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基础教学

2024-06-14

绘画基础教学(共12篇)

绘画基础教学 篇1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不仅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还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美术教育随之得到了重视。初中是学生审美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因此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利用现行的人教版美术教材,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授课,寓教于乐。

一、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特点

(一 )具 有 概括 性 和 向 导 性

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 并且提出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在八年级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中对造型要素进行讲解时, 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实际的情况中讲述造型的要素:点、线、面、体块与空问、光与色、质地等,以便学生能在现实中体会美术,加深对美术的感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 )教学 与 生 活 紧 密 联 系

传统的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课堂中,老师先板书美术基础知识,再由老师展示绘画作品的沉闷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往往缺少有效的互动,模式仅限于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中,更提倡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中的美好,领悟生活中细微的点滴,不再局限于沉闷的课堂教学。

(三 )强 调 师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实施课改之后, 区别于过去的已形成的初中美术传统教学方式, 现在的初中美术老师应该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根据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大纲对学生制订对应的教学方案, 这样教学针对性强,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四 )注 重 培 养 学生的实 践 能 力

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实际教学中, 尽管美术老师已经非常认真负责地为学生讲解了具体的绘画原理, 但是由于仅仅只是讲学的形式,因此学生实际达到的效果比较一般,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由于人教版的教材并没有为学生设定一个硬性的发展标准,希望学生能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赏析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讲解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再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实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问题

(一 )教 师 教学方面

在初中美术的基础绘画教学内容这一方面, 虽然现在对美术越来越重视, 但是由于受之前长期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教学存在一种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化倾向,这种倾向,使得老师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 反而回避了审美的传授, 把美术学习当做纯技术型的学习。

很多中学美术教师错误地将美术与画画单纯地画等号,美术欣赏只被当做图片欣赏, 而忽略了美术欣赏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让学生自己发挥,要引导学生,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这是一个需要被注意的方面。

(二 )学生学习方面

由于教育环境长期对文化的重视要高于艺术,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实践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美术教学的内涵、教学手段、课型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强化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除了要重视美术欣赏方面以外, 美术创作也要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倡导学生自己多动手,体会美好,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承担着教会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任务。教师不应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深入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绘画潜能,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绘画的热爱,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在学生的发展阶段中, 初中阶段是一个审美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初中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项学习,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要做好这些教学方面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绘画基础教学 篇2

陈立君

本文郑重声明,如果引用不注明来源,必将投诉到底

摘要: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类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与之相适应,各层次高校争相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但是,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和对在校的以及已经毕业的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综合设计素质不高、设计作品缺少底蕴、创作理念漂浮无根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在实际的创作或设计中,比较容易找到要表现的形式感或者色彩表现,但是对作品的内涵深度缺少挖掘,缺少文化底蕴等等。究其原因,一是很多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基本文化素质就相对较低,对一些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没有很深的感知和认识;二是当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仍以现代的、西方的绘画、设计、创作等为主,而对一些提高基本文化素质、提升传统文化底蕴的课程或者教育内容重视不够,甚至根本就没有。因此,笔者呼吁,应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大力开展传统绘画课程的教学。

一、传统绘画之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从古至今,历经千年,其笔墨、意境、造型、构图等独具一格,其艺术魅力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很强的借鉴、吸收作用。实际上,在许多成功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传统绘画的影子,不论是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园林设计还是建 1

筑设计,我们从中都能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巨大影响。要提升设计人才的内涵和素质,中国传统绘画课程的教学就应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1.进行传统绘画教学,能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基本素质 当前,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高考前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应试而进行的强化训练,带有一定的程式性。我国艺术高考科目现在多是以西方传统绘画基础科目——素描和色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又偏低,造成考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不重视。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知之甚少,必定影响其设计专业的学习和作品的创作。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徐渭绘画作品淋漓酣畅、大胆创新的风格,介绍徐渭的绘画风格和他的个性人格是分不开的,学生们不知道徐渭,那应该对徐文长这个名字应该熟悉吧,在高中课本上有一篇关于他故事的文言文《徐文长传》,没想到居然没一个学生知道!很多学生对传统绘画的造型手段等基本知识一无所知,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缺失非常严重。因此,通过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与传统绘画相关的课程,通过对传统绘画以及相关的文化、艺术知识的掌握,可以加强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绘画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懂得传统绘画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形神兼备”的传统美学思想,具备传统艺术的基本素质,为进一步的设计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

2.加强传统绘画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已经十分紧密,东西方的绘画也互相包容、高度融合。在全国美展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油画展区的有些作品虽然用的还是油画颜料,但是采用传统绘画的宣纸或者构图等;而在中国画展区的传统绘画又经常能看到一些作品虽然是采用传统绘画的工具或材料,但是在色彩或画面构成上又汲取了西方绘画的养分。在设计领域,现代的高科技材料和技法,已经使东西方在设计领域的探讨趋于一个层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的设计作品没有民族文化的底蕴,没有民族特色,就只能跟在西方设计的后面亦步亦趋。而设计作品加入民族元素,作品就有了“魂”,更具有特色和生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国画教学,正是要使学生感悟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内涵,将其融入到现

代思维之中,从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

3.提高传统绘画素质,能增加艺术设计创作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多元化是现代艺术百花齐放、风格各异的一种趋势。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应该是多元化,不仅要汲取西方艺术的精髓、民间剪纸艺术、书法艺术等,还要吸收传统绘画的精华。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气韵生动”的神韵和“意造境生”的审美情趣都可以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不竭的灵感源泉。“中国画从写生、写意、意象创造到追求气韵风韵有着一套完整的程序和灵境,而这些也正是现代美术和设计创作所要遵循的创作原则。”[2][1]如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林风眠,把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水墨境界相结合,画面构图一般是正方形而且没有标题,热烈的色彩融于水墨之中,笔墨放纵、遒劲,韵味优美,特点鲜明。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绘画的元素,必定会增加作品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内涵和底蕴。

