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绘画中的构图(通用6篇)
美术绘画中的构图 篇1
构图是绘画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 被认为是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是学习绘画和进行视觉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知识要素。辞海中对构图一词就有这样的注释:“艺术家为了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在一定的空间, 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 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也就是说画家为了实现其创作意图而在画面上对绘画的语言进行组织、构思以形成新的视觉效果, 即组织画面。而我们在绘画中常说的术语——“构图”, 作为名词意指画面中所呈现的绘画语言的构成形式, 组织效果。
而所谓“创作意图”或“表达意图”即是指画家希望通过绘画的表达, 实现某种意图、目的的打算。在绘画创作中, 创作意图支配画面的构思、构图, 决定绘画的实践。构图以可视化的形式语言体现画家对创作意图的巧妙构思, 通过捕捉画家内心的抽象思维, 经营画面, 构建恰当的形式结构, 追求绘画作品的完美呈现。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 构图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
野兽派代表艺术家就曾有这样一段话明确表达了构图之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我所追求的就是表现...我觉得, 人物面部流露出的激情中并不存在着表现, 表现也不是通过激烈的动势来表达的。我的绘画作品的全部安排都是具有表现力的:形象占据的位置, 形象周围空白的空间, 比例关系, 每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构图就是为表现自己的感情有意识地使种种不同的因素依照装饰的方式安排在一起的艺术。”可见构图是画家为表达创作意图而选择的语言媒介的置陈布势、融汇统一;而不同的组合布局又传达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后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
例如莱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画面描绘的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耶稣已经知道自己的不幸即将降临, 他邀请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 并在席间宣布他知道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自己, 引起一片惶恐, 众门徒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内心独白。画家在画作中将这一场景, 众人物心理、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精致, 也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一代经典, 这其中构图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画家对横幅画面的背景景物配以严格对称的构图, 使得画面具有平衡对称的美感;同时这种绝对的对称格局也增添了故事宗教题材的庄重感。在客体对称的格局下, 配以主体对象的丰富表现, 以耶稣为中心, 将人物分成四组, 分别分布在两边, 人物总体轮廓波澜起伏, 打破了完全对称的呆板, 达到了对称中有变化的形式美感。在具体人物的处理上, 有正面、有侧影、有背影, 姿态丰富, 细节变化, 对于背叛者犹大, 大半都进行了独立的刻画, 与耶稣相对应, 占据了画面主要的位置。使得整幅画面热闹而不失主体, 变化而不失平衡。
而同样是宗教题材, 中国民间的供奉神像画, 年画如《灶君》、《猪圈神》、《门神》等, 同样采取对称结构布局, 多以主神居中, 侍从配以左右, 对称摆布;而人物形象, 局部动态微做变化调整, 为呆板的布局增添了些许活泼生气。这种在对称格局中找局部细节变化的方法被广泛用于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中, 如著名的敦煌壁画中表现佛陀说法的画面, 大量文艺复兴及其之前的宗教画、祭坛画等等;这样的构图法也被称为“金字塔”构图法在常用的构图法则中也被称为“金字塔”构图法或“三角形”构图法。如拉斐尔的《康尼贾尼的圣家族》、萨尔托的《哈比圣母》等均以这种构图方式来烘托画家的创作意图, 彰显宗教的庄严、肃穆、神圣!这种构图方式由于它稳定、挺拔、静穆的形式特性也经常被中国现当代反映政治题材的作品所引用。如徐匡、阿鸽合作的《主人》一画中, 农民的形象略微左倾, 两臂收拢, 与手中的镐共同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的形状, 像一座山一样高耸于画面, 人物憨厚、壮实, 以此来表现农奴翻身做主人, 从此支配自己命运的这种庄严与肃穆!
