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文化(精选12篇)
包装设计文化 篇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人们日常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商品的包装文化也随之发生改变。商品的包装设计被业内称为“无声的推销员”, 一方面包装设计传递了商品的直观信息, 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消费的观念的反映, 同时, 包装设计形式也是企业品牌的代表和宣传, 是品牌文化落地的重要表现。
一、包装设计对品牌文化的作用
1、统一视觉形象, 树立品牌文化
一种强有力的品牌文化, 必须有一套清晰的、全套的品牌视觉识别知识系统与之相对应, 而商品的包装设计就是最好的视觉识别知识系统。通过建立品牌的视觉识别特征, 是为了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鲜明的、清晰的对商品品牌认识, 是企业品牌文化树立的核心之一, 更是企业品牌落地的强有力保障, 通过加强包装设计, 同意视觉形象, 才能让消费者在对商品购买时, 感觉到言之有物。因此, 加强企业商品的包装设计, 对宣传企业品牌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统一设计风格, 树立品牌文化
企业通过将不同用途、档次、质量、适用对象进行细致的分门别类产品设计包装, 如对药品、化妆品以及食品等设计风格的划分, 能够让客户有意识、有选择的所需要的商品, 这样让客户更加清晰的认识企业, 了解企业, 意识到企业是对客户负责任的, 这对企业品牌文化的宣传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的。另外, 企业在对商品设计包装过程中, 可以通过变换商品的图片信息、色彩信息, 提升商品的品质感, 但在表现手段和风格方面, 始终坚持与原先宣传方式的一致性, 能够维护企业商品的品牌形象, 从而使得企业品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3、强调设计个性, 树立品牌文化
我们知道, 每一种商品设计的创意是商品能够成功上市, 获得消费者信赖的重要方面, 通过精准的“行销策略”来挖掘客户, 将企业品牌文化深入客户心中是现阶段越来越多企业重点关注的方面。包装设计强调个性化, 不仅能够让客户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凸显个性, 也在企业品牌文化宣传方面, 让消费者意识到企业的与众不同。因此, 加强企业商品设计的个性化, 对企业品牌文化的宣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商品包装设计与品牌文化结合不足的原因分析
1、企业高层的重视程度不高
许多企业高层认为, 企业品牌文化的宣传, 更多应该从产品的质量着手, 让客户用过了以后, 他们自然会对企业品牌有所了解。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商品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仅局限于商品的质量是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心理需求, 更多的消费者在重视商品质量的同时更加关注商品的外在美观, 这也就给商品的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商品包装设计CIS重视程度不高
所谓CIS就是企业通过多种途径, 如画片、标志等视觉形象来让消费者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产品、荣誉、特色服务等, 具体包括MI (理念识别) 、BI (行为识别) 、VI (视觉识别) 。其中MI即理念识别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宗旨、行为准则、企业愿景等来宣传自己;BI即行为识别是指企业通过规范企业自身的一些行为规范、列出企业的部分规章制度来宣传自己;VI即视觉识别是指企业通过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行为等具体通过静态形式, 如图片、标准字等形式表达出来。企业在对商品的包装设计中, 往往会片面的理解只要将宣传的内容注重VI (视觉识别) , 也就是将商品的设计越渲染、越夸张越好, 这种理念让商品的宣传仅局限于产品感官, 而对商品的实质性内容的了解, 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远远不能满足, 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商品包装设计同企业品牌不能很好结合的重要原因所在。
3、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任何一项企业产品的宣传, 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是其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保障。但是在我国许多企业, 虽然对产品包装设计非常重视, 但是具体管理措施、制度保障方面, 没有充分的意识, 也就致使许多优秀的设计人才流失, 企业品牌文化落地成为一种口头宣传, 最终包装设计策略不能得以实现。
三、完善企业包装设计同品牌文化结合的措施
1、企业战略领导层面对品牌文化建设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 品牌建设一般都是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而远大抱负的中层管理者往往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 他们关注的是销售业绩、成本控制能够立竿见影的表现其业绩、其功劳, 但是包装设计不过是一项简单的设计工作, 长期重视得不到解决, 这给企业的品牌文化落地带来巨大隐患。众所周知, 品牌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品牌文化建设的成功是企业重要无形资产, 是需要公司上下齐心协力, 长期累积的, 因此, 公司管理层更应该将产品包装设计作为一项持久战来战斗, 作为一项长线股票来持有, 需要将包装策划融入到企业管理层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重视企业品牌建设, 完善企业CIS
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深入, 企业对商品的包装设计与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结合的重要性逐渐重视起来, 尤其是通过在包装设计中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来维护并完善企业品牌。
通过分析, 我们知道, 企业品牌形象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在商品包装设计中融入视觉识别后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但是, 有些企业就片面的将VI当成是企业商品包装策划同品牌文化的结合, 这样造成了企业品牌文化内容的空虚, 没有实质性内容, 只有华而不实的外表, 这样虽然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更加花哨, 但是在宣传效果方面, 往往差强人意, 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 企业在商品包装设计过程中, 必须将MI、BI以及VI三者充分结合, 让他们之间资源互补, 起到积极的互相促进的效果。
3、建立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 为品牌文化构建保驾护航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 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将来都将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企业要将包装设计同品牌文化建设更好的融合, 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 我国许多企业, 没有建立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 对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仅局限于技术方面的培养, 对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训不足, 这必然会导致企业虽然有很多技术人才, 但是却不能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产品包装设计。因此, 建立一套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 对提升包装设计和宣传企业品牌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每天都在变化, 企业品牌文化的塑造对产品包装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通过一个好的品牌形象, 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同样, 一种好的外包装设计对企业品牌最好的诠释。因此, 只有充分认识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师才能不断创新和超越自己, 才能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具备宣传力, 企业才能在日益竞争激励的市场经济中, 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包装设计应对贸易技术壁垒的措施探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
[2]中国设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传统图形为例[A].胡平.“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3]鉴古知今——中国传统图形的现代化[A].赵农.“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包装设计文化 篇2
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图形元素也在不断进化演变,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审美界限和情趣中,成为糅合多学科、多艺术门类的一种综合性产物。在包括品牌策划、广告宣传、信息传播、艺术创新、市场营销乃至心里哲学等多个层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当下,图形元素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递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一种文化传播,其以独有的视觉冲击走入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文化传媒中也赢得了一席之地,走上了自我发挥的舞台。图形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难以代替。图形包装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冲破消费者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利用视觉上的美感刺激产品销量的增长。对于一个产品而言,最重要的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包装风格,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并且通过视觉图形符号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在产品和观赏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创意的角度出发,利用简单大方的图像表达出最为深刻的内涵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换言之,“简洁而不简单,丰富又不繁琐”,其中,最为深奥的精髓在于内涵的表达和探索。目前,很多设计为了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都是利用单纯的图形视觉符号,让人们感觉商品所带来的人文关怀,表达出简单快速的文化理念,从而实现产品销量的大幅提升。正因为这种图形元素的不可替代性,包装设计的发展前景甚为可观。
图形设计的个性化表现
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商品的销量冲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包装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伴随这一过程的消费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商品的包装不能再如以往一样陈旧单一,必须融入商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的思想,只有创意十足的外包装才会受到消费群体的喜欢和亲睐。对于包装设计来说,最为激烈的挑战就是创造出属于自己品牌的包装图形元素,将这些图形设计不断完善,使那些应用自己包装的商品形成固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让消费者在关注自己包装设计的同时,逐步理解商品的文化内涵所在,摆脱原有花俏的外观设计,将全新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最后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自我形象。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贵在能深入读者的心理,在预测心理和移情方面表现出敏感的洞察力,从内心入手抓住消费人群,赋予包装品独特的、个性的设计,使消费者体会到审美与内心思想的高度一致。
图形设计的历史追溯
