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形象

2024-06-16

企业文化形象(精选12篇)

企业文化形象 篇1

一个道路运输企业要想搞好经营, 要想有发展,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时要不断的建设企业文化。因为, 只有企业的形象好, 才能让客户青眯, 才能客源滚滚。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的各种文化信息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是指一个企业在用户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 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认识与综合评价。内在形象是企业在内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 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职工对自己工作的选择以及他所从事的工作的态度。外在形象是企业的外部公众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它表示企业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及外部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

在目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并存的情况下, 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塑造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它对内增强凝聚力, 对外可以增强竞争力。在各种运输方式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一个运输企业没有好的形象难以找到客户, 同行不会和你合作、政府不会给你批线路、旅客不会来乘你的车。

优秀的运输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它包含诸多方面, 但主要有有以下三种:

首先是旅客第一 (客户满意) 的文化, 一切为市场服务, 一切服务于市场,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不断地创造客户和满足客户。所以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营造客户满意的企业文化。要让员工时刻牢记客户想什么, 客户需要什么, 我能为客户做什么, 如何达成和超越客户的期望。

第二种文化是快速发展的文化。要想成为一流的品牌和企业,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与强手争锋, 都需要速度作为支撑, 用速度去冲击规模。这要求企业所有员工都要对市场能快速反应, 马上行动, 现在做、马上做、立即做、做好、做到位, 在高速度创造的时间差里逐渐追赶和超越竞争对手。尤其是在综合运输体系内各种运输方式市场竞争激烈的前提下, 民航、高铁等都在提高服务水准和服务质量, 道路运输企业如果保持观望或沉默的态度, 那就是衰败和不思进取的表现。

第三种文化就是创新的文化。道路运输行业是一个门槛低、成本高、现代科技水平一般的行业, 面对一流的航空服务和飞驰电闪的高铁, 道路客运显得很原始、很传统, 所以要在多种竞争中, 发挥我们的优势, 要“不走寻常路”, 要守正出奇, 要不断地创新, 用创新行为来代替各种不足, 建立自己的优势, 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只要企业全员都有创新的意识, 企业有创新的氛围, 对创新有鼓励激励的措施, 那么运输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 就要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 反映了这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一种境界, 广西运德集团“以德营运, 诚信为本”, 在整个集团形成了一种诚信经营, 以德经营的风气, 使企业越做越大;新国线的企业文化是打造中国道路客运第一品牌, 建立面向全国的道路运输网络, 把战略创新和品牌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 使运输组织化程度和运输效率明显提高, 打造出了中国道路客运的崭新品牌。在济南长途汽车总站, 人们找不到站长, 又看到每个人都象站长, 员工们都在认真努力的去工作, 每个人都是主人翁, 他们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全员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 他们每个科室都有文化看板, 都有工作愿景, 都有学习目标和激励奋发向上的经典口号。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王道”, 因为企业的经营要看这家企业有没有成熟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扩张要看企业文化的传播。如果企业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文化, 不能将企业的文化运用到运输企业的下属单位, 那么摊子铺得越大, 死得越快。今天在各个行业的领先者, 他们不仅仅是财富的领先者, 更是文化的领先者, 优秀运输企业不光是简单的实施客货位移, 而是在向社会和客户兜售他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形象 篇2

首页

XXXX·五行之合扉页

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

天道,人道,为商之道,应天地和谐五行之气。

相生,融和.风调雨顺。

亘古而不变。

五行之金—华耀天下

企业风采——企业概况

大事纪——企业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五行之木—荫沁美满

社会责任——慈善事件叙述

员工福利——感动,温暖,欢乐

绿色工程——以绿色环保为企业使命

领导关怀——庙堂之恩,悠悠关怀,领导简介

五行之水—内润芳华

科技文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文化——风格建筑创新

管理文化——规划,自律

人才文化——团队,人才观阐述

五行之火—硝烟熔炼

营销网络——结构图展示

近年销售业绩表——图文展示

中国记录——主要服务的大型项目的图片资料

2007感恩服务年——十年用心,贴心,放心服务

五行之土—浑厚如磐

诚信——各种信用证书

质量——基础生命, 各种荣誉证书展示

结束语

天地生万物,遂而有人,是为通神明之德以表万物之情。和谐发展,乃能平衡健康。天降阳,地生阴,阴阳合而生五行,金木水火土,行气候,通三气.天气,地气,人气互联,统一同构,即为自然和谐共存.“合”是规律,也是史前不变的金言古训,”合”是必然,也是XXX生生不息的追求!

主题诠释:

企业文化形象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企业形象;设计启示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前言:

我国传统色彩文化历史悠久,承载着人们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和底蕴,是未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文化遗产。因为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并且极具民族艺术瑰宝魅力,所以称为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广和发展的重要类型。在企业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元素是时代发展提供的重要启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也是提升世界市场竞争力在重要途径。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形象,以及象征意义,实现对民族文化和企业品牌的宣传推广作用。

一、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形成已久,早在公元前的西周年间就早有涉猎。根据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分析观察,形成我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基础来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进程。在西周年间正值唯物主义思想盛行,朴素的生活氛围促使人们对色彩形成了五行学说的认知。人们生活离不开五行之中,水生万物,土地为人们生活提供资源,火种燃气人们生活的希望,金、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工具,带来巨大生活便利条件。而黑、白、黄、赤、青五中原色也正好恰当的表现了五行的颜色,在西周年间也代替等级制度区分人们生活阶层[1]。

伴随时代的不断更替,在不同是朝代使用传统色彩的含义也大不相同,但是极其强烈的民族风格还是没有改变的。春秋时期的五行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地理方位,人们根据时节的变化选择不同的色彩,进而代表当时的情感、性格、声音等等信息的传递。再后来随着我国文学、哲学的不断发展,传统色彩的运用更加具有深刻含义,以玄学的理论影响着色彩的刻画与转变。到秦汉时期已经将黄色认定为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尊贵象征,后来伴随唐朝的发展,水墨文化也成为色彩代表的重要说明。我国传统色彩的深刻内涵由来已久,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具有文化性和思想相。

二、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一)通过企业形象设计凸显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民族独特性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加速,市场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突出设计,能够彰显出巨大的品牌效应。通过企业形象设计凸显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是具有民族情怀的,更加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熏陶世界文化事业风格,在设计的过程中呈献出一种民族的独特性。设计具有民族独特性的企业形象能够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还能够彰显企业的文化底蕴,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信息,对于宣传和推广企业商品具有良好的效果。我国传统的色彩文化是经历岁月沉淀而呈现在当下人们视野之中的,历经考验才成就了及艺术与智慧与一体的民族文化[2]。

我国传统色彩通过不同颜色传递出不同的哲学含义,通过颜色表达不同的思想,这是文化精神的内涵代表。红色带给人们希望的火种,成就了人类的发展。青色代表绿色生态和希望,白色是人们纯洁灵魂的象征,黑色是肃静、庄重的代表。每种色彩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吸引人们关注。企业形象设计融合传统色彩能够更好的诠释企业产品定位,加深人们购买的意识。

(二)通过企业形象设计彰显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国际广泛性

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充分的展示民族文化色彩,彰显出国家发展进步的速度非常迅速,也推动了国际之间的合作。在国际市场展开市场竞争需要具备相当的实力,同时也需要完善品牌运作的宣传工作,积极融合我国传统色彩艺术,能够实现对企业形象的设计,满足民族特色走向世界舞台的需求。具有民族特征的企业形象更加有利于世界市场竞争的发展,可以在百花齐放的世界花园中独树一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色彩文化元素是经历了上千年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传统的色彩文化充分地展现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哲学的角度观察传统色彩的深刻含义,象征着不同的寓意。高尚尊贵的黄色,沉着内敛的黑色,象征人们生命起源的红色火种,青白两色都是人们始终追求的道德基准。不同的色彩展现出不同的哲学含义,同时也是象征着我国人民文化精神的重要标准。在企业形象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不但能够吸引相当一部分崇尚中国文化的消费者,还能够树立我国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加深一步的拓展了企业的世界市场规模,实现了传统文化与世界结构的重要目标和举措。

参考文献:

[1]张雯.体育形象设计中传统色彩文化的运用及突破[J].包装世界,2011,02:72-74.

[2]陈坤.太极八卦图在动漫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八卦侠》为例[J].大舞台,2014,11:66-67.

