪配种任务:实行人工授精的猪场,1头公猪可负担600~1000头母猪。可见,种公猪的饲养,在生产中的关键措施是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三者之间的平衡。3.2 加强种母猪的各阶段饲养管理

在确保母猪体况正常的情况下,控制饲养,保持母猪肥瘦适中。喂料做到“二重”、“三轻”。“二重”即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多喂精料,青绿多汁和矿物饲料:“三轻”即怀孕初期空怀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量喂养精料.使母猪常年保持七八成膘。3.2.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生产实际中,根据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必须给予适当的饲养条件,第一次发情前,多吃,吃好,长身体;第一次发情后,少吃,吃粗,调膘情。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前提下,日粮中多喂青粗料,尤其是青饲料,一般精青料比为1:3为宜,这样有利于培育母猪的耐粗饲.又不至于沉积过多脂肪.妨碍后备猪的发情、排卵与受胎。确保本地猪种3.5月龄、二元母猪4.5月龄、外来种猪6.5月龄时,正常出现第一次发情。早发情可以早配种,但也可等到第3个情期再配种,有资料报道,第3个发情期受孕的后备母猪比第一次发情受孕的窝产仔猪多。

3.2.2 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 在生产实践中主张在母猪交配前20d要增加精料,最好喂一些细料稀食.以促进母猪多排卵。在配种的3d内尽量减少饲喂数量.可以明显地提高胚胎的着床率。在妊娠的前21d内,由于受精卵刚形成.母猪不需要高水平营养。据有关报道,配种前的高水平饲喂.接着在妊娠前期的低水平饲喂可增加排卵数,提高胚胎存活率,如果母猪体况一般,宜给母猪以DE≤12.50MJ/kg、CP≤13%为标准的日粮,饲喂水平应为维持需要的1.5倍以下,初产母猪日喂l.5kg,经产母猪日喂2.0kg,就可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如果摄入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会降低胚胎存活率,从而减少产仔数.这主要因为初产母猪妊娠前期摄人过高的能量和蛋白质会影响血浆孕酮水平,进而对胚胎的存活率产生影响。3.2.3 妊娠中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中期的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胚胎时期肌纤维的生长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很重要。有研究表明,肌纤维的数量在胚胎时期就已确定,在妊娠期第90d左右.肌纤维的增生已经完成。Dwyer等(1933)认为,肌纤维数量可能是决定仔猪出生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重要因子。这样,在肌纤维发育期营养供应不足的仔猪,在出生时肌纤维数量就比较少,以后长得也较慢。妊娠1个月至产前l个月应给DE≤12.90MJ/kg、CP≤14%为标准的日粮,保持母猪每天增重45g。此时可适当提高粗纤维含量,增加母猪的饱腹感,预防便秘,可减少死胎、流产的发生。这是因为饲喂高纤维日粮可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的形成.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生酮能量底物供发育的胚胎利用。3.2.4 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

仔猪初生重的60%-70%是来自产前1个月.此时母猪体内胚胎的发育速度是配种后3个月生长速度的7倍。这也就要求对产前1个月的母猪,应给以DE≥12.90MJ/kg、CP≥16%、lys≥0.8%的高营养水平饲粮,这时仔猪初生重与仔猪存活呈正相关。抓好母猪妊娠后期饲养管理,对提高仔猪初生重,母猪产后泌乳量和母猪繁殖性能均有重要影响。3.3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母猪哺乳期间的饲养策略。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增加采食量。因为随着哺乳仔猪断奶日龄的提前,增加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对以后的繁殖性能相当重要。哺乳母猪每天摄入的能量约75%用于哺乳,能否给哺乳母猪提供有效的营养.将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当哺乳母猪摄入的饲料营养不能满足其哺乳需要时,便会引起体内脂肪大量消耗,导致母猪掉膘和体重下降,过度掉膘不仅直接影响仔猪生长,还会影响下一胎发情配种。对哺乳母猪宜采用DE≥13.30MJ/kg、CP≥17%、lys≥0.85%和高营养密度日粮,尽量满足,敞开供应。对于高产和食欲差的母猪,要在日粮中添加4%油脂,这样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及断奶重。这主要是因为乳脂水平增加后提高了乳中的能量水平,从而使仔猪可以从乳中摄人更多的能量而提高存活率。3.4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刚断奶后的母猪头几天应控制饲喂量.避免发生乳房炎。对体质较差,带仔多的母猪采取随意采食法.应给以DE≥12.90MJ/kg、CP≥16%、ys≥0.8%为标准的日粮;对体质过肥的猪,采取限量饲喂,促进正常发情、配种,增加产仔数。在正常情况下,断奶后母猪一周内发情配种率应达80%~90%。4 实施科学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率

4.1 掌握初配年龄。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母猪配种年龄过早.常有产仔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生长慢等缺点.迟配又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据试验,地方种母猪在生后6~8月龄、体重50~60kg,国外的中型品种在生后8~10月龄、体重lOOkg以上,大型品种体重在120kg以上,开始配种为宜。母猪发情征状明显,允许公猪爬跨,人工测试站立不动或见到公猪不走动之后12h配种为最佳配种时间.在配种后8-12h再复配1次,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配种效果和获是较高的产仔数。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2次重复配种.如上午喂前配种1次.当天下午喂前再复配1次。如下午配种.第2天早晨再复配l次。由于母猪年龄不同,排卵时间也就不同,最好抢在母猪排卵前配种,所以配种的时间还要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其原则是“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4.2 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提高猪群生产水平

母猪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第4~5胎产仔数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此外,子宫炎、断奶后不发情(推迟发情)、配种后不受胎、死胎弱仔、肢蹄病的发生等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难产则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和年老体弱母猪。因此在生产中应建立并保持合理母猪群结构,一般来说,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l胎或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

4.3 采用多胎高产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率

4.3.1 人工授精:有利于预防生殖系统疾病的传播和不孕症的发生,提高母猪受孕率、仔猪成活率与健仔率。

4.3.2 重复配种:在一个情期内配种2~3次,每次间隔8~12h。

4.3-3 混合配种:在一次配种时,可用不同品种或个体的猪精液输入母猪子宫内。4.3.4 激素催情技术:经产母猪断奶7d以上不发情时,除加强运动、多晒太阳、公猪诱情、合群并圈外,还可用药物催情,如孕马血清(体况较好的中型母猪,每次皮下注射5mL,1周后即可发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体况良好的中型母猪肌注l000u),也可采用中药促情或乙点酚治疗。

4.3.5 激素促排卵:在母猪第一次配种后肌注促排3号20mg,可促进排卵,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4.4 做好妊娠诊断工作,预防流产,减少胚胎死亡 母猪配种后,如果不再发情,便可判断妊娠。妊娠期胚胎有3次死亡高峰:一是在怀孕l3-18d时,胚胎迅速由圆变长,开始植入子宫时,如营养供给不足或代谢功能不正常,胚胎死亡率最高:二是怀孕第3周胚胎器官形成阶段.由于胚胎在胎盘中争夺其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强存弱亡,损失较大:三是怀孕60~70d时.胎儿迅速发育,致使因营养物质供不应求而死亡。为了减少胚胎死亡,提高母猪每窝产仔数,对妊娠母猪要细心观察,精心管理.尽量减少剧烈运动,做好防范措施。

4.5 实施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提高母猪利用率

应用动物生理、营养研究的新成果,实行仔猪早期断奶,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数.从而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总数。一般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28d断奶较为合适。对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产仔后35日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2胎的产仔数。

