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与包装设计

2024-10-11

构图与包装设计(共12篇)

构图与包装设计 篇1

摘要:包装设计想达到理想境界, 就要将文字、色彩、图案诸要素进行合理、巧妙的组合, 就必须有一个较好的构图, 最终实现包装设计意图, 创造出符合理想的表现形式。本文作者进行了较全面论述。

关键词:构图,包装设计

包装要传递的信息很多, 如商品牌名、品名、商标、图形、重量、微量、产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厂名、地址、拼音或外文说明、广告语等等。这么多内容都要在方寸的空间里有主次地表现出来, 构图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包装设计的构图处理主要以形式美法则作为基点。一件包装在构图上要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求设计者应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并具有把设计诸多因素巧妙地组合起来的能力, 为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 创造出符合理想的表现形式。

一、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统一与变化是最根本的形式美法则。不论是传统的纹样、民间的刺绣图案, 总离不开统一因素和变化特色。统一中求变化是包装设计构图中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基本规律。认识了形式美法则, 必须善于运用它, 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富有变化的装饰效果。强烈、醒目的包装设计都是有秩序、有条理、具有统一感的设计。如何有效地处理好画面呢, 在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下,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构图中运用对比

包装设计画面的组成要素, 色彩冷暖、强弱的变化, 插图的大小、聚散、宽窄、疏密、文字的松紧, 点线面的合理布局, 笔法的干与湿、快与慢、动与静、曲与直等等, 如果倾向于某一方面, 表现就显得乏味、单调, 没有对比, 画面也就缺乏生气, 更别提醒目、有条理了。所谓“巧中见拙、俗中含雅、曲中见直、方中求圆、粗中有细”等, 都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2. 韵律的运用

节奏感是韵律感的基础。构图中的节奏感, 主要是指图形中合乎一定规律的大小、曲直、长短、多少、高低、强弱等的渐变、增减和起伏变化带给人的感受。韵律感的正反交替变化源于自然和生命, 生长规律和音乐的旋律是产生不同感情效果取之不尽的源泉。包装设计也经常运用韵律这种形式, 使设计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3. 比例的运用

比例关系分配得当, 通过构图就能产生出奇制胜的美感效果。在包装设计中, 比例是非常关键的设计手段之一, 而且, 比例的发挥余地很大, 不像造型结构的限制那样多。矩形的黄金比例是古希腊以来被公认最美的数学比列, 是既变化又协调的典型, 一直被应用的非常广泛, 例如在建筑、杂志、家居设计中等等, 一般比列对比关系越大, 则变化越大, 统一感就越弱;反之比例关系越小, 则变化越小, 越稳重, 统一感就越强, 注意了比例的运用, 构图就能产生美感。根据平面构成和现代设计的需要, 包装设计在形态比例上的多维性突破了二维、三维的传统设计观念, 要想达到有所创新的包装设计, 必须将各种要素进行组合运用。

4. 对称、平衡的运用

包装设计中对称手法的运用能产生端庄高贵的艺术效果, 对称图案的上压文字、网纹等元素, 实际上起到了破格的效果, 这就是对称的变化。平衡是重心的变化形式, 平衡的多样化处理是常见的包装设计构图方法。

5. 空间的运用

空间的运用也是尤为重要的, 如果设计者只重视图形和文字的处理, 而忽略了对空间的运用, 往往使设计结果看起来很不舒服。如在字体设计上, 我们可以对文字的内部进行处理, 图形的缺口、线条的距离都可以体现出实和空的变化;在招贴设计中, 每个要素的实处和空隙既不能拥挤又不能空泛。如果把空间部分处理得当, 就能达到烘托文字、图形、创造气氛, 给人以联想, 最终强化视觉传达的作用, 使人印象深刻。

6. 调和的运用

在包装设计中为避免构成上的冲突, 设计者应同时考虑用色彩和工艺手段来记忆补充。好的包装设计不是非要面面俱到, 而秩序井然、有创新意识是设计者始终应该铭记于心的。感觉要素与形式美法则相互结合, 多样统一是产生调和美的根本。

以上几点, 如果设计者在包装设计时都能把握的很好, 就不难设计出一个好的包装作品。

二、构成在构图中运用

构成是我们无论设计什么都应该掌握的基础技术知识, 现在就谈谈构成在包装构图中的运用。构图的基本形态构成是指点、线、面的骨式布局和画面的黑、白、灰处理, 设计者要使构图向更高层次产生有秩序的变化, 以达到设计构图的整体感和形式感。商标在包装上一般说是一个点, 标志、文字的排列可产生点、线、面。商品图形在视觉上可看作一块面, 即使在没有线的展销面上, 还可以将八条边看成线, 一块底色一般也被称为衬托面。

在构图中, 点、线、面不应成为正三角鼎立之势, 也不能极端单一处理, 而应以一方为主。单一的点形成琐碎感, 单一的面又显得平板、僵硬, 单一的线又不免过于轻飘。设计者应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的骨式布局, 使设计成为一个具有基本趋势的和谐整体。点、线、面三者的关系是随着大小、色彩、肌理、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以下几点:

点的骨式:以点的几何形排列构成。点的形态能使视线集中, 形成兴趣中心。点的面积有大、小的变化, 点的位置有上、下、中的处理, 效果是不同的。一个点称为一个单元, 两个、三个或多个点的平衡处理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

线的骨式:线有各种形态及对应的各种性格特征, 曲线活泼、自由、动感, 直线挺拔、庄重, 横线平稳、安静, 斜线动势强、有运动感。多种线的交叉运用必须排列得当, 才可组成合理构图。

面的分割骨式:相等分割, 分割面必须相等, 此类分割整体感强, 有稳定感, 但较平板。黄金比分割, 最为普遍, 变化而协调。数学级数分割, 用等差、等比数列等不相等的、既有变化又有秩序感的比例进行分割, 具有韵律感。自由数比分割, 是非数理性的分割。按照感觉将一个面进行自由分割, 不断生发, 自由舒畅。这种分割具有个性, 但易杂乱、不统一。

构成在构图中运用, 既简单又复杂, 但只要设计者运用得当, 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构图的全面处理

在构图的全面处理中, 设计者有必要检查空间分割的问题、主体要素的运动规律和张力感以及是否已根据内容要求全面安排各要素。还可以根据以下四方面来全面处理构图。

1. 位置:

在构图中主要形象在什么位置, 这一点十分重要。主体要素居高, 易引人注目, 有向上奋发之感;主体形象居中, 有集中、端正之感;主体形象置下, 有稳定感;主体形象斜置,

浅谈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

张牧欣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通过对无障碍设计进行分析, 列举园林中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无障碍设计应该渗透全方面和全立体的设计。创建无障碍的生活环境, 已经是各界人士的愿望与需求, 也是迈向社会文明的关注点和标志点。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园林;环境

引言

建立无障碍环境, 使残疾人在当今社会完全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和生活。截至2006年4月, 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6.34% (1) 。我们要把无障碍设计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好, 让残障人士可以真正平等享受到我们这个社会提供的各种平等的公共设施。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从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试行) 》;包含无障碍设计内容的《老年建筑设计规范》1999年颁布实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2001年8月1日起实施;2003年7月, 《建筑无障碍设计》经建设部批准正式成为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建设部等部门也多次颁发有关加强无障碍建设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采取无障碍措施”2004年4月, 北京市人大通过《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 成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无障碍设施建设法规。 (2)

一、无障碍设计的在园林中具体问题体现及解决方法

设计行业中, 相比较而言, 在建筑类的书中或法律法规中涉及到无障碍设计方面的内容较多, 园林类的比较少。以下谈几点对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想法。

1.在园林入口处, 应当设置盲道和触摸式盲文标志牌与音响装置, 协助视觉残疾者告知所在地的方位以及目的地。切实地做到以人为本的宗旨, 消除各种人为的障碍。

2.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 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大。

老年人习惯晨练, 迫切地向往接近大自然。园林设计中, 他们对自然的向往比别人更高, 向往在和谐环境中度过安闲的晚年, 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需求也越来越大。

3. 在园林中往往有复杂地形, 在此要设置导向措施, 或者是设置另一条路, 简化行动线路, 尽量让布局平直。

4. 停车场目前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 能给残疾人士提供停车位的少之又少, 有很多城市没有这一设施。

应当为残疾人设计单独的停车位。

5. 在园林的步道设计立缘石的绿化地带, 协助视觉残疾者方便行走。

园林中的树木、灯、座椅、路标、指示牌等公共设施要统一规划布置与摆放, 不能影响视觉疾者前行。

6. 园林中坡道坡度问题。

在园林中的走道中会有高低差, 那么台阶是一个重点。起落的高低差, 可以通过加坡道来解决。台

有冲击感。主体形象在构图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形象的具体图形来定。

2.角度:恰当运用角度能使画面出新意。仰视产生居高临下之感, 俯视产生深沉之感, 平视产生亲切之感, 侧视产生动感。

3.配置:单个形象应充分体现形象美, 要求设计者对其进行精细、深入的刻画;多个一组的形象, 在配置中要相互搭配, 要有大小变化, 力求新颖。

4.距离:距离远近能表现主次关系。近看主次突出, 远看图阶应有明亮的对比突沿, 并应防滑, 有警示作用的触觉材料也应该在台阶和坡道的上端和下端, 并且同一段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必须一致。充分为残障人士的出行考虑, 坡道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实际行动是否方便。

