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食品企业(精选9篇)
出口食品企业 篇1
中国对日贸易中食品出口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一直以来, 中国对日出口食品也一直采取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 运输环节也有极为严格的流程规定。据国家质检总局介绍, 日本2007年进口中国食品102万批, 73亿美元, 占日本食品进口总量的16%, 自中国进口的食品2006年的合格率达到了99.42%, 是日本进口食品当中合格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出口食品始终保持了很高的合格率, 大量物美价廉的食品一直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 但是“饺子事件”使中国食品被笼罩上了负面阴影, 中国食品出口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一、“饺子事件”回顾
2008年1月30日下午, 日本厚生省通过我国驻日使馆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 日本发生消费者因食用中国出口速冻饺子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生产企业为河北石家庄天洋食品厂, 涉及的两批产品分别为2007年10月1日生产的13克规格和10月20日生产的14克规格猪肉白菜馅饺子, 产品被检验出含甲胺磷。甲胺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 是一种高毒农药。对此, 中方首先表示对日本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十分关切, 希望他们早日康复, 国家质检总局当天立即派出专家组联合公安部门一同赴河北展开调查。2月28日上午, 就一个月来在中日间掀起轩然大波的“毒饺子”事件, 中国政府发言人做出了正式回应, 称该事件是“人为的个案”, 而且“在中国境内人为投毒的可能性极小”。而由于此前日本媒体已经制造出“在中国投毒可能性较大”的舆论, 这件事对中国食品的形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2月18日在饺子事件还悬而未决之时, 又有日本媒体报道一批中国加工出口日本的冷冻鲐鱼, 检出敌敌畏农药残留。紧接着, 日本广岛县2月19日宣布, 从中国进口的“青岛韭菜肉包”的皮和馅中含有甲胺磷。可最后的检测结果证明这些产品都没有问题, 但错误的信息引导对有关企业却造成了损害。
二、“饺子事件”使中国食品被笼罩负面阴影
神户华侨总会会长鲍先生说, “这次的饺子事件本来是一次个别原因造成的偶然事件, 可日本媒体的大量炒作报道, 给日本老百姓造成了所有的中国食品都不安全的感觉。”受“饺子中毒事件”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消费者普遍担心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有很多人表示不愿意、不敢再购买中国的食品。据日本相关媒体调查, 最近, 已有75.9%的日本国民表示不再购买来自中国的食品, 而事件发生前, 表示购买中国食品的人占调查总数的57.9%。据日本共同社2月28日报道, 受“毒饺子”事件影响, 日本东北6县、首都圈1都7县, 以及札幌三地的生活协同组合 (日本的一种消费合作社, 简称生协) 决定, 将从今春起全面停止销售中国产加工食品。据报道, “毒饺子”事件曝光后, 上述三地采取了商品上标注产地名等应对措施, 但中国产食品的销量仍持续下降, 于是作出停售决定。据悉, 日本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日前已对中国工厂展开调查, 各地生协将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停售期限。日本鱼市场也出现“中国恐慌症”, 许多使用中国海鲜的寿司店, 现在都转而抢购日本货。
三、“饺子事件”使中国食品出口企业严重受损
受“毒饺事件”直接冲击的中国企业是中国河北天洋食品加工厂, 继而, 这种影响像传染病一样慢慢扩散到全国各地, 各地对日食品出口速度明显放慢, 成交量显著降低。以山东省为例, 从今年2月下旬开始, 对日食品的出口几乎全面报停, 由于发货节奏放慢甚至发不出货去, 货款回收时间延长, 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同时, 检测、仓储、通关等成本费用显著增加, 我对日食品出口成本不断上涨, 食品出口企业在遭遇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之后如今又雪上加霜, 如果这种情形不改变, 很多食品出口企业将濒临破产的边缘。
鉴于“饺子事件”的不良影响, 中日两国应在互信的基础上, 建立沟通机制, 利用中日产业的互补性, 互利共赢。同时中国食品出口企业也应多方位开拓市场, 力求在多变的国际风云中, 站稳脚跟, 沉着应对。
出口食品企业 篇2
审查工作细则
1.目的
为确保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工作的有效实施,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制订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储存企业的备案工作,不包括出口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企业。
3.负责部门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组织实施全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所辖区域内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和监督检查工作。
4.工作程序 4.1 申请材料
4.1.1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申请书(附件1); 4.1.2 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正本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4.1.3 企业承诺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进口国(地区)要求的自我声明和自我评估表(附件2);
4.1.4 企业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文件,包括以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文件;
4.1.5 厂区平面图、车间平面图、人流图、物流图、产品工艺流程图等和关键加工环节信息;
4.1.6 申请备案产品的说明书和生产加工工艺资料;企业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来源和使用方法等资料;
4.1.7 依法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应提供正本及复印件,有其他特别许可规定的,应提供相关许可证明材料;
4.1.8 企业卫生质量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的基本情况;
4.1.9 通过认证以及企业内部实验室资质等有关情况。4.2 备案条件
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和相关卫生规范所规定的卫生条件。
4.3 备案期限
备案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技术审核(文件审核、现场检查、跟踪检查)时间30个工作日,不计算在备案办理时限内。因企业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文件审核和现场检查的,或现场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未能完成整改的,延长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时限内。
4.4 申请
申请人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提交申请材料,提出申请。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其分支检验检疫机构代为受理备案申请、组织技术审核。
4.5 受理
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可以是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也可以是受委托的分支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下同)应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审查的内容包括:申请事项是否属于备案管理范围;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是否需要提交补正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附件3),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通知申请人在30日内补正材料。申请人逾期未补正材料的,视为申请人自动撤回申请。
申请材料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向申请人出具《申请受理通知书》(附件4)。
申请事项不属于备案范围的,或审查发现企业提交虚假材料的,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应做出不予受理决定,出具《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附件5)。
4.6 技术审核
做出受理决定后,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10个工作日内指定评审组并将企业申请材料移交评审组。评审组负责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文件审核和对需现场检查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及组织对企业跟踪检查。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根据《管理规定》制定本局具体的需现场检查企业的实施范围。未列入现场检查实施范围的企业,如评审组根据文件审核结果,认为仍需要现场检查的,经报告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确认同意后可对企业实施现场检查。
采用企业获得第三方认证结果的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发布。
评审组文件审核认为企业需要补正材料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通知申请人在30日内提交材料。申请人逾期未补正材料的或申请人提交材料仍不符合要求的,评审组向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报告。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备案通知书》(附件6)。
需现场检查的,经文件审核符合要求后,评审组与申请人商定现场检查日期。现场检查存在不符合项的,评审组要求企业在合理的限定时间内完成整改。评审组应组织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评审组在评审结束后向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提交评审报告和相关材料。
4.7 审批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自收到评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予以备案的决定。
4.7.1 审查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应对评审组上报评审报告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组织现场复查,填写审查意见并上报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主管领导。
4.7.2 批准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主管领导根据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提交的报批材料和审查意见,做出是否准予备案的决定。
4.7.3 发证
对准予备案的, 由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颁发《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以下简称《备案证明》)。对不予备案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应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备案通知书》(附件6)。4.8 公布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名录并报国家认监委。
4.9 变更和重新办理 4.9.1变更
获证企业在备案有效期内,出现需要变更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授权负责人)和营业执照信息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填写《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变更/重新办理申请书》(附件7)并提交相关资料,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报告,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按工作程序办理变更。
4.9.2 重新办理