从设计行业出现的第一天开始,就体现出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本源。人类文明最为本源的力量是对实物的演化设计,这些设计都和人类文化密不可分。人们的物质社会还有精神世界都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每一次的进步都与人类的创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的思想创意通过设计表达出来,不但丰富生活,充实了自我,也让生活方式变得色彩斑斓。人类的发展不但包括思想的进步,也涵盖了文化层面的提升,其中图形设计就囊括在文化范畴之中,不同地域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思想理念和固有的文化模式,这也使得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的文化就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商品借助包装设计得以表达,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不同设计,把商品本身的另一面展现给了消费者。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艺术设计的优越性就彻底被体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文化使得商品带有不同的文化标签,无形当中在人们心里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一旦这种意识形成,就赋予了商品更多的商业文化价值,促进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信息传递,产生巨大的宣传作用,最终实现商品的营销。
图形设计的绿色理念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环保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设计理念和倡导的主题。人们生活在一个大的环境中,必须爱护环境,这不但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给后代子孙一个承诺,绝不能为了一己私欲来牺牲子孙的环境,因此,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产品图形设计都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以这一思想为中心,大力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地球上很多的资源都被过度开采,趋于枯竭的状态,即使有一天社会发展成为经济型社会,能源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树立良好的节能意识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包装设计的未来发展理念中节能减排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设计中融入绿色元素,以人为本,和环境结友,使用小包装,尽最大努力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持之以恒,势必可以逐步实现包装的绿色化和节能化的目标。借助开发的图形元素实现绿色包装,主要目的是为了架起人和自然的绿色桥梁,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发挥到极致。这样的包装设计不但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设计中把人与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就必须在绿色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除此之外,绿色设计这一理念很多时候还表现在信息的传递中,不但在产品设计中浑然天成地融入绿色的理念和环保的意识,而且在很多时候也是间接地树立了品牌形象。同时在绿色设计理念中不能放弃视觉的.表现力,因为良好的视觉效果是抓住消费者心理的首要武器。这里所倡导的绿色包装设计,是要将安全以及健康因素加进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统一,让绿色成为设计的主题,通过产品的图形包装改变消费者的心理,让绿色消费理念走进他们的心田,最终实现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也是绿色环保包装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图形设计的民族性
总结以往各个时期成熟产品设计后不难发现,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只有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产品才最受欢迎。符合现代的生活气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最容易走入人们的内心世界,与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的那些符号设计最符合人们的情感脉络,也最容易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弘扬我国50的历史文化,让这些根深蒂固的理念永远留在心田,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图形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理念,不断创新,同时打开自己的大门面向新世界。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又客观地反映出现代社会的精神追求。艺术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需要延续的,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不例外,在追本溯源中不断汲取新艺术形式的营养,容纳当今流行的艺术形式充实自我,在每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不断成长。在深层次的文化结构范围内,其实也涵盖了一个民族文明的存在,包括伦理道德、习俗、审美习惯甚至精神需求等,所有这一切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在,也是民族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在外界文化介入时也起到了很好地调整和融合作用,大多数中国设计师就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包装设计中发挥了外国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所设计的产品不但体现了本民族文化的特色,也吸收了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内涵,在纷乱的文化世界里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最主要的是更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旺盛生命力。
图形元素与包装设计的人性化
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一阶段,人本主义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商品来说,是否被赋予了足够的“情感价值”,是否有足够多的“人情味”,直接决定了它在市场上是否具有足够强的竞争力,能否抢占到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先机。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者,等待解决的难题就是让设计的产品融入消费者的灵魂当中,与消费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把灵魂生命赋予到商品上,从而激发出消费者最大的购买欲望。将产品的宣传和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消除一切排斥性的因素,运用科学原理对产品外包装进行设计,将消费者的情感交融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结合图形元素固有的特性,相辅相成,给消费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结语
对墨汁商品包装设计的文化思考 篇3
一、独特的墨文化
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甲骨上就已出现墨书写的文字,汉代开始就开始出现一些名墨,宋代开始出现油烟墨,用猪油、麻油等制成,宋元时期也有大批可考名姓的著名墨工,可惜这些名家所制之墨均未能流传下来。明清时期的制墨业更为昌盛,工艺日趋进步,流传至今的实物较多,在麻三衡陵凤凰山168号西汉墓中曾出土过成套文的《墨志·系氏》、万寿祺的《墨表》、张仁熙的《雪堂墨品》、宋晕的《漫堂墨品》等著作中对此均已有翔实的记载。
墨按不同的制作原料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按不同的质地分也可分为漆皮墨、漱金墨、漆边墨、精烟墨和家香墨等;按不同的作用还可分为御墨、贡墨、自制墨、珍玩墨、普通书写用墨、礼品墨、药墨等种类。除黑墨外,还有专供绘画用的色墨。明清时期的色墨制作的相当精美,最著名的有乾隆御咏西湖十景十色墨等。
现今在我国属名牌产品的墨汁包装,其包装大多都比较保守、传统,通常以图案单调、设计保守,给人的感觉并无墨本身所具有的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特点,没有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统筹结合,没有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应有的文化品味,以一得阁为主的中华墨汁有些稍有创新也没有普及大众群体,一直以低端价位、走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当今发展令人堪忧。
二、墨包装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
首先,考虑古代典型的墨品风格。在进行玉石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古代精制墨品文化的装潢特色。例如,进行一得阁墨汁的包装设计时,结合其起源清代,可以参考当时清代墨品的典型风格,运用乾隆御咏西湖十景十色墨等特色素材进行加工提取,凸显一得阁墨汁品牌的文化底蕴,做到既流通了一得阁墨汁,又传承了文化,让人们在使用商品时收藏墨品时,品味文化的韵味。
表现文化性有多种方式。本文列举两种方式来阐述,一是以国画图画为主题图形。国画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代表及精髓,它意境高远,在主客观交流之中产生深邃的境界,这种境界与墨文化是相互吻合的。在墨品包装设计中,以国画的核心理念为创造核心理念加之提炼创新,也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书法文字为主题图形。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形象美,并达到了艺术的造诣与境界。在墨品包装设计中,用书法作为视觉元素来传达墨文化,是对墨的延续性的表达方式,有独特韵味的。可以充分展现品牌形象,同时又不偏离中国的墨文化,且用毛笔书写,恰当的传承东方情调,取得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激发购买与使用的欲望。
(二)包装工艺
玉石的包装设计要考虑墨的特点,在我国的文化中,墨文化是一种儒雅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进行墨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宜进行烦琐的过分的包装。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包装大多都比较保守、传统,通常以图案单调、设计保守、开天辟地盒型,简单的印刷工艺,呈现出来的都是粗糙的效果,不盲目追求包装独特,但也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工艺的创新结合。所以墨汁包装设计重在体现传统文化的神韵特质与优良品质,且不能盲目追求过度包装。
(三)信息传达
在进行墨汁的包装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外,还需要准确地传达墨汁的信息。包装必须传达墨汁的最基本信息,同时,还要标志醒目、整齐、清晰,在包装中标明墨的品牌名称、产地、品级、重量等基本信息,让消费品鉴者对墨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包装要体现其独特性,它既要传承与延续,也需要创新与突破。传承延续指墨的每一类别都有其老字号品牌的系统与延续性,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把个案设计纳入整体老字号升级品牌风格之中。在进行设计时,又要为了体现本品牌与其它同性品牌产品的不同,又需要在设计中,在印刷材料与工艺上进行改良与创新。通过对其包装的信息传达,使消费者能够很容易凭日常积累对某一风格对印象来找到某个商品,同时再次强化了消费者对这一品牌产品的印象。
(四)环保意识
墨从大自然中提取,汲取天地之精华,吸纳万物之灵气。所以我们在为墨进行包装设计的同时,也要传递墨这种“绿色”的气质,也要在包装中尽可能的体现“绿色”意思,即环保意识。环保意识首先要体现在对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在包装的选材上着重考虑易讲解、对环境伤害最小的材料。
三、结语
把墨的包装做好做精,传递中国文化在现代的传统气质,要从包装上结合传统文化、制作工艺、信息表达、环保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着手。将基本的条件满足之后,让人们再次接受传统带来的新视觉体验,符合当下人民大众对墨包装对文化认同感,在墨包装中脱颖而出,重新焕发光彩实现当今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润生.尹润生墨苑鉴藏录[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06).
[2]钱存训.中国墨的起源与发展[M].文献,2011(12).
[3]胡素贞.基于“老字号”品牌的包装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12(05):20.
[4]陈冰玉.五芳斋月饼礼盒包装形象中的品牌化研究[J].装饰,2014(05).