7. 园林中的厕所, 应该有残疾人专用的设施。

从马桶到洗手台面以及起坐扶手, 都要考虑全面。

8. 水景周围的保护措施。

护栏等基础设置不仅仅为游人, 更为有障碍的人提供保障。河边设计中加强措施, 提供安全保障。

9. 人都有亲水性, 在湖边设置与水接触的设施时, 可以考虑设计保证安全的水上无障碍平台, 让残疾人也能够参与进来。

1 0. 自动售货机高度应该设置成残疾人可以安全舒适的取到东西。

自动售货机的放置问题, 要考虑到所处位置与临近马路的尺度问题, 使轮椅使用者能够接近, 能使轮椅脚踏板插入, 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间。

1 1. 娱乐设施。

残疾人也可以有公共娱乐场所。在园林中, 可以通过声音、音乐、听觉与触觉系统来加固他们对园林的认识。在行走的铺地道路设计上可以设置盲文铺地, 增加互动性。

总之, 无障碍设计给残障人士提供便利, 它被赋予了新含义, 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无障碍设计不应该只体现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应该渗透到园林设计等各行各业和社会各个层面, 从无障碍目的出发, 把握细节, 体现设计的重点, 做全方面与全立体设计。创建无障碍的生活环境, 不仅是残疾人的强烈要求, 也是各界人士的愿望和需求, 还是迈向社会文明的关注点和标志点。

1974年联合国召开残疾人生活环境专家会议报告书中提到, “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 就是正常人, 病人, 孩子, 青年人, 老年人, 残疾人都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 能够共同自由的生活与活动的城市。” (3)

二、结论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无障碍设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园林的无障碍设计的分析看出, 这一行业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对周围的生活进行观察与分析, 提出问题解决方法, 明确在园林中无障碍设计应注意的方向, 可以体现出社会关注残疾人, 关注弱势群体, 提倡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专著:王顺洪.《中国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9月[2]期刊:作者刘静.《浅谈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J].《安徽建筑》, 2002年, 01期:1.

[3]电子文献:陶立群.《人口老龄化与无障碍环境》.《残疾人在线》.2003年4月.

像模糊, 这种构图可以营造气氛。摄影运用的特写和微观图像也是构图的好办法。

包装设计工作是一项整体协调工作。构图的骨式布局是有法可循的, 整体的和谐却要靠经验的积累, 该删的要删, 该强调的还要进一步加强。一件佳作的产生要各方面人员的配合, 还要进一步研究设计的理论要素和关联要素、工艺材料及工艺安排。

构图与包装设计 篇2

课题:第四课 学构图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构图的基本规律.并利用构图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构图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构图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构图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2、运用构图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构图》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构图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构图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动漫构图与绘画构图的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动漫构图;绘画构图;差异

“构图”一词,源自于英文的“composition”,其含义包括有:取舍、组织、安排、建构、构成等意思。构图是艺术家通过组织视觉符号,使思想与符号同构,将主题传达给观众的形式,是造型艺术极其重要的环节。相对于传统绘画,动漫艺术属于新兴艺术形式,源于绘画,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叙事语言和表现手法。动漫构图与绘画构图的各种区别都根源于表现形式的动态与静态。

1 动漫构图的动态性与绘画构图的静止性

绘画构图主要是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视觉元素进行组织安排,形成空间或者平面的特定结构。绘画构图是将活动的事物静止展现,无论是表现事件、人物或风景,艺术家都是选择特定的一个静止画面进行创作。例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描写的马拉——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被右翼保皇党分子刺杀的事件就是用一个静止的场景表现的。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湿疹,他每天得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公务,右翼保皇党分子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其杀死在浴缸里。在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构图中静谧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画家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谙用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凝固静止的画面之中,留给观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感染力。

而动漫构图则不同,动漫中的构图不像其他任何视觉艺术中的构图。它的关键在于活动,没有一个画面跟另一个画面完全一样,影像是在不断变化的。当然,如果单看动漫作品的某一个画面,感觉其和绘画构图的区别不大,也就是动漫的静态构图。静态构图是动漫构图中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就是用固定摄像的方法表现相对静止的对象和运动对象暂处的静止状态,如机位固定、拍摄方向固定、镜头焦距固定等。动漫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更为明显,在于动漫可以表现时间过程。动漫作品表达的时空是虚拟的时空,制作的画面也是虚拟镜头实拍效果而来,画面变化效果由虚拟的摄像机运动形成。

在美国动漫片《狮子王》中有一场重头戏,讲述刀疤把辛巴骗到山谷中,让土狼从山上赶动物们冲向谷底然后由刀疤通知木法沙,把木法沙卷入动物狂奔的灾难中。这场戏的画面安排就巧妙地运用了动漫的动态构图将故事讲述得极具感染力:刀疤带辛巴来到山谷中,辛巴对着小动物练习吼叫,画面随着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突然地面的震动,顺势镜头摇到山谷上,群鸟惊起,群马向谷底狂奔,紧接着急拉回到辛巴惊奇恐惧的面部做特写,节奏加快,动物狂奔过来,弱小的辛巴拔腿前跑,镜头跟随群马运动的方向,不断拉远,从近景变到远景逐步描绘地势的险峻和群马规模的庞大,音乐节奏更快。

2 动漫构图的瞬间连贯性与绘画构图的永恒完整性

绘画是靠一幅画面构图来完成一个故事、一场战争、一段历史、一部小说的中心情节的描述。绘画只有一个画面作为表达的语言,所以这句语言必须完整概括,并且一旦作品完成,构图就将固定永恒不变。绘画作品不可以同时出现几个或更多的画面视觉中心,更不可能无目的性的只表现主体的局部。多个主体会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分庭抗礼;而主体局部又无法准确地表达作品主旨。如同罗丹发现他的雕塑《巴尔扎克》中的手太吸引后,勇于割爱,举斧砍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特写来刻画主体的,构图中不仅选取了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头部纳入画面中(老人枯黑、干瘦的脸、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干裂、焦灼的嘴唇来表达历尽人生风霜雪雨的老父亲形象),还将举着粗瓷碗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也作为特写的重点。用辛勤劳作间隙喝水这一典型完整的画面,表达出农民父亲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面貌。绘画作品都只能用一个景别来表现刻画,所以这唯一的构图必须完整,才能准确表达艺术家的思想。

而动漫画面构图是跟随情节变换的,与绘画语言不一样。动漫动态构图是运动的,可以转换镜头画面。动漫中的镜头画面是动态的,但绝对不是随心所欲无规律的运动,它是不间断地通过虚拟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静止或运动的对象,将上下镜头画面进行组接表达一定含义。因此,动漫的构图处理,不能像绘画那样,一次空间安排构图处理就达到完整性和永久性,它要求构图中既要把握住每个镜头画面瞬间构图的相对完美,又要把握一连串运动构图的内在联系,还必须考虑处理镜头画面承上启下的整体性和组接叙述的连续性,这主要是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依靠摄影机的运动来实现画面构图的转换和组接,包括: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和升降镜头。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容量,从而形成五种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可以让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理论上来说,全景、远景主要着眼于对事件进程和外部环境状态的叙述;中景、近景则重在描画人物的动作、形体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写、大特写主要起强调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细微动作以及突出的关键性细节的作用。

3 动漫构图的简洁性与绘画构图的深刻性

当画者为图画或者为有明暗调子的素描作预备草稿时,他不仅要想象亮部和暗部的构图旋律,而且还要考虑到它们的色彩强度怎样,它们的色调怎样。在一幅用沉着的带灰色调子画成的大幅图画上,一个鲜艳的小色块就不仅能在整幅画的总的构图处理中起作用,而且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所以假如这个色块在尺寸和位置方面定得不正確,则整个构图的完整性将受到破坏,宛如乐队在演奏某一抒情的交响乐时突然击了一声鼓。

处理得不好的构图可能在下一步工作中通过亮部和暗部的恰当布置而得到挽救;而相反,假如画上的明暗分布得不恰当,即使是构图上处理得很好的作品,也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东西。假定我们画好了一幅线描的铅笔素描:一所高大的房屋,在房屋旁边有一个或几个人物。和房屋比较起来,人们体态的大小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观者也许不会注意到他们。假如我们要想将他们画得引人瞩目,使他们突出,可以把他们画成暗黑的就行了。这样他们就会首先投入观者的眼睛中,而那大型的房屋就会退让到中景上了。但是在浅淡的线描铅笔素描上添加进去的暗黑的斑点隐藏着某些危险性,因为暗黑的斑点会破坏构图上的均衡。

绘画作品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约束。观众感兴趣,可以长时间欣赏玩味,能随心所欲地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反复观察。有关唐代画家阎立本观张僧舔粱画家的壁画,流连十日而忘返的轶事记载,说明一幅构图新颖、内容丰富的绘画作品,观者被其中的美所吸引时,就会沉浸在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之中,不能自控地花很长的时间,去领略美的情思,感悟美的力量。绘画作品的画面是唯一的,要传达画家的情感,很大程度上依靠画面元素的构图规划。因此,在画家会在构思阶段对画面的布局不断推敲,用构图形式辅以传递深刻的主题。例如,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最后的晚餐》。构图时,一排人和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中形成两边展开的感觉。这种视觉的引导将十二弟子的不同面貌和心理活动逐一展现,又横向线条的起伏急缓等节奏变化,生动的表现了场景中的紧张气氛。建筑中的大的垂直水平线与现场骚动的情绪形成强烈对比。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勝。

