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美术教学

2024-06-07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精选12篇)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 篇1

一、运用对比法,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

对比法, 即依据一定的标准, 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 加以对比分析, 以确定其异同关系, 认识其本质差异。对比教学法的运用, 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培养学生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把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进行比较, 是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现代绘画的有效教学方法。那么, 如何将两者进行比较呢?以《伏尔加河的纤夫》和《内战的预言》两幅美术作品为例说明。

1.引导学生从作品表现形式上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首先从作品类别上进行区分,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伏尔加河的纤夫》是一幅典型的传统绘画作品, 而《内战的预言》是幅现代绘画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注重画面的真实性。人类把画从“不像”到“像”历经了几百年,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一大批艺术家的出现, 把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知识带入绘画的时候, 才让我们在平面上看到了以假乱真的艺术作品。所以鉴赏传统绘画就是要从空间感、质感、体积感入手。而《内战的预言》构思、创意具有独特性。从19世纪末到今天, 把作品画得“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艺术家开始追求的是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画面构思奇特———观者看到只有在噩梦当中才会出现的情境:画面是把人撕开再拼凑起来的一具支离破碎的人体, 狰狞恐怖的面孔支撑在一只手上, 身体七零八落。人物自己的手抓着自己的上半身, 脚踩着自己的五脏六腑, 自残的形象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2.引导学生对作品背景进行比较

《伏尔加河的纤夫》作者是画家列宾, 作品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法令———废除农奴制。可是, 由于封建剥削势力的根深蒂固, 俄国农民并没有改善他们的悲惨境遇。作品刻画的是11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纤夫形象, 他们饱受压迫, 生活艰辛。[1]这幅作品激发了人们对19世纪俄国人民命运的思索。《内战的预言》作者是西班牙画家达利, 作品作于1936年西班牙内乱之前。画面中央是一个巨大而残缺的人体, 象征受难的群众。蔚蓝的天空, 布满了乌云, 大地上撒满了土豆, 象征着西班牙荒芜的土地, 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战争的有力控诉。

3.引导学生从作品风格特点上进行比较

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 他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 把俄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画中刻画了11位饱经风霜的劳动者, 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但这是一支坚忍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这支队伍凄苦、惆怅、无助, 画笔直抵纤夫的心灵深处, 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达利是20世纪西方伟大的超现实主义大师, 也是最能表现20世纪西方社会的混乱与动荡的艺术家之一, 他善于把事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在他的画中, 现代人的梦幻、苦难、心灵的骚乱、战争给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与扭曲, 都一眼可见。看他的画, 往往有一种非常压抑, 却又是痛快淋漓的感觉, 让人觉得那些连你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绪, 他都替你表达出来了。

通过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相比较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鉴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揭示不同风格作品的创作意图、深刻内涵或目的差异。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

启发式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积极提倡的教学手段, 它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学生则能呈现其重要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 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依靠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不能包办替代。[2]所以, 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引导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 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以美术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为例说明。《百老汇的爵士乐》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艺术作品, 但是画面完全没有具体形象, 只有纵横线条的分割、排列, 色块的穿叉点缀, 让学生对这幅作品进行鉴赏有一定难度。笔者做了如下教学思路设计。

1.抓住文题, 启发感悟

鉴赏艺术作品, 最重要的是先“解题”。题目一般是艺术家传情达意的“窗户”, 作品通常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情境都要通过题目去传达。我们可以先不让学生看作品, 先让学生解题, 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说明什么是“百老汇”。高中学生应该已经从其他人文学科对这个概念有所了解, 所以这样切入会相对简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学所需加以归纳:“百老汇”是美国纽约非常著名的一条大街, 贯穿纽约南北市区, 在南北和东西街道的结点上, 夜总会、事务所、银行、戏院比比皆是, 夜晚降临, 贵族的先生、女士们就会来到这里休闲、娱乐。“爵士乐”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非洲黑人的大量涌入, 带来的当时最为流行的爵士音乐。

2.根据作品情境, 配以音乐辅助鉴赏

题目当中提到一种音乐形式“爵士乐”。那我们不妨在教学中穿插一段爵士音乐, 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爵士乐的常用乐器和乐曲风格, 又可以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 很容易引导学生把握以下两个信息:“爵士乐”是用萨克斯、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架子鼓等乐器演奏, 它的曲风愉悦、轻松、明快, 振奋人心。

3.进一步引导学生把音乐感受和美术元素结合起来鉴赏艺术作品

其实音乐和美术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对人们心灵感受体验结果是相同的, 都是在鉴赏音乐和美术作品之后, 对情感起到不同的震撼作用, 或平静、或愉悦、或兴奋、或悲伤。“爵士乐”的曲风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是“愉悦、轻松、明快”, 那在美术语言当中, 什么颜色让我们感到“愉悦、轻松、明快”呢?通过这样的“异类同感”式教学, 学生一定会回答:“红色、黄色、蓝色、橙色、淡绿等明度较高的颜色会让我们有和欣赏‘爵士乐’同样的心理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如下信息:画面应该有南北、东西交错的线条, 结点上有很多夜总会、事务所、银行、戏院, 呈现的是红色、黄色、蓝色、橙色、淡绿等明度较高的暖色氛围, 这和爵士乐的欢乐气氛相吻合;黄色的小色块就像节奏鲜明的打击乐, 大色块就像是钢琴或大提琴的浑厚音色, 大小色块就像声音扩散一样交织在一起形成美妙较有规律的爵士乐。[3]

4.通过画面, 进一步引发联想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根据作品启发学生产生联想:这些颜色不同、纯度不同、比例不同、冷暖不同的色块交织一起, 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 但是却留给我们更多的联想空间。如可以结合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状进行联想:把不同跳跃的色彩联想为百老汇夜晚霓虹灯;明快的色彩还能想到美国人节奏明快的生活方式;画面中小色块的分布感觉像美国发达的汽车工业———小汽车。

在教学当中, 教师如果能够采用这种层层启发的教学方法, 就会很容易使学生把握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心理, 从而体验到抽象绘画实际也是现实生活的整合和表现, 只是在艺术形式上有别于画得具象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 这样, 学生再理解这类艺术作品就容易得多。“高中生已进入个体发展的青年期, 身心发展都达到成熟水平, 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4]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更加深刻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搜寻艺术之魂

西方现代绘画作品随着时代的变革越来越成为鉴赏的主流。由于这种绘画形式大多没有具体形象, 意蕴相对含混, 它也能最大程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所以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 选择一些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相关联的西方现代绘画进行鉴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5]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稍做留意的话, 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当中, 西方现代绘画的佳作不时映入视线, “作品与服饰”、“作品与居室”、“作品与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以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的构成》为例。画面结构非常简洁, 几个大小不同的矩形被黑色的、粗重的线条控制, 主导颜色是右上方鲜亮的红色, 不仅纯度极其饱和而且面积巨大, 画面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了画的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和画的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 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牢牢控制住平衡。在作品中, 三原色坦然纸上, 再无其他颜色。水平线和垂直线是画面当中仅有的线条;方块和直角是唯一的形状。分割与组合的巧妙, 节奏、动感的画面, 非常具有美感。学生取得了鉴赏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作品的审美经验后, 会很欣然接受这种艺术形式。那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再进一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

1.结合作品的构成形式, 自己创作一幅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调的作品

学生的操作热情很高, 在绘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互相讨论并时有争论。每位学生都在精心策划着不同色块的大小、比例、构图, 分割线条的粗细等。有几位学生的作品还不时受到其他同学的称赞。最后, 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作品的机会, 可以把作品贴在教室黑板上, 也可以贴在墙上, 近距离地观察各自的作品, 再和原作进行比较, 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作品的优缺点, 然后进一步修改作品。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创意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创意的构思、设计、制作, 是引导学生捕捉发现美的过程。可以把作品应用到“作品与服饰”、“作品与居室”、“作品与环境”等各个领域, 待学生完成作品之后, 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的案例向学生展示, 以有趣的实物为例说明这种艺术自身的美感,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生活用品玻璃杯 (蒙德里安的抽象形式装饰) 、鞋 (直线、三原色, 方块图案的布料) 以及家居、建筑设计等。事实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抽象艺术无处不在, 它给我们带来的抽象感就在我们身边。[3]

这种鉴赏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分为两个教学阶段。前阶段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鉴赏西方现代绘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打开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而后阶段的教学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 有创意地完成一件设计作品, 并在设计当中特别强调“有创意”, 这就要看学生能否运用以往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体现创新意识, 体会将现代的抽象作品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种种乐趣。

