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处理理论论文

2024-05-12

二元处理理论论文(精选3篇)

二元处理理论论文 篇1

摘要:本文针对元认知和二语习得这两种教学理论所具有的局限性, 对重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和比较的分析以及学生听说能力测试实验的实施, 结合了元认知和二语习得这一适应英语学习的思维体系, 即二元转换理论, 对于未来将实行全方位二元转化理论指导下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元认知,二语习得,二元转换理论

引言

近年来, 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在“聋哑英语”问题日益显现的今天, 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听说能力在外语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外语教学的主导思想逐步变为“听说为先, 综合培养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 听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各种探讨。元认知和二语习得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二元转换理论作为重要的思维理论日益被学者发展和完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 (1974) 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 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 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 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检测以及连续的调节或协调”。O’Mallev&Chamot (1990) 指出元认知策略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许梅英 (2008) 指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指出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元认知知识是进行自我监控活动的基础, 而元认知监控又能进一步丰富已有的元认知知识。高伟华 (2010) 根据元认知的运作方式, 从理论上构建了新的大学英语听说学习模式。目前, 国内研究者把元认知概念界定为“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这是目前关于元认知概念的一种新的解释, 也是一种广为接受和引用的新观点, 他们认为元认知又称“认知的认知”, 是指以认识策略为基础, 人类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 对主体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Rod Ellis (1994) 出版了巨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经典教科书。Bill Van Patten (2007)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探讨了听说能力从输入到输出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贾冠杰 (2005) 提出了二语习得新理论——对话论。胡柏翠 (2010) 提出英语教学应该以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 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 将理论运用于教学, 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听说教学模式。

从对研究现状的介绍和研究成果上来看, 目前国内外针对中国学生所进行的听说研究抑或是从元认知角度展开, 抑或是从二语习得角度展开, 虽然两者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他们没有探讨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差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他们仍采用同样的理论指导, 因而使得这两个理论的应用效果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如果将两个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针对不同听说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 将会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二、二元转换理论的理论框架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元转换理论逐渐被学者发现和研究。二元转换理论的理论基础即元认知和二语习得。高伟华针对“聋哑英语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新理论——二元转换理论 (2012) 。

二元转换理论的原理性探讨。所谓二元, 就是元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元认知, 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具体地说, 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有意识地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以及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二语习得, 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第二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三、二元转换理论的优势

第一, 从探讨学生听说水平差异入手,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理论指导。二元转换理论将元认知和二语习得两个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针对不同听说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

第二, 有效地解决了元认知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局限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体系的截然不同, 以及大学生听说能力较薄弱的特点, 因此元认知理论较适合于英语听说能力初级阶段的训练, 即有意识地通过自我检测来提高听说能力;而二语习得理论适合于英语听说能力高级阶段的训练, 即适合于有一定的听说基础的学生, 因为这些学生已经较为适应英语的思维体系, 可以无意识地使用英语。将元认知和二语习得结合起来, 即二元转换理论, 这一举措能有效地解决元认知及二语习得这两个理论所具有的局限性。

第三, 以二元转换理论为基础建设英语听说能力标准化测试量具。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标准化测试量具在设计上确保能够准确地体现学生听说能力的进步, 所选语料规范、地道, 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有现实感和现代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二元转换理论的构建将有效地解决针对“聋哑英语”所出现的问题, 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创建了理论基础,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Brown, A.L.Knowing When, Where, and How to remember:AProblem of Metacognition.R.Glaser.Advances in InstructionalPsychology.Hillsdale, NJ:Erlbaum, 1978.

[2]Brown, A., Bransford, J.D., Ferrara R.&Campione, J.C.Learning, Remembering and Understanding.J.H.Flavell&E.M.Markman.Carm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NewYork:Wiley, 1983.

[3]Flavell, J.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L.B.Resnick.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dale, NJ:Erlbaum, 1976.

[4]Flavell, 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5]杜爱红.二语习得与元认知理论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 2007.

[6]高伟华.关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元认知策略构建听说学习模式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7) .

[7]高伟华, 刘艳丽, 朱丹.新形势下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2011.9.

[8]高伟华, 李庆玲.浅谈在CET-4中听力理解的应试策略[J].考试周刊, 2010 (10) .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0]许梅英.国内元认知理论研究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 2008.