浅谈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形态 篇4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 (Culture) 是个相当广泛和多义的概念。长期以来, 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 其内涵、外延差异很大, 故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 其涵盖面非常广泛, 所以又称作“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 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
二、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体系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人类对物质生活的日益需求的同时, 也不断的改善着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包装设计的发展。
当今社会,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包装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说是包括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和满足这些行为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 以及在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心理观念。现代包装设计可以说是设计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部分, 也是设计文化的灵魂, 更是许多设计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中, 都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
现代的包装设计, 既是一种商品, 更是一种艺术制品, 其商品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就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图形、文字、语言来再现商品, 而是要将设计者的意、理、思想、情趣及市场营销诉求等融汇其中, 而这就需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体系可以说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一系列的结构化体系组成的。
现代包装设计的物质文化, 是最活跃的因素。包装作为商品的附属物, 具有其最基本的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 这是包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物质文化是包装设计文化中的表层, 包含了设计文化要素的物质载体。它要求设计者选用材料的正确, 又要求造型、结构的合理, 还要求包装装潢符合促销诱导的市场消费心理。
现代包装设计的制度文化, 是设计文化的中层, 也是设计文化内层的物化。组织制度是最权威的因素, 它规定包装设计文化的整体性质, 是设计的群际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纽带, 更是包装设计得以科学有效实施的保障。
现代包装设计的观念文化, 是一种文化心理状态。现代社会, 人们对于商品不仅仅是满足其实用需要, 更希望在商品及其包装上能获得美的视觉享受。它可以说是设计文化的意识层, 是设计系统各要素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三、现代包装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 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都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 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
包装设计是商业的艺术, 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艺术, 包装设计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优秀的包装设计是民族文化沉积的产物, 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新贡献, 并构成民族文化一部分。包装设计与民族文化相互关联, 具有其传承性。民族文化就是包装设计的沃土, 不管是包装的技术、技巧、材料、工艺如何的变化, 都不能超然于自身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
例如, 东方文明的本土文化有着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文化基石和内容, 在价值观、审美情趣等诸方面有着本民族自己的本土文化特征。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具有久远深厚的社会历史根基, 在不断的丰富发展中构成华夏文明的主流, 经魏晋、宋元最终发展形成了和谐而独特的东方审美哲学体系, 在对色彩、图形、表达方式上也形成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审美习惯与审美观念。在包装设计发展的历史上, 不同时期的包装设计思想、风格在民族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下, 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 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思想和思维方式对包装设计的影响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书法也是一种艺术, 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各样的书体, 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比如民间陶瓷系列包装, 整个装潢的主要画面就是“土陶”两个书法大字。苍劲的字体, 使人联想到产品的历史悠久。汾酒的包装设计采用中国的书法艺术, 用多变的笔墨简单明了地突出主题, 简洁清亮, 静谧端庄, 流露出浓浓的中国韵味。茶叶包装中古色古香的书画应用, 体现了一种淡雅的民族文化气息。同时, 由汉字象形多变造就出来的风格迥异的书法艺术, 在当今的中西药品、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更为广泛。
四、结束语
包装文化要素在时空中传播, 在一定空间中存在, 每个民族在一定时代的包装设计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 建立了自身的文化形态。因此在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中, 我们要准确把握文化与功能, 历史与现实,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等, 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多元的、具有一定风格的优秀包装产品。
参考文献
[1]彭云张俊:现代包装设计中文化理念的体现.《科技创业月刊》, 2007年第10期
[2]胡艳:论包装设计的“本土化”.《美术大观》, 2007年09期
校园文化标语设计设计方案() 篇5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维护学校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西教党发([2008]31)《关于组织评选2008年区级文明学校的通知》及《西山区文明学校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特制订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坚持把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以此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进程,净化育人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校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校的步伐。在创建活动中,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学校内部管理,开展思想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维护治安秩序,改善学校设施条件,优化美化校园为重点,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振奋精神,再鼓干劲,不断增强全体教职工创建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巩固已取得成绩荣誉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二、成立创建文明学校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创建文明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创建工作的领导,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
组长:李增福李杰保
成员:张国明、李财发、龙石珍、张有兰、毕利、赵玲玲、能周英、毕荷莲
三、创建文明学校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党政领导对创建文明学校负总责,要把创建文明学校工作作为任期目标,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的领导,策划和实施。做到有规划部署,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
文案由金火炬校园文化公司提供:
有经费投入,有工作人员,有活动场所,持之以恒开展创建活动。各部门要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和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创建档案工作,确保创建活动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二)明确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地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篇6
包装是指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顾名思义就是给一件商品穿了一件“外衣”,正如不同职业穿着不同一样,商品的包装也根据商品自身的不同属性对包装设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根据商品自身的特殊属性包装的种类和作用也不相同,有的包装突出保护商品的作用,例如家电类商品,消费者不会过度关注这类商品的包装是否华丽,而是把关注重点放在商品自身的功能、品质上,那么包装在这类商品上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家电避免磕碰损坏,而有的包装突出的是展示和推销商品的作用,因而就会对包装设计的宣传、促销作用要求比较高,例如礼品类商品,由于国人有礼尚往来的习俗,所以消费者注重商品的本身品质的同时,更是把关注重心放在了外在的商品包装上,因此这类商品要求在包装设计上就应该注重品位和档次,突出消费者的审美和品味。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广阔,物产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也被人们叫做地方特产。特产是促进旅游城市商业的有效支撑点;能够更好带动旅游地推广知名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产的包装就应该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树立有品味的包装设计意识,同时注意包装设计的简洁性、美观性,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保持一种传承,追求一种自然健康、绿色环保的设计方式。
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地域特征不明显,一些特产用透明的塑料纸进行简易的包装,图片印刷不清晰,随便运用一些图标或字体作为自己品牌的标识,再将包装上附加简单的产品文字说明,并没有真正的对特产的包装进行设计,在颜色方面大多采用红色、绿色、黄色,严重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根本没有自己的特色可言,大同小异,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完全没有得到体现,进而导致消费者很难产生购买动机,缺少消费欲望。其次缺乏创意性,在当今市场上出售的大部分特产包装比较缺乏创意,很难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十分缺乏自己的品牌个性。
