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2024-10-24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精选10篇)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篇1

一、汇率波动导致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 导致进出口合同签订的不确定性风险及其盈利的不确定性风险

外贸企业在对外签订进出口合同前, 业务人员需要编制“进出口合同评审单”, 同时, 业务人员会估计合适的外汇汇率。针对进口合同所估计的汇率, 如果过高则低估合同的盈利能力, 反之则高估合同的盈利能力;针对出口合同所估计的外汇汇率, 过高则高估合同的盈利能力, 反之则低估合同的盈利能力。汇率的变化增加了外贸企业签订合同前盈亏预测的难度, 直接影响外贸企业的经营决策, 进而影响进出口合同的签订。

汇率的变动还可能引起进出口合同实际盈利能力的变化。根据外贸企业的经营特点, 从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到最终的收付款结算, 执行周期较长。在此期间, 汇率上涨, 进口付汇时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购买既定金额的外汇, 导致进口商品的实际成本增加, 使得进口合同的实际盈利水平下降;汇率下跌, 出口收汇时, 结汇后只能获得更少的人民币, 导致出口商品的实际销售收入减少, 从而使出口合同的实际盈利水平下降。可见, 汇率的波动直接给外贸企业带来汇兑损益的变化, 从而改变进出口合同的实际盈利能力。例如:某公司出口一批商品, 合同规定的销售价格为10万美元, 此时的美元汇率为7.00。该批商品报关出口后, 财务记账为“应收外汇账款U SD 10万元R M B70万元”。假设该批商品的成本为65万元, 则该合同的毛利润为5万元。两个月后, 收回该笔货款, 假设此时的美元汇率为6.50, 则实际的销售收入变成了R M B65万元。该合同的实际毛利润为0。

(二) 造成外贸企业财务预算困难外

外贸企业和一般企业一样, 需要通过财务预算管理来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活动, 进而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以及经营思路的调整都要依据财务预算。外贸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 还必须先设定一个汇率, 企业所有以外币反映的业务均依据该设定的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财务预算的准确性, 可能造成公司的经营目标不能实现, 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融资决策并最终影响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 造成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价值波动

外贸业务的结算方式和经营特性决定了外贸企业拥有大量的外币存款、应收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和外币贷款、应付外汇账款等外币负债。外汇汇率下跌, 将导致外贸企业外币资产所反映的人民币价值减少, 产生汇兑损失。外汇汇率上涨, 将使外贸企业外币负债所反映的人民币价值增加, 也会产生汇兑损失。在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不能有效对冲的情况下, 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资产的质量和偿付债务所需人民币的金额, 从而带来风险并产生损益。

二、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 根据预期汇率变化适时缩短长期合同订价期限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 与大客户签订的长期合同往往采用一年订一次价格的方式, 这已经形成一种惯例。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 这种订价方式并无不妥。但是, 汇改后的汇率波动频繁, 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上升的情况下, 如果继续采用这种订价方式, 势必会压缩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 甚至会出现亏损。为了保证外贸企业一定的利润率水平, 应根据预期汇率的变化, 有计划地缩短订价的期限, 通过调整商品的外销价格, 尽可能减少汇率变动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损失。例如:某公司与欧洲一些大客户基本采用一年订一次价格的方式签订长期出口合同。根据近几年汇率变化的实际情况, 通过与客户协商, 将合同的订价期限从一年缩短为六个月, 后来, 又从六个月缩短为三个月, 并在订价的过程中适当考虑预期汇率的变化情况,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 在出口合同中增加收取预收货款或定金条款, 尽可能缩短收款期限

近几年来, 国内供货工厂要求预付货款和带款提货的业务大量增加, 使外贸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大大增加。针对这种情况, 外贸企业可以对提单日后60天以上付款的业务进行严格限制, 尽可能缩短收款的期限, 减少因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在与客户签约过程中, 向客户说明国内工厂要求预付货款的实际情况, 取得客户的理解, 在出口合同中增加预收货款或定金的条款, 并适当增加预收货款和定金的比例和金额。在外汇汇率预期下跌的情况下, 这不仅降低了产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同时缩短了收款期限, 加速了资金周转, 还达到了减少汇兑损失的目的。

(三) 调整经营战略, 大力发展内贸业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外贸企业应以此为契机, 调整经营战略, 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国内销售业务, 逐步摆脱单纯对进出口业务的依赖。

(四) 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充分利用短期贸易融资、票据贴现、远期结售汇业务锁定汇率等方式, 可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效果。具体来说, 通过出口押汇、远期汇票贴现等方式从银行取得外币贷款并立即结汇, 既可以较方便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又可以锁定收汇的人民币金额, 规避了汇率风险。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 约定将来办理结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 到期收回外汇时, 即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办理结售汇的业务。这种业务可以锁定外汇收入的金额, 从而锁定了合同的利润, 防止汇率下跌给外贸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值得注意的是, 远期结售汇业务仅仅是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 不能把它当做一种赚钱的工具。因为, 远期结售汇业务锁定的是远期汇率, 即将未来某个时期收取外汇的人民币金额进行了锁定, 亦即将合同的收入及利润额进行了锁定。外贸企业可以根据该锁定的汇率, 按照预定的利润率与外商谈判出口产品的外销价格。一旦汇率变化与原预定的趋势相反, 外贸企业可以选择放弃执行与银行签订的远期结售汇合约, 向银行支付违约金。

(五) 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

外贸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附加值较低, 没有自主品牌, 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而且我国企业议价能力偏低, 尽管有些企业能够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弥补汇率损失, 但使用这种方式的企业占比偏低。只有通过不断调整商品结构,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产品研发上多下功夫, 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真正通过以质取胜, 并最终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

总之, 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汇率风险与外贸企业的日常业务经营息息相关。外贸企业应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研究, 提高应对汇率风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日常工作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风险的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 汇率风险的控制是相对的, 与企业的具体情况、资金状况、业务特点等紧密相关。因此, 外贸企业应当灵活运用各种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 有时还要将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篇2

【关键词】新形势;外贸;汇率;风险管理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得益于改革开发与外需驱动经济增长战略,我国外贸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出口额不断攀升,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随着高效、透明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的逐渐确立,也伴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心由外需转向内需,原有外贸企业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进出口资质、配额等传统优势逐步丧失。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夹在外商与国内实体之间艰难生存,盈利来源多为代理收入、价差收入或资金融通收入,利润率水平较低,而风险因素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不少外贸企业由于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产生了较大的汇兑损失,这就凸显出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

1.第一轮汇改开始于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进一步改革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到1996年12月,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这也是第一轮汇改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2.第二轮汇改主要内容

第二轮汇改开始于2005年,央行宣布废除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二轮汇改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人民币汇率日间波幅逐渐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从限定为中间价上下0.3%扩大到2%,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3%。

3.第三轮汇改主要内容及影响

本轮汇改开始于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即日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一日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情况进行报价。其中,收盘汇率主要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主要为保持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调整幅度。

本轮汇改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因为本轮汇改使得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迅速接近市场价,市场因素在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导致外贸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更加难以判断和把握。在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宽幅波动,虽然整体上出现贬值走势,但在每一次美元大幅上涨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后撤,这种波浪式走势给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汇兑损失。据统计,国内A股2122家上市公司2015年产生汇兑净损失为369.94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为3.92%,较2014年增长了2.76个百分点。

二、外贸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

1.混淆汇率风险的不同类型

汇率风险是指经济实体或个人因客观因素变动而导致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营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是指经济实体或个人运用本国货币与外币进行计价收付交易时,因外汇汇率变动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发生的场合主要为商品劳务进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风险;折算风险是指经济实体或个人在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对经营活动中能够流转使用的各种货币在转换成本国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则是指经济实体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影响了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生产成本、价格等,进而造成企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出现收益损失或现金流量减少的可能性。