与正三角形相对的倒三角形, 则由于宽大的边置于顶部, 而底部只有一个点支撑, 给人一种危险的信号。匈牙利画家哈劳什的作品《剥玉米》, 画家为表现一对年轻恋人的情感冲动以及隐喻其发展动势, 就采用了这种倒三角的构图形式来助推画面的气氛。图中画家将两位剥玉米的年轻人拥抱而坐置于玉米堆顶端, 视觉上仿佛两人即将滑落摔倒之势, 把画家想要传递的信息巧妙地融合于构图之中。
当然, 常用的构图法则还有很多, 西方常用的构图法如曲线形、S形、圆形、方形和矩形、放射性构图、向心性构图等等;中国画常用的有“由”字型构图、“甲”字型构图、“之”字型构图、“则”字型构图、“须”字型构图等等。这些构图形式有时会被画家单独使用, 有时也因主题的需要被综合对比、交错处理, 从而唤起人们的悲伤、喜悦、肃穆、活泼等各种情绪, 产生均衡或者不均衡的美。总之, 不同的构图形式为不同的创作意图, 画面效果服务, 传递着不同的画面信息, 是画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何培养中学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 篇2
关键词:中学生;绘画;构图意识;培养
“所谓的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艺术。”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艺术语言,也就是如何把生活变为具有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现代的绘画艺术已经走向多元化,如何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让学生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就成为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现今中国教育的普遍方式都是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我而言我在进行初中美术专业的风景写生教育实习中碰到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对取景写生这一过程的理解,还处于盲目状态。
一、让学生知道构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构图意识
1.学生必须把握构图原则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各家所指,不尽相同,总则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传统理论的阐述,立足于动感,使相对静止的山水,在画家心目中也要取势,即获得运动的倾向性。而西方的构图学先讲均衡、稳定。其中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握构图的原则,也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艺术创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也就是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认识。
2.学生应学会融入构图艺术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艺术实践表明均衡、对比和完整仅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也是构图的最高階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绘画作品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展现画面内容。首先,新颖与因素的艺术展现,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住人们的视觉,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给人们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论是色彩、线条、空白大小分配都会给人们新鲜的感觉。
同时,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朴素的特征、朴素的主题、朴素的感情。其次,节奏和音律的艺术展现,音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
3.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创新构图方法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突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绘画中的思维定式是指业已牢固地存在于画者的脑海中,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这种意识在构图中的体现就是某种固定的方法或框式。
在初中风景写生教学中,课本中所界定的完美构图如: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对于初学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教师不能强行灌输某种构图方法,而应清醒地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理念,努力去创新。譬如:在风景写生中,将房子、树木、桥等因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也没有仰视、平视、俯视的区别,这样的作品在视觉冲击上就变得很弱。然而学生们碰到这样的景色,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开始构图,几十个学生一个样,这时候就是失败了。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突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4.培养创新意识,欣赏优秀作品的构图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产生思维定式的另一原因是对于优秀作品的欣赏、理解得太少,限定于教师所给予的范围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固定的审美标准。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强调“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各时期名作及风格的讲析。
