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

2024-07-02

外贸出口(精选12篇)

外贸出口 篇1

本刊讯海关总署今天发布数据, 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06.1亿美元, 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增速大幅回升, 月度出口值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 达到2022.1亿美元, 增长12.7%, 再创历史新高;进口1684亿美元, 增长5.3%。11月当月贸易顺差为338.1亿美元, 扩大73.4%。

今年前11个月, 我国进出口总值3.77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2万亿美元, 增长8.3%;进口1.77万亿美元, 增长7.1%。前11个月贸易顺差为2341.5亿美元, 扩大18.3%。

“11月出口增速反弹,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二是全球经济近期稍有回暖, 11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和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都超过了16%。”商务部外贸研究所研究员李健分析说。

去年同期出口基数较低以及相关季节性因素也不可忽视。据悉, 去年11月我国出口总值为1793.8亿美元, 同比仅增长2.9%。受美国政府“关门”危机的影响, 往常10月份圣诞订单旺季市场清淡, 延后到来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11月份出口。

外贸出口 篇2

出口货物流程主要包括: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

一、报价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由产品的询价、报价作为贸易的开始。其中,对于出口产品的报价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的规格型号、产品是否有特殊包装要求、所购产品量的多少、交货期的要求、产品的运输方式、产品的材质等内容。

比较常用的报价有: FOB“船上交货”、CNF“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等形式。

二、订货(签约)

贸易双方就报价达成意向后,买方企业正式订货并就一些相关事项与卖方企业进行协商,双方协商认可后,需要签订《购货合同》。在签订《购货合同》过程中,主要对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包装、产地、装运期、付款条件、结算方式、索赔、仲裁等内容进行商谈,并将商谈后达成的协议写入《购货合同》。这标志着出口业务的正式开始。通常情况下,签订购货合同一式两份由双方盖本公司公章生效,双方各保存一份。

三、付款方式

比较常用的国际付款方式有三种,即信用证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直接付款方式。

1、信用证付款方式

信用证分为光票信用证和跟单信用证两类。跟单信用证是指附有指定单据的信用证,不附任何单据的信用证称光票信用证。简单地说,信用证是保证出口商收回货款的保证文件。请注意,出口货物的装运期限应在信用证的有效期限内进行,信用证交单期限必须不迟于信用证的有效日期内提交。

国际贸易中以信用证为付款方式的居多,信用证的开证日期应当明确、清楚、完整。中国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都能够对外开立信用证(这几家主要银行的开证手续费都是开证金额的1.5‰)。

2、TT付款方式

TT付款方式是以外汇现金方式结算,由您的客户将款项汇至贵公司指定的外汇银行账号内,可以要求货到后一定期限内汇款。

3、直接付款方式

是指买卖双方直接交货付款。

四、备货

备货在整个贸易流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须按照合同逐一落实。备货的主要核对内容如下:

1、货物品质、规格,应按合同的要求核实。

2、货物数量:保证满足合同或信用证对数量的要求。

3、备货时间:应根据信用证规定,结合船期安排,以利于船货衔接。

五、包装

您可以根据货物的不同,来选择包装形式(如:纸箱、木箱、编织袋等)。不同的包装形式其包装要求也有所不同。

1、一般出口包装标准:根据贸易出口通用的标准进行包装。

2、特殊出口包装标准: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出口货物包装。

3、货物的包装和唛头(运输标志):应进行认真检查核实,使之符合信用证的规定。

六、通关手续

通关手续极为烦琐又极其重要,如不能顺利通关则无法完成交易。

1、属法定检验的出口商品须办出口商品检验证书。

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主要有四个环节:

○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机构报请检验。

○抽样: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

○检验: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内容。并仔细审核合同(信用证)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确定检验标准、方法。(检验方法有抽样检验,仪器分析检验;物理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签发证书: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种类表〗内的出口商品,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后,签发放行单(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单)。

2、须由专业持有报关证人员,持箱单、发票、报关委托书、出口结汇核销单、出口货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检验证书等文本去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箱单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装箱明细。

○发票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证明。

○报关委托书是没有报关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委托报关代理行来报关的证明书。

○出口核销单由出口单位到外汇局申领,指有出口能力的单位取得出口退税的一种单据。○商检证书是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或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而得到的,是各种进出口商品检验证书、鉴定证书和其他证明书的统称。是对外贸易有关各方履行契约义务、处理索赔争、议和仲裁、诉讼举证,具有法律依据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海关验放、征收关税和优惠减免关税的必要证明。

七、装船

在货物装船过程中,您可以根据货物的多少来决定装船方式,并根据《购货合同》所定的险种来进行投保。可选择:

1、整装集装箱

集装箱(又称货柜)的种类:

(1)按规格尺寸分:目前,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干货柜(DRYCONTAINER)有:

外尺寸为20英尺X8英尺X8英尺6吋,简称20尺货柜;

40英尺X8英尺X8英尺6吋,简称40尺货柜; 及近年较多使用的40英尺X8英尺X9英尺6吋,简称40尺高柜。

20尺柜:内容积为5.69米X2.13米X2.18米,配货毛重一般为17.5吨,体积为24-26立方米.40尺柜:内容积为11.8米X2.13米X2.18米,配货毛重一般为22吨,体积为54立方米.40尺高柜:内容积为11.8米X2.13米X2.72米.配货毛重一般为22吨,体积为68立方米.45尺高柜:内容积为:13.58米X2.34米X2.71米,配货毛重一般为29吨,体积为86立方米.20尺开顶柜:内容积为5.89米X2.32米X2.31米,配货毛重20吨,体积31.5立方米.40尺开顶柜:内容积为12.01米X2.33米X2.15米,配货毛重30.4吨,体积65立方米.20尺平底货柜:内容积5.85米X2.23米X2.15米,配货毛重23吨,体积28立方米.40尺平底货柜:内容积12.05米X2.12米X1.96米,配货毛重36吨,体积50立方米.(2)按制箱材料分:有铝合金集装箱,钢板集装箱,纤维板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3)按用途分:有干集装箱;冷冻集装箱(REEFER CONTAINER);挂衣集装箱(DRESS HANGER CONTAINER);开顶集装箱(OPENTOP CONTAINER);框架集装箱(FLAT RACK CONTAINER);罐式集装箱(TANK CONTAINER).2、拼装集装箱

拼装集装箱,一般按出口货物的体积货重量计算运费。

八、运输保险

通常双方在签定《购货合同》中已事先约定运输保险的相关事项。常见的保险有海洋货物运输保险、陆空邮货运输保险等。其中,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所承保的险别,分为基本险别和附加险别两类:

(1)基本险别有平安险(Free from Paricular Average-F.P.A)、水渍险(With Average or With Particular Average-W.A or W.P.A)和一切险(All Risk-A.R.)三种。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包括:由于海上自然灾害引起的货物全损;货物在装卸和转船过程中的整体灭失;由于共同海损引起的牺牲、分担和救助费用;由于运输船只触礁、搁浅、沉没、碰撞、水灾、爆炸引起的货物全损和部分损失。水渍险是海洋运输保险的基本险之一。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其责任范围除了承担平安险所列各项风险外,还承担恶劣气候、雷电、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一切险的承报保责任范围相当于水渍险和一般附加险的总和。

(2)附加险别。附加险别有一般附加险和特别附加险两种类型。一般附加险有偷窃提货不着险、淡水雨淋险、抽窃短量险、渗漏险、破损破碎险、钩损险、混杂沾污险、包装破裂险、霉变险、受潮受热险、串味险等。特别附加险有战争险、罢工险等。

九、提单

提单是出口商办理完出口通关手续、海关放行后,由外运公司签出、供进口商提货、结汇所用单据。

所签提单根据信用证所提要求份数签发,一般是三份。出口商留二份,办理退税等业务,一份寄给进口商用来办理提货等手续。

进行海运货物时,进口商必须持正本提单、箱单、发票来提取货物。(须由出口商将正本提单、箱单、发票寄给进口商。)