在外贸实践中,由于企业经常混淆这三种类型的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外贸企业需要正本溯源,认清内涵,找准痛点下手方能事半功倍。

2.对汇率风险认识不全面

大多数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的认识较为片面:一部分企业认为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对规避汇率风险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中众多大型央企在金融衍生工具使用上损失惨重的影响,不少企业为此不建议使用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甚至不主张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相应的成本;而一部分企业则认为只要使用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进行操作,就能有效规避所有汇率风险,而对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的内部机理及其运作方式并未十分了解,这便容易造成企业的汇兑损失;还有一部分企业则忽视了汇率风险本身的性质,使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的运用脱离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本质,将其作为一种单一的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获取更多的高额利润,进而将企业置身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3.缺乏完善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和管理体系

尽管现代的外贸企业逐渐意识到汇率风险给企业带来的财产及其他方面的损失,开始使用各种形式的汇率避险措施,但其汇率避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还在于外贸企业缺乏完善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及管理体系。外贸企业在汇率风险规避机制及风险管理模式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为财务人员通过熟练掌握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下,对资金进行适时的买进卖出的操作,从而降低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然而这种运作模式使企业财务部与业务部之间往往未能建立起以汇率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业务合作与信息交流机制。在对汇率风险进行判断时往往依靠财务相关人员的主观经验及国家的相关机构提供的汇率波动态势做出相应的预测,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使得汇率风险判断结果准确度较低、滞后性较大,同时还可能受到投机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主要应对措施与参考建议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汇率波动带来的相关风险,外贸企业除了要全面提升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识外,还应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1.选择恰当的汇率风险控制战略

外贸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符合自身的风险控制战略,以熨平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运营的不利影响。

(1)消极管理战略

企业对外汇风险暴露头寸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自主承担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包括收益或损失。消极管理战略适用于外贸业务在日常经营中占比较小的企业,主要通过长期经营活动中的汇兑收益与汇兑损失对冲来控制风险,企业能节省投入汇率风险控制的管理成本。

(2)积极管理战略

在外贸业务中,企业不仅采取了相应工具和手段来规避风险,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力求博取一定收益。积极管理战略适用于外贸业务在日常经营中占比较大的企业,并且企业必须具有在汇率保值方面的人才,投入的成本相应也较高。

(3)完全规避战略

企业对外汇风险暴露头寸持零容忍态度,采取包括套期保值、外汇期权等在内的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完全规避战略适合于经营理念稳健的企业。

2.完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和管理体系

外贸企业财务部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除利用相关机构提供的汇率变动信息及各国之间的相关经济、政治等政策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外,还可以引入专业性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专业知识辅助,确保建立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同时,企业内部应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对汇率波动预警机制的评估、监督与管理,并对系统反馈的信息进行专业化分析与处理。

3.运用多样化的汇率风险管控手段

(1)合理选择合同货币

在外贸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活动中:第一,应积极争取以硬货币报价签订出口合同,软货币报价签订进口合同的模式;第二,尽量使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第三,在双方无法对币种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在出口贸易时,可将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计入商品出口价格中,以转嫁汇率所带来的风险,而在进口贸易时,应在进口商品价格中剔除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以转嫁进口贸易时汇率所带来的风险。

(2)提早收汇或推迟付汇

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企业如果预测到计价货币即将贬值,应采取措施尽早与外商签订合同,或提前对产品进行交货,进而催促交易企业提前付款,尽量避免因计价货币贬值引起企业损失;而进口企业在此种情况下,则可推迟购买国外商品的时间,并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把握付款时间分寸,将付款时间尽量延期,以达到降低进出口汇率变动风险的目的。

(3)通过进出口业务联动来对冲风险

部分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份额较为接近,在此情况下,企业可匹配好出口与进口业务的收付汇节奏,建立联动机制,直接采取外汇收支的方式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减少结售汇比例,节约兑换成本。

(4)适当运用汇率衍生品来管控风险

外贸企业可以适当通过汇率衍生品提前锁定远期收入、固定付汇成本,规避汇率波动而导致的经营收入或支持不确定的风险,有利于财务报表的平滑,让企业管理者专注于生产经营。汇率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购汇、期权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如加盖远期等产品。由于汇率衍生品风险度不一,适用汇率走势也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承受能力与保值目标进行合理选择,避免掉入部分高风险金融衍生品的陷阱。

总而言之,在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外贸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较以往更难以把控,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汇率保值观,摒弃赌汇率涨或跌的陋习,适应新形势下汇率波动的新常态,通过科学分析影响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把握汇率波浪运动中的规律,采取符合自身战略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才能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汇率风险定义。

[2]赵智锋,王进,新形势下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分析[J].热点问题,2010(10):92-95.

[3]胡盛梅,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邢冰,由人民币升值现象谈外汇风险防范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6).

[5]任志刚,减少外汇交易结算风险[J].经济导报,2007(01):32.

[6]顾卫平,邓雅勤,外贸企业利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方法讨论[J].上海金融,2007(06):06.

作者简介:

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规避探讨 篇3

祝波、薛求知 (2011) 提出,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 多数企业缺乏应对汇率风险的管理经验, 汇率风险给外向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较大困扰。岳意定 (2007) 提出企业受汇率风险影响的程度与企业特征、区位因素、行业竞争及出口类别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的规避研究, 吴立平 (2006) 提出企业可以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和金融工具的合理运用来规避汇率风险。左正龙 (2009) 提出开展超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新理念。邢红萍 (2010) 提出多元化经营来实现财务多元化, 并提高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韦治辉 (2011) 提出主要的金融手段包括:购买金融工具;选择非美元硬货币计价;通过货币互换实现债务保值;匹配管理;加价保值等。

陈龙江等 (2010) 基于企业的汇率反应行为理论及经验研究, 提出在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构建科学的分析框架, 实证探明汇率风险反应行为和影响行为选择的特征因素, 再通过分类组合研究提出与不同类型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汇率风险应对策略。

1 汇率风险概述

汇率风险, 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国际经济活动中, 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收支是汇率风险产生的前提, 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是形成汇率风险的直接原因。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的全部经济活动, 即在其活动过程、经济结果、预期收益中, 都存在着一定的汇率风险。具体而言, 汇率风险可分为经济风险、交易风险、会计风险三类。

(1)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 又称经营风险, 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影响企业生产、销售、价格及成本, 使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损失程度。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社会需求变化剧烈, 经济风险已成为每个生产者、经营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2) 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 又称兑换风险, 是指经济主体在以外币计价成交的国际交易合约中, 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其应收资产或应付债务价值的变动, 即汇率变动对将来以外币计价的现金流的直接影响。最常见的交易风险产生于以外币计价的应收或应付账款, 一方面体现在以外币计价的投资和融资活动, 另一方面体现为外汇买卖中持有的外币敞口因汇率变化出现损益的可能。

(3) 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 又称折算风险、账面风险, 是指企业对经济报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 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 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它是一种存量风险, 是会计计量上的差异, 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 但一般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通常体现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汇率变动对收益与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影响, 并不是实际的损失或收益。

2 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汇率是影响外贸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因素之一, 也是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重要国际金融问题。汇率波动对企业外贸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同的企业和产品, 受汇率波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面:

(1) 影响企业的货币选择。

外贸企业对外经营的过程中须向贸易合作伙伴报价, 进而面临货币选择的问题, 选择何种货币作为贸易价款结算和支付手段通常由某一国际通货进行投标报价。若在货币选择中, 因未能适当把握汇率波动而在投标报价中选择了趋降的币种, 一旦中标则可能承担合同价格贬值的风险, 由此企业可能承受价格损失和结算风险。