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取景,不同角度,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尤其是风景写生的构图,要画出新、奇就难了,而我们的教学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取景构图训练的同时,学生的绘画意识与创造意识也能得以培养,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俗话说:“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创作画中充分挖掘他们的绘画才能,使他们实现自我,坚定自信。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绘画中的构图 篇3
关键词:构图,造型,色彩
在一副好的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绘画作品创作的效果, 但基本上离不开这三个因素, 那就是构图、造型和色彩。不管是在具象的绘画写生创作中还是以抽象的表现性绘画创作中或者是两者交融的创作过程当中, 只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创作的形式都离不开构图、造型和色彩这三个最基本要素, 研究画面表达思想情感也离不开这三个基本要素。然而以上这几种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画面中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在对于这些要素的实践中有着诸多的表现技法值得研究, 这些技法对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研究构图。构图顾名思义, 就是构造画面的图形结构, 不管是绘画中还是平面设计中构图都是一个专业术语, 这个专业术语的意思就是在特定的范围将一些艺术元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变成具有艺术美感又能够符合艺术规律的形象表现。不管是在国内绘画作品中还是在国外的绘画作品中, 构图一直是画面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开始创作时, 首先面对的是一张空白的画布, 我们希望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语言展现其上, 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把它绘制成一幅能表达我们思想的油画作品, 当然首先遇到的就是构图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将人、景物、道具安排在画面中, 去获得一种最佳的布局。实际上构图就是一种设计, 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想象, 来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设计过程。
其实构图也应算是画家作画的时候选针对某一个创作角度的安排, 画家作画时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审视绘画所能表达出的美, 因为一幅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能否真正的表达出来, 构图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为我们要从艺术的角度以全新的感觉来表现出在日常生活之中非常熟悉的事物以及场景, 这不但是一个艺术家的智慧更是艺术家们的修养所在。
作画是没有定法的, 每一个步骤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能够寻到。构图的整个过程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理解过程、内化积累的过程, 它表现着创作者对自然事物认识理解的程度和水平。
以风景油画为例, 来研究和分析绘画创作中的构图的规律和技法。风景油画是创作者借助景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创作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景色、不同的风景感受也不同, 但如抛掉那些具体的事物而言, 画面所能剩下的就是点、线、面、体、质感和色彩了, 这些视觉要素也就是构图的基本要素。点, 虽小但也有它的形状大小、肌理、色彩和方向的。线:是构造图形的是构造图形的一个骨架, 是物的转折边缘, 他有着很多内在的含义, 它有形状、宽窄、色彩和方向。面:面是点线的平面延展。体:面的闭合而成体。质感;物象表面质地、粗细、软硬、肌理特性。色:指形的色彩要素特性如明度、色相、纯度、冷暖等在绘画创作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的特点并加以利用就能够保证构图的完整性, 另外还要注意画面景色分割的比例, 这个下面我们会详细介绍。
比率也是构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比率是比例或相互分割的意思。已经有一些成为公众习惯的使用方式, 它藏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中, 我们平时也习惯性的运用这种方式来确定画面中的一些比例。我们要研究这种已经成为习惯性的比例分割, 这种藏在意识中的美, 并把这种标准运用在我们的绘画创作里面。这种潜意识的标准能够给观众带来和谐感, 相反的比例也必然给人以不和谐的心理反应。这种和谐的标准也可以称为是黄金比例, 既l:0.618这种比例值。当然如果想求得不和谐或不稳定的感觉, 使用相反的手法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在画面中一味地追求黄金比例也是不可取的, 只有根据画面的需要合理的利用这些理论才可以设计出最适合的画面构图。
风景油画的创作过程中经常运用均衡的原理。它指的是表现的画面中的重量散布指向的标准, 主要是说画面形的重量和力上的左右、上下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要求绘画中的对象的重量有一个平衡稳定的分布, 还有就是主题物周边的景物和主题物之间的关系。借助画面的走势吸引视觉注意画面中要表现的主题。自然景物是复杂多样的不可能以重复和对称来尽享表现, 因此均衡原理在风景油画中就会显得特别重要。
