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2024-10-30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精选12篇)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篇1

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使我国的外贸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出口信用风险, 不仅海外的欠款大幅增加, 而且有大量债权会随着国外企业的破产倒闭而无法行使。

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遭遇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我国的外贸企业一直认为的“国外客户信用度高”的优点, 正在金融危机这一严峻考验面前褪下色彩。从2008年开始, 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遭遇国际进口商“赖账”事件层出不穷, 境外客商拖欠货款、企业出口坏账增多, 出口报损案件频频发生, 并有扩大的趋势。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对500家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 中国出口业务的合同坏账率高达5%, 而国际平均水平仅为0.25%, 中国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0倍。与此相对照, 中国主要出口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却低于5%。商务部下属另一家机构对国内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 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的遭遇, 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出口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 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束缚中国外贸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统计显示, 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为14285.5亿美元, 按照5%出口坏账率计算, 2008年全国出口坏账近700亿美元。

目前, 中国外贸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放账的形式, 欧美国家卖方付款期限一般在交货后90天, 有的长达120至150天, 目前暴露出来的坏账仅是冰山一角, 未来还将愈演愈烈, 坏账率将不断上升。对在宏观调控下资金链原本已紧张的中国外贸企业来说, 无法收回账款, 生存就更加艰难。外贸企业面临来自外部的信用风险不断提高, 会影响商业银行向其提供贸易融资服务的积极性, 将令资金链原本已紧张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8年上半年, 我国外贸企业信用保险索赔量激增。仅中国信用保险公司, 就在全国范围内共接到出口信用险索赔案件报案有936宗, 金额达2.34亿美元, 同比增加108%。其中, 美国市场报损案件202宗, 同比增长31.2%, 报损金额1.05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6%, 占报损总金额的44.8%。众多中国外贸企业已日益感受到美国进口商潜在的付款危机, 收汇安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 2008年前10个月, 已有67000家中小企业倒闭, 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出口部门, 这种严峻的形势严重影响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发展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二、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1) 国外企业恶意拖欠货款。欧美银行业普遍在次贷危机中受到打击而收紧银根、严格控制信贷, 导致欧美等国的进口企业面临贷款规模和期限收紧、利率升高、条件从严的难题, 市场缺乏流动性, 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进口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因此, 一些国外企业要从供应商处寻求流动性解决方案, 试图将一些资金压力和风险转移给他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为赢得国外客户, 常常接受进口商放宽付款期限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国外企业进一步延长占用中国企业信用的行为, 是一种危机转嫁的方法。这样, 不仅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 而且大量债权会随着美国企业破产而随时消失。曾在国际贸易中有不错口碑的部分国外企业的信用开始下滑, 中国外贸企业的收款等待时间比以前明显增加。

(2) 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 竞争激烈且抗风险能力较弱。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绝大多数在100人以内, 资产平均规模较小。据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为5.11万元和2.48万元, 仅为大型企业的25%—50%。小规模降低了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国际市场一旦发生变化, 企业就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单一, 主要是一些纺织品、中低档服装、五金、陶瓷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多数是一般性制成品, 产品附加值较低, 缺乏自主品牌和独立渠道, 这些产品严重过剩,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争取定单, 一些企业常降低价格, 被迫选择比较宽松的商业信用结算方式。而且由于出口产品自身竞争力不强, 中小企业往往只能与小买家或代理商进行交易, 这样既降低了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又加大了海外买方的信用风险。

(3) 中小型出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乡镇企业,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管理水平不高, 有的甚至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水平上, 缺乏采用现代化先进管理手段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能力。从我国对外贸易大量的案例中发现, 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专职机构, 缺少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目前, 我国企业对商业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 然而财务部门缺乏信用评估及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财务部门很难对企业各部门的活动进行全面监督。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认识和必要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 因而上当受骗、拒收、对方恶意拖欠货款、破产等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中小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 中小企业海外应收账款问题会更加突出。

(4) 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匮乏, 风险意识较差。一些公司业务人员素质差是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直接原因。由于国家政策放宽了国际贸易的准入门坎, 很多中小企业都是由国内贸易转做国际贸易, 非常缺乏人力资源等相关资源。有些从业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防范手段单一, 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有部分出口公司对外销业务员的考核单凭其销售额, 因此外销业务员过分强调开拓面和追求成交额, 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在调查的案件中, 我国外贸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 以T/T、银行转账形式成交的占25%。从业人员对进口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外贸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 没有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 往往会给一些不良国外进口商提供可乘之机, 甚至个别业务员与客户勾结造成货款无法收回。

(5) 我国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经验。目前, 我国规模较大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有二十几家, 其中有一定业务规模和影响的评级机构只有七八家。我国的资信评估机构缺乏权威性, 信用数据库容量过小, 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各机构之间的分歧大于合作, 各有自身的既得利益, 因此行业整体水平不高, 尚未起到防范、监督、控制信用风险的作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水平的低下使出口企业无法获取真实、全面、准确的国外企业信息, 对国外企业的资信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可见, 我国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 规模小, 业务水平低, 与国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6) 信用欺诈司法约束严重不足。尽管国际社会为促进出口贸易的公平、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公约或规则, 但对如何惩治信用欺诈尚无完备和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国际贸易纠纷都会涉及国际诉讼, 这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官司, 往往出现赢了官司所追回的欠款不够支付律师费用的情况, 甚至可能因为巨额的律师费用及诉讼费用而倒闭, 且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因其诉讼成功而受益。因此, 很多中小出口企业放弃追索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国际信用欺诈者欺诈的气焰。

三、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出口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中小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需符合其自身特点及现实情况。中小外贸企业要设置独立于销售岗位和财务岗位的信用监理, 建立自己的信用政策, 确定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折扣政策等, 规范信用管理。

中小外贸企业的客户往往由业务员各自掌握, 既容易造成客户资源的流失, 也无法建立必要的客户管理信息。因此企业应由信用监理负责客户的档案管理, 对往来客户建立档案, 搜集储存客户信息。在交易前, 信用监理负责客户的资信调查, 可通过企业自身掌握和了解客户信息, 也可通过国内的公共贸易或商务机构、我国驻外使馆商务处、银行和保险机构、专业资信调查机构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 及时掌握和了解客户经营情况、资信偿付能力。信用监理根据客户的付款情况及相关信息, 通过客户信用分析进行信用评估, 确定客户信用等级。企业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从而最有效地扩大销售, 降低交易风险。

2、注重结汇方式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中, 结算方式涉及到付款时间、成本费用和信用安全等方面。外贸企业应根据出口业务的具体情况, 针对不同的交易和交易条件, 综合考虑和评价客户的资信能力、合同金额的大小等因素, 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 以保证安全结算。

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 收汇风险相对较小, 但这种结算方式手续繁杂, 银行收取的费用较高。使用信用证时要合理设置销售合同和与信用证有关的条款, 包括装运港、装运时间、价格条款等。但是在日常贸易活动当中, 进口企业通常比出口企业更有话语权。进口企业经常会制定一些条款来规避风险, 比如“软条款”, 这些软条款极大地增加了出口企业的风险, 因此及时识别进而有效防范信用证中“软条款”非常的重要。

托收对于出口企业来说, 风险是很大的。D/A是托收形式中卖方收款风险最大的, 所以应该慎重使用, 如采取托收, 应尽量采取风险相对较小的即期交单 (D/P Sight) 方式, 使对方尽早结汇付款。

汇付结算方式手续简单, 手续费用较低, 但风险较大。根据汇付的时间分为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预付货款没有收汇风险, 但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 中小出口公司很难获得这种结算方式;而货到付款的收汇风险非常大。中小外贸企业要充分了解这些结算方式的利弊, 权衡收益与风险, 灵活运用。

3、加强出口合同及单据管理

要科学地拟定销售合同条款, 注意合同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注意合同中出口货物的数量、质量、包装、运输、保险、商检、仲裁、不可抗力等条款的前后呼应, 防止进口商利用合同的漏洞、不完整性或“软条款”而故意不支付货款或少支付货款。

出口单证是履行合同的重要手段, 也是用于收汇的重要依据, 发生纠纷时常常是处理争议的依据, 因此中小出口企业必须加强出口单据管理。必须重视出口交单工作, 企业交单越及时, 货款的回收也越快, 风险就越小;出口单证必须正确、完整、整洁、及时, 否则会严重影响安全、及时地收汇。

4、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中小外贸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 按时与客户联系, 督促客户及时付款, 重视货款到期日之前的监控工作, 减少发生账款逾期的可能性, 防患于未然。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建立规范科学的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基础上, 还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定期对应收账款账户进行检查, 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并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 共同分析逾期账款的原因, 寻找最佳处理对策, 落实催收责任人, 督促和帮助有关人员积极催收, 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 同时应将应收账款回账率指标纳入到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中。

一旦应收账款逾期, 必须按照企业的信用管理规定, 采取各种措施追收账款。在自行追讨账款无效的情况下, 及时寻求专业的账务管理公司的援助或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海外账款的追讨, 切不可拖延有效的追讨时间, 造成坏账。逾期时间越长, 追讨成功率越低。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 追账成功率为93.8%, 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急降至57.8%, 当逾期两年左右时, 成功率只能达到13.5。

另外, 中小企业为加快应收账款周转, 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务人员要熟悉与外贸业务相关的一些融资方式, 充分利用融资工具加快资金周转, 如采用出口押汇、票据贴现等方式融通资金。

5、出口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的运用

出口信用保险是在政府支持下的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 其目的是保障本国外贸企业安全收汇, 促进和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经办, 出口企业可以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 保险公司在对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调查后, 审批一定的信用额度。若进口商财务、信用发生问题等导致货款无法收回的, 出口企业可向保险公司索赔, 从而保证出口商收汇的安全性。

