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课程介绍

2024-09-08

包装设计课程介绍(精选8篇)

包装设计课程介绍 篇1

油画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欢迎您光临河套学院艺术系《油画》精品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过程与思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油画是一门西方传统艺术,油画课程体系的沿革,初始起源于作坊,是师徒式的教学。至十七世纪中叶以教授绘画为目的的美术学院诞生。至十九世纪发展为学科体系完整的学院派,并具有相对完善的学术体系。油画传入中国仅一百多年历史。建国后,中国油画教学主要受前苏联影响,苏式油画模式作为主流油画教学模式。

《油画》由于其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是我国美术界最主要的画种之一,也是各美术院校所开设的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院油画课开始设立,是2002年首届招收美术教育专业,把这门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课程。前导课程色彩、素描、速写、解剖、中外美史等专业基础课,此课程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共348学时。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剖析和人才培养方案,《油画》课程制订了完整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对本课程教学研究进行指导。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为油画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教案的规范化,学生成绩的集体评分制都为油画发展和深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定位

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学生能从“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教学中获得一定的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绘画能力、造型能力、研究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美术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从而使我们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成为可 1 能。可见《油画》课程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过程与思路

美术教育专业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明确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此进行了课程结构的分析和调整,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美术教育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在美术专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及设计公司从事美术创作和研究、美术宣传、服务、管理、设计、制作等工作。

学情分析:

美术教育专业录取的通常是在美术院校录取后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其教学起点低。随着扩招的继续,招到的学生中,还有不少是因文化分达不到其他专业录取分,然后“临时抱佛脚”学习了一两个月绘画基础考进来的,所以学生专业基础差,且参差不齐。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绘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油画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特点,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合作进行该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的要求,突出师范性,立足于强调素质教育,提高审美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油画的工具材料、油画的技法及油画写生,并能进行创作表现。

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塑造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绘画创作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美术教学工作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水平,并具有教师人文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涉及到课程知识体系、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学习目标层次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等多个方面。油画课程组经过多次修订制定了适合我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油画》课程标准。

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以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同时融合绘画审美知识、油画技能和艺术创作表现的需求。(1)课程教学内容

油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油画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肖像写生、半身像写生,本课程主要是以造型艺术为基础,以写实油画和抽象表现性油画运用,正确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修养与观念为目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立足地方文化,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由于地理位置限制,我国分为南北两大文化阵营,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都存在过辉煌的历史与文化,每个民族都存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多考虑地方文化元素,在油画静物,油画人物,油画风景,油画创作课程的时候,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从静物的选择,人物的服饰,建筑的样式,创作的综合性因素全面渗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懂得在绘画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油画基本的技术以外,发扬地方文化,根据每个地方特色的服饰,建筑,文化,进行本质的探索,从而寻找到适合表现的方式。(2)教学过程设计

油画专业课程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 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

本课程有合理的教学体系,拥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及相关教材,在开课前,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认真填写教学方案,做到教学内容与教 学方案一致,课堂理论讲授与技能技法、示范、辅导相结合,教学中要准确体现课程特点,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组织得法,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由浅入深的视觉造型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兼顾有一定美术基础和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上完本课程后都有所收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力求做到互动,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进而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塑造的独立意识。

3、课程实践教学过程

实践课的比例重是油画教学的一大特点,油画课要通70%-80% 的课时量的训练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实践性的形式方法要做到:观念强,形式丰富,单元要求明确,避免教学内容单一的弊病。因此,对教学大纲的执行要彻底,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杜绝教学中的随意性。

油画课实践性教学形式以课堂写生实践和外出下乡写生实践为主,辅以观摩和考察;在教学中贯穿创作思想和理念;并结合理论讲解、学术交流、课堂答辩等形式手段。

主要两种实践方式:一种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课堂练习,通过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课堂练习,如从写生到创作的一般造型规律和法则、熟悉各种不同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效果及其创作思维的一般方式及其表达;包括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练习,画面的分割与积聚练习,审美意识及构图位置的安排练习等,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理解基本原理,检验造型、色彩构图效果,充分发挥形式美的作用。第二种方式为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和收集创作素材,它包括:对大自然风景的采风写生;对美术的当代状况及问题调查;对不同层次的学校美术教学状况调查;对民俗美术调查等范围;并参加各级各类美术创作竞赛活动。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主 4 动地、创造性地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灵,表现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经过美术教育专业创办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成果丰硕。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油画技法理论学习和油画写生、创作实践,逐步掌握西方传统油画表现语言,培养出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较强的观察、认识、表现、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艺术人才,成为即有较强的科研创作能力又能胜任中小学校美术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才。

4、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的重点:重点在于学生油画色彩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如何用技法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的技法实践,使学生掌握油画从写生到创作的一般造型规律和法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熟悉各种不同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效果及其创作思维的一般方式及其表达。

解决的办法:根据合理的课程设置,从易至难,技法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相结合,油画写生课程与油画创作写生课程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绘画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法实践能力的同步推进,以达到油画色彩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课程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贯穿创作思想和理念,以技术材料带动拓展油画语言,进而进行精神主题的表达。也就是创造性语言表达方式在物质中的个性转换。

解决办法:是科学规划课程模块,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必要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另外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和分析大量的示范作品,启发学生拓展创作思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本课程改变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的油画教学方式,确立巩固基础和培养个性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目标,以发掘学生创造表现能力为教学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

2、教学方法

在油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我们以“如何教”与“如何学”为重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时,以引导、启发学习为主,可以先讲后导,即以讲课为开始,以技法实训、小组研讨活动、作业讲评为结束;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艺术专业的特点,在把握共通性的同时,也要兼顾个性和独创性的发展。油画教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形成如下主要教学方法:

(1)引入“图例分析教学法”。我们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在“教法”上,采用图例分析教学导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强调知识理论的系统性,绘画示范强调直观性、实践性,多媒体、幻灯教学和网络教学则侧重于信息量的扩充以及对信息的系统归纳。

(2)认真落实“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高中时不同的知识、能力起点和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设计多层的教学目标,运用因人而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例如在油画静物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摆两组不同难度的静物进行练习。

(3)构建和实施“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首先,以教学为核心,实现“教”与“学”的师生互动,通过“课堂研讨、案例解析、专题讲授、实训体验”等互动环节完成教学,使学生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其次,以“赛”为依托,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成果互动,指导学生将课程相应主题的参赛、参展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才能,培养探索与独创精神。最后,以活动为补充,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应用性互动,通过“作品展览”、“专业见习”等方式加强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消解知识,拓展视野,增强适应能力 与竞争力。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充分学习、运用、调动现代技术,恰当的地、灵活地使用这些现代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油画的热情、增强兴趣、驱动作画情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改变原来的挂图示范为图形图像示范,通过投影仪、幻灯制作放映图像等等进行教学。