4.了解传统绘画特点,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设计创作有极大帮助现代艺术设计通常使用电脑软件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创作,不仅需要表现素描效果、油画效果、水彩效果等,有时还需要表现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线条效果。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图形图像制作等专业的非艺术生,他们之前没有美术基础,进校后学会使用一些绘图软件,但是在进行设计创作时,软件是熟悉了,因为没有美术基础,在画面的构图、布局、疏密、浓淡、色彩等方面根本不知道如何经营。如果有传统绘画的基础,同时又熟悉绘图软件,那么只要能看懂的画面,基本也能在电脑上表现出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应该加强传统绘画知识的传授,只有懂得传统绘画的作画程序、步骤和表现的意境效果等,才能在电脑设计中学会如何构图,如何布局,如何渲染,才能达到理想的表现效果。

二、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传统绘画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各类高校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层次不同,方向各异,培养目标也有不同的要求。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传统绘画教学,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定

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中国传统绘画课程的学习,增加传统文化艺术修养,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1.把传统绘画课程纳入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之中,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当前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很多不能体现对传统绘画课程的足够重视。即使是开设了传统绘画课程的学校,由于大多处于摸索阶段,传统绘画课程的设置安排也不尽科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缺乏沟通,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各种知识点、技能训练之间是孤立的、断裂的,导致传统绘画课程不能很好的为设计专业的学习提供依托和帮助。因此,在制定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时,要将传统绘画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公共课程,纳入到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之中,分类分型科学合理地和各类专业课程相结合。专业教师之间要保持沟通联系,互通有无,寻找课程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保持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共同为提高学生专业艺术素质服务。

2.注重与专业相联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传统绘画课程,不能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生搬硬套过来,不考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按照国画专业的教学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这样势必导致学生觉得现在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专业没有联系,提不起兴趣。比如在教学中,如果只一味地讲授线条的美感、形式感、力度、弹性,学生就会感到太抽象、空洞,如果能把往届学生的手绘效果图拿出来结合分析,了解原来这个线条就是他们以后专业课要用到的线条,这样学生就会比较专心主动地去分析学习。

3.按照不同专业层次,合理选择教材和教辅资料传统绘画课程在绘画类专业中的设置已经比较成熟,教材和教辅资料比较丰富而且成体系。但是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开设的传统绘画课程,除了面临课时相对较少、时间相对不足之外,合适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也相对匮乏。绘画专业课教材内容多,专业性强,而艺术设计类作为基础课的传统绘画教材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既能让学生掌握传统绘画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教辅资料信息配置方面也要满足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职业发展需要,避免在教学中因循守旧,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摸索阶段,教师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合理选择现有的或自编教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科学的、合适的传统绘画课程的教学资料。

4.根据具体专业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类专业和绘画类专业由于专业定位和办学方向不同,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有差别,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有区别。绘画类专业的传统绘画教学一般以临摹经典名画为主,通过大量的临摹掌握笔墨、造型形式与意境、构图等之后才有写生创作。而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传统绘画教学,就不能仅仅是笔墨、技法的学习和训练,更应该注重寻找现代艺术设计和传统绘画的共同结合点,在讲授理论、赏析作品时,内容不能太枯燥和深奥,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赏析的作品要有代表性,并结合具体专业联系分析;在进行实践练习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突出专业特点,为专业创作打基础、储能量。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是最具中国人文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那独特的笔墨技法、精妙的构图布局和以情达意、情景融合的气韵意境对现代艺术设计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无论从现代艺术设计本身的专业发展还是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都应该重视传统绘画课程的教学。当然,传统也需要创新,“如果脱离传统之路,势必迷失前进的方向,但若一味沉迷于传统之中,在现代设计中单纯地强调传统、依赖传统,[3]而无新鲜血液输入,将会导致传统艺术发展的停滞。”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我还需要不

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63-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说到基础,我们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审美口味的不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的评价可能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虽然每个学生的特性不同,但我们的每个学生却都是有可培养性的。

总的来说,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的关系,掌握其中的奥秘,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正确把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客观原则,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绘画基础教学 篇4

在纷繁多变的艺术浪潮中,基础教什么?如何教?或许是教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诚然,作为基础教学,离不开学科基本常识、规律、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而在当代艺术多元和复杂专业结构的大背景下,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广泛知识的涉猎又是基础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鉴于这两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应四位一体:掌握规律、培养技能、开阔视野、发展观念。事实上,在高等教育中都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方向,就是首先使学生获得一种广泛的人文视野,然后进入学科未知领域的探索,艺术学科也不例外。教学过程中,笔者倡导“图式”介入教学——在常规写生训练的同时介入对大量经典或优秀绘画作品的学习(分析、比较、借鉴、实践)。众所周知,教育离不开传承,美术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实际上大多是通过对已有绘画图式的学习实现的。伟大的文艺复兴所出现的新艺术表现形式,归根到底也是对古希腊罗马经典艺术图式普遍关注的结果。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指出:“图式是艺术家施展魔法的媒介,没有这种媒介,没有一个能够加以和娇正的图式,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能模仿现实。”1“每个艺术家首先都必须有所知道并构成一个图式,然后加以调整,使之顺应描绘的需要。”2可见图式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其实,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模式也是通过对已有图式的教学实现的,但它主要以教师个人经验图式和单一的“写实”造型要求作为教学的支撑点。显然,过于狭隘的教学范式与当代艺术的自由和广泛的专业结构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其可预见的影响主要在学生思维广度与绘画语言表达方式层面。在“图式”介入的教学中,通过优秀绘画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把思维推向更广的空间,并能培养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下面就教学中要侧重的两个方面进行简略探讨:

一、着重改变偏重技术传授倾向的教学,以研究造型规律为主,在掌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发展思维、培养技能。综合性能力培养是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特征,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绘画基础,又要重视思维能力基础。大量经典和优秀图式的学习,是掌握规律和发展思维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因此教学中要重视经典作品的作用,充分挖掘图式中潜在的造型规律与遮蔽的丰富语义。在教学中要注意:第一,为了使焦点集中到共性规律的把握上,应引导学生着重关注画面的抽象构成形式(如黑白色块的平面构成、形状对色彩的分割所形成的色块之间的对比关系)。实际上,在平面造型中,一个具体的形状与色块所构成的抽象形式,才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心理的基本因素。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说::“形式一经摆脱模拟、写实,便使自己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前进的道路,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便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影响人们的感受和观念。”3因此,在基础教学中要逐渐引导学生摆脱单纯的“模拟”而侧重于艺术自身规律的掌握;第二,美术教学也要系统化与知识化。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知识性让步于技术性,不易于知识系统化的实施,“图式”介入为教学条理化提供了可能性。如色彩静物写生课可按“画面的黑白灰组织”“色块的归纳与限色”“色调的组织”“色彩的平面协调性”等几个知识模块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借助图式学习以掌握造型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对规律运用的写生实践。经过这样的整合,既保持了绘画写生课程的独立性,又明确地把造型基本知识转归到几个不同的教学模块之中,有助于学生的掌握。

二、注重艺术思想与艺术时代性意识的培养,强调技术的差异性让位于艺术观念的独特性和个体创造性。艺术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这也是艺术的审美价值所在。绘画作为传达媒介的一种图式形式,图像的表述和视觉的体认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个“看”法或认识。美国著名学者苏珊·桑塔格在她的《反对阐述》一书中写道:“一个艺术作品之所以比另一个艺术作品更有兴味,并不取决于该作品的风格选择是否让我们注意到了更多东西,而是取决于这种注意的强度、可信度以及是否机智,不管其焦距如何狭窄。”4一幅吸引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视觉力度——视觉在接受图像信息时所感受到的审美强度,而非纯粹的技术层面,所以艺术思想与艺术传达方式对作品的成败起关键的作用。同时,艺术观念也是作品从“模拟”走向写“我”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基础教学中,要重视观念层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在不同的艺术理念中进行深化和系统研究,并藉此进入文化思考的领域。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图式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知不同图式的观念差异,引导学生从常态发现非常,从看似乏味的形象中发现并表达出“意味”,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绘画心理场。

绘画步骤教学:漫画小鹿绘画教程 篇5

第一步:画小鹿画像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准备一张白纸,一只黑色笔,一盒彩色笔。

第二步:用黑色笔在纸张的右上角画出小鹿的头部,椭圆形的脸部轮廓,在画上两个小黑点作为小鹿的眼睛,接着在左下角画出一条小弧线,作为小鹿的嘴巴,最后为小鹿增添上两只小耳朵,画出山峰形的小耳朵,可爱极了。

第三步:接着就害处小鹿的触角,小鹿的触角有梅花纹,这里我们用漫画版的画法,将小鹿的小角画出两个小梅花,这就是小鹿的梅花触角了。

第四步:画出小鹿的身躯,圆圆的肚子沿着脖子向下伸展,在小鹿的背部画上几个不规则的小圆圈,这是梅花鹿特有的花纹。

第五步:接着画出小鹿的四肢,小鹿的四肢是又细又长的。我们在四肢的底部画出四条小横线,是把小鹿的脚趾手指与脚部手部区分开来。

第六步:画出小鹿摇摆的尾巴,小鹿的尾巴是倒三角形的,一条小长线牵着三角形,刚刚好展示小鹿摇摆的小尾巴。

第七步:为小鹿加上一些鬃毛,在背部向颈部延伸的地方添加,画出不规则的毛发姿态即可。

绘画基础教学 篇6

【关键词】设计 绘画基础 教学 评价

1 设计专业中绘画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升温与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美术教育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绝大部分是坚持机械地照搬现实的原则,很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创作与创新,与设计专业重点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已不合拍。

在设计教学中往往将绘画基础课作为设计专业的附属课程,其重要性自然要大打折扣。

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是在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教学基础上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认识和了解对象的形体、色彩、结构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将组成对象本身的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转换成设计语言和元素进行创新的排练和组合,区别于原有对象的新的视觉形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l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几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2 传统绘画与设计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素描基础课,彩色绘画教学内容强调对象的形状、颜色,黑白灰的基调、纹理、体积、视角等方面的要求,这表明目标明确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的体现,因为它是培养艺术家的正确选择和途径;而在专业教学设计中,目前如果过于强调实际的空间环境和黑白灰色调的草图,而忽视教学目标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塑造体积、纹理上花太多的时间去追求光影的效果和图面的效果,会不会觉得有点太奢侈了,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不是画家、艺术家,所以它的必要性和根本性有多少。盲目的在静物、几何体石膏等绘画上拖延,会使学生失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不用说创造和创新。所以传统的绘画基础课在课堂上,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快速的学习概括形体即造型能力,也体现了基本训练明确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专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应准确的分析被画景物运用结构素描的方法去实践,另外用有形和无形的关系的表现;其次,培养学生的能力,除了传统的黑白灰调的绘画方法,还应促进学生独特个性的表现,不是来让学生如何抽象和具象的表现作品,应重视他们真实和独特的视角与绘画语言,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经验,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力的独立性:最后,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从自由组合还是想象的能力和形象的塑造。对于绘画方法的练习和设计绘画的步骤都是培养设计人才的方式,不同的培养方法也适合不同的设计专业领域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现今,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都是多元化的。所以“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计绘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意的问题之外,也要注重解决问题后的结果,就是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因为我们的老师与学生不同的审美趣味,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的评价会影响很多学生的积极性,要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解决一个兴趣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点,虽然每个学生的特点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可培养的潜力。

