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2024-10-15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精选12篇)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篇1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设计理念也受到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色彩作为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载体,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整合与创新。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继承和应用传统色彩,实现基于传统色彩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国内企业形象设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色彩文化概述

传统色彩对中华民族审美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华民族色彩文化中的“无色体系”,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对传统色彩文化综合影响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重要文化因子。

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不仅是美化生活的需要,也是进行宗教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例如,原始人在进行狩猎和战争时,动物和敌人的鲜血不断刺激着他们的神经,故而产生了对红色的原始崇拜。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西周时期,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人们将不能由其它颜色混合得到的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定位正色,而其它颜色则为间色。人们逐步将五色与社会事物乃至文化观念相联系,不断延拓,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五色文化。

到了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不同的文化代表派别持有不同的色彩文化理念,这些观点为中国色彩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又形成了佛家色彩观。其中,儒家文化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将色彩视为人伦现象与“礼”相契合的象征色彩,并赋予色彩德行、等级、伦理、秩序等丰富的内涵。道家文化崇尚黑色和白色,认为这两种颜色并未刻意着色,体现出道家崇尚的自然之美。佛家的色彩观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注重对色彩感情的直接抒发,同时又糅合了儒家与道家的色彩理念,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佛家色彩文化。这些特色鲜明的色彩文化贯穿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对中国的服饰、绘画、艺术设计等领域的色彩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启示及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转同色彩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整合与创新。将传统色彩文化的内涵和象征意义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视红色系的应用

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首先应该重视象征生命之色和红色崇拜的红色系的应用。这不仅是传统色彩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需要,更是红色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直到今天,在婚嫁和节庆活动中还需要穿红衣、挂红灯,足以说明红色是中国人的偏爱之色。因此,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要基于国人对红色的偏爱,将其与色彩的基本原理相结合,积极利用它与其它色彩的搭配原则,塑造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形象设计。例如,红色与朱红和深红等同类色的搭配,可以彰显企业的高雅、文静、朴实的文化意蕴。

2. 重视原色的应用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人提出“原色”理论以来,“五色”理论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色彩文化观念。因此,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并不是指五种原色都要用到,而是指使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几种原色。

将原色理论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利用色彩的面积对比,以恰当的对比体现色彩整体的和谐美;二是利用色彩形状的对比,以构造适度的视觉冲击效果;三是利用色彩的位置对比,例如不同属性的颜色距离越近,对比效果就越强烈。总之,我们可以利用临近或互补色搭配、面积对比和位置对比,塑造鲜明的色彩感染力,延续我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

3. 重视色彩的心理效应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十分重视色彩的象征作用,而这种象征作用的源泉就是色彩的心理效应,这也启示我们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时要重视色彩的心理效应。儒家将五色体系中的正色赋予尊贵的象征意义,而间色则被赋予卑贱的象征意义。同时,儒家还将色彩比附人的德行,用于暗示人的美德。现代色彩学也十分重视色彩本身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这种认识虽然于儒家色彩观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却是基本一致的。当然,重视在企业文化形象设计中的心理效应,并不是间色不能使用。例如,茶叶企业的形象设计就可以使用古朴的青灰色,再辅以文字和符号,凸显茶文化的内涵,并给人一种传统、醒目的心理效应。

4. 重视无彩色系的应用

道家通过虚实、动静、黑白之间的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利用无彩色系来诠释色彩缤纷的天下万物,这也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对无彩色系的运用。现代社会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社会,但是,艳丽、繁华的五颜六色也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基于无彩色系的企业形象设计,在现代社会可以避免囿于同质化,从而起到一种标新立异的创新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将现代设计理论和传统道家色彩理念相结合,摆脱色彩应有属性的束缚,显得更具自然、淡雅和永恒之美。当然,在以无彩色系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点缀一些面积很小,但是纯度极高的色彩,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无彩色与彩色的相互作用和巧妙运用,对于丰富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色彩元素具有重要作用。

5. 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

佛家十分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他们凭借对色彩的独特认识,塑造出富有异域特色的佛家世界。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需要色彩与图形相互配合。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更需要色彩与形状联袂,以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色彩与材质的合理运用,材质不同色彩所表现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合理运用色彩与材质,不仅可以创作出传统艺术氛围,还可以塑造不现代时尚气息。虽然设计作品本身传递的是现代思想,但是这种“情充于内”的色彩情感表达方式依然闪烁着传统色彩文化的光辉。

三、结语

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是五千年传统文明的重要表征,其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设计师应该深入理解传统色彩文化的核心意蕴,并将其融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使传统色彩更好的为企业形象设计服务。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在经历了简单模仿之后,开始重视民族传统元素的应用。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历史源流和核心意蕴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关键词:传统色彩,企业形象设计,五色观

参考文献

[1]张燕.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的启示[J].新闻界,2009(3):186-187.

[2]王静.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企业形象设计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4):93-95.

[3]张媛媛.传统色彩意象在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14):68-69.

[4]吕业春.品牌的中国设计的中国--2010中国企业形象设计年会暨中国企业形象建设联盟成立大会召开[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1(01).

[5]付冰兵.论老字号企业形象设计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篇2

企业理念的实施

企业理念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理念识别渗透于企业与员工行为及视觉标识的过程。理念识别的实施目的在于将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及员工的心态,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理念的实施要经过企业全体员工的了解、领悟和实践。

了解企业理念是渗透工程的第一步。要使企业理念内化为员工的信念和自觉行动,必须让员工知晓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目标、行为准则、企业口号、以便使企业理念初步为员工所认识。员工对企业理念的了解程度从企业内部讲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对企业理念传播的态度,而是企业信息的沟通渠道及传播媒体。二者从主观决策者到信息载体,构成企业理念传播渗透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优秀企业的领导都十分注重让广大员工了解企业理念及其具体内容。他们往往通过创业史的教育、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宣传、重要的动员大会、厂史厂规等知识竞赛进行渗透性灌输。通过经常性的群众性活动,使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熟悉并了解企业理念。企业内部传播的渠道因企业情况而异,一般财力较好的企业其设备等硬件可以得到保证。

领悟是认知的高级阶段。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理念及其具体内容,只有理念识别实施过程的起点,要让员工从表层接触到心灵的契合,还要求员工对企业理念的把握上升到领悟阶段。领悟的途径有多种,如企业领导或先进模范通过切身体验和感受阐释企业理念,从而引导员工领悟理念。不仅要让企业员工领悟,而且要尽可能的成为社会公众关切的试点。

实践作为理念是别的系统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仅仅了解和领悟企业理念还不够,还应当领悟到的精神运用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行动中去。由抽象的理念感知到付诸行动是一个由内向外的复杂过程。它既带有员工个体的主观意志的认同差异,又在客观上要求理念是别的认同具有一体化的特性。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企业运用时间锤炼的原则,通过心理强化从众心理、模仿心理等手段反复教育与引导,从而使员工自觉的将理念由一种心态转换为一种行为习惯。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让新员工了解和领悟企业理念,使他们上岗后自觉或不自觉的适应企业理念。企业还可通过赏罚分明的措施,队员功夫和企业规范的行为进行奖励,对违反企业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惩罚。通过奖罚,达到员工重复或终止某一行为,强化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的实施和渗透工程有种种方法,其目的是真正有效的将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员工的共同心态。目前广泛采用的实施方法有反复法、翻译法、环境法、游戏法和英雄式领导法。

反复法通常采用所谓“唱和”的做法,朗读企业理念的小册子,宣读张贴在墙上的企业理念。但在实施前,要考虑时机、频率、对象层的选择。因为唱和容易使人产生某种强制的感觉,同时也会让人怀疑实施对象的低层次水准,况且新老职工站在一起唱和会造成老职工的心态不平衡,因而持反对态度。在朗读企业理念的时候,要求采用洗练、精简的口语化方式,要有亲切感,避免命令式口吻。

反复法不仅指唱和、朗读,也可利用立体音响,借助传播工具请传播员朗读,在公司里播放给全体员工听,或利用流行歌曲形式进行演唱。

翻译法是指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阐释自己公司的理念,使共有的企业理念化为每个员工的理解,使自己的工作实际与企业抽象理念融为一体,并在此理念引导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寻找正确的方针。做法有:找出自己应该具有的方针,然后在小范围内发表感想;或者将这些感想刊载于CI新闻或公司的刊物上,再对此进行讲评火爆奖。在采用征文形式的同时,也可以用明信片形式。

环境法是将企业理念视觉化,使之适用于企业环境。例如以图案来象征企业理念,做成匾额、壁画或海报,设置于办公室、工厂或其他工作地方的墙上。

仪式及游戏法就是将企业理念的传播融进仪式或游戏活动之中,以增强凝聚力。

英雄式的领导法是利用英雄式领导起到示范作用。只会在口头上阐释企业理念,而不能切身体验,实现这个理念的董事长或主管,企业员工便不可能见贤思齐,企业理念也就只能沦为装饰性的、虚有其表的空洞仪式。一般企业中只要有一个英雄式的领导者,最好是中层主管,因为他是众人的楷模,要使他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要使人产生“有为者亦若是”的观念,才具有现实意义。英雄式领导法的本意是向人们昭示:企业内的人只要努力,就有象眼前看得见的那个人一样好的希望;即使不能完全一样,也应当相当接近。

从功能看二者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发生作用的能力,也即企业这一系统在企业文化导向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是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行为具有导向的功能,体现在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确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

导向功能同时也包括对员工的约束、自控、凝聚。指企业通过制度文化、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企业全体员工的言行,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企业通过广大员工认可的价值观而获得的一种控制功能来达到企业文化的自我控制;企业文化将企业员工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具体通过目标凝聚、价值凝聚、理想凝聚来实现。

其次是激励功能和调适功能。激励功能是指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具体包括信任激励、关心激励和宣泄激励。调适功能是指为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环境和氛围,给员工以心理调适、人际关系调适、环境调适、氛围调适。

最后是辐射功能。企业文化还有不断向社会发散的功能,主要途径有:(1)软件辐射,即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等发散和辐射;(2)产品辐射,即企业以产品为载体对外辐射;(3)人员辐射,即通过员工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所体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向社会传播企业文化;(4)宣传辐射,即通过具体的宣传工作使企业文化得到传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企业理念的功能多有重复或相近似,而企业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其主导与提携作用是十分明确的。企业理念的核心地位为世界上一批又一批企业的成功经验所证明的。正确的理念是企业存在和运行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与企业文化相似,企业理念为企业行为提供导向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山而下的统一目标,是很难参与市场角逐的,更难于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理念的作用正是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

