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课程

2024-10-06

包装设计课程(共12篇)

包装设计课程 篇1

摘要:项目课程训练是当下高职院校新的教学模式。项目课程练习是企业实际的工作项目的类型。文章论述了版式设计训练的课程设计与企业项目结合的应用。

关键词:版式设计训练,项目课程训练,应用

对于项目课程训练是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要求在课堂内的训练的模式,是模仿现场的接手的实际项目运行模式。如某个企业的产品项目说明书的版式制作,已有版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其项目书的版式进行再创作,需要对其进行排版,要求新颖大方,有时尚感。

不同时期版式要求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极富有个性的要求,是现代客户的必须的要求,版式也要求量身定位。

以广告设计专业中各个实训项目案例进分解讲述,掌握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VI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进行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标志中的文字组合及文字排版决定了视觉风格取向;报纸版式以刊载新闻的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时向公众发行印刷刊物,采用新闻纸印刷,具有轻便、便宜的特点,版面通过矩形网格分栏处理,以左向右的对角线为流程安排文章。审美水平提高可趋于杂志化,标题醒目,视觉冲击力强,彩色印刷黑白,吸引现代时尚的版式特点,更加自由、时尚、新颖、生动;杂志版式多以网为主,穿插自由版式,版面设计,在统一中寻找变化,又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内容;平面广告版式,以创意和编排组成,图形占视觉的大部分,文字由两方面组成,图形和文字要密切配合;书籍版式特别是其中的封面设计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因此封面的版式是承载信息的主体视觉冲击尤为重要。

与版式类型相似是我们在设计中任何视觉形式,关于任何视觉主题其中的图形、文字、色彩以及它们在人们视觉中形式出现给人们的感受,我们常常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只能说这是一种深度,富于动感的视觉形象,我们视觉语言告诉我们,所有视觉元素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同一个表面上,不同视点稍有微妙的差别,视觉冲击也有不同的体现。

人们很重视每个项目版式给人们呈现的效果,因此版式设计训练课程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深度空间。设计信息最佳承载时代出现了,版式不再死板,不同类型广告公司项目的版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自由,时尚,最快传达信息已成为现代版式的火箭式的追求,因此版式项目课程训练是高职院校的必须品,针对性项目版式训练大大拓展了信息快迅承载视觉元素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项目版式设计课程特点:

有位著名的设计家说过:等待设计师进行创作的一个平面—一张招贴广告,一个包装的立面或样本广告的封面。都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项目型的版式课程设计更是根据具体项目的类型进行要求,训练,这个被设计的项目的平面会呐喊,会喧嚣,会抓住人的视线,会打动人的情感,会将特定的信息。“清晰、快速、有力”地传递给每一个用眼睛接触过它的人。项目版式训练完美体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使设计在效果与功能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项目版式中要遵循版式的形式美的法则,项目版式训练通过形式传递客户的信息美感。其一:平衡特点,元素的安排有一定的趋势,可以通过形式的设计构成膨胀和缩减的概念,使客户和读者感受到下一时刻的平衡。视觉元素如:文字的大小,文字的多少,色彩,肌理,动势等。同时平衡点两边分量与人的心理联想有关。平衡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平衡中有对称,对称有点对称、线对称;有力场的平衡,在项目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位置放置所产生的力的感受,在形式表现中,需要在项目训练中对抽象的字图,空间有符合逻辑的心理判断。有均衡的平衡指在中心线或支点的两侧,形象各异而量感等同。其二:秩序特点,古人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项目训练中把设计元素进行整体化一,秩序排列后,能够给人一种畅通愉悦的心理感受。在不同实训项目中要表达的信息内容多少不一,这就需要视觉化的处理,进行有目的传递。如:重复,渐变,方向,对齐,间隔,分割(其中有审美,功能性)。统一等表现形式整齐又有秩序感。

根据版式项目的类型多样性,版式的变化越来越丰富了。不同主题的内容版式的风格是不同的,给人的形式美感也是不同的。

项目型版式设计训练的设计应用

与以前版式教学相比,现代设计显然有了更充足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但对于一种新的高职教学模式在改变,由理论到实践,由传统教学到企业广告公司的项目类型的教学是很大的提升,如何应用和发挥其项目类型的最大潜力是非常重要的。图与文的版式设计在以前的教学设计只是照形式按部就班的模仿性的临摹版式,但是现在教学改革了以项目类型完成教学任务大大的超出以前的教学效果,在国外早已有了项目类型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项目的角色提高了自身的积极性,从下面学习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已把企业的具体项目拿到了教学中来,学生一目了然,学生也知道如何掌握与控制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十分扎实无一疏漏。

学习情境名称:

学习情境1:报刊广告版式训练

学时:

理论4学时、实训6学时

学习目标:

1. 熟悉报刊广告版式的各种尺寸、位置;

2.掌握报刊广告版式的设计、选择与布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项目的版式设计、表达与选位;

4.能够按照要求设计版式方案,并制作完成方案最终效果。

学习内容:

项目单元名称:

报刊中缝广告版式训练;报刊通栏广告版式训练;报刊半版广告版式训练;报刊正版广告版式训练

主要学习内容:

中缝、通栏、半版、正版广告的页面尺寸、基本要素、内容;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完成中缝广告的版式编排设计与电脑稿制作,完成样稿打印。

教学方法设计:

1. 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收集资料、进行报刊广告功能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启发,采取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

2. 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进行临摹、查阅资料、方案分析、教师启发,采取项目教学;

3.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进行设计、查阅资料、方案分析、教师启发,采取项目教学,完成方案的电脑制作稿,教师辅导、监督;

4.成果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析。

教学条件:

1.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项目案例、报纸、杂志、图书资料、实例、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资源、工作任务单等;

2. 教学场景:

数字媒体实训室、图文工作室;

3. 工具设备:

多媒体设备、设计绘图设备、打印输出设备;

4.教师配备:

专业教师1人。

成果考核与评价:

1.成果形式:

项目设计方案草图、实施方案、项目完成成品。

2.评价方式:

按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的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

3.考核标准: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风格、尺度的把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执行的准确性,传播信息的准确性。

并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项目式的教学设计,课程思路设计如下:

1.培养学生以版式设计的不同应用媒体为该课程内容设计依据,确定工作任务;

2.将课程的内容具化为学习情境,以版式设计的组织工作流程编排课程内容;

3. 以实际版式设计制作的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4. 具有综合性、可扩展性,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教学项目教学设计深度的提高加强了学生在学习版式设计中的认知度。更好与市场专业需求挂钩。应用型项目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得到原有版式训练的深度学习,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减少很多的实习适用的时间,提高了高职培养应用的人才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图文编排的创新和提高的力度,版式项目得到加深,空间得到了延伸,项目教学是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的必要环节,是市场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由项目型的表格设计我们看到企业针对专业的不同,项目分工细密,这样的项目实训也满足了市场的技术和设计要求。

