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的原则和内容

2024-10-24

导入的原则和内容(精选11篇)

导入的原则和内容 篇1

英语词汇文化导入的内容方法和原则

筅陕西商洛学院王正良

新课标对文化意识培养提出的内容标准包括: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通过中外文化对比, 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等等。由此可见, 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但“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 要导入的内容很多, 本文仅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途经和方法。

一、词汇的概念及文化内涵

1. 词汇的概念

一般来讲,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语言能力的提高, 但词汇量大并不一定语言能力就强。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词的拼写、词性、发音和词义以及固定短语的构成, 更重要的是要把词和短语所含文化意义传授给学生。

2. 英语单词及文化内涵

和世界上任何其他语言一样,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ffery Leech把词语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所谓表达概念意义的词语, 就是指不同语言中用来表达地理, 历史, 政治, 宗教, 传统节日, 体育运动, 食品名称等方面的词语。这些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着英国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些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导入相关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有大量的表达普通概念的词语如door, television, river, classroom等等, 这些词语大部分表达的意义与汉语基本对等, 但有的与汉语在意义上只是部分对等, 如tea, family, dragon等, 这些词的概念意义与汉语是对等的, 但在外延意义上却就有很大差异, 如tea, 在英国如果一个中国人要喝茶, 他们总要问你是要English tea还是Chinese tea, 原因是英国茶和中国茶喝法是不同的, English tea中加牛奶和白糖;“family”和“家”也有很大不同, 英语中的“family”在过去是指由“父亲, 母亲和孩子”组成的社会结构或单亲家庭, 现在“family”除了传统意义上家的概念外, 还包括同性恋家庭, 因为在英国现行法律中, 同性恋是合法的是可以结婚的;而汉语中的“家”没有同性恋家庭;又如汉语中的“龙”和英语中的“dragon”, 在概念意义上是对等的, 但在联想意义上却截然相反,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 “龙”是吉祥之物, 古代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 把皇帝的子孙称为“龙子龙孙”, 我们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 汉语词语中有“龙凤呈祥”, “龙腾虎跃”, 到处可以看到龙的图腾。而在英语中, “dragon”却是不祥之物, 是吃人的恶魔。英语中合成词的意思有的与汉语是对等的, 如blackboard, bedroom, classroom等, 而有的词语则与汉语是部分对等或完全不对等, 如greenhouse是“温室”而不是“绿色房屋”, busybody是“多管闲事的人”而不是“忙人”, 这些词语往往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词汇教学中应予以有意识的导入, 教育学生不能望文生义。

3. 英语固定短语及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中除了单词还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有两个特点: (1) 词语搭配是固定的, 具有不可替代性; (2) 短语的意思是固定的, 具有任意性;英语中的固定短语包括短语动词和习语, 习语又包括俚语、谚语和典故等。短语动词是指动词和副词, 动词和介词, 动词和副词、介词、动词和名词、介词组合而成的短语, 短语中的任何一个词都有一定的句法功能, 因此短语动词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 不可随意拆开, 也不可随意替换其中的任何一个词。短语动词就像汉语的成语一样是英语国家的人民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积累的语言精华, 是约定俗成的。英语中的短语动词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量大, 任何一个简单的英语动词和不同的副词、介词、名词搭配都能组成许多短语动词;二是许多短语动词是多义的, 而不是单义。习语, 顾名思义就是习惯用语, 许多人认为短语动词也是习语, 但就结构而言二者还是有差异的, 如前所述, 短语动词由动词加副词, 动词加介词, 动词加副词加介词, 或动词加名词加介词构成, 具有动词的特点, 有及物和不及物之分, 且可以用副词来修饰, 而习语大都是结构多样的固定短语或句子, 其意义具有隐晦性与比喻性, 通常无法从字面意义去推测, 在语言学中常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法。如“to kick the bucket (死) ”, “to make a cat laugh (把死人都逗笑了) ”, “at odds with (与某人意见有分歧) ”等等。英语习语的文化色彩很浓, 大部分英语习语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密切相关, 很多习语无法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予以特别重视。掌握英语习语的多少以及对其应用的熟练程度是英语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英语词汇文化导入的途径和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任何语言都是由词汇组成的, 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 英语词汇文化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础, 但在我国, 英语不是官方语言, 公共场合几乎没有人讲英语, 在工作中也不用英语, 所以是外语学习。外语学习不同于第二语言学习, 更不同于第一语言———母语的学习, 学生在“习得母语系统的同时, 也会内化系统中的种种规范”。而在外语学习中,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往往是相互脱离的。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内外环境,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其具体途径和方法如下。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学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文化导入的方法。在讲解一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把文中涉及到的具有文化色彩的词汇摘录出来, 在讲课时予以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词汇的文化含义和应用场合等。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单调, 费时, 在讲解时要注意趣味性和语言的简练性。

