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2024-05-13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精选12篇)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1

0引言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习程序设计、逻辑思维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高校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启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探索,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变革。

1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手段,具有完整的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课程教学模式。微课程概念于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师戴维彭罗斯于提出,是针对某专题的系列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课程教学载体是时长约10分钟的教学视频。微课程的“微”体现在时间、内容、资源的容量上,对抽象知识点、需要复杂设备的实验操作和疑难问题等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微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成为一种课程建设新趋势[1]。

1.1微课与微课程

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而微课程是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2-3]。

1.2翻转课堂与微课程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更专注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学习,师生共同研究解决课程任务,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前完成。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学习途径有:观看课程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参考书、与别的同学在网络上进行学习讨论、在网上查阅课程参考材料等,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 教师采用实操演示法、讨论协作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学习,课堂教学演变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学习。翻转课堂是一种大教育运动模式,在本质上与探究性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在内涵上有相似之处,是为了实现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灵活[4-5]。

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微课程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课前学生利用微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测试自学效果、指导学习实践,课后利用微课程资源进行复习巩固、作业练习。

1.3微课程特点

微课程有6项特点:1视频时间较短:一个微课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5~15分钟左右,不宜超过15分钟;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单一、主题突出、问题聚焦,主要是针对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课堂中某教学环节的教与学活动;3资源容量小:一个微课视频及配套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内,视频格式一般支持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4资源组成情景化:微课程以微课视频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师课后教学反思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完整的微课资源包;5微课程内容具体:微课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重点强调,或是难点突破,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呈现具体性、真实性等特点;6传播方式多样:可使用手机传播、网上下载传播、微博讨论等多种形式。

2 《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开发意义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逻辑思维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理念,促使学生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现实世界中业务逻辑问题,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该门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在第1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没有特别要求,后续课程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基础》,包括C#和Java两种语言方向任选其一,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1对教师的意义

高校教师进行《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建设,按照先进的微课程理念进行总体设计,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进行微课视频制作,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革新传统的课程教学教研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程建设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2.2对学生的意义

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初期,通过《程序设计基础》 微课程应用,学习由以教师为主改变为以学生为主,课程教学由教师单方向的讲授改变为师生共同探索和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程序设计和程序开发能力, 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 《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设计过程为:微课程架构设计、微课程教学设计、微课程制作、微课程存储、微课程发布、微课程评价[6-8]。

3.1微课程设计原则

(1)微课程总体设计原则。微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实现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这需要对课程教学时间重新规划,教师细分教学知识点和实操技能,围绕知识点和实操技能进行微教案设计、微练习设计及微课件制作,设计微教学活动和完成微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后教师进行微教学反思,整理形成微课程资源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2)微课程选题设计原则。首先对课程知识点和实操技能目标进行分解,分解的最小单元应该满足每节微课需具备的容量和学习时间,微课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明确。然后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专题、实验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示范性、代表性。

(3)教学内容设计原则。微课程是日常教学内容的提炼,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的时间要精简。每次微课的教学内容应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4)教学组织设计原则。教学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教学组织应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计。 一是吸引学生进入课题内容,可采取提出问题的形式进入课题,或以一个故事引入主题,切入方法要新颖、具吸引力,能够让学生马上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导入要与微课的教学内容关联紧凑、和谐统一;二是课程内容讲授思路要清晰。在微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突出重点内容,展现核心知识点,围绕一条知识或实操技能主线展开讲解;三是课后总结要高度提炼,课后小结是一节微课的精髓所在,要总结一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

(5)技术规范设计原则。1微课视频:时长5~15分钟,力争简明易懂、短小精悍,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视频片头应显示微课标题、作者、单位;2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教学课件为PPT格式;3教学方案设计表内应注明微课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3.2微课程架构设计

微课程学习架构按照总分关系,依次有:微课群、微课模块、微课、微课素材,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了5个微课群:程序语言的集成环境、程序的基本数据结构、程序语言的控制结构、程序的复杂数据结构、程序的算法。其中,程序语言的控制结构微课群设计了4个微课模块: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函数应用;程序的复杂数据结构微课群设计了4个微课模块:数组应用、结构体、指针应用、文件应用;循环结构微课模块设计了5个微课:1 while循环:打印抽奖号码、微课;2do-while循环:模拟抽奖、微课;3for循环:韩信点兵、微课;4循环嵌套:打印吉祥图案、微课;5循环综合应用:猜牌游戏拓展;每个微课都包括若干微课素材:微视频、微课件、微反思等。即课程由多个微课程群组成(一个微课程群可看作一个学习情景),每个微课程由多个微课模块组成(一个微课模块可看作一个学习单元),每个微课模块包含若干微课,每个微课包含若干微课素材。每个微课一般不可再分,称为微课程元,《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设计架构如图2所示。

3.3微课教学方案设计

微课教学方案包括7方面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导入环节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思考问题和素材准备。例如,For循环微课的教学方案设计如表1所示。

4微课制作

微课的拍摄与录制是微课程制作的重要环节,包括微课情景的拍摄或微课实操演示过程录制。制作步骤如下: 1微课设计:进行详细的微课教学设计;2拍摄和录制:用两台摄像机从前后两个方向拍摄课程的教学过程,用录屏软件录制电脑屏幕的实操演示过程。课程内容讲解要语音清晰,有必要的黑板板书,邀请学生参与,完成部分教学情景再现,课堂教学拍摄要保证画面清晰、准确、稳定;3视频文件和录制文件后期处理:如增加片头、片尾和字幕, 用视频编辑软件对录制视频进行适当的后期编辑和美化, 对视频文件和录制文件、实操演示操作与讲解同步处理等。

拍摄视频的设备有:2个带三角架的数码摄像机、1个麦克风;录制电脑屏幕的设备配置:1台多媒体电脑、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或者屏幕录像专家)、PPT课件。