现代的设计与编排设计的联系紧密,尽可能充分的了解版式的类型和要求。才能完美的有效的表现版式项目实践设计理念。版式设计训练项目型的改革和深度空间更好地淋漓尽致发挥版式设计训练在专业的重大的作用,美在这里启航,又在这里满载而归。

参考文献

[1].《包装与设计》广州包装与设计杂志社出版社2000

[2].《版式设计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版式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包装设计课程 篇2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MPRC3006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Die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2周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

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塑料模具设计的特点,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例,着重介绍了一般模具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设计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模具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模具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指导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具体塑件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设计针对模具结构设计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概述(0.5天)(支撑教学目标2)1.1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1.2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1.3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1.4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2)熟悉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3)掌握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4)了解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3天)(支撑教学目标1、2、3)2.1 模具结构型式及注射机的初步确定 2.2 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2.3成型零件的设计 2.4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2.6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7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8

排气系统的设计 2.9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明确生产批量、计算塑件的体积、确定型腔数量、确定注射成型工艺的方法,初选注射机; 2)掌握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结构; 3)根据注塑件的结构特点,合理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及其固定方式、脱模推出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4)合理选择模架和标准件;

5)合理设计模具的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

3、模具装配图的设计(2.5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3.1 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3.2 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3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2)熟悉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及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合理绘制具体塑件模具装配图∆。

4、零件工作图的设计(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4.1 型芯(凸模)类零件工作图 4.2 型腔(凹模)类零件工作图 4.3模板类零件工作图 4.4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型芯(凸模)、型腔(凹模)、模板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方法; 2)

掌握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3)合理绘制零件工作图∆。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5.1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5.2课程设计总结 5.3课程设计的答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 2)

从课程设计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

3)充分理解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各零部件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启发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基础上,及时采用实验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主要内容,分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等5个模块,各知识模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具体模具,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学拓展,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说明如下:

1.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具体的模具设计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设置明确的模具设计目标,训练学生完成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予以适当指导,及时强化教学内容。

2.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教学内容涉及模具装配图、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步骤及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自学指导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教学内容涉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和自学指导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顺利完成答辩。

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演示法或现场教学法,或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系统性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案。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及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答辩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15%,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70%,答辩15%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3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

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2]

李德群.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建军,李德群.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浅析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造型课程 包装设计 教学改革 思索

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是一门交叉的新兴学科,其应用型特征及其鲜明。尽管包装设计教学是为包装行业提供服务的,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却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包装产业现状。本文通过对现行的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现状的审视,提出了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一、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及市场发展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全国众多的高校艺术设计中,都对包装设计造型课程进行了开设。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方面,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封闭的教学模式。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包装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不精确,而基础课程教学不能有效的衔接专业技能,缺乏足够的渗透力,有着较为薄弱的课程师资力量。包装设计教学缺乏相关的设施和实验室,有着较为单一的实践场地。而这些因素都对培养包装设计专业人才,起到了间接或直接的制约作用,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宽泛的就业平台。

同时,市场供需与包装设计人才之间,存在着供需矛盾。包装设计造型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往往有着较为薄弱的基础,因为不能全方位的锻炼实践能力,同时不能综合培养职业意识,使学生有着较为单一的知识结构。同时因为割裂了技术知识和艺术知识,导致一些学生不能独立设计项目。包装造型作品不能在实际的消費、生产和印刷环节应用,忽略了消费需求、市场行情和成本预算等,作品普遍流于视觉形象。学生一旦进入社会,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角色需求。同时由于自身较差的综合能力,较窄的专业面,出现了市场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

二、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机制的构建

1、确定教学目标和规范教学内容

建立包装设计造型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观、技术技能和知识等各个方面,总体规划教学思路。各个院校在对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内容满足的同时,需要制定更为明确和细化的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完成计划,对合理和科学的课程结构进行构建。

对课程管理和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完善。目前通过对一些院校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几乎全部囊括了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但存在的问题是广而不精,同时由于上学时不合理的分配以及缺乏实践教学课题等,在教学内容上,很少涉及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以为了使课程的系统性增强,对专业课程群进行规范,是势在必行的。

2、对课题教学的主导地位进行明确

包装设计造型教学的目的的具体表现,就是课题教学。尤其是将一些可操作的设计课题引入,包含一些系统化环节,如制作与设计、创意方案、市场调研和客户沟通等,这些课题内容可使学生的思维状态得到改善,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1)课题直接引进模式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实际综合性课题,所实行的授课方式是课题组,对校外大中型包装设计业务进行承接和引入。对于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由企业相关人员或者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在系统的项目运作中,引入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会促进教学进度和企业的正常与进行,同时还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整体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好的与职业角色相适应。

(2)课题间接引进模式

采用对实际项目团队进行模拟的方法,对虚拟的课题进行布置。教师应对这类课程的市场化需求好好的把握,对命题有针对性的选择,或者是以课题组的形式组织和进行。同时,对具有前瞻性和创造力的课题进行开设。从制作工业、视觉表现、构思方案和选择课题等各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自主研究。

通过合理的搭配以上的课题模式,在课堂教学单元内合理的穿插,为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提供支撑和保障。

3、建立实践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规范教学方式

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依托包装行业发展的设计需求,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学生通过包装设计造型工作室教学,可对企业与教师合作的科研课题直接参与,进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校应积极探索一条教学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包装设计造型课程的良性发展。

(2)对完整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建立

包装设计造型专业的实践性特征,是由其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学校应努力取得社会上那些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有合作诚意、有实力的设计公司的支持和协作。对包装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创建,通过对有效的资源合作机制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包装设计各个环节的社会实践中,并促进学校和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合作。

4、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设计讲评的开放式教学充分重视,由消费者、学生、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包装设计造型的讲评工作,使学生能正确和充分的认识自身的作品,并达成共识。

三、结语

包装设计造型专业教学,应充分的汲取国内外优秀的经验和教学成果,通过与我国高教体制的结合,确立更高的起点,对包装设计造型教学方向和目标很好的把握。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超越,对自身的结构体系进行完善,着眼于包装产业和行业的发展,立足于市场需求,对合格的复合型包装设计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对包装设计造型专业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探索,与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赵红玉. 浅谈创新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4).

[2]侯志刚,薛聪锐. 对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性构想[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3]王家.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思考[J]. 艺术教育,2008(07).

[4]张煜. 新时期下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奇葩——暨对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 大舞台,2010(12).