2. 讲座法

讲座法就是以作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英国文化。每学期可以安排3-4次文化学习讲座, 集中向学生讲授英国文化知识, 内容可以包括词语的文化背景, 特别是那些文化内涵丰富的典故、成语、谚语、惯用语等与中国文化有着全不同联想意义的词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集中, 信息量大, 传播面大, 效果好。

3. 活动法

活动法是指在每学期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量的课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英语角, 中学的英语角不能和大学的英语角一样去自由交流, 而应该是有组织, 有计划, 有主题的英语角。除英语角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演英文话剧, 英文小品等;遇到英国传统节日,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过英国的节日。英语的话剧, 小品通常有文化含义比较丰富的习语和表达方式。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以及礼节, 食品等也含有丰富的文化色彩, 老师都应结合活动给学生予以讲解, 然后再让学生活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情境逼真, 生动有趣, 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英国文化。

4. 视听法

视听法是指让学生通过看英文电视, 电影、VCD、DVD, 边看边听边感受英国文化。视听应该有老师指导, 教师应该把影片中具有英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在学生不懂时予以及时地讲解。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影片语言的难易度应随着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5. 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让学生通过对中英两种文化的比较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 加深学生对中英文化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 让学生自己去找材料比较英国圣诞节和中国新年之间的异同, 也可以让学生比较中英两种语言在打招呼, 道别等方面的差异, 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了解英国文化, 也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

6. 注释法

注释法是指对学习材料中具有英国文化特色的词和短语在材料后面进行注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针对性强, 不受语言材料类型和学习阶段的制约。缺点是零散, 系统性不强。

文化导入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很多。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 一定要使学生对文化进行正确的理解。教师讲解时, 应注意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阶段性原则指文化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理、心理状态, 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导入的原则和内容 篇2

浅谈数学课堂中问题式导入方法和原则

中川学校 郑海丽

“导入”,就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倾向引向学习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学习环境的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又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而问题式导入又是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问题式导入是教学活动开始时,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造成悬念,引入新课的教学方式。

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精心设计的问题式导入,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建立知识联系、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作铺垫。下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问题式导入的方法:

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式导入

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相对抽象的数学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续实施作好心智准备。例如: 学习“旋转”时。

教师:生活中,大家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等等。

教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复习问题式导入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旧课的相关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先复习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这样复习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三、巧设悬念导入

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巧设悬念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因此,老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并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善于引导,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老师可先出示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袋盐有多重吗?一袋面粉有多重吗?一个苹果有多重?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呢?(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老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

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63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好不好,这时让学生分别报数,老师对答如流,学生的注意力马上会被吸引,然后老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五、运用多媒体提出问题导入

小学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影、视片,创设生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先播放游乐园的动画场景,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两种现象。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经常运用的导入方法很多,或多或少都运用了问题式教学法,如果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能再把握以下原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一、问题式导入必须服务于教学的目标 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它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目标相联系。

二、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必须服务于教学的内容

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教学内容的必要知识准备和补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内容。

三、导入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提出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考虑学生所处的地方。

四、导入时问题一定要简洁

导入设计,要简洁、短小精炼,一般3分钟左右,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所以,提出的问题就要简洁,不宜太长。

五、导入时问题必须要有趣味性

导入的原则和内容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导入 原则方法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初中英语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课堂质量和效率对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质量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推进教师英语课堂的教学。下面就来谈谈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积累的导入经验,谈一谈我认为的课程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1.激发课堂兴趣为主导入的原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给予人无穷的动力,是一切力量最根本的源泉。不管做什么事情,带着兴趣去做总是能够发挥人最大的能动性从而能够创造最大的效益。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学课堂的导入要以激发课堂兴趣为主,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导入的首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导入原则。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原则里值得一提的原则就是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意思是说,教师在采取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导入的时候,对于讲述一些学生们听不懂的晦涩的词句是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情,因为英语学习原本对学生而言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加之晦涩难懂的英语开头,那么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兴趣就会大大削弱。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生可以适应的方式进行导入。

