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教学谈论文

2024-10-16

包装设计教学谈论文(精选12篇)

包装设计教学谈论文 篇1

包装设计的概念从字面上讲, “包”即包裹, “装”即装饰, 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装饰起来。从设计角度上讲, “包”是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 其根本目的是使东西不易受损, 方便运输, 是属于物质的概念;“装”指事物的修饰。即是指把包裹好的东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 使外表看上去更漂亮, 这是美学范畴, 属于文化的概念。单纯的讲“包装”是将这两种概念合理有效地融为一体。包装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完成商品的外表装饰美化和对商品的保护作用, 包装设计应遵循简洁的原则, 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 要更多关注科学环保、艺术表现和人文生态。起到为社会发展引领消费意识和审美意识等方面的作用, 使现代包装设计具备完整性、实用性、审美性的特征, 符合人文环境的要求。

一、包装设计教学要注重内涵表现和环保观念

在以往的包装设计教学中, 教师一般向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 然后给出一个虚拟的设计主题, 学生就画草图, 教师指导、修改草图, 学生再制作完成作业。学生基本上不注重内涵表现, 也不用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就可以完成作业。而这样的教学往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教学和社会完全脱节, 养成了学生的抄袭、模仿的习惯。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包装设计的内涵表现。

包装设计在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之后, 应更多考虑的是设计中的内涵部分。包装设计能反映出产品、品牌、企业等不同的内涵。首先, 包装是为产品而设计的, 反映商品品牌内涵就成为包装设计的重点。产品出自于企业, 包装设计无疑也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形象。

其次, 包装设计体现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例如:茶叶的包装, 西方人只是将茶作为一种单纯饮料来理解, 而东方人则把茶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底蕴, 从而形成了东方特有的“茶文化”, 因此, 东西方在茶叶包装风格上也就不同。又如酒类包装, 西方人对酒的理解趋向于权力的象征, 赋予它高贵、奢华的形象, 包装也多采用华丽的造型和色彩, 即使平民化的啤酒, 在包装设计风格中也是如此。而东方人对酒则趋向精神性, 赋予它更多的感情色彩。因此包装设计总体上清新雅致, 让人产生联想。

包装设计教学中还应该注重环保观念, 在包装材料的选用上应多考虑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材料或天然材料。从材料、色彩等方面做到科学包装。

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分小组进行教学, 先对一些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的内涵和环保观念进行学习和讨论, 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包装设计的内涵和环保包装观念;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内涵和环保观念表现不够好的包装设计进行修改, 再进行演修改方案的演说和展示。最后由同学间进行评价, 评选出最具内涵的修改方案。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自己设计包装作品时能注重内涵表现和重视环保观念。

二、注重包装设计创意的艺术性和独创性、曾强团结协作精神

包装设计是装饰艺术的结晶。精美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的社会性需求, 而具艺术魅力的包装对购买者而言是一种美的享受。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好的设计创意能为商品增加艺术感染力, 也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商品包装设计创意只有具备艺术感染力才能够在商品包装设计中脱颖而出。

独创性是包装设计与众不同的形象和面貌, 设计的独特会使产品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凸现出来。独创性是包装设计的生命所在,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 切忌让学生抄袭模仿, 改头换面。只有独创的设计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从而使其优先选择有独创性的产品。

包装设计创意的独创性通常由立体的包裹性设计与平面的装饰性设计构成。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纸张、木材、布匹等传统材料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新型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也使包装设计有了更多的发展形式。也为包装设计的立体造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平面装饰上讲, 色彩的运用也不再停留于传统的理解认识上, 如:传统观念中认为食品业应多用暖色调, 除色彩因素, 图形文字也是平面设计创意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我注重到了学生设计创意要和市场、消费者相联系, 要把独创性放在首位。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市场调研, 了解消费者心理、充分了解商品后再去做设计创意。要求学生先做立体造型设计, 立体造型设计方案完成后再做平面设计创意。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领会团结协作精神, 在做包装设计作业时把学生分成小组先做市场调研, 写出调研报告;再制定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内涵、立体造型设计方案、色彩设计方案等) 。小组成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形成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案后讲解方案, 最后才开始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并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改进设计方案, 使完成的作业更加完美。最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设计成品, 学生间进行评价, 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强包装设计的色彩训练

包装色彩学是研究自然色彩现象的基本规律、色彩美的规律以及色彩在人们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的科学。同时还是研究色彩设计方法、色彩描述理论和色彩复制技术的科学。

包装色彩是自然色彩与装饰色彩的有机统一, 包装色彩必须以实际商品的色彩作为描绘的依据, 但并不受商品色彩的限制和约束, 可以在商品色彩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 也可以根据装饰美的需要, 大胆地进行主观想象和创造, 从而赋予商品包装更多的情感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化学生的自然色彩和装饰色彩的训练, 让学生面对自然色彩进行提炼, 多做主题色彩练习, 使学生在色彩构成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训练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如:让学生做色彩的情感练习、自然色彩的采集和提炼练习、不同年龄人群对色彩的喜好练习等。这些带主题的色彩训练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各种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等的色彩设计方法, 对包装设计的平面设计部分起着重要作用, 也使包装设计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包装设计教学, 提高学生对人文生态包装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包装设计教学的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包装设计理念,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以实践提高自身的设计观念、知识及技能素质。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注重包装设计创意和内涵表现, 与社会和市场相结合, 加强教学的信息化、市场化, 要把包装设计教学和市场、经济、科技相结合, 促进包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包装设计教学谈论文 篇2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的一点就是筛选好文章。选择的五个文本都是有关“谈说谎”的阅读材料,通过比较,发现故事中的不同的撒谎人、撒谎理由、撒谎内容和结果,在实践中反复操练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由结果倒推说谎的利和弊。

撒谎群文阅读利弊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1.[美]阿尔特?布赫瓦尔德的《爸爸最值钱》:文章记叙了“我”儿子为了写一本揭露我隐私,令读者感到惊奇、刺激的畅销书,不惜将“我”描述成一位粗暴、野蛮、残酷的父亲形象。“我”从来未做过他书中描述的这些事。儿子要求“我”买文字处理机给他,以便在圣诞节前完稿。