其实构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 更没有绝对的固定程式, 创作者只要在对前人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上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 再做出些构图的技巧和方法实践就能达到熟练掌握。构图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点, 要探求合适的方法和技巧,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 就是要遵循美的总体原则即“多样统一”, 当然它也是所有绘画的一个基本法则。多样就是指的变化、不同。统一就是一致性、秩序性。由此根本法则而衍生出诸如对称、均衡、比率、虚实、节奏、疏密等原理。所有油画的创作和写生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油画创作的所有的要素都要尽量的估计到这些因素。当然这也算得上在绘画方面科学辩证原理体现。
然后我们来谈谈绘画中的造型因素。绘画中的造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写生对象或者创作对象的像, 它是一个需要加工、概括和提炼的过程。我们是想使作品表现得更加丰富, 所以我们看重绘画的过程。面对作品, 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绘画的形象, 而是境界、格调和思想。但是在具象绘画中, 造型依然要尽量的具体。
这里研究的造型问题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具象绘画中的具体形象的造型的一个角度, 二是画面的整体造型结构的角度。第一个角度——具体形象的造型。具体的来讲简单的造型可以用点线面来概括, 油画绘画过程也就是借用对象来提炼点线面的造型来概括出画面的大概内容, 建立起构图, 这样才会使绘画有绘画性, 造型是画面结构的骨架, 如果造型过于严谨刻板画面会显出很僵硬呆板, 但是造型太过于追求写意和奔放, 又会使画面松垮。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写实的造型准确严谨之又要有轻松趣味的追求, 首先依照整体感受有一个大关系大框架和大的黑白灰关系, 然后再进行具体的细节表现才行, 把握住大的整体关系是前提。这样才能够表达画面空间效果。在造型的透视上也可以放大想要强调和表达的部分, 重点加以刻画, 而对于相对次要的部分则要简化和概括, 即使这些部分很具体也要归纳成次要的层次上去, 这样画面上会有较明显的层次感, 同时无论主次都要注意黑白灰是画面安排和经营的构成关系, 我们应该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强化主观的心境表达和强调造型的厚重表达。
最后是色彩。绘画的颜色来自于丰富多彩生活, 油画家的艺术创作更是离不开生活, 油画创作更是为了把生活的色彩感受表达出来。色彩也是油画创作中重要的造型和元素, 是情感的符号, 是最具情感特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语言。
色彩是一幅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它具有表达空间的能力, 在油画作品中除了可以通过形体的透视变化来表现空间, 也可以用色彩的变幻来表现画面的空间层次。另外色彩本质上的认识还是对造型的认识, 通过强化画面的手段来进行表现, 对明度相近的色彩进行归纳和概括, 降低色相纯度使色彩之间关系更和谐和统一。色彩的一个目的就是表达画面的色调。在油画的绘画创作中, 调子是特定的光源环境里产生的统一色感, 不同颜色的物体上带有相同颜色的倾向情况, 就叫调子或色调。它可从色相上、明度上、纯度上、冷暖上进行区分, 并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色调, 如红色调、亮色调、鲜色调、暖色调等。色调不同表达出来的感情也不同, 比如, 大红色调的热烈、兴奋;亮调子的淡雅、华丽;浊调子的含蓄、朴素;冷调子的清新、舒畅。
在色彩具体的绘画实践中, 我自己总结归纳出这样一个创作过程:在构图和造型确定后, 先快速的建立起基本的色彩关系, 注意黑白灰的节奏关系, 然后找到一个中心突破口, 也是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近一步的深入, 这时可以画出一些具体细节, 以此增加其质感和趣味性。在表现色彩的时候, 画面造型和黑白灰对画面有着重要而又关键的影响, 也可以说用色彩来画素描, 然后把画面的色调画出来, 并把物体之间相互影响的颜色画出来, 让色彩逐渐的丰富, 然后是注意主要物体的表达, 因为主要物体是视觉焦点中心, 所以要更加重视细节, 然后再回到整体, 让整体的色调统一, 这样反复调整, 才能防止画细节的同时忽略整体, 画整体的时候不够强调细节。以上的方法是我在创作时所做的研究总结。
通过对绘画三大要素包括规律和技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总结, 让我得到很多领悟。学习和总结的过程中, 从被动的照搬到较主动地表现, 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在创作中还让我明白什么都要讲究方法, 绘画也不例外, 虽然好的作品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有一定的绘画理论和好方法支撑, 创作出来一副好的作品的几率会更大。当然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这些理论, 因为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变得僵硬和机械化。我们只能把这些总结和理论作为创作的辅助, 勇敢地去尝试新的创作手法技巧, 不断的总结更新我们的观念, 扩展我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了解认识, 勇于探索新的表达方法, 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程杰铭, 陈夏洁, 顾凯.色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3]钱锋.油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动漫构图与绘画构图的比较研究 篇4
关键词:动漫构图;绘画构图;差异
“构图”一词,源自于英文的“composition”,其含义包括有:取舍、组织、安排、建构、构成等意思。构图是艺术家通过组织视觉符号,使思想与符号同构,将主题传达给观众的形式,是造型艺术极其重要的环节。相对于传统绘画,动漫艺术属于新兴艺术形式,源于绘画,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叙事语言和表现手法。动漫构图与绘画构图的各种区别都根源于表现形式的动态与静态。
1 动漫构图的动态性与绘画构图的静止性