微课程视频制作技术标准:视频制作使用标清制式, 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为1Mbps,封装格式使用MP4,录制操作演示的电脑屏幕分辨率为1024×768,视频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5结语

积极吸收国内外微课程的优点,构建高校《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探索适合具有区域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的构建,对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将有力推动高校师资团队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2

1、微课程定义

微课程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十分钟以内就整节课内容讲解的视音频。

微课程能在短时间內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学习,它将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中具有广泛的教育前景。微课程的特点

一、简洁精练

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不同的,时间越久,注意力越难保持,学习效果也就越差。微课程开创的10 分钟学习模式,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内容精彩

微课程拥有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选取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更利于学习者接收和记忆。

三、时间灵活

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微课程学习者可以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出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安排,利用宝贵的零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

四、易于实现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3

关键词: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教改

0 前言

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三维动画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为做好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社会企业逐渐提高了对三维动画人才的需求。但优秀的三维动画人才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但在很多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教改措施。

1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自从我国各大院校扩招以后,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尽管学习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人数在增多,但不少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很少具有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动画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工作,很多都要重新学习,尤其是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中,不仅需要学生懂得动画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知识,这样一来就降低了企业的满意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现代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有关。很多学校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依然采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分离的方式,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教学的辅助,所以,很多教师并没有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课堂教学效果滑坡,学生学习成绩不高,无法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情况。[1]

1.2 组织教学存在问题

很多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阶段,只是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向学生传播知识,也就是先为学生介绍一下与三维动画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针对某点做详细讲解,整个课程均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程结束后多数学生都很疲惫,所学到的知识也很少。

2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与教改措施

2.1 注意新型教学方法的引入与实施

为做好三维动畫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需要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法,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转变师生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在适当时机为学生提供指导,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将项目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将总目标划分成多个小目标,然后划分到各个小组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与实验。这样学生就会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如让学生利用三维技术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动画形象,让学生回忆制作动画形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2]最后,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还要将学生实验课程表现作为评价一部分。

2.2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开展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时,还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完成有关软件的操作。为此,还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以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进而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设计思路,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完成三维动画的创作,使学生将获得的材料作为素材进行动画编辑。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应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培养,以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3]而三维动画的制作需要多人配合,所以还需将教学目标细分为多个目标,并将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多个小“项目”。根据这一思路,可以进行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构建。首先,还应完成工程标准的制定,即结合学生职业任务取向完成三维动画制作内容的定制。而结合课程标准,还应完成知识目标的树立,即利用项目引导法帮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3DMAX理论,并学会运用数据库知识,从而完成动态网页的制作。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应树立加强学生运用动画开发工具实现动画设计开发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工作任务上,应制定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三维动画设计开发的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动画基本理论、开发工具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掌握三维动画设计开发的实践知识,并能更好地实现动画定位,从而得到知识的扩展。为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应将课程总学时设定为90学时,理论和实践各占30学时和50学时,机动占10学时。

2.3 做好课程项目设置

想要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开展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还要做好课程项目的设置。在项目选择上,还应确保项目具有实用价值,并能完成课程知识覆盖。结合这些内容和学生培养目标,教师还应对市场进行就业调查,然后结合职业能力目标进行学生职业需求的确定,以确保项目的设置能够起到加强学生岗位职责培养的作用。为此,教师还应随着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并进行相应的能力目标设定。[4]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项目设置落脚点,则能在设置课程项目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部分融入学习过程,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并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进行项目设置时,还应进行小“项目”的实践操作设置,并在其中引入相关理论知识,进而使学生在具备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学习。而采取该种项目设置方法,则能引导学生完成三维动画设计开发能力的逐步构建,进而使学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首先,教师设置的项目应能完成情境因素的充分利用,从而完成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其次,教师还应以典型三维动画工作任务为例,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该类任务的完成方法。再者,在学生掌握任务方法后,还应进行实践任务的设置,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完成技术实践知识构建后,则应进行相关理论体系的归纳,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技术理论知识。[5]最后,还应围绕技术理论提出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技术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成功解决这些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完成了能力构建。

3 结语

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项目设置完成知识面的覆盖,并通过构建项目体系完成新的教学布局。采取该种教学方法,需要始终利用问题进行学生的引导,并利用项目实现学生的驱动,进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知识的联想和应用,所以能够避免一味进行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成果来看,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妍.基于任务驱动的《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08):111-113.

[2]朱喜基. 2+1项目驱动模式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08):230- 231.

[3]李丽,刘淑芝.以能力为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08):71+73.

[4]曹琨.高职院校3DSMAX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11(07):195-196.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现状研究 篇4

1《网页设计与制作》现状问题分析

(1) 对课程不了解

很多学生都有这个困惑, 这门课能干什么?答案就是--开发网站!简单的来说, 学好了这门课, 你就有开发、设计网站的能力。这门课包含了静态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Photoshop、数据库以及程序的开发等。通过程序代码将网页与数据库连接, 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使你的网站成为一个"有生命"的网站。通过DIV层、框架、flash、样式表等对网页进行布局和规划, 再加上像Java Script这种脚本语言来实现用户与网页的互动功能, 经过这些专业技能的学习, 让学生真正掌握一种技术。

(2) 学校以及教师的指导不够

很多老师通过上理论课的时候将知识授予学生, 并未在做后续的指导, 这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 多实践才能熟练。学校开展相关专业的比赛活动很少, 仅凭平常的上机实践很难完全掌握所学内容。

(3) 侧重点不明确

很多学校教师在上这门课时, 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对工具的操作上, 而忽略了内容的讲解, 这就导致学生可能工具用的不错, 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却很一般, 甚至于连一些基本的功能都不能实现。有的学生不太明白这门课程的含义, 不知道学这个有什么用, 将来能干什么, 态度比较犹豫, 这也导致对这门课不重视。

