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构图的特点

2024-07-28

电视构图的特点(精选11篇)

电视构图的特点 篇1

构图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的美术中, 而在中国传统的国画理论当中, 也称之为“布局”或者是“经营位置”。而电视摄像的构图从最根本上来讲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演变而形成的。

一、电视摄像构图的特征

电视这种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 这一点观众通过电视画面的效果便可以了解到, 除此之外, 电视同样还具备了造型艺术的一些基本的特征, 这一点和绘画以及摄像是大致相同的。这主要反映为:

(一) 电视摄像构图的限制性

通常摄像工作者在对电视摄像的画幅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 摄像工作者都会根据16:9或4:3的比例来安排。这也就是说, 在对电视画面进行拍摄的过程当中, 电视摄像不能够像通常的绘画一样对画面的边线进行随意性的选取, 摄像工作者一定要对摄像机进行参照, 来展开比较立体化的拍摄。除了这些之外, 电视摄像工作者在拍摄电视节目的期间, 还一定要树立节目的时间观念, 另外还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视节目的拍摄工作。换句话来理解, 电视摄像的构图一方面来讲不能够像照相馆裁剪照片那样, 对摄像画面进行比较随意的切割, 另一方面来讲电视摄像工作者也不能够像画画的画家那样对绘画作品的初稿进行反复多次的审查。

(二) 电视摄像构图的运动性

我们都知道, 运动性也是电视摄像构图的一个根本的特征。电视摄像构图的这一特征不是纯粹的指在摄像工作者拍摄节目的期间摄像机所拍摄到的对象, 摄影工作者与拍摄对象彼此之间进行方向位置的变换, 另外还能够把位置变换的结果通过电视图像的模式加以体现出来。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在对之前的方向和位置进行变化的时候, 无论是拍摄的对象, 还是摄像师手中的摄像机, 都能够将观众的视觉要点、电视当中画面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框架变化画面以及构图加以表达。通常情况下, 一些相对静止的画面都能够被摄像师捕捉拍摄到, 然而电视摄像却能够对运动中的所有过程进行详细地拍摄记录。我们都知道的是, 电视节目当中的被拍摄对象基本都是处于运动状态当中的, 为获得更为理想的拍摄构图效果, 拍摄工作者一定要对拍摄画面的布置给予足够的关注, 拍摄工作者不能够只选择某些比较典型的静止画面, 这样电视摄像构图就将失去其应该具有的运动性。因此来讲, 电视节目的拍摄者在对电视摄像构图进行构思的过程当中, 一定要从总体上对拍摄对象运动的经过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和预测。

(三) 电视摄像构图的总体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 电视摄像以及绘画都仅仅需要一个画面就能够把要展现的摄像内容进行展示, 另外也能够仅仅需要对某些画面进行合理分配布置就能够顺利完成电视摄像构图的任务。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电视摄像在对日常生活进行记录的过程当中, 摄像机必须要有多组画面。在大多数情况下, 电视摄像头所展现出来的节目画面, 实际上是基于某个画面转变成其他画面, 不同的画面相互关联。所以, 在对构图进行思考的过程中, 不可以只锁定某一个画面, 必须和其他画面进行联系, 在构图上反映出总体性以及不间断性的特点, 它和摄像以及画图的画面布局有很大区别。

二、电视摄像画面的构图方式

(一) 科学掌握构图的均衡性

均衡的含义是:任何一个能够产生图像的要素给观看者感官上的平衡。众所周知, 电视画面是一直在变化的, 因此均衡同样通过动态的方式体现出来, 画面均衡还必须符合观看者的心理。电视画面的均衡一般反映为结构以及色彩均衡。刚开始, 拍摄者一定要对构图结构的均衡进行思考, 在拍摄期间通过视觉较重的作用来维持结构均衡。就好比画图时采用的补白方式, 为了让观赏者前来观看, 通常都会在面积非常大的画幅中添加一个体量不是很大的视觉对象, 从而对观赏者的视野进行汇聚, 加强视觉力量, 显现出视觉对象。此外, 还必须对作品在结构上的色彩均衡进行思考, 在拍摄期间, 拍摄者一定要对色彩加以表达的比例进行合理划分, 尽量避免凌乱、对称以及等量等问题, 在保持色彩均匀的基础上, 还要对客观对象的颜色进行思考, 选择合适的色彩来凸显主体, 为了展示出画面的鲜明效果, 还必须对拍摄对象的色彩进行变化。

(二) 科学掌控画面的层次感

更好地凸显出拍摄对象就是电视画面构图的核心任务。首先, 摄像者必须确定拍摄的对象, 之后再通过对构图的制定以及分置来保持主体和陪体间的均衡关系, 在凸显主体的同时, 还必须了解主次结构, 然后再合理布局。其次, 在构图中, 陪体最大的作用就是解说, 从而深刻了解作品的含义。最后, 选择相应的背景, 让其更好地凸显主体, 同时还可以让观赏者对活动主体所在的地域特色、背景等进行了解, 这样才能凸显出主体的特性, 体现出重点镜头的特点, 以便让画面更有空间感。

(三) 准确把握构图的动静关系

静态构图其实就是说在对电视画面的结构以及功能要素不进行明显变化的基础上明确画面布局的形式。动态构图讲的是:关于画面的造型要素以及结构都会有明显的改编构图形式。在对构图进行拍摄的过程中, 拍摄人员要尽量达到动静结合的视觉效果, 也就是不能将静物拍出动感, 另外还要动中有静。倘若在对一直前进的邮轮以及海洋进行拍摄时, 拍摄人员就必须在近景中插入位置固定的海礁, 与此同时, 还要在远景中插入飞翔的海鸟, 从而就能展现出一个静动结合的画面。

(四) 多采用造型的方式

电视拍摄者要尽量不要使用过于规则化的造型, 目前情况下, 电视拍摄者最经常应用的就是字母以及符号型的构图。字母构图的含义是:在设计电视画面结构的时候, 需要使用某个英文字母的表现形式, 之后我们就把这种画面称之为字母型的构图。字母构图能够对画面构图有一个非常好的说明, 而且有助于拍摄者对关于归类的画面构图进行认识。符号型构图的含义是:不通过某个具体的表现方式对画面构图进行摄像, 通常选择和拍摄主体有关的符号来构图, 主要就是三角形、直角形等。

(五) 合理地进行比较

摄像者在对电视画面进行构图的时候, 可以采取相互比较的工作方式, 这也就是说将形式各异的造型艺术都穿插到某个电视节目的画面当中, 这就是电视摄像构图当中凸显拍摄对象的时候最经常使用的拍摄方式。在对比艺术当中, 拍摄工作者突出的不仅仅是影调以及虚实的相互比较, 还必须要强调拍摄当中的藏漏以及大小的对比。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电视观众无论是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还是画面质量都有了比以前更加高的标准, 观众需求提高的同时也对电视节目的摄像工作人员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电视摄像中的构图为切入点, 通过探讨电视摄像构图的特点与技巧, 来为电视摄像人员的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关键词:电视摄像,构图,技巧

参考文献

[1]王亮, 彭瑾.电视摄像构图的艺术性[J].现代电视技术, 2008, (4) :110-111.

[2]包黎霞.谈电视摄像构图[J].发展, 2011, (12) :151-152.