绘画构图主要是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视觉元素进行组织安排,形成空间或者平面的特定结构。绘画构图是将活动的事物静止展现,无论是表现事件、人物或风景,艺术家都是选择特定的一个静止画面进行创作。例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描写的马拉——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被右翼保皇党分子刺杀的事件就是用一个静止的场景表现的。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湿疹,他每天得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公务,右翼保皇党分子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其杀死在浴缸里。在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构图中静谧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画家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谙用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凝固静止的画面之中,留给观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感染力。
而动漫构图则不同,动漫中的构图不像其他任何视觉艺术中的构图。它的关键在于活动,没有一个画面跟另一个画面完全一样,影像是在不断变化的。当然,如果单看动漫作品的某一个画面,感觉其和绘画构图的区别不大,也就是动漫的静态构图。静态构图是动漫构图中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就是用固定摄像的方法表现相对静止的对象和运动对象暂处的静止状态,如机位固定、拍摄方向固定、镜头焦距固定等。动漫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更为明显,在于动漫可以表现时间过程。动漫作品表达的时空是虚拟的时空,制作的画面也是虚拟镜头实拍效果而来,画面变化效果由虚拟的摄像机运动形成。
在美国动漫片《狮子王》中有一场重头戏,讲述刀疤把辛巴骗到山谷中,让土狼从山上赶动物们冲向谷底然后由刀疤通知木法沙,把木法沙卷入动物狂奔的灾难中。这场戏的画面安排就巧妙地运用了动漫的动态构图将故事讲述得极具感染力:刀疤带辛巴来到山谷中,辛巴对着小动物练习吼叫,画面随着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突然地面的震动,顺势镜头摇到山谷上,群鸟惊起,群马向谷底狂奔,紧接着急拉回到辛巴惊奇恐惧的面部做特写,节奏加快,动物狂奔过来,弱小的辛巴拔腿前跑,镜头跟随群马运动的方向,不断拉远,从近景变到远景逐步描绘地势的险峻和群马规模的庞大,音乐节奏更快。
2 动漫构图的瞬间连贯性与绘画构图的永恒完整性
绘画是靠一幅画面构图来完成一个故事、一场战争、一段历史、一部小说的中心情节的描述。绘画只有一个画面作为表达的语言,所以这句语言必须完整概括,并且一旦作品完成,构图就将固定永恒不变。绘画作品不可以同时出现几个或更多的画面视觉中心,更不可能无目的性的只表现主体的局部。多个主体会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分庭抗礼;而主体局部又无法准确地表达作品主旨。如同罗丹发现他的雕塑《巴尔扎克》中的手太吸引后,勇于割爱,举斧砍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特写来刻画主体的,构图中不仅选取了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头部纳入画面中(老人枯黑、干瘦的脸、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干裂、焦灼的嘴唇来表达历尽人生风霜雪雨的老父亲形象),还将举着粗瓷碗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也作为特写的重点。用辛勤劳作间隙喝水这一典型完整的画面,表达出农民父亲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面貌。绘画作品都只能用一个景别来表现刻画,所以这唯一的构图必须完整,才能准确表达艺术家的思想。
而动漫画面构图是跟随情节变换的,与绘画语言不一样。动漫动态构图是运动的,可以转换镜头画面。动漫中的镜头画面是动态的,但绝对不是随心所欲无规律的运动,它是不间断地通过虚拟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静止或运动的对象,将上下镜头画面进行组接表达一定含义。因此,动漫的构图处理,不能像绘画那样,一次空间安排构图处理就达到完整性和永久性,它要求构图中既要把握住每个镜头画面瞬间构图的相对完美,又要把握一连串运动构图的内在联系,还必须考虑处理镜头画面承上启下的整体性和组接叙述的连续性,这主要是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依靠摄影机的运动来实现画面构图的转换和组接,包括: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和升降镜头。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容量,从而形成五种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可以让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理论上来说,全景、远景主要着眼于对事件进程和外部环境状态的叙述;中景、近景则重在描画人物的动作、形体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写、大特写主要起强调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细微动作以及突出的关键性细节的作用。
3 动漫构图的简洁性与绘画构图的深刻性
当画者为图画或者为有明暗调子的素描作预备草稿时,他不仅要想象亮部和暗部的构图旋律,而且还要考虑到它们的色彩强度怎样,它们的色调怎样。在一幅用沉着的带灰色调子画成的大幅图画上,一个鲜艳的小色块就不仅能在整幅画的总的构图处理中起作用,而且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所以假如这个色块在尺寸和位置方面定得不正確,则整个构图的完整性将受到破坏,宛如乐队在演奏某一抒情的交响乐时突然击了一声鼓。
处理得不好的构图可能在下一步工作中通过亮部和暗部的恰当布置而得到挽救;而相反,假如画上的明暗分布得不恰当,即使是构图上处理得很好的作品,也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东西。假定我们画好了一幅线描的铅笔素描:一所高大的房屋,在房屋旁边有一个或几个人物。和房屋比较起来,人们体态的大小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观者也许不会注意到他们。假如我们要想将他们画得引人瞩目,使他们突出,可以把他们画成暗黑的就行了。这样他们就会首先投入观者的眼睛中,而那大型的房屋就会退让到中景上了。但是在浅淡的线描铅笔素描上添加进去的暗黑的斑点隐藏着某些危险性,因为暗黑的斑点会破坏构图上的均衡。