因此,动漫构图不会像上述绘画作品的画面那样承载过多的内容,用最少的时间观看表达出最多的视觉信息,给观众最多的视觉内容感受,这才能达到动漫画面构图的主要原则。动漫镜头画面不论长短,在观众的眼前停留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观众无权对有兴趣的场面和喜爱的镜头画面延长时间反复观赏,停下来琢磨,而对厌嫌部分缩短放映时间。另一方面给动漫创作带来时限要求,须在特定的时限内传递的信息量要适中、当量。面对一个复杂、信息量很大的内容,若拍摄的时间很短,画面匆匆而过,会导致内容、信息传达不出去;面对简单、信息量小的内容,若镜头画面停留时间太长,观众就觉得无意义、乏味。这就要求在构图结构上,对时限长的镜头画面要含蓄、深蕴,对时限短的镜头画面要鲜明、突出。

4 结语

几乎每一种构图处理,除了由艺术作品本身的尺寸所决定的宽度和高度以外,都还有着深度。艺术家们常常力求表现被描画物体的最大的深度,也就是要使观众产生尽可能明显的空间感。要获得这一点,就得依靠正确的透视处理。有不少的场合,画者有意识地不表现出从一景到另一景的缓和的过渡,只限于在自己的构图中画出前景和后景,而省略所有中间的各景。这样就能获得整个构图的明显的深度感。这种方法常常被应用在肖像画的构图上。把人物体态布置在前景上,远远伸延在地平线上的风景作为它的背景。这一种构图方法使观者不仅能产生明显的深度感,而且能强调出前景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肖像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各景的界限愈是清楚,则深度的感觉亦愈强。因此,画者有时就把尺寸不怎么大的物体突出在前景上,而将大型物体布置在构图的深处。

然而,明显的深度——完全不是每一种构图的必要条件。画者可以有意识地只用二、三景或者甚至于一景来限定自己作品的构思。景的混乱和错误不仅会对构图处理有影响,而且对于整个作品的表现力也会妨害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构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准确地拟定未来作品中的主要景物。一幅成功的作品不仅仅是画面各种因素复杂地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它更体现了画者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构图在艺术创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思想表达的基石。因此,构图在动漫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构图设计的优劣一定程度决定着动漫作品的质量。绘画与动漫虽是不同的视觉表达形式,但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前者是以静态的方式展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后者是将各个静止画面动态串联,形成富有动感生命力的表现。二者可以互相借鉴,扬长避短。在静态的绘画构图中吸收动漫作品中丰富的构图形式镜头语言;在动态的动漫中控制好节奏,动静相宜,重视画面艺术化的构建。当今,各门艺术相互渗透,为了实现表达思想的目的,艺术作品应该通过各种路径去吸收借鉴改革创新,通过千变万化的艺术形式,将生活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让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史立新.影视动漫构图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 曾建华.漫画分镜构图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贤浩,王红江.动漫场景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建筑设计表达的图面构图与组合 篇4

1 建筑画面构图

一幅建筑画是否完美统一, 取决建筑画面构图, 在进行建筑绘制时, 要根据建筑形象特点, 考虑建筑构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均齐与平衡如 (图示1.1-1)

1.1.1 合理设置建筑画面容量, 建筑过大, 画面太小, 会有容纳不下主体建筑、拥挤局促之感。反之画面空旷而不紧凑。

1.1.2 合理安排建筑在画面中的位置, 过于居中使人感觉呆板, 一般微中略低能使建筑比较均衡疏朗。

1.1.3 建筑透视图地平线要根据表达内容适当选取, 视点高, 地面看的就多;一般地面不宜看得过大, 地面过大, 不易处理, 处理不好, 画面会空旷、单调。

1.1.4 合理设置建筑配景, 要考虑建筑画面的平衡, 建筑配景设置要考虑轮廓线, 避免与建筑轮廓线相一致。

(图示1.1-1) 建筑画面均齐, 高耸的雪山, 挺拔的建筑与山脚下绵延的深林, 竖向与水平对比, 取得一种平衡, 画面丰满雄浑。

1.2 排列与形式

建筑图的构图排列是表现各个部分任意的排列组合与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秩序性, 构图的秩序性排列是由构图的不同骨架组合而成的 (图示1.2-1) 。

不同骨架可概括为垂直与水平排列, 三角排列 (1.2-2、3) , 圆弧排列、斜向排列 (图示1.2-4、5) , S形旋转排列、交叉排列 (图示1.2-6、7) , 中心排列、竖向排列 (图示1.2-8、9) 等几种排列形式。

(图示1.2-1) 画面构图采用斜向排列构图, 画面大面积留空, 天空的渲染变大了肃穆、崇高、庄严的艺术特色。突出了建筑本体的垂直与水平构图的感染力。画面人物的星星点点, 使建筑有了生活活力。

1.3 主次与面积

1.3.1 建筑图的画面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包括主体建筑、辅助、陪衬建筑和配合画面效果的近景与远景, 但不能平均对待, 画面构图要求突出主体建筑, 减弱其它部分, 画面构图要注意主次和虚实变化。

1.3.2 建筑构图要素的面积处理与构图要素主次有很大关系, 构图要素的面积处理是指视觉面积对比产生的效果, 构图要素的面积处理指点、线、面的关系。点在画面构图上是富于灵活变化的, 点过多就会因缺少统一而杂乱, 线在画面构图上其连续作用, 合理使用, 画面有流动感, 面在画面构图上面积较大, 它的运用会使画面浓重整齐, 具有统一性。

1.3.3 建筑图画面的点、线、面的排列、组合, 布局没有一定的规律, 可根据主题内容沿构图骨架安排布局, 因势利导, 是画面构图平衡和完整。

(图示1.3-1、2) 主体建筑、辅助、陪衬建筑和配合画面效果的近景与远景, 虚实处理, 人物、花草的零星点缀烘托了主体建筑, 明确表达了建筑的环境要素, 体现了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完美统一。

2 建筑图的图面设计构成组合

一张建筑表现图应做为整体灵活、统一的加以考虑。统一效果由构图和色调决定的, 建筑的绘制技巧, 如建筑的透视角度、建筑的分面、建筑的材质表达、建筑环境配景设置等都要服从画面的统一构图和色调处理;画面的统一构图和色调处理要表达一定的建筑设计意图和思想性。建筑画反应的是特定场面, 场面的选取应具有客观性、典型性, 能够代表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2.1 建筑版面设计组合的统一性

在一般情况下一张建筑图不外是分析图, 建筑——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图等图的组合。这些图纸各有特点, 巧妙组合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 根据图纸内容确定图幅大小。一般考虑A1号图纸。

2.1.2 图纸内容应有良好搭配, 使每张图纸都有精彩之处, 避免把同一类图纸布置在一张画面上, 否则画面会很单调。

2.1.3 图纸中的各建筑图要合理构成, 体现艺术设计气息, 使其具有感染力。

2.1.4 一个建筑的不同画面要保持色彩、风格统一, 使图纸编排和谐统一。

(图示2.1-1、2) 建筑为大学时代旅馆课程设计, 画面通过湖水的表达, 使效果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穿插交织在一起, 画面完整统一。人物, 建筑符号的点缀使画面生动活泼。

2.2 建筑版面的统一变化

2.2.1 建筑画面构成布置要有艺术性

一张建筑图纸上, 各图形的构成组合要体现设计的理念, 要有震撼力, 这就要运用平面、色彩构成原理, 进行平面组合的艺术设计。要考虑图形形式的重复、渐变、对比、特异、发射、密集;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表情与想象等要素。

2.2.2 建筑画面构成布置要处理好主从关系

一张建筑图纸上, 往往有几个表现图形, 要保持构图完整性, 避免主次不分, 平均对待。主次不分画面混乱, 合理表达从属图形, 力求烘托重点, 相得益彰。

2.2.3 建筑画面构成布置要处理好疏密关系

传统的建筑绘画讲疏密关系对比, 但对于同一张图纸上, 有几个表现图形应考虑画面的均衡。

2.2.4 建筑画面构成布置要画面色调统一

建筑画面要求得色调统一变化, 不同色调要考虑适当比重, 并相互穿插、交织、叠合达到你中有我, 画面中的各建筑图色彩, 力求我中由你, 相互渗透, 共同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图示2.2-1) 建筑画面组合色调统一, 立面、剖面、总平面通过环境要素—群山、山脚下的田野的表达, 完整的统一起来, 大面积的田野, 零星点缀的树木, 蜿蜒曲折的山脉, 使画面灵活变化, 富有生活情趣。

(图示2.2-2) 建筑画面对比强烈, 平面图和立面图通过浩瀚的天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大面积的绘图底色, 使建筑画面统一协调起来;建筑构思语汇的说明片段, 点缀画面, 使整个建筑画面灵动, 富于思想性。

以上所谈是建筑设计构思和表达图面构图、画面组合一般性问题, 不可机械理解, 建筑设计构思和表达图面构成组合, 要从建筑构思出发, 结合建筑图的具体形象, 通过分析、构成、比对, 选择最佳的构图方式, 要不拘一格;思想方法上, 要在前人基础上, 推陈出新, 不断总结, 更好的表达建筑设计立意和构思, 展示建筑设计技巧。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绘画及表现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年5月第一版第65页—75页.

