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通用10篇)
后备母猪 篇1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 生产母猪由于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原因, 每年有25%~35%的母猪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 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 就需要补充后备母猪, 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 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结构比例。
一、后备母猪选留的三个依据
1. 生长速度快选择自身和同胞生长发育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
限饲前既要参考本身成绩, 也要参考同胞成绩, 限饲后主要参考用于肥育的同胞成绩。
2. 繁殖性能高
选择产仔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的高产母猪的后代。外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发情周期有规律, 而且发情症状明显。
3. 体型外貌特征典型
毛色、头型、耳型具有相应的典型特征。要有足够的乳头数, 并且排列整齐。
二、后备母猪选择的四个阶段
1.2月龄
2月龄选择是窝选, 就是在双亲性能优良、窝内仔猪数量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而均匀、同窝仔猪无遗传疾患的一窝仔猪中选择。2月龄选择时由于猪的体重小, 容易发生选择错误, 所以选留数目较多, 一般为需要量的2~3倍。
2.4月龄
主要是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差、体型外貌有缺陷的个体。这一阶段淘汰的比例较小。
3.6月龄
根据6月龄时后备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同胞的生理发育、胴体性状的测定成绩进行选择。淘汰那些本身发育差、体型外貌差的个体以及同胞测定成绩差的个体。
4. 初配
此时是后备母猪最后一次选择。淘汰那些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症状不明显以及技术原因造成的2~3次配种不孕的个体。
三、商品猪场后备母猪挑选的五个原则
1. 品种
根据生产目的、生产条件来确定。能满足生产条件又适合生产目标的品种就是最好品种。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如果只是生产商品猪, 选择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的二元杂交母猪就足够了;如果主要目标是出售二元杂交母猪, 母本的选择就应该选择繁殖性能高的瘦肉型猪品种, 如法系长白、丹系长白等作为母猪, 不可过分强调体型。
2. 健康状况
对于大多数猪场来说, 生产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疾病或健康水平。选购母猪时, 必须了解所选择猪场的健康水平, 必要时要采血化验。通过引种引入新的疾病的沉痛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3. 生产性能
主要包括产仔数、生长速度、背腰厚等, 后备母猪应该具有比群体平均水平更好的生产肥育性能, 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无法直接选择, 但应选择来源于大窝多产的、生长发育快的仔猪留种。
4. 乳房发育度
乳房发育是种用后备母猪选择中的主要关注点, 后备母猪最少需有沿着腹底线均匀分布且正常的12个以上乳头。后备母猪的乳头数可在断奶前检查, 但当其达到上市体重时, 必须重新检查, 怀疑有瞎乳头、翻转乳头或其他畸形的乳头应当予以淘汰。
5. 身体结实度
种用母猪的利用年限也是母猪的一个重要指标, 所以要求后备母猪身体结实, 尤其肢蹄结构。肢蹄不正常会影响正常配种、产仔和哺乳性能。
后备母猪 篇2
发布日期:2014-09-01
访问次数: 8
字号:[ 大 中 小 ]
要点1:科学的营养。
