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出口

2024-06-21

产品出口(精选11篇)

产品出口 篇1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国。随着我国汽车业发展,海外市场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相比于快速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缓慢。研究在新形势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出口中出现的问题,对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型具有具有重要意义。

1 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重要意义

(1)相比国内可以预期的市场容量,海外市场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蕴含巨大机会。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能将达到4000万辆。如此大的产能,国内市场无法消化,我国汽车企业比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2)走国际化道路,推进技术进步。推行国家化战略,才能了解世界领先产品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动向。才能开发出先进水平的产品,走在行业前列,在国际汽车产品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必然逐步与国际成熟汽车市场接轨,提前做好准备也将助推企业在未来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3)海外练兵,提升自主品牌综合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将为自主品牌迎来更加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对企业在技术、品质、服务、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考验。通过进军海外市场,特别是如欧盟、北美等高端市场,企业在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及营销能力等方面水平与能力将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升。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品牌建设将会大有帮助。

(4)出口拓展未来盈利空间。销量上的竞争永远只是初级的市场竞争,盈利能力才能衡量企业经营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标准。目前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近年销量增幅不断提升,但平均5%~10%利润率相比合资品牌20%的高利润率存在明显差距。表1为已经公布的2010年财报长城、吉利、江淮、比亚迪四家车企单车利润情况。可以看出,长城汽车在四家车企中是销量最低的企业,但单车利润6768元却是最高的。分析其原因,除了做好成本控制外,长城汽车海外业务的增长是推动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的一个途径。2010年,长城汽车出口总额达到30.26亿元,较2009年上升67.1%,有力推动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数据来源:企业官方网站及相关统计机构。(注:单车利润=车企2010年净利润/车企2010年新车销量)

2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现状

2.1 整车产品出口现状

(1)总体呈恢复性增长,但仍未回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由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整车出口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出口整车56.62万辆,同比增长53.17%,出口金额69.86亿美元,同比增长34.68%。尽管整车出口在2010年呈明显恢复性增长,但总量仍低于2008和2007年(图1为2006~2010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出口比重低,与我国汽车成产大国地位严重不符。

虽然2010年我国汽车出口同比增幅超过50%,但出口汽车数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仅为2.98%,这一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极低水平。即使与同为发展中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出口量占比也落后于人。我国汽车出口量与我国汽车大国地位严重不符。

(3)我国汽车产品出口主要以商用车为主。

一般情况下,乘用车与商用车出口比例应为3:1,我国乘用车出口量与商用车出口量之比却为1:3以前我国汽车出口以载重量5吨以下的皮卡为主。但现在,重卡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一大亮点。但整体来看,商用车产品结构依然不合理,出口的大宗产品以附加值较低的轻卡及中、小型客车为主。多数商用车企业出口产品比较单一,出口产品的收益率不高。

(4)除了个别合资企业,大大多数合资企业不做出口业务。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近几年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但企业数量较少,产品竞争力不强。自主品牌汽车现阶段只能面向欠发达市场和发达市场的低端细分市场出口(表2为2010年中国整车出口排名前10国家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我国乘用车出口开始于2001年前后,历史很短,现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具备一定出口规模的乘用车企业有:奇瑞、长城、吉利、华晨等。这些企业已成为我国乘用车出口的主力军。尽管这些企业还没有占领海外高端市场,但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先行者。

2.2 零部件产品出口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12各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出口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有以下特点: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始终占汽车商品出口额的60%以上,是汽车产品出口的主力军。图2为2005~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总额及同比增幅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经网统计数据库。

零部件产品出口结构在不断改善,正逐步努力实现由劳动力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的转变。出口市场范围得到拓展,以发达国家为主,60%以上分布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国家化经营有了新的突破,零部件行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增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业的出口水平。但整体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出口竞争中,仍旧以数量和价格的竞争居多,而企业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能力却相对滞后。零部件产品缺乏品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只能以低价取胜。而大量国内厂家间的价格竞争使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利益受损。同时低端产品过度出口以及自相倾轧的价格战,容易引发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

3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SWOT分析

“十二五”期间,支撑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外贸快速发展的诸多内外部因素正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着国内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总的来看,国外贸易环境趋紧出口,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3.1 优势

(1)快速发展的国内汽车市场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在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可能放缓。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整体向好,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快速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在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为国内汽车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2)近些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主要汽车厂商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纷至沓来。亦今为止,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合资合作背景最为深入而广泛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因此日益激烈。在中国汽车企业与国际汽车企业广泛而深入的融合过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中国汽车企业不仅技术、制造水平、工艺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在企业管理、品牌运作、市场建设与培育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实力在不断壮大,逐步走向成熟,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3)由于国际产业分工和定位的不同,中国汽车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较汽车产业发达国家仍具有明显价格优势。从近年来中国整车进入中东、北非、东盟及俄罗斯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明显的价格优势是切入当地市场的重要因素。同样,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在进入国际配套市场时,价格相对低廉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2 劣势

(1)缺乏深入调研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出口存在一定盲目性。

企业出口海外市场,特备是高端市场,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包括市场需求调查、研究目标出国准入法规、开发针对性产品等。而现阶段许多汽车企业在前期缺乏渠道构建、产品规划设计、品质提升方面,依然有很大欠缺。因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缺乏系统、科学的前期调研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支撑,导致一些企业出口业务存在较为严重的盲目性,承受较大的国家风险。同时,因为有些企业不具备在海外扎根的条件,只管卖车而没有配套服务,不但砸了自己企业的品牌,而且损害了中国汽车的整体声誉,影响其他企业出口。

(2)出口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之间竞相压价。

在我国现阶段汽车零部件出口中,大部分企业依然是以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来获得市场,有部分企业以为海外企业做代工来赢得市场,收益有限。因为核心技术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低下,现有出口产品主要以低端的通用件为主,缺少汽车最为核心的动力总成、电子控制、悬架等附加值高的零部件产品。市场结构主要以利润相对较低的国外售后市场为主,很难获得利润较高的整车厂OEM资格。此外,因为众多出口企业产品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经常会出现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争取市场份额的情况,严重扰乱了出口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行业整体利益。而一些早期出口的低质低价的产品又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后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实施积极走出去的进程中,带来了内部的干扰与不和谐。

(3)售后服务体系急需完善。

汽车作为大宗的耐用消费品,企业售后服务能力是吸引客户、促进销售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在售后服务方面,我国汽车企业与跨国车企仍有较大差距。许多企业缺乏完善、高效的售后服务体系,甚至还有部分企业不提供售后服务。这极大限制了中国汽车出口及在海外业务的拓展,更损还了中国汽车的整体形象,增加了后续真正有实力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难度[1]。

(4)品牌影响力薄弱。

所谓品牌力,是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的有机统一,是消费者对某个品牌形成的概念,对其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多年发展,在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依旧没得到有效提升[2]。因为质量信誉和服务信誉是两大关键因素的缺失,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能力。不仅在欧盟发达国家市场,就是在南非、智利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我国的商用车品牌还不是都能为用户所接受。

(5)产品可靠性与生产一致性仍存在明显问题。

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出口产品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众多,但真正上规模的很少。因为资金分散、人员分散、技术分散,导致这些小企业在产品质量和交货及时性上常常出现问题。即企业提供少量样本质量能够达到要求,但当大批量生产时,产品质量又会下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品在可靠性与生产一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品质与信誉的提升,需尽快解决。