[3]杨恒.浅谈电视摄像的技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06)

[4]朱佳维, 李晓光.以婚庆摄像为例浅谈电视摄像课的项目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 (18)

[5]杨琪.综合性高校电视摄像教学现状反思[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2012 (01)

[6]曹陆军.关于高校《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J].文教资料.2008 (31)

电视构图的特点 篇2

电视宣传片,是以电视频道、节目、剧目和主持人等为宣传内容的广告片,一般在电视频道中的广告段位或特定时段播出,长度以五秒至一分钟不等。

电视宣传片是伴随电视节目而生的产物。我国早期的电视节目都不是24小时播出,一般电视台在每天节目开播时和晚间全天节目结束时都要播出当天或明天节目的预告,这就是电视宣传片的最早形态。其特点是在一个时段内,力求对本台所有节目进行全面的推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电视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为了不影响频道的收视率,大部分电视台都不再拿出大块时间来做节目预告,而逐渐采用每次用较短的时间,对单个节目或剧目推介的做法。从此,电视宣传片便正式出现了。

特色与亲和力并重的频道宣传。电视频道越多,个性特征越是自身最珍贵的资源,当前,媒体竞争已进入“自助餐时代”,观众的选择取决于代表满意度取向的遥控器按钮。当观众面对几十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频道时,靠什么选择频道,这既是最容易的又是极困难的事情。在经过短暂需求的比较之后,频道的品牌特征与品牌印象,几乎决定了频道的选择。而最能体现个性特征的就是频道的定位。在展示频道个性特征的频道定位确定之后,如何宣传这个定位,让它深入到观众的心目中,就是频道宣传片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在完成频道推介任务的过程中,有两个重点内容是必须照顾到的:一是准确传达频道特色定位,二是营造与观众间的亲和力。频道定位是宣传片的核心内容,准确地推介频道特色,有利于目标观众的锁定,并能够逐步形成和扩大固定的收视群体。亲和力营造则是宣传片所要突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通过频道亲和形象的塑造,以目标观众为核心向边缘观众辐射,最大限度地扩大频道的影响,从而实现收视率的最大化。

小中见大才是频道宣传片成功的不二法门。一个简单的意象,几条纤细的线条,远比庞杂与繁琐更容易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频道宣传片有单个的,也有系列的。单个的宣传片可以在每天节目的各段落中有节奏地播出,并保持一定的密度,以实现观众的到达率。系列的宣传片可以穿插播出或分季节播出。

惊悚、悬疑与温情相加的电视剧宣传。古装剧、战争剧、偶像剧、情感剧、悬疑剧、侦破剧……电视剧的种类和题材不一而足。作为一个专业的电视剧频道,电视剧的推荐无疑是整个宣传环节的重中之重,那么电视剧的宣传片要怎么样策划和制作,才能达到吸引目标观众来收看的目的呢?仔细想来,各类题材的电视剧不外乎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用情节或情感来笼络观众,从而实现充分销售。目前电视剧所惯用的杀手锏就是三个:惊悚、悬疑与温情。循着这个规律,电视剧宣传片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对电视剧情节的浓缩和提炼,找出一条最容易突破的主线,秘诀之一是要对剧情有充分的了解,精心提炼剧情中的精华和诱人之处;秘诀之二是要有一颗寻常观众的心,能准确把握他们的喜好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强化惊悚与温情的特点,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意象连同预告的栏目宣传。电视栏目是电视节目中最常见的形态,它以内容、形式和播出时间上的划一性而拥有固定的收视群体。由于电视栏目是存续时间较长,甚至长到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所以经常性地对栏目进行推介,是保证其长盛不衰的重要手段。

电视栏目的宣传片应该侧重于栏目意象的宣传和下期节目的预告。所谓意象宣传,就是以电视栏目的定位为主体,宣传片的编导和策划人员必须对本栏目观众的内心感受有一个真切的把握和准确的表达。所以栏目的宣传要有一个“常变常新”的概念,在一个主题定位下争取有多种形式表达,整个宣传思路应该是系列化的、饱满的、富有生命力的。如果宣传片只表达编导者的艺术取向,而这个取向恰恰与观众没有契合点,那么这部宣传片是不成功的,很难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在意象宣传完成之后,栏目宣传片的另一个任务就是下期节目预告,让观众提前知道栏目近期播出的具体内容。

个性化兼并公益性的主持人宣传。提起电视频道,提起电视节目,都离不开电视主持人。可以说电视主持人是电视频道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是传递频道理念、确立频道和栏目特色的重要载体。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一名主持人的表现常常成为他们评价一个电视频道或电视节目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电视频道没有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主持人,至少可以说这个频道是有欠缺的。做好主持人的宣传片,是宣传频道和节目的另一个方式的切入点。

既然主持人是常常被观众拿来评价的公众人物,那么对其宣传就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持人独特的个性,二是主持人与观众的贴近性。对于主持人来说,风格产生魅力,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节目的特性来确立与众不同的风格,主持人才会被观众所注意和接受。所以针对主持人的宣传片的策划一定要立足于表现和强化其风格特点,放大主持人的体态、举止、表情、动作等外部特征,力求在观众心目中打下更为深刻的印记,产生关注这个主持人的愿望。宣传片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展示在节目中难以展现的主持人的另一个侧面———他们的内心世界。心与心的交流是最易获得共鸣的沟通方式,所以针对主持人的宣传片要格外注重其内心世界的开掘与展现,并力求与观众产生共鸣。主要方式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收效的是表现主持人参与公益事业的热心和热情。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对生活细节的处理,都会较好地表现主持人的情操、品格和价值取向,并在观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无论是表现主持人主持风格的还是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宣传片,都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要表现某个主持人的不足之处,如并不出色的歌声、舞蹈、行为,以免产生负面的宣传效果。

电视公益广告的构图意义分析 篇3

关键词:多模态;构图意义;电视公益广告

1. 引言

近年来,电视公益广告凭借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传播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影响日益深远。学者们对于电视公益广告的理论研究也日渐丰富,在语言学领域,很多学者做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黄国文 200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对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胡丹 2007;孙然 2004)。本文将结合电视公益广告中的图像,颜色,语境,等意义表现形式,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对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进行话语分析。

2. 多模态理论与构图意义

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基于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1994),吸收了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如图像,也是社会符号的观点。Halliday(1994)认为语言有,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三大功能。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Kress & Leeuwen(1996)将三大语言功能理论延伸到视觉模式,创建了视觉语法理论。

构图意义对应功能语法的语篇功能,在语篇空间给整体或整体中的部分作出限定,提出了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三原则。信息值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的位置区分了新信息和旧信息,理想与现实;取景用来切断或连接语篇的成分来表示意义上是属于还是不属于的;显著性通过元素在前景或背景、尺寸、亮度等来引起受众不同程度的注意。(Kress & Leeuwen 1996)

模态理论提供了一套同时分析图像、音乐和文字相互兼容的交际事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以视觉语法图像为基础框架,从公益广告的情节、场景、场面调度、画面、人物、元素去分析电影。

