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二元母猪

2024-05-13

洋二元母猪(共6篇)

洋二元母猪 篇1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临沧市政府加大了对边远山区养猪业投入, 花巨资从良种猪场购入长×约二元母猪三、五头分发给当地农户饲养, 目的在于通过引进新品种饲养提高养殖效益。但不少养殖户的效益并不理想。笔者通过近两年来的调查发现, 除个别属遗传因素, 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良种没有良法饲养, 以致造成饲养的洋二元种母猪饲养到8—10月龄, 体重达100 kg左右都没有初情的情况。

1 饲料的原因

1.1 饲料单一, 有啥喂啥, 猪的日粮仅是玉米粉、米糠和大量青粗料。甚至有的饲养户把市场上出售的育肥猪浓缩料也当母猪浓缩料来用, 导致母猪过肥乏情。

1.2 喂给大量酒糟使母猪过肥乏情。

1.3 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

2 选种失误

猪场缺乏科学的选种标准, 特别是后备母猪较少时, 往往不加选择地把所有母猪留为种用, 造成一些不具备种用价值的猪也被留作种用。

3 管理中的问题

3.1 配种前母猪配种年龄偏小及体重过低。由于现在猪的品种生长速度太快, 配种过早, 没有达到体成熟, 造成产仔数减少, 后备母猪的配种月龄应该在7月龄以上。

3.2 没有控制配种前的膘情或后备母猪没有限饲, 造成配种时体重过大过肥, 产仔数减少。基本母猪断奶后过瘦, 流产和返情母猪过肥, 都影响母猪的排卵数, 从而影响产仔数。

3.3 病源因素, 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和附红体病等均会引起母猪乏情及其他繁殖障碍。

4 预防措施

4.1 选择健康并有6对以上有效乳头, 且肚脐前有3对乳头的小母猪留作种用。此外, 应选体长腹深、四肢强壮、外阴大小适中、后躯丰满的小母猪。俗话说“头大、身子及四肢粗, 一定是好猪”。

4.2 良种要良法, 不能有啥喂啥。要保证洋二元后备母猪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后备母猪体重达60 kg后即换用怀孕母猪料饲养, 以获取全面的营养。

4.3 调控体况对体况瘦弱的后备母猪应加强营养、实行短期优饲, 使后备母猪尽快达七、八成膘;对过肥后备母猪实行限量饲喂, 多运动、多喂粗料、少喂精料、直到其恢复种用体况。

4.4 投药保健用精制敌百虫片或伊维菌素驱虫。并用阿散酸 (200 g∕t或土霉素 (1 000 g/t) 拌料, 连续使用3~5 d。

4.5 按免疫程序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具体做法是:

(1) 猪瘟:后备母猪用猪瘟脾淋苗每隔5~6个月分别注射1次。经产母猪配种前10~15 d免疫接种1次。

(2) 伪狂犬病:配种前10 d左右免疫接种1次。

(3) 蓝耳病:每隔5~6个月免疫接种1次。

(4) 猪圆环病毒病:仔猪:14~21日龄肌肉接种1次 (2 m L/头) 。后备母猪:配种前45 d左右肌肉接种1次, 间隔3周后加强免疫1次;产前30~40 d再肌肉接种1次。每次2 mL/头;生产母猪:产前45 d左右肌肉接种1次, 间隔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每次2 mL/头。

(5) 细小病毒病:后备母猪第一发情后免疫接种1次, 第二次发情即可配种。经产母猪配种前10~15 d免疫接种1次。

(6) 乙型脑炎:每年的3月初和9月初分别免疫接种1次。

应该注意的是, 为了保证每种疫苗有效抗体的产生, 每种疫苗免疫的间隔时间须在5 d以上。

4.6 饲料原料的控制:避免使用霉变的玉米或其他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为减少霉菌毒素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可在饲料混合时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1~2 kg/t。

4.7 对个别长期不发情的母猪或产活仔数少的母猪 (除受疫病侵袭外) , 可以釆用以下一些措施:

(1) 换圈促情。母猪饲养在带运动场的大圈内 (3~5头) 饲养, 可通过互相爬跨和外激素的刺激, 诱导发情。

(2) 按摩敏感区。每天按摩乳房基部一次, 每次10~15 min, 连续7~10 d。

(3) “公猪效应”诱情。即成年公猪的求偶声、外激素气味、求偶及交配行为, 会通过母猪的听觉、视觉刺激其脑垂体, 引发排卵, 发情, 求偶, 接受交配等行为。具体做法有: (1) 体形诱导法。在配种舍内, 将母猪栏与公猪栏相对排列或相邻排列, 或将母猪赶入公猪栏内, 有意识地让公猪追逐、爬跨母猪, 可有效促进不发情的母猪较快发情。也可用生殖器包口袋罩住的试情公猪追逐、爬跨已发情的母猪, 如果母猪没有反抗而是老实接受, 可确定其正处于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机。 (2) 精液诱导法。即用健康公猪精液少许或采精过滤后剩余的胶体直接涂摸于母猪面部或鼻孔, 一般隔4~6 d即可发情, 釆用这种方法催情配种, 初产母猪受胎率平均为87%, 经产母猪为96%。