(2) 影响企业的价值成果。

我国的外贸企业财务报表的账面资产通常由人民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共同构成, 但综合财务报表的资产和负债须统一为人民币。折算过程中, 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变动可能会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部分价值的改变。对于最终财务成果以人民币形式结算表示的外贸企业而言, 其面临的汇率风险可能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使用外币计价结算。

(3) 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拓展,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颇深。人民币升值时意味着同样数量的外币能购买的我国出口商品数量减少, 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则出口数量会锐减, 进而导致出口企业丧失国外市场份额, 经营利润下降。反之, 人民币贬值时, 对于依赖原材料进口的加工外贸企业而言, 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相对价格上涨, 则我国外贸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 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策略

(1) 超远期结汇售汇业务。

超远期结汇售汇业务, 指银行和客户通过协商签订超远期结售汇合同, 约定于未来一年后办理结售汇业务, 至外汇收支发生时按照合同约定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等办理业务。相对远期结汇, 超远期结售汇期限不局限于一年内, 且币种较齐全, 主要包括美元、英镑、欧元等12种世界贸易活动中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超远期结售汇业务能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从而达到核心保值目的。一方面, 它提前锁定了未来不确定时期的汇率, 银行和客户可在约定期限内只以锁定汇率为基准而不受汇率变动影响, 有效避免了汇率风险而实现外汇保值。

另一方面, 它提前确定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成本及利润, 使企业未来财务环境稳定可靠, 从而确保企业整体运行的持续稳健。

(2) 货币期权套期保值。

货币期权套期保值, 指通过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期权, 建立配比或抵消性质的债权、债务, 从而达成抵补外币应收应付款项所涉及的汇率变动风险的目的。货币期权实质是一种权利的交易, 期权买方预付期权费, 以获得按合同价购买一定数量货币的选择权利;期权卖方则承担了今后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具体而言, 对于预期价格上涨的外币, 企业应获得购买期权, 即有权在某外币汇率上涨时以合同约定的相对较低的汇率来购买该外币;对于预期价格下跌的外币, 企业应获得出售期权, 即有权在某外币汇率下跌时以合同约定的相对较高的汇率出售该外币。若该外币汇率并未按预期变动, 货币期权套期保值方式允许期权作废, 企业通过货币实务或价差交割, 加之执行的可选择性和降低主观判断失误的双重优势, 使得企业实现套期保值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3) 信贷市场套期保值。

信贷市场套期保值业务, 是指银行向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对冲现货市场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来锁定成本或利润的企业发放贷款的业务。外贸企业需结合自身经营和发展需要, 对不同币种的贷款利率进行对比和选择。资金紧缺时应借入较大量呈贬值趋势的外币, 资金富裕时应存储较大量呈升值趋势的外币。

在实际信贷市场操作中, 企业要在充分搜集和了解各银行外币贷款品种的基础上, 结合进口信用证、直接外币贷款等方式, 借入或存储适当的外币, 待一定时间后归还或存入银行, 由此既有效防范了外币贬值或升值的损失, 又规避了外汇买卖差价损失, 即通过信贷市场实现了套期保值。

(4) 合理组合, 积极参与。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企业应把自身资源和要素灵活配置, 为适应性管理提供多样化载体, 加强汇率风险的预测和汇率信息的分析, 调整出口产品及国际劳务价格, 结合国内外因素综合考量汇率变动的影响。在采取套期保值的同时, 一方面, 企业应积极利用金融工具参加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交易;另一方面, 企业应加强资产的多元化组合, 以分散和降低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外币价值不稳定造成的汇率波动风险, 保持稳定的竞争地位。

4 小结与展望

面对愈演愈烈的汇率风险, 我国外贸企业首要是树立汇率风险意识, 将汇率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经营管理之中, 同时利用专业的金融工具和合适的金融产品, 形成一套完整的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将汇率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经营效益最大化, 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扎根立足。

摘要: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张, 国际金融形势日益动荡, 汇率波动日益频繁, 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愈演愈烈, 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来保障企业经营成果已成为诸多外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 文章分析了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提出外贸企业须不断提高汇率风险意识, 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关键词:汇率风险,外贸企业,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祝波, 薛求知.企业经营汇率风险的适应性管理框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11, (01) :59.

[2]岳意定.我国企业进出口行为与汇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1) .

[3]吴立平.浅谈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6, (02) :42.

[4]左正龙.超远期结售汇——汇率风险规避新理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03) .

[5]邢红萍.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1) .

[6]韦治辉.综合运用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J].中国金融, 2011, (06) .

外贸企业直面汇率波动 篇4

“如果客户汇款10欧元,2012年可以结汇约90元人民币,可是现在,结汇只有70元人民币。结汇到手,少了20元。”山东一家外贸企业业务经理表示。

对汇率最关心的莫过于外贸企业了。从前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到近期对美元的连续贬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正逐步加大。对于众多外贸企业来说,2015年,汇率波动的风险已经逐渐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

寻求人民币结算

鑫华威外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出口市场为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公司每年的出口额在几千万美元。外贸部耿经理表示,2014年底,俄罗斯由于受到西方经济制裁,引发货币大跌,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汇率不稳定,客户没有办法下单。”鑫华威的做法是以人民币报价为准,结汇以当天实际收汇水单为准。

“欧美客人还是习惯用美元或欧元,而俄罗斯、巴西、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客人已经可以接受人民币报价了。我们现在经常在合作前,就与客户商定好结算方式。”耿经理表示。

汇率波动除了带来货币贬值外,也带来了“赖账”的风险。耿经理的一位朋友2014年年底发往俄罗斯的货物,就遭到客户拒收。当时合同签订之后,对方支付了一部分定金。等货物发过去之后,因为恰逢卢布贬值厉害,对方提出要降价,并且还在非常不合理的幅度。“2014年,不少出口俄罗斯的企业都遇上了这种事,所以他们都索性少接,甚至不接订单。” 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对于大幅度浮动的汇率,也是苦不堪言。

“有些客户会缺少诚信,我们公司一般是先收款,后发货,来规避风险。如果有账期,也尽量减少额度。”耿经理表示,“只是这样多少都会影响销售额。”

近段时间,东南亚很多国家也遭遇了货币贬值。重庆一家汽配企业的罗经理表示,2015年马来西亚货币贬值,而人民币升值,东南亚国家采购商减少了对中国的采购。他们的做法是,对报价进行备注。“报价时会明确告知客户,此报价是基于多少的汇率,如果汇率变化到多少,会相应涨价。”她认为,规避汇率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寻求人民币结算。

汇改10年来,我国一直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取得了不少实质性进展,包括人民币汇率波幅的不断扩大,央行在汇率市场上的常态化干预日渐退出等。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币结算也将是大势所趋。罗经理表示:“希望人民币至少保证一段时间的价格不变。”这恐怕也是用人民币结算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心声。

避险工具作用有限

目前企业主要使用的外汇避险工具有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和人民币外汇期权等。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企业使用的比例并不高。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这些工具不了解,而且觉得额度不大,操作比较烦琐。

李先生是河南一家出口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出口型外贸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通常情况下,他选择远期结售汇来锁定远期汇率,固定成本。但实际上,锁定汇率对于风险规避的作用比较有限。因为锁定汇率只是固定了企业自己的成本,却锁定不了客户的成本。

最近几年的时间,日元、卢布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货币之一,很多新兴市场更是货币承压,全球市场再掀货币贬值的风暴。汇率风险绝对不再是单边的,现在国外货币兑美元的大幅贬值造成的风险,成为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接单应时刻考虑汇率变化对盈利的影响。

目前各界人士达成的共识是,双向波动将是常态。人民币汇率不再是简单的一升再升,外贸企业要适应汇率波幅扩大和双向波动的新形势,了解当前外贸形势、汇率政策变化给外贸行业带来的新挑战,并采取主动应对、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很多贸易公司现在大多数出口以人民币结算 ,进口以欧元或者美元结算,但这还要考虑买家的感受。企业也可以直接去国外设立销售网点。“很多生产企业都已经外迁,采取直销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耿经理表示,“我个人感觉,中国企业要勇敢地走出去。”