若是空运货物,则可直接用提单、箱单、发票的传真件来提取货物。

十、结汇

出口货物装出之后,进出口公司即应按照信用证的规定,正确缮制(箱单、发票、提单、出口产地证明、出口结汇)等单据。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有效期内,递交银行办理议付结汇手续。

除采用信用证结汇外,其它付款的汇款方式一般有电汇(TELEGRAPHIC TRANSFER(T/T))、票汇(DEMAND DRAFT(D/D))、信汇(MAIL TRANDFER(M/T))等方式,由于电子化的高速发展,现在汇款主要使用电汇方式。(在中国,企业出口享有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常用的出口单据和凭证***

(一)汇票(Draft: Bill of Exchange)

它是由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在见票时或在指定的或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向特定的人或其持票人无条件支持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

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绝大多数使用跟单汇票(即附有提单等货运单据的汇票)。

在缮制汇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列明出标根据,在信用证收付方式下,须说明是根据哪家银行在何日开立的哪一份信用证出具的。

(2)在信用证方式下,应按信用证的规定填写付款人;在托收方式时,付款人的名称一般应为进口方。

(3)信用证方式下的汇票受款人通常应为议付行;托收方式下的受款人应为托收行。

(4)汇票一般开具一式两份,两份具有同等效力,任何一份付讫,另一份自动失效。

(二)提单(Bill of Landing,B/L)

它是由船长或船公司或其代理人签发的、证明已收到特定货物,允诺将货物运至特定目的地,并交付给收货人的凭证。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因而也是卖方提供的各项单据中最重要的一种,所以在制作提单时须注意提单的各项内容(如提单的种类、收货人、货物的名称和件数、目的港、有关收取运费的记载、提单的份数等)一定要与信用证相符。

在我国出口业务中、国外来证通常要求提供“全套清洁已装船作成凭指示和空白背书的提单”。对此要求,当货物装船时应十分注意,如果大副收据上有“货物受损”或“包装不良”等批注,凭此换取的提单中,也将均有同样的批注,即成为“不清洁提单”,而银行一般都不接受“不清洁提单”。提单一般是一式两份,在托运人要求下,也可签发三份或更多份。份正本提单具有相同效力,但是只要凭其中一份提了货,其余各份即失效。需要注意的是,倒签提单和预借单中是托运人和承运人串通弄虚作假的行为,一旦暴露,后果严重。我国出口贸易中应避免这些做法。

(三)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和保险凭证(Insruance Certificate)

它们是保险人(即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即投保人,一般为进出口商)之间订立的保险合同,当被保险货物遭受保险合同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它们是被保险人索赔、保险人理赔的依据。

保险单(俗称“大保单”),是一种正规的保险合同,它一般包括下列内容:被保险人的名称,被保险货物的名称、数量或重量、唛头、运输工具的种类和名称,承保险别,起讫地点,保险期限和保险金额,还列有保险人的责任范围以及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各自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详细条款。

保险凭证(俗称“小保单”),是一种简化的保险合同,除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详细条款不予载明外,其余的内容与保险单相同,并且与保险单有同等的效力。但在实际业务中,我国保险公司大都签发保险单,较少使用保险凭证。

(四)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

简称发票。它是出口企业开立的凭此向买方收款的发货价目清单,是供买卖双方凭此发货、收货、记帐、收付货款和报关纳税的依据。发票并无统一格式,但其内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发票编号、开立日期、有关出口合同号码、信用证号码、收货人名称地址、运输标志以及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包装方法、单价、总值和装运地、目的地等。发票内容必须符合买卖合同规定,在采用信用证付款方式时,则应与信用证的规定严格相符,绝不能有丝毫差异。另外,发票必须有发货人的正式签字方为有效。

(五)产地证明书(Certificate of Origin)

它是一种证明货物原产地或制造地的证件,主要用途是提供给进口国海关凭此确定货物的生产国别,从而核定进口货物应征收的税率,有的国家限制从某些国家或地区进口货物,也要求以产地证明书来证明货物的来源。产地证明书一般由出口地公证行或工商团体签发。在我国,它由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或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签发。

(六)检验证书(Certificate of Inspection)

各种检验证书是分别用以证明货物的品质、数量、重量或卫生条件。在我国,这类证明一般由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具,如合同或信用证无特别规定,也可区分不同情况,由进出口公司或生产企业出具,但应注意证书的名称及所列项目或检验结果,应与合同及信用证规定相同。

(七)包装单(Packing List)和重量单(Weight Memo)包装单和重量单是商业发票的补充单据。包装单主要用于工业品,对每件包装内的货物名称、规格、花色等逐一作详细说明,以便进口地的海关检验和进口商核对。重量单多用于以重量计价的初级产品,载明每件商品的重量,有的还分别列明每件商品毛重、净重,其作用与包装单相同。

(八)普惠制单据(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

普惠制是工业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目前,已有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共体成员国等19个国家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向这些国家出口货物,须提供普惠制单据,作为进口国海关减免关税的依据。

外贸出口的困难和机遇 篇3

在稳定外贸出口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刺激。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中国出口形势的严峻,严峻的形势从10月份开始明显化,这种形势还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延续;另一方面近期出台种种措施,反映了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因而开始采取积极果断的应对方案,以减缓出口减少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的压力。提高出口退税率是刺激出口比较直接、效率较高的手段,因为税率提高一些,企业就会直接获利。

为了稳定出口,除了不断出台实质性政策利好、增强企业信心外,更要不断优化出口结构。我们不能总是依靠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还要向东欧、西亚、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寻找出路。较之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新兴市场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加快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打开新兴市场的局面。如果新兴市场能呈现相对较好的发展态势,则对出口企业来说就是明显的利好。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提高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际贸易地位。

尽管目前我国产品的出口出现明显的萎缩,这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确实无可避免。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机遇,如我们的国际贸易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会得到提高。而且,我们还要看到,目前外贸出口的困难有的是暂时的,因为中国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生活必需品比较多,二是价廉物美。对于具备这两种特征的产品,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消费者眼前的需求大规模下降了,但等已购生活必需品消费得差不多了或折损以后,他们还要继续购买,没有钱借钱或由政府救济也要购买,否则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对于那些易耗生活必需品来说,这种情况最多持续一年左右。因此,可以说那些生活必需品的出口困难只是暂时的,因为其消费需求是刚性的。物廉价美的中国产品一年以后必定仍然是西方消费者的首选。

关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有的人总是把劳动密集型与低附加值和贸易吃亏画上等号,但实际上产品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还是非劳动密集型并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的产品具备不具备竞争力。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这有什么不好呢?更何况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能解决我们的就业难题。

近期中央政府推出了非常庞大的扩大内需和国内投资计划,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出口下降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损失。在目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们只能主要靠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这两驾“马车”。政府之所以推出庞大的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中国的经济转型应同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主要从出口导向向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产业转型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前,我们通过实施开放国内市场,保障民生,扩大内需等政策,将直接推动这两个转型。

关于部分企业倒闭,必须说“适者生存”仍然是一条比较适用的法则。即使没有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也会使一部分企业和产品被淘汰。因此,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

在目前情况下,稳定出口的政策操作空间还有不小,如税收、人民币汇率、出口信贷等方面。税收方面除了出口退税外,还有所得税、营业税,等等。信贷方面也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如对出口型企业可以采取某种倾斜的出口信贷支持。

关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关键要反映国际供求状况,使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下。最近几个月来,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保持稳定,但与其他大多数货币相比,却是在大幅升值,因为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的货币,包括一些小国的货币,最近都在大幅度贬值,所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来说实际上是升值了,而这对我们推进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出口非常不利。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国际社会都寄厚望于人民币,希望人民币能起到稳定国际货币秩序的作用,因此,我们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实际上承担了大国责任。但随着我国出口减少压力的持续加大,为了优化出口结构、扩大新兴市场的比重,通过人民币适当贬值来稳定出口就成为重要选择。

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出口政策,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制定合理的出口政策来推动中国出口产品转型升级。总体来说,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档次还不高,竞争力过分依赖成本优势。因此,今后要更多地从促进出口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知识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品升级上做文章,为提高出口产品的长远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风险控制初探 篇4