(4) 阴阳颠倒法。在不发情的母猪群中放入1头正在发情寻求交配的母猪。此母猪由于求偶的冲动, 会忘乎所以, 以1头公猪的姿态追逐、爬跨母猪, 作公猪交配动作, 母猪在受到“假公猪”的诱导刺激后, 可陆续进入发情状态。

洋二元母猪 篇2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不仅受遗传因子的影响, 而且与环境、营养和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其中环境因素, 特别是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据李玉欣等 (1996) 报导, 高温季节高温会引起母猪体温升高, 形成炎热的子宫环境, 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附植。高温还会引起空怀母猪卵巢功能紊乱, 破坏雌激素与促性腺激素的平衡关系, 使卵泡发育受阻, 发情迟缓和乏情。根据176头母猪断奶后发情时间与气温关系的观察结果表明, 月平均气温20℃以上, 相对湿度80%的3—10月, 母猪断奶后2周内的发情比例仅为70%;而月平均气温20℃以下, 相对湿度60%的10月至翌年3月, 母猪断奶后2周内的发情比例则为90.7%, 差异显著。表明高温高湿不利于母猪断奶后的正常发情, 低温低湿则有利于母猪提早发情。众所周知, 高温会影响哺乳母猪的食欲, 造成母猪采食量减少奶水质量下降, 最终引起仔猪腹泻, 生长速度减慢, 成活率和断奶重降低。泌乳期失重过多的后果:断奶后发情比例降低, 断奶到发情间隔延长3~5 d, 妊娠率降低, 胚胎死亡率增高。本试验旨在探索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下添加适宜的合成晶体氨基酸 (L-赖氨酸及L-缬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对夏秋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饲料级L-赖氨酸 (≥78%) 、饲料级L-苏氨酸 (≥98.5%) 、饲料级DL-蛋氨酸 (≥98%) 、饲料级L-色氨酸 (≥99%) 均来自味之素公司提供、饲料级L-缬氨酸 (≥80%) 来自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1.2 饲养管理

本试验于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广东粤西新福猪场进行。选择健康、体况和分娩期相近 (30 d内) 的100头长白×大约克杂种初产母猪 (母猪带仔≥10头/窝) , 随机分成5组, 20个重复/组, 1头/重复。

母猪怀孕0~100 d (饲喂量为0~30d 2 kg/d, 31~99 d 2.2 kg/d) 。为了提高仔猪初生重, 母猪在怀孕100 d开始饲喂专门攻胎饲料 (3 kg/d) 至110 d, 母猪分娩前4 d转入分娩舍高床, 转换饲喂哺乳母猪饲料与怀孕后期饲料按照1∶1比例混合 (3 kg/d至分娩前1 d, 并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 舍内通风良好, 清洁干燥, 平均温度为 (30±5℃) 。按常规饲养管理, 自由饮水, 仔猪按统一规定补饲。试验饲粮从分娩之日起饲喂至35日龄断奶, 产仔当天只喂2.4 kg饲料 (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 分娩后第1~4d按0.5 kg/d (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递增饲料, 直至分娩后第五天自由采食, 以吃净吃饱为原则。为了保证断奶母猪的体况能恢复得更好, 断奶至发情配种期间均饲喂哺乳母猪饲料而不是怀孕母猪饲料, 断奶当天1.5~2 kg饲料 (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 第二天开始鼓励 (每次均用现抽深井水来拌饲料, 按水料比为2.5∶1) 多吃 (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不限量 (日喂3次, 每次投喂量以20分钟吃干净食槽的饲料, 即早上6:00、下午18:00和晚上22:30) 至配种。

1.3 饲粮组成

饲粮按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给予分组, 调整玉米、豆粕的含量来保证饲粮净能一致 (9.68 MJ/kg) 和合成赖氨酸添加量一致 (1.3 kg/t) 水平, 使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 (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65:20) 。各组饲粮组成见及营养水平表1。

1.4 检测指标

分娩24 h以内记录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时, 称量各组断奶窝重, 计算仔猪日增重与母猪日产奶量。记录断奶后母猪再发情的时间间隔。分娩后和断奶后P2 (距背中线6.5 cm处) 用超声波测膘仪测母猪背膘厚, 计算泌乳期背膘损失。记录母猪全期采食量。

注:复合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可为每kg饲粮提供:维生素A11 250 IU、维生素D30.085 mg;维生素E60 IU;维生素K5mg;核黄素10 mg、泛酸30 mg;尼克酸50 mg;维生素B120.035 mg;维生素C100 mg;生物素0.4 mg;β-胡萝卜素2.5 mg;叶酸5 mg;维生素B125 mg;铁150 mg;锌150 mg;锰40 mg;铜30 mg;硒0.4 mg;碘0.8 mg;有机铬0.3 mg

1.5 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处理, 采用SAS8.0一般线形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显著水平为P<0.05, 极显著水平为

2 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 赖氨酸1.35%组仔猪日增重及断奶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 (P<0.05) 。赖氨酸水平对母猪哺乳期日均采食量、背膘损失、体重损失、仔猪断奶成活率及断奶后再发情的时间间隔、10 d内断奶母猪发情比例指标均影响显著 (P<0.05) 。

