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绘画教学变革

2024-06-16

装饰绘画教学变革(精选6篇)

装饰绘画教学变革 篇1

装饰绘画在艺术类高校教学中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装饰绘画丰富的表现形式要以材料为依托。笔者在材料上选择金属箔这种既有优秀传统又在近年得到不断开发与应用的材料作为高校装饰绘画创作的主体材料进行教学, 意图在于扩展学生对色域与材料的认知, 同时通过对传统金属箔的运用与学习,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 将金属箔应用于自己装饰绘画创作实践中, 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

一、对高校教学中装饰绘画的认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美术卷对装饰绘画的概念阐述是:“装饰绘画的内容特点是侧重于欣赏的, 其形式特点表现在造型上, 有一定幅度的图案化夸张, 在色彩上表现为平面空间的对比关系, 一般不强调三维空间的真实、光影和透视因素。”

装饰绘画派生于绘画, 与绘画有渊源, 但它逐渐已经形成为独立的个体。美和变是装饰绘画造型特点的基础, 装饰绘画的造型目标就是美, 装饰绘画的造型手段则是变。装饰绘画本身之所以能成为独立的画种, 就是从各种绘画中“变”出来的。一幅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 是作者运用变形、夸张、概括、归纳、简化等表现技巧和手法进行创作的结果。装饰绘画内容广泛, 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 具有承载美术与工艺的双重性。现代装饰画不但从传统装饰画中汲取养分, 更从现代艺术中吸取元素, 范畴不断扩展, 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在高校教学中, 装饰绘画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装饰绘画的教学就要充分尊重与挖掘装饰绘画的这些特质而使学生有所收益。把金属箔作为主要材质应用于高校综合性的装饰绘画教学实践是一种创新, 也是对现代装饰绘画创作材料应用思路的拓展。

二、金属箔的特点

金属箔是金属色在绘画中的具体材料使用形态。金属箔是以铂金、黄金、银、铜、铝为原料锤制而成的。国内作为绘画材料的金属箔有:铂金箔、各种k金箔、银箔、铜箔、铝箔、各种彩色箔以及用这些金属箔研磨成的金粉、银粉、铜粉、铝粉等。

金属箔因为其特殊的性质而具有闪耀的光泽美感。其中, 铂金箔、黄金箔和金粉因其化学性质稳定而具有色质稳定、永不变色的特征。银箔因其氧化作用, 通过加热及化学处理能形成斑斓的烧箔色彩。金属色的金属光泽之美, 使得它们可与任何颜色形成协调, 从而达到画面光彩夺目的独特视觉效果。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异的品质, 使得艺术家们以金属箔为材料, 创作出了绚丽的艺术作品。

三、高校装饰绘画教学中金属箔的运用

对于金属箔的运用, 在现代绘画中, 除了传统的描金、勾金、沥粉贴金、雕金等技法以外, 还运用了洒金、贴金丝、切金、贴金箔、埋箔等各种新的表现技法, 既继承了传统金箔的表现技法, 又发掘了金属箔的新的材质特色。现代金属箔的运用形状变得多样化, 更加注重画面肌理效果的营造, 也突破了传统中单一使用金箔的局限。

由对金属箔的运用有工艺上的要求, 工艺性与技术性较强。在使用金属箔进行装饰绘画创作过程中, 既要讲究工艺性又要讲究绘画性, 使工艺与绘画相交融。金属箔具有薄而易碎的特质, 因此, 要求学生在创作中先熟悉与掌握其工艺性的一面, 才能保护金属箔不受损伤, 保证用箔质量。这也要求在装饰绘画创作的构思阶段就需要考虑好如何用箔。在处理箔的过程中, 要求制作步骤严格, 杜绝心浮气躁, 怕麻烦的心理。