3.3 机遇

(1)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汽车市场出现缓慢复苏。

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总计达7760.9万辆,与2009年的6171.5万辆相比,增幅达25.8%。在连续两年下滑后,全球汽车产量终于止跌回升,意味着汽车业开始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实现复苏。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连续下滑11个月后,今年2月欧洲新车注册量达101万辆,同比增长1.4%。

2010年美国车市逐步恢复元气。图3为美国轻型卡车2000~2010年年度销量情况,从图可以看出,2010年美国轻型车销量虽然仍未回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但实现了11.1%的同比增长,停止下滑。其中轿车销量同比增长5%,轻卡(包括比卡和SUV)销量同比增长17.9%。

数据来源:美国Autodata公司。

(2)新兴汽车市场增长强劲。

一直以来,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四国的市场受强劲经济增长和需求支撑,预计2015年金砖四国市场份额将接近全球需求总量的40%,中长期来看,也是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重要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内,俄罗斯、中东、北非的汽车保有量也会大幅增加。

俄罗斯2010年汽车产量增长更是惊人,规模达140.32万辆,产量同比增幅高达93.5%。得益于当地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虽然销量仍较低,但以奇瑞、力帆、长城为代表的企业均取得较大销量增幅(表3为中国部分汽车企业在俄罗斯销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欧洲商业协会

(3)国家政策鼓励技术进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及技术进步的政策。2009年初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今后三年国家要拿出100亿元,作为汽车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提升的专项资金;2010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10年)》,明确了电动汽车及部件等六大类产品的技术进步方向;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明确,从2011到2020年的十年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公共平台等联合开发机制。这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对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提升海外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无疑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4 威胁

(1)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汽车市场需求放缓。

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需求迅速萎缩,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受到沉重打击。由于各国均紧缩银根,全球汽车贸易量大幅减少[3];汽车消费贷款受到严格限制。据预测,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出口将至少造成20%~30%的下降。虽然欧洲、美国汽车市场近期呈恢复增长态势,但据金融危机发生前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出口造成诸多困难。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贸易摩擦不断[4]。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如:俄罗斯在2009年1月提高了进口汽车关税;阿根廷对进口汽车轮胎采取非自动进口许可证制度;巴西外贸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1:3的公共汽车和卡车轮胎征收1.33美元/kg的临时反倾销税;欧盟决定,从2009年2月1日起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紧固件产品征收高达85%的反倾销税等。美国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这些都使中国汽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3)知识产权纠纷呈上升趋势,困扰零部件出口企业。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当前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新环境,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当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注册的中外零部件专利总数仅占全世界的2%左右,且其中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只占22%,剩下的78%为跨国零部件企业所拥有。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拥有的专利绝大部分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它的实际审查时由社会上的厉害关系人进行,接近于登记制度,因此是不稳定的专利权。而博士、德尔福等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专利大部分是发明专利。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优势,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构成了巨大竞争压力。特别是在近些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本土汽车零部件产品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我国汽车企业在出口或国外建厂时频遇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全行业加快走出去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严重影响到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政策法规日益严格、国际贸易限制增多。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希腊、冰岛、西班牙等国家相继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并且大于从关税壁垒走向非关税壁垒的趋势。我国加入WTO后,原先的关税壁垒正逐渐减少,非关税壁垒上升为主要出口障碍。一些国家对我国商品实施的贸易配额、进口许可证、限制商品数量和金额、进口最低限价、外汇管制、安全法规等手段层出不穷。

(5)中东、北非政局不稳,殃及汽车出口。

中东、北非是我国汽车出口出口的重要市场。特别是在商用车出口方面,这两个市场商用车出口量占我国整车出口总量的70%。因此,中东、北非政治动荡对商用车出口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此外,乘用车在这两个地区虽然出口总量不大,但销售网络遭遇重创。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在中东的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60%。

中东、北非的政局动荡给我国汽车出口带来巨大损失,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在出口前缺乏对境外国家风险的评估、预警及防范意识;二是反映出我国汽车出口集中度过高加大了出口风险;三是我国汽车出口,大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政治风险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直接导致出口风险加大。

(6)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企业利润受损。

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19日中国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越3%。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成本,直接降低了汽车企业利润[6]。由于企业无法规避汇率风险,不敢签订时间较长的订单,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已直接影响到汽车企业的出口业务。而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印度卢布和韩币贬值,特别是韩国车和我国汽车在价格上的差异在缩小,韩国车的竞争力大幅增加。以客车为例,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3%~5%,中国车在价格上既会完全失去现有价格优势,直接降低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竞争力。

(7)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原有价格优势减弱。

对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市场定价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来说,可以转嫁部分成本上升压力。而我国现阶段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品以资源密集、人力密集型类型为主,较多的零部件企业需要承受越来越大的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经营环境恶化。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我国呈上升趋势的人力成本,印度、越南等新兴汽车市场的人力成本优势越为明显,相比这些国家,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品原有价格优势呈减弱趋势。

4 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发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4.1 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需要政府引导与支持

一家汽车企业在国外开辟新市场非常不易,销售网点建设需要很大投资,开辟销售渠道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企业的经营成本非常高。因此很多企业不愿在海外大规模投资建设销售网络。这就需要国家对企业的出口进行扶持,对在国际市场投资建设销售网络的企业给予融资上的帮助[7]。

此外,政府、行业协会、出口商会等应指定重点的战略性企业去海外发展,而不是随便什么企业都可以开展出口业务。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出口,对有实力、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积极鼓励海外发展。反之,对没有战略性规划安排的盲目出口企业应与限制与约束。

4.2 企业在出口之前一定要做足准备,制定长远出口发展战略

汽车企业出口应该做好整体方案,稳步实施出口战略。一是企业应该好好研究国外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和竞争车型,进行产品个性化开发和供应,深耕细分市场。二是研究各主要汽车进口国的技术法规、市场环境和贸易规则,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此外,针对对现阶段对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别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预警及评估机制,对出口国的国别风险进行评估。同时,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可参照国家商法或国际惯例,增设保护条款;与境内外有关保险机构以及当地经销商签订风险分担协议,以分散出口风险。

中国汽车企业不能再做一锤子买卖,在产品出口前,一定要制定科学的长期出口战略,一定要把安全、经济、环保、售后服务等问题解决好。有计划、有针对性、适时建设海外制造加工基地和物流储运基地,建立完善的国际化产、供、销体系,提升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汽车出口企业要对当地消费者负责,对自己的品牌负责,更要对中国制造负责。

4.3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中出现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技术水平有限,造成一些产品同质化明显,不同企业产品间相互替代性较强。因此,唯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出富于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才是解决现阶段出口过程如汇率、原材料涨价等诸多问题的关键。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应注意:一是,整合资源,构建“政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集中力量攻克汽车零部件产品共性关键技术,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形成较强自主创新能力[8]。二是通过重组改变资源在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分配,对其进行优化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后劲不足;三是构建建多元化、多渠道的投人体系,解决研发投入不足问题;四是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加强汽车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此外,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很多创新都是以积累为基础的,一系列的创新成果来自于高效的创新体系及创新管理,而这不是在短期内通过增加投入即可达到的。这需要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有长远、务实的发展战略,立足未来的发展眼光,避免对销量和短期利润的过分追逐。

