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的教学设计

2024-10-11

谈礼貌的教学设计(共11篇)

谈礼貌的教学设计 篇1

古代有这样一句俗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也能办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这两句话讲的都是一个意思: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在教师有效学法指导的前提下,放开手脚束缚让学生自主学习,就一定会取得令人出乎意料的可喜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为前提,通过充分的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以及大胆地展示探究,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大胆地交流和展示,并且在达标测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如果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那么我教学的这节课实在是太令人遗憾了。通过反思,总结出以下问题:

第一、合作交流问题设置过细,学生思考问题还是受教师问题限制。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拓展,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体验和批判性意见。我的考虑是学生刚刚接触新课堂新的学习方式不久,主动研究自主提问会有一定难度,因此设置的问题提示较为详细。但是现在想来,总不能因为怕小孩子跌倒就让他们永远坐在摇篮里,这样他们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及奔跑。

第二、学生的点评语言较为单一,还是教师在平时重视不够。生生评价也可以起到发现问题、互相勉励、激励提升的作用。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是老样子只是教师评价,剥夺了学生评价的权力,结果导致本节公开课学生虽然表面看起来点评热闹,实则语言单

一、枯燥单调,充满重复机械的语言。今后应该注意。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本节课中我还有很多的缺点,但我深陷局中看得并不周全,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还是多多提出我的缺点,我将虚心接受,你们的宝贵意见将帮助我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谈礼貌的教学设计 篇2

师:初次见面, 送给大家一个礼物, 可得看好了—— (师板书小篆“”) 。猜猜这是什么字?猜对了表扬, 猜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师:左边的表示神圣, 右边上面代表酒, 下面代表高脚器皿。连起来表示神圣地将酒倒进高脚盘子里, 祭祀神灵, 祈求幸福。现在一般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这就是———礼。 (板书:礼)

师:你能说几个与“礼”字有关的词语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貌) 你知道哪些礼貌用语?

师:这节课, 我们就 (补全课题) 一起来———谈礼貌。

二、谈古训, 明观点

师: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谈礼貌的。

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谈谈? (先读后交流)

师:此处的“君子”就是———有道德的人;失色就是———态度粗暴, 失口就是———出言不逊。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出示: (生读)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的古训, 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 不能态度粗暴, 也不能出言不逊。

师:由此可见———

出示: (生读) 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语言,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师:这就是作者要和我们谈论的主要观点——— (板书:待人语言)

三、初读感知, 提炼故事

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 作者列举了三个故事, 请大家自由、放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并试着用简洁的话说说每个故事的内容。 (指名读2—4节。每读完一节就引导学生说说主要内容)

四、聚焦故事, 说事明理

故事一:

师:请大家轻声地读读第2小节, 读后用心想想:牛皋与岳飞的问路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他们问路的动作 (行为) 不同。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如果学生没能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说出来, 教师引导:关于动作方面, 还有补充吗)

翌牛皋是在马上“吼道”, 岳飞是“离镫下马, 上前施礼”。

预设二:语气不同。牛皋用的是“呔, 老头儿、爷”等称呼, 一点也不讲礼貌;岳飞用的是“请问、老丈”等表示尊称的词。 (如果学生没能将表示语气的词全找出来, 教师引导:关于语言, 还有要补充的吗)

师:像牛皋这样的表现就叫——— (态度粗暴或出言不逊)

师:还有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结果不同, 教师可这样引导:他们的语气、行为不同, 结果呢)

预设三:结果不同。 (老人没给牛皋指路, 还骂他是冒失鬼;老人看到岳飞彬彬有礼, 就告诉他该怎么走)

师: (顺着结果的不同) 这就叫———

出示: (齐读) “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

师: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现在你能说说谁是君子吗?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小故事。

故事二:

师:第二个故事, 我想请你们推荐班上最擅长朗读的一位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当时的画面。

师:会读书的同学能透过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相信当你们再次细细品读时, 会不知不觉走进女青年丰富的内心世界。

出示:

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 心想:______。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 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心想:______, 便微笑着说:“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师: (根据学生的应答适时提升) 礼貌就是不小心伤害别人后的真诚道歉———礼貌能增进理解, 化解矛盾;礼貌还是“对不起”之后的“没关系”———礼貌就是体谅他人、理解他人。 (学生的表述如果说不到“礼貌”上, 教师一定追问, 引导学生说到“礼貌”这一关键点上)

师:对于女青年和小朋友, 你认为谁是君子呢?