获证企业在备案有效期内生产地址搬迁、新建或改建生产车间、增加或减少备案品种,以及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的,应当在变化前填写《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变更/重新办理申请书》(附件7)并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视情况予以重新办理相关备案事项,必要时按初次申请备案的工作程序重新备案。
对准予变更和重新办理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必要时颁发新的《备案证明》;对不予变更和重新办理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出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不予变更/重新办理通知书》(附件8)。
4.10 延续备案
《备案证明》的有效期4年。获证企业应至少在《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提出延续备案申请。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工作程序对获证企业进行复查评审,做出是否准予延续备案的决定。
5.监督管理 5.1 内部工作监督
国家认监委、检验检疫机构法制监督部门按有关规定对备案工作进行监督。
5.2 对评审工作的监督
国家认监委、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对评审组的评审工作进行监督。
5.3 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
国家认监委、检验检疫机构按《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获证企业实施监督管理。检验检疫机构应对企业进行的日常监管和定期监管。
国家认监委可根据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情况,督促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按有关规定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理。
5.4 问题处理
5.4.1 限期整改、暂停使用《备案证明》
获证企业存在《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情形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按相关工作程序,向企业出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限期整改和暂停使用备案证明通知书》(附件9),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暂停使用《备案证明》。经审查,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整改合格后,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应向企业出具《恢复使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通知书》(附件10)。
5.4.2 注销《备案证明》
获证企业存在《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按相关工作程序,向企业出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注销备案通知书》(附件11)并收回该企业的备案证明,予以公布,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
5.4.3 撤销《备案证明》
获证企业存在《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主管部门按相关工作程序,向企业出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撤销备案通知书》(附件 12),收回该企业的《备案证明》,予以公布,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
6.附则
本工作规范由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附件:
1.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申请书
2.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自我声明和自我评估表 3.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 4.申请受理通知书 5.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6.不予备案通知书
7.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变更/重新办理申请书 8.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不予变更/重新办理通知书 9.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限期整改和暂停使用备案证明通知书
出口食品企业 篇3
作为新疆出口食品示范基地的中亚食品研发中心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发展形势, 加大出口力度, 提高在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市场占有率, 优化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 引进TPM管理模式。
1 中亚食品研发中心生产特点
1.1 流水线生产
中亚食品研发中心的主要产品为调味番茄酱、调味辣椒酱、蔬菜罐头、特色小浆果果酱4大类, 近50余种罐头产品。所有罐藏食品的生产流程为:原材料的验收、预处理→调配、灌装→封口、杀菌→成品。流水线是一个各环节紧密联系的整体,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整个流水线将陷入瘫痪。
1.2 季节性强
中亚食品主打产品之一的蔬菜罐头, 原料是夏季农田成熟的果蔬产品, 受到季节的限制。夏季7、8、9三个月为了完成经销商众多的订单, 设备、人员全天满负荷生产, 此时是生产的高峰期, 也是设备磨损的高峰期。
1.3 多品种、小批量
中亚食品本着科技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 为适应消费者需求, 不断研发新产品投放市场, 每一个新产品从研发的雏形到投放市场形成规模站稳脚跟, 都是经由多品种、小批量的反复试验实现的。
2 用TPM方法评价中亚食品研发中心现有设备效率[3]
2.1 活动初期主要辣椒酱生产设备综合效率OEE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计算
OEE即设备综合效率, 其本质就是设备负荷设计内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设备综合效率, 由设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和合格品率相乘而得。其中性能开动率是净开动率与速度开动率相乘的结果。设备的综合效率反映了设备在计划开动时间, 即负荷时间内有价值的利用情况[4]。
下面以开展TPM初期辣椒酱生产设备造型线为例, 计算有效作业率和综合效率OEE。
当月产量为21 745件, 非合格品数258件, 理论单件生产时间1.5件/分钟;负荷时间=总工作时间-计划停机时间=29 042分钟;实际件时产量=本月实际产量÷负荷时间=0.749件/分钟;有效作业率=实际件时产量÷理论件时产量=49.92%;开动时间=总工作时间-计划停机时间-故障停机时间-非计划停机时间=29 700-658-3 105-2 350=23 587分钟;时间开动率=开动时间÷负荷时间=81.22%;速度开动率=理论加工周期÷实际加工周期=理论件时产量÷实际件时产量=2;净开动率=加工数量×有效作业率÷总工作时间=36.55%;性能开动率=速度开动率×净开动率=73.10%;合格品率= (加工数量-非合格品数) ÷加工数量= (21 745-258) ÷21 745=98.81%;设备综合效率OEE=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58.67%。
通过计算OEE及对设备综合效率的分析, 可以系统地找出阻碍设备综合效率提高的因素, 提出改善或纠正措施, 确保企业的持续改进,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5]。
2.2 利用OEE计算分析设备损失情况[6]
以生产线为例, 根据2.1节计算的结果和TPM活动中六大损失和OEE的关系, 可以看到这条生产线的有效作业率为49.92%, OEE值为58.67%, 运行状况一般, 中亚食品员工在TPM活动初期对2010年1月的杀菌线进行了OEE损失原因分析:设备故障停机率为62%, 高出目标值3.88%, 故障次数为31次。
故障原因分析: (1) 调配:调配锅、前杀菌机出现管道漏酱, 需停机焊接管道; (2) 洗瓶:由于机器老化, 链道断裂出现的概率较大且蒸汽、水供应不足; (3) 灌装:灌装量不稳定, 超过规定净含量范围时, 需停机维修调试;灌装机温度不稳定, 出现与前杀菌机数显温度不一致现象, 需停机维修调试; (4) 旋盖:出现扭紧值或安全值超出规定范围现象时, 需立即停机进行维修;出现压盖现象 (外表看似符合要求, 实际一碰即掉) , 需停机维修; (5) 杀菌:杀菌温度计温度显示未达到规定范围, 需停止灌装, 维修调试; (6) 套标机:出现斜套现象, 需停机维修, 频率比较频繁; (7) 贴标:贴标出现斜标、双标现象, 需停机调试贴标机; (8) 缩膜机:出现链道断裂情况, 需补接。
2010年全年BMD造型线的OEE平均值为58.67%, 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显然, 通过OEE分析工具及开展TPM活动, 员工能较好地找到造成损失的原因, 并且加以改进, 从而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3 TPM在中亚食品研发中心的总体设计
3.1 适宜中亚食品研发中心的TPM组成体系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在结合专家研究的结论的同时, 中亚食品研发中心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了一些比较和尝试, 最终确立了以5S活动为基础, 工作小组贯穿始终, 重点推行合理化提案活动、自主维护活动、效益改善活动的TPM体系。其特点如下:新体系的3个部分既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内容, 各部分可以分期分步实施, 3个部分之间又有互补、促进的关系, 某一方面的有效实施可以很好地影响和推动其他方面的实施。也可以将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齐头并进, 推进改革, 集中资源有效推动3个方面活动的开展。新TPM体系还可以使改善活动与ISO 9000系列标准和ISO 14000系列标准认证活动有机结合。质量方面与环境改善方面的课题可以在ISO体系内开展活动, 以免造成活动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3.2 TPM活动的推进步骤
经改善的TPM活动推进分为4个阶段12个步骤 (见表2) 。从1到12个步骤只是活动导入的过程, 导入的结束并不是活动的完结, TPM活动要求持续、有效、自主地推进[7]。
TPM活动是一个能为企业带来变革的效益活动, 要推进这项活动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准备[7]。导入准备阶段:第1~5步骤;活动开始阶段:第6步骤;活动实施阶段:第7~10步骤;活动的总结和提高阶段:第11~12步骤。
我们知道, 企业高层的认识与意志是TPM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 所以, 首先开展厂高层理解和认识活动。导入这项活动会有一定的资源 (人力、物力和财力) 投入, 企业的高层要对这项活动充满信心, 坚定地支持活动的开展, 对TPM活动长期保持热情, 并且以一定的方式 (经常地、持续地) 传递给企业的全体员工, 使TPM活动的推进工作有效地坚持。其次, 很有必要对各个层次的员工进行系统的TPM培训, 让员工理解TPM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推进程序及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再次, 营造一种适合于活动开展的气氛, 进行一定的宣传 (标语、板报、报纸、横幅以及口号的征集等) 。
4 结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全面生产维护是一项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是新疆中亚食品研发中心 (有限公司) 在全面生产维护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及如何提高操作员工在设备维修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是TPM活动在今后的实施中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探讨的问题。
摘要:本文提出在中亚食品研发中心设备管理中导入了TPM活动。重点研究了TPM活动体系的建立过程, 确定了以5S活动为先导, 以合理化提案活动、自主维护体系建立及效益改善活动等几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TPM活动过程。在TPM活动体系的研究中, 主要从中亚食品研发中心辣椒酱生产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注重基础保养与预防性维修的自主维护体系和自主的小组团队活动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模式。
关键词:TPM,中亚食品研发中心,应用研究,设备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高福成.TPM活动常用手法概要 (上) [J].中国质量, 2006 (2) .