面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常态,企业更应该强化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制定一套系统、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从更长远来看,还是要立足于苦练内功,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让企业有更高的定价权。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篇5

一、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 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升值, 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 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 增强了购买力。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 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长期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战略, 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依存度过高等问题。可见, 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而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 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从长远来看, 长期的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 这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

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改善贸易条件

通过人民币升值, 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 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 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减少经贸纠纷, 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

(二) 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的消极影响

1.汇率变动使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自从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 汇率波动幅度和频率不断加大, 使外贸企业所处国际经济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我国企业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因此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汇率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2.汇率波动影响外贸企业的出口收入

目前, 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物价的持续上涨, 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以人民币计价的利润大大降低。企业要想减少损失, 必然要提价, 结果必将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进而威胁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

3.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

人民币升值后, 进口商品在国内的售价将降低, 国内消费者用同样多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 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 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 消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 这些企业破产或转型, 必然会使失业人员增加。

二、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的避险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体系, 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 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依赖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 忽视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产品附加值低, 形成了汇率风险基本上由国家承担的“路径依赖”, 因此汇改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较为淡薄。

(二) 缺乏风险管理型人才

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 准确地预测货币汇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的前提条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 汇率波动的复杂性增加, 对企业外汇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了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还应通晓国际金融知识, 具有敏锐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然而由于企业对于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人才并不看重, 导致整个社会在汇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上缺乏重视。久而久之, 使得目前对于汇率风险防范的人才需求出现了极大的缺口。

(三) 风险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 缺乏完备的风险监控体系。良好的风险监控体系是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前提, 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 就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也无法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其次, 我国外贸企业还普遍缺乏对汇率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评估和考核体系。汇率风险管理的评估和考核是衡量风险管理的收益和成本, 进而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也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外贸企业由于不重视汇率风险管理, 往往不善于对既往的汇率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很好的总结, 汇率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

(四) 避险工具有限

在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中, 国际上通行的远期汇率、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避险工具, 大多具有适用面广、运用灵活、避险效果可靠等优点, 因而在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这些方法均是由国际金融市场推出的, 是以存在发达的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金融期货市场和国际金融期权市场为先决条件的。由于我国目前尚不存在完备的国际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我国外贸企业的现实选择只是在海外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对这些避险工具加以利用, 并建立适合自己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

三、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策略

(一)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企业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很重要, 因为只有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 才能注重影响汇价变动的基本因素, 关注各国基本经济、金融因素, 政治和传媒因素, 各国央行的政策因素, 心理及市场预测因素, 突发事件因素等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从而积极做出风险防范。

(二) 建立有效的汇率风险预警评估机制

一个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预警体系, 应当由专门的预警和信息处理部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组成。其中,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汇率风险预警体系的核心, 其指标数据的高度科学性、准确性是预警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一般而言, 预警指标体系应当包括:汇率变动率、融资费率、汇兑损益占利润比 (含同业指标) 、金融衍生品的远期汇率水平等, 当指标超过公司警戒线时, 就应及时采取措施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提高运用金融工具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 加强外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外向型企业尤其中资跨国企业, 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加快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在各环节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引进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衍生产品交易的专业人才, 提高自身外汇资产管理水平。深挖内部潜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无论是对外汇变动进行预测还是利用金融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 都需要有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因此, 还应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 加强对汇率趋势预测的工作

比较准确地预测货币汇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的首要前提。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汇率的变化基本取决于外汇市场上对各种货币的供求, 而影响供求的因素是广泛和复杂的, 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政治因素, 既有长期作用的因素又有短期作用的因素。一国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利率水平的变化、人们的心理预期、国际上突发的事件、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世界经济、贸易、金融及政治形势的变化等, 都会对货币的供求关系产生作用。为了尽量准确地预测外汇风险, 必须全面分析上述因素对汇率变动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在此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汇率风险进行预测, 为选择外汇风险防范手段提供决策依据。

(五) 主动选择有利的结算货币

1.选择适当的结算货币

出口收硬货币, 进口付软货币, 是外贸企业防范汇率变动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讲, 用硬货币报价时, 货价要便宜些;用软货币报价时, 货价要贵些。但如果出口商品是畅销商品, 国际市场价格趋涨, 用硬货币报价, 即使不便宜, 对方也容易接受;如果出口商品是滞销商品, 国际市场价格趋跌, 用硬货币报价则不易成交, 为打开销路, 出口商可以接受用软货币计价成交, 同时为了防止软货币汇率下跌的损失, 还可以利用外汇市场上远期外汇的买卖及其他方式防范风险。

2.采用多元货币组合以分散风险

在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 采用多元货币组合的方法, 争取使用美元、日元、欧元等不同货币成交, 通过各种外币的汇差收益相抵, 可减少或消除外汇风险。

(六) 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 出口价格优势弱化, 外贸企业特别是生产型外贸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 加快产品换代升级,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同时, 加强成本和费用的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 扩大产品利润空间, 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总之, 外贸企业应该增强避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分析汇率风险、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企业则要善于运用多种金融工具进行汇率风险有效管理, 提高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企业应注意培养具有国际金融知识的专业人才, 同时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 最终能够熟练运用外汇期权、远期、掉期等外汇金融衍生工具应对外汇市场的变化可能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实现规避汇率风险、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摘要:我国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国内从事与美元相关业务的外贸企业, 将真正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之下。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 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汇率变动,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郑伟.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J].经济视角, 2008 (4) :10-13.

[2]朱莹.我国中小出口企业汇率风险及防范[J].我国外资, 2009 (9) :19-20.

[3]李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17) :9-12.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篇6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 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意识

多年来, 我国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汇率是长期不变的, 中小型外贸企业所收的外汇都以固定的比率兑换成人民币, 没有任何汇率风险, 因此当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 许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还没有意识到汇率一旦变动, 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 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 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 结售汇工作往往是由财务人员兼做, 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 也没有专业的外汇人才来专门监测汇率风险。管理人员在汇率风险的预测方面缺乏专业知识, 财会人员也没有接受过外汇专门知识的培训。专门机构的缺失和专业人才的缺乏使中小型外贸企业很难应对汇率剧烈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三) 相关的金融避险工具种类较少

国际上汇率风险管理的最主要工具是金融衍生工具,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已经超过了3000种, 而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少数几种。目前, 我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融工具主要有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货币互换、外汇期权等, 这些业务在许多金融机构办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程序繁杂、成本较高、时效性差等问题, 严重限制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措施

(一) 政府和金融机构要搭建相应的交易平台, 提供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来满足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

(二) 中小企业要主观上重视汇率风险的管理

成立专门机构,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汇率风险管理, 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 汇率风险管理的意识要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都要考虑到汇率风险。例如, 如果企业的原材料都要进口, 那么付款方式的选择、付款货币的选择都要考虑汇率风险。在签订购买合同以后如果要延期付款的, 考虑汇率风险, 要买入远期外汇, 以锁定材料的成本。在销售产品时, 尽量与客户进行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 这样就不会有汇率风险, 而把汇率风险转移给了购货方, 在开拓海外市场时要考虑相关地区的政治、经济风险, 考虑购货方的结算方式可能带来的风险, 尤其是汇率风险。

(三) 在企业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虽然中小型外贸企业人员规模较小, 资源不限, 但也要建立一个能满足企业日常汇率风险管理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增强管理汇率的主动性。企业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时, 首先是确定一套指标体系, 由于企业较小, 不可能自己去采集相关数据, 可以选择把研究机构或金融机构的预测指标进行适当地改进, 变成本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当汇率的波动一旦达到较大幅度, 企业能按照事先的预案进行处理, 使汇率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四) 企业内部要有对汇率风险管理进行考核评价的体系