3.多样性和针对性结合的导入原则。除了上文讲述的两条原则之外,课堂导入还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所谓的多样性是指导入方式的多样性,而针对性就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导入方式。比如说,在上到有关电器的内容时,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图片教学的方式,直接清晰地告知学生电器的样子,并且加以文字的说明来解释这些电器的应用功能。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1.多媒体导入法。当今社会科技发达,大部分学校都配备着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教师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些设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课堂的导入中,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通过播放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方式来导入课程。比如我们在给学生上“被风沙掩埋的楼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多媒体设备上给学生播放有关楼兰的图片和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章节内容的兴趣。

2.演讲式导入法。演讲式的导入法主要指两种,一种是多媒体上播放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演讲,另一种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三分钟左右的演讲。举例来说,在上如何控制情绪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讲解关于情绪的知识,比如情绪的分类、不同的情绪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控制住我们的情绪等等。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赢得懂得词汇来组织语言,演讲时语速要放慢,要注重面部表情,还要注意观察底下同学的神态动作,并且适当地以中文翻译给学生听。

3.故事体导入法。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对好的故事充满了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在课间分散的精力集中与课堂中来。这样做,也有助于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课堂。比如说,对于“追求梦想”这一章节的知识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讲述关于名人追求梦想的故事。当然,最好的就是和学生们分享自身追求梦想的故事。以教师自身的真实经历去导入课程,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师生间更好地加强沟通和交流。

4.提问式导入法。在所有的课堂导入的方法中,教师最常用的就是提问式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引入课题的方法,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在上课的一开始,教会就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说有关亲情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what about your family ?”,“what things that you do always with your family?”在根据学生的回答接着提问“how do you feel about this?”接着就可以引入课堂的教学。

三、结语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不仅需要遵循以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采用多样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还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式、演讲式、故事体、提问式和游戏式的导入方法。当然,上文给出的仅仅是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更多的方法去等着教研人士探究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的导入方式。

参考文献:

[1]冯克江,张威.一部颇具特色的词典——评《中学生英语口语词典》[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22).

历史课堂的导入原则和方式 篇4

1.导入原则

历史课堂的导入有一定的原则,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真正地实现导入的功效性, 否则就是哗众取宠的“花架子”、“假把式”, 即使展示的手段再华丽, 也不能使学生产生对本课内容的共鸣, 那么, 历史课堂约定俗成的原则有哪些呢?我认为最基本的原则如下。

(1) 联系教材, 紧扣主题的有效性原则。这一点是最根本的要求, 设计课堂导入方式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 如果导入部分脱离本课主题太远或是知识展示太偏太深奥, 就会导致学生摸不着头脑, 影响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在选择导入方式和导入语时, 要尽量贴近本课的主题。

(2) 篇幅适中, 学习时间恰当的原则。导入应该是简练而生动的,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探索的状态, 篇幅不宜过长, 时间最好把握在五分钟以内, 就好比戏剧中的开场白, 要是太过冗长的话就会使下面的学习时间人为地缩水, 突出不了教材的重点。日常教学中每一节课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 只有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贴近生活, 抓住时机, 联系现实的原则。历史学习也是在为现实服务, “以史为鉴”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目标, 特别是现代史的学习, 要接触很多时政热点, 在导入前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 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样的导入照顾了学生的实际,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 过渡自然, 联系上下文的原则。生动而和谐的历史课堂是历史教师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优化, 取决于每个环节的紧密衔接, 环环相扣。导入部分和课本即将展开的教学任务之间的过渡, 决定着这节课能否前后相符相承、浑然一体, 开篇的“顺畅”影响着全局。

2.导入方式

在课堂的导入方式上, 要结合每一课的具体内容设计导入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下面我就导入方式多样化谈谈长期以来教学的心得。

(1) 课堂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结合历史资料的设问方式。精选的史料, 精巧的设问, 可以给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例如在讲解《内战烽火》一课时, 可以出示文字材料“蒋介石致毛泽东的电文”和图片资料“美国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或者是展示内战之前的形势视频资料, 然后以此为起点, 连续出示几个问题, 如:“通过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 抢夺胜利果实, 可以看出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然后继续进行递进式的提问:“蒋介石既然已经准备发动内战, 为什么还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去不去有什么分别?”通过结合材料的一系列设问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激励学生的连续性思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梳理历史知识, 反馈练习, 点连成线。对于前后两课或是学习单元中相关联系的知识点, 温故而知新的提问方式可以更加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也具备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巩固复习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战略大决战》时, 先带领学生回顾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军事史上的壮举, 指出这次行动标志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全国性战略反攻, 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到了1948年9月,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此时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战略大决战, 进行三大战役。这种自然而然的复习导入会给学生一种“本课在战争进程上是上一课事件的延续”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将历史事件衔接起来掌握。