国际保理业务是国际贸易中在承兑交单、赊销方式下, 由保理公司对出口商应收账款进行核准或购买, 从而使出口商收款得到保障的一种结算方式。出口商可获得进口商资信情况调查、保收服务、销售账务管理、风险担保和贸易融资等服务。可见, 合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 有助于增强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6、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信用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强于理论性的管理, 知识对信用管理人员, 尤其是信用管理经理的要求非常高。信用管理人员要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因此, 企业必须培养自己的优秀信用管理人员, 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熟练掌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技术、信用分析技术、应收账款管理技术在内的信用管理技术。同时, 出口业务人员也应具备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 (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篇2

沪国税退[1997]21号

无进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或其他出口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业务,简称委托代理出口业务,是指上述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方,下同)委托外贸企业或其他出口企业(受托方,下同)依据双方签具的代理出口协议(合同)代办自产货物出口销售,出口货物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由委托方企业作自营出口销售,承担出口风险;受委托方企业对出口货物不作进货和自营出口销售的帐务处理,不负担出口商品的盈亏,而只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的一种出口业务。

对本市的上述委托代理出口业务的出口退税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经研究,现提出如下试行意见:

一、对本市委托企业委托受托方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实行的退税管理办法是:首先对委托企业委托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委托方凭“代理出口证明”及受托方代理出口货物结算清单向主管征收税务机关申请免税);其次,委托方企业根据出口货物外销发票上离岸价(FOB价)计算不予退税部分的税额并在收到受托方企业代理出口货物结算清单之月计入成本;然后委托方企业按外销货物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减除上述不予退税额的差额办理退税。

二、实行本退税管理办法的退税率,仍执行《国务院关于调低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国发(1995)29号]规定的退税率;并按照出口货物的离岸价相当于出口货物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率计算不予退税部分计入成本。

三、委托方企业外销货物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划分依据为外销货物的销售额占全部货物销售额的比例。

四、具体计算如下:

(一)当期出口货物不予退税部分=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税率)

(二)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累计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累计外销货物销售额/当期累计全部货物销售额)

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应退税额=当前累计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退税部分。

五、生产企业委托代理出自产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在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应分别计入成本和向退税机关申请退税。

六、委托方企业委托外贸公司代理进口料件加工成品委托代理出口的,进口料件必须由上述进口料件经营企业销售给委托方,否则该进口料件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视同外贸公司、工贸公司自营加工出口业务。

七、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必须提供下列凭证

1.“代理出口协议书”复印件;

2.“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3.盖有海关验证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

4.外汇核销单(出口退税联);

5.委托方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6.委托方开具的外销发票;

7.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单证。

八、对外高桥保税区注册的生产型企业自产货物的自营出口、代理出口退税计算办法参照本通知执行。对自营出口办理退税可不提供“代理出口协议书”及“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等凭证。

九、受理生产企业申报办理出口退税事宜,仍由我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统一办理。请转知所属。

特此通知。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篇3

做外贸,面对同样的环境,怎样用自己独特的拓展策略?侯凤祺认为,经营有特色的产品很重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些是中国外贸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森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专业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包袋出口的外贸公司,坐落在有“中国鞋都”之称的福建省晋江市。主要客户群为国外大宗批发商,产品主要市场为南美、欧洲和东南亚。

侯凤祺一直采用避开大竞争的策略来提升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出口产品选择上,选择竞争相对不是很激烈的产品;在出口的区域市场方面,也会选择不是很热门的市场去开拓。像欧美市场是国内外贸企业比较热衷的地方,大家都纷纷去那些国家开拓市场,森泰却不把这些市场作为其主要的开拓方向,转而去开发其他新兴市场。现在,森泰的出口业务已经遍及除非洲和中东之外的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

2008年外贸行业遭遇国内、国际双重的压力,整个外贸环境和形势都很不好。即使在这种情形下,森泰却发展得很好。2008年上半年,森泰出口额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0%左右,2007年全年的出口额是500万美元,以目前的增速,2008年出口额肯定要远远超过2007年。侯凤祺很自豪地说:“除了在市场和产品选择上的独到之外,我们更注重维护客户资源,老客户忠诚度高,使我们受大环境影响不是很大。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我们的一项重要‘法宝’。”

经过了解,原来侯凤祺口中的‘法宝’就是恩特外贸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2005年下半年,森泰在刚做外贸的几个月时间里,就有了不错的业绩。但侯风祺经过观察发现,公司的客户资源慢慢多起来了,都分散地掌握在每個业务员手上。虽然当时侯凤祺通过一些传统的办法还能管理,但是侯风祺还是担心,以后客户资源肯定会越来越多,而且新投入了网络推广,如果效果真的明显,每天会增加大量的询盘信息,传统的办法是没法管理起来的。侯风祺通过了解,得知了一种解决办法一一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经过对比了解,侯凤祺最终确定了使用恩特外贸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这套软件不只能帮助森泰管好客户资源,而且帮助其业务员更好地使用客户资源。一是跟进提醒等功能提高了业务员的工作效率,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老客户关系,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其次,系统帮助业务员把各项工作分类整理,让业务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发和跟进新客户,促成新客户签单。这一切,全面增强了公司的“内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保证了公司的整体销售业绩,实现了森泰贸易额的稳定、持续、快速增长。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篇4

国外客户具有高信用度是我国外贸企业一直持有的观点, 然而, 在2007年金融危机的考验下, 这一观点如今被许多人所怀疑。以2008年为分界线, 从这一年开始, 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接二连三的被国际进口商拖欠货款、赖账, 导致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出现许多出口坏账以及频频发生出口报损案件, 并且这种情况在逐渐的扩大, 使我国出口外贸企业面临严重的损失。

如今, 在我国, 放账的形式被我国超过80%的外贸企业使用到对外出口业务中, 通常在交货90天、120天甚至150天以后欧美国家的卖方才会付款, 这些暴露出来的坏账相对于总体坏账来说仅仅是凤毛麟角。这些坏账对于原本就已经资金紧张的中国外贸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不仅会使商业银行对外贸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更会使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8年上半年, 我国外贸企业信用保险索赔量激增。仅中国信用保险公司, 就在全国范围内共接到出口信用险索赔案件报案有936宗, 金额达2.34亿美元, 同比增加108%。其中, 美国市场报损案件202宗, 同比增长31.2%, 报损金额1.05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6%, 占报损总金额的44.8%。众多中国外贸企业已日益感受到美国进口商潜在的付款危机, 收汇安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 2008年前10个月, 已有67000家中小企业倒闭, 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出口部门, 这种严峻的形势严重影响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发展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二、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出口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1. 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中小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需符合其自身特点及现实情况。中小外贸企业要设置独立于销售岗位和财务岗位的信用监理, 建立自己的信用政策, 确定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折扣政策等, 规范信用管理。

中小外贸企业的客户往往由业务员各自掌握, 既容易造成客户资源的流失, 也无法建立必要的客户管理信息。因此企业应由信用监理负责客户的档案管理, 对往来客户建立档案, 搜集储存客户信息。在交易前, 信用监理负责客户的资信调查, 可通过企业自身掌握和了解客户信息, 也可通过国内的公共贸易或商务机构、我国驻外使馆商务处、银行和保险机构、专业资信调查机构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 及时掌握和了解客户经营情况、资信偿付能力。信用监理根据客户的付款情况及相关信息, 通过客户信用分析进行信用评估, 确定客户信用等级。企业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从而最有效地扩大销售, 降低交易风险。

2. 注重结汇方式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中, 结算方式涉及到付款时间、成本费用和信用安全等方面。外贸企业应根据出口业务的具体情况, 针对不同的交易和交易条件, 综合考虑和评价客户的资信能力、合同金额的大小等因素, 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 以保证安全结算。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 收汇风险相对较小, 但这种结算方式手续繁杂, 银行收取的费用较高。使用信用证时要合理设置销售合同和与信用证有关的条款, 包括装运港、装运时间、价格条款等。但是在日常贸易活动当中, 进口企业通常比出口企业更有话语权。进口企业经常会制定一些条款来规避风险, 比如“软条款”, 这些软条款极大地增加了出口企业的风险, 因此及时识别进而有效防范信用证中“软条款”非常的重要。在把握不准风险的情况下, 最好与客户协商采用预付款或部分预付款与部分信用证相结合的结汇方式, 即使在价格上稍做些让步, 也要确保货款的安全。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结汇的方式, 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 规避风险比赚取利润更重要。

3.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中小外贸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 按时与客户联系, 督促客户及时付款, 重视货款到期日之前的监控工作, 减少发生账款逾期的可能性, 防患于未然。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建立规范科学的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基础上, 还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定期对应收账款账户进行检查, 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并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 共同分析逾期账款的原因, 寻找最佳处理对策, 落实催收责任人, 督促和帮助有关人员积极催收, 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 同时应将应收账款回账率指标纳入到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中。

一旦应收账款逾期, 必须按照企业的信用管理规定, 采取各种措施追收账款。在自行追讨账款无效的情况下, 及时寻求专业的账务管理公司的援助或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海外账款的追讨, 切不可拖延有效的追讨时间, 造成账账。逾期时间越长, 追讨成功率越低。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 追账成功率为93.8%, 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急降至57.8%, 当逾期两年左右时, 成功率只能达到13.5。

参考文献

[1]苏隆中, 王海涛: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分析及管理[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10)

[2]蒋剑丰, 陈曦:金融危机局势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04)