4.4 品牌战略

品牌是对汽车产品生产企业在研发、质量、渠道、营销等方面综合实力的高级别考验。只有树立起值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形象,才会使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成为汽车强国才能不是一句空话。这需要企业的研发、采购、物流、制造、质量、营销等环节快速响应、紧密衔接。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出口国外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存在的产品可靠性和一致性问题,企业应加快制造能力的提升,通过引进国内为外先进的铸造、加工设备与工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上下游企业与整车企业形成合力、从整体配套角度研发有竞争力的零部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品质与信誉。

4.5 积极推进出口基地建设,服务和引领行业出口积极健康发展

中央建立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是将出口基地建设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基地和国际交流台作的平台,促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增长。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各地认真制定和落实出口基地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基地发展目标和路径,指导基地建设和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工作。

一是吸引重点企业、研发类企业入驻,扶持自主研发企业发展,提升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

二是大力促进基地在技术研发、支持产权保护、信心服务、质量体系认证、检验检测、教育培训、法律咨询、物流优化等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作用[9]。

三是发展新兴融资平台作用。促进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完善分支金融机构功能,向出口企业提供买方银行、信用支持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保险,积极开拓市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四是完善发挥交易平台作用。通过整合全国优秀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全新的汽车出口交易模式,搭建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企业对口交流的信息交流平台。出口基地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支持企业建立海外营销体系,帮助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市场。

4.6 知识产权战略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为解决我国汽车产品企业在出口业务中遇到的知识产权困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政府方面,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逐步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和其它制度建设,并加大执行力度,从而保护创新成果,维护竞争秩序;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在监管、规范的同时,还需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掌握避免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技巧,建立积极地知识产权战略。二是企业方面,应以知识产权作为设计企业运作模式的参考重点,构建一个包括知识产权导入战略、管理战略在内的系统,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企业通过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逐步加强知识产权的积累,最终形成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三是各地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应针对业内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在企业间积极沟通与协调,妥善解决纠纷;同时努力协助企业建立针对全球的专利专利战略平台及专利预警平台。

5 结语

走国际化道路是我国汽车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在新经济时代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汽车企业从低端到高端的出口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努力解决出口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自身软、硬实力建设;通过品质提升品牌,逐步实现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在品牌、服务、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全方位对等竞争,并最终实现从单一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资本合作和品牌创造的转变,实现由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庆波.汽车出口售后服务问题不容忽视[J].汽车工业研究,2010(10):23-24

[2]岳霞童群.汽车品牌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8):24-25

[3]JOSEPH DAUL.Solving the economic crisis:The role of the EU[J].European View,2009,8(1):21-27

[4]王亚星.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0-108

[5]J-L HOU,M-T SUN,H-C CHUO.An intelligent knowledgemanagement model for construction and reuse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tellectual properti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5,26(1):169-182

[6]V GONZALES.Modern foreign exchange:Monetary systems,intrin-sic equivalents and commercial rates of exchange of all countries andtheir relation to united[M].NABU PR,2010:60-82

[7]ALAN BRANCH.Export practice and management[M].CengageLearning Business Press,2005:120-130

[8]杨沿平,唐杰,周文杰.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0-80

[9]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际市场准入与认证制度研究.中国电气及汽车产品出口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40-60

发展优势农产品出口 篇2

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实现较快增长。全年中国农产品出口3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农产品出口迈上新台阶。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呈现四个特点:

第一,优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效益提高。

园艺、水海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对出口总体增长拉动明显。2006年1—11月份,园艺产品出口7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5%;水海产品出口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5%。仅此两类优势农产品出口159.6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57.4%,同比增长28亿美元,对农产品出口总体增速拉动超过10个百分点。

深加工农产品比重提高,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1—11月份,初级农产品出口143.6亿美元,同比增长6.7%;深加工农产品出口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至48.3%,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出口价格持续上涨,出口效益提高。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下降0.27个百分点的同时,前11个月中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上涨4.7个百分点。大蒜、苹果、苹果汁、蘑菇罐头等8种大宗出口商品平均价格上涨均超过20%。

第二,对欧美市场增长较快,对日本市场出口放缓,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

受园艺、水海产品出口拉动,对欧美市场出口增长较快。2006年1—11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3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对欧盟出口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4%。

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对日出口增幅明显下降。2006年1~11月份,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7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远低于上年同期9.4%的增幅。

新兴市场增势良好,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2006年1~11月份,中国对西亚、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增长迅速,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4%,比“十五”期间提高1个百分点。

第三,主要出口省市增势良好,七大省市占出口总额七成,部分中西部省市高速增长。

2006年前11个月,山东、广东、浙江、福建、辽宁、江苏、北京等七大主要出口省市出口额均超过10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1.3%。其中江苏、福建、山东增幅分别达到32.3%、23.0%、17.0%。

中西部地区18省市合计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3.4%。其中,山西、海南、宁夏、西藏、湖北增幅分别达到74.6%、70.7%、61.0%、43.9%、35.5%。

第四,民营企业成为出口新增长点,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

2006年1—11月,民营企业出口83.7亿美元,同比增长40.8%,占比提高至30.1%。民营企业成为农产品出口新增长点,对农产品出口总体增长拉动近10个百分点。

2006年1~11月,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2.02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54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4%,出口额128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46%。

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克服国外技术壁垒更加严格、出口成本持续上涨等不利因素,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商务部和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提高生产水平的政策措施;二是各地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推动农产品出口;三是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质量安全水平和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能力不断提高。

当前,中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是国外技术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形成长期阻碍。近两年来,日欧美纷纷加快食品安全立法,抬高进口门槛,技术壁垒有从微观、技术层面向宏观、法律层面发展的趋势。二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不公平竞争将长期存在。主要发达国家在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农产品市场、推行自由贸易的同时,无不对本国农业进行高额补贴,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的贸易环境。三是中国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进一步发展完善;四是农产品出口呈现“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目前,农产品出口企业平均出口额仅为154万美元。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有待提高。五是农产品加工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品牌产品。中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占一半以上,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加强,以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406个产品出口退税取消 篇3

P53 6位专家为您解读:

新一轮出口退税调整意味着什么

P55各行业对本轮调整反应如何

P58边贸人民币结算有何税收优惠

P60如何申请边贸出口退税

P64怎样利用出口退税降低出口成本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6月22日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 (财税[2010]57号) 。从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钢材、医药、化工产品等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这是继2009年6月份第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后, 财税部门首度反向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向省长汇报 农产品出口 篇4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提出“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出口增长,全面提升创汇水平”工作意见。市政府在2009年制定并出台了“促进我市农产品出口的若干政策”(沈政办发„2009‟26号),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努力实现我市连续三年出口稳步增长。

一、基本情况

1、总体保持增长。2009年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6170万美元,2010年8083万美元,同比增长31%,2011年9996.7万美元,同比增长23.7%,连续三年总体呈增长趋势。

2、主体不断增加。2011年我市农产品出口企业增至113家,其中创汇100万美元以上增至20家,500万美元以上增至7家,突破1000万美元的全市2家。农产品出口注册基地增至78个80.55万亩,同比增长33.34%。民营企业成为主体并不断增加,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增长新生力量。

3、结构发生变化。2011年我市出口的谷物类农产品出口额2773万美元,同比增长89%,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7%;畜禽类农产品直接口额3203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2%;果蔬类产品直接出口额1448万美元,占总额14.4%,同

