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包装设计

2024-09-02

出口包装设计(共12篇)

出口包装设计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运用于石油技术开发过程中, 使得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在装备以及技术方面均有了很大的优势, 为海外客户提供了各类比较先进的物资装备。随着先进技术不断融入装备的制造中, 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在装备制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就使得我国的石油装备受到了国外用户的一致好评, 因此石油装备出口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为了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打造世界品牌, 那么这就少不了对石油装备的包装设计。所谓包装, 指的就是物品在运输、保管、交易、使用时, 为保持物品的价值、性状, 使用适当的材料、容器进行保管的技术和被保护的状态。就目前发展来看, 对产品进行包装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包装的好坏, 将会影响到产品的营销状况。本文攫取了石油装备出口运输包装为主要研究对象, 着重地从产品设计阶段、实际包装阶段、标识阶段以及发货前阶段这四个阶段对石油装备出口运输包装进行设计进行阐述。

1 包装设计的意义及内容

1.1 包装设计的意义

运输包装是保护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完好和数量完整的重要措施, 经过适当包装的商品, 不仅便于运输, 装卸, 搬运, 储存, 保管, 清点, 不易丢失或被盗。经过设计的运输包装也可以宣传美化商品, 提高商品身价。在国际货物买卖中, 包装条件是买卖合同中的一项主要条件, 按照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 如卖方交付的货物未规定的条件包装, 或者货物的包装与行业习惯不符, 买方有权拒收货物。由此可见, 搞好包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企业和销售公司应共同搞好包装工作。

1.2 包装设计的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 包装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即逐个包装、内部包装以及外部包装三个方面。包装设计涉及的知识很广:包装设计原理和方法、包装材料、包装测试、包装工艺设计、包装设备、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等基础知识。我结合多年的出口运输经验对石油装备出口运输包装设计进行研究, 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现按照产品设计阶段、包装阶段、标识阶段、发货前阶段, 四个阶段论述研究成果。

2 石油装备包装设计

基于如上关于包装设计的具体意义的阐述可知, 为了能够使得石油装备出口运输更加的顺利与便捷以及能够使得石油装备的营销状况保持良好的状态, 这就需要对石油装备进行科学的包装。具体而言, 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加以阐述, 即产品设计阶段、实际包装阶段、标识阶段以及发货前阶段四个阶段。

2.1 产品设计阶段

在产品设计阶段, 就应该考虑设备的包装问题。运输前理应了解邮政寄运、空运、铁路运输、汽运或船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对于产品尺寸及重量的限制规定。还必须考虑到将产品安放及固定在船舶货舱、铁道车厢或卡车运输挂车上的各种方式及措施。例如, 若铁路货车厢需借助一台从上面通过的起重机或升降机进行装载, 那么, 为了便于起重设备开展工作, 在货车厢开口顶部与产品之间必须留有足够大的空隙。若车厢是利用铲车进行装载, 则产品顶部与车厢开口之间的间隙可以稍小些。现在石油设备出口运输存在运输周期长, 货损货差大, 费用高等问题, 更改产品设计, 使其适用于集装箱运输, 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集装箱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 货损货差大幅减少, 货物运输的质量与安全得到提高; (2) 装卸效率提高, 劳动强度减低; (3) 节省货物运输的包装, 简化理货手续; (4) 加快货物的运送速度; (5) 减少货物运输费用; (6) 推动商品包装的标推化; (7) 有利于进行多式联运。

2.2 包装设计阶段

对产品进行设计之后, 然后再对产品加以包装设计, 具体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2.2.1 出口包装的设计和结构

出口包装的设计和结构要适用于陆地运输和海洋运输, 多次搬运和在目的地将存放在具有各种气候状况的露天场地等条件。包装要予以特别考虑以保证: (1) 防止破损和被盗:a.货物重量不得超过箱、袋、板条箱的承载能力;b.木箱、托盘或底盘的起吊位置及上部适当位置须根据货物的重量加装相应规格的护角铁板, 以增加强度;c.物品未能充满选定的容器必须加垫、加支撑、加固定, 以防止损坏物品或破坏容器;d.将易丢失的货物放到更隐蔽的地方;e.注意货物门锁的防盗功能;f.所有的带门的货物贴上封条, 以便及时发现货物丢失, 并确定丢失发生的地点。

2.2.2 防止锈蚀

对于石油装备而言, 大部分均为铁制品, 那么这就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腐蚀和生锈现象。因此, 在实际包装过程中, 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如何将铁锈去除掉。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 所有设备应予以彻底清洁去除异物 (无水残留) , 然后涂刷防锈剂并封闭各开口; (2) 设备所有暴露在外的机加工表面应清洁并抹上一层防腐材料, 防腐材料要能经得住潮气和高热 (125°F) 达半年; (3) 所有机加工的外表面, 如法兰面、阀杆、转轴、转轴对轮, 应进行防腐; (4) 对易遭腐蚀的金属货物的保护, 采用的防腐剂要与目的相符, 并要符合制造商的规范; (5) 涂刷防腐剂时必须仔细, 对于电气、电子材料、皮革、云母、橡胶等其它类似的非金属材料, 表面不要涂上防腐剂。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得石油装备避免生锈和腐蚀。

2.3 标识阶段

(1) 发票、箱单、合同附件、货物实际包装与货物包装上的标识 (唛头、放在包装箱内和贴在包装箱外的箱单) , 所有的品名、箱号、尺寸、毛净重等内容必须单单相符, 单货相符, 严格一致。

(2) 装箱单要求将每一件单独包装货物的品名、件号、包装形式、毛重、净重、尺寸、体积均列出, 对于包装箱内还有多件货物或小包装的, 需在装箱单上列出或提供装箱明细单。

(3) 每个单独包装货物必须挂唛头, 都必须有箱号。每个单独包装外应贴有塑封好的装箱清单, 同时箱内放一份。如在包装箱内另有小的包装, 应在该小包装上贴有相应的标识, 注明品名, ITEM号, 与装箱单文件一一对应。

2.4 发货前阶段

若货物含有易燃、有害危险的物品, 应发出电传, 对物品的名称、特性, 特殊的搬运方法和保护措施和发生意外的应急方法给出英文说明。对于那些对存放温度需特别考虑处置的货物, 也应发出电传, 对在运输中要采取的特别预防措施给出英文说明。这些信息应被作为安排运输, 存放货物的基础。预先告知买方以便买方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必须和所要求的安排。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对于石油装备出口运输而言, 包装设计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包装就如同“导游”一般, 引领着海外的用户很畅快地进行“游玩”。

出口包装设计 篇2

推行绿色包装促进我国外贸出口

文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提出建立和实施绿色包装体系,有利于破除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外贸经济的发展,从企业、政府、科研院校、国外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实施绿色包装体系的措施.

作 者:陈世荣 雷玉生 CHEN Shi-Rong LEI Yu-sheng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90刊 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4(1)分类号:F760.3关键词:绿色包装 贸易壁垒 中国商品 外贸出口

出口重型机械的防锈包装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重型机械;出口;防锈包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TH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我国作为重型机械的制造基地,尤其重视石油机械设备等重型机械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所以,为了保证机械设备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完好无损,很多企业都对重型机械设备进行了防锈包装处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应用成果。而对于应用防锈包装技术的人员来说,较好的掌握防锈包装技术的应用原理,并做好防锈包装技术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进行防锈包装技术的应用,进而为企业出口重型机械设备提供保障。

1出口重型机械的防锈包装技术的应用原理分析

从本质上来看,重型机械设备之所以会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锈蚀现象,是因为运输的过程为机械设备提供了金属锈蚀的条件。从金属的锈蚀产生机理来看,金属的锈蚀分为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种。其中,化学腐蚀是在气体和非电解质液体与金属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一般的金属腐蚀则是由电化学腐蚀造成的。具体来说,电化学腐蚀发生条件有三个,既金属上存在电极电位、电位差各部分处于电解质溶液中、电极电位的各部分相连。所以,防锈包装技术在出口重型机械上的应用原理,其实就是使机械设备不具有产生锈蚀的条件[1]。

2出口重型机械的防锈包装技术研究

2.1防锈油法研究

在传统防锈包装技术中,防锈油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金属表面进行防锈油的喷涂,从而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进而避免水分等物质与金属的接触。而这样一来,机械设备不能与空气等物质进行接触,就不能产生锈蚀。从原理上来看,防锈油中含有基础油、防锈剂和成膜剂。所以,在以基础油为载体的情况下,防锈剂和成膜剂等添加剂的共同作用可以使金属上的吸附膜更加紧密,进而进行金属的保护。随着膜的厚度的增加,金属的腐蚀速度会逐渐降低。所以,由于防锈油法可以使金属表面的膜的厚度增加,因此就可以防止机械产生锈蚀。但是,该种技术的引用,虽然有效果好、成本低等特点,却需要在机械设备达到目的地后进行这层保护层的去除,进而给用户造成了麻烦。另外,使用这些技术也具有不环保和不安全的问题[2]。

2.2干燥密封包装技术研究

在传统防锈包装技术中,干燥密封包装技术也是比较常见的技术。该种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临界相对湿度的概念之上。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进行机械包装空间内的相对湿度的控制,使湿度保持在安全值以下,从而避免凝露的出现,进而进行导致金属锈蚀的水分的消除。在进行该技术应用时,需要在包装空间内放置大量的干燥剂,然后进行机械的密封包装。而在运输的过程中,干燥剂就能进行包装空间中的水分的吸收,而密封包装又能进行空间外的水分的阻隔,进而使空间内的湿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是,利用该种技术进行重型机械的出口运输具有一定问题。一方面,在运输的过程中,只要包装出现破损,防锈效果就会直线降低,进而使货物的运输承担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该种技术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输负担。

2.3气相防锈包装技术研究

气相防锈包装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使用的新的防锈包装技术。从应用原理上来看,如下图2,该种技术是利用气相缓蚀剂在常温条件下缓慢气化,并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吸附在金属表面,从而进行水分等腐蚀物质与金属的隔绝,进而防止机械锈蚀的产生。作为一种完全减慢或阻止金属受到腐蚀物质腐蚀的物质,气相缓蚀剂在短时间内就能挥发出气体,进而充填整个包装容器,所以可以较好的防止机械产生锈蚀。从应用的优势上来看,气相防锈包装技术的应用不需要进行机械形状的考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该种技术具有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和包装成本低等优势,并具有较长的防锈期。另外,该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机械表面保持清洁和美观,并具有良好的节能作用。因此,气相防锈包装技术在重型机械出口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图2 气相防锈包装技术

3结论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重型机械的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做好重型机械的防锈包装处理,对于企业更好的进行重型机械的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相较于较为传统的防锈油法和干燥密封包装技术,气相防锈包装技术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可以为重型机械设备的出口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因此,相关单位应该持续进行该种防锈包装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重型机械的出口,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鹏,汪洋,苗毅.应用于出口重型机械的防锈包装技术[J].表面工程咨讯,2011,02(01):15-16.