3. 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2006年在央视播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整个公益广告围绕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片段来进行。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段公益广告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束四个部分。开端部分中,夜幕降临,妈妈在床边给孩子洗脚,边洗边温柔地讲着“小鸭子游啊游……”的故事,孩子上床后,妈妈又去打水为老人洗脚。紧接着,故事到了发展部分,慈祥的老人爱怜地说:“你也忙了一天啦,歇一会儿吧。”“不累。妈,烫烫脚啊对您的腿有好处。”妈妈微笑答到。此时,孩子在旁边看到了这幅画面,听到了妈妈与奶奶(外婆)的对话。随即,故事的高潮部分出现,当妈妈继续回房看顾孩子时,孩子却不见了,妈妈转身,只见孩子端着脚盆、步态蹒跚地边走边说:“妈妈,洗脚。”最后,镜头画面一转,发展到结束部分,孩子边为妈妈洗脚边用幼稚的声音说:“妈妈,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同时画外音进入:“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本文主要讨论构图意义中,信息值在这段广告中的体现。Kress & Leeuwen (1996) 特别指出,信息价值指在视觉语篇中各种成份因为所占位置不同,从而拥有不同的价值。如左右代表旧新信息的区分,其中左边代表已知信息,右边代表新信息;上下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中央/边缘位置分别排列主要信息和次要位置。视频中的几个面部特写均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在于向观众传达这三个人物所代表的三代人的内心情感变化。尤其是孩子纯真无邪而又全神贯注的神情更是提示观众: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镜头切换妈妈给老人洗脚时,镜头由远慢慢拉近,一方面是为了顺承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拍摄角度符合孩子在一旁观察时的视线和角度。这再一次体现了上面所提到的孩子会观察父母的一言一行,更呼吁观众用自己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感动孩子,教育孩子。

这段公益广告的背景音乐为乐曲《雪的梦幻》,舒缓轻柔,为这段温馨朴实的故事更增添了一份温暖,让人能够更加投入。在故事的开端,发展部分,音乐平缓轻柔,与故事发展配合很一致。高潮部分来临时,妈妈回到房间,发现孩子不见了,此刻,音乐停止,意在配合故事营造的悬念。镜头转而随着妈妈的目光看到孩子步履蹒跚地端来一盆水,水花溅开,故事达到高潮,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学习到了要尊敬长辈,孝敬长辈。此时,音乐重新想起,音调升高而节奏加快,更使得此刻孩子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段公益广告中的音乐,配合故事情节发展,使得情景更温馨,让整则广告温馨而朴实的氛围从一而终,使以家庭故事为题材的这则广告达到了最佳的宣传效果。

4. 结语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模态的社会,本文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以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为例对其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这则公益广告,经过对一系列意义表现形式,如图像,声音,音乐等符号的生产,处理,理解等一系列转换,以视觉模态为主,声音,文字等模态为辅,用朴素的家庭故事,平凡的人物形象投射出更多的内在含义,达到了宣传尊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旨。(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1 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M]. London: Arnold.

[2]Kress, G.R. & T. van. Leeuwen.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3]黄国文,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一广告语篇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胡丹,2007,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则香水广告赏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3),126-130。

电视摄像的构图问题研究 篇4

1、构图的基本形式

1.1 对称式

对称式的构图,显得严肃和庄重,如天安门城楼。在对称式的构图中,使其一方发生小小畸变,可使画面打破沉寂,如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对称式的构图适合表现全景或大场面。使用对称式的构图要使画面保持绝对平直,即画中水平线应平行于地面,垂直线应与地面垂直。但由于透视的原因,物体的垂直边因超高(如建筑物)发生倾斜变化,其垂直边向视心线上的天点消失,这是透视的消灭现象,水平线与垂直线不能两全兼顾。构图时只要把摄像机端平就行。

1.2 均衡式

利用杠杆原理,两边构成并不绝对相等,而在视觉上达到协调。例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左边的毛主席面对茫茫人海,多寡悬殊,而画面仍然保持平稳,我们观看油画时并不感到左右人数的悬殊而失重,画面倾向于一边,相反,感觉平稳而有变化。对均衡式构图的要求是:主体物不要放在画面的正中,一般要偏一点。拍侧面人像,脸部朝向的方向,空间要宽一点。

1.3 重复

同一个单元纹样反复出现使人产生特有的情感。例如万里长城,城廓反复,变幻无穷是多样而统一的典范。

1.4 渐变

在绘画中,渐变是指一种色彩到另一种色彩的过渡。摄像构图的渐变,是指摄像时通过镜头运动或连续画面从一个画面形式过渡到另一个画面形式。

2、构图的章法

2.1 画面的均衡与统一电视画面的均衡和统一,

会使观众感受到完整、安定和平缓舒适,事实上就是指电视图像构成的比例。摄像艺术的均衡不单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对称和平均,主要是艺术上坦然自若,是变化中的均衡。由于电视画面通常是运动的、活生生的,因此,电视画面的均衡主要是艺术上的均衡,是变化中的均衡及心理上的均衡。保持均衡不等于分配,也不是意味着保持机械、绝对的平衡。把主体体置于中间,或者对称排列,这样虽然均衡了,虽然有稳定感,但十分呆板,缺少变化。摄像构图的均衡,绝对不是对称的,而是对立统一关系,过分追求绝对对称,会使画面毫无活泼的气息从而失去画面的活力。

2.2 多样统一,

疏密恰当这是电视画面造型过程中不可违反的基本规律。没有变化就不能称之为艺术,而艺术的奥妙也就在于变化,变化又要求在统一中去寻求。如果几个人在画面里随便坐站,虽有变化而无统一,这样的构图只会给观众杂乱无章之感。如果这几个人并排坐着或并列站着,那虽然统一却又没有变化,又会单调乏味,不能给观众艺术上的享受。如果这几个人在画面中集中在一起或者都均匀地分散开,那么只会使画面安排显得拥挤或松散。在拍摄多个人物、树林、竹叶和前后景丰富的镜头时,要进行疏密处理。疏不是等距离的疏,而密也不是等距离的密。因为等距离既没有韵律,也不能产生节奏感。如果使画面疏密结合,富有层次,既有变化又有统一,这样的画面才是上乘之作。

2.3 多角度的变化构图以拍摄角度来解决构图问题,

这是拍摄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拍摄有下面拍摄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上述三种方法。拍摄有正面拍摄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上述三种角度是指摄像机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可分为平摄、仰摄和俯摄。选择摄像角度可用一组镜头表现某一事物,这一组镜头可选用不同的角度。如想把物体拍摄得很高大,只要把拍摄位置靠近一点,用仰角拍摄,技术上也可用广角镜头或超广角等,就可夸大被摄物。如想把场面拍的大一些,使画面显得辽阔广大,只要把拍摄位置选择在高处,用俯角拍摄,就会得到效果。如想把物体拍的具有立体感,除了选择灯光位置,拍摄角度选择在物体的侧面,立体感就出来了。

2.4 在运动中的构图电视摄像经常拍摄运动中的物体,

即使是固体的物体也能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使静止物体运动起来。在运动中构图是电视摄像构图区别照片的显著特点,一个镜头是由许多画格组成的,在运动摄像中如果把运动状态的画面分解成若干个不同景别的画面,构图很可能有许多毛病,但它们连接起来,构图则是成功的。所以摄像师在构图时,不能从摄影的角度出发,必须从连续的运动出发,设计好画面运动过程的构图。如果利用推、拉、摇、移、跟等技法拍摄电视画面,只要起幅画面和落幅画面符合构图要求,镜头准确地做到了平、准、稳、匀,达到面画均衡,拍摄时使用的节奏、速度又是合适的,那么,这个镜头就是成功的,这样的画面造型也是具有美学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段雅安.浅谈电视摄像的多角度内涵[J].纪实.2008.08