刍议企业文化培育与形象塑造 篇4

关键词:企业形象,塑造,企业文化,培育

1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1.1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通常,良好的企业形象容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本企业的产品。因此,具有良好形象的企业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在众多品牌电冰箱中,海尔冰箱多年来一直受到消费者青睐。即使在市场疲软导致的大多数电冰箱降价销售、滞销积压时,海尔电冰箱也能够始终保持价格稳定。除了海尔拥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其健康、稳定的企业形象也是其不败的主要原因。

1.2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营环境

倘若企业形象良好、让人信赖,企业融资时,银行和保险公司会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和担保;业务往来单位也愿意与其建立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政府也愿意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对企业而言,这一切无疑是一种广博的资源和丰厚的待遇。

1.3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吸引和保留人才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还有利于企业招徕外在人才。此外,还容易使企业内部的员工对企业产生自豪感、信赖感、荣誉感,以及强烈的认同归属感,从而增发更多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稳步向前、健康发展。

2 企业文化培育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二者殊途同归,其本质都是一种思想。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二者不可分离,世间也没有不带有企业文化的形象。企业形象的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文化特性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另外,企业文化概念的延伸和诠释,是通过企业形象来实现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外显的基本形式。从某种程度而言,企业形象代表了一定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2.1 唯有以企业文化为依托,方能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塑造和倡导良好的企业形象,离不开消费群体对企业形象的识别和肯定。企业形象是否良好的标志,是其最终占据消费群体的内心空间。根据《财富) 杂志调查资料显示,由其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财富》杂志也曾表示,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个关键因素是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通用电气公司 (GE) 的前任CEO韦尔奇就曾说:“企业文化是永不可替代的一项竞争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是靠文化制胜。没有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企业形象是无力空洞的。脱离企业文化去建设和塑造企业形象,无异于是空中建楼阁,纵使建造的壮观宏伟,也早晚会倒塌。

2.2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巩固地位、拓展企业形象内涵

企业文化的培育,无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形象塑造,还是对企业巩固自身地位、拓展品牌效应,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企业文化的内部培育,除了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凝聚力之外,还能够使企业内部员工拥有共同的目标、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并会促使员工自己的价值观念向企业文化靠拢,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外在行为表现。通过企业文化的外部培育,能够使相关外部机构或群体、个人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企业整体面貌。

2.3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塑造的导向

企业文化培育是塑造优秀企业形象的导向。这种导向的表现方面有很多,比如以市场、产品、社会责任和消费者等方面予以表现,这些方面大致分为两个导向:市场导向和社会效益导向。

2.3.1 市场导向

任何企业都离不开市场。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更广泛的开拓市场。对企业而言,市场理念实际由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市场弹性很大,而且是可以变化的。凡是具有良好文化的企业都能够有效利用市场,创造需求,挖潜绩效。企业在塑造自身形象时,这种塑造本身就是市场导向的一种外化反应。而企业文化的培育有利于企业丰富其市场文化,促进自身品牌声誉,从而赢得顾客、扩大客户群。

2.3.2 社会效益导向

企业文化的培育不仅是企业塑造形象的市场导向,还是企业的社会效益导向。而且社会效益导向近年来越发被企业重视。尤其是通过蕴含在企业形象背后的社会责任诸类的企业文化的培育,以获得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外在形象的认可,这种方式已成为一种智慧型、高水平、深层次的竞争选择。

社会效益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形象塑造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初始阶段,企业需要持续生存和扩大规模,需要承担最基本的社会资任。除了保证产品合格,还要树立质量优良、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当企业逐步立足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时,除了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之外,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际上,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是其塑造形象的一种快捷方式。比如,广州白云山多年来一直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关心公众健康。每逢灾害 (如大兴安岭火灾、“非典”) ,其都积极参与救灾抗险活动,多次被评为我国诚信度最高的制药企业。

2.4 培育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培育是企业一种目的性活动。通过企业文化培育,以达到宣传企业理念、塑造企业形象、强化企业标识的目的,继而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和信任。当每一种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都被烙印上企业文化内涵的印记时,企业无论是在与外界沟通、公益事业活动,还是其自身产品销售、宣传促销等,都能够良好地宣传企业文化理念。而这种企业文化培育的最终目的,还是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人们都熟知海尔的广告语——“真诚到永远”,这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更是其塑造企业形象的方式。随着海尔跨入国际化,其又提出“真诚、完美、舒心”的企业文化理念,加固了其优秀的企业形象。

3 企业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 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已经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但在现实中, 一些企业对塑造企业形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或者认识不够全面, 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塑造的方式方法也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概括起来, 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3.1 塑造企业形象的持续性不强

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久和持续性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美好形象的保持还需后期的不懈努力。然而,我国的很多企业,在一时塑造了良好形象之后,极易松弛懈怠,于无形之间降低了自身要求,无法保持之前的光辉形象。最显著的例子是万科集团。其在涉足房地产业过程中首先提出“物业管理”模式和“建筑无限生活”的文化理念,企业形象颇佳。然而汶川大地震时,万科集团以企业为单位捐款200万元。但是其老总王石却坦言中国是个频发灾害的国家,号召企业员工单人捐款不超过10元,纵使万科之前的形象再光辉,该言论无疑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2 企业对其形象塑造的认识不足

3.2.1 认为“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文化”

虽然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培育二者殊途同归,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却不同。企业文化侧重于企业精神的培育,通过合理配置内部要素、规范员工行为、建立和谐的企业环境,达到凝聚员工、发挥其工作积极性的目的。而企业形象的塑造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之上,企业形象的塑造高于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培育企业文化的终极目的。通过将内在的企业精神进行强化和外显,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3.2.2 无法正确认识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目前,有不在少数的观点认为,塑造企业形象实则就是对企业进行外包装,无非是对企业的商标、标识等进行创新性设计,以求给消费者和潜在顾客带来视觉冲击。这种观点难免浅薄。事实上,塑造企业形象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方式,是由设计企业外部形象过渡到规范内部文化理念的深层次管理过程,而非仅是一种视觉效果。塑造企业形象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继而规范员工行为、宣传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标识,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3.3 社会责任感缺失

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团体,都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单个组织。任何个体都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应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现实中真正拥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并不在多数。很多企业仅把企业利益作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当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往往选其前者而弃后,无法正确认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最终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3.4 塑造企业形象有待于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在现实情况中,相较于企业的外在形象,大多数企业往往对产品、服务的质量以及品牌影响更为重视。实际上,企业形象不仅包含了产品、服务质量以及品牌影响等方面,还是企业内部诸因素的一种外在反映。大多数企业由于对企业形象的重视不够,缺少形象塑造战略。只关注了企业形象涵义中的几点小处,却忽视了企业形象的整体塑造。

此外,还有些企业虽重视整体形象塑造,但却没有一套科学合宜的形象塑造战略。仅是以聘请明星代言、制作大量广告等方式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此类方式较随机,且无法形成前呼后应的整体效果,使企业形象塑造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4 如何通过培育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

4.1 认知先于行,侧重于内外宣传

认知先于行。对企业而言,员工唯有认知企业文化,才能认同和同化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本文认为,应充分认识认知的作用,扩大企业宣传,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深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培育和宣传企业文化,达到塑造企业形象的目的。

对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宣传要以外部为主,内部为辅。通过对外宣传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通过对内熏陶,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继而从整体上塑造企业形象。

4.2 实现名与实、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生存状态取决于企业的核心实力,而企业的核心实力恰是企业文化的培育内容。笔者认为,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名与实、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具体而言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企业形象的塑造要实至名归。企业文化培育的目的,是要求企业不仅要塑造其形象、传其名声,还要在塑造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其次,企业文化的培育要以形传神。企业不仅要积极企业文化的新内涵、有效整合企业文化形态,更要促使其核心价值观生根发芽,既内化为能够有效促使员工向心力的内部环境,又能外化为对消费群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惟有如此,企业才能保持鲜活和持久的社会形象。再者,企业要形神兼有、内外兼备。当前提升企业形象、打造良好品牌,是企业面临的第一要务。面对新形势,企业要形神兼有、内外兼备。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竞争力,最终实现名与实、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4.3 以培育企业文化增进外界对企业的了解,提升企业社会价值

综合当前企业,无外乎有两种类型,即开放型和封闭型。其中,开放型企业是指具有发展前途且生命力旺盛的企业,这类企业外部形象良好、员工心态积极、向心性强、企业内外部环境稳定合宜。而封闭型企业则与之相反,注定衰亡。笔者认为,若要使企业成为开放型企业,就需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从战略的高度营造和宣传浓郁的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增进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了解,继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社会价值。

4.4 注重优化企业环境

通过培育企业文化以塑造企业形象,还需综合考虑企业与消费者,将二者相联系,使其互利互惠,在共同创造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能共享文化成果。不仅扩充了消费群体,还使企业形象在消费群体中落地生根。但是,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将企业文化融合进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层更应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约翰.科特, 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7.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关系 篇5

工程管理0906谢俊钦20093217

4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的文化现象,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确定下来的,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的总合。企业文化包括有形企业物器,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有关制度,企业的感召力、凝聚力、精神风貌等。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成员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客观评价。它包括企业在进行各种活动时的表现形态,即企业的“形”,也包括企业给公众造成的一种心理形象,即企业的“神”。企业形象是企业形神合一的载体。

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关系密切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基础,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而认识和了解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创建,更能使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相互美化和强化,相得益彰。

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发生作用的能力,也即企业这一系统在企业文化导向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是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行为具有导向的功能,体现在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确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

式。

导向功能同时也包括对员工的约束、自控、凝聚。指企业通过制度文化、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企业全体员工的言行,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内活

动;企业通过广大员工认可的价值观而获得的一种控制功能来达到企业文化的自我控制;企业文化将企业员工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具 体通过目标凝聚、价值凝聚、理想凝聚来实现。

其次是激励功能和调适功能。激励功能是指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具体包括信任激励、关心激励和宣泄激励。调适功能是指为员工

创造一种良好环境和氛围,给员工以心理调适、人际关系调适、环境调适、氛围调适。

最后是辐射功能。企业文化还有不断向社会发散的功能,主要途径有:软件辐射,即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等发散和辐射;

产品辐射,即企业以产品为载体对外辐射;人员辐射,即通过员工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所体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向社会传播企业文

化;宣传辐射,即通过具体的宣传工作使企业文化得到传播。

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理念

要想切实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从企业自身所处的地位,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其经营状况着手。通过大量枯燥,但是必须的调研,分析。结合企业家本身对企业发展的考量。从企业发展众多的可能性中,确认企业的愿景。依据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观,确立企业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正常运做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体系。特别是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必须是无论社会环境和时间怎么样变化,都可以成立的。