四、运用批评的观点,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地拓展与延伸。”对于高中生来说, 通过学习, 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西方现代绘画”, 同时对美术作品还要有能力进行批评。它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检验依据,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必不可少。因为美术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特点, 它具有开放性的评价体系。我们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大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使学生能在不同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中碰撞出既开放又具有个性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观念, 这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美国艺术批评家沃尔夫·吉伊根所著的《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一书中总结了几点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时所遵循的原则, 在我们的教学当中, 相当具有借鉴意义。

1.以学生自身感受为主体, 对一件或一类作品进行批评

传统的教学只是让我们教会学生理解艺术作品, 而现在的教学更加侧重于让学生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理解并不是教师能教会的, 它需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2.尊重学生的反应

教师应该避免针对艺术作品反应而强行设置某种程度;相反, 他们应该相信学生最初 做出的反应。[6]学生在面对作品时, 会有瞬时的心理反应, 即使面对同一幅作品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感, 解放焦虑和僵化的思想, 充分尊重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避免引导学生接受早已预定好的对作品理解的课堂讨论。

3.为学生提供面对有争论作品的机会

西方现代绘画作品对学生原有的认知和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争论作品的机会。面对机会, 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各自的学习心得,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作品。

4.为学生创设安全、自由的批评环境

高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时期, 各个知识领域的认知也相对客观。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无论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文化的角度都会有能力进行客观的作品评价。但教师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开放的、言论自由的评价环境, 学生就不能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有让学生敢于表达, 才算是批评与思考的有效运行。如果学生处在出现错误处境或尴尬的环境中, 那么批评和思考就无从谈起。我们在批评的教学环节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合作, 而不是竞争。

在教学当中, 教师能够根据以上几点进行艺术批评,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就会产生可喜的教学效果。如果再面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 学生就会大胆地表达出各自不同的心声。一种声音可能会说:“我喜欢‘西方现代绘画’。我在学习当中认识到西方现代绘画或色彩鲜艳, 或恐怖怪异, 或夸张表现, 比传统美术更有艺术的感染力。另外, 现代艺术绘画还能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有时作品就像是表达我的心声一样, 我非常喜欢西方现代艺术。以后我会抱积极的态度, 理解它、欣赏它。”还有一种声音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西方现代绘画。因为现代艺术太过于抽象, 理解起来也过于复杂, 它不像传统作品那样直观。”不同的声音还有:“对西方现代艺术, 我保持中立的态度。因为我们今天鉴赏的这些作品无疑是优秀的,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每幅绘画作品都有好的创意和绘画风格。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都是好的。”不同的声音还有“对于艺术作品, 不会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 有且只有一个固定答案, 艺术是和我们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个人的喜好、审美的经验等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鉴赏西方现代艺术, 我们要有一个包容的空间‘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允许每位同学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蒙德里安。”[7]

总之, 在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中, 可利用的方法很多很多, 教师一定要善于动脑, 勤于总结, 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

摘要:为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西方现代绘画”教学的有效性, 以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为依托, 总结出四种教学方法:运用对比法,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运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搜寻艺术之魂魄;运用批评的观点,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 教师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宽松的课堂环境, 培养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鉴赏,高中,美术,西方现代绘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_百度百科[EB/OL].[2014-08-09].http://baike.baidu.com/view/121438.htm.

[2]浅谈启发式教学_中国论文下载中心_教育理论论文[EB/OL].[2014-08-09].http://www.studa.net/education/111110/11594235.html.

[3]百老汇的爵士乐[EB/OL].[2014-08-09].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zhongmeishujiaoan/154327076315432741654318.htm.

[4]王大根.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4:5.

[5]吴乐天.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86.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6.

[7]赵英水, 米海峰.走进高中美术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53,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 篇2

教材分析:

《西方现代艺术》是普通高级中学《美术鉴赏》(人美版)第13课的内容,从教材内容上来讲,学生对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本课的目的是围绕“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这个主题,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实践结合”“音乐与美术结合”的设计方案。课中既有美术鉴赏部分又有设计活动制作展示部分。只是在教学设计里各自侧重点、所占比例不同。“教学目标”符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内容结构:

本课分引入、讲授、讨论,体验四部分,为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所选作品都是在美术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西方前卫艺术。但是,对于它们的价值和作用,则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本节课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几个主要流派为主要内容,领会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独立思考能力争强,很有分析评论的能力,同时,他们又不仅满足与现在教学内容,喜欢创新,喜欢刺激,喜欢独具匠心,喜欢博览群书,更喜欢在网络上收索他们喜欢且易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艺术素质高低差别大,接受艺术的能力不均衡。根据这些我考虑在本课教学中,加些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学会鉴赏与评述的基本方法。并敢于大胆的在实践中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鉴赏、评述、创新、实践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主要介绍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初步理解其艺术特性及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点及总体艺术风格体现。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 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准备:电教设备、教学、影像资料、体验材料。

学生准备:看教材、资料图片素材、体验材料

教学预见:学生可能对现代艺术不一定喜爱,可能难于接受,学生课前沟通不了没有一个预先的认知过程。学生可能会不愿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要随机性的启发,引导其语言表述评作品的能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教学评价:口头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教学形式:教师讲述、学生欣赏、讨论、游戏、展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分组形式

二、导

入:听后印象派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提问方式引入课题《西方现代艺术》

三、新授部分:

(一)、西方现代艺术

背景:自从19世纪末后印象派画家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加之人类进入

20世纪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从20世记

初在法国产生的野兽派绘画算起到20世纪末,有名称的美术流派多达二三十个,以马蒂斯、毕加索、达利等代表现代绘画的风格特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总体上都具“个人

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特性。

教学形式:(观看)。

鉴赏目的:围绕什么问题去观看?看后学生了解些什么?

(1)围绕现代艺术特征,(2)了解西方现代主要绘画流派。、特点: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2、代表流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

(1)后印象派:把对形式和绘画媒介的探索理智化和系统化,从而开创了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新纪元

例:塞尚《咖啡壶边的女人》,作为法国珍宝参加上海世博会。

(2)野兽派:产生20世纪初的法国。随意运用色彩和线对形体表现,并加以夸张、变形。例:(法)马蒂斯《舞蹈》

(3)立体派:打破传统以固定视点表现对象的手法,开创把形体解体,再重新组合,从而出现与常态不同,创造鲜明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的形象,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例如:(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4)未来派:产生20世纪初意大利。特点强调表现运动和速度。体现“前卫、喜悦、兴奋、激情”。

例:(意大利)巴拉《拴着链子狗的动态》

(5)表现派: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例:(挪威)蒙克《呐喊》

(6)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

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观看视频。

讨论:

1、你觉得行为艺术能接受吗?

2、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二)、开阔视野,综合欣赏:(选择放映)

(三)、体验活动,“假如我是艺术家”

学生做重构练习,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学生展示:(自评、互评、师评)

背景播放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月光》

1(五)、课堂小结:(教师)

西方近代美术的演变,曾被人喻为一个传奇性的故事。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千变万化的价值观念,打开了许多未曾探索过的道路。一直到现在,“现代美术”仍是个令人迷惑的名词,一些被公认为艺坛巨人的画家,如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虽已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却仍然经常被一般人所忽略,毕加索的立体派或荒唐或有趣,马蒂斯的野兽主义或美观或滑稽。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反映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作品映射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谬,寓意,抽象,但确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写照。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 篇3

【关键词】中学美术;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路径

0前言

在应试教育占据主导的背景下,中学美术一直是一门被忽视的课程,甚至在不少人看来美术课可有可无。在此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育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美术课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教学成效依旧很不理想,无法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出显著作用。对此,广大美术教师有必要积极调整策略,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其中。

1中学美术教学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路径

目前,尽管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在现实中,素质教育在很多时候却被当作了一个口号,并未真正得到贯彻。美术教育是初中阶段学生教育的内容之一,对学生的艺术品位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法只关注技能教育,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学生的艺术修养普遍不高。对此,本文建议通过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其中的方式进行改善,具体实施路径如下文所述。