企业的效率是其生命所在,没有效率的企业不可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而企业低效率的原因在于企业能否调动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未来企业的成功需要看能否聚集创意,是否激励员工和管理人员一起从事创造性的思考而定,而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又在于能否树立正确的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之所以成为企业活力的源泉,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动力,就在于一方面理念能把广大员工的潜力发掘出来,使之服务于该企业共同的事业;另一方面是使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得到统一,减少企业的“内耗”。

在一个企业里,什么样的行为受欢迎,什么样的行为会被禁止,用什么方法比别人得到更多的赞赏,什么样的行为才能为周围的人群所接受,企业理念可以发挥规范性作用。企业理念又包括经营理念和行为理念。经营理念是为了实现企业目的、企业使命、企业生存意义所制定出来的企业规范,也是有效的分配经营资源和经营能量的方针。行为理念则是广大员工将企业的生存意义、经营理念转换成一种心态,在平常的言行中表现出来,以明

确易懂的组织规范,让员工明了如何共同强化企业力。

一盘散沙的企业与关系协调、融洽的企业经营业绩是不大相同的,两种不同的企业状况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理念。强调凝聚力的企业,必定重视企业内部的干部教育、员工教育、全体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业、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从而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企业理念不仅使企业领导层之间、也使干部与员工之间产生凝聚力、向心力,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向心力和归属感反过来又可以转换成强大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的理念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带普遍性的企业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它不仅会在本企业起到很大作用,而且还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渗透、传播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甚至不同行的企业,对其他企业起到楷模的作用。

理念识别的民族性问题

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总是建立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并与该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就某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也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它的企业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它所处的文化背景。

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使之具有新的生命力,成为具有现代文化特点的新生文化,正日益成为人们注目的现象。

50年代的美国,企业管理进入了系统科学时代,他们全面应用系统理论、权变理论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朝着严密化、定量化、硬科学化的道路发展,这个给美国带来极大繁荣的“计划和技术至上”的理性主义管理方法发展到70年代之后,受到了日本的强烈挑战。美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与日本相比,美国管理的落后不在于管理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缺少一种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于是一种叫“企业文化学派”的管理思想在美国企业界日渐风行。他们呼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上面,批判企业管理中的“纯粹理性注意”,恢复企业管理中人的中心地位。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称:“成绩卓著的公司能够创造一种内容丰富、道德高尚而且为大家接受的文化准则。一种紧密相连的环境结构,使员工们情绪饱满、互相适应和协调一致。他们有能力激发大批普通员工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从而也就产生由高度价值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来自对产品的热爱、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愿望和鼓舞革新以及对每个人的贡献给予承认和荣誉”。美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的这种描述,是对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的重新认识,它从较高的层次上反省了企业文化的价值。它揭示了东西方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背景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具有横向借鉴与沟通的必要与可能,而也只有这种比较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创造新的企业文化。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抛弃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国家,只有珍惜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为中国企业文化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而言,影响我国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特色的并非只有儒学一家(儒学文化背景和儒学价值对于东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发展经济的企业理念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除儒学外,法家、道家、佛家等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过作用。运用《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思想,加以现代化改造,使之运用于企业管理,在企业决策、生产、开发、营销、发展等环节上,都可以借鉴其创新精神、科学思想,获得成功。道家的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寻找事物的规律都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而法家的重制度建设,主张从严治国的理念,对企业文化的组织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也起到指导作用。

儒家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有积极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对企业理念的提炼与塑造,也产

生很多影响。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提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被称之仁学的儒学思想中包含有人本主义的因素,孟子的“民为贵”也强调人的价值。

企业理念创意

企业形象(CI)必须围绕企业理念来进行创意、设计和实施。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大多数设计人员往往习惯于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从事设计,而不顾及CI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理念,这往往导致不能正确阐述企业理念。如果我们对企业的文化北京、战略目标、经营理念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有正确的分析和把握,也就是对CI战略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突出理念的CI设计是其他设计的先导,并且必定要决定其他设计的基本方向与风格。可以断言,一切其他的设计必须服务于企业理念,只有从企业理念出发,才不会偏离CI的本意。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就是创造”。他把企业经营活动看成是一种类似于艺术创造的活动,首先是一种企业理念的创意。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看,制定总体计划,招聘人才,筹集资金,建造厂房设施,开发产品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创造,而这种创造都是在一定的企业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松下认为,企业必须和社会一同向前发展。“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经营事业谋求提高人类的共同生活。在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根本使命的过程中,利润才变得重要。一切在于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于是松下提出了“生产报国”、奉献社会的精神。

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因此,企业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后,原来的企业理念也应有所变革。将竞争对手和企业所处的环境作为主要参照系,考察行业竞争环境对企业价值体系的直接、间接影响,并制定出可以不断适应动态革新的企业理念。当企业组建成大型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初期,由于见解明了的企业理念比一般的政策和系统更容易让人记住。这种比较直观的具有易于接受和传播的企业理念就要给予重新建构,以适应公司向大型化、集团化环境转变的需要,这时就必须特别重视包括制度文化在内的企业文化的审视与兼容,从而塑造新的企业形象。企业在转制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重振士气,也需要重塑企业理念。

在制定企业理念时,需要将其具体化为理念识别的基本要素和相关的应用要素。从企业理念的基本内容及其功能、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理念识别的基本要素包括企业经营策略、管理体制、分配原则、人事制度、人才观念、发展目标、企业人际关系准则、员工道德规范、企业对外行为准则、政策等。理念是别的应用要素主要包括企业信念、企业经营口号、企业标语、守则、座右铭等。

企业理念的制定需要发动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通过诊察企业的现状,确认企业的远景;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和企业远景试作理念识别的基本要素,将企业理念识别基本要素的草案适当进行企业内外的测试;就测试结果对企业理念识别基本要素作修正定案;根据修正定案的理念识别要素试作相关应用要素;将试作的相关应用要素进行企业内外测试;就测定结果对理念识别应用要素作修正定案;根据修正定案的理念识别基本要素和相关应用要素制定企业的理念识别手册。

企业理念的分类

企业的差别首先来自企业不同的理念,企业不同的理念定位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形象定位。因此,企业理念内容的差别化是企业差别的根源。从目前企业的现实状况来看,克将企业理念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抽象目标型。这一类型的企业理念浓缩目标管理意识,提纲挈领的反应企业追求的精神境界或经营目标、战略目标。这类企业理念往往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联系起来,直接的、具体的反应在企业口号、标语之中。

第二类,团结创新型。提炼团结奋斗等传统思想精华或拚搏创新等群体意识。

第三类,产品质量、技术开发型。强化企业立足于某类拳头产品、名牌产品,或商品质量,或开发新技术的观念。

第四类,市场经营型。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强调拓宽市场销路,争创第一流的经济效益。

第五类,文明服务型。突出为顾客、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综上所述,企业理念是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而建构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由此可见,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

从定义看二者的关系

为了弄清楚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的关系,有必要梳理一下迄今为止,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各种表述:

第一种表述: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习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和活动等。

第二种表述:企业文化由两部分构成,外显文化指企业的文化设施、文化用品、文化教育、技术培训、文化联谊活动等;内隐文化指企业内部为达到总体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守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基本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汇成的企业精神。

第三种表述:企业文化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经济组织的价值观与目的要求,以及实现目标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第四种表述:企业文化由企业的行为文化、心理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组成,其中心是企业的心理文化,即企业经营管理中形成的浸入企业全体员工灵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第五种表述:企业文化是由许多文化要素即企业劳动者所创造的的不同形态的物质所构成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是通过企业员工主观意志去改造、适应和控制自然物质和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

第六种表述: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理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风格。

第七种表述:企业文化是受企业经济活动及外界文化因素影响的由企业员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内部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

第八种表述: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中逐渐形成的价值体系和各种观念文化的总和。

第九种表述:企业文化是企业群体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适合于员工自身发展的一种生活模式,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行为方式的内在统一。

第十种表述: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优秀传统。

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大都指一个组织,例如企业、公司内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和生产观念,并依赖于这些文化组织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如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把企业文化定义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管理思想与策略,为企业员工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以帮助整个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他们都强调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价值观。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由100多种,归纳国内外学者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三种:

第一种是“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企业管理中硬

件和软件的结合。硬件,是指企业的外显文化,包括厂房设施、原材料、工艺、产品等;软件。是指企业的隐形文化,是以人的精神为寄托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企业管理制度,行为方式等。

第二种是“同心圆说”。认为企业文化包含3个同心圆。外层同心圆是物质文化,指企业内部的机器设备和生产经营的产品等;中层圆是制度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企业领导制度;内层圆是精神文化,指企业内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第三种是“精神现象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它是以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从企业文化的诸多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的关系:

首先,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几乎所有的企业文化的定义都提到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的概念和企业理念的概念基本是一致的。企业的成功来自于成功的企业理念,作为核心地位的企业理念无时无刻不在起指导作用。没有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概括的企业文化起码是低层次的,经不起竞争磨砺的短视文化,也是没有企业特色的。

其次,企业理念统驭企业的行为、经营方向以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等,换言之,企业理念知道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的各项工作,指导企业文化的方向,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

最后,企业的外显文化,典礼、仪式、企业英雄、管理仪式、工作仪式都是企业理念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

以项目文化塑造企业形象 篇3

建设项目文化打造优秀团队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项目部。在建点之初,项目部领导班子就提前规划、确定目标、确保落实,高起点、高标准建家,严格按照公司《项目部企业标识应用手册》的要求,从办公、旗帜、环境、服饰等方面进行了统一,实现了项目员工住宿标准化、办公自动化、生活办公环境四季常青化,提升了企业形象。同时,项目部切实加强民主管理,积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员工生活,让员工时刻享受“大家庭”的温暖,营造了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创新理念,增强团队凝聚力。为了打造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作业团队,项目部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精心提炼,编制出台了《项目管理文件汇编实施手册》,作为全面推行项目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并明确了“满足合同,高于合同,立足重庆,致力长远”的目标,以“以人为本、依托企业、诚信创新”为原则,构建了“工作没有借口,承诺不打折扣,诚信直到永久”的项目理念和项目工作作风,描绘了“让外环高速公路成为最好的工地,让项目部成为公司最优秀的团队,让每位员工获得全面成长”的共同愿望。