比如摩托罗拉价值体系中的经营策略,最令人欣赏的就是它在45年的历史中的一致性:“以技术产品领先为基础立于不败之地”。在其几十年的过程中,追求领先地位的表现总结为3个明显且相关的模式:

(1)、不断开拓新产品、新市场;

(2)、不断加强、扩大和更新现有的产品生产线,发展现有市场;

(3)、不断努力,更不断改进产品品质,缩短产品周期时间;

这三种模式确保摩托罗拉在环境和时间不断变化的半个世纪保持了其在通讯领域的领先地位。企业文化的血肉——行为文化

制定了新的企业理念,我们并不是把它形式化,停留在口号、标语层次。我们需要贯彻它,需要它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怎么样引导,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就需要我们着力从几个方面落实下来:

(1)、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能够落实,最重要的应该表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使员工的行为能够体现出企业理念的要求。如员工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规范、服务行为规范、危机管理规范、人际关系规范等。

(2)、工作与决策:企业理念必须反映到企业的日常工作和决策中,企业领导应该以身作则,是员工有效仿的榜样。

(3)、典礼、仪式:必不可少的各类典礼和仪式可以有效推广企业理念,丰富生动地贯彻到各个方面。如企业各类会议、展览、庆典以及企业内部外部节日等。

(4)、典范、英雄:为了实施和贯彻企业理念,需要有各个部门及员工学习的榜样,树立典范或优秀人物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感受到切实的影响。

(5)、传播途径、教育培训:要有效的传播企业理念,共享价值体系,也为了让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就需要建立畅通而多样化的途径。如内部网络、报刊、论坛、宣传阵地。并利用这些途径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行为的规划应依附于总体目标之上,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巧,给予整体策划。着眼于与长期性、可操作性强,细致规范甚至教条的企业行为规范,才可以有效的落实下去,久而久之,才能真正规范,鲜明的体现企业理念。

建设原则 1.强化以人为中心。

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2.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

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3.注重个异性。

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4.不能忽视经济性。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面讨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中,虽然并不涉及“经济”二字,但建设和实施这些内容,最终目的都不会离开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称文化战略。

5.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

国家形象的文化魅力 篇6

国家自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前提

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国力是国家形象的定位依据。一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出国家自身形象设计的能力。在国际交往中,国家形象、尊严、责任、利益是一体的。因此理论界一直在探讨跨文化(文明)传播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新作用和现实意义。

大国的崛起或发展是政治文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与文化复兴的复合现象。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体现出的国家实力,不仅是为追逐物质利益和保护国家的安全,也是为展示国家形象,以此维护和提升国家的威信。在大国之间,国家形象已经成为相互依重、进行利弊权衡的指标。中国和谐、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在本质上包含塑造国家形象的内涵。

和平发展是当代中国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全局性战略,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前提是国家自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富有人文关怀;精神文明、政治民主;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繁荣昌盛,国家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自然就体现其中。

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决定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提升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力。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对其制定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社会交往中优先强调大国的责任与义务,注重国际道义。诚信负责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所在。因为具有信誉的国家形象对政府实施外交政策会产生良好的因果效应。

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就必须构建自身强有力的文化认同

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同时应该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国家。文化特征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体现民族性,展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国家外交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阐释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彰显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因为文化被世界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性因素。

与国家安全、经济战略和政治利益相比较,国家在文化领域中的利益冲突相对来说是风险最小的。在东亚汉字文化地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至今依然根深蒂固,汉文化始终渗透在东亚国家的民族文化底蕴中。东亚儒学底蕴深厚,寓意哲理,留有大量文化遗产,在国际政治文化中的地位独树一帜。因此发挥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开展周边国家外交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今天的中国应该给世界提供更多的新思维、新概念,才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目前中日韩三国学术界已经有意向对三国使用的汉字进行统一规范,以便将来中日韩三国同用常用汉字。这就是文化的理解、融合、认同,就是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同源、同质化。东亚乃至亚洲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之间的合作,而共同的文化底蕴可以加深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提高和平共处的能力,成为进行民间沟通与交流的基础和政府间进行多方面合作的纽带。

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文化传播方面的压力始终与经济挑战并存。作为东亚文化的起源国家,中国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有缺失。日韩等东亚同质文明国家,为争当区域文化强国,在对儒学文化理念的诠释方面、在民族文化艺术交流输出方面与中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展示国家文化形象,全方位提升国家的文化强国和文化大国地位。

应该警惕,残酷的文化竞争现实,一方面将使东亚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趋于同质化;另一方面抢夺东亚文化渊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恶性竞争,将使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优势面临可能流失的危险。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汉语言和汉文字,对中日韩三国学界统一使用规范汉字的规划予以原则支持。通过多媒介对外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追根溯源,树立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形象。

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文化实力比政治实力更具有外交魅力

提升文化的的对外影响力,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手段。对不同文化成员国之间最有影响力的不仅是经济因素,还有政治文化因素。当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国家自身形象设计,着力塑造有能力、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普遍的做法是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以东道主身份寻求国际社会的注视,并积极争取话语权。通过举办各国政府和公众均感兴趣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如承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盛事;承办联合国及区域国际组织重要会议;举办学术论坛;举办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开展多边合作,促进世界对其政治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

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国家形象中,国际社会与中国双方都需要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彼此审视。2008年,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大舞台。可以让世界真正了解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中国,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绝好机会。对中国人民而言,通过奥运会对外塑造的国家形象能否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需要人民共同努力,更加积极、向善地了解世界。以自身的发展、以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风貌来促进国际交往与合作。中国外交会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家形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及周边环境来发展自己。

我国近年来面临的国际和周边舆论环境诚然大有改善,但对国外的相关报道以及舆论的整体评估却并不容乐观。需要意识到不同文化模式和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西方国家对现代中国的基本情况缺乏常识性了解,也有敌对情绪。中国的信息经常被西方媒体误读。因此需要以解决文化障碍为前提,化解跨文化传播的冲突和误解。复旦大学王义桅教授认为,用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述中国的理念和观点,国际社会有时难于准确、全面的理解,因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如“和平崛起”,中国强调和平发展,外国则注重崛起的大国形成的威胁。他认为,在阐述中国发展的重要观念时,要考虑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准确理解。只有误解越来越少,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取得更主动的话语权。

企业文化形象 篇7

一、建筑企业项目形象的创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建筑项目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项目形象的创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建筑项目要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做出一流成绩, 必须在建筑项目形象上下功夫, 为建筑企业和员工创造和谐的内外人际环境和良好施工生产环境。笔者认为, 应当着重抓两个方面的工作。

1.内在形态上, 根据中国铁建企业的有关文件进行整合文化资源, 统一企业标识, 确立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和企业管理方针。在建筑项目管理体系中赋予文化的灵魂和内涵, 抓好诚信文化、环保文化、营销文化、廉洁文化、礼仪文化、品牌文化等系列文化制度构建和完善, 使企业文化真正“固化于制”, 使建筑项目管理制度体现企业文化。完善的制度既能将企业领导者的思想转化为员工统一的行为, 又能提升员工素质、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

2.外在形态上, 规范使用企业标识和企业理念, 充分展示建筑项目企业形象。建筑项目直接承担着为企业塑形的重要功能。只有创建优秀的建筑项目形象, 才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要以贯彻中国铁建主体文化为动力, 高起点、大力度地启动塑形工程。实行“五统一”, 即标识统一、服装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建筑标准统一、宣传标语统一, 借此打造执行、诚信、攻坚、创新、安全、质量等十大文化体系。要深入贯彻、大力弘扬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 建精品工程, 塑高尚品格, 使产品人格化、品牌人格化、企业形象人格化。建筑项目以其特有的文化传播方式与社会接触, 让社会认知。企业文化通过建筑项目形象的创建活动, 对内增强综合素质, 对外扩大社会知名度。

二、建筑项目企业形象创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环节

项目形象的创建根本目的是用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来增强建筑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真正使每位员工将人生奋斗目标与企业愿景融为一体。

1.建筑项目形象的创建要以人为本。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价值观既要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相协调, 又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始终不渝地贯彻于建筑项目形象创建的全过程。以人为本的各项措施要制度化、规范化, 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内外和谐, 能使各项活力竞相迸发的人文环境。

2.建筑项目形象创建是社会感知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建筑项目形象创建以表象形态, 全方位向社会展示企业文化, 通过“四位一体”, 即施工生产作业区、项目部办公区、员工生活区和民工生活区, 把项目形象创建与企业文明建设融合起来, 以“四位一体”为主阵地, 因地制宜地利用“五牌二图”、大型广告、宣传栏、彩门、标语向社会各界展示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和企业管理理念, 体现中国铁建企业特色,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进而联想到企业的实力, 从而得到地方政府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赢得最佳的施工环境。

3.建筑项目形象创新是企业文化个性特征的完美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发展。建筑项目形象创新要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 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 形成既规范统一又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体系。要创新就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出亮点”。抓住重点, 即抓住建筑项目进场、开竣工典礼、重点工程、特殊地域重点。突破难点, 即观念更新、经费落实、计划实施、措施得力。应做到五同步, 一是项目管理与项目形象创建领导小组同步设立;二是施工部署与项目形象创建布置同步展开;三是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与建筑项目形象创建同步落实;四是建筑项目各项经济技术管理与项目形象创建同步检查考核;五是建筑项目形象创建资金与施工资金计划同步安排。创出亮点, 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有文化、有品味、有特色, 为企业文化增添新活力。