(3) 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源, 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例如在讲文化史的时候, 这个导入方式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介绍有关“书法”、“绘画”的知识时, 不管教师如何用语言描述一幅作品的优秀和影响, 都不如展示书法或是绘画作品的实物、图片, 直观感受作品的“美”和“雅”, 不需要很多语言和很大篇幅, 就可以让学生陶醉其中。另外讲解《改革开放》一课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 可以让学生收集家中过去废弃的粮票油票等实物, 从展示交流收集的“战利品”导入, 提出这些票证不再使用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

(4) 讲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 诵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唱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也可以迅速把学生带进状态。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历史时, 可选的小故事就比较多, 其中包括很多学生喜爱的成语故事, 如“一鸣惊人”、“围魏救赵”、“毛遂自荐”等, 学生兴趣颇浓, 只要把握好故事的长度和时间, 这样的导入肯定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又如在教授《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 可以直接带领学生朗诵《七律·长征》, 指出课题出自这首诗, 然后提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诗中出现了那些地名?三军过后中国革命的形势有什么变化?”结合诗歌引起学生的思考, 带着问题走进本课。

(5) 结合师生经验, 角色扮演、小组辩论、身临其境地导入。教师都有想把教学变为艺术的“野心”, 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将静态变为动态, 采用艺术化的手段导入, 在使学生倾心投入的同时, 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能力的提高。这一方式要求师生高度配合, 精诚合作。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负责活动的主题、大纲、节奏、时间的控制。例如在讲《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之前, 可以布置一个小规模的辩论, 主题为“促进古代世界文明不断融合的主要动力是和平交往还是战争征服”, 引发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 带着疑问学习本课和下一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并产生对这两课内容进行比较的兴趣。

浅谈我国的绿色会计原则和内容 篇5

【关键词】 绿色会计 原则 内容

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着眼于自然资源和谐利用的问题,更加强调在自然资源使用上的公平问题,这样就必须将会计主题的视野扩大到会计同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社会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来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在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关系紧张的的局面下,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正確处理长期社会效益与短期经济效益的关系,使全球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也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是指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是会计学和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绿色会计是在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将会计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和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它主要反映、报道及考核企业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是会计学科新兴的一个绿色分支。其分为三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损耗成本,二是环境污染成本,三是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生的环境代价的评估。

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计算在内,避免将这一笔本应由企业承担的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以减少公共费用的开支。

绿色会计因其将环境因素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独特的特征:一是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因此绿色会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周期难以计量。绿色会计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三是研究方法多样。绿色会计不再仅仅涉及经济学与数学的计算,还涉及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四是报告信息多面性。绿色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

2. 绿色会计原则

2.1政策性原则

即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2.2社会性原则

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

2.3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即我国绿色会计的构建不能全盘沿袭,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

2.4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即政府会计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作出明确的和强制性的规定。当然,如果企业主动地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政府及社会公众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3. 绿色会计核算的内容

绿色会计核算内容是以全新的绿色环境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是社会绿色经济核算发展必然产物,它更强调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偿使用,具体而言其核算内容主要有:

3.1自然资源损耗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消耗成本。前者指企业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对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损失;后者指除人造资本以外的可用货币计量的自然资源。2005 年在埃塞俄比亚南部,一群狮子白昼频频袭人,迄今已咬死了大约 20 人。这件事看上去好像跟生态环境没任何联系,但仔细看,惨剧的根源原来是过度伐木。狮子走出森林,白昼吃人,过去在埃塞俄比亚是十分罕见的。但近年来,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的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吉布河谷甚至闹起了旱灾,狮子所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这是酿成狮子吃人悲剧的根源。由这个例子看伐木企业对大自然资源无限度的索取,甚至过度的索取,不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会计计量,即绿色会计,带来的后果不单单是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持续增长,反而使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材料遭到短期内不可再生的状况,直接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短缺。由此可见,实施绿色会计对环境的保护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2环境污染损失

主要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如农田,渔塘及淡水、自然景观、工农业、居民生活区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其损失数据可根据赔偿费及罚款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也可按重置成本核算取得。

3.3环境保护支出

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所作贡献,包括在“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账户来进行归结核算。投入资本; 业务费用; 研究与开发费用; 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 补救措施费用; 复原或回收费用。

3.4环境保护收益

反映企业从环保中所获取的收益。通过对收益的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效益情况,从而鼓励与鞭策企业改善环保工作收益,它主要包括: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所得到的收益;企业的绿色产业计划对各项投资的吸引;消费者因乐意消费该企业的绿色产品而导致的利润上升,以及股票价格上升而带来的收益;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无形资产、社会效益及政府奖励。

参考文献:

[1]盛宝柱.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绿色会计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5) 03~15.