比增长21%。农产品出口供货值达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

4、市场培育见效。近几年,我市除了继续抓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还积极培育东盟、欧盟、北美、俄东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市场。2011年农产品出口国家由2010年的18个增至24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5、政策扶持显效。我市从实际出发,制定扶持政策,对促进农产品出口增长效果比较明显。对企业固投给予补贴,支持培育了出口主体;对贷款利息、检验检疫费补贴,降低了农产品出口成本;对出口创汇增加额进行奖励,鼓励了企业做强市场。

二、主要工作

一是抓基地,提高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标准化水平。在农产品出口集中地区实施区域化管理,通过与省出入检验检疫部门联手建设农产品出口注册基地,每年增加20万亩,目前已超80万亩。2011年10月辽中县果蔬生产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是全国第一批、东北三省唯一一家果蔬类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区;鼓励企业自建基地。

二是抓标准,健全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标准化体系。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从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种养

殖、生产加工等各个方面,加强引导,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分别依据出口质量安全技术规程进行种植、加工和出口;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严格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准入制度,监督指导生产加工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台帐,严格记录生产环节投入品使用情况。

三是抓企业,引进新增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一方面抓骨干企业,培育出口大户,重点支持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企业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做大做强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上。另一方面面向满洲里、牡丹江等口岸城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召开招商引资座谈会的形式,引进了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来沈阳注册投资,截止到2011年底,共引进20家出口企业来我市注册出口,直接拓展了沈阳市农产品出口贸易。

四是抓助力,鼓励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为全面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农产品企业扩大出口,我市根据2011年扶持农产品出口若干政策规定,经严格把关审核,共发放补贴586.71万元人民币。其中,检验费补助3.76万元人民币;出口增量补助221.98万元人民币;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息补助120.4万元人民币;固定投资补助240.57万元人民币。

三、存在问题

1、出口成本大幅提高。近年来,由于人工及原材料价

格上涨,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企业的出口成本明显增加。以沈阳新辉肉禽有限公司为例,每出口1吨鸡肉要比内销少盈利300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2、食品安全挑战增强。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逐步扩大,一些出口对家贸易限制进一步升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此外,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令农产品出口雪上加霜,造成中国食品诚信危机。

3、贸易方式有待提升。沈阳市农产品出口以一般间接贸易为主,加上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少、技术含量低,导致大宗农产品出口力度不够强,影响了出口效益的增加,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下步工作

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将达到1.5亿美元,同比增长50%,争取三年翻一番;全市将消灭农产品出口空白县区(市),一市三县农产品出口额全部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

1、继续抓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2012年我市计划新增农产品出口注册基地20万亩,总量达到100万亩。同时,加强对现有基地管理水平,使基地向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引进企业对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对农产品种植过程实时监控。设立服务中心对各基地统一指导用药,保证基地

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使其达到国际标准。

2、继续提升区域性农产品出口质量体系。根据特色农业建立新一批出口示范区。提升辽中国家级出口示范区建设水平,重点建立法库县红树莓为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同时,计划新增省级出口安全示范区6个,包括沈阳蒲益牧业有限公司和沈阳绿丰有限公司2家肉禽类出口示范区,法库的辣椒、新民大民屯蔬菜、辽中的淡水鱼和苏家屯的葡萄等4个县域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区。

3、继续培育大型农产品出口骨干企业。研究制定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标准,认定一批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争取2012年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骨干企业达到5家。继续面向满洲里、牡丹江、黑河等口岸城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新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来我市注册出口。

文化产品出口:增长潜力巨大 篇5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和中国外贸大幅回落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显得十分抢眼: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5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文化服务进出口48.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5%。今年1季度,中国文化产品累计出口9.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跌幅小于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体降幅17.7个百分点。在此前结束的“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达87.66亿元。尤其是中国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与南非国家工业发展公司达成意向,将在南非建立一个占地77万平方米的“中国迪斯尼”。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主题公园出口国,标志着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开始实现从“卖电视机”到“卖电视剧”的转变。

专家指出,文化产品出口投入低利润高,并具有极大的利润隐蔽性,同时又不会面临反倾销制裁、别国敌视等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国的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中国文化产业正在进入到一个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未来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将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中国:世界文化产品第一大生产国

据专家介绍,在新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文化贸易已经成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各国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世界各国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尤其是发达国家正凭借其发达的文化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加速抢占世界文化市场。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最近5年,我国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产值接近7600亿元。据联合国贸发会《2008创意經济报告》披露,在全球文化市场、文化产品贸易市场上,中国总量占到了19%,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文化产品生产国。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走向国际,不断加大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力度,努力加入新一轮世界文化产业的“瓜分浪潮”。目前,我国已与150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近千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举办艺术展览、文艺表演、讲演会、民俗展示、电影周等活动,互办各种文化年和文化节,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5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文化服务进出口48.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5%。今年1季度,中国文化产品累计出口9.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跌幅小于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体降幅17.7个百分点。

专家同时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成绩斐然,但规模和影响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特别是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却高得惊人,未来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首先,中国出口文化产品的类型仍然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目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类型主要是动作类、杂技类的文化产品,其他的类型的产品,还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未来在文化产品类型出口多元化方面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其次,中国文化产品在出口对象方面有很大的开拓空间。目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对象主要集中在华语圈和东南亚市场。我国虽然与欧美主流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真正意义上的出口产品还不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有限。未来中国文化产品在欧洲和美国的主流文化市场上,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再次,世界华人文化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全球华人的总数有5000万左右。海外华人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空间。同时,海外华人可利用丰富的海外资源,帮助开拓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市场空间。

加大文化产品出口: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专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金融业到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同样,文化出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各国文化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从而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从国际历史经验来看,文化产业有着反周期发展的特性,在经济下行时期,可能就是文化产业逆势上升的时期。

据专家介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文化资本博弈的时代已经来临。美国好莱坞、百老汇的文化产业机构都面临着资金链条断裂的困境,很多有历史或有很强创造能力、影响力的品牌企业资产价值大大缩水。同时,在特殊形势下,外资在政治层面的风险性也有所降低,加之近年来人民币总体上对美元升值,这为中国的文化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参与全球文化产业兼并重组的机会。联合国报告认为,中国在文化产品的制造方面能力最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化产品生产国。尽管金融危机也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际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相对有限,在中长期发展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将不仅是在短期内逆势而上,而且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

专家指出,当前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影响巨大,而文化出口对于拉动其它制造业、服务业产值、附加值,创造就业岗位等间接效果显著。在全球货物贸易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改善贸易结构,促进中国外贸平稳较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国家助推文化产品出口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一系列文化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产品出口扶持力度。

——降低门槛。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开展、参与和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对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文化企业销售人员、演出人员,简化因公出境审批手续,实行“一次审批、全年有效”的办法。海关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供通关便利。

——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指导和服务。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统计,加强对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指导。鼓励文化企业在境外设立出版社、广播电视网、出版物营销机构等,支持广播电视在境外落地,鼓励文化企业在境外购买媒体播出时段、开办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有

关政府部门的网站设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相关网页,介绍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相关信息。成立全国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联盟,帮助企业开拓海外文化市场。

——帮助企业解决出口资金短缺问题。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文化企业在境外参展、宣传推广、培训研讨和境外投标等市场开拓活动。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把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纳入业务范围。最近,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专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按照“各部门组织推荐,进出口银行独立审贷”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搭建文化、金融合作平台,以支持文化企业和项目“走出去”为重点,全面支持文化贸易发展。此前,文化部也与国家进出口银行签订了《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进出口银行在5年的合作期内,计划向文化企业提供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信贷资金。