三、建筑项目企业形象创建要注意的问题

建筑项目企业形象创建是企业增强凝聚力的灵魂工程, 提升管理水平的固本工程, 打造品牌的塑形工程和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的育人工程。

1.建筑项目形象创建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根据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具体的建筑项目形象创建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将建筑项目形象创建活动分解细化, 做到计划周密、措施得力、落实到位。一个阶段后要及时检查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并根据形象发展赋予新的形式和充实新的内容。

2.建筑项目企业形象创建要坚持五个“融入”。 (1) 把建筑项目形象创建融入劳动竞赛之中, 积极开展比进度、比工期、比质量、比安全、比成本控制、比文明施工等, 使竞赛活动独具一格又成效显著。 (2) 把建筑项目形象创建融入建筑项目创优管理之中, 根据工程实际制订各岗位的责任, 项目部与部室和作业队签订目标合同,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 把建筑项目形象创建融入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之中, 积极营造知识育人、教育育人、科技育人、读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新的理念和风气。 (4) 把建筑项目形象创建融入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之中。 (5) 把建筑项目形象创建融入当地区域传统文化之中, 解决好区域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差异的问题, 在建筑项目形象创建中出现文化碰撞和矛盾时, 要强调统一性, 以中国铁建企业文化为主, 体现丰富性和多样性, 充分挖掘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达到企业文化与区域传统文化的融合, 努力营造和谐环境, 扩大中国铁建品牌影响。

企业文化形象 篇8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它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 以及能否被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所理解和接受,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

企业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不同的标准企业形象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按照形象的可见性可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有形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对象, 包括产品形象 (如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包装、商标、价格等) 、建筑物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实体形象 (如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等) , 它是通过组织的经营作风、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等形象因素体现出来的。

无形形象则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观念形象, 这些形象虽然看不见, 但可能更接近企业形象的本质, 是企业形象的最高层次。对企业而言, 这种无形形象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 企业信誉、企业风格、企业文化等。这些无形形象往往比有形形象有价值。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对于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它不仅给企业带来许多商机, 也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企业竞争是文化、形象、品牌的竞争。为适应新的形势, 企业领导层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认识在当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统一思想认识, 起到结聚的作用。众所周知, 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支柱, 这个国家必定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作为一个企业, 没有自己的企业精神来统一职工思想, 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那么, 这个企业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

所谓的企业精神是指企业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凝聚而形成的一套观念和意识。它是企业全体职工所能接受的一种观念和意识, 是一种良好的群体意识, 因而它具有统一职工思想的功能, 起到结聚作用。企业精神既是企业传统的继承, 又是企业开拓进取的动力。企业在正常运转的时候, 需要企业精神的这种凝聚作用;企业在艰难困苦创业之初, 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之时, 企业精神的这种凝聚作用更显得突出和重要。精神的力量, 能够统一职工思想, 调整职工情绪, 激励职工热情, 引导职工行为。

2.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存在着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在表层文化中, 令人赏心悦目的厂貌, 会使广大职工置身于一种精神愉快的氛围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职工会精神饱满, 心情舒畅, 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就会自然产生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结果必然会提高工作效益, 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精神、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企业文化的深层文化, 对企业起着决定作用。企业精神是职工的精神动力, 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更是企业兴衰的制约因素。如果一个企业的职工队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那么可以说这个企业就存在着潜在的发展优势, 职工科学文化程度高, 就会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技术, 就会不断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产品就会不断更新换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企业间竞争会愈来愈激烈, 而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够适应、满足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企业就能生存、发展、前进。否则, 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失败, 甚至消亡。

3.企业文化具有陶冶职工情操的净化作用。结合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活动, 在职工自愿参与情况下, 开展一些适时有度、健康有益的活动。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化思想的群体自身自我教育、自我规范作用, 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由于来源于群众, 进而使职工的思想道德在参与中,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 久而久之, 就会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 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性, 使自己的一些心态, 行为得到升华。比如, 组织一次职工书法展览。参与作品展览的职工都会为自己的展品倾注全力, 这期间, 他就无暇顾及到其它行为, 很少对其它事物关注, 这种做法会使职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增强职工的自信心, 无形中培养了职工的意志和耐力。类似这样的活动举办的越多, 人的思想就越有机会受到熏陶, 得到净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企业文化模式, 也不能排斥中国文化历史传统, 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关系, 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才能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当前,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精神文化为先导,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理想信念效应。精神文化即价值观, 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反映出的一种企业精神, 从而更好地体现职工的信念、目标追求以及道德规范。当代先进的管理理念, 其精髓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通过人文精神将全体员工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 致力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引导, 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营造企业精神, 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企业的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激励企业全体成员为企业奋斗的精神旗旗帜。一个企业由许多人组成, 每个人所信奉的价值观是千差万别的, 必须通过引导使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首先, 应有意识地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并使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自觉, 为职工所认可, 为职工所共有, 以此来统一职工的思想, 使人向同一方向努力。其次,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人的精神。它明确了企业职工的核心理念, 凝聚了企业职工的智慧和汗水,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中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群体意识, 往往给人以理想、给人以激励。二是塑造企业宗旨, 确立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宗旨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 确立鲜明个性的企业宗旨, 并以此确立全体职工的行为准则, 激励和约束全体职工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 这是发挥企业文化巨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宗旨融汇了职工的思想观念、职工道德等方面的先进成分, “创一流业绩, 树一流形象, 建一流队伍”, “质量第一, 信誉至上, 永无止境的追求”等这样的企业宗旨体现了企业职工的职业追求和行为指南。企业还可以将企业宗旨细化为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岗位格言、工作警言、道德箴言, 使企业宗旨具体化、鲜明化, 更易于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2.以物质文化为保证,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环境氛围。物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 是由一系列有形文化因素所组成, 其主体是通过塑造形象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进而推动企业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 环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 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优化企业环境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着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管理档次。因此,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环境建设, 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 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将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宗旨用标语展示在醒目部位, 营造了企业文化的环境氛围。

3.以媒体宣传为载体,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辐射效应。一是利用广告媒体, 扩大企业影响。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量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着, 公众每天都能接触到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 他们常常是凭着感觉, 从中寻找自己满意的信息。对此, 通过百屏广告、户外彩喷公益广告、企业简介和企业画册等媒体, 大力宣传企业形象, 展示企业名片, 从而扩大企业知名度。二是借助新闻媒介, 搞好舆论宣传。借助新闻媒体宣传企业, 是一种投资少, 收效高的好形式。对此, 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报道, 把企业介绍给社会, 让社会公众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

4.以塑造队伍为重点, 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组织基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的队伍建设。培养“四有”职工队伍,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只有使职工从内心拥有企业形象战略, 才能变成巨大的精神动力, 成为行动指南。因此,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一支能充分代表企业形象的职工队伍。一是抓教育, 在灌输培训中提高素质。职工是企业的基石, 职工素质高低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 应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企业在对职工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同时, 将企业的发展概况、企业形象战略制成录像带, 让职工能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认识企业。还可以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塑精品形象”活动, 教育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增强责任感献身企业, 争做合格职工, 激发职工“厂兴我荣, 厂衰我耻”的热情, 并把企业的“底”交给群众, 使大家识家底, 知家情,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抓激励, 在弘扬典型中振奋斗志。企业中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 是企业文化中最优秀的一部分, 是引导和推动企业文化的巨大动力。它最突出的功能是激励性, 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 必须大力抓好典型的树立和弘扬, 使先进人物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 发挥激励作用, 从而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对提高全体职工素质发挥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 优秀的企业文化, 就是企业的无形资源和资本, 用企业文化这只无形之手可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对于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企业形象入手, 分析形象构成要素, 提出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武装生产要素, 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 增强凝聚力,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作用,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源.解读企业文化[J].企业标准化, 2003 (1)

企业文化形象 篇9

(一) 鲜明的个性化设计能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当今社会是“注意力”经济时代, 拥有众多的企业和大量的同类产品。 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需要想方设法、竭尽所能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 如何才能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是企业非常关心, 也是企业形象设计师必须关注的。

对于企业来说, 独具一格的、个性化的形象设计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比较容易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收益。 因此对当今企业来说, 强化企业个性化形象, 重视全方位企业形象设计非常重要。

(二) 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需要完整的企业文化支撑

企业形象包括企业理念、企业行为和视觉形象。 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的存在是基于社会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准之上的, 只有优秀的企业理念才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企业理念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是指由思想、观念、心理等因素经长期的相互渗透、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内含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导意识, 表现为群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标准、心理等方面, 它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变化, 具有相当长的延续性和结构稳定性, 它是企业理念的真正核心。 因此, 正确的企业理念和完善的企业形象塑造, 需要全面的企业文化支撑, 从而保障企业的自身凝聚力和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

(三) 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决定企业形象需要体现个性化设计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 中国企业不只局限立足于国内, 大量的企业已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开始打造“中国创造”的企业品牌, 从“中国制造”的模仿到“中国创造”的创新体现了企业的成熟。 从设计角度来说, 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师的形象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归根结底是沿用西方设计观念和基本的设计规律。 对设计师来说, 重视有个性化的本土化设计, 强调设计的民族自信, 才能体现本土设计师设计思想的成熟。 从形象设计方面看, 具有鲜明民族性、个性化的形象设计更容易使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被识别和记忆。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形象设计中的作用