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有没有考虑汇率风险, 并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风险的预测是否正确, 其可信度有多高, 避免的汇率损失有多大, 要进行相应的评估, 对做得好的单位、个人进行物质、精神等的适当激励。久而久之, 中小型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把握就会越来越强。

(五) 选择有利货币进行结算, 规避汇率风险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首先必须争取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使用跨境的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样就没有汇率风险了, 如果无法实现这个目的, 那必须争取收汇时使用硬通货计价结算, 支付时使用软通货。

(六) 外汇资金集中管理, 优化外汇风险

在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后, 风险管理人员可以把相同时间的同种货币计量结算的应收、应付账款等进行匹配, 从而大大减小汇率风险, 而对差额部分采用相关的避险工具进行规避。

(七) 充分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理财产品进行汇率风险规避

企业目前可以利用的产品有远期外汇买卖, 远期结售汇业务, 即远期组合结售汇, 远期信用证下汇票贴现及应收款买入, 福费廷等业务。例如:远期结售汇业务是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 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 到期时按合同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业务。有固定期限交易或择期交易两种, 远期结售汇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锁定未来时点的交易成本或收益。某公司是一家大型纺织出口企业, 该公司将于2004年11月份与一日本客户签订一笔价值800万美元的远期出口合同。因为所收货币非本国货币,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公司在签订出口合同的同时与某金融机构叙做远期结汇业务, 避免在远期美元收入的过程中因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汇兑损失, 使公司预先锁定换汇成本。2004年11月1日, 该公司与中国银行叙做了期限为10个月的800万美元远期结汇业务, 成交汇率为8.1728。2005年9月2日, 该公司收到日本客户的美元货款后, 即办理交割手续。当天即期结汇价为8.0787, 因此, 该公司叙做远期结汇业务比办理即期结汇业务增加收益人民币752800元。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篇7

一、中国汇改进入攻坚阶段

1994年初汇改, 我国人民币汇率具有“单一”的特征, 主要是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 我国确定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安排。2006年新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七条对此有明确的阐释。并轨后, 境内所有人民币外汇交易均使用一种汇率, 满足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一般义务, 即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避免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种汇率安排”的要求。

2005年7月汇改, 我国人民币汇率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 但参考篮子并不是盯住篮子, 要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 其主要原因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外汇供大于求, 否则, 就不会有名义有效汇率的显著升值。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 从2010年开始, 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回落到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以内, 2013年该比重是2.0%, 2014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0.3%。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 危机以来, 我国经常项目收支趋向平衡, 既有外部经济周期性波动因素的影响, 更有经济增长内生性增强、居民消费升级、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结构错配、劳动力成本上升, 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 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合理, 进一步促进了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收支平衡;我国又抓住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的有利时机, 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2013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2014年初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 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这是朝着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正确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是国内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外贸进出口比较低迷、信用违约事件开始暴露, 以及美联储QE加速退出等内外部因素, 触发了汇率预期分化、推动资本流动波动。特别是当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以后, 对前期看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套利交易形成挤出效应, 并释放出平仓购汇的需求, 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汇率的波动和资金流出的压力。我国宜抓住这一有利契机, 推进实现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二、人民币汇率进入双向波动的通道

从国际金融史上看,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安排, 都没有只涨不跌的货币。尤其是汇率形成越市场化, 汇率制度越灵活, 汇率弹性就越大。

1994年汇率并轨之前, 人民币是一种弱势货币, 官方汇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美元兑1.58元人民币, 螺旋式贬值至并轨前夕的5.80元人民币。并轨后, 人民币汇率开始转强, 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逐步确立了人民币新兴强势货币的国际地位。

1994年初并轨到2013年底,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43%, 过去20年, 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持续坚挺, 逐渐形成并强化了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从2014年2月中旬以来, 人民币汇率开始有所走低。但是, 一季度,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仅下跌了0.9%, 境内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 (即CNY) 下跌了2.6%, 这一调整幅度, 与过去20年的升幅相比, 并不算多。

从宏观上来讲,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有利于外汇供求平衡, 改善宏观调控;从微观上来讲, 有利于企业部门减少货币错配, 更好地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相信,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深入人心, 上述积极影响还会进一步显现。

三、双边波动将是人民币汇率运行的主要态势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 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具备宏观和微观的条件, 人民币汇率正趋向均衡合理水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主要受多方面的影响, 2014年5月贸易数据大幅改观加上欧洲央行宽松政策的刺激等。有观点认为, 这是人民币年内贬值触底的信号。

当前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短期均衡水平, 美国QE退出引起有关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汇率波动增大, 也可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贬值预期, 进而形成双向波动的局面。并且QE退出有利于我国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在此过程中, 我国会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相对而言, 目前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主要是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前提下的合理均衡水平, 一旦放开资本账户并将汇率交由市场决定, 人民币汇率将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双向波动。预计未来跨境资金流动仍会保持双向振荡的格局,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会成为新常态。尽管现在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波动, 但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 就业、物价这些主要的经济指标都保持在年度预期目标范围。

下一步我国政府将继续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思路, 着力增加有效供给, 不断满足新增需求, 注意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另一方面, 现在国内和国际上还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在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均衡、人民币汇率接近合理均衡水平的背景下, 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会经常发生。对于这种变化, 市场各方都要做出适应性调整, 理性看待, 积极应对。

四、进出口企业应加强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管理

自从我国实行汇率改革以来, 境内企业适应和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已有较大提高。目前, 我国除了人民币外汇的即期交易外, 市场上还有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外汇期权这些基础的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这些工具来管理汇率风险。

过去在人民币汇率长期单边升值、波动较低的时候, 企业主要是管理人民币升值风险, 所以大量开展了远期结汇。

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波动以后, 出口企业喜忧参半。人民币持续贬值, 对我国出口企业是一个利好。一些外贸企业表示, 人民币贬值缓解了企业的出口压力, 利润小幅提升。但是也有部分企业之前与银行锁定了汇率, 在此轮快速贬值过程中没有享受到额外的福利。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 “短期而言, 对外贸企业不利。”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接单时更加无所适从, 难以对走势做出明确的预判, 也会使国外企业在下单时犹豫不决。“这也是现在企业中短单多而长单少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的单边升值趋势, 让出口企业承压不小。根据对山西华晋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调查, 由于人民币升值, 产品出口到日本的价格在一年内提高了23%, 企业的价格优势也随之被逐步削平, 利润和市场受到双重切割。

近期人民币出现单边贬值趋势, 外贸人士赵先生说, 由于其公司目前很多订单都处在洽谈中, 尚未下单, 所以暂时没什么影响。

运城市一家外贸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 目前其公司的订单, 要么客户已经付了订金, 要么正在洽商中, 所以也没感受到来自人民币升值的重大影响, 在今后可预测期人民币双向波动时, 对外贸企业而言都存在影响。不过, 赵先生指出, 如果有的企业已经有成交的订单, 现时刚好需要结汇的, 此次人民币升值对他们肯定有影响。“订单金额小还好, 如果是大宗交易那就影响较大了。”

在当前的汇率双方波动情况下, 企业对老客户还得要按照之前谈好价格执行, 所以人民币波动肯定对订单的利润造成影响, 而对于新客户的话, 正在谈的单, 价格方面就可以按照人民币的波动去做小调节。

因为对于出口企业来讲, 在签订远期合约的同时, 按照远期约定的价格签订出口合同, 然后按照锁定的收益进行生产经营。远期合约履约的损失是按照现在更好的价格结汇的机会成本, 当时要是不做远期结汇, 按照即期价格可能结汇收益更高。