[3]陈相森: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7, (0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流程 篇5

(一)退税前期工作

退税前置工作很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或忘记都有可能造成退税工作不能顺利完成。所以在进行这些环节时一定要细心再细心。

(1)电子口岸数据报送

当企业拿到纸质报关单后,要及时登录“中国电子口岸”出口退税子系统,查询、核对出口报关单相关数据,确认无误后点击“报送”,向退税机关报送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关联企业报送后,大约五天的时间才能录入系统,所以最迟报送时间为退税期限前五天。所以最好是收到报关单后,立即提交报送。

(2)收汇核销

进入出口收汇核销网上报审系统,将每笔业务的核销单号与结汇水单信息对正后,进行网上核销操作。只有收汇核销后,才能顺利退税。

特殊情况:退税档案袋和电子数据已上报提交,但还未完成收汇核销,此种情况要注意,尽快想办法核销,争取在国税局电子审核之前在系统上顺利完成核销工作。这一步很关键,若是忘记,后边提交的退税流程就是无效的。

收汇核销系统操作流程:双击图标,点击进入;点击“批次报审”,“新建”,贸易方式选则“一般贸易”,在左边核销单信息中选中要核销的信息,点击“添加”,在收汇水单信息中选中要核销的水单信息,点击“添加”,待信息全部在大的对话框中显示出来后,点击下方“保存”,保存后再点击“放入待报审邮箱”;点击左上角“数据交换”,选择“数据报送”,选中待报审业务,确定后报送。此时,在“已报审业务”下“来料加工批次报审”一项中可以显示该笔报审业务正在静待审核。

(3)领取出口专用发票

有财务部到县国税局营业厅领取出口专用发票,通过“新版普通发票打印系统”,开具出口发票,作为入帐和申报的正式凭证。退税时要用到第四联退税联。

注意,开具发票时要仔细输入信息,输入后不要急于保存,先检查一遍,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保存,否则无法修改。另外,打印时先用空白纸张打印出来,与发票专用纸张对比一下,查看打印位置是否符合标准。

(4)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

外贸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开票之日起30日内由财务人员到县国税局进行发

票认证工作,未经认证或认证不通过的一律不予办理出口退税。

另外,退税时增值税专用发票也是要作为退税凭证的。

(二)退税申报工作

(1)申报期限

外贸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报关单注明出口日期)起90日内,最晚时间截止到90天后第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德州市规定为每个月15日,若遇假期,依天数后推。

收齐退税凭证,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每月可分批多次申报。每月多批次申报,随时申报,这是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退税申报工作中的一大区别。所以要求申报人员一定要细心记录每一批出口业务的退税时间,不要出现漏报的情况。

如不能按期申报且有合理理由的,可在规定的申报期内向退税机关申请延期,经批准后可延期3个月申报。但由于申请过程太过麻烦、复杂,所以尽量不要出现此过程。逾期不申报的,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税申报,视同内销补税。

(2)申报资料

外贸企业取得合法有效的退税凭证后,登陆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按步骤输入单据信息(步骤详情见“附”),生成电子数据,交由县国税局申报退税,在报送电子数据的同时应报送下列纸质资料:

系统生成的申报表:

【1】《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填表人、财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即法人签字,并注明时间,)加盖公章一式三份;

【2】《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加盖公章一式三份;

【3】《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加盖公章一式三份。

进货凭证:

【4】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出口凭证:

【5】出口货物报关单(退税专用联)

【6】出口发票(退税联,加盖公章)。

退税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7】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有关情况核查证明(填入信息,加盖公章,由梁庄国税局和县国税局经办人员签字盖章,并注明情况属实);

【8】购货合同(副本);

【9】销售合同(副本);

【10】提单(副本);

【11】关联企业情况核查(只在首次退税申报中使用)。

排放顺序:

核查证明

汇总申报表一份

进货明细申报表一份与增值税发票装订在一起

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一份与出口发票和报关单装订在一起

汇总申报表一份、进货明细申报表一份、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一份装订在一起

汇总申报表一份、进货明细申报表一份、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一份装订在一起(此份由县局留存)

购货合同(副本)、销售合同(副本)、提单(副本)。

填好档案袋信息,放入外贸企业退税专用袋。一步步提交,最后交予市国税局。

(三)单证备案

装订顺序:

备案单证目录;

购买合同;

售货合同;

出口货物明细表;

出口货物装货单(船箱货跟踪证明);

出口货物运输单据(提单)。

均为正本,没有的加盖公章,并在公章旁边注明“与原件一致,姓名”。装订完放入档案柜存档。

附:

一、登陆系统。

用户名sa(必须为小写),密码:无。

当前所属期为本次申报单据中最晚出口月份,如所属期为201008,则本次申报中不得有2010年9月出口的单据。不同单据不得在同一批次申报。所属期必须与本次录入的所属期一致。

二、基础数据的录入,基础数据来源于申报所需的主要单据,根据排列次序分别为1.增值税发票(抵扣联)2.报关单3.出口专用发票

(1)点击“向导”,选择“第二步,退税申报数据录入”,点击“出口明细申报数据录入” 之后,点击“增加”录入详细内容。

要注意:关联号规则通常为年-月-批次-序号(例如2010090101即为2010年9月第一次申报的第一笔);报关单号为报关单右上角海关编号的后9位+3为序号,如一张报关单号为123456789的报关单有两条商品记录,第一条为123456789001,第二条为123456789002;美元离岸价,一定要为美元离岸价。

填列后保存。没问题后点击右上角红色方形按钮“审核认可”,选择当前筛选所有记录,出现在长条对话框的提示必须为:错误数据0条,暂不申报0条。

(2)点击“向导”,选择“第二步,退税申报数据录入”,点击“进货明细申报数据录入” 之后,点击“增加”录入详细内容。

内容按照下方框内提示一一填写,注意,关联号一定要与出口明细申报数据相对应。填列后保存,无误后点击右上角红色方形按钮“审核认可”,选择当前筛选所有记录,出现在长条对话框的提示必须为:错误数据0条,暂不申报0条。

(3)点击“向导”第三部“退税申报数据检查”,只检查前两项,即“进货出口数量关联检查”“换汇成本检查”,根据提示检查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4)“向导”第四步,“生成预审报数据”,出现小对话框,填入关联号,点击“确定”,出来“文本查看器”,点击“关闭”,生成的小对话框中在路径中“D:关联号+YS”,点击“确定”并生成新的路径,生成的文件夹中的电子数据即为预审报数据。生成的预申报数据虽然不用提交,但必须生成,之后才可继续进行后边的步骤。

(5)忽略向导第五步,直接进入向导第六步“确认正式申报数据”,点击“确认正式

申报数据”,出来的对户框中选择“Y”,(6)点击“出口明细申报数据查询”,可以看到本次申报的出口数据,点击右上角“扩展功能”红色方形键打印报表,点击“打印到EXCEL”。(注意调整一下边距,将有用信息能全部显示在纸张上,之后再打印,一式三份。)

打印进货数据明细表与打印出口明细表相同

点击向导第七步,“生成正式申报软盘”,点击“退税汇总明细表录入”,点击“增加”输入申年月及批次,系统自动生成本次申报的汇总表,之后打印,同样一式三份。

(7)点击向导第七步,“生成退税退税申报软盘”,注意, 新建路径为“D:关联号+ZS”。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篇6

出口谈判中,当明确出口商品的要求后,交易成功的重要条件就在于报价是否合理;在报价的各项指标中,除成本、费用和利润之外,其他主要因素还有退税、运费以及佣金等。从理论上说退税、运费和佣金都有相对固定的算法,但在实务中这几个方面从理解和计算的角度看,都有着和理论不同的变化与解释。本文在通过间接税、重/泡货、计佣基数等内容解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报价中的退税、运费和佣金进行具体核算和分析,以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针对性的借鉴和解读。

一、运费的实际算法

当前,国际贸易中大多数运输是通过班轮来完成,班轮运输主要又分为集装箱和散货。就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散货运输主要集中在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大宗或能源类商品上;集装箱运输则集中在以件数为计量单位的传统出口换汇的一般性商品中,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出口的主要结构,所以在此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研究对象。

按照国际航运惯例,凡货物积载因数小于1.13CBM(立方米)每吨的货物,称为重量货;反之则称为轻泡货。我国现行的规定是每立方米货物的重量大于1吨的为重量货;小于1吨的为轻泡货。

集装箱根据装箱方式不同又可分为 FCL(整箱)和 LCL(拼箱),其中FCL计算一般采用的是包厢费率,先区分重货还是泡货;再根据实际计算习惯,一般体积超过55立方米以上的多考虑装40尺柜,35-55之间的20和40尺柜都有可能,20-35之间采用20尺柜,低于20以下的更多选择拼箱。

LCL运费计算主要采用“W/M”方式。通常货物运费吨分重量吨(W)和尺码吨(M)。按商品的毛重以1000千克为1重量吨;以1立方米为1尺码吨;计费标准“W/M”是指按商品的重量吨和尺码吨二者择大计费。在理论上一般默认单位费率是固定的,求解时更多只考虑运费吨单个变量的比较。

但在实际业务中,不同货代给出的拼箱费率按重量吨和尺码吨往往是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双重变量,根据不同费率、运费吨组合计算后再行比较。比如说,某商品重量5吨、体积8立方米,“W/M”费率是 USD100/60,那么最后的运费总额就不能只看W和M的比较,而是5×100和8×60的比较,最后按总额高者重量吨的标准收取500美元。