包装设计课程 篇4

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总体而言还是“灌输”式、“填鸭”式的,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被动地学习“确定的知识”“制度化了的知识”“早已被证明了的既成事实的知识”, 不利于学生探求精神、批判态度、选择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 必须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寻求新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

本文所指的“研究性课程”是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它是指学生在主动选择的前提下, 以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为载体, 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研究性课程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所具有的形式, 是在独特的极具实验价值的课题设计中包含诸多的知识点并进行学科的重构, 学生对作业进行深化设计, 并在资源、方法、程序、媒介、形式等方面展开实验。因此, 研究性课程在这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课题价值的设计。1

二、研究性课程的建构方法——从课题设计进入研究性学习

对任何一门课程而言, 都存在着两类不同形态的知识, 即概念性的知识与过程性的知识, 前者表达某种研究的结果, 后者反映知识获得与验证的方法。而过程性知识正是以课题设计——作业编制的方式实现的。而如何将课程内容的原理、规则、方法等知识要素转化为可操作的课题, 或怎样将讲义演绎为可供实施的作业, 可以认为是使课程获得研究性的意义所在, 也是课程活动中最具戏剧性的技术游戏。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方面, 我们可以以《图形设计》课程为例, 《图形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学生必修课和其他方向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创造图形新形式和有效传达信息的视觉语言的基本技能, 促进创新思维, 培养现代设计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笔者有机会完整地听取过四次由不同教师讲授的《图形设计》课程, 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对授课过程作了详细的笔记, 并完整地参与了其课后作业的实施。笔者通过对以上授课过程的比较和分析, 大致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虽和学生作了有益的互动, 但基本上还是以灌输式讲授为主。

二、教学内容方面, 授课内容大同小异, 其内容基本按照以下教学单元来进行: (1) 讲授图形设计的概念; (2) 讲授图形设计的发展史; (3) 讲授图形设计的方式方法; (4) 讲授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段及技巧; (5) 布置作业 (作业前教师大量让学生观看相关作品) ; (6) 教师讲解作业。

三、课题设计方面, 大部分老师都采用了让学生看图, 看

相关内容的视频以打开思路的方法, 作业的主题基本为环境保护类, 诸如“水是生命”“保护物种多样性”“反对全球气候变暖等”课题。

诚然, 这样的授课方式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通过让学生对既成作品的分析和模仿而获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 通过相关理论的“灌输”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识记”目的, 也让学生获得了图形设计这门课程“系统”“完整”性的知识。

然而, 这样的授课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方法带有很强的定势, 建立在模仿之上, 习惯于从各个学科的特定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情景呈现为一种简单化的、技术性的、统一式的格局。缺乏实验、概念、真正的过程, 使学习活动缺少获得原创性的空间,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既定课题往往是多年沿续下来的程式继承, 既缺乏理性的逻辑结构, 也不能体现多学科理论的借鉴及交叉会, 没有吸引学生的意趣而单调乏味, 作业样式更显八股化。

笔者在给江苏晓庄师范学院的大三学生上《图形设计》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以音乐作为资源, 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进行课程设计, 力求改变上述现状, 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一、课程目的

1. 为视觉形式的创造寻找新的源泉与切入点, 丰富对视觉形式的表现与表达。

2. 发现音乐形式与视觉形式的联系与共性, 进行音乐形式与艺术设计的互动。

二、教学内容

1.了解音乐的要素、结构与风格, 认识音乐、解析音乐。

2.以音乐作为资源, 以一系列练习与步骤实现从音乐形式到视觉形式的转换。

课题一:音乐形式的视觉转换

要求:

1.思维:感性 (情绪的表现) , 理性 (明晰的结构、层次与秩序)

2.形式与色彩美观, 新颖, 具有音乐性。

3. 每人完成一幅整开, 底色不限, 材料不限, 手法不限, 工具不限。

5. 作品要求有150字左右的说明, 在展览中作为作品说明:

介绍音乐, 视觉作品的构思、切入点、作品结构、色彩设计、材料肌理、总体效果。语言清晰、精炼、通顺。

作业实施过程说明:

(通过了解音乐) 解题—— (以作业) 答题。10:50每日一曲。

步骤 (1) :结合课堂讲解与聆听,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与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边听边画, 以一个本子记录对音乐的片段式的视觉转换, 在认识音乐的过程中寻找视觉创作的切入点, 为之后的创作与设计做准备。

步骤 (2) :搜集各种带有音乐感的视觉形式, 将其贴于本子中。

步骤 (3) :从给定的曲目中选择一首某种风格的乐曲, 结合步骤1中对音乐要素与结构的理解以及步骤2的视觉形式资料来编织画面, 对一首完整的乐曲或片段进行视觉转换与表现。创作1幅根据音乐的形式设计的画面。

课题二:音乐形式的综合设计

根据课题1发展出的音乐形式进行版式、书籍、服装、首饰、摄影、装置、雕塑、室内、建筑的设计。将学生分组, 每组3~5人, 创作系列作品, 单件作品单独完成。

要求与步骤同课题一, 尺寸根据需要确定。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课题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图形设计》这门课程的兴趣, 通过精心的课题设计把不可靠的感觉变为科学的理性的视觉法则, 把课程从技巧的模仿转变为对艺术规律的感性与理性的体验与认识, 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掘。学生在实施作业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了解音乐, 挖掘音乐和设计的相关关联点, 教师与学生满怀游戏般的乐趣中将无限的实验材料和自由的实验手段放入开放的空间, 将思想与愉悦融为一体, 体现了探索性、实验性、概念性的课程景观。

摘要:本文从我国基础教育中开设“研究性课程”的举措及成效得到启示, 以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图形设计》课程为例, 结合作者本人的教学经验及课程实验, 论述了以课题设计作为切入点建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价值, 并进而分析了从研究性学习发展为研究性课程的可能性。

关键词:基础教育,图形设计,课题设计,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程

参考文献

[1]邬烈炎.走向研究型课程——以设计基础教学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 2.

包装设计课程小结 篇5

四个星期的包装课程到今天算是过一段落了在这过去的的四个星期里我们通过以小组的形式去学习了解了包装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谈不上深入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了包装设计整个流程里出现的相关环节。现在我就从我们四个星期做的5个PPT为出发点总结一下我们小组的成员们在整个《包装设计1》中的一些小心得以及小收获吧 在第一个星期里我们初步了解了包装在狭义产品变商品的过程与广义形象包装、企业包装上的定义以及包装的作用保护商品、宣传商品、便于运输、刺激消费等和包装的主要分类。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制作盒子的过程中了解了包装的各种形态。而在这个星期中我们主要认识的是包装材料的各种特质。对市场上各种产品包装的收集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不同材料的不同特质比如说玻璃的透明、光滑纸的粗糙、可回收金属的坚硬等。通过对10个关键词的分类了解了包装的几种材料所具有的特征。第二个星期我们主要分析了包装材料的分类以及材料 的加工工艺与 包装的制作工艺。我们通过更深层次的对包装材料的分析了解到纸质材料、金属材料、塑料、陶瓷、玻璃、布等包装材料还有很多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别的这些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可以用来做不同产品的包装。除了对一些常见材料的认识我们甚至还了解了一些新型的材料和一些特殊的产品需要的复合材料。我们可以说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化材院的学生去了解这些不同的材料所有的不同的特性、优点、缺点和在包装设计里的主要用途。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匪浅的我们知道了哪些产品需要哪些材料来包装哪些材料又会突出产品的哪些特性。而通过对材料制作工艺与加工工艺的学习我们也对一些材料的制作流程以及一些包装的加工流程与制作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第三个星期我们进入到了包装的设计这一过程。我们同样采用市场调查的方式对通用设计与感性设计进行了分析。了解了这两种设计的定义以及通用设计的七大原则和感性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这些学习我们知道了针对产品的人群特性