[2]刘洁卉.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措施[J].财会月刊,2010,(4) 63~65.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增补版[M].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2~60.

[4]吴伟仁.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1.天津:百花文艺出版杜,2010:29~40.

[5]王进芳.对诺思洛普弗莱原型的误读与反思[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9) 36~42.

[6]吴持哲.诺思罗普弗莱文论选集[M].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5~43.

导入的原则和内容 篇6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高,投入时间较多,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也颇感兴趣,学生也有较强的跨文化知识学习意识,也想为传播中华文化尽一己之力。大学英语教育应该针对现实问题,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积极推行英语教学改革,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

大学英语教育导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策略

更新观念。首先我们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树立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保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和合适的交际地位。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有助于外语的学习。钱钟书、林语堂、南怀谨等就是学贯中西的典范。

修订大纲。应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清晰地界定“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要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并对各层次的学习者都要提出正确运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的相关要求。应该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把出现频率高的相关词汇和表达纳入大纲词汇表,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分量,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使学习者在涉及本国文化表达时能够得到更多指导。考试是教学的风向标,可以指引教学方向、反拨教学内容。大学英语各级各类考试应该把考察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母语文化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它可以检验文化教学的成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从而使外语教学管理部门、外语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和体会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优化课程设置。开设中国文化必修课。我国英语教学现有的课程设置很难体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到系统整体学习的英语课程。可考虑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增加有关中国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中国文化必修课课程,在英语专业一年级开设大学语文,二年级开设现代汉语,三年级可设汉语语言学。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尝试开设双语教学的“中国文化概论课”、“中西方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引导学生领会中西文化差异,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此外,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导入中国文化,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如以课外作文的形式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们用英语表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以课外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文化教学素材的收集、话题讨论、问题的设计等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文化资料,运用已有的文化知识去识别和解释跨文化交际中有可能被误解或忽视的交际失误现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母语文化的热情和主动性。

精心编选教材。教学以教材为蓝本,同时教材也是反映教学模式的载体,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英语教材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将目的语文化与我国文化加以对比,针对学习者的目标,确定教材的文化内容。比如在英语学习初级阶段,教材可以增加一些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介绍;在中高级阶段教材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容,同时把成语、俗语、谚语等反映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的词和词汇以英语的表达形式编入教材,避免师生自行传播的随意性和不准确性。编写大学英语阅读类教材时,应该注意将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纳入教材之中。在编写听说类教材时,应该设置一些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话题,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说涉及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英语材料,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有实际意义的语言输出。

提高教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输出中国文化的主体。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其言传身教的作用极大。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导入母语文化教学,就一定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培训学习,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母语文化渗透意识,并能清醒地认识到运用英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使其自觉成为学生的领路人。通过培训学习,巩固和锤炼教师的汉语语言文化功底,拓展其文化研究领域,确保在多层次高水平上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则

差异对比原则。着重差异对比原则是可以合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文化冲突和障碍的重要方法。其实,人类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其相异之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应该将文化差异对比原则运用到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对比,因为交际中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体系的重要载体。

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文化内容应该是建立在与课程内容有机相联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同教学内容相黏合,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简洁易行、行之有效,切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成为课堂教学的累赘。

循序渐进原则。中国文化渗透和任何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与语言教学各个阶段相适应。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来确定导入的重点、方式及分量,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并注意导入时不转移英语语言教学的核心,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力求在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两者中间寻找动态平衡。

系统性原则。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国文化也不例外。零零碎碎地了解无法达到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也就无法接触文化的本质问题。教师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必须树立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观念,并系统地给学生输入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的各个方面,把握教学的重心,避免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混乱倾向,让学生形成相对立体的完整的汉语文化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用性原则。文化导入要注意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知识为交际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悉心体会。

趣味性原则。教师要抓住学习者对文化对比的新奇感和兴奋感,进行自然的导入,可以巧借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中西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中和本国重要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达到比较中西方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异同、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的效果,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与默契沟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的原则和内容 篇7

一、教学反思的原则

1.理论性原 则。语文教师 应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反思,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反思的先导。

2.时效性原 则。教学 反思有它的最佳时期,错过最佳时期,反思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上了一堂新课后, 对自己刚刚完成的教学印象深刻, 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坚持性原 则。教学反 思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偶尔的教学反思收效甚微。