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收索国内外最新的油画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学术性、前瞻性的数字图片,深入得了解油画大师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油画的主动性。

4、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控,建立了知识掌握与技能运 用、课业考核与行为习惯、作品创作与综合能力等多维化考核体系。将课程教学的状况、效果及遗留的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促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总结成绩、分析问题、交换认识、寻求改进,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真实的评价。

首先,是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评价,包括课堂纪律、思考发言情况,作业态度和质量情况等进行考查,由任课教师评定学生的成绩。其次,对平时作业进行评分,进行阶段教学集体观摩评分,相加构成平时成绩。第三是期末组织集体观摩考试,评委由专业任课教师组成,以学生的作品及学生对作品创作过程的阐释为依据,无计名集体评分,构成期末成绩。学期末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学习态度10%+考勤10%)。努力实现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全面性、综合性、经常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资源

1、教学团队

油画课程组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占14%;副教授2人,占29%;讲师3人,占43%;助教1人,占14%。年龄结构:60-45岁1人,占14%;45-35岁3人,占43%;35岁以下3人,占43%; 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7位教师全部是双师素质教师,教学队伍稳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主动更新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适应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油画课程组的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进行创作科研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育厅立项课题《巴彦淖尔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正在进行中;作品多人多次入选区级、国家级美展,并获奖,且部分作品为各类博物馆收藏;经常在各种刊物发表作品及论文;是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本课程在致力于教学、创作与科研的同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参与区内外的文化交流和校际合作,校内展览、讲座不断,学术活动频繁,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学识修养,扩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活 跃了校园学术气氛。集实践、创作研究与教学研究为一体,形成良好 的互补互促关系,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使之系列化与可持续化。

油画课程带头人:张建国教授,油画艺术家,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协副主席,内蒙古河套大学教授,副校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树华教育基金会中国委托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198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美术十杰”称号;多年来张建国教授创作油画作品一百多幅。大部分作品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展并发表和出版在各种画册、杂志、报刊上,其中有部分作品获国内外奖;还有一些精品被美、日、澳、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个人或美术馆收藏。2010年出版个人画册《“感恩生活”——张建国油画作品集》。在教学中主要承担色彩、油画、油画创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教材使用与建设:

根据《油画》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文字图片教材作为主要媒体,录像教材、IP课件、期刊辅导、网上教学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

本课程的主要文字教材为《油画》(修订版),钱锋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详细讲解了油画制作的要求和规律,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材料丰富,图文结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本课程根据21世纪美术教育的发展走向及就业趋势、课程设置等实际需要,我院重视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学院图书馆和资料室现有美术专业相关图书资料两百多册(含高档画册),电子图书1千多册,每年征订专业期刊30种以上,让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图书馆和本专业资料室查阅大量资料,使他们了解该课程的科学前沿,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践教学环境

为满足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油画》课程教学需要,学院建有专门的画室、资料室和展厅。学院设有专业油画教室8间,具有适合油画写生的天光采光良好的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的画架,画板、静物台等设备。青年教师工作室1间。野外油画风景写生基地五处,有中旗呼鲁斯太、前旗乌粱素海、五原塔尔湖、乌拉山原生态森林区、乌拉特草原等。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还配备有幻灯机、投影机,使得油画鉴赏和课堂讲解可以取得更加直观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形式和手段,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网络性教学相互进行,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先进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一理论讲述和学生训练课的模式,真正做到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学院资料室主要的设备有各种衬布、静物(花瓶、器皿、陶艺、瓷器、蜡质水果等)及各类石膏像、聚光灯、静物台等,以满足学生各项基础实训需要。

4、网络教学环境: 我校网络教学条件良好。学校设有网络中心,有完备的网络教学 环境,通过校园宽带网,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收集图形图像资料和设 计素材图片,能检索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积极收索国内外最新的油画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学术性的数字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油画的主动性。为本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教学效果

油画是美术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受到内蒙古各院校美术同仁的普遍关注。课程组通过对油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体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在油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考试方法以及在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和建设,积累了较可取经验,受到校内督导组和校外专家以及学生的好评。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油画教学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课程授课质量总体有较大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较前有明显提高,各年级油画课程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生对油画课程教学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学院现已建立学生作品收藏档案、教学课件,多次举办学生作品汇报展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了其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部分学生的作品已被学院收藏,近几年学生参加各地油画展均取得较好奖项,特别是2002级美术教育班的学生刘颖的油画作品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二等奖,2006级美术教育班学生巴特尔的油画作品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二等奖。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形式的创新,表现在采用课堂内的理论和练习相结合与 课堂外的社会体验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课内教学,画室现场授课、多媒体、辅导示范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实训走出画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课程内容设置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突出民族特点,传承河套文化。

3、重视创作实践,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以创作带动技术发展的教学特色。在重视教师创作实践同时,也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积极培养,启发并彼此借鉴,相互竞争,在教学上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氛,和良性的学术传承。通过创作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增强了所学专业的自豪感。

4、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和鼓励学生的艺术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指导油画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油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作业是由个人完成的,每位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素质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不过分强调传统单纯的造型能力,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地发展以及创造性的油画语言体验和探索。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全方位地审视油画教学,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5、教学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控,建立多维化考核体系。

以上是我对《油画》课程的整体设计介绍,恳请各位专家、老师 批评指正!

谢谢!

河套学院艺术系

包装设计课程介绍 篇2

我们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学生差异,规划出“3—5—2格局”,即体现3个部门的不同特色、5个年级的不同序列、2个社团的不同特点,点面结合的课程框架将普及与提高有机融合,增进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我们设定了课程总目标和年级分目标,将每年3月和11月定为“俳句月”,每周兴趣阅读课上指导学生欣赏与创作。由于国内对于该领域的探索刚起步,开发教材必不可少,为此我们开发了一至五年级系统性较强的校本教材,目标与上海二期课改各学段要求相结合,我们还配套开发了教辅材料、教案集、课件等。

一、课程实施案例举隅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俳句欣赏与创作的快乐,我校设计了各类学习体验活动,形成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课程体系,详见下表。

此外,我们立足“俳句欣赏与创作”的校本课程,调整寒假作业:取消所有的语文书面作业,改为以“春节”为主题,创作一首俳句,并配上图画。在创作俳句中,学生们通过观察、体验生活,抓住与“春节”有关的元素进行创作。在创作俳句中,学生们知道了守岁、压岁钱、剪窗花,了解了年夜饭、拜新年、迎财神、猜灯谜的习俗,还动手做灯笼、拉兔灯、写春联、贴福字、包汤圆。他们在创作俳句的活动中了解、发现民族的传统,感受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品味中华文化的悠悠诗韵,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他们因此欣喜不已,创作热情高涨。