[2]王亮.电视摄像构图的艺术性[J].现代电视技术.2008.04

简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 篇5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评论 《新闻日日睇》 《马后炮》

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新闻评论模式,随着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电视评论存在于各种电视节目形态之中,新闻舆论场的广泛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由报道时代走向评论时代。”①那么在电视新闻正走向评论时代的时刻,我们要努力将评论时代的电视新闻做得观众爱看,成为观众话语权的一种体现,并能够实现其舆论监督的职能。

电视新闻评论的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的形式十分多样化,有最传统的《焦点访谈》模式,特点在于对事件的深度挖掘和评论,深受观众的喜爱;有谈话模式,比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以一种轻松的模式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评论;以及近年来的说新闻模式,因其贴近普通民众,为百姓说话,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说新闻栏目,第一档就是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收视率持续攀升。紧接着,《直播南京》、北京电视台的《七日》、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等这种说新闻形式的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纷纷出炉。广州地区的各大电视台也不甘落后,广州电视台的民生类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日日睇》诞生。随后,南方电视台的《马后炮》诞生。这三种形式的电视新闻评论,都有其相应的职责。《焦点访谈》是肩负国家发展重要大计的国家工程师,为政府和人民谋福。而《锵锵三人行》展现了社会精英的观点,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日日睇》则是民生类的电视新闻播报加评论,为老百姓说话,拥有强大的草根粉丝团。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第三种模式的特点及其栏目制作的发展方向。

说新闻DD民生类电视新闻评论

什么是说新闻?“所谓的说新闻,就是指在报道新闻时用口语叙述,并即时进行口头点评的新闻评论模式。”②这种形式让观众感觉更加亲切,减少了播音员播新闻的距离感。说新闻中的主持人与播音员有很大差别。播音员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在节目中展露自己的个性,但是说新闻的主持人却不同,通常是社会精英的典范,思考能力强,热爱国家公共事业,敢为民说真话,语言诙谐幽默,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说新闻是民生类电视新闻评论。说新闻给人以亲近的感觉,大多以民生新闻为评说对象,近几年,这种民生新闻中的电视新闻评论开始大展拳脚,新闻主播不再单纯播音,加入几句击中新闻要害的恰当点评为老百姓多说话,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的阿丘和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的陈扬,以他们的睿智与魅力在新闻报道中找到了各自的评论天地。虽然时下大多数电视新闻评论还是浅尝辄止,但从长远来看,从敢于评论到善于评论是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的必然过程。

广州地区民生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情况

广东民生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目前广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此类栏目只有三档: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南方电视台的《马后炮》以及广东卫视的《今日关注》。这些栏目因为主持人风格出众、言语犀利,而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新闻日日睇》和《马后炮》更是很快建立了一群铁杆受众群,拥有了一大批粉丝。这两档最具代表性的节目,风格相似,内容相近,不同的是一个用普通话一个用粤语,两个主持人都是中年男人,思考能力强、言辞犀利、一语中的。两档节目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新闻日日睇》的节目主持人陈扬多次因涉及谈论敏感话题被替换,《马后炮》的马志海也讲出了许多惊人之语。

《新闻日日睇》栏目。其特点是以广州话及广州人的生活态度、文化观念来解读当天报纸的时事新闻,关注广州的话题和社会新闻,再加上平民和主持人的观点来评述。由于节目以言辞犀利、敢说敢言、作风强硬著称,深受观众欢迎,而且节目主持人陈扬因话语过于犀利而备受压力。栏目中名为G4的出镜记者团队更是成为广州街坊的百事通。涉及的新闻事件,每每评论,都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真正成为人民的喉舌。节目风格因主持人性格原因较为激进,因此曾被上级部门点名多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而深得人心。

浅析宋代山水画构图特点 篇6

关键词:两宋;山水画;构图方式;意境营造;审美感受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29-01

一、构图的概念及宋代山水构图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宋代,随着绘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郭熙提出“深远”、“高远”、“平远”(《林泉高致》)之后,韩拙又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山水纯全集》),沈括的“以大观小”说,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取景法,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发展到南宋时已进入了完善的境地。只有充分的考虑到构图的概念,奇思妙想,才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通过精妙的安排,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使作品富有别样的意蕴,并体现出画家身上的艺术修养以及某些道德品质和文化底蕴。进而使观赏者在作品上找到某些共鸣,并得到审美的愉悦。

二、南宋山水画构图特点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画面形式多采用边角取景的构图方式,以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边”最为具有代表性。他们放弃了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构图形势,而创新为简化物象和利用空白的虚实关系的形式,留有欣赏余地的处理画面,增强了意境的深度。大胆取舍的来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崖的局部景象,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出空旷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所谓边角之景,其特点就是“全景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南宋很多山水画家在景物的布置上渐渐从重心走向了半边、一角,在构图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南宋的小幅山水画中,画面较普遍的呈现出一种对角线式构图,即画面中景物置于一角,对角另一面则留白(中国传统山水画很讲究留白,用大量的空白来表达一种似有似无的意境。清代画家笪重光曾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将观者的视线很好的延伸出去,留有一种空灵清旷的美感。画幅虽小,但是却能“以小见大”的将画中之势伸向旷远宁静的天空,给人以无穷尽的大景象。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以简化物象、描摹局部的手法,画家往往会把自己画作的创作意图与南宋的“半壁江山”联系起来。画家通过对一角一隅的细致描绘,来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其绘画作品也从写实、写意转变到了对抒情、诗意的追求,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南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及其思想感情的不同,进而由此反映在不同时期画家的画作上供我们研究与探讨。

三、北宋山水画构图特点

北宋时,山水画空间布局的处理,大多数构图都是“层峦叠翠遥相望”的“远映”的空间处置,郭熙据此总结出“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的“全景式”构图方式,这种章法几乎成为那时取得视觉上和谐一致的标准模式。“全景式”大幅纵向的山水形式,一般主要适应于宫廷和寺院,以及较为宽敞的殿堂和庭院当中,这种构图方式最显著的特点。还有北宋初期的李成是开启横向构图的先河,在他之前多是体现崇山峻岭的雄伟和高大,主要是纵向立式的构式。到了北宋后期在郭熙的倡导下,继承和发展了李成这种横向平远的构图形式,继而使后来的王诜又把这种风格在贵族士大夫当中广为传播,并且成为他们普遍喜爱的绘画风格。随着平远横向的山水画形制出现,山水画形式继续向 着更加宽泛、自由化的方向发展。题材出现了专题性的细致化,以及 对四季朝暮时间变化的细致化的表现;并且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将不同场合,不同景物组合在同一个平面上,横铺开来,极尽可居、可游、可行、可望的丘壑情节变化。南宋“特写式”边角山水,所有这一切不同形式,无不都是在宋人格法森严 的理性思想下对“真境”的追求,都是面对山川自然“以形媚 道”、“畅神”的艺术语言的表达手段,是宋人在理解和把握 对山川自然本体精神的体现。从种种看来,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的客观地整体把握对象,而南宋山水画则在取舍选择中突出某些自然景物的独特心理感受。