4.6 采用同期发情的方法,提高母猪繁殖率

对母猪采用同期断奶方法,一般在断奶后5~7d母猪即发情,并能诱发不发情母猪发情.促进猪场母猪同期发情、同期受胎、同期产仔,有利于提高繁殖效率,便于猪场集约化、商品化生产。

4.7 正确接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采用正确的接产方法,减少产期仔猪的死亡,做好仔猪的日常护理、防病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不可忽视的环节。

4.8 控制好繁殖障碍性疾病。提高母猪繁殖率

防治好母猪子宫疾病,克服不孕和难孕现象。各种类型的子宫炎、阴道炎、输卵管炎,均可导致母猪不孕;营养不良和厩舍潮湿也可引起炎症:孕期和产后运动不足可继发子宫迟缓或恶露滞留.在生产实际中,应及时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对发情异常的母猪.用激素或其他方法及时调整。

做好疫病的综合防制工作。控制和净化猪场

认真做好防疫工作,制定好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控制和净化猪场。特别要防止母猪怀孕后期生病,否则,会导致部分或全部胚胎死亡。规模化养猪场必须采取自繁自养的繁育体系和全进全出制的生产体系,严防疾病的传人,保持猪场的稳定发展。6 小结

怎样提高母猪生产效率 篇3

答:1.科学饲养母猪

配前优饲。母猪在配种前10~20天,多喂1~2千克优质饲料,可以刺激母猪多排卵,从而在分娩时至少多产1头仔猪。用此法催情,在母猪配种之后,要把日粮减回到正常喂量,否则会造成胚胎死亡率提高。此法对纯种母猪、年龄较轻的母猪、断奶后体质较差的母猪较适宜。

改善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提高胚胎死亡高峰期的胚胎成活率。第一个胚胎死亡高峰期是配种后9~13天,应尽量减少此时期各种应激因素,要保持母猪原圈原饲养方式饲养。第二个死亡高峰期是妊娠后大约第三周,此时期是器官分化时期,死亡率是30%~40%,应注意各种应激和营养缺乏因素,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营养。

创造一个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勤消毒,勤通风,保持栏舍内干燥、干净、卫生,供给清洁卫生新鲜饮水,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强化免疫。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2.增加母猪排卵数

配种时,肌肉注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1000IU或注射促排3号25微克,刺激母猪多排卵。经常用试情公猪去爬跨不发情的母猪,通过公猪分泌的外激素气味和接触刺激,以及神经反射作用,引起脑下垂体分泌促卵泡素,促使母猪发情排卵。另外,还可以注射促性腺激素诱导发情,如给母猪注射一次孕马血清(PMSG)750~1500IU,并配合使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500~1000IU,诱导母猪发情。

3.掌握好初配年龄

一般初配母猪的年龄为8~9个月,体重为60~70千克;杂种母猪为10~11个月,体重为80~90千克;引进的良种母猪为12个月左右,体重为90~100千克以上。

4.适时配种

母猪一般18~22天发情一次,持续时间为3~5天。但因品种、年龄、季节、气温等不同,在配种时间上也有所不同,较佳的配种时间为:土种猪在开始发情后的第二天,杂种母猪在发情后的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的上午,外来的良种母猪在发情开始后的第3~4天。从年龄看,引入猪种青年母猪发情期比老龄母猪短,而我国地方品种则相反。

5.一个情期多次配种

即用公猪的精液给母猪进行2~3次人工授精,第一次配种后,隔12~18小时配第二次,配第三次需隔6~12小时后再进行。但一个情期配种次数不要超过3次,否则,其受胎率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

6.注意保胎

母猪配种后9~13天和分娩前21天易流产,应注意保胎,此时肌肉注射黄体酮25毫克。尽量供给高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维生素等丰富的精料和青饲料,忌喂冰冻、变质的饲料,忌舍内拥挤、咬架、滑倒、鞭打、惊吓等。整个孕期及哺乳期,皆应注意饲料原料及饲料不能霉变。霉变饲料所含的黄曲霉素极易造成死胎、流产及影响仔猪增重。

7.仔猪早期断乳

在养猪生产中,多数推广4~5周龄断乳。仔猪5日龄开始认料,7日龄开始补料,依次是:7~14日龄给料量为0.01千克,15~20日龄给料量为0.02~0.03千克,21~30日龄给料量为0.1~0.15千克,31~40日龄给料量为0.1~0.15千克,41~50日龄给料量为0.45~0.55千克,51~60日龄给料量为0.6~0.65千克。35日龄断奶,仔猪早断奶,母猪早发情,早配种,分娩次数多,产仔多。

8.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在猪场同期有一定数量母猪产仔的情况下,将多产或无乳吃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是提高猪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使部分母猪尽早发情配种,缩短了这部分母猪的产仔间隔。并窝是指将哺乳仔猪少的两窝或多窝仔猪合并由一头母猪代养,可使不哺乳的母猪提早发情。

9.合理选留母猪

选留母猪时,切记要多乳头的母猪。长期不发情、假发情或屡配不孕、产仔少和年老体衰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提高良种母猪生产力的技术探讨 篇4

1 注重选育

把后备母猪的选育作为良种母猪生产的一部分, 对种猪场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后备母猪的选育水平, 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1 优化选育环境

1) 选择种猪应在一个足够宽敞的屋子里进行, 以便清楚地观察猪的体型、外貌、精神状态和运动情况。

2) 选择种猪的区域应明亮、干净。

3) 选种场所应就近配有上猪台, 以便装车转群方便、快捷, 并配有经校准的秤台。

1.2 配套选育人员

如果条件允许, 选育应由同一个人按照同一个标准来连续完成, 可以保证选育的一致性。

1.3 严格选育条件

1) 乳头。

母猪每侧必须至少有7个有效乳头, 且乳头分布均匀。

2) 趾蹄。

母猪应有成对粗壮有力的趾蹄。

3) 腿。

母猪的腿应直立、粗壮、干净。

4) 行动。

应在母猪走动时密切观察, 以确定其行动自如、流畅、灵活。

5) 体型结构。

通常情况下, 同一窝猪的身高和体长应大体相同 (或均匀) ;不应有过瘦或过肥的猪。

1.4 其他注意事项

1) 通常在60~80 kg阶段进行选择。

2) 选择完后, 所有选出的合格种猪都要佩戴耳标并记录在案。

3) 一般6~8头为一栏, 进行群体饲养。

2 调控营养

良种母猪的营养需求会因猪舍环境、自身健康状况、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现根据猪的个体需求提出如下建议。

2.1 后备母猪的饲粮

后备母猪的饲粮一般以补充钙、磷、赖氨酸、生物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消化能为主。建议用后备母猪专用饲粮饲喂后备母猪, 且应在体重70~90 kg、选种定位后直至配种前4周饲喂, 自由采食的日喂量为2.5~3.0 kg。该专用饲粮的一个好处是可降低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 为其以后的哺乳和再次配种获得适宜的体况;另一个好处是增加了饲粮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可增强后备母猪肢蹄的坚实度。

当后备母猪日龄达240 d、体重达120~140 kg时, 在第2个情期配种为宜。为了确保配种成功, 让后备母猪在后备舍内待配4周;在此期间应喂给后备母猪高赖氨酸、高能量的饲粮 (如哺乳期饲粮) , 并让其自由采食。已配种和未配种的后备母猪应以周为单位进行周转。

依照后备母猪的体况、体内外寄生虫控制情况、畜舍环境条件等, 推荐每天的饲喂标准为2.5~3.2 kg。该标准是在后备母猪舍温20 ℃的基础上制定的, 如果后备母猪处在20 ℃以下的环境中, 每降低1 ℃需增加3%的饲粮供应量。