1.中国传统因素在审美上具有视觉效果的独特性, 在国际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体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计认同的个性化设计原理。 设计师采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形象设计可以取得很高成就。 例如, 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很多优秀设计作品都选用了传统元素, 他把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使用, 设计的作品在国际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 由此可知使用中国传统文化样式、体现独特个性的设计形式在国际上也是能被认同的。

2.传统形象设计体现了文化的认同, 便于被本民族大众所接受。 设计师在企业形象设计中采用大家熟悉的传统元素进行形象开发, 用现代设计手段进行重新设计, 容易形成具有亲和力、方便识别、利于传播的优秀设计形象。 因为, 传统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佛、道、儒家文化的综合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佛家、道家出世的开通达明和儒家入世思想的对社会的积极面对。 因此, 使用中国传统创意设计能体现超脱的设计意境和积极的设计效果, 符合创作具有视觉冲击力并能耐人寻味的企业形象的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植于人们内心的, 优秀的文化一直以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大众形成影响。 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就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因此当代人们也容易接受传统文化所传达的相关信息。 例如, 从思想上, 中国人喜欢有吉祥寓意的形象设计, 企业老板也希望企业能发展壮大、具有欣欣向荣及红红火火的发展前途等, 因此, 使用具有吉利寓意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形象设计能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3.从设计角度来说, 传统文化元素对创意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 中国一些传统的行业, 可以方便地使用传统形象进行设计表现:传统行业由于传承特点, 其行业特征明显, 容易采用传统的形象进行设计表现。 当然,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设计符合流行审美的发展观点, 宜在传统形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规律对其进行调整加工, 使之符合时代特点, 更易为当代受众所接受。

(2) 中国文化元素多元化和多样化特点可以使现代设计更加丰富:

①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表现, 是通过历史积累和传承的, 其所具有的审美特点和个性特征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例如, 中国的传统图案大都有文化内涵, 常以神话传说、民间典故为题材, 通过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人们对于平安、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所以传统图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 符合了形象设计的某些规律, 通过合理的设计应用可以充分表达相关设计理念。

②中国文化元素之一的汉字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汉字最初就是一些象形文字或图形符号, 因其具有一定的象形意味所以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 同时由于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演变, 变得形式多样而有韵味, 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多种字体样式, 还发展为书写作品和篆刻作品等多种表现形式, 为形象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因素和多元的设计原型。

③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规律也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经验, 使用得当可以使设计表现意境深远, 使人回味无穷。 中国文化中传统绘画的审美取向是:重视事物的神态、气韵, 通过绘画传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认识。 画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结合起来, 用绘画还原自己的思想, 重视表情达意。 中国绘画中采用的动静处理、虚实表现、疏密布局等意境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是和形象设计息息相通的, 企业形象设计也是以形表意的。 因为好的设计就是在充分表达形象个性特征的基础之上体现优秀的设计理念的。

三、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价值

当代设计师需要协调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影响。 设计不是艺术, 设计是沟通、是传达。 设计不同于艺术不能凭感觉做, 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视觉语言。

由于设计本身属于沟通的范畴, 因此需要设计师的设计符合时代特征。 即设计师采用传统文化或传统图案作为设计源泉而不是直接地应用传统形象, 需要在传统形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再应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对原始的设计元素进行重构。 因此, 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 设计师应通过大量搜集传统文化的素材, 挖掘变化并改造传统图案, 让传统图形成为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 为我们的设计提供设计思路、设计灵感和形象源泉, 最终利用现代造型规律将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所以说, 现代设计中设计师的角色是协调传统文化和现代认识的冲突, 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影响, 发挥现代设计的优势, 设计出符合现代设计要求的设计作品来。

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应用, 可以满足精神层面的和形象层面的多重要求。 企业形象设计师采用具有浓郁中国特点的设计, 可以体现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国际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场化需求, 大量基于传统元素的优秀的企业形象设计已经开始呈现, 互联网上很多优秀企业例如网易网站的LOGO形象设计、凤凰网的标志形象设计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字体设计或传统图案形象进行重新设计的优秀形象, 这些典型的形象设计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点和强烈的个性特征。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 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 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影响, 它标志着企业的成熟和进步。 同时, 随着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元素的重视和传统元素的广泛使用, 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形象设计的逐步成熟和本土设计师设计自信的形成。

摘要:现代企业的形象设计越来越重要, 具有鲜明特征的企业形象可以更快地为大众所接受, 一个企业能有完整的企业形象并进行有效的推广, 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有远见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形象的个性化设计。中国传统元素从国际设计角度来说具有独特性, 传统文化及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实用价值。中国设计师可以通过从传统文化的审美规律和传统图案中提炼传统元素进行设计, 设计更多国人更容易接受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形象设计,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刘言芳.浅析传统吉祥图形与标志设计艺术市场化走向[J].中国市场, 2011 (48) :152-153.

[2]王文豪.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芒种, 2012 (17) :212-213.

[3]赵艳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4 (05) .

企业文化形象 篇10

关键词:医院建设,组织文化,CIS策略

医院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核心是为实现医院发展目标而逐步塑造和培育起来的具有医院特色并为全体职工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医院精神。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医院组织文化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宣传不到位, 导致医院组织文化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运用CIS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以下简称哈医大二院或二院) 的组织文化建设策略的制订, 希望能为我国的医院组织文化建设做出可行的尝试。

1 组织文化与CIS概述

界定组织文化和给文化定义一样, 几乎不可能取得一致的结果。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与克罗孔合著的《文化, 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讨论》就罗列了1871~1951年80年间关于文化多达164个的定义。事实上, “组织文化在组织中被以各种方式定义, 人们怎么用它, 它就有多少种定义”。至于在组织文化研究领域, 则是沙因 (Schein) 和霍夫斯泰德 (Hofstede) 的定义受到较为广泛的接受[1,2,3]。即“关于习得的观念、方式的假定”和“集体的思维模式”。目前, 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概念的研究基本上延续了20世纪的研究。对于组织文化结构的划分, 通常有两层次划分、三层次划分及四层次划分。无论几个层次的划分, 其核心思想都是认为组织文化应该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之分。

传统CIS理论认为, 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企业识别系统) , 包括MI (Mind Identity, 理念识别) 、BI (Behavior Iden tity, 行为识别) 、VI (Visual Identity, 视觉识别) 三部分, 指的是运用设计手段, 通过商标的造型和特定的色彩等方式将企业理念、行为观念、管理特色、产品包装、企业标志、营销准则与策略形成一种整体形象, 并通过传播塑造出自己的最佳形象[4]。随着战略管理时代的到来, CIS的概念、内涵及表现形式不断地得到扩展。CIS战略除了是一种竞争战略, 也是一种企业经营战略, 还是一项企业文化战略。因此, 成功地推进CIS有助于医院形象的建立和知名度的提高, 必然极大鼓舞员工士气, 增强自豪感和归属感, 医院凝聚力加强, 医院价值观念也更易于被大家接受, 医院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2 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现状分析

2.1 哈医大二院现状

作为全国十佳医院, 哈医大二院早在多年前就认识到科学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从1999年就开始推行ISO质量管理, 于1999年8月8日正式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 大胆打破了旧有用人制度, 建立了全新的用人机制, 并导入竞争机制, 实行竞聘上岗, 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强化行风建设, 不断出台利民措施, 强化院内外监督力度, 多次组织医患座谈、社区联网等座谈会, 不断树立名牌医院的品牌形象, 为进一步进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作为国有事业型单位, 受现有体制的制约, 仍存在人事管理延续着旧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组织架构沿用了行政型模式、战略规划中经验主义色彩较浓等不足。哈医大二院作为东北地区医疗龙头单位, 改革势在必行, 导入CIS策略是改革的重要手段和必备的管理工具。

2.2 哈医大二院医院组织文化存在的问题

为了发现哈医大二院在行为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发放问卷, 统计分析与专家沟通等发现本院组织文化存在下列问题: (1) 领导对医院文化缺乏科学认识, 同时受现有体制及专业知识的影响, 导致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部分真空, 在部分决策上存在障碍。同时存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停留在领导的思想上, 整体服务水平提高缓慢等不足。 (2) 医院制度缺乏相应的支持平台, 进一步导致了本院文化发展缓慢。 (3) 医院文化缺乏系统设计, 没有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4) 战略规划中经验主义色彩较浓, 战略的制订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 管理体制不健全。

2.3 组织文化问题的成因

在外部成因上, 首先是受到国家及区域条件限制。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生产力比较落后, 经营意识仍较大程度地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经营观念滞后, 缺乏创新精神。大多数二院员工注重追求稳定、安逸、知足长乐的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经营发展的开拓和创新。其次, 部分人奉行金钱至上的经营思想, 损坏了整个医疗产业形象。社会和行业的不良风气不仅促使了部分员工医德医风水平的低下, 也损害了二院良好的整体医院形象。再次, 随着我国加入WTO, 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 医院之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规模、设备和技术的竞争上升为医院文化力的竞争。最后, 受社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部门之间协作不够通畅, 还未建立共识、共创、共享的价值理念。

内部成因: (1) 领导力对现存医院文化的消极影响。由于受现有治理模式的影响, 二院领导不能充分发挥经营自主权, 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医院领导的个人特质及领导艺术的充分释放。 (2) 受整体战略规划的限制。忽略了战略定位的重要性, 特别是前期的定位研究与分析, 主观的经验定位导致了二院现有的战略定位空泛、模糊, 以至于二院的战略规划过程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短期目标的规划过于粗泛, 缺乏连贯性, 较少具体的目标计划来衔接, 而且目标体系的管理工作也尚未纳入具体的执行中, 与实施战略目标的流程脱节。同时, 战略思想宣传不够, 员工不能清楚理解战略目标。