四、结语

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经到了相当成熟完美的境界。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也已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中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载体。在两宋时期发展鼎盛的中国山水画,其构图形式发生了几次根本性的转变,这种构图的发展变化具有与时俱进性。从北方画派的全景式山水到米芾父子的“米点”、从“二赵”的青绿山水到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山水画构图受前代画派及其审美意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变化革新,但是使其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还是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地域环境、思想潮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以及政府支持和画家个人审美意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山水画有了新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这些必然导致其具有新的变化发展,必然画随之发生改变。只有真正理解古人构图奥妙才能创作出更完美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潘运告.中国书画论丛书——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李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2。

[4]吴守明.《山水画构图》[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5。

[5]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龙平,男,山西吕梁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要点分析 篇7

一、协调好静动关系

静与动分别指的是电视摄像画面的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其中, 静态构图主要指的是那些画面造型的元素和结构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并无太大变化的构图, 这种构图形式的被摄对象大多都是静止的事物, 如建筑物和桌椅等, 它在拍摄时要求摄像人员要时刻保持镜头内的拍摄对象无明显变化。与静态构图相反, 动态构图则是一种画面造型的元素和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构图, 这种动态变化既可能是源于被摄对象本身在运动, 也可能是由于摄像机正在发生运动, 总而言之, 所拍摄出的画面一定是处于运动状态的, 也即画面结构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一部优秀的电视摄像作品的画面构图必须要能够协调好静动之间的关系, 要使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各自被拍摄出各自的感觉, 例如静态构图就是要带给观众以安静的享受, 动态构图则要给观众带来运动的冲击, 俗话说“静若处子, 动如脱兔”就是这个意思;同时, 静又不能够一直静、动也不能够一直动, 二者要互相穿插结合, 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

二、突出主体层次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突出所要拍摄的主体, 让画面看起来更具层次感。电视摄像画面中具有很多元素, 其中主体指的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明确主体既能够良好地反映出拍摄主题, 又能够使画面结构主次清晰、构图合理;与主体相反的是陪体, 陪体是主体的陪衬, 其作用是辅助表现主题、突出中心思想, 同时还能够对主体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 帮助主体表达内涵, 烘托、渲染主体形象, 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除却主体与陪体外, 电视摄像画面中还具有一定的环境, 也即是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及空间等, 环境又分为前景、后景和背景, 其作用是表达主体活动的地域、时代、背景等, 并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而若想在以上种种元素中着重突出主体, 就要求摄像人员必须要能够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环境、背景等之间的关系, 并以恰当的拍摄角度与景别来对光、影、色、线、形等元素进行合理配置, 使其主次分明、相互辉映, 达到美的视觉效果。

三、保持好画面均衡

由于画面的变化可以影响观众视觉和心理的变化, 因此电视摄像画面必须要保持均衡, 这样才能够令画面变得更加和谐。所谓画面均衡, 主要包括结构均衡和色彩均衡这两个方面。其中, 结构均衡指的是一种画面“补白”, 一般需要摄像人员根据黄金分割点来处理画面构图、分配画面空间、确定主体位置, 如果处理得当, 会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而色彩均衡主要指的是画面色彩分布的均衡, 如果电视摄像画面的色彩分布凌乱, 那么会影响观众的视觉, 使人看起来非常不舒服, 因此必须要保持好色彩均衡, 同时还要根据主体的颜色来分配画面颜色, 这样才能够让画面整体看起来色彩鲜明、配色舒服。

四、运用好对比

对比是常见的画面构图处理方式,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造型手段, 能够使画面主体看起来更加鲜明。一般情况下, 对比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又包括体积对比、距离对比以及高度对比等, 它能够更加突出主体的大小;二是虚实对比, 这种对比方式在于清晰化主体而模糊陪体, 从而使主体更加清晰, 使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意境;三是影调对比, 其是通过调整影调明暗来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主体形象;四是藏露对比, 它可以在画面中充分显露出主体并适当隐藏陪体, 从而增强电视画面对观众的吸引力, 使观众对电视画面浮想联翩。

五、一次性完成现场构图

电视摄像与图片摄影不同, 它要求画面构图必须要在现场一次性完成, 而不能够无中生有, 把不存在的东西拍摄成画面。再者, 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不像绘画那样可以进行反复修改, 它是在拍摄现场的镜头前一次性完成的, 不能够进行过度的后期加工。另外, 由于受到季节、光线、演员、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很多电视画面只有一次拍摄机会, 而不能够进行重复拍摄。因此, 摄像人员在拍摄之前, 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充分的组织与准备, 尽量减少失误、减少遗憾, 力求一次性完成拍摄计划。

结语

综上所述, 协调好静动关系、突出主体层次、保持好画面均衡、运用好对比以及一次性完成现场构图等均是电视摄像画面构图所要注意的要点, 只有把握好了这些要点, 才能够拍摄出更加赏心悦目以及更加令电视观众所喜爱的电视画面。

参考文献

[1]肖卫军.试析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特点[J].大众文艺, 2014, 05:200.

[2]赵岩.关于电视摄像技术中画面构图艺术的分析研究[J].民营科技, 2014, 08:270.

电视构图的特点 篇8

概述

年画, 来自于民间, 是中国古代人们在庆贺新年的活动中为了驱邪纳福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传统民间年画是民俗美术的一种, 它是中国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绘画体裁, 是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艺术。

民间年画的发展:在早期的中国, “年画”这一名词并不存在, 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这种充满吉祥意味的绘画有着不同的称呼。随着这种绘画形式的发展和普及, 人们渐渐统称为“年画”。最早的年画以门神的形式出现, 又俗称为“喜画”。古时的人们对于安全的需要格外重视, 他们认为灾难是由于妖魔鬼魅作祟, 而门又是民居的重要通道, 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安危, 因此百姓就对门神产生了崇拜的观念。每当岁末或一年之始, 门神画就成为了百姓们降妖除魔的精神寄托。《荆楚岁时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造桃板着户, 谓之仙木。绘二神, 贴户左右, 右神荼、右郁垒, 俗谓之门神”。直至今天,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还张贴年画、门神等, 以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可见, 年画这一画种仍未衰落褪色, 它在我国绘画史上寿命最长。随着历史发展, 和不同地区风俗习惯的不同, 年画的发展产生了大量而丰富的形式和题材。如: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 这四种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再如后来的月份牌年画更是对传统民间年画的一种极大创新与改革。

下面将以构图及造型特点为内容, 对中国传统民间年画进行初浅的探究。

一、构图特点

民间年画的画面构图通常是饱满的, 内容完整、布局匀称, 有很强的装饰性。根据不同题材的内容不同, 所采用的构图手法也略有差异。“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原则是民间年画的一个重要原则。然而, 形式感也不能忽略, 因为它的创作主要是给劳动人民看的, 要有劳动人民爱看的故事情节、要能引发人们的联想, 总之就是要有看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年画, 大部分的构图, 都讲究高度的简练, 在有限的画面上巧妙地使用有主有次、有虚有实、呼应、等对立统一的法则, 从而达到饱满、完整、而匀称的装饰效果。这里探讨一些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构图特点:

1. 对称

“成双成对”的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里总是指向美好的含义, 同时, 对称也是人类审美中最原始的理想形式, 最容易被接受, 也最符合审美心理, 因此, 对称的构图方法在中国民间年画中的运用十分常见, 即使是色彩方面, 也一般讲求对称地使用。虽然, 并非所有年画作品的构图都是对称的, 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却都是追求四平八稳、稳定匀称, 而不是追求奇险。如年画作品《金鱼满堂》, 为使两幅图看起来更和谐, 构图几乎接近于轴对称, 人物脸对脸, 姿势相同且对称, 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待。再如早期年画中的门神形象, 武将通常手持兵器, 姿势相近, 神态相仿, 皆为立姿, 左右对称。即使是单幅的年画作品, 构图上也同样讲求对称。民间艺人们似乎对于这种构图方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但这种对称并不是完全复制的对称, 艺人们讲究呼应中的变化,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这种构图方式深深地体现出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的审美观念, 又使得年画作品呈现出极强的美感与装饰意味。

2. 饱满

与中国古代文人书画的大量留白构图风格截然不同, 传统民间年画追求的则是饱满, 尽量不留空白。“满”是民间年画的一种构图规则, 从大量作品中, 我们很少见到留有大量空白的年画作品。这种“满”的构图特点是与农民的心理特征分不开的。首先, 中国人自古就讲求团圆美满的含义。其次, 传统年画是百姓为了喜庆丰收或喜迎新年而作的, 农民们希望来年庄家五谷丰登, 日子越来越美满。再者, 这种构图特点也是欢乐、热闹的节日气氛的体现。

桃花坞年画《花开富贵》描绘了一个铮铮向荣、吉祥喜庆、富裕美满的场面, 人们利用丰富的物质表达对富裕生活的憧憬。画面的安排几乎没有空白, 牡丹、石榴、寿桃、花瓶、琴棋书画、如意、佛珠等满满地呈现在画面中, 花瓶上还有吉祥图案作为装饰, 构图饱满, 颜色十分鲜艳, 有强烈的装饰性意味。

以人物为主体或表现场景的画面更为常见, 这一类型的年画更是将饱满的构图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杨柳青年画《大过新年》描绘了一个五世同堂的欢乐家庭喜迎新年的热闹场面。节日的气氛充满了整个角落, 构图十分饱满。画上题有“新年多吉庆, 合家乐安然”的字样, 角落处还可见一头肥猪正在拱门, 象征着财源广进。再如桃花坞年画《百子图》, 一百个童子活泼可爱, 姿态各异, 周围还有福寿组成的图案, 用来象征多子多孙多福气以及福寿延年的思想。多数年画作品与传统中国画采用了相似的构图手法—散点透视法, 这不仅展现了中国人以满为美的深层心理, 同时也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性效果。

通常, 传统民间年画的构图方式会呈现出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心展开的形式。画面中心为主要人物, 周围有众多次要人物作为陪衬。常常主要人物占据了画面的很大比例, 而次要人物被压缩的很小, 拥挤在周围。另外一种是分割画面的表现形式。这种构图方式通常用在场景的表现上, 为了表达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场面, 画面通常被分割为上下几个部分。还有一种则是几何形态的构图方式, 画面的主体物自然地拥有了方或圆的外形轮廓, 如年画《一团和气》中, 娃娃的造型本身就是一个圆形, 与其所要表达的含义十分贴切。

当然,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构图方法。根据题材的不同, 民间的艺人们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创作出了许多奇妙有趣的构图方法。

二、造型特点

民间年画艺术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艺术活动, 它的造型并不是按照某种宗旨按部就班的, 而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自由表达。奇趣丰富的造型来源于“寓意”的运用, 人们总是善于利用汉字的多义或谐音的特点, 将生活的欲望物质化。如:用石榴的造型来表示多子;用“梅兰竹菊”来象征君子的气节;用牡丹、海棠来指代“富贵满堂”……通常, 民间年画的造型有其独特的特点:

1. 抽象

传统民间年画中, 艺人们通常为了主题或者是审美的需要, 通过主观的想象, 将表现对象进行抽象化的概括或提炼, 从而达到装饰的意味。如门神年画中, 人物的身长比例总是与事实不符的, 武将身材常常是又矮又宽, 横向扩展, 给人以安全感、庄严感、肃穆感。这种抽象的特点除用在主体人物上之外, 同样用于作为陪衬的装饰物上。几何纹样的运用出现在画面的边边角角, 这种抽象的造型特点可以说是对远古装饰手法的继承, 远在新石器时期的祖先们就已经具备在陶瓶上绘制几何纹样作为装饰的能力。

2. 象征

荣格曾在其心理学著作中提到:“象征是某种神秘的, 但却是人所共知之物的外部特征。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法阐明仍隐藏于人所不知的领域, 以及正在形成之中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民间年画中, 人们通过谐音、喻义、符号等方式将象征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常见的谐音象征如:连年有余, 画面上呈现的往往是娃娃、莲花和金鱼的造型;喜上眉梢, 则画喜鹊站在梅花树上高歌;五福捧寿, 则是画五只蝙蝠和蟠桃……再如用喻义来象征:石榴意味着多子、白头鸟喻义夫妻白头到老、牡丹则代表了富贵……

3. 夸张

夸张的特征在传统民间年画中无处不见, 如以人物为题材的年画中, 尤其以门神年画为例, 武将们的形象总是极其夸张。仔细观察武将的五官,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 他们的眼睛都是正面观察到的完整形状。眼睛占据了面目五官的很大比例, 而且眼珠一般要画在正中间, 上下左右不着边, 这样夸张的画法是为了让眼睛看上去更加炯炯有神, 从而彰显武将威严的个性特征。

中国的民间艺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炉火纯青的绘画技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且丰富的年画作品。民间年画独特的构图及造型特点的运用对于我们现代美术的发展以及创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荣格《分析心理学集》第2卷243页;

[2].《中国年画艺术史》, 薄松年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年3月第一版;

[3].《再见传统》, 吕胜中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年5月北京第一版;

[4].《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左汉中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二版;

电视构图的特点 篇9

一、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重要特点

(一) 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具有动态性

严格意义上来说,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中几乎没有静态可言。在电视摄像中, 拍摄对象以及摄像机常常处于运动状态, 并且画面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摄像师将画面内部与画面外部的运动结合起来, 这能使画面构图产生特殊的效果, 并促进画面表现力的增强。例如, 当拍摄人物在路上行走时, 如果没有前景并且行走速度缓慢, 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静谧、安静的感觉;但如果速度较快, 且有路灯或树木作为前景, 那么加上明暗相间的光影效果, 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紧张的氛围。

(二) 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具有整体性

单一的电视画面并不能构成电视节目, 一个电视节目构成是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视画面组成的。每一个单一的电视画面往往在承接上一画面的基础上, 并为下一画面做铺垫。因此, 任何单一的电视画面构图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们是电视节目整体的一个要素。当摄像师进行电视摄像时, 要做到从全局出发, 在考虑好每一个构图画面要素的基础上, 做好节目画面构图的协调性, 从而保证画面的和谐统一。

(三) 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具有时限性

在电视摄像中, 摄像所拍摄的画面在荧屏上播放时会有时间的限制。, 摄像并不同于摄影, 摄影拍摄的画面是静态的, 观赏者对其的观看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但由于摄像拍摄作品的动态性, 这使得在屏幕中播放时, 有的画面可以播放几分钟, 有的画面只能停留几秒钟。这就要求在电视摄像画面构图时, 摄像师必须做到主体明确, 内容简洁, 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出导演的想法。