[2]李靖宣.论重型机电产品的出口包装[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01):69.

出口包装设计 篇4

我公司产品的出口包装, 其重量重、体积大、运输距离长、运输转运次数多、装卸复杂, 会承受各种各样的外部负载, 可能会造成包装箱和产品的损坏。本文以一台大型牵引变压器的出口包装为例, 浅谈大型牵引变压器产品的出口包装工艺、包装设计及强度校核方法等相关内容。

1 出口运输包装分析

大型牵引变压器的出口运输包装箱直接决定产品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很多方面, 首先根据变压器的类型、尺寸参数、重量、运输方式、运输周期、包装防护要求等方面因素进行包装设计。此变压器出口南非, 最大外形尺寸2800mm×2600mm×1500mm, 总重7500kg, 采用海运集装箱运输发运, 这种运输方式通常用底座、侧面、端面及顶盖构成的封闭框架木箱进行包装。其中底座、横梁、框木、立柱等材质使用松木, 端面板、侧面板、顶盖板等使用胶合板;滑木、枕木、横梁、框木、立柱等严禁拼接。所有的木材不允许有明显损坏、变形、腐朽、树皮等缺陷, 松木应经过熏蒸处理, 在明显的位置用MB标记, 且需提供熏蒸证明。

2 包装箱结构设计

变压器总重7500kg, 包装箱本身应能承受的起变压器本身的重力和起吊索具施加给顶盖的侧向压力, 还有起吊时的冲击力的影响。因此这些重要因素应在包装设计及包装实现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相应构件的尺寸和包装工艺。

2.1 底座设计

底座是包装箱的承重部位, 主要由滑木、枕木、垫木、底板及连接构件等组成[2], 设计木箱时首先确定底座的结构和各构件的尺寸, 根据变压器的重量、外形尺寸等参数选用合适截面尺寸的构件, 根据参考文献2规定滑木的中心间距不超过1200mm, 变压器最大外宽2800mm, 因此考虑使用3根滑木, 变压器总重7500kg, 根据表5滑木选取的截面尺寸120mm×120mm的松木。

枕木一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滑木上, 它距滑木端部的距离等于端面板的厚度, 枕木通常在其长度方向上承受均布载荷, 根据表5选用5根截面尺寸120mm×120mm的松木, 底板采用20mm厚的松木, 枕木和滑木连接用M16的螺栓紧固。

2.2 侧面及端面设计

侧面和端面一般由上下框木、立柱、箱面板等组成, 根据文献2查表11可得上下框木、立柱截面尺寸为90mm×40mm, 胶合板厚度12mm, 每个侧面、端面立柱各用5根。

2.3 顶盖设计

顶盖通常由梁撑、横梁和顶盖板组成。其中横梁是支撑顶盖载荷和承受起吊时起吊绳索侧压力的重要构件。根据标准确定横梁的截面尺寸为80mm×80mm, 顶盖板厚度为12mm。

3 包装箱强度校核

3.1 受力分析

包装箱在包装运输过程中主要破坏形式是工件起吊瞬时冲击力和侧压力, 滑木和枕木主要承受冲击载荷, 构件弯曲变形, 应采用许用弯曲强度校核滑木和枕木的强度;起吊时包装箱顶盖承受吊索具的挤压变形, 应采用挤压强度进行校核。

3.2 枕木强度校核

工件为一整体, 底座的受力状态为均布载荷, 其常态下为静压力 (可忽略不计) 。箱体起吊时是枕木最危险, 由于剪切应力要比弯曲应力小很多, 所以对枕木进行弯曲强度校核。

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强度计算:

бmax:最大应力

M最大弯矩;W抗弯模量;q均布载荷;L两滑木内间隔;b横截面宽度;h横截面高度;[б]木=11MPa (木材许用应力)

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 (1) 、 (2) 、 (3) 、 (4) 得:

说明该设计是安全的, 按经验, 起吊时, 框木、立柱、顶盖等构件联合受力, 而底座受力仅为1/3-2/5的应力, 故枕木的设计比较可靠。

3.3 滑木强度校核

滑木的受力和枕木一样, 同理可以按照枕木的校核公式进行校核, 把相关数据代入上式 (1) 、 (2) 、 (3) 、 (4) 得:

说明该设计是安全的, 故滑木的设计比较可靠。

3.4 顶盖挤压强度校核

包装箱起吊时吊索具为两力杆构件, 在包装箱顶盖产生侧压力, 受力图如图2所示。

P:包装箱毛重;

Pα包装箱顶盖所承受的侧压力;A横梁截面积;бmax撑木的最大应力;α理论数据为45°。

将数据代入公式 (5) 、 (6) 得:

P=P1 (工件净重) +P2 (包装箱重) = (7500+650) ×9.8=79380N

设6根盖横梁同时受力A=0.08×0.08×6=0.0384m2

所得数值小于11Mpa, 说明该设计是安全的, 顶盖的挤压强度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该变压器的包装箱强度在木材许可强度范围之内, 能满足变压器的包装运输。

4 包装防护

4.1 防水包装

为防止雨水进入包装箱内部, 须采用一定的防水措施进行防护。防水包装等级为B类3级标准, 在包装箱底板上、侧面、端面和顶盖加一层0.7mm厚的防水塑料薄膜。当塑料薄膜需要搭接时, 搭接方式应便于雨水外流, 搭接宽度不低于60mm[3]。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箱外部必须遮盖一层防水篷布。

4.2 防锈防潮包装

采用气相防锈薄膜对变压器整体进行覆盖, 并在内部均布放置干燥剂, 不得直接放置在变压器上。

根据包装箱的内容积、内表面面积、运输天数等参数, 依据DIN55474标准可以计算变压器包装箱内放置的干燥剂量为4kg。

4.3 包装固定

为了防止变压器在出口运输卸载等过程中因冲击、振动导致变压器发生滑移、碰撞或翻到等现象, 而引起变压器损坏。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变压器固定在底座上, 由于此变压器为方型, 上部有四个起吊孔, 因此采用4根紧固螺杆穿过起吊孔直接把变压器紧固在底座的枕木上, 可以充分保证变压器不发生滑移或翻到, 见图3。

5 包装工艺流程

按设计图纸要求把滑木、枕木和底板组成的底座、上下框木、立柱、箱板、防水薄膜等组成的侧面和端面、连接梁、横梁、顶盖板、防水薄膜等组成的顶盖分别准备好, 并按照变压器的起吊孔位置在枕木上钻4个ø18mm的孔, 在底板上铺一层0.7mm厚防水薄膜, 这时把变压器吊放在底板上, 并调整好位置。把四根M16mm×1000mm的螺杆穿过变压器起吊孔和枕木上的ø18mm的孔在枕木底部紧固, 使变压器与底座充分的固定。接下来均匀在箱子内部放置干燥剂, 在变压器顶部覆盖一层气相防锈薄膜并用码钉固定在底板上。按顺序用钢钉分别组装端面、侧面和顶盖。最后在端面板和侧面板上印“向上”、“易碎物品”、“怕雨”、“重心”、“禁止翻滚”、“禁止叠码”、“由此起吊”等标志标识, 并注明产品名称、合同号、包装尺寸、重量、运往目的地等, 再把包装箱吊运至货车上。至此变压器的出口包装便完成。

6 结论

通过对大型牵引变压器出口包装的设计和校核, 说明包装箱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并采取有效的包装工艺, 保证公司出口的变压器产品安全运达客户手中。本文涉及的包装工艺和包装设计验算方法等, 对公司其它产品的出口包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通过对大型牵引变压器产品的包装设计分析, 详细阐述大型牵引变压器产品出口包装设计方法和步骤, 其中包括包装箱设计、强度校核、包装工艺过程和包装防护等内容。

关键词:大型牵引变压器,出口包装设计,强度校核,包装工艺

参考文献

[1]向明.德国大型机车的出口包装工艺[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 18 (2) :6-8.

[2]GB/T 7284-1998[S].框架木箱.

[3]GB/T 7350-1999[S].防水包装.

进出口物流及物流方案设计 篇5

1.口岸物流、保税物流、区域物流等涉及海关特定监管区域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综合物流相关业务咨询;

2.关务与物流整合及其信息化咨询。

一,进出口企业高层最关心的10个海关事务问题 1.今后关税,减免税和贸易管制政策和监管将如何发展

2.如何获得可预见的,高效率的通关时效,并保证供应链成本在海关环节是可控的3.为什么世界500强能管理好财税风险却无法控制关务风险,问题主要在哪里 如何改善

4.WTO准则包括估价协议如何在中国延用,海关估价的体系和原则是怎样的5.如何从 财务管理角度去管理加工贸易的诸多风险

6.如何运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仓库等保税物流形式节税,以优化供应链和税务筹划

7.财税问题是否会引起连带的关务风险 如何避免和控制

8.海关事务争议如何寻求海关与商界都满意,和谐,双赢的完美解决方案

9.进出口企业如何构建海关事务内控和长治久安的风险管理体系

10.中国到底存不存在专业,权威的海关事务专业服务 二,如何打造一个高效低成本的关务管理部门 1,海关监管模式和企业经营运作模式对比 2,关务部门如何建立精简有效的组织架构

3,手册备案,进口,核销标准作业流程

4,电子帐册(手册)备案,报核标准作业流程

5,深加工结转标准作业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6,企业关务作业规范性自查表格工具

7,关务运作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分析

8,财务如何识别报关,货代的各种不合理收费

9,关务部门如何与财务无缝配合以及相互审核 10,海关对商品归类的原则及税率影响

11出口产品的商品编码与退税率的辅助关系

12,财务人员如何从关务人员的各种报表资料中发现问题

三,财务人员如何从关务管理角度进行税收筹划

1,运用特殊区域和场所的税务筹划和供应链优化

2,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特点与相应的保税/免税措施 3,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三资企业区内业务避税解析 4,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离岸操作避税

5,海关与国税对保税监管区域税务联合专题稽查的内涵 6,进出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的税收筹划运作 7,如何避免内销审价过高并节税

8,余料,边角料,残次品如何进行节税筹划 9,受灾或被盗保税货物如何才能免予补税 10,新形势下如何寻找设备免税的途径 11,如何杜绝海关的不合理审价

12,特殊关系,转让定价,公式定价,特许权使用费在估价中的节税 13,如何向“冤枉税费”说不及免除滞纳金 14,退,换货及设备零配件更换如何避税 15,进出境快件如何处理才能避免税收损失

