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024-10-25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共12篇)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1

包装设计即指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 运用巧妙的工艺手段, 为包装商品进行的容器结构造型和包装的美化装饰设计。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 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 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平面设计教育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包装设计课程现在也是平面设计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但是我们知道, 中国的产品包装设计水平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有不少差距, 同时也没用很好的民族识别性。中国制造一直以来是廉价和品质低劣的代名词。这个除了企业的管理、产品质量本身等原因外, 包装设计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所以设计师所肩负的责任不可小觑。现在中国市场的包装设计良莠不齐, 而且存在不少低劣、粗俗的设计, 究其原因, 我们还得把目光转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上来。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设计教育虽然发展极为迅猛, 但是为社会输送的真正合格人才却不多, 而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基本没有。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的整个设计教育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包装设计的角度来探讨一下适合中国高校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首先我国高校包装设计专业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设计缺乏创新性和个性;传统文化意识薄弱;模仿重于创新等。以下是笔者主要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1、师资力量薄弱, 结构不合理

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它是从美术学专业中分离出来的, 而较早的一批设计学教师也是从美术学中脱胎出来的, 很多没有什么设计实践经验, 甚至连基本的设计软件都不会。而现在的年轻老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亦无多少实践经验。所以在招聘专业教师时, 应该强调其不但要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 也要有一定的包装设计实践经验。同时我们还应该每年选送一些老师去企业锻炼和实践, 也可以聘请企业的设计师、印刷厂的技术服务代表、印刷专员等来校指导, 并开启校企之间的长期有效合作。

2、教学手段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手段单一, 以知识传授加课题练习的模式为主, 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和发挥。

(1)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可布置相关课题, 进行小组讨论和市场调研, 然后提交设计方案, 再根据师生的共同探讨其执行的合理性。

(2) 其次我国高校的学生之所以毕业后眼高手低, 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囿于形式而和实践脱钩。比如有些学生在做包装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消费者的诉求、公司的文化理念、经济成本等, 亦无市场调研的过程。这样就造成很多时候把学生设计当成是一种艺术化、个人化、想当然的一种行为, 最终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包装设计教学不应该脱离实践, 可参照公司运行的模式, 进行角色转换。充分利用师生的社会资源取得企业的设计项目, 让教学在真实的情境里进行运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各部门各司其职, 团结协作, 共同完成设计任务。这种学习的过程是与客户、企业沟通的过程, 是重视施行市场调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学生可以得到很快地成长。

(3) 同时可以开设课程网站指导学生学习, 课程网站可设置学习测试、学习资源、实训在线、课程录像等栏目, 为学生提供了图片、视频、习题、模拟实训项目、设计竞赛信息等资源, 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开设网络论坛,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 教师通过网络将批阅后的作业返回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方便使用学习资源, 还可以互相交流。

(4) 同时高校还可安排实践考察并录像, 将学生到设计公司、印刷厂、包装材料厂进行考察, 并将重点环节录制下来。其中主要包括包装材料、印刷设备、印刷流程等, 方便学生反复观看, 加深印象。

3、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及视觉表现

中国的包装设计现在还处在模仿阶段, 市场上的包装大多大同小异, 缺乏创新性和个性。这点我们应该借鉴一下日本的经验。日本现代设计施行的是双轨制, 他们在学习欧美现代设计的同时, 从来没有放弃自己民族的东西, 而且能够很好地把现代性和民族化的东西结合。比如在食品包装设计上, 除了美观和实用外, 在包装形式、材料、颜色和文字的运用上都有明显的民族识别性和个性, 在世界包装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设计师同样要有类似于他们那样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传统文化在包装领域里运用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时除了介绍包装的现代材料和未来材料的发展趋势。同时, 也要让学生知道, 中国传统的包装材料如竹、麻、陶等;还有我们传统的图案、传统民间故事、少数民族文化等, 把“传统”文化运用于包装设计中, 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并将各个层面去粗取精地应用到具体的现代包装设计中, 让传统元素焕发新的生命力, 赋予现代包装以从功能到形式的非物质的功能, 是我国向现代化包装迈进的必经途径。也可以借此来彰显我们的设计特色。

4、拓展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和眼界

(1) 工作室和实训基地的方式是现在高校正在采用或者试图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拓展实践的其他空间, 如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包装之星”等相关的设计大赛和一些著名网站的企业设计项目的竞标活动。并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加强团队精神并能集思广益。这样就开始将社会需求与教学大纲进行捆绑, 设计艺术教学行为通过赛事公开化, 通过交流以及不断的超越先进, 成为学生公共交流的平台, 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实战经历。

(2) 加强学术交流活动, 可定期聘请企业优秀设计师或业界名人到校举办讲座和座谈会, 传递包装界动态、用人需求等信息……各种形式的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 不仅开阔学术视野, 增长学生见识, 扩大学术知识面, 也将教学拓展到一个新的平台和视野。

包装设计教学是培养学生包装设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我们需要改革的重要方向。包装教学应该本着从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出发, 确立一个高的起点, 立足市场、立足行业发展并着眼未来, 这样我们的设计教育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和优秀的专业设计师。