3 讨论

3.1 母猪赖氨酸摄入量

本试验于广东粤西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 (平均温度30℃±5℃) 进行, 其结果发现赖氨酸1.35%组仔猪最高日增重达到290 g/d, 母猪赖氨酸摄入量为76.95 g/d、粗蛋白质摄入量为1 245g/d。NRC (1998) 建议哺乳母猪带仔数为10头, 仔猪日增重为250 g/d,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应为19.2%。由此可知, 本试验饲粮添加合成氨基酸 (L-赖氨酸1.7 kg/t) 达到平衡日粮氨基酸, 促进母猪在泌乳期达到最大采食量 (Pettigre w, 1991;Schoenherretal., 1998) , 保证了哺乳期母猪泌乳与维持需要的营养需要量。

3.2 母猪优化饲喂体系效果

提高排卵率, 增加受胎率, 胚胎损失最小化, 提高泌乳数量和质量, 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减少返情率, 母猪非生产周期最小化, 延长母猪生产寿命。现代养猪生产的变化及其对母猪营养的要求:由于遗传选育带来的变化:体型/体重更大;性能更好:产奶量高;产仔数多;生长快;胴体中脂肪更少;瘦肉率更高;食欲更差:采食量更少。母猪繁殖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彼此关联, 一个阶段的饲养方案对其它阶段的生产性能产生的影响, 可能要在母猪产胎几次后才会显现。

3.3 当前母猪营养状况的突出问题

妊娠母猪的能量状态直接影响泌乳性能:妊娠期能量超饲引起母猪分娩时过肥, 从而减少泌乳期采食量, 使母猪在泌乳期过度失重。这个问题在头胎和二胎母猪中更突出;而能量摄入的过度缺乏会导致母猪分娩时太瘦, 降低母猪泌乳期产奶量和断奶窝重;为了控制妊娠母猪的能量摄入量, 通常采用单栏饲养和限制饲养的方式。但限食的同时也限制了蛋白质的摄入量, 可能引起母猪妊娠后期蛋白质的缺乏。泌乳母猪, 特别是头胎母猪的采食量不足, 同样引起母猪蛋白质的缺乏;在正常的管理条件下, 由母猪哺乳的初生仔猪并不能完全发挥其生长潜力 (Harrell et al., 1993) 。因此, 营养物质, 特别是氨基酸对母猪泌乳和乳腺功能的重要性值得引起重视 (Kimand Wu, 2008) 。

3.4 泌乳母猪营养的主要目标

降低泌乳期失重, 是顺利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的关键;提高泌乳量, 是保证仔猪生长, 获得满意断奶重的关键;泌乳母猪营养需要量的构成, 维持需要+泌乳需要。泌乳的营养来源:饲料+体组织的动用。

3.5 泌乳母猪赖氨酸需要量的特点

在满足泌乳母猪赖氨酸的需要量时, 必须重视每日的摄入量 (即重视采食量) 。在低采食量时, 赖氨酸的摄入量起主要作用;高采食量时, 氨基酸的平衡性和赖氨酸、蛋白质比例就显现的尤为重要。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提高日粮赖氨酸的水平时, 必须注意平衡其它必需氨基酸。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是母猪营养和饲养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妊娠期母猪日粮中添加纤维, 是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和繁殖性能的有效手段。高性能的泌乳母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很高, 但添加合成氨基酸时应非常重视氨基酸的平衡。

注:饲粮营养水平指标值, 除消化能、净能和有效磷以外其余均为实测值。 (1) 复合氨基酸添加剂包括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 使配合饲粮中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65:20。 (2) 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可为每kg饲粮提供:维生素A11 250 IU、维生素D30.085 mg;维生素E60IU;维生素K5mg;核黄素10 mg、泛酸30 mg;尼克酸50 mg;维生素B120.035 mg;维生素C100 mg;生物素0.4 mg;β-胡萝卜素2.5 mg;叶酸5 mg;维生素B125 mg。 (3) 复合微量元素预混剂可为每kg饲粮提供:铁125 mg;锌125 mg;锰40 mg;铜30 mg;硒0.4 mg;碘0.8 mg;有机铬0.3 mg

在过去的哺乳母猪氨基酸需要量的数据主要是根据饲养试验得出的结果, 赖氨酸需求量的变化范围较大, 一般在20~55 g/d之间。这是由于胎次、窝产仔数、能量摄入量、基因型和动用体储备数量等因素的差异所致。当然, 对氨基酸需要量影响最大的还是泌乳量的水平。因此, 本试验蛋白质和赖氨酸的需要量都高于这些早期报道的数据, 是因对于那些处于生长期的母猪, 其体蛋白存积量较高, 因而导致其体增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需要量较高。因乳汁合成需要而动用体储备的程度将对氨基酸需要量估测值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哺乳母猪为了满足氮平衡对赖氨酸供给量的需要比为了达到最大泌乳量或增加胎次所需要的量更大, 这是由于赖氨酸摄入量低于需要量时, 可动用体蛋白质来源的赖氨酸进行乳汁合成。然而, 哺乳期氨基酸供给不足以及体蛋白质动用量增加将会延长断奶与交配间隔的时间, 还会降低窝产仔数, 这与能量缺乏时需要增加体脂动用量的机理相似。用析因法来推算哺乳母猪氨基酸需要量可以避免许多影响因素的干扰, 除维持需要量外, 氨基酸需要量等于合成乳汁的需要量减去体组织降解所产生的氨基酸量。一般认为, 母猪在哺乳期不会进行体蛋白沉积而额外增加氨基酸需要量。