地域文化与包装设计二者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这一地域独有的、最有特色的表现,主要反映在方言、饮食、民风习俗、民间信仰、民居等几个方面。在这几个方面中不难看出,饮食是地域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地域的不同以至于形成了多样的饮食习惯,例如南方爱吃辣,北方爱吃面食,饮食习惯的差异同时也形成了各色各样的小吃,如陕西的凉皮、河间驴肉火烧、武汉臭豆腐、德州扒鸡等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自身就承载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所以将地域文化特征运用到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的包装上是非常有设计意义的。应该运用各种设计方式和设计手法充分的体现产品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将民族传统、地域文化、时代背景等信息充分地传达给消费者,从而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包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在超市的货架上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域各式各样的地方特色产品,新疆的大枣、天津的麻花、长春老茂生糖果、四川的牛肉干……,事实上在这些地方特色产品中大多数很难体现出原产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实际上,如果这些地方特色食品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包装设计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可以增强特色产品的诱惑力,吸引消费者,很有可能激发消费者的好奇欲望从而产生购买行为,促进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另外,地域文化特征在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可以赋予产品特定的文化内涵,使这些地防特色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得到提升,地方特色产品是地域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应该充分展现其所属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包装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和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是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包装并不是一般的设计创作,包装是为了面向消费者,以“文化的风格”反映商品自身的属性,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特征如何在地方特色产品中得到更好的体现,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挖掘出地域文化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可以从包装设计的构成要素如文字、图形创意、视觉色彩、包装材质等几个方面体现地域文化的特征。
积极去发现、挖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一步与包装设计理念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既起到了宣传和推销的作用,同时也积极的传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
。只有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进行不断的深入发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运用地域文化为表现元素,创新包装设计思路为前提,不断完善地域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从而使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
以地域文化为定位的包装设计 篇7
一、现代包装设计的地域化思维
在多元化的今天, 包装设计被设计师赋予了全新的设计理念, 越发具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设计师通过对社会的认识, 体会时代的变化, 才能做出准确的定位设计。包装设计的定位思想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设计指导方针, 消极的回避、无奈的折中都不能解决问题, 唯有遵循设计规律, 强调设计固有的针对性, 反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发达国家提出五“W” (what、who、when、where、why) 设计思想定位, 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其中“where”是指“什么地点”, 提醒设计师要注意包装的地域定位。
地域性是许多国家设计师非常重视的问题, 它是保持一个民族设计文化个性的重要方面。设计师通常用以解决设计风格问题的方法就是研究地域文化特色。地域传统除了可以体现商品自身的个性和文化性以外, 它还能使消费者更清楚你想要什么样商品的特色。包装设计的地域化思维往往来自商品本身的地域文化特征, 并最终呈现给消费者能够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 可以提供完整的产品包装特性的文化信息。
二、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由于大多数的包装为销售包装, 包装设计在对商品起到保护和宣传作用以外, 还需要传达明确的地域文化特征, 通过运用图形、符号 (字体) 、特色文化等不同的表现方式, 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运用图形表现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图形是“世界语言”,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 信息的传达会受到语言的阻隔, 而图形却可以实现世界范围的传播。图形作为文字的辅助, 是设计师设计思想的体现, 而饱含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图形应用在包装设计上时, 能给予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使他们产生丰富的心理联想, 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中国的传统图形不仅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 而且有着深厚的人文艺术价值。它可以历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在于传统图形把自然景物人格化、理想化, 运用诗意的联想, 用想象来弥补现实的不足, 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对圆满团圆的追求, 也是现代人的意志所在。传统图形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 是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的形式和传播载体, 它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它还承载着某种寓意或者内涵, 具有超出感性形象本意之外的感情色彩, 这些特征都与现代包装设计中所追求的风格化完全契合。
2、运用符号 (文字) 表现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特有的内涵、精神及情感的文化现象, 将传统地域文化符号植入包装设计中, 对于地域文化的推广和开发都是很有利的。作为地域文化符号的重要元素之一, 文字可以表达出不同地域文化特色, 例如中国的书法字体, 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 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很多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的商品, 将其应用在包装设计上, 使商品信息的传达不仅具有潜在的艺术信息, 还具有特色文化的独一性。另外, 日本在这方面也运用得很好。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了许多东方及日本特色的图形符号, 书法等,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国际上获得了声誉。中国是书法的鼻祖, 可在书法的应用方面, 日本却走到了中国的前面, 这不得不使中国的设计师重视起来。
3、运用特色文化表现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以剪纸艺术为例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 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将剪纸艺术运用在包装设计中既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也是扩大传统文化的实际性应用, 一举两得。
如图所示的花开富贵, 鱼儿穿莲等剪纸形象为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 为了使现代与传统理念更好的融合, 设计师可以采用现代彩色图片与传统剪纸图案相结合的方式, 整合艺术语言中文化要素, 使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得到提升;其次, 应注意整体效果的把握, 完整运用图形以及包装造型的每一个特点, 深入挖掘剪纸艺术的美学元素, 这样就能将剪纸艺术的神韵完全展现在包装设计中, 使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以及地域文化特色。
三、结语
中国茶包装设计的文化特点分析 篇8
1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
1.1 儒雅端庄的形象深入人心
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其发展过程也是精华积淀的过程, 这对形式美的构成具有显著作用, 从现代中国茶包装设计仍可以一窥其貌。如高、中档茶叶包装需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传统文化赋予了茶叶包装更多的文化气韵, 这也是茶叶包装的一项基本要求。由此可见, 中国茶包装设计是一种表现传统文化内涵和讲究中庸、协调的整体文化形式。
1.1.1 色彩设计。中国茶包装设计在色彩应用方面通常以茶的属性来选择色彩, 常见色彩有绿色、蓝色和黄色等。因受到传统色彩观念的影响, 黑与白两种颜色应用较为少见。绿茶, 久负盛名, 色彩鲜艳, 清逸出尘, 视觉冲击力十足, 且不乏浓厚的文化涵义, 因而应用绿色非常广泛。而黄褐色可以赋予茶叶古朴怀旧的感觉, 充分表现茶叶文化悠久的历史。
1.1.2 外形设计。国人多讲究以“方”为贵的“中和”之美, 长短适宜, 四平八稳, 这样切合中国人温柔敦厚和求稳内向的心理特征。而在平面构图方面则强调缜密的“中轴”意识, 亦称左右对称, 沿着中轴线向两边逐层推进, 从而构成较为完整且有规律可循的序列, 可突出较好的韵律之感, 整体表现沉稳且大方。
1.1.3 图案设计。部分茶叶包装采取均衡手法则是利用上下左右文字图案来保持视觉平衡, 再外包装上多采用古代窗棂和龙形等图案, 以此表达古韵之情。中国茶包装的意境设计往往能够体现出来的是“茶道精神”与传统道教思想的统一性。茶道的本质思想是“静、和、雅”, 而道教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由此可见, 中国茶包装的意境设计主要受到道教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颇大, 孜孜追求“自然美”, 追求“林下清淡”与“潇洒飘逸”的洒脱精神, 将“自然美”归至美的化境。因此, 中国茶包装画面应多以山水自然作为观照物, 以情寄景, 寄情于山水自然, 并以山水自然明志。
1.1.4 字体设计。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审美观和情趣观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有音乐旋律美, 无声之处依然伴有缓慢节奏;它有舞蹈风姿美, 静处仍显跃动;它有绘画精髓, 虚实结合, 浓淡相衔, 俨然一部无彩绘画。由此可见, 诸多设计者将字体元素引入中国茶包装也是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与此同时, 传统美学另一个较为关键的特征是以观察的视角去考察不同事物, 神虽储存于形, 但又形而上者。因此, 古人常常以“不即不离, 若有若无”作为理想美, 这也是虚实结合、实中有虚的由衷体现, 并重点强调相由心生和情景交融。
1.1.5 国画设计。设计者知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内向的和静态的, 追求宁静和睦, 在中国茶包装设计中则多将国画作为表现手法, 以山水底图勾勒镜花水月美, 而包装主题以浓墨重彩突出, 此种浓淡相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正是我国古代国画艺术所具有的真正魅力。
1.2 传统文化的思维形态容易形成固定的设计模式
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被屡次应用, 也使得中国茶包装设计明显缺乏新鲜感。中国茶包装色彩主要以绿色、蓝色和黄褐色居多, 绿色体现清新飘逸, 而蓝色和黄褐色则更多体现古朴庄重。外形包装以山水自然作观照物, 通过国画形式表现静雅意境, 而字体设计离不开书法艺术, 以“方”为贵的盒子造型, 窗棂和龙形图案设计也让人不得已产生审美疲劳。设计者以“中和”完成设计, 虽然很美, 但看多了总让人赶紧千篇一律的感觉, 而艺术作品最忌讳重复。中国茶包装设计体现现代设计理念和彰显民族特色的同时, 不同品牌的茶叶因包装在设计方面无法突破传统束缚, 他们之间显然缺乏相异性, 无法明确识别出各个品牌, 雷同风格明显。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2.1 思维定式。传统的思维定式成为设计思路的主导。茶文化拥有千年历史, 古人好将茶与谦谦君子比较, 如陆羽《茶经》写到:“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君子常以归隐山林洒脱飘逸的形象示人, 因而谦谦君子和山水自然在中国茶包装设计中屡次被引用也就不新奇了。
1.2.2 传统审美观。道教精神讲究“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这句话强调的是美感的产生是直觉观照审美客体过程中某一刹那恍惚能够感到的美境。因而, 也造成了我国艺术理论和审美理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中国美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诸如气韵生动、形神结合均没有相对比较精确的外延和内涵。“有美而无学”致使设计者在中国茶包装方面尽量能够融入比较传统的文化特色, 唯有依仗某一刹那恍惚能够感到的美境 (即灵感) 。然而, 文化底蕴不足和创新能力欠缺导致灵感的匮乏, 崇尚“拿来主义”俨然成为业界的习惯。