参考文献

[1]赵澄.模块化目标教学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尝试.包装世界, 2008.9

[2]李昱靓.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包装工程.2008.10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2

1 教学设计

对于任何一门网络课程,首先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即依据前端分析及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者分析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教学内容分析主要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除此还应完成教学内容的编排,通过上述学习者分析得出的结论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教学内容绝对不是单单照搬照抄书本上的内容,而是通过进行一定的删减、增加和重新组织,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习者。

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包括两部分。

1)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本网络课程学习策略设计主要根据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网络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呈现出各章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和本章的知识地图,让学生根据目标和指导,有目的地去学习。设计的相关资源栏目,主要进行与本网络课程内容相关的网站链接,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学习内容,扩大知识面。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遵循“确立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自学——评价——总结——联系巩固”的过程。

2)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协作”“会话”是学习环节四大要素中的两大要素,协作学习环境创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本网络课程主要采用留言本的形式体现出协作学习的设计,使学习者通过交互来完成协作学习。

2 系统设计

根据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特点,其网络课程首页呈现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间休息、交流讨论、在线测试、相关资源、使用帮助等相关版块。学习导航采取列表导航,即在教学内容栏目中,将各个章节列举出来,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交互设计采用留言本的交互方式,为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者可以就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留言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出解答,进行学习双向反馈。界面设计简单明了,功能模块易于操作,引导学习者参与学习。

3 技术实现

采用ASP+ACCESS数据库进行网站的设计。前台设计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和Dreamweaver结合,通过主页上的链接点击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通过前台设计,确定后台设计和实现功能,进而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后台与数据库的设计是通过前台要实现的功能来确定的,主要有管理登录界面、管理首页、常规设置、文章管理、用户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在线调查与留言管理。本设计中用到多个数据表,对后台设计中所用到的数据表主要有admin后台管理员信息表、bigclass大类信息表、info网站配置信息表、jasys系统日志表、news上传内容信息表、smallclass小类信息表。最后进行数据库的连接,并添加数据库连接出错的提示功能。

4 几点思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80-01

在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学生以及同类课程中机械设计是实践教学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首次可以更全面的、更规范的實践练习。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基础的掌握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基础理论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工程所出现的错误、学生需要不断的巩固、完善和扩展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对一般机械设计的操作方法、生产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有正确的工程设计理念、培养独立思考、科学的、安全的设计能力;在课程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操作培训、鼓励学生培养查阅资料、案例以及绘图、计算、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辅助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作态度,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中,虽然减速器是典型的机械设备,是所有课程中最主要的成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学习的内容,被许多高校选择作为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但课程题目过于千篇一律,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做重复性动作、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只是按部就班照着资料去做。这样的学习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传统教学对机械设计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1.1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对先修课程与装置结构缺少认识度

我国现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以书本教学为主,传授书本知识,以实践为辅;在教学中,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己讨论研究为辅;在设计中,以教师讲解、观看为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辅。在这样的单一、乏味的授课方式中,让学生对减速器的使用、安装、制造、设计都缺乏认识。在实际中得不到应用、不能够很好的思考工艺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将工艺融入到设计中去。在设计过程中在时间同时也不能忘了知识的掌握。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先修课程的综合知识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必须能够灵活运用。因此,对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与创新。

2 机械设计过程中的理念与措施

2.1 设计过程的内容改革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热情,加强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创造能力,并且避免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决定在课程设计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把科研案例或者在实践中工程出现的一些新颖的、有综合性、创造性的例子交给学生。设计的题目大致分为工作机、传动装置以及原动机。设计的内容不光有以往的按课程要求的理论设计与公式计算,还应该体现出综合运用的设计手法,让学生有更全面的认识、增加学生的认识度,使课程的最后知识得到很好地吸收消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仅仅只传授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书本的题目去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杂志、案例,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归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精神。多与学生沟通。了接学生的想法,思路。并将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和学生进行分享。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把各种结构通过自己创意结合在一起,做出有特色的设计,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设计改革的过程

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计算机的CAD/CAM/CAE的应用技术已经在设计行业中起着引领指导的作用。而计算机的再次变革,将世界机械制造业带领到数字化阶段、全新的数字化设计必定会将先进的三维设计和制造方式发展得更为完善,是个制造产业的全新时代。CAD技术的进步,就意味着以往的半理论半实践、依靠计算公式估算的时代已经不会存在,而是被使用现代力学为机械理论基础所进行分析的计算含量大、相对复杂,不易操作的工程问题所取代。对于计算的改革、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加强,对我国现代科技产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3 设计过程的实践改革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对工程的实际接触,让学生了解这一系列的产品的性能、原理、生产的经过以及结构特点。让同学们了解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懂得机械设计与机械工艺之间的关系是紧密不可分的、明白关于产品的知识,会应用在其中。在安排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去工厂参观,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所要学的知识的内容,用第三者的眼光去观看相关的案例,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自己的意见,也明白学生心中所想,让最后的设计可以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

3 结论

对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因为改革设计内容的完善,让工程更接近于实际,更贴近生活,可以增长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让学生们在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同时,又加强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机械设计的操作运行能力和对理解能力。让学生们通过仿真操作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实际的工程中去,既巩固了机械设计的基础又加强了学生独立分析得能力,在遇到工程实际的问题时能够很好地解决有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曹杰,张丽,于影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11(13):243-244.