刘春燕 (2002) 哈白猪子宫复旧的研究, 试验通过对受试猪子宫和子宫颈宏观和微观形态的观察、产后血和尿中氨基酸浓度的测定、细胞凋亡的计数以及子宫内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组织内膜的修复完成。试验表明在产后初期, 子宫是以组织细胞的大量坏死、脱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来使子宫重量减小, 在产后19 d, 虽然子宫在体积上表现恒定, 但是在组织内部却发生剧烈的组织更新, 此时细胞以凋亡的方式死亡;到产后28 d时, 子宫从体积上基本恢复到未孕状态, 组织切片上显示有新生上皮覆盖, 但从细胞凋亡角度看, 在产后3l d时, 子宫基本与对照组相同。由此推断, 受试猪子宫完全复旧的时间要在3l d以内。因此, 本实验的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泌乳期为35 d是有依据的。

4 结论

我国南方广东、海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夏秋两季高温环境下 (平均温度30℃±5℃环境, 即南方每年的4月份至10月份) , 洋二元杂种初产洋二元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的合成L-赖氨酸1.7 kg/t、蛋白质为21.85%的水平 (赖氨酸/粗蛋白质=6.18%) , 赖氨酸1.35% (赖氨酸76.95 g/d、) 、净能9.68 MJ/kg、赖氨酸/净能=1.39 g/MJ、粗蛋白质/净能=22.57 g/MJ、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为100∶60∶75∶89∶65∶20即可氨基酸平衡饲粮提高氨基酸利用率及解决了支链氨基酸的缺乏来提高泌乳性能, 最终获得理想的生产性能。头胎洋二元杂种母猪泌乳期日粮赖氨酸水平从0.95%提高到1.35%时对日采食量有影响;仔猪窝增重和ADG:呈线性增加;断奶时母猪体重损失减少;对随后的繁殖性能有积极的影响;本实验表明日粮总赖氨酸水平为1.35%时, 头胎母猪才能表现出最佳的仔猪生产性能Shrichana等 (2007) 对283头初产PIC母猪研究发现, 哺乳母猪饲粮中合成 (晶体) L-赖氨酸最大添加量为0.3% (3kg/吨) , 且不会影响母猪繁殖力和泌乳性能。本试验通过补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来平衡氨基酸, 可能与试验中的母猪采食量较高 (5.7 kg/d) 而致其它必需氨基酸得到补充, 笔者发现缬氨酸最有可能就是影响母猪泌乳性能的氨基酸。

刘海波 (2009) 研究发现, 在低采食量时, 增加母猪赖氨酸的摄入量, 有利于降低母猪泌乳期失重, 提高母猪再繁殖性能;在高采食量时, 日粮氨基酸平衡成为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增加母猪泌乳期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利于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 提高母猪再繁殖性能。高天增 (2004) 研究表明, 长大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在粗蛋白质为17%时, 饲粮最佳赖氨酸/粗蛋白质=6.3%。

黄红英 (2008) 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粗蛋白质为18.5%, 赖氨酸为1.06%时, 添加合成L-缬氨酸2.6 kg/t和L-异亮氨酸0.6 kg/t, 使饲粮的赖氨酸与缬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为100∶110∶88生产性能最佳。

杜敏清 (2010) 研究:温度适宜 (25~28℃) 环境下, 采用可消化赖氨酸撷氨酸:苏氨酸:含硫氨基酸:色氨酸比例为100∶85∶66∶60∶19的氨基酸模型, 当泌乳母猪全期平均采食量为5.9 kg/d, 饲粮赖氨酸1% (59 g/d) 、粗蛋白质18%、消化能14.23 MJ/kg时, 长大洋二元经产母猪体内氨基酸的利用率最高, 生产成绩最佳。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 (1.35%、1.25%、1.15%、1.05%、0.95%) , 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 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 (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20:65, 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 , 每组20个重复, 每个重复1头, 饲养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2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 (P<0.05) 。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 (P>0.05) 。由结果可知, 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 (平均温度为30±5℃) , 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 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 (赖氨酸1.35%) 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关键词:初产哺乳母猪,赖氨酸水平,生产性能

参考文献

[1]杜敏清.不同氨基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成绩、血液指标及乳汁氨基酸浓度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 2010.

[2]黄红英.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哺乳仔猪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 2008.

[3]刘海波.泌乳母猪赖氨酸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对惊颤母猪再繁殖性能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 2009.