对于箔的表现方法的掌握, 除了平贴以外, 还包括如何切箔、撒箔、打磨, 对箔的保护与防变色等各方面技术与工艺的掌握。同时还需要熟悉与掌握金属箔与各种美术颜料的配合使用, 充分利用金属箔的材质美感进行装饰画创作。有些画面效果需要烧箔时, 要控制好加热时间, 才能做出各种斑斓的色彩效果。

选修装饰绘画的学生, 可能来自油画、国画、水彩等不同专业, 要积极鼓励他们把用箔技术同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 创作出装饰绘画新的表现形式。

四、将金属箔应用于高校装饰绘画教学是一种创新

将金属箔应用于高校装饰绘画教学是一种创新, 也为教学带来很多益处, 这具体体现在:

1、金属箔的运用能够扩展学生对色域的认识

金属色与黑、白、灰一样, 可以很好地与其它颜色相配合而形成和谐。这是将它用于装饰绘画教学的一大优势。学生在绘画中一般较少接触金属色, 装饰绘画对箔的运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传统金属色的运用;了解现代画家借助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 使金属箔的色域得以扩展与创新, 从而对金属色应用于绘画有更深刻的认识。金属箔的运用是对学生色域认识范畴的有益扩充, 甚至能够引发学生对其它更广泛色域的新探索。

2、金属箔的运用能够扩展学生对材质的认识

材料是艺术家作品的重要载体。新技法、新材料的使用是历代美术创新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在当代绘画中, 艺术家很重视材料在艺术创作画面语言中起的作用。材料的质感、肌理、表情都会对画面表现产生影响。材料是装饰绘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装饰绘画教学中也应重视材料的教学。

金属箔这种材料本身具有装饰性与平面化的美感。金属色不同于其它颜色, 具有闪光感, 这种装饰性会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适应现代视觉需要, 也很适合装饰绘画的语言表现。同时, 金属箔的恒久与贵重之美, 亦是化学合成的仿金银类材料所无可比拟的, 金属箔的运用是对现代绘画材料的拓展。当然, 也有必要提示学生, 金属箔这种材料的运用只是画面语言诸因素之一, 必须与其它画面视觉语言因素协调共存。

3、金属箔的运用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金属箔在中国美术中的运用历史悠久, 金属颜色以其富丽辉煌的特质, 在中国宗教美术中, 尤其在宗教壁画和雕塑中得到普遍的使用。金属箔在中国美术几千年的发展中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敦煌石窟壁画、山西永乐宫壁画、克孜尔石窟壁画等, 都以金箔、金粉丰富人物形象, 加强画面效果。如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中大量运用金属色, 使得其色彩富丽厚重, 作品大气磅礴。其中众多玉女的头饰、衣裙图案中, 多采用沥粉贴金的技法, 虽然经过漫长的岁月, 依旧绚丽如新, 光彩夺目。

不仅在中国, 在日本和其它国家, 金属箔也被应用到绘画中。日本的绘画对金属材料的研制日益完善, 日本画家根据绘画的需要, 利用现代化学加热、硫化和酸化等方法, 使金属箔变色, 拓展了金属箔新的表现力。近现代以来, 金属箔已成为现代日本画不可缺少的绘画材料之一。

金属箔在现代中国画的变革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年来国内各机构组织的矿物质材料、金属材料研究班, 使得一大批学员掌握了金属材料的使用方法, 金属材料在现代中国重彩画中得到应用。

我们祖先用箔的辉煌历史, 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近几十年金属箔的材质在国内虽然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 但基本是中国重彩画创作范畴中的事情。日本绘画对金属箔的研发与应用的成功经验, 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综合性是当代绘画的整体风貌, 金属箔完全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当代绘画领域中, 不仅是可以运用到中国重彩画与工艺品的制作中, 还可以用于装饰绘画、油画、丙烯画、水彩画等画种的艺术创作中。

鉴于以上原因, 在教学中将箔运用到装饰绘画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并鼓励学生跳出画种概念而将金属箔作为一种材质介入装饰绘画的创作, 与油画颜料、国画颜料、丙烯颜料、水彩颜料等进行配合使用, 打破画种界限, 此意义是重大的, 这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本文为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重彩画材料与技法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2039