为了保证后备母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拥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必须使用专用的猪料。因为后备母猪所需要大量的钙、磷、生物素、亚油酸及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胆碱、特殊能量等营养成分,既不同于育肥猪,也不同于妊娠或哺乳母猪。一些猪场给后备母猪饲喂妊娠母猪料或泌乳母猪料是不科学的,容易导致后备母猪肢蹄软弱、蹄裂、不易发情及产子数低等问题。上海新邦后备母猪料的设计思路是:强化钙磷的添加,以改善种猪肢蹄健壮程度,减少蹄裂,增加种猪的使用寿命;强化维生素A、维生素E和生物素的添加,以提高种猪繁殖器官的发育,提高繁殖性能(窝产活子数等);强化特殊有机微量元素和免疫促进剂的添加,以刺激种猪免疫系统发育,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强化和性腺发育相关的营养素添加,调节种猪体内激素的发育,促进催情期母猪适时发情,促进卵泡发育与排卵,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
要点2:精细的饲养。
后备母猪的特殊饲养一般从80千克开始,到参加配种时结束。到参配前要达到如下目标:第一,P2点背膘厚达到18mm~20mm。在80千克和初配之间,主要是促进脂肪而不是瘦肉的沉积,这就要求能量和蛋白质特有的平衡,以保证参配前P2点背膘厚达到18mm~20mm(体况评分3~3.5)。使后备母猪达到足够的体储是非常关键的,英国养猪专家DRCLOSE说,新母猪初次配种时的体况(肥瘦)将会影响其一生的繁殖能力。体况越好(不瘦也不肥),母猪一
生的生产表现就越高;体况不好(太肥太瘦),母猪一生的生产表现就越低。第二,体重达到125千克~140千克。初次配种时的体重对以后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初配体重过大(150千克以上)其子猪死亡率越高,断奶窝重降低;而体重较轻的猪(120千克以下)在泌乳期间的采食量较少。从长期的繁殖性能来看,初配体重以135千克为宜。第三,按时发情、超数排卵。按时发情就是要后备母猪按照人工设定的时间发情,否则,到时不发情,体重会越来越大,一些后备母猪只能被淘汰了。一般认为性成熟后第一次发情时即进行配种受胎率较低,而在性成熟后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较为适宜,因为随着性成熟后发情次数的增加,排卵数也相应增加。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实行特殊的饲养方法。限制饲喂。后备母猪在体重达到80千克后,要实行限制饲喂,其目的主要是保持后备母猪合适的体况,防止其过肥。因此,每天饲喂2千克~2.4千克饲料即可满足后备母猪的需要。
催情补饲。在配种前进行10天~15天的催情补饲,可以增加体质促进排卵数,这种效应对于采食量偏低的母猪效果更明显。
光照。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可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抗病力。研究表明,每天给后备小母猪提供16小时、强度达到150lx~300lx的光照,可使其初情期提前18.5天,间情期(体成熟前两次发情的时间间隔)缩短1天半,同时也会提高以后的受胎率和窝产子数。一般情况下,每3头~4头母猪,在其躺卧区上方1.5米处设置一个60W的人工光源即可满足需要。
公猪刺激。后备母猪达到150日龄,即可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15分钟面对面地接触成年公猪,最好每天更换一头不同品种或不同毛色的成年公猪进行接触。
猪的性别比例。一些学者评价了来自于不同性别组成猪群的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来自于公猪较多的子猪群的后备母猪,其配种的成功率较低,对于窝产子数达12头的猪群,如果公猪的比例超过67%,那么这些猪群中的母猪不宜作为后备母猪而只能作为商品猪饲养。
配种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配种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二次配种与一次配种相比,窝产子数增加了1.1头(8.6对9.7),活产子数增加了1.2(8.1对9.3);三次配种与两次配种相比,窝产子数没有明显改善。另外,配种次数对受胎率没有影响,在实际生产中以两次配种为宜。