2.[德]萨拉?瑙拉的《谎言比竹子长得快》:文章记叙了因一家外国手机厂商看中了爸爸的设计,高薪聘请他,我们一家要搬到瑞士去。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这个消息。但在知道是爸爸的谎言后,我继续欺骗同学。舅舅告诉我最好不要撒谎,会惹来麻烦。3.德君的《不成功的采访》:文章记叙了著名记者柴静去北京一所中学采访一位模范教师,采访结束离开学校时一位女学生告诉她这位教师得了癌症。这位教师为了不耽误女儿高考,向女儿说了谎。柴静发现女儿其实装作不知道,她觉得装得太难了。4.[美]玛丽?艾丽丝?伯纳纳的《谎言与音乐会》:文章记叙了“我”和妹妹决定当女佣挣钱,邻居没人愿意“雇佣”我们。在妈妈询问我们时我们撒了谎。妈妈提议我们一起去听音乐会,妈妈也用谎言欺骗了我们。这是“我”和妹妹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堂课。5.毕淑敏的《谎言三叶草》:文章主要写在我心灵深处,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它的第一片叶子是善良。第二片叶子是谎言没有险恶后果,更像一个诙谐的玩笑或委婉的借口。第三片叶子是谎言可以为维护自尊心而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田的“谎言三叶草”渐渐凋零。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就文本提出问题,借助回答问题的关键信息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过对比阅读,结合文本内容体会说谎的好处与坏处。3.续编故事,提高学生对说谎的多面向认识。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一)谈话导入,揭示议题 1.教师板书“说谎”,提问:你们平时说过谎吗?当时为什么说谎?你对说谎有怎样的想法?

2.教师小结:面对谎言,我们应是怎样的态度?我们应怎样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说谎”这个话题。

(二)教师引导读《爸爸最值钱》,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故事《爸爸最值钱》,思考:故事中的撒谎人是谁?他撒谎的理由是什么?他撒了哪些谎?故事的结果如何?

2.教师引导学生用概括性的词句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梳理。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抓住回答问题的关键词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学法指导:我们可以就文章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谁?什么事?为什么?

结果如何?并将回答这几个问题的关键词句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分组比读故事,提取关键信息完成表格,结合故事的内容体会谎言的利与弊 1.分组快速阅读《谎言比竹子长得快》《不成功的采访》《谎言与音乐会》等3篇文章。要求:每个小组重点阅读一篇文章,填写表格中的相关内容,根据关键信息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小组汇报交流完成表格。

3.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结合以上读过的四个故事,你能试着由结果倒推一下“说谎”的利和弊吗?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总结。(1)利: ①《不成功的采访》中,模范教师和女儿互相说了善意的谎言,他们都为彼此考虑,这是一个被爱呵护的谎言,“谎言”中流淌出的是父女真情,读来令人感动。

②《谎言与音乐会》中,妈妈的谎言是有好处的,她的善意谎言是为了教育我们不再说谎,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被谎言欺骗的感觉,使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信任。(2)弊:

①《爸爸最值钱》中,儿子的谎言令父亲十分愤怒,父亲有了被儿子的谎言出卖的感觉,回忆录中莫须有的“隐私”描述使父子之间的感情产生裂痕。“那就干下去吧。”这是父亲无可奈何的痛心话语。

②《谎言比竹子长得快》中“我”和爸爸都说了谎。爸爸的谎言使“我”陷入了难堪的境地,“我”的谎言使我失去了朋友。谎言比竹子长得快,快得让你不知道它会向何处蔓延。

(四)阅读《谎言三叶草》,回读前四篇文章,谈谈对说谎者的看法 1.快速默读《谎言三叶草》,抓住关键词句说说“谎言三叶草”分别指什么?(一是为了善意而说谎;二是为了一个诙谐的玩笑或委婉的借口而说谎,此谎言没有险恶的后果;三是为维护自尊心而说谎。)2.结合《爸爸最值钱》《谎言比竹子长得快》《不成功的采访》《谎言与音乐会》4篇文章,谈谈你对文章中说谎者的看法,即你会谅解谁?为什么? 3.教师引导梳理:《不成功的采访》中的父女以及《谎言与音乐会》中的妈妈应该值得谅解,因为他们心中生长着“谎言三叶草”中的第一片叶子,他们为了善意而说谎,善意的谎言也是支撑他们前进的动力。《谎言比竹子长得快》中的“我”也可以得到大家的谅解,因为在“我”的心中生长着“谎言三叶草”中的第三片叶子,“我”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说谎,真正的自尊是建立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地基之上的,谎言只不过是短暂的烟幕。

(五)续编故事,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1.《谎言比竹子长得快》里的马蒂后面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结合你对谎言的看法,续编这个故事。续编时请注意:(1)建议你结合对谎言的认识,先设定一下故事的结局。(2)因为人物的语言往往能推动故事的发展,因此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一定要具体化,要与人物的个性紧密相关,要与前后的故事情节及故事结尾有逻辑关系。(3)故事的结尾还可以像《谎言三叶草》那样,把你对谎言的认识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认识要与前面的事例紧密结合,能画上等号 才行。

2.教师小结。人有的时候是要说谎的,我深信每个人都说过或认可善意的谎言的。善意的谎言能让人找到用笑脸去面对生活的理由。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也让人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

1.根据议题选择阅读文章。这堂课中选择的五个文本,都是有关“谈说谎”的阅读材料,有故事、有小说、有散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说谎”的看法。这样有内在联系的文本,是适合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的,是便于学生有所发现的。

浅谈设计素描教学 篇3

【关键词】设计素描 教学 创新

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其历史悠久,源起于古代人类创造活动中留存下来的产品预想图、建筑蓝本、平面设计草图。如果我们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设计大师达·芬奇的素描和设计草图相比较会发现,他注重分析形态,善于用草图记录许多发明——大炮、投石机、冲城机、飞行器等,他还利用草图进行解剖学、植物学、地质学、地理学、机械学等方面的研究。以他为代表的许多画家都参与过产品研发活动,那些产品的构想草图成为他们素描作品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素描为设计服务的历史。这些画家在构思确定后,才进入细致的描绘阶段,从而有了产品预想图,由此相应的设计素描也就有了简单的草图与复杂的预想图之分。

到了欧洲产业革命时期,工业产品大规模生产,促使社会对产品设计的重视,出于对造型设计人才大规模的需求,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创建,名为包豪斯设计学院。该学院的诞生意味着设计学科的开始,设计素描理论规范化的开始、教学内容趋于系统化的开始,它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范围的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基础教育。设计素描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当时正值我国现代设计教育思潮广泛兴起,中国引进了西方设计素描的一部分内容,最初采用的是“结构素描”一词,即那种强调结构以线为主的素描,几乎替代了传统的明暗写实素描。它的出现对那个时期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冲击。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设计素描已作为设计教学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同和设置。同时,经过教师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该课程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得以不断创新,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与特点,现总结如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与任务