4.实践性原 则。教学反 思的素材来源于教学的实践, 没有教育教学的实践, 教学反思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同样 ,如果教学反思的结论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教学反思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成功做法 。每节课 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 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 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 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 并以恰当的方法和 表现力设 计教学环 节 ,将教学过 程中自己 感受深刻 、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比如,教学《散步》,我引导学生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之后, 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除此之外,我还讲述了自 己和儿子 的一些故 事。这样教学,让学生领会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同时也让 他们明白 了要珍惜 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2.失败、失误之 处。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 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 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 旧、演示失败等。 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 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比如,在一次展示的公开课上, 我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 有意地把课堂作业项目的难度编制得很低, 失去了作业的实际意义。

3. 写教学机 智。再详 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照本宣读,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开展, 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 ,我原打算 让学生阅读 描写父亲 翻过站台 给“我”买 橘子的句 子 , 然后分析 从这些句子 中我们能 领悟到什 么 ?在学生阅读句子的过程中, 我突发灵感, 自己为什么先不给学生唱首关于父亲的歌曲, 并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父亲, 想想父亲给自己的关爱呢? 这样铺垫之后,再让学生阅读分析, 学生的体会可能会更深,效果可能会更好。

4. 写学生的问题 和学生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思维障碍,作业中普 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学习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或对某个知识点发表他们独特的见解,将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在课后及时进行研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篇8

建筑结构设计就实质而言, 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建筑设计, 另一方面是结构设计。建筑设计侧重于建筑物的功能方面的设计, 如建筑物的外观形态、建筑风格等等;结构设计侧重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能方面的设计, 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建筑物防风能力等等。就我们经常说的建筑结构设计而言, 其实侧重于第二个侧面, 即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就是建筑结构设计师用结构语言把自己所要表达内容完整无误的表达出来。其中设计用到的结构语言就是协助建筑结构师把自己的建筑结构思想表达出来所用到的语言符号, 或者是设计专业图纸中所用到的结构元素。故此, 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建筑结构设计师用特定的结构语言符号或者结构元素把建筑的结构体系表达出来。

2 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

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四个环节: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构件设计和绘制施工图四个部分。

2.1 方案设计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主要构件的尺寸估计和结构的初步分拆等内容。结构选型包含上部结构选型和基础结构选型两方面内容。对结构选型实际是对未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提供各种不同设计方案, 然后通过一定的评判标准来确定方案的优劣, 最终选定最满意的结构。

2.2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部分要把建筑物本体结构、给排水、电气线路和设备、暖通等内容全部囊括在内, 进行综合考虑, 形成设计的初步方案。在这个阶段, 建筑结构设计师要对结构设计涉及到的诸如楼板厚度、层高、梁柱的尺寸等内容给一个大致的数据范围, 然后再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该结构体系进行综合评判, 判断结构体系是否合理。在结构设计阶段, 让建筑物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抗震设计, 根据我国的设计规范要求, 一般建筑物的抗震烈度范围为6度到9度,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不独区域和对建筑物的实际要求来确定;2) 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构件在建筑物中承载能力不能到达一个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

2.3 构件设计

结构设计之后, 就要进行构件设计。构件设计是指柱、梁、板、墙 (剪力墙) 和块体这5部分的内力和配筋计算。梁和柱可看作细长杆件, 内力情况与计算体系相符合。单向板可简化为单位宽度的梁来计算, 双向板的计算理论也较成熟, 异型板的计算较为复杂, 应尽量避免。对于单片的剪力墙, 一般把它视为薄壁柱作近似计算, 有时要考虑翼缘的作用;对于筒体结构中的剪力墙, 则要用空间力学的方法来计算。块体不同于梁、柱、板、墙, 它在空间3个方向的尺寸都比较大, 难以视作细长杆件或简化为平面体系来计算。如单独基础、柱的承台、深梁等都是块体, 受力情酬良复杂, 难以精确分析, 所以在计算中往往加大安全系数, 以保安全。

2.4 绘制施工图

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绘制施工图。建筑设计师的所有想法和创意都体现在施工图中。因此,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 工程师的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施工图纸来表达, 施工图纸是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主要依据, 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也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发挥。因此, 在绘制施工图纸时, 必须保证图纸的表达正确、规范、简明和美观, 以便施工人员通过图纸正确的理解设计意图, 保证施工工作与设计工作相联系,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3.1 适用性

建筑结构设计适用性原则是指未来的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 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任何一个建筑物, 都有一定的建造目的, 该原则说明, 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建筑物的建筑功用, 即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如蓄水池能够蓄水, 如果底部有裂缝, 则蓄水池就失去了蓄水功能。当然, 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 考虑建筑物适用性的同时, 还要综合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施工技术水平、建筑材料、地理环境、用户对建筑物的外观要求等因素。