【刘月,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浅议装饰绘画教学中的造型语言 篇2

具象形是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体, 包括人物、动物、河流、山川等自然形态, 也包括建筑物、日用器皿、交通工具与人工形态。变形是改变自然形态的本来原貌, 对自然物象进行再创造。塞尚关于“自然界的物象, 皆可还原为简化的球体、圆锥形、圆柱形”的构成原理, 把自然物象简化为几何形的造型。以归纳、概括的艺术语言对自然物象琐碎的、零散的、不够典型的特征进行艺术加工, 使之规整, 有秩序, 有规律。

1. 概括夸张

装饰绘画强调情感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把来自生活中的经验美感进行纯化、加工, 形成图案化、秩序化的典型装饰形象, 它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高度概括与驾驭把握艺术本质能力的综合体现。从画面视觉美感出发, 改变自然物象惯常的比例。在外形的处理上, 可使园的更园、方的更方、肥胖的更为肥胖。在对物象主要特征进行夸张变化的练习中, 其局部形也要做适当的调整, 保持画面整体关系的协调。对自然物象的归纳强化要结合画面的构成因素, 简洁不等于简单, 否则就会流于平淡, 适当的夸张变化活跃能丰富画面, 而夸张是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 只有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 艺术作品才会不落俗套, 常见清新。

2. 移位重构

装饰绘画具有多元化的逆向思维联想力。为了强化个人的意志, 会对自然形体做本质的破坏、分解。即将物象自然形态结构移位, 分解成若干自由形, 然后重新组合, 构成新奇超常的一种画面效果。不同组合构成的同一画面中, 通过形与形的借用, 形与形的共形, 相似形的重复、重叠,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使形象之间的穿插组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艺术的联想力得以充分发展。

3. 适形造型

我国传统装饰图案构成“二方连续、适合纹样”是典型适形造型的绘画, 也是装饰艺术最基本的构成形式。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受环境、边框、形状、大小、面积等的制约, 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布局, 而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随形取势”, 要有一定的应变和组织协调能力。

我们在对自然形态进行归纳、分解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艺术的想象力。艺术源于生活, 又要有别于生活。想象力是艺术创造的生命。我们生活的环境、经历,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婚丧嫁娶等题材、片断, 都是我们臆想和变形的有力条件。即对自然物象进行夸张变形, 把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形理想化, 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我国敦煌壁画中飞天的人物造型, 体态优美, 在空中飞舞的飘带, 吹奏着悠扬的乐曲, 正所谓“天衣飞扬, 满壁风动”, 充分表达了古人浪漫的情怀。

4. 形的平面化

工笔重彩的白描的手法以线造型是装饰绘画训练的重要手段, 也是平面化的具体体现。线条不仅用来勾勒物象的轮廊, 而且要求表现“线”本身独特的个性。线有长短、方向、强弱、位置、粗细、速度的表达意向, 具有独立性。在勾勒轮廓线时, 强调轮廓线大的转折, 形在空间的前后位置状态。“在进行形和处理时要求强调线、形的同一关系”, 对构成共性的基本形进行归纳、统一, 用几何形体体积进行概括整体关系。如人体结构, 对构成个性的基本形注重大动势线的连接, 概括形大的特征。同时, 注重线条的流畅有力, 自由的、有规律线的动感, 以及画面统一协调的韵律美感。

物形造型“突出形象外轮廓特征, 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形的边缘”。在形的表现上汉画像石是典型的例证。舍弃繁琐的细节表现, 概括夸大形体富有表现力的动态, 增强了装饰性和画面整体统一关系。

用造型元素点、线、面、形的变化构成, 没有直接含意, 通过某种抽象信息的组合传递, 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绝对的抽象是不存在的, 抽象型是相对于具象型而言的。抽象型造型一方面来自对客观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灵感受, 激发起创造的能力。另一个方面是对构成造型基本元素点、线、面、形进行理性的、有序的组合设计, 形成构成性抽象型。