[2]赵维印.关于中国设备管理模式的思考——兼评日本TPM在中国的推广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 2005 (12) :40-43.
[3]齐二石, 程文明.丰田生产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其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4) :141-143.
[4]肖伟.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模式——TPM活动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 2003 (3) :113.
[5]郁黎扬.“设备综合效率”在宝钢的应用与分析[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2002, 5 (3) :164-167.
[6]李志强.TPM在FAW-VW二厂焊装车间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8.
出口食品企业 篇4
第15号)
【发布单位】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认监委2002年第15号
【发布日期】 2002-12-19
【生效日期】 2003-01-18
【效力】
【备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2年第1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国家认监委制定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现予以公告,自2003年1月18日起施行。
附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
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主管全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国外卫生注册工作。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所辖地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的评审和注册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向国外申请卫生注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证书或者卫生登记证书;
(二)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拟申请卫生注册的国家或者地区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稳定,最近一年内未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
(四)能够维护国家的声誉和企业的信誉。
第四条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应当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能够证明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有关资料以及厂区平面图、车间平面图、工艺流程图、卫生质量体系文件、主要生产工序的图片和国外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等。
第五条 受理申请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组成评审小组(评审人员至少3 人,其中主任评审员不少于2 人),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的审查。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符合要求的,应当组织对申请企业进行现场评审。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企业在30 日内对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进行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六条 评审依据:
(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规定的卫生注册评审依据;
(二)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主管当局规定的技术规范和卫生管理要求。
第七条 经现场评审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企业6 个月内不得重新提出申请。
第八条 评审组应当做好现场评审记录,出具评审报告,对评审结果负责。
第九条 申请企业经评审符合要求的,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填写《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推荐表》(格式附后), 并连同有关申请材料(必要时)一并上报国家认监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注册申请要求, 逐项核实推荐所需的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
第十条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上报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材料,经国家认监委审核符合要求的,由国家认监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的名义)统一向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主管当局推荐。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上报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材料,经国家认监委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对外推荐。
国家认监委对被推荐企业卫生条件等需要核实的,可以直接组成评审组进行复审,经复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对外推荐。
第十一条有关国家或者地区主管当局要求来华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或者复查的,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安排,有关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通知被检查企业。
第十二条 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企业,应当保证本企业能够持续满足卫生注册条件,可以随时接受有关国家或者地区主管当局的检查。
第十三条 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企业,由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和有关国家或者地区主管当局规定的要求,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第十四条 直属检验检疫局对获得国外卫生注册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
第十五条 对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注册登记编号,实行专厂、专号、专用管理。注册企业不得将其他企业加工的产品以本企业注册登记编号出口。违反专厂、专号、专用管理规定,国家认监委可吊销其国外卫生注册。被吊销国外卫生注册的企业,自被吊销之日起一年内不得申请国外卫生注册。
第十六条 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受理出口食品报检时,应当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注册编号进行验证。对违反专厂、专号、专用的,不得受理报检、放行。
第十七条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注册证书或者登记证书被吊销或者自动失效的,其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资格自动失效。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将上述情况及时报国家认监委。
第十八条 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其出口产品在国外出现质量安全卫生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国家认监委吊销其对国外卫生注册资格,并向国外相关机构通报。被吊销国外卫生注册资格的企业,自被吊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请恢复对相关国家的注册资格。
第十九条 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连续12 个月未向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注册产品的,应当在恢复对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注册产品前30 日内,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申请复查。经复查合格的企业,方可向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出口产品。
第二十条 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评审、复审和接待国外官方检查、复查的费用由申请对国外卫生注册的企业承担。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出口食品企业 篇5
1 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及其通报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整理。
1.1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情况
从表1及图1可以看出,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类别主要是禽肉及杂碎、畜肉及杂碎, 近6年来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总额为61.47亿美元, 禽肉及杂碎、畜肉及杂碎总出口额分别为32.1亿美元和27.36亿美元, 占全部动物源性食品出口总数的66.87%。
1.2 动物源性食品标签的通报
1.2.1 WTO成员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通报情况。
根据对我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提供的TBT/SPS通报进行的统计, 2009~2014年WTO各成员国有关食品标签的通报共有2970项 (见表2) , 动物源性食品标签通报共有782条, 且占食品标签通报的比例从2010年的20.4%上升到2014年的29.6%。表现形式主要有标签标准通则和一般要求、健康声称、营养标签、原产地标签。其中标准通则365项, 一般要求221项, 其余的健康声称、营养标签和原产地标签成为动物源性食品标签通报的重点内容, 且通报内容的范围逐渐加大 (见图2) 。
1.2.2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通报。
一是我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主要出口国 (地区) 通报数逐年上升。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 (地区) 成员十分重视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的制修订。近6年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国或地区对食品标签通报数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从2009年的29起上升到2014年的49起。尤其是日本近年来对此方面的要求逐渐严格, 通报数量最多, 且不断提升。二是不同种类产品通报比例各国或地区不同。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作为主要的通报国家 (地区) , 其通报产品种类比重不同 (见图3) 。例如日本在奶类、乳制品方面, 超过其他三地通报总数之和, 家禽类制品中的比例也占到47%;在肉制品分类下, 四地的通报比例相对均匀;家禽类制品中, 美国的通报比例达到29%, 超过欧、韩通报数量之和。
2 动物源性食品主要出口国 (地区) 食品标签管理体制
欧盟对于食品标签的立法分为欧盟层级和成员国层级, 欧盟层面上的食品标签由健康和消费者保护总司负责, 成员国层面上的食品标签由各国的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则表现为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整个欧盟采取欧盟委员会统一管理, 各成员国分头监管的模式, 两个层级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 欧盟层级和各国层级之间对于动物源性食品标签合格评定的信息共享, 因此欧盟的标签壁垒更为严格。
美国采用多级政府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 各级政府负责其司法管辖区域内的所有食品, 并根据产品类别划分食品标签的监管职能。对于进口的产品同一行政部门可以采用连续性的包括每个产品流通环节的链式监管模式。在美国境内销售的除肉类和禽类以外进口食品 (包括带壳蛋类) 的安全、卫生和精确标识由食品药品管理局负责;而肉类、禽类和蛋类产品的安全、卫生和精确标识则由食品药品管理局负责。
“JAS法”、“食品卫生法”和“增进健康法”是日本食品标签管理模式的基础, 三部法律侧重点和角度不同, 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专门的食品标签法案, 对紧扣的食品标签进行统一管理。例如食品标签中关于营养成分的内容则主要以“增进健康法”为依据。