LY二元怀孕母猪饲养管理 篇3

(1)受孕后3d。这是受精卵细胞开始高速分化时期,高能量饲料的供应将增加受精卵的死亡数。

(2)附植前后(12~21d)这一时期如出现高营养或高温天气或者强烈应激因素的出现,也会增加受精卵的死亡。

(3)孕后70~90d,乳腺细胞大量增生时期,该阶段高能量的饲料会影响乳腺细胞发育。

(4)孕后100d以上,如果营养供应不足,则会造成胎儿生长发育不良,母猪产仔无力,出现大批死胎,这一阶段应供给高能量蛋白饲料,以促成仔猪的尽快发育。

2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特点

(1)含有充足的亚油酸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初生活力的重要因素,妊娠母猪饲料中应含有2.5%以上的亚油酸,而植物油是含亚油酸丰富的原料,植物油以大豆为最理想。

(2)妊娠母猪饲料不需要过高的能量和蛋白质,妊娠期间母猪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非常强,而增加初生仔猪体重主要集中在妊娠后期很短时间内,前中期过多增加营养只会导致母猪过肥,反而对胎儿不利,所以妊娠期间必须限制饲喂。

(3)妊娠期间需要大量粗纤维。此时的粗纤维不起营养作用,而是起饱腹作用增加能量;如果粗纤维含量少,喂量就会少,长时间的饥饿将导致母猪便秘,特别是妊娠后期便秘将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死胎和难产以及产后无乳症等。另外,大量的粗纤维还可以增加胃肠容积,增加母猪消化能力,为产仔后备提高采食量,增加泌乳量创造条件。

(4)怀孕70日龄左右是乳腺开始发育时期,这时如果高能量供应饲料,会出现脂肪颗粒填充乳腺现象,抑制乳腺泡的发育,影响产后泌乳性能,所以这个阶段不能饲喂过多高能量饲料。

3妊娠母猪饲养方案

(1)受孕后7d,饲喂妊娠母猪料1.5~1.9kg。

(2)怀孕8~21d,饲喂妊娠母猪料2.0~2.2kg。

(3)怀孕22~80d,饲喂妊娠母猪料2.3~2.5kg。

(4)怀孕81~100d,饲喂哺乳母猪料2.6~3.4kg。

(5)怀孕101~110d,饲喂哺乳母猪料3.5~4kg,添加适当抗生素,防止仔猪产后黄白痢的发生。

(6)怀孕111d至分娩,饲喂哺乳母猪料1.5~3kg。

4妊娠母猪饲养方式及改进

现在妊娠母猪饲养方式:定位栏饲养和小群圈饲养,两种饲养方式各有优缺点。

4.1定位栏饲养

(1)优点:能根据猪的体况、阶段性地供给日粮,能有效地保证胎儿发育,又能尽可能地节省饲料,降低成本。

(2)缺点:由于缺乏运动,死胎出现的比例大,难产率高,乳房炎发病率增加等。

4.2小群圈养

(1)优点:由于便于活动,死胎率比例降低,难产率低,仔猪成活率高,健壮。

(2)缺点:由于拥挤、争食、发情爬跨等,易出现后期母猪流产率增加,母猪与地面粪便接触机会多,发病率相对高。

4.3改进方式

(1)后期定位栏饲养,前中期小群圈养。

(2)后期定位栏只对体况过肥或过瘦的猪采用,其它仍按小群圈养方式,可节省部分定位栏的建造费用。

(3)妊娠全期采用隔天饲喂方式,将2d的饲料一次性添加给母猪,让其自由采食,直到吃完为止,这一方法经试验是可行的,生产效果与定位栏相近。

(4)增加饲料中非营养物质如粗纤维含量。这一方法不足之处是,增加饲养成本的同时,并不能解决母猪肥胖,因部分猪的采食量会逐渐增加。

5妊娠期间卫生

(1)每天清扫粪便并清洗地面,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2)每周消毒1次,消毒药物交叉使用。

以上各饲养方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摘要:在养猪生产实践过程中,要想生产出优质的DLY三元商品仔猪,除了选择好LY二元母猪、杜洛克公猪和加强DLY三元商品仔猪的饲养管理等环节外,还要重点加强LY二元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笔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指导,认为LY二元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要达到三个指标:一是生产出个体大,健壮,数量多的仔猪;二是乳腺发育正常,哺乳期产奶多;三是尽可能地节省饲料,降低初生仔猪生产成本。笔者就如何加强LY二元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谈了经验和感受。

洋二元母猪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择与组合

选择70日龄体重接近的皮杜×长大16头、杜×长大16头和长×大24头, 公母对半, 每栏8头, 在同一栋猪舍预试5d, 75日龄正式试验开始, 试验测定期为80d, 开始和结束连续2d空腹称重, 计算平均日增重, 以每栏为单位计算耗料和平均料重比。各组合均采用同期同一日粮, 分前后两期。从出生75日龄平均体重34kg左右到65kg左右为前期, 从体重65kg左右到155日龄结束为后期, 试验全期为80d。

其中皮杜×长大:皮杜来自胶州市种猪场、长大为济宁市鲁鹏猪场二元猪场;杜×长大:杜洛克来自胶州市种猪场为台系;长×大:均来自济宁市农科院。

1.2 育肥期增重

试验前期, 皮杜×长大前期增重最高, 杜×长大次之, 长×大居第三。皮杜×长大较长大二元猪每天日增重高出65g, 较杜长大三元猪高出25.1g。试验后期, 3个组合以杜×长大增重最高, 比皮杜×长大高62g, 比长×大二元猪高98g。就皮杜×长大组合, 试验前期与后期相比日增重高32g, 前期增重速度更好。试验全期对比, 80d的试验期内, 皮杜×长大与杜×长大相比增重低1.69kg, 皮杜×长大与长×大比增重高3.99kg, 全期日增重皮杜×长大与杜×长大二者差异不显著 (P>0.05) , 皮杜×长大和杜×长大两组合与长×大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1.3 饲料报酬