运动。坚实的混泥土地面对于后备猪是很好的,表面不应太光滑,也不应太粗糙。对于100千克的后备猪每头1.5平方米的圈面即可,但圈面到初配时应增大到每头2平方米,以使后备猪有足够的面积加强腿部的锻炼。
要点3:特殊的管理。
首先是隔离,使他们与原有猪群保持分离,以减少有害病原体进入群体的危险。如果没有单独的隔离圈,也要选择偏僻处且处于下风向的圈舍饲养新来的后备猪。其次是风土驯化。风土驯化是隔离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让新的小母猪在混群前适应接受群体的病原体,这种策略也可应用到自产的小母猪上。接触应是面对面地与淘汰母猪或保育猪进行,时间可以持续30天左右。
坚强的免疫力。打造后备猪坚强的免疫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既要保护后备猪自身免受感染,还要通过乳汁将母源抗体传给子猪,保护子猪健康生长。有些猪场不重视后备母猪的疫苗免疫,结果造成第一胎产子时出现死胎、木乃伊的比例很高,损失很大;有些猪场防疫也作了,可疾病仍照发不误,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一些问题要引起大家重视。注射疫苗时机要正确。注射疫苗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注射早了,抗原抗体相互中和,原本较高的抗体水平在注射疫苗后反而低了;注射晚了,大部分猪抗体水平很低,易导致疾病发生。规模化猪场最好通过抗体监测,找到最适合本场的免疫时机,这是科学的。比如,细小病毒疫苗在注射后1个月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须要提前注射;乙脑疫苗在后备猪达到5月龄以上接种才有效;子猪接种疫苗需待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才可以。总之,免疫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免疫时机要正确。
注射要确保质量。成年种猪接种时要用抓猪器将猪保定好,体重相对小些的猪可用隔板将猪挤在圈舍一角,然后,看准部位,垂直注射接种。
针头要保证长度。又短又粗的针头虽然不易折断,但粗的针头容易造成疫苗外溢,短的针头不能将苗注射到肌肉内,产生不了足够的抗体。因此,50千克以上的后备猪要使用12×38的针头,才能保证免疫效果。
后备母猪精养三十二字经 篇3
1. 充足营养
后备母猪4月龄前,相对生长速度最大,特别是骨骼生长速度最快;4~7月龄肌肉生长快;6月龄后体内脂肪增长。因此,后备母猪要分段饲养以获得较好的成年体重和繁殖成绩,要用专用饲料,切忌用育肥猪料饲喂。后备母猪配合饲料营养要求:消化能13焦耳/千克,前期(4月龄前)日粮蛋白含量一般控制在18%左右,后期(4月龄后)日粮蛋白含量为16%~17%,钙0.75%,磷0.65%。前期可采用敞开饲喂法,后期应适当限饲,一般每头每天饲喂2.5~2.8千克,分2~3次喂给,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用水,水流速度1.0升/分,每头每天需水量15~20升。后备母猪体况最好不要采用饲喂量来调整,而要通过饲料配方来调整。
2. 补饲催情
在配种前11~14天结束限量饲喂,实行补饲催情,日饲喂量增加为3~3.5千克,一旦配种应马上停止催情补饲,恢复日喂量2千克左右。后备母猪配种前提高喂量可增加体内胰岛素的释放,有助于胚胎的存活,从而达到最大产仔数。
3. 合理分群
为使后备母猪生长发育良好,应根据体重分成小群饲养,最好每5~12头为一群,饲养面积达到2米2/头以上,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活动空间。并群最好在晚上进行。后备母猪舍应带有室外运动场,有条件的猪场可放牧,以强壮体质,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4. 适宜温度
后备母猪舍适宜温度为19~21℃。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室温一旦超过30℃会抑制后备母猪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导致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冬季要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要处理好温度与通风的矛盾,既要保持适宜温度,又要保证空气新鲜。