成本运输等一系列的因素的考虑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对包装的造型与结构来分析的。我们认识到不同的造型结构 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第四个星期我们主要是到了创造的阶段了。结合上几个星期对包装的初步认识对包装材料与工艺的分析对通用与感性设计的了解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创造。这一项作业是对我前三个星期所学习知识的检查是一个综合的作业。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特性、材料、加工工艺、生产成本、使用人群等众多因素从产品的造型为主要设计点吸引消费者购买。造型是一个产品的整体形象也是给消费者远观的第一印象因此产品造型是否美观决定了它的销量。四个星期下来我们对包装设计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一开始对老师布置的这些作业的不理解到后来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环环相扣的。开始知道老师的这些做法是正确的无论是最开始的做盒子还是后面对材料的分析对工艺的了解以及对两种设计的认识和对造型的感受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对“什么样的产品

包装设计课程 篇6

关键词:Photoshop;包装设计;产品特征

Photoshop简称PS,是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集图像处理于一

体的软件,是世界顶尖级的图像设计与制作工具软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广告、包装、美术、摄影等等。PS包装设计课程并非是一门纯粹的软件课,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要学习好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学生在学习包装设计时的误区及包装设计时的素材和颜色选取,并以月饼的包装设计为例,对

基于案例法的Photoshop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PS包装设计中的误区

在PS包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在学习中陷入如下的误区:

1.忽略平面图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在没有设计出该印刷平面图的时

候,就建立了以像素为文件的效果图。当在教学时问学生:“平面图与效果图哪个更重要?”时,学生大部分都答:效果图。但是,如果没有平面图哪来的效果图?

2.素材和颜色选取存在误区

学生在学习包装设计时选取的素材和颜色,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喜好的素材和颜色,不管适合不适合都一并采用,而忽略了包装素材和颜色与产品的相关性。

二、包装设计教学的案例教学法探讨

在使用Photoshop进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时,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相关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包装设计的魅力,从而接受并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生活作品的选取时也应该要具有针对性。例如,在中秋即将到来之时,选取月饼包装为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月饼包装的案例欣赏,并让学生分析这些包装的档次、纸质、价格,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本文也以月饼的包装设计为例,对PS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

1.包装尺寸分析

包装尺寸是所设计包装的最直观感受,同时也是包装设计的基础。在使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了月饼包装的效果图之后,可以提示学生对月饼盒包装尺寸的分析,进行月饼包装平面图的初步设计。

例如,一个四个月饼前盖式的包装盒的效果图长是27 cm,宽是6 cm,高是27 cm,针对这样的效果图尺寸,如何建立印刷前的平面图文件呢?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使用PS画出月饼包装盒的正面,再延伸到侧面、背面,标上尺寸,最好也把此画出来的平面图剪出来,折成盒状,判断月饼包装盒的尺寸是否合适,在判断合适之后,再展开把总长与高加起来,从而就完成了月饼包装盒基础文件的建立。

2.包装颜色及素材的选取

在笔者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所设计包装的颜色和素材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设计的,而忽略了包

装作为一个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生活涵义。包装设计是一门生活性非常强的课程,除了要求具备必要的逻辑思维以外,还需要学生对生活知识,以及颜色和素材所具备的生活涵义有所

了解。

(1)素材的选取

素材的选取应该紧密结合产品的特征以及所具备的生活涵义,并且根据其特点和所代表的涵义进行延伸和衍生之后进行素材的选取。

例如,在月饼包装设计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个时候的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这时,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一个又大又圆又亮的明月,可以此为素材。另外,在月亮又圆又大的时节,远在他乡的游子,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这时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游子望月思乡的情形,也可以紧靠“思乡”的涵义来进行月饼包装设计素材的选取。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些花的元素,例如牡丹花,此花花朵大而华丽,在唐代还有“花王”之称,牡丹代表着富贵。因此我们又可以用牡丹作为素材,代表着吉祥富贵之意。

(2)颜色的选取

在素材选定完毕之后,就需要决定素材的主题颜色以及背景色。中秋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因此代表中秋佳节的月饼包装也应该同样采用具有中国传统、具有喜庆代表涵义的色彩来作为月饼包装的主色彩。当然,与此同时也应该注重月饼本身作为一个产品的特征,根据不同月饼的不同特征再辅以其他颜色来进行整体包装颜色的确定。

(3)设计档次分类

设计的包装最终将应用于产品,因此学习包装设计课程,还必须要了解市场的需求,面对消费者对象,根据消费者对象去选择包装成本,如果所设计包装月饼的用户是面对农村消费的,月饼的市场价是30~50元之间,那么所设计的包装就不需要太过华丽,在选材质时也无需太过高档,面对这样的消费对象,我们应选择普通硬纸盒包装,印刷不需添加金粉等效果,在设计时也要比较简单实用;如果在所设计月饼主要用途是送礼,市场价格在200元以上,我们的设计不仅要求考虑素材和颜色,同时还要对样式也进行精心的

选择。

总之,包装设计应该紧密联系包装适用于产品,最终面向消费者这一原则,在包装设计时应该时时刻刻根据产品的特征和生活涵义来进行包装素材、颜色以及档次的选取。

包装设计课程看似不难学,其实这门科却需要涵盖许许多多的生活知识,这些知识不是一日而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形成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消费对象,这些也需要我们平时花时间去探讨、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章旺.包装分类设计:设计基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杨斌.photoshopCS3经典包装设计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漫谈 篇7

设计类课程大多都是阶段性的特点, 一门课程结束接下来又进行新的一门课程, 但是各门专业课程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 但是不管怎样在进行包装设计新课程开始学习期间, 要进行必要的导入。俗话说,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堂成功的课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导入。这种导入都是需要课前做精心的准备工作, 从生活中选取实物进行导入, 每次都是需要用不同的题目进行讨论, 也可以理解为是实物讨论法。这样不同的选题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 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最终是以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 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发散性思维构想, 并构思与实物相关的事物。值得注意的是选题的准确性是要与新课程是密切相关的。新课引导探究是教学重要和必要的环节, 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通过引导使同学们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种课程导入模式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研究,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对深入学习下面的课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实践调研模式