结语

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传统绘画基础和设计的绘画基础的关系,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正确把握设计基础教学的客观原则,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绘画基础教学 篇7

一、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的现状

传统的绘画基础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对人像、事物等进行写生, 但是在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之后, 这种教学方式就已经不合适了。各高校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主要是对色彩与素描绘画进行一定的调整, 将这两种分局予以打破。当前高校主要是把绘画基础课课程分解成空间、平面等综合的作用, 也就是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分解, 这就使得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更受欢迎, 学生们学习起来也就更容易些, 学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一) 造型设计训练。学生在学习艺术设计专业之前对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多少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高校在该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修养进行深入的培养, 进而导致改革的教学模式对对形体与画面方面的建设更为重视。改革后的绘画基础课对色彩的要求更广泛, 不再限制颜色的使用, 甚至有了“非写生”这方面的内容, 这也就要求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要更加成熟, 可以为学生对艺术的整体性运用奠定基础。造型训练时要求学生要运用色彩, 突出整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创造、归纳的能力。另外, 教师在训练写生能力时, 要要求学生与形式美进行联系, 在对点、线、面的处理上要比例均衡, 和谐。在艺术设计中, 美的法则是不同的, 比如说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等, 这些都是绘画基础课中要研究的东西, 在设计中就是要突出这种和谐, 来追求更高美的境地。

(二) 使形体与空间从自然到抽象的转变。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中, 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将形体与空间从自然性向抽象转变。在该转变阶段, 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空间绘画、色彩、透视等方面的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空间构建能力与感觉认知。同时, 这也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材料、工具等的认知、分析的绘画过程, 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认知。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提醒学生对色彩原理在现代绘画中的作用进行深刻的思考, 从而影响学生对画面构建的认识。

(三) 实现写生从空间向平面的转换。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就是希望可以给学生开发出一个“写实”的空间, 使得学生在绘画时能够突破自身的限制, 博学多识, 实现空间向平面的转换。绘画基础课针对这种情况, 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对比合适的物体进行写生, 从而实现黑白与彩色平面的转换, 该种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学习能力。

(四) 综合运用绘画材料。绘画基础课教学中, 对材料的运用是涉及到对平面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与学生对材料的敏锐度等。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涉及到平面向立体的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材料运用的敏锐度。在该种教学模式中,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生动活泼, 也更加富有创造能力, 使得学生在绘画基础课的学习中更加轻松。综合的运用材料主要是希望学生可以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与许多学科都有着联系, 所以在该专业中应该要开设绘画基础课。但是高校在开展绘画基础课时都会有些误解, 因此, 在高校开设绘画基础课就要明确知道其要求, 发现不足, 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对造型技能进行训练, 综合的运用材料等。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希望在未来, 绘画基础课可以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更加符合现代化的需求。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 与很多的学科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美术、工程、营销等, 因而,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习绘画基础课,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审美能力等。本文主要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进行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少俐.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05) .

[2]李志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J].艺术教育, 2014 (05) .

[3]余育锐.浅谈中职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的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4 (10) .

[4]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 南京艺术学院, 2006年12月.

绘画基础教学 篇8

有关绘画基础课教学, 诸如基本功训练法则、风格以及与专业关系等问题, 已有许多论述。这里仅简略谈谈我校工艺美术系的绘画基础教学情况, 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想法。

1 敏锐观察和体验生活是培养学生造型艺术才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工艺美术的绘画基础既是一门技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 它的作用与专业基础凝固一体, 融化在专业设计中。从历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来看, 由于绘画基础深浅不同, 所取得的专业设计能力亦有差别, 一般情况下, 绘画基础深厚的学生对专业设计学得也好, 创意与构思和艺术处理的思路就比较宽广, 表现技法也多样灵活。绘画基础较差的同学专业设计也有些一般。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仅有较好的绘画基础还不够,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设计创意能力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如同一个人需各种营养, 不然就会成为发育不良的专职工匠。

绘画基础是工艺美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体现了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工艺美术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工艺美术的绘画基础包括素描, 色彩和国画等课程, 每门课又都涉及到艺术构思与创意、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所以绘画基础课老师除教学生一定的技巧技艺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观点。

在基础绘画的练习中, 通过系统有规律写生, 要训练本专业学生所需的敏锐观察能力, 要培养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观察习惯, 不仅在作画的时候要观察琢磨所看到的一切事物, 尤其那些瞬间万变的印象, 即是不画也要留意观察, 观察时对每一个微小部分和典型的细节都不应忽视, 使视觉记忆的水平不断的发展和升华。这是速写、默写和想象画的基础。当需要时, 这些变化万千的形和色便在记忆中活跃起来, 从脑海深处浮现到画面上。产生一种创意和构思的冲动。这对我们从事工艺美术设计的人来说, 只有养成时时刻刻的观察生活的习惯, 才会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 每个人对事物的观察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情感, 而且各有不同。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日常所见的现象中, 洞察到一般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理解那些现象的本质, 培养学生具有全面表现事物本质的造型技能。学生的艺术才能各有差异是客观存在, 这并非是由于天赋。听觉机灵视觉敏锐, 不过是发展艺术才能的优越条件。任何才能在孤独状态中都难得到发展, 启蒙教育和周围的环境的影响, 是人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创造才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条件。当你所掌握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运用时, 就反映出你对这方面的才能。绘画基础课的教学中, 每一个环节对造就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才能负有重要的启蒙教育和的任务。

2 工艺美术设计与创新离不开绘画造型基础, 不同的设计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对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不论是产品造型设计, 还是装璜、广告等设计与创意方面, 都大量融合了各种绘画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创作手法, 有的工艺美术作品几乎是一幅完美的现代绘画。绘画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为我们工艺美术造型设计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使我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让人们得到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的就应该基于这一出发点。