一、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特点及其风险

外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 进出口贸易主要是与外国当事人通过缔结契约进行买卖商品, 包括劳务、技术等的一系列具体业务。它体现了国家间的商品买卖以及与商品买卖有关的劳务进出口、国家间货币结算与支付等方面的业务和法律的关系。

出口贸易需要通过海关、商检、银行、保险、商会、外管局等相关部门来实现。一般的出口贸易主要将货物报关出口销往境外, 收取外币货款后办理外汇核销手续, 到税务局申请出口退税等诸多环节。

出口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 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 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体表现:

首先, 交易双方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在洽商交易和履约的过程中, 涉及到各自不同的制度、政策措施、法律、惯例和习惯做法, 情况错综复杂。稍有疏忽, 就可能影响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

其次, 出口贸易的中间环节多, 涉及面广, 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 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 并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另外, 在出口贸易中, 交易双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较大, 而且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来风险。所以通常还需要办理各种保险, 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

再次, 由于国际市场广阔, 交易双方相距遥远, 加之国际贸易界的从业机构和人员情况复杂, 故易产生欺诈活动, 稍有不慎, 就可能受骗上当, 货款两空, 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最后, 出口贸易易受政策、经济形势和其它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 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定、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国际市场汇率经常浮动, 以及货价瞬息万变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 从事出口贸易的难度也更大。

可见, 出口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因此, 出口贸易面临着客户的信用风险、收汇风险以及出口政策变化等风险。

二、外贸企业出口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鉴于以上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特点的分析, 可以看出, 贸易政策改变、经济滑坡、国际市场变化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等因素均会导致外贸业务风险的发生。因此, 外贸企业对出口业务风险管理极为重要。然而现实中由于风险的复杂性以及外贸企业管理不善等原因, 导致外贸企业对出口业务风险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 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即客户不能履行及时付款的义务而使外贸企业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一宗出口业务从开始谈判到签订合同, 从履约到货款收回, 整个过程无处不存在着风险, 然而在诸多应收款呆、坏帐案例中, 许多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隐患, 首先就从客户的信用风险中表现出来。

外贸企业对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认知不足, 出口业务普遍缺乏信用风险控制意识, 过分强调出口业务规模的扩大, 往往忽视信用风险控制。对于出口业务企业很少设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负责国外客户的资信调查, 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一般外贸企业在出口合同审批签署前, 没有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规避制度, 或者即使有审查控制也只是流于形式, 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重大的出口业务, 可能由领导亲自指挥或指派人员负责, 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在实施合同的过程中, 出口业务不特别注意合同中质量条款和检验条款的严格执行, 容易造成买方对货物、包装提出异议, 引起拒付货款的现象发生。

多数外贸企业自身缺少合理的收款程序和有效的催收制度, 一般将出口业务的应收款项作为资产挂账, 财务人员按照账龄计提坏账损失, 对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没有影响, 难以落实应收款项的催收责任。

(二)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 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影响汇率波动因素有很多, 如相对利率、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收入水平、政府管制及人们的心里预期, 另外还有投机活动和政治经济等各种突发因素。

大多数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汇率风险规避机制及风险管理的模式都是以财务人员为核心, 通过银行提供简单的金融工具, 适时地买进或卖出外币, 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但是财务人员很难及时获得第一手市场信息, 因此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会有所降低。

在汇率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面, 缺乏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不少外贸企业主要依靠主观经验与咨询机构的汇率波动态势做出相应判断, 主观性及准确性不高。使用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前段时间众多大型央企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上损失惨重, 造成企业积极地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积极性不高, 更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更多成本。

(三)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出口政策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出口政策风险管理往往不能够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没有充分认识到开放的中国已完全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由于国际经济失衡加剧, 各国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 采取的各项经济措施, 一定会对我国的出口业务造成相应的影响。另外, 对于出口政策的变化企业也不能准确的把握, 缺少对出口政策前瞻性的预测, 只能凭借个人的感觉, 被动应对出口政策变化的风险。

三、加强外贸企业出口业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针对以上外贸企业出口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如下风险控制措施。

(一)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

首先,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必须打破“重规模、轻信用风险”传统的经营理念, 建立以收益质量为中心的信用风险控制的经营理念, 减少或停止与信用风险大的客户的经营依赖。成立信用风险管理部, 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全程的统一管理。该部门负责管理客户信息档案, 进行信用评估, 进行出口合同信用审批, 对客户信用进行跟踪管理, 催收欠款等。特别是对重大经营合同、业务部门所接触的新客户必须交其进行资信调查, 没有该部门审批同意不得签署出口业务合同。为每一个客户建立内部信息档案, 包括其财务状况、经营现状、曾涉及的法律诉讼及与公司过去业务往来等信用信息。也可以通过我国在客户国的商务部门、当地银行、信保公司等渠道获得该客户在国外的经济情况和信用等级。信用审批是根据客户信息资料, 运用5C理论 (即品质、资本、能力、状况、抵押) 对客户进行评定, 确定其信用等级。对资信差不能给予信用的客户, 必须要有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其次, 外贸企业应加强应收款项的日常监控, 改变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出口创汇和利润指标的业务人员业绩考核办法, 实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业绩考核办法。绩效工资的考核兑现也以收付实现制代替权责发生制, 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催收进行准确归责, 落实“谁造成, 谁负责”的原则, 不能收回的损失作为责任人的扣除因素, 进行考核绩效兑现。

(二)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汇率风险的控制措施

出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认识到汇率风险规避与管理是影响出口业务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 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对汇率波动预警评估机制的监督与管理, 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供决策使用。前瞻性研究汇率变动趋势, 择机确定好出口合同条款, 一般选择汇率波动较小的货币或本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 以减少因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及时收汇”是降低企业遭受汇率风险的重要保证, 从“安全及时”的角度考虑, 按从优到劣次序的结算方式分别是:即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托收付款交单、托收承兑交单, 出口业务应根据实际情况, 最大可能地争取较优的结算方式。选择有利的结汇时间, 当预期某种货币将升值或贬值时, 出口业务可以推迟结汇或提早结汇, 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三)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出口政策风险的控制措施

外贸企业一方面要随时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对于有可能出现争端的国家或地区, 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 企业的出口业务不过分依赖某一客户, 努力做到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婧2010年外贸企业汇率风险控制对策实务国际商务与会计2010.2

[2]刘宪卫信用风险控制:外贸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国际商务会计2007.7

外贸出口常规流程 篇5

外贸出口流程主要包括: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报检、报关、装船、提单、交单、结汇。用几个字来简单概括的话,就是“约-货-款-运-单”。和国内贸易相比,多了或更强调“单”即运输单据,比如发票、装箱单和提单等,其中海运提单是货权凭证,一定意义上提单就是货也是款,这是由国际贸易的政策、运输、货币等特殊性决定的。

一、报盘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由询盘、报盘作为开始。通俗意义上也可以说“询价、报价”,但实际磋商的内容包括:所购产品量的标准等级、质量等级、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包装方式、交货期的要求、运输方式,然后是价格。

常用的报价基于三种贸易术语: FOB“船上交货”、CNF“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在一份专业的报价中,价格术语是核心部分之一。选择以FOB价成交,在运费波动不稳的市场条件下对我们有利。但在由于是进口商与承运人联系派船的,货物一旦装船,出口商对出口货物的控制力小,而且延船等因素会造成我们相应的费用或损失。

在CIF价出口的条件下,船货衔接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使得出口商有了更多的控货权、灵活性和机动性,而且在运输和保险上也可赚一点差价,出口盈利才有保障。但一些大的进口商,以自己可以在运输、保险方面得到优惠条件而要求中国出口商以FOB价成交,就是在保证自己的控制权。所以即使出口商提供很优惠的条件,也很难将价格条件改过来。所以到底是迎合买家的需要,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出口商在报价时多加斟酌十分必要,要看出口商的着重点与眼光。