教学设计《用键盘符号构图》 篇5

《主题活动:用键盘符号构图》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陈忠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巩固键盘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利用上档键输入双字符键的上档字符,制作出各种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实践、同伴教学,在交流讨论中寻找创造灵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想象创造的能力,思维扩展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利用上档键输入键盘符号。

(二)教学难点。

如何创作有创意的键盘符号图。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材简析

符号键是主键盘区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本课选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字符图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键盘符号,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本课内容开篇以几幅有趣的字符组成的图片为切入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美感,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究活动”中.教材讲解了双字符键的命名规则以及如何利用上档键(Shift键)输入键盘符号,随后以输入表情图为活动主题,辅以课本提供的几幅表情图,让学生通过组合各种字母和符号,拼有趣的图形。最后以在记事本中输入小猪表情图为任务让学生巩固键盘符号的输入方法。在“创新活动”中,教材鼓励学生在认识键盘符号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来创作更有趣的表情图,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五、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键盘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输入有趣的表情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键盘的基本操作,熟悉键盘符号的输入方法以及上档键的使用方法。在本课中,上档键的使用方法和用键盘符号构图是难点操作,其中在构图过程中,键盘中英文状态不同所输出的符号也不同,如何得到构图时需要的符号是难点中的难点,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键盘在不同状态下输出的符号也会不同。在很多现行的输入法中,已经有现成的表情图,教师不必刻意去引导学生引用某些软件提供的键盘图,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输入以及自己创作。

六、教学方法:

范例引导法: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图样例,激发学生想要输入符号以及创作的兴趣。

引导观察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个符号图的构成,让学生了解键盘上各个符号的具体位置,为进一步熟练操作做准备。

同伴教学法:通过课前组成一个“施教者”与多个“学习者”的这样小组,来帮助有困难的学习者能够完成表情图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利用小猪表情图作为任务,让学生在熟悉键盘符号输入的基础上,画出表情图。

七、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极域电子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很高兴来到港城小学,和我们三3班同学一起上课。这学期我们学了很多的键盘知识,我们来回顾一下。

教师出示一张主键盘区的图片。

师:说说看,主键盘区有哪些类型的键位?

生:„„(教师预设:字母键、特殊控制键、双字符键)2.师:这些特殊控制键,还知道它们的作用吗?一起看一看。学生思考,回答。

3.师:同学们对特殊控制键很熟悉,我们再一起看双字符键,我们一般把双字符键上面的字符称为上档字符,下面的字符称为下档字符。4.师:复习完键盘知识,老师给大家看一张图。

教师出示一张表情图片。

师:在哪里见过?用过吗?

生:„„

师:那我们能不能在记事本里也画出可爱的表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键盘符号构图。(板书:用键盘符号构图)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巩固键盘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同时以QQ表情图为引线,明确学习任务。

(二)探究活动 1.任务一:创意图形模仿

(1)师:看第一个微笑表情,老师将它变成这样:,那怎么才能在记事本中实现呢?请每组小组长(小老师)带领组员在打开记事本先试试看。

(2)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小老师上讲台演示讲解。(讲解流程:这个图形都是由哪些符号组成的?他们都分布在键盘的什么位置?然后开始输入,如果遇到的是上档字符,则需要上档键shift,按住上档键不松,再按相应的键。)(板书:上档键shift)

(4)教师小结:这位小老师讲得你听懂了吗?给他掌声鼓励。

同时出示多个简单的表情符号图,学生选择三个模仿练习,小老师做好指导。[设计意图]实施同伴教学法,小老师组织组员研究学习;小老师演示讲解让学生学会上档键的使用方法;“学习者”对简单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向小老师请求帮助。2.任务二:创意图形挑战

(1)师:利用键盘符号键除了一些表情图形外,我们还可以输入一些其他图形。

教师出示“可爱小猪”图形。

(2)师:大家一起来试试看,来挑战一下,完成这个图形。

学生练习,如有问题,组内“施教者”进行指导,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师:如果组内同学全都完成了,请组长举一下手。小组长统计组内完成情况。

(4)师:同学们对本次作业完成得很好!下面来说说,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学习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且如何解决的?(问组长,你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同学遇到了什么困难?且如何解决的?)(5)教师小结:刚才的图形,除了双字符键外,还用到了字母键,同时空格键、回车键、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等,所以图形的创作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键位。

[设计意图]实施同伴教学法,对于复杂的内容,学习者遇到问题可以向施教者请求帮助。在展示作品成果时,学习者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则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梳理自己的思路。这些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创意图形变变变

(1)教师出示一些丰富多彩的图形

师:老师再给大家欣赏一些图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思考,创作有趣的图形,并说说图形表示的意思。

(2)小组合作开展创作。

(3)小组展示作品,说明作品意思。

[设计意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对作品要客观地评价,积极地表扬。

(三)展示总结

1.填写学习评价表

师:今天的学习很有趣,相信同学们也收获不少,现在就请同学们填写评价表。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使用键盘符号来构成有趣的图形,学会了利用多种特殊控制键输入符号、字母,也能够创编有个性的图形,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创编出更多更有趣的图形。

[设计意图]及时的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九、教学反思:

构图与包装设计 篇6

关键词:封面设计基本构图要素审美传统平衡中和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3-0033-04

1、符号与基本构图要素

符号是封面设计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符号的有效使用是封面设计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过,对于封面符号的内涵与分类,诸家观点表现出很大分歧。有学者将“文字、图像、色彩”视为封面视觉符号的主要种类,有的将“点、线、面”也纳入封面符号的范畴,也有的将“文字、图像、色彩”与“符号”并列视为“书籍封面视觉传达要素”。这些分歧说明人们对“符号”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标准,因此研究封面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厘清“符号”与“基本构图要素”之别。

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开拓了广泛应用于人文科学领域的符号学,他将现代语言学理论用于符号学的研究,建立起语言符号学派。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是一种有两面的心理实体”,它联系着音响形象和概念,其中音响形象是“能指”(signifier),概念是“所指”(signified)。由此可知,只有在人的心理意指作用中指向某种“概念”的音响形象才能称为“符号”,视觉符号亦是如此。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文字、图像这两种具有明确的概念指向的视觉要素才是封面符号;“点、线、面、形状、体积、色彩”本身没有确定的意义,不能称为“符号”,只是封面的“基本构图要素”(按:借用绘画理论的概念)。封面的文字与图像由一定数量的点、线、面、形状、体积、色彩共同构成,因此与符号相比,基本构图要素是封面视觉传达更基本的手段,应该对其进行专门探讨。

2、封面阅读的审美心理

从读者的接受情况来看,封面阅读不仅是获取文字、图像意义的理性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感性的情绪反应与体验过程:“视觉图像能够在人们那里激发多层次的、同时发生的、非线性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入”。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约瑟夫·勒杜教授通过实验证明,人类大脑在接受信息后,首先引发的是情感层面的回应,然后才对内容进行评估与解释;情感反应始终伴随并影响其后的解释过程,当解释过程完成时形成的记忆被打上“情感的烙印”。因此在读者的审美过程中情绪体验至关重要。读者在阅读封面时,首先接触的是“点、线、面、形状、体积、彩色”这些基本构图要素,然后才是由基本构图要素组成的文字与图像。不同的基本构图要素会激发读者不同的情绪,例如:规则点让人有严谨感、规整感,自由点的视觉心理效果为生动感、活跃感;直线给人简洁、明快、锐利之感,曲线则有柔软、优雅、跳跃之感;圆形面偏于圆满、集中、向心感,方形面有整齐、严肃、崇高感”;几何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使人产生秩序、简洁、锐利的美感,偶然形的特殊效果则令人产生特殊美感;△形构图给人稳定、坚实和庄严的感觉,S形构图让人感到柔美、流畅、活跃有运动感;正方体整齐、稳固、厚重,失之呆板,长方体平直、纤长,圆柱体柔和、圆滑,圆锥体锋利、尖锐:红色让人感到活力、决心与胜利,蓝色让人宁静安详,绿色使人感到安逸舒适,黄色让人感觉明亮。这些基本构图要素引发的情绪会影响读者随后对文字;图像符号的情感反应和理性解释,因此,理解读者对基本构图要素的反应是理解读者审美心理过程不可或缺的基础。

读者对基本构图要素的反应不仅与要素本身相关,还与读者具有的文化传统有深厚的关联。“大量事实表明,对色彩、形状的把握能力会随着观看者所在的物种、文化集团和受训练的不同而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用不同的传统或规则来创造事物的代表物(或图像),而各种文化解读图像的规则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文化群体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心理,亦有与自身文化相适应的心理图式和思维方式,与其心理图式和思维方式相符的内容易被注意和接受,反之则不然。已有试验表明,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人们对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画面更敏感,更易知觉。所以人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受心理定势支配,颜色最醒目、响声最大、速度最快的事物不一定能立即吸引主体注意,那些与心理定势相关的事物则可能在瞬间攫取主体的注意力。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中国人拥有对世界的独特感知方式和体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倾向。中国读者可能会抛开封面上其他五光十色的内容而最先专注于一抹墨迹、一枝红梅、一钩残月。日本武藏野美大学教授干千岩英彰对分布在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名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与日本人、韩国人的色彩感觉比较接近,这正说明了中国文化传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力。因此创作者在进行封面设计时,除了考虑出版物的内容等因素外,还必须兼顾传统美学影响下的中国读者对基本构图要素的特殊偏好。