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篇4

一、不断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培养创新意识

包装设计课程中包括了很多方面的知识, 比方说中国传统文化、营销学、心理学、材料学、加工工艺等, 因此在进行这一学科的教学时, 应该注重相关知识的学习。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讲座的设立来提高包装设计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融合, 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文化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各种相关的设计软件应运而生, 给包装设计带来了技术上的革命, 大大提升了包装设计的工作效率, 但同时, 许多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包装设计作品往往只是通过网络及软件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成。因此在进行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时, 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 加大创新意识以及作品原创意识的培养。教学中, 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展览和艺术讲座, 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另外, 老师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学生设计比赛等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创新创作, 为以后工作中创造出更好、更有新意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个人习惯。

二、通过参加各种市场实训、设计投标活动, 提升学生市场意识

在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 教学的内容及方法应该充分的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 及时进行相关的改革, 增加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内容。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以及自己动手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设计招标活动, 这样能够将实际中的生产活动带到课堂中来,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此外, 学校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种校企联合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高职教育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专业的一线技术人员, 因此更应该增加学生参与企业实训的机会, 在企业中能够直接的与现实的设计要求相结合, 亲眼目睹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 听取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建议, 以及产品设计完成后的印刷过程等。而这些经验是在学校的学习中无法获得的, 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还能直接获得企业的工作机会。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那就是当前的企业或设计公司无法一次性提供几十人的实训岗位, 因此还需要老师不断努力, 增加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数量。

当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便利条件, 从网络中获取各种设计招标项目, 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符并适合学生设计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 学生拿着作品参与到设计的招标过程中去, 不仅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设计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在以往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 学生的设计作品评判往往以学生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 而忽略了市场需求这一重要的评判标准。但是通过招标活动的参与, 学生的设计作品编程由企业和消费者来进行评判, 评判过程更加具有市场化色彩, 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市场, 体会到市场意识对作品设计的重要性。

三、不断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在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中, 学生的设计作品制作往往是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解决, 但如果所需的制作材料较难处理时, 学生大多采用纸张或布料来进行替代,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设计作品的展示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甚至使得学生丧失设计作品的创作兴趣。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实践基地, 从而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在国外一些先进的院校中, 大多具有自己的土木、金属、印刷、陶瓷等工作室, 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各种材料的加工创作, 进而获得很多好的学生设计作品。在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学中, 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创设属于包装设计课程的专门工作室, 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 使工作室能够进行基础包装材料和工艺的加工与制作。学生包装设计作业的制作以及专题展览、展厅的设计工作都可以在工作室完成,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以工作室的名义进行包装设计项目的投标,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真实案例设计, 和有经验的专业设计师一起工作, 了解包装设计行业的规则与发展趋势, 确立毕业以后的发展方向。

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学结构的合理性, 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组织包装设计的实习实训课程, 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现在高校教师结构中高学历的教师很多, 但是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较少,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与专业设计人员合作项目的形式, 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学需求。

总之,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的包装设计课程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标, 学校必须认清自己办学资源, 加大必要物质条件的投入和师资力量的培养,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制定出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的包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嘉琳,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1 (9) .

[2].赵琦, 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美术大观, 2009 (11) .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5

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习指导、个人发展工作。本组设计了这份问卷。本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您所填写的任何信息我们都将保密,请您放心填写。请您在所列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谢谢!

1、你目前对《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状况是怎样的?

A. 对所学的内容没一点印象

B. 浮于表面,未深入理解

C. 对所学内容比较熟悉了,能对以后自己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D. 对所学内容很熟悉、通透

2、课前你有进行预习吗?

A.从不B.偶尔C.经常

3、你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清晰认识吗?

A.不知所云B.模糊不清C.清晰认识

4、课堂中,你希望老师对你经常提问吗?

A.希望B.不希望C.无所谓

5、学习过程中,希望以何种方式与老师、同学交流?

A.面对面B.电子邮件C.在线讨论D.其他

6、学习过程中,希望课后获得哪些帮助?(多选)

A. 图书资料B.电子教材C.在线讨论D.课件下载E.在线视频F.其他

7、你认为以下哪种动机是你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动力?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8、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A.课堂讲授B.自主探究C.小组讨论D.小组协作

9、学习理论知识时希望老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A.教师主讲型B.课堂讨论型C.案例分析型 D.其他

10、你喜欢进行案例学习吗?

A.喜欢,学习时就没有那么枯燥了

B.不喜欢,不知道有什么用

C.说不清楚,看老师讲的好不好了

11、希望在哪种教室学习我们的课程?