2 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1) 学校教学思路

这门课程分为理论部分跟实践部分, 理论知识的讲解一般在课堂上进行, 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 同学之间的演讲和作品展示来进行学习, 举例学习是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案例跟教材的内容去详细给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有效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实践部分, 将重心放在学生上面, 着重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 可以结合教材自己去做网页, 教师在布置任务不应死板的规定学生们必须要完成一个相同的作品, 这样容易将一些学生的想法锁死。在课程设计上, 让学生以自己的想法去进行设计是《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的一个关键点, 充分展示学生的想法跟意见, 让学生创造自己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实践操作以及讨论的机会, 尤其是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与此同时, 还应让学生自己创造机会, 慢慢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2) 教师的教学理念

如今的社会, 互联网的普及率非常高, 各种新兴的行业发展非常迅猛, 所以, 学校授课内容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技术是在不断更新的, 育人的目的就是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将就业放在第一位, 及时归纳总结问题, 现实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教师在授课的同时, 应该深入研究教学要求, 确保教学内容跟目的合理性, 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合理教学。鼓励学生自我动手实践能力, 支持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 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了解, 结合课程模块方面的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 在就业选择上不知该如何做出选择, 所以他们主观意识上不太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 这就导致他们在选专业上的犹豫和不明确。校方要多做对学生未来职业方面指导的工作, 让学生能从一而终认真专心的学习, 不再将心思放在"能不能找到工作"上, 方向明确了, 自然而然学习动力就会充足。

(3) 解决学生的困惑

《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 教师给学生应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在已经掌握的技术水平跟理论知识之上, 还要能够独立去实践。把重点教给学生, 合理平衡的分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所占比例, 在掌握学习工具以后, 一定要多实践, 多去了解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 技术在不断进步, 学无止境, 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 而不能安于现状。一种技术可能就是将来的求生技能, 所以, 学生对任何东西不要有排斥的心理, 既然能有一门课程, 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有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 是因为他不了解这门课程的作用, 这时候, 教师跟学校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为学生答疑解难, 让他们明白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及时指正他们认知上的错误。

3 结语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课程, 在教师的教学方法跟课程设计实践的作用下, 都能去激发出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可以丰富完善他们的专业技能更能加深印象, 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应该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特色和作用, 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择业中方向更加明确。

摘要:《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要强, 思维要敏捷, 综合性极强。怎样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并且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这门课的教学思路以及当前所面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网页设计,问题分析,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宏升, 章明珠.《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电子制作, 2015, (9) .

[2]劳飞.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4, (29) .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5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当前热门课程,该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我们以一个学习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与之配套的实验教学,采取在机房上课、边讲边练的方式和案例教学法,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作 者:安颖莲 李秀 姚瑞霞 田荣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刊 名: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CSSCI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FO 年,卷(期): “”(9) 分类号:G434 关键词:网页制作   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6

关键词:网络课程制作;管理系统;设计开发;远程教育;模块设计;网页编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030-03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都开始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改革,这样的发展趋势也影响到了教育领域,继而诞生了远程教育的模式,在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于是Web环境下的网络课程开发正在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课题。

下面介绍一个网络课程制作与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

1 开发目的与要实现的功能

(1)系统的开发目标是搭建一个基于数据库和ASP.NET技术,教师可以在线制作、发布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线访问、学习、提问的网络平台。

(2)对于教师,利用该系统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发布、修改、删除、替换等操作,可以随时在线收到学生对于课程的提问或者建议。

(3)对于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课程内容进行在线阅读、下载,可以随时对疑难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并可以及时地查看到教师的答复。

(4)系统的管理员可以通过信息公告发布等方式,在网页的显著位置向教师及学生提供课程的最新动态消息,系统拥有一个方便管理维护的前台界面。

2 系统开发工具及实现技术

2.1 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7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

编程语言及技术:C#.NET(Web)、ADO.NET、CSS、javascript等

系统框架:B/S

2.2 服务器环境

操作系统:SERVER2008

发布环境:IIS7、.NET framework3.5

数据库:SQLSERVER2008

本系统为Web应用程序,因此使用B/S结构,表现层的客户界面使用ASP.NET实现,服务器业务逻辑处理程序编程使用C#.NET,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8,程序与数据库交互使用ADO.NET。

B/S的三层结构由用户在客户端提出request,服务器端接收到后进行业务逻辑的处理并按照需要访问数据库,最后将处理的结果在客户端反映给用户。这样的架构可以确保Web应用程序用户之间交互的

实现,并且数据库维护和系统的管理也更加方便。

图1为系统的结构设计模型:

图1 系统的结构设计模型

3 系统的模块设计

网络课程制作与管理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管理员模块,三个模块分别面向三个对象,也就是参与网络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与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的管理员。系统模块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模块图

3.1 课程的制作发布与课程学习浏览功能

教师可以向系统管理员提交课程开设申请,在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可以将制作好的课程素材上传系统,课程制作完成后,正式发布,供学生学习使用。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业务流程图

3.2 作业提交和练习评判功能

教师可以在上传课程的同时设置题目与练习。对于比较简单的选择、填空题目,系统可以通过教师预留的标准答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练习进行自动的评判并打分,以便学生随时了解和检测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