创新管理文化提升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模式,夯实项目管理基础。根据工期要求,项目部平均每月要完成产值1 000万元以上,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对只有50余名管理人员的实际,项目部在决策层之外,组建了两个工区,由项目部班子副职分别挂帅,直接指挥作业层,摒弃了传统的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慢,执行力不强的管理体制,做到了“决策零失误,管理零距离”,实现了项目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创新管理机制,促进项目良性运作。为实现业主项目管理的新要求,项目部用项目文化创新推动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积极实行精细化管理。项目领导班子在对项目整体进程进行系统策划的基础上,确定了项目部总体工作计划及奋斗目标,细化项目部及工区工作目标方针,严格实行绩效考核机制,消除了“工作不系统,标准不清晰,完成无时限,责任不明确,激励偏软弱”的管理通病,做到了服务零距离,安全零隐患,文明零投诉,质量零缺陷,进度零滞后。

创新队伍管理,激发协作力量。在队伍管理上,项目部加强对协作队伍的文化渗透力,注重对协作队伍人员进行了相关作业规范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按照规范的合同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权益,加强对协作队伍的管理和指导,以确保安全,确保质量。同时,项目部还为协作队伍统一配发了工作服、安全帽等劳保用品,监督协作队伍工资的按时发放。节日期间项目领导班子成员还带队前往施工现场慰问,得到了协作队伍的拥护,激发了协作队伍的工作热情。

创新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标准》推行后,项目部领导班子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贯彻落实《工程项目管理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并编制培训教材发放到各部(室)工区,做到人人皆知,深入人心。项目部在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后,还组织了学习考试。同时,各岗位管理人员将自身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职责摘录置于案头,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按照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创新文化载体树立企业形象

以项目业绩展示形象。项目部自开工以来,认真策划、精心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安全、质量、进度、效益、文明施工等始终受控,各项生产指标均全面或者超额完成了业主下达的计划任务。同时,项目党支部还获得了公司党委“红旗党支部”称号,项目部还获公司西南地区在建项目综合评比第一名、业主专项评比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多次受到业主的表扬和兄弟单位的观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以创建文明工地展示形象。项目部以“建设优质工程、构建文明工地、树立公司形象、奉献和谐”为宗旨,大力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公司以及业主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开展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文明素质。此外,项目部还注重强化视觉冲击效果,按照公司的要求,做到施工设备、材料堆放有序,标识规范清晰,展示了企业形象和实力。

加大宣传力度展示形象。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了宣传报道小组,并且在公司报社、网站及业主简报上及时报道项目进展亮点,宣传、弘扬项目文化及企业精神面貌,鼓舞外环项目员工士气,为工程的强力推进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篇4

(一) 鲜明的个性化设计能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当今社会是“注意力”经济时代, 拥有众多的企业和大量的同类产品。 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需要想方设法、竭尽所能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 如何才能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是企业非常关心, 也是企业形象设计师必须关注的。

对于企业来说, 独具一格的、个性化的形象设计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比较容易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收益。 因此对当今企业来说, 强化企业个性化形象, 重视全方位企业形象设计非常重要。

(二) 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需要完整的企业文化支撑

企业形象包括企业理念、企业行为和视觉形象。 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的存在是基于社会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准之上的, 只有优秀的企业理念才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企业理念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是指由思想、观念、心理等因素经长期的相互渗透、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内含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导意识, 表现为群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标准、心理等方面, 它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变化, 具有相当长的延续性和结构稳定性, 它是企业理念的真正核心。 因此, 正确的企业理念和完善的企业形象塑造, 需要全面的企业文化支撑, 从而保障企业的自身凝聚力和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

(三) 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决定企业形象需要体现个性化设计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 中国企业不只局限立足于国内, 大量的企业已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开始打造“中国创造”的企业品牌, 从“中国制造”的模仿到“中国创造”的创新体现了企业的成熟。 从设计角度来说, 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师的形象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归根结底是沿用西方设计观念和基本的设计规律。 对设计师来说, 重视有个性化的本土化设计, 强调设计的民族自信, 才能体现本土设计师设计思想的成熟。 从形象设计方面看, 具有鲜明民族性、个性化的形象设计更容易使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被识别和记忆。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形象设计中的作用

1.中国传统因素在审美上具有视觉效果的独特性, 在国际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体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计认同的个性化设计原理。 设计师采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形象设计可以取得很高成就。 例如, 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很多优秀设计作品都选用了传统元素, 他把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使用, 设计的作品在国际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 由此可知使用中国传统文化样式、体现独特个性的设计形式在国际上也是能被认同的。

2.传统形象设计体现了文化的认同, 便于被本民族大众所接受。 设计师在企业形象设计中采用大家熟悉的传统元素进行形象开发, 用现代设计手段进行重新设计, 容易形成具有亲和力、方便识别、利于传播的优秀设计形象。 因为, 传统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佛、道、儒家文化的综合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佛家、道家出世的开通达明和儒家入世思想的对社会的积极面对。 因此, 使用中国传统创意设计能体现超脱的设计意境和积极的设计效果, 符合创作具有视觉冲击力并能耐人寻味的企业形象的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植于人们内心的, 优秀的文化一直以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大众形成影响。 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就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因此当代人们也容易接受传统文化所传达的相关信息。 例如, 从思想上, 中国人喜欢有吉祥寓意的形象设计, 企业老板也希望企业能发展壮大、具有欣欣向荣及红红火火的发展前途等, 因此, 使用具有吉利寓意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形象设计能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3.从设计角度来说, 传统文化元素对创意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 中国一些传统的行业, 可以方便地使用传统形象进行设计表现:传统行业由于传承特点, 其行业特征明显, 容易采用传统的形象进行设计表现。 当然,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设计符合流行审美的发展观点, 宜在传统形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规律对其进行调整加工, 使之符合时代特点, 更易为当代受众所接受。

(2) 中国文化元素多元化和多样化特点可以使现代设计更加丰富:

①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表现, 是通过历史积累和传承的, 其所具有的审美特点和个性特征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例如, 中国的传统图案大都有文化内涵, 常以神话传说、民间典故为题材, 通过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人们对于平安、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所以传统图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 符合了形象设计的某些规律, 通过合理的设计应用可以充分表达相关设计理念。

②中国文化元素之一的汉字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汉字最初就是一些象形文字或图形符号, 因其具有一定的象形意味所以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 同时由于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演变, 变得形式多样而有韵味, 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多种字体样式, 还发展为书写作品和篆刻作品等多种表现形式, 为形象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因素和多元的设计原型。

③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规律也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经验, 使用得当可以使设计表现意境深远, 使人回味无穷。 中国文化中传统绘画的审美取向是:重视事物的神态、气韵, 通过绘画传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认识。 画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结合起来, 用绘画还原自己的思想, 重视表情达意。 中国绘画中采用的动静处理、虚实表现、疏密布局等意境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是和形象设计息息相通的, 企业形象设计也是以形表意的。 因为好的设计就是在充分表达形象个性特征的基础之上体现优秀的设计理念的。

三、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价值

当代设计师需要协调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影响。 设计不是艺术, 设计是沟通、是传达。 设计不同于艺术不能凭感觉做, 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视觉语言。

由于设计本身属于沟通的范畴, 因此需要设计师的设计符合时代特征。 即设计师采用传统文化或传统图案作为设计源泉而不是直接地应用传统形象, 需要在传统形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再应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对原始的设计元素进行重构。 因此, 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 设计师应通过大量搜集传统文化的素材, 挖掘变化并改造传统图案, 让传统图形成为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 为我们的设计提供设计思路、设计灵感和形象源泉, 最终利用现代造型规律将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所以说, 现代设计中设计师的角色是协调传统文化和现代认识的冲突, 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影响, 发挥现代设计的优势, 设计出符合现代设计要求的设计作品来。

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应用, 可以满足精神层面的和形象层面的多重要求。 企业形象设计师采用具有浓郁中国特点的设计, 可以体现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国际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场化需求, 大量基于传统元素的优秀的企业形象设计已经开始呈现, 互联网上很多优秀企业例如网易网站的LOGO形象设计、凤凰网的标志形象设计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字体设计或传统图案形象进行重新设计的优秀形象, 这些典型的形象设计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点和强烈的个性特征。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 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 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影响, 它标志着企业的成熟和进步。 同时, 随着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元素的重视和传统元素的广泛使用, 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形象设计的逐步成熟和本土设计师设计自信的形成。

摘要:现代企业的形象设计越来越重要, 具有鲜明特征的企业形象可以更快地为大众所接受, 一个企业能有完整的企业形象并进行有效的推广, 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有远见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形象的个性化设计。中国传统元素从国际设计角度来说具有独特性, 传统文化及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实用价值。中国设计师可以通过从传统文化的审美规律和传统图案中提炼传统元素进行设计, 设计更多国人更容易接受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形象设计,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刘言芳.浅析传统吉祥图形与标志设计艺术市场化走向[J].中国市场, 2011 (48) :152-153.

[2]王文豪.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芒种, 2012 (17) :212-213.

[3]赵艳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4 (05) .