二元处理理论论文 篇2

司法会计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从开展司法会计工作、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和司法会计学的教学至今也不过十余年的历史。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司法实践发展的需要,司法会计专业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之中,并且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正因如此,司法会计理论研究蓬勃兴起,司法会计工作也从无到有,从局部、部分省市地区而遍及全国,司法会计专业队伍也日益壮大,渐趋规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组织来领导、规划全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组织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总结,全国范围内的司法会计工作和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存在着各自为政、自行其事的情况。十几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虽曾两次组织举行全国性的司法会计工作与理论研讨会,但至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就司法会计方面,不仅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体系,甚至在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认识上分歧还很大,不能形成共识。这种状况,显然与司法实践的需要是极不适应的。当然,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司法会计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摆在司法会计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严峻的历史任务。

一、学科名称的争议与确定

一门学科的名称,往往体现了一门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对于“司法会计学”的名称,目前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认识也不一致,有的称之为“司法会计鉴定学”,有的称之为“司法审计学”,有的称之为“检察会计学”。

持“司法会计鉴定学”就是“司法会计学”观点的同志认为,司法会计鉴定就是司法会计,因而“司法会计鉴定学”也就是“司法会计学”。

持“司法审计学”观点的同志认为,司法会计活动其实就是诉讼过程中的审计活动,因而研究这一活动的学科理应称之为“司法审计学”。

持“检察会计学”观点的同志认为,司法会计是检察机关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技术手段,是会计学知识在检察业务中的运用,因此应称之为“检察会计学”。

以上观点的分歧源于对“司法会计”的不同认识。

司法会计是司法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对案件中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进行检查或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诉讼活动。这就说明,司法会计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司法会计检查,也包括了司法会计鉴定;司法会计的对象是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财产物资以及财务会计专门性问题;司法会计活动的范围是诉讼全过程,在诉讼过程中,不仅运用于刑事案件,而且也运用于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不仅检察机关要用,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也要运用。

由此可以看出,把“司法会计鉴定”称之为“司法会计”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它抹杀了司法会计检查在侦查、审判中的特殊作用。实质上,司法检查是司法技术的题中应有之义,如对物证技术来说,物证鉴定仅仅是物证技术中的一个方面,在一个具体的案件中,往往大量的工作是物证技术检查或勘验。在司法会计活动中,首要的任务往往不是鉴定证据,而是发现、收集案件中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当需要进行司法会计鉴定时才进行鉴定。这就说明,司法会计不仅仅包括司法会计鉴定,而且还应包括司法会计检查。把司法会计鉴定等同于司法会计,把“司法会计鉴定学”等同于“司法会计学”的观点从法理、学理上是讲不通的。

持“司法审计学”就是“司法会计学”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在司法会计活动中,对案件中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检查验证,主要运用审计的技术方法,因此,“司法审计学”就是“司法会计学”。实际上,在司法会计工作中,技术人员要运用审计的方法对案件中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检验,但这主要是在司法会计检查阶段运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中所运用的方法是审计方法所没有的。而且,在具体的活动中,司法会计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步骤、方法要遵守有关的法律规定,这与审计工作的规则、程序、方法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将“司法审计

二元对立理论下对《紫色》的解读 篇3

关键词:二元对立 紫色 女性 解读

一、前言

《紫色》讲述了一位美国普通黑人妇女转变和成长的经历,该书在世界各国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高校中文系和外文系的研究生和外国文学教师、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紫色》进行了解读。

二、消解性别形象的二元对立

在中西方几千年来的历史影响下,人们已经将男性和女性的形象模式化,一般来说,女性的身材大多数都是苗条、弱小的,女性具有温柔善良的性格,具有轻盈典雅的气质,具有贤淑美丽的外表;男性则是体格强健,身材魁梧高大,坚强稳重的性格,具有成熟稳健的气质,具有刚毅伟岸的外表。男性和女性的形象在人们历史文化中慢慢形成一种常规的模式,同时也在社会的交往过程中相互被感染,相互被塑造,在父权制文化社会里,女性的人格和主权都被剥夺了,而男性也丢失了真正的自主。

艾丽丝·沃克一直致力于人类的和谐发展,其不断把女人和男人从文明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逐渐增加了女人身上的男人味和男人身上的女人味,其目的是不断模糊男女两性的差异,尽可能地塑造一个“中性”的形象。

三、《紫色》与双性同体思想

《紫色》在女性主义评论中之所以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其主要是因为它表现了女性对物质、心理、社会和性解放的需求。与此同时,艾丽丝·沃克塑造了一个双性同体的形象,解构了二元对立的性别模式,有效地建立了一个理想的两性关系。20世纪末期,女性主义意识到了弱小、被动、无能的女性和强大、主动、能干的男性所形成的性别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很好地贯穿于整个西方意识形态,严重阻碍了女性寻求身份的抗争。因此20世纪后期,她们通过构建和解构理论来有效地抵抗具有父权意识体系的二元对立。

在生物学上的双性同体是指同一生物其生理特征和体型构造的两性混合,其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既有明显女性性格特征,又有明显男性性格特征。从传统的父权观点来看,男性的男性化和女性的女性化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和规模,女性是被动、顺从的,处于相应的附属地位,而男性则是强大的,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一般女性认为,男性和女性优秀品质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双性同体,双性同体是一个理想的创作境界,更好地体现于文学作品中。