举例:A公司出口商品从上海到洛杉矶,体积为20×30×40CM,数量是100000PCS,其中20PCS/CTN,单位重量8KGS/CTN,费率是W/M-USD35/45,20'FCL(USD2000)-40'FCL(USD4000),按照标准装箱尺寸20'FCL(25CBM/17TON),40'FCL(55CBM/25TON);现在求该笔运费总额。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先求出 W和 M:W=(8÷1000)× 100000÷20=40吨(TON);M=0.2×0.3×0.4×(100000÷20)=120立方米(CBM)。

2.求出单位立方米与重量的比值:40/120=0.333吨/立方米,每立方米重量小于1吨,所以该货为轻泡货,如果涉及到LCL计算,标准采用M计费。

3.总体积大于20CBM:先考虑 FCL,由 120÷55=2.18得出,可先安排2个40'FCL(固定体积下,可装载空间越大,运费越低)。

4.商品剩余的重量体积为:120-55×2=10CBM,0.333×10=3.33吨。

5.剩余商品按尺码吨计收:100×10=USD1000;

剩余商品按重量吨计收:115×3.33=USD382.95;所以,总运费=2×40'FCL+LCL=8000+1000=USD 9000。

在计算FCL包厢费率时,要根据体积大小按照(40尺-20尺-拼箱)的先后比较顺序。同时有两方面一定要注意:一是涉及到LCL时,要注意“W/M”是将运费吨和费率的乘积进行比较,按拼箱运费高者计价;二是总运费计算时,不管是FCL还是FCL+LCL,一定要按总运费最低价来核算。

二、出口中关于佣金计算的解析

外贸中有时需要支付进口商相应的佣金,佣金=计佣基数 x佣金率。但从实务的角度上看,佣金计算的重点在于明确计佣基数,下面以FOB、CFR和CIF三种主要贸易术语为例具体解析。

(一)FOB术语项下的佣金计算

佣金=计佣基数 x佣金率;计佣基数可以是FOB净价,也可以是FOB含佣价。

1.以FOB净价为基数:FOB含佣价 =FOB净价+FOB净价 ×佣金率 =FOB净价× (1+佣金率)。

2.以FOB含佣价为基数:FOB含佣价 =FOB净价+FOB含佣价× 佣金率 =FOB净价÷ (1-佣金率)。

举例:出口谈判中我方对某产品报价为FOBNanj ing10000美元,对方要求3%的佣金,此时我方需要改报含佣价,此时如以FOB净价为计佣基数:

含佣价 =10000美元 x(1+3%)=10300美元;

应付佣金额 =10300美元 /(1+3%)x 3%=300美元。

如果按FOB含佣价为计佣基数:

含佣价 =10000美元 /(1– 3%)=10309.28美元;

应付佣金额 =10309.28美元 x 3%=309.28美元。

通过比较,后者的含佣价和应付金额都比前者多出9.28美元,原因就是根据后者的方法计算,佣金本身也被抽取了佣金,可以给与进口商多一些佣金。虽然上例中以10000美元为基数,2种不同的算法差额只有0.28,很容易被忽略,但从逻辑方法上说是根据不同的基数求出,是不能混淆的。

(二)CFR与CIF术语项下的佣金计算

CFR术语项下加入了运费,围绕运费是否计佣,主要也可以分为两种方法:

1.以FOB含佣价为基数:CFR含佣价=CFR净价+FOB含佣价× 佣金率,即:

=CFR净价+(CFR含佣价-单位运费)× 佣金率,即:

=(CFR净价-运费×佣金率)÷ (1-佣金率)。

2.以CFR含佣价为基数:CFR含佣价 =CFR净价+CFR含佣价× 佣金率 =CFR净价÷ (1-佣金率)。

举例:出口谈判中我方对某产品报价为CFRNewYor k11000美元,其中运费1000美元,对方要求3%的佣金,我方需要改报含佣价,此时:如以FOB含佣价为计佣基数:

CFR含佣价 =(11000-1000 x3%)÷ (1-3%)=11309.28美元,

应付佣金额 =CFR含佣价-CFR净价 =309.28美元。

如果以CFR含佣价为计佣基数:

含佣价 =11000美元 /(1– 3%)=11340.21美元,即:

应付佣金额 =11340.21 x 3%=340.21美元 。

通过比较,在CFR术语下以FOB含佣价为基数所得佣金比以CFR本身含佣价为基数所得佣金多了340.21-309.28=30.93元,这30.93元是以运费本身含佣价为基数求得的佣金(1000÷ (1-3%)x3%)。

CIF术语关于佣金的计算除了增加保险费之外与CFR基本一致,保费在计佣基数中的比重很低,在此就不再专门列举。

上述分析说明在佣金计算时有多种方法,重点在于计佣基数的选择,事实上买家或者中间商都不会排斥自己收取更多的佣金,同时对于出口商而言,佣金二次计佣以及运保费作为基数所多付的佣金和出口总金额相比数额很小,影响甚微;因此在实务中涉及佣金时双方基本上都会采用以含佣价为基数的计佣方法。

三、出口退税计算的原理与表示方式

出口退税是把商品在生产流通环节中所缴纳的增值税按照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根据不同的税率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贸易鼓励措施。出口商向供应商采购的商品一般都含有17%增值税,假如退税率是13%,出口后国家会退还原来17%中的13%。例如出口商以含税价1000元买进商品(商品的实际价格要把含税的价钱扣除,1000÷(1+17%)得出的也就是不含税价854.7元,),就算以采购原价1000元出口,出口商也能从国家那里拿到大约111元(854.7×13%)。这就是出口商从国家拿到的退税。

(一)增值税的转嫁分析

增值税本身是一种间接税,在外贸中具体来说是指纳税义务人(商品的生产方、原料的供应方)用提高价格或收费标准等方法把自身需要交纳的增值税转嫁给出口商,而自己属于间接税的纳税人,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但实际上已将需要交纳的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上由出口商来负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举例:假设某种商品从无到有,从原始材料到出口产成品/消费品经历了A/B/C/D四个生产加工阶段,最后出口商购买转销到国外或者由消费者购买并消费,它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以及税负承担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详细看出,在假设增值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每一个生产商的理论纳税额都比之前多了1.7元,商品从0到最后的40元共计纳税6.8元,对于每个生产商而言,他们实际纳税额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抵后的余额,但在外贸中由于出口商最终将产品销售到国外,不在国内流通环节产生增值(性质和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使用消费一样)。所以出口商(消费者)成为了间接税最终且实际的承担者,这就是增值税具体的转嫁过程。

(二)出口退税计算的不同表示方式

出口退税的计算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 [商品税后价格 ÷(1+17%)]× 出口退税率;二是[出口退税率 ÷ (1+增值税率)]× 商品税后价格。

第一种方法是常用的退税计算公式,第二种方法理论解析中少见,但在实务应用中较为常见即:(退税率÷1.17),所以有必要在此对公式2做具体解析;

表1 增值税转嫁过程分析(单位:元)

例如某出口商品税后成本23400元,退税率13%,求退税额;用公式1求出退税额=(23400÷1.17)×13%=2600元。

用公式2求出退税额=(13%÷ 1.17)× 23400=2600元。结果肯定相同,但公式2的计算原理是在于 (13%÷ 1.17)的换算,即 (13%÷ 1.17)=(1÷1.17)× 13%,而在实务的表示中往往会把其中的1给省略掉。

公式1中 (23400÷ 1.17)的含义是将税后价格还原成税前价,本质含义是根据税后价格总额来计算退税;而在公式2中的(13%÷ 1.17)=(1÷1.17)× 13%本质含义是先将税后价格23400元理解成23400个1元钱,然后求出每1元钱里成本是多少,退税是多少,是按照税后价格的单价来计算退税。所以只分析[出口退税率÷ (1+增值税率)]是不够的,必须理解成(1÷ 1.17)× 13%这样才具备正确的计算意义。▲

[1]张艳英.出口货物退税计算方法理论与实际差异分析.《商业经济》.2006年第5期.

[2]杨秀玉.出口退税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及计算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7期.

[3]覃娜. 进出口业务中几项重要价格计算问题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8期.

[4]邵作仁.商品出口价格核算方法的再研究.《对外经贸实务》.20011年8期.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篇7

一、代理进口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客户的资信风险

代理业务的风险实际上是起源于客户诚信风险,在与客户建立实质性贸易关系之前,一定要对客户的相关资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客户情况的调研,筛选资信好的合作伙伴,否则即使合同条款签订得再严密,也很难防范风险。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实际进口的商品与向海关申报的商品不符的现象,这样出现的情况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还是客户诚信的问题,这会对代理公司造成分类降级等不良影响,如经海关认定违法行为的,还要面对行政处罚。

(二)市场价格风险

代理进口的货物大部分是从国外采购的大宗商品,汇率、利率等经济指标小幅波动就可能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虽然代理公司开立信用证前收到15%~20%的保证金,并且代理方采用押货方式让客户(委托方)带款提货,但当该商品市场行情暴跌、价格腰斩时,委托方就有可能放弃保证金,市场价销售货款仍不足补偿代理公司信用证项下余款,且委托方本身也无力支付余款,则代理公司有损失可能。例如:曾有一段期间钢材进口价格下跌幅度达到30~50%,有不少实力不强或信用不好的委托方由于无法承受巨额的市场跌价损失,于是选择放弃保证金,不履行合同。这时市场风险就转嫁到代理方。虽然按代理合同约定,该损失可以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但实际上委托方能否补偿与其实力、信用等多种因素有关,这时代理方将有可能承担经济损失。