预设一:女青年是君子。她的裙子被踩脏了, 没有发火, 小朋友道歉后还微笑着说“没关系”。

师:微笑、谦让是君子的名片。

预设二:女青年裙子被踩脏后没有“失色于人、失口于人”。

师: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是君子的道德修养。

预设三:小朋友也是君子。他能真诚地向人道歉。

师:真诚是君子的美德, 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预设四:我认为他们都是君子。女青年谦让、沉稳, 没有失色于人、失口于人, 小朋友及时真诚地道歉。

师:他们都是谦谦君子, 有道是“你敬我一尺, 我敬你一丈”。

师:看来, 礼貌待人实在是太重要了。

出示: (引读) 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故事三:

师:让我们聚焦第三个故事。请大家默读第4小节, 读完之后,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出示: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 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 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

师:读周总理的话, 为什么会深受感动或哪里让你没想到呢?

预设一:周总理受到伤害, 不但没生气, 反而安慰朱师傅, 看出他很宽容。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关注了这句话? (如果学生对语气词关注的不全面,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句子中还有什么词也让你有独特的感受?)

师: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读好这句话。

预设二:总理自己身居高位却称呼身边的师傅为“您”, 而且一连用了三个“您”, 看出他是一个文雅之人, 很有修养。

师:文雅、和气是一种文化素养, 是一种思想情操。我们一起来读读总理的话语。

师:我们就这样说着说着就说出了我们的共同心声, 也说到了作者的心坎里。由此可见———

出示: (引读)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 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 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师:受到伤害依然心怀他人, 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读了总理的话, 你对“君子”这个词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师:“君子”就是像总理这样文雅、和气、宽容;“君子”就是“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五、生成观点、丰富“礼貌”

师:今天我们围绕礼貌一起读了三个故事。的确, 无论是像牛皋与岳飞那样有求于人, 还是像小朋友那样伤害了别人, 甚至像总理那样受到了伤害, 都不应该忘掉“讲礼貌”三个字。

出示: (齐读) 学会礼貌待人, 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师: (板书:和谐美好)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吗?

师:有人认为, 礼貌是躬身行礼的问路;礼貌架起了人与人理解的桥梁。通过今天的交流, 你对礼貌又有怎样的认识呢?就让我们拿起笔写写吧!

出示:

礼貌是躬身行礼的问路;

礼貌架起了人与人理解的桥梁;

礼貌______;

礼貌______;

……

(教师巡视, 及时评价, 汇报时次第朗读)

预设:礼貌是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礼貌架起人们理解的桥梁;礼貌沟通了人们的心灵;礼貌能反映人的情操和文化修养;礼貌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礼貌使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礼貌是道德人生的开始;礼貌是创建文明社会的天使。

师:谈论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衷心希望每位同学都成为懂礼貌的谦谦君子!

教学评析:

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走进文本, 与文本对话,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生成言语的实践智慧是设计本课的目标所在, 这也是对“快乐自由、主动思维”这一终极价值的有效回应。

本设计在依循文本特点, 凸显说理文结构特点的同时, 牢记语文课“学习语言”的神圣使命。从对古训的理解到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体会人物特点, 再到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心观点的理解以及用一两句精炼的话写下对礼貌的感悟, 无不立足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提升, 彰显出浓浓的“语文味”。

说理性文章学生在四年级已经接触过, 他们对说理文的结构特点已有初步认识。此次教学建立在学生对说理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者从说理文的结构层面设计学习活动:引出论点, 谈事明理, 说理内化。为迎合说理文“说事明理”的特点, 整个教学活动紧扣“谈”字, “谈论”贯穿教学始终。将对“君子”的理解作为教学的主要抓手, 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论中逐层深化对“君子”的认识, 进而适时回扣“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基于本文内容浅显、结构清晰的特点, 教者顺着结构这根藤, 摸准“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语言”这一“礼貌之瓜”, 引领学生品词析句, 深化对“礼貌”的认识, 将课时压缩为一课时, 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中, 教者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如汉字的文化资源 (即通过对汉字“礼”的字源追踪, 将“礼”的意蕴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给学生一种中华汉字的文化厚重) , 再就是教师的评价资源 (即通过对学生理解的具体理答, 巧借评价, 将“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你敬我一尺, 我敬你一丈”这些富有深刻哲理的格言警句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 进而提升他们的言语品质) , 还如学生的故事资源 (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关于礼貌的故事在课堂上的适时呈现, 既是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角引向广袤、对接生活, 更是直指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提升) 。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跟进中, 教者试图让自己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领者、智慧生成的促进者。学生谈牛皋与岳飞问路的不同, 谈女青年被踩脏裙子后多元内心想法, 谈总理的文雅、和气、宽容, 谈对礼貌的理解, 学生成了谈话的主角。所有的认识理解都源于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品味、独特发现。

让学生自主品味、自我探究源自学生对问路、乘车、理发故事的已有经验, 这些学生能读懂的内容并不是教学的难点, 难点在于引领学生对说理文“一个故事加一个观点”的敏锐捕捉, 并能用上适切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让学生用上规范的语言来建构对礼貌的深刻理解, 教者在学生学完三个小故事后, 引导学生用提供的句式谈谈对“礼貌”的理解。学生在立足文本建构礼貌知识的同时, 思维的触角满足于生活, 真正做到语文向生活敞亮。