1.2.3 传统文化。道家精神崇尚“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它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理想境界, 注重人去融合自然而非征服自然, 极力反对个人拥有强烈的独立特质和进取精神, 强调团体意识、顺从意识等, 此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惰性特点。鲁迅曾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明厉指出:“中国深受中庸之道影响, 具有整体模糊、渐进发展的特点。”中国人秉承以和为贵, 讲究诚信合作, 寻求群体共性特征, 并极力缩小差距, 这一点与讲对立、讲差异和讲独立的西方文化弯曲相悖。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 历史悠长, 部分消极思想长期禁锢人们的思维活跃性, 使得中国人服从、求稳和从众的心理一直历经上千年也无法彻底被涤除, 这也是中国茶包装设计者无法尽情彰显个性和开拓创新的根本原因。
2 中国茶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各朝各代都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留下了浓厚的烙印, 新的艺术元素便是从每朝每代中产生的, 最为突出的便是图形设计。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可谓取之不竭, 如原始社会几何形纹样、战国时期的双凤纹和汉朝的四神纹等。南北朝时期, 我国佛教事业逐步兴起, 舞动飞天、莲花图案和忍冬草图相继产生, 无疑给我国文化历史注入了新鲜活力。唐代, 复合式的花型纹样———卷草俨然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符号。从龙形文化来看, 上至汉代下至唐宋元明清, 龙形是帝王的专属语言, 时至今日, “龙”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另外, 国画艺术、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都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 而诸如剪纸工艺、年画工艺、泥人工艺和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也被列入到具有中国文化象征的艺术设计范畴。从曲艺文化来看, 京剧作为国粹, 其脸谱设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国是符号大国, 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设计, 且不加重构, 可能造成设计失败或雷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茶包装设计直接引入传统艺术元素不可取。在保持中国茶包装设计具有传统风格的同时, 还需注入一定创新元素, 这有赖于现代设计语言和重构设计风格。文字的设计不但可以应用不同书法艺术如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等, 还可以根据字体结构重新进行图形设计。同时, 也可利用文字形象化与重组手段将文字以半文半图或以图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既生动活泼, 又不失艺术的严谨性。色彩的设计可基于传统色彩心理特点适当调整并突破一些禁忌或常规习惯, 保证中国茶包装设计在色彩方面与传统设计存在一些差异性, 更具清新明亮的特征。图案设计尽量删繁就简, 以简洁明快的图形来表现传统艺术元素, 使得包装具有简约、抽象和活泼等现代设计风格, 这也体现出中国茶包装的个性化特点。
鉴于当前世界文化大环境高度开放, 应用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元素的同时, 还应主动汲取西方文化元素, 合理应用现代色彩搭配技巧, 灵活运用包装造型语言, 创造更符合时代精神的设计作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国茶包装设计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的原创性和民族性, 对于彰显民族个性和解读传统民族艺术意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本土化的中国茶包装设计面临世界文化环境高度开放的环境不能坐以待毙, 既要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也要破处传统文化带来的樊篱, 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中和”之美和包容心态积极适应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主动汲取现代设计元素, 取长补短, 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茶包装设计艺术, 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活力和张力, 促使中国茶包装设计“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 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参考文献
[1]韩家丽.后消费行为下的中国茶文化——基于茶叶包装设计对品牌价值的建设作用[J].2011, (09) .
[2]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文艺争鸣, 2010, (16) :144-146.
浅谈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形态 篇9
关键词:智能化,包装设计,文化形态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 (Culture) 是个相当广泛和多义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很大,故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二、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体系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生活的日益需求的同时,也不断的改善着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包装设计的发展。
当今社会,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包装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说是包括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和满足这些行为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在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心理观念。现代包装设计可以说是设计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部分,也是设计文化的灵魂,更是许多设计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
现代的包装设计,既是一种商品, 更是一种艺术制品, 其商品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就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图形、文字、语言来再现商品, 而是要将设计者的意、理、思想、情趣及市场营销诉求等融汇其中, 而这就需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体系可以说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一系列的结构化体系组成的。
现代包装设计的物质文化,是最活跃的因素。包装作为商品的附属物, 具有其最基本的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 这是包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物质文化是包装设计文化中的表层, 包含了设计文化要素的物质载体。它要求设计者选用材料的正确, 又要求造型、结构的合理, 还要求包装装潢符合促销诱导的市场消费心理。
现代包装设计的制度文化,是设计文化的中层,也是设计文化内层的物化。组织制度是最权威的因素,它规定包装设计文化的整体性质,是设计的群际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纽带,更是包装设计得以科学有效实施的保障。
现代包装设计的观念文化,是一种文化心理状态。现代社会, 人们对于商品不仅仅是满足其实用需要, 更希望在商品及其包装上能获得美的视觉享受。它可以说是设计文化的意识层,是设计系统各要素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三、现代包装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
包装设计是商业的艺术, 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艺术, 包装设计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优秀的包装设计是民族文化沉积的产物, 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新贡献, 并构成民族文化一部分。包装设计与民族文化相互关联, 具有其传承性。民族文化就是包装设计的沃土, 不管是包装的技术、技巧、材料、工艺如何的变化, 都不能超然于自身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
例如,东方文明的本土文化有着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文化基石和内容,在价值观、审美情趣等诸方面有着本民族自己的本土文化特征。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具有久远深厚的社会历史根基,在不断的丰富发展中构成华夏文明的主流,经魏晋、宋元最终发展形成了和谐而独特的东方审美哲学体系,在对色彩、图形、表达方式上也形成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审美习惯与审美观念。在包装设计发展的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包装设计思想、风格在民族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下,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思想和思维方式对包装设计的影响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也是一种艺术, 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各样的书体, 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比如民间陶瓷系列包装, 整个装潢的主要画面就是“土陶”两个书法大字。苍劲的字体, 使人联想到产品的历史悠久。汾酒的包装设计采用中国的书法艺术, 用多变的笔墨简单明了地突出主题, 简洁清亮, 静谧端庄, 流露出浓浓的中国韵味。茶叶包装中古色古香的书画应用, 体现了一种淡雅的民族文化气息。同时, 由汉字象形多变造就出来的风格迥异的书法艺术, 在当今的中西药品、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更为广泛。
四、结束语
包装文化要素在时空中传播,在一定空间中存在,每个民族在一定时代的包装设计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建立了自身的文化形态。因此在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文化与功能,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等,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多元的、具有一定风格的优秀包装产品。
参考文献
[1]、彭云、张俊.现代包装设计中文化理念的体现.《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10期
[2]、胡艳.论包装设计的“本土化”.《美术大观》.2007年09期
包装设计文化 篇10
在近三十年来的中国设计发展历程中,人们对设计的认知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的视角,设计常被视为一种经营资源,一种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促销策略,并被有效地组织到经济发展过程之中。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使中国设计成为奥运盛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北京奥运从筹划到召开的全过程,并以展示与传播奥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形象深入人心。可以说,中国设计通过奥运会这一平台彰显了设计在经济领域之外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并通过一系列具有闪亮视觉形象的设计作品,以最吸引人的方式践行着奥运会所倡导的文化传播理念。
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承现象。作为全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盛会,作为在体育范畴之外又广泛影响着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重大社会文化活动,奥运会也是一个文化的盛会,它不仅推广与传递着奥林匹克运动体系自身包含的体育文化观念,还充分展现着主办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透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看到,中国设计举起了“文化”这面大旗,将传播奥运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奉为设计创作的圭皋,将与奥运和中国相关的各种文化资源、文化信息在“2008北京”这一时空中进行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自觉担负起了对内的文化宣扬与对外的文化沟通。这种对文化资源、文化信息进行传播的意识与能力就是设计的文化传播力。