5. 偶然性抽象型

自然界中我们常见的物象形态, 在刹那间激发了创作灵感, 勾化成了新的符号语言, 如“雨点打在水面形成的旋涡纹, 高倍显微镜头下的微观形态……”康丁斯基说:“抽象画家接纳他的各种刺激, 不是从任何一自然片断, 而是从自然整体, 从它的多样表现, 这一切在他内心里积累起来而导致作品。”偶然的、潜意识的形态流露, 现成图形、图式的刺激联想, 以及梦幻、想象的造型符号等都是构成艺术新图式的形象来源。

6. 构成性抽象型

以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形、色为装饰绘制手段, 强调画面组合元素的节奏感、韵律美。这里所说的韵律是指画面整体形象的动势感与艺术形象的合谐统一。同一画面形象的轮廓起伏、点的疏密排列、线的刚柔奔放、相似形的反复连续、动势线的倾斜动感、色彩的静止和运动、画面的肌理构成等, 决定了形象同组合排列的动静对比, 这种构成上的节奏动感, 直接体现为动势起伏、形象力度、形态间的节奏。透过点、线、面、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感受到艺术家的丰富情感的升华。

装饰绘画造型训练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造的过程, 随着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而进步。装饰造型表现在语言上是或浑厚或纤细或推拙或奔放, 是一个多元化、多性格的理想世界, 而形式多样、意蕴深藏, 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形式。

参考文献

[1]张一民.装饰绘画[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7.

[2]远宏.装饰绘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装饰绘画教学变革 篇3

近几年来, 建筑装饰专业老师一直都在共同探讨美术课程改革的方法。但由于客观原因, 课改内容就局限于教学内容方面, 比如删除了一些与建筑装饰专业无关的内容, 增加了一些可以为以后专业课学习而服务的内容。如增加了家具、室内陈设、灯具、装饰材料、装饰辅助材料等作为美术写生练习的内容, 让学生更多更早地了解建筑装饰专业, 并锻炼他们的手绘表达能力和培养艺术构思、创造能力。但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 我校美术课程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美术基础差, 学习主动性不强;班级人数多;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师授课重技术轻艺术。特别在时间安排方面, 很不符合美术课程学习的特点。美术课程的特点是学习要有一定的连贯性、持续性和阶段性, 而我校美术课程的时间安排是一周四课时或八课时。再加上学生学习不主动, 学生学习美术的进步很慢,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在四个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开设了绘画实习实践课程。绘画实习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符合美术课程教学模式 (连贯性、持续性) 。如果实习计划设置合理的话, 学生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上面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 以往的绘画实习课程教学, 老师只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艺术修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与现代装饰人才要具备艺术构思、创意能力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美术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近来也在思考怎样上好绘画实习课, 怎样改革才能把学生的绘画技能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艺术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在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 如何使教学面向社会, 如何强调多渠道、多角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装饰人才。

下面笔者以色彩绘画实习为例, 谈谈自己对绘画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以供商榷。

色彩绘画实习是我校建筑装饰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的色彩训练实践课程, 在整个美术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进行色彩静物、风景写生训练, 在教师的技能和艺术指导下, 能使系统掌握色彩训练的多种表现形式, 提高审美能力和整体艺术修养。为适应高职装饰专业人才的培养, 色彩绘画实习教学改革尤其重要。下面笔者就以教改前后的不同之处谈谈想法。

1. 实习目的

教改前, 色彩实习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使之具备较高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分析能力。教改后, 实习目的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艺术感受能力, 以及观察事物的敏锐性、捕捉事物的准确性和分析事物的条理性,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2. 实习内容