《谈礼貌》教学设计 篇3

1. 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谈礼貌》。

2. 看着这个题目,你是否想起四年级学过一篇是跟它相似的说明文题目?(《说勤奋》)

3. 它们都是说明性文章。那么,《谈礼貌》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同体裁课文,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以求“温故而知新”。同时,也突出本文独特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给予学生鲜明的学习指向。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自学生字词。

2. 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3. 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

4. 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个词来讲的?(礼貌待人)

三、 理解古训,感知方法

1. 作者一开头就引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结合此句,思考并理解古训中“失色”“失口”“不失色”“不失口”的意思。

2. 同学们,古训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经过人们长期验证得出的正确道理。作者引用古训就更能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

3. 齐读第1自然段,记住这句古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引用古训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做到“得意而不忘言”。

四、 品读故事,体会写法

1. 课文列举了哪三个故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请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尝试用最简洁的语句或小标题来概括故事内容。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概括小标题并板书:问路(历史故事)、踩裙(身边小事)、理发(伟人故事)。

2. 自由读第2自然段,比较牛皋和岳飞问路时不同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 你听出牛皋和岳飞问路时有哪些不同?(牛皋粗暴无礼、出言不逊、目中无人;岳飞谦逊有礼、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4. 你从哪些词语中得出牛皋问路很没有礼貌,而岳飞彬彬有礼?(牛皋问路:坐在马上、吼、呔,称自己“爷”,称老人“老头儿”;岳飞:先离镫下马、上前施礼、称老丈……)

5. 师生合作表演,体会老人在牛皋、岳飞问路时的不同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当牛皋和岳飞向你问路时,你心里分别是什么感受呢?(生气、火冒;开心、温暖)

6. 同样是问路,为什么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

7. 小结:礼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谦逊。

8. 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作者运用了正反举例的方法,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让我们更加明白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9. 指名读第二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礼貌待人有什么好处?

10. 师生访谈,体会人物心理: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的小朋友和女青年,我是电视台的记者,刚才我看到了你们下车时的那一幕。我想采访一下你们。”

“请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连忙’抬起脚,对女青年说‘对不起’?”(体会小朋友的内心愧疚、懂礼貌)

“请问女青年,你那么漂亮的裙子都被人家踩脏了,为什么你还能“微笑”着说“没关系”呀?”(体会好青年的善解人意、宽容大度)

“观众朋友们,假如小朋友没有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女青年也不接受小朋友的道歉,那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可能会吵起来)

11. 小结:是呀,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一个微笑,一个尊称,就能化解一场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礼貌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和宽容。

12. 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伟人身上的故事更让人感动。自由读第三个故事,说说最感动你的一个细节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周总理?

13. 学生读文,品味细节,了解人物特点:

他称朱师傅是“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的周总理。

他一连用了三个“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尊重他人、热爱百姓的周总理。

从“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体贴人心、和气宽容的周总理。

从“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幽默风趣,善解人意的周总理。

14. 指导朗读周总理的话,体会感人心的字字句句!(和气、诚恳、温暖人心)一句体贴入微的安慰,折射出的是伟人宽容大度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小结:礼貌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

15. 你发现作者选择和叙述这三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吗?(选材具有典型性:一则是历史故事,一则是生活小事,一则是伟人故事,古代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普通人的,伟人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更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叙述时都采用了先叙述再议论的方法。)

【设计意图】三个故事的解读各有其法,分别通过朗读比较、角色访谈和品味细节,揣摩语言深处潜在的人物心理特点,深入体会礼貌待人的意义。同时,启发学生通过比较三则故事,体验作者选材的独运匠心。

五、 升华主题,迁移写作

1. 总结交流:礼貌待人到底有什么好处?(社会和谐,生活美好)

2. 升华主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懂得了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懂得了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谦虚,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愿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都能做到“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让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3. 拓展交流,迁移写作:生活中还有好多礼貌待人的故事,请你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学着用先叙事再加评论的方法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发表议论时也可以用上一些有关礼貌的经典语句。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围绕中心话题,拓展生活事例,加强语言实践,初步学习说明文的言语策略,提高言语能力。

《谈礼貌》教学设计 篇4

(2)谁来读读描写牛皋问路的语句。

(3)指名读

(4)在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牛皋?你从哪里体会到?(动作、神态 抓住关键词语来谈)

(5)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6)引读:大家的感受与老者一样,所以老人……

(7)演一演,再现当时的情景。

(8)那么,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如何做的呢?指名读

(9)岳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谈理由。(相机指导朗读)引读:所以老人……

(10)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

(11)在老人面前,牛皋、岳飞得到了不同的待遇,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12)(简要说说语意。)

(13)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

(文章先讲故事,再说道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

2、举一反三(自读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浏览课文的3、4小节,看看它们的写法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一样?