韩国在食品标签的监管上实行官方与半官方相结合, 卫生安全厅和行业协会从结构上进行垂直管理, 部门划分明确。各部门下设具体管理局, 负责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 例如农林部内设农产品质量管理局、畜产品质量管理局和海洋渔业部, 负责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包括水产品及其标签方面对策的拟定、法律法规的制定、检验检疫等。
3 动物源性食品主要出口国食品标签壁垒的我国企业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和行业协会层面
3.1.1 加强政府功能, 提供信息和便利条件。
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国家质检总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为了解企业遭受食品标签壁垒的情况, 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行业商会等多种社会团体应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有关情况, 建议有关部门及时跟踪了解食品标签规定, 搜集全国企业碰到的食品标签技术贸易壁垒, 并通过各种途径, 例如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相关企业, 使得相关企业能从别的企业的壁垒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 减少食品标签技术贸易壁垒案例。
3.1.2 加强对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措施的帮助与指导。
检验检疫和商务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联络, 通过开展联合调研、联合培训等方式, 加强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 并选择出口食品贸易量大的地区适时开展食品标签培训班, 设专人专职定期搜集、通报各类标签及其他类技术贸易壁垒的信息及通报, 提前避免企业发生贸易壁垒, 并在发生贸易壁垒的时候能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和指导。
3.1.3 建立信息网络,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建议建立多层次的动物源性食品标签信息获取机制, 通过官方通报、网络搜集、企业联系点等方式密切追踪国外动态和措施, 尤其对于上海市动物源性食品出口较多的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响应动态要密切关注,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以建立统一的动物源性食品标签技术贸易壁垒的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全市全产业信息网络资源共享。通过实施职能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 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联合应对机制。
3.2 企业层面
3.2.1 了解出口国的有关规定和规则。
动物源性食品出口企业要积极学习WTO/TBT规则, 并用有关条款和规则来保护自己, 在发货前要仔细确认, 防患于未然, 遭到壁垒的时候也要仔细对照规则, 以尽量保护自己并降低损失。同时食品出口企业也必须了解出口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 要时刻警惕出口国对于标签的要求, 并引起重视, 成立专业团队来密切关注食品标签法规的修订和实施日期, 及时关注法规动态, 积极与客户沟通, 了解出口国最新的标签要求, 确保标签标示持续符合出口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2.2 积极向政府反映标签要求的变化及通报。
在出口食品前, 企业应通过多方渠道掌握出口食品标签的管理规定, 按照相关要求制作标签, 提高食品标签的质量。同时, 企业若认为食品标签规定有不合理之处, 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技术贸易壁垒, 可以向我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反映, 尝试通过国家政府部门之间的磋商努力解决有关问题。
摘要:食品标签壁垒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保护本国市场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动物源性食品标签占食品标签通报的比例逐年上升,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主要出口国通报数也逐年上升, 主要出口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管理体制和要求对于我国出口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及其通报统计的基础上, 分析我国的出口及通报情况, 并比较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管理体制, 最后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食品标签,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胡树国, 兰冬梅, 许平, 等.我国同国外食品标签标准的对比研究[J].福建轻纺, 2015 (3) :40-47.
[2]郭奕亮, 许如苏, 林利明, 动物源性食品的贸易壁垒与对策[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3 (2) :4-6.
[3]吕青, 刘勇, 张明.出口动物源性食品新技术贸易壁垒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 :761-762.
[4]宋明顺, 张霞, 朱婷婷, 方兴华.基于消费者认知的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研究[J].标准科学, 2015 (1) :12-16.
[5]幸汐媛, 李江华, 郑风田, 等。欧盟动物源性食品法规体系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2 (8) :43-47.
出口食品企业 篇6
一、宿迁罐头食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中粮集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罐头食品的生产与销售, 带动了国内罐头食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 苏北宿迁罐头工业发展同样迅速, 产量与出口量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10年上半年, 宿迁市完成进出口4.46亿美元, 出口3.33亿美元, 其中罐头产品的出口比例为30.03%左右。宿迁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发展各种罐头产品的生产, 外销产品有梅林牌芦笋、黄桃、蘑菇、什锦果蔬等五十多个品种, 产品远销美国、欧州、加拿大、韩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芦笋和黄桃两个品种被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定中心认定为有机产品。该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利用市郊芦笋、黄桃、樱桃番茄等绿色农产品资源, 重点发展罐头、脱水及速冻出口产品, 力争未来三年内加工量突破10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公司的目标是进行广泛的国际市场调查, 了解国际市场上的供给需求状况, 找出自身的不足, 弥补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差距;人工栽培无公害的作物加工成罐头,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打造强有力的罐头食品出口竞争优势。
二、如何提高宿迁罐头食品出口竞争力
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曾提出SWOT分析法, 又称为态势分析法, SWOT分别是:strengths (优势) 、weaknesses (劣势) 、opportunities (机会) 、threats (威胁) 。SWOT分析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加以综合分析, 然后再调整企业资源及策略来达成企业的目标。我们采用这种分析法, 结合宿迁罐头食品自身发展的情况, 分析内外部因素, 以此达到提高出口竞争力的目的。
(一) 充分发挥优势, 提高出口竞争力
第一, 产品自身优势。宿迁罐头食品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强势龙头企业, 成为本地区绿色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先锋。其产品方便食用、便于携带且营养丰富;种类齐全、卫生健康且食用安全;常温保存、无污染且新鲜无菌;节能环保、省水、省电且远离油烟;空瓶空罐可再回收。第二, 价格低廉优势。首先, 我们在生产中采用当季大批量产品加工而避开反季节的高价原材料;其次, 我们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支撑着外贸实务的发展。当今世界,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的发展而独立进行, 即各国都通过国际贸易这个“传递”渠道, 促进相互的经济合作。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每一个参与贸易的国家应选择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易, 获得比封闭条件更多的利益;而H-O理论认为, 这种相对优势的产品主要体现在某国或某地区相对丰富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所以说, 我们出口的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来源于宿迁地区相对便宜的劳动力价格。
(二) 针对劣势, 提出增强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宿迁罐头食品厂在信息交流能力、运输能力等方面较发达城市弱一些。宿迁位于江苏北部, 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 虽然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但目前港埠没有形成规模, 配套设施亟须完善;虽有宿迁港、洋北港、泗阳港、皂河港等港口, 但与公路、铁路及重要航道的衔接不畅, 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且高等级航道太少。我们国家有近80%的货物是通过海运来完成进出口贸易的, 因为海洋运输具有运费低、运量大等优点。而宿迁罐头食品等产品却享受不到这一优势。同时, 宿迁也没有飞机场和火车站, 这会增加我们谈判、选择贸易术语, 尤其是运输方面的成本。据此, 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弥补劣势:理论上, 实行规模经济, 通过出口扩大增加产量, 降低成本;采用新技术和新管理办法, 增加出口数量、提高出口的质量;进行制度创新, 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 降低交易费用, 进而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实践中, 我们通过谈判正确使用贸易术语;发挥物流公司的作用;政府加大对水运建设资金的投资;推进徐洪河等航道的整治工程, 推进水路运输企业与大型电厂、生产制造企业、商业营销企业及公路、铁路、航运等运输方式的协调与合作;加强行业管理与引导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规划, 落实港埠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水路运输企业由承运人转向第三方物流代理服务, 逐步适应水路运输市场需要。
(三) 把握机会, 夯实出口产品的基础
宿迁罐头食品的出口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稳步上升。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外两个市场, 借助“生态宿迁”的影响力, 抓住机遇发展龙头企业。迈克尔·波特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理论认为,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 需要几个推动因素, 即要素的推动、投资的推动、创新的推动、财富的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张晓晶提出, 我们应正确认识政府创造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贸易环境的行为。针对宿迁经济发展状况, 为了强化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 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积累力度, 加强教育投资, 达到要素优化配置使用。同时, 企业应在政府的支持下抓住机会, 组织访问团学习先进经验, 实行出口奖励制度, 建立商业情报网向出口厂商提供信息, 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企业应进行产品的创新, 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以增强经济适应能力、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支持出口企业的发展, 达到扩大出口市场份额, 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企业还可以利用政府调高出口退税率等机会迅速扩大生产、增加出口。