对于比较复杂的主观题目,学生可以将题目回答后将答案以文件形式上传服务器,教师访问系统时可以下载学生的答题进行评判。

3.3 提问答疑系统

学生可以对课程中遇到的难点或者对于课程的建议意见以消息的形式给教师留言,教师在收到消息后可以对学生的问题予以回复,实现了线上的学生和教师交互性的教学关系。

3.4 人员管理与权限设置

系统采用三级权限分配方法,即人员、角色、权限。系统可以设置诸多角色如英语教师、语文教师、教学监督、学生、旁听生等,根据每个角色的不同可以赋予他们在系统中拥有的不同权限,例如查看权限、发布权限、修改权限等。系统在建立角色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人员管理系统,登记登陆用户的基本信息。有了人员与角色再将他们进行匹配和设置,每个人不一定是单一的角色,可以是多个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

通过这样的权限设置,可以使系统的权限分配得到最大化的灵活与方便。

4 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4.1 网络课程在网页上的编辑发布

系统将使用Master Page和Theme/Skin为用户提供的网络课程样式模版。其中Master Page提供课程页面所需要的布局,Theme/Skin则控制页面的外观、背景、颜色等,模板的使用可以让网络课程在风格上以及布局外观上保持统一的协调与美观。系统还会自动记录教师进行课程发布时的风格习惯,诸如背景颜色的选用、翻页行数的习惯等。

4.2 用户登录与数据安全

系统的使用人注册是由使用者自己在客户端的画面上完成的信息填写,提交后系统管理员在得到注册申请信息后对信息审核并对使用人进行角色分配,还需设置初始密码。

登录密码使用MD5加密,确保密码数据信息安全。

登录用户在获得使用权限成功登陆系统后可以对密码进行修改,若用户在登陆时忘记密码可以向管理员提供密码重置申请,管理员在确认信息无误后,可以将申请人的密码重置为初始密码。

系统对所有页面设置Session识别,防止用户恶意跳过权限访问页面,并且所有页面显示时都要首先检查Session数据,对于登陆空闲时间过长的用户,系统会提示退出,要求用户重新登录,确保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4.3 对于文件的上传与下载

系统支持用户向系统上传文件,诸如学生的作业提交和教师的试题发布等等。并且支持教师或者学生从系统下载相关文件资源。系统在IIS7上同时发布了Web File Server的程序,在服务器端提供文件的上传和下载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玉华,张贝克,汪晓男,等.B/S模式下的网络课程支撑平台在.net下的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1):15、75-76.

[2] 何军.基于Internet的网络课程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福建电脑,2008,(1):125、135.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篇7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也是其他计算机专业的普及型课程, 它涵盖了HTML设计、Java Script脚本编程语言、CSS等相关知识, 全面介绍WEB站点设计的基本操作技术和使用技巧。课程以目前最常用的网页三剑客为主要工具,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 了解常用脚本语言html, 了解网页设计方法, 初步掌握DIV+CSS网页设计。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精益求精、团结合作、创新的精神,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 设计思路

经过不断学习、深入调研,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出发, 确立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 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重点,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是按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通过在多个专业试点, 我们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 创设了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 不仅将网页设计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工作任务, 还结合学生所处的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以及正在学习的不同内容, 有针对性的嵌入了影响学生就业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单元, 进一步地加强了项目教学的职业针对性。课程以商务型专业网站平台服务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网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商务网站项目为载体, 实现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创新。网页设计教学按照网页设计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围绕完成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 把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 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实际工作任务来达到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 重点培养学生开发简单商业网站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能够成为从事网站开发、网页界面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 工作任务

“网站建设与维护”职业岗位具体的工作为:在一种操作系统平台下综合利用各种相关软件完成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的工作。对于该岗位的从业人员人员来说, 必须懂得Internet、网页设计与制作、后台数据库设计和建立、网站规划与建设、通讯及网络技术等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网站规划, 静态网页设计, 建立动态站, 进行网站的上传、更新、维护的能力, 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基础。其中网页设计与制作员, 其典型的工作任务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网站规划和网页设计, 运用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等网页制作工具完成网页的制作及网站建设。也为今后胜任小型动态网站建设、大型网站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学习领域中贯穿两个平行的工作总任务;一个是模仿型总任务:《拓展运动会精彩回放》网站设计与制作;一个是开放型总任务:“以业余爱好为题材的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模仿型总任务来源于我校学生拓展运动会, 这是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 也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以模仿型总任务作为教学载体, 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完成实际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技能都融入在该任务中。根据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的实际工作流程, 将该任务切分成若干子任务, 学生依据任务样本, 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通过模仿而逐个完成子任务, 最后完成总任务, 获取学习成果。与完成该模仿型总任务相平行, 以开放型总任务作为教学拓展。教师只给出原则性要求, 网站内容依据学生个人爱好自由确定, 技术的运用在满足原则要求的前提下由学生创意发挥, 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 课程目标

4.1 教学目标

了解WWW、HTTP、HTML、CSS的定义、概念和作用;

理解服务器、客户端、浏览器的概念和作用;

理解HTML语言中的常见标记及其作用;

熟练掌握Dreamweaver的基本操作方法;

理解表格、框架、层的作用, 掌握设置其属性的方法;

理解CSS样式表的作用和意义, 掌握定义CSS样式的方法;

理解表单的作用, 掌握设置表单元素属性的方法;

理解行为的作用, 掌握设置行为的方法;

理解模板和库的作用。

4.2 技能教学目标

会使用Dreamweaver网页设计工具制作网页;

会根据需要修改HTML语言中的标记, 设置相关标记的属性;

能够熟悉进行网页文本、图像、超链接、表格操作, 并按要求设置其属性;

能够熟练运用表格、层、框架等进行网页布局;

熟练掌握CSS样式的定义和修改, 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CSS样式的定义和应用;

熟练掌握表单制作方法, 能够根据要求进行表单的设计;

能够在网页中根据要求设置行为;

熟练掌握模板设计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板设计, 并能使用模板生成相应的网页;掌握库的基本操作方法, 会使用库简化网页设计。