(2)合作自读故事二、三。

a、选择一个故事和同桌或四人小组谈论谈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文中人物讲礼貌的?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个说故事,一个讲道理。

b、完在上述任务后,你们觉得不过瘾的话可以演一演。

《谈礼貌》教学设计 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附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1、(起立,师生问好)师:刚才上课时,我们互相问好,这叫什么?(生答)

师:对!人与人之间讲礼貌可以使关系更加融洽,心情更加愉快,还可以使老师和学生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2、板书课题:谈礼貌(生齐读)

这是一篇讲道理的文章。

二、学习新课

过渡:在课文的第一节,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默读第一节,找一找这一就话。(生默读第一节)

1、指名回答那一句话。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告诉写字态度)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言不逊”的“逊”。“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反义词是什么?

3、齐背这一句话。(指名背,说说意思)

过渡:在中国的古代,也有许多讲礼貌的果实,它们告诉了我们讲礼貌的重要性。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说岳全传》里看看。

1、自由朗读第二节。思考:是哪里的故事?

2、这个故事中是讲谁向老者问路?(指名读第二节)强调说完整。

3、在岳飞和牛皋之间,你喜欢谁?为什么?说理由,板书。

4、指名读岳飞的句字,找出哪个词、哪个字能看出岳飞很懂礼貌?(体会)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岳飞说的话。

5、指名读写牛皋的句字,找出哪个词、哪个字能看出岳飞很不懂礼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牛皋说的话。

6、把岳飞和牛皋作对比!板书: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联系实际,说说那一句话的意思。(谁来形容谁?)

小结过渡:从这一段的学习,老师发现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岳飞,老师也知道大家喜欢他的理由。那你想当岳飞呢,还是牛皋?在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事与礼貌有关,想看平常故事的同学读第三节;想领略伟人风度的同学读第四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三、四节。师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有礼貌的地方。

2、指明读一读有礼貌的句子。(小朋友和女青年、周总理)有感情朗读周总理说的话,体会、感悟周总理的宽容、风度、有礼貌。

3、指名读“不但……而且……”。体会有礼貌的重要性。

4、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你要和同学如何相处?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总结: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大家都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它可以使你与人关系和谐、融洽,使你有风度,人人都喜欢和你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班级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三、迁移运用

过渡:在生活之中,有许多小事要与礼貌有联系,想想你平常学习之中,有哪些小事给你印象最深。(出示小黑板)

说演:说说与礼貌有关的小事情,四人一组演一个与礼貌有关的生活小片段。

板书设计:谈礼貌

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

岳飞礼到人心暖

《谈礼貌》教学反思 篇6

20xx年3月24日中午,迎来课题,我的心却猛地一紧:一篇小学阶段为数不多的议论文——《谈礼貌》。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无疑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但是,怎样才能上成纯粹的语文课,而不是思品课呢?指导老师宁老师给我的意见是:紧扣三维目标,静下心来研读课本。是啊,语文离不开字、词、句、段的掌握和运用,字词的学习以及课文内容的熟悉才应该是第一课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思路清晰以后,我就开始钻研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说理性文章,但文中还是有些字词不好认读、难于理解。于是我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把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并分了类。例如:呔、牛皋、离镫下马、纠纷、和谐等是这课的生字,学生以前没见过。《说岳全传》、小校场等里面有多音字,不好辨音。咳嗽、师傅词语连在一起读,后一个字应读轻声音。(后来我把这些词归为第一组)。文中还有:彬彬有礼、礼貌待人、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等这样难理解的词句(我把这些词归为第二组)。因此我决定把字词认读、词句理解作为教学的第一部分。但为了避免枯燥,在学生提出第二组词语中有不理解词句时,我要求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进入课文,在练读岳飞与牛皋不同的问话后,我问学生,你能不能试着用第二组词语告诉老师,牛皋和岳飞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们回答:岳飞是彬彬有礼,礼貌待人;牛皋是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一下子,不仅理解了这些词语,而且还学会了运用,我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孩子们个个兴奋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我乘机指导:像牛皋这样态度粗暴就叫“失色于人”,出言不逊就叫“失口于人”,那你们说“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怎么理解呢?立刻小手如林般高高举起,他们大声地说:像岳飞一样,礼貌待人,彬彬有礼,就是“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在上到牛皋与岳飞不同的问路方式,得到了老者不同回答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老者,牛皋向你问路,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岳飞向你问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继而逐步明确:像牛皋这样没有礼貌,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只会让人生气,让人讨厌,这就叫:“无礼讨人嫌”。而像岳飞这样彬彬有礼,别人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此岳飞得到老者非常耐心的指路,这就叫:“礼到人心暖”。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因为是第一课时,在课文内容上,我只选择文中第一个事例即问路部分,重点评讲。但课文是一个整体,问路这一事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这之前,我带领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结构。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让学生两次朗读全文,第一次是在看了题目,提出问题之后,带着问题去读;第二次是学习字词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更准确更流畅的朗读课文。通过两次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发现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介绍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都是作者在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中间部分是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带学生提炼课文的观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再进入第一个事例“问路”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反应很好。最后,我由问路艺术引向指路艺术,为学生设置情境,联系中博会,练习说话,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有些回答非常精彩。