1.1教师要重视适当启发学生

结合中学美术教学现状来讲,目前有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教学成效不佳与教学思路有关,并采取了调整教学方法等改进措施,尽管成效尚不如人意,但至少已经处于改进的路上。创新意识培养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的过程,短期内很难取得明显成效,而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格外重要。传统美术教学法固然存在很多弊端,但其沿用已久且影响深远,要想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合理融入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就必须首先打破常规思路的限制,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必要性。艺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因为其始终都在突破和创新,这一点其实也是其与一般画师的最大区别。画家如此,学生亦如此。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局限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其将会停滞不前,很难取得大的进步。艺术源于生活,但同时其也高于生活,而其比生活高出的一部分中其实凝聚的就是画家的思想和意识,是画家的创作使其区别于生活。因而,美术课上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基本绘画技能之后,对其进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打破眼前的界限,形成个人特色。具体实施中,教师可借助对名家作品的解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激发思考、鼓励创新。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将绘画者的思想从作品中剥离出来,以此来使学生明白如何借助作品传达感情,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融入感情的绘画作品才有可能成为有灵性的佳作,但创新是一切的基础。

1.2长期坚持并循序渐进

美术教育与艺术鉴赏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也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是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教师必须明确这是个需要坚持的过程,不可能一夕之间就完成任务。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源于生活的创新理念,最大的特点在于独立和自由。生活只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并不是全部,画家作品中更多的是自身意识的体现和感情色彩的叠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绘画作品中的情景总是给人一种不切实际但又合乎情理的原因。中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往往只限于表面,很容易忽略其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对此,教师有必要在全面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其中蕴含的创新理念,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重组,将这些理念不动声色的传达给学生,这个过程依旧需要借助启发来实现。现代绘画创新意识看似虚无缥缈,但其在现实中却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需要人们用心去感知。美术教学成效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创新意识的缺失是比较主要的一方面,因此,教师有必要从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入手,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达到改善中学美术教育质量的目的。这是一个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对学生适时的鼓励和启发既是必要的手段,也是保证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2结语

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也并不局限于艺术的范畴。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实中,教师就要重视通过适时启发、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美术教育中,在保证学生学会基本的绘画知识之余,掌握相应的创作技巧,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还是增强其艺术修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依赖于教师的积极性,对于中学美术教育来讲,要想改变教学现状,教师的作用就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唐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160.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 篇4

一、“线”的传承与发展

人类表现物象都是从“线”开始的, 像原始时期大量陶器上简单、挺拔、生动、鲜明的图纹, 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幼稚的美和原始祖先用“线”来作为对美的追求与表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夏、商的青铜器和战国时期出土的帛画, 还有汉代的画像砖, 它们上面的图纹都是以古朴典雅、粗犷畅达的线条勾勒成形, 其中凝重、生动的图形充分展示着“线”本身的形式美和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绘画特点。到了东晋,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与《女史箴图》中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富有韵律感的线条成为后世画家传诵的典范。随后, 唐、宋时期的吴道子和李公麟又使中国画线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极致, “线”成为绘画中一种独立的形式, 形成了刚劲、灵动的白描风格。而南宋时期画家梁楷则以高超的胆识用简淡疏落的“简笔”打破传统的“线”的思维形式, 开创了大写意风格。直至明代, 陈洪绶又不拘古法, 将线条赋予更为夸张的艺术装饰风格, 线条细致、清晰、流畅, 圆润绵密, 柔中见刚。明、清时期, 线描仍是画家用以造型的主要手段, 一些画家将线描正式归纳为“十八描”。清代以后, 中国画的“线”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 以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为代表的一批西洋画家运用中国画的线描、晕染等手法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的绘画风格。到了现代, 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更加深入地影响了中国画线的发展。20世纪徐悲鸿等一批画家都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 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对物像结构的重视, 他们的作品具有较为鲜明的写实风格。时至今日, 素描线条写生表现手法已成为我国各大美术院校中国画造型的基础课程。由此可见, “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由低到高、由幼稚到成熟、由简单到丰富多样, 目前已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

二、“线”的特性

(一) 中国画的“线”具有抽象性与具象性, 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与艺术特点。造型这个概念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在现代观念中既有具象形式的造型美, 也有抽象形式的造型美。我们知道“线”是一种虚拟性的视觉语言。客观世界中并没有“线”, 只有体积。“线”取自物象受光时起伏变化的特定位置与事物本身构成的边缘及组合, “线”与外在世界没有直接关系, 是不可辨识的。虽然它也是一种反映, 但这种反映并不像镜子似的忠实反映, 而是一种主观化、情绪化的反映, 是从点到线到面的一种有意味的组合。由此可知, “线”是人的主观创造, 是从客观对象中抽象出来的, 是为艺术服务的。

(二) 中国绘画中的“线”是抽象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组合

中国历代画家都非常重视对“线”的运用, 把其作为造形的主要手段并把含有生命力的独特的个性特征赋予画面中的线条, 通过书法用笔, 创造出变化多姿的、书意的、文化感的线。“线”不仅仅服务于形, 而是写实达意。中国书法与绘画存在着根本联系, 即书画同源。所以, 中国绘画在形象思维和形象塑造中, 依靠具体可视的形态, 运用提炼、概括、集中、夸张等方法对生活中的题材加以整理, 用以形写神、形神相契的手法, 使作品形神兼备而相得益彰。因此中国画中的“线”是所描述对象的一种抽象判断, 其也由此具有了一种抽象的意味和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审美价值。所以中国画的特点是“借物抒情”“以线传神”, 是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描写, 来表达人的主观的情感与意念。也就是说“线”是载体, 在这个载体中不但表现着对象本身的质与形, 最重要的是也融进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因素。

三、“线”的作用

中国绘画不像西画那样以光影造成视觉上的真实感, 而是通过“线”高度概括出对象的形象、精神等特征, 通过用笔的变化, 达到表现对象的目的, 不是表面描摹的似, 而是具体对象本质特征的真。从而, 本质、结构、精神与情感的传达构成了中国绘画的的特点。

为了完成“写形传神”的目的, 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丰富多样富有表现力的线的形式。从而“形”与“神”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影响是自始自终的, 特别“形”这一概念, “应物象形”“形”是客观物象的反映。“神”是反映在物象上的精神、情感、生命力, 没有“形”则“神”不现, 没“神”则“形”死。“形”在画面之上, “神”则是从画中感知的, 二者统一于画面。由此, 我们可知写“形”传“神”的任务是由“线”完成的。“线”的形式美是寓于形象之中, 体现于形象之外, 是“神”和“形”的辩证统一, 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体现, 也正符合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的哲学理念。

另外, “线”的本身就具有相当独立的形式美, 它历经上千年的锤炼, 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工具, 使其本身的表现变化万千, 再加上人的主观情感的联系, 通过笔墨、气的贯通和用笔所产生的浓淡、虚实、疏密、轻重等变化, 充分展示了“线”的节奏美感和韵律美感, 使“线”充满了生命力, 是生动的、具有强烈表现力的美。

正是这样, 中国画代表着中国文化与传统, 是中国文化赋予了中国绘画不朽的生命, 如果失去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中国艺术也就不复存在。所以, 几千年来中国绘画的“线”始终保持着它的表现力与艺术张力, 它不单纯是一种绘画形式语言, 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审美。所以, 不管世界怎样变化, 怎样精彩, 我们始终不能失掉我们的根基与文化精髓, 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但“笔墨当随时代”, 随着中国绘画的发展, 中国绘画中的“线”也会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而出现更丰富多彩的发展和变化, 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定律。所以, 我们要不断地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此基础上广泛吸取不同艺术门类的营养, 不断充实“文化后院”, 才有助于提高艺术修养, 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从而搞好中国绘画教学工作, 并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2]张超.中国美术文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

[3]唐玉琴, 徐进.艺术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年.