5. 定期驱虫
驱除体内寄生虫,可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3毫克/千克,也可采用左旋咪唑按说明剂量内服或肌注;体外驱虫可用12.5%双甲脒喷洒猪体。
6. 促进发情
引进品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5~6月龄才出现发情,而本地品种猪至少要提前1个月发情。后备母猪在170~200日龄时最好用成年公猪进行接触诱情,每天查情2次,间隔时间6小时以上,每次查15分钟左右,以便确定其初情期。
7. 适时配种
地方品种的初配年龄和体重一般是6~7月龄、90~100千克,引进品种的适配年龄和体重一般是7~8月龄、130~140千克,应确保后备母猪在第二或第三情期配种成功。发情后8~12小时开始配种,间隔8~12小时再配1次。最好采取两头公猪或其精液重复配种,或者第一次用本交,第二次采用人工授精。
8. 强化免疫
切实做好口蹄疫、猪瘟、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和蓝耳病等疾病的免疫接种。预防口蹄疫,可用O型缅甸98谱系2010流行毒株(O/MYA98/BY/2010株)全病毒灭活疫苗按说明要求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猪瘟,可用活疫苗免疫接种,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以后每次配种前免疫1次;预防细小病毒病,用灭活苗免疫接种,配种前5周首免,间隔2周后(产前3周)二免,每次肌注2毫升;预防猪伪狂犬病,可用活疫苗(HB-98株)免疫,配种前2周肌注1头份;预防乙型脑炎,在蚊蝇滋生季节前(4~5月)接种弱毒疫苗,每头肌注1头份;预防高致病性蓝耳病,可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150日龄前免疫1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预防经典猪蓝耳病,可用灭活疫苗在猪体重75千克时首免,间隔3周再免疫1次,每头肌注4毫升。
后备母猪的选留 篇4
1 从三个方面选留
1.1 健康状况及体型外貌
后备母猪应是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的母猪, 并来自无任何遗传性疾病 (如乳头排列不整齐、瞎瘪乳头等) 的家族。在体形外貌上应具有该品种所应有的标准特征 (如毛色、头形、耳形、体形等) 且发育良好, 皮毛光亮, 背部宽长, 后躯大, 体形丰满, 四肢结实有力, 并具备端正的肢蹄, 腿不宜过直;有效乳头应在7对以上, 排列整齐, 分布均匀, 无瞎瘪乳头;外生殖器正常, 四肢强健, 体躯有一定深度。
1.2 繁殖性能
繁殖性能是种猪尤为重要的性状。后备母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 (即来自产仔数多、哺乳率高、断奶窝重较高的良种经产母猪) , 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发情明显, 易受孕, 产仔数高, 泌乳力强, 母性好, 仔猪育成多。
1.3 生产性能与胴体性能
后备母猪的父母应生产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好、饲料转化率高。同胞同窝仔猪胴体性状好, 整齐度高, 个体差异小, 初生重在1.5 kg以上, 28日断奶体重达8 kg, 70日龄体重达30 kg且膘体适中。6月龄时, 工作人员可以用仪器测量猪的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 以此来确定猪的背膘和瘦肉的生长情况, 一般母猪比公猪标准适当低一些,
2 从四个阶段选留
2.1 断乳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根据亲代种用价值 (母猪窝产仔数、断奶仔猪数和同窝仔猪整齐程度) ;本身生长发育情况 (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大、背部宽长、后躯大、体形丰满、四肢结实) ;体形外貌要符合本品种外形标准;无遗传缺陷 (有效乳头14只以上, 无瞎乳头) 来进行选留。
2.2 个体育肥性能测定阶段
一般在5~6月龄结束。是主选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生长速度、活体背膘、初情期等生产性状构成的综合指数进行选留和淘汰。