(三)合同条款设置风险

委托方通过代理公司对外签订进口合同、代理进口合同、仓库保管合同、第三方回购协议、质押协议等合同,协议的内容是否严密、合法、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代理公司是否能规避风险。以货物保管合同为例,在代理进口业务中,由于委托公司资金有限,并非会在货物进口时一次性付款提货,而是货物进仓后,在一定期限内分批提货,按每次付款的金额提取相应数量的货物,所以代理合同履行时间长,代理方控制货权的风险敞口较大,如合同条款不够严谨,则极易发生风险和损失。在代理进口业务的实际操作中,外贸公司应该严格按照代理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行事,任何单据流转相关业务经办人必须按内部流程办理,任何单据事项的变更,相关业务经办人要留有书面文件(或电子邮件、或复印件),不能仅凭口头来确认。

(四)国家法律法规风险

外贸代理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外贸企业是对外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代理贸易业务触犯有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而被相关部门行政处罚,虽然经济上有委托公司负担,但是代理公司要承担第一经营主体责任,会受到经营分类降级等无形的行政处罚,正常的主营业务也会受到牵连。这些无形的损失很难向委托方提出索赔。

(五)非真实贸易背景的风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的委托方将代理进口当做套利的手段,利用远期信用证和境外贴现方式与国外贷款利息的相差取得利差,利用人民币预期升值套取汇差,有的甚至提货单据、虚报进口货物等非真实贸易背景的代理进口业务还是存在的。这些虚假贸易一旦发生,代理方的货物和资金会双重失控,钱货两空,给代理方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

二、代理出口业务的风险防范策略

做任何贸易都有一定的风险,代理业务也一样。但仅仅因代理业务有这么多可能发生的风险,就放弃业务的发展机遇,无疑是因噎废食。笔者所在公司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各种内部控制措施和风险管理方法,来规避代理进口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事前能风险识别,事中能监控应对风险,事后能管理改进,具体风险防范策略如下:

(一)组建一支优秀的业务团队

代理业务有别与自营业务,需要在良好的公司内部组织体系环境下开展,组建一支即懂国际业务,又有丰富的单据操作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较强对外沟通能力的专业化团队代理进口面对的是不同于自己产品的其他商品,业务员如果不熟悉所进口商品相关知识和价格,必然会造成很被动和盲目。因此从事代理进口的业务员必须要通过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充分认识商品相关属性和价格,从而有助于提高对代理进口商品价格波动预期做出准确的判断,防范价格风险。

(二)加强相关国家财税、海关等政策的学习

通过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海关、财政、税务、商检政策,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货物进口政策风险。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海关可以根据口岸通关和货物进出口的具体情况,在货物通关环节仅对申报内容作程序性审核,在货物放行后再进行申报价格、商品归类、原产地等是否真实、正确的实质性核查。纳税义务人或其代理人应在收到《价格质疑通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供相关资料或者其他证据,证明其申报价格真实准确。这样,代理进口双方必须做好相关单据、资料、电子数据的保存、保证所进货物真实性,积极主动配合海关做好申报价格核查工作。

财务部门审核代理合同结算条款时,明确代理手续费按进口报关单美元金额为基数一定比例收取;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必须由委托方先支付给代理方,由代理方收到后支付给海关;国内运费由代理方先向货运方支付,而后在向委托方收取;所有税费和货款的结算由代理方向委托方以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收取。(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69号,纳税人代理进口按规定免征进口增值税的货物,其销售额不包括向委托方收取并代为支付的货款。向委托方收取并代为支付的款项,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三)建立科学严谨的代理进口业务操作流程

在签约环节,一定要先签订代理协议,收取足额开证保证金后方可开证。保证金的比例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商品变现能力。若代理进口的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则收取的保证金比例应该较高,以防范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通用的原材料物质,由于变现能力较强,所以收取的保证金比例可以相对低一些;若商品的专用性强,变现能力差,则收取的保证金比例应该较高,以预防商品变现时价格大打折扣而遭受损失。另外,进口合同以及信用证申请书等重要文件必须经委托公司盖章确认,所有合同不但要电子存档还要纸质存档。进口合同履行中重要条款需要与外商协调做出新的约定时,要征得委托公司的书面同意确认,并及时通知委托方。否则,当市场价格下跌,进口环节出现问题时,代理公司将陷入被动地位。

(四)重视《代理进口合同》签订,防范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是证明双方的贸易关系及确定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费用、风险的重要凭据。代理进口合同管理的关键在于签订前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应通力协商,尽可能做到代理合同签订内容全面不留死角,文字表达明确,内容严谨,按代理合同法律法规要求来防范风险,并由专业律师严苛把关。履行阶段要控制风险,出现争议后要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化解风险。

(五)重视新客户(委托方)的资信调查

资信调查是开展代理进口业务的关键,可以通过查询一些公共网站及时了解委托方资信。如:对主体信息查询可上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gsxt.saic.gov.cn/”;查询上市公司信息可上“http://www.cninfo.com.cn/”;查询委托方相关涉诉信息可上“http://www.court.gov.cn/zgcpwsw/”;查询委托方财产信息可上“中国土地市场网http://www.landchina.com/”,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http://www.sipo.gov.cn/zljs/,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http://www.saic.gov.cn/ywbl/zxcx/sbcx/。代理方也可以直接向委托方索取和询问公司财务和经营情况,包括最近3年的审计和纳税情况报告。通过相关银行取得客户的征信评级信息,了解是否存在不良贷款记录和抵押情况等其他诚信情况。建立客户资信管理信息档案库,定期跟踪老客户的资信状况。对于老客户也要动态跟踪资信,不可因双方有多年良好的合作纪录而麻痹放松,盲目信任。忽略了对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动态跟踪了解,疏于必要的防范监督。

(六)建立代理进口商品资料信息档案库

代理公司应该对产品做深入详细的市场分析,业务员要熟悉货物的市场价格,通过现货和期货两大市场跟踪分析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规律,同时要掌握其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多方面了解销售渠道。

(七)把控货物的所有权

首先,代理方应仔细甄选存货仓库,妥善签订仓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仓储公司必须承诺在委托方付款提货时,只有收到代理方盖章签字的出库单,同时必须口头再次确认后方可提货。其二,入库单是货权的基本证明,必须紧抓不放。即使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无法立即取得正本仓单,但应尽可能从速取得,以免夜长梦多。缺乏仓库出据的正本入库单,仅凭仓单传真件,在出现问题时就容易引起争议。其三,不定期查库常备不懈。业务员必须经常性去查库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实物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八)转移风险措施

如房屋抵押、货物抵押、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第三方担保或回购,用哪种方法应视代理具体情况而商定。如用委托方的房产抵押时一定要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相关手续,房产价值需要经评估,放贷额度控制在评估价六成以下较为稳妥,最好是办公房抵押,如果抵押的是民用商品房需要客户提供有其他住处的证明,因为万一需要法院执行时抵押人没有其他住处法院是很难执行的。如果采取第三担保最好签订连带担保责任,连带保证责任比一般保证责任作用更强,对第三担保公司的资信也需做核实,对担保文件的起草和公证需要专业律师陪同全程参与。

(九)引用“边走边看”的不完全契约理论——随机控制:“好状态时企业家控制,坏状况时资本家控制”

代理进口管理中的代理人好比是资本家,委托方好比是企业家。当委托方进口的货物销售价格非常好的时候,可以加大一定的风险敞口(资金额度),支持委托方的业务。反之,由代理人来控制进口数量,降低风险敞口,控制代理进口风险。

(十)引用“先知先觉”的完全契约理论——激励控制

由于对委托方监管的困难,为了减少委托方的道德风险,可以给委托方进行激励,目的是使委托方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的或不得不选择与代理方标准或目标一致的行动。如:给予委托方外汇中间价格结算代理手续费;选择较低开证手续费的银行开证,从而节约委托方的费用;代理方对委托方提前提货付款给予利息奖励等激励控制办法来降低委托方的道德风险。

三、小结

综上所述,代理进口业务风险出现是多方面,纵横交错的。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风控体系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一方面,公司管理层要时刻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各级员工的集体智慧,从不同层面多角度来管理代理进口业务。另一方面,具体参与的部门要把代理业务当成自己业务来用心管理、用心操作。对委托方做到服务到位,感情到位,形成一种彼此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贸易伙伴关系,代理进口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会降低。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从签订代理进口合同到代理方垫资货款回笼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应多维度深入综合分析,同时运用上述多种风险防范措施来针对性解决代理进口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蘅.浅谈代理进口业务风险管理.国际市场,2014.4.

[2]凌东凯.进口代理业务的资金风险控制.国际财务财会,2012.2.