(四) 灵活应对国外“新贸易壁垒”的威胁
随着国际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 无污染、纯天然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爱。新贸易壁垒的产生更多地源于考虑食品对人类健康、安全及环境的影响。据商务部调查显示, 每年我国有90%左右的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我们的罐头食品出口质量标准整体上达到了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但由于进口国对食品生产中的农药残存、化肥使用量及加工中的防腐剂、添加剂、色素含量等要求越来越严格, 面对国外制定的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时, 出口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此, 我们应完善技术、环境等体系建设, 充分了解其他国家设置的技术、环境壁垒, 绕开出口中遇见的障碍, 关键是从本质上建立罐头食品产业的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检查制度及质量检测体系, 制定并完善罐头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出口的市场监管能力、加强生产与科技合作;同时, 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遭遇国外的绿色壁垒限制时, 灵活调整企业的贸易地理方向, 达到“东方不亮, 西方亮”的效果。
三、前景分析
(一) 进一步拓宽出口市场
近年来, 在江苏省的带动下、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招商引资的推动下, 宿迁罐头食品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我们已经改变了过去“只拉车, 不看路”的落后发展观念,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据了解, 2010年4月份连云港市港口管理局和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到宿迁市调研内河港口发展和航道建设情况。宿迁作为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经过的主要城市之一, 未来港口发展前景良好, 将来宿迁港口成立后, 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自由竞争环境中, 本土进出口企业要获得生存, 还需要根据出口食品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国外信息,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使食品出口顺畅;需要提升技术水平, 挖掘潜能, 把握机会, 发挥优势, 避开劣势, 积极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 提高贸易依存度, 尤其是出口依存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促销和商贸洽谈活动, 不断提高罐头食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最终达到拓展出口贸易渠道的目的。
(二)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近年来, 我们的罐头食品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且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但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助理林焜辉强调:“从价格走势上看, 国产罐头出口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又迎来了新一轮的低价销售期。在各种成本只高不跌、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这种出口增加方式不可能给行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后劲。”因为一定时期内人民币的升值, 使得用本国货币生产的产品折合成外币时价格上升, 而食品加工业的环保及食品安全等各项费用较高, 成本高即收益低, 如在生产经营上稍有不慎, 就会导致产品亏损。所以, 我们不可能为了盲目地追求出口创汇收入而扩大出口。因此, 罐头出口企业在控制成本、确保安全质量的同时, 应将人民币汇率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以保持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总之, 宿迁罐头食品出口虽然会面临或多或少的问题, 但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
摘要:随着我国食品业的快速发展, 食品的出口也获得巨大的发展。我国虽然是食品生产和贸易的大国, 但还不是食品生产和贸易的强国, 食品出口的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宿迁罐头食品的出口为例, 通过对其现状分析,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提出有效的措施增强宿迁罐头食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并结合经济发展动态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食品出口,竞争力,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食品产业网.http://www.foodqs.cn/.
[2]中国农业网.http://www.zgny.com.cn/.
我国能成为食品出口大国吗? 篇7
我国是一个粮食大国, 却是一个食品小国。我国大的食品公司现在还很难找到, 而来自西欧小国瑞士的雀巢食品公司一年的营业额200多亿美元。
食品工业, 有狭义与广义两种。所谓狭义的食品工业是指以农、水、畜产品为原料, 经加工调理制成加工食品的工业;广义的食品工业, 除包括上述狭义的食品工业外, 还包括食品添加物、食品器具、食品机械及食品包装材料等相关工业。
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调节农产品供需,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食品工业为农业的下游产业, 其发展与农业发展环环相扣, 且与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从国际农产品贸易趋势来看, 加工品的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占农产品加工产值大都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 而我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都在90%以上, 我国还只有20%~30%;发展国家工业生产和食品加工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80%, 我国还不到30%。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研究很少对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我国的许多农产品目前已呈剩余状态。许多农副产品均以卖原料为主, 不但价格低, 效益差, 而且“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不断出现“卖粮难”、“卖果难”、“卖菜难”等现象。目前我国普遍缺乏果品加工保鲜设施, 累累果实却变成老大难问题。加工流通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瓶颈。从长远发展来看, 流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唯有通过加工才能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1. 消费模式与收入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 人们的消费需求模式也在改变。收入的增加将带来新的消费习惯, 例如对快餐需求的增加, 外出就餐的机会增加等。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和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0%左右, 而我国则不足30%。
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对人均GDP的弹性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都在1以上, 即食品工业产值增长快于人均GDP的增长。我国1992-1997年间, 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支出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弹性高达1.59。从1997年开始, 我国食品工业已成为工业部门中的第一大产业。
根据对全球20多个国家的食品消费模式研究证明, 消费需求模式与收入的关系可以分成3类:第一阶段是温饱阶段, 人均年收入低于1 000美元 (平价购买力) , 主要满足于得到基本生存的物质, 比如粮食、油脂、水果、蔬菜等。对产品数量的追求大过质量的追求。我国大部分的居民还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小康阶段, 即人均收入介于1 000~7 500美元阶段。这个阶段的消费模式主要包括:以奶及乳制品、肉、鱼、禽、蛋等消费为主, 生活更强调数量而不是质量。
第三个阶段为“贵族”阶段, 收入大于7 500美元, 更追求加工型的产品, 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 更喜欢外出就餐。发达国家已达到这个阶段。
根据上述理论, 我们的城镇居民收入, 按购买力人民币与美元比率1:5, 我们城镇居民的收入从1996年开始已经越过1 000美元温饱线, 正在向小康转变。所以目前我国有30%的居民消费习惯正处于转折时期。
以乳品为例, 我国的消费模式变化为:大、中城市中奶类消费正在从以往的保健型食品逐渐转向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 消费结构和方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大中城市是商品奶和奶制品的主要消费市场, 奶类消费在城市居民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奶类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从主要是婴幼儿、病人和老人逐渐扩大到不同的年龄组别;奶类消费方式从传统的品种、口味、供应渠道的单一化, 向品种、口味多样化、供应渠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旅游的深入发展, 消费者直接采购成品、半成品的现象日益普遍。一些方便卫生、味道好、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熟肉制品销量激增。随着家庭组成的小型化, 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 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渐渐发生变化。西式肉制品有可能进入快速增长期, 品种也会趋于多样化、高档化。传统风味食品将朝着科学化、标准化及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和低钠的方向发展。应用大豆分离蛋白等添加花色品种以及软包装、真空包装将愈来愈受到欢迎, 商品的保质期、货架寿命也会大大延长。
2. 从需求角度的分析
食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村, 一头连着城镇;一头连着农民, 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业, 一头连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纯粹地搞产销大户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短缺经济下还行, 但在目前全国普遍农产品过剩的情况下, 增值潜力有限, 只有食品加工上去了, 农产品才能提高竞争力, 上档次、上规模。
食品加工增值效益显著, 比如, 粮食初加工增值20%~100%, 生产食品增值近5~10倍。水产品加工增值1~5倍, 蔬菜加工增值2~4倍, 以上还仅是初级加工。如果深加工, 其增值效果就更加显著。一般食品加工增值最少一倍以上, 有的品种围绕出口创汇搞精加工, 可增值十倍乃至几十倍。
以广西贵糖公司为例, 贵糖充分利用技术发展对甘蔗的加工利用不断提高,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贵糖公司利用新技术已成功开发出4个门类20多种产品。1996年主要的糖产品桂花糖牌白砂糖和营养糖的产量分别是72 069 t和30.96 t。利用蔗渣开发的产品达9个品种, 其中生产书写纸23 809.69 t, 卫生纸7 713.7 t, 白板纸1 819.98 t, 瓦楞纸3 496.81 t, 利用糖蜜制酒精4 770.18 t, 通过综合利用和多次加工增值, 使老糖厂焕发出新的活力, 目前广西全区大部分糖厂靠卖糖全面亏损时, 贵糖厂却东方不亮西方亮, 主业蔗糖亏损, 但利用蔗渣生产出来的纸的利润却很丰厚, 实现利税7 380万元, 使贵糖公司成为华南地区最大浆纸生产基地之一。
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行, 消费者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对粮食的消费下降, 但对加工食品的需求将显著增加。从需求角度看,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已经从吃饱转移到吃好, 更讲究营养、卫生、方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已经对食品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直接带动农产品市场的扩大。