A.普通教室B.多媒体教室C.多媒体网络教室 D.无所谓

12、你觉得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清晰地将课本内容陈述出来吗?

A.能够清晰地呈现课本内容B.不能完全呈现课本内容C.不知道

13、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练习?

A.简答题B.讨论题C.论述题D.其它

14、你希望以什么方式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 A.试卷考试B.写课程论文C.其它(并在横线上注明)

15、你认为怎样才能将这门课程学好?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6-01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在中学基本站稳脚跟,如何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规范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在学习了李冬梅老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后很受启发。这里结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新课程设计的原则进行一些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最基础的工作。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而教学思路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样才能把知识、教材和学生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才能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搞好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实践的蓝本,要搞好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差异

传统文化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更新,但就总的知识体系而言始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知识系统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学设计模式也就难有根本性的突破。无论怎么思考,知识的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都是相对稳定的。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现代科技的学科,有它建立的基础体系,但这个系统是不需要普通信息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普通信息技术人员重在对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我们原来选用的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就侧重了前者,而我们现在选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就着重体现了后者,因此我们感觉到人教版的教材更适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和学。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不能把信息技术设计成理论课,它的特点就是应用。如果一堂信息技术课走进了传统文化课的设计思路,既失去了课程开设的意义,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是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浪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跳出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范畴。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基本目的应该就是在中学阶段普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传授基本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由此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基本信息理论的介绍,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指导学生对基本信息工具的应用。注重体现“学习——理解——应用——创新”的基本教学设计思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喜爱QQ聊天,喜爱玩游戏等等,就是体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兴趣。学生对教师按计划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就是还没有深入到教师所设计的环境。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爱接受的形式,还要进一步的思考。同时教学设计还要能体现允许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体现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本课程的发展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和突破的学科。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完善,也许今天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明天就要被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所取代,就会成为历史。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理论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存有生命力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原理,这点现实已经证明了,很多过去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已经淘汰。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要体现指导学生思考原理,而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对已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注意引导学生设想知识的延展性,这同时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结合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组织。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基础条件,一个脱离了基本硬件条件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很好落实的。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样是中学,城市和农村就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农村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教学大纲有要求,但落实起来同样要因地制宜,不能按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要求学生。

五、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灵活的评价方式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 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 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如: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等) 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步骤, 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还停留在运动分析及减速器设计上, 仅涉及很少的连杆机构设计, 且设计过程千篇一律, 学生之间没有协作和交流;大部分学生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 而非主动积极思考。这种训练没有体现出学生的设计能力,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 为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改革的措施

1.1 改革设计题目, 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由于齿轮减速器设计融合了“机械设计”课程中许多典型的机械设计问题, 长期以来, 本校一直把“两级或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作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首选题目。因此每届学生都做同一类型的减速器, 相互抄袭严重, 师生深受其害。随着机械学科的发展、相关学科的出现以及其对机械设计人员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机械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就呈现出了诸多弊端。所以, 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必须对课程设计的选题进行改革, 抛弃“多年一题”的现象,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设计题目和内容上进行改革。

1.2 设计任务的布置。

为使学生做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可以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中安排学生做个减速器拆装实验。进行实验时, 可以先让学生参观陈列柜, 然后再进行减速器拆装, 以使学生对解减速器的构造、组成, 减速器零部件及附件的结构形状、作用、装配关系和润滑密封方式等, 以及减速器的加工制造、装配和应用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两周时间内集中完成减速器的设计。这就造成学生设计不仅时间紧, 工作量大, 也影响最后的效果。因此, 本人曾尝试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的机械设计内容时, 就把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部分设计计算 (如:简单四杆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的结构强度设计、轴承的选择、键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等) , 至于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则可在课程设计专用周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 也使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得到扎实培养, 进而使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 巩固所学的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活学活用,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3 设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集等参考资料进行设计及全面考虑安全使用、经济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和创新的能力, 指导老师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正确把握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思考的关系。本课程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老师主要是指明设计思路,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解答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和按进度进行阶段检查。为了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设计能力, 针对现在“90后”学生依赖性强的特点, 指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可多做些提示, 如:列出一些参考书目, 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 发挥设计的主动性, 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此指导教师只是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 而不是让学生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教师查资料、给数据、定答案。

(2) 将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性设计。目前, 学生总有个坏习惯, 那就是照搬指导书。其实, 课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一样, 都属于创造过程。而设计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劳动, 任何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前辈长期积累的资料而凭空臆造出来, 所以熟识、掌握和使用已有的各种资料, 可避免许多重复工作, 加快设计进度, 进而提高设计质量。当然任何新的设计任务总有其特定的设计要求和具体工作条件, 必须具体分析、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而不能盲目地机械地照搬资料, 得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 我们要求老师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 鼓励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 引导学生把参考已有资料与创新恰当的结合起来。