教改前, 色彩实习内容比较单一, 计划安排了色彩静物、风景练习。练习形式以室内写生和临摩为主。静物写生内容都是些瓶瓶罐罐和水果。风景练习以临摹为主, 很少走出户外。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艺术感受能力, 以及观察事物的敏锐性、捕捉事物的准确性和分析事物的条理性。特别在风景练习方面, 大自然中蕴含有丰富多姿、取之不尽的绘画题材和审美内涵, 一直被艺术家视为艺术创作的土壤和源泉。风景写生是一种有意识、有智慧、有灵感、有创意的艺术活动, 相对于课堂内的临摹教学而言, 风景写生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想象力, 增进他们形式表达的敏感性、灵活性, 使他们可以各尽所能地用色彩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悟, 抒发自己的情感, 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教改后, 教学内容较以前更充实。静物写生对象由室内的瓶瓶罐罐和水果改为由学生到社会大环境中去收集。用拍照的形式去商场、家具城、装饰材料市场等收集一些家具、室内陈设、装饰材料等资料。然后经过讨论研究确立课题, 完成实习任务。风景写生也让学生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中去体悟、感受, 寻找优秀的、有特色的、典型的装饰建筑, 把建筑和自然风景结合起来, 采用拍照、速写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 然后完成习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回归自然, 在自然中寻找艺术之源。这正是教改后色彩绘画实习教学的特有作用, 其重要性胜过任何技法的传授。

3. 学习方式

教改前, 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个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主。教改后, 针对班级人数多、基础差的情况, 实行了分组、分课题学习方式。分组时注意了基础好差搭配。在实习中, 老师要求学生共同协作, 互相帮助, 互相监督, 体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老师可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这比在课堂上传授教育更有效。

4. 学习态度

教改前, 学生是被动接受学习, 特别是一些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 通过两周实习没有一点进步。教改后, 分组教学可以实现好带差,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分课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来作为实习的任务。这样学生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习的效果将会更理想。

5. 辅导方式

教改前, 室内写生辅导以老师示范演示、修改作业为主, 长期以来,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形成依靠教师的习惯, 造成学生对所学到的技法和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 不能灵活运用。教改后, 教师除传授技法之外,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收集资料, 在大自然中感悟色彩。并和学生共同分析资料, 帮助学生确立实习主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练习, 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方式。加强学生个性的表现, 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

6. 实习计划书

从上表可以看出, 教改后, 实习计划书分教师实习计划书和学生实习计划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实习的目标, 制定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成绩评定方面, 不再是定量评分, 而是定能评分。除老师评定外, 还有学生自评。

以上是笔者对绘画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装饰绘画教学变革 篇4

一、装饰浮雕的艺术性

浮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把造型的体积压缩在平面上,一方面具有造型的高低起伏特点,另一方面,具有平面观赏的特点。浮雕艺术设计的层次多,环境复杂,场面宏大。浮雕艺术可以当成独立个体,同时也能依附于墙面之上。

浮雕在艺术制造上具有纳阴的特点,在创造手法上,利用线条的粗细以及明暗的变化,在平面上塑造一种具有立体性与空间性的艺术形式,利用错觉的方法,这种创造的手法是多层次云的,在浮雕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同时运用到高、低、中的三中表现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前景人物上运用高浮雕的方法,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另外起位的技术在浮雕中的运用也较为广泛,它可以把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拉开,使得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表现出多层次。

二、装饰浮雕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公共艺术品的出现,浮雕所占的比重也较大,所以对于浮雕课程的学习很重要,但是,浮雕艺术在学术方面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与浮雕相关的教材也比较少,在浮雕教学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没有与时代齐头并进。为了发展浮雕艺术,我国应该加强浮雕艺术的学习以及研究。现阶段我国存在这大量的浮雕艺术的次品,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目前我国在浮雕方面的教学造成的。社会上缺乏大量的浮雕艺术家,对于这样的问题,浮雕学习的专业化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浮雕遇到的问题不仅仅只存在浮雕的专业问题,此外还有,现在浮雕专业的学生对浮雕的制作,需要的到壁画专业的帮助,在得到大致的图形结构之后才能完成塑性,这说明,我国浮雕专业的人才缺乏,在教师队伍上,缺乏专业的艺术家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浮雕艺术时研究不够深入,基本功不扎实,不能驾驭大型的浮雕工程,所以,浮雕艺术必须要的到教育上的重视。