[3]齐春燕.浅析企业进出口代理业务的风险与防范混凝土世界,2010.5.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风险控制初探 篇8

一、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特点及其风险

外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 进出口贸易主要是与外国当事人通过缔结契约进行买卖商品, 包括劳务、技术等的一系列具体业务。它体现了国家间的商品买卖以及与商品买卖有关的劳务进出口、国家间货币结算与支付等方面的业务和法律的关系。

出口贸易需要通过海关、商检、银行、保险、商会、外管局等相关部门来实现。一般的出口贸易主要将货物报关出口销往境外, 收取外币货款后办理外汇核销手续, 到税务局申请出口退税等诸多环节。

出口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 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 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体表现:

首先, 交易双方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在洽商交易和履约的过程中, 涉及到各自不同的制度、政策措施、法律、惯例和习惯做法, 情况错综复杂。稍有疏忽, 就可能影响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

其次, 出口贸易的中间环节多, 涉及面广, 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 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 并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另外, 在出口贸易中, 交易双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较大, 而且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来风险。所以通常还需要办理各种保险, 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

再次, 由于国际市场广阔, 交易双方相距遥远, 加之国际贸易界的从业机构和人员情况复杂, 故易产生欺诈活动, 稍有不慎, 就可能受骗上当, 货款两空, 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最后, 出口贸易易受政策、经济形势和其它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 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定、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国际市场汇率经常浮动, 以及货价瞬息万变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 从事出口贸易的难度也更大。

可见, 出口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因此, 出口贸易面临着客户的信用风险、收汇风险以及出口政策变化等风险。

二、外贸企业出口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鉴于以上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特点的分析, 可以看出, 贸易政策改变、经济滑坡、国际市场变化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等因素均会导致外贸业务风险的发生。因此, 外贸企业对出口业务风险管理极为重要。然而现实中由于风险的复杂性以及外贸企业管理不善等原因, 导致外贸企业对出口业务风险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 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即客户不能履行及时付款的义务而使外贸企业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一宗出口业务从开始谈判到签订合同, 从履约到货款收回, 整个过程无处不存在着风险, 然而在诸多应收款呆、坏帐案例中, 许多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隐患, 首先就从客户的信用风险中表现出来。

外贸企业对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认知不足, 出口业务普遍缺乏信用风险控制意识, 过分强调出口业务规模的扩大, 往往忽视信用风险控制。对于出口业务企业很少设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负责国外客户的资信调查, 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一般外贸企业在出口合同审批签署前, 没有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规避制度, 或者即使有审查控制也只是流于形式, 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重大的出口业务, 可能由领导亲自指挥或指派人员负责, 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在实施合同的过程中, 出口业务不特别注意合同中质量条款和检验条款的严格执行, 容易造成买方对货物、包装提出异议, 引起拒付货款的现象发生。

多数外贸企业自身缺少合理的收款程序和有效的催收制度, 一般将出口业务的应收款项作为资产挂账, 财务人员按照账龄计提坏账损失, 对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没有影响, 难以落实应收款项的催收责任。

(二)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 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影响汇率波动因素有很多, 如相对利率、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收入水平、政府管制及人们的心里预期, 另外还有投机活动和政治经济等各种突发因素。

大多数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汇率风险规避机制及风险管理的模式都是以财务人员为核心, 通过银行提供简单的金融工具, 适时地买进或卖出外币, 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但是财务人员很难及时获得第一手市场信息, 因此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会有所降低。

在汇率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面, 缺乏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不少外贸企业主要依靠主观经验与咨询机构的汇率波动态势做出相应判断, 主观性及准确性不高。使用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前段时间众多大型央企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上损失惨重, 造成企业积极地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积极性不高, 更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更多成本。

(三)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出口政策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出口政策风险管理往往不能够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没有充分认识到开放的中国已完全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由于国际经济失衡加剧, 各国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 采取的各项经济措施, 一定会对我国的出口业务造成相应的影响。另外, 对于出口政策的变化企业也不能准确的把握, 缺少对出口政策前瞻性的预测, 只能凭借个人的感觉, 被动应对出口政策变化的风险。

三、加强外贸企业出口业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针对以上外贸企业出口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如下风险控制措施。

(一)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

首先,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必须打破“重规模、轻信用风险”传统的经营理念, 建立以收益质量为中心的信用风险控制的经营理念, 减少或停止与信用风险大的客户的经营依赖。成立信用风险管理部, 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全程的统一管理。该部门负责管理客户信息档案, 进行信用评估, 进行出口合同信用审批, 对客户信用进行跟踪管理, 催收欠款等。特别是对重大经营合同、业务部门所接触的新客户必须交其进行资信调查, 没有该部门审批同意不得签署出口业务合同。为每一个客户建立内部信息档案, 包括其财务状况、经营现状、曾涉及的法律诉讼及与公司过去业务往来等信用信息。也可以通过我国在客户国的商务部门、当地银行、信保公司等渠道获得该客户在国外的经济情况和信用等级。信用审批是根据客户信息资料, 运用5C理论 (即品质、资本、能力、状况、抵押) 对客户进行评定, 确定其信用等级。对资信差不能给予信用的客户, 必须要有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其次, 外贸企业应加强应收款项的日常监控, 改变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出口创汇和利润指标的业务人员业绩考核办法, 实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业绩考核办法。绩效工资的考核兑现也以收付实现制代替权责发生制, 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催收进行准确归责, 落实“谁造成, 谁负责”的原则, 不能收回的损失作为责任人的扣除因素, 进行考核绩效兑现。

(二)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汇率风险的控制措施

出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认识到汇率风险规避与管理是影响出口业务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 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对汇率波动预警评估机制的监督与管理, 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供决策使用。前瞻性研究汇率变动趋势, 择机确定好出口合同条款, 一般选择汇率波动较小的货币或本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 以减少因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及时收汇”是降低企业遭受汇率风险的重要保证, 从“安全及时”的角度考虑, 按从优到劣次序的结算方式分别是:即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托收付款交单、托收承兑交单, 出口业务应根据实际情况, 最大可能地争取较优的结算方式。选择有利的结汇时间, 当预期某种货币将升值或贬值时, 出口业务可以推迟结汇或提早结汇, 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三)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出口政策风险的控制措施

外贸企业一方面要随时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对于有可能出现争端的国家或地区, 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 企业的出口业务不过分依赖某一客户, 努力做到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婧2010年外贸企业汇率风险控制对策实务国际商务与会计2010.2

[2]刘宪卫信用风险控制:外贸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国际商务会计2007.7

论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控 篇9

一般来说, 现阶段出口退税政策分为两大类:一是外贸企业的“免退”税政策, 出口免征增值税, 根据退税率退还购进进项税。二是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税政策, 是出口免征增值税, 退还生产环节增值税, 生产环节退税额由于不能准确计算, 简化按出口离岸价直接乘以退税率计算, 免抵退税额参与内销增值税税款计算, 先抵扣国内增值税应纳税额, 当国内应纳税额不足以抵扣时, 退还未得以抵扣部分的税款。

一、企业出口退税工作中面临的风险

目前出口退税制度、流程经过多次的修订和完善, 出口退税管理已从线下提报、审核单证发展到目前的计算机线上审核上传信息, 但操作流程、手续依然较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口退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造成外贸企业得不到及时退税, 占用了企业流动资金。从现行的退税现状看, 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出口退税工作, 对出口企业形成风险。

1、退税调整造成经营成本增加

出口退税调整后, 征退税之差会增大, 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增加, 一旦内部经营方式调整不及时, 企业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不良局面, 并进而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 尤其对部分尤技术含量较低的自营出口企业, 成本增加后, 容易导致在国际市场中出现难以维系发展的不良情况, 部分产品因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的生存优势将丧失, 对企业短期内的发展产生比较明显的冲击力。企业成本增加后, 势必面临相对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 部分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产品, 因价格上无法保持既有的优势, 而容易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处于尴尬的发展境地, 不能保证良好的竞争能力, 尤其部分小企业, 甚至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出现大量亏损而致面临破产的境地。

2、企业对出口退税工作缺乏统筹管理

出口退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从产品的采购到产品的出口退税, 既涉及企业内部的业务、核销、财务部门, 也涉及外部供应商、外商、外经贸、海关、银行、外汇局、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工作, 由于企业退税管理部门难于对出口退税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大部分还停留在单对单的被动收集和申报工作上。事前未能对出口退税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 业务、报关、财务之间衔接不紧密, 脱节现象时有发生, 制约了单证的回收速度。事后没有及时对差异核对、跟进与监控, 导致企业出口退税相关的单证与单证、单证与电子信息不匹配, 需要重新更改单证及相关信息, 从而影响了出口退税工作。

3、单证不符耽误出口退税规定的期限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必须控制好四个期限:增值税发票开票之日30天内办理认证期限;货物报关离境之日起90天内办理退税申报期限;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180天内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期限;纸质退税凭证丢失或内容填写有误经批准可延期3个月申报期限。但企业常因有部分单证在传递过程, 因个别发票、单证不符而耽误了规定的时限。如有的产品出口后, 未及时向供应商取回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因发票、单证交到办税人员申报时发现企业申报的出口货物 (报关单) 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不一致, 未及时与供应商协调重新更正采购合同和开具增值税发票;纸质关单错的, 未及时到海关申请重打报关单;电子信息错的, 未及时到海关申请修改相关的电子信息。有的因跨境结算单证信息不能按期核销等等从而无法申请出口退税。对企业而言, 超过规定时限, 将面临不能退税的风险。

4、企业对出口退税相关流程及系统操作不熟练

在目前纸质资料与电子信息同时申报的情况下, 凡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未录入或录入退税单证信息不正确的, 税务机关不予退税。企业出口退税涉及到电子口岸“出口收汇”子系统及“出口退税”子系统的操作应用, 对于新企业或出口退税相关人员变动频繁的企业, 由于对流程及系统操作不熟练, 不能及时在出口的电子口岸上确认报关单信息及上传报关单信息, 有时在退税申报软件输错退税信息, 造成企业上报的电子信息缺失或因企业申报的电子数据与有关部门传递的相关电子信息不一致, 而无法办理退免税。

二、企业出口退税风险对策

1、加强出口退税专业人员能力培训

由于出口退税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要求相关业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组织与协调能力。因此企业必须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出口退税业务人员政策与流程实务操作培训, 如最新出口退税政策, 电子口岸系统的实用操作, 收汇核销的实用操作, 提高收汇核销系统和退税申报系统计算机操作技能, 以提高单证的申报质量, 减少企业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无谓损失。特别是人员变动时, 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发展成本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方式, 通过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整体素质等, 促使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同时, 加强对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 并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 促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如, 可采用电子商务形式, 通过在网上看样、洽谈并签约等方式, 减少产品整个产销链中的费用, 最终利于产品成本费的降低, 并利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再如, 可加强对产品原材料的采购管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可尝试将外国进口原料转换为国内质量达标原料的方式, 促使产品成本的降低。