作为一名业务人员,只懂外贸或仅通单证、航运,有可能会挂一漏万,真正高水平的业务人员,总能利用各种贸易属于扬长避短,CIF和FOB的选择就是最好的证明。要想在国际贸易这一难度高、风险大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也是相当重要的。而从报价过程中以及与客人商定价格中,最能看出一个业务员的综合水准,总的来说:一要选择合适的术语,二要了解价格组成的结构,三要掌握报价空间与层次性策略。

二、接单(签约)

贸易双方就报价达成意向后,一般需签定《购货合同》(Sales Contract),约定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包装、产地、装运期、目的港、付款方式、索赔、仲裁等内容这标志着出口业务的正式开始。但是这是正式的做法,一般适合于在与大、中型国外采购商做生意的情况下。随着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双方在这一环节上都追求灵活性和效率性,所以一个新客户通过Email/Fax/MSN发送正式定单或甚至只是语句性的描述的方式都可以下发定单,你确认了“合同”也就成立了,当然这也符合《合同法》的规定的。但在没有和客户签订正式《购货合同的情况下,为了起码的安全保障也便于双方后续的沟通和操作,很多公司都要给客户开个《形式发票》(Proforma Invoice),上列型号、规格、数量、价格、包装、装运期、目的港口、付款方式等。

三、付款方式

最常用的国际付款方式有两种,即LC和TT。

1、LC

信用证分为光票信用证和跟单信用证两类,但最常用的还是跟单信用证,即附有指定单据的信用证。简单地说,信用证是保证出口商收回货款的保证文件,是银行信用。远期和即期信用证的选择,不一定即期的就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做即期又对开证行信用或不符点担心则最好要求客户安排保兑,就成了“双保险”;做远期的话,银行都提供贴现的融资业务,不过要收取贴现率,目前一个月约是信用证金额的0.5%,如LC90Days则为1.5%,这个要在定合同的时候与客户协商好,需由客户承担。

2、TT

TT付款方式是以外汇现金方式结算,由客户将款项汇至贵司指定的外汇银行账号内,有前、后TT之分,“前、后”是相对于(排产或)船期来讲的。

注意:如果对新客户采取又是LC远期或不保兑的即期,或者说对老客户采取远期D/P、D/A甚至OA这样的方式,有一个办法可以既规避收汇风险又可以留住生意甚至扩大生意,那就是投“出口信用保险”。我们目前就在和中国信保在合作,他们的网站是.cn。

四、备货

备货在整个贸易流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技术、品质、数量和交期须按照合同逐一落实,尤其在LC付款条件下交期更显重要。业务员必须要在整个过程中紧密关注并做好协调,尤其对生产和品质比较弱的企业。

五、包装

很多国内企业不重视这一点,其实不管民用、商用还是工用产品,包装都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在保护性、唛头标识上做到合格和专业。

六、报检

1、属法定检验的出口商品,须办出口商品检验证书,这是出口报关的前提。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主要有四个环节:报检---接受报验---抽检---发证。

2、有的客户还会要求第三方机构的检验证书或自己派验货员过来检验,我们也需要及时联络、送检(或接检)和取得证书,在LC付款方式下,此检验证书也是需要提交的重要单据。

七、报关

须由专业持有报关证人员,持箱单、发票、报关委托书、出口结汇核销单、出口货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检验证书等文本去海关办理通关手续。但是,很多公司目前都是由委托货代来做报关的,为了效率和专业。

八、装船

无论做FOB还是CIF,我们都要积极与货代联系定舱,越早越好,让货代选择价格优惠、信誉好、船期、航程合适的船公司,应在交货期两周之前向货代发出书面定舱通知,随后尽早确认拉柜(也叫做箱、做柜)日期。

装柜日确定后,我们要与生产更紧密沟通进度确保装柜。在装柜日,最好亲自或安排监装,如果要客检那同时还要提前安排好时间的衔接。

柜拉了,海关放行了,装船了,船开了,要配合货代认真对单,CIF情况下要安排好付运海运费,要确认货代及时给你投保了,从而第一时间取得正确的提单和保单。

注:整柜的截关时间一般与拉柜日要隔2天,否则冲关的话有可能爆舱或被甩柜。需要熏蒸的话,截关时间与拉货日还要再多预留1天。走散货的话,截关时间与拉货日还要再多预留2天。

九、交单结汇

提单是出口商办理完出口通关手续、海关放行后,由外运公司签出、供进口商提货、结汇所用单据。

提单的审核非常重要,否则回导致很多麻烦。着重审核:

提单种类、份数、抬头、收货人、通知人、出单人、承运人、指示方、装货港、卸货港、货物描述、转船分批装运描述、清洁性描述、装船批注、背书描述,原则是要符合信用证要求、事实和常理。

要确保提单是物权凭证,降低风险,就须要求提单是:“由船公司签发的三分之三全套已装船清洁海运提单”,也就是:Ocean B/L或Marine B/L、Clean、Shipped On Board、3/3 Full Set;要提高灵活性,就允许提单可以背书流通。

按照信用证规定,将内容正确且份数一定的提单,连同商业发票、装箱单,如果客户有要求还须及时备齐原产地证等文件,在确认货款全部TT到帐后寄给客户或LC收妥无误后交银行议付结汇。

当然,单证和财务人员还需要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和退税手续。

以下是一个外贸公司的出口流程全图,我的珍藏,拿出分享。

以上说的是获得客户源后的业务工作(Sales),完整的外贸工作至少还包括前端的国际市场开拓(Marketing)。在有的公司一个外贸业务员身兼这两种职能,有的还承担了高阶的Project Management职能,但在外企一般都是分工细化了的。无论如何,外贸业务工作,首先要对外贸流程有总体的把握,外贸业务环节要专和精,单证和航运知识要在统筹了解的基础上积极深入学习并总结,这是真正成为外贸高手的必经之路。

附:国际贸易付款方式汇总

代码 付款方式名称 英文名称 说明信用证

LETTTER OF CREDIT

信用证L/C(Letter of Credit)托收

COLLECTION

付款交单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承付交单D/A(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汇付

REMITTANCE

信汇M/T(Mail Transfer)

电汇T/T(Telegraphic Transfer)

票汇 D/D(Demand Draft)现付

IN CASH

银行本票P/N(Promissory Notes)

现金支付(In Cash)

现金支票(Cash Draft)记账

OPEN ACCOUNT

记账 O/A(Open Account)免费

FREE

我国外贸出口的品牌战略 篇6

【关键词】 品牌;品牌价值;品牌战略;对策

一、我国出口商品品牌现状的分析

由于品牌竞争力不强,我国仍停留在“出口大国,品牌小国”的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国内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全国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10%。

1.出口品牌竞争力不强。据联合国发展署统计,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个别行业甚至超过90%,品牌的占有率不到3%,我国出口的产品停留在价格和数量这一竞争层面,生产的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2.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中国产品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往往没有自己的品牌,都是为他人服务。以上海为例,作为上海市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纺织品,只有占出口额14%左右的使用自有商标。附加值较高的服装,标注自己品牌的出口金额仅占全市服装出口总额的4%左右,其他地方出口商品品牌状况更差。在建立品牌后就要求企业对自有品牌进行保护,特别在对外贸易中品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3.脱离品牌实质,忽视产品质量。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却不能正确理解它的确切内涵,不知道品牌其实是代表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一种信任和肯定,把塑造品牌仅仅等同于设计一套具有国际感、时代感,把做品牌理解为投入巨资在媒体上做广告,不是做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注意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大,使品牌的载体虚化,脱离了品牌的实质。

二、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品牌战略缺失的原因分析

1.重创汇轻创牌。多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出口,鼓励企业为国家创造外汇,外贸企业总是把出口创汇放在第一位,品牌战略是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见效慢。可是企业投资者多数注重的短期投资收益,两者之间具有难以协调的矛盾,以致于出口注册的名牌寥寥无几,与我国排位第三的贸易大国身份极不相称。

2.品牌自主开发和自主管理经营的意识淡薄。目前我国依靠厂家开发品牌,外贸企业打市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我国企业在品牌的管理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企业缺乏完善的品牌管理模式,缺少精通品牌管理的人才。