四、《紫色》中的双性同体形象

小说中索菲娅颠覆了以往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不再是被动或者柔弱的形象,而具有典型男性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特征,不再是需要被男性拯救和挑选的对象,而是被描述成敢于追求自己理想和目标的女性形象。在小说中,赋予了索菲娅如男性一样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特征,改变以往文学作品中消极、柔弱以及惟命是从的女性形象,小说中,身为女性的索菲娅坚强、独立,而且体格强健,喜欢做一些体力活,这也塑造了她一生都在与男人做斗争的命运。索菲娅在少女时期,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和贞洁,敢于和兄弟做斗争,敢于和父亲做斗争,为了能够和自己心爱的哈泼在一起,对于父亲的阻扰她毫不畏惧,采取未婚怀孕的办法来和父亲对抗,从而迫使自己的父亲在这件事情上对她让步。小说中索菲娅丈夫的性格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男性的形象有很大反差,意志力薄弱,再加上天生胆小怕事,直到后期,哈泼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时企图采用暴力手段让索菲娅对他屈服,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被索菲娅打屈服了,弄得一个鼻青脸肿的结果。在《紫色》小说中,索菲娅的形象和她丈夫哈泼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如此,才更加突出索菲娅的性格,面对后期丈夫哈泼想对她进行打骂,索菲娅更是进行了强烈的反击,索菲娅认为“我虽然爱哈泼,但是我会在哈泼打骂我之前就先将他打死”,更加突出索菲娅坚强独立的性格。

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莎格。她既具备了独立、叛逆以及很强的自信心等男性的性格,还具有了属于女性的性感美丽的外表,在莎格的身上,是一种将女性人格魅力与男性人格魅力相结合的力量。在父权制意识较强的社会,完全剥夺了女性的发言权,女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具有言语表达权,她们应该沉默、温顺,这就造成在父权制的社会里,女性根本无法通过语言来为她们自己争取到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但是莎格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号召更多的黑人妇女敢于说出自身的内心想法,不要在乎男人的眼光。正是有这种思想的莎格,才在男性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她认为上帝创造了我们,并没有性别差异,从莎格的反抗中,看到莎格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充分说明莎格的男性性格。莎格在与男性的交往性格中,更是改变了父权制的思想观念,充分地掌握了作为女性的主导权。

西莉作为小说中另一个女性主人公,她具有一切传统女性所具有的品质,她沉默、善良、温柔、隐忍、勤劳并且顺从,然而这些品质在西莉发现丈夫罗伯特将聂蒂寄给她的信件全都藏起来后,她开始反抗丈夫,不再像以前一样,屈服于丈夫罗伯特的暴力之下,勇敢地捍卫自己的人权,认识到自己虽然是一个黑人,虽然自己不会做饭,虽然自己长得有些难看,但是自己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要勇敢地生活。西莉的思想和行为都开始向当前社会反抗,她义正言辞地要求女性必须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将自己的思想强烈地表达出来,在面对自己丈夫罗伯特的打骂时,敢于拿起餐刀刺穿罗伯特的手。不再向丈夫屈服。西莉在莎格的鼓励下,开办了专门制作衬裤的公司,打破了以往只准男性穿衬裤的旧观念,追求自由和独立,西莉勇敢地摆脱了自身奴隶的地位,开始懂得反抗夫权,最终以她自己的善良及宽容的心胸,接受了阿尔伯特,获得了男女平等的权利。从此以后,西莉真正地摆脱了以男性为主导权的社会,真正实现了男性和女性在物质上、精神上以及人格上的平等,从一个顺从、沉默、隐忍的女性变成独立、自主,具有男性刚毅的性格,同时还具有女生温柔、善良的本性,和莎格等一样,是具有双性人格的独立自主的女性。

作为西莉妹妹的聂蒂,在小说中也是一位具有双性同体的女性,在聂蒂知道姐姐西莉常常被她的丈夫罗伯特屈打时,就告诉西莉,要站起来和罗伯特做斗争。聂蒂小的时候就具有不屈服于男性的反抗精神,當时聂蒂为了脱离罗伯特对他的性骚扰,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家里,她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美国黑人,自己祖先的文化来自于古老的非洲大陆,聂蒂决定去非洲大陆找寻自己祖先的文化。聂蒂是勇敢的,她享受自己在学习和劳动中获得的成果,而不是把自己当做劳动中的奴隶,她的自信和她的刚毅使她能够具有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获得独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艾丽丝·沃克认为黑人女性不仅要受到来自于白人对她们的种族压迫,还要受到来自于黑人内部的性别压迫。然而黑人男性虽然也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但是他们在黑人中还是具有一定的性别优势,他们被看作是黑人女性的压迫者和剥削者。艾丽丝·沃克为了帮助黑人女性更好地摆脱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更好地颠覆和瓦解性别权利的主宰机制,她提出了消解性别的二元对立,让人们认识到父权文化的虚伪性和荒诞性,更好地促使黑人女性超越和改变现有的制度,从而实现民族的独立和生存。语

参考文献

[1]袁小华,臧华.论小说《紫色》中人物的视觉形象[J].当代外国文学,2007(02).

[2]吕红兰.解读书信体小说《紫色》的双重性叙事艺术[J].时代文学,2009(03).

[3]封金珂.《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新理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5).

上一篇:注水效果下一篇:体细胞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