不过, 因为当时已经按照签约价格锁定了收益, 所有生产经营都是按照签约价格来组织的, 也就降低了财务风险。如果没有实际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特别是境外续做的人民币结构性产品大多没有实需背景, 前期大量对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和低波动性。这次汇率波动后, 这些机构可能就会承担一定的平仓压力, 杠杆率越高则压力越大。

企业要正确认识汇率避险工具的作用, 不能把汇率避险当作赚钱的工具, 而应作为管理风险的手段。要引导企业对外业务进行适度的套期保值, 过度套利保值实际也是投机行为。

五、面对汇率双向波动, 外贸企业的应对措施

汇率是外贸企业从事国际贸易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从长远来看, 可以通过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力量, 引导外贸企业提高金融操作能力, 主动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1. 外贸企业在收付汇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来防御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

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的难以预期, 不仅让出口企业在报价上“束手束脚”, 连带结果是结汇风险不断被推高。企业在收付汇中, 可以通过签订短期合同、即期结算方式、预收货款、增加并灵活运用计价币种等办法, 分散汇率风险。时间是制约因素, 企业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加快收付汇进度;在合同中, 可增加针对汇率波动的条款, 运用合同条款规避汇率风险。

2. 外贸企业须早练内功, 降低成本、开辟营销新路子, 提升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

在汇率幅度区间扩大之后外贸企业要转型升级, 要通过改进工艺、提高管理、开展业务外包、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降低成本, 通过电子商务、直接到海外建立渠道等方式开辟营销新路子, 争取国外订单并留住客户。

3. 外贸企业在收付汇中应灵活运用金融工具, 来防御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

目前有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外汇期权和外汇期货四大类外汇衍生品, 人民币汇率期货业务目前未开放, 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也会为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开展带来挑战, 但企业可以灵活开展人民币掉期业务和人民币期权业务等, 规避汇率风险, 提高对人民币外汇衍生品的运用能力。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以及“国十六条”等相关政策的出台, 更多的金融工具也有望推出。外贸企业要及时掌握最新金融工具在收付汇中灵活运用, 来防御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

4. 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积极采用人民币结算。

企业可加大与客户协商, 推进本币结算, 从而达到有效规避汇兑风险。目前人民币波动的情形下, 外贸公司应加强跟客户的协商, 灵活交易, 采用人民币进行报价, 客户付款时按当天汇率付款, 所以不担心受到汇率波动影响。

5. 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采取“锁汇”方式, 归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具备宏观和微观的条件,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 对于中小企业应采取更加灵活结算方式, 和外商协商在一定时期, 约定汇率, 锁定风险, 降低因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

6. 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灵活运用对冲产品防控汇率风险。

目前, 我国外贸企业主要依靠银行和保险机构提供的场外远期结售汇业务规避途径, 但此类场外产品的交易信息透明度不足, 普通中小企业难以了解交易行情。在场外衍生品参与受限以及场内衍生品缺失的情况下, 一些避险需求迫切的中小企业开始转而寻求参与境外外汇衍生品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应尽快推出适用于小型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对冲产品。

7. 外贸企业在收付汇中, 掌握好时间节点, 来防御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

对于要结汇的订单, 有的企业可能希望能找一个较有利的时间节点。但是, 在汇率波动幅度过大, 不好预估的情况下, 企业适合稳打稳扎, 结汇宜快。

摘要:随着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快速走高, 人民币汇率已进入双向波动的通道, 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和单边贬值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稳定, 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双向波动才是化解当前矛盾的最好方法。人民币的波动, 对外贸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亟须采取各种措施规避风险。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汇率双向波动,企业对策

参考文献

[1]黄益平.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 2009 (8)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篇8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市场化程度低。虽然开放了贸易项下的外汇可自由兑换, 但是外汇的买卖仍然需要真实的贸易背景。资本项下我国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香港是完全自由的金融市场, 并在近年逐步发展了人民币金融工具和产品。境内外不同的汇率制度和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及产品为外贸企业提供了避险、保值和套利的空间。研究如何在汇率双轨的环境下选择财务策略, 灵活运用境内外不同市场金融工具及其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为近几年深受汇率波动之苦的外贸企业提供一点启示。

二、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外贸企业财务运作的环境分析

1. 境内外的汇差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避险和套利空间

中国境内外汇市场的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实施管理, 每天公布中间价, 虽然已经逐步扩大弹性, 但行政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汇率管理贯彻政策意图, 交易价格不能反映交易双方的真实需要。境外的外汇市场已经出现了人民币产品, 香港正逐步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 提供即期和远期的交易如人民币无本金交割的远期交易 (NDF:Non-Delivery Forward) 。由于境内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 境内银行提供的外汇远期交易 (DF:Forward Delivery) 的定价与境外NDF市场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和套利的空间。

2. 进出口贸易背景融资成本较低

我国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和支付实施银行结售汇制度。自汇改以来逐步放松强制结汇的管理, 并于2008年的外汇管理新条例中规定允许境内企业全额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但是同时规定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必须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即中国境内一切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融资活动必须具备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作为支持, 防止外汇投机行为。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倾斜政策支持企业进行外汇贸易融资。在这样的政策下企业可以利用进出口贸易交易背景作为廉价融资的重要资源, 用来规避汇率风险或进行无风险套利, 也可以用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需要。

3. 香港发达的金融市场提供的有利金融工具

在进出口贸易结算受监管和资本项目受管制的条件下, 国内金融业欠发达, 可提供的金融工具和产品有限。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业发达, 几乎可提供自由经济市场上所有的金融工具和产品;而且香港资金借贷规模大、程序简单、成本低。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作为贸易融资和财务运作平台, 除了必要的关联交易外, 可以在香港进行贸易融资、NDF操作, 与银行开展全面业务关系, 利用香港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外贸企业财务策略选择及运用

1. 确定企业的财务策略目标

财务策略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公司的管理文化、内部政策、股东意愿、风险承担能力和偏好等因素。汇率的波动是双刃剑, 是风险也是机会, 对外贸企业总体而言, 有坏处也有好处, 而规避汇率风险的财务策略也是利弊皆有, 机会本身伴随风险, 企业经营本身已经充满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 重要的不是风险本身, 而是如何控制风险及把握机会, 确保企业永续经营。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企业应实行稳健的财务策略, 即以避险保值和无风险套利为目标。随时关注企业的风险敞口并采取必要的手段, 覆盖出现的风险, 使资产和收益或未来的资产和收益处于保值状态, 其价值不因汇率的变动而波动, 同时不追求额外的收益, 财务策略完全服务于主业的稳定和成长。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强及有风险偏好的企业可以考虑选择目标进取的财务策略, 即全面利用保值、套利和风险可接受的趋势投机机会, 实现利益最大化。进取策略在稳健策略的范围外, 接受一定的风险以期增加获取收益的机会。在该策略下, 决策层要明确授权给管理部门并定期检讨, 明确可以参与的领域和范围, 以控制适当的风险水平。

2. 现行汇率制度下外贸企业财务策略运用

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对进出口贸易结算的监管和限制较多, 且国内金融业欠发达, 可提供的金融工具和产品有限。外贸企业应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供的优越条件, 搭建香港融资平台,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作为贸易融资和财务运作平台。。

(1) 无风险套利策略运用

无风险套利策略的风险边界是保证相关追逐利益的活动不会招致损失。当市场出现汇率差和利率差时, 即可进行无风险套利。在过去几年中, 人民币持续升值, 国内银行的远期汇率 (DF) 报价和香港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 (NDF) 的报价之间存在差价, 即出现了无风险套利机会。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1) 远期结售汇 (DF) 与NDF组合套利