16,如何避免海关商品归类(HS)的税收损失 17,利用自贸区的税收筹划运作

18,选择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税务成本分析

四,常见关务风险的管理及海关稽查应对策略 1,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稽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海关对一般贸易企业稽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引起海关稽查的几大主要原因及应对方法 4,如何准备海关自查报告和解释材料

5,自查项目主要有哪些 如何控制自查风险

6,以ERP管理系统与非ERP企业稽查的不同侧重点 6,如何进行自查补税的筹划以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损失

7,海关查厂补税问题清单汇总

8,价格,保税货物,单耗,边角废料,减免税和不作价设备及工模具,暂时进出境货物,归类如何开展自查, 9,如何把握确定自查的领域和倒查的期限,并将其减少和控制至法律允许的最小范围 10,补税事实到底会不会被等同违法事实,海关是否就可以作为进行处罚的依据 11,财务人员如何有效监控保税业务流程

12,如何加强关务内部控制减少海关稽查风险

13,盘仓发现保税货物短少不能提供正当理由,但无内销的记录,能免予补税和处罚的案例

14,料件短少免予处罚的案例,涉及单耗标准问题仍免予补税和处罚的案例 15,合同核销平衡,稽查实际下厂却认定短少或擅自内销,但免予补税和处罚的案例 16,“串料”的走私,违规,不立案仅补税,免予处理4 种案例的比较 17,“溢出”的保税货物免予重新纳入监管,补税和处罚的案例

18,海关核查发现保税货物短少,然后对其他货物实施不当扣留的案例 五,会计,仓库的帐务与海关帐务的关系处理 1,海关帐的主要内容,编制方法及重要意义

2,海关对企业的仓库财务帐有何要求 3,如何建立海关要求的六套账

4,账务平衡的出路:正向&自然建账

5,加工贸易企业账务差异分析方法和原因分析模型 6,加工贸易企业账务差异处理策略与方法

7,保税加工货物账务差异检查(理论库存与实际库存)8,财务,仓库,海关帐三帐难以平衡的根本原因分析 9,海关帐建帐及三帐平衡的一般思路

10,仓库保税料件,成品盈亏原因分析汇总 11,如何做到“账证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12,内外销兼有企业如何记录海关帐

13,海关申报与会计记录如何保持一致

14,企业ERP系统帐务与海关帐务如何结合 15,企业各部门如何协作做好海关帐

16,进出口倒挂的原因分析及问题处理

17,手册核销以后补税调帐及库存如何处理

18,报关,财务,仓库如何做好交叉审核 19,企业实际库存与合同余料之间的差异如何调整

20,合同单价和实际进出单价有差异时,关务和财务的帐如何平衡

【课程大纲】

一:关贸政策及关务管理问题处理 ■中国关贸政策最新发展及变化趋势 ■外贸转型升级与企业的应对策略 ■商品归类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如何避免由归类错误而导致的海关处罚 ■商品归并的基本原则、要求及注意要点 ■商品归并的常见误区以及解决办法 ■保税货物备案&变更作业的管理要点及技巧 ■单耗备案十大方法及技巧

■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及常见问题处理 ■进出口报检流程及注意事项

■特殊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及管理要点 ■保税加工货物外发加工作业及控制要点 ■深加工结转操作流程及控制要点

■保税生产控制要点及边角料、残次品、报废品管理 ■生产串料管理及风险规避技巧

■加工贸易企业仓库管理及海关要求重点 ■保税加工货物核销流程及常见问题处理 ■案例分析及讨论

二:保税供应链整合管理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构建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如何利用海关分类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如何保证供应链安全在海关环节是可控的 ■构建高效保税供应链模式的战略框架的步骤 ■保税物流最新现状及发展趋势

■各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合开展哪些业务?

■如何通过特殊监管区域化解物流、外汇、税务和海关监管流程上的矛盾? ■如何运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税务筹划、供应链优化和风险防控? ■“香港一日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日游”与“深加工结转”各有何特点? ■中西部保税物流分布与企业供应链规划 ■如何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保税供应链模式

三:保税业务税收筹划及合理节税

■进出口关税和贸易政策的调整趋势

■如何及时把握海关政策调整进行合理避税筹划 ■如何改变业务模式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内销业务如何拒绝不合理估价而节税?

■选择一般贸易、来料、进料加工那个对企业更有利? ■来料加工企业转制流程及海关、财税疑难处理

■如何使退运、维修、补偿或更换的货物免税? ■租赁、运往境外加工修理的价格申报如何节税?

■耗材、试机料、受灾保税货物怎样才能免税或少征税? ■余料、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如何处理才能更节税? ■企业如何开展免税的境内、外维修、检测业务? ■研发机构进口料件、设备怎样才能免税? ■如何避免货物类快件的税收损失?

■减免税货物如何解除监管或处理才可能少交税? ■新形势下如何寻找设备免税的途径

■对减免税和不作价设备征收增值税带来的新挑战和风险点 ■特殊关系、转让定价、特许费等在估价中的节税 ■怎样利用暂时进出口和ATA单证册使货物免税?

■对疑难原产地的证明及争取最低的税率,■如何利用CEPA、ECFA及自贸协定节税? ■手册核销选择购进法或实耗法的税收差异比较

五:财务、仓库及海关帐的平衡关系处理 ■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帐簿及单证规范要求 ■海关帐务的主要内容、编制方法及重要意义 ■如何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帐

■如何堆放料件、设置仓库及帐册才符合海关要求? ■海关帐建帐中的“单/证/帐/册/表/”

■手册不平衡及进出口倒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盘点出现盘亏、盘盈时企业如何调帐 ■海关帐建帐及三帐平衡的一般思路 ■库存差异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使用ERP企业如何记录海关帐

■电子帐册的中期核查操作及数据上报 ■海关申报与会计记录如何保持一致? ■企业各部门如何协作做好海关帐?

■如何建立库存平衡表和海关平衡表(图表)■企业进出口实际价格与海关价格不一致处理办法; ■财务人员如何监管报关手册执行情况 ■报关、财务、仓库如何做好交叉审核

■海关对企业帐务稽查时特别关注的有哪些? ■海关稽查及企业应对策略

一:贸易政策分析及保税业务处理技巧

1、当前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解读 2、2009 中国关税与贸易管制有哪些调整

3、目前海关出台的帮扶企业的举措具体有哪些?

4、自由贸易区在拓展海外市场的作用

5、海关最新政策调整的趋势及加工贸易未来展望

6、跨国高层最关心的10个海关问题?如何破解?

7、进出口通关业务流程及注意事项

8、合同签订、审批、备案、通关、核销的操作流程

9、一般贸易企业如何通过加贸转型迅速做大做强?

10、电子帐册、电子手册及联网监管的操作方法

11、手册核销方法及相关问题处理技巧

11、如何避免手册串料的海关处罚及串料技巧

12、进出口外汇核销时各种疑难问题处理方法

13、深加工结转业务的控制要点及疑难问题处理

14、常因审价、归类或单证不全问题影响通关怎么办?

15、海关审价的原则及一般贸易企业如何规避风险

16、案例分析:企业如何面对海关价格质疑及举证?

18、货物归类的六大原则及风险规避?

19、单、损耗确定的10大方法及2大原则? 20、如何利用加贸发外加工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保税业务筹划及降低税费成本处理技巧

1、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解读及影响分析

2、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思路与现行政策

3、如何把握海关政策调整及进行合理避税筹划

4、如何挤身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

5、内销业务如何简化手续及补税筹划?

6、选择一般贸易、来料、进料加工那个对企业更有利?

7、来料加工企业转制流程及海关、财税疑难处理

8、如何使退运、维修、补偿或更换的货物免税?

9、租赁、运往境外加工修理的价格申报如何节税?

10、消耗性材料、试机材料、受灾保税货物怎样才能免税或少征税?

11、余料、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如何处理才能节税?

12、企业如何开展免税的境内、外维修、检测业务?

13、研发机构进口料件、设备怎样才能免税?

14、如何避免货物类快件的税收损失?

15、减免税货物如何解除监管或处理才可能少交税?

16、新形势下如何寻找设备免税的途径

17、特殊关系、转让定价、特许费等在估价中的节税

18、怎样利用暂时进出口和ATA单证册使货物免税?

19、对疑难原产地的证明及争取最低的税率,20、如何利用CEPA、自贸协定《亚太贸易协定》节税?

21、出口退税的最新业务操作流程及重要注意事项?

22、手册核销由购进法改为实耗法对税收的影响

23、自营出口和代理出口的税务成本分析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物流供应链整合管理

1、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迭加和功能分析

2、保税物流最新政策及对企业影响分析

3、如何运用特殊监管区域解决企业疑难业务?

4、打破常规:如何利用保税物流强化供应链管理?

5、中西部保税物流区域分布与企业业务规划

6、如何通过保税物流园区进行税收筹划(案例)

7、如何利用“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降低物流成本

8、离岸贸易与买单、避税、截汇操作技巧(案例)

9、如何通过离岸公司降低税务、外汇及海关监管风险 四:海关稽查及企业风险防范应对策略

1、海关稽查的主要内容及稽查流程

2、如何巧妙地了解海关稽查的真正意图

3、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稽查重点及方法(案例分析)

4、对一般贸易企业的稽查重点及方法(案例分析)

5、海关对企业帐务稽查时特别关注的有哪些?

6、海关对仓库管理的稽查内容主要有哪些?

7、海关稽查中发现最多的问题有哪些?

8、海关对企业各部门具体稽查范围?

9、海关稽查详细细节及补税清单(表格)

10、海关下厂带走资料后企业如何善后补救?

11、如何避免自查补税过重及帐务调整技巧

12、海关中期下厂核查重点注意的十几个问题

13、引起海关稽查的10大主要原因及应对方法

14、如何才能有效减少海关稽查及查验的次数?

15、关联企业及交易如何避免海关稽查风险?

16、面对海关稽查的具体应对措施

17、如何寻求海关与商界双赢的解决方案

18、如何有效建立企业关务内部控制制度

案例分析: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处罚案例及教训 五:海关监管与“三帐”平衡关系处理技巧

1、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帐簿及单证规范要求

2、海关帐务的主要内容、编制方法及重要意义

3、如何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帐

4、如何堆放料件、设置仓库及帐册才符合海关要求?

5、海关帐建帐中的“单/证/帐/册/表/”

6、手册不平衡及进出口倒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7、盘点出现盘亏、盘盈时企业如何调帐

9、海关帐建帐及三帐平衡的一般思路

10、使用ERP企业如何记录海关帐

12、电子帐册的中期核查操作及数据上报

13、海关申报与会计记录如何保持一致?

14、企业各部门如何协作做好海关帐?