发展主食餐桌食品的加工, 首先要面向我国广大消费者的一日三餐开发食品。因此, 对传统食品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整理、发掘和工业化改造, 是发展食品加工业的重要课题。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的食物中, 工业化食品达到70%左右, 有的达到90%以上, 而我国这个比例只有15%~20%, 食品加工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主食工业化不仅会使我国食品工业化走上健康稳定发展道路, 也会为中华民族的强壮、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发展。
以肉制品为例, 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 促使肉制品的消费量大幅上升, 工艺先进、口感上佳的罐头、火腿、熟肉制品等产量将占肉类产量的二至三成。一些回报率高的细加工肉, 像冷却肉、分割肉, 尤其是携带使用方便的风味熟肉制品将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 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肉制品企业, 现有的肉类食品集团企业有50多家。
3. 食品加工是一个赢利丰厚的产业
从世界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 食品加工业一直都是最赢利的产业部门之一, 特别在是发达国家, 食品部门的赢利情况一直位居前三甲, 从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情况来看, 从事基本食品生产的公司其股票业绩也都一直超过股票平均赢利率。在美国, Archer Daniel Midland130亿美元的小麦业务投资回报率为15%, 而500强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仅为12% (S&P) 。在英国, 食品制造公司ROCE的3年平均报酬率为14%, 而同期的平均100强的投资回报率为9% (FT-SE100) 。ROCE液体奶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为17%, 而美国的为18%。
表5是美国食物链的整个利润分配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食品加工制造的赢利率高达30%, 位于整个食物链赢利率的榜首。
二、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成为食品巨人:我国食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意识与政策转换:从“以粮为纲”到“以食品为纲”
食品加工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副产品资源极为丰富, 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业条件优越。
食品加工落后制约着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我国热带、南亚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产品, 诸如蔗糖、芒果、龙眼、荔枝、沙田柚、茴桂、珍希野生动物、反季节蔬菜等, 以其名特优新奇及时间差, 为我国的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另外, 我国的大部分果品季节性强, 保鲜期短、易腐烂, 如果不加工增值保鲜和转化, 极易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我国目前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 食品加工率不足20%, 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大部分加工是初级加工, 技术与品牌含量低, 市场竞争力差, 加工企业的效益差。从数量上说, 由食品加工而形成的名牌产品不是不多, 而是太少;从规模上说, 食品加工企业不是不大, 而是太小;从企业效益上说, 不是不高, 而是太低。只有形成名牌产品, 才能形成稳定的支拄产业。
2. 产品在低层次上重复, 研发力量不足
我国食品工业除了少数大规模的厂商比较注重研发工作外, 其余绝大多数中小型厂商因财务基础薄弱及研发能力、研发人才不足等因素, 向来不重视研发工作。由于研发能力不足, 因而影响生产技术及产品品质水准的提升, 延缓了产业升级的脚步。
注:1.研发密集度为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额之比例。2.国际竞争力RIC系数为 (出口值-进口值) /生产值×100%
食品业研发密集度与国际竞争力相关联, 制造业投入研发活动的目的之一, 是希望能提升技术能力, 以加强竞争力, 所以由研发密集度的多寡, 可以约略了解其竞争力。一般而言, RIC系数大于0者表示具有国际竞争力, 系数愈大表示国际竞争力愈强, 由表1得知食品业研发密集度逐年减少, 国际竞争力也呈现明显衰退, 且此二项数值均较制造业平均值差。如食品业再不注重研发, 国内厂商在未来市场国际化、自由化下, 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三、未来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方向
食品工业现在正利用生物技术来改造整个产业链,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来帮助食品公司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改进食品的健康与营养成分;增加新味道;改进产品的功能;创造崭新产品等。
我国未来食品产业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机会, 朝以下方向努力:保证充裕原料供应及健全产销体系;加速产业升级, 调整生产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及安全卫生;提高产品竞争力, 扩展国内外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立自主技术研发体系, 加速产业升级;
(2) 兼顾“产业成长”与”生活品质”;
(3) 健全产销体系, 提高经营效率;
(4) 健全食品产业信息体系;
(5) 降低劳力需求,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6) 农业保护与食品工业发展均衡;
(7)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国际化发展。
从经济部发表的食品工业发展策略可知, 政府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 一方面应协助其从技术上改变体制, 提升产业研发能力;一方面需加强国内外市场行销, 发展大陆及国际市场以开展未来食品工业的新局面。
在科技层面上, 近年食品工业研发在有关单位支持下, 正朝下列方向推动:
(1) 生物科技在食品工业之应用;
(2) 传统食品加工现代化;
(3) 生产流程合理化, 加工自动化;
(4) 减废与废物利用;
(5) 食品成分之发展;
(6) 包装材料之研究;
(7) 有害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我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探析 篇8
当然, 外贸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以商品质量为由, 行贸易壁垒之实, 在国际间也时有发生。在关系到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问题上,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日渐增多,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遭受新贸易保护主义损失最大的国家。因此, 当前我国的食品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不仅是事关企业和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将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产生深远影响。
1 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现状
据海关统计, 2008年前11个月, 我国食品进出口合计536.2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 (下同) 增长20.8%。其中, 出口310亿美元, 增长13.8%;进口226.2亿美元, 增长32.1%。但从10月份起, 我国出口同比出现下降。今年11月份, 扣除价格因素, 我国食品制造业出口数量大幅下降17%。扣除价格因素, 10~11月, 我国食品第一大出口品种水海产品出口数量分别下降1.9%和13.4%。
除了金融危机引发需求减弱, 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大幅下降, 对我国食品出口造成巨大冲击外, 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是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因素:2008年年初日本报道的“毒饺子”事件给我国食品出口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其引发的我国输日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导致我国对日本食品出口急剧下滑。而9月份曝光的“三鹿奶粉”事
出国门。因此, 农产品出口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增加产品特色, 强化产品质量, 学习运用多样化现代营销手段, 精心培育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
3.3.3拓展国际市场, 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而恰恰是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了较高的甚至超过国际水平的技术标准, 成为我国出口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因此, 我国应在巩固原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 加大对南美、非洲和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优势农产品需求较大的契机, 扩大出口范围, 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主动改变市场过于集中的格局, 减少因出口市场结构过于集中而导致的风险。
3.3.4积极申请国际标准认证件也导致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禁止中国奶制品的进口, 许多国外客户出于安全考虑也纷纷取消或减少订单。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特点如下:
1.1 2008年11月份食品出口同比出现下降, 进口保持平稳增长
自2008年3月份起, 我国食品出口增速连续8个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由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 我国食品出口增速由9月份的28.9%回落至10月份的15.6%, 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 11月份我国食品出口由增转降, 当月出口30.2亿美元, 同比下降4%。与此同时, 今年1~7月份我国食品进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月度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 进入8月份以后, 进口增速明显趋缓, 11月份当月进口20.4亿美元, 同比增长14.5%。
1.2 水海产品和蔬菜为主要出口品种, 食用植物油为主要进口品种
前11个月, 我国食品出口额前两位的是水海产品和蔬菜。其中, 水海产品出口158.4万吨, 下降4%, 价值46.5亿美元, 增长9.5%, 出口额占同期我国食品出口总额的15%;蔬菜出口566.6万吨, 增长1.2%, 价值36.8亿美元, 微降0.7%, 出口额占同期我国食品出口总额的11.9%。同期, 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还有水果、肉及杂碎和果蔬汁等。
1.3 日本居我国出口市场首位
前11个月, 我食品主要出口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和香港等5个市场, 对上述5个市场合计占同期我食品出口总额的69.5%。其中, 对日本出口60.1亿美元, 下降8.4%, 日本仍为我国食品最大出口市场。
2 中国食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污染情况时有发生, 农兽药市场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在:一是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 国内动植物疫病疫情、有害生物严重。如受抗生素残留超标、禽流感、新城疫疫病等的
由于我国在标准体系、认证机构队伍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缺乏协调性, 与国际通行的认证形式接轨程度较低, 使得我国许多经过国内认证的农产品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例如我国推行了国际倡导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这与之前的AA级绿色食品认证存在重复之处, 且国际上对我国的绿色食品认证时常不予认可[2]。因此, 我国农业产业中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积极申请国际农产品标准的认证, 逐步彰显自身优质农产品的质量优势, 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戚亚梅.20 0 6年W TO涉农通报分析与趋势预警.W TO经济导
刊, 2007, (4) .