3 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与CIS的导入策略

3.1 确定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遵循原则

哈医大二院实施CIS战略时, 要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战略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创新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3.2 确定哈医大二院形象战略的具体目标

哈医大二院形象塑造战略的实施, 在具体形象上要达到以下目标: (1) 理念形象上, 医院要追求现代的、先进的、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医院精神与价值观念;并通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实践去促使理念的成功, 达到“身体力行”、“形似神更似”, 为医院树立一面鲜艳的旗帜, 并能将理念形象作为医院形象的象征深入人心。 (2) 经营形象上, 医院要营造具有观念超前、思想解放、管理现代、经营稳健、诚信务实等特点的医院形象。 (3) 服务形象上, 医院要切实实践服务理念, 树立精良的服务形象。 (4) 医院领导者形象上, 要做好“领头雁”, 在医院内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医院外部产生竞争力和感召力。 (5) 树立良好的医务人员形象, 重视医务人员内在素质的培养。 (6) 树立公共关系形象, 通过与社会公众的双向信息沟通, 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和爱戴, 增强医院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部公众的吸引力。 (7) 环境形象要贯穿医院理念精神的基调, 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用富有美感的形式, 展现医院文化和医院的风采。

3.3 哈医大二院理念识别系统设计方案

医院的最高目标是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是全体医务工作者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在医院理念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制订医院目标是任何医院的MI策划中必不可少的。MI策划就是要将医院理念这些简洁规范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鲜活的灵魂融入人们的思想中。在医院理念的灌输上, 领导者要不断地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 传达医院的价值观与理想, 通过沟通建立共识, 塑造新的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为使医院理念融入员工的思想中, 要使医院理念口号化、人格化、艺术化。采用一切可用的形式为我所用, 来进行医院理念的灌输, 使之既切合医院实际, 又能对员工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医院理念扎根于员工思想中。

“追求卓越让生命更精彩”的精神理念, “打造中国医疗航母创造国际化医疗机构”的战略理念, “细心医护病员至上”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表现了二院人仰德尽术、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以“为健康耕耘为生命护航拯救生命呵护健康”作为口号, 以“尽心尽责尽善尽美”作为院训, 表达了二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 表现了二院人追求卓越、追求完美、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4 哈医大二院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

医院BI策划, 包括对医院制度、医院风俗、员工行为规范等的设计和制订。在塑造医院形象时, 要以医院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 制订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性, 使员工发生符合医院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 医院理念与价值观就会不断得到内化, 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3.4.1 设计科学性的医院制度,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医院制度是指医院为保证生产经营管理的秩序而制订的成文的工作规程, 主要分为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建立医院制度体系, 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医院效率和效益。

在工作制度设计中, 医院管理部门要为各部门提供整章建制框架性建议。参考其他医院成功的管理实用文案,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各部门的具体职责特点, 医院管理部门按照由主及次的原则, 为各部门提供整章建制框架性建议。

责任制度设要使每名医务人员、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使整个医院能够分工协作, 井然有序、高效地运转。

特殊制度是医院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是医院文化个性特色的体现。哈医大二院根据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和整章建制的总体规划, 己将特殊制度的建设纳入到计划中。

3.4.2 调整与固化医院风俗

医院风俗是医院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习惯行为、节日、活动等等, 是区别各医院的显著标志之一, 在医院行为识别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医院风俗, 有助于医院的发展, 有助于医院文化的建设和医院形象塑造, 并能起到引导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和辐射作用。

3.4.3 制订合理可行的医院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在同一个医院之中, 所有员工应该具有一些共同的行为特点和工作习惯。这种共性的行为习惯, 一部分是广大员工在长期共同工作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一部分则是医院理念、医院制度和风俗长期作用的结果。这种共性的行为习惯越多, 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越容易实现, 对于增强医院内部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根据医院运行的基本规律并参考很多医院的实际, 哈医大二院制订的员工行为规范必不可少的几方面内容是:仪表仪容、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卫和安全、素质修养等。

参考文献

[1]卢尔夫, 杜伟民, 刘丽萍.医院形象与医院形象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 2001, 21 (10) :50.

[2]邢立新.企业的市场定位要突出个性[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1999, (1) :23-24.

[3]郭曦东.CIS战略的理论与实践[J].社会科学辑刊, 1999, (1) :18.

恐怖文化:揭秘经典恐怖形象 篇11

儿时的梦境总是那么真实,其实人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自己吓唬自己了。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女娲补天、上帝造人那阵儿,世界一片混沌。对于那些生产力还停留在只能拿两片树叶遮体的人们来说,很多事情都搞不明白。这搞不明白就容易胡思乱想,于是他们便把苦难和恐惧幻化成狐仙、吸血鬼或是怨灵等N多有鼻子有眼的事物来“安抚”自己容易受惊的小心灵。

千百年来,这些鬼魅们一直担负着吓人一跳的光荣使命,来满足人类天生的受虐心理。尽管各国鬼们的工作性质差不多,住的地方也大多是废墟、荒郊、老屋、古庙等人迹罕至还不受法律保护的“小产权房”,不过鬼也是有个性的,比如中国鬼爱“装可怜”,外国鬼爱“耍大牌”,日本鬼爱“走变态路线”等等。像人一样,鬼的性格形成自然也不是装一装、赶时髦那么简单,这里面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影响。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在各种各样的恐怖幻象背后总是会模模糊糊显现出某个特定人群的独特面孔……

恐怖贵族——吸血鬼

西方的恐怖文化总是多多少少会与宗教扯上些关系,这倒不是说这些鬼怪都源自宗教,而是宗教的唯心主义传统给这些鬼怪们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吸血鬼传说便是源自民间,后被宗教“发扬光大”的西方经典鬼怪形象。吸血鬼的传说在欧美文化中的历史那是相当长久,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剧本来表达他们对吸血鬼那既恐惧又敬畏的心情,如拜伦的《吸血鬼》,济慈的《无情的美人》,就连大仲马、狄更斯这样的大家也都写过相关的作品。

关于这个美丽又冷血的恐怖化身的最早传说要追溯到1484年,当时瘟疫席卷了整个欧洲,成千上万的人染上了一种会让精神错乱的怪病,导致了很多人的死亡。由于人们惧怕这种疾病的快速传播,所以在许多病人尚未完全死亡的时候便被活埋。可是这并没有阻挡住瘟疫的步伐,反而让它愈演愈烈。之后有人无意中再次打开了坟墓,惊奇地发现那些尸体不但变换了姿势,嘴角沾有血迹,而且指甲和头发在死亡之后还在继续生长。于是,人们开始怀疑这是“吸血鬼”所为,恐慌开始蔓延,人类被笼罩在死亡的气息里……同年,教皇英诺森特八世批准出版的《巫术之密》将这次瘟疫视为吸血鬼第一次大规模“初拥”人类的战争,这也是记载中基督教会第一次承认神怪力量的“存在”。

虽然在现在看来那场瘟疫不过是狂犬病的变种,但是吸血鬼的传说却从此披上了一层宗教的外衣开始在普鲁士、波希米亚等地广泛地流行起来。15世纪欧洲大陆出现的几个嗜血恶魔让吸血鬼的形象开始具体起来,其中一个最著名的恶魔就是斯托克小说中那大名鼎鼎的德古拉伯爵的原型——佛拉德四世。这个佛拉德曾是多瑙河畔的瓦拉西亚公国的督军,他多次打败数倍于罗马尼亚军团的土耳其大军,解救自己的国家,然而最终击退敌兵的并不是他的骁勇善战,而是他那令人发指的恐怖行径。据说他曾经将两万多名被俘士兵活活地穿插于长达一公里的木桩上环绕着城池以警吓敌军。另一个恶魔则是吸血鬼女王的前身——巴托里伯爵夫人。这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用自己的“光辉事迹”验证了什么叫“最毒不过妇人心”。据说她专门捕捉附近村庄里的少女前来施以酷刑,把这些女孩当成屠宰场里的动物般放血致死,饮用她们的鲜血,并用鲜血来沐浴,认为这样能够保持她惊人的美丽和青春。

凶暴残虐,嗜血成性让这些恶魔们从此有了“吸血鬼”的名号。除了嗜血本色外,这些被冠以吸血鬼之名的恶魔们无论是传说中的,还是确有其事的,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贵族血统。这可能是因为吸血鬼从一“诞生”起,就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拥有强大的、超过常人力量的种族,而这种特质只有贵族的身上才有可能存在。

不管怎么说,恐怖、传奇、高贵、唯美等因素被不断地集中在了吸血鬼的形象中,也正因如此,有关吸血鬼的故事才总是长盛不衰,并成为了西方文化中永恒的神秘主题。19世纪英国小说家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的出现,奠定了吸血鬼传说的现代神话,同时也是吸血鬼传说进入消费时代的开端。

进入20世纪,吸血鬼的形象通过电影工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吸血鬼的系列电影中,吸血鬼不再以基督教传说为必要的背景,而被加入了众多新的元素。比如电影《夜访吸血鬼》和《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中吸血鬼已经不再冷血,不再面目可憎,就连他们的吸血之举也变成了痛苦的无奈之举。影片中的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更让吸血鬼成了女性们最喜爱的恐怖形象之一。