(3) 正确处理好理论计算与实际要求的关系。现在的学生很看重根据书本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 认为它就是“圣经”或“金科玉律”, 进而就把设计单纯的理解为理论计算。针对这一现象, 老师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中机械设计内容时, 就得让学生明白:在理论计算中为了方便或简化计算, 常舍去很多次要因素, 把问题理想化, 但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 并非是理想状态。所以, 为了考虑到实际因素的影响及适应生产的需要, 通常在理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以修正或乘以经验系数、安全系数等, 这是因为工程上任何机械的尺寸都不能完全由理论计算来确定, 而必须综合考虑零部件关系、加工装配工艺、经济性、使用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当然, 有些零件的尺寸参数得精确计算确定, 而有些则只能采用类比法或由经验公式来确定。通过这样才可使学生真正了解工程设计计算与力学计算之间的区别及掌握利用经验数据进行设计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进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为今后的创新设计和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在课程设计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 提倡学生使用AUTOCAD、CAXA软件作图, 也提倡使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E和UG建构三维模型, 实现运动和装配仿真。这是因为通过立体模型的建立不仅让学生对自己所设计的零件或系统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也可验证所设计的零件和系统各部位之间的位置和运动关系是否正确, 会不会发生干涉等, 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设计中未能全面考虑的问题或存在的缺陷, 使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若没有创新的意识, 就谈不上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以学生对创新过程的自主参与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在国家、省或自治区定期都会举办一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比赛, 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激励, 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设计的过程当中来。特别是当学生获得比赛奖励或由此取得相关专利时, 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形成浓厚的校园科研气氛, 达到研学结合、以研促学, 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结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这里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浅述, 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在本校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改革措施。但培养机械设计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仍需在前进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梅瑛, 李瑞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山西科技, 2008 (2) :56-57.

[2]沈晓玲, 平学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4) :175-176.

[3]李秀莲, 董晓英.《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 2004 (1) :258-259.

[4]汤长清.《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技能开发, 2000 (4) :55-56.

[5]林远艳, 秦英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实践环节改革[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 :31-32.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技能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和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和巩固《机械设计》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的理论和知识, 都会安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3周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属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而且每个学校均对此环节非常重视, 纷纷投入力量进行教学改革研究[1,2,3,4]。

1 设计小组的组成

在该课程设计中, 采取以设计小组来进行课程设计。一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二是激发学生领导潜能。三是方便学生互相学习。四是方便教师指导。一般一名指导教师指导一个班的学生, 分组后一个组的成员在一起, 教师更容易熟悉学生。

2009年,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采用按学号顺序分组的办法, 5~6人一组, 但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发现小组的学生差异很大, 有的小组学生普遍基础不好, 导致设计工作难以进行。2010年起, 学校采取了以学习基础来划分设计小组的办法, 每个组分配一名成绩好的同学为种子学生, 每个组内包含一名基础成绩差的同学, 其余3名同学按照学号顺序来分配小组。经过2010年到201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样划分设计小组效果不错, 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2 设计地点的选择

课程设计起初选择在教室进行, 设计过程中需要的手册、标准等由学生从图书馆借来使用。由于手册多而且多数比较厚重, 同时受教室墙壁的阻隔, 妨碍了图书的共享。2012年起, 图书馆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开辟了自然科学阅览室, 藏有工程类的样本书和期刊。阅览室的环境特别方便学生进行手册查询, 也弥补了设计手册复本的不足, 提高了学生设计的效率。

3 设计过程的控制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为使学生尽快进入设计角色, 并自始至终地保持积极主动完成课程设计的热情,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 明确设计任务, 给出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和考核要求, 让学生尽快熟悉设计对象。由主讲教师就课程设计目的、要求、设计任务、题目等安排向学生交底, 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启发提示。

2) 帮助学生理清设计思路, 落实掌握设计方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展览中将减速器设计过程中“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思路和方法作为重点。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经验设计、设计计算与结构尺寸确定等方面的正确运用和处理, 使学生体会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将强度、结构、工艺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设计过程加强和巩固, 使设计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是设计能力的2个主要方面, 而结构设计是确定零部件形体的主要阶段, 也是一个难点, 为此提出结构设计要完整、清楚地表达设计意图, 准确、合理地满足设计要求, 把2/3的时间用于装配草图设计、装配图的绘制。同时课程设计全过程中突出结构设计,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设计新颖结构, 将结构工艺性和经济性作为评价结构设计合理性的主要方面。

总之, 组内的每个学生都需要完成装配草图设计、装配图的绘制。而拆零件图的工作, 则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

4 设计结果的评定

课程设计完成后, 按小组进行结业答辩。设计综合成绩按照图纸质量、说明书、答辩情况及综合设计表现, 按百分制评分 (平时60%, 答辩40%) 岗位系数见表1, 零件难度系数见表2。

另外, 还设计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结业答辩记录表。

5 结论

综上所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有效改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互学, 还培养了团队精神。

2) 在图书馆开展课程设计, 提高了设计效率。

3) 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控制, 确保每个学生得到锻炼。

4) 小组答辩, 在竞争环境中, 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分层实训[J].太原大学学报, 2007 (2) :77-78.

[2]周亚焱.目标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应用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 :91-92.