——对文化出口企业予以税收上的优惠。对企业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对企业向境外提供翻译劳务和进行著作权转让而取得的境外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在境外已缴纳的所得税款按现行有关规定抵扣。对从事广播影视节目在境外落地的集成播出企业,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今年4月,财政部专门下发了《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于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

——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奖励机制。对出口规模较大、出口业务增长较快的文化企业,对积极引进我国版权的国外文化机构和企业,对将我国文化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做出贡献的国内外媒体、中介机构和友好人士,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发达国家:文化产品主要消费市场

据专家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着“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美誉的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惊人的成长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文化产业视为一种战略产业,加以谋划和推动。目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截至2005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澳大利亚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近200億澳元,是澳大利亚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出口行业。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全球文化消费市场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据联合国贸易开发事务局披露的资料,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市场总值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占据全球GDP的7%以上。从2000年开始,文化创意产业的总值每年都以7%的速度增长,2008年,全球文化市场的总值达到了1.7万亿美元。根据普华永道等机构的研究,从2002年到2006年,全球文化产业以每年6.7%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其增长的速度是全球GDP增长的2倍,2006年的全球文化市场规模接近1.5万亿美元。到2008年全球文化市场的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到2010年将超过1.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分类市场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据了解,在全球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中,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具有主导的作用。2006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五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市场规模,占据了全球2/3的份额。而加拿大、中东、拉美、中国和其他亚太、欧洲国家,加起来也仅仅分享了全球文化市场蛋糕的34%。而在全球文化市场的各个分类中,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份额,而互联网广告和接入、视频(电脑和网络)游戏,以及动漫等信息化技术含量很高的新兴媒体群,则是增长最快的门类。从2002年到2006年,全球互联网广告和接人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4%,视频游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6%,动画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9%,远远超过报纸、书籍和影视等传统媒体的增长率。

美国、新加坡、法国:中国文化产品最重要的出口目标市场

据专家分析,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及东盟,出口市场较为单一,制约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应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专家认为,未来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定位应考虑目标市场文化消费的能力、目标市场对文化产品进口的贸易壁垒、目标市场与中国经贸的关系、目标市场对异国文化的开放程度以及目标市场中华人的处境与地位等因素,全球较富裕发达国家与地区、贸易比较自由的地区、中国十大贸易伙伴及对华投资最大的十大来源地、移民国家或多元文化的国家以及对华人移民比较开放和华人新移民快速增长的国家,应该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

沈北禽肉产品出口对策分析 篇6

1.1 沈北禽肉产品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禽肉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长。目前, 在肉类消费中禽肉消费名列第二, 禽肉产品显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肉类产品之一。沈北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禽肉生产和出口安全示范区, 非常注重家禽和其它农产品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1.2 沈北禽肉产品出口现状

日本是沈北禽肉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 因为禽肉的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 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出口到日本的禽肉产品主要包括鸡肉、鸭肉、鹅肉等。出口的禽肉产品主要以熟制品为主。主要原因是, 第一沈北生禽肉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第二禽流感病毒经过加热处理可以被杀死, 所以熟禽肉更容易出口。出口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巴西和泰国, 且出口竞争力比巴西和泰国弱。

2 沈北禽肉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日本政府提高了食品安全标准、贸易壁垒越来越多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最高的国家, 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标准也非常高。提出许多农产品的相关法律, 例如“化肥农药禁止法”, “饲料添加剂的安全管理方法”, 还设立了一个食品安全委员会。日本以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严格, 成为世界上食品安全管理最严厉的国家。日本对所有进入国内的禽肉制品的品质有一定的质量标准, 比方说“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是日本为了检测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制定的一项特殊制度, 它包括799 种农药, 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其中对药物残留的限定标准中有320 项是我国尚无标准的。日本对禽肉制品的限定标准尤为严格, 极大地限制了沈北禽肉对其出口。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沈北禽肉产品出口日本的门槛, 对沈北禽肉出口企业的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肯定列表制度”大大增加设限数量, 试验项目, 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障碍, 增加了出口的难度, 降低出口竞争力, 导致禽肉出口成本提高, 利润降低。

2.2 沈北禽肉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出口产品的品种和日本市场尚未完全匹配。目前, 日本对生肉的需求越来越多, 想要提高沈北禽肉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 在出口熟肉制品的同时, 应该更注重生肉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来提高禽肉在日本市场的整体实力。第二、行业标准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现如今, 国际经济形势普遍不景气, 各国从本国和产业利益等方面考虑, 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提出了非常多的技能标准和卫生检疫措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一方面在行业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措施方面与发达国家就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在技术标准方面处于被动状态, 仍受发达国家各种贸易壁垒的牵制。

3 沈北禽肉产品出口对策分析

3.1 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带来的影响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拟定的标准多而且严格, 但是是符合情理的, 它所提出的各项标准和限制是为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 使百姓吃到放心的食品保护国民身体健康, 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有积极的效果, 促使我们提出新的管理模式, 促使我们应该与国际农业化学品检测技术接轨。目前, 中国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仍然是不完善的, 在农产品药物限定数量上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 我们应该及时提出与国际兽药、农药残留标准相符的制度。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整的GAP体系,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体系, 做到过程可控、产品可追溯, 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

3.2 扩大熟食产品优势、增加生肉产品出口

由于高温可以杀死病毒, 即便是禽流感病毒在1分钟以上持续70 摄氏度高温加热后便不会存活。由此可见, 增加熟肉的出口可以削弱日本苛刻的食品安全准入制度, 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 日本市场生肉市场潜力更大, 我们应该更注重熟制禽肉产品的源头生肉的出口, 提高沈北禽肉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

3.3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出口成本

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研究 篇7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企业产品升级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毛蕴诗、汪建成 (2006) 在分析我国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思路, 并详细探讨了产品升级的5条路径:替代跨国公司产品的产品升级、利用行业边界模糊的产品升级、适应国际产业转移的产品升级、针对行业标准变化的产品升级、加快模仿创新过程的产品升级、实现自主创新的产品升级。苏敬勤、刘静 (2011) 指出企业在产品升级导向下的自主创新路径选择包括基于产品线延伸的产品升级、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升级、基于国产化项目的产品升级、基于国家政策的产品升级、基于技术合作的产品升级, 并构建了一个企业基于产品升级导向实现自主创新的整合框架。杨勇、达庆利 (2005) 应用期权博弈理论研究了在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 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投资决策的问题, 分析了在抢占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的情况下企业最优产品升级投资时机。其研究表明, 随着升级投资所导致的成本下降程度的增加, 企业升级投资的临界值降低。这一结果与管理实践的直觉相一致, 为企业的产品升级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龚三乐 (2009) 认为, 全球价值链内企业的产品升级建立在其技术进步基础之上。企业技术进步具有三种途径: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技术引进。嵌入企业应根据价值链治理模式类型, 通过技术进步收益—成本的核算, 选取合适的技术进步路径。彭艳 (2001) 从思想观念、品种质量、工艺技术、装备、组织机制、人才问题等方面指出了包钢技术创新工作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如何切实提高包钢的技术创新能力方法, 实现产品升级。王冠群 (2011) 指出, 在企业发展因素中, 如果说人力资源是第一重要因素的话, 产品无疑是企业发展的第二重要因素。面对通货膨胀, 产品升级是企业解决盈利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单品突破是产品升级最有效的方法, 产品群的推广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升级成功。