开学后,各班都将学生们创作的作品张贴展示,并由师生共同推选优秀作品,然后专家组再行评奖。在“欢天喜地闹元宵”年级集会上,获奖学生受到表彰,被邀朗诵获奖作品。学生们用一首首俳句、一幅幅图画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建设的启示

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启迪。

1.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需要整个团队参与

我校全方位培训教师团队,打造了结构合理、层层递进的俳句指导教师的金字塔:全体教师知晓,语文教师跟进,骨干教师探究,特色教师带领,专家教师引领,校长牵头。全体教职工人人皆是课程的支持者、设计者、实施者、改进者和管理者。

2. 学生可以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在我校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们创作了大量丰富的俳句作品,我们将其收录汇编进俳句校本教材中。高年级学生的作业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作品,打通了高低年级交流的通道,这样的教材让学生备感亲切,爱不释手。

3. 注重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

我校还注重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如在美术、音乐、体育、自然、信息等学科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课程的综合性。

4. 评价注重过程性、多元化

包装设计课程介绍 篇3

文章以作者在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的学习体验为基础,对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在学习支持服务、学习环境、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有效性、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导航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7—0029—05

一、什么是混合学习

20世纪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E-Learning)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技术带给了人们无限希望,人们期待技术可以弥补一切,大有盼着以计算机、网络替代黑板的趋势。但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人们发现纯粹的在线学习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问题:在线学习缺乏人性化的沟通,人际互动缺少情感、情绪交流,学习者的孤独感难以消除,难以形成归属感;在线学习的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的仿真环境不利于技能的深层培养;学习内容难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即时反应进行及时调整等等。[1]于是在对有效学习模式的探索中,混合学习逐步引起了学校教育领域的关注。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面授学习 (Face-to-face Learning)与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由于在在线学习中加入了面授(Face-to-face)的环节,使得单纯的在线学习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弥补。因此混合学习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高度关注。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把混合式学习视为知识传递领域内最重要的十个趋势之一。[2]

由于混合学习能够降低成本,在学习时间、地点方面给学生更多的方便,既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又能享用面授教学带来的好处,使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互为补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尝试混合式课程教学。[3]在混合学习的发源地美国,高校的45%的课程是通过混合学习来实施的。预计未来2至3年内,其比例可能达到55%。[4]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柯蒂斯·邦克教授(Curtis Jay Bonk)更是预测:2020年之前,高等教育中的大多数课程都将以混合学习或网络辅助学习(Web Supplemented Learning)形式存在。[5]在亚洲高校,混合式学习应用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韩国国立与私立大学混合式学习的利用率已达到97%。在我国,混合式学习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超过60%的中国高校已经开始使用课程管理系统,以支持校内全日制学生的混合式教学。[6] 除了普通高校外,作为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生力军的中央电大自1999年开始,也一直致力于在教学中推行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2011年2月至8月笔者有幸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Ualbany SUNY)教育学院做访问学者,访学期间,对混合学习的课程教学作了特别关注。笔者所选修的课程中,除了一门纯在线课程外,其余均为混合学习课程。下面以其中的一门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为主要例证,对所体验的混合学习课程进行介绍。

二、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1. 学习支持服务

新的课程开课前,教师会发给学生一份书面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 课程信息和教师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和编码、上课时间和地点、教师的联系方式、办公地点和时间等; ② 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对本门课程开设的背景和意义、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最终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阐述;③ 学习环境,对如何进行混合学习进行指导,重点介绍在线学习的网上地址、登录方式、学习理念和要求等;④ 课程设计与活动概述,结合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设计与学习要求进行细化,让学生清楚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及应采取的学习策略;⑤ 课程阅读文献以及教材信息;⑥ 课程表,这是课程的总体安排表,它将课程内容模块的时间安排、每周的学习主题、文献阅读任务和在线学习活动内容等一一列出;⑦ 课程考核评分标准,对作业、学习活动、考试所占分数比重进行说明;⑧ 其他,诸如对版权保护、学术不端的规定以及为残疾学生特别提供的信息等。

学校网站中专门为学生设立了“信息技术服务”(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网页,向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指导。在这里,学生可以查到校园网技术管理部门的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在线课程的注册办法、流程等信息,还可以获得在线学习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解答服务。另外,该网页还提供一些与在线学习有关的常用软件的下载等。

在线课程的网页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除了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安排进行详细介绍外,课程网页还会针对本门课程在线学习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专门设立栏目进行指导。比如在“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这门课程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构建,WIKI这种多人协同写作系统在该课程的在线学习中非常重要。因此该课程的网页中专门列出了WIKI的介绍和使用指南,针对经常用到的诸如如何在WIKI环境中创建、添加页面,如何添加链接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指导。

2. 学习环境

由于是混合学习课程,除了每周一次的面授课外,还需要学生在线进行学习。在笔者体验的几门混合式学习课程中,在线学习过程是在Blackboard9.1教学平台中进行的。Blackboard是微软公司针对教育领域开发的流行于全世界的学习管理系统软件,拥有美国近50%的市场份额,用户中不乏哈佛、斯坦福等知名高校。Ualbany SUNY也不例外,使用了Blackboard系统作为在线学习的平台,向学生提供混合学习课程或完全在线课程。目前学校共有500余名教师使用Blackboard平台向学生提供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网页调查数据表明,该校92%的学生喜欢在线课程这种学习方式。

Blackboard是一个个人化的平台,当学生登入Blackboard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所注册的课程。老师和学生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功能,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只要定期上来查看课堂上有没有新的课程相关资讯,就可以了解老师接下来要大家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后,将上课的讲义放到平台上,让学生们自由下载。[7]笔者所体验的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在线课程主要设有课程介绍、教学目标、学习资源、课程安排、课程地图等内容以及讨论区、工具箱等栏目。课程地图(curriculum map)是国内网络课程中不太多见的一个内容,它简要地将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框架、逻辑结构和内容布局以及相关的学习活动一一列出,使学生能够对该课程的总体情况和主要架构一目了然,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个课程导航的作用,

目前Ualbany SUNY已经推出了Blackboard移动学习项目,使用Ipad、Ipod Touch、Iphone等通过Wi-Fi连接,就可以浏览和点评信息、学习资源、Blog和期刊以及参加讨论等。除了不能下载文件、提交作业和考试外,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进行在线学习。

3. 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

(1)课程组织与安排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表(Course Schedule)把课程的总体安排计划向学生介绍清楚。以“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为例,该课程将所学内容分为了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更为具体的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详细列出该单元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对需要阅读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获取路径或方法以及在线的学习任务等都以表格形式做了简洁的表述。还对每个单元的面授时间进行了确定。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对混合学习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指导思想。这部分的设计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度的结构,决定了该门课程混合学习的优势能否发挥。