[2]林国华, 林卿, 王庆.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影响, 输欧盟动物源性食品尚未解禁、输日禽肉又受阻。二是农兽药市场管理混乱, 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严重。如因农药残留超标, 输日菠菜受阻, 输新加坡蔬菜也不断遭遇入境严检;输欧盟花生和茶叶分别因黄曲霉毒素和农残超标而被欧盟预警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生态和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国内空气、水源、土壤污染严重, 动植物源性食品随时可能发生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等情况。
2.2 我国食品外贸体制不完善, 缺乏应对安全壁垒的有效机制
一方面, 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相分离, 食品的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的目标利益存在不一致性。由于食品的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的不对称, 往往导致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信息传递受阻和滞后, 与此相配套的法规也不健全。另一方面, 我国许多食品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较小, 经营的产品种类也较为单一, 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有限, 国际市场信息获得滞后, 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 整个行业也缺乏相应的组织从事市场信息的集散, 未能建立起较完善的应对安全壁垒的预警通报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结果经常是某家企业在遭遇安全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 国内还有很多企业重蹈覆辙。
2.3 中国食品出口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多数出口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 生产及检测设备不完善。部分出口企业的自律意识不高, 虽然建立了产品质量监控体系, 但在利益驱动下, 对自身出现的问题隐瞒不报, 有些企业在装货环节上做手脚, 以次充好、企图蒙混过关。检测监管水平的提高仍然缓慢, 是当前形势下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回顾近来发生的出口食品安全事件,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食品公平竞争环境遭破坏, 诚信缺失, 部分食品出口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2.4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国际标准采标率仍有差距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关于食品中农药、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标准达到8000余项,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也有数千项, 采标率在80%以上。而我国的食品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之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二三十年, 有超过半数的国家标准近乎瘫痪, 目前只有不足50%的标准技术水平适度超前或符合当前科技、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 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的技术标准所占比例不足65%。
3 应对我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3.1 政府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确保出口食品质量
政府应建立起诚信激励机制、信用预警机制及失信惩戒机制, 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加强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监管, 包括打击假冒伪劣、反欺诈、取缔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严厉查处违反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企业行为, 建立良好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及食品生产商的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对不合格的食品坚决不准销售, 加强对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一经发现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对涉及的销售、生产企业实行严惩, 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 从而能更有效确保食品安全。
3.2 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 保证与国际接轨
我国应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修订和建设, 尽快与国际接轨, 积极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国政府应积极推广采用国际标准, 应注意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成果, 研究、收集各国的技术标准, 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定和协调工作。建立完善食品生产加工标准体系, 从源头抓起, 把生产、加工和出口等主要环节全部纳入标准化控制;建立食品市场准入门槛确保产品质量适应目标市场要求;健全食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监控体系;建立食品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做好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等认证工作, 确保出口食品质量。这不仅能使我们及时了解国际标准动态, 还能使国际标准充分反映我们的意见和合理要求, 为我国食品出口争取有利的条件。
3.3 增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贸易争端处理能力, 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应善于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根据WTO/SPS协定, 有效地排除贸易障碍, 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解决纠纷, 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活动, 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合作。我国政府应积极参加各类国际食品安全组织活动, 特别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采取国际标准的同时, 应尽力争取将本国已具有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 使国际标准尽量反映中国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应注重食品安全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和支持技术专家参与各类食品安全技术培训、研讨、交流和水平比对等活动, 并欢迎国外技术专家来访、学习和培训。
3.4 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我国食品出口的检验检疫和监管
作为出口食品的质量检验把关部门, 检验检疫部门应积极开展研究分析, 主动采取措施。加强自身的检验与检测能力, 是检验检疫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特别急迫的就是如何提高对进出口食品农、兽、药残、有害残留等项目的检测能力, 以满足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的需求, 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搜集整理相关信息, 关注世界各国的最新动态及实际检测项目、方法。加大实验室资金、人员和政策投入力度, 跟踪前沿信息, 收集检测方法, 开展科学研究, 做好技术储备, 提高检测能力。
3.5 出口食品企业要自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产品溯源管理
企业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学习, 建设一种诚实守信, 以人为本的自觉遵守企业社会责任要求, 关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文化, 从根本上解决出口食品安全问题。
企业必须明确自己是“第一责任人”, 在出口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 从原材料、添加剂、生产、运输过程等严格按照进口国标准要求, 自觉用行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主动寻找策略加强原料采购控制, 特别是对全过程控制、加工规范、种养殖规范、卫生规范等方面的不足, 应尽快自行整改、提高。企业要加强产品溯源管理, 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 从原料进厂到过程控制直至仓储销售, 建立产品批次标识与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不断改善, 提高企业整体能力, 达到源头能控制, 过程可追溯, 质量有保证的目标, 确保出厂成品符合进口国要求。
摘要: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的食品出口贸易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通行准则的影响和限制, 而有关中国部分食品企业的负面报道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关企业的出口。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以提高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水平, 从而更加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食品安全,出口食品,WTO规则
参考文献
[1]刘天.中国食品安全任重道远[J].中国食品工业, 2007, (8) .
[2]王虹.新贸易壁垒——中国对外贸易的绊脚石[J].对外经贸实务, 2006, (09) .
[3]樊瑛, 张炜.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及食品安全体系的变迁与展望[J].北京社会科学, 2009, (2) .
[4]梁小萌.对外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政府规制[J].探求, 2003, (6) .
[5]林凌.构造食品质量安全可追踪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 2005, (27) .
[6]郑志强.论中国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口岸卫生控制.2009, (03) .