二、电视摄像画面构图技术的运用方法

(一) 巧妙运用造型艺术

在电视摄像过程中, 造型艺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能够让电视画面产生装饰美, 并富有感染力。常见的造型艺术有三种:第一种是字母型构图。当电视画面结构与某个字母相似时就可以使用, 字母型构图又可分为“L”型构图、“O”型构图等。第二种是“S”型构图。第三种是符号型构图。常用的符号型构图有一字型构图、三角形构图等。符号型构图要求摄像者要注意到各种造型之间的点、线、面的结合, 从而促进有机整体中主体空间的构成。

(二) 做到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相结合

在动态构图中, 所拍摄的各种元素以及画面的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而在静态构图中, 所拍摄的各种元素以及画面的结构都是静止不变的。因此, 在电视摄像中, 摄像工作者应充分把握好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的特点, 找准动态物体和静态物体, 在画面构图时将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结合起来, 从而保证在电视画面中的图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从而防止节目画面的过于枯燥, 便于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 充分发挥线条的作用

电视摄像中的线条是指影像中各形象之间的连接线和明暗分界线, 这些线条是组成多变的可视形象的重要元素。我们可以根据线条位置的不同, 将其分为内部线条和外部线条, 所谓的外部线条即指影像的轮廓线。电视摄像者在拍摄过程中, 要根据拍摄对象的结构、相互关系以及运动特点来提炼出最主要且精炼的线条结构, 并以该线条结构为拍摄主体, 将画面中散乱分布的各种元素联系起来, 从而促进明确、和谐的画面构图的形成。

(四) 突出电视画面的层次

在电视画面中, 若能做到主次分明, 就能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极易了解到画面的主体, 避免观众产生主次混乱的感觉。因此, 作为一名电视摄像人员, 在拍摄时, 应当先明确画面中的主体, 再运用合理的构图配置以及构图技术巧妙的处理好主次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仅能够突出画面的主题, 还能体现出电视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另外, 摄像师在确定好画面中主次关系的同时, 还应通过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 对光、色、影等元素进行合理配置, 以此来拍摄出内容统一且富有美感的电视画面。

(五) 善于运用对比

对比手法的运用在电视画面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常用的对比手法有四类:第一类为大小对比。大小对比也指体积对比, 其包括高与低、远与近、长与短等方面的对比。第二类是虚实对比。它指利用摄像机镜头景深的特性, 让画面中的主体清晰可见, 陪体模糊不清, 通过这样来衬托出主体, 而且还能是画面的层次更加的丰富, 具有空间深度感。第三类是藏露对比。这种对比方法是指在表现具体的形态时, 只显示其中的一部分, 将另外的一部分隐藏起来, 让观众通过看到显示出来的那部分从而对隐藏的部分产生联想。第四种是影调对比。所谓的影调对比是将电视画面中各种程度不同的影调进行对比体现。在电视摄像中, 要将各种对比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 才能促进拍摄画面的体积感以及意境的增强。

三、结束语

画面构图是电视摄像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画面构图对电视节目的美感以及电视内容感染力的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技术有多种, 其中包括巧妙运用造型艺术、做好动静结合、注重线条的作用、突出电视画面的层次感以及在拍摄画面中使用对比等。电视摄像者应当把握好这些画面构图技术, 将这些技术合理的运用起来, 从而拍摄出更加美好的电视画面。

参考文献

[1]韩小川.电视摄像中画面构图技巧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8) .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 篇10

1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艺术的特点

1.1 限定性

电视摄像构图大多受到画幅的限定,即必须按照4:3 (16:9)的画幅摄像[1]。电视摄像必须按照规定的限定进行摄像,并且要求一次性完成,不能够将摄像像照片、图画一样随意裁剪、反复描绘,使电视摄像技术有一定的限定性。

1.2 运动性

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和被拍摄对象的运动都会对整个画面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对于摄影和绘画,摄像更主要的是表现场景中人和事物的运动过程,因此,摄像人员要注重构图时对画面的布局,对运动的人和事物能够合理安排,预见掌握。

1.3 整体性

电视摄像利用多幅画面来进行作品的展现,在进行构图时需要进行整体的考虑,要求每一幅画面都能够密切地连接起来,起到相互关联、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个电视节目的画面更具连续性。

2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2.1 静态构图

静态构图就是对静止的被摄对象进行固定摄像,表现被摄对象的时间过程等。拍摄时要求摄像主体保持固定形式,摄像人员的视线也要相对固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静态特征。

2.2 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就是对动态的人和事物进行摄像,表现出画面中事物的动态变化。被摄主体和摄像机可以都处于运动状态,也可以分别运动,使画面中的事物表现出连续或间断的变化。

3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艺术内容

3.1 静态构图艺术原则

突显主体。要设置好主体的位置,将主体与画面中其他事物区别,制造出主次分明的画面感,使主体既能与其他因素相关联,又不会妨碍主体的核心位置。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拍摄人员对主体的表现方式往往是通过特写等手段,或是使主体处于画面的核心位置。一般而言,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表现法和间接突出法[2]。直接表现法就是让主体占据画面的最大部分,并且处于最突出的位置。而间接突出法就是利用对主体的周边环境和气氛的渲染,来间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灵活运用线条。线条是指画面形象(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3]。这些线条在电视摄像构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画面线条的提炼,能够使人们视觉上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例如水平和垂直的线条能够给人一种画面不断延伸的感觉,塑造出更加宽广或高大的形象。曲线则使画面更具生动性,表现出极强的流动感和起伏舒展的美感。

合理运用造型。自然中的事物形象千姿百态,但是经过不同的组合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摄像人员在拍摄时将不同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和视觉习惯重新组合,转换顺序,会使画面更具吸引力。比较常见的运用方式,是将事物组合成与电视作品画面结构相关联的符号或字母,通过抽象的方式突出作品的核心主题,例如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C形构图等。

3.2 动态构图艺术

画面内部运动构图。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动态构图方式,摄像机处于固定状态,被摄对象处于运动状态,给观众重现事物的运动态势。在进行画面构图时,要先考虑到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幅度,进行合理布局,并考虑到画面的范围,防止被摄对象的身体超出画面。

画面外部运动构图。与画面内部运动构图刚好相反,被摄对象处于基本不动的状态,摄像机在拍摄时进行运动。当被摄对象处于静止状态,就需要摄像机通过镜头的变换来展现画面的变化,利用推、拉、摇、移等技巧完成画面构图。例如摇镜头在进行构图时,需要注意不同景别的作用,为了体现画面的宏大,会采用远景和全景摇镜头,为了使被摄主体更为突出,则利用近景和特写摇镜头。而且要适当考虑摇镜头时的运动路径,避免画面出现看不到景物的情况。

画面综合运动构图。将画面内部运动构图和画面外部运动构图相结合,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保持相对稳定,运动时速度要保持一致,并根据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在画面中留出一定的运动空间。

开放式构图。开放式构图相对于其他构图更具备表现力,能够通过画面的表现引导观众对画面外空间的想象,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带来更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表现自然风光一类的电视作品时,不适合利用这种构图方式,会破坏画面原有的美感。

4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艺术技巧

4.1 虚实结合

画面构图中虚实结合技巧的应用主要是指在景深原理的作用下,通过对前景的巧妙运用,增加画面空间感,突出主体[4]。利用烟雾、灰尘等使画面上的景物模糊,衬托主体位置,或是利用光线的改变直接突显主体。在画面构图艺术中,虚实结合技巧的使用需要着重注意背景与主体的统一,避免出现主体表现不明确的情况。