在北京奥运的时空环境中,设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以大众传播为途径,通过形状、色彩、材质等成为传播文化信息的载体,所以不论是奥运会的宗旨与目标,还是主办国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都得以通过设计这一公共产品向世界传播。而在此传播过程中,设计表现出了独特的沟通力、整合力和表现力。
一、设计以其文化沟通力传递着奥运文化的全球性共识
奥林匹克运动最初源自于古希腊,是西方竞技运动文化的典型代表,但在当代,随着西方文明的全球性传播进程,它已演变为一种世界语言,具有了全球性文化传播的特性。奥林匹克运动使世界各国的人们能在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事件,既促成了国际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增进了国内不同文化类型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意味着奥运文化的传播是需要开放性思维和全球性理念的。
当代设计恰恰极具开放的全球性思维与沟通精神。纵观整个现代设计发展史,思维的开放性始终贯穿其中,是推动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全球化打破了各国文化之间的隔离,使世界因文化的多元性而努力达成理性共识时,最具时代精神的设计更是将全球意识纳入自身的开放思维体系之中,形成了全球共享的设计理念。开放、共享的意识会促进良好的沟通力,开放性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形式,标准化的设计更具有世界通用语言的信息交流功能。同时,设计还善于将文化信息功能物质化和造型象征化,这有助于唤起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共同需要、欲望、兴趣、感情和生活体验,从而促成人们在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鉴赏力等方面的沟通。奥运文化通过设计向世界传播时,能依托各种具有形象感知力的奥运设计作品,增长人们在共享这些公共产品时的平等意识,使全球范围内围绕奥运这一主题而进行的广泛密切的社会交流成为可能。
作为北京奥运文化传播媒介之一的奥运设计作品是包含着大量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将承载、表现与传播北京奥运文化集于一身。从平面设计中以“中国印”图形转化成打太极拳人的动态形象的奥运标志设计,到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整体造型前后错落有致的奥运颁奖台设计,再到建筑设计中抽象化地再现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鸟巢形态的国家体育场,都以生动形象、简练流畅的艺术形式承载着百年奥运的历史风云,传送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并将“参与、竞争、公正、和平、奋斗”的奥运精神本质予以集中展现;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是以节能代表作太阳能遮阳亭、膜结构技术、方型建筑形态及摹仿水泡组合的全新结构形式等充分展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北京奥运理念……北京奥运设计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到抽象,形成了包括标志、海报、产品、景观等在内的奥运设计系统,建立了一整套奥运文化的设计传播体系,力求通过律动的艺术设计审美形式与世界沟通,向世界传播。
二、设计以其文化整合力展现了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的交融
奥运设计必然要为传播主办国的文化服务,所以,在北京奥运中,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结合起来,就成为奥运设计的首先课题。由于设计文化价值的高低与影响力的大小相应地取决于其对多元复杂信息的综合与创造能力,也取决于其对信息的清晰性与有序性的表达能力,为更好地承担起奥运文化的传播使命,奥运设计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提炼和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来融合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
北京奥运设计的文化整合首先表现为将中国文化元素“嵌入”奥运文化,奥林匹克精神以独特的中国风格被予以表现传达。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符号化提炼与运用是北京奥运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论是北京奥运会徽“舞动的北京”中“中国印”的表现手法,还是奥运会奖牌“金镶玉”中中国古代龙纹玉璧的设计运用,抑或是奥运“祥云”火炬纸卷轴的创意造型,都是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之间的完美统一。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多元文化信息通过设计的流变、转接与重组和谐相融于奥运设计物品的方寸之间,并使两者既具有了形式方面的协调,也实现了内容方面的统一。北京奥运设计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这条主线,奥林匹克精神因独特的中国设计的文化诠释而更显韵味,而中国文化的深厚与丰富也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得以生动展现和广泛传播。设计使两者相得益彰。
北京奥运设计的文化整合还表现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明相结合来传播奥运理念。中国设计一面将目光投向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一面又将目光投向崭新的现代文明,特别注重将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现代的科技成果实现新整合。如北京奥运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纸文化与卷轴艺术形式,而在工艺方面使用的是先进的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与火炬外形制作材料又都采用了符合现代生态文明要求的环保材料;再如“水立方”的方形结构设计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方”的思维理念——寓意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一定规则界定后具有的稳定感,而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水立方”又将现代科技视为设计建设奥运场馆必由之路,攻克了钢结构关键技术、ETFE膜结构装配系统关键技术、室内环境卫生系统关键技术等科研难题,集中体现了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因此,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北京奥运设计人文内涵的主旋律,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精神与当代文明成果之间的和谐互动。
三、设计以其文化表现力塑造与传播着中国的国家形象
设计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的面孔,透过设计作品,人们可以了解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各国的历史文化观念、审美意识、价值取向、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民众意愿等文化要素。北京奥运中的设计就是中国情感的文化载体,一件件富含中国文化意蕴的奥运设计物品通过大量的传播与流通,成为具体反映中国国家形象的有形文化符号,为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形成国际认同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民众对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北京奥运设计充分利用了奥运会使主办国获得极大全球关注度的“焦点效应”,通过形、材、色的丰富表现,以相对于其他传播媒介来说较容易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审美方式,努力塑造与提升着中国的国家形象,不仅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质和独特民族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面向未来的理想与追求。
北京奥运设计中使用的图形都力求表现中国博大精深、和谐奋进的文化形象与精神风貌。寓意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是北京奥运设计的核心图形,其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有着极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在奥运设计中,又被用来表达中国追求世界和平、渴望美好未来的国家主张。而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燕子为原型,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圣火、大地及天空的联系,将中国对世界人民的盛情与祝福,对友谊和平的热切渴望、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心愿都一一传递向五洲四海。
此次设计中运用的色彩也极具中国文化特色。浓重热烈的“中国红”、明净素雅“青花瓷”、自然葱郁的“国槐绿”以及内敛含蓄的“玉脂白”等颜色都是中国文化的色彩表征。这些色彩的丰富性与指向性能唤起世界各国民众的情感性审美体验,并将中国特有的审美趣味呈现给世界。
北京奥运设计中的材质更是精心选用了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典型事物。奥运火炬中的“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传递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奥运奖牌上的“玉”具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常被作为“德”的文化比照,荣耀的金与高贵的玉的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获奖证书采用的“帛”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表达了中国“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理念。
四、结语
多元文化设计 篇11
Minnie和Dalsuke除了在多元化文化视角里努力进行着设计实践外,还不断致力于材料研究、系统战略和功能性环保评价等方面的实践研究。作为USGBC LEED认可的专业人士,MinnIe和Daisuke十分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设计概念力求新颖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浪费。借助于数字技术,Minnie和Dalsuke的未来主义设计思维得以系统运用,并在形式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找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
空间功能化设计
日本家具设计向来重视空间运用,对“小而精”的阐释既符合日本自古有之的文化背景,近年来也不断彰显着新的设计内容。味噌汤设计工作室在“K工作界面”和“Watz休息椅和软垫”的设计中,不仅考虑了环保材料的运用,更显现了设计师对空间功能性方面的独到设计理念。
环保设计先行
设计师说,我们的环保设计不是为环保而环保,而是将使用者的需求量身定做地融八到设计中去。于是,在设计师的手中,满足功能性需求与环保诉求成为家具设计的两大标准。在生产过程、组装过程中一系列环保理念的践行,设计师通过材料损失的降低,功能运用的多样化以及数控打磨、无胶水组装等技术的配合实现了环保设计的最佳效果。
对话设计师
(《现》=《现代装饰·家居》
D&M=Daisuke Nagatomo&Minnie Jan)
《现>:Daiskuke Nagdcomo、Minnie Jan,
是什么促成了你们共同创办了MisoSoupD ign?你们对各自有什么印象7
D&M:早在2004年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有过合作。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爱好,对建筑和家具设计都非常着迷,又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可以在可持续发展和数码科技设计方面植八多样性的文化。
《现》:日本家具设计一向以“小而精”的特征著称,但很多日本本土设计师在接受访问时却有不同的看法。你们对此是怎么看待的?
D&M:日本的家具设计不仅“小巧、精致”而且能反映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比如“榻榻米和无腿椅”,事实上日本的设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不乏自己的风格。我们俩都出生于亚洲国家,一个在日本,一个在台湾,又在美国接受教育,将不同的文化背景融入设计中本身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但竞因为这样才会让我们的设计更有意义。
《现》:环保材料的运用已成为家具设计的一大热点,在家具设计的材料运用上你们有何心得,跟我们分享下?