4.3 素质教学目标

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 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网页设计创意思维、艺术设计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栏目和目录结构定义、主流页面布局方法、导航制作、图文排版、色彩理论等进行详细了解。掌握网站规划、设计、制作、管理、发布的相关技术及网页制作的操作技能;并熟练运用HTML中的文字、链接、列表、表格、表单、图像、多媒体、框架标记及属性设计出框架网页、表单网页、多媒体动态网页;掌握使用css技术进行网页布局的基本方法。掌握Java Script脚本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 HTML中Java Script程序的嵌入方法, 对象的概念及使用Java Script来进行开发、维护、管理和设置WEB应用程序;掌握综合网站设计和发布的基本流程和方法。S

摘要: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 探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定位、设计思路、工作任务、课程目标四方面的改革, 以便提高这门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设计,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娅峰.网页设计与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9 (2) .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8

1 教学内容的安排

1.1 根据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在进行课程设计前,要先了解该课程的课程标准。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基于行业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方案。通过项目引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认知和实际操作上,对网页有一个整体认识。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职业技能,能够制作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静态网站,具备网站的策划、设计和制作及维护的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真实项目制作,实践学真知,积累优秀作品,为就业打下必要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从事网络媒体网页制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就业为导向,与时俱进为原则。

通过对IT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需求状况、企业调研等方面调查分析,可以将网页设计分为网页设计、网页制作、网站编辑、网站管理4大岗位群。其中网页设计主要是网站开发前期界面的效果图设计,网页制作主要根据页面效果图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实现效果图向网页的映射,网站编辑主要负责网站内容的维护和管理为主的工作岗位,网站管理主要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网站的改版等工作。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些职业岗位和不断发展的IT技术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从这些职业岗位中选择一些真实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

1.3 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设计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学习效率提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为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网页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生活之中无处不在。且本课程最终目的为制作一个成功的静态网站,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案例、任务及最终项目时,应以当代大学生所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或者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为了圆满完成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而积极主动的去汲取新的知识,掌握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 教学模式探讨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等。根据课程特点,使用“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使用“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巩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并能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网页设计与制作的主要知识点在于:html语言、css样式、网页制作软件的操作。对于知识点的教学应该主要由教师讲授来引导学生入门,再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尝试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理解和消化吸收知识点,再引导学生总结重点、难点、方法和技巧,以此打好基础,为完成后续的任务而做好准备工作。

2.2“任务驱动”与“工作项目”相结合

在企业中,完成一个网页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一个整体网站则需要多个工作过程。本课程的要求是完成整体网页的设计与制作。其中网页是由logo、banner、导航、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组合而成。各个元素的添加的方法与组合方法则是本课程所介绍的重点知识。

在网站建设行业中,不同的企业机构在设计网页时,均有不同的需求。如有的企业因为信息量小功能少就需要设计简洁型网页,而有些则需要设计成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页面,不管是复杂还是简洁,都是相同的制作流程,不同的是简洁型涉及知识点少。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简洁型网页入手,由浅入深设计工作项目,例如设计一个完成纯文字页面的工作项目,将些项目分解为几个工作任务:认识网页→创建站点→应用网页元素“文字”→对网页布局→完成页面初期效果,通过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直到整个项目,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还可以以一名网站制作人员的身份,体会了制作页面的工作过程。

在随后的教学中,再融入新的知识点,设计稍为复杂的项目,循序渐近,如适当添加元素或者变换组合方式及网站优化等,通过完成不同的项目,体会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作为网页设计师对网页进行布局、配色与装饰等;作为网站管理人员从便于维护和修改的角度对网页进行修改;或者作为网站seo对网站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处理等。并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其自主学习,举一反三,以达到掌握知识,强化技能的目的。

2.3 以作品评价为考核方式

在学期即将结束之前,教师发布适合学生能力的工作项目,提出设计要求,学生以网站建设团队的人员结构为依据,组成小组,并明确分工。以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整体规划→确定方案→收集素材→协作完成→发布推广→后期维护的行业实际工作过程,小组成员分别以项目经理、业务员、网站美工、网站编辑、网站设计与制作、网站优化维护人员等身份,以工作的形式完成最终项目的制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自主管理,使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通过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项目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40%作为该门课程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为出勤+纪律+团队协作能力(互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出发,再结合本行业的需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网页制作人员为宗旨,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各种操作技术具备开发维护小型网站的能力外,还要为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后续课程的知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和各种能力。

首先,对于专业能力,学生除了掌握网站制作流程,网页制作软件的操作,使用软件完成网页的结构搭建、布局与美化外,还应该顺应时代养成手写代码的习惯,这样不仅使制作出来的网页能符合web标准,同时还能为学习web应用系统开发打下基础。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对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资料检索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均能进行很好的锻炼。

第三,模拟工作环境的教学,对于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有责任心,具备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都有很好的提高。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类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力培养上应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根据需要调节内容,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促进学生尽快的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相关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芸.提高网页设计能力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J].软件导刊,2010(8).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9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 为Web应用程序的页面布局和界面设计打基础。为了适应市场对“网页设计制作人员”的岗位需求和为了实现网页设计到Web应用程序设计的过渡, 有必要对现有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改革, 使学生能适应“网页设计制作人员”的岗位需求并能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里学习的实践成果能直接应用于基于.net或JSP的Web应用程序设计。

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专业都开设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传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基于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制作出精美的网页。这些网页内容丰富多彩, 结构复杂, 能满足静态网页的页面需要, 但这些网页不能直接应用于基于.net或JSP的Web应用程序开发中, 不能满足动态网页的页面需求。Web应用程序开发, 是通过后台数据库与Web服务器的信息交换, 由后台数据库提供实时数据更新和数据查询服务。《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有两种主流的开发技术:.net与JSP。在《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中, 主要讲解.net技术与JSP技术, 而不讲解页面设计, 需要学生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到的网页设计知识融合到Web应用程序设计中来, 使动态页面既有数据库的内容, 又界面美观。而学生在传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里学习的页面知识不能直接应用于Web应用程序设计。有必要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增加CSS, Div, Javascript, AJAX等内容, 以完成学生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的过渡。