绘画作品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约束。观众感兴趣,可以长时间欣赏玩味,能随心所欲地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反复观察。有关唐代画家阎立本观张僧舔粱画家的壁画,流连十日而忘返的轶事记载,说明一幅构图新颖、内容丰富的绘画作品,观者被其中的美所吸引时,就会沉浸在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之中,不能自控地花很长的时间,去领略美的情思,感悟美的力量。绘画作品的画面是唯一的,要传达画家的情感,很大程度上依靠画面元素的构图规划。因此,在画家会在构思阶段对画面的布局不断推敲,用构图形式辅以传递深刻的主题。例如,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最后的晚餐》。构图时,一排人和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中形成两边展开的感觉。这种视觉的引导将十二弟子的不同面貌和心理活动逐一展现,又横向线条的起伏急缓等节奏变化,生动的表现了场景中的紧张气氛。建筑中的大的垂直水平线与现场骚动的情绪形成强烈对比。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勝。
因此,动漫构图不会像上述绘画作品的画面那样承载过多的内容,用最少的时间观看表达出最多的视觉信息,给观众最多的视觉内容感受,这才能达到动漫画面构图的主要原则。动漫镜头画面不论长短,在观众的眼前停留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观众无权对有兴趣的场面和喜爱的镜头画面延长时间反复观赏,停下来琢磨,而对厌嫌部分缩短放映时间。另一方面给动漫创作带来时限要求,须在特定的时限内传递的信息量要适中、当量。面对一个复杂、信息量很大的内容,若拍摄的时间很短,画面匆匆而过,会导致内容、信息传达不出去;面对简单、信息量小的内容,若镜头画面停留时间太长,观众就觉得无意义、乏味。这就要求在构图结构上,对时限长的镜头画面要含蓄、深蕴,对时限短的镜头画面要鲜明、突出。
4 结语
几乎每一种构图处理,除了由艺术作品本身的尺寸所决定的宽度和高度以外,都还有着深度。艺术家们常常力求表现被描画物体的最大的深度,也就是要使观众产生尽可能明显的空间感。要获得这一点,就得依靠正确的透视处理。有不少的场合,画者有意识地不表现出从一景到另一景的缓和的过渡,只限于在自己的构图中画出前景和后景,而省略所有中间的各景。这样就能获得整个构图的明显的深度感。这种方法常常被应用在肖像画的构图上。把人物体态布置在前景上,远远伸延在地平线上的风景作为它的背景。这一种构图方法使观者不仅能产生明显的深度感,而且能强调出前景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肖像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各景的界限愈是清楚,则深度的感觉亦愈强。因此,画者有时就把尺寸不怎么大的物体突出在前景上,而将大型物体布置在构图的深处。
然而,明显的深度——完全不是每一种构图的必要条件。画者可以有意识地只用二、三景或者甚至于一景来限定自己作品的构思。景的混乱和错误不仅会对构图处理有影响,而且对于整个作品的表现力也会妨害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构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准确地拟定未来作品中的主要景物。一幅成功的作品不仅仅是画面各种因素复杂地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它更体现了画者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构图在艺术创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思想表达的基石。因此,构图在动漫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构图设计的优劣一定程度决定着动漫作品的质量。绘画与动漫虽是不同的视觉表达形式,但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前者是以静态的方式展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后者是将各个静止画面动态串联,形成富有动感生命力的表现。二者可以互相借鉴,扬长避短。在静态的绘画构图中吸收动漫作品中丰富的构图形式镜头语言;在动态的动漫中控制好节奏,动静相宜,重视画面艺术化的构建。当今,各门艺术相互渗透,为了实现表达思想的目的,艺术作品应该通过各种路径去吸收借鉴改革创新,通过千变万化的艺术形式,将生活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让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史立新.影视动漫构图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 曾建华.漫画分镜构图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贤浩,王红江.动漫场景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美术构图在军旅舞蹈中的运用 篇5
舞蹈中的构图也是指对于一个作品中对于色彩、线条、形态等方面的布置。舞蹈构图包括两类:一类是舞蹈的平面调度, 主要是队形画面的流动;第二类则是舞蹈静态造型所构成的画面。舞蹈构图的使用必须从表现作品的主题和塑造人物的形象出发, 它对于整个作品主题的表现、气氛的渲染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 更能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部队院团编创的作品中, 舞蹈的构图画面变化运用的尤为突出, 军旅作品舞蹈动作语汇独特, 它的动作包含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 我们今天称其为当代舞。军队舞蹈演员身着军装, 持枪荷弹, 来表现战争场面和战士的斗争, 军队舞蹈的演员大多是身怀绝技, 有高超的柔韧度和技术技巧, 被称作“钢铁和橡皮筋的融合”, 这在国际舞蹈中是一类很特殊的舞蹈现象。