2.3 母猪配种繁殖阶段
主要依据个体繁殖性能来选留。一般选留发情明显、易受孕、产仔多、泌乳力高、母性好、仔猪成活率高的母猪。而7月龄后无发情征兆, 同一情期连续配种3次不受胎, 断奶后2~3个月不发情、母性差、产仔少的母猪都应淘汰。
2.4 终选阶段
当母猪有了第二胎繁殖记录时, 可根据母猪本身、后裔、同胞和祖先的综合信息判断是否留做种用。
3 五个原则
3.1 品种选择原则
要根据生产目的、生产条件来确定。能满足自己的生产条件, 又适合自己的生产目标的品种就是最好的品种。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如果只是生产商品猪, 选择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的二元杂交母猪就足够了;如果主要目标是出售二元杂交母猪, 母本的选择就应该选择繁殖性能高的瘦肉型猪品种, 如法系长白、丹系长白等作为母猪, 不可过分强调体型, 背腰薄的母猪发情、产仔都会差一些。
3.2 健康状况选择原则
对于大多数猪场来说, 生产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疾病或健康水平。选购母猪时, 必须了解所选择猪场的健康水平, 必要时采血化验。
3.3 生产性能选择原则
生产性能主要包括产仔数、生长速度、背腰厚, 后备母猪应该具有比群体平均水平更好的生产肥育性能, 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无法直接选择, 但应选择来源于大窝多产的、生长发育快的仔猪留种。
3.4 乳房发育度的选择原则
乳房发育是种用后备母猪选择中的主要关注点, 后备母猪最少需有沿着腹底线均匀分布且正常的12个以上乳头。后备母猪的乳头数可在断奶前检查, 但当其达到上市体重时, 必须重新检查, 怀疑有瞎乳头、翻转乳头或其他畸形的乳头应当予以淘汰。
3.5 身体结实度选择原则
后备母猪 篇5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初生重的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研究用的母猪来自A场(存栏母猪2500头)纯种大白猪或者大长二元杂交猪。小母猪在21日龄断奶后转入异地保育舍,在保育舍饲养60 d后,转入异地育肥舍饲养120 d。在小母猪220日龄时,运输到B场(存栏母猪7300头),其中有些作为繁殖母猪,有些死亡或者淘汰。2010年2月到5月,观察了139窝猪(母猪118窝;后备母猪21窝)的初生重。最终共有470只小母猪运输到B场。发情-配种间隔随着初生重增加而升高,断奶发情间隔降低。窝产仔猪数和窝产活仔数不随初生重变化而变化。第二胎窝产仔猪数和窝产活仔数的重量较小。跛行、不发情、返情和猝死是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似乎随着初生重的增加跛行随之增加。结果表明,不同初生重的小母猪繁殖性能有差异。体重越大,发情-配种间隔越长,体重越大,未成熟小母猪越多。体重较大的小母猪(大于1.4 kg)的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优于体重较轻的母猪。该研究表明,为了获得最佳的繁殖性能,体重大于1.4 kg的小母猪是理想体重。但是随着体重的增加,因跛行而淘汰的比例也随之升高。
( 摘编自:The Pig 333网站 2014-01-15)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篇6
1 搞好后备母猪的储备
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生存的根本, 是养猪场的基础, 基础不好, 难有大的发展。后备母猪应该每年补充30%~40%, 这是净化一些传染病的最佳途径。
2 不能用育肥猪料饲喂后备母猪
(1) 因为育肥猪料能量和蛋白含量过高会导致后备母猪体型过大, 像个大肥猪, 体重和生理不能同步成熟, 因此要用特制的后备母猪专用料来饲喂。 (2) 用育肥猪料饲喂后备母猪会导致母猪不发情:育肥猪料中一般铜含量在100~250ppm, 而后备猪仅需要8ppm, 损害母猪卵巢的发育;同时育肥猪料维生素E不足, 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缺乏, 以及蛋氨酸和胆碱不足, 也导致母猪排卵少, 产子少, 影响效益。 (3) 用育肥猪料饲喂后备母猪会导致母猪缺钙:育肥猪料中一般钙含量在0.45%~0.5%, 而后备母猪需要钙在1.1%~1.3%, 用育肥猪料来饲喂后备母猪会导致母猪产程过长与产后瘫痪;由于钙磷缺乏还会造成母猪腿部无力, 淘汰率增加, 因此必须在母猪后备期增加钙磷的储备, 特别是有效磷的储备。