虽然在新课导入阶段对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 在生活中随处都是可以看到产品包装的身影, 也是最好的认识实例, 可以引导同学深入生活, 到生活中去认识它们, 带着问题去市场调研考察, 看看产品实际包装到底包含着的方方面面, 然后把它们看到的, 所思考的, 所想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中一起讨论学习, 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 一起切磋相互共勉。最后对于同学们没有提出的观点和认识, 可以作最后的总结, 这样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很快就进入良好的状态, 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从实践调研中逐步积累与课程相关的知识, 对于参与真正的课题训练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3 注重基础训练

在包装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理论教学中把重点的内容传达给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处处设问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主动去思考问题。在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包装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实践中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和提高阶段, 首先要把包装结构训练放在首要的位置, 在越来越提倡绿色设计的今天, 包装也越来越重视低碳节能, 节约环保的理念, 绿色包装深入人心, 对于现代包装纸结构是值得提倡的材料之一, 运用纸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占到了70%, 可见纸盒容器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典型纸包装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常见结构类型, 材料的选择都要了解, 这部分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先从实物入手, 把实物纸盒包装结构进行拆解, 分析其内在的细节结构特点, 然后再进行结构图绘制进行仿造制作以达到掌握包装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同学都需要大量地进行基础训练, 目的是为了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的能力, 先从简单的包装结构入手, 然后到复杂的结构设计, 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研究学习,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很快就能够了解大量常见的包装结构, 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包装的结构设计, 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埋下了伏笔。

4 创新提升阶段

优秀的创意来自设计师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积极的思考, 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 所以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和关注学生的创新性也是设计课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在结构基础的训练结束之后, 对于同学们已经掌握包装的结构和基本的制作方法, 那就需要自己去创造新的造型, 新的设计形态, 这个阶段也可以是最难最关键的环节, 通常笔者会增加课题的难度在包装结构上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例如题目《空中飞蛋》和灯泡外包装等, 材料和制作要求严格规范, 主要把重点放在包装结构造型设计上, 视觉方面不做考虑, 除此之外最后还要对同学们的创作的作品进行检测, 如包装是否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以及节省资源程度, 外型美观程度等等, 这样的训练使同学们对于课程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亲自检验体验到设计的成功和不足而取得很大的提高和锻炼,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观能动性。

5 装饰设计与表现

不同的商品, 想要对消费者表达的信息也不一样, 食品、日常用品、化妆品、医药、书籍等等。不同的商品内容不同, 所反映的产品内涵、企业形象也各不相同, 所以, 不同商品对于包装的要求也不一样, 对于包装图案的设计要求也是具有差别的。包装的图案样式、色彩的运用无不代表着产品的内涵与灵魂, 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这些都无不体现着包装的装饰设计与表现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说打破常规的新形态以及新结构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那么版面设计则使包装更加完美和新颖。在这部分中所涉及的图案图形的设计运用, 色彩的合理搭配等等。由于每个同学的基础和审美不同设计的最终表现也是有所区别的, 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合理的建议和归纳,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给予提点, 基础好的学生要尽量放开, 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格, 作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但是有前提不能忽视包装最基本的特性。同时在这里我还注重利用现代先进软件技术引导学生多多欣赏优秀作品, 从优秀作品中认知到包装的用色技巧, 品牌形象表现, 展示整体效果等方面。以实例加讲解的形式进行学习, 并且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把它借鉴到自己的设计中去。除此之外同学们的软件操作也是要熟练掌握, 对于以后从事这行业打好基础。

6 项目引入课程

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最后结束课程都是要交相应的课程设计, 在包装设计课程中项目都是老师拟定的虚拟课题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也可以把企业的设计项目融入安排到教学中去, 还有就是一些教学科研项目以及包装比赛等等这样的真题设计体现在课程设计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项目使得学生在整个项目中充当主导者, 教师则是旁观者和引导者, 学生们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设计。首先, 搜集设计素材资料, 汇总前期市场调研结论, 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受众的需求及客户的要求这个阶段在整个项目中最关键, 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是否扎实, 动手能力是否熟练, 以及与后期印刷工艺是否得当。在整个这题设计过程中, 老师要对其把关, 对于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要给予应有的帮助, 这样学生通过努力和老师帮助下, 可以独立完成整个的设计创作。

确切地说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 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合理的安排。最后课程小结中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 让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让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也要涵盖在该课程最后考评成绩之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和平.产品包装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陈磊.纸盒包装设计原理.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4]丘斌.丘斌商品包装设计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

《产品包装设计》课程建设初探 篇8

一、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引入一个企业真实设计项目, 根据项目完成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展开, 细分为11个工作任务:

1. 成立项目组。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 企业全程参与, 学生、老师角色转换,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 全案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企业项目见面会, 学生角色转换—从学生到项目负责人, 教师角色转换—从指导老师到项目总监;教学场地为企业、多媒体教室、工作室、校内实训室之间相互切换!

2. 市场调研。

告知学生设计调研的重要性, 做任何设计都必须强调“设计之前调研先行”只有调研之后才有发言权, 培养学生全面准确调研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相关背景、产品属性研究, 现有包装、材料、工艺、卖场陈列方式分析, 同类产品分析, 消费者分析;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校外包装市场、企业相互切换, 强调理论结合实践, 教、学、做一体!

3. 项目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提炼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组讨论分析总结, 企业参与, 项目组向企业汇报调研结果, 和初步的设计, 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

4. 材料与工艺。

要求学生熟悉常用包装材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艺, 并能运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创作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包装材料实训行现场教学, 材料与产品属性的关系, 常用材料特性及制作工艺, 走访包装材料市场, 实地教学;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材料市场, 多媒体相互切换。

5. 结构与造型。

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合适的材料, 进行产品包装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的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以纸制材料包装结构造型设计为主;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6. 容器设计。

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三维造型设计进行包装容器外观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为液体类产品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7. 草模试验。

培养学生具备精细手工制作的能力, 和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进行包装草模的制作;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8. 视觉设计。

培养学生具备视觉元素分析、提炼、设计排版的综合设计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视觉设计构成要素, 视觉设计的构思方法, 视觉元素版面编排设计;教学场地为包装设计多功能机房。

9. 制作与印刷。

要求学生掌握包装印前的印刷常识和印后的各种印刷工艺流程;教学内容包括包装印前印刷常, 包装印后各种印刷工艺流程, 考察包装印刷制作企业;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 0. 项目提案。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设计过程提案汇报的能力;教学内容为企业参与, 项目组向企业汇报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教学场地为企业、多媒体教室。

1 1. 总结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过程,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撰写项目总结书;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针对上述课程体系的11个教学任务, 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导入。