建树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篇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气、神”

修于精(元)——正心

行于气(血)——舒筋

显于神(形)——养容

对联:

立志高远如天,任长鹰展翅昂翔

心胸宽阔似海,容万象波澜不惊

横披:隆胜特艺

“做隆胜人树时代新风崇 ”

“新隆胜新气象新思想新风崇” “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

“企业利益高于一切”

“力求效益最大化,力争损耗最低点” 宣传横幅:

企业宗旨:诚信务实,创新发展。

企业精神:放眼世界,永往直前。

经营理念:树形象,创名牌,促成长。

经营策略:和善为固本,规范求隆昌。

企业的“一字文化”:和、仁、智、忠(物控部)、勇(生产部)、拓(开发部)、信(业务部)、义(企管部)。

企业文化培训建设:

提高觉悟五提倡 遵纪守法、勤劳刻苦、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讲究卫生 改进观念讲三效 效率效益效果

修正思想抓三天 总结昨天,珍惜今天,设计明天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篇6

【关键词】VI形象设计;校园文化;品牌;应用

1.VI形象设计的内涵

VI即(Visual Identity)是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一项重要的构成,企业形象识别中包含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方面所构成。VI视觉识别系统,它是一种抽象静态的识别符号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它应用范围最多、影响层面最深、传播效果最直接的一种表现符合。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完善的VI形象设计对于一个企业品牌提升与品牌战略当中十分必要,且影响越来越广泛带的品牌价值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全国的各类高等院校当中关于VI形象设计的改进完善及提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一个好的VI设计是完善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提升促进学校的品牌认知度与价值有着重要贡献。

2.当今高校校园形象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现阶段社会品牌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校之间品牌意识也不断越加争强,各所高校之间为争强自身品牌影响力,都相应推出了自身的VI形象设计。当中也不乏高校通过自身品牌整体的营销整合传播取得了不错的影响力和品牌地位,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不少高校存在急需提升自身竞争力而出现的相继模仿现象,使得自身品牌VI形象设计整理和完善不全面,只是简单做了些标志、标准色标准字和基础应用部分设计,并未能全面科学的对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做出全面分析,导致了现今高校间视觉形象识别效果凌乱,传播效果和品牌力不强的局面。

3.VI形象设计在校园文化形象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3.1校园VI形象设计的作用

有效完整的校园VI形象设计相当于学校文化的一面大旗,这面大旗将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文人文化等通过科学有效优化的统一整理;实质提高学校形象,美化校园环境,形成一种以美养人、以美静心、以美促进的新型理念价值观,让环境美陶冶师生的心灵美、品行美,发挥出学校的隐性价值。完善的VI形象设计还要体现出设计的同一性、整体性、传播性、识别性、区域性,同时增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文明性,塑造具有自身文化特色高校形象,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才能体现校园文化的积极教育意义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品牌效应。

3.2提升学校的品牌认知度

成功的VI形象设计就是“形象大使”和“无形宣传员”,所以标志是一所学校的心灵窗口,是学校重要象征。建立科学的视觉形象设计,确立好标准色与辅助图形,综合考虑到与其它院校的视觉形象产生差别,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凸显差异性,避免雷同。成功的设计就是把这种差异性利用视觉表现重点展示出来,使此自身形象完全不同于其它院校,方能脱颖而出,更大程度上吸引起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系统化的设计与传播,个体服务于整体,局部服从于全局,做到规范、统一、全面、有序,只有这种合力,才能加强学校的实力,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认知度。

3.3打造品牌传播力与价值

良好的品牌文化形象就像一个“活招牌”,一旦在“消费者”心中扎了根,发挥出的品牌价值与传播力是无法估量的;良好的学校形象在博得大家好感的同时,所带来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品牌价值,还能大大的满足了老师同学们的精神需求,对于提高同学们综合素质文化修养起到直观的作用。当然,成功的品牌力不是轻而易得的,需要奠定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品牌塑造,具备精准的策略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提炼得来的标志及系列设计,其次还要利于各种资源的良性整合。每一所学校面对的市场、人才、社会资源、合作关系等,都需要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互动,才能起到进一步完善品牌传播与增加品牌价值的作用。

4.校园文化形象建设中融入VI形象设计的思路

4.1校园文化形象统一性重塑

对高校校园文化识别的各种要素,从校园文化理念到视觉要素予以标准化,采取统一的规范设计与应用,对外传播均采取统一的模式,并坚持长期一贯的运用,不轻易进行变动。统一性原则的运用能使社会大众对特定的高校视觉形象有统一完整的認识,不会因为学校校区分离的原因而造成的识别系统要素的不统一而产生的一系列识别上的障碍,增强了形象的传播力。

4.2校园文化形象整体性重塑

校园文化形象还要将设计基础部分要素组合成通用较强单元,如在VI基础应用系统中将标志、标准色、标准字或辅助图形等组合成不同的形式单元,可灵活运用于不同的应用系统部分,也可以规定一些禁止组合规范,且设计上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合性。如标志不会因缩小、放大产生视觉上的偏差,线条之间的比例必须适度,如果太密缩小后就会并为一片,要保证大到户外广告,小到名片均有良好的识别效果,以保证传播的整体性。同时对设计对象组合要素的参数、形式、尺寸、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使其具有整体统一家族式的特征,鲜明的识别感。

4.3校园文化形象传播性重塑

校园文化形象传播中除了承担着宣传学校使命、核心价值观、管理哲学、行为准则的价值体系的使命外;在VI视觉形象设计中同时也承担梳妆打扮的视觉感染使命,而体现这一使命感的,除了一些简单的校园导视系统视觉形象外,学校在必要的同时给师生制订统一服饰着装、胸徽、校牌、图案等塑造学校统一的视觉传播形象,对外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学校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并且形成规范化的传播效果。对内能够凝聚人心,让每一位在校师生都感受自己是不可或缺当中的一员,发挥着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加深了师生归属感和价值感。达到提升形象,传播学校品牌效应。

4.4校园文化形象艺术性重塑

参照过往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往往给人感觉文化特色单一,缺乏识别性、文化底蕴不强,难让人留下印象。为提升和改变这一现象,结合VI形象设计系统中对设计内容如:校园文化、地理位置、区域文化特色等进行提炼,使提炼符合及标志在满足推广需要前提下尽可能符号清晰、造型简明、识别性高、具有一定视觉艺术性。将所构成的元素的组合形式必须化繁为简,有利于符合或标志的施行。消除以往的单一色彩区别及简要的形象指示系统旧模式,转型为赋有地方区域民族特色文化的艺术符号,产生一种不可代替文化特色,彰显校园的独特艺术性。

5.结语

因此,一套完善全面VI形象设计,不单单是一所高校的形象窗口,所蕴含更多的是一所高校的办学文化、办学理念与内涵,更是凝聚人心、展示校园特色与文化、提高师生道德素养,有着无可复制的时代性、教育性、文化性,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与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邓婷.VI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J].百家论坛,神州.

刍议企业文化培育与形象塑造 篇7

关键词:企业形象,塑造,企业文化,培育

1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1.1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通常,良好的企业形象容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本企业的产品。因此,具有良好形象的企业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在众多品牌电冰箱中,海尔冰箱多年来一直受到消费者青睐。即使在市场疲软导致的大多数电冰箱降价销售、滞销积压时,海尔电冰箱也能够始终保持价格稳定。除了海尔拥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其健康、稳定的企业形象也是其不败的主要原因。

1.2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营环境

倘若企业形象良好、让人信赖,企业融资时,银行和保险公司会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和担保;业务往来单位也愿意与其建立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政府也愿意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对企业而言,这一切无疑是一种广博的资源和丰厚的待遇。

1.3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吸引和保留人才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还有利于企业招徕外在人才。此外,还容易使企业内部的员工对企业产生自豪感、信赖感、荣誉感,以及强烈的认同归属感,从而增发更多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稳步向前、健康发展。

2 企业文化培育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二者殊途同归,其本质都是一种思想。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二者不可分离,世间也没有不带有企业文化的形象。企业形象的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文化特性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另外,企业文化概念的延伸和诠释,是通过企业形象来实现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外显的基本形式。从某种程度而言,企业形象代表了一定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2.1 唯有以企业文化为依托,方能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塑造和倡导良好的企业形象,离不开消费群体对企业形象的识别和肯定。企业形象是否良好的标志,是其最终占据消费群体的内心空间。根据《财富) 杂志调查资料显示,由其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财富》杂志也曾表示,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个关键因素是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通用电气公司 (GE) 的前任CEO韦尔奇就曾说:“企业文化是永不可替代的一项竞争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是靠文化制胜。没有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企业形象是无力空洞的。脱离企业文化去建设和塑造企业形象,无异于是空中建楼阁,纵使建造的壮观宏伟,也早晚会倒塌。

2.2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巩固地位、拓展企业形象内涵

企业文化的培育,无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形象塑造,还是对企业巩固自身地位、拓展品牌效应,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企业文化的内部培育,除了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凝聚力之外,还能够使企业内部员工拥有共同的目标、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并会促使员工自己的价值观念向企业文化靠拢,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外在行为表现。通过企业文化的外部培育,能够使相关外部机构或群体、个人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企业整体面貌。

2.3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塑造的导向

企业文化培育是塑造优秀企业形象的导向。这种导向的表现方面有很多,比如以市场、产品、社会责任和消费者等方面予以表现,这些方面大致分为两个导向:市场导向和社会效益导向。

2.3.1 市场导向

任何企业都离不开市场。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更广泛的开拓市场。对企业而言,市场理念实际由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市场弹性很大,而且是可以变化的。凡是具有良好文化的企业都能够有效利用市场,创造需求,挖潜绩效。企业在塑造自身形象时,这种塑造本身就是市场导向的一种外化反应。而企业文化的培育有利于企业丰富其市场文化,促进自身品牌声誉,从而赢得顾客、扩大客户群。

2.3.2 社会效益导向

企业文化的培育不仅是企业塑造形象的市场导向,还是企业的社会效益导向。而且社会效益导向近年来越发被企业重视。尤其是通过蕴含在企业形象背后的社会责任诸类的企业文化的培育,以获得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外在形象的认可,这种方式已成为一种智慧型、高水平、深层次的竞争选择。

社会效益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形象塑造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初始阶段,企业需要持续生存和扩大规模,需要承担最基本的社会资任。除了保证产品合格,还要树立质量优良、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当企业逐步立足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时,除了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之外,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际上,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是其塑造形象的一种快捷方式。比如,广州白云山多年来一直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关心公众健康。每逢灾害 (如大兴安岭火灾、“非典”) ,其都积极参与救灾抗险活动,多次被评为我国诚信度最高的制药企业。

2.4 培育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培育是企业一种目的性活动。通过企业文化培育,以达到宣传企业理念、塑造企业形象、强化企业标识的目的,继而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和信任。当每一种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都被烙印上企业文化内涵的印记时,企业无论是在与外界沟通、公益事业活动,还是其自身产品销售、宣传促销等,都能够良好地宣传企业文化理念。而这种企业文化培育的最终目的,还是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人们都熟知海尔的广告语——“真诚到永远”,这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更是其塑造企业形象的方式。随着海尔跨入国际化,其又提出“真诚、完美、舒心”的企业文化理念,加固了其优秀的企业形象。

3 企业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 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已经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但在现实中, 一些企业对塑造企业形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或者认识不够全面, 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塑造的方式方法也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概括起来, 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3.1 塑造企业形象的持续性不强