中国现代绘画教案 篇5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美术,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的美术。20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特点,奠定了该时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其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画发生激烈的蜕变;二是西方油画和版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

A.知识:中国现代绘画脉络,绘画传统。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2.重难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传统,两种类型的中国画: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

3.教学方法:讲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美术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

利用多媒体教学放映一些不同的画让同学们欣赏,并且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引入新课:(5分钟)

播放作品:记写雁荡山花(中国画)潘天寿,群马图(中国画)徐悲鸿,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峨眉洗象池(中国画)黄宾虹,春雨江南(中国画)李可染,齐白石像(油画)吴作人,比较两种不同的画。三:讲授新课:(30分钟)

1.传统型中国画:

统型中国画是在努力继承中国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笔墨技巧等方面有所发展的中国画。这方面的代表人物首推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农民出身的齐白石通过长时期的艰苦努力,熔古代文人画与民间艺术、诗、书、印、画等修养与一炉,创造了大量的富有革新精神的大写意花鸟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以山水画著称与世的黄宾虹,他的山水画善于用墨,虽然画的黑,却是黑中有变化,只要细看,便见笔笔分明,层次丰富,所谓“黑、密、厚、重,然虚实有致”,正是他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也是他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巧发展的重要贡献。比齐白石、黄宾虹稍晚的潘天寿,广采历代绘画名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多作横幅大画、气势磅礴,如《写雁荡山花》,创造了花卉与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采用双勾重彩画山花幽草,用大笔浓墨法画岩石,两者在粗细、刚柔、黑白、青红等方面形成了强烈对比,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效果,为中国画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2.融合型的中国画:

融合型的中国画是指融合中西绘画之长的中国画。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多是曾经留学欧美或日本,或学过西方绘画友熟悉中国传统绘画的画家们,如徐悲鸿,李可染等人。徐悲鸿的《群马图》,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巧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画法结合起来,把生动有力的造型与画家忧国忧民、密切关心社会现实的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中国画新的艺术境界。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吸取西方绘画写生和描绘光色的长处,同时充分发挥了他运用传统积墨的高度造诣,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境界。作为外来画种的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时间不长。新中国成立以前虽然已有一些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中国油画的长足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油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吴作人的《齐白石像》,是中国现代油画具有典范性的作品。3.作品分析: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出色地表现了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不是照相式地再现这以具体场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做了必要的艺术概括和强调。在用色上,借鉴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画法,强调色调的单纯对比加以增强节日的气氛,同时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魄。吴作人的《齐白石像》,不画具体环境,着重人的神态的具有中国画家职业特征的右手。画中91岁的高龄的白石老人安详庄重,鹤发银须和慈祥深邃的眼神,反映出这位艺术大师的青黑色和背景的暗灰色,决定了作品的基本色调,与人物的身份和气质十分协调。4:中西文化:

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使绘画出现了新品种、新样式。所谓新品种、新样式的绘画,可泛指用新型工具材料创造出有别与以往所有样式的绘画。这里主要指基本上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却以西方的造型观念、形式法则、色彩方法创造出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笔墨和技法,又继承传统注重诗意和境界的绘画。其代表画家有林风眠、吴冠中。有人将其画纳入中国画,有人将其排斥于中国画之外,有人将其称墨彩画或彩墨画,但至今仍无却论。三:课堂总结:(2分钟)

这节课大家了解一些画家的著名作品一及画的表现手法,还有这些年来,更有不少画家在艺术观念和形式创造上有多方面的探索,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绘画。

四:作业布置(练习):

1.谈谈你对传统型和融合型中国画的看法。中国画是否需要融合画的某些特点?

2.谈谈当今中外文化广泛交融的社会现象。

中国现代绘画

一、欣赏著名画家作品

二、两种类型的中国画:

1.传统型中国画 2.融合型中国画

三、作品介绍:

1.董希文——《开国大典》

2.吴作人——《齐白石像》 3.中西文化交流

四、总结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 篇6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现代绘画

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的思想源泉,现代艺术设计中提出的各种设计理念大多是根据民间美术的设计理念进行拓展的,从民间美术中提取淳朴的设计观念,丰富现代艺术的设计特色。绘画艺术对民间美术造型观的应用由来已久,现代绘画艺术的设计也有很多设计理念是从民间美术造型方面进行借鉴的,是对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我国传统艺术的融合和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形式比较多,主要表现为民间质朴、纯真的个性发展,民间美术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特征,这些特殊的形式决定了它与一般的美术艺术有较大的不同,同时也正是这些特征极大地促进了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民间美术的发展主要植根于群众之中的淳朴艺术形式,是民间生产者比较实用的一种美术形式。民间美术涵盖了很深的文化内涵、民间习俗和情感因素,也正是由于这些才使民间美术充满了感情色彩。民间美术是一种比较质朴和实用的艺术形式,其目的主要是给民间美术创造更有价值的文化固定形式,民间美术的发展在材料上比较讲究自然取材,强调取材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这些材料的选择一般是源于大自然,并且能够从中创作出一些比较质朴、纯真的民间美术品。将这些艺术形式应用于现代艺术中,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提高现代艺术的价值。

二、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解读

(一)文化和社会结构下形成的集体审美造型观念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艺术在不断地发展和沉淀,艺术是紧随人类历史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随着艺术的发展,美术学家们对艺术起源进行各种探索,并形成不同的观点,但是不管哪种民间艺术形式都是艺术的载体。比如远古时期的“万物有灵”“祭祀神灵”等都是当时人们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的一种体现。古代面具的设计灵感起源于图腾文化和巫术,现代的民间脸谱、吞火等都属于民间美术的面具系列。图腾崇拜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拜观念,纵观世界各地的原始绘画,不难发现针对太阳的绘画最多,太阳的纹路不仅仅刻在原始壁画中,一些衣服和饰品上也刻有太阳的花纹。比如河姆渡文化中雕刻石鸟的护身符和仰韶文化中太阳鸟陶制食品等。我国古代人民认为太阳就是金乌,在古代的石像中我们经常看到伏羲一手拿锯,一手捧着太阳。民间美术造型观念中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造型主要来源于民间神话,比如《猪八戒背媳妇》《猴子摘桃》等动物造型,伴随着图腾观念在人们思想中有很深的影响。在民间艺术造型中有神秘的观念,融合了一代代民间艺术家的经验,所以说民间艺术造型来源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沉淀,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

(二)“完整圆满”和“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

我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紧密的联系,比如中国传统建筑—故宫,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们对完整、对称、圆满等审美因素的渴求,体现了我国道家学派中“太阴”哲学。“大”也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审美因素,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阴阳观念比较重。民间美术造型观念受阴阳哲学的影响比较大,从原始的彩陶和明朝时期的铜镜就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对偶数和对称因素的利用。民间艺术家们追求的是“圆满”和“对称”,在很多的民间艺术中不管是人还是动物的造型都比较讲究成双成对,比如双龙、对鱼、门神等造型都比较讲究对称,寓意完美、吉祥。

三、民间美术造型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一)西方民间美术造型表现技巧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不管是民间艺术、原始艺术还是西方现代艺术都和中国现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毕加索、高更等艺术家的作品不管是造型还是色彩都有对原始民间艺术的深刻运用。其中毕加索是立体派画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比较粗犷,一般利用多面叠加的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在民间美术中也比较常见。毕加索绘画艺术主要是向非洲原始部落学习造型理念,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对原始部落意识的一种诠释。他的作品主要表现画面结构的平面化,而且空间和体积感觉比较突出,在平面上将一个物体勾画出来,这种绘画当时是很难做到的,将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造型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全方位空间的感受。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图1)刻画的就是一个极其悲伤的女人形象,画面中的女人姿势是侧面,却拥有一双正面的眼睛,更加突出女人的悲伤。他利用断裂和扭曲的方式表现主题,这种艺术造型更加突出了艺术的价值。

杜尚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传承人,他的作品比较反叛,著名作品是一个小便器的现成品—《泉》;它还有一些作品是在别人的作品中添加一些小的动作,改变原来作品的寓意,比如他在达·芬奇《蒙娜丽莎》画像中给蒙娜丽莎加上了一撇小胡子,将其变成《有胡子的蒙娜丽莎》,他的这种艺术造型突出表现了对现实的叛逆。另外,他还利用立体派的观念画画,比如他的作品《下楼梯的裸女》,这幅画在民间美术造型观念中并没有像其他画家一样充分地展现空间,而是利用平面的元素表达主人公迅速下楼的过程,寓意时间的流逝。

(二)象征造型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宗教、神话等有紧密的关联性,艺术家们利用相同的造型观念和审美观点进行绘画,这种绘画比较讲究光影的塑造,绘画者和被画者必须要保持绝对静止的距离,但是有些画家从古典艺术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积极借鉴民间艺术造型进行绘画。我国现代绘画往往利用象征造型进行设计,象征造型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相似主体间的思想和感情。而民间美术中,象征造型就是以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节日风俗为基础进行概括和提炼。象征造型的主要思维方式是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

我国民间美术的象征造型一般包括寓意和谐音,其中谐音是伴随着中国民间风俗节日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比如杨柳青的木板年画连(莲)年有余(鱼),这幅面中一个胖娃娃抱着一条鲤鱼,另一只手拿着一个莲花,花瓶中插着牡丹。这幅画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利用谐音表现出年年有余、花开富贵;另外,象征造型还涉及哲学观念和宗教信仰,不仅在民间年画中被广泛应用,就是现代艺术绘画也将其融合在其中。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奥运吉祥物5个福娃的绘制就融入了几种不同的动物和圣火的形象,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5个福娃的名字谐音为“北京欢迎你”,福娃的原造型分别是海洋、森林、火、大地、天空,这种艺术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色彩和图形以及造型的方法,突出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