在当今舞蹈比赛中, 军旅舞蹈参赛数量多, 阵容强, 获奖多, 自成体系, 独成一派, 它的风格体系影响了当前舞蹈界的创作, 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央苏区被军民誉为“赤色舞星”的我军舞蹈的前辈们, 为了表达对红军将士的赞美, 对生活的热爱, 出现了《红军舞》《当兵就要当红军》等歌舞, 这些作品大多简单、快速, 有的也是即兴表演, 在民间中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优秀作品表现军民鱼水情的《洗衣歌》和《丰收歌》, 代表了这一时期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 这些作品的创作深入人们的生活, 贴近军人与百姓的鱼水情, 不断地创新, 激发观众的热情。上世纪80年代, 很多军队的编导大胆的展开想象与创作, 从古代和现代不断地发掘新的题材, 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刑场上的婚礼》《囚歌》《金山战鼓》《再见吧, 妈妈》、舞剧《高山下的花环》《英雄》《壮士》等优秀舞蹈作品在这一时期产生, 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风貌。;1986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军舞蹈比赛, 这次比赛中划分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 题材以军事题材为主, 涌现了大量题材新颖, 艺术上具有创新的作品如《黄河魂》《海燕》《囚歌》《小溪江河大海》等对今天仍有影响了的作品, 推动了部队院团舞蹈的创作上的突破和法展, 并奠定了当今舞台上军队舞蹈的形态。在第五届cctv舞蹈比赛中《红蓝军》拿下了舞蹈有史以来的满分。在刚刚举办的第七届cctv舞蹈大赛中, 由赵明编创的《步调一致》拿下了当代舞的金奖, 可以说部队院团的舞蹈进入了繁荣的阶段。
在舞台上呈现的军旅舞蹈从题材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军旅生活或与之有关的。这类舞蹈多是反映战争场面、英雄人物、才、军事训练及军队的日常生活、如作品《壮士》《无名花》《夺旗》。这些作品大多是一些军旅出身的编导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英雄人物、历史事件而创作的。也有和军旅题材无关的, 由部队院团创作的舞蹈, 它的舞蹈语汇和创作题材更加丰富, 包括古典舞、民间舞及现当代舞舞蹈, 这一类舞蹈如《秋天的记忆》《剪纸姑娘》《和韵》等。
舞蹈和美术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舞蹈构图也可以在美术构图中找到原理和灵感, 所谓“舞蹈是流动着的绘画和活的雕塑”。舞蹈是动态的, 而美术则是静态的, 平面画面和静态造型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绘画中为了突出表现的主题思想, 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往往就是要在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绘画构图的种类和形式丰富多样, 它包括水平式、垂直式、中心式、散点式、圆形、三角形等。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舞蹈构图需要不断地丰富多样, 也必须要从美术构图中区发现借鉴。
平面调度的运用是军旅舞蹈的一大特征与共性。军旅舞蹈中常见的队形有方块、三角形、竖排、横排、斜线等。方块似乎是永远都具备的, 方块铺开整个场面这样的队形上做动作, 有稳定性看上去显得恢弘大气。三角形看上去很尖锐锋利, 棱角分明, 有前赴后继的感觉, 在舞台上有很强视觉的冲击力。在《士兵与枪》中多次使用了三角队形。第一次时所有演员集中组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 在这个队形上做了一组动作之后, 从大三角中舞台前部分出了六人的小的三角队形, 接着从舞台的左后方分出了小三角形, 看上去显得很有气势, 富有力量。舞蹈中竖线和斜线、十字队形都能表现强有力的动势, 《士兵与枪》就是运用一条竖线上的枪花通过十字队形变成了横线, 构成了空间上的动态效果, 演员动作整齐划一, 具有很好的画面感和视觉上的震撼。
舞蹈作品中也会借助道具的使用来增加构图的效果, 渲染作品的氛围《士兵与枪》作品中体现出军人们刻苦训练, 时刻不放松警惕, 居安思危的忘我精神。它运用了士兵擦枪、将子弹上膛、用枪作战的生活化的动作, 将枪的日常训练。搬上舞台, 对枪的运用有握枪、举枪、立圆枪花, 有很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刀光剑影的武舞场面, 将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为了反映战争的场景, 张继刚编创的舞蹈《飞渡》中, 为了更好更形象地表达战士的英勇向前、不畏牺牲的主题, 编导在舞台的后方设计了一个很高带有倾斜坡度的舞台, 演员所有的翻腾、跳跃、行进都是在这个台子上完成的, 舞蹈中运用了小翻、扑虎、前桥等技巧来表现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战士们在敌人猛烈的枪炮中度过一条天堑是是何等艰难, 前赴后继, 为了心中坚持的信仰, 使人们联想到红军长征时期的“大渡桥横铁索寒”, 场面惊险, 同时增加了整个作品的形象感和立体感。
为了增加作品空间构图的效果, 军队舞蹈的编创大多通过技术技巧的运用, 来完成造型的立体感, 甚至是达到一种极致美。舞蹈《士兵兄弟》中, 编导使用了舞台的一个定点台中台, 将演员的一条腿进行固定和限制, 仅仅使用上半身和另一条腿的变化来完成战斗、受伤、跌倒、爬起等动作, 定点上的流动是这个作品最大的创新点, 抛弃了创作中流畅的动作, 而采用了富有雕塑感的断点式的方法来表现, 并通过演员的铜质的的化妆效果给人一种坚硬感和雕塑感。我们经常在军队舞蹈中看到抱腿转、抱旁腿、紫金冠等技巧, 它主要展示的是演员身体的柔韧性和技术能力。舞蹈《红蓝军》将技巧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在舞蹈的开始, 一名舞者双手撑地, 双脚直腿翘起, 胸脯离地, 这个动作支撑了20秒之久。在表现战士的勇敢时使用了侧空翻接后空翻接竖叉, 非常注重空间运用的对比性。在蓝军队员单独炫技时, 使用了横线调度的横飞燕接蹁腿飞脚;一条斜线上的后空翻接横飞燕。可以说技术上达到了巅峰。在张继刚的另一部作品《士兵与枪》中开场有五个定点光圈, 每个光圈里有一个演员, 中间的一个战士在组装枪完毕后, 每个演员都做了一组技巧, 如后空翻接横飞燕、抱腿转、举枪连续分腿跳、抱后腿接紫金冠。这样的技巧在作品中令观众大为赞叹, 也是军队舞蹈的一个夺目的亮点。
浅谈潘天寿绘画构图特色 篇6
关键词:潘天寿;构图;特色
一、构图
构图可称布置,也可称经营位置,简单说的就是对画面内容的安排。构图对于一幅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再好的线条与色调都要通过好的构图来表现,也可以说它是绘画的基础,是艺术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早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就有对构图进行详细的解说,可见构图对一幅画的创作尤为重要。在潘天寿的绘画构图中,一定空间内景物的安排,人与物的完美结合,使画面达到和谐的效果,在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的同时也给我们传递了美,让我们的思维得到了开阔,审美得到了提高。