3、教学改革措施

3.1 课程定位与目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性较强, 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以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为先修课程, 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 使学生具备网页素材搜集、网页元素制作、网站布局和规划、脚本代码编写、网站发布、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等知识与技能, 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也为后续课程《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奠定基础和实现向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顺利过渡。

课程目标包括: (1) 理解网站的工作原理, 学会构建网站; (2) 熟练掌握Photoshop、Fireworks、Flash等软件处理网页素材; (3) 熟练使用CSS、Div进行网页设计; (4) 掌握网页脚本语言的使用方法; (5) 培养学生做出具有一定水准的网页 (包括Javascript, CSS+Div) 。

3.2 优化教学内容

以往《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网页三剑客展开, 而以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的过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需要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与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动态页面要求相结合, 满足日后的Web应用程序设计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网页图片处理; (2) 网页动画制作; (3) 基于HTML+CSS+Div+Javascript网页设计。

借助Dreamweaver进行可视化页面设计转向纯代码的编写, 全部靠手工编写代码来设计网页页面。

3.3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演示法向多样式教学方法发展, 主要有以下4种:

启发式-模仿法:初学时需要大量浏览一些优秀网站案例。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网站, 让学生在外观视觉的享受中感受网页设计领域的奇妙, 培养学习兴趣。并选中几个案例, 进行一步一步地模仿设计。

任务驱动法:每个学习案例都布置了学习任务, 课程体系结构以任务为主线, 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讲解理论知识后, 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理论知识得以实践。

项目教学法:将实际的网站设计项目直接在课堂再现, 以项目为驱动, 带动各知识点, 让学生边学边练。让学生了解网站开发的流程, 也促进各知识点的应用, 快速吸收所学内容。

3.5 学生设计成果能向《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过渡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先修课程, 学生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 设计出的网页成果要能直接移植或方便的移植到Web应用程序设计中来, 而不能出现设计出的网页成果与《Web应用程序设计》无关, 与后续课程脱节。

方法: (1) 利用Dreamweaver等网页编辑软件, 纯手工编写代码, 保存为后缀名为html或htm的文件, 通过不同的浏览器测试页面的预览效果。日后通过修改文件后缀名来适应.net开发或JSP开发, 实现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的移植。

对于基于.net的Web应用程序, 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进行网页设计, 实现网页设计向基于.net的Web应用程序的直接移植;对于基于JSP开发的Web应用程序, 在Eclipse环境下进行网页设计, 实现网页设计向基于JSP的Web应用程序的直接移植。

4、结语

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结课后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基于HTML+CSS+Div+Javascript的小型网站网页的设计, 且这些网页要能直接移植或方便的移植到Web应用程序设计中, 实现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完美过渡。通过课程改革,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 并为后续《Web应用程序设计》的页面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对“网页设计制作人员”的岗位需求和网页设计成果向《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过渡, 针对目前《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彭莉, 张道军, 高好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软件导刊, 2013, 12 (2) :170-172.

[2]董玉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网页修饰》教学设计.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闫奇峰, 张莉平.高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析.计算机教学, 2012, 8:165-166.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10

1《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的设计

1.1 课程设置定位与设计思路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课程,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也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电子电路为基础, 以单片机智能控制为核心, 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 理论实践一体化,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培养主线、项目任务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通过项目设计与制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相关理论知识, 进一步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获得系统工程的理念, 获得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 获得创新意识的熏陶, 逐步成为具有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计思路着重于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产学结合,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电子产品选择的原则为代表性、实用性、适中性。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1.2 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

目前关于电子制作实训的教材不多, 不太适合高职教学。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动手能力, 校本教材《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指导书》将重点放在一个项目上, 让学生通过这一个项目的训练, 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与其它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 教材没有给出现成的原理图、PCB图、软件代码等供学生使用, 而是通过介绍其它实例, 让学生利用现有条件, 采用上网搜索、图书馆查资料等方法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做出该项目。

教材的编写基于典型的产品开发过程:任务分析———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软件设计与调试———性能检测———产品性能改进———产品制作———技术文件编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本教材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融入到教学实施中去, 用来培养学生具有电子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分析能力, 能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方案设计, 能运用开发工具进行电路软硬件设计与制作, 能按要求完成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工作, 能对电子产品进行参数、技术指标测试, 具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高度的责任心,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1.3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从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入手, 传授电路的设计方法、工程计算、元器件的选择原则等内容, 进而使学生尝试较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学的能力, 应用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的能力, 团队协作的能力。

课程教学鼓励老师不拘泥于某几种教学方法, 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师的教学特点, 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可采用多种方式, 如: (1) 采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2)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 (3) 运用开放式教学, 增强学习效果。 (4) 组织学生参与竞赛, 以赛促学。

2《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的实施

2.1 课程实施时的师资队伍

从实施角度来看, 主讲教师应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或“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电子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工艺应用能力, 并且作风正派、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团队有14位专兼职教师, 其中专职教师9人, 兼职教师5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和有企业经历教师的比例合理, 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践要求。此外, 本课程组的专职教师大部分与企业合作开发过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 参与过指导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次。