15、如何建立库存平衡表和海关平衡表(图表)

16、企业进出口实际价格与海关价格不一致处理办法;

17、财务人员如何监管报关手册执行情况

18、报关、财务、仓库如何做好交叉审核

出口包装设计 篇6

出口食品的包装是构成商品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非常规范的国际惯例的,包装条件是买卖合同中的一项主要条件,特别是出口食品的包装,限制更为苛刻,这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按照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卖方交付的货物未按约定的要求包装,或者货物的包装与行业惯例不符,买方有权拒收货物。如果货物虽按约定的方式包装,但却与其它货物混杂在一起,买方可以拒收违反规定包装的那部分货物,甚至可以拒收整批货物。因此,如果我国在出口食品包装上存在问题,就会让很多国家有借口阻止我国的食品出口,阻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统计显示,去年我国向美国和欧盟地区出口的货物因为各种原因遭到退货的比例为18.3%,而退货中因为包装问题退货比例高达31.2%,所以出口包装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一、中国出口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食品包装不符合国际惯例

出口食品的包装是一门学问,并不是我们日常看到的食品包装那么简单,出口食品的包装除了写明食品的种类、构成、数量等等,还需要注明一些易于人们辨识的图形标志,这是因为运输的货物到达不同的国家,因为文化的差异,用文字作为标示往往会失去其效果。

同时,出口的食品包装不同于一般的食品的包装在于其要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原产地标志、重量和尺码标志等这些专业的标志,这些都是进入一国海关重要的检查指标,如果没有注明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海关扣押货物。

(二)出口食品包装袋存在环保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跨国贸易越来越多,但是包装却一直是大问题,事实上食品本身的质量一直都有很好的把关,但是人们往往忽略包装这一环节,认为这些是没有必要的。然后在选择包装材料的时候也非常轻率,并不像很多国家非常重视环保,越来越多的倡导用新型的能够快速降解的塑料来代替以往不能降解的聚乙烯等制作的塑料。当前包装的环保是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欧洲非常看重的,而这正是中国的软肋。

(三)出口食品包装区分不明显、不同食品混杂

食品出口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中国的出口食品在运输的时候往往将不同的食品混在一起。就比如在运输水果的过程中,将香蕉和苹果放在了同一间舱室就会导致香蕉对于苹果具有很强的催熟效应,近距离运输或许是有利的,但是远距离运输就会导致苹果催熟过度并开始变质甚至腐烂。另外一些食品的气味不同,而将它们混在一起就会出现串味,影响其中每种食品的味道。

(四)忽视出口不同地区的包装有所不同

不同的出口地要求的食品包装通常是不一样的。就比如国际上通用的包装上的条形码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UPC码:由美国、加拿大组织的统一编码委员会编,还有一种是EAN码:由欧共体成立的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编制。而在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食品包装就需要用UPC码;而在出口到欧共体国家的食品包装就需要用EAN码。如果这两种包装条形码用错了,就会直接导致出口的食品遭对方国家的海关拒收。

还比如包装日期、包装的尺寸、一些单位的书写需要特别注意,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书写习惯不太一样,这个需要注意运输目的地是哪里,需要根据当地的要求来书写。

(五)包装缺乏吸引力

包装是一门艺术,食品的包装其实很有考究。所谓人靠衣装,出口食品的包装也需要有很强的吸引力,才能使出口的食品更加容易通过一国海关的审查,也比较容易通过食品委员会的检测。但是我们非常遗憾,中国的食品出口的包装都非常的粗糙,几乎就是认为可有可无的,完全没有任何的吸引力,让出口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中国出口食品包装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出口企业需要引进熟悉国际包装惯例的人才

首先的一点是,中国的食品出口企业应该对出口食品的包装越来越重视,只有重视了之后才能和进一步采取行动,负责一切都是天方夜谭。当然采取这样的行动的第一步就是一定要出口食品企业引进专业的出口食品包装的国际化人才,需要真正的懂得国际包装的惯例的人把好包装这一关,才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至于国外因为食品包装而拒收货物。

(二)加大环保包装袋的使用,减少塑料使用

环保也是中国企业最为容易忽略的问题,前些年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在近年来问题凸显,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带来的经济进步近年来正在面临着考验。同在国内的环保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时候,一些西方国家环保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出口的企业,作为中国的名片,理应走在環保的第一线,减少在食品包装上对于聚乙烯等传统塑料制品的依赖,需要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环保塑料,或者积极的响应以纸代塑运动,减少塑料的使用。

(三)做好出口货物的分类

出口食品的分类代表着一个出口企业的规范性,不同种类的食品应当做好标识,一些不宜放在一起的食品尽量要分开。避免让不同食品混杂放置带来的严重食品安全后果。

(四)了解出口地的文化、政治以及审美习惯

不同国家往往对于进口食品的包装要求有都有详细的规定,食品出口企业不能根据自己国家的进口食品包装规定也不能根据某几个国家的规定就臆想大部分国家的规定就是这样。虽然大部分都是遵循国际惯例,但是由于国家文化和审美的不一样,往往对于包装通常都有一些特别要求,而这些特别的要求正是一国进口商非常注重的地方,否则也不会做出特别的注明。

(五)注重出口产品包装的设计

出口食品包装的设计就是食品的衣服,这件衣服穿得漂亮得体会带来很多的效应,这不仅是一个出口企业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出口企业应该在今后花更多的精力和资本专注于出口食品包装的设计。

三、总结

论出口机电产品的设计再审查 篇7

1 实施出口机电产品的设计再审查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机电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1995年开始取代纺织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势头更猛,2000年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 000亿美元大关,此后几年更是加速攀升,一直到2005年,出口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

机电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使用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国内外消费者对机电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对其进口产品制定了许多质量和安全标准。我国出口产品必须按照相关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并通过相关认证后才能达到质量安全要求。尽管出口机电产品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和认证,但是符合了产品相应的安全性标准也不意味着该产品就绝对安全了,产品的质量安全往往是相对的。

长期以来,对机电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心放在关键元器件质量安全控制和制造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认为它们是源头把关的核心,而对形成关键质量安全特性的开发设计阶段往往却忽视,对产品安全设计的审查验证则重视不够,很少提及。而企业往往通过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安全检测认证、对工厂进行安全审查,企业本身很少会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由专门的专业人员负责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改进工作,这样反而曲解了质量安全控制的本质意义,放松了产品安全控制。近来在出口玩具产品上面发生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提醒我们:产品源于设计,设计缺陷必然导致质量安全隐患。

高质量的产品源于设计开发的质量,可以说,一旦设计存在质量安全缺陷,即使后续制造过程非常努力,也制造不出高质量的产品,甚至还会给后续工作带来误动作,危害甚加。对出口机电产品实施质量安全的设计再审查,从源头进行把关,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从而提高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机电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目前出口机电产品设计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只是一个制造大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存在不足。在当前世界各国都关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前提下,我国出口机电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对质量安全控制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2]:

(1)目前在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迎合现代流行元素的外观设计,追求小型化和轻量化、操作的简便性和舒适性,追求功能多样化和集成化等方面,却忽略了对于机电产品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安全。

(2)企业往往是追求最大利润,缺乏考虑本身长远利益,疏于考虑产品到达用户手里以后所有可能进行的操作,包括各式各样的误操作,以及这些操作可能对用户带来的电气危险等因素,因此产品开发存在很多不足,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3)开发过程中企业对待产品的安全性能评价,往往以参考相关标准为途径。但是通行标准往往大而全,缺乏具体的技术参数,就算大型企业也只能参考相关标准中自己最关心的一些方面,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像环境质量体系那样的产品安全体系可以参考。许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标准则显得单薄无力,考虑得过于简单片面,所以尽管生产出的产品在使用性能、功能等方面符合企业标准,却往往不能令消费者满意。

(4)企业往往比较注重客户订单和样品要求,对机电产品涉及到的出口国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却不甚了解,在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就忽略掉一些非常关键的安全指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5)目前大多数机电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太高,进入门槛也较低,尤其对一些小家电产品的生产来说,装配型企业不在少数。这类企业开发技术力量薄弱,检测手段不足,更加不会去考虑消费者使用安全性的问题,无法有效的保证出口机电产品的质量安全。

3 出口机电产品设计再审查

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十分严峻,而我国出口机电企业在开发设计环节对质量安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容易导致产品存在安全缺陷,这是最致命的隐患。完善产品开发设计,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依靠企业自身努力,但政府部门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将我国重点敏感出口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环节纳入到检验检疫监管过程,利用检验检疫检测手段、人才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把好开发设计审查关,完善质量安全控制,将监管前移,根本上提升出口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机电产品实施设计再审查,要把产品设计环节中涉及到人身健康安全的内容作为审查重点,发现设计中存在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由于存在设计缺陷而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重心要从查“结果”转变为抓“源头”、管“过程”,真正建立对出口机电产品包括从设计再审查、原材料备案、过程控制的全过程检验监管体系。如何做好出口机电产品的设计再审查工作,实现有效监管?

3.1 设计再审查的核心是标准核查

从源头解决出口机电产品的安全问题,就必须做到“除了符合国家标准外,更要符合进口国标准和技术法规的要求”。出口机电产品必须要满足相关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中有关安全、卫生、环保等强制性条款。可以这样说:进口国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新产品开发的基础,更是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控制的依据。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设计再审查,进行源头把关,必须要抓住标准符合这一本质,将进口国标准核查贯穿整个设计再审查活动。检验检疫机构通过对进口国技术法规和标准研究分析,将其涉及安全、环保和健康的内容转换为具体技术指标,根据不同产品、不同进口国分别制定安全参数检查表,以此作为根据,对出口机电产品设计环节的安全符合性进行总体评价。

3.2 实施再审查要立足机电产品的安全特性

检验检疫对出口机电产品实施设计再审查,要充分考虑到机电产品面向电器、机械的安全设计特性。判定企业在机电产品研发阶段是否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识别、消除、避免或降低已经识别出来的可能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将开发设计过程中及与产品安全特性相关的结构安全、材料安全、电器元件安全、导线连接安全等要素进行重点审查。

3.2.1 结构安全

确保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于操作者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在开发设计过程中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细节,甚至是违背正常操作的可能动作,要保证产品牢固、稳定,尤其是要考虑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可能会通过缝隙、隔栅等空间接触到带电部件或过热部位,造成触电或烫伤危险。

设计再审查要从产品的功能和结构特征出发,评价这些功能和结构的实现是否会在使用过程中对用户造成伤害,是否会引起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和火灾等事故。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可能带来安全危险的设计缺陷。

3.2.2 材料安全

确保产品中所有结构件、元器件所选用材料都是无污染,不含有害物质。电机、变压器、开关等设备外壳选用的材料需要有足够的绝缘性能,接线端子等金属材料需要有足够的耐腐蚀性能。所有材料在产品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电或热的作用也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的有害元素。