浮雕艺术的开设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上缺乏浮雕人才的状况, 所以在对浮雕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要求,提升创作的能力研究,加强学生对浮雕艺术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具备创造艺术性较高的浮雕的能力。

浮雕艺术在我国专业的美术院校中不受重视,对于浮雕艺术的学术研究上挖掘的不够深入。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力发展浮雕艺术,加强对浮雕艺术的研究,研究出一套成系统的理论, 为今后浮雕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浮雕艺术作品提供文献参考以及理论依据。从浮雕艺术的方向和制作材料方面研究,在社会的空间中创造更多更精美的艺术作品。

三、对浮雕教学的变革研究

在艺术教学中出现了重视西方的艺术形式,而忽视本土的艺术,重视西方雕塑的学习,忽视浮雕艺术的发展,所以易创创作中应该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浮雕艺术还因该强化学生的创作技能,在教学上加强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为了浮雕艺术的发展,在装饰浮雕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改变。

1、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浮雕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浮雕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传授学生过多的理论性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性操作,这些因素不能激发学生在创作上的兴趣,现在改变了传统的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除了接受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变成现在引导学生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创造力的健康时尚的艺术作品。

2、教学内容的变革

现阶段的浮雕艺术创作,重视力理论知识的传播,忽视实践操作,只要把理论操作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浮雕艺术,在课堂上教师做好引导的工作,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展示浮雕发展的历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浮雕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充分了解浮雕艺术。培养学生创造艺术的美感,就目前来说,浮雕的艺术创作重视学生操作的技术和手段,忽视创作作品的美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著名的浮雕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美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艺术创造中美感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现阶段的浮雕艺术创作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艺术品呈现在公共场合,其中浮雕的在所以艺术品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加强浮雕艺术的创作具有很强的重要性,要建立和研究一套体系完整的浮雕艺术理论,从多种角度分析研究,浮雕艺术发展的理论和方向,为浮雕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当前的浮雕艺术创作忽视了市场的需求, 在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上都有改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体的地位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的引导做用,学生要调动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该成分的让学生了解装饰浮雕的流行方向,让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广泛得到运用,符合浮雕的发展市场和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在浮雕艺术中的创作水平和技能,这样的改革措施,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创造出极具创造力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这些措施推动了浮雕艺术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完善浮雕相关的理论研究,使得浮雕的知识和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促进浮雕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记者.浮雕造型艺术与教学研讨会[J].雕塑,2009(02):67-71.

浅谈现代装饰绘画 篇5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的区分也可以从功效上来划分, 凡是用来装物体表面的, 无论运用了什么手法, 主要目的是去装饰了一个目标对象的, 都应该属于装饰画的范畴。而写实绘画主要着重的是绘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 有些优秀的顶尖的写实绘画画面不一定给人美的感受, 更加不带有装饰的效果。