四、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启示

(一)民间传统文化与绘画创作的融合

民间艺术实质上是一种群体情感的继承,很多作品都是相对简单地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民间艺术技术的传承融合了多种使用形式,形成一种稳定的发展形式。中国民间造型思维经过多重洗礼和分析,积累了一代一代人的经验,从民间美术造型方式开始对现实世界的造型观念进行分析,关注造型风格和外部样式,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造型。现代绘画对原始艺术进行借鉴,画面中的人物、景物等采用平面化造型,营造出更加形象的对比。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们利用巧妙的绘画技术将民间美术融入到绘画中,能够突出表现作品的创作主题。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尽量保存事物原来形象的特征,将民间美术造型的素材运用的比较到位,使作品更加富有灵动感。比如刘钻的作品将民间寓意深刻的造型素材应用到自己的绘画风格中,更加深刻地表现作品的寓意。

(二)现代绘画源于民间艺术灵感

现代绘画往往建立在民间美术造型观念基础上,艺术家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大环境创作自己独特的造型元素。现代绘画有很多作品借鉴民间美术造型思维,传统艺术观念和艺术造型是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源泉,同时全新的艺术观念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结果。在如今百家争鸣的艺术环境下,绘画艺术发展趋势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模式,但是艺术家们在自我创新的同时也必须融合民间美术造型观,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追求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促进艺术更加繁荣发展。

五、 结语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绘画也必须充分应用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特别是对民间美术造型观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现代绘画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对现代绘画的不同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现代绘画对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应用,提高现代绘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促进现代绘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保证现代绘画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昱.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孙晓玲.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

[3]孔凡智.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05):110-111.

[4]刘加.浅析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J].才智,2014,(18):275.

作者简介: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 篇7

1.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许多家长和教师对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不够重视, 导致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较差, 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水平。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 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当前我国许多小学美术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美术教育, 有的甚至是从其他岗位上调来的, 这样使得小学美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绘画艺术技巧, 不能够增强学生的绘画创作和创新能力。第二, 教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许多小学教师由于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 常常牺牲学生的美术课堂来讲解其他文化课程, 占科现象比较严重, 这样使得小学美术课程形同虚设, 没有达到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目的。尤其是在当前小学升初中的激烈竞争下, 许多学校为了赢得更好的荣誉而取消美术课程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第三,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有许多小学虽然开设了美术课程, 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从而影响到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最终不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思维。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让孩子们欣赏一些美术作品, 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动手实践空间, 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 会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 进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质量。

2.小学美术教育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2.1丰富教学课堂内容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 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玩游戏, 要不然就是让孩子们上自习, 这样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 不利于培养他们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 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思考、敢于实践, 充分发挥自身想象, 创作出属于自己心目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 教师应该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发动学生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发现美术视界的奥秘, 让他们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 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大公鸡时, 就可以先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来了解公鸡的模样, 在向孩子们展现公鸡不同形态的过程中, 使他们对公鸡有一定的印象, 在画画时可以将自己看到的以及心目中的公鸡形象画出来。这样的画画过程, 就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的过程, 让他们敢于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心中的事物形象, 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

2.2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美术课程就是用画笔来绘画, 这样就会约束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无法达到现代绘画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小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 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 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 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美术, 扩大学生的美术视野, 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为他们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画大树时, 就可以采用吸管吹的方法, 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颜料用吸管吹出大树的形状。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的绘画方式时一般都比较好奇, 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绘画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绘画创新意识,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3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

小学生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大的联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 小学教师应该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结合他们的美术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 结合孩子们不同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美术, 掌握更多的美术学习技巧。除此之外, 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 教师还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认可, 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进行美术实践, 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 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

3.总结

现代绘画美术教学 篇8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 中职学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 为社会发展输出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教学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调整,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美术教学的需要, 所以, 美术教育要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努力创新, 在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教学中有效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进而提升美术绘画教学质量,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手段陈旧

新课改中强调了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 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只对学生起到促进与帮助作用。但在传统的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 只是一味直接灌输或传授给学生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做教学示范, 学生进行模仿学习, 一味的强调这样的模仿练习模式, 教学手段陈旧且单一, 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这样的教育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做相应示范, 接下来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简单枯燥、太过程式化, 而且盲目追求教学规范化会让课堂教学变得单一且乏味,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对知识习惯于被动接受, 课堂中只是单纯的为了学画画而学画画, 极度缺乏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而且除学生认知以外的其它素质发展也将受到严重阻碍。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整合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 也改变着美术创作手法, 能实现美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尤其是在影视制作、广告装潢创意、环境设计、平面设计以及产品包装设计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 传统的美术处理手段所能达到的效果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而且,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程中对于美术绘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因为不喜欢学习或者是家庭条件不允许而选择了进入中职学校, 因此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 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将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程中, 能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美术绘画基教学, 通过现代信息中先进的图像、声音、文字、影像以及动画等表现形式, 将学生对美术绘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有效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教学的融合

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美术教学中的内在规律直观、生动、形象、立体、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展示出来, 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更多的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 还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展现更多教学内容,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教学。

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点, 开展多元化教学, 尊重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是独立的个体, 在新课改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主动的以及富有个性的学习, 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并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因此, 美术教师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 在课前要做到对教学信息的广泛采集和整理, 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出发, 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 在进行美术绘画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时, 教师应该积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作画风格和习惯, 过程中会发现, 有的学生喜欢用线条来表现现象, 而有的学生则喜欢用块面来表现现象, 还有的学生则喜欢将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来表现现象,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绘画风格, 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绘画风格或方法, 而不是教师完全按照其自身的绘画风给来约束学生。除此之外, 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自主感受、认识以及理解多种素描的表现形式, 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 拓宽知识视野, 促使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四、讨论

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的作用对于教育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促进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同时也使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内容发生了改变。为了能让未来的中职美术绘画基础教学能够取得更佳的成果、让美术绘画基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高涨, 就必须要合理、有效的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中来, 增加美术绘画基础课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趣味性。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也包括教育教学领域, 在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中职美术绘画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本文首先对目前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分析了信息技术与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整合的意义, 最后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教学的融合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应用

参考文献

[1]应启青.信息技术在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中的运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03:269.

[2]杨昌岱.信息技术与中职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02:119.

[3]关晓东.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22:43.

现代绘画中突显的儿童绘画因素 篇9

关键词:现代绘画,儿童思维,单纯

1. 西方现代大师绘画作品中的童趣现象

在当代绘画作品里, 每一个艺术家都在竭力地用最生动的方式来创造感人的形象, 并且, 更有一些艺术家追求用最单纯的形式表达最完整的情感世界。所以许多艺术家把目光投向了稚拙的儿童绘画。比如, 象征主义的画家高更、野兽派的画家马蒂斯、立体派的毕加索都曾大胆地从现代文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寻找最纯真、最原始的艺术形态, 于是他们在儿童绘画中找到了养料。

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的还有表现主义的画家们, 其中克利和杜比菲是典型的代表。还有米罗和夏加尔他们对童年向往, 对故乡的依恋全都体现在他们的画作中。后印象派大师高更是一位原始主义画家, 他放弃了大都市繁华的生活, 孤身来到塔西提, 一头扎进了“原始社会”, 在这里, 随着身体的解放, 他的灵活也随之释放了。他非常崇尚原始绘画和儿童绘画, 他说:“我是两者:一个孩子和一个野人。而这不是可笑的。如果艺术家丧失了他们的野性, 他们就不再有本能了, 原始自然的画家具有朴素性、……天真精神”。高更用他最原始、最孩童的心灵去解读这个世界。

毕加索在他一生的艺术生涯中, 画风多变, 经历了多个时期, 尤其在“立体派”后, 他的作品很多都呈现出童趣的现象。在“立体派”作品中他打破传统透视, 把人或物的各个面都放在一个面上, 变三维为二维。这种方式, 很像儿童画画的方式, 在儿童的观念里没有空间体积的概念, 他们经常一个物体的多个面都画在一个面上, 看起来像被压扁了一样。而这些儿童绘画的特点在毕加索的许多画中都能找到影子。毕加索曾说过:“我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 但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会像儿童那样作画。”