[3]李阳星, 李光煜.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实践[J].黑龙江教育, 2009 (9) :82-84.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学生首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训练。通过课程设计, 学生学习和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会通过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 进行面向实践的机械设计, 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常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要, 亟需对传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国传统的教育是重科学、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重视逻辑思维、轻视经验的运用和总体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 而忽视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当今世界, 工程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趋势, 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 正是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该得到教学的重视和加强。

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2.1 课程设计形式多元化

以往的课程设计多是“一题多人”, 甚至几十人共一题, 设计的形式单一, 使得学生认为设计是枯燥乏味的, 从而导致设计效果奇差。对此, 可采取多种设计形式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就对学生公布本学院各位老师的科研项目, 并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 或者由学生联系生产实践自创设计题目;老师提供课程设计指导讲义上的若干题目等。实践证明, 这种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变集中设计为分散设计

目前, 课程设计都是在机械设计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在一两周内完成。这种方式由于时间太集中,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搜集设计资料或是整理已经获取的实践知识, 使得设计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可引入“任务驱动”的设计模式, 即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就分配设计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在学习中针对设计课题尽可能积累设计时所需的资料。由于与教学同步, 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播放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得到更多的机械方面的感性知识, 为课程设计, 特别是方案设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把一两周的设计时间“延长”为整整一学期, 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对所设计的对象进行分析、理解和思考, 大大提高了设计效果;而且事实说明这种设计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很少有学生在设计作业中抄袭了。

2.3 推广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大量繁琐的理论计算。以往学生花在计算上的时间占到设计总时间是三分之一, 由于一些计算错误或方案选择错误, 理论计算往往会有反复的过程, 还会花去更多的时间。这些导致学生对机械的结构设计时,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构型, 导致设计效果差我们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由计算机来进行那些繁琐的计算。为此将现代工程上采用的创新设计理论、优化设计理论、有限元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理论介绍给学生。比如用UG、MDT等软件对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方针及方案比较、以及零部件的三维构型, 采用有限元设计方法对轴系零部件进行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 这些软件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设计计算量, 提高了设计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而且由于能直观形象的看到所设计的零件,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兴趣。

2.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进行设计的积极性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 学校定期组织了机械构型大赛、CAD绘图大赛, 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并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们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手段让学生走进工厂的生产现场, 亲身体验车、铣、刨、磨等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 并邀请工厂的优秀技术人员作为客座老师来校为学生讲学, 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在这些过程中,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 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 加快对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的速度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只有拥有一支既熟悉机械设计理论与技能的教学, 又掌握先进的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的教师队伍, 才能有效地促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

学院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厂矿等进行调研和专业实践, 了解新设备, 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 以此促使教师加快对现代化设计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促使教师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从而有利于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4 结语

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 因此我们的教学实践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增强学生工程能力为目标,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 改革后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体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机械设计的水平明显提高。

摘要:结合工科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教学研讨和改革, 并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工程能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傅宇.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25 (3) :79-8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篇1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土建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的教学安排上有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俩主要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做。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思路、要点、难点和方法。为后续的道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做这个课程设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路线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进一步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了解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熟悉资料, 查阅相关参考书、标准图, 认真计算, 有创见地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1) 在给定设计任务书资料上, 根据各自的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该段公路的线形设计;

(2) 理解和掌握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手册》的内容及运用方法;

(3)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要独立地系统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设计。

并具体内容如下:

2.1 公路平面设计

在所给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路线的确定;确定公路等级和公路技术标准;确定公路平面线形的各个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算各平曲线要素;按公路工程图的要求, 手绘公路平面设计图纸。

2.2 公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任务书给的地面高程的数据, 按照横向比例1:200, 纵向比例1:2000的比例绘制纵断面的地面线;根据地面线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及路线所经地区的情况确定公路纵断面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 同时考虑路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计算各竖曲线要素;按照公路工程制图要求手绘公路纵断面图。

2.3 公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所给任务书上的资料, 任意选六个进行设计根据填挖高度、路幅宽度、路拱超高、路肩横坡度、边坡坡度计算和绘制各横断面图 (1:200) 。

2.4 计算土石方量

3 设计步骤

3.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本次平面设计主要是把野外敷设的中线资料点绘在图纸上, 重点在曲线要素的计算和曲线的敷设, 并熟悉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要求。步骤如下:

(1) 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

(2) 根据指导教师所给定的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 计算你所设计路段的各交点坐标及各导线边的计算方位角。用坐标法把各交点展绘在图纸上。 (比例1:2000)

3.2 纵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路基设计标高位置的确定;纵坡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设计要领;纵坡设计有哪些技术标准规定, 如何掌握;如何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如何避免一些不良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及经济性问题;纵断面设计图绘制的内容及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如下:

(1) 纵坡设计的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和图中各栏。将所设计路段的各中桩桩号、地面高程抄在纵断面图上的相应位置, 点绘中桩地面高程点, 用折线连接各高程点形成中桩纵断面地面线。