3.2 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原则是指建筑物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 应该能够承受苦难出现的各种荷载和变形作用而不发生破坏, 在偶然事件发生条件下, 这里的偶然事件多指自然灾害如强震、剧烈爆炸、强风等, 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用到的杆件, 对其安全性要求就要考虑杆件的材料、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压杆的长度和压杆的支撑情况等内容。作为一个建筑物在保证适用性的同时, 也要保证安全性。

3.3 耐久性

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寿命,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结构和所用材料保证建筑物有一定延续时间。

3.4 经济性

经济性原则指的是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经济因素。这里有两个层面的经济性, 一方面是说建筑物在满足适用性和安全性的条件下, 造价经济、划算, 另一方面说的是在耗费造价一定的条件下, 产生收益最大化, 这里的收益也就是效用最大化。

3.5 美观

对于建筑美观的追求没有止境, 它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的发生变化, 因此, 建筑结构设计师应考虑美学因素。就是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既要做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前提, 还要融入时代的美观因素, 才能使得设计的建筑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 也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 满足了建筑物所赋予人们在精神上的感受。

3.6 施工方便

建筑结构设计对施工难度影响很大, 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师要时刻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便于施工, 施工者不满意的设计就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这些经验是可以汲取的: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截面种类, 免得制模麻烦;各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能统一尽量统一;要充分了解使用功能, 把握业主的要求, 可避免后来业主要求的变更;必要时可实地踏勘, 对基础设计很有必要;钢筋排放不宜过密, 太密捣砼的振动棒不好操作、梁柱节点处施工难度大, 特别是顶层与边柱或角柱相连的梁负筋不宜配双层, 因为钢筋都要锚入柱内, 配双层对浇筑砼影响很大;梁、柱、基础编号时, 尽量归并;配置板钢筋时, 板钢筋间距不要太多;注意有些结构做法, 在施工图上看起来可行, 觉得没什么不妥, 但不一定能在现场施工, 或很难进行施工;对一些复杂的建筑, 应考虑它周边的建筑环境, 还有和其他建筑物的关系以及施工队的装备情况。因此, 作为施工设计人员, 这些便于施工的经验和技巧应该牢牢掌握。

参考文献

[1]田浥.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导入的原则和内容 篇9

一、选课指导制度的内容

1. 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

学校选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构成应包括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学科或年级组的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部分优秀学生和学生家长等。其职能为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和各科的选课指导方案, 并负责组织教师依据《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确立选修课及其学分设置;制订导师制及导师的任务分配;课程模块的设计和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协调和配置;监督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制订教师的监督和评价标准等。

2. 编印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选课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规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总体结构简介, 普通高中各学科的选课指导, 各科目的课程结构简介、课程设计方案、学分设置、选课指导建议、学校三年的课程设计总表等等。

3.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导师制。

导师指导学生了解学校选修课开设计划, 认识选课与将来发展方向的关系, 选好课程, 规划人生, 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4. 制订选课的程序和规则, 严格按照选课流程有序地进行选课。

完成选课清单和学生个性化课表。

5. 依托校园网、学校逐步开发选课软件和数字化的课程管理与评价系统。

为学生的选课提供帮助。汇总学生选课情况, 进行课程编排, 并为师生和家长提供查询和互动的平台。

二、选课指导制度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选课指导应充分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 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

2. 全面性原则。

选课指导应充分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与潜能等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并指导学生的重大选择必须由父母或者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 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学校的任何老师、高年级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都要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咨询。

3.科学性原则。

指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必须对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方案及所指导的学科有足够的掌握, 同时要对社会未来的人才需求有预见性的把握。教师根据学校实际、高校招生动向、将来学生就业状况等社会因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 使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三、选课指导制度的模式

1. 学习咨询员模式。

学校设立独立编制的、具有一定资格的学习咨询员, 由专人专门负责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进行协作指导。

2. 任课教师包班模式。

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担负选课指导的责任。方案一是由本年级的老师分派指导本年级的学生。方案二是所有的教师都担任高一年级学生的指导教师, 新一届学生进来之后, 又将学生分配到所有老师的名下, 以后以此类推。

3. 学生选课指导中心模式。

学校在教务处下设一个学生选课指导中心, 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 负责制订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主地选课。

四、选课指导制度的实施

新方案实施后, 学校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导师制的确立是高中新课程方案下的一种管理创新, 甚至是制度创新。