3.2.3 电器元件安全

对关键电器元件,要严格把关其可靠性和安全度,选用那些经过国际认证,有安全认证标记的电器元件供应商。如是企业自身开发的电路板和控制器,则一定要判断其是否严格遵守了电气安全间隙控制标准,是否充分考虑了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变化和温升情况,以及是否考虑了因长时间使用所堆积的灰尘等引起的电气间隙减小、安全度降低等因素,而留够充足的间隙。

3.2.4 导线连接安全

机电产品里面的电源线、内部导线等常常处于全天候的工作状态,所以要判断其是否严格考虑发热问题,是否保证了导线的充分绝缘,导线的固定方式和走线路径是否合理,充分预防导线或者电源线可能经常碰到、摩擦到的地方存在线表皮被割破,产生漏电可能。

3.3 设计再审查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特性是经过设计并通过制造装配来实现的,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制造过程息息相关,而制造过程的相关要素:工艺规程、作业流程、检验规范等,在设计开发阶段就已经形成,这些要素真实体现了企业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质量安全特性的控制能力。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制造工艺的质量安全控制环节考虑得越完善,产品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就越小;反之,即使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指标要求非常高,生产出来也将会是一堆“危险”品。对作为设计输出的制造要素进行审查,可有效避免由于设计原因而导致的后续制造缺陷[3]。

3.4 设计再审查必须与检测相结合

产品的关键结构和重要参数的可测量性必须通过样机这一实物来实现,设计再审查,不仅仅是一项“文件工作”,更应该通过有效的技术检测手段来验证文件、图纸上的各项重要结构和参数。样机验证,作为文件审查的有效补充,是出口机电产品设计再审查的重要部分,通过检验检疫机构完善的测试能力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弥补部分出口机电企业检测能力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样机验证包括进行关键元器件、安全结构、材料特性、安全参数重要项目的检测,验证这些涉及安全特性的重要项目是否与开发文件、图纸等技术要求相符。

3.5 用过程方法实施再审查

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是从立项开始,包含评审、输入、输出、验证,直到最后的确认等活动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可能会比较复杂,对这样一个复杂过程进行再审查,很容易被诸多复杂环节所迷惑,造成审查工作的表面化,无法抓住其关键点。

针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设计再审查活动,不能仅仅孤立地关注某一个环节,必须采用过程的方法进行审查,从而提高审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对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要素进行再审查,要对其从输入查到输出,检查输出是否满足输入或其他准则的要求,资源是否有保证,开展的验证、更改、确认等活动是否符合程序文件的要求并得到有效控制[4]。

4 结语

实施出口机电产品的设计再审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检验检疫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这个要求不仅对出口敏感产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为确保检验检疫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源头监管着力点。完善出口产品的设计再审查,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检验监管工作中,我们不但要掌握进行出口机电产品设计再审查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在检验检疫工作质量机制层面加以完善,要将其和出口产品检验监管相结合,从而建立对出口机电产品包括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过程控制、出口到国外跟踪反馈的全过程检验监管体系,构建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摘要:目前,机电产品的出口面临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在出口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环节中,质量安全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容易导致产品存在安全缺陷。结合机电产品特点,分析了出口机电企业开发设计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有效实施出口机电产品的设计再审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将监管前移,可从根本上提升出口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出口机电产品,设计再审查,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江南,王锦华.关于小家电安全质量现状的分析及整改思考[J].家电世界,1991(1):5-7.

[2]皮江智.中国家电产品国际市场进入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陈海亮.质量管理体系增加产品安全管理过程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出口新西兰内燃机车车体设计 篇8

新西兰机车是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为出口新西兰国家铁路 (Kiwi Rail公司) 设计生产的客、货运干线内燃机车。机车装用MTU 20V4000R43柴油机, 装车功率2700k W, 机车最大起动牵引力370 k N, 最高运行速度100 km/h。采用交直流主传动, 交流辅助传动, WABTEC 26-L制动系统。

1 车体概述

新西兰机车车体为外廊式底架承载双司机室结构, 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前后端司机室、两司机室中间的“罩式”车体、起主要承载作用的底架、底架下部中间部分悬挂的油箱、牵引缓冲装置、防爬和排障器。

车体由承载结构和非承载结构组成。承载结构包括:底架、底架盖板、车钩、排障器等。非承载结构包括:司机室、机械间、车门、车窗、司机室地板、室内装修等。

考虑到机车座轮、吊装、救援、发运的需要, 在底架的适当的部位设置有架车垫板及吊车销孔;并在车体和转向架之间设有整体起吊连接装置, 以便在机车发运时将车体和转向架一同起吊。

1.1 底架结构

底架采用中梁承载结构, 中梁为工字型, 分别由上盖板、下盖板和中间立板组成。中梁外侧为边梁和筋板, 提高了横向稳定性, 同时机车的制动管和电器线管就可以放在边梁里面, 既方便安装又节省空间。中梁鱼腹的位置设置了工具箱。

底架的前后端部有牵引梁, 其内部装有牵引缓冲装置, 车钩采用新型的防脱车钩, 防止车钩垂直方向脱出。端部的前面设置了防爬结构, 有效的防止机车在正面相撞的事故中造成司机室的更大损坏, 增加其安全性。底架中间部分为柴油机座梁, 布置了柴油机安装座。在旁承梁上布置了橡胶旁承的支撑座, 并且牵引电机通风机的出风口也在旁承梁上。底架中梁的前后设有牵引拉杆座, 用以与转向架的牵引杆相连, 达到传递牵引力的作用。牵引拉杆座上设有吊车筒和架车座, 供起吊机车用。底架上还设置有横向减震器座。在底架端部的端板上有6个制动管路的孔, 当机车发生侧翻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孔利用翻转梁把机车扶正。

1.2 司机室结构

司机室前脸采用了类似蜂窝型结构的箱型梁, 增加前脸在纵向均布压力下的强度和刚度。

司机室内壁装饰采用玻璃钢和多孔铝板, 内腔填充吸声降噪材料, 达到隔热和吸声的效果。司机室设有两个侧门和一个中门, 侧门供上下司机室用, 中门分别进入电气室和辅助电气室, 并且在司机室中门上放置有方便取用的灭火器。司机室前窗分为逃生窗和普通窗, 逃生窗在司机室门无法打开的情况下司机可以从逃生窗逃生。司机室前窗外侧装有电动刮雨器, 侧窗外装有可折叠的后视镜, 司机室内部设有洗手盆, 纸巾盒、湿巾盒, 脚炉、240V插座、电水壶、冷水器、微波炉、弹簧衣帽钩、点牌灯、书报箱、垃圾箱、前窗遮阳帘、侧窗遮阳帘, 进口的司机座椅、添乘座椅、工具箱等物品。

1.3 机械间结构

机械间采用“罩”式车体, 便于检修时的拆卸和安装。各室顶部均设有可拆卸的顶棚, 以供吊装各室的机组和设备。侧墙采用可拆卸式的结构, 侧墙与底架之间的连接、顶盖与侧墙之间的连接均用特殊结构形式的连接螺栓。侧墙门大量采用四开的折叠门增大门的开度, 设有通风百叶窗, 里侧是防雨网, 门锁采用的是里外都能开的结构防止检修人员被困在机械间。传动室和动力室的隔墙完全密封并且具有隔音降噪的功能。应新西兰铁路的要求机车的扶手杆除登车扶手安装在走廊的两侧外, 机械间走廊的扶手全部安装在各室的侧墙上。

2 车体强度计算

2.1 车体强度计算

根据新西兰国家铁路的要求车体强度按照GM/RT2100标准执行。该车车体部分要满足纵向压缩2000k N, 拉伸2000k N。

底架为空间梁壳组合结构, 计算时将其离散为全部由四点壳元构成的空间壳结构。为提高计算精度, 将橡胶堆按旁承座顶板上的节点数分成相应的、刚度相等的若干垂向并联弹簧, 弹簧长等于橡胶堆高, 这些弹簧刚度之和等于橡胶堆刚度, 各弹簧下端取作计算模型的约束。计算模型节点总数:78969, 四点壳元总数:80803, 壳元边长基本上为50mm。弹簧单元总数:240。底架的计算模型及其网格见图5。

2.2计算工况和结论

车体的计算工况为垂直载荷工况、压缩工况、拉伸工况、双机牵引工况、救援工况和整体起吊工况, 此外, 还要进行疲劳强度校核。

通过对机车全部6个工况的计算表明, 所求得的车体应力全都低于各工况规定的许用应力, 而对双机牵引的疲劳强度计算表明, 车体应力满足无限寿命设计, 所以车体的强度满足要求。

3 总结

新西兰机车是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机车, 该机车大量采用人性化设计, 突出了以人为本, 如车梯灯、车钩灯、折叠衣帽钩, 逃生窗等, 在保证乘务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又提高舒适性。

摘要:主要介绍了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出口新西兰的电传动内燃机车车体部分的设计。

出口包装设计 篇9

近几年来生产所需各类要素如原料、电力、土地、劳动力等成本显著上升,导致义乌出口商品所依赖的价格优势逐步失去,许多商品的利润额只能是几厘为单位进行计算。此外作为重要出口目的地的阿拉伯国家地区经济政治形势动荡不已,相关出口急剧萎缩,严重影响了相关企业的业务。

1 通过工业设计提高义乌出口商品是必由之路

从长远来看,采取措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大力拓展欧美市场,实现对外出口目的地多元化是当务之急。一般而言,提高产品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应用新技术,全面转型升级。如义乌某玩具企业跳出传统毛绒玩具范畴,会同高校开发出了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娃娃,取得了很好的出口业绩。(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质量控制。针对不少义乌出口产品由于质量问题频频被召回,不少企业通过专门的管理培训有力地使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3)应用工业设计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长期以来义乌制造在工业设计方面远落后于市场需求,但是饰品行业通过积极引入工业设计而有效地提高了其产品附加值,饰品大量销往欧美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企业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出口小商品的竞争力,但是考虑到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花巨额进行技术研发并不现实,且风险过大。从提高管理水平入手的确能够起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但其挖掘空间较为有限。只有工业设计能够达到在短期内见效,收益可观的效果,其相对较低的开发费用也能够为一般企业所承受,最能够符合义乌企业的现实状况。因此走利用工业设计手段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道路是一条提升义乌出口商品层次的最便捷路径。

2 目前中小企业在提高工业设计能力方面遇到的问题

可以说利用工业设计来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想法在义乌企业界早已有之,但是为何时至今日除了少数企业能够成功地走出传统的竞争模式实现以设计为赢利点的案例外,为什么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在走老路,没能实现自己的突破呢?原因错综复杂,但是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条:

1)义乌企业主的意识亟待提高。义乌的商业模式来源于早期的走街串巷的“鸡毛换糖”,即薄利多销,聚沙成塔。如果说正是凭借这种不怕吃苦耐劳,不以利小而不为之的精神在过去的岁月里义乌企业主积累可观的财富,那也正是这种思维使他们非常看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因此许多企业主满足于简单的模仿,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投资,规避市场风险,有效降低产品价格。开发产品需不小的开发费用,且存在着市场销售风险,所以许多企业主宁愿追随成功厂家也不去做相关研发。