谈礼貌的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文明礼貌,养成教育

我国是文明古国, 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礼貌教育是幼儿园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要把当前的幼儿培养成21世纪的主人, 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随着社会的发展,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父辈们不可避免地就会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娇惯与溺爱。有的家长过多地强调“利己”与“学习”, 却忽略了“有才无德行不远”的道理, 从而让大部分幼儿养成了霸道、自私的个性。小班的孩子正处在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 毕竟孩子要独立, 要步入社会, 要有自己的生活, 如果不能礼貌待人, 与别人友好相处, 就得不到一个和平友爱的生活环境。因此, 我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 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运用多种手段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这样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将文明礼貌教育渗透到小班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呢?

一、将礼貌教育融入到生活活动中

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 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活动。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文明礼貌品质形成的契机, 幼儿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 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孩子的礼貌教育重点之一, 就是见到老师要问好、离开爸爸妈妈要再见, 平时与孩子多交流, 让每个孩子都愿说、想说、喜欢说、主动说。于是我们就在教室门口制作了“早上好”“再见”字样的图文并茂的宣传牌, 家长带孩子入园后, 看到这样的宣传牌, 就自然而然地会教孩子学说这三个字。离园时候看着宣传牌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跟老师说“再见”。有时候对不能做到的幼儿, 教师就应该主动热情问候说:“××小朋友, 早上好!”做好幼儿的榜样。这样就提醒了忘记问好的幼儿, 他马上就会意识到, 自己应该问“老师好”!还可以在班上选出“礼仪小天使”, 让孩子们每天早上在班级大门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们早上好”的问候, 不但感染着家长也影响着孩子,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内向、不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幼儿, 使他们能主动地来使用礼貌用语。

在幼儿园的过渡环节, 比如上厕所小便、喝水、下楼, 幼儿容易你推我挤, 非常的危险。所以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常用的交往方法是非常有必要, 如排队、轮流、等待、谦让、协商等, 让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带来的麻烦。我们教师除了做有心人, 例如:将盥洗室门口的地上分左边、右边, 分贴上红脚印、绿脚印, 红脚印代表进去的方向, 绿脚印代表出来的方向, 这样孩子们就能有序地进入盥洗室了。除此之处, 老师还可以将时间调整好错开一点。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怎么做可以摆脱拥挤带来的烦恼”?孩子们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排队”“一个一个跟着走”“不能推挤”“大家靠边走”“要靠右边走”。慢慢地你推我挤的现象明显就减少了, 显得非常有序。

在吃饭的环节, 平时我们通过有趣的游戏《我的小手真干净》, 要求幼儿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吃饭时, 不能大声说话, 要安静吃饭。能自觉吃完自己的一份, 不挑食、不厌食、不剩饭, 不做漏嘴巴。慢慢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良好的礼貌进餐习惯。礼貌教育在幼儿午睡时的作用也很大, 小班的孩子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 能关心他人、帮助别人的少。因此我们要求幼儿走进午睡室后就不能大声讲话, 有时还会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小床上跳动, 乱扔枕头, 相互间说话会越说越响, 甚至还会发出叫喊声。因此, 在午睡环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教育幼儿尊重别人, 富有爱心。针对孩子们出现的这些不良行为, 我们以儿歌的形式, 让幼儿懂得做事要轻轻:开门、关门要轻轻的;说话要轻轻;走路要轻轻。做到不影响别人, 逐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由于小班孩子自理能力差, 衣服自己不会穿, 鞋带不会系, 帽子戴不好。平时我们随时发现那些自理能力强、有爱心的小朋友, 并及时给予表扬, 这些孩子还能主动帮助那些能力差的孩子, 他们之间还能互相学习, 产生友谊, 学会交往。慢慢地班上运用礼貌用语 (谢谢、不客气、你需要帮助吗、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关系) 的声音多了, 幼儿开始关心周围的事物了,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将礼貌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平时我们针对幼儿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在实施礼貌养成教育过程中, 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如在社会活动中我们开展的“我与文明手拉手”,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反事例, 教育幼儿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 让孩子们从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养成教育上达到“知情行合一”;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开展“礼貌故事、格言天天讲”, 组织每个幼儿与父母一同收集礼仪故事, 教师每天可以给幼儿讲。教育“富理于情、富教于乐”, 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不仅在逐周计划表中有具体的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的要求, 而且我们把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礼仪月”, 开学的第一周为“礼仪周”, 同时还设计了系列主题活动。如“三八节”给妈妈做一件事情, “五一劳动节”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六一儿童节”分享美食活动, “教师节”给老师献花送贺活动等等通过节日活动来进行礼貌教育。