2.2 断奶母猪 (妊娠母猪) 的饲粮

母猪断奶期的营养目标是在断奶后恢复损失体重, 并维持一个“适当但不能胖”的体况, 直至分娩。母猪配种后21 d内应限饲, 以防止胚胎流失;过瘦母猪必须根据膘情另外提供适量饲粮。母猪妊娠21~112 d的饲粮供应量应因母猪体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母猪前胎所产仔猪的平均初生重低于1.2 kg, 应在该母猪妊娠90~110 d实行攻胎饲喂, 增加饲粮供应量。

2.3 哺乳母猪的饲粮

母猪哺乳期的营养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大的采食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母猪的饲喂量应在分娩后7~10 d逐渐增加至其获得100%的食欲并自由采食。由于母猪产仔数、健康状况和畜舍温度存在差异, 不同产房的饲喂曲线也有所不同。因此推荐母猪在哺乳10头或更多仔猪的基础上, 产后7~10 d日喂量为6.5 kg以上;如果母猪哺乳10头以下的仔猪, 则每少哺乳1头少喂日粮0.5 kg。母猪分娩当天应喂1.0~2.0 kg饲粮, 以后每天增加0.5 kg, 8 d后改为每天增加0.3 kg, 直到母猪自由采食。为保证母猪有良好的食欲, 母猪分娩3 d后产房温度应维持在20 ℃;当舍温高于20 ℃时, 则每升高1 ℃母猪采食量减少150 g。断奶母猪继续任其自由采食并进行短期优饲, 直到再次配种。

3 加强管理

大多数商品种猪群有接近40%的淘汰率, 尽管后备母猪是种猪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却经常被忽视。为了全面提高后备母猪乃至整个种猪群的生产力, 将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简述如下。

3.1 隔 离

后备母猪转入种群前需要隔离, 主要原因:一是提供一个足够长的潜伏期, 使后备母猪的所有检测结果都呈阴性;二是让后备母猪适应新猪舍的生物安全状态。隔离要按如下方式进行。

1) 后备母猪的隔离区域应至少距猪舍5 km。

2) 后备母猪最好由不跟其它猪接触的专职人员饲养管理。

3) 后备母猪最少隔离8周, 前4周是观察期, 主要观察其健康状况;后4周, 可以让后备母猪与种群里淘汰的母猪进行保护性接触, 使其对当前存在的病原产生免疫力。如果后备母猪出现临床感染症状, 应立即隔离治疗;同时, 确保兽医人员在后备母猪隔离期及接下来融合到种群的过程中监控其健康状况。

3.2 选择畜舍

后备母猪舍应选择最宜通风且向阳的栏舍, 以确保舍内空气新鲜;同时, 无论水泥地面还是漏缝地面, 每头种猪都应有1.4 m2的地面空间。

3.3 调控营养

此期营养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使后备母猪配种时体重达130~140 kg、背膘厚达18~22 mm, 230~250日龄营养方案见2.1。

3.4 刺激发情

当后备母猪体重达到120 kg后, 应有规律地引荐公猪与其有10 min的保护性接触, 并持续关注后备母猪的发情 (静立反射) 鉴定。当后备母猪第1次出现发情征候时, 应记录该日期, 并将该后备母猪转到配种 (或断奶期) 母猪舍。后备母猪配种前在配种 (或断奶期) 母猪舍的饲养管理中, 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 后备母猪栏舍应在某成熟公猪的视线、声音、气味范围之内。

2) 每天应为后备母猪提供16 h的连续光照。

3) 后备母猪应进行群体饲养 (6~8头/栏) , 并保证每头猪都有1.4 m2的地面空间。

4)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自由采食21 d, 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从而促进发情、增加排卵数量。

5) 在第2或3次发情时配种。

6) 第2次输精后, 日饲喂量应减至2 kg, 持续21 d。如果饲粮供应量没有减少, 将会导致产仔少。

3.5 接种疫苗

因为种群健康水平很高, 所以对后备母猪进行免疫接种非常必要;如有可能, 所有的疫苗接种都应在隔离期进行。疫苗需妥善保存, 并且绝不能与任何注射药品混合。

3.6 生物安全管理

1) 洗栏及消毒。

猪场一般连续操作、连续转群, 如稍不注意, 上批猪出栏后遗留的病原就会侵袭下批猪只。清洗栏舍、实行全进全出、空栏1周后进猪对消除病原有良好的效果, 应坚持施行。

2) 杜绝外界动物传播。

猪场栏舍和仓库要尽量杜绝鼠、鸟、猫等出入, 如有发现要及时采取扑灭措施, 因为有害动物传播病原的途径多、对猪群的健康影响极大。

3) 搞好环境卫生。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篇5

1.后备母猪的选择

要做到科学选留后备母猪(表观选择),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至少有6对、排布均匀、间距合理,且无盲乳头,乳头不开孔或内翻。(2)阴户不可太小、亦不能上翘,发育要正常;(3)选留纯种后备母猪,品种特征一定要明显;(4)体格健壮、背线平直,臀部丰满,肢蹄结构合理(正常和卧膝可留,凹膝不可留);(5)性情温顺。

同时,有条件的猪场,应对猪群进行严格的疫病检测,尤其是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较为严重的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细小病毒、衣原体等,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种猪。没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肉眼去观察。对于那些泪斑、眼屎等明显的亚临床症状的种猪,坚决予以淘汰。

2.后备母猪的引进

引种时,特别是需要纯繁的猪场,要索取后备母猪档案卡,以避免近交选配。比较正规猪场的档案卡应该包括:耳号、出生日期、初生重、同窝仔数头数、左右乳头数、断奶天数、断奶窝重、血缘关系以及疫病免疫项目等。

通常情况下,很多隐性感染的猪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经过长途运输、环境和饲料改变等应激,这些猪就可能发病。因此,引进猪一定要放在远离本场猪群较远的隔离舍观察30天左右,确定正常,方可转入。另外,由于每个猪场的病原有所不同,因此,要尽可能避免频繁地从多个猪场引种。所引的种猪也不宜太大,控制在50~60公斤范围,以便疾病的净化。

猪被运回场后,最好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碘类消毒剂)进行带猪消毒,待一小时后,多次少量的供给猪只饮水,可加入一些抗应激药如电解多维。逐渐地给猪加喂料,2天后达到正常饲喂量。为了预防应激而引发的疾病,可在饲料中加入药物进行预防,例如支原净100mg/kg+金霉素400mg/kg,连喂14天,同时配以抗应激药物如电解多维、Vc、矿物质添加剂等。

3.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3.1营养

母猪生殖机能的发育与完善需要特定的营养,对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要求相对较高。国外引进的纯种良种猪要求可能更加明显。理论上讲,不同品种或者同一品种不同时期的猪都有其相应的营养标准,这些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作为参考。种猪经过前期育成达到一定的年龄体重后,经表观选择,确定为后备种用猪只,应采用种用阶段营养标准,以利于生殖机能的发育,为发情受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殖过程中,由于生产者认识水平的有限,没有及时进行转料,更有甚者是到性成熟后,才转到种猪饲料。也有的采用较低的营养标准,不能满足种猪的需要,这样就容易造成后备母猪营养缺乏性乏情,轻者表现为初情期推迟,重者往往出现过度肥胖不发情而被迫淘汰。在中小型规模猪场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广大养殖户要引起重视。

及早将后备母猪做阶段性转移,饲喂符合后备母猪营养需要的饲料,给予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对于纯种后备母猪,需适当提高其营养标准。