设计素描课是紧紧围绕设计素描而展开的课程设计,集观察、思考、表现、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训练,是培养、提高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为真正成为设计人才而设立的基础课程。设计素描的教学任务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与表达能力。形象思维有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层面,二是美感层面。造型设计就是应用形象的设计语言与人交流。用形象语言说出准确、生动、感人的话,才能与人有效交流、有效沟通,设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形象语言的传达与接受的畅通也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因为生活是设计语言的源泉,也是设计作品连接观众的桥梁。为此,学生需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验生活中种种不同的感受,捕捉生动感人的、会“说话”的形象,主动学习前人对美的总结所形成的形式美的法则,研究生活中许许多多有趣的内容、有趣的形象;用手中的笔把观察到的学习记录在纸面上,也记录在头脑里,通过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消化变为想象的基础,创造的能量,培养创新意识来提高对形体的想象力和造型艺术综合设计的创造力。

2 教学内容

现代素描教学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基本可将教学内容定位于三大板块:结构能力的分析训练阶段、明暗与线条表现能力的训练阶段、创意能力的训练阶段。

结构能力的分析阶段是从表象认识进入到结构认识的阶段。因为对设计的造型基础而言,重要的是强调形态的分析,你只有抓住本质基本的形态,才有可能进一步感受它,使它变得更美。这时我们便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的形态结构,重点训练学生对空间中形态、结构的思维能力,强化空间透视能力的把握。在理论学习上着重研究透视基本原理;在表现方法上采用结构画法,不要画固有色,不要画明显的质感,彻底抛却明暗黑白灰,只看形找关联,找造型形成大的构架关系,采用穿透性手法表现四维空间,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形态体量性质;旨在能够透彻地分析存在的物体,掌握功能与形态、环境与形态的关系原理,并进一步将功能构造转化为实用的设计,从而为形态的创造和主动的表现打下基础。作业的研究对象是人、动物、植物、瓶罐、三通等机械物的结构等。

明暗与线条表现能力的训练阶段被赋予新的、多重的丰富表情与内涵。现代素描教学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有其独特的艺术观点和思维角度。主要表现在:重新用新鲜的眼光观察我们周围世界的生动表象,从局部开始,进入対一个物象迅速生动性的直接的呈现,重视形态表面这种生动性的感受力,忽略三大面五调子,作业的要求是从各个角度贴切地观察物体以及充分运用各种媒材进行素描艺术的新实验。例如将现实里面的物品进行拓印,通过刮、刻、染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制作拼贴,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具,选择表现的个性化,从而在视觉语言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创意能力训练是现代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创意素描则在素描为认知对象服务的时候,所有表面的东西全部隐藏。我们特别提倡学生先通过大量的图书阅读和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来启发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此阶段反对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语言学、伦理学、技术美学、设计基础理论、艺术理论等诸多领域对于思维的论述。强调课程中的师生互动原则,由此呈现对同一问题不同认识的思维角度,使得自身单一偏向的认识得到多向丰富的思维扩展,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并记录学生的讨论过程。在作业中启发和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审美和设计意识的形成。创意素描训练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联想训练、构成训练、意向训练、抽象训练、超现实主义训练等。

3 教学方式

设计素描是广义的打基础的一种训练模式,而不是单一狭隘的素描技术训练。本着这种教学理念,设计素描在教学方式上作出大胆的尝试。

首先是绘画工具的创新,除了铅笔、炭笔、炭精条、木炭条、钢笔外,还有许多潜在的器物可以作为工具,比如铁钉、钢针、小刀。其次是绘画材料,常见的是铅画纸、新闻纸,有色卡纸,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材料可以用来作画,因它们质地不同对相同的工具会有不同的反映,比如三夹板、布、石膏板等。再次是表现手法。以往教学中常见的模式被称为苏式素描,因教学封闭,学而不化,逐渐形成了千人一面的状况。时下改变表现手法、张扬个性成为一种趋向,由此改变表现手法也成为一种可能,速写、素描、文本、综合材料制作、拼贴、图像采集、摄影等均有使用,以此记录过程中对于造型形式规律的深度认识。学习过程不再是老师摆静物、学生被动围一堆画的状况,而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着眼点去挖掘题材,发挥能动性,自己给自己摆静物,从而保证出来的每一张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及审美取向。作业强调分析和直觉发现的实验性、可能性、减弱表面性、完整性和欣赏性,使学生的绘画语言和形态彻底从模仿中解放出来。整个教学将伴隨幻灯讲座、大课总结、现场讲评、学生讨论和个别辅导,通过这些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在设计和艺术表现中实际应用的能力。

结语

从精神意义的层面讲,设计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精神、物质生活的创造性活动。作为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素描观以及训练思维的束缚,以分析与审视的眼光扫描一切客观对象,不断对素描的各种可能性加以大胆试验,试图从多方面打开学生的眼界,为今后的设计引发诸多创新的可能性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唐鼎华.素描基础[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教学设计: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用多种方式联旧引新, 精于开头、吸引学生铺垫搭桥, 自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通常要遵循: (1) 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要学。 (2) 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 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3) 有艺术性。新颖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这是老师导入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 (4) 有效益性。导入新课, 不能喧宾夺主, 而是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连接作用, 要有实效。这些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 其作用却是非同小可, 关系到本堂课的成败, 关系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态度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条件采用了直观导入法、角色表演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对比导入、游戏歌曲导入、利用电教媒体导入等等。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新课的导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堂例句

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例句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决不可忽视。例如讲解词或词组之间的差别时, 不能一味地只从教参书上把例句照搬到课堂教学上。作为高中教师, 可以选择一些代表的例句, 让学生能很快的理解例句所包含的知识点。巧妙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例句。例如:

例句 (1) 是在讲解同音异形词时所用的例句, 该句巧妙的运用了同音异形词“threw”, “through”。“threw”在此处是一个动词, 作为句子的谓语。用“through”虽然在此处也是一个动词, 但表示的是通过中间的传递,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例句 (2) 通过结构简单的句子呈现了让学生辨识的词和词组———“look for”, “find”和“find out”。“look for”表示寻找的过程, “find”表示寻找的结果, “find out”表示寻找的最终结果。例句 (3) 用短短一句话呈现了不定式充当主语和表语的用法, 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to see”呈现了不定时充当主语, “to belive”呈现了不定式充当表语。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且具有语用价值的媒介, 它联接教师信息源与学生信息接受库两个语言空间。但是它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更深入地研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言交际技巧。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例句时, 还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 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He threw a ball through the window.

2.I am looking for my lost bike, but I can't find it.Can you help me find out the thief?

3.To see is to belive.