3、基本构图要素的传统审美倾向

中国古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对世界独有的感知与体验并抽象为哲学观念。在这种哲学观念的指导下,人们以审美的方式建构各种经验时便产生了各种艺术形式。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方式和美学理想作为一种传统,早已内化为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随着种族的文化基因代代延续并不断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再现,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活动。中国人的审美倾向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欣赏“平衡”之美。在中国传统中成熟的宇宙观念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异类事物的对立共存是宇宙的组成模式。有天必有地,有上必有下,有男必有女,有山必有水……世界由成對骈偶的事物构成。艺术的理想就是模拟天地宇宙的构成及其运动,所以《文心雕龙·丽辞》中有言:“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各种传统艺术中都存在平行对称的结构方式,比如诗歌的对仗实是自然世界结构的语文形式的显现。又比如,中国人对圆形特别偏爱,“圆”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意蕴。首先,“圆”是一个封闭的图形,没有起点与终点,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对称的,它代表“圆满”“团圆”这类文化意义;同时,“圆”是诠释中国哲学思想的最佳图式,“太极图”以大圆包含两条对称分布的太极鱼构成,对称分布的太极鱼正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之义,随着圆的旋转,阴阳轮动,正是宇宙生生不息、运化万变的运动过程。这种平行美学自先秦以来便一直影响着整个民族,中国人偏爱平衡、对称的心理感受,倾向于注意画面中能够带来稳定、平衡、对称感觉的构图要素和构图方式,对那些造成倾斜、不确定、紊乱感的构图要素与方式会本能地回避。所以,在封面设计中,应尽量使用能够给予读者平行

nlc202309032222

对称感的构图要素,或者封面整体的构图方式要带给读者稳定平衡的感觉,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应尽量避免使用引发不稳、失衡、不谐情绪的基本构图要素和构图方式。

追求“中和”之美。儒家“致中和”的观念是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的基石。先秦典籍《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致中和”,即要求情感的含蓄性,喜怒哀乐情感含蓄未发:情感的适度性,情感表现而又有节制。这种“中和美”与古希腊静态的、形式的“和谐美”字同而意异,古希腊的“和谐美”是指某种具体事物外在形式的对称、比例、秩序等符合特定的“数”的关系;而“中和美”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关系,在处理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时,要不偏不倚、适度有节,“过”与“不及”都是不合适的。中和之美的熏陶使中国人偏好柔和、宁静、温暖、圆润等温和的视觉感受,对引起强烈视觉刺激和激烈心理冲击的形状与色彩持保留态度。因此,在进行封面构思时,对那些会给读者带来锋利、尖锐、矛盾、紧张等极端感觉的基本构图要素需慎重采用;在设计画面色彩时应谨慎采用对比鲜明强烈、颜色跳跃感太强的搭配方式;在构图方式的选择上也最好遵从人们的传统习惯。

偏爱“飞动”之美。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宇宙是一种动态,一种流行,始终处于氤氲生化、周流不息、无始无终的动态过程中,简言之,中国的自然和宇宙是有机的、动态的自然和宇宙。因此在中国人眼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处于一种运动过程中,而中国人也欣赏这样的动感之美。古代工匠们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如龙、凤、虎、乌、蛇等运用到雕刻中,不仅建筑内部的装饰,而且建筑整体也着力表现出一种动态。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即要求表现宇宙生机盎然的运动节奏,所以中国人是偏爱飞动之美的。这与中国人喜欢给人带来“宁静”感受的画面并不矛盾,因为中国人观念中的“静”不是沉静、死寂,而是蕴含着脉脉生机的“静”,并惯常以“极静”彰显、映衬某种动态。就像王维的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因此在进行封面构图时,设计者必须从表现动感、动态的目的出发去设计基本构图要素及其组织关系,不仅要考虑基本构图要素本身的动感与静态,还要考虑要素之间的搭配与映衬,以突出、表现封面整体的动感之美。还需注意,这种动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激烈的、狂放的、躁动的动感,而是一种优雅的、悠然的,体现天地自然、大化流行的运动节奏的富于音乐旋律性的动感。

崇尚“清新”之美。钟嵘《诗品》中说:“汤惠休日:‘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缕金’。颜终身病之。”“芙蓉出水”与“错采缕金”正代表了初期中国传统美学的两种理想,不过到魏晋六朝时发生了变化,即认为“芙蓉出水”是比“错采缕金”更高的一种境界,这一观点延续至今。人们认为艺术应着重表达作者的内心思想、情感体验与个体人格,不应刻意雕琢文字、堆砌辞藻。虽然在许多艺术形式中“错采缕金,雕缋满眼”仍然被认为是一种美的形式,但是“返璞归真,妙造自然”却是美的至高境界。人们对李白诗的评价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理中一直存在着对“清新”风格的肯定与偏好,崇尚平淡、简单、质朴、自然。最显著的表现便是在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峰时期,艺术家们完全摒弃了对色彩的依赖,钟情于墨的运用。他们认为在个体感情意念的支配下表现气韵生动的天地大化之流行才是绘画的最终理想,浓淡、干湿、焦润等不同状态的墨色完全能够胜任这一任务,自然不必另施彩色画蛇添足。正如明代张彦远所云:“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飞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粹。”当然笔者并不主张在封面设计中完全摒弃色彩而独用墨色,因为色彩毕竟是人们表现外在自然和内在情感的有效方式。只是创作者需照顾到中国读者对于“清新”这种美感的倾向性,在设计封面尤其是封面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尽量避免使用视觉刺激过强的色彩和对比反差过大的色彩组合。

4、結语

中国人独有的审美倾向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独特感知、体验以及经验建构方式,因此对于“平衡”“中和”“飞动”“清新”的企求来自同一个源头,四者虽然各自独立却又密切关联。要求“中和”之美即意味着“平衡”“清新”,对“飞动”美感的体验也不能脱离“平衡”、“中和”与“清新”。时光的流逝并不能带走传统深植于种族内心中的文化之根,相反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个体对自身身份的理解和确认更强化了本民族的传统意识。创作者只有在充分理解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真正体现中华文化传统特色与底蕴的封面;纠正一味追慕西方设计思维和方式或是简单肤浅地使用民族符号的不良风气,实现中国封面设计在文化水平上的超越。

构图与包装设计 篇7

巴洛克原意指一种变形的珍珠。相较于它之前文艺复兴时期注重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不以单调平板的水平垂直为创作根本, 而是喜好用扭曲多变的缠绕线条, 创造出繁复的装饰, 以追求强烈的律动感, 可以被看作为蕴含于文艺复兴这个崇尚知性与创造爆发力的, 巨大母体中的叛逆因子。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强调动势, 热衷于表现或暗示不安、对比、无穷的心理冲突, 同时, 它擅长运用光的特征创造戏剧性、夸张和透视的效果, 并且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 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宏伟壮观, 充满动感, 精湛的透视变奏, 戏剧性的构图, 波动起伏, 冲突无限的空间, 加上与精心营造的、理想中完美光源形成的强烈明暗对比, 使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的巴洛克绘画作品, 宛如一场场正在激情上演的, 极富戏剧效果的舞台剧。

RUDOLPH ARNHEIM曾就动感对视觉传达的重要性做过如下总结:“视觉传达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在固定不变的图象空间范围内, 渲染出运动的效果。”因此, 对于以高效率信息传达为根本目的平面设计, 运用极富表现力的形态来体现动感则是其核心问题。富有动感的作品不仅能改变二维画面中的僵硬与单调感, 更能对信息传达对象的视觉感官引起极大的刺激,

当我们一旦意识到动感在二维平面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性时, 问题便出现了, 我们必须决定观者的视线在我们所构之图中的移动过程, 我们要快速的捕捉到我们所创作的作品重点, 然后在其中不停的徘徊, 继续视线在画面中的旅程, 最终将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完全理解。虽然用语言表达的这个过程似乎相当漫长, 但实际可能只是几秒钟。于是, 如何有效的达到视觉的静与动, 以及信息传达, 则是平面设计师们必须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理心理学家休贝尔 (Hubel) 和维塞尔 (Wiesel) 曾做过一个对大脑视皮层单细胞的活动进行直接记录的实验。他们记录了不同视网膜区域所对应的每一个细胞的反应, 并以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光照射视网膜, 同时记录相应的大脑细胞激活神经冲动的频率。

结果发现, 许多大脑细胞仅对特定宽度或方位的线条反应。同时这些细胞对一个光点或总体的照明不“兴奋”。还有一些细胞仅对特定角度的线条, 或对在一个特殊方向移动的线条反应。这些发现表明大脑中的细胞也是一种特征探测器。似乎大脑首先将进入的信息分为线条、角度、阴影、移动和其他基本特征。接着, 其他大脑区域将这些特征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视觉经验。

由此可见, 线条、角度、阴影、移动对视觉传达的重要性相当明显, 而其中, 线条则是构成动态构图最为关键的组成元素。

按照标准的术语理解, 一根线条是由多个按照轨迹移动的点组成, 这个移动路径决定了线条最终的品质和形态。路径可以是笔直的, 也可以是迂回曲折不断的旋转的自身, 或者, 它跟随着另外一个物体的外轮廓而移动。两个相连接的面的交接部分也是线条。在巴洛克绘画中, 边缘线条形成的动势是构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成功的引起视觉移动的线条不仅让你的视线沿着由线条构成的事物外轮廓运动, 而更应该带领你穿越整个画面。

就像RUBENS鲁本斯在这幅画中所设计的那样 (见图1) , 它的动态构图起始于画面左下角黑衣人与画面的交接处, 然后延着黑色外衣形成一弧线, 它蜿蜒曲折着在人物与背景交接的外边缘游走, 斜穿过画面到达右上方角落处。这条线并没有直接在右上角结束它的动态效果, 而是延着黑色背景及天使的翅膀向左拐弯, 最终与画面最上方的天使的身体融为一体。