3.品牌质量差。由于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不足,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导致其出口产品质量差。在出口商品中因质次而砸牌,产生纠纷、索赔、降价的现象屡有发生,严重影响外贸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三、我国实施出口品牌战略的对策

1.宏观上要发挥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1)制定产业政策,为名牌成长提供政策支持。政府不仅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名牌发展铺路架桥,还可以通过科技政策、税收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一定的“ 政治营销”手段支持名牌的发展。(2)构筑信息平台增强品牌竞争能力。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信息服务。(3)完善法律法规,为名牌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规范各种市场行为,品牌才能够顺利成长和发展。(4)在财政政策上给予支持,企业塑造自己的品牌需要较大的财力投入,并且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活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需要建立激励企业塑造名牌的机制,无论是政府或是银行,对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商品出口都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2.微观上要求企业加大努力。(1)注重产品的技术和质量, 力求创新。在技术发明和创造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标准”,这是建设“品牌” 的核心,在确保质的前提下注重创新。(2)加强对品牌战略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品牌定位。品牌意味着产品的高品质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使出口产品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只有鲜明有特色的定位才能给消费者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3)发展自有品牌,做好品牌的宣传和策划。针对外贸企业的特点,把贴牌加工与创造自有品牌结合起来,合理确定贴牌加工与自有品牌的比例,扩大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要吸纳和造就品牌发展的各项人才,必须加快品牌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真正的科学品牌管理系统,采用有效措施重点引进品牌专业人才。重视创造能力的开发,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品牌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品牌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争创出口品牌的主体,要增强品牌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出口品牌发展规划,逐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外贸出口 篇7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本质上是外贸服务外包平台,其业务性质为代理出口业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将商品贸易和流通服务两个传统的环节进行分离,让企业专注贸易本身,而把外贸服务外包给综合服务企业。近年来在供应链企业、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模式实现了不断创新和发展。相比传统的代理出口,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相应的风险。

一、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定义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指:为国内中小型生产企业出口提供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服务的外贸企业。当前来看,此类企业多以信息化技术网页、系统和平台为支撑,有效地优化产业组织形式,提高外贸服务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专业化,降低外贸交易成本,以提升外贸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同时积累区域内贸易大数据,尤其是为广大中小外向型生产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目前全国范围内较大的外贸综服企业有一达通、世贸通、e贸通、融易通等。这些企业一般由出口企业自行申报并由各省商务主管部门定期分批认定,但没有认定的出口企业理论上可以先行先试,因为并无明确的准入规定文件。该类企业目前服务对象地域性明显,外贸大省中拥有该类平台企业的数量较多。

二、代理出口模式的概述

(一)外贸代理制下的代理出口

外贸代理制在1984年《国务院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即由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代理国内企业(生产或流通企业)或国外客商完成出口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无进出口经营权或在特殊商品上存在进出口资质限制的国内中小企业。该类代理出口属于法规和政策角度上的代理出口,但实践中未被代理或被代理企业广泛采用,其主要的原因包括:第一,制约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第二,自营进出口权的放开后,大部分被代理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使得稍有实力的出口企业转入自营出口。因此外贸代理制存在的出口专营体制优势不再明显,且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出口存在的困难,故使得外贸代理制的推广受到影响。

(二)真代理假自营出口

该模式一般是指专业外贸公司以自营出口形式完成代理出口服务,其实质是代理出口,该模式中,委托方为国内企业(生产或流通企业)、国外客户以及国内外隐性中间商。真代理假自营由于参与主体法律地位不清晰、有“四自三不见”式的业务操作模式之嫌,容易引发生产企业骗税问题等,在政策层面不被允许乃至明令禁止,具有较高的政策和法律风险。但是该模式在外贸实务中被广泛采用,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多数真代理假自营的出口采用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第二,报关、退税等由专业外贸公司负责,有利于减少中小企业的要素投入,提高业务效率;第三,专业外贸公司出于绩效和政策的考虑,需要通过该模式来提高出口和营收规模;第四,中小企业借助该模式,间接享受了专业的外贸服务。因此,真代理假自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出口存在的困难,也使得代理方获得了规模和融资差价等额外效益,实现双赢局面。

(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理出口

该模式由国内生产企业直接通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平台出口给国外客商,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为完成一系列出口服务,形式上需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自营采购生产企业自产出口货物,再以自营方式出口给国外客商。出于退税政策及涉税风险管控的原因,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一般会对生产企业相关资质、出口商品品类、货源地等设置准入标准,进行准入进行审核。

从各发达国家的出口模式来看,代理出口占比较高。据统计,外贸代理在日本占该国流通的90%,9大商社本身即是最大的代理商,日本7 000多家代理机构占其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0%;在德国,有6万余家代理机构占据其外贸进出口额的30%;而美国出口占比达60%以上的制成品中,有90%左右采用代理出口形式,其中代理机构包括专业外贸公司、本国大型生产企业、海外售货代理商、中小型企业联合体、贸易商联营组织等。名义上,我国的代理出口业务占比较小,但实际占比远远高于名义统计数据。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大量存在“真代理假自营”的出口模式,这种不被法律允许的行为已经对我国代理出口业带来了较大的法律和贸易风险。

因此推动出口市场分工协作,理清“扭曲”的代理出口市场,切实服务好中小出口企业,是代理出口管理方式改革的目的之一,也是外贸综合服务模式的意义所在。中国出口代理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代表的代理制创新模式将是今后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外贸综合平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各出口模式的业务流程比较

下面将参照标准的专业外贸公司自营出口业务流程,对几种代理出口模式下的业务流程进行比较分析:

1.专业外贸公司自营出口

这里的专业外贸公司自营出口是指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报关中作为“经营单位”并直接办理退税,享有出口退税收入的出口方式,通常客户为专业外贸公司所有,不包括真代理假自营的部分,如图1所示,该模式涉及的出口业务流程最为完整。

2.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理出口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只能接受生产企业委托的代理出口,不仅可以提供出口报关、收汇核销及退税申报等基础性服务,还可以提供信用融资、退税款融资、远期锁汇、信用证融资等金融服务。工厂的开票金额为收汇金额加上退税金额减去服务费,这与真代理假自营模式下的计算方法相同。当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流程管理是基于专业外贸公司流程管理的,但是部分环节因企业特点有所差异。如图2所示流程为参考“一达通”的业务管理流程。

3.真代理假自营出口

真代理假自营出口广泛存在于专业外贸公司中,除报关、收汇及退税外,也提供部分货款融资服务,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该模式中,客户一般归委托方所有,外贸公司与被代理企业签订代理和自营双套合同。 法律纠纷隐患较大,还存在部分中间商的代理出口的情况,表面毛利较高,但需要将留存的利润通过账务处理划转至中间商,税务及外部审计存在较高风险。

4.外贸代理制下的代理出口

外贸代理制下的代理人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较为清晰,但如前所述境遇尴尬,在外贸实践中占比较小。该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该模式不垫资、不退税,流程简单。

5.各外贸出口模式流程对比总结

(1)与各代理出口的代理商相比,自营出口的专业外贸公司不仅全程参与出口报关之后的所有流程,而且更为关注订单成交、组织生产和货物质量检测等出口前的环节,因为这些环节对盈利的影响大于后续环节,而且出口报关时自营出口不存在由供应商或国外客户自行委托报关行报关的情况。

(2)与另外两种代理出口相比,外贸代理制特殊在两点,即不提供融资,不申报退税,仅通过向工厂提供税务局开具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协助工厂退税,除此之外的其他流程都更为简单,情况也更为单一。

(3)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代理出口与真代理假自营出口流程上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由于退税政策要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代理出口服务对象只能是生产企业,同时为防范骗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一般会先对平台申请的客户预先进行资质审查,对出口货物品类进行限制,一般存在公开的审查标准(如注册并正常经营2年以上、限定地区的某些商品不做等),同时真代理假自营中可能存在中间商的留存利润,这一点外贸综合服务模式基本没有;另外两者在签订合同的形式及融资形式上存在细微差异,整体上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流程更程式化。