D&M:最近我们设计了种椅子,采用的材料全是环保树脂材料。这种树脂材料有专门的配方,并作为100%专业设计,在2009年东京设计周展出。在采用环保设计的同时,我们想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为环保而设计,而且要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使用者个人的爱好量身定制地融八设计之中。我们采用的这种环保树脂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图案造型,这种树脂40%的成份是脱工业化的材料。在面对这个设计的时候,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不使用任何五金附件和胶水就可以把这把椅子组装起来。后来通过电脑数码打磨机将每一个结构精心打磨后直接拼接。这种高级数码切割技术大大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现》:二位在从事家具设计的同时,也接手建筑设计,那么建筑设计是否对家具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D&M:建筑设计或者家具设计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是样的。首先提出一个概念,然后就是如何让设计更具功能性、趣味性和独特性。比如在做多孔椅的设计案例时,也是我们第一次做家具设计,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将现代风格和多功能渗透到设计当中,比如一把椅子,既可以坐,展开之后又可以躺。多孔的豆荚式造型可以插人不同设备,比如电视机、灯光和音响。根据个人的需要插入所需要的设备之后,豆荚式的椅子可以是坐具,也可以是学习桌、休闲椅或者办公桌。
《现》:跟我们分享下,你最欣赏哪位家具设计师,为什么?
Minnie Jan:米斯·凡·德洛。他设计过很多大师级的建筑和家具作品。尤其是巴塞罗那椅,永不过时。我最近刚刚去参观了他在巴塞罗那的设计作品,巴塞罗那椅与建筑物的造型相得益彰、天衣无缝。Dai8uKe Nagatomo:查尔斯和雷·埃姆斯。我欣赏他们的是,他们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家具设计具有奇特效果,同时也能融入新技术,其中我最欣赏胶合木椅。
极简造型理念
佛教文化和设计的文化内涵 篇12
佛教文化历2000多年在我国的发展、演化,与儒、道并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方艺术与思维观念的典型代表。探讨佛教文化,是探讨我们的民族特色、设计特色的途径之一。感悟思辨的禅理、挖掘艺术表现的手段、提炼传统文化的符号,用以升华设计的价值,是设计对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1 佛教文化的意义内涵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含意,是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而变化发展的。即使在同一时代,不同的学者,对之也有不近相同的看法。当代我国哲学界和文化学界学者一般认为,“文化是一定的民族根据其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反映其思维方法、认知模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及流变。”[1]这一观点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文化属于人的精神成果;其次,这种精神成果的精神内容是主要从“思维方法,认知模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反映出来的;第三,这种精神成果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凝结下来的成果的“总和”,另一类是正在形成之中的“流变”;第四,精神成果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最根本的两个条件即是“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
当然,“文化”还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张岱年先生指出: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最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广义的文化指与经济、政治有别的全部精神生产的成果。我们一般把生活分作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二是政治,三是文化。[2]
按照上述关于文化的理解,我们可以给“佛教文化”作出这样的定义:
广义:佛教文化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反映佛教思维方法、认知模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精神财富(凝聚的、流变的)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狭义:佛教文化即作为文化具体形式的佛教。从狭义上所谓佛教文化,按其具体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教义、佛教活动、佛教设施三个部分。教义包括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体系和名目繁多的戒律仪轨内容;佛教活动包括佛教界一切代表宗教的活动;佛教设施不仅包括佛教的建筑和门庭设施,还包括法物、法器、佛教典籍等。
从设计意义上来说,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不仅要从狭义上来把握,也要从广义上来认识。因为佛教的存在与发展,其价值在于对民族精神、气质的影响,并取决于它对于佛教文化(狭义)以外的文化的影响。唯其如此,佛教才显示出其广度和深度,才能为设计提供更深意义内涵上的指导作用。如佛教文化特质的本体论思想、思维模式等对我国传统诗歌、书画、工艺品,直至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无不对设计从思想到形式上进行引导。设计正是要探讨这种东方文化独具魅力的根源所在。
2 佛教文化的美学特征
由历代的演变、发展,佛教文化已渗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佛教最初是由汉代传入中国,历隋唐直至当代,中国无论哪个学派、哪位学者,无论是否信仰佛教,都程度不同地受其影响。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图饰、工艺木板印刷、音乐等领域中,佛教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它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代表性遗迹如法门寺、龙门石窟等,概括其文化的艺术形式特征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1)宗教性。佛教文化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无不充斥宗教感情,如造像,“画家在画佛、菩萨时,没有表现个性的欲望,只有对画象的崇敬、景仰”,我国著名雕塑家李新民在创作渡海观音像时说:“从事佛教的画家、雕塑家,都以虔诚的宗教信念,观照佛教中的理想,塑造崇高的佛像”。这种创作的信念是设计的主导因素和目的所在。正是在这一坚定信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创作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出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等不拘泥于原有形式的独特造像。(2)思辩性。佛教思想体系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先后盛行有小乘、大乘等,它们各自又形成多种派别与体系,传入中国后,更与儒、道等传统学派相结合,使其博大精深。它的经文、偈语、典故,无不充盈思考的辩证性,一般可称为“禅意”。如禅宗思想在二十世纪传入欧美后,就对后现代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启迪。佛教的艺术利用了多种抽象或具象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禅理,让人明心见性、扬善除恶,具有深奥的思辩性。(3)融合性。佛教从十二世纪起,在其原来的发源地印度,已逐渐消亡。而中国尤其是唐代以来,佛教发展走向鼎盛,并演化成中国以禅宗为代表的汉化佛教。这种汉化佛教与其原型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同中国原有的正统的儒家、道教相斗争、相融合的结果。佛教本身发展有两重性:一方面佛教思想及艺术形式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发展,如天台宗、禅宗等,而另一方面由于教义同中国传统结合过程中,产生与原意的偏离,而通过译经、求证又回到原有教义上去的趋势与过程。
佛教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如造像,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可以看出,从早期的印度犍陀罗艺术和笈多艺术风格转向修长秀丽、衣带飘逸的中国传统风格特色;本土化的佛教造像表情自然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所以说佛教艺术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一种融合,儒、释、道的统一融合性是其典型特征之一。
以上分析佛教文化中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由特征可以探讨对设计而言,有三个方面的美感体现可供借鉴:(1)象征美。所谓象征美,简而言之,即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造中,借用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传达表现一种概括的思想、情感、意境或抽象的概念、哲理时产生的一种审美属性。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如观音像“慈悲、雍荣”蕴含着救世的宗教情感,四大天王所持法器喻义“风调雨顺”等。合理的象征性造成设计的深层语义,增加了创作的意味。(2)意境美。佛教寺院香烟缭绕、佛相庄严,本身构成了一种宗教的信仰意境。木鱼、梆子、晨钟暮鼓,更增加了悠远静谧的神奇美感。密宗的宗教仪规,禅宗的“顿悟”、“不可言”都蕴涵着这种神秘的深邃意境。意境“这个范畴源出于佛学,乃是无庸讳言的”[3]。宗白华认为意境是以万物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4]意境引导人生的感悟。象诗词一样,佛教的意境营造也具有净化心灵、激发情感思绪的作用。对设计而言,象征美可界定为“物境”的较低层次的美的感受方式,而意境美强调的是“心境”的更深层次的美。(3)融摄美。这种美表现在佛教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调和性方面,即儒道释“三教合一”。佛教的文学艺术、书画艺术、造像艺术并非独树一帜,而是与其他文化形式相融合,如王维等人的禅味山水诗、怀素的草书,八大山人的画等等。融摄美是文化的和谐美观,也是突破文化定势的一种美学思路。借鉴传统,设计要从佛教文化的融摄美中,兼修并蓄传统文化的精神涵义,寻求人们共通的情感需要。