适用于出口企业, 适用的条件是国内市场DF报价与境外NDF报价存在差异。操作的方法是把未来一定时期的出口收入与国内银行叙做远期汇率合约DF, 同时通过香港关联公司与香港银行签订金额、期限相同, 方向相反的NDF合约。企业用未来收到的美元货款与国内银行进行DF交割, 同时进行NDF操作。香港的NDF是不需要本金交割的, 只结算差额。这是利用国内外人民币预期不一致形成的差价进行套利。到期无论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 收益锁定。实例:某企业预期未来一年的出口收入5000万美元, 国内银行的12个月远期美元报价为6.26, 而同时期香港的12个月NDF报价为6.20, 与国内银行签订卖出12个月的远期美元5000万, 同时通过香港关联公司与香港银行签订NDF合约, 买入同等金额同期限的美元, 在未考虑操作成本下无风险套利收益为300万元人民币, 即 (6.26-6.20) x5000万美元。12个月到期时, 将当年陆续收到的出口外汇美元收入与国内银行进行交割。香港的NDF是不需要本金交割的, 只结算差额。

(2) 美元借款与DF组合

适用于进口企业, 适用的条件是人民币预期升值, 银行的人民币兑美元的远期汇率的报价高于即期汇率, 且美元的借款利息和人民币存款利息相当, 或者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购汇的差额大于美元借款利息超过人民币存款利息部分。操作的方法是企业将拟用于购汇的人民币做定期存款, 以人民币定期存款质押借入美元用于支付进口货款, 并与银行签订远期购汇合同, 期限与人民币定期存款期限相同。到期时将定期存款取出并按远期合约的汇率购汇归还美元借款。实例:某进口公司2010年11月5日需要支付进口货款美元1000万元, 当天美元购汇价格为6.69, 银行一年期远期购汇价格为6.43;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3.25%, 一年期美元贷款利率为Libor0.75%+300bps, 即年利率3.75%。如果公司按即期汇率购汇需支付人民币6690万。该公司决定将人民币6690万办理一年期定期存款, 并质押借入1000万美元用于支付进口货款。同时与银行签订一年期的远期购汇合约, 价格为1美元兑6.43元人民币。2011年11月5日到期时, 企业的购汇成本是人民币6430万 (6.43x1000) , 利息收入为人民币217万 (6690x3.25%) , 利息支出为美元37.5万 (1000x3.75%) , 折合人民币241万。企业在这笔交易中共支付人民币6454万 (6430+241-217) , 比一年前按即期汇率购汇成本6690万少支出人民币236万 (6690-6454) 。

(3) 美元借款与NDF组合

适用于进口企业, 适用的条件是境外的人民币NDF的报价比境内的即期汇率高, 且美元的借款利息和人民币存款利息相当。操作的方法是企业将拟用于购汇的人民币做定期存款, 以人民币定期存款质押借入美元用于支付进口货款, 并通过香港的关联公司与香港银行办理相同期限相同金额的NDF交易。一年后到期时, 按即期汇率购汇归还美元借款, 境外NDF按合约价和即期价的差额结算损益。该组合的优点是无论一年后的汇率如何变化, 进口企业的汇率收益锁定, 降低了购汇成本。

(2) 避险保值策略运用

避险保值策略的目标是将业务的风险敞口通过金融工具及其产品的对冲功能, 对风险敞口进行覆盖, 保证未来不会带来损失, 但是不追求额外的收益。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1) 远期结售汇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环境下, 出口企业日常面对的汇率风险是出口销售收入总额高于进口货物价值, 净额就是外汇风险敞口, 将来的收入净额敞口会因本币升值带来账面损失。方法是向国内银行卖出敞口部分的未来外汇收入 (远期外汇DF) , 买入人民币, 锁定将来的结售汇价格。其优点是银行的外币报价通常高于市场预期 (预期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市场预期低) , 外币的交割价格总是高于到期的市场价格, 但这是到期要交割的, 所以企业必须较准确预计未来的进出口收入。

(2) 美元借款对冲

对于进出口企业, 在美元借款利率低廉的条件下, 如未来美元收入敞口为美元5000万元, 企业可以以相应的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质押, 向银行借入美元, 用于支付进口所需的美元。这种做法相当于构造新的资产负债表, 即同时增加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负债。这样当未来美元收入实现时, 美元资产便正好与美元负债对冲, 规避汇率风险。由于只是避险, 在向银行借款时, 必须按现价锁定未来还款的汇率, 汇率升跌与企业无关。其财务成本是美元借款利率高于人民币存款利率的部分, 美国金融海啸后, 廉价美元充斥市场, 所以现有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大致与美元借款相当, 企业的财务成本相当有限, 如果能获得地方政府的贴息补助, 还会产生一定的财务收益。

(3) 有利的投机套利策略运用

投机套利策略利用市场出现的套利机会, 进行有利的趋势投机, 追逐财务收益。前提条件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 由于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适合有资金实力和丰富知识经验的企业。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1) 美元借款

在美元廉价和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下, 建议采用全额结汇核销方式, 将所有的出口收入结售汇, 尽量储备人民币现金, 并作相应定期存款 (三月、六月、一年) 作为质押保证金予银行, 陆续借入相应的美元, 可以是部分质押的信用借款 (杠杆) , 也可以是全额抵押, 借入的美元用于支付进口货款, 这样会较大程度地膨胀资产负债表, 同时放大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负债, 期间累积的人民币升值就是财务部门的收益, 2005年以来, 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这个方法可以带来十分可观的财务收益, 包括汇兑收入和利差收入 (人民币存款利率常常高于美元借款利率) 。其风险是, 当出现较长时间人民币持续贬值时, 会出现汇兑损失, 这个机会在当前不容易出现。

(2) NDF操作

企业应该长期关注香港NDF市场价格变化。通过长期观察NDF价格变动后, 会发现NDF很情绪性, 某个事件或某个中央领导人的说话, 都会影响NDF价格波动, 经常背离实际情况。如在几年前人民币升值进行中, NDF人民币报价经常倒挂, 出现贬值预测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 NDF报价回顺后, 可以做相反的交易平仓, 也可以持有到期取得收益。还可利用NDF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大量累积的人民币存款资产在NDF市场卖出, 锁定升值预期的收益。

(3) 银行理财产品

利用各种银行融资工具和产品, 尽量将各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或未来的资产和收益利用起来, 借入美元支付给海外供应商或香港的关联公司, 然后通过出口结售汇给银行获得大量的人民币资产, 其中部分可以向银行买入一些短期的保本理财产品, 由于其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到5%之间, 高于美元借款利率, 可以赚取息差收益。由于这些操作同样引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动, 人民币资产增加和美元负债增加, 所以在人民币升值的大环境下, 汇兑收益可能相当可观, 同样地, 当出现人民币持续贬值时, 会导致账面亏损。

摘要:在当前的汇率制度下, 中国境内的汇率市场化程度低, 而香港是完全自由的金融市场, 并已经逐步发展了人民币离岸金融产品。本文分析了境内外的金融环境以及外贸企业可利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和产品, 提出了避险保值、无风险套利及有利的投机套利等财务策略运用方案。

关键词:汇率风险,财务策略,外贸企业

参考文献

[1]陆前进.人民币汇率:现实、理论和政策[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1]陆前进.人民币汇率:现实、理论和政策[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

[2]李婧.2010年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的控制对策实务[J].国际商务财会, 2010 (2) .[2]李婧.2010年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的控制对策实务[J].国际商务财会, 2010 (2) .