然而吸血鬼这一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繁荣,也许正是它没落的开始,在文化的交流和商业运作的复杂作用下,吸血鬼、狼人等一系列的西方恐怖形象已经从人们的噩梦中渐渐远去,一种更加血腥、刺激的视觉恐怖主义正在崛起。

现实化身——中国鬼怪

与吸血鬼不同,中国本土的鬼怪则远远没有那么“传奇”,这恐怕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不无关系。虽然从《易经》开始,鬼神文化就已经在古代中国不断地生根、发芽,当时的许多著述也或多或少地记录了一些带有恐怖色彩的片断,如《墨子·明鬼下》中记载,周宣王杀害了杜伯,后来他和随从一起狩猎时,杜伯幽灵现身,骑着白马,头戴红冠,手持利器追杀周宣王,最后让周宣王一命呜呼。

然而正当这些恐怖片断还处在口耳相传的阶段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一出,立即从文化正统上割断了恐怖文化在中国求取发展的可能。“子不语怪、力、乱、神”,着眼现实才是孔子的一贯思维。但“恐怖”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心理诉求,恐怖文化也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甚为奇特的文化现象,即使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鬼神与灵异崇拜也依然随处可见,所以中国的恐怖文化还是在民间隐秘地发展起来。

在中国民间各种各样的鬼怪传说中,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善鬼和恶鬼。恶鬼是给人们带来死亡和灾难,而善鬼则是给人们带来好处,保护生者。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它们都基本遵循着“冤有头,债有主”的行动准则,很显然这和中国传统的善恶有报观念密切相连。

在这两种鬼中,咱们先来谈谈恶鬼,恶鬼即惨遭横死、冤死者变成的鬼或是死后没有后代奉祀的孤魂野鬼。在那个受奴役的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处于被压迫被欺凌的境地,而这些人大多是没权没势的普通百姓。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所以只好求助于阴间,求助于鬼怪来惩罚恶人。他们一是幻想恶人被打入地狱受“无间苦”,永世不得翻身;二是自己死后变为厉鬼向仇人索命。据《左传·成公十年》中载,晋景公梦见仇人变成厉鬼,四处追赶他,要“杀余孙”,也就是要断了他的香火。虽然这只是晋景公梦中所见,但还是被吓得半死,最后鬼使神差地掉进粪坑淹死了。

另外一个故事说的是郑卿伯有的鬼魂出来作祟,扬言要杀掉仇人公孙段和驷带。第二年,这两个家伙先后呜呼了,郑国人惊恐不安。郑国的相国子产向鬼魂妥协,立伯有的儿子为大夫,伯有的鬼魂就不再出来作祟害人了。伯有的鬼魂之所以成为厉鬼,而立了他儿子为大夫后又不为害是因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也就是说伯有的鬼魂没有得到祭祀,没有归依无所供奉,于是成为了厉鬼,要使之不为厉,就要给它祭祀。死后有人祭祀,就是不断香火,在古人看来这是必须的,要不就成了孤魂野鬼。于是早夭或没有后的人,亲族要在族中为其过寄一个后嗣,以承香火,客死他乡的人一定要归葬乡里。

除了少数“恶鬼索命”型的传说外,中国的鬼怪传说大多并不以吓人恐怖为志趣,一般很少有日本恐怖传说中的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感。当它们沿着唐代传奇发展成为很完美的小说时,则更不以恐怖为审美感情了。虽然偶尔也有《画皮》中那种“裂生腹、掬生心、卧嗥如猪”的厉鬼,但更多的还是痴情善良的善鬼形象,这其中则以女鬼居多。比如《聊斋志异》中的“一袭白衣、肌肤胜雪、云鬓高耸、巧目盼兮”的聂小倩,虽然醉倒众人无数,但却甘心为爱从良,不再勾引男人,重新投胎做人。《胭脂扣》中鬼女如花也是如此。她为爱而死,又为情而返人间。而如花没有聂小倩幸运,发现自己在阴间苦候53年的十二少不过如蝼蚁,还在人世偷生。哀莫过于心死,如花并没斥责自己的情人,而是轻轻转身离去。

中国的鬼故事其实明是说鬼,暗指的却是人,它总有一种做人的道理在里面,这恐怕要归结于中国的现实主义传统 。周作人说过“我不相信人死为鬼,却相信鬼后有人”,“听人说鬼,其实等于听其谈心”,可以了解鬼里面的人,鬼世界其实透露着“中国民族的真实心意”。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历代文人都与鬼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借鬼谈人,以鬼讽今,曲折地抨击现实,抒发心中的愤懑。“不问苍天问鬼神”,其实是兼问苍天与鬼神,而且问得更多的还是苍生。

惊悚新锐——日本怨灵

尽管日本的很多关于鬼神的意识和民俗活动的源头在中国,但随着发展也有了自身的特点。日本的恐怖文化以“怪谈”为主,这种怪谈文化的兴起要追溯到日本的江户时代。当时正是德川幕府坐镇江户(现东京)、操纵天皇、掌控诸侯、统治整个日本的时代。在这个漫长而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日本实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的政治形势很像中国的清代,政治上由统治阶层严密掌管,老百姓普遍受到了精神上的压抑,这种潜在心理孕育了“怪谈”创作蓬勃发展的环境。

“怨灵”是日本恐怖怪谈中被提及率最高的鬼怪形象,它对现代日本的商业恐怖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鬼,大多具有怨灵身份,而日本所有成功的商业恐怖电影和小说、漫画,几乎都是以“怨灵”为恐怖载体的。

所谓“怨灵”就是指生前受到残酷的对待、抱着极大的怨恨死去的灵魂。在日本社会,人们不敢随便说已故之人的坏话,除了单纯抱着敬畏心态之外,这样的想法大概源自于日本固有“怨灵恐惧”的传统。在日本有许多庙宇,很多是专门为含恨而死的人修建的,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如果不很好地安慰这些怨灵,他们的灵魂就会对活着的人进行种种报复。

在众多的怨灵中,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因为战争或政治纷争而枉死的将领。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怨灵早良亲王就属于这一类。早良亲王是日本第50代天皇桓武天皇的亲弟弟,曾被立为皇太子,但因卷入宫廷暗杀事件,皇太子之位被废黜。早良亲王坚持主张自己无罪,并绝食而死。早良亲王死后,桓武天皇将自己的儿子安殿亲王立为太子,但这以后桓武天皇家灾难不断,皇太后和皇后相继去世,安殿太子也病入膏肓。桓武天皇筮卜问占,巫师说是早良亲王的怨灵在作祟,于是桓武天皇为早良亲王修庙建寺,并追封为崇道天皇。

第二类怨灵则是日本民间流传最广,同时也是日本商业恐怖电影的最爱——含冤而死的女人和孩子。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嫘的故事,相传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少女阿菊忽然被幽灵附体,道出了十几年前的一桩秘闻。 原来这个附身幽灵不是别人,正是阿菊已故的母亲嫘。嫘是一个相貌很丑的女人,她的丈夫为了抛弃她, 把她骗到山上,推下了悬崖。这场谋杀被掩盖了十几年,嫘一直在死亡的痛苦与憎恨中煎熬着。后来在一位法师的帮助下嫘终于获得了解脱。虽然嫘走了,但阿菊的病并没有好,因为在几十年前,村里还有一个天生残疾的少年,狠心的父母为了丢掉这个包袱,把他推到河里淹死了。像这些被最可信赖的亲人谋杀的人,他们的怨恨是很难消除的。关于女人和孩子的怨灵传说基本上都沿着这种惨死复仇的路线,比如《午夜凶铃》里的井中女孩以及《咒怨》中那对寂寞的母子全是这种叙事套路。

当然这些怨灵都只是传说而已,他们之所以“火”遍日本,其一是因为古代日本那几次损失惨重、生灵涂炭的大战祸以及此起彼伏的政治纷争,这些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其二是由于古代日本妇女的地位很低,大多有冤无处申,于是人们就抱着一种同情的心态将这些可怜的人幻化成一种恐怖意象来警示世人,其中怨灵们的极端执念也在某一方面反映了日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狭隘情绪和报复心理。

企业文化形象 篇12

1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关于医院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正在稳步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把中医院打造成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 并在2009 年制订了《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 对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医院文化建设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以下问题:

1.1 医院文化形式化、肤浅化

主要表现在:1把中医院文化建设等同于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参观旅游等职工文体活动;2文化建设没有上升到医院管理层面,医院文化与医院管理结合不够理想;3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深入开展到基层,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2 追求效益功利化、短期化

首先,在定位中医院文化建设功能时,往往偏向于文化建设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文化建设的其他功能。 当医院文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不对等时,对医院文化建设的热情便随之减少,重视程度也随之减弱[1]。 其次,由于医院组织体制的原因导致中医院文化建设缺乏系统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可能因为医院管理者的变更,而影响文化建设方向、重点的改变,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

1.3 文化建设西医化、雷同化

由于客观经济因素,目前很少有中医院能脱离西医的技术和设备,导致了中医院为“西医”而代言,在中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中难免带有西医色彩。 另一方面,中医院之间的文化建设雷同化严重,千院一面是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得中医院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尤其不能适应激烈竞争、 变化迅捷的医疗市场环境,更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在就医问题上的多层次需求。

2 中医院文化建设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回顾我国中医院的发展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在20 世纪80 年代,这时中医医院由西医模式管理和传统经验管理开始引进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2],由此可见,中医院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企业化组织管理方式转型。 医院与企业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但在功能表标上存在着差异性,这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CIS ) 理论体系导入中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性空间。