1. 教室和设计工作实训室合一。

教室和设计工作实训室的合一, 实训室的设计模拟设计公司办公的格局, 有集体讨论听课区、设计区, 制作区, 作品点评提案区, 加强实训室的设计氛围。再次是教室和企业办公室合一, 学生在专业课程期间、定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 学习、实习交替进行, 实现教室和企业办公室的合一

2. 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

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 (1) 学校灵活调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和课时计算方法引进更多的企业一线设计师到学校任课; (2) 从企业兼课到企业深度参与设计专业课程结构, 让企业设计人员成为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 (3) 企业为教师提供挂职岗位, 专业教师得到更多的一线实践机会和经验; (4) 通过深度合作, 企业设计师带来大量的实操项目、专业任课老师通过挂职锻炼积累实操项目, 学生得到大量进行实操训练的机会, 最终实现企业、学校, 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之间的角色互换合一。

3. 学生和企业设计师合一。

因教室和工作实训室的合一, 学生在工作室内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教室和办公室合一, 学生在实习学习过程中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 学生在实操训练中完成角色的转换。

4. 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合一。

艺术设计类专业技能强调动手能力, 实做的能力, 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练!但高职教育也决不是单纯的培养技术操练工, 实践操练应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撑, 如何有效的将理论知识灌输在实践操练中?这里提出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的合一, 强调边实践操练边理论教学, 边理论教学边实践操练, 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互补, 缺一不可。

其次是多形式的教学环境更替。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所, 校内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制作实训室, 电脑后期处理实训室, 多媒体教室, 校外个大商场、超市, 材料市场, 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等, 学生在各种教学场所中进行角色的转换, 实现了课内课外, 校内校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再次是启发式、鼓励式、卡片式、头脑风暴式等创新教学方法的交替循环实施。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 按单元教学独立评价, 每个教学单元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要点进行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的标准侧重点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工作能力去衡量, 同时每个教学单元的评价成绩汇总取一平均分为课程的平时成绩, 占课程总评成绩的75%, 其中包括企业对于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的成绩, 如“项目分析”和“项目提案”单元教学中, 企业直接参与到教学中, 教学评价的标准以企业的要求为主;在注重学生工作能力培养的考核, 同时也强调学生综合创新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考核, 占课程总评成绩的25%。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 按各工作任务的评价成绩和综合创新素质、职业素质考核成绩直接生成。

课程评价应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素质及能力。

四、结语

包装设计课程 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在日益增大, 而这类人才主要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培养, 因此职业教育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然而在今天的职业教育课堂上, 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可以看出。从学校发给学生的调查问卷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许多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是“无聊”“无趣”“没用”, 但为了得到毕业证书, 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学生的态度又引起老师的反感, 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 由此抱怨“生源”的质量太差, 许多高职学生根本不具备上大学的基础, 没法教。于是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比比皆是。

所幸许多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恶性互动, 并以评优、创示范为契机, 开始编制一系列针对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课程设计的改革就是方案之一, 因为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是教学能否生动的基础, 是能否得到学生普遍认同的前提。

二、传统课程设计与先进课程设计的比较

(一) 传统的课程设计以知识系统为导向、突出知识培养目标, 而先进的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 教师无视学生的入学水平, 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 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 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而实际上, 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不具备上普通大学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欠缺基本能力的情况下被盲目灌输系统知识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知识有困难, 能力也依旧得不到培养。而先进的课程设计由于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课堂活动都紧紧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在进行, 因此不必拘泥于知识系统框架, 讲授可以更加务实, 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此外, 先进的课程设计突出了能力培养目标, 这就弥补了学生在入学之初各项基础能力的欠缺,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

以《外贸跟单实务》这门课为例, 如果按传统的课程设计理念, 教师应该完整地讲述从审查外销合同到审核信用证再到验厂等一系列跟单流程的九大步骤, 每个步骤都从概念、基础知识讲起。例如讲审查外销合同这一步骤时, 必然先介绍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内容等相关基础知识, 再讲如何审查, 唯恐学生没学到与合同有关的任何一个知识点。但是按照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 教师可以不在乎知识的系统性, 而重在强调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讲述中只需举案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合同审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即可。同时这也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因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案例自己总结合同的形式等相关基础知识。很显然, 这种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总结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对细微错误的敏感性。

(二) 传统的课程设计以教材为载体, 而先进的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

传统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教材展开, 而教材对于每个知识体系的叙述往往是以抽象的知识概念引入。于是依据教材, 教师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 进行逻辑推导与证明, 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知识讲解完毕, 验证完毕, 最后才是老师介绍知识应用的实例。“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题与练习, 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 练习解题技巧, 归纳解题方法。这种课的特点是, 给学生讲书: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先进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项目展开。教师先归纳出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哪些能力, 然后依据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将知识体系划分为若干项目。这些项目不要求涵盖知识体系中的所有知识点, 但要求学生必须每学完一个项目掌握一种能力。在开始每个项目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从案例引出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 学生可以先模仿,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

以《外贸跟单实务》这门课为例, 传统的课程设计理念是依据教材对于跟单流程编写顺序一步步讲, 先讲托运, 把关于托运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后再讲办理保险。因此对于托运和办理保险中涉及的计算问题自然也是分开讲。但依据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完全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目标单独设计一个项目, 将这门课程知识体系中涉及的所有计算问题合起来一起讲。再有就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训环节的结合问题。一般情况下, 教师对于此类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都会设置专门的实训课时, 但往往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这种划分依据是上课方式的不同, 实际上就是印证了传统教学的老观念: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 后者以学生练习为主。其实两者完全可以相结合, 因为在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中没有上课方式的划分, 一切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这门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机房用外贸实训软件对外贸业务流程进行操作, 很显然是在锻炼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熟悉和掌控能力, 因此可以归入这一项目的课堂学习中。

三、《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总体设计

(一) 课程目标

1.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 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与传统教学中先讲授理论再用理论分析实务相反, 本课程教学将从分析外贸跟单业务操作中的常见案例入手, 从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提炼总结理论性基础知识, 再鼓励他们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自主分析其他相关案例。

2.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 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本课程将采用引导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模块的理解都从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入手, 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 总结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还将设置外贸跟单实训环节, 让学生在外贸虚拟平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合作完成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3.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载体, 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本课程将设置三个项目:跟单流程、单证审核和外贸英语。三个项目的知识内涵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依附于教材, 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项目学完后都要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

(二)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依据

本课程三个项目的设置是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拟定的。其中跟单流程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跟单基础知识及跟单流程, 相关费用的计算。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熟悉和掌控能力;单证审核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信用证的审核, 单证不符时的处理方法及部分主要单据的缮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单证的敏锐观察能力;外贸英语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跟单员常用口语, 看得懂专业英语及熟悉外贸函电的写作。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熟练运用能力。

(三) 课程实施的主要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学法

此法又称暗示教学法, 它是通过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力, 加速学习进程, 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使用效果十分显著。

2.研讨式教学法

即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机会, 讨论并解决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特定题目各抒己见, 然后展开讨论, 互相切磋。最后由教师对主题进行归纳性的小结。这种教学法在跟单课中尤其重要, 因为每讲一个知识模块都要从案例讨论入手。

总之, 当代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企业人, 而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因此课程设计改革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突出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为载体, 以实训为手段, 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自我学习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课程设计改革是许多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从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出发, 以《外贸跟单实务》课为例, 阐述了先进课程设计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设计,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宏.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型人才教学培养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7, (10) .