装饰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原始绘画和装饰纹样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而流传至今的。装饰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 早已不是今天的事情,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 装饰绘画就已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立的艺术形式, 广泛地应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之中。装饰绘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 它的起源首先是人类对于事物美的追求, 为了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装饰和点缀, 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装饰绘画与生活相结合, 拉拢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使装饰绘画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以及生活习性都使人们比以前更需要艺术来调节他们的生活, 用现代室内装饰物来协调自己与生活环境。艺术家们认识到人们的这种现象, 从而他们设计和绘画出了一系列的装饰绘画和其他的装饰性的纹样, 使这些艺术品出现在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 不管人们住的是自己的家的家庭环境还是在外住的旅馆和酒店, 又或者是其他娱乐和休闲场所, 装饰绘画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美学意识随着现代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 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追求, 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样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的这些追求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能得到体现, 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已经跟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们的生活节奏也比以前加快了许多, 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脑力劳动或高强度的工作当中, 他们在下班以后需要一个安静舒适且具有格调的休息场所, 而装饰绘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美化的需求。装饰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由于它具有很多优点, 雅俗共赏, 人们在心理容易接受, 再加上装饰画可制成各种工艺品, 且便于流通, 经济实惠, 已经快成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装饰绘画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 在人们居住的房间里面的装饰画, 这些装饰画可以给居住的环境带来美的事物, 也可以使空间氛围更加活跃, 结合周围的环境, 可以成为室内装饰的亮点。再配上灯光, 就能创造出一种别致的氛围。家里的各个地方都可以利用装饰绘画进行点缀, 卧室、餐厅、厨房, 卫生间, 都可以加入一些装饰画进行点缀。?其次, 在公共场所的装饰画, 所谓公共环境就是人流量比较集中而且提供的服务一般也是人们需要的地方, 在这种很重要的场所, 装饰绘画当然也发挥到了它的很重要的特性, 能使人们在这些公共场所能欣赏到美的且具有艺术品位的事物。另外还有在娱乐场所装饰画, 现在的人们在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中都希望有些放松和消遣的场所, 而娱乐场所则成为了人们下班以后经常去的地方, 这些人对于他们所选择的娱乐场所的环境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对装饰画的要求也会不同。

目前, 装饰画的风格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 且有着适应各类环境的广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装饰绘画的特征和绘画意识使其所能应用的领域也变得非常广泛, 能进入到各类公共建筑及居家陈列之中。艺术也注重创新, 通过对现代社会中艺术的了解, 意识到创作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学习的。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渐提高, 人们对室内空间装饰的精神和意识又有了新的理解,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在物质上的功能已不再是设计中唯一的要素, 精神方面的民族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怎样将装饰绘画更好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是很多艺术家做追求的, 这样同时也会大大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能使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变得更加富有艺术气息, 从而也会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情更加愉悦。

参考文献

[1]装饰绘画, 荆鹏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浅析装饰性绘画 篇6

一、装饰与装饰性绘画

追溯人类的文明发展, 图形的含义除了有美化的作用之外, 更为关键的还是人类生存和艺术提升的重要方法, 使人们应用在宗教、交往和传递信息过程中的主要方法。人类的艺术发展和其最开始的装饰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装饰是过去社会人们所构建的艺术的审美基础, 通过不同的彩陶纹样成为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标本。

早在西方国家的十八世纪, “装饰“这样的词汇就出现了。但是但是的词汇主要泛指艺术修饰, 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才逐渐地出现了装饰艺术、装饰画等专门的术语。在我国装饰这一词汇出现的实践更早, 根据记载在五世纪与六世纪之间的时候, 《后汉书·梁鸿传》中就提到过“装饰”一词, 按照书本理解, 那是的装饰主要是指修饰与打扮,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装饰是人们对于审美的需要, 是一种对美的需求, 是对客观对象的美化。装饰又称作装饰艺术, 其是一种艺术的行为。根据不同的类别,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装饰的艺术。在《装饰·装饰画·装饰风》, 张一民先生就说:“装饰艺术, 装饰绘画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凡是从属于环境、装饰环境的画;凡是从属于器物、装饰器物的画;凡是从属于工艺制作的画;以及某些注重形式的装饰性的画都是装饰绘画的领域, 都是装饰画, 或属于装饰风格的画”。

我国的大百科全书中美术卷对装饰绘画的解释中谈及, 所谓装饰绘画主要侧重点是审美, 是欣赏, 它的形式特点就是在造型上要有图案化的夸张, 色彩上要有对比, 装饰艺术通常情况下并不强调三维的空间,