3 设计中的佛教文化要素
“设计”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作为一门要探求生活中“美”的存在的艺术,设计不仅要从构成、法则等手段上寻求,同时对文化、对其它艺术形式的理解与认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心之所在。作为设计师,不仅要有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权威,同样也要有人类社会学的理解力。按梁思成“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艺术的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5]。我们提炼文化的质素,通过人文研究不断生发对美的新感知,并用以驾驭技术方法,而创造特殊的富于风格情趣的产品、动漫或环境,是设计创作的根本途径。
3.1 佛教人文思想对设计的引导性
佛教文化作为文化的精神财富部分,体现在它的思维方法、认知模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方面。如《百喻经》以故事譬喻经理,“在智、愚的较量中体会人生的况味,读罢使人于心领神会的顿悟之间,不由得作拈花一笑”[6]。佛教文化的哲理思想对设计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以下扼要的作一些分析:
3.1.1 赵朴初认为“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缘起论…
…人类是一个因果相续,自他相依的整体”[7]。佛教华严宗思想则对此做了详细阐释。这些正说明了人-物,物-人相依的整体,符合设计系统观的整体性理论。进而言之,佛教的“同体大悲”思想,即认为别人的病痛、别人的沉沦与自己是不二的,更提出设计的道德所在与目的所在。设计要解除人的认识困惑,并启迪心灵,设计者必须要先体会设计对象的困境。
3.1.2 佛教文化讲求的是“明心见性”,即去恶、扬善、净化心灵,认为认识最大难度在于了解“名相”背后隐含的实相。
所谓“名相”,指用耳朵能听到的为“名”,用眼睛能见到的是“相”,概指一切事物给人留下的印象以及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感性认识。可以比拟为认识的观念层次,规范化而言就是“概念”。当然这种“名相”所表现的不仅是听觉和视觉的,它也包括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所能感知的对象,用佛学概括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个方面统称“六境”。
佛学认为“概念”是不确切的。如“人参”,我们的思想里会联想到一种滋补物品,但人参同样也是毒药,如它同中药五灵脂相混时。所以概念随情况变化有其不可靠的一面,认识事物不能被表面的、有条件的情态所迷惑。设计过程中,从调查到构思,所接触与考察的都是这“六境”,如何不为这“六境”所惑,探讨设计的根本所在,就是设计所不可避免的问题。就象座椅的设计,各人的座姿不同,很难去定义什么是“舒适”与“不舒适”,设计就只能以规范人的特定行为来进行。设计中有很多的调查结论与思考结果是很吸引人的,但如果与设计的本意及目的性无关都是不能采用的,就是说不能为其所惑。更重要的,是一般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固定、机械的方面,如钢铁就是冷冰冰的、坚硬的,塑料就是有易碎、易折的缺陷。但对设计师而言,正是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事物。钢铁可以做成柔软的东西吗?塑料能耐压吗?回答是肯定的。设计工作是一创造性活动,决不能被事物表面的“名相”所惑,导致思维僵化、呆板。
3.1.3
佛教的人生态度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也就是与世间保持“不即不离”的中道思想,将“出世”与“入世”相结合,单纯“出世”的思想,本身是不可取的。从设计而言,作为大众艺术的一种,不仅要“媚俗”,也要“出俗”,在多数人可欣赏、可接受的条件下,营造美的境界,引导人的精神状态、思想认识及观念形态。
佛教中的人文思想充满思辨性,历史上对文学、艺术都有深刻的影响,如意境、顿悟的美学理论。在当代条件下,设计的应用艺术形式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发展理论。
3.2 佛教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对设计的借鉴性佛教的物质文化形式包括佛教的建筑和门庭设施,及法物、法器等。
通过解构其中象征性的符号语言,在具体设计中可作为基本造型元素进行重构。这一类的形式符号非常丰富,其中有代表性的如:
3.2.1 七宝与八吉祥七宝,是梵语sapta ratnani的意译。
在佛经中,“七”喻多。七宝涵义一般指: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等七种珍贵的珠宝金玉(《无量寿经》)。在设计中,这七宝可以看作佛教所尊崇的七种材料。
举例说明其中两种宝的质地及象征意义:琉璃,据说是一种天然生成的猫眼石一类的玉石,以青色居多,相传,天空的青色(中国人称为“空青”)就是由须弥山南方的琉璃宝反映出来的。因此,设计中,青色具有了佛光普照的象征含义。玛瑙,被当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有助于消除压力、疲劳、浊气等。
“八吉祥”则是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也被称为“八宝”或“八宝吉祥”:轮,全称“法轮”,用来“破碎一切的不正确的见解和不善的法”;螺,全称“法螺”,据说能吹出“妙音吉祥”;伞,全称“宝伞”,据说能“张弛自如覆盖众生”;盖,全称“白盖”、“天盖”,据说能“覆三千界”;花,全称“莲花”,取“出浊世而无所染着”之义;瓶,全称“宝瓶”,即插花净瓶,取“圆满无漏”之义;鱼,全称“金鱼”,又因其常以一对的造型出现,又名“双鱼”、“对鱼”,取“活泼解脱”之义;长(肠),全称“盘长”,是一种回环的菱形绳索图案,藏传佛教称之为“结”,全称应是“金刚结”,汉传佛教则取其“佛说四环贯彻一切通明”之义。每一种都有深刻的象征含义。
八吉祥常作为供具,列于佛前;或作为图案,铸、刻、画在多种器物上,如大型香炉。明清之际,八吉祥已经作为吉祥物融入民间,许多民间瓷器、景泰蓝、饰物、织物的上面就常有出现,并与汉族其他吉祥图案,如“寿”字,相匹配运用。
3.2.2 佛教器物
佛教仪礼中的器物很多,如木鱼、钟、磬、蒲团、香炉等等,难以尽述,只能以木鱼为代表进行探讨。
木鱼是僧尼诵经化缘时敲击的法器,中间镂空,刻木为鱼形。木鱼为什么要刻成鱼形呢?这是因为“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百丈清规·法器章》),所以从中可以看出,佛教的器物造型都有其象征意味,设计不一定要如此直接了当地表述意味,但如何在设计中融合意味则是设计的重要内容,如动漫的场景设计。
佛教建筑、造像、器物,从材料、器用与装饰上透露出丰富的文化符号。在形式借鉴上,设计无外从材料或典型样式去分析和继承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与发挥。
4 设计对佛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目前我国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运用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可以说更多地是僵化、机械地继承。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寺庙建筑,但是无一不是千篇一律的翻版。尤其是利用现代混凝土、钢筋、玻璃制成的仿古建筑,粗糙简陋,不仅不能起到增加景观的作用,更是对环境的破坏。相比西方教堂形制,从科隆大教堂到朗香教堂,外在形式从哥特式、巴洛克到现代主义的形式感,变化丰富,既不抄袭传统,又不断有新的发展。看到这一点,设计人员实在是应有所汗颜。
从应用视角而言,设计继承与发展佛教文化,应遵循几个规律与法则:
4.1在当代条件下,重新思考和表现佛教的精神、思想或灵性理解和运用佛教文化到设计中去,需要实现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努力将其思想、精神实现与现代人生、人世重新结合。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生产技术手段提高了,而且大众的人生态度、认识观念也有了变化。而设计则是与时代最紧密相关的,对佛教文化理解与运用不仅要从物质上、技术手段上去把握,更要以新的精神态度去认识。
4.2要以意会去体现佛教的精神王安石说:“丹青难写是精神”。探讨佛教艺术,不能机械地按量度、照程式去理解、把握。如观音像,可以是庄严,也可以是秀丽,可以是多面多臂,也可以是千手千眼。形式不拘一格,而体现的精神只有一个,就是“慈悲为怀”。材料、图案有其传统的沿续性,但运用更应注重精神气质的体现。
4.3灵活地溶合与发展佛教文化传统的造型要素。佛教传统的材料与图案丰富,如何运用和发展这些宝贵的财富是设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在作者的某广场图腾柱设计中,立柱材料选用了汉白玉,体现纯净无暇、洁白如玉的内涵,在精神气质上引导人们从繁嚣的尘世生活中获得解脱,净化功名利禄之心;地面拼花图案为一佛教莲花造型,鼎身采用莲花瓣丰富意味,既简单明了,又切合佛教理念。
总结佛教文化传统,是设计的重任,也是设计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的即国际的,不论什么理念、什么潮流,民族的总是永恒的。
摘要: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具有宗教性、思辩性和融合性的文化精神内涵,及丰富的象征性形式语言。“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对于动漫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学科,需要对深厚积淀的传统佛教文化要素进行发掘,感悟其思辨的禅理、挖掘艺术表现的手段、提炼传统文化的符号。文化研究有利于促进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佛教文化,设计,象征,符号
参考文献
[1]吕希晨主编.中国现代文化哲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2]张岱年,姜广辉著.中国文化传统简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车永强.试论佛教文化对意境理论的影响[J].学术研究,2007,(5):140.
[4]林同华编.宗白华全集.2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6]李牧童.百喻经菩提无树众生有情[M].合肥:黄山书舍,2010.
【包装设计文化】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10-15
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09-23
文化包装08-13
包装文化品位07-17
设计管理包装设计05-14
包装设计之土特产包装06-04
包装装潢设计课程设计10-09
包装设计心理06-07
包装设计功能06-10
药品包装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