[2]陈丽能.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8) .

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10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设计教育虽然发展极为迅猛, 但是为社会输送的真正合格人才却不多, 而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基本没有。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的整个设计教育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包装设计的角度来探讨一下适合中国高校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首先我国高校包装设计专业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设计缺乏创新性和个性;传统文化意识薄弱;模仿重于创新等。以下是笔者主要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1、师资力量薄弱, 结构不合理

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它是从美术学专业中分离出来的, 而较早的一批设计学教师也是从美术学中脱胎出来的, 很多没有什么设计实践经验, 甚至连基本的设计软件都不会。而现在的年轻老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亦无多少实践经验。所以在招聘专业教师时, 应该强调其不但要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 也要有一定的包装设计实践经验。同时我们还应该每年选送一些老师去企业锻炼和实践, 也可以聘请企业的设计师、印刷厂的技术服务代表、印刷专员等来校指导, 并开启校企之间的长期有效合作。

2、教学手段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手段单一, 以知识传授加课题练习的模式为主, 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和发挥。

(1)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可布置相关课题, 进行小组讨论和市场调研, 然后提交设计方案, 再根据师生的共同探讨其执行的合理性。

(2) 其次我国高校的学生之所以毕业后眼高手低, 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囿于形式而和实践脱钩。比如有些学生在做包装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消费者的诉求、公司的文化理念、经济成本等, 亦无市场调研的过程。这样就造成很多时候把学生设计当成是一种艺术化、个人化、想当然的一种行为, 最终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包装设计教学不应该脱离实践, 可参照公司运行的模式, 进行角色转换。充分利用师生的社会资源取得企业的设计项目, 让教学在真实的情境里进行运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各部门各司其职, 团结协作, 共同完成设计任务。这种学习的过程是与客户、企业沟通的过程, 是重视施行市场调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学生可以得到很快地成长。

(3) 同时可以开设课程网站指导学生学习, 课程网站可设置学习测试、学习资源、实训在线、课程录像等栏目, 为学生提供了图片、视频、习题、模拟实训项目、设计竞赛信息等资源, 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开设网络论坛,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 教师通过网络将批阅后的作业返回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方便使用学习资源, 还可以互相交流。

(4) 同时高校还可安排实践考察并录像, 将学生到设计公司、印刷厂、包装材料厂进行考察, 并将重点环节录制下来。其中主要包括包装材料、印刷设备、印刷流程等, 方便学生反复观看, 加深印象。

3、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及视觉表现

中国的包装设计现在还处在模仿阶段, 市场上的包装大多大同小异, 缺乏创新性和个性。这点我们应该借鉴一下日本的经验。日本现代设计施行的是双轨制, 他们在学习欧美现代设计的同时, 从来没有放弃自己民族的东西, 而且能够很好地把现代性和民族化的东西结合。比如在食品包装设计上, 除了美观和实用外, 在包装形式、材料、颜色和文字的运用上都有明显的民族识别性和个性, 在世界包装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设计师同样要有类似于他们那样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传统文化在包装领域里运用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时除了介绍包装的现代材料和未来材料的发展趋势。同时, 也要让学生知道, 中国传统的包装材料如竹、麻、陶等;还有我们传统的图案、传统民间故事、少数民族文化等, 把“传统”文化运用于包装设计中, 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并将各个层面去粗取精地应用到具体的现代包装设计中, 让传统元素焕发新的生命力, 赋予现代包装以从功能到形式的非物质的功能, 是我国向现代化包装迈进的必经途径。也可以借此来彰显我们的设计特色。

4、拓展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和眼界

(1) 工作室和实训基地的方式是现在高校正在采用或者试图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拓展实践的其他空间, 如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包装之星”等相关的设计大赛和一些著名网站的企业设计项目的竞标活动。并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加强团队精神并能集思广益。这样就开始将社会需求与教学大纲进行捆绑, 设计艺术教学行为通过赛事公开化, 通过交流以及不断的超越先进, 成为学生公共交流的平台, 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实战经历。

(2) 加强学术交流活动, 可定期聘请企业优秀设计师或业界名人到校举办讲座和座谈会, 传递包装界动态、用人需求等信息……各种形式的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 不仅开阔学术视野, 增长学生见识, 扩大学术知识面, 也将教学拓展到一个新的平台和视野。

包装设计教学是培养学生包装设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我们需要改革的重要方向。包装教学应该本着从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出发, 确立一个高的起点, 立足市场、立足行业发展并着眼未来, 这样我们的设计教育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和优秀的专业设计师。

参考文献

[1]赵澄.模块化目标教学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尝试.包装世界, 2008.9

包装设计课程 篇11

关键词:课程设计;质量保障;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29-0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目标是:通过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解决机械系统方案设计、零件结构和工作能力设计的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宽机械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方法,获得相关的技能,提升独立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本文介绍作者在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方面的经验,包括细化课程质量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师资和教材质量保障,建立过程监控和反馈平台,采用创新的学生评价方法等方面。[1]

一、研究课程性质并细化质量目标

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建立详细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目标子集是实行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的重要举措。经过全体教师的研究讨论,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我们把本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具体细化为:①针对具体的项目实例,经历从方案设计到零件设计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扩充教材上没有的、解决机械设计问题必须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②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训练,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获得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③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和参加答辩,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④通过设计实践,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实践中存在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从而认识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培养初步的现代工程意识。⑤通过组成设计小组等方式,创造工程设计项目中的人文环境,模拟设计团队分工协作的运作方式,使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发展。

二、相关课程采用以项目为线索的教学方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度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由于本课程设计与几乎所有的前期课程相关,质量保障必然要求上溯到这些课程。我们选取其中相关度最大的三门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进行研究,发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上述相关课程以前沿用多年的的教学方法,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虽然在能力培养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培养的能力往往是局部的孤立的。当学生学完了这些相关课程,进入课程设计阶段,面对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时仍然感觉无从下手。这暴露出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训练不足。近年我們开始试行了以项目案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的改革,并落实到《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这三门课程中,选择典型机器设计为课程项目,理论课以项目任务下达的方式引入,从客户的原始诉求出发,全部知识点按照项目展开的过程顺序来呈现,用项目事例取代常规例题,用设计实践取代常规作业。这种做法使得机械设计的全局更加清晰,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理论教学的内容有了明确的目标,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有利于得到完整和深刻的认识;第二、有利于从工程视角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第三、为以后课程设计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第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表明,这些相关课程及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因此得到明显提高。