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久和持续性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美好形象的保持还需后期的不懈努力。然而,我国的很多企业,在一时塑造了良好形象之后,极易松弛懈怠,于无形之间降低了自身要求,无法保持之前的光辉形象。最显著的例子是万科集团。其在涉足房地产业过程中首先提出“物业管理”模式和“建筑无限生活”的文化理念,企业形象颇佳。然而汶川大地震时,万科集团以企业为单位捐款200万元。但是其老总王石却坦言中国是个频发灾害的国家,号召企业员工单人捐款不超过10元,纵使万科之前的形象再光辉,该言论无疑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2 企业对其形象塑造的认识不足

3.2.1 认为“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文化”

虽然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培育二者殊途同归,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却不同。企业文化侧重于企业精神的培育,通过合理配置内部要素、规范员工行为、建立和谐的企业环境,达到凝聚员工、发挥其工作积极性的目的。而企业形象的塑造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之上,企业形象的塑造高于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培育企业文化的终极目的。通过将内在的企业精神进行强化和外显,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3.2.2 无法正确认识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目前,有不在少数的观点认为,塑造企业形象实则就是对企业进行外包装,无非是对企业的商标、标识等进行创新性设计,以求给消费者和潜在顾客带来视觉冲击。这种观点难免浅薄。事实上,塑造企业形象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方式,是由设计企业外部形象过渡到规范内部文化理念的深层次管理过程,而非仅是一种视觉效果。塑造企业形象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继而规范员工行为、宣传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标识,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3.3 社会责任感缺失

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团体,都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单个组织。任何个体都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应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现实中真正拥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并不在多数。很多企业仅把企业利益作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当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往往选其前者而弃后,无法正确认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最终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3.4 塑造企业形象有待于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在现实情况中,相较于企业的外在形象,大多数企业往往对产品、服务的质量以及品牌影响更为重视。实际上,企业形象不仅包含了产品、服务质量以及品牌影响等方面,还是企业内部诸因素的一种外在反映。大多数企业由于对企业形象的重视不够,缺少形象塑造战略。只关注了企业形象涵义中的几点小处,却忽视了企业形象的整体塑造。

此外,还有些企业虽重视整体形象塑造,但却没有一套科学合宜的形象塑造战略。仅是以聘请明星代言、制作大量广告等方式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此类方式较随机,且无法形成前呼后应的整体效果,使企业形象塑造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4 如何通过培育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

4.1 认知先于行,侧重于内外宣传

认知先于行。对企业而言,员工唯有认知企业文化,才能认同和同化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本文认为,应充分认识认知的作用,扩大企业宣传,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深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培育和宣传企业文化,达到塑造企业形象的目的。

对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宣传要以外部为主,内部为辅。通过对外宣传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通过对内熏陶,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继而从整体上塑造企业形象。

4.2 实现名与实、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生存状态取决于企业的核心实力,而企业的核心实力恰是企业文化的培育内容。笔者认为,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名与实、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具体而言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企业形象的塑造要实至名归。企业文化培育的目的,是要求企业不仅要塑造其形象、传其名声,还要在塑造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其次,企业文化的培育要以形传神。企业不仅要积极企业文化的新内涵、有效整合企业文化形态,更要促使其核心价值观生根发芽,既内化为能够有效促使员工向心力的内部环境,又能外化为对消费群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惟有如此,企业才能保持鲜活和持久的社会形象。再者,企业要形神兼有、内外兼备。当前提升企业形象、打造良好品牌,是企业面临的第一要务。面对新形势,企业要形神兼有、内外兼备。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竞争力,最终实现名与实、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4.3 以培育企业文化增进外界对企业的了解,提升企业社会价值

综合当前企业,无外乎有两种类型,即开放型和封闭型。其中,开放型企业是指具有发展前途且生命力旺盛的企业,这类企业外部形象良好、员工心态积极、向心性强、企业内外部环境稳定合宜。而封闭型企业则与之相反,注定衰亡。笔者认为,若要使企业成为开放型企业,就需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从战略的高度营造和宣传浓郁的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增进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了解,继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社会价值。

4.4 注重优化企业环境

通过培育企业文化以塑造企业形象,还需综合考虑企业与消费者,将二者相联系,使其互利互惠,在共同创造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能共享文化成果。不仅扩充了消费群体,还使企业形象在消费群体中落地生根。但是,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将企业文化融合进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层更应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约翰.科特, 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7.

浅析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篇8

1 企业文化

1.1 企业文化定义

企业文化是在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发展、经济竞争加剧、人文因素传播等作用下蕴育的。它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确立的, 为其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1.2 企业文化案例剖析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 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1988年万科进入住宅行业, 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 2006年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二十多个城市。经过多年努力, 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

万科公司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中国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对内平等, 对外开放, 致力于建设“阳光照亮的体制”。万科把人才视为资本, 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万科企业文化案例为业界所推崇, 并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 万科载誉不断。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 是万科的最大特色。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 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 致力于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更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

1.3 企业文化在建筑企业中的重要性

万科的企业文化一直坚持简单、规范、透明。万科绝不会要求员工在公司内外采用不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万科秉承“人才是万科的资本”的用人理念, 使员工和公司、客户、合作伙伴之间一直保持平等、双赢的关系。二十多年来, 万科一直保持行业领跑者的地位, 实现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而其中, 起到有力支持因素的就是万科的一克拉文化。20多年来, 万科一克拉文化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逐步渗透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万科一贯主张“健康丰盛的人生”, 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倡导简单人际关系, 致力于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氛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万科建立了一支富有激情、忠于职守、精于专业、勤于工作的职业经理团队, 形成了追求创新、不断进取、蓬勃向上的公司氛围以及有自我特色的用人之道。实践证明, 万科的一克拉文化所展现的用人原则是万科多年来稳步发展的动因。

从王石领导的万科企业文化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企业家视角下的浓郁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 万科“阳光照亮的体制”让其“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不断成为现实, 企业家的思想境界正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和进步。实际上, 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家的思想境界。因此, 在企业竞争到一定阶段, 企业之间的差异会直接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2 企业形象

2.1 企业形象定义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 (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 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它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 以及能否被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所理解和接受,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

2.2 企业形象案例剖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中国四川省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 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 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 支援灾区人民。在地震当日, 中国著名的房地产公司———万科集团宣布捐款200万元, 但在全国企业界动辄上千万的捐款面前, 这笔捐款的数额以及万科董事长王石对捐款数额的解释给万科带来的不是鲜花与掌声, 而是全国范围的口诛笔伐, 这就是万科“捐款门”事件。万科在2007年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 超过523亿元, 净利超过48亿元, 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由此看来, 万科没有承担起与其能力相应的社会责任。

2008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此次品牌榜的一个热点是汶川大救援中各企业的表现。在本次排行榜中, 万科的品牌价值为181.23亿元, 比去年缩水了12.31亿。具体表现在资本市场上, 2008年5月15日万科的每股股价为22.57元, 之后连续下跌6个交易日, 一直跌到5月23日的19.6元。“捐款门”事件对万科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短短6个交易日内万科集团公司市值蒸发了204亿元。

万科捐款门事件出来后, 舆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企业人伦理和企业家道德的讨论上。但单从管理角度来看, 这是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事件的引发,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 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危机管理属于企业公关管理职能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企业形象管理的表现形式。通常人们对内控风险的认识, 在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这几方面比较关注, 但对于道德风险的关注相对比较弱, 这也是引发此次形象危机的一个关键问题。万科未重视在地震灾害这种重大事件中公司伦理道德观宣扬所引发的企业风险, 从而缺乏相应的规范管理控制, 导致形象危机的产生。第二, 企业危机管理不规范。和大多数中国企业一样, 以管理水平著称的万科看来也犯了一个常见的“中国错误”, 那就是未能把董事长纳入到这个组织机构当中。董事长成了组织管理中的“自由人”队员, 职责和权力的划分对董事长不管用。第三, 信息没有持续收集与传递。重大事件发生后, 情况不可能一步摸清, 需要持续关注, 并随时供决策层参考。在灾情还未全面体现出来, 万科能够拿出二百万元, 比许多企业都走在了前面。但是, 后续的跟踪却忽视了, 明显未能把信息持续传递到高层, 导致了误判。不仅使万科未能及时追加捐款, 更直接导致王石的博客文章的出现, 引发喧然大波。

当然, “捐款门”事件之后万科也做出了迅速的回应和挽救措施, 让企业的形象得到了及时的维护和重塑, 并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起点。2008年5月21日, 万科地产董事长王石在四川绵竹市遵道镇考察时, 王石向记者表达了他对这一事件的歉意:“我现在认为在当时这种情况下, 我所说的那句话还是值得反思。这段时间, 我也为我这句话感到相当不安。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分心, 伤害了网民的感情。二是造成了万科员工的心理压力。三是对万科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对广大网友表示歉意。”王石到四川考察是为了与遵道镇政府商讨城镇的重建方案。“万科捐款门”引起了全国网民争议, 此次万科积极参与重建援助, 体现了万科一如既往的社会责任, 也是对网友指责的有力回应。

2.3 企业形象在建筑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把企业做大做强, 不仅要求企业要有先进的装备、精湛的技术、灵活的机制, 还必须要重视建设造企业形象, 以良好的形象, 赢得社会和业主的认同,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以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显的特别重要。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得到公众的信赖, 为企业的商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消费信心。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可以形成一大批追随者, 以拥有和购买企业商品为荣耀。

3 总结

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反映出企业的方方面面, 也可以洞察企业的系统概貌和整体水平, 更可以评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 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是企业不能忽视的重要元素。

摘要:建筑企业发展与经营的过程中, 存在一些忽视企业文化和形象的现象, 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损失。本文主要通过万科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形象相关案例, 阐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案例剖析

参考文献

[1]陈亭南.现代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

[2]王耀发.先进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南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2 (5) .

[3]李忠华.精心培育企业文化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山东社会科学.

[4]孙立国.企业的文化与企业形象.中外企业文化[J].2004 (1) .

[5]周锦尉.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J].中国企业家, 1996 (5) .

[6]王笑梅.试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战略[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2 (1) .