寓礼貌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可以利用情景表演, 让幼儿学说:“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等一些礼貌用语。在娃娃家、超市、爱心医院等角色游戏中, 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 遵守公共秩序, 并会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来与别人交往。这样, 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也逐步加深对礼貌用语的理解。记得在区域游戏中, 孩子们在一起认真玩着桌面玩具, 忽然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哭声, 我急忙跑过去。问:“何帆你怎么了?”她说:“戴超凡咬我手。”经过了解得知两人为了抢各自喜欢的积木, 戴超凡就咬了何帆的手指。就这个事情我们教育引导孩子们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并通过故事《大家一起玩》、儿歌《我们是好朋友》等活动, 教育幼儿相互谦让, 和睦相处, 两个小伙伴又快乐地玩起来。

还有一次, 在晨间活动时, 王培印小朋友拿圈当方向盘开汽车, 因为跑得太快把范闻康小朋友给撞倒了, 康康从地上爬起来, 眼里含着泪, 气冲冲地说:“我告诉老师”。没想到王培印却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挡了我的路?”康康涨红着小脸, 撅着嘴巴冲了过去, 一掌把王培印推倒在地上, 小朋友们都叫了起来:“老师他们打架了”。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是温室中的花朵,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谦让, 不会关心别人。试想在现代社会里, 一个不懂文明礼貌, 不知如何交往的人会被人们所接受和欢迎吗?

寓礼仪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熊猫的客人》《金花学说话》《小猴请客》等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友爱的同伴, 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好娃娃》《对不起》《再见》等歌曲的表演, 巩固礼貌用语。作为幼儿教师要从点滴的小事中发现问题, 并及时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促使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创设与文明礼貌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环境的教育是潜移默化, 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科学性, 教育性和感染性。在班级可以看到“您好”“谢谢”“请小心”“欢迎光临”“对不起”“没关系”等彩色卡通文明用语。我们对活动室也进行了精心的布置。例如:墙面布置, 开设了“我们长大了”等的评比, 每星期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的内容, 布置相关的主题知识和墙饰, 如“我是有礼貌的好孩子”、“我来帮助你”;并且常常在教室的语言区投放文明礼貌方面的图片、书籍, 如:故事《小熊请客》《熊宝宝找快乐》等。我们还张贴与文明礼貌教育相关的儿童画, 来提醒幼儿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文明礼貌。使幼儿在欣赏的同时, 学习礼貌用语, 感受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要爱惜这整洁、卫生, 和谐优美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好像都在说话, 为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创设了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气氛。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班孩子正处于模仿阶段, 老师的言谈举止, 都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育效果有重大影响。孩子们常常观察老师, 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 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文明礼貌时刻影响着孩子们。平时也要给幼儿做好的示范, 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例如, 有一次我发现浩浩小朋友在玩游戏时没有带自制的小玩具, 于是我就把我做的那一个给他了, 并对他说:“浩浩, 请你玩我的玩具吧。”东东看到我把玩具给了浩浩玩, 他就把自己的东西拿过来给我, 说:“李老师, 我请你玩我的玩具吧。”这时旁边的好几个小朋友都抢着送玩具给浩浩玩。在没有教师任何启发和提醒, 孩子们做的是那么自然、主动。可见老师榜样的作用对孩子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浅谈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 篇8

关键词:礼貌待人;欣赏;理解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礼貌是良好的道德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从小班到大班在礼貌教育上有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是,如今我国的独生子女居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他们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家庭中的皇帝和小公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至关重要。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教师自身素质教育对幼儿潜移默化的熏陶

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书中指出:“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的去读;要有文明礼貌德行为,必须走进环境,点点滴滴的熏陶。”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的向孩子道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的时候,就会悄声的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往,教师都会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然而今天我们真正走入了孩子们的世界,溶入了孩子们的心灵,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孩子们也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习得了各种礼貌用语。

二、充分发挥同伴教育资源的榜样示范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礼貌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创造性游戏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三、要根据幼儿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

根据幼儿特点和生活实际,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系统安排教育内容,逐步提高行为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在教文明礼貌用语时,不但要告诉幼儿怎么说,怎么做,还要告诉幼儿心里应该是怎么想的。只有幼儿真正理解了,才会践行,逐步养成良好文明礼貌习惯。

四、加强家园联系,做到家园一致

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同样也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影响。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越亲密,相互之间情感的感染力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感染力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家长的行为习惯好,在日常生活中起表率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好,约束作用大。具体表现在:家长的教诲,子女能听从;家长的批评,子女能接受;家长的希望,子女能做到、做好;家长所反对的,子女能自觉抵制。孩子身上不少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家长传的。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说的:“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因此,我们加强家园联系,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制度,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教育对策,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我园还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讲究教育方法,较好地使学校、家庭教育同步,巩固和提高教育效果。