(2)面授学习

在面授课堂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发展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被频繁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大量的学习任务需要小组协作完成;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反思,老师精心组织了大量的讨论。因此,在面授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活动并非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以大量的讨论、课堂陈述、评价等活动方式来进行,教师的点评与讲授贯穿于这些活动之中。课堂陈述(Presentation)是美国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相当于口头学术报告,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老师布置的文献阅读任务,在与师生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堂陈述这种形式将自己的观点系统地表达出来。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课堂陈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在线学习

混合学习课程中,大量的教学任务需要通过在线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在在线学习这个环节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在线学习资料的提供、在线的点评来完成的。而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线学习资料的阅读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在线讨论、资源共享、协作作业、评价反思等。如在笔者体验的课程中,学生要阅读大量的教师上传的文献资料,为在线和课堂讨论做准备,并完成各种作业,提交到在线平台。由于课程具有Web2.0的特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在线提问与答疑也是在线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提问,除了教师会进行释疑外,学生之间也会进行互助答疑。另外,学生也经常会对学习内容、其他同学发布的作业成品等进行点评、反思。

除了面授学习和在线学习外,教师还会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校外见习、参观等活动,以作为以上教学活动的补充。

4. 学习评价

在混合学习课程中,笔者感到美国教师非常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形成了以综合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如在“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这门课中,对知识建构的设想部分占35分,对知识创新的教育原则的贡献占25分,对核心主题的自主学习占30分,参与在线和课堂讨论占10分。由此看出,老师要考量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某些理论、内容的学习,而且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的实践行为及效果。

三、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的特点

在混合学习中,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各自如何定位?在线学习学什么内容?课堂面授应教授什么?二者应怎样混合?这是混合学习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些问题,也是混合学习研究的核心问题。美国混合学习课程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和设计思路,并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贯穿其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远程教育教学人员去深入思考和借鉴。

1. 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与我国当前远程高等教育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主不同,美国大学教育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笔者所体验的几门混合学习的课程中,从其教学目标来看,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课程教学目标中,还是在教学活动组织以及学习成绩评定办法中,都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具备了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否通过学习提升了研究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的引导和鼓励,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各门课程所追寻的最终学习目的之一。学生课外任务多、师生互动多、动手实践多、阅读量大、讨论量大、写作量大是美国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生动写照。教师的作用不是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上。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少,点评多;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是由老师来唱“独角戏”,而是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来完成的。任何一位学生的观点、意见和作业都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虽然这些观念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提倡,但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细节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2. 学习资源丰富、实用

在笔者所体验的混合式学习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课程阅读资料(Course Reading)和各种形式的材料,以及师生对于问题形成的WIKI形式的记录、学生提交的作品等等。与国内高校不同,美国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其网上课程中,国内常见的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且制作精美的课件非常少见,更多的是老师为学生精心选择、准备的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的东西浪费时间和精力。课程阅读资料是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对海量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课下大量的文献阅读,使学生能够对研究问题形成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判断,提炼出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为课堂讨论和在线讨论做好铺垫和准备。

除了大量的文本形式的阅读文献外,大量视频资料的频繁应用也是美国课堂上的一大特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和展示时,经常使用Youtube等视频网站中的或自己拍摄的视频素材来说明问题。他们自己所拍的视频资料也一般都会及时上传到视频网站上,方便他人使用。视频素材的大量运用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和真实,为问题解决创造真实情境提供了方便。

3. 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各自的优势,使混合学习的有效性得以发挥

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两个环节各自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核心任务,两者之间如何做到转换和衔接自然流畅?这些其实都应当取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如上文所述,美国大学混合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教学互动量大、讨论量极大,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展示、总结、归纳、反思的作业很多。因此,在线学习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浏览、学习老师上传的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为后面进行的课堂讨论、展示做准备。在线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二是进行各种讨论,积极开展师生、生生间的教学互动,并实现学习知识的共建共享,比如通过WIKI对某个问题进行提问、释疑、质疑、反思、总结等,老师和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在线的互动,体现出知识建构的轨迹。在线学习的第三项任务是完成各种作业的在线提交。有些课程制定了在线作业甚至在线考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完成考试。

在课堂面授环节中,主要任务是围绕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对其进行点评,并在点评过程中,介绍一些前沿性的理论研究成果、自己的观点以及利用各种媒体表现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情境等等。

学生和老师在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过程中各自有明确的任务和作用,两者各有侧重。在线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是面授学习的基础;面授学习是在线学习结果的归纳、提升与导航,引导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进入下一轮在线学习过程。通过老师对教学活动组织的设计与安排,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高参与度

美国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的高参与度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因为美国学生由其所接受的西方文化的熏陶和长期的教育训练而在这方面形成的素养外,美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引导。

为了保证教学互动的实效,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一般都会设计一个“自我介绍”的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简介作为一个主题发表在在线平台讨论区中,详细介绍自己的情况,以此作为学习开始前的“热身”,以消除学生间的陌生感。同时,老师设计大量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和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熟悉程度进一步加深,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为了保证讨论、展示等活动的质量,老师将讨论主题和需要研读的参考文献在开学之初就下发给学生,学生可在教学大纲、课程地图中清晰地看到下次课堂讨论的主题和需要研读的参考文献,从而在课下做足功课,有备而来,有言可发,有言想发。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要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丰富的、真实的情境。这一点在美国所体验的几门课程中感受颇深。大量的基于真实环境的任务,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体形式的真实案例(如在课堂中大量视频资源的运用等),都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情境和题材情境。他们能够结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对所学内容进行验证、讨论甚至质疑,真正引发思考。这些提升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角色认同感,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

另外,对学习过程的各种参与也都将进行考核,并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成绩评定方面体现了对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的重视。

5. 重视学习导航,保证学习效率与学习探究之间的平衡

在混合学习课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在在线学习平台上上传大量的专业文献要求学生进行研读。如何在这海量的资料中明晰思路、形成观点?如何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失去方向、不陷入误区,避免没有结果的无效学习?在笔者体验的混合学习的课程中,无一例外地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导航。这种导航的主要目的就是明确方向,明晰任务,对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向、探究的内容及时进行指引、点评。

首先,这种导航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在美国大学教育中,课程教学大纲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契约”[8]。通过它,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它对每个教学内容模块的主要内容、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各自要完成的任务和所需时间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够按照教师设定的教学活动主线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大纲真正成为学生利用率最高的的学习工具之一。

另外,学习导航还体现在“课程地图”中,课程地图中简明的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图能够自始至终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导航和定位作用。

除了教学大纲和课程地图外,教师在混合学习课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导航作用相当重要。在混合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讲授很少,大部分是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讨论中所持有的观点等进行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保证学生不在探究的过程中迷航,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搭建支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夏令营设计理念和英语课程介绍 篇4

发布者:

昂立少儿教育发布时间: 2007-4-22 14:53:37阅读: 678 次>>> 咨询本文内容

下载报名表

夏令营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已经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对孩子们来说,夏令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休闲活动,实质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个好的夏令营,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某一学科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透过团体生活的融入、活动情境的设计,及在老师亦师亦友的呵护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 让孩子学习集体生活、人际相处、团队合作、情绪管理、问题解决及品格养成。

2007年昂立少儿全封闭英语夏令营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以上目标,解放孩子,让孩子充分享受一种不同于学校生活的体验。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 轻松、有效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因为是主题夏令营,重点介绍一下几大英语课程,因为它是整个夏令营的核心和灵魂。

1.学会朗读、背诵、表演和理解一个美国经典故事。这是我们的【英语经典故事表演】课程。它是融故事欣赏和表演为一体的趣味课程。①分角色表演,可以激发孩子听说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听说水平。②在对话表演的气氛、场面中更容易让孩子在活动中记忆,复现已有的词汇、句型,学习新的语言表达,形成丰富的语流、语感,自然地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语言错误。③孩子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仅增强了说英语的自信心。

2.学会、熟练运用多个生活情景会话。这是我们的【全外教口语】课程。①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他们感兴趣且实用的主题。②外教创设情景组织孩子对基本表达反复操练、分组讨论,帮助孩子突破开口瓶颈,让孩子马上可以学以致用, 在参与说的过程中增加表达的自信心和了解异域文化,逐步提高英语的运用和交流能力。

3.轻松掌握发音技巧,纠正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这是我们的【语音教学】。①但因为夏令营时间较短,且我们是安排在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如果要系统地教完国际音标是不可能的。②所以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英美经典儿歌、童谣和故事,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跟着原版录音朗读、背诵,自然地巩固语言、锻炼口腔肌肉、培养语感、适应发音规律。③希望能让孩子们意识到学习英语首先要有一口漂亮、标准的发音,说英语时不可以没有语流、语感。④目前牛津教材是淡化语音的,所以孩子在学校的语音知识是不系统的,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除了听音模仿外,还是要借

助于国际音标。

4.教孩子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轻松掌握英语写作的要领和技巧。这是我们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①我们的阅读文章选自报刊杂志和各类原版图书的精美原文,内容新颖,趣味性强,信息量大。②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单词、语法知识,并补充新的语言知识, 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③在拓宽孩子知识面的同时,教会学生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④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从模仿写作入手,模仿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思路。⑤遵循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原则,教孩子从写正确的句子到写有中心的文章,教会学生把握写作的要领和技巧。⑥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虽互有侧重, 但相辅相成,都与词汇、语法、逻辑思维紧密相连, 融会贯通,任何一方能力的提高都会带动另一方的进步。

5.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听力训练,因为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是最重要的,听的清,才有可能模仿;听的准,才能说的对。所以我们通过有趣的听力内容,多种形式,来培养孩子听的习惯和听的能力。

校本课程声乐班_课程介绍专题 篇5

紫凤小学

夏丽珍 一,课程目标

声乐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科都是具有高度文化育人功能的学科,除知识性的传授外,声乐课程的开设能够起到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层次性,差异性。既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二,课程简介

1,课程主要内容有发声训练,视唱练习,声乐曲联系三种形式。

2,本学期声乐班将学习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戏曲等,拓展学生的喜好。三,评价方式:汇报表演

(一、课程开发背景:

我们通过多次学习和研讨深刻地领会到,音乐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平台,它能很好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和音乐修养。同时,它对促进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提高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校本课程的开发正为我们的才艺提供了用武之地,它能很好地我们享用教学的成功感和价值感。同时也为教学资源开发出另一片艳阳天。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同时也为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与情操,我们将以美育为途径,以声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构建以声乐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进一步发挥我校文化教育与音乐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彰显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声乐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科都是具有高度文化育人功能的学科,除知识性的传授外,声乐课程的开设能够起到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层次性,差异性。既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目标准确-清晰的原则。

课程的开发不是强化新课程标准,而是在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因此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必须深刻地理解透新的音乐课程中声乐教学的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坚持准确、清晰的原则。(1)丰富学校的音乐文化,营造轻松、活泼的音乐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是生活中的五彩缎”意识;(3)传播地方音乐特色,享受世界各国音乐的精髓。

2、内容优秀-贴切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它是在目标明确后教材的选用和组织,是开展教学的泉源。我们对可能开发的音乐空间要明确的把握,对音乐教学的资源来源要有充分的估计,也就是说,老师自己对选用的音乐作品事先就要有充分的分析和理解。内容的选用和组织必须符合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它必须是在我们老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然也不能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维框架和传统经验。总之,要选用经典的、学生喜爱的、有学习价值的音乐作品,内容的整合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年龄特点需要,遵循小学生音乐思维发展的规律。

3、途径有效-创新的原则。

途径是课堂教学时生动展现校本课程内容,达成校本课程目标的操作过程。只有有效的途径才能很好地展现教学内容的内涵,只有创新、有创意的途径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目标的达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评价规范-灵活的原则。

建立规范、灵活的评价机制是有效实施小学声乐校本课程的重要保障。我们的课程开发是以学校、老师的决策为主体的,课程的目标、内容都是由我们自己制定、安排而确定,在整个过程中肯定隐含着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所以我们在实施中必须多次地进行规范的自我评价,课后及时反思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等研讨,从而休整课程,促进我们声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良性发展。

四、课程简介

1.开设声乐基础课程及乐理课,普及“声乐”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

2.开设声乐校本课程及音乐欣赏课程。同时继续开设基础乐理课程。开始逐步深入“声乐”校本课程的学习。

3.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乐团:、合唱团、清唱团。

课程主要内容有发声训练,视唱,声乐曲练习三种形式。隔周安排两课时声乐课,一学期各16课时,一学年各32课时。

本学期声乐班将学习儿童歌曲,古诗新唱,戏曲改编等,拓展学生的喜好。

五、课程评价

1.随堂评价:由校领导和指导小组随堂巡查评价,研究总结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组织形式、授课过程及其它。

2.问卷评价:向学生、家长进行问卷满意度调查,针对调查中的建议适时调控教学方法。

课程介绍 篇6

一、1998年以前:

本课程组教师大多数为柳州市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教师,主要承担了全院各班级的《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等方面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主。

二、1998-2000年: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后,根据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程组教师开始不定期地为学生们开设一些有关新生入学适应、学习心理以及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始为来宾、合山、柳城以及柳州市的部分高中的高三学生提供高考前的心理辅导服务,同时受柳州市团市委的委托为高校团委书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服务。2000年开始筹备成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以及在2000级学生中开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事宜。

三、2000-2002年:

(一)2000年9月,《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首次在2000级高职学生中开设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2个学时,共18个学时,选用了《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课程的教材。这门课的开设,意味着学院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意味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上课程化的轨道。可以说,我院是在广西高职院校中最早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的。该课程的开设,起到了帮助新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对其在情绪、情感、学习适应、生涯规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本课程负责人也在这一阶段开始了有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撰写了论文《谈谈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试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并参与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规划B类课题《广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及学院课题《关于青年独立化过程研究》的研究工作。

(二)教育部于2001年3月10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1年开始,广西教育厅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提出“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避免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构建“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阵地,以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为补充,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系。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以上工作目标来开展。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迈入课程化的轨道,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的建立以完成了所有的筹备工作。2002年12月,学院成立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柳职院字[2002]23号),隶属于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咨询室。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加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性,制定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制度》、《关于做好心理咨询保密工作的若干规定》、《来访者须知》《心理咨询员工作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包括组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心理咨询、以及院内从事学生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

四、2003至今: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院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渠道、教育内容上逐步呈现规范化、多元化的趋势,逐步建立起了“三级管理、一轴多翼、五级预警、服务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一)“三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

学院建立了院级即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第一级,以系(部)即以系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为第二级,班级心理工作站为第三级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体系。

(二)“一轴多翼”的课程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一轴多翼”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理论教学为轴,以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常规化日常心理咨询、主题化的团体心理辅导、定期化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经常化的班级主题教育、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为翼。

1、“一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教学环节日趋完善。

经过2年多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同是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同时考虑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贯穿在高职高专学生三年学生生活的始终,从2003年开始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了相关的调整。体现在:实施主题教育,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关的主题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主要以团体心理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1)一年级以新生心理适应为主题,采取必修的形式。所有新生都必须完成8个课时的理论学习及若干个课时的实践教学。通过加强新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学会自我调适和排除情感困惑,缩短学生的大学心理适应期,减少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为高职学生主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帮助。其基本模式是: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高职学生心理适应问题讲座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2)

二、三年级则主要围绕高职学生在情绪情感管理、人格培养、恋爱及性心理、压力管理、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采取选修课的形式,按学分制管理条例计算学分教学任务主要本课程组教师承担,同时,每年有计划的邀请院外相关专业人士到学院为高职学生们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左妮红老师的《高职学生自信心培养》《高职学生恋爱观漫谈》及《高职学生就业前的心理调适》等;阳旭老师的《高职学生学习适应》、张翔老师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鞠红霞老师的《高职学生礼仪》、李庆源老师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人生发展》、董绿茵老师的《高职学生良好形象塑造》,兰珊珊老师的《高职学生情绪管理》以及柳州市人民医院主任涂强的《性心理教育》、《柳州晚报》“袁茵热线主持”袁茵的《珍爱生命》等,这些专题讲座深受学生的欢迎,4年来将近有5000多学生选修的本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教学使我院各界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卫生与保健的基础知识,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

2、“多翼”——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常规化日常心理咨询、主题化的团体心理辅导、定期化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经常化的班级主题教育、助手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1)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近年来,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橱窗、定期编印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物《心海扬帆》、学院报上定期刊登的《心理信箱》专栏,尤其是校园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页,通过“心理中心概况”、“阳光心理协会简介”“心海荡舟”、“心理七色板”、“专家咨询”、“心理测量”等多个栏目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各类心理健康知识在大学生中进行传播,有效地增进了同学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为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常规化日常心理咨询制度:从2002年心理中心成立指出,就建立的日常心理咨询值班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咨询的形式有现场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QQ咨询等。四年来,前来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日渐增多,咨询的内容包括入学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性心理、心理咨询员、就业等方面。本课题组的大部分老师每周定期值班,接受同学们的咨询。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寻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大多数同学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导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且在自我认识和个人发展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3)主题化的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本科成组负责人及教师积极探索开展各类主题的高职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4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学生开展了“新生交友活动”“成长小组”、“自我认识小组”和“人际沟通小组”“大学生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大学生们小组活动中得到了成长,变得更自信、更快乐、学会正确地面对合作与竞争,学会了怎样去处理各类人际关系。

(4)定期化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从2003年开始学院心理中心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健康日”的到来之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协助下,举办为期一周(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月)”活动,通过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专家系列心理健康讲座、心

理剧表演、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以及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报纸等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等,从2003年至今,共举办了四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月)”,一届比一届取得好的效果。

(5)经常化的班级主题教育。为了充分发挥系部、班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倡导“朋辈教育”的方式,学院于2006年建立了“心理委员制度”,各班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组织对各班级心里委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了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及工作的方法。要求各系部制定计划,各班在班主任指导下,心理委员协助,每月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6)助手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互助的作用,2004年,在心理中心的指导下成立了“阳光心理协会”;协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协助中心开展各类助人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工作。同时,心理中心每年对心理协会的会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实际的工作能力,使协会成员与班级心理委员一样,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辅导员”。这对提高我院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几年来,本课程组负责人及教师积极承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努力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年共承担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10余项。在省级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三)五级预警机制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从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或辅导员——系主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分管领导的五级预警机制,发现危机预兆和有严重精神疾病症状的学生时,立即层层上报,启动应急措施,及时有效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2006年,心理中心与系部合作对2个有攻击倾向的学生做了危机干预,防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及时通知了学生所在系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时期。由于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和及时恰当处理,三年来我校没有一例自杀或他杀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危机学生和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进行初步评估与干预后及时转介到专门医疗机构治疗。

(四)利用优质资源积极服务社会

沙湾大桥设计介绍 篇7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总体布置,结构设计,景观设计

1 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4号线沙湾特大桥是广州地铁4号线上一个技术难度大、控制工期的重要工程节点,它紧靠京珠高速沙湾特大桥上游,横跨沙湾水道,桥跨布置为(70+120+7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2 主要设计条件及标准

1)设计荷载。

恒载:混凝土的容重采用26.25 kN/m3。

桥面结构(包括桥面铺装及栏杆等)采用76 kN/m。

活载:轻轨四节,活载布置如图1所示。

基础不均匀沉降边墩按0.5 cm计,中墩按1 cm计。

伸缩力:152.874 kN/单股钢轨(伸缩区)。

风力:基本风压W0=0.8 kN/m2。

计算体系升降温按±15 ℃,上下缘温差按±8 ℃考虑。

断轨力:480.0 kN/单股钢轨。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7度,按7度设防。

预应力钢束管道摩阻系数取0.20,预应力管道偏差系数取0.002,预应力钢束松弛率0.025,一端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及垫板压实值6 mm。