[6]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篇9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它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 以及能否被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所理解和接受,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

企业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不同的标准企业形象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按照形象的可见性可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有形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对象, 包括产品形象 (如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包装、商标、价格等) 、建筑物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实体形象 (如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等) , 它是通过组织的经营作风、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等形象因素体现出来的。

无形形象则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观念形象, 这些形象虽然看不见, 但可能更接近企业形象的本质, 是企业形象的最高层次。对企业而言, 这种无形形象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 企业信誉、企业风格、企业文化等。这些无形形象往往比有形形象有价值。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对于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它不仅给企业带来许多商机, 也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企业竞争是文化、形象、品牌的竞争。为适应新的形势, 企业领导层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认识在当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统一思想认识, 起到结聚的作用。众所周知, 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支柱, 这个国家必定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作为一个企业, 没有自己的企业精神来统一职工思想, 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那么, 这个企业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

所谓的企业精神是指企业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凝聚而形成的一套观念和意识。它是企业全体职工所能接受的一种观念和意识, 是一种良好的群体意识, 因而它具有统一职工思想的功能, 起到结聚作用。企业精神既是企业传统的继承, 又是企业开拓进取的动力。企业在正常运转的时候, 需要企业精神的这种凝聚作用;企业在艰难困苦创业之初, 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之时, 企业精神的这种凝聚作用更显得突出和重要。精神的力量, 能够统一职工思想, 调整职工情绪, 激励职工热情, 引导职工行为。

2.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存在着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在表层文化中, 令人赏心悦目的厂貌, 会使广大职工置身于一种精神愉快的氛围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职工会精神饱满, 心情舒畅, 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就会自然产生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结果必然会提高工作效益, 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精神、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企业文化的深层文化, 对企业起着决定作用。企业精神是职工的精神动力, 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更是企业兴衰的制约因素。如果一个企业的职工队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那么可以说这个企业就存在着潜在的发展优势, 职工科学文化程度高, 就会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技术, 就会不断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产品就会不断更新换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企业间竞争会愈来愈激烈, 而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够适应、满足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企业就能生存、发展、前进。否则, 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失败, 甚至消亡。

3.企业文化具有陶冶职工情操的净化作用。结合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活动, 在职工自愿参与情况下, 开展一些适时有度、健康有益的活动。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化思想的群体自身自我教育、自我规范作用, 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由于来源于群众, 进而使职工的思想道德在参与中,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 久而久之, 就会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 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性, 使自己的一些心态, 行为得到升华。比如, 组织一次职工书法展览。参与作品展览的职工都会为自己的展品倾注全力, 这期间, 他就无暇顾及到其它行为, 很少对其它事物关注, 这种做法会使职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增强职工的自信心, 无形中培养了职工的意志和耐力。类似这样的活动举办的越多, 人的思想就越有机会受到熏陶, 得到净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企业文化模式, 也不能排斥中国文化历史传统, 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关系, 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才能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当前,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精神文化为先导,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理想信念效应。精神文化即价值观, 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反映出的一种企业精神, 从而更好地体现职工的信念、目标追求以及道德规范。当代先进的管理理念, 其精髓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通过人文精神将全体员工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 致力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引导, 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营造企业精神, 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企业的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激励企业全体成员为企业奋斗的精神旗旗帜。一个企业由许多人组成, 每个人所信奉的价值观是千差万别的, 必须通过引导使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首先, 应有意识地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并使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自觉, 为职工所认可, 为职工所共有, 以此来统一职工的思想, 使人向同一方向努力。其次,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人的精神。它明确了企业职工的核心理念, 凝聚了企业职工的智慧和汗水,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中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群体意识, 往往给人以理想、给人以激励。二是塑造企业宗旨, 确立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宗旨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 确立鲜明个性的企业宗旨, 并以此确立全体职工的行为准则, 激励和约束全体职工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 这是发挥企业文化巨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宗旨融汇了职工的思想观念、职工道德等方面的先进成分, “创一流业绩, 树一流形象, 建一流队伍”, “质量第一, 信誉至上, 永无止境的追求”等这样的企业宗旨体现了企业职工的职业追求和行为指南。企业还可以将企业宗旨细化为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岗位格言、工作警言、道德箴言, 使企业宗旨具体化、鲜明化, 更易于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2.以物质文化为保证,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环境氛围。物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 是由一系列有形文化因素所组成, 其主体是通过塑造形象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进而推动企业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 环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 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优化企业环境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着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管理档次。因此,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环境建设, 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 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将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宗旨用标语展示在醒目部位, 营造了企业文化的环境氛围。

3.以媒体宣传为载体,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辐射效应。一是利用广告媒体, 扩大企业影响。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量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着, 公众每天都能接触到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 他们常常是凭着感觉, 从中寻找自己满意的信息。对此, 通过百屏广告、户外彩喷公益广告、企业简介和企业画册等媒体, 大力宣传企业形象, 展示企业名片, 从而扩大企业知名度。二是借助新闻媒介, 搞好舆论宣传。借助新闻媒体宣传企业, 是一种投资少, 收效高的好形式。对此, 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报道, 把企业介绍给社会, 让社会公众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

4.以塑造队伍为重点,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组织基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的队伍建设。培养“四有”职工队伍,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只有使职工从内心拥有企业形象战略, 才能变成巨大的精神动力, 成为行动指南。因此,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一支能充分代表企业形象的职工队伍。一是抓教育, 在灌输培训中提高素质。职工是企业的基石, 职工素质高低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 应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企业在对职工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同时, 将企业的发展概况、企业形象战略制成录像带, 让职工能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认识企业。还可以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塑精品形象”活动, 教育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增强责任感献身企业, 争做合格职工, 激发职工“厂兴我荣, 厂衰我耻”的热情, 并把企业的“底”交给群众, 使大家识家底, 知家情,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抓激励, 在弘扬典型中振奋斗志。企业中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 是企业文化中最优秀的一部分, 是引导和推动企业文化的巨大动力。它最突出的功能是激励性, 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 必须大力抓好典型的树立和弘扬, 使先进人物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 发挥激励作用, 从而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对提高全体职工素质发挥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 优秀的企业文化, 就是企业的无形资源和资本, 用企业文化这只无形之手可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对于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企业形象入手, 分析形象构成要素, 提出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武装生产要素, 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 增强凝聚力,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作用,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源.解读企业文化[J].企业标准化, 2003 (1)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篇10

关键词:新农村,营销,地名文化形象设计

一个地区的地名,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变迁、地形地貌、历史渊源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历史悠久, 地名文化资源丰富, 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旅游资源学的角度分析, 地名文化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 因此如何使地名文化在对外新农村旅游业营销中发挥更大作用,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1 地名文化形象设计的前景

形象设计对于人们并不陌生, 但旅游从业人员对其理解多限于通过景区良好的景观建设, 特别是环境卫生、安全保卫以及相关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给予旅游者正面、美好的印象和感受, 这种观点只是对形象设计的表面理解, 而将地名文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系统认识的新观念尚未普及。

事实上, 国际旅游发达的地区斥巨资研究、设计、推广国家、省 (州) 或新农村的文化形象的实例不在少数。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地旅游形象推广工程已经影响到我国, “无限的新加坡, 无限的旅游业”、“魅力香港, 万象之都”等形象口号渐渐为人所知。地名文化形象设计悄悄地在我国一些旅游新农村兴起, 广州、北京、上海、深圳及“珠三角”、“长三角”等一批经济发达、城镇密集的区域都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地名文化形象。可以预计, 不远的将来, 宣传新农村形象的广告会像商品广告一样迅速专播, 地名文化形象战略将成为地名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

地名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财富, 虽然一般的消费者的旅游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一下当地的地名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但是地名文化却有着某种旅游资源载体的作用或功能。如湖北武汉黄鹤楼地名的来历, 就可以认为是黄鹤楼风景区的载体, 旅游者亲眼目睹黄鹤楼英姿的同时, 还了解到黄鹤楼得名的原因, 增加了旅游活动的乐趣, 增长了旅游者的知识。类似的还有晴川阁, 它不但指一个旅游景点的实体, 还会让旅游者产生联想, 使旅游者不自觉地进入“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意境。

地名具有的定位功能, 使人们可以“按名寻地、按名知地”, 这是地名所具有的共性。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活动, 从旅游动机的产生、实际参加旅游活动到对旅游活动的回味, 旅游地名始终贯穿其中。旅游活动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都离不开旅游地名的穿针引线的作用。

2 新农村地名文化设计要点

与中国人“尚名”、“慎名”的传统不同, 我国很多新农村在地名文化策划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所选择确定的科学性普遍存在不足。实际上, 新农村的地名文化与实际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对客服务等一样重要, 甚至更重要, 这是由旅游生产与消费时空统一而后于销售和购买、以及客源地销售而产地消费的“隔山买马”特征所决定的。

第一, 地名文化概括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表现出新农村的性质特征。

地名文化首先是新农村的名字, 要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新农村的主要性质特征。浙江省的旅游地名文化“诗话江南、山水浙江”, 贵州省的“文化干岛、生态贵州”等, 对旅游新农村主要性质特征的概括都比较客观、准确、全面。浙江以山水见长, 浩瀚的人文历史画卷, 使得如诗如画的江南更是美不胜收。

第二, 地名文化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状况及其需求偏好。

旅游新农村的地名文化是要吸引人前去旅游的, 因此, 还必须考虑主要目标市场的状况及需求偏好。在这方面, 国内孤芳自赏、自我中心者不在少数, 一些地方动辄打出“天下第一”、“世界第一”、“中国第一”就是比较典型的例证。实际上, 目标市场并不都会对自封或找其他组织、人员加封的“第一”感兴趣, 往往还会产生歧义。旅游新农村、新农村的地名文化及其宣传展示, 必须对目标市场的潜在旅游者“投其所好”, 当然要符合实际和恰如其分。现在很多地区提出要建设某某地区的后花园和度假休闲基地, 如江西确立的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 就是面对目标市场的地名文化策划, 有的地区提出的“拥抱长三角”也是这个意思, 只不过在提法上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而贵州某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出要建设成为贵阳乃至更小的一个新农村的“后花园”, 似乎就没有能够全面考虑其对应的更大的潜在目标市场, 更不用说这些市场需求偏好了。

第三, 地名文化一定要能够被广泛认同和接受, 不能产生根本性的歧义。

首先, 地名文化定位要能够被新农村及其所在地的人民群众所认可。新农村及其所在地的人对新农村的性质特征感受、认识最具体、直观、全面和深刻, 因此, 他们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主题定位符合实际。此外, 地名文化定位也必须考虑新农村及其所在地区在感情上能否接受。提出全新的形象定位, 也需要通过宣传、讨论来让他们认可。其次, 地名文化要被其他新农村其他地区认可, 正如前述的“天下第一”、“中国第一”、“神州第一”等常见地名文化宣传, 就常常引起争论甚至引起反感, 因为这种第一没有统一的标准, 没有权威的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来选定它。最后, 地名文化要能够被旅游者认可, 这是最主要的。“美食王国”、“购物天堂”等地名文化宣传屡见不鲜甚至俯拾皆是, 不能不说是策划和宣传方面的败笔, 很多旅游者特别是比较成熟的旅游者实地感受后往往一笑了之, 被嗤之以鼻的也不少见。