3.2饲喂要点

通常情况下,良种后备母猪达到60kg体重,就转喂后备母猪(或怀孕母猪)料,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充分满足后备母猪生殖生理发育需要。

6月龄以前可以让后备母猪自由采食,而6月龄后需适当限制饲喂。限量饲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过于肥胖,但限饲操作不当容易因争吃而过肥或过瘦,也不利于后备母猪的骨骼体形发育,不利于日后的分娩、哺乳以及再发情。自由采食则有利于后备母猪的骨骼体形的充分发育,为日后的持续生产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后备母猪的正常发情,但要注意对食欲特别好的个体予以限制,防止过肥。

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喂需要平时细心观察。根据膘情,灵活确定饲喂量,确保母猪体况在3分左右。配种前一月或半个月采取优饲,以增加背膘厚和提高配种时的排卵数量。限饲的喂料量一般控制在2kg以下,优饲可在2.5kg以上或自由采食。经验表明,加系大白种猪、长白种猪在配种前要自由采食,否则不易发情配种。

3.3管理要点

为使后备猪生长发育均匀整齐,后备母猪可按体重大小分成小群饲养,每圈以5头左右为好。

多年的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常常会影响到发情。大量资料也表明,在高热高湿的环境下,以凉爽干燥的冬春与炎热湿闷的夏秋相比较,母猪断奶到发情的天数,冬春比夏秋缩短2天,而产仔数增加0.5-1头,且差异显著。

因此,夏秋季节降低温度和湿度对保证后备母猪的正常发情意义重大。

3.4配种要点

母猪阴道流出的黏液,阴户由深红变成浅红色,肿胀开始消退出现细皱,流出白色稍带黏性液体,这时按压母猪背部,出现静立反应,母猪常常会表现两耳竖立,两后肢叉开,呆立不动,并且频频排尿,尾向上翘,这个时候为最佳的配种时期。一般情况下,当发现上述发情症状,12h内进行首次配种,再间隔8-12小时进行复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总会有为数不多的猪发情症状不明显,轻轻按压背部会出现静立反射,则已到发情盛期,必须立即配种;还有一些是按压母猪背部,没有出现静立反射,但阴户已经红肿且流出白色稍带黏性液体,这个时候也要马上进行配种,以确保较高的受胎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运动、调栏、并圈、饥饿、公猪试情追赶等方法刺激母猪发情。如采用上述方法未见效,可用激素处理。激素处理1-2次,仍未见发情,作淘汰处理。

4.疾病预防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除了进行相应的保健(包括驱虫),必须接种一系列疫苗,以确保顺利度过配种和怀孕期。后备母猪一般在配种前2个月进行疫苗注射,免疫接种的疫苗有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蓝耳病、口蹄疫等,其中猪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这几种烈性传染病必须接种,其他几种酌情接种。

5.母猪初产的管理

初产母猪产后容易乏力、缺钙、少乳,提倡从产第二头仔猪开.始全部头胎母猪采取静脉注射补液(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抗菌素、缩宫素等),并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篇6

1 缩短哺乳期, 实施仔猪早期断乳, 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

1.1 实施仔猪早期断乳

仔猪的年产窝数受分娩间隔的制约, 分娩间隔包括妊娠期、泌乳期和待配期 (断乳至配种) , 妊娠期是一恒定的组分, 待配期是一基本恒定的组分, 泌乳期是一可变的组分。可见, 仔猪的提前断乳是缩短分娩间隔、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仔猪早期断乳, 是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外养猪发达国家多提倡仔猪21~35日龄断乳, 根据我国实际 (猪舍、饲料条件等) 可采取30~40日龄断乳。据养猪户反映, 仔猪在30~40日龄断乳, 60日龄出售, 这样的仔猪适应植物性饲料较早。食欲好、增重快、不腹泻、非常好养。对早期断乳的仔猪, 5~10日龄即应进行吃料训练, 并注意科学补饲。仔猪离乳后可在原圈饲养, 待其适应后再分群饲养。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和卫生消毒工作, 防止仔猪生病[2]。

1.2 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1.2.1 提倡重复配种

给母猪第1次配种后经8~12 h, 再配第2次, 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对17头母猪进行对比试验:重复配种24窝产仔305头, 平均每窝12.7头;1次配种9窝, 产仔88头, 平均每窝9.8头, 产仔率提高了29.59%。重复配种, 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很好措施[3]。

1.2.2 促使母猪在哺乳期发情配种

在母猪哺乳20~40 d内催情, 使其能够发情配种, 可以既哺乳又妊娠, 大大缩短母猪生产周期。促使母猪哺乳期间发情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人工间隔断乳法。即人为控制并延长仔猪吃乳的间隔时间, 白天只让仔猪吃乳1~2次, 夜间让其母仔在一起。由于仔猪吃乳间隔拉长, 使母猪乳房内积存大量乳汁, 造成乳房膨胀, 从而限制了催产素的分泌, 血液中催产素减少, 降低了卵泡刺激素的抑制作用, 因而能促进母猪的发情与排卵。二是利用公猪诱情。对有公猪的养猪户, 可在人工隔乳期间, 将公猪赶到母猪运动场内诱情, 每次15~20 min, 1次/d, 连续3~4 d后母猪即可发情。三是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对分娩后18~32 d的哺乳母猪, 注射2 000 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注射后第4~5 d进行2次人工授精, 哺乳母猪妊娠率可达70%[4]。

2 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

2.1 增加胎产活仔数以提高窝断乳仔猪数, 强化免疫提高仔猪存活率

在养猪生产中, 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 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 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 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 提高母猪的免疫力, 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所以, 要加强免疫程序推广应用, 降低经济损失。为了保障生猪健康生长, 制定并推广有效的免疫程序:一是在4~5月份对每头母猪注射乙型脑炎疫苗, 减少因该病引起母猪流产。二是在母猪产前20~21 d注射K88、K99疫苗, 防止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三是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注射猪瘟疫苗, 断乳后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预防猪病的发生[5]。

2.2 科学饲养管理以提高仔猪窝重

1) 提高乳脂率和蛋白质水平以促进断乳窝重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浓度可提高母猪泌乳量及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近年的研究表明, 支链氨基酸对泌乳过程有重要影响, 较高水平的缬氨酸 (Va1) 和异亮氨酸 (Ile) 在整个泌乳期都提高了乳脂率。较高的乳脂率可为仔猪提供更多的能量, 从而为促进仔猪生长提供了可能性[6]。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提高, 断乳窝重也增加。研究发现, 随着母猪赖氨酸 (Lys) 摄入量的提高, 每窝仔猪增重也提高。近年许多研究发现, 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 (Val) 可促进仔猪生长, 仔猪断乳重随缬氨酸 (Val) 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7]。

2) 仔猪应早吃初乳, 吃足初乳。必须保证仔猪在出生后2 h内吃上初乳, 初乳中含有抗体、镁盐, 初乳的蛋白质是常乳的3倍, 其中免疫球蛋白占60%~70%, 吸足初乳可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8]。

3) 注意看护仔猪, 防压防踩。

4) 尽早认食, 提早开食, 改善消化道发育。在仔猪出生7 d左右, 应开始补充饲料。提早开饲可刺激消化道的发育, 锻炼仔猪的消化能力[8]。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提高猪场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养好母猪,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使一头母猪一年能提供更多、健壮的仔猪。采取有效措施, 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乳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 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 就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 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摘要:母猪年生产力的指标是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与体重。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有两个途径, 一是缩短哺乳期, 实施仔猪早期断乳, 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二是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1]。

关键词:早期断乳,产仔窝数,窝断乳数,窝重

参考文献

[1]杨公社.养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205-207.