三、课堂活动——灵活对话、提高效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由于主体意识和客观条件的不同, 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的策略以及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小组内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巩固新课——创编故事、歌曲、小幽默、社会热点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

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英语歌曲, 这样不但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 还可以使教与学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游戏, 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不是一件难事, 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英语课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习课, 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我们要想出不同的方法, 丰富课堂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 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让我们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永远保持在一个亢奋的状态。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不再强调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英语教学中, 需要不但创新教学方法, 采取多种手段,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训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谈生命》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脉络,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

1、理清层次。

2、品味语言。

3、把握主旨。

【预习提示】

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感知内容。

2、发给学生预习题签。

1、语知归类:

① 生字注音:

云翳(yì)巉岩(chán)羞怯(qiâ)

心魂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ē)

枭鸟(xiāo)荫庇(yìn)芳馨(xīn)

朔风(shuò)丛莽(mǎng)

② 词语积累: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惊骇:惊慌害怕。

休憩:休息。

荫遮:枝叶遮蔽。

骄奢:骄横奢侈。

喧闹:喧哗热闹。

清吟:这里指清脆地鸣叫。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芳馨:芳香。

丛莽:大片茂盛的草。

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云翳:阴暗的云。

2、了解冰心及其作品。

3、理清思路

本文把生命都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4、我的阅读体验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古诗中含有我国一位现代女作家的名字你知道是谁吗?

你能知道她名字的深刻用意吗?

冰心的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作家。谁还了解更多?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介绍。出示课件(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时代背景:

本文原发表于《京沪周刊》1947年第1卷第27期,是一篇带有哲理寓意的“生命体验”散文。这位世纪老人在《霞》一文中提及:40年代初期,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时,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一个使她惊心的句子“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也一样。

3、名家品评:

冰心,是一颗巨星,在中国文坛和读者心头已经亮了七十多年,这位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清新婉丽,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

冰心,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将近一个世纪,在这张人生的风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脚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有深有浅。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她那支多彩之笔,记下了她的成长,她的观察,她的感受,她的爱憎,她的忧患„„

冰心,我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我们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地展现了自己的时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给祖国人民的最大奉献,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记得雪莱的《咏云雀》的诗里,仿佛曾说过云雀是初生的欢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样来把歌声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雨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乐师„„这一首千古的杰作,我现在记也记不清了,总而言之,把一首诗全部拿来,以诗人赞美云雀的清词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评之上,我想是最适当也没有的事情。

──著名作家沈从文

4、研读课文件,检查预习:

教师提问本文把生命都比做什么?(板书)

教师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启发鼓励学生读好第二部分。精彩部分反复品读。

5、讨论解惑:

① “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 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6、学生画画:

画出课文内容(找一个学生到黑板画,其他同学画在本上)。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两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教师训练学生说话与语言的概括能力

1、用一句话概括出生命象一江春水或象一棵小树。学生选择一个组织语言,教师与学生进行评判。

2、启发学生谈话与想象,进一步领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还象什么?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讨论解惑

1、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命意.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绾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2、怎样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这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本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可以指老年时,但也未必确指老年景况。

这句话是诗句,很有意味,可以让学生背诵下来,对于学生理解本文.体验生活.认识人生都有好处。如果可能,还可让学生仿写类似的语句。

3、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两点:

1、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生命意识,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教学反思】

浅谈语文教学——教学设计 篇6

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是一位残疾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作家史铁生在双腿残疾后,时常去地坛,社会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人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没有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常人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求学生拿自己的光明生活与海伦的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生活相对照,学生深有感触,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在光明的世界里努力拼搏,学习海伦执著的精神、顽强地毅力,最后有所作为。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素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生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生活化。语文,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巨细无遗,无微不至地表现着大千世界,它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从纵向联系来看,我们的历史文化是以语文作为载体的,历史和传统之所以能够进入并影响到现代社会,就是语言的作用。只有借助语言文字的解读,再经由思想的再造才能还原那逝去的真实。从横向联系来看,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是经常的,大量的,离开了语言我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最后从语文学科的内部关系来看,语言的某些意义需要生活经验去感知。夏丐尊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意趣,见了“落叶”二字就回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缺乏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是不可能邻居隐藏在文字里面的深刻含义的。再看另一个例子:“这煦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句话表面是夸黛玉,隐含的信息却包括:取悦、讨好贾母,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不得罪在场的迎春等人;还可以看出王煦凤是个随机应变、察言观色、阴险狡诈的人。这非得读者懂得一定的人情世故,才可能领会个中情味。所以说生活是语文的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应忽视学生语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内在需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因此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由课文选材到社会的实际联系对于学生的认知具有极强的意义,比如在《背影》一文中,《背影》的内容是写父亲。儿子写父亲,可以入文的自然很多,但作者只“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父子在南京耽搁了一天多时间,其间定有许多经历,但文章只写了“一个瞬间的父亲的背影”。可见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凡是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此其一。“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在文章中有两处叙述,皆是作者目睹:一回在父亲去买桔子,爬上那边月台的时候;一回在父亲下车走去,混入来往的人群里头的时候。前一回,作者“把父亲的背影描写得很仔细”,“是依照当时眼见的写出来”的;后一回,作者却只写了“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一句。这里选材的原则是:能突出以直观描绘“父亲的背影”的地方,就应该不厌其详、细致入微地写;不能以直观描绘(父亲的背影已经“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地方,就绝不妄加虚构。此其二。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仔细审析,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此时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

标志设计教学谈 篇7

从全国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来看, 虽然办学的条件、规模、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但设计艺术院校的学生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与本科教学所开设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关。笔者现谈谈对标志设计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

二、标志设计概述

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 它是一种用来象征企业、产品及个人的形象化符号, 是企业形象设计中的一部分。通过标志设计教学,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些思维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样非常有效, 比如广告招贴、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等等。

标志设计应用范围很广, 小到员工工作记录本上的应用, 大到一家公司建筑物上的应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标志。看到标志, 我们似乎就看到了企业、产品、团体组织、活动及个人的形象。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 标志设计的好与坏是至关重要的。目前, 高校的标志设计课程突破了设计过程中过分强调形式法则的局限, 以更加丰富的造型语言、更加新颖的设计创意来表现设计对象的深刻内涵, 这门课程也作为学生从三大构成基础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必由之路, 同时减少了今后专业课学习的障碍。

三、标志设计的学习方法及有效途径

标志设计的练习过程, 是一个非常严格、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个系统的练习过程, 学生的手绘能力、符号表达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一) 几何形的训练