2.2 课程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及不足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以来, 截止到2013年12月, 总共有54个班进行了实训, 学生累计超过二千多人。从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受到了很好地教育, 得到了学生的好评。通过项目设计与制作,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相关理论知识, 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protel、电子工艺等书本知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了系统与工程的观念:电子产品从信号输入、中间处理到最后的输出, 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参数设置和接口要求都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 只有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考虑、自上而下地规划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对学生来说,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专业工作中将会用到, 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稳定、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获得创新意识的熏陶, 逐步成为具有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但实施《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后, 也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学生基础不一, 实训课前不预习。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应该安排在《电路与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PROTEL应用实训》、《单片机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技术》等课程之后, 上课前应该对这些前序课程好好进行复习总结, 但现在的情形是很多学生考完就忘, 课前也不预习, 等到实训课时才发现有许多知识需要回忆巩固, 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整理。

针对此现象, 可以采取提前让学生明白本实训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不同之处, 早做准备的方法来改善。

(2) 实训课程课时少, 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授课时间为两周, 后改为三周后又改为两周;时数为52课时, 后改为72课时, 60课时, 又改为52课时。在两周或三周实训中牵涉到的知识点非常多, 如:电子产品设计方法的内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实施的工作计划、整机结构设计;原理图设计、电子元器件的正确选用、局部电路仿真;印制电路板排版设计的基本原则、PCB的DFM、PCB设计;编程规范、软件设计、proteus仿真;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检验方法、焊接质量检验;软硬件联调、故障处理;电子产品的整机组装知识、性能检验;电子产品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因此实训时必须抓重点, 并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

同时,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的特点, 指导教师将重点放在总体方案制定、抓方向、抓进度、讲解相关重要内容上, 强调对学生设计中的错误或不规范之处逐步加以引导, 在老师或同学的启发下, 由学生自己纠正或改进,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 用不同方案设计,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3 结束语

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普及电子科学技术是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更是培养21世纪科技人才的需要。在广大学生中普及电子技术, 使他们接触电子元器件, 动手安装制作一些电子作品, 学习和掌握一些电子技术的开发、试验和应用的技能、技巧, 对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而这些科技动手能力和科技素质的培养对其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电子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现代电子产品印制板设计技术与设计方法, 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开设的。随着课程建设的进一步进行, 将按照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对课程的有关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 使学生得到更好地锻炼。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从课程设置定位与设计思路、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阐述了课程设计;从课程实施时的师资队伍、课程实施后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对课程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训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胡远望, 陈必群, 巫胜洪.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指导书[M].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胡远望.浅谈高职院校EDA技术的教学与实验[J].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11

《电子产品制作》是电气、电子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电路仿真、PCB设计与制作、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等知识;具备电子产品的硬件线路设计、焊接、调试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使用仪器仪表的能力、数据与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所在学院也开设了该门课程,原来的教学方案是先学习相关电子电路知识,介绍使用的设备,设计了几个实验,让学生完成几个实验的焊接、调试。在目前全国均在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笔者通过设计一个整体项目,分模块实施,让学生按照一个项目的模式来学习。在具体教学中,分拆了一个个任务,采用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这里采用了“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为项目总目标。

一、整体设计思路

以综合实训多功能项目数字钟为任务引领,将项目分成6个模块,每个模块都以实训内容带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前期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综合实训项目分成6个模块来实施,分别进行制作、调试、测试,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训项目中,使学生在实训中感悟理论。6个模块分别包括: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分秒计数器电路、小时计数器电路、显示译码电路、校时电路。6个模块分别调试完成后,就要采用积零为整的方式,将6种模块合在一起,完成数字钟主体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最后设计并组装一个多功能数字钟电子产品。

二、材料工具准备

预计用到的集成电路包括:(1)74LS48:BCD—7段译码驱动器,用来驱动共阴极的数码管显示器;(2)74LS74:双D触发器;(3)74LS191:单时钟4位同步加/减可逆计数器,是BCD码十进制计数器;(4)74LS92:二—六—十二进制计数器异步计数器;(5)74LS90:二—五—十进制计数器异步计数器;(6)555:集成定时器,因内部有三个5千欧电阻而得名;(7)BS202:7段发光共阴数码管,每段的驱动电流最大为15mA。

其他常用的电阻、二极管、三极管若干。

主要工具设备有示波器、万用表、数字实验台和直流稳压电源等电子仪器设备。

三、项目实施要点

首先是检查各元件。电阻、电容、各集成芯片,检查各逻辑功能。在插接安装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1)集成电路的插接应认清方向,不要倒插,所有集成电路的插入方向要保持一致,注意引脚不要弯曲;(2)元器件的位置要根据电路的各部分功能确定元器件在PCB板上的位置,相互有影响或产生干扰的元器件应尽可能分开或屏蔽,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要尽量安排远一些;(3)连接用的导线要紧贴电路板,避免接触不良,连线不允许跨接在集成电路器件上,一般从集成电路器件周围通过,尽量做到横平竖直,导线就尽可能短一些,避免交织混杂在一起;(4)接地的处理,线路组装时,电路之间要共地。

其次是调试。要对照电路图检查电路元器件连接是否正确,器件引脚、二极管方向、电容极性、电源线、地线是否接对,焊接是否牢固。要按功能模块分别调试,步骤可分为:(1)首先调整振荡电路部分,以为其他电路提供标准的时钟脉冲信号;(2)然后调整控制电路的分频器;(3)调整信号处理电路、计数、译码、显示;(4)调整按时电路。

最后是产品组装。主体电路安装调试完成后,将其放置在一个外壳盒里,在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这个外壳盒并将其组装好,最终完成一个DIY数字钟电子产品。

四、技能考核方案

直接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在每个模块设置考核环节,占50%,最后整体设备制作及答辩占50%。其中,模块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元件的检查与选择;(2)按照给出的线路正确接线;(3)电路的调试,主要考核主要工具设备(如示波器、万用表、数字实验台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4)电路测试,主要检查模块功能是否满足要求;(5)简述电路的工作原理,考核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个任务模块按ABC等级评定,A是指能高质、高效地完成此能力目标的全部内容,并能解决遇到的特殊问题;B指能按时完成此能力目标的全部内容; C指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此能力目标的全部内容。