(二)各出口模式风险情况对比

如表1 所示,专业外贸公司自营出口所有风险完全自担,其收益也较高,因此一般都有健全而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相比而言,外贸代理制则是另外一种极端,即在三方代理协议中明确不承担任何代理行为之外的业务风险。

真代理假自营模式的风险承担则境遇尴尬。虽然存在代理委托协议确定其代理人地位,理论上不承担非代理性质的风险,但由于采用自营形式和购销合同,贸易实践中不可避免地承担自营出口中的部分风险和退税风险。相比来看,外贸综合服务模式则在法律上代理地位更为清晰。但与真代理假自营模式类似,由于相关法律和政策配套不完备,使得实践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难以完全避免代理行为之外的自营式风险。

四、比较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比较分析结论

通过上述业务流程和风险承担的对比分析看出,外贸综合服务模式与真代理假自营模式在业务流程上相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真代理假自营”模式的标准化和平台化。

与其他代理出口模式相比,外贸综合服务模式由于政府政策上的扶持与倾斜,比较优势显著,平台未来的外溢效应明显:

1.降低外贸交易成本。通过平台化运作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具有规模优势,改变中小微企业个体的议价弱势地位。同时通过平台“变压器”作用将原来只有大外贸企业才享受到的政府扶持政策分享到各中小企业。

2.简化外贸流程,提高外贸效率。通过外贸服务的标准化和集成化,使得不熟悉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参与外贸业务,外贸参与主体无形中扩大。同时运营效率也大大提高,以“一达通”为例,将通关时间由2~3天缩减至6小时,融资等待由10天缩减至3 天,退税周期3~6 个月缩减至最快3 天可以收到平台垫付的退税款等。

3.改善交易条件。贸易流程经由平台运作提供了贸易实质,通过规模化运作降低整体融资成本,以便捷的融资审批和较低的融资价格提升中小企业的接单能力,改善其可接受的支付条件。

4.大数据沉积衍生信用体系,大大降低交易的“信任成本”。目前“一达通”平台客户重复下单率已超过50%,未来随着历史交易数据的积累,尤其是诸多平台公司的数据能够共享,将使得外贸大数据信用体系得以建立,大大减少买卖双方的交易磋商周期。

5.政府监管效率提升。通过平台集成成千上万家中小出口企业,使得政府监管对象大为减少,监管流程扁平化,效率大为提高,同时政策传导更为精准有效。

(二)政策建议

1.完善法律细则及配套政策。当前各地平台企业不断增多,一方面平台企业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平台出口骗税风险的监控;另一方面对平台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法律环境应该予以保障,比如平台代理出口纠纷中的法律争议等。

2.平台企业自身应进一步加强客户审核。在传统对客户进行一般纳税人、生产型企业等审核的基础上,对客户出口产品的进货价格和合同价格等进行审核和追踪。在出货港口适当对货物进行抽查检验,保证货物的真实性,防范生产企业退税风险。

3.确立平台企业出口退税行为上的代理责任,即除非平台企业主动参与或配合其平台客户进行出口退税骗税之外,由于生产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骗税行为的,不应追究平台企业的责任,也就是说平台企业是退税申报的代理中介机构。平台企业必须及时共享平台数据给税务监管部门,同时内部也应建立对大额订单和随机比例小额订单进行跟踪验货,以查实其贸易真实性,并将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税务监管部门以免除其责任,这样建立平台企业自查和税务监管部门抽查相结合,以有效控制骗税等税务风险。

4.完善国税、海关等部门的监管数据信息管理能力,通过单一窗口监管系统和平台企业的大数据中心,形成货物物流追踪监控体系。国税海关等部门能即时对接到该数据库中,定期核验贸易数据。在退税政策上,有关部门应加快对新型外贸代理的针对性措施,对征纳和退税环节进行一定的改革。

摘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引领我国外贸服务行业的新业态,相比于传统代理出口模式,该模式能够减少贸易环节、降低贸易成本,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保、物流等配套服务。本文基于浙江省属外贸企业的贸易流程,由出口流程、各环节风险两方面,将外贸综合服务模式与传统代理出口模式进行详细比较分析,总结出外贸综合服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出各环节风险控制方面的政策建议。

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出口竞争力,品牌战略,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对策分析

一、我国出口竞争力现状分析

1、出口产品结构逐渐优化

从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可见, 2007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已经占到了92.1%, 初级产品只占7.9%。而2006年,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更是达到了1 655.4亿美元, 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27.9%, 比2005年高2.7个百分点。同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速14.1%, 拉动外贸出口增长l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高新技术产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带动整个商品出口的发展, 成为我国商品贸易的支柱之一。

2、出市场结构过度集中于少数国家的状况

出口市场结构过度集中于少数国家的状况趋于改善, 可见, 我国出口市场已覆盖全球五大洲, 各市场增长速度都十分迅猛。2000年排列前4位的港日美欧四大市场占我国出口比重为78.1%, 2002年这一比重降至69.1%;1994年亚洲市场占我国出口比重为60.7%, 2002年已降至52.3%, 而其它各大洲比重均有显著上升。可见我国出口市场中高度集中于少数市场的不合理状况也有所改善。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总量大、效益差, 整体盈利能力不高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通常只对出口产品数量、金额进行统计, 并使用出口额相对上年增长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我国出口发展的主要指标。而且政府在设置目标任务时, 往往只规定出口额, 而没有强调究竟产生多少效益, 重数量甚于质量。在许多产品出口中都存在“量升价减”的情况, 价格的不断下降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出口竞争力, 但对产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利润空间的下降, 企业无力进行新产品和高档产品的研发, 陷入劣质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

2、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加工贸易

比重过大

首先, 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比重, 但是在机电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比例很大。其次, 我国本土企业出口水平远不如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远远强于国有企业。因而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带来的, 并不能够反映我国本土企业真实的出口竞争力水平。

三、增强我国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1、出口总量:重数量更要重质量, 创建品牌战略

在观念上就要有所转变, 单纯出口数量的扩张而忽视效益会阻碍我国产业长期发展, 导致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退化。在政策层面上, 有关政府部门在设置目标时, 要把效益指标与数量指标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投入新产品和高档商品的开发, 努力走出量升价减、盲目压价竞争的怪圈。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还应当从强化品牌经营人手, 摆脱廉价代工的“加工车间”角色, 培养有影响力的世界品牌, 努力提高竞争的层次。

2、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造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经济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是在一定发展阶段、一定体制机制下, 资金、人力、技术、管理、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使用的结果。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体制条件下,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 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产业竞争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过程, 同时能不断满足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变化和更新的需求。

3、市场结构:多元化定位

90年代初期, 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 其主要内容是: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 减少风险。其目标是: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同时, 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改善自身国际贸易环境, 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类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但是过于集中的市场开发和过快的扩张速度, 则对中国长期国际市场开发不利。因此应当逐渐改变对少数成熟市场过度依赖的倾向, 有步骤、有选择地积极开拓正在不断发展的、结构份额显著扩张的新兴市场, 使我国出口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 以分散风险、增强应变能力, 适应我国当前产业快速发展和外贸不断扩张的需求。

4、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当今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科技应用于生产转换过程的能力, 而转换过程是由人力要素决定的。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特别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 只有创新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这里讲的创新, 主要是指四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体制创新的问题, 一个是战略创新的问题, 一个是企业文化创新, 一个是技术创新。

四、结论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 在系统分析中国总体国际竞争力以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一般水平的基础上, 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差距、制约因素和提升对策, 进而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揭示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差距、主要制约因素以及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论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控 篇9

一般来说, 现阶段出口退税政策分为两大类:一是外贸企业的“免退”税政策, 出口免征增值税, 根据退税率退还购进进项税。二是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税政策, 是出口免征增值税, 退还生产环节增值税, 生产环节退税额由于不能准确计算, 简化按出口离岸价直接乘以退税率计算, 免抵退税额参与内销增值税税款计算, 先抵扣国内增值税应纳税额, 当国内应纳税额不足以抵扣时, 退还未得以抵扣部分的税款。