第四, 地名文化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 不可简单比附、套用。

地名文化必须鲜明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进而也才可能产生吸引力, 因此, 在地名文化概括、表达上就必须有特色、有新意。在这方面最忌讳的就是简单比附和套用。比如别人称“第一”我也跟着称“第一”, “春城”、“天堂”到处见, 有很浓的东施效颦之嫌, 还有“东方威尼斯”, 主要形象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 不能简单比附、套用。地名文化特色鲜明才能具有吸引力, 诸如“小上海”、“小北京”之类的新农村形象定位, 就更难说其在旅游宣传, 就会令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这在旅游形象定位和宣传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开发初期。该景区使用了.“北方张家界”这样比附性地名文化口号, 自然这样的比附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其特色风貌。

第五, 地名文化宣传要简练、易懂、易记, 不能晦涩深奥。

既然是说给公众听吸引其前往旅游的话, 要求易懂好记, 不能故弄玄虚作深奥。而在一些规划中有这类如使用比较深奥、含典故较生僻的诗词语句, 让人看不知究里、不知所云, 由知道的人解释方能明白恍然大悟。例如某个历史名城在旅游规划中提出毛泽东的著名诗句“雄关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主题口号, 这两句诗大多数人都知道, 但其在表现该市的旅游性质特征主题内涵方面是什么意思, 还得听专家做一番解释。形象宣传不能靠做解释、说故事、讲典故来吸引人, 不能故设悬念然后去解扣抖包袱, 因为很多时候是不具备这种条件和没有这种机会的。

第六, 地名文化的文字表述一定要有美感并能够产生美好的联想, 要注意用词的感情色彩。这是由宣传的目的及其实现所要求的。

如果新农村的主题宣传口号让人一听就很美, 并很容易对实际情景、可能获得的感受、收获产生美好的联想, 就可能产生实际的旅游行动。相反, 如果宣传用语平平淡淡, 听了像没听一样, 或者没有产生什么印象, 更不要说会产生什么美好的联想, 这种宣传就没有效果。如果宣传用语反而使人产生了不太好的联想, 就只能是进行反宣传了。现实中由于考虑不周、不细、不深, 没有什么效果的宣传是比较常见的, 产生消极效果和负效用的宣传也不是不存在。截然相反, 例如乌龟在中国有长寿和软弱、委琐两种寓意, 但在日本却没有后一种寓意, 完全是健康长寿的寓意。同时, 字词多有感情色彩, 汉语的许多词汇分褒义、贬义和中性三大类, 或者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色调, 部分词语在不同的场合感情色彩完全不同。如“凉都”中的“凉”字, 就既有凉快、凉爽等令人感到舒适的褒义, 又有冰凉、心凉、受凉等令人不舒服、不愉快的贬义。在新农村地名文化及其宣传的用词上, 就必须全面考究其各种含义、寓意和感情色彩。

第七, 地名文化宣传不能庸俗、粗俗、媚俗, 一定要注意用词、提法的格调。

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些新农村、旅游新农村迎合部分旅游者的心理, 老是宣传本山、本地或其中的某座寺庙等如何有灵气, 某某人来了回去就升官发财, 或者治好了久治不愈的病。一些旅游新农村要定位为“幸运之地”、“转运之城”等, 实际上也有媚俗的嫌疑。还有一些地方过多宣传、引导旅游者去观赏、联想与性有关系的事情, 当地的形象宣传就不能庸俗媚俗。

3 新农村地名文化形象设计的应用

地名文化形象设计的核心应当是解决地名文化的基本定位问题, 即新农村将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的一种形象, 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旅游新农村, 这种形象如何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与之相伴而生的地名文化也相当丰富。那么如何将这些地名文化应用到旅游工作中呢, 笔者认为, 地名文化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应用与发展。

3.1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 可以利用地名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资源的品位、知名度。例如在对武汉月湖进行规划开发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其知音文化的吸引力。我们可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分解为觅知音、遇知音、会知音和谢知音四部分。我们可结合故事的进展, 进行探古寻踪知音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旅游开发因融入地名文化而妙趣横生, 现存地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现实的素材。

3.2 在导游服务中的应用

在导游工作中的导游人员是地方文化宣传大使, 是现代旅游理念的传播者。地名文化涵盖了城市的文化, 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历史照片, 为导游的讲解拓展了无限空间。例如在介绍无锡这个地名的由来时, 我们可以讲到“今无锡, 天下宁”的诗句, 继而解释这个地方丰富的锡矿导致连绵不绝的战争的典故。从此引发人们爱护资源, 节省水电的观念教育。

3.3 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

浙江金华自古就有“四省通衢”之称, 可见金华水陆交通便利。可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 为中转旅客提供一些旅游服务, 在服务中宣传金华, 吸引一部分旅游者观光旅游。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教材中著名的《游双龙洞》。在营销工作中, 可以利用这些比较有影响的地名作为品牌或商标来宣传, 如“双龙洞”。

3.4 在旅游交通中的应用

对外地旅游者而言, 交通是否便利, 是一个旅游者是否选择该地作为旅游新农村的重要指标。同时一个旅游新农村的地名指针是否准确, 也关系到旅游者的旅游心情和本地的旅游形象,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地名在交通中的应用, 以发挥其功效。如一个初到杭州的旅游者, 要到著名的西湖去游玩, 但西湖很大, 各个地方欣赏的效果差别很大, 我们可以在交通站牌上注明西湖的一些知名代表性景观, 这样有助于旅游者辨认与抵达, 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4 结语

地名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 只有通过地名工作者的努力发掘, 旅游工作者的应用与发挥, 并结合社会现实的需要, 才能最充分地展现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 发挥其在旅游、教育方面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石超艺.城市化进程中地名文化价值的量化分析——以上海市乡镇级地名为例[J].城市问题, 2010, (1) .

[2]梁艳.从地名文化看赣州宋城的人文精神[J].宜春学院学报, 2009, (5) .

[3]李宏弟.从地名档案看历史文化地名开发利用——以涿州市农村地名为研究中心[J].档案天地, 2009, (9) .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篇11

关键词:企业文化 形象大使 选树 精神文明

冀中能源股份邢台矿在股份公司“超越文化”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系统整合几年来在“鼎泰”安全文化、精细化管理、“三型”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和要素,形成了具有鲜明邢煤特色的“365品格管理文化”,选树出12名代表邢台矿六大品格(诚信、感恩、尽责、争先、创新、学习)的先进典型人物——“邢台矿企业文化形象大使”,从而推动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的精神文明成果。

1 案例背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和范围扩大,边角煤、“三下”采煤、局部大倾角煤层等特殊条件下开采所占比重逐步加大,受矿震、冲击地压、有害气体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加重;大块煤田面临枯竭,煤柱和边角煤成为主要战场,制约着正常生产接续,打乱了矿井采场布局,一通三防、顶板管理等现场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充填开采亟待升级,下组煤田建设决定着百年矿区建设;集团公司和矿井生产建设和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显现,职工思想更加活跃,影响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在作业现场还存在“三违”现象,以及少数职工不按规程、程序作业,有章不循、有禁不止,制度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等问题,各类人身和非人身事故仍时有发生。影响矿井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安全压力依然很大,确保矿井长治久安,实现矿井安全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低迷煤炭市场形势和矿井各种压力,邢台矿党委在全矿大力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狠抓精细化管理,努力完成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把这些做出突出成绩并能体现企业优秀品格(诚信、感恩、尽责、争先、创新、学习)的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介绍给大家,以期在全矿形成一种学先进、比奉献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形象大使”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邢台矿开展企业文化形象大使选树活动的原因有三:一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楷模人物去承载。没有楷模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企业中有了典型,企业广大职工就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就有了精神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二是“365品格文化”是邢台矿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而人的关键在于品格,有高尚的品格,才会有工作的高效率、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水平。品格管理就是通过培育职工的品格,提升企业的品格和产品的品质,增强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和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能力。三是“企业文化形象大使”是邢台矿精神文明建设的杰出代表。在全矿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脚踏实地、辛勤工作、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自身的价值和风采,成为邢台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引领着邢台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走向,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宣传。

2 主要做法

邢台矿党委历时半年时间,面向全矿职工开展了内容详实、流程严密、形式隆重的“企业文化形象大使”选树活动,散射点广、覆盖面全,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显著效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矿专门成立了邢台矿企业文化形象大使评选组委会。组委会成员由邢台矿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部,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和方案策划。

二是严细选树流程。对于企业文化形象大使的选树,我们分初选、复选两个阶段进行。初选阶段,由各基层支部自行推选1至2名优秀员工参评;复选阶段,在初选参评人员的基础上,由评委会成员及矿精神文明建设督导考核小组成员共同选拔出30名企业文化大使候选人,并将其简历及成绩简介印制成评选彩页1000份,发至全矿职工投票选评,最终确定了12名邢台矿企业文化形象大使。

三是积极宣传引领。在选评过程进行的同时,我矿政工部室人员积极深入基层,对于文化大使选树活动的意义进行宣贯教育,并将30名企业文化形象大使候选人的先进事迹进行编辑,编印成《邢台矿“365品格”小故事》1000册,使全矿职工对形象大使的工作成绩有了更鲜明直观的感受,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引领的作用。

四是开展“企业文化形象大使”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活动。确定12名形象大使人选后,我们根据其先进事迹,组织了12篇“企业文化形象大使”先进事迹演讲稿,并选定了12名演讲人进入基层区队进行了巡回演讲,演讲人均为形象大使所在单位的同事,从而保证了形象大使先进事迹引领效果的最大化。

五是筹备“企业文化形象大使”颁奖典礼。我们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模式,组织了“企业文化形象大使”颁奖典礼,拍摄了12位形象大使的形象风采展示片,组委会对每位形象大使撰写了两条评语及一条颁奖词。每名形象大使上台接受采访并宣读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岗位格言,将企业文化形象大使选树活动推向了最高潮。

3 成效分析

一是激发了员工的创业热情。通过“企业文化形象大使”的选树活动,我们着力培养起职工的责任意识、有为意识、荣誉意识、进取意识,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职工学先进、练技能、比贡献的风气日益浓厚。

二是保证了文化的深植力度。通过“企业文化形象大使”的选树活动,邢台矿把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文化理念及我矿“365品格”管理文化理念逐级传递,通过宣灌、渗透、开发,使文化理念融汇为全体员工的自觉人生信条和岗位准则,并积极推动了矿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品位。我们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优势,使得“企业文化形象大使”选树活动,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突出了典型引领,培育了文化理念,提高了职工执行力、战斗力,增强了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为企业在困难形势下实现各项任务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德主编.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1.