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

中小出口企业对产品升级需要资金支持, 而宁波中小出口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银行对企业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房地产及机器设备等, 且抵押率较低。宁波中小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或为缺少实体的贸易流通型企业, 企业规模较小, 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甚少, 无法提供银行所要求的实物抵押数额。而且, 中小出口企业办理一笔抵押贷款, 需要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 涉及许多职能部门, 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 导致环节多、收费高、时间长。

2.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1) 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缺少产品创新技术手段。目前, 宁波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基本上还处于自主创新意识启蒙阶段, 其研发行为多是自发而非自觉的, 是对市场被动的应对, 它们的现有创新模式多属模仿创新。另外, 宁波中小出口企业受技术投资不足的制约, 生产设备老化、装备水平低。其一些设备是从大企业淘汰下来的, 先进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不普及。这导致中小出口企业缺乏新产品生产制造的技术手段。

(2)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欠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近年来, 宁波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 但是用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中, 大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中小企业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同时, 过重的税收压力延缓了中小出口企业资本积累的步伐。另外, 法律和专利服务、技术和知识产权评估, 以及技术转让服务又较为落后, 中小出口企业的创新成果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宁波中小出口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3.中小出口企业人才匮乏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 无论是Maslow的需求层次论,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还是Alderfer的ERG理论, 生理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作为满足这一需要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收入水平, 是人才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大部分中小出口企业由于实力有限而无法提供具有较强外部竞争性的薪酬, 从而导致中小出口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许多中小出口企业忽视制度建设, 偏好人治, 从而影响了企业收入的公平性、均等性和合理性, 造成人才流失。另外, 中小出口企业在本产业中所处地位通常较低, 所占份额较少, 使得人才的安全感不高, 流失也更易发生。而且, 企业地位越高个人也越有发展前途。因此, 中小出口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较高。

促进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的对策建议

1.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宁波要加大对中小出口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应建立中小出口企业融资的法律、政策体系;设立中小出口企业发展基金和创业基金;建立完善中小出口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专门设立为中小出口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要培育完善金融市场, 改善中小出口企业融资环境。宁波还应对中小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作为财政援助的补贴可以起到鼓励中小出口企业吸纳就业、促进其科技进步以及鼓励其出口等目的。另外, 政府也要采取措施以鼓励国有银行积极向中小出口企业贷款。除此之外, 中小出口企业自身不仅要规范财务制度以提高其资信度, 还要更新融资理念, 充分认识现代融资工具, 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融资模式,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企业融资。

2.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宁波要对中小出口企业的服务需求进行深入调查, 以实现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中小出口企业的需求实现有效对接。针对中小出口企业的创新需求, 宁波要集中建立和发展与中小出口企业配套的社会服务协作体系, 包括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法律服务等。而且, 宁波要继续完善促进中小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加大对中小出口企业创新专项资金的资助力度。除此之外, 中小出口企业不仅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自觉研发新产品, 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还要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另外, 中小出口企业要寻找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方式, 利用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购买先进生产设备, 并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掌握设备核心技术,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推动产品升级。

3.大力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 以往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终身雇用制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了, 为员工提供最好的训练和发展的资源, 提供个人的专业成长机会, 这是现实可行的心理契约。如果企业能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训练的机会, 又能为其提供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能使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这种环境就会有吸引力, 就能换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所以, 中小出口企业要及时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 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以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并为员工设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 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宁波中小出口企业还要提高企业的薪酬福利水平, 以改善招聘的有效性;采用物质奖励跟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加强人文关怀来激励员工、凝聚员工。另外, 中小出口企业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宣传力度,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努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以改变公众对中小出口企业的传统观念,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企业。

摘要:目前, 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中小出口企业人才匮乏。为了促进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 宁波要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品升级;大力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关键词: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毛蕴诗, 汪建成.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 2006 (5) .

[2]苏敬勤, 刘静.产品升级导向下的自主创新路径选择:理论与案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11) .

[3]杨勇, 达庆利.企业产品升级投资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5 (2) .

[4]彭艳.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产品升级[J].包钢科技, 2001 (8) .

[5]龚三乐.全球价值链内企业产品升级、技术进步与进步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8) .

[6]王冠群.产品升级——解决盈利问题[J].销售与市场, 2011 (4) .

[7]闫德忱, 王秀珠.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11) .

[8]王宇, 刘铮.中小企业融资难如何“融”解[N].国际商报, 2013 (3) .

河南农产品出口战略研究 篇8

1 河南农业发展规模

河南作为农业生产大省, 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了543.7亿kg, 而在2014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了1154.46亿kg, 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在2014年, 河南新建了高标准良田63万hm2, 2015年还将在建60万hm2高标准良田。2010年全省优质粮食比重不断增加, 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粮食种植面积的70%以上。农业发展现代化格局正在逐步展开, 尤其是农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 农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以及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种种有利的改革措施真正的做到了想人民所想, 为人民真真切切的带来了不少的好处。

2 河南农产品出口现状

河南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在农业生产规模中所占的比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2014年出口货物排名前几名的产品分别为:蔬菜水果类制品5.84亿美元、罐头类2.14亿美元、木材类2.01亿美元、肉类产品1.42亿美元、保鲜蔬菜类0.87亿美元、熟肉制品 (非罐头包装) 0.84亿美元、粮食制品0.83亿美元。虽然说2014年河南农产品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是就单纯的看这些数据, 均处在个位数的排行榜上, 而这与河南农产品大省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另一方面, 河南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为:美国、东盟、日本、韩国、香港, 市场局限性较大。

河南省为了提高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还加大了对食品农产品生态原产地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2014年, 兰考泡桐及其制品、酒祖杜康、西峡仲景香菇酱等八种极具河南优势特色的农产品获得了生产原产地产品保护。其中, 西峡仲景香菇酱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是河南销往全球的知名农产品, 大大提升了河南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3 河南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惑

近年来, 河南农产品出口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 但是就河南整体的农业生产规模来说, 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现状仍然是不容乐观的, 河南的农产品出口与农产品生产大省之间的强烈的反差, 主要是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外贸易起步较晚, 外向度低

首先, 最基本的原因是河南的地理因素导致的, 河南属于内陆省区, 相比较沿海省区山东而言, 农产品出口所占据的地理优势不是很明显。其次, 中国加入WTO以来河南的对外贸易发展优势也不是很明显, 2011年, 全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50%, 而河南却只占7.6%。虽然说近年来河南的出口贸易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与农产品出口大省山东省相比, 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2 产品质量低, 加工水平落后, 缺乏创新

河南出口的农产品大都属于初级产品, 以半成品为主, 由于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的限制,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深加工产品仍然只有少数, 这也就决定了河南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只能以一般贸易为主, 而能够带动出口规模的多样化的贸易方式却无法开展。我们都知道农产品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属于生鲜类产品, 不易保存, 因此, 必须要经过深加工才能保存下来, 但是技术水平的限制, 以及冷藏, 运输, 保鲜等多种相应的配套设施均没有在一条生产线上, 也就无法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 出口规模自然就较低。

3.3 农产品出口地域狭窄, 市场占有率低

河南农产品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市场上, 而且出口地区市场占有率也不高。据统计, 河南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为香港、日本、韩国、美国、东盟, 贸易壁垒是河南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而出口地区的集中, 同时也加剧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各家企业采取竞相压价的方式占有市场, 恶性竞争。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高门槛因素也是河南出口农产品无法扩大市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而且有些国家甚至将我省生产的猪肉列入黑名单以保护本国的产业。