几何形的训练是我们进行标志设计学习的第一步, 通过几种常用的几何形来开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常见的几何形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等。学生通过这些简洁的几何图形展开联想, 通过添加一些笔触, 让其产生丰富的效果。以圆形为例, 通过对圆形的添加笔画, 我们可以让圆形产生很多的形式。比如可以将圆形变为太阳、笑脸、咖啡杯、各种球、气泡等等。这种几何形的训练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表现能力, 以点、线、面三元素来塑造对象物, 使表现的对象形象简洁, 生动。这对之后的标志设计的形式表现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 象征图形的训练

通过一些常用的象征图形进行相关的改造训练。常用的象征图形有很多。中国古代流行的一句话:“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也就说明象征图形的重要性。常见的象征图形有太阳、月亮、星星、女人、手势、苹果、水、火、花等等。这些图形都包含了很美好的象征寓意。我们可以将同样的符号赋予各种含义。比如:以橙子为例, 橙子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水果, 给人能带来清新、愉快、健康的概念。如果利用橙子作为符号载体, 学生通过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与概念, 让橙子的外形发生变化, 以此服务于其他的行业及产品。有些学生通过练习, 将橙子与乐器结合, 体现快乐的音乐;有些学生将橙子作为截面效果, 体现果汁;有些则将橙子与代表服装的纽扣结合起来, 代表华丽的服装等等。通过此项训练,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象征图形原来可以体现如此丰富的含义。

(三) 图形创意手法在标志设计中的训练

图形创意手法中的同构设计、正负形设计等对于标志设计的形式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同构、正负形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做标志的案例时, 先将能够表达对象的一些概念符号以简笔画图形的形式列举出来, 然后将表达概念的主要的几个符号试图用同构或正负形的手法, 使其节省空间, 形式简洁明确。以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院徽设计为例, 有学生以代表南华的地点, 即雁城衡阳, 符号大雁;设计学院的象征符号铅笔以及红黄蓝三原色;南华大学的名称简写NH, 这些符号通过同构的方法结合在一起, 标志会显得既有内涵又简洁明快。

(四) 形式美法则的训练

尽管形式美法则不是设计的全部, 但也是标志设计所需要的。标志的形式表现方面必须要遵循形式美法则, 即对比与协调、重复与特异、节奏与韵律、发射与渐变等等。因为这些形式法则可以让一些本来比较单调的基本形产生强烈的美感。例如日本重工业三菱集团, 通过三个菱形, 重复构成, 既突出了三菱的名称内涵, 又体现了企业雄厚的实力。学生在标志设计训练时, 应将单纯的基本形, 比如一段线, 一个点, 通过重复构成或者发散等形式法则, 来表达主题的内涵, 这种内涵通常是体现企业经营理念的比较多, 抽象而厚重。当然基本形也可以是一些具象形态, 可根据题材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设计。形式美法则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力, 可以使标志设计作品的形式更加富有现代感, 能与国际设计风格接轨。所以, 有效地进行形式法则的训练是标志设计课程非常重要的环节。

(五) 案例训练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集训, 最好以参加比赛的形式。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赛激起对设计的强烈兴趣;另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赛认识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与优势, 通过与同行的比赛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设计职业。例如, 一些全国举办的一些标志竞赛, 教师应指导学生踊跃参加, 当然并不一定获奖, 但是重要的是参与。只要坚持下去, 总有硕果累累的时候。地方性的案例, 也可以结合做。我就曾经带学生参与本地电视台台徽的设计,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训练, 最终采用了本专业学生的设计方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 让学生觉得对标志充满兴趣与信息, 让他们感觉到设计的成就感与责任。另外, 平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去参加具体的设计实践, 通过在公司、企业的实战训练, 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设计工作。由此可见, 标志设计的社会实践部分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与学生都应非常重视。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将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开放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 标志设计课程应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不断地改革与完善,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更好地为祖国的设计行业服务, 让中国的标志设计成为世界一流。

摘要:在当今世界, 标志设计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 标志可以代表各个企业、产品的形象。标志设计课程也因此愈来愈重要, 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 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通过几何图形的训练、设计思维的训练、形式法则训练以及具体案例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浅谈设计色彩教学 篇8

自此, 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传统绘画写生为基础的色彩训练, 二就是色彩构成训练。二者在设计教学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让传统绘画训练和设计的关系进一步密切。然而, 在艺术设计超速发展的今天, 传统写生绘画训练和色彩构成的课程安排之间出现了断层, 已经不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色彩知识和熟练驾驭色彩的能力。所以我们有必要整合一套符合设计专业自身特点和学生绘画基础的色彩教学体系, 设计色彩这一概念的提出完全符合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需要。

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从原有色彩教学理论出发, 结合设计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 创造新的色彩表现方式, 符合设计专业需求, 是一种适应教学需要的色彩教学手段。设计色彩不同于绘画写生色彩, 它通过色彩训练,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重视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和写生色彩表现形式的基础上, 融入设计意识, 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 强调意向表达。设计色彩不是单纯的研究自然色彩, 而是理性运用色彩表达造型和设计理念。在教学目的、施教方法、艺术处理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有明显的特殊规律。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 设计色彩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 对各个设计方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样的设计产品, 都需要色彩的协调和正确运用。一个色彩充分符合自身特点的产品, 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眼球, 进而对产品进一步关注以及了解。俗语说:远看颜色, 近看花, 一点没错。给消费者首先影响很重要的就是色彩。所以说, 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设计师给自己设计的作品赋予颜色的时候, 应抛弃个人颜色偏好, 而应灵活地调配出与设计产品造型符合的色彩。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社会对艺术设计需求的持续增长, 直接导致了艺术设计教育的飞速发展, 中国超千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成为继计算机之后的第二大专业, 如此飞速的发展, 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质量就被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广大高校教师动力以及压力。那么, 如何开展好高校中色彩课程的教学呢, 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中, 对设计专业色彩课教学方法有着一些思考愿与同行分享。

1. 设计色彩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

单一的色彩教学模式绝不可能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丰富的运用色彩的能力, 为此, 大学的色彩课教学一般有三大块:以写生方式进行的色彩基础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的设计色彩训练和色彩构成训练。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色彩基础训练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般只注意到了课时的合理分配, 因为设计色彩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所以在设计色彩训练中间, 它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任课老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决定的, 在色彩写生, 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不是一位老师代课的情况下, 就很容易将这三部分内容要么断层, 要么重复。设计色彩教学是色彩写生和色彩构成之间沟通的桥梁, 教师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而不是单纯的绘画技巧, 我们应呼唤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主观创造色彩的能力, 在设计色彩课程上到后期, 引入装饰色彩时应注意和后期课程色彩构成的衔接, 同时避免重复。