3、制定并完善出口退税专项内部控制

企业很有必要在税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并完善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 以“出口收汇核销、报关、出口退税申报”工作流程为主线, 以中国电子口岸“出口收汇子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为平台, 构建一个有效的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 分别从核销单申领、口岸备案、核销单和报关单数据的提交、增值税发票认证、收汇核销、出口退税申报等环节对业务全过程实施控制。根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变更而实时调整, 确保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款的及时足额退回, 实现出口退税政策效益最大化目标。外贸企业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执行, 才能为出口退税搭建安全防火强。

4、充分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 部分外贸企业因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明显, 短期内较难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良好的竞争优势, 该部分企业应尽快适应新的出口制度和环境, 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可在短期内将发展眼光转回国内, 充分挖掘既往发展中的优势, 并利用优秀的发展经验,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以保证企业发展的回转资金, 防止企业因短期内出现大量亏损而陷入难以为继的局面;同时, 从长远出发, 通过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 再次拓展国际市场, 在借助国内市场保证良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应在日常加强对国际市场动态的关注, 并敏锐捕捉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 一旦产品具备较高的实力, 能适时将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 并通过国内外市场的综合效应, 实现企业的更快发展。

三、结语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内部控制思考 篇10

新出口退税管理系外贸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也是外贸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随着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变化,外贸企业必须不断强化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国家出口退税管理要求,促进外贸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出口货物退税是退还报关出口货物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它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并为各国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六条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出到另一缔约国领土,不得因其免纳相同产品在原产国或输出国用于消费时所须完纳的税捐或因这种税捐已经退税,即对它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出口退税作为一项在国际贸易中通行的税收补贴政策,为鼓励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鼓励出口,自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国家先后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这7次出口退税率上调总计涉及产品7800多种,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外贸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出口退税管理,提高出口退税管理质量,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和充分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与此同时,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经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因此在新的制度框架下如何规范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发挥出内控制度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外贸企业加强出口退税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效益性。出口退税作为一项税收补贴政策,能够有效的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快可创造企业盈余的增加,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2009年累计出口6000万美元,累计收到出口退税6100万元,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12%。南通市的中国民营最大船舶企业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2009年累计获得出口退税9.08亿元,有效的缓解了出口资金压力。因此外贸企业必须重视出口退税的内部控制管理,只有充分实现出口退税的有效内部控制才能及时实现出口退税政策所带来的效益。

2.安全性。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企业财产物资被损坏、被浪费,杜绝企业财产被贪污、挪用、浪费、偷窃或其他不合理的使用。我们知道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作为国家对于出口贸易一项重要的补贴,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单证信息传递方可实现将退税款由国库退还到企业账户上,其间需要多个机关、单位的配合,外贸企业内部的部门合作也至关重要,因此唯有建设有效的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及时安全的保证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款安全完整的返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亦可以认为是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安全反馈装置。

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虽然,出口退税管理在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众多外贸企业在出口退税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仍然存在种种不足之处,现简要分析如下:

1.外贸企业对出口退税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许多外贸企业中普遍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许多企业领导认为业务是“钱袋子”,而财务等后勤则是只会花钱的“败家子”,因此对于出口退税、财务等岗位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内部控制建设成本较高,涉及到人员以及设备的配置,以及相应ERP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以出口退税内部控制为例,出口退税所涉及的设备就牵涉到电脑、扫描仪、针式打印机、网络等多种设备的配置。而内部控制收益的显现则呈现出隐性化、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特征,所以不少外贸企业认为建立出口退税内部控制的成本远大于其收益,从而忽视出口退税内部控制的建设,甚至尚未意识到构建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意义所在。

2.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

虽然部分外贸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出口退税内部控制的意义,但在设计自己的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时,许多内容往往原则性较强,缺乏操作的可行性,甚至无法操作。企业在设计内控制度的时候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模式和做法,对自己企业的岗位设计、人员配置不加考虑,如此设计出来的出口退税内控制度无异于空中阁楼中看不中用。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过程中,从退税单证的外部管理来看,涉及到外汇管理局、海关、供货厂、货代公司、银行、主管出口退税机关等诸多部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退税风险产生,从退税单证在企业内部流转来说,也要涉及到财务部、单证部、业务部、储运部等众多部门,如果内控制度在设计上对部门的单证衔接考虑不周或设计不合理也必然导致出口退税风险的产生。

3.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片面性

目前不少外贸企业在出口退税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存有误区,将内部控制简单的等同于内部财务控制,因此往往将内部控制的责任归责于财务部门承担,从而导致参与出口退税内部控制的人员仅限于财务人员,这种片面性的执行方式也使得不少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力量弱化,许多制度难以真正落实。

三、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原则

基于出口退税在外贸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重视起外贸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同时在内控制度的设计过程中把握如下原则:

1.政策性原则

我们知道出口退税政策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税收管理政策,国家会根据一定的宏观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和管理方式,因此外贸企业在进行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必须严格遵照国家有关的税收政策和退税征管制度规定进行设计。

2.有效性原则

外贸企业建设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出口退税管理行为,保证企业能充分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带来的实际效益,因此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之初就必然要考虑到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虽然出口退税涉及到的机关和部门较多,但尽量做到出口退税内控环节不宜过长而又环环相扣,具有可操作性;制度必须要做到便于检查,具有了解控制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变化以及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实现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兼顾,以提高出口退税工作质量为目标。

3.信息化原则

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过程,就是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将出口退税所需要的各种单证上的信息整理反馈的过程,在现今退税流程信息化的要求下,外贸公司在制定出口退税内控制度时必须要考虑到报关、核销、退税等诸多环节的电子信息化要求,为这些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搭建起一个有效的电子信息化平台。

4.特殊性原则

如果说出口退税内控制度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是政策性原则的体现,那么出口退税内控制度的设计要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则是特殊性原则的要求。生产型出口企业和外贸型企业对于出口退税有着不同的管理规范要求,而出口贸易方式的不同也影响着出口退税管理方式的选择,比如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下的出口退税就有着许多差异,因此外贸企业在设计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殊性来设计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这样的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符合管理需要。

四、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内控实务的思考

1.构建动态链式内部控制制度

外贸企业在构建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可以以出口收汇核销单为龙头,以业务部门实际出口发货为根本,以企业退税管理部门(一般是财务部)的数据申报为基础搭建起动态监控退税申报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形成一条动态链式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处理种种涉税事宜。此处以办理出口退税所需的各种单证以及申报为准介绍如下:

(1)出口收汇核销单和出口报关单

外贸企业业务部门在和外商签订合同并经公司内部批准之后,从单证部门领用出口核销单,此时单证部门就需要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有关出口信息建立起此核销单项下的若干信息,包括出口合同号、出口发票号、关口信息、外销金额、领单日期、出口金额、预计返单日期等种种信息。业务部门在货物报关出运后记录货物的出运金额、数量、品名以及货代信息,此后单证部门在收到退回的出口报关单后,应将出口货物报关单之出口退税专用联和收汇核销联分别交予退税专管员和出口核销专员,一旦此票核销单对应的出口收汇实现后,出口核销专员及时将银行收汇水单核销联和核销单、出口货物报关单(收汇核销联)交至当地外汇管理局核销,核销完毕后,出口核销专员应将已经核销完毕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交由出口退税专员管理。出口退税专员在收到出口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后在退税申报时和报关单等资料装订一起交由退税处审核退税,或在出口退税申报后再补交至当地国税退税处档案管理部门签收。

(2)出口货物的增值税发票

当上述出口核销单上记载的货物报关出口后,业务部门单证人员就应将外销发票、出口货物装箱单、出口货物明细单、提单和货运单据复印件交与出口退税专员,并按照实际报关出口的货物信息通知供货厂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收到增值税发票之后,业务部门应将增值税发票的抵扣联和与供货厂家签订的收购合同交予出口退税专员,同时将增值税发票购货方记账专用联交由财务部门进行付款申请。出口退税专员收到增值税发票抵扣联后应该及时和出口报关单上的信息比对核实,一旦发现和报关单信息有差异要及时查明原因通知供货厂家修改或至海关更改。

(3)退税单据的匹配和申报

出口退税专员在收齐相关单据后,以出口外销发票号码为索引,将与此出口外销发票号关联的出口收汇核销单之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报关单之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外销发票以及增值税发票匹配起来输入退税申报系统,生成退税申报数据,凭借网络预审排除疑点后,通过正式审核完成一个批次的退税申报工作。

2.完善以时间节点为基础的风险防范制度

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制度中风险防范机制的设计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中关于时间节点的要求很多,一旦超过时限将不予退税甚至要给予征税,因此一个有效完整的出口退税内控制度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若干时限要求,避免因为时效问题导致出口退税失败从而引起损失,现将各时限要点介绍如下:

(1)增值税发票认证时限

根据原国税发[2003]17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外贸企业在供货厂家开具增值税发票之后的90天之内必须认证,否则不予抵扣或退税,但国税函[2009]617号中将自2010年1月1日起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的认证及抵扣期限由90天调整到180天,考虑到出口退税申报时限未作调整,因此出口退税内控制度中关于增值税发票的认证仍应该以90天为好。

(2)出口退(免)税申报期限

根据国税函[2007]1150号文中的规定要求,货物自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90天后第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之日为出口退税申报期限,在限期内未能完成退税申报的将视同内销给予征税。