只是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一种甚至多种装饰画表现手法, 使画面具有装饰的美感或意境。

二、中国装饰性绘画

中国装饰性绘画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分析我国的装饰性发展状况, 实际上在很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 已经出现了装饰性画的表现内容, 通过装饰性的语言展示出其理解的美的内容和理想。但是在当时存在的装饰并不是现在我们大体上理解的美的内容, 反而属于原始社会的生存状态的外在体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都有所提升, 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呈现除了更高的要求。这么长时间以来, 我国在各个阶段都创造出了不同的生活制品和装饰性内容, 这些美的展现作品具有优美的造型, 展现了多种多样的装饰风格, 其变化也比较多样, 在体现了民族特点的同时凸显了一定的时代气息。比如秦汉时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 其在世界范围的装饰画领域具有很高的位置, 它不仅布局简洁明朗, 物象也比较鲜明, 本身的古朴粗犷, 更是深沉宏伟风格的主要展现。

我国装饰性绘画中, 民间美术更是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突出装饰性, 以其夸张的造型及明艳的色彩而使人具有强烈的视觉印象, 追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 色彩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民间艺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体会和展现, 多种颜色的使用使得作者在创作民间作品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个人的情感因素。再就是要分析造型, 民间美术想要实现发展最关键的是造型的体现, 造型艺术是民间美术装饰性夸张特点的源头, 是我国众多生活艺术方面的累积, 我国乡村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结构的构成展现了其所对应的民族造型艺术的展现, 民间和社会美术的造型特点。

三、国外装饰性绘画

观察世界性的装饰性绘画, 不同的国家都有自身传统型的装饰绘画类别。埃及绘画中重视的装饰性体现是人物的造型和形态, 以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展现图画中的侧面的头, 四肢, 正面的身体。把形式美发挥到了极致。希腊的装饰性绘画, 具有天然的天真、纯朴的特点和装饰的情趣。如希腊瓶画就以其匀称和谐的比例, 精巧细致的工艺, 生动地造型, 写实的手法, 追求理想化的风格, 饱满的构图, 富于戏剧性的情节, 给人以美的抚慰与启迪, 净化人们的心灵, 陶冶人们的情趣。

现代绘画中, 法国著名画家保罗·塞尚, 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 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 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 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他的线也与以往的完全不同, 从前的线是描写对象的轮廓, 是从属于对象的, 而他的线本身就具有自己的情感和形式。夸张的线条运用创造了美的秩序。作品《豪华、宁静、欢乐》, 取材于波德莱尔的诗篇《西苔岛之游》:“在那里, 一切如此美丽而秩序井然, 豪华、宁静, 充满欢乐。”此画表现出马蒂斯那巨大的构思能力。粉红色、黄色和兰色的色点的组合, 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情调。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莫迪里阿尼, 他的作品非常之优美, 但是在优美之余并不显得娇柔做作, 我们看他画里面的夸张的人物, 拉长的身体, 从这些夸张的人物身上, 我们看出来的不但不是怪诞, 反而还是具有表现力量的画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身上的装饰性颜色体现出来的艺术性。

结束语

装饰性绘画这门艺术具有很神奇的特性, 它不仅具备人类的根本思想认识和对美的基本追求, 还展现了其积极的创造过程。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最明了的, 眺望美的窗。

摘要:从人类艺术的诞生, 就没有离开过“装饰”这个名词, 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就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装饰性绘画相对于一般绘画而言, 以其独有的艺术特点而存在, 这属于造型艺术的外在表现, 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是比较客观的, 所以其有写实方面的展现, 同时是更为深层次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装饰性,造型,色彩

参考文献

①王卓敏《装饰绘画教学的探索》[J], 艺术教育, 2007 (12)

②于会见《装饰绘画中的绘画性》[J], 装饰, 2004 (9)

③付雪梅《谈装饰性绘画》[J], 艺术科技, 2012.3. (25)

上一篇:企业职工培训法律问题下一篇:儒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