绘画基础各门课程设置, 应符合不同专业设计的要求, 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比重也应不同或有所侧重。如我校工艺美术系的宝玉石鉴定与设计, 绘画基础课主要以素描课为教学重点, 绘画基础课占专业总课时百分之二十二。室内装饰设计的绘画基础所占百分之二十。工艺广告专业的绘画基础课占百分之二十。三个专业的素描内容基本一样:石膏几何体、石膏像、人物。色彩 (水粉、水彩) 课的内容三个专业也都相差不多:静物、风景为主。国画课内容, 宝玉石鉴定与设计专业以人物花鸟工笔线描为主, 室内装璜专业和工艺广告侧重人物、山水, 而花鸟很少。都以写生为主。各门课教学都有其个性和共性, 也具有各自的教学体系, 教学过程中都基本上采用从易到难, 先简后繁,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 我们在素描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打破教学常规的尝试。我们的生源层次为初中生, 学制为五年, 毕业学历为高职大专。学生入校前都经过了素描专业加试, 内容一般为静物素描, 合格的同学中大多数静物素描基础还好。为了让学生有“形”的准确意识, 在学生刚入校时, 就将第一单元石膏几何体素描换成了人物线描, 因为不画明暗素描, 而是以线为主要表现方法的素描 (线描) , 对“形”的要求特别高, 造型只要有点不准确, 画面中马上就能反映出来。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入校第一节素描课就必须重视素描“形”, 明确素描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形”为基础, 只有画准“形”, 才有可能学好素描的个道理。从第二单元再进入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等素描课程, 实践证明这种打破教学常规尝试, 对提高学生写实的素描能力和造型意识以及对今后专业设计帮助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意义深远。

工艺美术的特点不同其它造型艺术, 它有着自身的规律, 它所表现的内容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联, 所以它的创作和设计素材也是形形色色的, 表现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 甚至一片枯片的形状, 纤维组织及其色彩都会启发设计、创意和构思, 引出优美的造型和图案。学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艺术设计能力, 我们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应各尽其才, 围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绘画写生对自然形态提炼概括, 突出形象特征, 这些要求和所采取的表现手段与专业设计基础十分相联, 但不能彼此相互代替, 否则就冲淡各自的根本任务。任何的形式变化都源于自然生活中, 没有花酿不成蜜, 而蜜并非是花。不具备起码的写生能力, 甚至把造“形”比例不准确当着艺术夸张, 简单概念与提炼概括混淆不分, 任笔自流离开法度, 最终歪曲所表现的形象, 这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工艺美术的绘画课基本结构是以造型艺术共性为基础。

3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因材施教, 努力提高学生的造型理念和创新意识

近年来, 由高职生扩招, 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绘画专业基础较差, 加之初中生年龄偏小, 学生厌学情绪较严重。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我们除了采用一些超常规的教学方法外, 对新生绘画基础训练从严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方法和完成作业步骤等造型意识上, 从最基础的“形”准确到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从自然物象的“形”到艺术中的“形”, 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物象的造型意识。我们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会使学生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迅速提高。人的艺术才能不仅表现在敏锐观察、正确的思考和判断,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创造造型理念, 这种造型的理念就是绘画基础课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高年级具备了一定的写生能力, 又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绘画课在最后阶段主要侧重对物象形象的概括提炼和夸张, 运用设计理念, 绘制设计性素描, 强调个性发展教师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课题要求各个专业都需要安排一定比重的全面因素的作业, 在共性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有所差别, 如室内装璜专业和工艺广告专业, 素描课为人物, 以短期作业为主, 另加速写, 着重研究结构和形式法则, 以及素描创作设计的内在规律。而宝玉石鉴定与设计专业素描则重写实性, 用线表现“形”的律动节奏。作业时数服从课题要求, 长短期穿插进行……

一幅好的作品始终体现步步深入反复修正和创意的过程。人对素描的认识是在不同感觉所组成的整体关系进行分解与综合过程中提高的。正确的认识是取决于准确分析, 要知其所以然, 就需要具有严肃求实的精神, 象科学试验分解溶合物的组成成分那样, 在自然形象中有比想象好的一面, 而想象也具有比看到更好的另一面, 客观存在和主观联想合二为一是素描造型的基础, 二者缺一不可, 否则就会画成刻板的标本图解, 或者是脱离对象的其它什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特点在共同课程中因材施教, 提出不同侧重要求, 如果不按造型艺术规律去对待我们每一幅作品, 那么我们会很难学好本专业。

绘画基础教学 篇9

关键词:整体布局,颜色填充,线条,构图

一、注意整体的布局

一幅画的整体布局非常重要,这也是给观看者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幅画整体布局不合理,那么其他的优点再突出也会被抹杀掉;而如果一幅画整体布局合理,那么将可以起到掩盖其他缺点的作用。这就好比一间房屋,我们一进门,视线会自然转移到地面,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很整齐,地面也很干净自然会感到很舒服。试想,如果房间中的其他东西摆得很整齐,但是地面上却有一些垃圾,那么给人整体感觉还是会比较乱;反过来,如果其他东西摆放得比较乱,而地面非常干净,就不会感觉房间乱,反而会给人造成一种整洁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细节性问题,我们的注意力首先会被整体所吸引。因此,对于一幅画来说,整体布局的作用自然就无需多言。

那么,如何进行整体布局呢?或者说怎样的布局算作合理呢?(1)所有的意象都在其应该在的位置。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最好不要尝试现代主义的画风。一方面我国并没有这样的传统,另一方面,艺术造诣和绘画功底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而贸然尝试可能会贻笑大方。所以,学生在开始的阶段最好还是按部就班,恰当地安排近似的描画。在画山水画时,不要将山画得过大而水画得过小;在画人物画时,最好放入到一定的场景中等等。总之,要恰当安排;(2)要多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对于山水的描绘应该留出多少天空的位置等。多观察,将生活中的情景与绘画结合,这样在作画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二、颜色与填充度的协调