康定斯基崇拜儿童艺术是因为他认为儿童艺术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直觉表现, 主张“即兴”的、无目的的、无意识的创作方法”。他认为, 绘画必须从模仿客观世界中解脱出来, 画家应当运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 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的现实。像作品《黄—红—蓝》 (1925年) , 在这幅作品中, 色彩线条颇具艺术表现力, 虽然也有一些线条和色彩以及和块面的形式出现, 但并没有精心雕琢的痕迹, 给人们的感觉还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无意识的、自由的涂抹。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克利的画风单纯质朴, 追求近似原始人与儿童的心理情节, 在他的绘画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超现实的气氛。他羡慕并尊重儿童在创造符号时能自由自在的变换出多种形状的天真和直率, 他常常看他儿子画画, 记下画面中的某些符号, 然后重新提炼、组合在自己的画中, 《玩具娃娃剧场》 (1923年) (附图一) 就反映了克利的这种思想。儿童绘画的影响在克利的许多画中都很明显, 例如《动物园》 (1928年) 《草地上》 (1923年) 和《探手的天使》 (1939年) 特别是在1923年创造的作品《喜歌剧“航海者”中的战斗场面》 (附图三) 颇能代表克利充满了幻想的艺术风格这些画中线条技法与儿童素描的线条技巧很接近, 尽管它更细窄, 更优美。

米罗的画比起克利的来说, 像是儿童绘画中更早的、更缺乏明显表现的阶段——图式期前期。在他1948年一1953年的许多绘画作品中, 人物没有身体, 头部直接安在以球形脚为末端的直腿上, 整个脸像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或圆形, 这种极端单纯化的形象的变体, 也就是儿童画中的“蝌蚪人”样式。 (附图四) 米罗的创作保持着精神的自由, 带着新奇的眼光, 像儿童观看世界那样去体验生活, 运用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 使他的作品既简单抽象, 又带有一种儿童的天真稚气。他利用优美的线条, 稚拙的造型, 鲜明的色彩和梦幻般的构图表现了诗情画意。《倒立的人》、《女人及月光下的鸟》 (1949年) 《哈里昆的狂欢》 (1925年) 、《向鸟投石子的人》 (1926年) 等等这些作品典型地体现了米罗的艺术特点。

杜比菲的灵感来源是儿童绘画中最初的状态——涂鸦期, 他特别喜欢用简单的正面和侧面的形象及儿童的轮廓线风格画出粗狂人物形象, 他也赞同儿童对记忆信息的细节的强调, 他还在作品中有意造成儿童无目的的涂抹一样不具体的形象, 他注重绘画的偶然效果和机遇性。在绘画技巧表现上, 充满了简练、稚拙和轻松、自由的味道, 有时甚至给人用笔轻率的感觉。他的许多作品都拥有讨人喜欢的、孩子般的天真的线条, 惊心动魄的、舞蹈着的、错综复杂的形状。作品《妇人的身体》 (附图五) 就表现了杜布菲最具儿童绘画特色的形式。

而夏加尔的作品则活生生地展现了一个天真幼稚的儿童心中的世界, 他后期的作品更加具有儿童绘画的色彩。他放弃了习惯性的技术性制作, 听凭天性, 画法浪漫, 空间表现自由。其画面中的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衔接服从于自然而然的相关的联想, 经常顺着一个形象的边缘, 又画出另一个形象。其浓烈的色彩、倒错的空间、抒情的写意、奇异的幻想, 具有与儿童画异曲同工的意趣, 构成了夏加尔作品令人惊奇的特色。

以上这些对儿童艺术语言的模仿甚至直接挪用只是一个形式的方面, 更重要的是现代艺术家们希望从儿童那里重新获得天真、纯朴和清新的内在品质。

2. 中国当代绘画中儿童绘画因素的表现

中国当今的艺术中追求童趣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在众多“童趣”画家中,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彤, 他曾在2006年末在鲁美举办过画展。初见王彤的作品, 我佛看见了邻家乖巧的男孩在漫天“涂鸦”。画家甚至把作品的名字, 诸如“午茶”、“小汽车的故事”、“月亮的影子”这样的字眼, 横七竖八地抹到了画布上。 (附图六) 初看那稚拙的笔触还真以为是幼稚园的小朋友所为。画家看着自己的画, 只是淡淡地一笑, 说:“我用了很多年, 才回归这种‘天真’的状态。”1988年, 王彤来到瑞典, 在这个宁静的北欧小国, 他的画笔脱离了国内的文化语境, 慢慢平静下来。“置身北欧精神的表现主义艺术氛围, 我反而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精神。”受过七年严格学院式训练的画家王彤, 曾以严谨的写实能力与主题性创作为人所关注, 在旅居瑞典18年后, 他的画风为之一变, 呈现出一种孩童般的稚拙与率真。“我开始逐渐淡化主题、学院派经典、宏大主题等等沉重的东西, 内心仍探寻着中国笔墨的意趣。”渐渐的, 王彤明显感觉到了变化:“以前, 我总是在画里拼命地说话, 表现这个主题、那个思考, 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功底。现在, 我不太在画里用力说话, 最好都掩埋在画里。如同不会思考的小孩, 凭着感觉画心中图画。”

当今绘画中具有儿童绘画因素的画家还有刘野, 说起刘野今天的画风, 颇带长期积累、“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味道:留学德国期间, 他凭借扎实的功力尝试了许多种时髦的画法, 但觉得那些都不是他自己的, 于是有一次他就用最单纯的想法去画了一幅画, 结果完成后他发现“这种情感在我十岁以前就有了”。沿着这种自己最真实的感觉, 他一直走到今天, 形成了一种个人魅力。刘野的画一直对眷恋童年, 内心单纯的人是个诱惑。他的风格介于真实和非真实之间, 但不是超现实, 而是带着童话的感觉。表现人最基本的感情, 忧郁、伤心, 透出的是一种没有东西方差别的审美观。他说他并不喜欢那些“有力量”的, 例如大型题材, 大型创作的东西, 他只是想像儿童一样去表现内心的世界。

陈淑霞一位心灵细腻的女画家,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天真的童趣, 净化心灵, 让人联想起美好的童年。她画中的人和动物总是在一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中, 这正像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 充满天真与欢乐。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戈德沃特著, 殷泌泽《现代艺术中的原始主义》,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第67页。

[2].罗伯特戈德沃特著, 殷泌泽《现代艺术中的原始主义》,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第67页。

现代的绘画空间 篇10

传统绘画模仿自然的真实, 强调画家的感受在作品中的运用。在创作中由于追求自然真实空间的表现, 空间表现起到了组织画面的作用。因此, 这种表现自然空间的观念, 就是一种组织观念, 它组织了传统绘画的画面。传统绘画的空间是一种再造和创造的过程, 尊重客观存在的事物, 真实的再现所描绘的对象, 借助于焦点透视的规则、明暗法、视觉的错位和误差以及色彩的冷暖变化、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形成画面的真实视觉空间, 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然而, 传统绘画空间的表现观念由于局限于现实的自然真实空间, 束缚了个人对空间的感受和理解, 由于对真实空间的理解和感受, 使画面的组织与安排却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与自由性。当这种相对的独立和自由组织画面的现象离开了对真实自然空间的依附而能够独立的完成对整个画面的组织时, 就出现了现代绘画的空间观念。

传统绘画艺术遭到摄影、电脑数码、电影、电视以及其它高科技手段的一次次冲击。电脑的后期处理和数码相机功能的逐渐增多, 使以往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属于绘画范畴的事物被这些新的手段所代替。新技术的冲击给绘画带来的是自觉, 它逼迫绘画正视自己的核心本质。在这种窘境之下绘画要为自己的继续存在寻找新的出路。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应运而生, 这些画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现代绘画的空间观念。

现代绘画的空间观念, 追求以绘画本质为目的的“绘画空间”。现代绘画的空间主要以“平面的绘画空间”、“时空的绘画空间”、“非现实空间”为代表性。

平面绘画空间

我们的绘画是在二位平面空间展开的, 所以对于画面平面空间的思考是第一位的。在做画面安排时, 不过多关注体积和光线, 而是研究分析形体的轮廓线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有限画面的组织布局关系。通过点、线和形状的元素在画面上的位置、大小的比例、聚与散方与圆、曲与直、冷与暖等关系来表现画面的组织结构。严密的画面组织关系使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形状在画面中的出现都会让人感到它是画面组织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个组织结构的严密空间被称为“平面的绘画空间”。现代绘画的平面绘画空间观念改变了传统绘画中运用焦点透视和明暗法的手段, 再现和创造画面的真实空间。现代平面绘画空间是依靠点、线、面的错落和移位, 减弱画面的真实空间, 形成了平面性的空间, 当这种平面性空间具有审美价值时, 就成了一种最纯粹的的“平面绘画空间”。它因点、线、面的不同构成方式, 就产生了与传统绘画的真实空间相反的幻觉空间, 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思想和创造能力, 用简洁的绘画语言营造出一种新的绘画空间, 这种简洁而纯粹的平面空间并不弱于复杂的传统空间。画面排除了一切再现因素, 纯感觉至上, 表现“纯粹的感情”和“单纯化的极限”, 从而绘画被一下子推向了非具象的极端。平面绘画空间的代表性艺术家有: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