[2]陈春花著.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1.

[3]杨佑田,杨秉华,郭永跃著.聚和之道[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9.1.

[4]《超越文化》,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5]《奋进足迹——邢台矿建矿40周年纪念文集》,冀中能源金牛股份邢台矿党委宣传部编,2008.9.8.

[6]《冀中能源企业文化知识窗》,冀中能源金牛股份邢台矿,

2009.4.

[7]张万奎,刘庆丰主编.《邢台矿企业文化手册》.冀中能源金牛股份邢台矿.

[8]《365品格管理文化小故事》,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

企业文化形象包装设计 篇12

关键词:医院建设,组织文化,CIS策略

医院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核心是为实现医院发展目标而逐步塑造和培育起来的具有医院特色并为全体职工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医院精神。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医院组织文化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宣传不到位, 导致医院组织文化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运用CIS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以下简称哈医大二院或二院) 的组织文化建设策略的制订, 希望能为我国的医院组织文化建设做出可行的尝试。

1 组织文化与CIS概述

界定组织文化和给文化定义一样, 几乎不可能取得一致的结果。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与克罗孔合著的《文化, 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讨论》就罗列了1871~1951年80年间关于文化多达164个的定义。事实上, “组织文化在组织中被以各种方式定义, 人们怎么用它, 它就有多少种定义”。至于在组织文化研究领域, 则是沙因 (Schein) 和霍夫斯泰德 (Hofstede) 的定义受到较为广泛的接受[1,2,3]。即“关于习得的观念、方式的假定”和“集体的思维模式”。目前, 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概念的研究基本上延续了20世纪的研究。对于组织文化结构的划分, 通常有两层次划分、三层次划分及四层次划分。无论几个层次的划分, 其核心思想都是认为组织文化应该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之分。

传统CIS理论认为, 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企业识别系统) , 包括MI (Mind Identity, 理念识别) 、BI (Behavior Iden tity, 行为识别) 、VI (Visual Identity, 视觉识别) 三部分, 指的是运用设计手段, 通过商标的造型和特定的色彩等方式将企业理念、行为观念、管理特色、产品包装、企业标志、营销准则与策略形成一种整体形象, 并通过传播塑造出自己的最佳形象[4]。随着战略管理时代的到来, CIS的概念、内涵及表现形式不断地得到扩展。CIS战略除了是一种竞争战略, 也是一种企业经营战略, 还是一项企业文化战略。因此, 成功地推进CIS有助于医院形象的建立和知名度的提高, 必然极大鼓舞员工士气, 增强自豪感和归属感, 医院凝聚力加强, 医院价值观念也更易于被大家接受, 医院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2 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现状分析

2.1 哈医大二院现状

作为全国十佳医院, 哈医大二院早在多年前就认识到科学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从1999年就开始推行ISO质量管理, 于1999年8月8日正式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 大胆打破了旧有用人制度, 建立了全新的用人机制, 并导入竞争机制, 实行竞聘上岗, 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强化行风建设, 不断出台利民措施, 强化院内外监督力度, 多次组织医患座谈、社区联网等座谈会, 不断树立名牌医院的品牌形象, 为进一步进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作为国有事业型单位, 受现有体制的制约, 仍存在人事管理延续着旧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组织架构沿用了行政型模式、战略规划中经验主义色彩较浓等不足。哈医大二院作为东北地区医疗龙头单位, 改革势在必行, 导入CIS策略是改革的重要手段和必备的管理工具。

2.2 哈医大二院医院组织文化存在的问题

为了发现哈医大二院在行为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发放问卷, 统计分析与专家沟通等发现本院组织文化存在下列问题: (1) 领导对医院文化缺乏科学认识, 同时受现有体制及专业知识的影响, 导致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部分真空, 在部分决策上存在障碍。同时存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停留在领导的思想上, 整体服务水平提高缓慢等不足。 (2) 医院制度缺乏相应的支持平台, 进一步导致了本院文化发展缓慢。 (3) 医院文化缺乏系统设计, 没有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4) 战略规划中经验主义色彩较浓, 战略的制订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 管理体制不健全。

2.3 组织文化问题的成因

在外部成因上, 首先是受到国家及区域条件限制。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生产力比较落后, 经营意识仍较大程度地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经营观念滞后, 缺乏创新精神。大多数二院员工注重追求稳定、安逸、知足长乐的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经营发展的开拓和创新。其次, 部分人奉行金钱至上的经营思想, 损坏了整个医疗产业形象。社会和行业的不良风气不仅促使了部分员工医德医风水平的低下, 也损害了二院良好的整体医院形象。再次, 随着我国加入WTO, 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 医院之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规模、设备和技术的竞争上升为医院文化力的竞争。最后, 受社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部门之间协作不够通畅, 还未建立共识、共创、共享的价值理念。

内部成因: (1) 领导力对现存医院文化的消极影响。由于受现有治理模式的影响, 二院领导不能充分发挥经营自主权, 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医院领导的个人特质及领导艺术的充分释放。 (2) 受整体战略规划的限制。忽略了战略定位的重要性, 特别是前期的定位研究与分析, 主观的经验定位导致了二院现有的战略定位空泛、模糊, 以至于二院的战略规划过程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短期目标的规划过于粗泛, 缺乏连贯性, 较少具体的目标计划来衔接, 而且目标体系的管理工作也尚未纳入具体的执行中, 与实施战略目标的流程脱节。同时, 战略思想宣传不够, 员工不能清楚理解战略目标。

3 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与CIS的导入策略

3.1 确定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遵循原则

哈医大二院实施CIS战略时, 要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战略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创新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3.2 确定哈医大二院形象战略的具体目标

哈医大二院形象塑造战略的实施, 在具体形象上要达到以下目标: (1) 理念形象上, 医院要追求现代的、先进的、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医院精神与价值观念;并通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实践去促使理念的成功, 达到“身体力行”、“形似神更似”, 为医院树立一面鲜艳的旗帜, 并能将理念形象作为医院形象的象征深入人心。 (2) 经营形象上, 医院要营造具有观念超前、思想解放、管理现代、经营稳健、诚信务实等特点的医院形象。 (3) 服务形象上, 医院要切实实践服务理念, 树立精良的服务形象。 (4) 医院领导者形象上, 要做好“领头雁”, 在医院内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医院外部产生竞争力和感召力。 (5) 树立良好的医务人员形象, 重视医务人员内在素质的培养。 (6) 树立公共关系形象, 通过与社会公众的双向信息沟通, 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和爱戴, 增强医院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部公众的吸引力。 (7) 环境形象要贯穿医院理念精神的基调, 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用富有美感的形式, 展现医院文化和医院的风采。

3.3 哈医大二院理念识别系统设计方案

医院的最高目标是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是全体医务工作者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在医院理念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制订医院目标是任何医院的MI策划中必不可少的。MI策划就是要将医院理念这些简洁规范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鲜活的灵魂融入人们的思想中。在医院理念的灌输上, 领导者要不断地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 传达医院的价值观与理想, 通过沟通建立共识, 塑造新的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为使医院理念融入员工的思想中, 要使医院理念口号化、人格化、艺术化。采用一切可用的形式为我所用, 来进行医院理念的灌输, 使之既切合医院实际, 又能对员工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医院理念扎根于员工思想中。

“追求卓越让生命更精彩”的精神理念, “打造中国医疗航母创造国际化医疗机构”的战略理念, “细心医护病员至上”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表现了二院人仰德尽术、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以“为健康耕耘为生命护航拯救生命呵护健康”作为口号, 以“尽心尽责尽善尽美”作为院训, 表达了二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 表现了二院人追求卓越、追求完美、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4 哈医大二院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

医院BI策划, 包括对医院制度、医院风俗、员工行为规范等的设计和制订。在塑造医院形象时, 要以医院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 制订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性, 使员工发生符合医院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 医院理念与价值观就会不断得到内化, 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3.4.1 设计科学性的医院制度,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医院制度是指医院为保证生产经营管理的秩序而制订的成文的工作规程, 主要分为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建立医院制度体系, 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医院效率和效益。

在工作制度设计中, 医院管理部门要为各部门提供整章建制框架性建议。参考其他医院成功的管理实用文案,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各部门的具体职责特点, 医院管理部门按照由主及次的原则, 为各部门提供整章建制框架性建议。

责任制度设要使每名医务人员、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使整个医院能够分工协作, 井然有序、高效地运转。

特殊制度是医院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是医院文化个性特色的体现。哈医大二院根据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和整章建制的总体规划, 己将特殊制度的建设纳入到计划中。

3.4.2 调整与固化医院风俗

医院风俗是医院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习惯行为、节日、活动等等, 是区别各医院的显著标志之一, 在医院行为识别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医院风俗, 有助于医院的发展, 有助于医院文化的建设和医院形象塑造, 并能起到引导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和辐射作用。

3.4.3 制订合理可行的医院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在同一个医院之中, 所有员工应该具有一些共同的行为特点和工作习惯。这种共性的行为习惯, 一部分是广大员工在长期共同工作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一部分则是医院理念、医院制度和风俗长期作用的结果。这种共性的行为习惯越多, 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越容易实现, 对于增强医院内部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根据医院运行的基本规律并参考很多医院的实际, 哈医大二院制订的员工行为规范必不可少的几方面内容是:仪表仪容、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卫和安全、素质修养等。

参考文献

[1]卢尔夫, 杜伟民, 刘丽萍.医院形象与医院形象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 2001, 21 (10) :50.

[2]邢立新.企业的市场定位要突出个性[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1999, (1) :23-24.

[3]郭曦东.CIS战略的理论与实践[J].社会科学辑刊, 1999, (1) :18.

上一篇:总统选举下一篇:复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