(2) 拉坡。注意各纵断面标准的掌握, 总体原则是纵坡宜尽可能平缓, 避免突变, 连接平顺, 平纵应配合协调。注意满足控制点 (路线起讫点, 控制性控制点, 经济性控制点) 。注意平纵横三者要结合考虑, 在优化纵断面线形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等。

(3) 竖曲线半径选择及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半径尽量选择大半径, 注意指标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4) 设计高程和填挖的计算。注意曲线凹凸、纵坡方向对设计标高计算的影响。填挖值=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为填, “-”为挖。设计标高, 填挖值要求取到0.01米的精度。

(5) 绘制纵断面设计线, 抄写各中桩设计标高、填挖值, 绘出坡度/坡长示意线, 竖曲线标注。一定要注意制图的规范化。

3.3 横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要有路幅形式、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部分尺寸的确定, 路基断面形式的选取;超高加宽值计算。设计步骤如下:

(1) 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道路等级条件, 依据标准、规范, 参考路基设计手册或根据当地使用经验确定。

(2)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

加宽设计计算:确定加宽类别;确定所设计路段各曲线处的最大加宽值;确定加宽过渡方式;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计算曲线上各中桩处的加宽值。

(3) 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逐桩横断面设计图) 。

作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即“戴帽子”工作:注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路基边坡形式不要变化的太频繁。

4 设计成果

公路平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公路纵断面图纸一张 (手绘) ;横断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5 小结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的练习,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基本掌握了做一段道路的过程, 能够对一段道路简单的进行平纵横的设计, 由于课程设计有限, 不可能完整的做一大段道路, 因此学生在课后还需要多看相关的道路设计实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翟京,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15:065.

[2]周亦唐.道路勘测设计[M].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信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篇11

关键词:信息设计课程;专业人才培养;视觉传达设计

一、分析信息设计教学的现状

(一)信息设计的概念及信息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信息设计作为一门视觉传达设计类的新型学科,越来越被各大艺术类高校所重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设计的概念就是将大量的信息、数据用可视化的视觉表现方式所呈现。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伴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庞大,信息设计的好坏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信息设计课程更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课程。该课程内涉及到许多们学科如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门综合性学科。针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们来说,信息设计课程中的信息设计旨在研究将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针对大容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并筛选,最终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使人们通过观看信息设计图准确的了解该图所传达的信息。因此,信息设计课程是门复杂的综合性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作为综合型的专业人才培养,艺术类院校开设信息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二)现今信息设计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现今信息设计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的环节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第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技术和信息传播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设计和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因此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明确。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还只局限于平面专业的学习,接触的大部分还只局限于纸质媒介,不能掌握动态类的设计及网页、视频等动态媒介。第二:当今社会中,创意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创意产业的主导之一的艺术设计开始探讨新产业背景下的创新思路。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学术、政策范畴的综合概念,亦直接反映了信息时代艺术设计的产业背景和整合方向。[1]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设计的课程中,首先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其次再考虑创意类的样式将数据清晰呈现。第三: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局限性。

(三)信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设计课程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专业骨干课。此项课程的讲授方法、讲授内容及课程教学大纲是否符合专业艺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很重要的。因此,根据信息设计专业的特色及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现今的信息设计课程来说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现今的信息设计课程需要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信息设计课程的改革是适应设计教育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态势, 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培养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 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造型的人才。[2]第二、艺术类教学存在弊端,需改革。艺术类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落实到信息设计课程的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将课程的特色发挥至极致,如何使课程结合现今的新媒介传播等,这些都是改革中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因此,信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信息设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及未来趋势

(一)信息设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信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应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体现专业教育特色,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模式、课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第一、树立正确的艺术类人才培养观,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目标与培养方向相统一,体现专业特色。

第二、以优化为手段,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第三、更新教育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多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程质量, 增强艺术素质。

第四、增强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从教师本身的素质修养抓起。想要讲授好一门课程,尤其是类似于信息设计这种新兴课程。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当今信息设计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设计课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

(二)信息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今是数字技术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网,手机,电脑及数字电视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新媒介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跨越界限的全球化沟通和融合。[3]

未来的信息设计将是与新媒介整合的设计,是科技发展与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结果。数字技术发展的迅速为新媒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无限可能,也带动视觉传达设计和信息设计的发展。可视化信息设计正在以自身最佳的发展方式进行时代变革。

未来的信息设计由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化,交互性和综合化方向转变。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类的教师,在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更要加强关于动态新媒介的讲授,增强学生对信息设计未来发展的理解与认知,已科技力量冲击文化,加强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信息设计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贺沁洋.基于信息图形思维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美术向导,2012(01).

[2]曾向阳,万彤.信息时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03).