汇率变动下外贸SOHU巧结算 篇9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外贸公司和外贸SOHU在两种基础结算方式下形成的几种变体:

1、按照收汇美金收取一定比率的人民币代理费。比如说1美元收取9分人民币代理费。

2、按照收汇美金收取一定比率的美元代理费。比如说1美元收取1%的代理费(USD0.01)。

3、在一个汇率水平下,按照买断价格和外贸SOHU结算。比如13%退税的产品在汇率8.03的时候,买断价格为8.93。

4、按照工厂开票总额的一定比率收取人民币代理费。比如说按照增值税发票的1%收取代理费。

5、按照报关美金收取一定比率的人民币代理费。比如说1美元收取9分人民币代理费。

6、按照报关美金收取一定比率的美元代理费。比如说1美元收取1%的代理费(USD0.01)。

大致以上6种形式的结算方式,可以说概括了当今主流的外贸代理结算公式。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让我们分别对上面六个不同的形式进行分析。

第一种:很容易看出,外贸公司所收的代理费不随着美金的贬值而发生任何变化。无论汇率是8.26还是7.8,做相同出口额,外贸公司收取的代理费体现为人民币的形式保持不变。这个方式外贸公司不必担心汇率风险,是他们比较喜欢采用的方式。再就是这个收费方式是针对收汇美金,他们把收汇美金中包括的海运运费、佣金等也全部收取了代理费。

第二种:外贸公司收取的代理费体现为美金形式。随着美金的贬值,所收取的代理费也会相应贬值,这样的收费对外贸公司比较不利。外贸公司必然会对这种收费方式进行补充,以弥补他们的汇率损失,比如说提高美金代理费率。不过大多数的外贸公司在现在的形势下不会采用这个算法,因为除了他们自身有风险以外,这个算法比较麻烦,容易出纠纷。

第三种:买断价格。这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算法,它把汇率和退税糅合在一起,比较直观。然而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这个算法的价格也必须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动,此时外贸公司一般会采用“新的买断价格=老的买断价格新的汇率/老的汇率”。

这样看起来,买断价格随着汇率下调而相应的下调,谁也不吃亏,但是细细分析来看,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如果8.03汇率水平下,外贸公司的买断价格是8.93;汇率分别到7.95、7.9、7.85的时候,买断价格则分别是8.84、8.785和8.73。那外贸公司的在这4种美元汇率下,1美元的收益分别是0.0922、0.0922、0.091、0.0891。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汇率的下调,外贸公司的代理费(收益)也随着下降。现在来看,采用这个方式对外贸SOHU相对来说比较有利。

第四种:是按照工厂开票来计算代理费。这样的代理费计算方法比较客观和相对简单。首先它排除了对海运费、佣金等代理费的额外征收,给外贸SOHU减轻了负担。而且还排除了汇率对外贸公司的代理费影响,对双方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计算方法。

第五种:相比第一种方法来说,主要是减去了额外的代理费征收,对外贸SOHO比较有利,这个方法和第四种差不多。

第六种:这种方法对外贸公司来说,风险在于美金汇率下跌的风险。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篇10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外贸企业,对策分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和逐步升值是中国经济全球发展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必然趋势。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纷纷要求中国政府加快汇率改革, 人民币升值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而人民币的升值又是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浙江, 作为我国东部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代表, 它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的贸易往来。对于一直以价格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浙江出口企业来说, 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无疑是一种挑战, 将会影响着导致浙江外贸企业的成本上升, 使企业的利润被压缩, 大大影响着外贸企业的经营。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外贸企业是一把“双刃剑”

(一) 人民币升值的短期消极影响

1、价格优势削弱, 出口额大幅降低。目前浙江省主要是以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 其中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 高科技产品很少。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后, 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 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 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浙江企业产品以往特有的廉价优势会逐渐减弱, 从而影响出口规模的扩大。

2、增加国外产品的进口, 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人民币升值会加大对外国商品的进口, 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企业造成冲击, 尤其是那些严重依赖出口的企业, 使其面临亏损甚至淘汰。这将严重影响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本土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

3、引进外资难度加大, 削弱外贸发展动力。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大批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浙江省, 而他们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都用来出口, 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使外商对华投资成本增加, 这样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就会转向他国, 从而影响对浙江省“三资企业”的资金投入。而“三资企业”是浙江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载体, 在浙江出口贸易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外资引进难度的增加会削弱浙江省的外贸发展动力, 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

4、加剧失业, 增大劳动力转移的压力。经济发展、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世界各国目标。当今中国, 就业问题尤其突出, 就业压力非常大。目前中国提高新增就业机会, 主要是出口和外国对华直接投资, 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出口, 扩大进口, 外贸生产企业很多将会陷于困境, 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也会由于在中国生产成本的提高, 可能将生产基地转向其他国家,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也将受到挑战, 从而加剧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支出负担。如果失业, 将引发诸如自杀、暴力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周世俭说。“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 这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最大威胁。”

(二) 人民币升值的长远积极影响

1、优胜劣汰, 有利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长期以来, 浙江的外贸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下维持着低技术、低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随着人民币的逐步升值、本地劳动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印度、东盟、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类产业的不断进步, 这种经营模式将变得越来越艰难。迫于压力, 从长远发展着想, 企业将不得不加快产业的升级转型, 提升出口商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我国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 经济、技术、管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 客观上我国有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然而产业升级, 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尤其是外汇资本的投入。现在, 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 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人民币升值后, 同样美元价格的先进设备或专利技术转换成人民币要少得多, 引进的成本变得相对低廉, 这将大大调动企业引进先进设备、购买新技术专利的积极性, 最终将会加快我国生产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增强进出口企业的抗汇率风险能力。目前浙江出口企业已将汇率波动视为常态。汇率由市场供需调节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在这种情况下, 消极等待是没有出路的, 只有积极地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才能使企业生存和发展。汇率改革虽然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3、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实施“海外”战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今后我国既要引进外资, 又要对外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成本降低, 易于向海外发展, 在国际竞争中提高企业素质。

二、浙江外贸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分析

目前看来未来一段时期内, 人民币升值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外贸企业造成的巨大冲击, 企业应该变压力为动力, 以积极的政策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对企业造成成的影响。浙江省外贸企业应当采取灵活、审慎的态度, 来应对这一宏观形势, 以谋求健康平稳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我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 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借机扩大内需, 转向国内市场, 保持合理的对外依存度。

在过去很长时期内,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低估, 导致出口强劲增长, 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对出口贸易趋之若骛, 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 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 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 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 出口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 应积极调整市场战略, 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 注重内需的发展, 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 弥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抑制的损失。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方式, 还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 并增加进口需求扩大内需的政策可以冲销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

(二) 加强自主创新,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这是应对汇率变动问题的根本措施。

目前全国包括浙江省外贸企业出口的产品中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少, 低端产品多, 缺乏核心竞争力, 且仍存在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产品。我国地大物“薄”, 这种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显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企业必须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树立品牌意识, 改变以往靠低廉的价格制胜的盈利模式。此外, 利用人民币购买力增强的优势, 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 加快技术创新, 推进产品升级换代, 进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

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加强汇率机制的研究, 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并灵活的选择计价货币收付和结汇方式, 降低企业外贸风险。出口企业可以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来锁定汇率风险。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 “远期外汇买卖”是首选的避险产品。

(四)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规避壁垒。

有实力的浙江外贸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 向国际市场直接投资, 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 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 主动绕过贸易壁垒, 规避贸易风险;如浙江有些企业到一些越南、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创办纺织生产基地, 当地生产, 当地销售, 可以绕开贸易壁垒, 规避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摩擦。另一方面, 坚持市场多元化策略, 在巩固原有西欧、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 更应注重开拓中亚、西亚、东欧乃至非洲等新兴市场, 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一批企业通过外贸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通过“走出去”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丰富的跨国经营的经验, 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市场环境的人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但是绕开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 也是浙江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 多渠道、多方式的压缩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成本, 积极进行产品成本构成的调整。

出口型的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多方面削减采购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经营成本。此外, 加大国际采购力度, 利用人民币升值的优势来减轻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还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等。

(六) 加强行业协调, 杜绝出口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发挥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在出口商品总量和价格方面的对企业的协调作用, 增强自律, 维护出口商的经营秩序, 避免因人民币升值而使业间产生进口高价竞购和出口低价竞销现象。

三、结语

上一篇:水泥稳定下一篇:导入的原则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