由表2可知, 在试验前期、后期、全期, 均以皮杜×长大报酬较高, 杜×长大次之, 而长×大最低。

1.4 屠宰测定

试验研究共屠宰测定育肥猪12头, 其中皮杜×长大头, 杜×长大4头, 长×大4头, 公母各半。屠宰测定方法按国家《关于猪的选育若干技术问题的意见》操作。

从表3可见, 各组合商品猪的屠宰率都达到较高水平, 第6~7肋处膘厚:皮杜×长大1.60±0.18cm, 杜×长大1.92±0.34cm, 长×大2.05±0.10cm。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为:皮杜×长大42.50±0.58㎝2和67.80±1.32%, 杜×长大40.44±2.3㎝2和64.60±1.63%, 长×大36.11±1.25㎝2和63.25±1.70%。

肉质测定其肉色鲜红, 大理石明显, 肌间脂肪分布均匀, 无PSE肉, 综合来看肉质优良, 各组合无明显差异。

从以上3个不同组合杂交商品猪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可见, 商品猪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等主要经济性能指标都达到较高水平。在其育肥期饲料利用方面皮杜×长大杂交尤为突出,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

2 小结

(1) 从皮杜×长大、杜×长大、长×大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皮杜×长大和杜×长大与长×大比较差异显著, 皮杜×长大与杜×长大日增重差异不显著, 饲料报酬皮杜×长大效果最好, 是一个较优的杂交组合。

(2) 从不同杂交组合在不同的阶段增重速度来看, 皮杜×长大在65kg前生长速度较快, 65kg后生长速度稍减缓;而杜×长大则相反, 前期慢后期快;长×大组合前后两阶段生长速度差别不大。因此对不同的杂交组合应根据其生长规律, 加强饲养管理, 发挥生长高峰期的增重优势适时出栏。

(3) 经育肥试验测试, 以皮杜×长大杂交商品猪与长×大杂交商品猪, 每增重1kg节约饲料0.25kg, 每kg饲料2.2元计算, 期内增重65kg, 这样在80d的试验期内皮杜×长大商品猪可比长×大的商品猪节约饲料16.25kg, 即增加经济效益35.75元。仅从节省饲料上看, 以哺乳期母猪每天采食饲料量5.0kg, 每kg饲料1.66元计算, 35日龄断奶比60日龄断奶母猪节省饲料125kg, 节省成本207.5元。本试验杜×长大增重速度高些, 但是从表1比较可见仍以皮杜×长大组合综合效益最好。

控制二元母猪产褥热的综合措施 篇5

1 临床症状

根据笔者走访调查, 养猪生产者给予产后母猪大量高能高蛋白精饲料1~2 d后发病, 加之一部分饲养者不了解母猪产前产后的生理变化特征而盲目投料、供给饮水不足。初产母猪比经产母猪发病率较高, 病猪体温升高到41 ℃左右, 且呈稽留热, 四肢末段及两耳发凉, 眼结膜充血潮红, 皮肤发红, 有的寒颤, 呼吸短促, 厌食或食欲不振, 精神沉郁, 喜睡 (因腹痛而呈俯卧状) , 泌乳减少或停止, 便秘, 外阴排除恶臭味褐色或白色炎性分泌物且内含产道软组织碎片, 尿液少且黄 (因产道感染而高热, 引起机体代谢机能发生紊乱, 从而使泌尿系统的排泄功能减弱甚至停止所致) , 有部分患病母猪产下的仔猪发生下痢, 使用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

2治疗措施

1) 产后母猪均有一定程度的脱水, 故首先采取补液纠正自体中毒。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1次, 随后给予适宜的口服补液盐饮水1~3 d。

2) 抗菌消炎解热镇痛, 选用柴胡注射液20 mL+复方先锋霉素Ⅵ粉针 (主要成分头孢拉定+安乃近+精氨酸+利巴维林等) 5 g或氟孢尼康粉针 (主要成分甲磺酸培氟沙星+安乃近+氟甲强的松龙等) 8颗混合肌肉注射, 3次/d, 连用2 d, 再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清开灵注射液100mL静脉注射1次。

3) 子宫灌注药物 (因为子宫颈口密闭, 多数药物不能直接到达子宫, 还有可能隐藏没有被饲养者所考虑到的厌氧菌存在) 控制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以助母猪康复。可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100 mL含替硝唑0.4 g+葡萄糖5 g) 100 mL+克壮米先粉针 (主要成分为克林霉素和壮观霉素) 4 g给予子宫灌注, 1次/d, 连用2 d。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措施, 治愈率达98.5%, 且不易复发。