蒙德里安著名的《红、黄、蓝的构成》作于1930年, 是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我们可以看到, 几条黑色线条水平与垂直向分割着由三原色组成的几个大小不同的矩形, 形成非常简洁的画面结构。巧妙的分割与组合, 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 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画面的基本元素:垂直直线和水平线、红黄蓝三原色、纯粹的黑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与抽象意义相互结合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创造出了无限的延展力与视觉张力, 画面也象征着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画家的感性意识通过线条、色彩、空间、纯粹几何形, 不依赖于自然物, 表现出了属于蒙德里安的新的绘画空间。

康定斯基的平面绘画空间较蒙德里安更加的感性、自由灵活, ——平面绘画空间。如:《色彩交响》《构图4号》等作品, 以自由的笔触, 灵活多变的用色, 轻松而愉悦的组织着画面。他不苛刻的要求限制色彩, 但画面色彩也多是较鲜艳, 画面也大多没有具体写实的形象。构成画面的元素就是纯粹的:点、线、面、色彩。这最纯粹的平面空间却也同样蕴藏着深奥而真实的精神内涵。

时空绘画空间

在观察描绘的对象时, 由于多视点、多角度观察的原因产生了同一画面多个视点使视觉在画面上移动的时间过程, 这种情况将时间与空间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画面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称为“时空绘画空间”。

毕加索是较早开始以多视点来处理画面空间的大师, 其著名作品《亚威农少女》以及其它许多作品中, 毕加索仔细地安排了各种姿态的女人和画面下方的水果, 用衣服的布带串联整个画面, 歪曲和并置人物的透视, 这样就运用了多视点, 多角度的观察和构图, 从不同的方向拼合画面, 反映出时空的错置感。画家将不同视点、不同位置所看见的各对象, 按构图需要组织于同一画面中, 产生视觉上的移动。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时空的面在平铺排列中产生视觉的张力, 在重重摞叠中, 创造了视觉连续, 表现了“时空绘画空间”。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 “时空绘画空间”已经有所表现, 例如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运用的散点透视, 就是将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山的形象按构图需要、立意需要, 拼凑在同一画面当中, 产生视觉的连续移动和时间的流动, 从而表现了“时空绘画空间”, 中国画整体布局使用的平远法、高远法等艺术手法归纳自然、模仿自然空间的真实, 因此, 中国画没有出现真正达到“时空的绘画空间”的要求。尽管如此,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时空绘画空间”的研究中仍有积极意义。

非现实空间 (意识空间)

西方绘画在印象派绘画大师塞尚的影响下, 进入到现代绘画, 故塞尚也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在现代绘画中一些艺术家将空间观念从原有物质的空间观念拓展延伸到心理的空间范围, 这便是所谓的意识空间范围。它使空间深度不单单在画面的基本物象, 而是通过画面基本形式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这些作品将观者带入到了一个在艺术家所引导下的具有独立性的新的无限空间之中。他们中的一些艺术家通过这种无形无限的意识空间来诠释宇宙生命的一种存在。在作品中将对各种意识空间的感应表现出来, 形成“暗示的宇宙空间”。现代理性绘画, 常以“虚无”来表现神秘思维幻想的宇宙空间。这种虚无或是画面形象的虚无或是真实物象的虚幻。画面任何形象的出现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他们相互间的真实存却又营造着一个非现实的不存在的空间。他们仅仅借用了宇宙的自然空间形态, 但这种借用只是一种表象的借用, 用这种自然的空间形态制造非自然形态的意识空间, 即非理性的现实空间, 展示了人类心理的非理性的部分。所以, 这种绘画上的意识空间是现实与荒诞组织起来形成结构的一种非现实空间。在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便是大胆的采用引起错觉的写实手法, 以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以认识的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物体的局部, 来制造非现实的、荒诞的梦幻空间。从而将有限的二维画布空间与三维立体空间深深拓展, 迫使观者进入到了他所设计的无限可能的非现实空间。此时, 艺术家与观者已不再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视觉美感享受与交流, 而是深层心灵与心灵的相融。当你能够欣赏并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所营造的非现实空间, 你的心灵便得到了一次洗礼净化。

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所表现的是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弗洛依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 揭示了沉睡于人们心底、不被人们的意识所触及, 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所谓无意识和潜意识。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 梦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种最直接表现形式, 是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 它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 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所以,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笔下作品的意识空间是无限的是万能的。他们认为“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 只有通过梦幻纠正现实, 改变现实, 才能让观者内心得到深刻洗礼。

这种超现实的意识空间, 在中国画艺术家的思维意识与作品较西方更加早的得到了重视。中国水墨画创始人之一的唐代张璪便有:“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绘画纲领。我们后人常以为所讲是要求我们绘画创作应当结合客观自然与内心感悟, 实则不然, 根据朱良志教授的观点我们得知, 张璪八字纲领中“心源”源于佛学禅宗。八字本意为:解除物我之间的主客观关系, 以心源去关照。正所谓“物在灵府, 不在耳目”。故中国水墨绘画中向来便是在探索超现实的意识空间为主旨的。诸如:南宋画家梁楷、明末清初朱耷等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体现了超自然的意识空间。近现代画家张大千更是一位借以自然物象塑造神秘、幽深、离奇的非现实空间的画家, 他后期众多的泼墨重彩画作品中的空间是梦幻的空间, 这个空间是张大千宗教意识的产物, 是他得心源的结晶。如:《山雨欲来》《庐山图》等都表现了这种空间意识。画中的山石、树木、河流它们产生的空间形态同样属于非现实的空间形态。由于立意于追求非现实空间, 便使其山水画的物象塑造带有浓浓的潜意识的梦幻精神。

综合以上对现代绘画空间中平面绘画空间, 时空绘画空间, 非现实空间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空间意识形态对我们当今乃至以后的艺术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主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3]《弗洛伊德艺术哲学》.弗洛伊德著.

[4]《美术观察》.2001年第2期.

[5]《当代学院艺术》1999年第12期.

传统绘画题材的现代转换 篇11

关键词:宗教绘画形象;题材;表达;创作

在2008年的2月18日,以《中国》为主题的艺术展在罗马展览馆开幕,在此次展览中,一幅长10米的巨幅油画作品夺人眼球,这正是中国画家刘晓东的代表作品。刘晓东被誉为“新生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吃完了再说》(图1)和《三峡新移民》。《吃完了再说》是刘晓东用了两周时间在罗马完成的,画面中的人物都是用罗马的模特来进行创作的。不难看出,画面中的模特有着人种多、年龄差距大的特点。刘晓东利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图式,传达出了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世俗文化。“吃”完了再说,这个“吃”字,不仅是画面传达给人最直观的画面感受,而且传达出一层更为深刻的寓意: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做什么事情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忽视未来的发展,“吃”完了再说,只顾享受眼前的美好事物,把麻烦抛之脑后。画面里虽然是其乐融融的聚餐仪式,但在画面当中也透露出画家的一些忧虑和担心。刘晓东的这幅《吃完了再说》同时也是高价位艺术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艺术市场摇摆不定的今天,刘晓东的作品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受人热捧,这与画家本人的绘画艺术风格和传达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息息相关。

刘晓东是中国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对画面熟练的掌控力、揭露生活中细微繁琐的生活情节的能力以及个人艺术情感表达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刘晓东的绘画作品中没有宏大的题材,而是现实生活平凡的写照,没有优美的画面,而是描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他的艺术语言十分直接,他往往通过作品来表现自己,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审美感受将社会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来体现当代的民俗文化和时代审美价值,把自己的艺术思想更加直接清晰地呈现给人们。

一、构图

《吃完了再说》的图式取材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但和达芬奇完全不同的是,除了模仿一字排开式的构图外,它不是一幅以宣传宗教教义为目的的绘画作品,它放弃了基督圣餐礼仪的教义,融入了世俗文化。这里没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没有庄严肃穆的聚餐氛围,没有细腻的写实技巧和完美的空间透视,而是一幅具有现代气息的聚餐。整幅画面场景宽阔明亮,整体气氛轻松和谐,用笔轻松流畅,表达感情果断直接。