二、构图法则
(一)宾主
在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中必然讲究“宾主有序”,宾指的是画面的次要部分,主指的是画面的主要部分。往往画家们将画面的主要部分放在视觉的中心位置上,并且将其突显出来,次要的部分主要起到烘托主要部分的作用。它既是一种陪衬,也是创造画面和谐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潘天寿的画作中,在其对立的物像中,主次分明显得尤为明显。并在满足形式上的要求的同时,利用各种表现手法,使画面中的主次关系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程度。他通过观察生活,将自己那种激越的感情充分的体现在自己的画面当中,可见他对于整个画面的平衡掌握也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他的作品《危石栖禽图》中就可以很明确的的感受到他强烈的情感体验,画面的疏密、主宾以及强烈的黑白对比,令人拍案叫绝。
(二)虚实疏密
一般而言,山水画重虚实,花鸟画重疏密。即所谓“虚能走马,密不透风”。黄宾虹说:“虚处不是空虚,还得有景。密处还需有立锥之地,切不可给人感到窒息。”然花鸟画的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既能得空灵变化于境外矣。正如潘天寿所说,在他落笔处为黑,未落笔处则是白,黑即为实,白即为虚,黑白构成整幅画的构图比例。在他的画中常常用看见方形,三角形来填充画面,并且利用疏密虚实来区分画面的虚实远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如作品《红荷》,潘天寿所画荷花众多,并且以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表现,在谈到布局时他曾说:“荷花上部的空白好像有晨露感觉,这是虚中求实,而荷叶底下的空白则为空间了,并以提款布之,使其空中有物。”
(三)空白
人的眼睛在看东西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视觉盲点,注意的部分看的清清楚楚,不被注意的部分也会变得模糊,所以人们也总是记住自己映入眼帘的事物。俗话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可能就是对这个现象的最好诠释。大家可以看到画家们常常将浩瀚的大江留有空白,来突出江上渔船的清晰明亮,给人以空灵恬静之感。也常常将人放置于茂密的树林中,人的周围都留有空白,人和周围的房子都变得醒目,从而营造一种曲“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例如他的《双鱼》图,画面除了有两条游动的鱼和一穷款外,其他的大面积留白,这样让我们感觉到鱼是在水里欢快的游动。这种将大面积的留白变成了水,强烈的黑白对比更能够突出主题,使画面变得明亮鲜活。
(四)赏心只有两三枝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把最映入眼帘的、主要要表现的事物刻画得非常精美,这与西方绘画把事物铺满整个画面的格局相区别。比如说画梅花要做到“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就是提取比较美的梅花姿态表现在画面中,其余地方都以空白表示,使人一眼就能够看到这几多赏心悦目的梅花,这样也就达到欣赏的目的了。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样简简单单的几枝就已经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了。如他的《朱荷图》,主要向我们展示的是一朵荷花,直冲画面顶端,以一种孤高自赏的感觉占据着大部分的画面,仅仅是一朵荷花但刻画的非常优美,气场十足,并且在此特别强调用线的精炼,加之合理的利用空白,从而突出主体的优雅与神韵。
三、构图样式
(一)方形构图
在潘天寿的作品中大量出现方形巨石。一般情况下巨石在给人一种稳定、结实、厚重的感觉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到内心的压抑,但在潘天寿的画作中这种感受确不复存在,反而给人感觉是一种轻松的、充满大自然生机的活泼之感,这种构图手法可能也跟潘天寿本人的创作习惯与思考习惯有关。他在1948年的作品中就开始大量选取方形的石块来占据画面的大多数位置,这是他风格的形成时期,到后来他所画的石块变得更大,更方,这也是他认识层次的又一次迈进。他用巨石来分割构图给欣赏着营造出一种阳刚之气,这可能也是跟他的性格有关,具有真男人的霸气在里面。他的这种倔强与坚持的精神也慢慢成为了他独特风格形成的一部分。在他的《猫石图》中,每个部位好像都是用方形组成的,它们的组合是那么自然,那么的大气,浑然一体。画面用笔刚劲有力,并且没有多余的一笔。
(二)画面分割
对于画面的布局的分割,潘天寿做的非常恰当。纵观后来的一些画家,也有学习潘天寿采取平面分割的方法,然也因此占据了构图特色的一席之地。潘天寿他的画面分割,常常是借助一方形巨石来完成,留下的往往是狭窄或是不规则的空白,加上一些花鸟进行映衬一点都不显得怪,从而构成和谐统一的一个整体,可见潘天寿的文化修养极高,一般人是很难达到他的这种境界的。他的画面分割将形与线进行了融合,常常让人感觉是身处险要之地。巨石的威严,狭长的空白区域更是将这种感受提升。在这些因素共同的影响下也没有让人感觉一边倒,失去平衡。如他的《鹰石图》就是潘天寿的不朽之作,他用淡墨画出两块巨石将画面进行了分割。巨石上站立一只从容不迫的秃鸠,并且用浓墨将其突显出来,题款“整整复斜斜,好如风际鸦”,使画面得到了平衡。山脚下、岩石边的一些杂草共同塑造着环境的险要,此画可谓气势恢宏,酣畅淋漓。
【参考文献】
[1]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2]鲁海燕.对潘天寿绘画艺术的理解[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7):96-97.
[3]昝楠楠.潘天寿花鸟画的美学特征初探[J].当代艺术,2009(3):26-28.
【美术绘画中的构图】推荐阅读:
美术绘画基础06-11
小学美术绘画创作07-12
中班美术绘画活动08-13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06-07
高中美术现代绘画课件11-08
大班美术教案:绘画春天06-30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计划11-14
绘画的构图10-21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绘画创作”05-29
《西方绘画的色彩》教案八年级上美术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