3预防措施

1) 建议饲养者给分娩前后4 d的母猪适宜限饲, 并结合产前产后10 d在母猪饲料中添加复合抗生素 (硫酸粘杆菌素100 mg/kg+乳酸环丙沙星200 mg/kg+地美硝唑100 mg/kg+维生素C 150mg/kg) 喂服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2) 让产后母猪尽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多饮水 (饮水中按剂量加入口服补液盐和适量的小麦麸) 减少机体脱水而造成机体代谢紊乱, 使产后母猪逐天增加采食欲望, 尽快达到最佳采食量, 增加机体的抗病力。

3) 在诊治此病时发现, 给产前 (妊娠90 d至分娩的母猪) 饲喂哺乳母猪料 (主要是为了达到“攻胎”的目的) 的母猪产后最易产褥热, 因为, 在妊娠期母猪摄入蛋白质 (超过330 g/d) 和能量 (消化能超过39.8MJ/d) 均可降低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建议可以配制消化能超过12.3 MJ/kg, 粗蛋白质为14.5%, 赖氨酸0.7%, 钙为0.95%, 总磷为0.75%的优质玉米+优质大豆粕+1%优质进口鱼粉 (粗蛋白质>65%, 赖氨酸>5%) +小麦麸+玉米胚芽饼型日粮, 日喂量2.3~2.5 kg。在妊娠后期饲料中加入1%优质鱼粉还可起到尽早适应 (适口性及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含鱼粉的哺乳饲粮的好处。

4) 生产中常见许多饲养者给分娩母猪立即投喂哺乳母猪饲料, 这样很有可能导致母猪厌食 (因分娩母猪的消化系统功能没有得到完全恢复, 突然更换高能高蛋白饲料更加增加胃肠负担) , 因此希望饲养者将产前母猪饲料与哺乳母猪饲料各半混合后饲养至产后7 d的母猪 (饲料中加入硫酸粘杆菌素100mg/kg+乳酸环丙沙星200 mg/kg+地美硝唑100mg/kg+维生素C 150 mg/kg) , 以后改用哺乳母猪饲料饲喂。

5) 在夏季, 若有条件者可以给排出胎衣的分娩母猪输液1次。选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注射和产后万金方 (复方益母草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益母草、罗勒、当归、黄芪, 含量规格为10 mL含20 g生药总量) 按0.35 mL/kg体重计量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1次, 另外用鱼腥草注射液10 mL+柴胡注射液10 mL+安乃近注射液10 mL+青霉素钠640万IU+地塞米松磷酸钠20 mg混合肌肉注射2次, 预防效果很好, 且整个泌乳期母猪健康, 在断奶后7 d内母猪开始发情并配种。

洋二元母猪 篇6

1 外二元母猪与本地母猪的差异

(1) 体重差异:外二元母猪个体大, 成年母猪在200~300 kg;本地母猪个体小, 成年母猪在120~200 kg。 (2) 饲养管理差异:外二元母猪饲养较精细, 要求饲料营养水平高;本地母猪饲养较粗放, 饲料营养水平可低些。 (3) 发情差异:外二元母猪发情时一般不鸣叫、不打圈、不减食;本地母猪发情时鸣叫、打圈、减食, 好配种, 而外二元母猪稍不留心就耽误了配种期。

2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

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造成母猪不发情, 不容易受胎怀孕, 产的猪仔也数量少、体重小、大小不均匀。因此, 必须根据母猪膘情调整饲料用量, 过肥减料, 过瘦加料。母猪怀孕后1个月内和产仔前1个月内适量增加精饲料, 怀孕后2~3个月内适当补充青饲料。母猪的膘情在配种前控制在7~8成才能正常发情配种, 配种后合理调配饲料。

3 适时配种

3.1 适时配种

适时配种是提高外二元母猪繁殖力的关键, 发情鉴定又是确定适时配种的关键所在。 (1) 适时配种的年龄与体重:年龄7~8月龄, 体重90~110 kg。 (2) 适时配种时间:据我场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外二元母猪发情的第1~2天阴部充血肿胀, 饲养员手按母猪背部, 母猪走动, 此时配种过早。当母猪表现喜欢静伏, 强迫起立时呆立不动, 不叫不哼, 推之不走动, 阴部充血肿胀逐渐消退, 阴门变成淡红、微皱, 抚摸阴部温度不冷不热, 并有抬臀动作, 阴门较干或有少许黏液, 此时配种是最佳时间。

3.2 重复或双重配种

在母猪最佳配种期内, 用同一公猪 (或精液) 间隔12~24小时重复配种2次, 或用二头公猪 (或精液, 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均可) 先后间隔24小时各输配1次, 这样可以使母猪产仔数多, 产仔大小均匀。

4 护理好初生仔猪, 防冻防压

母猪产仔时必须有专人护理, 对过肥、腹大下垂和初产的母猪要进行特别护理。母猪产仔前应作好产前准备:准备好垫草、温水、毛巾、箩筐及其它代用品, 产房、护仔栏清扫冲洗干净, 消毒备用。母猪产仔时, 将仔猪逐个用毛巾或棉布擦干净, 断脐后放入铺有垫草的箩筐或护仔栏保温箱内, 待母猪产完仔后再将仔猪放到母猪腹侧, 让仔猪及时吃到初乳。对个别护仔性较差的母猪和饲养员接触较少的母猪要进行特别护理, 因为这些母猪在产仔时易出现狂躁和惊恐, 甚至站着产仔。因此, 在护理时应作好充分准备, 护理人员多与母猪接触, 培养感情, 让母猪有一个安静、温暖、干燥、卫生的产仔环境。