2)荷载组合。

组合a:恒载+活载+基础沉降+轨道伸缩力(主力组合)。

组合b:恒载+活载+基础沉降+轨道伸缩力+风力+体系升温+顶板升温(主+附)。

组合c:恒载+活载+基础沉降+轨道伸缩力+风力+体系升温+顶板降温(主+附)。

组合d:恒载+活载+基础沉降+轨道伸缩力+风力+体系降温+顶板升温(主+附)。

组合e:恒载+活载+基础沉降+轨道伸缩力+风力+体系降温+顶板降温(主+附)。

组合f:恒载+活载+断轨力(主力+特殊荷载)。

注:恒载包括结构自重、二期恒载、预加应力及混凝土收缩徐变。

3)列车行驶速度不小于50 km/h。

4)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为100年。

5)桥跨结构在列车静荷载作用下,其竖向挠度不大于L/1 500 m。

6)桥跨结构的横向自振频率应不小于90/L,L为桥梁跨度,m。

7)墩顶的弹性水平位移应符合下列规定:

顺桥方向,Δ5L;横桥方向,Δ4L

其中,L为桥梁跨度,m,当为不等跨时采用相邻跨的较小跨度,当L<25 m时,L按25 m计。

8)墩台基础的沉降应按恒载计算,对于外静定结构,其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容许值:

a.墩台均匀沉降量:20 mm

b.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20 mm

对于外静不定结构,其相邻墩台工后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还应根据沉降对结构产生附加力的影响而定。

3 总体布置

3.1平面布置

根据地形、地貌等边界条件,本桥梁平面布置在半径为1 000 m的曲线上。

3.2 纵断面布置

根据两侧接线的要求,并考虑沙湾水道的净空限制,本桥梁设置在半径5 000 m的竖曲线上,两侧降坡均为-0.5%。

3.3 桥跨布置

由于紧靠下游京珠高速沙湾特大桥的桥跨为(70+120+70)m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布置,所以为了通航和景观等要求采用一样的桥跨布置。

3.4 横断面布置

梁体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桥面宽度为9.3 m,包括两侧各0.2 m的挡板,为双线,线间距为4 m,轨距采用标准轨距1.435 m。桥上轨道为无道碴轨道结构,采用纵向承轨台支承钢轨,轨顶至梁顶的高度为0.45 m。

4 桥梁景观设计

本桥结构形式为连续刚构,为了满足轨道交通巨大的荷载,其主梁也较大,在墩梁结合处高度6.5 m,跨中部位3.5 m。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手段对主梁进行处理。将主墩设计成比梁体略宽,并将墩顶分两向向上延伸,其分叉越往上越宽,侧面看桥时,立面呈现出由墩顶处向外发散的幅射状造型,弱化了巨大梁体的存在;在跨中梁体合龙段,增加竖向的凹槽,将梁一分为二,进一步消除其巨大的体量感。

主墩的墩顶涂成蓝色,下部刻有凹槽,整体让人感觉到人性化的细节处理。其分叉状的造型让人联想到羊角,隐含着广州“羊城”的别称;也可将其想像成一只飞翔的海鸥,体现广州滨海城市特色。

在主梁与标准段梁的衔接处,两种断面形式区别非常大。设计采用“包”的方法,利用桥墩把活动支座隐藏在桥墩内。墩顶也被涂成蓝色,与主墩不同的是上部不加分叉,是主桥墩与标准段墩的过渡形态。

5 结构布置

本桥采用(70+120+70)m连续刚构,桥梁截面形式为单箱单室箱梁,顶板宽9.3 m,底板宽6.9 m,中支点梁高6.5 m,跨中及边支点梁高3.5 m。墩身采用7.9 m×3.0 m矩形板式墩身,承台尺寸为11.4 m×7.2 m×4.0 m,桩基础采用6根ϕ1.8 m钻孔桩,行列式布置,按柱桩设计。

6 结构计算

6.1 主要受力构件材料特性

主梁采用 C50混凝土,E=3.5×104 MPa,ρ=2.625 t/m3,Rab=35 MPa;墩柱采用C40,E=3.3×104MPa,ρ=2.5 t/m3,Rab=28 MPa;混凝土钻孔桩采用C25水下混凝土,E=2.9×104MPa,ρ=2.5 t/m3,Rab=17.5 MPa。主梁采用双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采用19-Φj15.24和12-Φj15.24两种规格的钢绞线,预应力管道采用真空压浆技术。竖向预应力采用Φl32精轧粗钢筋。

6.2 静力计算

静力分析将结构离散为平面杆系单元,采用本院自编综合分析程序SCDS进行。中支点处嵌固于桩底;主梁于边墩处纵向自由、竖向约束;主梁与墩柱顶固结,见图2。

通过计算,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桥梁各部分结构的截面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在此不再细述。

主要控制节点位移见表1。从表1中位移值可见,因本桥具有很好的体系刚度,各主要控制点位移均不大,主跨跨中挠跨比为1/3 108。

6.3 动力计算

该桥的动力特性分析采用空间结构计算图示,连续刚构桥成桥状态的计算图示见图3。

通过计算,成桥状态的动力特性见表2,由于梁段结构自重较大,给出的结构各主要部位的地震响应均较大,但经验算,结构各部位的地震响应均在允许范围之内,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有保证的。

7 结语

沙湾特大桥作为广州地铁4号线中一个重要工程节点,也是国内地铁同类型桥梁中跨度较大的,其在技术、景观、进度和质量上都倾注了工程师们大量的心血,为保证整个工程保质按时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广州地铁4号线已经顺利通车运营。

参考文献

包装设计课程介绍 篇8

关键词TB文件;TDR文件;MR文件;TER文件;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035-01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同属第三世界国家工程建设的援助,我国各工程建设公司对国际工程也逐步提高了认识,正不断地开拓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援助的第三世界国家大多缺乏或没有本国的工程建设规范、标准,比如苏丹,在他们的工程建设中大多采用了欧美发达国家协会的规范、标准及过程管理模式。从而使国际工程相比国内工程有了更加严密的过程管理。下面我将以苏丹3、7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MELUT BASIN OIL DEVELOPMENT PROJECT)为例,介绍一下国际工程中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模式。

1版次控制及文件管理

目前,我国各建设公司参加的国际项目的业主多由当地政府及我国国际工程部共同组成的公司联合担任,如苏丹3、7区项目中的PDOC。工程项目的实施一般采用对外总承包的操作模式,即将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总包给一个具有综合实力的单位或公司(如CPECC)整体运作,再由总包商根据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分包给设计公司及施工单位。业主同时也将委托监理公司对整个工程的运行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下面,我将通过介绍版次控制及文件管理来描述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模式。

1.1ITB文件

ITB文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招投标合同(TENDER CONTRACT)和初步设计信息(BASIC DESIGN INFORMATION)。招投标合同中详细介绍了工程概况和总包商要完成的工作范围,这也是设计单位要完成的设计内容;初步设计信息包括了初步设计的所有内容及项目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循的工程规定。设计人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之前只有认真地阅读、理解由业主提供的ITB文件,才能知道该项目设计要做的工作;只有真正准确地掌握了其中的内容,才能避免项目设计发生偏移错漏。