2. 鼓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设计不是培养一般的工匠, 而是培养艺术、技术兼通的人才。创新性思维的生成需要以多方面的修养为支撑。设计色彩是文化的载体, 不是简单的技巧, 形式是传递思想的外在媒介, 是艺术家修养的直接反映。只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远远是不够的。我们应当看到,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艺术教育蓬勃发展, 在高校扩招的形式下, 考生多少都是速成班培养出来的, 他们的美术基础只是一种程式化的教学后果, 根本谈不上艺术认知。所以,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应是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看看美术史、设计史、美学、哲学方面的书籍, 提高自身美学修养, 进而为以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提高了, 以后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3. 加强主题性设计

主题性设计是包豪斯基础课程取得巨大成功而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主题性设计是一个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 在传统的色彩写生训练中, 老师在摆放静物的时候就考虑到构图美感, 而学生只需将这一构图复制在画面就可以了, 学生是被动接受, 很少有考虑如何自己主观改变构图或者视角, 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形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更好地经营画面位置,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构图可以任意剪裁, 并强调选择角度的重要性, 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光、色和质感等元素组合, 产生与传统写生完全不同的画面美感。让学生能体验到现代设计色彩的魅力表现的技巧和精神实质。

4. 多种材质的运用

设计色彩应该有一个开放的观念, 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同时更加应该学习如何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 在传统色彩教学中, 我们用的是颜料以及绘画技巧来表现不同肌理, 材质效果。而只用颜料这一传统色彩介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在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多种手段丰富画面效果。在一幅学生作品中, 可将水粉纸更换为画布、木板、玻璃等。颜料中也可加入沙子、小石子、鸡蛋壳等多种材质表现肌理效果。也可将本身就具有丰富色彩的毛线、五谷、金属或者彩色纸进行粘贴, 以材质本身具有的美感来丰富画面效果。在技法上也可参考版画等的制作方法, 或拓印, 或摩擦, 从而使画面具有别样美感。

基础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设计色彩的教学, 以培养设计师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充实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学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写生色彩到设计色彩, 培养学生理解与把握色彩、生动表现设计色彩的能力水平, 为将来从事艺术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健亲.色彩.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4.

[2]姚建平.设计色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3]马也.色彩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

包装设计教学谈论文 篇9

一、目标优化, 唤醒思维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节课的整体思路, 而有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就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深刻理解相应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今后发展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例如初一“合并同类项”教学时, 可以用“同类归并”的朴素思想导入。教学目标主要是两个: (1) 理解怎样的两个单项式叫做同类项, 在一个多项式中会辨认, 并做记号; (2) 学会合并同类项, 合并时, 不要把系数1或-1当做0, 不要忽视系数的符号。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教学时, 应先指导学生根据对各单项式特点的观察, 概括出同类项的特征, 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 后根据概念进行辨认, 在具体操作时督促学生规范书写, 为以后形成概括和运算能力打好基础。只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思路清晰, 教学才能明确方向, 有的放矢。

二、活动优化, 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思维的源泉。数学课堂中通过精心设计一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展开讨论, 从中提炼思想方法,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一套递进的课内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而有效的学习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 能帮助学生揭示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而内化成经验。

下面以一节初三复习课“回味不等式”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活动的设计。

(一) 比“大”比“小”

问题:在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的权力大小如何用不等式表示?用生活中的不等式引入, 体味不等式无处不在。

(二) 对“号”入“座”

让学生写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请四名学生上台写四个方程, 让学生用不等号自由改号将方程改成不等式, 并求出解。再组织学生归纳总结解不等式求解易犯的错误。学生兴致勃勃地经历了从“等”到“不等”的变化过程, 体验方程与不等式解法上的不同, 品味符号的意义。

(三) 我“形”我“数”

让学生在四个不等式中选择两个合成不等式组, 并求解。让学生自己编题, 给予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借助数轴完成解答, 记住老师归纳的我“形”我“数”, 体验“眼中有形, 心中有数”, 品味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四) 特别的你特别对待

已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反求不等式组中字母系数的范围, 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小组讨论, 派代表发言后, 教师总结:“在解决不等式 (组) 的特殊解时, 就好比家里来了客人, 一定要特殊对待, 把我们所学得的转化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能用上的都用上, 可不能亏待了客人哟!”这样, 以幽默又概括性的语言总结解题要领, 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这节课的特点是教师用生活的语言“品”数学, 让数学好玩又有味, 学生的参与水平也很高。

三、情感优化, 放飞思维

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十分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尝试更多地关注他们, 激励他们认真地学、主动地问、积极地思考。

下面以初一“认识事件可能性”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师生情感交流的问题。

整节课一直在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中有序进行的, 在选择性完成课本练习后, 离下课还有20分钟左右, 教师讲述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故事:小女孩珍妮在圣诞节夜晚紧握最后的4美分想给妈妈请个医生, 可钱实在是太少了, 这时候, 圣诞老人拿着两个转盘过来让珍妮用爱心赢取圣诞礼物, 到底让珍妮选哪个转盘呢, 请你来帮帮珍妮。这是源自《读者》的一个真实故事, 而转盘是上课的教师为这课精心设计的。在精致优美的Flash画面和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声中把小女孩珍妮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个爱的转盘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着学生,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经历了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活动一:猜想

很多学生一看左边转盘四格有三格都是罚, 而右边转盘四格有三格都是奖, 似乎右边转盘赢的机会较大, 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右边转盘。

学生活动二:实验

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结果, 而是选两个学生上台当场试玩。两位学生在其他同学的提醒下才意识到刚才没注意游戏规则 (转盘停止后, 找到指针所指数字, 从这一格开始计数, 顺时针数到与该数相同个数的位置, 按照外圈标示是否获奖, 若指针停在线上则重玩) 。试玩之后学生发现, 是否有游戏规则, 结果居然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此时教师发给每4人学习小组一个转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记录并作出判断应选哪个转盘。学生兴趣盎然。

学生活动三:归纳

5分钟后, 大多数组得出了结论:选择左边转盘每次都是奖5美分, 而右边转盘每次都是罚1美分。此时大家都为揭开了两个转盘的巧妙伪装而得意, 同时也对这个结果感到诧异。

学生活动四:探究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常转盘游戏的结果应该是不确定事件, 为什么这两个转盘实验结果只有一个, 即这个事件成为了必然事件?”学生就很想知道原因, 就四人一小组研究起来。在一段时间后, 一学生在小组推荐下站起来发言:“转盘有4格, 而每个转盘上的数除以4的余数正好是0, 1, 2, 3。根据游戏规则和排列规律, 左边指针无论停在那一格, 左边最终结果均为奖5美分, 而右边最终结果均为罚1美分。”转盘的所有秘密被她言简意赅地揭开了。