[2]余良土, 姜金荣.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6 (9) :39-45.

[3]徐惠兰, 李序曲.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研究[J].湖南畜牧兽医, 1993 (1) :14-15.

[4]李炳坦.养猪生产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89-90.

[5]高作信.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244-256.

[6]谭广梅.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J].南方养猪, 2006 (4) :22-23.

[7]黄庆.日粮中添加大豆油脂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5.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篇7

1 组建年龄和胎次合理的高生产性能种猪群

高繁殖力的猪群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基础, 主要包括选育和选购高繁殖性能的种公猪和种母猪, 特别要建立起年龄和胎次结构合理的母猪群 (见表1) , 同时, 采用多种杂交繁育方式 (包括配套系) 。

2 特别重视猪舍的光照时间和强度

光照时间和强度对促进后备猪的性成熟、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密闭猪栏, 但正确的光照制度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长期忽视,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生猪的正常生产。

在实际生产中, 经常会碰到公猪性欲不强和精液品质差等问题, 人们往往认为是公猪营养不良、感染疾病或高温等因素所致。已有研究表明, 光照对公猪的性欲和精液品质有重要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 延长光照时间可提高公猪的性欲, 而增加光照强度则可以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光照对母猪的性成熟也有明显影响, 较长的光照时间可促进性腺系统发育, 使性成熟提早;缩短光照时间, 特别是持续黑暗, 则会抑制性腺系统的发育, 使性成熟延迟。据报道, 持续黑暗下的小母猪性成熟较自然光照组延迟16.3 d, 而在45~6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下小母猪性成熟时间比在10勒克斯条件下要提早30~45 d。在配种前及妊娠期延长光照时间, 能促进母猪雌二醇及孕酮的分泌, 增强卵巢和子宫机能, 有利于受胎和胚胎发育, 可大大提高受胎率, 减少妊娠期胚胎死亡, 增加产仔数, 这是因为饲养在黑暗和光线不足条件下的母猪, 其卵巢发育受阻, 重量和功能下降, 从而使受胎率明显下降。给哺乳母猪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 可刺激催乳素的分泌, 显著提高母猪泌乳量和增加哺乳频率, 从而提高仔猪的断奶体重。另外, 延长哺乳和保育仔猪的光照时间或提高光照强度, 可增强仔猪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增强仔猪消化机能, 从而提高仔猪增重速度与成活率。

因此, 重视猪栏的光照制度、正确的光照可大大提高种猪和仔猪的生产性能, 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在进行人工补充光照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 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 (参考表2) 并严格执行, (2) 灯泡安装要分布均匀, 灯泡离地面的高度在1.8~2m, (3) 特别要做到定期检查和清洁灯泡, 保证猪群能经常获得有效光照时间和强度。

3 建议在密闭猪舍内安装紫外线灯

现代生猪生产大部分是在密闭猪舍中进行, 使得猪在生长与生产过程中长期晒不到太阳光, 这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猪的健康及生产性能。太阳光谱中含有紫外线, 照在猪身上后不仅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而且还可使沉积在皮肤下面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增加猪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从而提高饲料中钙磷在猪体内的吸收效率, 促进后备猪四肢的健康发育, 减少母猪产后的肢蹄病, 另外, 维生素D的增加还可以促进胚胎期和哺乳期仔猪呼吸系统的健康发育, 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提高了猪群的健康状况。为此, 建议在猪栏内安装紫外灯进行生猪的人工保健, 具体做法是在距地面1.5~2 m处按每平方米0.7W的标准安装波长为280~340 nm的紫外灯, 每天开4~5次, 每次30 min。

4 采取一切可能措施, 防止猪便秘的发生

猪的便秘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猪的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 从而排出干硬的粪便的一种临床现象,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食欲不振。猪场生猪便秘的问题非常普遍, 比例占20%~40%, 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猪便秘后会降低其机体的调节功能, 使猪无法进行正常生产表达, 所以有人说生猪便秘是诱发猪病的导火索, 是猪疾病的根源, 是猪场利润的隐形杀手, 因为便秘所引发的胚胎发育不良、难产和死胎增多、泌乳性能低下、仔猪哺乳期腹泻和断奶成活率低, 便秘已成为制约规模化猪场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猪发生便秘的机制是因为猪体内的内分泌发生紊乱, 导致水盐代谢失衡, 使得粪便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 从而使粪便干结变硬, 影响了粪便的正常排出。在实际生产中常因饮水不足、肠道蠕动减缓、热应激、肠道菌群失调和长期药物保健等因素导致猪发生不同程度的便秘。解决便秘的主要措施有: (1) 增加猪的饮水量, 特别是在冬天, 应保证水温不低于10℃, 各阶段猪的建议饮水量见表3。 (2) 适量饲喂青饲料, 每头猪每隔2 d饲喂1 kg左右的青饲料对预防便秘有较好的效果。 (3) 防止热应激, 母猪和公猪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5℃, 因此, 尽可能使猪栏的温度维持在上述范围内, 如果确实有困难, 还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钾等方法来降低猪的热应激。 (4) 添加有益微生物和功能性寡糖, 维护肠道菌群的正常生长, 用于预防便秘的微生物和寡糖有:丁酸梭菌、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双歧杆菌、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和甘露寡糖等。 (5) 减少药物保健的时间和频率, 长时间和高频率使用保健药很容易使猪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 这就是所谓的药源性便秘, 其主要原因是因此过度使用药物, 导致了肠道内菌群的失调。

5 关注饲料是否霉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霉变对生猪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 人们一般不能很好地从感官上来判断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是否超标, 使得人们对外观无发霉迹象的原料或饲料失去了警觉。其实有些外观正常的谷物原料在籽实成熟过程中已感染了霉菌, 随籽实的长大而被包埋了, 这些霉菌形成混合感染隐存于外观正常的饲料籽实中, 单从感官上很难被人们发现。研究发现, 目前对饲料污染频率最高和对生猪影响最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呕吐毒素) 和烟曲霉毒素。霉菌毒素会使猪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严重影响一些疫苗的功效, 甚至使疫苗在体内失效;也会干扰母猪的排卵、受精卵的固定和胚胎发育, 有时甚至影响新生仔猪的成活率且使初生仔猪阴户红肿, 或者引发猪的呼吸道疾病, 有的还会导致母猪流产及初产仔猪体重偏轻等症状。饲料霉菌毒素中毒具有隐蔽性、微量性、累积性和诊断的复杂性等特征, 在生产中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进行霉菌毒素的防控: (1) 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来防止霉菌的生长; (2) 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减少肠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 但脱霉剂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 也会吸附部分维生素, 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3) 给猪饲喂含有乳酸菌等有益菌的发酵饲料, 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降解霉菌毒素, 从而减少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6 注意配种方式

在生产中有重复交配和双重配种这两种方式, 其中, 重复交配是指在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交配2次, 间隔时间为8~12h, 可保证始终有生命力旺盛的精子与不断排出的卵子结合, 从而大大提高受精率。双重配种则是指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不同的2头公猪先后间隔5~10min各交配一次, 充分刺激卵巢, 达到最大排卵率。研究表明, 从整体上来说, 采用双重配种对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更好的效果。