3.4 河南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均衡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诸多企业看到了农产品出口的所带来的一丝曙光, 大批中小企业加入到了出口农产品的大军中, 可是中小企业的加入, 使得竞争市场更为激烈, 但是带来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国有出口企业的数量虽然正在逐渐减少, 但是出口的规模仍然较大, 所带来的外汇收入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而河南的外贸企业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将直接影响到河南农产品出口快速发展。众多的中小企业单独进入国际市场, 可是又没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 对于整体的外贸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5 生产经营管理落后, 品牌意识不强

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 经营管理落后, 目前, 河南的农产品出口, 还是采取较为传统的方式, 国外客户下订单, 国内再生产, 很少采取跨国经营的战略, 这种体制化的接受订单的贸易方式, 极大的阻碍了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其中, 国际知名品牌可谓是少之又少, 而山东省在1999年的国际知名品牌已经达到了200多家。

4 河南农产品出口健康发展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河南省粮食大省的优势, 同时也为了贯彻落实粮食大省与农产品出口大省互相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 真正将粮食大省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促进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 以及河南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特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 提以出下几条对策:

4.1 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扶持以及示范区的建设力度

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农产品的出口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门槛, 在这种形势下, 必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 但是仅仅是政策上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充分的资金支持。这就要求河南省的外贸发展基金必须要向农产品倾斜, 政府也要与相应的金融机构合作, 增加对农产品的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 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 增强农产品出口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快示范区的建设, 整合优化示范区资源, 督导企业从原材料选购、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缓解均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生产。

4.2 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 增强抗风险能力

河南目前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 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必须要实行多元化的市场战略, 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 而不是单纯的以传统的外贸方式为主。政府要努力的创造条件, 更多的承办国际性的食品贸易招商会, 洽谈会, 同时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国外的农产品洽谈会去参展, 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 不断提高河南食品农产品和出口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尤其要注重每年的广交会与深交会, 同时要在国外建立自己的代理商, 不断深入抢占市场先机, 多层次、多渠道扩宽市场范围。

4.3 严把质量关,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决定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一个基础条件, 就是质量一定要过关。国外的农产品的高门槛, 一度让许多出口企业望而却步, 要进入那道高门槛, 首先要强化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管理, 按照出口标准化和产品优质化的要求, 建立有效的疫病疫情和残药监控系统。企业要重视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最好能开展产品的国际认证,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出口企业要努力学习国际标准化认证体系, 将河南本土的农产品与国际接轨, 打造高品质的农产品。西峡仲景香菇酱目前已经是全球知名的品牌, 日本市场的七成香菇均来自西峡, 这是河南卖全球的农产品中较为知名的品牌, 另外要加大扶持世界肉王“双汇”、三峡食用菌等极具河南特色的农产品的出口。

4.4 提高农产品出口科技含量, 实现“卖世界”

农产品出口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难点就在于如何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的问题,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 就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这一切又必须要依靠技术进步, 因此生产加工企业在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的基础上, 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生产技术与优良品种,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 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附加值, 同时发展自有品牌。要实现河南农产品“卖世界”, 仅靠提高科技含量是不够的,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 现代农民甚至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机来喷洒农药, 那么让农民自助实现农产品出口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电商平台深入进村, 网上出售特色农产品, 真正实现“卖世界”。

4.5 以打造河南的世界餐桌为目标, 迎难而上

河南确实从地理位置上来讲, 没有山东的便利优势, 但是一系列河南品牌销往世界如:双汇猪肉、西平小龙虾、少林素饼、开封西瓜、安阳饼干、南阳香菇, 走向了世界各地的餐桌, 无疑彰显了“豫”品牌的国际实力的增强。西平小龙虾是我省在美国唯一享有零关税的食品, 困难与障碍确实存在, 但是突破以及跨越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壁垒也不是不可能的, 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以规避壁垒也是可实现的。

摘要:河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 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虽然近年来正在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强省的转变, 但是, 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这一转变进程中也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2015作为农产品出口极为重要的一年, 面临着希望与挑战, 因此, 必须全面加快农产品生产与出口规模的现代化, 提高出口质量, 建设一条“绿色渠道”, 与国际接轨, 积极推动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产品出口.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河南,产业战略

参考文献

[1]沈云亭.2004年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J].河南农业, 2011 (04) .

[2]刘荣利.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形式和对策[J].对外经贸, 2008 (11) .

[3]许海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143.

越南水产品出口频遭技术壁垒 篇9

2001年, 越南茶鱼 (catra) 大量涌入美国市场, 引起美国无鳞鱼协会强烈反应。不久, 美国国会通过catfish (鲶鱼) 商标法, 不允许将越南出口美国的茶鱼取名为catfish (鲶鱼) , 也不允许使用catfish商标。自此, 越南对美出口茶鱼大幅减少。此外, 美国2008新农业法提案 (Farmbill) 已正式提交给美国农业部长。该提案包含限制自越南进口茶鱼的条款, 并将茶鱼进口划归美国农业部管理。一旦提案获得批准, 越南茶鱼将受到与肉食品同样严格的进口管理。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梁黎方表示, 今后越南要维持对美出口茶鱼, 须在国内建立与美国同样的质量监控系统。这将是一项十分复杂且耗资巨大的工程。

报道称, 越南对俄罗斯出口茶鱼曾因质量问题一度中断。今年5月, 俄方恢复自越南进口, 但要求对茶鱼进行Listeria (李氏杆菌) 检测。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认为, 此项规定太苛刻, 即便是对进口监管十分严格的欧盟市场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今年7月, 乌克兰对肉食品进口实行新的管理规定, 要求所有对乌出口肉食品的企业须经乌职能部门检查和认可后方能出口。越南企业对此措手不及, 水产品出口将面临不少困难。目前,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正在与乌农业政策部协商解决办法。

越南现有448家水产加工企业达到其国内行业标准, 其中301家获准对欧盟出口, 442家对韩国出口, 30家对俄罗斯出口。2007年以来, 越南茶鱼和巴沙鱼出口市场已由49个增加至127个。欧盟是越南最大的茶鱼出口市场, 占出口总量的42.1%;其次为美国, 占9.6%;乌克兰占6.1%;墨西哥占5%。

家电出口:产品升级但形势复杂 篇10

彩电出口严重下滑

近日,我国内地家电企业如康佳、海信、TCL、长虹、厦华等纷纷公布了2007年度中期财报,其中除厦华巨亏外,TCL在连续两年亏损之后迎来了首个赢利中报,康佳、长虹也分别获得4247万和1.9亿元的净利润。彩电企业上半年的答卷似乎不错,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出口都是下降的,而且是大幅度下降。此前包括创维、厦华等大牌彩电企业已公开表示,海外业务的下降已经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为此,作为彩电出口大户的厦华,已成为国内首家在平板电视时代出现全面亏损的彩电品牌,而创维也发布“受海外业务拖累,业绩远逊于预期”的预警。虽然彩电企业都不愿意正面承认海外市场下降的现实,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表示,今年1-6月,我国内地累计出口彩电2255万台,同比下降了48.7%。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高级研究总监盛哲析,内地彩电企业海外市场销量迅速下降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原因有三种:

第一,CRT电视市场的大幅缩水。由于全球平板电视的兴起,CRT电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彩电行业发展蓝皮书2007年上半年盘点》中,今年上半年中国彩电总产量为3835万台,产销率达99.8%,但CRT电视的产量从77.1%下降至67.5%。第二,技术壁垒,如美国ATSC、欧盟的RoHS指令以及反倾销等。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过程中,美国ATSC制式在上半年对中国企业的确带来不少麻烦,内地企业积极应对,甚至专门成立中彩联用抱团的方式来与美国ATSC制式委员会谈判。《中彩联董事长樊文建表示,他对出口美国抱有很大信心,但从上半年的市场反馈来看,显然这种抱团并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RoHS,也对内地整机企业提出了挑战。第三,台湾液晶显示器厂商大规模OEM打乱了内地其他企业的正常做法,导致很多企业纷纷采用OEM的方式来获取利润。而国外彩电巨头则是台湾OEM最大的客户,在8月16日索尼彩电新品发布会上,索尼全球电视业务本部高级部长吉川孝雄就明确表示,索尼将优先发展大屏幕电视,小尺寸液晶电视方面将交给台湾企业OEM。

家电产业研究专家罗清启表示,虽然今年上半年各个彩电企业的财报还算不错,但这份成绩单其实是“高分低能”。这些企业尚未完成从传统显像管电视生产商向平板电视生产商的过渡。

此外,从上述公司公布的中报中不难看出,目前很多家电企业盈利的生力军已经不再是彩电主业了,多个传统彩电企业在平板时代来临之时正在加快多元化发展。“传统彩电企业也很难做好通讯业务,因为这个产业更注重技术。”罗清启强调。

罗清启认为中国彩电企业要根本解决的是产业发展问题,整个国内彩电产业都应该跟上全球产业步调。“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始由平板电视向平面电视过渡,而中国还在由传统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过渡。”

空调业喜迎丰收

受今年高温所致,今年空调业销售旺季早在2月份就已启动。即使面对2006年冷冻年度遗留下来的,总量超过1000万台的库存空调,2007年强大的消化力还是将其一扫而空。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空调的出口量达到了2884万台,同比增幅达10.7%;同期出口金额为43.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23.6%。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空调国内外市场行情高涨,主要是由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罕见的高温天气,导致空调需求量猛增。

据中国海关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空调的出口量达到了2884万台,同比增幅达10.7%;同期出口金额为43.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23.6%。我国空调出口方向以欧盟、日本和美国为主;另外,国内颇具实力的空调生产企业已基本适应国际要求,主要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吸引外资投入、提高空调的技术含量等也为出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若想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企业应打好技术牌,走技术研发路线,以防对国外技术壁垒;此外要注意,原材料的持续涨价将对空调出口形成一定的压力,要注意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并积极关注各国在空调器进口方面的政策性动向。

空调业集中度快速提高。由于空调产业较低的进入壁垒,大量企业从低端切入,导致2001年以来整个行业利润不断下降,行业集中度提高。自2003年以来,空调品牌数量急剧减少。乐华、迎燕、万家乐、东洋等品牌先后退出了空调市场。2007年,小天鹅退出空调市场,市场传言松下也将退出中国空调市场。

行业技术成熟、产能相对过剩、充分的竞争是推动空调行业集中度提高的主要因素。空调属于成熟产品,技术进步相对缓慢,这使得原有领导厂商的技术、成本优势更易保持。

6月数据显示,欧洲家用空调出口同比增加42%,北美洲同比增加106%,拉丁美洲同比增加62%,它们占整体出口的比重分别为22.12%、23.45%,9.27%。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即使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欧洲及拉丁美洲都出现量价齐升的迹象,表明需求非常旺盛。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判断,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气温变暖及欧美消费良好的背景下,出口仍将保持旺盛。

出口形势将更加复杂

家电巨头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彩电出口大幅下滑,除受人民币升值、欧盟绿色环保指令等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国外颇具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专利费的制约。

今年3月1日开始,美国政府规定,所有在美国国内销售的电视机都必须是数字电视,并要向所有出口到该地的数字电视征收每台高达20多美元的标准专利费,而目前我国输美彩电每台利润也仅有2-3美元。不止美国,欧洲、日本等地也开始酝酿对我国数字电视出口征收专利费用,从而使国内彩电企业出口面临巨大危机。

即使是出口形势喜人的空调产业,也同样面临着专利费问题的威胁。同样是在今年3月,美国协同阿根廷、巴西、冰岛、毛里塔尼亚以及挪威六国向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提交建议书,希望在2007年9月蒙特利尔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就加快逐步停止使用HCFC22空调制冷剂问题进行谈判。这使得我国空调企业由HCFC22制冷剂过渡到完全环保的R410A的时间变得紧迫。

据空调企业初步估计,新制冷剂替代成本大约增加15%,即平均每台空调成本提高250元左右。对此,春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冯斌表示,春兰早已掌握了新冷媒空调的核心技术,但由于成本等方面的原因,短期内要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与销售不很“现实”。

为了尽快突破家电产品出口瓶颈,有关专家建议:当前,一要推动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变“数量多、利润少”的局面,走自主品牌出口和自主创新之路;二要加速推动创业融资体系的发展,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行情论坛)自主创新和发展壮大,积极培育我国家电产业新的增长点;三要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实现重点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全面增长。鼓励通过对外承包工程,促进大型和成套设备出口,加快开拓非洲、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总体而言,我国家电产品出口在总值增长的同时,增速有所减缓。业内专家表示,这是我国家电产品出口“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阵痛表现,随着人民币升值、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我国家电产品出口形势将更加复杂。

洗衣机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出口表现良好2007年5月洗衣机国内销量同比增加29.66%,前5月累计同比销量增加10.54%,剔出2006年行业负增长的因素,洗衣机行业增速较为平稳。同时从洗衣机消费结构的层面数据观察,2007年前6月,滚筒洗衣机和去年同期相比,零售量同比增长18%,零售额同比增长24.34%;相比之下,波轮洗衣机零售量、零售额同比增长为4.80%和11.57%;双缸洗衣机只增长了1.77%和6.94%;单缸洗衣机则分别下降23.81%和19.95%。滚筒洗衣机消费结构提升明显,暗示高端洗衣机消费增速明显。

冰箱国内热销,高端产品消费结构上升国内冰箱前6月累计消费量同比上升26%,6月单月销售263.43万台,同比增加9.84%,环比仅减少11%,库存连续4个月在减少,显示销售势头非常旺盛。6月单月出口推算同比增加29.83%。对开门和多门等高端冰箱消费比重出现上升趋势,同时销售均价上升6.4%。

焦作年初鞋类产品出口增五倍 篇11

今年1月份, 河南焦作市鞋类产品出口货值28.6万美元, 是去年全年的28.6%, 为去年同期的5, 4倍。

从出口地区来看, 以前主要销往欧洲及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现在全力向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挺进, 同时稳定巩固发达国家个地区。从出口鞋类品种来看, 轻便流行时尚高档鞋销往发达国家, 面向大众的中低档鞋销往欠发达国家。

焦作鞋类产品集聚产业在温县, 全县制鞋企业100多家, 拥有凉鞋、拖鞋、皮鞋、布鞋、雪地鞋、旅游鞋等7大品种, 还有绣花、轧底、轧帮、运输、纸箱等关联产业。鞋业不仅是温县的支柱产业, 而且将成为焦作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篇:卫生会计下一篇:插花制作与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