五、以活动为载体,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

1.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将现实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孩子们之间总会发生一些教师异想不到的事情,这时的教师不要独断专行,要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将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注重幼儿实践的机会

3.通过主题活动,深入幼儿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习惯成自然》

《谈礼貌》教学反思 篇9

朗读始终是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投入情感和智慧,读出课文应有的情趣和理趣,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就一直思考的问题。抓住关键词,是我们常用的指导朗读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感悟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并不能奏效,果然在指导朗读描写牛皋一段话时,多数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进行朗读,然而朗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牛皋说话时的动作!”这一恰当的点拨,学生们似恍然大悟,一男生迫不及待的举手。逼真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将牛皋无礼的形象演绎的活灵活现,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其他学生也纷纷争着要读,整个课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统一。那么本节课的“训练点”放在哪里呢?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进行整合?结合文本的特点,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选择

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说,再写下来。我将这一环节穿插在第二个小故事之后。“故事中的小朋友不小心踩脏了阿姨的长裙,像这样的小事,也会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紧接着,我创设了几个生活场景:1、上操的路上,后面的同学不小心踩掉了我的鞋——————————————————。2、早读课上,同桌不小心把墨水弄在了我新买的羽绒服上——————————————————……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他们的身上,一女生这样写到:一天早上,我不小心将墨水弄在了坐在我前排的王婷身上,我赶忙对她说:“对不起,我把你的衣服弄脏了。你脱下来让我妈妈帮你洗干净吧!”**笑着说:“没关系。反正这衣服旧了,以后也不会经常穿了。”刚读完,学生们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知道,这掌声一半是因为她写的精彩,一半是因为这两个同学的谦让,看来无须多说,学生已经明白: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而这正是第二个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

谈礼貌语文教案设计 篇10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营造学习气氛。

一位老汉,到鞋帽店去买帽子,售货员是一个语言不美的姑娘。“姑娘,哪种 帽子好啊?”“没长眼睛啊!货架上不是摆着嘛!”“没大没小!”“不买了。” “ 哎,怎么不买了,大的小的都有阿?”“哼,我要买的是礼貌,你有吗?”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畅所欲言。)

二、学习第一小节,理解古训明观点。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谈论礼貌的?

2、自读第一小节,找出古人谈论礼貌的观点。

(指名读。“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古训的意思,重点理解“君子”“失口”“失色”,4、齐读。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三、精读故事,感悟礼貌

课文用3个小故事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故事。

1、故事一 《 问路 》

(1)自由读这个故事,找一找,并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牛皋是怎样问路的?

岳飞又是怎样问路的?

(2)两个人问路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

(4)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

(5)分角色朗读。

(6)问路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简要说说语意。)

(7)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

2、故事二 《踩裙》

A、在这个故事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人物讲礼貌的?

B、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

C、分角色读一读。

D、设想一下,如果二人不讲礼貌那么情景会怎样?

3、故事三 《刮脸》

A、谁来为我们讲一讲下一个故事?(指名读)

B、朱师傅为什么深感不安?

C、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D、朱师傅从原来的身感不安到深受感动,你从这个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

四、练习(把下列句子换个礼貌的说法)

1、上学前,妈妈又一次叮嘱:“记得放学回来,不要到处去玩哦!”你不耐烦地说:“知道了,老太婆,真是啰嗦。”你应该怎么跟妈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喂,老师,这道题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在我们合作下谈论中学完了。他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么整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生活中,我们学会了礼貌待人,有什么好处呀?(指名回答)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对《谈礼貌》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礼貌待人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认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礼貌待人呢?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礼貌用语呢?(师生交流讨论)

七、作业 :按照“说话有礼貌”的要求设计一段话。

根据故事情境,按照“说话有礼貌” 的要求 设计一下人物的对话。

几个小伙伴玩球,不小心把球踢到坏脾气老爷爷家里去了,大家谁也不敢去捡。大雄主动找到老爷爷认错,并且使用了礼貌用语,得到了老爷爷的原谅,并且把球还给他们。大雄会怎么说?老大爷要会怎么说?

大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板书

谈礼貌

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问路(历史故事)

踩裙(身边小事)礼貌待人

刮脸(名人故事)生活更美好

九、课后反思:

谈礼貌的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bạn 语用失误 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

一、语用失误

根据英国语用学家Jenny Thomas的《跨文化语用失误》(1983)一文,“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by what is said)。一般认为,语用失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语言语用失误及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后者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涉及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

在言语交际中,如果发音不准或是词汇、语法方面出现错误,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对方会认为我们“说得不好”;如果没有按照对方的语用规则说话而造成错误,那么对方可能会认为我们“表现不好”,继而可能会中止交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用规则、交际模式。在与越南人的交际中,我们可能会很自然地将汉语语用规则、交际模式套用在越南语中,这很容易造成尴尬。我们认为合适、得体的言谈举止,在越南人看来却可能是不合适、不得体的。由此可见,语用规则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人们为保证交际畅通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礼貌原则