2.1 组织结构的相似性———借鉴企业CIS经验

企业组织结构的制度形式主要包括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委员会制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中医院需要建立一套权责明确、高效合理的组织结构作为载体[3]。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中医院也是一种企业组织,那么在企业形象设计取得企成功经验的CIS理论,无疑对中医院在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 当然,中医院的CIS设计并不是要照搬企业的经验,要结合医院自己的特点,设计一套符合中医院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CIS体系。

2.2 功能目标的差异性———创新医院CIS体系

企业最终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主要衡量指标,因此企业在进行形象设计与策划过程中充分结合了营销学的理论,带有明确的推销导向,即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 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医院与西医院、中医院之间都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竞争,但是医疗行业毕竟不同于企业,中医院不仅以盈利为目的,自身还具有公益性质。 鉴于中医院的特殊性,目前还不能把中医院看作是纯粹的企业, 也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管理经验,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和选择,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特点,以促进中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4]。

3 中医院文化建设运用CIS理论的重要性

3.1 树立正宗中医的医院形象

我国中医院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医院的“医院”功能得到了巩固,但“正宗”中医院文化传承却面临后继乏人乏术,有些中医医院的科室设置、就诊方式和医院环境已经完全“西医化”,甚至可以说中医院挂羊头卖狗肉。 面临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中医药在中医人手里逐渐丢失,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在中医人手里慢慢隐失。 要使中医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中医药特色,不变味、不走样,就必须要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创新[5]。 因此,要加强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使得中医院能够做到名副其实。

3.2 应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医疗机构彼此之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设备竞争、技术竞争上升为服务竞争和文化竞争。 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医院文化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医院提供一种长期的牵引力,与医院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等共同构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6]。 中医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就是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将是提升中医院市场竞争力,获取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

3.3 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医院的文化形象建设要突出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元素,中医药文化是中医的文化基因,中医院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要充分表现出中医药的文化底蕴。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特色在于将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文化与当代的文化观念相融合,以塑造当代中医院的文化品格,便于现代人能够直观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和认同中医药。 因此,在中医院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导入CIS理论,可以重新审视医院自身的文化底蕴、现实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分析医疗行业的发展态势和环境,帮助中医院更新管理概念、推进文化创新,转变管理机制,更好地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先进医院管理理念相结合, 贯穿指导医院的价值观念,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医院环境的视觉设计。

4 CIS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CIS是由理念识别(mend 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 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fication,VI)三大子系统组成,其中理念识别是CIS的灵魂和核心,行为识别是CIS的实现途径,视觉识别是CIS的传播手段[7]。 为了认真了解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实施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繁荣发展江苏省中医药文化,2013 年6~7 月,由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联合设计了调查问卷, 展开对江苏省81 所中医院进行中医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对医院职工和患者采用了了问卷调查法,得到了大量一手材料。 本研究结合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了CIS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全面了解了中医药文化在医院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环境形象3 个方面的建设情况。

4.1 理念识别建设情况调研及分析

4.1.1概念

CIS体系中的理念识别是确定企业组织独特的发展理念,以及组织发展、管理等经营理念的识别系统。医院理念识别系统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是指导医院管理者如何运营医院的一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来源于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文化的理性正确的思考、对医院情况的全面科学的诊断,对于医院文化建设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4.1.2调研情况

调研问题:“您认为医院的院训或宗旨是否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可供选项:A.体现得非常好;B.体现得较好;C.一般;D.不能体现;E.完全不体现。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中医院职工认为医院的院训或宗旨对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得非常好”的有1720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54.4%;“体现得较好”的有1222人,占38.6%;“一般”的有202人,占6.4%;“不能体现”的有18人,占0.6%;“完全不体现”的仅有1人。

4.1.3分析与思考

医院的院训或宗旨是理念识别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调研的81所中医院中,93%的职员认为本院的院训或宗旨能够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是中医的灵魂,决定着中医的存在和发展。在中医院的理念识别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理念、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改进医院管理工作、增强医院员工凝聚力,有利于中医院生存和发展。而中医院的医院精神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出发,去思考、理解和认识中医院建设的意义,去探索中医院在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有别于西医院的建设模式[8]。可以说,医院精神是贯穿整个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的核心,是中医院文化的灵魂。为此要把培育能反映中医院特点,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理念的医院精神作为中医院文化建设的主线。在调研过程中,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常州市中医院,该院院训为“精诚、守和”,分别解释为“精医术、诚待人、守根本、和立业”,既有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也结合当代文化价值观念,很好地阐释了该院的办院理念,获得了医院职工和社会公众的充分认可。

4.2 行为识别建设情况调研及分析

4.2.1概念

行为识别是实施经营理念和创造组织文化的准则,是对组织运作方式所作的动态识别系统。医院的行为识别系统是执行医院理念的一个行为载体。建立医院的行为识别系统是通过医院的管理行为、经营行为动态形式,体现医院理念的内涵,展示医院的思想,使之得到医院职工和社会公众的认同,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创造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而实现医院战略总目标的完成。

4.2.2调研情况

调研问题一:“您所在的医院有没有制订一系列体现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可供选项:A.有;B.正在制订;C.没有;D.不清楚。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职工认为中医院“有”一系列体现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的有2667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84.3%;“正在制订”的有309人,占9.8%;“没有”的有89人,占2.8%;“不清楚”的有100人,占3.2%。

调研问题二:“您身边的同事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做到行为规范中的要求吗? ”,可供选项:A.做得很好;B.能做到;C.一般;D.做不到;E.做得很不好。 通过分析发现,中医院职工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对行为规范“做得很好”的有1235 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39.0%;“能做到”的有1564 人,占49.4%;“一般”的有341 人,占10.8%;“做不到”的有20 人,占0.6% ;“做得很不好”的有3 人,占0.1%。

4.2.3分析与思考

如果说医院的理念识别系统是医院的“想法”、那么行为识别系统就是医院的“做法”,再好的想法都要借助做法来实现。行为规范是中医药文化在医院的执行方式,是保障医院及其职工的行为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手段[9]。根据调查数据可知,有84.3%的职工觉得医院的行为规范能够体现出中医文化。这说明中医院的大多数医务工作者有对中医院文化理念的自觉,并能通过日常工作行为体现出来。医院在制订医务人员行为规范上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能够将医院的理念和宗旨精神层面具体实施到制度层面上,能够保障医务人员明确在诊治行为过程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疾病的诊断、检查、处方用药、住院治疗等应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出中医院的特色优势。因此,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做到行为规范中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员工在为就医顾客提供服务中的每一个行为举动都代表了医院的形象,能够反映出医院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10,11,12,13],能够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医院和中医的理解和认同。

4.3 视觉识别建设情况调研及分析

4.3.1概念

视觉识别主要是传达中医院理念,是中医院表层的形象,是将医院办院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符合和形象,塑造出独特的医院形象。视觉识别在CIS理论系统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社会公众所接收,所以通过视觉识别设计展示中医院文化,是塑造医院良好形象的最佳途径。

4.3.2调研情况

调研问题一:“您认为医院的环境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是否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可供选项:A.体现得非常好;B.体现得较好;C.一般;D.不能体现;E.完全不体现。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中医院职工认为医院的环境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对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得非常好”的有1550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49.0%;“体现得较好”的有1279人,占40.4%;“一般”的有313人,占9.9%;“不能体现”的有19人;占0.6%;仅有4人“完全不体现”,占0.1%。

调研问题二:“您对这所医院的院名、院徽等标识印象深刻吗? ”,可供选项:A.非常深刻;B.深刻;C.一般;D.不深刻;E.毫无印象。 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居民对医院的院名、院徽等标识印象“非常深刻”的有327 人, 占有效回答总数的7.1%,“深刻” 的有963 人,占20.9%,“一般”的有2185 人占47.5% ,“ 不深刻”的有905 人,占19.7%,“毫无印象”的有222 人,占4.8%。

调研问题三:“您认为这所中医院的就诊环境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吗?”,可供选项:A.体现得非常好;B.体现得较好;C.一般;D.不能体现;E.完全不体现。 经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居民认为中医院的就诊环境对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得非常好”的有563 人,占有效回答总数的12.2%;“体现得较好”的有2009 人,占43.7%;“一般”的有1780 人,占38.7%;“不能体现”的有214 人, 占4.6%;“完全不体现” 的有31 人,占0.7%。

4.3.3分析与思考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设计、塑造、展示中医院的环境形象,医院的环境形象是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依据调研结果,我们能清楚了解到不论是医院职工和还是来就医的患者都非常认可中医院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环境形象建设。正是因为视觉识别设计在中医院CIS系统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社会公众所接收,所以在医院的建筑外观和庭院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方面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使医院职工产生归属感和领域感,使公众产生信任感和温馨感,同时良好的医院形象也是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宝贵无形资产,也是医院有形资产得以创造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医院应该认真抓好医院环境形象的塑造工作。

中医院在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在充分体现医院宗旨、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应在中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将中医药传统理论通俗化、 科普化、现代化,做到通俗、直观、简约,学术与科普相统一,方便大众阅读[14,15];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与医院各区域的功能相适应;凸显地域特点和中医流派文化,充分体现医院的个性,切忌相互模仿,千篇一律;注重迎合当代大众审美需求,做到艺术与实用的相统一。

5 结语

上一篇:英语教学改革的尝试下一篇:电气和仪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