五、教学过程

采用任务引领型方法进行分模块教学,每个模块的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出任务或设计任务。一般来说,工作任务有这样几个特性:目标性、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可操作性。(2)分解任务。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课程模块中的任务一步一步进行分解,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3)实施任务操作。在对任务进行单个分解之后,老师要和学生一起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实践知识的探讨,这些知识需要很多,够用就行,为完成任务奠定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4)成果评价。评价可以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目的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学生互动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评等。(5)拓展、提高与延伸。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走向生产、生活的实际,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来深化课堂教学,如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采集相关信息用于下一个任务等。

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12

(1) 课程的性质。《商业标志与导向系统制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图形图像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具有系统的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导向系统分析能力的面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熟知不同行业的设计风格, 借助项目任务的实施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 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继《商业表现图绘制》、《矢量图文设计》之后开设的一门核心技术课, 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的技能, 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各类已学软件的操作, 能制作、创意出不同行业风格的标志及导向系统, 具有平面广告初、中级阶段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可以达到美工设计、平面设计、图片编辑、图形设计的岗位工作需要, 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3) 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商业标志与导向系统制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图形图像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开设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综合能力, 这一能力是用人企业对图形图像专业平面设计方向高职学生提出的核心能力, 它综合了手绘、摄影、软件应用、广告创意制作等知识, 是平面设计方向高职学生就业的根本保障。

2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 课程目标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泛, 面向平面设计、广告摄影、影像处理、艺术文字、网页制作、视觉设计、界面设计、后期处理等方面, 这些岗位的基础知识、软件应用技能基本相同。因此,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 课程设计理念。《商业标志与导向系统制作》课程的实施以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项目为载体,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突出学生主体, 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下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主体, 从理论认识到实践感性认识, 从工作任务到项目实施,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学习情景实施。

(3) 课程建设思路。建设思路:专业领域的技术要求→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建设原则: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任务载体;建设宗旨:进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导向的《商业标志与导向系统制作》课程建设;建设过程:工作岗位需求→分析出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行动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

3 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设计。第一, 能力目标。总体能力目标: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商业标志与导向系统的设计。单项能力目标:能利用软件快速处理图文素材, 进行基础平面布局;能对素材进行特殊效果处理, 进行平面创意设计;能用软件创意几何图形, 进行标志、导向图等设计;能根据行业类别, 进行导向系统需求分析, 方案设计。第二, 知识目标。总体知识目标:掌握商业标志与导向系统设计的设计技巧。单项知识目标:了解商业标志与导向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掌握导向系统设计的图形要素、色彩要素分析;掌握导向系统设计的具象、抽象图形设计分析;掌握导向系统设计的布局、区域分类、视角设计;掌握组合图形设计分析、平面导向图的设计分析、导向系统的文字设计与应用。第三,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意识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升团队协作、沟通的能力。

(2) 课程内容设计。第一, 知识模块划分。基础理论:标志与导向系统知识讲座 (理论性) 、标志与导向系统知识讲座 (实践性) 、相关案例分析;社会实践:项目任务社会实践——商场类、医院类、酒店类;项目任务:完成商场类、医院类、酒店类 (三选一) 的标志与导向系统制作, 提交成品打印稿。第二,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基础理论:学生听取理论、实践性讲座后, 需完成听课记录表的填写;社会实践:考察分析真实项目。内容:图形要素、色彩要素具象、抽象布局、区域分类、视角设计、组合图形设计分析、平面导向图的设计分析、导向系统的文字设计与应用、行业风格等。学生通过实践考察了解行业特色, 填写社会实践报告;项目任务:结合实践考察及教师介绍案例等内容, 完成商场类、医院类、酒店类的标志与导向系统制作, 进行项目汇报, 提交成品打印稿。第三, 进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即是项目实施的过程。共60课时, 教学过程和各部分所需课时安排如下。基础理论:标志与导向系统知识讲座 (理论性) 4个课时、标志与导向系统知识讲座 (实践性) 4个课时、相关案例分析4个课时, 共12个课时;社会实践:项目任务社会实践——商场类、医院类、酒店类共12个课时;项目任务:36个课时。

(3) 教学方法设计。第一, 项目导向: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项目的设计进行。第二, 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第三, 分组教学:本课程内容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 因此, 项目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 采用分组教学, 同学之间互相探讨, 相互帮助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第四, 启发式教学。采用“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项目分配→分组完成→提出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流程, 具体解释如下:步骤1, 通过知识讲座, 获得理论性认识, 达到了解知识水平;步骤2, 通过社会实践, 获得感性认识, 达到知识的理解水平;步骤3, 通过项目的实施, 获得整体综合知识, 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水平;步骤4, 各小组协作完成项目的设计, 汇报项目的实施, 展示作品。

(4) 考核方法。第一, 基本思路:本课程的操作性强, 学习效果即时可测, 为了准确地反映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将着重测试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由平时成绩、课程项目设计组成。平时成绩50%:考勤 (10%) +听课记录表 (20%) +社会实践报告 (20%) ;综合项目考核设计50%。第二, 课程项目设计评分标准。因为设计类作品主观评价因素较大, 为了公平、公正, 评分标准如下: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 综合项目考核由3~5名专业教师共同评价, 根据下列作品分值标准打出分数, 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值。作品分值标准100分, 评分依据:作品设计符合行业特点, 20分;结构清晰、布局合理、立意合理, 20分;成品作品整体内容全面, 能按设计需求进行, 20分;作品运用技术全面, 具有可操作性, 40分。

4 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项目为载体,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学生主体, 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是高职类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郭恩文.标志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洋二元母猪下一篇:女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