出口食品企业 篇9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相对突出, 涵盖面不断扩大, 给食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也给公众带来了一定的恐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农业发展, 同时影响着食品国际贸易。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逐渐加深。中国食品出口贸易额从2005年的224.80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504.92亿美元, 在7年间增长了1.25倍。然而, 食品出口贸易额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偏低, 始终介于2%-3%之间, 2011年我国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为18984亿美元, 其中食品出口贸易额为505亿美元 (根据《WTO世界贸易发展年度报告》、《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 仅占我国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2.7%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商务部网站数据计算而得) , 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力低下。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食品安全和食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樊瑛和张炜、杨叶和胡麦秀 (2009) 运用WMS、TC、RCA、GL指数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低下, 提出增强中国食品安全、提升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的建议;周星、范燕平 (2008) 通过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相关统计指标的分析以及中日美食品分行业的比较研究得出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正逐年降低的结论;王菁 (2009) 立足中国实情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Spencer·Henson (2007)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质量标准会妨碍到出口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食品, 想要提高食品竞争力, 需要做出努力的不止是政府部门, 企业等私营部门更应当要提高标准;贝恩德 (2013) 认为通过完善食品法案可以提升食品竞争力, 而且能促进食品安全的发展。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知, 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 但是真正对其原因以及对食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的则不是很多。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和衡量食品出口贸易的相应指标, 对食品出口贸易进行国际比较研究, 力求更为全面和客观地论述了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总体状况及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最后针对食品出口贸易中的食品安全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1. 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结构
我国出口的食品类型丰富多样, 结构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2007年至2011年各类食品的比重变化幅度不大。2007年水产品出口规模位居第一位, 出口占比33.29%;其次是蔬菜, 出口占比为21.27%;畜产品出口为第三位, 出口占比13.80%;水果的出口占比为12.78% (引自樊瑛, 张炜.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及食品安全体系的变迁和展望[J].北京社会科学, 2009, (2) .) 。到2011年, 水产品出口仍居榜首, 出口占比32.57%, 蔬菜出口也保持第二位, 出口占比25.85%;水果出口上升为第三位, 占比为9.45%;坚果出口跃居第四位, 占比为6.95%;粮食和茶叶的出口占比趋于稳定, 但是畜产品的占比呈不断下降趋势, 到2011年仅占3.19% (根据各年度《中国海关统计年鉴》计算整理而得) 。
2. 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自2005至2007年间逐年上升, 从2.2%增加至2.4%,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MS指数有所降低, 跌至2.1%, 2009年中国经济回升, 食品贸易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2011年MS指数增加到3%。在2005-2011年间, 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从0.441跌至0.274, 国际竞争力在不断下降, 但7年间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平均TC指数为0.381, 说明食品出口贸易整体竞争力微弱。食品出口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近7年都在0.3左右, 且呈下降趋势, 说明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形势严峻。
数据来源:根据WTO和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近年来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呈快速发展态势, 但相较于发达国家, 其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还很低。在2005-2011年的7年间, 我国食品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为2.7%, 同期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的国际市场平均占有率为7%、4.65%、4.72%、5.3%, 因此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占世界食品贸易的份额很低。自2005年以来, 法国、荷兰食品贸易RCA指数均大于1, 美国食品贸易RCA指数基本在0.8左右徘徊, 说明德国、荷兰、美国的食品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近几年来RCA指数不到0.5 (根据《WTO世界贸易发展年度报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 , 相比之下, 我国食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三、食品安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 我国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有了显著提高, 食品整体质量有所上升, 使得中国的食品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但是不完善的、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体系仍然给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由表2可知,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 中国出口食品在各个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美国通报并退回/扣留的TBT数量最多, 从2008年的707件扣留/退回到2009年的1056件, 达到顶峰, 随后两年数量逐年回落, 2011年美国通报并退回扣留的TBT数量为620件。这四年中欧盟通报并退回/扣留的TBT数量变动不大, 基本稳定在200-300件左右。2008-2011年中, 日本的通报数量则逐年下降, 由2008年的284件回落到2011年的213件。韩国和加拿大的通报数量情况相似, 波动中回落。
数来来源:2008-2011年《中国出口受阻年度报告》, 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站http://www.tbt-sps.gov.cn/
我国出口受阻状况虽有所好转, 但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食品出口被退回的原因较多, 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我国食品行业以中小型为主, 生产方式、储运设施落后, 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安全检测措施和质量控制手段落后于发达国家,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存在小、散、乱现象, 尚未能够形成品牌效应。同时, 相对缓慢的技术创新也难以满足多元的国际市场需求。农村各种养殖户有2亿多, 农户总数与发达国家相比, 日本不到我国110, 法国不到我国1/20;销售企业430万多家, 餐饮单位210多万家, 700多万家小型食品加工作坊,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加工企业资历在十年以下的企业占80%左右 (许成铭等.我国食品安全主要问题、深层次原因及对策[J].江西大学学报, 2008, (2) .) 。
2. 我国食品安全所采用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 差距较大, 技术指标落后。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 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以乳制品为例, 我国2010年颁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 生乳的菌落总数小于等于2×106CFU/ML, 而美国2004年出台的的新乳制品测试标准则要求生乳菌落总数小于等于105CFU/ML, 英国、法国要求菌落总数在5×104CFU/ML以下;美国国内对原料奶的体细胞最高限定是7.5×105CFU ML, 欧盟自1992年6月就规定体细胞小于4×105CFU/ML, 而中国的乳品新国标并未将体细胞数指标列入考察范围内。
3.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政策限制外国食品的进口, 提高了准入门槛。由于品质不合格、农兽残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标、标签、包装不合格等一系列严苛的标准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出口食品被退回或扣留, 仅2011年美国就扣留/召回了620起。例如2008年, 由于日方对于中国出口蔬菜设置了苛刻的限量标准, 我国向日本出口的菠菜被通报毒死蜱超标, 导致5400箱64.8万吨 (数据源于商务部农药使用预警信息, 网址http://www.mofcom.gov.cn/中国农药网农药使用预警信息, 网址http://www.pesticide.com.cn) 的菠菜被退回, 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美国和欧盟毒死蜱的限量标准是0.05ppm, 为日本的5倍。此类恶意提高标准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事实上严重打击了我国发展中的食品行业。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1. 从总体来看, 近年来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发展迅猛, 世界地位不断提升。中国食品出口贸易额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占世界市场份额的变化趋于平稳。但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偏低, 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食品出口贸易整体上处于劣势地位,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 近年来, 不仅是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也都把食品安全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点, 有些国家所采取的措施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重。我国食品行业生产层次落后, 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国际市场需求, 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 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差距较大。因此, 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必须保证食品的高质量以冲破贸易保护, 开拓国际市场。
3. 加快国内食品行业发展的步伐, 大力发展品质好、档次高的食品, 延伸产业链, 我国需要增加高新技术的投入, 对食品进行深度加工, 提高食品的附加值, 提升我国食品的综合竞争力;认真研究世界各国对不同食品的不同强制性措施和技术法规, 找出我国食品相关法律与措施的不足与差距, 宣传和推广国际标准, 将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参考文献
[1]樊瑛, 张炜.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及食品安全体系的变迁与展望[J].北京社会科学, 2009, (2) .
[2]杨叶, 胡麦秀.影响我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的指标分析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 2009, (10) .
[3]周星, 范燕平.我国食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3) .
[4]徐姝.论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及对食品贸易的双重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8) .
[5]王菁.国外TBT对我国加工食品出口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STANDARD SCIENCE, 2009, (5) .
[6]Spencer Henson, Steven Jaffee.Developing Country Re-sponses to the Enhancement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J].New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Labeling,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