3 生物素能够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
育肥猪料生物素含量为0, 而后备母猪需要0.6mg/kg, 母猪缺乏生物素19个月后将导致蹄裂, 种用价值降低, 淘汰率增加。
4 科学添加微量元素, 限饲及适时配种
优秀后备母猪的选择技术 篇7
1 父母代的选择
通过查询养殖场系谱档案了解其父母及其直系血亲的生产性能, 选择母性好、产仔多、泌乳力强、仔猪生长发育快、断奶体重大、适应性强, 所生产后代饲料报酬高、增重快、肉质好、屠宰率高、第2~5胎的母猪的后代。
2 仔猪阶段的选择
要选择那些个体出生重在1.5kg以上, 28日龄断奶体重达7~9kg, 70日龄体重达25~35kg, 有效乳头7对以上的仔猪, 同时还要注意同窝仔猪中不能有疝气、隐睾、脱肛等遗传缺陷。
3 育成阶段的选择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篇8
1 饲养方式
后备母猪的体况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既要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又要保持适宜的体况和正常的生殖功能。发育良好的后备母猪8月龄体重可达成年的50%左右, 因此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后备母猪正常发育的保证, 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后备母猪的种用价值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可根据其膘情、日龄, 喂给适当的高质量母猪全价料, 直至配种。后备母猪的饲养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8月龄时达到100kg体重并出现初次发情 (大批饲养时应达到50%) , 可采用以下方式: (1) 5月龄以前自由采食, 体重达70kg左右。 (2) 5~6.5月龄限制饲养, 饲喂含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后备猪饲料 (或用空怀料代替) , 日给料2kg, 日增重500g左右。 (3) 6.5~7.5月龄加大喂量 (2.5~3kg) , 促进体重快速增长及发情。 (4) 7.5月龄以上猪视体况及发情表现调整饲喂量, 保持母猪8~9成膘。
2 配种适龄
(1) 发情两次以上。 (2) 体重达90kg以上。 (3) 最好7月龄以上。发情两次说明已经达性成熟, 生殖器官的发育已经能满足怀孕产仔的需要, 体重达90kg, 也符合达到成年体重的40~50%的身体要求。所以只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母猪就可以配种了。
3 促进后备母猪发情的措施
生产中往往会出现后备母猪发情推迟的现象, 有的甚至12月龄仍未有发情表现, 这已成为各猪场叫苦的事情, 综合各猪场经验特提出以下方案供参考:
3.1 后备母猪的发情和光照有很大关系
规模猪场的大跨度猪舍及小的窗户面积使舍内光照度远远达不到刺激发情的作用, 靠近窗户的猪发情远高于见光少的其他位置的猪。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增加光照, 而增大采光面积不太现实, 人工光照又会增加饲养成本, 因此定期舍外活动是刺激发情的一个可行的办法。
3.2 异性刺激
据调查在猪70kg以后每天接触公猪的母猪会很快发情, 平均发情的时间比不接触公猪的后备母猪发情提早一个月, 但接触公猪应是近距离的身体接触。有些养殖户采用公猪从母猪栏边走过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发情的猪反应明显, 但对未发情的猪并没有太大刺激, 特别是每天例行边上走过, 几天后绝大多数母猪都会失去兴趣。
3.3 运动
运动可以激活身体的各种器官也包括卵巢, 对不发情的母猪采用倒圈、并圈、舍外驱赶等方式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3.4 增加饲料中VE、VA和硒的含量
饲喂含VE、VA丰富的青饲料、胡萝卜等具有一定的催情效果。
3.5 激素刺激
一种方法是注射PMSG800IU, 3天后再注射己烯雌酚1mg, 养殖户用该方法时效果不错, 全部发情配种, 受胎率达50%。另一种方法是注射PG100 (1猪1头份) , 使用后一般7天内可发情, 发情率达50%以上, 配种受胎率85%以上。