学生活动五:体验

教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 珍妮在转盘游戏中赢取了足够多的给妈妈治病的钱, 其实转盘还藏有更大的秘密呢。”多媒体演示左边转盘的四个数字5, 12, 15, 22刚好对应编好号码的26个英文字母中的E, L, O, V, 并组成LOVE (爱) 这个字母。珍妮在圣诞老人的帮助下用“爱” (love) 赢取了一切。此时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数学的奇、巧、美也悄然体现。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 篇10

《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目标要求有四个级别 (六级至九级, 而其中的七级要求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 以使得学生获得作为新世纪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英语素养, 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七级语言技能中对阅读目标的描述要求是: (1) 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 (2) 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3) 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 理解语篇意义; (4) 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 (5) 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6) 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 (教育部, 2003) .

与此类似,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 (以下统一简称《说明》) 对考生的要求是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及各类媒体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具体能力目标要求是: (1) 理解语篇主旨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 (4) 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 (6) 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 (7) 提炼文章提纲、概括主要内容、理解关键信息 (江苏教育学院, 2013) .

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谈进入高校后对国外原汁原味的相关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更不谈考研的分数门槛, 单就高考就可管中窥豹.下表是2013年《说明》中就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值等的安排:

就本表而言, 不谈项目栏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单句理解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整份试卷中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分值达60分之多, 这中间完形填空20分、阅读理解30分、任务型阅读10分, 一份试卷的一半分值由学生对文章阅读理解程度加以决定.

中学阶段, 不少老师对现行江苏《牛津高中英语》课本的教学存在相当大的误解.为了应试, 为了体现个人所谓知识“水平”, 为了满足学生记笔记的要求等等, 他们对每单元的Reading部分所采取的是词、句教学法.讲解与教授的重点是生词的运用、句子结构的剖析, 很少或根本不涉及对文章的篇章结构的理解, 以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提升, 不少同学在学完一篇文章后不知文章中心思想, 存在于脑海的只是那几个考纲词汇的用法.

诚如大家所言, 《牛津高中英语》的主要部分之一是Reading.对该部分的教学如何才能达到《标准》与《说明》的要求,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Reading的构成.Reading由七个部分组成.下面以Advance with English:Module 8 Unit 1———Appreciating Literature为例加以具体阐明:

A部分首先提出了3个问题: (1) What is classic literature? (2) Who is Charles Dickens? (3) How old is Pip when the story begins?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三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文章的主旨大意:Appreciating classic Literature和比较明显的细节内容:文中两个小标题Charles Dickens:England’s greatest writer与Great Expectations, 学生只要采取略读 (skimming) 或找读 (scanning) 就能回答这些问题.

B部分展示了Appreciating Literature这篇文章.该文章开篇就给出了classic Literature的定义, 解释了为何如今人们不 (喜欢) 阅读classic Literature.作者同时提供了有关Charles Dickens有趣的的故事事实及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一Great Expectations.标题上方的引句Classics are some of the best works ever written.Read Liz’s essay about one of the classics of English literature.对文中出现的内容进行了简短的评论.

C部分设计了两种类型的练习, 第一类练习题是问答题: (1) Why don’t many people like classics? (2) What does Liz think about classic novels? (3) What is written on Charles Dickens’s tomb? (4) Who gives Pip a lot of money? (5) What kind of person is Joe? (6) What kind of person does Pip become after he moves to London? (7) Why is Pip embarrassed by Joe? (8) What does Pip learn by the end of the novel?第二类是小说构成要素 (背景、人物、主题、情节、象征) 在本文中的具体情况匹配题, 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文及本类文章的理解.该部分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前面文章, 通过该部分练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D部分为词汇练习,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生词障碍, 这七个单词中有名词, 有动词, 有形容词.这一练习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词悟义的能力.该部分要求学生运用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词汇.

E部分运用语篇形式, 采用缺词填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部分文章的阅读掌握情况.所给短文与原文关系密切, 它介绍1998年的一部据Great Expectations改写的电影, 除了与原文主题一样外, 其setting、characters、characteristics都作了变换.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缺词填空, 并进而又了解了另类的Great Expectations.更好地再现主阅读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F部分在一段简短的对话后面提出三个问题, 引导学生就主阅读文章进行讨论, 以获得对主阅读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

最后在B部分与C部分之间的是“阅读策略”, 它以提示框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略读 (skimming) 或找读 (scanning) 等技巧, 并就文章的语言特色、行文风格、文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介绍阅读方法———How to read a persuasive essay,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文章, 培养和提高了阅读能力.

《牛津高中英语》每篇的Reading安排顺序基本相当.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几个原则, 即认知发展参照原则、语言要求参照原则、支架原则、层次递进原则及关系调节原则等逐步加以展开.这些原则中的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等无论如何是不可改变的.因此, 对每篇后的七个部分必须根据学校设施 (设备) 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进行调整、调换, 重新编排, 不可照本宣科, 千篇一律.课堂教学程序的安排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王笃勤, 2012) .

例谈地理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设计首先应该从大处着眼,整体构思,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当教学价值、教学方向、教学线索等要素清晰明朗以后。才能构建整个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目标设计可以形同虚设吗?

[案例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城分异规律”;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題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现: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诊断评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注意了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但并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更应增加如何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做法,并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

主体设计需要换位思考吗?

[案例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片段教学设计:

[活动题片段]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能量,既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形成,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以及某地区在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

[教师]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教师]大家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去查一些相关资料来判断地理环境和太阳辐射的关系。我们今天通过一个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案例来比较分析。

诊断评析:本节课学生主体性设计存在以下不良状况:①主体弱化。一些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材,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忽略学生的感陸经验和个陸差异;②主体泛化。有的教师教学设计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性,形式重于内容;③主体神话。认为学生什么目标都能达成,什么学习都有能力展开,对于文本的任何解读都可以接受。所以,教学谢十中应增加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分层次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二、微格设计

当教学设计有了“精神”、“筋骨”、“轮廓”以后,还需要“有血有肉”,才能够丰满,具有风韵,这就需要微格设计,从每一个部分谋划、每一个细节琢磨、每一种可能思量,从而把教学设计做细、做实、做活、做亮。

内容设计需要联系生活吗?