CARRACCI构筑了这幅被后人成为“理想化”的风景画 (见图2) :宁静而起伏的山丘田野, 静静流淌着的小溪, 被温柔的微风抚摩着的片片树叶, 山坡上的品味着野草美味的羊群与他们悠闲的牧羊人——所有的事物就好象田园诗中描述的那样, 在画面中铺洒开。画家相当小心的在田园中镶嵌了一条狭长的近似锐角状的溪流, 虽然为了不打破平和的气息而在锐角顶部使用了圆角, 但伴随着整个构图的朝左锐角的形成, 其向左的动势相当自如的流露出来。同时, 还在左右两边的上方区域不断使用近大远小的Z型线, 引领着视线穿越层层田园, 进入画面悠远而令人向往山林深处。

这整个视觉过程在平面设计作品中也经常能见到。

图3是和上图非常相似的构图, 随着线条的流动, 文字及图形与左下角的标志相当自然的连接在一起, 完整而流畅。

此作品 (见图4) 以扭动变形的花卉将视线按照我们的阅读顺序, 从左带入画面, 在中间与女孩的美丽侧面及眼睛相遇, 稍做停留, 然后随着花卉流向画面右方。

要补充说明一点:如果需要用文字描述画面中的二线条 (见图5) , 几乎所有人都会用:“一条从左上向下滑动的线”和“一条从左下向右上上斜的线”来形容这二线条, 为什么很少有人会反过来思维呢?那是因为从左至右的顺序是我们最习惯使用的阅读顺序。虽然传统的中文书籍是从右至左的竖向阅读, 但是, 当代社会已普遍接受了西方流传过来的从右至左的阅读方法, 并应用在书籍等所有领域, 此思维方式无形间被所有人接受并理解。

由文字的间隙组合而成的线条与白色背景融为一体, 它带领我们的视线从画面左端开始, 在建筑边缘和内部穿梭, 随着3个跳跃的个体的运动趋势, 不由自主的将文字内容也同时印入脑海。 (见图6)

地图符号及构图设计研究 篇8

地图符号是表达制图对象和沟通地图制作者与用户的语言形式之一, 是构成地图的基本元素[1]。该文在研究城市地图符号和图形设计特征的基础上,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以期引起对地图符号设计和运用以更多关注。

1 地图符号和图形设计的特征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环境要素集中, 制图表现对象丰富, 是城市地图编制和地图应用的突出特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测绘成果更多的应用于社会活动, 城市公众地图需求品种和数量迅速增长, 其符号和图形设计呈现以下特征。

1.1 符号概括性强、分类简单

城市地图的街区和道路结构突出, 地物关联密切, 例如:不同功能规划的街区, 多种层次的社会机构, 道路的各环线与辐射线的关系, 行车路线与站名, 地下和地面立体交叉建筑等。但在公众用图上, 城市的很多特征不必全部显示, 成为它与专业用图的根本区别。例如:建筑物的立体结构与材料, 各种管线, 高程注记等;城市地图比例尺较大, 面状地物成为依比例表示的平面图形, 各种社会机构尽管非常复杂, 工厂、公司、学校等机构的类型等级繁多, 但无法完全分类分级表示。由此导致符号使用少、分类简单。相当多的点符号概括性强, 只起到地物定位的作用, 其属性靠文字说明和色彩表示, 便于普通用图者查阅和识别。表1为随机选择的城市公众用图 (市区图) 的符号设置情况, 符号数量和单组符号的类别明显比普通城市用图少。

1.2 符号图形元素简练

专业地图的符号图形元素是实体属性的表达方式之一。例如, 街区可用不同方向与密度的晕线表示普通房屋、突出房屋、高层建筑和空地, 铁路的单复线区别等。在公众地表图上, 符号图形元素的简练既保证了符号本身的识别速度, 也达到了普及地图应用和图面清晰易读的一般要求, 同时有利于制图的出版与更新。现行城市公众地图的大部分符号不附加细节图形元素, 尺寸也较专业用图大, 符号印色灵活。

GB/T 17695《地图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规定了52种与社会标志图形符号协调一致的地图符号[2]。现在的城市公众地图上已部分采用, 例如飞机场、银行、动物园等。部分符号很难在地图上应用, 主要是公共信息符号的载体多在室外张贴悬挂, 指示明显, 远距离视觉良好, 缩为地图符号尺寸后, 符号的图形元素显现复杂化, 缺乏视觉层次, 细节不易辨认。例如, 火车站或火车售票处符号, 地图上多为铁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标志符号, 在很多场合可以看到, 缩小至3mm以内仍可清晰识别, 但在公共信息符号中为火车机车的正面写实图案, 缩小后不易辨认。类似的还有旅行社、公共厕所等的符号, 在推广应用上会有一定难度。如图1。

1.3 非常规地图符号应用

除使用上述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外, 还使用实物写景符号、影像符号和机构标志等非传统地图符号。写景图和写景符号是早期地图的一种表示方法, 现代地图上个别采用较为重要地物或地貌图形的形象对照。其应用方式主要有地物的正面、侧面、剖面或俯瞰图形, 线划图形、摄影图像或晕渲图案, 符合物像色彩、形状、质地、空间存在的自然性[3], 比普通地图上的象形符号更具体地、个性化地反映物体特征。主要用以表达城市标志建筑物、突出建筑物等, 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群、电视塔、中华世纪坛、世界公园突出建筑物等。

企事业机构或产品的标志用于城市公众地图符号, 可达到宣传机构形象的目的, 但更是地图功能的体现。例如, 在一些市区图上, 表示了银行、通讯公司等为公众所熟识的标志符号。适量非传统地图符号的应用, 作为辅助方法, 减少了图例对照过程, 可提高地图信息传送的效率和感受效果。在制图美学观点和图形分类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积极因素 (如图2) 。

1.4 符号和图形色彩设置

公众用图的符号和图形设色不再拘泥于普通地图有限的多色印刷方式。利用色相、亮度、混合色、渐变色和色调的配置, 提高地图层次感, 突出图幅的主题内容。一是符号与图形设色多。公众地图的图例符号颜色在5种以上, 图形颜色种类更多。点符号较多使用红、蓝、黑色。二是充分利用色彩变量。在城市全图上, 以低亮度渲染底色表示相邻行政区划范围。利用浅灰、浅棕等表示双线道路的线图形, 辅以不同亮度和色调渲染道路的面域, 实现分级分类, 构成城市主干街道的环线或直通道路、不同等级的道路、特殊商业功能的街道、立体交叉道路等。三是利用人对色彩的感受特征。多数情况下, 强调自然色的搭配, 例如街区用暖色调, 河流、湖泊用冷色调;道路以桔黄色、浅棕色为主, 公园、绿地、苗圃花圃以绿色为主。

1.5 注记的应用

文字说明和缩写是地图符号表达制图目标的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种类字符 (文字、数字, 中文、外文) , 字体、字大、设色, 排列方式, 缩写规则等, 可以达到描述目标性质、等级、规格、名称等参数与属性的区分显示的目的。城市公众地图具有比普通地图更多应用注记及表达方式的特征。最多使用的是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有关的注记, 例如:城市多级行政区名称, 各种公司、居住区、大厦名称, 邮政编码等。注记的字体、字大、字隔、字向、字列、字位和字色等要素[4]在公众地图得到充分发挥。以《21世纪北京生活地图册》[5]为例, 字体有宋体、仿宋体、黑体、幼圆体、楷体, 效果有扁、长、加粗变体, 字大10种左右, 字色有红、蓝、黑、绿及部分中间色。

1.6 图形构成

城市公众地图的内容概括、图形构成已从简单的地理底图作用发展到表达城市内外特征。公众地图的线与面图形从整体上看是概略的, 但图形构成并不是简单的取舍, 在制图中体现了高度概括和提炼。以道路、街区为主要对象的内容提炼, 可有机表现出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反映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图形的构成提炼, 可显现城市类型、外部轮廓、内部组合形状和建筑物密集程度等人工规划特点, 以及平原、山地丘陵、滨海、沿河、水网等自然地形特点。大多数城市有明显的分区, 如行政区、规划区、功能区及各种区域的交叉叠置区域。公众地图以范围线、注记和普染色表示城市各行政区、住宅区、工业区、公园绿地区、高技术产业园区 (科技园区、开发区) 、邮政投递区等各种地形单元。表达城市间或城郊的联系, 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多采用图幅配置, 如:地区总图、小比例尺附图、接图表等方式,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城市与其他地区的航空路线图;图内以文字说明方式注出道路指向等, 都具有自身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 符号及构图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众地图的发展, 既满足了社会需求, 也丰富了地图产品作品的类型, 对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主要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地图的符号设计和图形表示缺乏规范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图型不规范。公众地图的不同图型、不同载体形式、不同幅面尚缺少统一的标准, 同一类图在不同城市的符号设计与配置、内容选取和概括指标等方面相差悬殊。

名称注记全称和缩写具有明显的随意性。较长名称如:XX市住宅集团供热工程公司河东里供热站, XX建筑科研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缩写如:二中、六小、农经学院。

符号不系统、不一致, 甚至有些图上不设图例。如医院 (医疗卫生) 等符号的尺寸、规格、印色等不一致。

经常会偏离制图一般原则。比较常见的案例如:在同一比例尺地图上, 应区别城市核心区和外围街区特征, 但有的地图上明显把城郊稀疏建筑区合并为大片街区;有的地图表示内容过于概略, 某城市核心商业区分布图, 在10cm×10cm方格内, 没有标注一家商业机构符号与名称, 与该图主题不符;某件大城市公众地图产品, 说明为发展经济服务, 反映城市新貌, 但图上所有四、五星级宾馆, 市大会堂等突出建筑物没有标注符号及名称, 只有很普通的几家旅馆、洗浴场所及电话号码, 很显然不是按地图取舍原则处理的。