4后备母猪的管理
在管理上, 要保证圈舍的清洁卫生, 注意猪舍通风。对圈舍地面、用具、食槽等进行严格的消毒, 是母猪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并按时驱虫和预防注射。配种前45日口蹄疫疫苗3ml/头, 配种前35日伪狂犬疫苗2ml/头, 配种前30日猪细小病毒疫苗2ml/头, 配种前25日猪瘟疫单苗5ml/头;配种前20日蓝耳病疫苗2ml/头。
对患有气喘病、胃肠炎、肢蹄病的后备母猪, 应隔离单独饲养在一栏内, 而且应在猪舍的最下风口处, 观察治疗一个疗程仍未见好转的应予以淘汰。
摘要:良好的后备母猪培养直接关系到初配质量、使用年限及终身的生产成绩。随着疾病的复杂化, 人们开始渐渐的意识到只有自繁自养才能提高自己的养殖经济效益, 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养也得到了重视。很多养殖户只知道养母猪, 但不会养, 结果造成母猪一产后就不发情、发情配不上, 好的能维持到二产, 而淘汰时又卖不上价, 损失很多, 本文浅谈饲养后备母猪的管理技术。
新丹黑猪后备母猪饲养 篇9
1.选择母猪猪体健康, 体形以矩形为好。外生殖器发育良好, 有6对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
2.分段饲养喂后备母猪专用料, 日粮营养浓度应略低于洋种猪。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采用生湿料型, 5月龄以前自由采食, 5月龄至配种前10~14天限制饲喂, 日采食量2~2.5公斤。在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或青贮料, 促进发情和排卵。
3.逐渐适应外购猪引入本场后, 应有计划地、限制性地接触本场猪群, 可赶入1~2头淘汰母猪或与本场猪群共用一个运动场, 进行驯化和天然免疫。
4.适当运动采用“单圈饲养、群体运动”饲养方式, 即早晚舍内单圈喂料, 白天土地面场地自由运动, 多晒太阳。
5.短期优饲后备母猪短期优饲可增加排卵量, 即在配种前10~14天短期优饲, 采用哺乳母猪料, 日喂料3~3.5公斤。配种结束后立即降低饲养水平, 即减掉优饲期间每天多喂的饲料量。
6.发情配种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刺激发情。应在7~8月龄, 体重110~120公斤, 第2次或第3次发情开始配种为好。
7.药物保健当场内或周边地区疫病流行, 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疫病多发季节, 饲养管理条件或天气突变等情况下, 可考虑以下用药方案。配种前可选用加氟苯尼考 (500克/吨) 、黄芪多糖 (600克/吨) 、板蓝根 (600克/吨) , 连用12天。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10
1 后备母猪的选留
1.1 本场自繁自养的后备母猪
(1) 从繁殖性能高的母猪的后代中选留, 同胎至少9头以上, 身体健康, 本身及同胞无遗传缺陷 (如脐疝、锁肛等) ; (2) 符合品种特征, 体形匀称良好, 肢体健壮, 背线平直, 面目清秀; (3) 外生殖器发育良好; (4) 至少有6对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有效乳头, 无瞎乳、副乳, 其中3对要在脐部以前; (5) 无特定病原菌 (如萎缩性鼻炎、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气喘病) 。
1.2 引进后备母猪的处理
(1) 引种前应将隔离圈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并且空圈至少1周。进猪前应准备一些常用药品, 如安乃近、安钠咖、电解多维等; (2) 要在无疫区和无疫病的猪场选购。装猪前, 先用0.2%火碱溶液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消毒, 再用适量清水冲洗, 以防火碱溶液烧伤猪皮肤; (3) 猪只进场后, 应对猪只及运输车辆进行消毒, 然后, 进入隔离舍, 进行45~60 d的隔离饲养; (4) 猪只下车后, 应休息1 h后再适量供给加入电解多维的饮用水。2 h后, 可少量喂料。5~7 d内不能过量饲喂, 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再恢复其正常饲喂。为防止应激引发的疾病, 可在饲粮中添加预防药物, 如呼诺玢1 kg+土霉素200 g/t, 连续饲喂1~2周, 同时添加抗应激药物; (5) 猪只到场10 d后, 应按本场内的免疫情况注射伪狂犬、猪瘟、乙脑、细小病毒、口蹄疫等疫苗。两种疫苗的免疫, 一般间隔4~7 d, 以防造成免疫应激和疫苗之间互相干扰造成免疫失败。