4.2 动静结合

在进行画面构图的时候,需要充分地将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相结合,使观众能够从静态构图中享受安静的气氛,从动态构图中得到事物运动带来的刺激,二者相互结合,合理进行穿插,使整体画面变得更加和谐,以达到更好的视觉表现效果。

4.3 画面结构和色彩均衡

结构和色彩的均衡是画面构图的重要方面,画面的均衡对观众的视觉和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构和色彩的均衡会使画面从整体上看十分和谐。结构的均衡主要是指对画面的“补白”,要求摄像人员根据黄金分割点来对画面结构进行科学的划分,使画面布局更加和谐。而色彩的均衡要求摄像画面中的色彩能够与主题相互辉映,并且井然有序,使画面整体的色彩看起来更加舒服。

4.4 对比手法的运用

构图中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造型手段,在画面上进行比较,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手段[5]。经常运用的手法有四种,虚实对比是利用画面背景的模糊来突出主体,大小对比是将画面中的事物的体积等进行对比,影调对比主要是突出画面中不同程度的明暗效果,而藏露对比是通过展现画面中只显示一部分的事物,来引发观众的想象和想要探究的欲望。这些对比手法使画面构图艺术更具有鲜明的特性,完全将主体突显出来,增强了电视作品的感染力。

4.5 造型艺术的运用

在电视摄像构图艺术中,为了使画面更具美感,会运用大量的造型艺术,例如一些能够与电视作品主题相关联的字母、符号。

三角形构图。画面中的主体或是三个点构成三角形时,被称为三角形构图,也叫做金字塔式构图,其中常用的是斜三角形,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因此被广泛运用。

S形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曲线构图,曲线两端的延伸给人带来无限深远的感觉,中间的过渡阶段使画面更加协调优美,经常用于河流、曲径等事物的拍摄。

L形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利用L形的线条将主体围绕起来,会不断吸引观众的视线和关注点,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更加明显,从而突出主体、明确主题。

经常被运用到的构图造型还有O形构图、一字型构图和C形构图等,这些造型的运用,会使画面构图更具有吸引力,符合观众的审美观,充分发挥了构图艺术的魅力。

5 结论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贯穿于整部电视作品的创作之中,为了创造出更优秀的电视作品,需要注重画面构图的科学合理。灵活地运用画面图原则和技巧,合理布局,突出主体,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画面构图时要保证画面的整体性,对色彩、结构的均衡,力求画面充分具有美感,符合观众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杨嘉怡.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3):341-345.

[2]赵岩关于电视摄像技术中画面构图艺术的分析研究[J].民营科技,2014,(8):270-271.

[3]严桂娟.电视摄影构图艺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8):344-345

[4]韩小川.电视摄像中的画面构图技巧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78-79.

浅谈电视摄像构图的一些心得体会 篇11

1. 构图中动与静的关系

静态的构图是指画面中的各结构与组成元素随着时间变化无明显变化的构图形式。一般而言, 镜头内的构图关系要基本固定的话, 被摄对象与摄像机都需要处于静止状态。例如:我们拍摄会场的前方台, 在镜头不动的情况下, 画面中的桌椅、场景、会标等均基本不动, 即为静态的构图。构图中的动是指画面结构和造型元素发生变化的画面构图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的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同时或单个处于运动中, 使得画面内视觉元素的组合形式间断地或连续发生变化。构图的第一任务是突出主体, 摄像人员处理好主体与环境和背景、主体与陪体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合理形式拍摄景别和角度, 配置好光、线、色、影调、形等造型元素, 以获取观众认同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电视形象。

2. 构图中主体、陪体以及环境的关系

主体的意思就是画面构图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元素。知道了画面的主体, 通过一定的技巧设计和构图配置处理好主要对象与次要对象等的相互关系, 既可以很好地反映主题内容, 又可以在结构上分清主次, 达到合理化。比如将主体处理成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等景别, 采用跟镜头的技法始终将突出对象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等。在中国对主体的描述着重“神”和内涵, 有的主体甚至掩藏在画面深处, 同样具有吸引观众的能力。陪体指在画面中作为主体的衬托的特定关系, 或辅助主体表现思想的对象。陪体在画面中能对主体起解释、补充说明的作用, 帮助主体阐述内涵, 比如采访事件现场的地域、标记、时间特征等, 帮助主体, 使得新闻内容表现得更加真实和完整。陪体可以达到渲染、烘托画面的作用, 发挥其应有的陪衬作用, 使主体更鲜明充分, 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例如通过色彩、光影手段来渲染主体所处环境的氛围等。技术环境是指画面构图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背景、后景及前景。环境在画面中是必须的, 除了能陪衬、突出主体之外, 还能表现主体的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特点、特定时代特征、地方特色, 帮助刻画主体的性格以及表现特定的气氛, 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综合表现力等。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是否突出, 是衡量构图的主要标志之一。拍摄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及环境等的关系, 做到相互照应, 主次分明, 层次井然有序, 轮廓清晰。

3. 构图中的均衡与变化

均衡顾名思义指的是构成画面各种因素在形式上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由于电视画面经常是动态的, 均衡便呈现出各元素的动态, 并和观众心理均衡交织在一起。画面中的均衡可分为色彩的均衡和结构的均衡。色彩均衡是指画面上不同色彩的大小、明亮和暗部的分布要避免对称、等量和零乱。对称则使得画面单调;等量则无主次之分;零乱则使人心态不好。操作色彩均衡, 要依据主体的颜色, 尽可能地选择与其相配合的色彩背景, 尽量少调整主体的颜色, 这样能使主体更加突出, 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加生动。色彩的分布一定要有轻重、大小、主次, 避免色彩对比的过于强烈和生硬, 追求简洁、单纯, 防止杂乱无章。在节目制作与播出过程中要制造积感, 造成符合特定作品情节的意境等。大小对比是指对象体积的对比。这种对比同时也包括高与低、远与近、长与短等操作技法的应用。但是, 不管是不同质和量的对比, 实际上都表现为体积的对比。影调对比是指电视画面中各种不同程度明亮阶调的对比。通过明暗的变化, 可变化被摄主体的形象。另外, 通过光线的处理, 明暗的交替, 也可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4. 构图中的对比处理方法

构图中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造型元素, 在画面上进行对比处理, 是突出主体的好方法。经常运用的手法有大小对比、影调对比、虚实对比和藏露对比。虚与实对比是利用镜头远近的特性, 使主体变的清晰、陪体变的模糊, 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这种对比可造成空间的深度感。构图的完成目的之一就是对线条的选择、提炼和运用。摄像人员要能从被摄对象自身的结构、运动及相互关系中找出最主要的线条走向并迅速形成画面构图的主旨, 从而将画面中凌乱分布的被摄对象相互联系起来, 造成均衡、和谐而且又明确集中的画面构图。■

参考文献

[1].任金州、高波:《电视摄像》[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 34—290.

[2].王蕊、李燕临:影视片运动镜头语言探析[J].影视技术, 2002 (6) :17-18.

[3].Saunders, TheMeGraw HillHigh speed LANs Handbook, MeCraw Hill, NewYork, 1996.

[4].张晓锋: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上一篇:3G通信发展下一篇:灭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