3 对城市公众地图管理的几点建议

城市公众地图已成为地图市场的重要产品, 社会需求量很大、表现形式多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发展, 这些地图已成为办公、出行、生活、查询的必备物品, 也得到地图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提高公众地图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是地图生产者的责任。笔者基于多年在该领域的科研和工作经验, 对城市公众地图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期为城市公众地图快速、良性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3.1 加强出版质量管理

随着全国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应把提高公众地图质量作为一项重要整顿内容。不仅规范地图出版的政策管理, 也要注重地图产品技术质量管理, 只有高品味、高质量的产品占据阵地, 才能扼制非法出版、侵权盗版、质量低劣等问题, 从而进一步繁荣地图市场。

3.2 制订和推广制图标准

城市公众地图的标准化工作有很大空间, 包括地图分类、形式、规格尺寸、产品标识等通用要求, 符号、注记和印色要求, 资料采用、内容表示、整饰等要求, 需要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只有在全国统一制定推广应用这样的标准,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地图产品的质量。

3.3 重视理论研究和培训

城市公众地图已远远不再局限于旅游者参考图的概念, 它可以是政府管理所属行业和部门的手段, 是普通居民的查询工具。一些内容丰富、现势性强、表现精细的地图, 甚至可以量测、专题统计和分析的地图, 可以成为电子信息系统的数据基础。因此, 重视城市公众地图的理论、技术以及作用与价值研究, 开展编制、出版、发行的专业培训, 对发展这一新的专业方向是有必要的。

4 结语

城市公众地图在经济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对相应的产业和文化发展具有服务功能, 是地图大众化的成果。城市公众地图在设计、制作、出版和发布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该文分析了城市公众地图的符号和图形设计特征, 对符号分类、符号元素、写景符号、色彩和注记给予了基本的描述, 也对影响城市公众地图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相信城市公众地图将具有完整的符号体系和图形表现理论, 以更普及的图型为公众使用。

摘要:该文在详细分析了城市公众地图符号和图形设计特征, 包括符号分类、符号元素、写景符号、色彩和注记等的基础上, 针对城市公众地图发展现状, 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质量管理、标准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地图,公众地图,地图符号,色彩设置

参考文献

[1]张明旺.GIS中地图符号设计方法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7 (19) :4687-4689.

[2]GB/T 17695-1999.地图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3]蒋春燕, 冯学钢, 凌善金.基于视觉形态的旅游地图符号分类探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9 (3) :355-359.

[4]马永立.地图学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构图与包装设计 篇9

其而,构图的透视空间关系:在二维空间中表现透视的空间感,是借透视原理、色彩的冷暖、画面的明暗层次等来立体表现的,视觉上的空间形态会影响人的心理情绪。画面的立体空间关系部分是由构图布局的因素形成,目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一般的视觉效果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使人能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感受到更多、更丰富的意味。如《美丽城三重奏》开场的俯视场景。(见图二)在这两点基本的因素当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就从透视空间,镜头调度运动,光影元素这三个方面谈论一下构图在动画的镜头画面中的运用。

一、透视空间

1. 透视基本原理的掌握。

透视在动画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运用,从某种角度看它也是一种艺术感受的问题,因为动画的风格有很多种,无论是写实,夸张还是非常的极端,但其中的构图都是要由正确的透视规则去完成。对于透视的概念,应当是容易理解的,利用这些透视的规律去多观察平常身边的事物,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就会得心应手。

国内外很多优秀的动画片,无论是怎样风格的片子,在每一个画面镜头中,都有着准确的透视规则。比如说日本动画家宫崎俊的作品《千与千寻》,这是一部很好的动画作品,属于写实风格又带有虚幻的故事情节,画面的构图极其的细腻,(见图三)这是一幅完全手绘的场景图,单从透视的方面去看,就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除去色彩去看,有着很宽广的空间,而且气势也表现的很透彻,场景中每个元素的远近关系的表现,透视规则穿插其中,这样一幅完美的画面初稿就产生了。

2. 立体表现,是构图中另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在动画片制作构图的过程中,需要在合理的透视空间里去构造合理又准确的人物形象或者是道具。为了准确的塑造出人物或物体的立体感,就需要有很好的描绘能力,要求对客观的事物,物体去整体的观察它的结构,再联系透视加上深度感的表现,从表面的的形状和轮廓去看清他们的内在本质和结构。在动画影片《美丽都三重奏》中,发现整体的人物造型的设计都是紧紧的复合着透视原则,把简单的几何立体形态作为基础结合透视来进行动画的构图设计。

二、镜头调度

它是属于电影的场面调度的一种手段,而动画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可以代替摄象机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利用大的、长的背景,制作出连接不同的动画影象,产生出富有节奏规律变化的过程,让整体的画面提升到一个三度空间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镜头的调度使在平面范畴内制作的动画做到了类似实拍电影的调度空间感。从推、拉、摇、移这几种简单的运动镜头做一下具体的分析。镜头的推入推出(ZOOM IN、ZOOM OUT)是指摄影机固定位置,单以镜头对被摄物的靠近或远离的感觉;摇镜是将摄影机固定在原地,以水平转动拍摄,或垂直摇镜来拍摄上下景物。这些镜头调度的手段的变化,不仅仅起到上述的作用,这些变化使观看者身临其境,(见图四)《再见萤火虫》中兄妹俩在很多飞舞萤火虫的草地上嬉戏的一个镜头,这个镜头垂直下摇,低角度来拍摄景物,加上对于剧情的了解,使观者自然会产生认同感。简言之,镜头的调度在动画的构图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影片的节奏,而且会对影片所传达的思想起到连接转承的作用。

动画的构图在利用透视原理及规则,建立起了严密精细的空间结构,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怎样才能让其获得立体性的概念?因而,必须谈到光影元素。

三、利用光影元素表现构图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利用不同光源的方向与强度,加之明暗对比度和阴影深度的变化,会对构图的画面带来不同的气氛,带来感官与视觉的不同感受。

1. 阴影:是物体非受光一面的暗部,以物体凹凸面的变化与光源照射的方向呈现立体的感觉。

2. 投影:光源投射在物体上,形成的遮光阴影,再次投射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是立体感表现的重要因素。

3. 调子:光影下的色调变化,呈单色,表现气氛立体状态。

4. 反射:物体附近光源,反射在物体上的状态。

5. 对比:物体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的关系。

这几种光影的表现形式,都是综合运用到一起的,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会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动画影片在使平面显现立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光影元素的应用。构图画面的气氛是由光影营造的,例如西班牙动画《埃尔熙德传奇》中的场景(见图五),不仅营造出一种气氛而且也勾勒出了空间立体感。投影又是表现立体的重要元素,反射则可以强化物体的质感和对环境的渲染效果(见图六)。

动画片中的构图设计涵盖着许多的元素,我只是以个人的论点,联系客观的实际,从透视,空间,立体表现,镜头调度和光影几个元素去浅谈了一下如何在动画中设计出好的构图设计,如何使构图能在动画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构图与包装设计 篇10

关键词:动画,构图,审美功能

在造型艺术专业领域, 构图一词是指对艺术形象的内在结构配置的造型艺术手法。构图是为了表达造型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对观者产生艺术感染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及手段。在动画设计中, 虽然构图遵循的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 但由于动画的视觉艺术有其独特性——动画画面处于运动状态。因此, 不能直接复制造型艺术的构图原则用于动画设计作品, 能更好地反映画面时间和空间的运动。由此可见, 动画设计构图组成, 应考虑到它们自己独特的元素, 才能将各种元素通过合理组合, 达到产生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效果。

1 动画设计作品构图元素

1.1 借助多角度的构图组成动画场景

动画设计与造型艺术设计的构图的重要区别在于画面的运动性。也就是说, 动画作品几乎不存在完全静态和一个视点下的构图, 而要用大量的画面让艺术形象真正“动”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动画设计者必须借助多角度的构图组成同一个动画场景, 用于反映被摄主体在不同情境和视角下的状态, 使影像有一个开放式多角度构图。同时, 多角度画面反映了被摄主体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使电影充满戏剧性的效果, 引导观众正确地理解屏幕画面的具体内容。

1.2 光线与色彩

光线与色彩对于动画构图而言, 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元素, 起到无可替代的渲染效果。在动画画面中, 通过光线明暗对比主体轮廓与背景彼此的关系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使主体与背景相分离, 以加强主体的大小和所处空间位置, 向观众传递了构图空间的深度感, 同样也使构图形成丰富的美的形态。通过不同的颜色搭配, 让动画画面有了鲜明的质感和空间感, 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与形式组成的对比。1998年圣诞节档期, 美国梦工场影业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埃及王子》堪称运用光线与色彩的经典之作。影片中每一个帧的静态图片, 从色彩或空间的关系方面极具原始风格, 如同欣赏一幅饱含艺术价值的壁画。作品对于光线的色彩运用非常适合影片厚重的历史背景, 展现了古朴的原始风格, 以及壁画般的构图组合, 这种独特的构图风格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魅力。

1.3 空间处理

动画在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与传统艺术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 动画的构图组合必须表达每个时空之间的呼应关系, 强调运动感。在动画构图中, 对空间的处理成为一个独特的组合形式, 能够体现动画作品特殊的意境和品位。例如, 我国经典动画片《三个和尚》在构图上巧妙借鉴了国画“留白”, 使构图视觉魅力倾向于国画风格, 创造一个清新淡雅中国画风的空间感。在作品中, 即使是同一情景空间, 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距离、角度的镜头变化, 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观看画面, 从而获得构图传达的综合信息。作为动画构图的设计者, 需要整合脚本、设置场景的所有信息, 成功地建立构图空间, 向观众传递准确的画面信息。