三、师资质量保障

鉴于本课程设计的工程性质,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特点,有必要对教师的指导资格设立门槛。为此,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制度”,具体做法是:无论学历、职称高低,第一次承担本课程设计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提前按照本课程最高要求的教学内容完整地完成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所有工作,再经课程负责教师组织答辩小组,召开答辩会,学校教学督导员参与监督,对该教师完成的图纸和计算说明书进行审查和答辩,有经验的教师还对指导学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详加解释。要求取得优良成绩的教师才可以承担本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并且规定第一次不能独立承担,而是与有经验教师一起,积累一定教学经验后才能独立承担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多年,目前教学团队中包含多名具有企业机械设计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多名长期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多名主持或参加过各级科研项目并积累了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由于有良好的师资作保障,课程教学质量获得了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教材质量保障

大部分现有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提供相关知识为主要目标,很少综合考虑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表现在:对机械设计一般规律的描述只停留在空泛的条文上,并没有作为指导思想落实在各章节的分析中;主要提供设计相关知识,较少论及设计方法,或者仅介绍与设计相关的规则,很少对思维方法展开讨论;所提供的对象知识之间缺少有机联系。有鉴于此,我们专门组织了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该教材在使用中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得到其他院校选用,因使用效果好在初版半年之后即重印[2]。本教材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以设计逻辑组织知识素材,把机械设计主要规律以及相关方法的运用贯穿其中,明确揭示机械设计主要要素之间的关联,体现了机械设计能力培养的需求。

五、建立课程设计过程监控和反馈环境

为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正常进行,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过程监控的一整套方法,对学生和教师都规定了严格的教学纪律。为了及时研究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共享先进的教学经验,除了执行学校要求的常规静态教学质量控制制度外(如听课制度,举行不定期教学研讨会等),我们还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内部教学论坛,教学中的问题当天就可以反映到论坛中,大家共同讨论及时解决,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六、创新评价方法

由于师生比例悬殊,一个教师往往需要指导一百名左右的学生,如何监控教学过程,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成为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问题。我们采用“过程定量评价表”的方法。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设计了细分为4到7个部分的评价表,对每个学生的出勤、进度、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如设计草图、装配图、零件图、说明书)规定了细化的评分标准。这种方法自2006年使用至今,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为填写每个学生的情况,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而每个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被如实记录,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公正的评价。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以定量方式保障了教学质量。

七、实施效果

以上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从2006年开始,已经在约120个班的教学中实施,本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学校各类教学检查中获得好评。很多学生撰写的设计说明书正文结束之后,在总结里留下了对本课程设计的感受。大致归纳为五类:本课程使他们第一次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得到如何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训练;本课程使他们认识了工程的社会、经济、人文的要求,明确了成为一名合格工程师的努力方向;本课程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本课程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流和协作能力,同学之间加深了感情,提高了班级凝聚力;本课程指导教师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深深感动,教师的言传身教令他们终身难忘。

参考文献:

[1]林怡青,谢宋良.以项目为线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增):174-176,182.

[2]林怡青,谢宋良,王文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50.

基金项目: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BKZZ2011022);2010年广东省实验教学研究(改革)基金项目(2010003);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项目(2010207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篇12

1 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学生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其基本目的有三个方面: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和掌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 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 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 进行结构设计, 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 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

2 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本学期在学习完机械设计基础内容之后, 要进行一次具有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选择圆柱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 因为减速器的设计基本包括了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通用零件。设计内容包括7个部分:总体方案确定、传动方案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箱体及其附件的设计、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和编写设计说明书。

3 实施方式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未进行, 时间为1周, 时间短, 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还要复习, 参加其他科目的考试, 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设计中来,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在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为避免以往教师指导过细、设计作品千篇一律的弊端, 对课程设计的辅导重点在于方法, 教会学生从原理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各系统的实施到系统总成的整个过程能够自主进行, 加深对减速器系统的整体认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设计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3.1 设计前准备工作

由于本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较少, 而且内容抽象, 对于生产实践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 激发他们的学习性趣很难, 而课程设计安排在考试前一周内完成。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在设计开始时, 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所以对减速器的设计专门进行了一次多媒体授课。首先让学生看减速器设计和制造录像片, 了解减速器产品及其设计过程。然后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 形象地认识减速器的结构。本课程设计之前, 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了具体安排, 并且制定了具体的设计安排计划和详细的设计任务书。对全体学生就设计的步骤、要求、说明书的书写格式等进行总体的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 指导教师坚持每天都到现场进行指导。

由于课程设计工作量大, 为了确保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求学生制定大致的设计时间分配表, 同时, 指导教师在设计开始时要对学生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 帮助学生明白设计任务及要求.同时对学生掌握程度不够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集中辅导.本课程设计集中1周进行,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时间不够, 实际执行时, 应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就布置设计任务, 要求学生早做前期准备, 查找相关的资料和手册, 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好这部分工作, 都是临到课程设计的一周来做, 结果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3.2 结构设计

研究设计任务书, 分析设计题目, 了解原始数据和工作条件, 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结构设计是确定零部件形状和尺寸的主要阶段。重点是设计齿轮的结构和轴的结构, 对于小齿轮的设计, 应采用较小模数和较多齿数, 这样, 即可以增加重合度, 又减少了小齿轮的齿顶圆直径, 从而使箱体外廓尺寸变小, 节省了材料, 减轻了重量。对于轴的结构设计, 为了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 轴一般做成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 然后设计成合理的形状和尺寸。为了清楚的表达设计意图, 装配草图的绘制尤其重要。该阶段不仅要确定减速器的结构和尺寸, 更重要的是通过装配草图的设计过程体会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设计方法。

装配草图设计阶段从时间分配和学生成绩考核方面都占较大比例, 为保证装配草图的设计质量, 学生自检后必须教师签字审核草图, 然后才能在图纸上画图。设计过程中教师严格检查、记录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质量, 并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 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 (2) 及时了解有关资料, 做好准备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 认真计算和制图, 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

4 几点体会

教师每天到教室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不能按进度计划表执行。少数同学刚开始时, 手忙脚乱, 第二天才进入状态。不能按时在规定的教室设计, 出现迟到, 矿课现象, 虽然一再强调平时出勤记入课程设计总成绩。 (2) 独立工作能力差, 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 学生的依赖性太强, 碰到什么问题都来问老师。 (3) 图纸质量较差, 特别是标准画法、尺寸标注, 出现问题较多, 表达不清楚。 (4) 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设计说明书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总结和提升, 要求文字简明、通顺,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5 结语

如何把专业课教学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 一直是工程教育者努力的方向.目前高校的专业课教学存在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可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可桢, 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吴宗泽, 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多孔氧化铝陶瓷下一篇:串联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