一、企业出口退税工作中面临的风险

目前出口退税制度、流程经过多次的修订和完善, 出口退税管理已从线下提报、审核单证发展到目前的计算机线上审核上传信息, 但操作流程、手续依然较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口退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造成外贸企业得不到及时退税, 占用了企业流动资金。从现行的退税现状看, 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出口退税工作, 对出口企业形成风险。

1、退税调整造成经营成本增加

出口退税调整后, 征退税之差会增大, 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增加, 一旦内部经营方式调整不及时, 企业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不良局面, 并进而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 尤其对部分尤技术含量较低的自营出口企业, 成本增加后, 容易导致在国际市场中出现难以维系发展的不良情况, 部分产品因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的生存优势将丧失, 对企业短期内的发展产生比较明显的冲击力。企业成本增加后, 势必面临相对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 部分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产品, 因价格上无法保持既有的优势, 而容易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处于尴尬的发展境地, 不能保证良好的竞争能力, 尤其部分小企业, 甚至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出现大量亏损而致面临破产的境地。

2、企业对出口退税工作缺乏统筹管理

出口退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从产品的采购到产品的出口退税, 既涉及企业内部的业务、核销、财务部门, 也涉及外部供应商、外商、外经贸、海关、银行、外汇局、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工作, 由于企业退税管理部门难于对出口退税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大部分还停留在单对单的被动收集和申报工作上。事前未能对出口退税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 业务、报关、财务之间衔接不紧密, 脱节现象时有发生, 制约了单证的回收速度。事后没有及时对差异核对、跟进与监控, 导致企业出口退税相关的单证与单证、单证与电子信息不匹配, 需要重新更改单证及相关信息, 从而影响了出口退税工作。

3、单证不符耽误出口退税规定的期限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必须控制好四个期限:增值税发票开票之日30天内办理认证期限;货物报关离境之日起90天内办理退税申报期限;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180天内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期限;纸质退税凭证丢失或内容填写有误经批准可延期3个月申报期限。但企业常因有部分单证在传递过程, 因个别发票、单证不符而耽误了规定的时限。如有的产品出口后, 未及时向供应商取回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因发票、单证交到办税人员申报时发现企业申报的出口货物 (报关单) 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不一致, 未及时与供应商协调重新更正采购合同和开具增值税发票;纸质关单错的, 未及时到海关申请重打报关单;电子信息错的, 未及时到海关申请修改相关的电子信息。有的因跨境结算单证信息不能按期核销等等从而无法申请出口退税。对企业而言, 超过规定时限, 将面临不能退税的风险。

4、企业对出口退税相关流程及系统操作不熟练

在目前纸质资料与电子信息同时申报的情况下, 凡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未录入或录入退税单证信息不正确的, 税务机关不予退税。企业出口退税涉及到电子口岸“出口收汇”子系统及“出口退税”子系统的操作应用, 对于新企业或出口退税相关人员变动频繁的企业, 由于对流程及系统操作不熟练, 不能及时在出口的电子口岸上确认报关单信息及上传报关单信息, 有时在退税申报软件输错退税信息, 造成企业上报的电子信息缺失或因企业申报的电子数据与有关部门传递的相关电子信息不一致, 而无法办理退免税。

二、企业出口退税风险对策

1、加强出口退税专业人员能力培训

由于出口退税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要求相关业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组织与协调能力。因此企业必须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出口退税业务人员政策与流程实务操作培训, 如最新出口退税政策, 电子口岸系统的实用操作, 收汇核销的实用操作, 提高收汇核销系统和退税申报系统计算机操作技能, 以提高单证的申报质量, 减少企业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无谓损失。特别是人员变动时, 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发展成本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方式, 通过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整体素质等, 促使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同时, 加强对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 并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 促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如, 可采用电子商务形式, 通过在网上看样、洽谈并签约等方式, 减少产品整个产销链中的费用, 最终利于产品成本费的降低, 并利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再如, 可加强对产品原材料的采购管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可尝试将外国进口原料转换为国内质量达标原料的方式, 促使产品成本的降低。

3、制定并完善出口退税专项内部控制

企业很有必要在税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并完善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 以“出口收汇核销、报关、出口退税申报”工作流程为主线, 以中国电子口岸“出口收汇子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为平台, 构建一个有效的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 分别从核销单申领、口岸备案、核销单和报关单数据的提交、增值税发票认证、收汇核销、出口退税申报等环节对业务全过程实施控制。根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变更而实时调整, 确保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款的及时足额退回, 实现出口退税政策效益最大化目标。外贸企业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执行, 才能为出口退税搭建安全防火强。

4、充分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 部分外贸企业因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明显, 短期内较难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良好的竞争优势, 该部分企业应尽快适应新的出口制度和环境, 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可在短期内将发展眼光转回国内, 充分挖掘既往发展中的优势, 并利用优秀的发展经验,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以保证企业发展的回转资金, 防止企业因短期内出现大量亏损而陷入难以为继的局面;同时, 从长远出发, 通过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 再次拓展国际市场, 在借助国内市场保证良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应在日常加强对国际市场动态的关注, 并敏锐捕捉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 一旦产品具备较高的实力, 能适时将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 并通过国内外市场的综合效应, 实现企业的更快发展。

三、结语

际华公司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创佳绩 篇10

2月6日, 随着最后一双约旦出口鞋在际华3515公司下线装箱, 至此, 该公司出口古巴、约旦7万双订单全部按期交货。

进入2009年以来,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 3515公司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力度, 积极参加春秋两季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展会等国内外多个商品交易会, 广泛展示公司的产品和企业形象, 与外商面对面地交流。同时加强同国内贸易公司和外商的接触, 积极寻求合作意向, 发布商机。并充分利用企业网站、专门门户网络平台, 电子邮件、寄送资料等各种渠道发布公司产品信息, 宣传企业形象, 保证了公司外贸出口实现了2009年首度开门红。

我国服装外贸出口体制的若干探讨 篇11

【关键词】服装外贸;出口体制;体制探究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服装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成为国家外贸出口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在国家市场中的地位还有待提高,话语权方面还有待提升,出口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服装外贸企业出口问题

1.产品定位不准确

我国外贸服装出口企业通常都是和国外客户签订订单,直接按照客户提供的设计好的图纸进行生产,将订单销售到海外。我国外贸服装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的产品定位不甚了解,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也缺乏调研,盲目进行生产和出口。

2.缺乏品牌力量

我国外贸服装公司通常都是盲目的进行生产,没有鲜明的品牌价值观,对品牌建设也不够重视,导致企业虽然出口了很多服装,但在国外并没有知名度,还是处于最低级的加工制造环节。企业忽视了品牌的力量,导致企业无法将服装注入品牌内涵,在国际市场中只能处于整条价值链中的低端环节,没有品牌和企业知名度,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缺少自主创新意识

自主创新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我国外贸服装出口企业往往不愿意花这部分精力进行自主品牌的研发,大多都是在进行服装的模仿,导致了企业始终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国际舞台中也就缺乏相应的力量。

4.缺少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一直大力鼓励出口贸易,但是我国服装外贸企业通常都不具备和国家政策相符合的条件,所以服装外贸企业很难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国际市场中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不利于服装外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二、加强我国外贸服装企业出口策略

1.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

在信息时代中,掌握第一手信息就是掌握了资金的来源。我国外贸企业也要注重信息的来源,率先掌握国际市场上最新的需求动态,掌握市场先机。外贸服装企业要重视国际市场上流行的动态,能够清楚的掌握面料、款式、颜色、风格等的流行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向。外贸企业应该有专业的人才进行国际市场观察,建立多渠道、多经验、高水平的外贸出口体系,及时做好相关的动态信息汇总工作,并第一时间传输给国内的企业进行策略调整。