2 动画构图的审美功能

动画作品的构图组成和创作是经过设计者艺术再处理的结果, 需要设计者发挥无限的想象, 合理运用广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可以说, 每一部动画作品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反映了设计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造思路。构图本身常常有一种强烈的表达能力, 对审美客体来讲又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力, 这就有助于观者领悟被摄对象的外在形式、形象和内在品质, 并且有利于帮助观者由表及里地挖掘更深刻的内在感情, 展现创作者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 影视艺术创作同样来源于实际的现实生活, 必然与时代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相联系, 反映出创作者的文化涵养和社会地位的背景。在动画构图创作时创作者应该尽量贴近现实生活, 寻找最恰当的视觉表现方式, 以光、形、色等方式汇集于画面之中, 表达创作者的思想, 激发观众的观影情绪。

作为动画创作者我们应树立强烈的视觉形象意识, 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艺术构思通过构图中的各种艺术元素表达出来。但是, 如果过分追求个别镜头构图的完美性会影响观者对动态画面构图的认知, 因此要注意画面构图的整体性和承启性。动画作品不仅要帮助人们认识现实生活, 还要在感情上使观众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激起人们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油画风景写生的构图与色彩 篇11

关键词:风景;写生;色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62-02

一、构图是风景写生的基石

构图是绘画者运用各种形式因素来构筑画面、以达到把作者内在的情感转为视觉形式图像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构图也是一种设计,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想象,来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设计过程.画是无定法的,每个步骤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可言,但其中也有一般的方法,我们也只有了解了一般的方法,才懂得在学习写生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

在风景写生构图的时侯,我们应先确定地平线的位置,这样不仅使表现景物的透视关系有了依据,也是表达作画意图最初的基线。例如,在表现高耸的建筑物时,一般常在画幅中将地平线放得较低。而表现明媚的水库或海景时,常把地平线的位置提高,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景物。但是为了避免构图的呆板,地平线不能放在画幅二分之一的位置上。较多的是放在画幅偏上三分之一或偏下三分之一的位置上,这些都要按具体的需要灵活地去经营。在写生时候,我们可采用一种辅助手段即“取景框”,简单的取景框可在硬纸上剪或刻出一个与画面比例一致的孔,使用的时候,使它与地面垂直,用一只眼通过孔去观察景物,截取所需要的内容,也可以反复地多画一些小草图,相互比较,加以推敲,以取得最佳状态的构图落实在画面上。一幅画面特有的组构,传达着某种情绪意味,显露出无法代替的境界和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神韵。在现代这个社会里,我们分析前人的作品时有不断的用这些经验去验证它,企图发现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而作品中另具价值的东西往往被忽视。因此,我认为在谈构图的时候时,既要尊重经验,又要最终破除经验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自信、自觉地去进行自己独特构筑画面的目的,不断创造出新的形式组合。

经营一幅风景写生构图时,首先要分清主次,在画面上要勾画的景物是画面主体物,其它景物是次要的陪衬物,构图时就要分清。为突出主题,其主景一般放在画面构图的偏中部位,次要景物则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安排和处理。同时,还可以通过冷暖、大小、高低、强弱、远近、疏密、虚实、软硬、动静等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分清感主次,以利于主题的表现。力求抓住所要表现景物的主要部分,然后重点刻画,使画面能吸引观者的视线,从而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每当我们面对一张空白的布面想把自己的意念以油画的语言展现其上,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并把它绘制成一幅不同凡响的油画,我们如何把人、景物、道具安排在画面中,并获得最佳的布局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案.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在构图过程中其实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理解过程、内化积累的过程,它表现着作者对自然事物认识理解的程度和水平。

风景油画是画家借助景物表达情感的形式,画家选择风景的样式不同、情感也各异,但是,如果抛开具体物象具象的因素,那画面中也就只有点、线、面、体、质感和色彩了,这些视觉要点也就是构图的基本要素。构图要素主要是指画中的点、线、面、体、质感、色彩。构图即不神秘,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依,画家要在对前人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要有所了解、有所掌握的基础上,并做出大量的实践后方能达到熟练掌握。构图重要的是要有特点,有独创性,探求符合自己特性的方法,但必须遵循美的总体原则即“多样统一”,它是一切绘画的根本法则。多样就是变化、不同、对照与对比等,它包括形式对比和内容对比。统一就是一致性、秩序性。由此根本法则而衍生出诸如对称、均衡、比率、虚实、开合、节奏、韵律、疏密等等原理。所以我们在今后的风景写生中能够灵活的掌握构图这个简单而重要的原理,这样我们的画面就能够充满活力而富有灵气。使人看完能够享受艺术的独特价值,也希望这些名画中的一些构图能够给我们带来灵感。

二、色彩是风景写生的关键即绘画的灵魂

平面设计构图法在中国画中的应用 篇12

平面设计以点、线、面为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注重点线面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手法。中国画工笔花鸟画里虽没有明确提出这些构成概念, 但画面也将其很好的融入其中。当代工笔花鸟创作过程中, 大批的当代画家吸收西方绘画元素, 多元化, 多层面来展现当代工笔花鸟的新气象。其中的一些画家在画面表现中融合进平面设计中官员点、线、面的构成表现手法, 使画面打破传统程式, 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画面构图程式。

1、点的表现手法

平面构成中的点, 既有位置, 也有外形轮廓。点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有圆点、椭圆点、方形点等 ;从视觉心理的角度出发, 通常认为点的作用是形成视觉的中心。如 :当画面上出现一个点之后, 人们的视线会集中在这个点上 ;当画面上出现两个位置和大小均不相同的点之后, 大的点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人们的视线也会逐渐从大的点移动到小的点上。此外, 通过不同点之间形状、位置、大小的变化, 还能烘托或突出整个画面的主体。

2、线的表现手法

线是点的运动轨迹, 从线的形态而言, 分为直线、折线和曲线。直线又分为垂直线, 水平线, 斜线, 主要用于表达静的主题, 能表现出力度、稳定感 ;曲线又分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主要用于表达动的主题, 能够表现出丰满柔软感。线又可以根据其粗细变化表现不同的性格, 其中细线的性格为锐利, 纤弱, 有后退感和速度感 ;粗线的性格为豪放和粗犷。同时, 在平面构成中, 线通过不同方式的排列, 能够给人以三维空间的感觉, 通过运用不同粗细的线, 可产生远近关系, 通过运用粗线和细线、深色线和浅色线分别给人以前进感和后退感。线的这些表现手法, 共存于平面设计和中国画中。

3、面的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中, 强调面由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 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面按照构成的边界曲线的不同分为 :直线形的面, 曲线形的面, 偶然形成的不规则的面等。其中直线形的面有简洁、明了、安定、秩序感 ;曲线形面具有柔软、轻松、饱满的感受 ;偶然形的面, 如水和油墨混合、墨洒产生的偶然形等, 比较自然、生动、有人情味。

面本身就作为一种色块存在于画面之中, 而较大的块面在工笔花鸟创作中多以主体或空间出现。大的面给人以踏实稳定感, 画面中间的不同形状如圆形, 三角形, 梯形, 不规则图形的集中与聚散更直接影响着物象情思的表达。利用好面的大小, 色彩的冷暖对比, 可有效地加强画面的稳定性与秩序性。中国画强调散点透视, 用平面布置法来装饰画面。很难能够在二维的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立体物像, 偶然出现也则点到为止, 未能尽其善, 而林若熹先生正是巧妙地将这种块面的大小间隔排序变化来完成空间上的拓展与创新。

4、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一个点、一条线, 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基本形元素。基本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 经过各种组合而形成的。平面设计中, 形与形之间的基本关系, 分为 :分离、接触、覆叠、透叠。其中分离指的是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 呈现出各自的图形。接触指的是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覆叠指的是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 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 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 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 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透叠指的是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 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 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传统的绘画作品比较严格遵从程式化的处理手法, 而当代工笔花鸟创作在画面构成的各个要素当中能够将西化的构成要素加以取舍变化。更强调了画面的装饰意味。很显然, 装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创作意图和意境。一幅好的创作作品单靠一种构成要素的独立完成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几种不同要素的组合或其中一种大的要素的分割来联系画面整体。对组合的运用而言, 大致通过点、线、面这三种基本构成要素的形态上夸张对比和用色对比来完成。

总之, 艺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会在新的技术和观念的冲击下不断地更新拓展。对平面设计而言, 它吸收了很多传统的艺术元素, 丰富了自身的表现手法, 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对传统艺术 (如中国画) 而言, 也是如此。艺术, 只有在保持自己独特魅力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别的领域的先进的表现手法、元素的过程中, 才能不断进步发展, 不断散发出新的活力。

摘要:平面设计根源于传统艺术, 又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中一些成熟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被传统美术领域工笔花鸟绘画的作者吸收和发扬光大。本文以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构成元素的表现手法为例, 简介了其在当代工笔花鸟创作当中的应用。

【构图与包装设计】推荐阅读:

构图特征05-09

摄像构图06-01

构图平面07-03

建筑构图08-06

运动构图09-19

造型构图10-25

创作构图11-15

构图艺术11-07

绘画的构图10-21

主题构图论文05-23

上一篇:语文教师的读下一篇:网站后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