7 搞好各阶段母猪特定时期的饲养与管理

对后备母猪来说, 重点是保证配种时母猪体重要达到130kg左右并且背膘厚度为16~22mm, 太肥太瘦均不利于发情和受孕。母猪配种后的前5d内, 一定要减少喂料量, 建议饲喂量为每天1.8kg, 因为过量饲喂会导致孕酮的分泌降低, 不利于胚胎着床, 从而降低胚胎成活率;在怀孕期的第75~100 d这段时间内也要控制喂料量, 因为这一时期是乳腺发育的关键期, 过量饲喂会导致乳腺腺泡数减少, 使得泌乳期产奶不足;另外, 要特别注意饲料霉变和便秘对胚胎成活及初生仔猪健康的影响。加强母猪产中和产后的管理, 特别是长产程母猪分娩过程中的能量补充问题, 生产中常采用在母猪分娩时通过耳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补能和消炎, 这样有利于母猪体质的快速恢复和子宫阴道炎症的彻底消除, 为提高产奶量和奶水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 改变哺乳仔猪的补料方式

目前, 大部分猪场均采用破碎料或粉料来给哺乳仔猪补料, 这种方式具有操作方便、易清洗料槽的特点, 但却不符合哺乳仔猪的正常生理习性和要求, 所以, 在生产中经常出现补料难和采食量低等一些问题。研究发现, 给哺乳仔猪饲喂液态或流质饲料, 则可大大提高哺乳仔猪的采食量, 降低肠道疾病, 这对提高仔猪成活率和体重有很好的帮助, 最终提高了母猪的年生产力。

参考文献

[1]何余.哺乳仔猪霉菌毒素中毒及其处理[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2) :71~72.

[2]何余, 马鹏.早期断奶仔猪流质饲料的加工技术与饲喂效果研究[J].江西饲料, 2012, (1) :1~3.

[3]于乐安.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的研究[J].饲料工业, 2009, 30 (18) :52~55.

[4]芦惟本, 陈训平.霉菌毒素是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J].养猪, 2010, (1) :49~53.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综合措施 篇8

1 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排卵

母猪的膘情常影响空怀期的长短, 母猪过肥会出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动弱和空怀等现象;母猪太瘦也会造成产后发情推迟等不良后果。过肥母猪在配种前应采取减膘措施, 瘦弱母猪应采取加料增膘、短期优饲措施, 使母猪保持七、八成的膘情。同时要特别重视蛋白质的供给, 要求饲粮粗蛋白质在13%以上。

2 促使不发情母猪发情

2.1 公猪诱情

合群并圈, 将不发情的空怀母猪并到发情母猪一起, 通过爬跨等刺激, 促进母猪发情。

2.2 激素催情

在母猪颈部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3次, 每日1次, 每次4~5m L, 注射后4~5d就可以发情配种。同时可辅以中药制剂;多情排卵散 (主要成份淫羊藿、阳起石、当归、香附、益母草、菟丝子) 30g拌入饲料中, 连用2~3d, 效果更好。

3 增加母猪排卵数

对空怀母猪实行短期优饲, 可促进其发情、排卵。具体方法是母猪断奶后3d内减少精料饲喂量, 增加青饲料, 到断奶后4~7d加精料, 多供给营养丰富的精饲料, 配种结束后停止加料。可促进断乳母猪发情和增加排卵数及排壮卵。另外, 在母猪发情开始时, 经肌肉或皮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国际单位, 可增加其排卵数, 提高受胎率, 增加产仔数。

4 养好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的饲养应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 即妊娠前期适当降低营养水平, 妊娠期母猪日粮粗蛋质可降至12%, 到后期再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在妊娠最后两周, 母猪日粮中添加少量玉米油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存活率。同时应加强妊娠母猪管理, 防止挤压和惊吓, 避免流产。

5 做好母猪分娩护理

5.1 母猪分娩前一周

将分娩舍冲洗消毒, 使产舍卫生、干燥和保温, 把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 使母猪习惯新的环境。

5.2 临产前一周

减少精料的饲喂量, 并在饲粮中添加小麦麸防止母猪便秘。分娩前12h不要喂料, 分娩当天可少量喂料, 然后逐步加量, 一周后恢复正常饲喂量。

5.3 母猪分娩后

当天肌注氯前列烯醇, 促使子宫内胎衣碎片的彻底排出, 同时也利于母猪断奶后再发情。在产后3d内, 每天肌注抗生素预防母猪子宫炎的发生。

6 仔猪早期断奶

通常母猪断奶后5~7d左右发情, 在一个适当的时间提前断奶, 母猪可提前发情进行配种。当前农村养猪多采用45~60d断奶的方式, 为减轻母猪负担, 增加年产胎次, 应将哺乳期缩短至30d内。

摘要:决定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母猪的繁殖周期、产仔率、仔猪成活率及断奶重。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排卵、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和提高仔猪成活率, 是实现母猪高产仔、高效益的关键措施。

提高母猪生产价值之探讨 篇9

1 严重制约母猪生产力的因素

1.1 非生产天数

繁殖群的生产力通常被定义为每头母猪的年断奶仔猪数, 那么我们又可以将其拆分为:每头母猪的年断奶窝数×每窝断奶仔猪数。

母猪非生产天数:即繁殖群中母猪一年中处于非怀孕期和非哺乳期时间的天数。母猪非生产天数是影响繁殖群生产效率的关键。

美国数据显示, 最好的猪场非生产天数可以达到30~35天;较好的猪场可以达到40~45天;平均水平在70天左右;很多猪群超过70天。如果按照怀孕期为114天、哺乳期为21天计算:非生产天数30~35天的猪场, 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48~2.44窝;非生产天数为40~45天的猪场, 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41~2.37窝;非生产天数为70天的猪场, 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19窝。

通过下面的例子说明非生产天数对猪场效益的影响:假设有两个猪场 (A场、B场) 各有成年母猪500头, A场非生产天数为40天, B场非生产天数为70天。A、B两场妊娠期和哺乳期均为114天和21天, 则A、B两场每头母猪平均年产窝数分别为2.41和2.19。如果每窝断奶9.5头, 则产量相差为: (2.41-2.19) 窝×9.5头/窝/头母猪×500头母猪=1045头断奶猪。

假设这些猪出栏时, 每头育肥猪的饲料、人工等综合饲养成本1200元, 市场毛猪价格为15元千克, 死淘率为15%, 那么A、B两场的利润相差为: (1045头×85%×105千克×15元) - (1045头×85%×1200元) =333093元。

两个猪场的非生产天数相差15000天, 相当于B场比A场多饲养了41头完全没有效益的母猪。两场的利润相差更高。因此, 降低非生产天数是提高母猪生产价值的关键。

1.2 母猪产仔数

规模化养猪场母猪年平均饲养成本4500元头 (饲料、医药费、人工、水电等, 2010年本人统计河南平均成本) 。通过下面的例子说明产仔数对猪场效益的影响, 假设有两个猪场 (A场、B场) 各有成年母猪500头, A场平均产仔10头/胎, 平均年产2.2胎, B场平均产仔9.5头/胎, 平均年产2.2胎。B场产仔数比A场多获利润:[4500元÷ (2.2胎×9头) ]×[ (2.2胎×10头) ×500) - (2.2胎×头×500]=249920元

1.3 配种员的综合素质

配种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心态、情绪管理、母猪察情水平、配种水平、熟练程度等。技术不熟练的配种员可能会对发情母猪或复发情的母猪未觉察, 导致增加非生产天数。技术员的配种水平是指采精到输精整个过程的认真、精细、严谨、熟练程度及对母猪进行配种的时间的掌握和手法的技巧等, 这些将会影响母猪的准配率、产仔数, 同样影响母猪的生产价值。