格赖斯(Grice)在《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合作原则”(1967年)。合作原则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始终都怀着一个共同愿望,即双方话语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他们都遵守某些合作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

(一)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4个会话准则

1.数量准则:所提供的信息量要符合谈话的要求,不多不少。

2.质量准则:所说的话要有根据,要真实。

3.关系准则:说话要切题,不说与话题无关的话。

4.方式准则:说话要简洁、清楚、有条不紊、不含糊其辞。

(二)利奇(Leech)对合作原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礼貌原则”(1983),具体为6个礼貌准则

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

2.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利,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表扬别人。

4.谦逊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夸张对自己的批评。

5.一致性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性。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对方的反感,增加对方的同情。

总而言之,礼貌原则要求说话人在说话时要尽量多让别人得益,让自己多吃点亏,从而在交际中让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能力得到肯定,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三、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所以跨文化交际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对跨文化交际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认为做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所以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的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小至个人差异,大至文化差异,而礼貌原则是考虑这些因素的同时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它可以使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避免语用失误,从而保持友好、和谐的交际气氛,使交际顺利进行。

四、“bạn”的语用失误

越语“bạn”作名词是“朋友、友人”的意思,但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bạn”作人称代词的情况。“bạn”作人称代名词,可以指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语境才能确定。但在言语交际中,它通常是作为第二人称来使用,它是单数形式,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都可以用。它是一个中性词,既不表示褒义,也不表示贬义,所以大致和汉语的“你”相一致。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人称代词对情感的指示作用是不明显的,汉语主要依靠语气、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情感。汉语的一个“我”就要对应越语“我”的多个语法形式,我们很难接受越语那一套人称代词,学的时候不易,用的时候更不易。

下面是笔者在越南留学初期经常遇到的一种对话模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们在使用“bạn(朋友)”时常见的语用失误,暴露出我们不善选用人称代词的缺点。如:

(在公车上,越南某男青年和笔者闲聊,男青年比笔者大几岁)

Chàng trai:Chào bạn!Bạn đến Việt Nam để làm gì?

男青年:你好!你(朋友)到越南做什么?

Tôi:Chào bạn!Tôi đến Việt Nam học tiếng Việt.

本人:你好!我到越南来学越语。

Chàng trai:Bạn học tiếng Việt ở đâu ?

男青年:你(朋友)在哪里学越语?

Tôi:Tôi học tiếng Việt ở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TP.Hồ Chí Minh.

本人:我在胡志明国家大学学越语。

Chàng trai:Thế ạ ? Em học tiếng Việt bao lâu rồi?

男青年:是吗?你(妹)学越语多久了?

Tôi:Tôi học tiếng Việt một măm rồi.

本人:我学越语一年了。

Chàng trai:Thế ạ ? Em nói tiếng Việt giỏi quá!

男青年:是吗?你(妹)说越语很好了!

Tôi: Cảm ơn bạn.

本人:谢谢你(朋友)。

此例中,我和男青年在公车上偶遇,刚开始聊天大家都比较拘谨、客套,对称时都用bạn(朋友)。交谈之后,男青年知道了我在越南胡志明国家大学学越南语,是个学生,比他小,他就主动更换人称代词,用em(妹妹)来称呼我,用anh(哥哥)来自称,以表示热情、亲近、喜欢,而我却一直称呼对方bạn(朋友),称呼自己tôi(我)。这两个中性词和对方使用的表示亲近的词是不平等的,因此在对话中,对方很可能觉得我不高兴、不热情或是不礼貌,这就导致交际的中止。很明显,在与越南人的交际当中,我自觉地将汉语的语用规则、交际模式套用在越南语里了。我认为用“朋友”称呼对方是合适的、得体的,但在越南人看来这却是不当的、失礼的。在交际中,我让别人吃了亏,违反了礼貌原则。这个时候,如果我用anh(哥哥)对称,用em(妹妹)自称,才是明智的、礼貌的。

可以看出,这里的语用失误主要是不分场合滥用“bạn”造成的。总之,我国越语学习者存在着过多使用“bạn(朋友)”作为人称代词来指称对方的现象。本文以“bạn”一词为例,说明如果一味地按照中国的礼貌原则和习惯行事,不遵守越南人的语言习惯、语用规则,不了解中越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从而产生误解,破坏交流气氛,被对方认为不礼貌。所以在中越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怀着双方话语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的愿望,深刻了解中越文化差异,遵守语用规则、礼貌原则,才能有效地交流。

参考文献:

[1]武青春.越汉人称代词语用功能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6.

[2]庄姝颖.礼貌原则,格赖斯合作原则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3]李慧艳.从“Please”一词的语用失误谈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4]唐兴红,刘绍忠.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礼貌规范与语用失误[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

[5]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上一篇:2024年县商经委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下一篇:琵琶行原文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