2.不断进行品牌创新

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代表着企业的文化内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人文建设。一个有品牌的企业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强大的吸引力。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企业创造自己的品牌之后,可以向国外的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口碑,对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若是有自主品牌,就可以选择其他国家的代理商,这样能够充分的提高外贸出口公司的利润,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外贸服装企业可以聘请国内和国外设计师打造自己的品牌;用广告或是赞助等方式进行品牌推广,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依靠品牌的知名度在国际市场中进行竞争。

3.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

现阶段我国外贸服装出口主要是日本、美国、欧盟等地区,这些地区经常出现贸易争端,因为人民币升值,外贸出口公司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应该鼓励外贸出口商将服装出口到其他的地区,例如非洲、东盟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外贸出口进行政策上的支持,让外贸公司寻找新的商机。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国家的汇率优惠等能够让企业迅速的积累资金进行生产,从而快速的成长为知名企业。

我国外贸出口公司经常会面临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国家要给与财政投资政策的扶持,减轻企业税收方面的压力,帮助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营销。国家还应加强国际市场法制化,科学的管理外贸企业的操作流程,帮助企业获得国际上的话语权。国家对于国际市场上的先进信息能够及时反映给企业,让企业能够迅速的组织生产,提高应对能力。

4.服装厂和外贸公司进行联盟

我国外贸出口商和服装厂一般都是出于分离的状态,外贸出口商确定了订单之后,寻找服装厂进行加工制作,然后将服装进行出口。在这个环节中,外贸出口商不了解服装厂的制作能力,只是作为一个中介机构的存在。而服装厂更是失去了国际市场先机,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维持生产。所以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外贸出口商应该和服装厂进行联合,二者一同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掌握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外贸出口商和服装厂应该建立长久合作体制,外贸出口商为服装厂提供销售信息、渠道,服装厂借助出口商将自己的商品走向国际市场,从而实现二者双赢的局面。

三、总结

我国服装外贸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压力,我国政府要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给出口企业降低税收压力,鼓励企业出口。同时企业要积极寻求一手信息,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主动权,能够快速的根据国际市场调整政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慧扬.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中国服装外贸行业发展探究[J].服装设计与工程,2011,(5):52-53

[2]郑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研究——以宁波为例[J].北方经济,2011,(7):85-86

外贸出口 篇12

一、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分析

1.交易风险

所谓交易风险指的是在贸易结果中因为汇率浮动导致交易主体收入、支出产生变动的风险。由于汇率波动频繁, 因此, 在外汇风险中, 交易风险也是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在汇率改革之后, 中小外贸企业处于劣势地位, 其面临的交易风险越来越大。所有外贸企业交易风险体现在:当国际贸易中约定的现金流的出现时, 在外汇的变动下随之发生的变动。如果企业想要确保其使用价值能够得以实现, 就要将所持货币兑换成该国货币。

我们知道, 汇率是时时波动的, 外贸企业与国外进口企业洽谈交货日期、价格等方面的问题时, 此时需要面临两国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通过公共会计规则, 企业风险会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重估”。简单来说, 就是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对合同现金流进行现值计量。如果企业的报表货币或者基础货币中应收账款或者应付账款的货币价值, 在两个资产负债表日间产生变化, 那么就意味着现金流预期值发生变化。美国在ASC 830中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显示, 货币价值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到现金流价值改变, 进而的对企业的效益的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企业对今后的现金流无法预测的话, 极有可能导致其不可控。不确定的汇率, 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今后的盈利能力和货币价值。这样, 企业在应收及应付账款上将会出现巨大损失。如果企业不存在对冲交易的话, 对于现金流量和财务方面将很难做到有效管理。因为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 很有可能超出企业预算。企业领导如果不能对现金流进行有效控制, 也就不能选择更好的金融活动进行投资。

2.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也被称之为折算风险。具体来说, 经济主体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时, 对功能货币进行转换, 体现为记账货币, 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 账面很有可能面临损失风险。这里说的功能货币指的是在经营活动中, 经济主体使用的货币, 没有币种限制。而记账货币是专门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的, 因此, 通常情况下选择本国货币。

汇率变动对企业会计风险现状的影响较大。如果企业属于跨国性质, 在进行整合时, 需要对国外全部子公司的负债及资产进行折算, 并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体现出来, 然后对经过整合之后的企业资产进行折算。在这一过程中, 由汇率波动导致的会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票价格、公司财务, 以及现金流等的方面。与交易风险不同的是, 会计风险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同, 风险也会出现损失。如果汇率产生变动, 而企业外币资产或者的其他账面数额均未变化, 实质上本币已经产生变化。会计账目发生改变对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损益。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在汇率浮动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下, 导致企业价值在未来时间面临变动风险。对于我国外贸企业来说, 在这三种外汇风险中, 影响最严重的就是经济风险。汇率变动对企业在采购原材料、产品输出等多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这些将直接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的经济风险有多大。通常情况下, 经济风险产生条件有两个, 一个是有实际货币, 另一个是价格波动。

如果一个企业面临经济风险, 那么该企业市场价值就会面临意外汇率变动的影响。而汇率变动同时也会对该企业在竞争对手市场中的市场地位, 以及市场份额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和市场价值。企业的任何商业活动只要能够将外汇风险暴露出来, 那么其经济效益也会被暴露出来, 但是经济风险还可能是因为国际间不单纯交易投资及经营活动引起的, 比如衍生于固定资产中的未来现金流。经济风险代表着企业经济前景变动, 但是这一变动是不能预测的。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主要内容就是未来现金流量在当前的价值, 比如企业的收入、产品销售, 以及其他费用。正是由于未来现金流出现变化, 才使得外贸企业受到经济风险的影响。

二、我国外贸企业预防外汇风险的主要措施

1.强化外汇风险管理能力

这就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福利等措施将一些高水平、高素质的外语、财务、技术人才引入进来并定期组织培训, 相关人员要具备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 对于相关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 通过这些工具将一些外汇信息输入进去。这样一来, 就能够根据输入信息对企业目前是否面临外汇风险、风险程度等做出判断。如果企业无法承担这方面的费用, 可以和其他外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共同协作, 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与商业银行进行商谈, 使其为企业提供类似服务, 通过银行团队建议调整企业内部运行。

2.远期结汇的选择性使用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利用规避、分散等手段在的防止损失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但是很有可能转化成确定。所以在对当前的外汇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时, 不能按照当前的损失情况进行评价。比如, 企业在付款后5个月, 企业出售长期结售汇, 汇率为6.8RMB/USD, 假如失效率是6.9RMB/USD, 很多人就会错误的认为是企业管理不当。但实际上时很难预测的, 因为还有可能是6.6RMB/USD。大部分企业的评价标准是难以利用当前损失, 这样将会对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极其不利, 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也将受到影响。

3.将外汇风险归入成本控制

近年来从汇率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 波动日渐频繁。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考虑汇率偏差。这是因为汇率波动虽然频繁, 但是在一段时间内, 也是在一个范围内进行波动的。一般情况下波动范围在3%~5%。交易双方报价时, 可以考虑这一因素。此外, 交易双方也可以自拟协议, 写明超出比例, 风险共同承担。

4.以对冲预防外汇风险

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在出口的同时也需要进口, 这时它们就有了双重身份, 既是出口商也是进口商。一旦面临外汇风险, 外贸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一身份的特点将由汇率变动导致的价格差消除。汇率下降时, 减少产品出口量, 同时也要相应减少进口支付金额, 这样就能够使影响降到最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地位的不断提升,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 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就选择人民币, 还有一些国家可以对人民币进行自由兑换, 我国相关部门正在推动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

5.尽量使用本国货币

为了扩大内需,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就包括在出口信贷中增加人民币的使用这一想法。早在2008年, 我国南部沿海一些大城市在与邻国贸易交往中就试行了这一想法。如果在交易时采用人民币能够有效隔离外汇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目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仅仅依靠外贸企业规避、分散外汇风险还是不够的, 需要国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银行积极配合, 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从宏观角度尽可能地将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降到最低, 为我国外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昊.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4, (07) .

[2]马静.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面临的外汇风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5, (15) .

[3]杨婷.关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及其防范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5, (1) .

上一篇:语文课堂的人文关怀下一篇:中国石油企业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