2)目前义乌工业设计力量薄弱,且行业秩序混乱。同杭州等大城市相比,义乌工业设计行业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虽然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有几百家能够向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公司,其中诸如本奇设计机构等公司还具有较强的实力,但总体而言它们的规模小,实力差:绝大部分设计公司实际上就只有几个员工加上两台电脑。而这些设计人员也很少接受过严格的设计训练,水平差强人意。而且义乌设计行业里普遍存在着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现象,其设计方案基本都是出自对成功案例的模仿,其设计作品的水准无法满足发达国家顾客的要求。

3)设计力量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目前义乌诸多的设计公司随处可见,高度分散,有需求的企业不知道去哪里才能够找到合适的公司。另外这些设计公司专业实力参差不齐,企业难以进行比较。这种多而分散的局面使得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也造成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困难。

4)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很大。与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同,通过工业设计实现的产品没有什么技术秘密而言,恶意抄袭难度很低。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个企业花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开发出了一款外贸产品,一旦热销其它企业就立刻跟上,稍加改动,甚至一模一样地进行抄袭。不出两天市场上便充斥这款产品,而且价格比研发企业更低。这种状况的存在使有意投资研发的企业主望而却步,生怕落得投资无法收回的结果,因此这种局面如得不到改观,企业很难有动力进行设计研发。

5)企业难以招收专门的设计人才。企业依靠外面的设计公司进行研发存在着几个问题:一个是开发费用高昂,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无形中抬高了研发的门槛;另一个问题是外面设计公司的研发进度难以及时跟进和掌握,设计沟通效率不高,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企业引进专门的设计人才。而事实上真正有才华的设计人才很难得进义乌企业,原因是他们不了解义乌,认为城市档次太低,不适于个人发展;此外,一个好的设计人员的待遇是截然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干部,其工资报酬相对较高,许多企业主难以理解这个诉求,双方不易在待遇上达成一致。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义乌企业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制约了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个局面。

3 采取相关措施,鼓励企业通过工业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

鉴于以上问题单单依靠企业界的努力难以得到解决,有关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设计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政府应当大力宣传工业设计作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大多数企业主由于思维方式较为传统,难以跳出过去的经营方式。在这样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会同有关的行业协会召集企业主进行相关的培训,由工业设计专家进行工业设计知识的普及;同时可以行业协会出面组织有关的企业主去国外参观相关的产品展和设计展,让企业主自己去发现工业设计所能够带来的丰厚利润。

2)政府部门应当大力奖励研发企业。出于谨慎考虑,很多企业主不愿意花钱做设计。在此方面政府可以出台措施奖励产品设计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比如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甚至是一些减税行为。这些优惠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企业对于研发风险方面的顾虑,推动它们采取实际行动在工业设计方面真正地走出自己的第一步。

3)政府部门需将目前分散的设计资源整合成发展合力。目前义乌市区已经形成了诸如模具一条街等专业街,企业需要相关的服务来到这里即可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可借鉴这种方式设立一块区域,集中相关的设计资源,形成“设计一条街”的格局。如此寻找设计服务的企业可以很方便的找到相关的资源,同时产业聚集效应也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使设计公司比过去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订单。由此形成的良性互动将为义乌设计行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很好的氛围,这可帮助设计公司逐步形成行业内的分工,同时也能够使义乌设计行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

4)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目前市场抄袭行为泛滥的原因一方面是抄袭者付出的代价很低,没有受到过严厉的惩处,因而抱有侥幸的心理;另一个方面则是不少产品开发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没有为自己的产品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因此有关部门对于抄袭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使抄袭者知难而退。除此之外应当积极宣传普及知识产权,使企业知道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设计成果。

5)积极帮助企业培养自己的设计力量。政府可以在企业和设计院校之间搭建桥梁,让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根据厂家需求做设计实践。这样学生可以了解义乌市场实际,如有成果则可以直接被企业采用。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也可以考察学生,一旦毕业后即可进行录用。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则能够减少企业引进人才的风险,真正实现双赢。

义乌作为全世界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如果能够通过工业设计来转变其增长方式,从单纯的货物集散变成小商品研发中心,引领世界小商品流行潮流,其结果是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所产生的财富能够再造一个义乌,其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为中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金花.义乌创意产业之路该怎么走[N].义乌商报,2010-05-19.

[2]许名标,彭德红.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内江科技,2011(1).

[3]季慎峰.义乌针织行业现状及思考[J].管理观察,2009(7).

[4]王虞薇.义乌饰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现代物业,2011,9(7).

出口包装设计 篇10

元胞自动机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在交通流和行人流的研究中成功模拟出自组织现象,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到物理学、生命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中,而且对于建筑疏散和建筑性能化设计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内部的人员疏散具有向安全出口聚集、并通过竞争安全出口离开疏散空间的特征; 如何实现快速有效的逃生已成为建筑疏散的一个研究热点[1,2,3,4,5]。本文将通过元胞自动机程序模拟,实现考虑多因素的出口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疏散进行分析研究。

目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疏散指示标志的规定还是处于定性的描述状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 3. 4 条: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 仓库) 及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 ②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 0 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 m; 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 m; 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 0m,其指示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 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建筑指示标志的设计大多采用“就近出口”的原则,这种设计原则对于低密度人员情况是合适的,但对于高密度非单一出口的情况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建筑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计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完全考虑“就近出口”的原则进行疏散设计难以满足人员密集建筑场所快速高效疏散的需求。为了提高建筑指示标志的设计水平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套更为准确、合理的设计规则。为此,本文提出了利用提出的考虑疏散人员到出口的距离、出口宽度和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的出口选择模式[6]作为建立人员密集建筑场所疏散指示标志设计的基本依据,并以双出口、多房间为例进行疏散仿真分析,探讨提高建筑疏散效率的疏散指示标志设计思路。

1 疏散模型分析

1. 1 疏散模型的建立

目前,对于建筑疏散的研究大多采用软件模拟仿真的方式实现,在众多的实现方法中元胞自动机的方法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关于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基本规则已经在诸多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得到了阐述[7,8,9,10,11],本文不做详细介绍。多房间人员疏散与单房间人员疏散原理基本一致,其基本的思想是从危险的区域逐步移动到出口外的安全区域( 如图1 所示) 。建筑危险度的表示分为两个步骤计算: 一是走廊区域相对于走廊出口的危险度,二是各个房间相对于房间出口的危险度。具体的危险度包括由距离出口远近而引入的危险度和动态因素( 人员分布、障碍物等) 造成的危险度[9,12]。

图1 中显示建筑共包括10 个房间( 可以拓展到任意数量的房间和结构) ,一个中央走廊,每个房间设有一个出口,走廊左右两侧均设有出口,左侧出口宽度大于右侧出口宽度。此时房间内的人员紧急疏散时可以分为两个过程,首先以房间出口为第一运动目标,按照疏散理论和动力学特征来描述; 进入走廊的人会根据出口选择模型和行人运行规则处理,合理地选择安全出口进行逃生,从而实现成功的疏散。

目前,建筑的疏散指示标志设计通常仅考虑距离出口远近因素,这样的设计对于疏散人员较少时是合理的,因为出口不会造成拥堵; 但是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却不能满足紧急疏散的要求,行人对出口的选择应该由单纯的考虑距离出口远近的因素,过渡到综合考虑出口距离、出口宽度和即时的出口区域人员密度等因素。下面对疏散人员的出口选择进行分析。

1. 2 出口选择因素分析

经研究发现,出口选择由房间内行人的状态和房间自身的属性两个方面的因素确定[6,11]。房间内行人的状态有两个: 一是疏散人员到出口的距离,通常距离越近,出口被选择可能性越大; 二是疏散过程中出口的即时人员密度,出口人员密度越大、越拥挤,选择这个出口的可能性越小。房间属性主要是指出口宽度,出口越宽疏散能力越强,行人选择的可能性越大。下面便给出到出口的距离、出口人员密度和出口宽度三个因素对应的行人出口选择的公式。

设到出口的距离用r表示,rn为行人到第n个出口的距离。由于行人选择第n个出口的可能性随行人到出口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将距离因素对出口选择的可能性表示如下:

式中: pn - r为距离因素对应的第n个出口被选择的可能性; N0为出口数目; kr为距离指数,其作用是调节距离因素对出口选择影响强弱,取大于等于零的数值。

由于出口区域行人密度越大行人成功疏散的可能性越小,而后面行人则会尽力避开密度大的出口,所以出口密度越大行人选择的可能性越小; 基于此,出口密度因素产生的选择可能性可表示为如下公式:

式中: pn - d为出口密度因素产生的第n个出口被选择的可能性; kd为密度指数,是一个调节出口密度因素对出口选择的强弱的参量,取大于等于零的数值。

假设出口宽度用w表示,由于出口被行人选择的可能性随出口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以将出口宽度的选择的可能性表示为如下公式:

式中: pn - w为第n个出口被选择的可能性; wn为第n个出口的宽度; kw为宽度指数,作用是调节出口宽度作用的强弱。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考虑三种因素后的出口选择可能性的量化表示公式[6,11]:

式中: pn为出口模型决定的行人选择第n出口的可能性,α、β、γ 分别为行人到出口距离、出口人员密度和出口宽度的权重系数。如果利用出口选择模型得到了行人在某一时间步选择两出口的可能性大小,计算数值大的出口成为选择目标,然后利用人员疏散演化规则进行疏散。

由于计算机仿真在疏散研究中具有经济成本低、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性能化设计和疏散性能评估中。本部分提出的疏散模型将在下一步的疏散仿真研究中使用。

2 疏散研究仿真与结果分析

通过编制程序语言实现对人员疏散的仿真,并利用仿真结果发现不同出口选择策略下疏散效果的异同。具体研究内容是: 通过仅考虑距离因素和考虑多种因素两种选择出口方式对比分析疏散情况,分析得出考虑多因素出口选择对优化疏散效果。目的是通过研究寻找最佳的疏散效果,并以此确定合理的疏散指示标志设计规则。