二、技法

这幅作品不再使用传统的古典油画技法,而是一种具象写实手法。这种直接技法摆脱了古典技法中耗时长、不易保存的缺点,方便画家快速作画,用概括简练的笔触和明快的色彩恰到好处地表现画家当时丰富的内心情感。它不单单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真实的感受,每个人物定格的瞬间并不是照相机所能捕捉到的,这是包含画家生活体验的瞬间,是画家跟模特进行交谈后的他所认为的最真实的瞬间。

三、内容

画中的13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点的陌生人聚在同一个餐桌上,打破语言和民族之间的障碍,一起愉快地进餐,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这13个模特被平均分布在画面上,他们看似是生活中某个随意的聚会场景,实则是画家本人对精彩瞬间的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刘晓东尽量让模特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及时地描写出模特最真实的特点,他画面上的人物动态和画面构图看似随意,其实却是画家本人努力寻求并想表达的精神所在。画中不同年龄、地区的人们聚在一起愉快地进餐、交谈中,传达出一种十分和谐融洽的气氛,这正是画家本人身处异国他乡所想表达的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是自己在罗马生活一段时间后对周围环境的人和事以及个人生活的情感表达。

四、意义

《吃完了再说》其实在某个方面表现出画家刘晓东对社会快速发展所导致人们价值倾向的改变的一丝丝担忧,人们过多地注意眼下的利益,什么事情都是“吃”完了再说,享受着当前的美味果实。有些事情在“吃”之前就需要解决的却一味抛之脑后,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这些都需要引起大家的深思。

《最后的晚餐》这一宗教绘画题材早在公元二世纪罗马的普里西拉地下墓室的壁画中出现,它的构图呈一字排开,画面严肃且富有秩序,表达的内容简单明确。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之前的大部分画家对犹大的着重处理,使人们的目光集中于犹大而不是耶稣,整幅画面成几何平面纹样,略显呆板。刘晓东说:“他们过于强调迎合审美时尚而忽略了传统题材的历史本意和限制性要求?”。过于强调矛盾的对立性,从而忽视了神人合一的圣餐本意。

从刘晓东的《吃完了再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刘晓东的作品仅仅是借鉴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一字排开式构图,而在内容、技法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都不相同,是彻底的改头换面。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主要是描绘圣经故事的一段场景,故事的主人公是画家凭借自己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生活中的人物模特,写实性小。而刘晓东的《吃完了再说》描绘的却是一幅充满了现代化的聚餐场景,画面中的模特都是生活中的人,以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写实性强。画面内容的重点是画家能够在现场及时地捕捉到自己需要的瞬间,模特在自然地吃饭和进行交谈的时候,画家抓住自己想要的场景进行描绘,同时画面中也表达了画家的个人态度和思想感情,这也是这幅画的魅力所在和动人之处。达?芬奇的作品所运用的是古典油画技法,对人体的研究细致入微,在一遍遍罩染和修改之后,人体的造型结构精巧准确,形神兼备,透视和光线的运用使画面更加完美。但是由于以前对材料运用这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更因为这是一幅壁画,由于材料受到千年的腐蚀和潮湿等方面的影响,画面开始脱落,不易保存。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描绘的是圣经礼仪场景,主要是为了传播宗教文化,为宗教礼仪服务,包含的宗教感情色彩浓厚,在画面中很少能够表达画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意识,画面所传达的社会的世俗性小,缺乏生活气息。

随着绘画工具的多样化发展,画笔也不再是唯一的绘画工具,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不同的工具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达到自己的绘画目的。除了刘晓东以外的当代艺术家也表现过这一主题,其中桔多淇和曾梵志的作品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姜人之最后的晚餐》是艺术家桔多淇的代表作品。在她的手中,菜市场里各种各样的蔬菜成为了她的创作素材,在她的奇思妙想下,《最后的晚餐》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里面的耶稣和各位使徒不再是普通的人的形象,而是由一块块生姜做成,蔬菜叶变成了他们的衣服,晚餐的餐桌是一块白花花的豆腐。桔多淇用她滑稽幽默的表现方式将宗教绘画题材进行新的创造,虽然是模仿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样式,但是在这幅蔬菜画中也包含着艺术家对生活和对艺术的理解,她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使无聊平凡的生活充满了艺术色彩,把自己对生活的愉悦精神以幽默的方式传递给大家。她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普通的蔬菜变成世界名画,充满了浪漫气息,表达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同样延续了达·芬奇的构图模式和背叛的主题,画里的基督和使徒变成了一个个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画中的人物是曾梵志艺术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面具人物。曾梵志运用了各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时代特色和政治倾向。画家最想表达的只是内心的声音,这些符号只不过是他表达自我感受和生活经历的工具。画面所传达的也不再是宗教圣餐礼仪和宗教思想,而是画家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五、结语

刘晓东等艺术家的例子告诉我们,经典的绘画图式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发人们的观赏兴趣。但是在借鉴过程中要学会扬弃,并能够在画面中融入自己真实的观点和看法,体现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艺术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体验身边的事物,用心体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画面里,才能更好地使自己的作品与观众之间达到共鸣,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2]沃尔夫林.古典艺术[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韩振华.After“国族寓言”——从曾梵志《最后的晚餐》说起[J].艺术设计研究,2014,(01).

[4]一江春水.创意女孩和她的蔬菜画[J].创新科技码,2010,(01).

作者简介:

浅谈现代装饰绘画 篇12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的区分也可以从功效上来划分, 凡是用来装物体表面的, 无论运用了什么手法, 主要目的是去装饰了一个目标对象的, 都应该属于装饰画的范畴。而写实绘画主要着重的是绘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 有些优秀的顶尖的写实绘画画面不一定给人美的感受, 更加不带有装饰的效果。

装饰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原始绘画和装饰纹样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而流传至今的。装饰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 早已不是今天的事情,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 装饰绘画就已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立的艺术形式, 广泛地应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之中。装饰绘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 它的起源首先是人类对于事物美的追求, 为了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装饰和点缀, 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装饰绘画与生活相结合, 拉拢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使装饰绘画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以及生活习性都使人们比以前更需要艺术来调节他们的生活, 用现代室内装饰物来协调自己与生活环境。艺术家们认识到人们的这种现象, 从而他们设计和绘画出了一系列的装饰绘画和其他的装饰性的纹样, 使这些艺术品出现在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 不管人们住的是自己的家的家庭环境还是在外住的旅馆和酒店, 又或者是其他娱乐和休闲场所, 装饰绘画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美学意识随着现代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 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追求, 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样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的这些追求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能得到体现, 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已经跟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们的生活节奏也比以前加快了许多, 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脑力劳动或高强度的工作当中, 他们在下班以后需要一个安静舒适且具有格调的休息场所, 而装饰绘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美化的需求。装饰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由于它具有很多优点, 雅俗共赏, 人们在心理容易接受, 再加上装饰画可制成各种工艺品, 且便于流通, 经济实惠, 已经快成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装饰绘画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 在人们居住的房间里面的装饰画, 这些装饰画可以给居住的环境带来美的事物, 也可以使空间氛围更加活跃, 结合周围的环境, 可以成为室内装饰的亮点。再配上灯光, 就能创造出一种别致的氛围。家里的各个地方都可以利用装饰绘画进行点缀, 卧室、餐厅、厨房, 卫生间, 都可以加入一些装饰画进行点缀。?其次, 在公共场所的装饰画, 所谓公共环境就是人流量比较集中而且提供的服务一般也是人们需要的地方, 在这种很重要的场所, 装饰绘画当然也发挥到了它的很重要的特性, 能使人们在这些公共场所能欣赏到美的且具有艺术品位的事物。另外还有在娱乐场所装饰画, 现在的人们在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中都希望有些放松和消遣的场所, 而娱乐场所则成为了人们下班以后经常去的地方, 这些人对于他们所选择的娱乐场所的环境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对装饰画的要求也会不同。

目前, 装饰画的风格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 且有着适应各类环境的广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装饰绘画的特征和绘画意识使其所能应用的领域也变得非常广泛, 能进入到各类公共建筑及居家陈列之中。艺术也注重创新, 通过对现代社会中艺术的了解, 意识到创作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学习的。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渐提高, 人们对室内空间装饰的精神和意识又有了新的理解,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在物质上的功能已不再是设计中唯一的要素, 精神方面的民族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怎样将装饰绘画更好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是很多艺术家做追求的, 这样同时也会大大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能使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变得更加富有艺术气息, 从而也会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情更加愉悦。

参考文献

[1]装饰绘画, 荆鹏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上一篇:超高清电视下一篇:石油企业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