[3]赵璐,张儒赫,陶然.INFO media构筑生活-信息设计与新媒介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漫谈 篇12

设计类课程大多都是阶段性的特点, 一门课程结束接下来又进行新的一门课程, 但是各门专业课程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 但是不管怎样在进行包装设计新课程开始学习期间, 要进行必要的导入。俗话说,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堂成功的课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导入。这种导入都是需要课前做精心的准备工作, 从生活中选取实物进行导入, 每次都是需要用不同的题目进行讨论, 也可以理解为是实物讨论法。这样不同的选题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 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最终是以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 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发散性思维构想, 并构思与实物相关的事物。值得注意的是选题的准确性是要与新课程是密切相关的。新课引导探究是教学重要和必要的环节, 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通过引导使同学们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种课程导入模式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研究,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对深入学习下面的课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实践调研模式

虽然在新课导入阶段对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 在生活中随处都是可以看到产品包装的身影, 也是最好的认识实例, 可以引导同学深入生活, 到生活中去认识它们, 带着问题去市场调研考察, 看看产品实际包装到底包含着的方方面面, 然后把它们看到的, 所思考的, 所想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中一起讨论学习, 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 一起切磋相互共勉。最后对于同学们没有提出的观点和认识, 可以作最后的总结, 这样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很快就进入良好的状态, 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从实践调研中逐步积累与课程相关的知识, 对于参与真正的课题训练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3 注重基础训练

在包装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理论教学中把重点的内容传达给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处处设问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主动去思考问题。在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包装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实践中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和提高阶段, 首先要把包装结构训练放在首要的位置, 在越来越提倡绿色设计的今天, 包装也越来越重视低碳节能, 节约环保的理念, 绿色包装深入人心, 对于现代包装纸结构是值得提倡的材料之一, 运用纸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占到了70%, 可见纸盒容器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典型纸包装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常见结构类型, 材料的选择都要了解, 这部分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先从实物入手, 把实物纸盒包装结构进行拆解, 分析其内在的细节结构特点, 然后再进行结构图绘制进行仿造制作以达到掌握包装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同学都需要大量地进行基础训练, 目的是为了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的能力, 先从简单的包装结构入手, 然后到复杂的结构设计, 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研究学习,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很快就能够了解大量常见的包装结构, 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包装的结构设计, 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埋下了伏笔。

4 创新提升阶段

优秀的创意来自设计师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积极的思考, 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 所以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和关注学生的创新性也是设计课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在结构基础的训练结束之后, 对于同学们已经掌握包装的结构和基本的制作方法, 那就需要自己去创造新的造型, 新的设计形态, 这个阶段也可以是最难最关键的环节, 通常笔者会增加课题的难度在包装结构上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例如题目《空中飞蛋》和灯泡外包装等, 材料和制作要求严格规范, 主要把重点放在包装结构造型设计上, 视觉方面不做考虑, 除此之外最后还要对同学们的创作的作品进行检测, 如包装是否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以及节省资源程度, 外型美观程度等等, 这样的训练使同学们对于课程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亲自检验体验到设计的成功和不足而取得很大的提高和锻炼,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观能动性。

5 装饰设计与表现

不同的商品, 想要对消费者表达的信息也不一样, 食品、日常用品、化妆品、医药、书籍等等。不同的商品内容不同, 所反映的产品内涵、企业形象也各不相同, 所以, 不同商品对于包装的要求也不一样, 对于包装图案的设计要求也是具有差别的。包装的图案样式、色彩的运用无不代表着产品的内涵与灵魂, 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这些都无不体现着包装的装饰设计与表现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说打破常规的新形态以及新结构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那么版面设计则使包装更加完美和新颖。在这部分中所涉及的图案图形的设计运用, 色彩的合理搭配等等。由于每个同学的基础和审美不同设计的最终表现也是有所区别的, 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合理的建议和归纳,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给予提点, 基础好的学生要尽量放开, 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格, 作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但是有前提不能忽视包装最基本的特性。同时在这里我还注重利用现代先进软件技术引导学生多多欣赏优秀作品, 从优秀作品中认知到包装的用色技巧, 品牌形象表现, 展示整体效果等方面。以实例加讲解的形式进行学习, 并且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把它借鉴到自己的设计中去。除此之外同学们的软件操作也是要熟练掌握, 对于以后从事这行业打好基础。

6 项目引入课程

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最后结束课程都是要交相应的课程设计, 在包装设计课程中项目都是老师拟定的虚拟课题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也可以把企业的设计项目融入安排到教学中去, 还有就是一些教学科研项目以及包装比赛等等这样的真题设计体现在课程设计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项目使得学生在整个项目中充当主导者, 教师则是旁观者和引导者, 学生们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设计。首先, 搜集设计素材资料, 汇总前期市场调研结论, 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受众的需求及客户的要求这个阶段在整个项目中最关键, 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是否扎实, 动手能力是否熟练, 以及与后期印刷工艺是否得当。在整个这题设计过程中, 老师要对其把关, 对于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要给予应有的帮助, 这样学生通过努力和老师帮助下, 可以独立完成整个的设计创作。

确切地说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 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合理的安排。最后课程小结中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 让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让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也要涵盖在该课程最后考评成绩之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和平.产品包装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陈磊.纸盒包装设计原理.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4]丘斌.丘斌商品包装设计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置管方法下一篇:初高中英语的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