2. 1 仅考虑距离因素出口选择的疏散效果分析

本部分讨论仅考虑距离因素选择出口的疏散情况,观察此时两个出口的利用效率和人员分配情况,并分析疏散过程中人员之间摩擦、竞争等作用力[12]对疏散的具体影响。

首先分析不考虑作用力的情况下人员疏散情况。图2 给出了不考虑疏散过程中的作用力时两个出口的疏散时间随房间人员数量之间的关系图,定义左侧走廊出口为出口1,右侧走廊出口为出口2。从图中可发现两个出口的疏散时间随着房间人数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房间人数相对较少,此时两出口疏散时间基本相等,且随房间人数的改变疏散时间变化微弱;第二个阶段,两个出口的疏散时间随房间人数逐渐增加,且基本呈线性关系,左侧较宽的出口明显比右侧较窄的出口疏散时间短。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单个房间人数小于20 时,由于建筑内部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行人疏散过程中和出口处均未出现拥堵现象,此时出口的疏散时间与疏散人员数量和出口宽度无关,仅取决于最远处疏散人员的距离。因此,两个走廊出口各自疏散时间均不随时间变化,而且相互之间基本相等。单个房间人数大于25 时,在每个房间出口和走廊出口会出现拥堵现象,此时出口宽度对疏散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会大大延缓疏散进程; 同时由于走廊出口的宽度差异人员数量越多则在较窄的右侧出口的剩余人员数量就越多,造成两个出口越来越大的疏散时间差。从疏散结果发现:人员数量较多时( 单个房间人数等于或多于25 人) ,疏散人员在两个出口的配置严重失衡、极不合理; 这是由于疏散仅考虑距离出口的远近问题两个出口疏散的人员数量基本一致,而两个出口的宽度不等,必然会造成疏散时间的差异和疏散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不均衡。根据房间人数和对应的时疏散时间差发现,人员数量较少时疏散时间差接近为零,当每个房间人数大于25 时逐渐增加( 图3 所示) ,而且显示出线性增加的趋势。利用计算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可以得到如下拟合函数:

式中: x为房间人数,y为疏散时间差; 利用拟合函数作相应的数据曲线发现,此拟合函数能够很好的符合模拟计算数据。由此可以预测更多的疏散人数时疏散时间差。

以上为不考虑疏散过程中的作用力时疏散模拟结果,下面分析考虑作用力的疏散情况,研究作用力对疏散的影响,并从疏散动力学规律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图4 给出了考虑疏散人员之间相互作用力后走廊两个出口的疏散时间图。比较发现两个走廊出口的疏散时间的走势与图2 情况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单个房间人数小于等于15 人,两走廊出口疏散时间基本保持不变,且两者基本相等; 随后疏散时间均随着房间人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增加趋势呈现线性关系。进一步对比分析图2 和图4 发现人员较多时,考虑作用力后延缓了疏散过程,且随着总人数增加,延缓效应就越明显,这是因为人员较少时行人疏散过程中人的作用力基本消失,人员较多时作用力效果明显,人员间的竞争和摩擦等对疏散有延缓作用。

同样对图4 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图5 所示的疏散时间差随房间人数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单个房间少于15 人时,疏散时间差接近于零,这是由于人员较少时疏散过程中没有拥堵和其它作用,行人疏散过程顺畅,因此两个出口疏散时间相当; 此时利用仅考虑距离因素的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计方式仍能够很好的实现合理高效的疏散。单个房间多于20 人时,疏散时间逐渐增大,对比图5 和图3 发现,相同房间人数的条件下考虑作用力后的疏散时间差会明显增加,疏散不同出口的失衡现象更加明显。同样利用曲线拟合得到人员数量较多时疏散时间差基本满足线性关系,得到的拟合函数为:

利用拟合曲线可得图5 实线曲线,曲线能够很好的符合已经计算的数据。同时与式( 5) 对比可知式( 6) 的斜率偏大,这是由疏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造成的。同时,分析发现,不考虑作用力时单个房间人员数量达到25 人时疏散时间出现差异; 而考虑作用力后单个房间人员数量达到20 人时就开始出现疏散时间的差异,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在向出口运动的过程中和出口附近人员之间的作用力对疏散造成的影响是明显的。同时研究中疏散人员取值是以5 为最小单位的离散值,结论具有定性分析的局限。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不论是否考虑行人疏散过程中的作用力,出口宽度不同的两个走廊出口在人员数量较多时都会出现明显的疏散时间差,只有当行人数量较少时疏散路径和出口都不会发生拥堵现象,此时两个出口才能够基本达到同时疏散的目的。由此可见,仅考虑距离因素的疏散指示设计规则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出口宽度不等时的建筑疏散优化引导问题。为此,应进一步考虑多因素的出口选择模式,期望获得合理的疏散引导和人员配置模型。

2. 2 考虑多因素出口选择的疏散效果分析

本部分重点讨论考虑多因素出口选择的疏散在优化疏散方面的合理性,解决仅考虑距离因素的疏散引导所导致出现的人员失衡现象。为了更好的说明此时的疏散演化过程,图6 给出了仅考虑距离因素时疏散演化图,每个房间初始人员为30 人,共300 人。从第10、30、40 疏散时间步的图形中可以看出房间人员进入走廊后按照距离出口的远近选择出口,而没有考虑其他任何因素; 因此,左右两侧的人员数量相当。由于左右两侧出口的宽度不同导致疏散能力的差异,所以左侧出口疏散较快,导致出现了左侧疏散结束右侧仍有人员等待疏散时的现象,图中第80 时间步所示。

图6 所示的演化图充分证明了人员数量较多时仅考虑距离因素确定出口选择会造成疏散人员分布的失衡现象,严重干扰正常的疏散进程。下面仿真考虑多因素的出口选择模型进行疏散对人员快速逃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图7 给出了考虑多因素出口选择的疏散演化图。对比图6 可以发现在进入走廊的人员当中有更多的人选择较宽的左出口,图中第30、40 时间步所示。图中第40 时间步所示,走廊中间区域人员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对出口选择作了重新调整,改变了原来的出口选择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发现仅考虑距离因素的出口选择不能够有效地配置和引导疏散人流,会造成疏散时间的延长; 而利用考虑距离、出口宽度、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来确定出口选择,可以更为合理的引导人员疏散,合理分配疏散人员配置,非常明显地提高了疏散效率。因此,基于考虑多因素的出口选择来进行疏散指示设计更为实际、可取。

2. 3 建筑疏散引导规则优化设计思考

建筑疏散的计算机仿真具有评估建筑设计优化疏散性能的作用。通过利用疏散模拟仿真可有效地实现建筑疏散性能的评估,并根据疏散情况分析疏散的优化策略设计。本文在2. 1 部分中针对疏散指示标志“就近出口”的原则模拟了多出口、多房间建筑的疏散情况,发现了人员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就近出口”的原则会导致出现疏散失衡的现象,这大大降低了建筑出口的疏散效率,浪费了疏散资源。

为解决“就近出口”带来的问题,在2. 2 部分充分考虑了影响出口选择的各种因素,指出了人员密集时疏散人员选择出口目标应充分考虑人员到出口的距离、出口宽度和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并且研究发现考虑以上三个因素来确定疏散指示标志会平衡各出口的疏散,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疏散资源的潜能,提高疏散效率。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疏散指示标志设计仅考虑距离属性的“就近出口”的原则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动态、即时变化的疏散要求。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城市建筑综合体更应该开发一种适应疏散具体情况的疏散指示系统。同时研究发现,疏散指示标志设计如果充分考虑疏散人员选择逃生出口的三个影响因素,建筑疏散将会更为合理有效、并极大地提高现有建筑的疏散效率和水平。

3 结论

研究分析了仅考虑距离因素进行出口选择和疏散引导存在的问题,建议使用考虑距离、出口宽度、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的出口选择模型来确定疏散指示标志设计的思路。利用疏散模型和出口选择模型对比分析了双出口、多房间行人疏散情况,得到了如下结论。

1) 对于仅考虑距离因素的出口选择,计算发现人数较少时两出口的疏散时间基本一致,而随着人员数量的增多两个出口的疏散时间差距越来越大,而且考虑疏散人员间作用力后的疏散时间更长,两出口的疏散时间差更大; 人员密度较大时,考虑作用力前后的疏散时间差均随房间人数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并拟合得到了相应的函数。

2) 利用考虑多因素的出口选择模型研究发现,充分考虑人员到出口的距离、出口宽度、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进行出口选择能够有效平衡不同出口之间的疏散人员,最大限度的提高疏散效率。

3) 提出了摒弃“就近出口”的原则,建议在人员密度较高的建筑场所充分考虑距离、出口宽度和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进行疏散优化,以及改进疏散指示标志设计的思路。

本研究为实现更加高效的建筑疏散指示引导和建筑性能化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摘要:建筑疏散指示标志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引导疏散的思路,实现紧急疏散时合理、有效地引导人员逃生,提出了以疏散人员到出口的距离、出口宽度和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为基础的出口选择模式作为建筑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计规则;研究了仅考虑距离因素选择出口时疏散人员分配失衡的现象,展示了以人员到出口的距离、出口宽度、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为基础的出口选择引导模式对建筑疏散的优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距离、出口宽度和出口区域人员密度三个因素来确定疏散指示标志设计的规则,避免了人员密集建筑场所“就近出口”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了疏散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公共安全,疏散,出口选择,疏散指示标志,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Erica D K,Dennis S M.Modeling pre-evacuation delay by occupants in World Trade Center Towers 1 and 2 on September 11,2001[J].Fire Safety Journal,44(2009):487-496.

[2]陈海涛,仇九子,杨鹏,等.一种高层建筑楼、电梯疏散模型的模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8(10):48-52.CHEN Haitao,QIU Jiuzi,YANG Peng,et al.Simulation study on the novel stairs and elevator evacuation model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8(10):48-52.

[3]Huang H.J.,Guo R.Y.Static floor field and exit choice for pedestrian evacuation in rooms with internal obstacles and multiple exits[J].Physical Review E,2008,78:021131-1-6.

[4]张立红,陈海涛,杨鹏,等.心理迫切因素对行人疏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6):79-84.ZHANG Lihong,CHEN Haitao,YANG Peng,et al.Study on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urgency parameter on pedestrian evacuation dynamic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9(6):79-84.

[5]陈海涛,杨鹏,仇九子,等.高层建筑火灾中消防电梯疏散效果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0):1050-1053.CHEN Haitao,YANG Peng,QIU Jiuzi et al.Simulation study on evacuation effect of fire elevator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J].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31(10):1050-1053.

[6]陈海涛,张立红,杨鹏,等.考虑出口选择因素的行人疏散模拟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5,10(4):43-4925.CHEN Haitao,ZHANG Lihong,YANG Peng,et al.Simulation of pedestrian evacuation with the exit-selection factors[J].Complex systems and complexity science,2015,10(4):43-49.

[7]Alizadeh R.A dynamic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for evacuation process with obstacles[J].Safety Science,2011(49):315-323.

[8]Zheng X P,Li W,Guan C.Simulation of evacuation processes in a square with a partition wall using a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for pedestrian dynamics[J].Physica A,2010(389):2177-2188.