(3)出口核销单的核销期限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企业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4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64号)的规定,出口企业收汇核销期限货物出口之日起的210天内,但不包括国税发[2004]64号文件规定的六类企业,六类企业应在规定的退税申报期限内(90天)收汇核销。

(4)代理出口证明办理时限

鉴于不少企业从事着外贸代理业务,代理业务下的出口退税将由委托方自行办理,外贸企业作为受托方有责任及时办理《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并将此证明以及其他单证交由委托方办理出口退税事宜。因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出口企业代理其他企业出口后,除另有规定外,须在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60天内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代理出口协议,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并及时转给委托出口企业。如因资料不齐等特殊原因,代理出口企业无法在60天内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的,代理出口企业应在60天内提出书面合理理由,经地市及以上税务机关核准后,可延期30天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

3.完善单证备案制度

国税发[2005]199号文对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单证备案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强调对于出口企业提供虚假备案单证、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不能提供备案单证的,税务机关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七十条的规定处罚外,应及时追回已退(免)税款,未办理退(免)税的,不再办理退(免)税,并视同内销货物征税,因此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内部控制中必须考虑到完善出口退税单证备案制度,各个出口退税责任部门都需纳入单证收集之中,确保单证备案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4.出口退税内控制度和ERP系统的有效整合

目前不少企业都已经启用ERP管理系统,外贸企业在使用ERP系统时,基于ERP是针对物质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完全有必要将出口退税内控系统纳入ERP系统之中,在企业内部ERP开发和维护时就有意识的将其和出口退税所需要的电子口岸、外管局核销、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增值税认证系统整合至公司ERP系统中,一则提高出口退税管理效率,再则也能满足出口退税内部控制的信息化要求。

5.增加出口退税内控考核体系

考虑到出口退税内部控制在外贸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系列考核指标来反馈出口退税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执行性效率,并将此与出口退税相关责任部门的业绩考评挂钩,从而提高出口退税部门(此处指企业内部所有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外贸企业在出口退税内控制度设计时必须考虑人员梯队建设,因为出口退税的限期性必须要求有足够经验的出口退税人员配合内控制度的执行。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篇11

——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抓紧评估和支持一批中长期险项目。

——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通过差别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规模。

——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改善通关便利化的技术条件,提高机检比例,进一步降低海关出口平均查验率。

——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优化出口退税率结构,对照相机、摄影机、内燃发动机等部分机电产品按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则退税,确保及时足额退税,严厉打击骗取退税。完善出口退税分类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出口退税一类企业比例。

——减免规范部分涉企收费。落实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和《港口收费计费办法》;加大对电子政务平台收费查处力度;合理规范港口、保险、运输、银行等收费;电器电子产品出口符合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免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

——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政策,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加工贸易产业用地保障力度,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并优先供应,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腾退用地经批准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鼓励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在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探索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赋予具备条件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年内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广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

——支持边境贸易发展,继续支持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发展能力建设。

——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完善进口贴息政策,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重点支持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进口。完善现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切实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赋予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使用和进口资质。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关税,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开展并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

此外,药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外贸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提升出口质量;发挥双向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外贸知识产权保护。

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管理 篇12

自1990年以来, 中国外贸出口业务获得了飞速发展;出口产值连年递增, 时至今日,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随着中美之间不断加剧的贸易争端, 贸易出口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 小规模生产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以在出口市场中生存;外贸出口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 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规模和实力;出口企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是行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鉴于目前出口产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许多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壁垒、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等严峻的内外部形势, 具备规模生产的出口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抛开中间商加入到自主出口经营的行列里。但是由于出口时间短, 国内会计操作不熟练, 经常导致业务纠纷, 给企业带来不少损失。基于以上背景,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外贸企业会计实际工作经历, 针对企业出口业务流程做一浅析, 以期对部分出口企业有所帮助。

1 出口单据

1.1 出口报关单 (出口货物物质报关单一式六联)

(1) 海关作业联;

(2) 海关留存联;

(3) 企业留存联;

(4) 海关核销联 (用于办理加工贸易核销) ;

(5) 证明联 (出口收汇用) ;

(6) 证明联 (出口退税用) 。

1.2 出口核销单 (一张三联) , 从左到右依次是:

(1) 存根联;

(2) 出口收汇核销单;

(3) 出口退税专用联 (未给核销, 不得撕开) 。

1.3 增值税发票一式四联

(1) 第一联 (存根联) , 销售单位留存备查;

(2) 第二联 (发票联) , 购货单位记账;

(3) 第三联 (抵扣联) , 购货单位抵扣税项;

(4) 第四联 (记账联) , 销售单位记账。

2 具体操作流程

根据发生的前后顺序, 出口货物流程主要包括: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

2.1 报价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由产品的询价、报价作为贸易的开始;其中, 对于出口产品的报价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的规格型号、产品是否有特殊包装要求、所购产品量的多少、交货期的要求、产品的运输方式、产品的材质等内容。

比较常用的报价有:FOB“船上交货”、C&F“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等形式。

2.2 订货 (签约)

贸易双方就报价达成意向后, 买方企业正式订货并就一些相关事项与卖方企业进行协商, 双方协商认可后, 需要签订《购货合同》。在签订《购货合同》过程中, 主要对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包装、产地、装运期、付款条件、结算方式、索赔、仲裁等内容进行商谈, 并将商谈后达成的协议写入《购货合同》;这标志着出口业务的正式开始。通常情况下, 签订购货合同一式两份由双方盖本公司公章生效, 双方各保存一份。

2.3 付款方式

比较常用的国际付款方式有三种, 即信用证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直接付款方式。

(1) 信用证付款方式

信用证分为光票信用证和跟单信用证两类。跟单信用证是指附有指定单据的信用证, 不附任何单据的信用证称光票信用证。简单地说, 信用证是保证出口商收回货款的保证文件。请注意, 出口货物的装运期限应在信用证的有效期限内进行, 信用证交单期限必须不迟于信用证的有效日期内提交。

国际贸易中以信用证为付款方式的居多, 信用证的开证日期应当明确、清楚、完整。中国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 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都能够对外开立信用证 (这几家主要银行的开证手续费都是开证金额的1.5‰) 。

(2) TT付款方式

TT付款方式是以外汇现金方式结算, 由您的客户将款项汇至贵公司指定的外汇银行账号内, 可以要求货到后一定期限内汇款。

(3) 直接付款方式

是指买卖双方直接交货付款。

2.4 备货

备货在整个贸易流程中, 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须按照合同逐一落实;备货的主要核对内容如下:

(1) 货物品质、规格, 应按合同的要求核实。

(2) 货物数量:保证满足合同或信用证对数量的要求。

(3) 备货时间:应根据信用证规定, 结合船期安排, 以利于船货衔接。

2.5 包装

您可以根据货物的不同, 来选择包装形式 (如:纸箱、木箱、编织袋等) 。不同的包装形式其包装要求也有所不同。

(1) 一般出口包装标准:根据贸易出口通用的标准进行包装。

(2) 特殊出口包装标准: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出口货物包装。

(3) 货物的包装和唛头 (运输标志) :应进行认真检查核实, 使之符合信用证的规定。

2.6 通关手续

通关手续极为烦琐又极其重要, 如不能顺利通关则无法完成交易。

(1) 属法定检验的出口商品须办出口商品检验证书。

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主要有四个环节:

1) 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机构报请检验。

2) 抽样: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 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

3) 检验: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 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 确定检验内容。并仔细审核合同 (信用证) 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 弄清检验的依据, 确定检验标准、方法。 (检验方法有抽样检验, 仪器分析检验;物理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 签发证书:在出口方面, 凡列入[种类表]内的出口商品, 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后, 签发放行单 (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 以代替放行单) 。

(2) 须由专业持有报关证人员, 持箱单、发票、报关委托书、出口结汇核销单、出口货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检验证书等文本去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1) 箱单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装箱明细。

2) 发票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证明。

3) 报关委托书是没有报关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委托报关代理行来报关的证明书。

4) 出口核销单由出口单位到外汇局申领, 指有出口能力的单位取得出口退税的一种单据。

5) 商检证书是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或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而得到的, 是各种进出口商品检验证书、鉴定证书和其他证明书的统称;是对外贸易有关各方履行契约义务、处理索赔、争议和仲裁、诉讼举证, 具有法律依据的有效证件, 同时也是海关验放、征收关税和优惠减免关税的必要证明。

具体操作流程可以划分为五部分工作:业务洽谈和签订出口合同、组织采购或工厂生产订货、出口报关、结汇、结汇核销退税;完成。以下就具体每一部分的操作流程解析见图1~图5:

4 建议

(1) 出口企业应依据上述主要流程, 根据自身企业性质建立适合企业的出口业务标准流程, 主要包括:货物出口报关作业程序、转厂报关作业程序、核销合同作业程序、进口设备审批免税证作业程序等。

(2) 出口企业应加强相关人员出口业务知识培训, 并定期学习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变动。

(3) 报检员在报检时, 要认真审核资料, 反复校对, 对不正确或持怀疑的资料, 一定要确认无误后, 方可作业。

(4) 无论是代理还是自办报检报关, 使用合同号均须由报关会计确认。

(5) 报关会计有职责和义务应给报关、报检员确认并提供一切相关信息, 并且做到准确无误。

(6) 三资企业出口业务流程需要根据相关法规提前办理出口业务备案、出口合同备案等手续。

(7) 若进口设备变更需要进行变更申请;转厂作业需要填写申请单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

上一篇:地质测试下一篇:硬件的互联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