一幅画的颜色搭配、亮度以及填充度等对于画面整体感的好坏至关重要。一副好的美术画作在配色上一定是经过细致思考的。比如说,一幅画立意于“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那么画面整体就要呈现出淡淡的黄色,其中天空浅蓝,土地深黄,中间部分作为过度来调节,让人看后就可以联想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图画;而如果是关于“极地登山”的立意,则要以南北两极皑皑白雪的白色为主体,通过科考队员或登山者的衣服颜色凸显人们为国家探险或挑战自我的伟大等。一方面,作画者要通过颜色来实现作品的美观效果;另一方面,要通过颜色来渲染某些气氛,以引起观者的某些情感共鸣,达到内涵深刻的目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颜色的填充使画面更优美,至于引发人们思想共鸣等则不必强求,随着学生阅历和知识的增加,再要求学生给画上色的时候考虑观者的感情。

对于颜色的透明度也要注意,透明的画法通常可以带来以下几种效果。(1)可以透过画面的主体颜色突出某些意象。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在山水画中,可以将空气的透明度降低,营造出云雾缭绕中露出山顶高塔、或寺庙一角的画面,从而突出塔和寺;(2)可以通过透明度的变化引导观者的视线。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看某一幅画时,通常会按照颜色深浅移动目光。在一幅画中,通过透明度的降低或升高,引导观者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看,然后将画中最关键的意象放到画面延伸的末端,以引起观看者的注意。

三、线条与构图

一幅画中总会有许多线条,这些线条可以是自然的线条,比如,房屋、街道等延伸出的线条,也可以是人为的线条,例如,人的侧脸所勾勒出的线条等。这些线条对于反映一幅画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线条判断该画作者的基本功。

在作者勾勒线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点。(1)不要过多过杂。画街景时尽量采用平直的线条,可以适当使用弯曲的线条,但是不要过分采用。线条在交叉的过程中要掌握好位置,否则相交处可能会不协调。(2)尽量使用自然的线条。如上文提到的房屋、街道等,会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整洁。山水画中也可以使用山川、河流的线条等。

构图对于一幅画的整体感觉也很重要,这既取决于画的类型,也取决于作者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其实,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与摄影有较大的交集,因此可以借鉴一些摄影的构图方式。下文举几例。(1)如果是风景画,山水相间,最好采用线性构图。也就是说河流的方向最好是按照整张纸的对角线延伸,这可以给观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山则要考虑山顶上留出多少空白才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如果有湖泊,最好画出山在湖泊中的倒影等。(2)对于人物画则要考虑性别、年龄、职业等多种因素来构图,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凸显其特点。比如,女性的面部曲线要柔和,而男性则可以刚毅一些,以突出棱角等。

总之,小学美术绘画能力的培养要从整体布局、颜色填充以及构图与线条的多方角度去考虑。以上只是最基本的一些绘画基础知识和技巧,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尝试,区分不同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不断去感受,才能达到提高绘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J].课程与教学,2015(2):35-37.

绘画基础教学 篇10

一、有基础才有设计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其设计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用与美化”的艺术创造过程。一名成功的设计师,他的任何设计都要通过草图或效果图的视觉形态展现出来,而视觉形态的优与劣取决于个人的造型素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可以说,没有好的造型基础,就难有好的设计。我国不少顶级的画家就是一流的设计师,黄永玉便是其中的代表。他画品高超,设计也是超一流,早年设计的“猴票”今天依然是邮票收藏家难得一求的上品,而“酒鬼”酒的包装更成为包装设计界的典范。当今家喻户晓的韩美林,在动物水墨画方面造诣极高,可谓是中国画坛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大师,他设计的申奥标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更是得到广泛的社会赞誉,堪称为艺术设计的经典。享誉国际画坛的陈逸飞,其绘画功底之扎实,艺术修养之深湛,至今仍令画界叹服,他涉及的设计领域更加宽广,其代表性的服装设计更是众口皆碑。

广州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绘画基本功,他们深知绘画基础与艺术设计之间关系密切,不仅绘画基础课教师注重造型训练,专业设计课教师也强调造型素养和审美修养,电脑设计教师同样也很看重造型能力,将之视为电脑设计表现的基础。设计系现有教师五十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0人,绘画功底和审美素养均有较高水平。

二、将基础融入设计

既然绘画基础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如此紧密,绘画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应占一个什么样的比重便成为问题的关键。这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能解决的一个难题,出现了众说纷纭的现象。一些学校的绘画基础课教师片面强调造型训练,不少学校继续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色彩教学中进行纯绘画练习,专业课教师则大喊专业课时太少。是培养画家还是培养设计师,这个矛盾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已存在了很长时间,追溯其根源,还是在于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近年特别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行业、企业的需要,按照设计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确定课程体系,制定培养方案。近几年设计系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影视动画专业、皮具设计专业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1、将传统的课程体系改变为“项目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基本上是老三块,即基本理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部分。针对目前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系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广州商业都市的特点,突出了商业设计的地方特色,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商业广告设计项目课程模块”、“商业包装设计项目课程模块”、“商业形象与Ⅵ设计项目课程模块”、“商业环境设计项目课程模块”等模块,又将传统的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基础课整合为“创意素描与快速表现”、“色彩与设计表现”、“方案草图训练”等课程,同时将之有机融入到广告、包装、形象设计等专业课程中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是根据室内设计的行业要求,将传统的课程体系整合为“小户型项目设计课程模块”、“大户型项目设计课程模块”、“公装项目设计课程模块”、“景观项目设计课程项目模块”等四大项目模块。