[案例3]“水资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片段教学设计:

[探究活动①]结合初中地理“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图”、高一地理上册“地球水体存在形式及储量图”、“世界水资源分布图”以及“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分析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

[探究活动②]通过对扬州城市水质状况和扬州市的水费的构成进行调查,分析水资源缺乏的人为原因。

[探究活动(③]高二(2)班学生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绘制各小组的家庭用水统计图。

诊断评析: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生活,不搞“假”、“大”、“空”。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多考虑学生的生活需求,投其所好,使学科知识成为多种成分的“矿泉水”,让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涉猎其它知识,并获得情感的熏陶。

板书设计只求整齐划一吗?

[案例4]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教学板书设计:

诊断评析:板书内容是教学进程的直观反映,板书艺术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之一。然而,现在很多板书呈现的是工整的字迹、呆板的布局和条目式的结构,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其实,教师可以形象化地设计板书,或把知识的整理权和板书的设计权交给学生,如在罗列知识点的同时,能够以更加规范、美感的文字结合图片等形式帮助教者、学者整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总结设计需要一叶知秋吗?

[案例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总结与反思设计:

列举本节重难点及采用的何种方法解决这些重难点内容以及掌握的程度:

浅谈设计色彩写生教学 篇12

关键词:设计色彩,写生,归纳色彩

色彩是十分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 是最有表现力的视觉要素之一, 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直受到各级各类艺术设计院校的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学好设计色彩, 对其系统的有效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因此设计色彩写生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使其在设计色彩写生教学中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设计色彩的基本规律、掌握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提高色彩观察能力、色彩归纳能力、主观表现能力以及拓展创新思维能力。

一、设计色彩写生教学

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是当下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产物, 设计色彩教学改变了以前以传统绘画色彩表现物象的方法。设计色彩写生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物象的模仿, 而是通过实物写生使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物象的色彩、感受色彩、分析和概括色彩, 掌握物象在自然条件下色彩的变化规律, 更好的促进学生由传统的绘画色彩思维方式向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色彩转变, 所以进行色彩写生训练是必要的, 也是学好设计色彩直接而且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写生训练中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察和理解方法, 使学生在不同光色和环境中研究和认识色彩, 掌握色彩规律, 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 提高色彩造型的能力。

在色彩写生过程中要注意处理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关系, 其实两者是共通的, 都可以表现丰富的色彩世界, 它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相对来说, 绘画性色彩主要描绘自然的写实性色彩, 在表现物象的光影、空间, 色彩相对客观, 色彩变化微妙、沉着、立体;而设计色彩在表现物象时则相对主观, 色彩呈现强烈、鲜明、平面、写意, 具有装饰构成的感觉。在色彩写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色彩观察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色彩修养, 把握好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 更好地运用色彩进行表现物象, 为社会生活服务。

二、设计色彩写生中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

设计色彩的写生过程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 创意对于设计色彩写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色彩应该有一个开放的观念, 学习设计色彩, 在掌握设计色彩基知识的同时, 更应拓展思维, 开阔思路, 用于尝试, 把握设计的本质。⑴设计色彩写生时要引导学生从形与色两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就形而言, 设计色彩的形可以是夸张的变形的, 就色而言可以是写实的、意象的, 通过对形与色的提炼、概括使画面形成创意性的设计色彩, 体现丰富而现代感的装饰效果。

重视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色彩美感, 在色彩的实践过程中按照个人喜好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 不断尝试各种色彩造型方法, 尝试自己掌握信息, 体验物象美感, 寻找适合自己的色彩表现方式, 充分表达个人内心意识、情感感受和思维过程, 将自我内心无形的想法、情绪、联想等心理因素, 转换成一种外在的可见的艺术形象或符号, 不断画出富有自己独特个性情感的色彩。⑵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还可以对色彩进行变调、色彩抽象表现、色彩限色训练等多方位、多元化的表现与训练, 注重基础色彩教学与创新思维训练相结合。同时, 在具体的实践中,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避免盲目性, 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整体色调、色彩对比、色彩调和关系, 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练习, 发挥主观能动性, 活跃设计思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和思维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物象, 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意思维方式和色彩语言。

三、归纳色彩训练是设计色彩写生的有效途径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为我们提供了色彩美的源泉, 归纳色彩是将千变万化的自然色彩进行提炼、归类与重构, 通过概括、提炼、归类等方法, 化繁为简、化无序为有序、化客观为主观、化三维为二维, 运用设计思维发挥想象, 对色彩进行归类、重组形成新的色彩搭配, 使自然色彩转化为设计色彩。所以归纳色彩训练侧重将大自然中的色彩重新组合, 摆脱习惯性配色方法, 打开思路将客观物象的色彩元素出来进行归类整理, 必要时还要变色变调获得与众不同的色彩搭配效果, 比如詹尼斯的作品《白碗》、卡特琳的作品《白色的花》都是运用归纳色彩的方法处理画面的, 不仅将客观物象的色彩提炼、概括、删繁就简, 还把三维的空间平面化处理, 体现装饰的设计色彩效果。归纳色彩训练应加强学生对色彩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分析和归纳, 强化主观感受, 遵循画面组织秩序的美, 以和谐、节奏、韵律为法则, 创造出富有设计意味的艺术效果。

在设计色彩写生中, 借鉴中外优秀作品中的设计因素提高学生的色彩的审美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归纳色彩的具体的方法可以对客观物象的色彩进行追求感性和结合理性的写实性归纳, 如莫兰迪的作品《静物》、达利的《西班牙内战的预感》等, 通过对自然色彩概括提炼, 化繁杂为简洁;也可以对客观物象色彩进行平面的装饰性归纳, 如马蒂斯的作品《向往》、卡特琳的作品《银莲花》等, 在这里没有传统的焦点透视, 没有空间, 一切都在二维平面中展开;还可以对客观物象的色彩进行变色变形的意向性归纳, 如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 安达鲁.杰克琳的作品《瓶中花束》等, 化客观为主观, 化具象为抽象。

除此之外, 民间艺术作品中纯真质朴的色彩、平面、色块和形式多样的线条, 内容含蓄、夸张变形等因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有目的地选择中外优秀作品包括民间艺术作品, 分析其作品的色调和色彩的关系, 以及色彩的构成元素等, 从中悟出真谛, 并在借鉴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总之, 在设计色彩写生教学中, 系统、有效底训练和研究色彩规律对设计专业的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鼓励学生对色彩进行一定的归纳、实验, 将设计色彩写生与归纳相结合, 建立全新的设计思维方式, 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拓展新的色彩思路, 对色彩进行创新组合搭配训练, 驾驭色彩, 实现画面的完美与和谐。

参考文献

⑴张小纲.设计色彩写生.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椎间盘MRI造影术下一篇:心外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