1.4 母猪的饲养管理

根据母猪不同的生理、生产阶段, 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母猪妊娠前期, 受精卵在着床前发育成胚胎, 并需要11~12天的移动, 胚胎着床在受精后第16天, 着床期对胚胎成活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应激都可能造成产仔数减少或妊娠失败而重复发情。配种后的20天, 是妊娠诊断的关键时期, 此时正确的诊断妊娠与否直接影响非生产天数的控制, 在妊娠的中、后期则应避免任何因素造成的应激, 并保证营养供给, 为哺乳期分泌乳汁提供营养储备。

2 提高母猪生产价值

2.1 母猪发情障碍现状

近几年, 由于母猪品种的不断改良, 生产应激、霉菌毒素、疾病感染压力、“亚健康”、饮水不足、过多的摄入抗生素, 高强度、高密度连续生产等因素。在养猪生产中, 母猪发情障碍是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直接影响母猪生产价值的关键问题, 也是造成猪场经济效益损失的主要原因。猪场一般有15%~40%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仍未发情;约有10%~30%母猪断奶后乏情, 有的猪场母猪缺乏营养, 管理水平差, 乏情母猪达50%以上。

造成母猪发情障碍的因素很多, 有营养、疾病、机体内分泌紊乱、环境、管理、季节、母猪泌乳长短、栏舍状况等因素, 但主要因素是营养、疾病和内分泌因素。

2.2 母猪发情激素变化机理

母猪的正常发情周期是21天, 垂体前叶会在发情周期的后期, 大约18~20天时分泌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在发情周期的0~2天分泌的, 刺激排卵。

促卵泡素 (FSH) 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垂体是位于脑基底部的小腺体。FSH可促进卵巢中卵泡的发育, 每个卵泡中包含一个成熟的卵子。这些卵泡成熟时, 会分泌雌激素, 后者会刺激母猪表现出典型的静立发情行为。

促黄体素 (LH) 刺激卵巢排卵。促黄体素也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卵泡破裂释放出卵子之后, 破裂卵泡内的细胞继续发育, 形成黄体。

前列腺素是由子宫分泌的。前列腺素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 如果卵子没有受精, 没有孕体结合到子宫壁, 那么在情期第14~17天, 子宫会分泌前列腺素到血液当中。前列腺素会引起黄体退化, 停止分泌孕酮。黄体退化的同时, 促卵泡素会刺激卵巢中卵泡的发育。

前列腺素的第二个作用是启动分娩过程。妊娠过程中, 当胎儿发育成熟, 妊娠该结束的时候, 子宫会分泌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也是会引起黄体退化, 停止分泌孕酮。不同的是, 这种情况下会启动分娩过程, 黄体分泌孕酮。孕酮是负责维持妊娠的主要激素, 如果卵子受精, 成为有活力的孕体, 这些孕体就会在结合在子宫壁上, 这种结合的信号会反馈给黄体, 使黄体继续分泌孕酮, 维持妊娠。

母猪发情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卵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垂体不能分泌足够的性腺激素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卵巢机能障碍, 最终导致卵巢发育不良和激素分泌紊乱, 使母猪不发情或假发情。

3 不可忽视的饲养管理

3.1 增强运动

空怀母猪应多进行一些舍外运动, 保证身体健壮和肢蹄强健。

3.2 调控体况

外来品种后备母猪体重在100千克前要充分饲养, 不应限料。体重在100千克后适当限料。8~9月龄配种, 体重达到120千克, 不使其过瘦或过肥。

3.3 公猪刺激

后备母猪初情期的早晚除了由遗传因素决定外, 还和后备母猪与公猪接触的时间早晚及次数有关。一般情况下, 早接触、多接触公猪的后备母猪较易发情, 当然也不是越早越好, 一般是在7月龄开始。

3.4 避免饲料霉变

由于饲料发生霉变, 产生多种霉菌毒素, 特别是玉米霉变的赤霉烯酮, 会引起假发情和乏情。

3.5 气温、光照

一年四季, 其中以夏季母猪乏情现象较多, 这是因为夏季, 环境温度较高 (超过35℃) , 导致母猪卵巢和发情活动受到抑制。有学者认为如果不足或过强, 母猪发情、排卵也受到抑制。

3.6 营养调控

后备母猪50千克后, 开始使用后备母猪料, 且不可用育肥猪料代替。后备母猪应含有充足的能量、粗蛋白、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另外可适当添加葡萄糖等, 确保后备种猪的营养需要。青年母猪和成年母猪应注意能量、粗蛋白、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同时确保维生素的供给。

3.7 原料质量

原料质量低劣所含营养成分不足, 不能给母猪提供足够的营养, 使母猪内分泌紊乱, 导致母猪乏情或不排卵。

3.8 淘汰低效母猪

仔细检查猪群的生产记录会发现, 在一个猪场中, 损失生产天数的往往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低效母猪群, 这些母猪会经常复发情或延期发情, 所以迅速淘汰这些低效母猪是提高母猪生产价值的关键。

3.9 疾病控制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篇10

一、加强公猪的饲养管理

1. 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公猪产生精子和保持旺盛配种能力的物质基础,公猪日粮的营养要达到粗蛋白13%,消化能12.13兆焦/千克,钙磷比1.5∶1。

2. 种公猪应适当运动和进行日光浴,每天运动1~2小时。运动是加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食欲和消化、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机能的重要措施。

3. 认真搞好种公猪的免疫预防,每年春秋两季应做好猪瘟、口蹄疫、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等疾病的免疫接种,定期驱虫。

4. 合理利用种公猪,成年公猪每周可采精2~3次,幼龄公猪每周采精1次。公猪对养猪生产影响很大,对优秀公猪应充分利用,劣质公猪应及时淘汰。

5. 种公猪一般单栏饲养,猪舍温度控制在18~28℃,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持清洁卫生。

二、熟练掌握采精技术,科学处理精液

1. 采精过程中要防止精液污染,减少危害精子的因素,具体对策是:①采精前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公猪下腹部,并用消毒干毛巾擦去残留的药液(单方向由包皮口向后擦)。②采精员要戴一次性无菌无毒的PE手套,不要徒手采精。通常要戴2~3层手套,以便在清洗包皮和挤净包皮液后,将外层污染的手套脱去,戴着里面干净的一层手套采精。③精液应采集在预先清洗消毒和预温后的保温杯中。④公猪阴毛应剪短至2~3厘米。⑤公猪最初射出的部分精液应弃掉。

2. 科学处理精液,最大限度地减少精液处理过程对精子造成的危害。①采精前,稀释液要在水浴锅中预温45分钟以上,温度计、吊桶、精液瓶或精液袋在干燥箱预温到37℃左右,显微镜恒温载物台恒温到37℃。②配制稀释液要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符合标准的原材料。配好的稀释液过滤分装后要高压消毒,待冷却后放在冰箱的冷藏箱内存放备用。③稀释时必须做到稀释液温度与原精液温度等温,温差不得超过1℃,量取稀释液和原精液温度的两根温度计一定要先校正再使用,使两根温度计在同一环境下读数相同。④稀释精液的速度宜慢不宜快,可用2000毫升搪瓷吊桶接乳胶管将稀释液沿集精杯杯壁缓慢流入,并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边搅拌边稀释,严禁将原精液倒入稀释液内进行稀释。⑤分装时取出恒温37℃的精液瓶或精液袋,将精液沿精液瓶(袋)内壁缓慢注入。

三、减少精液在保存运输过程中的危害性因素

1. 防止精液在保存运输过程中大幅度升温或降温。精液适宜的温度是14~18℃,最佳温度是17℃,所以精液最好放入17℃恒温箱内或4米深旱井底部保存,路途较远的运输过程中最好放入17℃车载恒温箱中,路途较近又没有车载恒温箱的可用冰袋或热水袋放在运输箱底部,盖上毛巾后再放入精液,并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毛巾上部的温度。