[9]陈海涛,张立红,杨鹏,等.视野受限时行人疏散模型分析与仿真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4,9(3):19-25.CHEN Haitao,ZHANG Lihong,YANG Peng.et al.studies on pedestrian evacuation Model and simulation for limited visibility[J].Complex systems and complexity science,2014,9(3):19-25.

[10]岳昊,邵春福,姚智胜.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疏散流仿真研究[J].物理学报,2009,58(7):4523-4531.YUE Hao,SHAO Chunfu,YAO Zhisheng.Pedestrian evacuation flow simulation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J].Acta Physica Sinica,2009,58(7):4523-4531.

[11]Yuan W F,Tan K H.An evacuation model using cellular automata[J].Physica A,2007(384):549-566.

出口包装设计 篇11

一、绿色包装壁垒的含义

绿色包装制度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是实现包装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符合世界环保潮流,但这种制度也常被一些国家作为是否准予进口的标准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成为绿色包装壁垒。绿色包装壁垒以其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隐蔽性,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贸易壁垒。

二、我国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主要包装法规

各国根据自己的需要出台了不同的包装法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包装材料的规定

发达国家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正在向节能低耗、防污染、防病虫害、高功能方向发展,可回收利用的生态包装材料是各国研制开发的重点。例如意大利从1991年就开始禁止在其境内使用不能降解的某些塑料杂品袋;德国政府禁止使用聚氯乙烯,只准使用聚乙烯PE或聚酯类可回收使用的包装材料;美国、新西兰、菲律宾等国禁止使用稻草做包装材料等。

(二)对包装标志的规定

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对外国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它一再重申产品包装须有环境标志,对食品包装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比如欧盟要求各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对零售的鱼类和水产品包装上加注品种、产地和捕捞区域等说明标识,并要求在说明标识上标明鱼类和水产品是远洋还是内河捕捞产品,或者人工养殖产品和加工产品,如果是远洋捕捞产品,还须标明捕捞海域。欧盟对纺织品等的进口产品还要求加贴生态标签,目前在欧盟最为流行的生态标签为OKO—Tex Standard 100,是纺织品进入欧洲纺织品市场的通行证。CE标志则是工业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三)对包装再循环或再利用的规定

为了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再利用,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德国在1995年7月规定,包装回收法定定额为80% ,并要求这个总量的80—90%必须再循环处理。同时规定运输包装要100% 回收,销售包装按“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由生产者、销售者负责回收再利用。

(四)对产品生产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费)的规定

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全部使用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则可以免征税费;若产品包装部分使用了可再循环材料,则征收较低的税费;若产品包装全部使用不可再利用或再循环的材料,则征收较高的税费。如美国纽约州的法律规定对使用不可再装容器的饮料产品每个包装加征0.02美分的税。

三、我国面对绿色包装壁垒显现出的不足和遭受的影响

一是绿色包装概念模糊。绿色包装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包装产品的绿化,错误地将使用易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视为绿色包装,而不问包装产品的生产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不问包装产品在使用后是否能再利用。

二是信息严重缺乏。我国许多企业对国际市场或出口目的地市场的信息严重欠缺,对进口国包装物料、包装标准以及包装规格方面的要求了解有限,造成出口产品的包装不能迎合目标市场的要求。

三是包装本身技术落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花卉是我国出口产品中的大宗产品,但出口运输包装多用传统纸箱,没有广泛使用高密度聚乙烯透气性好的运输箱、周转箱,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运输过程中腐烂和损耗率惊人。

由于上述不足,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是贸易出口量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首先,我国的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对进口国的环境污染严重,这就造成了我国许多产品因为包装问题而无法出口。其次,欧美等国的环保法规中都对动植物检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规定对一些天然材料生产的包装物要进行卫生和动植物检疫,以防止动植物病虫害的传入。我国不注重上述要求,从而影响有关产品的出口。另外我国的机电产品,如收音机、电视机、灯具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自1996年起,欧盟各国海关开始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这使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加了难度。

二是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在资金、技术及生产者的环保意识等方面都和发达国家有相当的距离,当我们的包装达不到别国标准时,或为达到标准使成本增加到无利可图时,面临的将是退出市场。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规定对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从而使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产品种类较少,所以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难以提高。

出口包装设计 篇12

包装的概念

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 为保证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顺利实现而采用的一个具体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致可分为逐个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三种。逐个包装是指交到使用者手里的最小包装, 把物品全部或一部分装进袋子, 或其它容器里并予以密封的状态或技术;内部包装是指将逐个包装的物品归并为1个或2个以上的较大单位放进中间容器里的状态和技术, 包括为保护里边的物品, 在容器里放入其它材料的状态和技术;外部包装是指从运输作业的角度考虑, 为了加以保护并为搬运方便, 将物品放入箱子、袋子等容器里的状态和技术, 包括缓冲、固定、防湿、防水等措施。

中国出口食品农产品包装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 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状的一种方法,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优势 (Strength) 和劣势 (Weakness) , 主要用来分析内部环境, 这些条件是可以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来实现的;二是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 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 是客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这些条件人们虽然无法改变, 但可以通过有效利用和调整来适应。然后, 依照矩阵形式排列, 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相应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对策。以下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出口食品农产品包装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优势 (S)

1.出口包装成本较低

包装是为产品的销售服务的, 所以包装成本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产品价格的组成。由于我国的市场调研费、原材料和制造费用等比较低,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以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价格低廉, 因此, 产品的出口包装成本较低。

2.国家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的出台

当前, 由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比较到位, 对生产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制度, 企业严格执行农业部令《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质检总局《关于做好与出口食品接触材料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验监管工作管理规定》等规定, 出口食品包装和容器质量相对稳定。

劣势 (W)

1.企业不重视产品包装

食品农产品包装大都非常简陋, 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从而造成产品的价格低廉。尤其是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的运输包装和国外相比, 差距很大。国外不仅有多种先进的保鲜包装, 还有直接用于微波炉的微波食品包装, 我国的食品采用微波包装的比例还相当低。随着科技的发展, 相信会有更多新的微波材料研制生产, 多层复合材料将成为主流, 传统的玻璃包装容器也将发挥作用。

2.消费者漠视产品包装

很多消费者对食品农产品包装的认识还停留在保护产品的层次上。消费者有时更倾向于购买散装货物, 认为散装货物价格相对优惠, 殊不知产品在没有标明产品名称、成分说明、企业的名称及地址、产地、保存和食用方法、食品的保质期等的情况下, 许多散装货物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3.包装材料的选用不够科学

我国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的传统包装材料要么采用不透明的包装材料, 要么采用塑料真空包装, 前者无法使顾客直观挑选, 后者则较为复杂且成本相对较高。我国农产品的保鲜包装多采用化学杀菌剂和PE薄膜, 这样不仅用后的废弃物不能降解而污染环境, 水分容易蒸发, 而且水果蔬菜中会残留有毒物质, 进而影响出口。

机会 (O)

1.国内食品农产品包装的需求量很大

从2000年开始, 受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影响和整个世界经济的拉动, 农产品贸易总额逐年增长, 2007年为781亿美元;2008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双增长。由此可见, 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列居世界第四位, 如此巨大的农产品贸易必然对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包装形成刚性需求。

2.亚洲包装中心在中国的落成

中国加入WTO以后, 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包装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 在巨大的包装消费市场中, 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包装大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亚洲包装中心的建设。亚包中心在中国的崛起, 将全面提升中国包装产业的国际地位, 不断扩大在全球包装产业的影响力, 同时推动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的“包装强国”。

3.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全球新标准

2009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HACCP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 制定了《食品 (包装) 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 (ISO22000) 。该标准可为全球企业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指导, 并促使全球的企业以更加简单、一致的方式实施HACCP。我国的食品包装及包装材料能否符合不同进口国的要求, 除了依靠政府和企业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加强引导, 强化管理, 及时通报国外的标准之外, 迫切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能够制定统一的标准, 有助于我国的食品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免受他国的限制。

威胁 (T)

1.WTO规制下的绿色环保标准

WTO规制下的绿色环保标准主要内容有:国际标准化组织起草和颁布的《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制度》。ISO14000系列是全球发展“绿色产品”和“绿色包装”的统一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各国执行新的国际标准, 并从1996年起先后实施。因此, 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包装应按国际惯例运作, 各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包装质量方面应熟悉国际操作程序, 掌握运作规程, 以促进农产品出口。

2.国际上层出不穷的限制措施和技术壁垒

2002年, 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公众健康安全与生物恐怖主义预防应对法》;2003年,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 出台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并规定所有对美出口的外国食品及饲料的生产、加工、包装、仓储企业必须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注册备案, 并且必须于每次出口货物发运前向FDA通报发运的货物情况, 否则产品将被海关扣留。

2009年, 加拿大、美国和法国等相继宣布禁止在食品包装及接触材料中使用双酚A (BPA) 。

改进我国食品农产品包装的建议和对策

1.提升包装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2008年全国 (除港、台地区) 包装工业总产值已达8600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1260多亿美元, 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包装大国。2010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2000亿元。包装业成为了我国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还没有成为包装强国。

我国出口包装的成本低、资源丰富、所生产的包装和容器质量相对稳定, 但是, 我国包装企业大都规模小, 技术落后, 资金短缺, 劳动生产率低下。至今, 我国基本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包装系统、材料和制品。中国包装机械对国外高端技术的过度依赖, 大量技术含量高的成套设备仍依靠进口, 每年大量外汇用于进口成套的高端设备。

对此,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指导, 在完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 要加强管理、资金的投入、研发和设计等,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充分发挥亚洲包装中心的作用, 将杭州建设成为世界包装中心, 从总体上提升包装工业的竞争力。

2.强化绿色包装和环保意识

入世以后, 我国出口企业面对来自国际上的关税壁垒虽然逐步降低甚至取消, 但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经济优势设立的各种技术壁垒开始浮现出来。对此, 出口企业必须强化绿色包装和环境保护意识, 实施绿色管理, 切实落实出口企业遵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 使我国的食品农产品包装能够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比如, 金乡大蒜与欧盟达成的地理标识互认协议将受到欧盟各国的法律保护, 成为金乡大蒜进军国际市场的护照。

3.培训员工的包装知识

由于企业对包装的重要性、包装的功能、包装的设计等认识不够, 需要积极开展专家研讨会、包装论坛, 或者通过召开讲座等方式进行包装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商品包装具有保护、定量、标识、商品、便利、效率、促销等功能。这些基本功能彼此联系, 相辅相成, 通过包装容器融为一体而共同发挥作用。所有包装都应具备这些功能, 但不能均等看待, 对不同用途的包装要具体分析, 对不同特点的包装, 在功能设计上要有所侧重。因此, 包装设计、生产和应用要信息共享, 做到搞包装的了解国外情况, 搞设计生产的懂包装的应用情况, 加强包装业和农产品等下游行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资源的整合。

4.选用合理的包装材料

上一篇: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