1.2TDR文件(TECHNICAL DOCUMENT REGISTER)

该文件类似于国内工程的图纸文件目录,其内容为所有图纸、MR文件及计算书的名称清单,并包括合同要求所有图纸文件计划完成的时间表。此文件为业主了解工程设计具体内容及工作量的重要依据,业主将随时根据TDR文件内容的运行情况对项目设计进行全面的控制,所以业主要求设计在设计开始前就要首先提交并报批该文件。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项目组也将专设计划工程师及文控人员对项目设计的具体情况进行追踪了解,并以日报、周报的形式随时上报总包商及工程设计监理,工程设计监理将根据项目设计运行的实际情况、计划完成的时间及出现的问题对项目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由设计监理再向业主汇报工程设计进行的情况,从而完成业主对项目运行的控制管理。作为设计人要完成该文件必须首先认真阅读ITB文件,了解本工程设计需要涉及的内容、工作范围及业主的特殊要求,再通过项目组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委托内容列出详细的清单。编制该文件要求项目组各专业负责人要具备类似该工程设计项目的设计经验,进行全面细致考虑,列出完整的图纸文件清单,从而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TDR文件也将随时以升版的形式提交给设计监理,表明更新删改的设计内容及完成或变更的时间安排。

1.3图纸和计算书

图纸和计算书一般采用不断升版最终完善的设计运行过程。在完成A版的TDR文件之后,就要开始典型图纸的设计及相关计算书的编制。首先,根据ITB文件的要求完成A版图纸的设计及相关计算书的编制,完成后提交给设计监理审查,审查如提出问题,设计必须与监理进行沟通并修改图纸或计算书,修改的图纸或计算书升为B版并再次提交给设计监理报批,直到监理完全接受方可升为0版,否则必须以升字母版的形式报批。A版一般为“ISSUED FOR REVIEW”,其它字母版为“ISSUED FOR APPROVAL”,0版为“ISSUED FOR CONSTRUCTION”(有时经设计监理的同意可取消“ISSUED FOR REVIEW”的过程)。每次升版必须用云状线将修改的内容注明,并在云状线附近标明版次。有些图纸或计算书受到资料不全的影响无法完善,在图纸或计算书中可采用标注“HOLD”的形式表明该部分内容不明确,不影响图纸的升版。当所有资料已经明确,或0版的图纸、计算书与现场情况不符必须调整时,可将图纸、计算书以升数字版的形式继续升版报批,完善其内容。施工单位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有时会与图纸出现一些可允许的偏差,施工单位将向设计提供红线图(红线图中标明与设计图纸不符的部分),设计将根据红线图修改图纸并将图纸升为最终的竣工图“AS BUILT”,提交给监理报批。一些必须以现场实情为依托的图纸,必须在取得现场可靠的资料后方能完成,图纸运行的过程同典型图。

1.4MR文件(MATERIAL REQUISITION)

MR文件即采办文件,是由设计编制完成,工程总包商用来采购工程材料及设备的文件。MR文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采购成品(如:设备、彩板房屋等)的采办文件,一类为采购基础建设材料(如:水泥、型钢及管材等)的采办文件。

第一类采办文件综合性很强。作为成品采购,必须提出对产品各方面的要求,所以此类采办文件要由产品涉及的各专业共同完成。在编制的过程中,各专业除了要提出自己的技术要求,尤其要注意各专业接口的内容。作为此类MR文件采购的产品,一般现场改造非常困难,所以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要尽可能的严密细致。另外,在出现某个专业修改内容的情况时,一定要与其他专业结合。

第二类采办文件是针对大宗材料的采办,采办文件要包括除成品购买的产品外所有工程中需要的基础材料。每种材料都是独立的,依据ITB文件的要求指定标准,根据工程需要选择规格。在文件的料单中尽量不要出现材料种类的遗漏,并且材料的数量要考虑现场施工的損耗。

由于各种成品及材料的寻价、技术评定及生产都需要时间,尤其一些较复杂的设备生产周期很长,为了保证现场施工的开展,MR文件往往要走在施工图纸的前面。由于施工图纸的不完善,基础材料料单中材料数量及种类的准确性是很难保证的,在随后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将通过材料补遗的形式进行补充。MR文件也要以升版的形式提交给设计监理审查,直到文件内容无误后方可升为0版。升为0版的文件(除料单)不能再改动,0版的MR文件将作为采购各种产品、签定合同的最终依据。基础材料的补遗一般应在MR文件升0版前完成,但参考多个国际工程的经验很难达到。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0版MR文件的材料补遗,如果出现补遗也应尽早完成,不能影响现场施工(通常总包商都将提供一个时间底限)。如3、7区项目要一边进行现场设计一边进行施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在设计的同时,不断的核查材料,并及时补遗。作为成品采办的设备等,由于数量明确,0版的MR文件完成后,除非业主的要求,不能再出现材料补遗。

1.5TER文件(TECHNICAL EVALUATION REPORT)

TER文件即评标文件,在将MR文件发给各投标厂家之后,厂家将根据MR文件的具体要求完成自己的技术标书,标书内容主要为厂家对自己产品性能的介绍及对MR文件中一些特殊要求的回应。设计将在收到厂家的技术标书后,以ITB文件中的工程技术规定(specification)及MR文件中的特殊要求作为最低标准,对厂家提供的产品技术性能给予评价。TER文件中将详细列出MR文件对产品各项性能的具体要求,逐项与各厂家技术标书提供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给出评价结果。为了获得最佳的性价比,总包商(如CPECC)将会招标多个厂家,厂家在收到MR文件做技术标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MR文件中不明白的部分向设计进行技术咨询。设计在评标过程中,必须对厂家不明确和缺漏的项以发正式信的形式要求厂家给予书面盖章的技术澄清。作为分包商,设计不得不考虑总包商的利益,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给予厂家多次澄清及修改标书的机会。最终在优胜劣汰的比选后,设计将完成TER文件,明确哪些厂家被淘汰哪些厂家总包商可以选择。

1.6CHANGE LIST

即变更清单,是指在工程设计或施工过程中,业主在合同以外新增加的工作量清单。该清单的内容要以业主发放的正式信函内容为依据,由设计单位确定实现该变更需要的材料种类及数量,并交总包商审核,再由总包商提交给监理最终确认。该清单一般为总包商向业主进行工程索赔的依据。

1.7FCI(FIELD CHANGE INSTRUCTION)

FCI即现场设计变更单。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或不能满足现场需求时,设计单位需对原设计进行调整,并出设计变更单。设计变更单涉及的内容要在最后提交给业主的竣工图中修改正确。

2结束语

上一篇:解除合同通知书送达下一篇:捐赠企业代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