2. 精液最好袋装保存,瓶装精液宜平放。要预防精子代谢产物中毒,每隔12小时轻轻翻动1次,可以延长精子存活时间。

四、做好母猪发情鉴定,确定最佳输精时间

母猪发情后输精时间是否适当,是决定受胎和產仔数多少的重要环节。规模猪场应每天早晚喂料后将试情公猪赶到发情母猪前,根据公母猪亲热程度结合母猪压背检查、母猪断奶后发情时间长短,确定第一次输精的时间。断奶后3~6天发情并接受压背的,6~12小时后进行输精。后备母猪、断奶7天后才发情的母猪及返情母猪一旦接受压背就应进行输精。分散饲养的引进品种母猪在没有公猪试情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发情症状,及时压背检查,一旦接受压背就应进行输精。天气炎热时,输精时间应选择在早上7时以前或下午6时以后,切忌在中午气温超过37℃时进行输精。

五、严格输精操作规程,提高输精技术

1. 输精前的准备工作。①输精前要进行精液质量检查,禁止输用精子活力低于0.6、畸形精子率高于18%、保存时间超过5天的精液。②输精器械要消毒,仿生输精器装在布袋内放在长方形容器内煮沸消毒15分钟后,提起布袋晾干。③设法使母猪排掉大小便,并用温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外阴、尾根及臀部周围,并擦干。

2. 输精次数和输精量。①地方品种母猪每情期输精1~2次,每次输精20毫升,输精间隔6~8小时。②二元母猪每情期输精2次,每次输精量40毫升,输精间隔8~10小时。③引进品种母猪一般每情期输精3次,每次输精80毫升,输精间隔10~12小时。具体输精次数,以母猪输精后不再接受背部按压为准。

3. 输精深度和输精持续时间。将输精器稍上斜慢慢插入母猪阴道内,当插入25~30厘米时会感到有一点阻力,此时,输精管前端已到达子宫颈口,用手再将输精管左右旋转,稍一用力输精管前端则进入子宫颈第2~3皱褶处,发情好的母猪便会将输精管锁定,回拉时则会感到有一定的阻力,此时便可进行输精。输精持续时间一般为5~10分钟。输精后不要急于拔出输精管,应将精液瓶放低,若无精液回流方可拔出。

4. 刺激提高母猪性欲,促进精液吸收。输精时可赶1头试情公猪到母猪栏外,让公、母猪接触,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待母猪表现出强烈的交配欲时输精,会大大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此外,输精时输精人员同时对母猪阴户或大腿内侧进行按摩,能增加母猪的性欲。

六、加强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加强种母猪配种准备期的饲养管理,对母猪情期受胎率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预防,保持舍内清洁干燥,搞好消毒,认真观察猪群,发现病猪及时治疗。

夏季如何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篇11

1 调整饲料配方, 适合夏季母猪需要

1.1 提高能量水平

研究资料证实, 猪的采食量与环境温度有很强的相关性。猪受高温刺激后, 下丘脑采食中枢的兴奋性降低, 导致采食量减少。为缓解猪受高温环境的影响而使生产性能下降, 一般在高温季节应给予猪较高营养的日粮, 以此来弥补因高温引起的能量摄入量的不足。Stahly等 (1979) 报道, 添加适宜的脂肪对受热应激的猪有利。哺乳母猪料每吨可添加食用油10 kg, 并适当提高粗蛋白。

1.2 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对VC的抗热应激作用研究较多。在正常情况下畜禽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能满足需要, 饲料中一般不补加VC。在应激存在的情况下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可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VC。每吨料可添加200 g。

VE在抗热应激中也有一定作用。热应激期间机体细胞内发生了一些变化, 添加VE能刺激免疫器官, 增强机体免疫力, 有利于提高抗应激的能力。每吨料可添加100 g。

1.3 使用抗应激药物添加剂

热应激时猪的体热增加, 为减少肌肉不必要的活动和产热, 可用镇静剂类药物来抑制中枢神经及机体活动, 以减轻热应激的影响, 饲料中常添加的镇静剂有氯丙嗪、安定等。此外, 还可用杆菌肽锌、黄霉素等, 有利于增强家畜的抗病能力, 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繁殖、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 同时对缓解热应激有一定的效果。

1.4 调节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

诸多研究表明, 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氯化钠、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等有利于恢复体内酸碱平衡, 从而改善生产性能。氯化钾具有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饲料中含钾量较高, 常温下不需补充, 但在热应激时血钾降低, 有必要在日粮或饮水中补充钾, 缓解应激。碳酸氢钠有溶解粘液、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利用, 吸收到体内能补充机体所需的钠, 并作为血液和组织中主要的缓冲物质, 减缓呼吸性碱中毒, 提高抗热应激的能力。Teeter等 (1985) 发现饲料中添加0.5%碳酸氢钠是克服热应激造成的酸碱平衡紊乱和生产性能受阻的最成功的方法。

热应激时呼吸频率增加, 血液中CO2和HCO3-水平下降, 导致pH值升高, 可能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 可使血液中升高的pH值下降, 调节酸碱平衡, 从而避免或缓解了热应激造成的不良反应。常用的酸化剂有乳酸、柠檬酸和延胡索酸。

2 改善环境

2.1 降低猪舍环境温度

产房采用滴水降温+负压通风系统能降低2~3℃。水滴在颈部, 流过皮肤后蒸发干为合适。空怀舍架遮荫网+淋浴装置能有效降低温度, 条件好可采用湿帘降温。产房可开天窗。

3 加强管理

3.1 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

增加饲喂次数, 早晚两顿多喂, 上午和下午的两顿少喂, 还可增加1次青饲料, 凉水拌料, 按哺乳天数、带子数、经产初产膘情状况等精确饲喂每一头猪。

3.2 缩短分娩时间, 加强产子母猪的监护。

3.3 加强下栏母猪的管理, 增加运动, 公猪试情, 膘情差的母猪单栏饲喂。

3.4 加强乏情母猪的处理

3.4.1 发情母猪每天上下午各1次赶

到运动场或在舍外驱赶运动1~2 h, 增加运动, 增加公猪接触, 每天用性欲旺盛的公猪接触10~20 min, 连续几天。

3.4.2 食欲正常的不发情母猪, 可在

其饲料中添加VE, 1 d 400~600 mg, 连喂3 d, 对少数仍不发情的母猪, 停药2d后再喂—个疗程, 发情后即可配种。

3.4.3 内服中药催情散。益母草35 g、

淫羊藿20 g, 当归10 g, 阳起石25 g, 菟丝子5 g, 红花5 g, 连喂5 d, 发情后即可配种。

3.4.4 以上方法无效的要采取激素催

情, 可以用氯前列腺烯醇1~2 mL肌注, 隔日注射PG-600或PMSG, 对激素注射后10 d仍不发情者, 多为器质性疾病, 请及时淘汰.。

3.5 加强人工授精的管理, 公猪的护理。增加公猪淋浴和刷洗睾丸, 配种时间安排在早晚。

4 提高基础猪群健康状况

4.1 按时间添加保健性药物, 及时发现病猪并及时治疗。

4.2 对患有子宫炎的母猪, 在应用抗

菌素治疗的同时, 配合应用40℃的生理盐水冲洗子宫, 冲洗后往子宫内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有利于局部炎症的尽快消除。

4.3 对患有卵巢囊肿或卵巢有持久

上一篇:传承机制下一篇:应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