2 后备母猪的发情及配种
2.1 后备母猪的发情
母猪的发情周期为18~23d, 平均为21 d, 发情持续时间为3~4 d, 发情表现为 (1) 耳朵直立, 眼神呆滞, 急燥不安, 食欲减退或不食; (2) 阴门红肿, 阴道内流出透明稀薄白色的水样黏液, 喜欢爬跨其它母猪; (3) 常发出哼哼声, 手压背部站立不动时, 即可配种。
2.2 促进母猪发情的方法
(1) 用公猪诱情:每天早晚饲喂前, 将公猪赶至母猪圈内走廊上走动或将公猪赶入母猪圈内, 刺激母猪促进母猪发情。此法也可用于鉴定发情的母猪; (2) 合圈:将不发情的母猪, 调换到发情母猪圈内, 让它与正在发情的母猪短期合圈饲养。通过发情母猪的爬跨, 促进未发情母猪发情排卵; (3) 运动:加强母猪运动, 此法一般用于膘情正常而不发情的的母猪, 通过运动效果比较显著; (4) 药物催情:可肌肉注射VA、VD、VE合剂、饲喂中药、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孕马血清, 促进母猪排卵。若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母猪, 仍连续3个情期不发情, 则必须淘汰。
2.3后备母猪的配种
(1) 母猪出现站立反应后8~12 h, 便可配种。因为母猪出现站立反应后38~41h开始排卵, 而卵子排出几小时才有受精能力, 公猪精子在母猪阴道内一般存活24 h, 最多不超过42 h, 有受精能力; (2) 必须适时配种每天应进行2次发情鉴定, 压背静立反射及母猪愿意接受公猪爬跨, 即可配种。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一般不配, 第2个或第3个情期, 体重在120 kg以上, 7~8月龄时, 方可配种。若配种过早, 其本身发育不健全, 生理机能尚不完善, 将影响以后的使用年限; (3) 一般采用1次发情2次配种的方式, 对于上午发情的母猪, 当天下午首次配种, 第2天上午复配;对于下午发情的母猪, 则是第2天上午首配, 下午复配; (4) 采用自然交配的方式配种时, 配种前要选择体型与母猪相近的公猪。若公猪母猪大小相差悬殊配种困难时, 可选择有坡度的地方, 让公猪站在斜坡下面, 小母猪站在上面。相反, 则让母猪和公猪的位置互换一下。配种前还应清洗公猪阴部, 挤出尿液, 母猪外阴也要清洗干净, 人工辅助其进行配种; (5) 配种时, 要保持环境安静。交配结束后, 将母猪赶回圈舍内, 不要让其弓腰或立即躺下, 以免精液倒流, 也不可马上饲喂, 应让其休息一下; (6) 配种后返情的母猪, 若是自然返情, 一般到下一个情期可正常发情配种, 不用特别处理。若是疾病原因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返情, 则要及时治疗, 治愈后发情在配种。
3 后备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
3.1 饲喂要点
(1) 生长期 (断奶~70 kg) 。为保证小母猪的身体得到充分生长发育, 应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 (2) 培育期 (70~100 kg) 。保证小母猪具备良好的体况, 要供给充足的AA、Ca、有效P和V, 适量添加含纤维素多的青绿饲料、麸皮等, 但要限制能量的摄入。 (3) 诱情期 (100 kg—第1次发情) 。此期应用后备母猪料饲喂, 仍需限饲。 (4) 适配期 (配种前半月) 。应进行短期优饲, 每头母猪日喂量应增至3.0 kg以上, 配种后饲喂量要降低至每头母猪每天2.5 kg左右, 以增加排卵。
3.2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推荐阅读:
后备母猪的选育10-24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10-31
后备母猪的培育与管理07-04
后备母猪的选育和饲养10-08
后备母猪不发情怎么办10-12
母猪繁殖07-05
产后母猪08-19
母猪配种09-24
母猪难产09-27
洋二元母猪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