2、变纯绘画训练为设计表现训练

传统的绘画训练主要是针对绘画艺术创作而设计的,训练时间长,方法严谨,强调绘画语言的表现。然而面对艺术设计各专业的绘画训练则是为了加强设计表现而进行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的绘画训练课程应为设计表现服务。目前,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系的绘画基础课已采用了“专业性”、“草图性”、“小幅性”、“快速性”、“多量性”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所谓的专业性,就是绘画基础训练紧密围绕专业设计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以静物、石膏、人物、风景等表现对象为主的基础绘画训练内容。如室内设计专业,即基本上改以沙发、茶几、橱柜、床、卫浴、厨具等为训练内容。表现形式则采取多样化,既有造型结构与空间的训练,又有为设计服务的平面图形训练工具材料也强调应用性训练,加强钢笔、针管笔、马克笔、彩铅等工具的训练。草图性训练更是针对艺术设计的行业实际需要,重点训练学生设计构思与创意方案的表现,突出出图的快速性训练和方案的表达性训练。小幅性训练则以小幅画面练习为主,改变传统的8开、4开、2开的大幅画面训练方法,充分利用小幅画面的练习优势,促使学生去强调表现对象的整体性、结构性、快速性和多量性,而淡化传统的质感刻划及过分追求绘画的艺术表现。

三、从基础改革到模式创新

儿童绘画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基础 篇11

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说明,儿童形象思维的表达及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顺序应是这样的:一岁半自发地无意识地乱画;两岁有自己喜爱的颜色;两岁半能画圆圈,并具有想象的初始内容,集中精力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三岁能说出大小、上下,有了描述性绘画意识和最初的想象活动,并有了时间观念;三岁半能对自己用笔画出的圈圈、道道及痕迹命名,说出意思,如,这是“妈妈喂孩子”,这是“宝宝睡觉觉”等,识别颜色的正确率是70%;四岁开始知道前后,神经系统内意志得到发展,有很好的控制、调节行为的能力,知道想法和信念影响着行为;四岁半知道因果关系。根据以上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的观点与美术教学实践表明:儿童学习绘画的最早年龄应是3.5岁~4岁。

有的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及表现,观察、注意不够,不能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目的,单从表面现象上就下结论是好还是不好。或者以孩子听不听话,乖不乖来评价孩子,造成了对孩子的误解,使孩子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比如,两个孩子同时画一个苹果,很有可能一个孩子画得很大,另一个画得很小,家长不能简单地批评或埋怨画得小的孩子。画画得不大,可能有较为复杂或更深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孩子画得画大与小,跟孩子的胆量及个性有很大关系,如果孩子家里的生活环境比较宽松随便,孩子画起画来就大胆、画也大气、随意;相反,孩子在家里被管得太严,束缚太多,规矩太多,画画时就会束手束脚,小心翼翼,怕画错了被批评。画得东西小、线条窝憋、楞角多、不流畅、画面支离破碎是孩子的心理在起作用,不是教师和家长告诉孩子要画大就能画大的。有一个基本事实可以肯定:胆小了,就画不大,这是心理的原因。实践还发现:胆小的孩子一般意志也薄弱,办事缺乏主动,爱依赖别人,更缺少创新精神。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这一现象的形成跟孩子缺乏父爱、和母亲过于亲密、依恋及长期生活在“母性群”周围(幼儿园或亲戚阿姨)有密切联系。父亲带给孩子的坚强、勇敢、大度、承受力和阳刚之气是其他人很难替代的,父亲多和孩子玩,多带孩子在“男人圈”里玩,就能解决“依恋”问题。再如,在画画的孩子中间,有的小朋友爱咬手指头和笔帽,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孩子不讲卫生。心理学家认为:这个现象是由孩子在吃奶时奶不足造成的,咬手指头是一种“奶不足”的心理补偿现象。我在班里对二十多位有此习惯的小朋友的家长作了详细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教孩子画画也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孩子的“表面现象”蒙住了眼睛。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讲述涂鸦作品告诉成人一些重要的信息。但是,讲故事的情境依然存在问题,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还不能对绘画任务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讲故事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儿童的词汇量有限。我们还需要知道,儿童涂鸦绘画的内容会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很大变化,讲述随即也发生变化。儿童开始绘画时说“这是我妈妈”,很快又会说是别的东西。事实上,第二天儿童还会重新命名这幅作品,说出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名称;第三天,儿童同样还会对涂鸦作品做出新的解释。想教育孩子就得了解孩子,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把儿童心理学纳入儿童美术课程是一个比较新的教育理念。事实上,在儿童各个年龄的不同时期,儿童绘画原本已比较清楚地反应了孩子生理、心理不断发展的变化过程,只是我们以前还没认识到“心理”所起的作用。以前教师考虑比较多的是怎样教,而没考虑学生会怎样学。懂得儿童心理学就会了解孩子学画的心理活动,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实践中,也会眼光更敏锐,看问题更清楚,辅导更准确。

参考文献:

[1]孙小红.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儿童绘画心理[J].老区建设,2009(8).