在冬季或气温较低的时候, 应注意产房的保温, 防止贼风侵入, 可使用红外线灯泡、电热板升高产房温度及护仔栏温度, 同时也可用塑料薄膜把产房盖起来, 使产房温度比外界温度高10~15 ℃, 从而达到仔猪防冻保温的目的。

5 按摩母猪乳房, 给仔猪固定乳头

在母猪临产前1周, 每天为母猪按摩乳房1~2次, 既可以使母猪在哺乳期内增加泌乳量, 又培养了护理人员与母猪的感情, 使母猪在产仔时不至于见到人时惊恐不安, 影响正常生产。

母猪产仔后1~3天内, 必须及时给仔猪固定乳头, 把发育较差、初生体重小的猪仔固定在前几对泌乳多的乳头上吃奶, 把发育较好的放在后几对泌乳少的乳头上吃奶。这样不仅可减少弱小仔猪的死亡, 而且还可使全窝仔猪发育匀称。我场人工固定乳头主要采用“抓两头顾中间”的办法, 即把一窝中最强的、最弱和最爱抢乳的控制住, 强迫它们吸指定的乳头, 至于一般不大不小、不强不弱的则可以让它们自己选吸乳头。

6 仔猪的寄养

仔猪寄养需在饲养母猪较多, 且产仔时间相对集中的前提下进行。某一头母猪产仔多, 超过有效乳头数, 或母猪产仔后奶水不足, 或母猪产仔后死亡, 而另一头母猪产仔较少, 或乳头有剩余, 可采取寄养的方法, 将仔猪分给有哺乳能力的母猪。寄养的仔猪与“奶妈”的仔猪一般相差1~3天, 以免仔猪日龄相差太大, 发生大欺小的现象。可采取预先将寄养的仔猪与“奶妈”的仔猪混在一起, 待气味相同时再放到母猪身边吃奶;也可采用“奶妈”的乳汁或产仔时的羊水或尿液涂擦在寄养的仔猪身上, 让母猪嗅不出异味, 再把它们放到母猪身边吃奶。寄养的仔猪只要吃过1~2次奶, 寄养就能成功。

7 适时补料

仔猪出生后7~10天开始补料, 以弥补奶水不足, 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方法如下: (1) 诱食法:用乳猪颗粒料直接投喂。先少量投放, 然后逐渐加大投放量, 直至仔猪能够自由采食为止。 (2) 饥饿法:让仔猪与母猪暂时隔离开来, 定时进行哺乳, 减少仔猪吃奶次数, 在仔猪比较饥饿的时候投放乳猪料。 (3) 大带小法:把开始采食的仔猪与尚未开食的仔猪放入同一个补料间采食, 让大仔猪带动小仔猪采食, 达到提前补料的目的。

8 及时断奶

及时断奶可以防止产生僵猪, 仔猪大小均匀, 满双月体重大, 母猪早配种, 提高生产效益。仔猪适时断奶时间为28~35日龄, 具体根据母猪的体况和仔猪的发育情况而确定。 (1) 一次断奶:母猪体况较好, 仔猪发育良好时, 可提前一次断奶;产仔多, 仔猪体况较差可推后断奶。 (2) 分批断奶:仔猪整齐度差, 大小不均匀, 先断奶大的, 小的仔猪再推迟3~5天断奶。 (3) 逐渐断奶:将母猪和仔猪暂时分开, 减少哺乳次数, 也可采取白天分开, 晚上合并的办法逐渐断乳, 一般3~5天即可断奶。仔猪断奶后, 每1窝为一圈, 不要与其它仔猪混圈, 以免造成强弱混群, 互相咬架, 对仔猪生长不利。断乳后不能马上改变饲料, 若要改变饲料, 7~10天后再逐渐改变。饲料的饲喂次数应由多到少逐渐过渡, 断乳后的最初半个月, 饲喂次数应与哺乳期相同, 以后逐渐减少次数。

9 搞好仔猪保健

9.1 防止仔猪下痢

(1) 产房圈舍产时要全面消毒, 做到干燥、温暖、清洁卫生, 防止仔猪受冻和舔食不干净的东西;保持母猪乳房卫生, 防止仔猪吸吮不洁的乳头。 (2) 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注射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灭活疫苗。仔猪产后72~96小时内补铁。 (3) 合理饲养母猪, 防止母猪产后过肥或过瘦, 以免母猪发生乳房炎或泌乳量减少而引起仔猪下痢。发现仔猪下痢应及时治疗, 并及时清扫仔猪粪便, 防止病情扩散。若仔猪下痢很严重, 带仔母猪也同时用药, 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 使仔猪康复更快。

9.2 做好免疫

免疫程序为:仔猪产后10~15日龄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 21日龄注射蓝耳病疫苗, 26~28日龄注射链球菌疫苗, 28~35日龄断奶, 45~50日龄注射猪瘟疫苗, 60日龄注射猪口蹄疫疫苗。

10 小结

上一篇:预应力阶段下一篇: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