绘画基础教学 篇12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 在我国其办学时间短, 它既不能复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 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高职高专现成的办学模式。而艺术类专业的办学时间就更为短暂, 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确定, 加之现代计算机的普及, 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这在绘画等基础课程在学生培养上的作用与影响逐渐被忽略与轻视。

二、绘画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目标造成教学任务上的差异性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需要的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 强调学校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轻视了学生个人全面素质的发展与专业素质的提高。“市场为导向”导致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都围绕着市场而展开, 将高职高专教育变成了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高校由于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 自然在中心教学任务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例如, 在素描写生的教学过程中, 普通本科教育可能侧重的是不同光线下对客观对象的形体、结构、动态、比例、空间、透视、明暗、虚实、质感等全因素关系的描绘, 寄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而高职高专教学更侧重于对对象自身结构的理解和表达, 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 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训练学生专业上设计意图的表达。

绘画等专业基础教学在各个高职高专院校都是向着社会适应化、专业化、科技化等方向变革发展, 但是绘画等专业基础课的最有效的开展方式就是需要适应于职业工作的内涵。绘画等专业基础课还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学生培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下, 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零适应期”的合格专业人才, 相信高职高专院校的绘画等基础课程会有所改善。

(二) 高职高专生源质量令人担忧

回顾百年当代中国艺术教育, 其实, 就存在的问题而言在诞生初期早已埋下伏笔。清朝末年, 中国艺术教育在“西化”影响下, 选择了西方油画学院派写实主义, 以绘画技术的提高训练取代了中国传统以人文主义培养艺术人才的方式。建国之后, 苏联的契斯恰科夫美术教学体系的引入, 专业学科门类越来越细, 学科的渗透与联系越来越少, 绘画技术日益提高的同时, 人文素养越来越低, 可以说这种现状仍然客观存在。艺术高考由于分数线较低, 加之近些年高考考生数的持续减少, 一些成绩较差的考生将艺术高考视为上学捷径, 这无疑对于生源质量造成了很大的挑战。这批突击进校生, 缺乏文化积淀, 综合素质较低, 入校后为绘画基础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新课题。

(三) 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没有在时间上得到有效保障

作为绘画基础教学, 其对整体专业提高、个人素养提升方面见效慢、不显见的特点, 在教育部门调整专业的前提下, 在市场经济的直接影响下, 很多学校的办学者都采用了压缩课时等做法, 将调整后的课时让利于其他“见效快”的计算机实用软件的操作课程。绘画基础教学演变为一种过程性、颇具应付与过场的课程。你说这门课有没有?的确已经开设过。但是通过这门课学生学到了什么, 结果不言而喻……真正成功的设计师是要靠丰厚的知识与技能底蕴方能立于行业的巅峰, 这种“功利性”的短效做法, 忽视了绘画基础教学在学生专业素质提高上的重要性, 不考虑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的积累, 直接导致了学生专业素质下降, 影响学生专业内涵的长远发展。当前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安排中, 由于跟其他大多数专业的在时间安排上的统一性, 根本没有合理地为绘画基础课程而设计着想, 理论上45分钟的课时, 严重地割裂了艺术学习与实践的完整性。

绘画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阶段, 只有在一定的“量”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对于这种强化技能所演化出来的高校课程来说, 不要说三年有效学习时间的高职高专院校, 就算是在普通高校甚至重点专业院校, 授课时间上的保障也是有限的。目前, 诸多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我们没有看到绘画基础课程应占有的份额, 虽然很多院校也开设如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课程, 但学时也不过区区几十节, 可想而知, 时间上的无法保障, 怎么能够让绘画课程正常开展教学。

(四) 教学运行模式不利于绘画基础课程的开展

绘画由于注重感性与个性的培养特征, 其技能的获得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训练, 在专业上才可能有所斩获, 而时间性与连续性就成为绘画技能掌握与提高的基本保障与首要前提。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与其他学科或实践性课程的不同, 绘画的表现、技能的掌握、材料的熟悉等的学习, 有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倘若只有时间上的保障而没有得到连续性的保障, 依然会造成学生在绘画的训练上的缓慢与停滞。在高职高专院校中, 虽然有统一的训练系统作为前提, 但是像绘画这样的实训课程仅仅处于辅助与第二的位置, 而这种大量的实践训练的需求也无法与实训体系相适应。换言之, 学校不可能把需要训练一个学期, 甚至更长时间的绘画课程都用实践训练的模式加以实施, 这样满足不了常规教学要求, 又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正常运行。最终, 绘画基础课程还是与其他课程掺杂在一起作为非实训类课程开展。

三、绘画基础教学相关对策分析

(一) 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

在搞清楚高职高专艺术教育与普通高等艺术教育区别的同时, 充分进行社会调研与市场分析, 重新审视培养目标与培养对象。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 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艺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就更要加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关联性等。如果高等职业教育一味地贴近于行业、企业的“零适应”, 那么带来的结果永远都是无法适应的。

(二) 稳步提高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

高职高专院校, 应以发展的眼光,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逐步提高艺术类美术高考录取分数线, 切实从根基上提高学校的生源质量。在学校内涵发展上下足工夫, 切实摒弃“重技术、轻人文”的教育思想, 践行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原则, 培养出能创造、会创造的现代艺术理念的实用型人才, 从而稳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三) 绘画基础课程需要在有效的时间上得到应用

办学者应充分调研绘画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在专业的成长与发展上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专业上、学术上的权威专家, 对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进行全面的把握与权衡, 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大纲。无论是在课间上的安排还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的安排, 都需要给予合理的时间保证。

(四) 教学运行模式必须有利于设计绘画基础课程的开展

绘画基础课程主要是跟教学运行模式相联系的, 明确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 这样才有利于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与出发, 这样才能深入地挖掘与重新衡量基础的可充电作用与价值。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及管理的运行模式, 综合性的高职高专院校必然会出现个别专业上的不适应, 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从长远的规划发展上看, 个别的专业课程的发展尽量地要适应大的环境, 适当调整形式与内容, 从而保证课程进程的有效性。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也应关注每一个专业或学科的特性,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 高职高专院校美术类绘画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这需要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要不断更新观念, 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性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夏焰, 夏鹂.试论高职院校绘画基础教学的地位和着力点[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4) .

[2]尚蕾.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文学与艺术, 2010, (3) .

[3]刘志红, 田伟.高职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教书育人, 2006, (5) .

[4]杨浩石.谈基础训练中的艺术态度——高师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浅议[J].中国美术教育, 1996, (6) .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管理下一篇:中国画的社会审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