1. 学校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 (承包制) , 所有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保持长期联系的选课导师。导师一般由本班任课教师担任, 学生入校后经双向选择, 最终由学校确认。

2. 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 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导入的原则和内容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许多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在积累了许多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便是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理论不甚了解。以下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条原则,并尝试性地给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并对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说明。

1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内容、课程等融为一体,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应当秉持以下的原则:

1.1目的性原则

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即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不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能会违背这一目的,比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当不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时便会对这一教学目的产生负面性影响。另外,有些教师为了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信息技术展示许多与数学教学无关的内容也不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1.2简单性原则

在保证能够最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更加简单的信息技术便是简单性原则。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简单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使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用的信息技术,如教学课件等,另一种则是数学教育专用的信息技术,如计算器、数学教学软件等与小学数学相关的网络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选择能够达到课程讲解目的的最简单的信息技术,比如在能够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便尽量不要选择使用计算机。

1.3全员全程参与原则

全员参与原则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当参与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学活动中,绝对不能出现一部分学生参与而另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的现象。例如在教师使用计算器进行授课时,绝对不能出现一部分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而另一部分学生无法使用计算器的情况。全员参与原则能够保证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全程参与原则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教师的课堂内容设计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外交流沟通,信息技术均应当出现在需要的地方。如果只在教学的一个阶段使用信息技术,而在另一阶段完全摒弃信息技术便是对全程参与原则的违背。全程参与原则能够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2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

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解以及上文所提及的原则,现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进行如下探索:

2.1教学设计部分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研究,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明确要讲授的内容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相关联的知识点等。对于学生,教师则应当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水平、性格特点等等。然后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便需要研究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此确定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在选择信息技术时,教师应当根据简单性和目的性的原则进行合理选择。

2.2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预设一个教学的场景,并将有关的数学问题置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通过信息技术验证学生的猜测和结论。最终,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作出总结,并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本节课要讲述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并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2.3课外部分

课外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部分的延伸,对于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或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重要作用。课外部分包括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课下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信息技术使得在课外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加方便,教师可以远程指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一体化。

3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整合是有前提条件的,以下两个方面为关键性的因素:

3.1硬件设施的具备

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首先便需要有能够满足数学教学要求的信息技术,如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和网络资源等。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便无从谈起。

3.2高素质的教师

要想将信息技术高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着将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信念。教师应当能够在信息技术下进行教学的设计、课堂的讲解和课下对学生的辅导,并能够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

4结语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要想将二者更好地进行整合便需要把握基本原则和模式,从而更加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贵;郭世平;方明华;栾庆芳.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常欢.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中华少年,2016,(22).

[3]何大为.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中国校外教育,2015(21).

导入的原则和内容 篇11

“建设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数字档案的管理、数字档案馆的运作以及传统档案的数字化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开发先进的应用系统,建立相关的业务规范和标准,建设各类数字档案资源序。”围绕上述建设的主要目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借鉴”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经验,笔者认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科技创新,滚动发展。

1.1 统筹规划。

数字档案馆建设涉及的部门多,牵涉的范围广,必须由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加强各部门之间(如档案部门与办公部门或其他业务管理部门、档案部门与其他信息管理部门、档案部门与信息化建设领导部门)的组织协调,并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制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近、远期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部署,保证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有序进行。

1.2 需求牵引。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其资源建设的内容要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对传统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时,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那种有较高使用价值或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积累,边建设边服务,从而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的作用。

1.3 科技创新。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必须采用大量的现代高新技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因此,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过程,以科技创新来保障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不断完善。

1.4 滚动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说,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全面铺开一哄而起搞“运动建馆”,只能由点到面,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即首先“应该选取档案查找利用率较高、经济较为发达、计算机网络普及率较高、馆藏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即软、硬件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的档案馆作为建设对象;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的档案馆而言,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则可以运用部分技术加以改造,一步步打好基础,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实现向数字化发展的转变。”。因此,“试点先行”是“数字档案馆建没的必由之路”。即通过试点,从小范围切入,既能保障资金、技术、人人的到位,又能暴露出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使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理论与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为随后大规模的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如果试点成功,则可以为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试点失败,则可以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避免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2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原则

目前,关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原则,我国档案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概括,认识并不一致。如有的学者认为,“建没数字档案馆的原则是: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分步实施,服务为主。”有的学者认为,数字档案馆建设要遵循八条原则:技术成熟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开放性原则、可伸缩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多功能原则、连续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数字档案馆的四条构建原则:科学性标志性原则、系统性安全性原则、先进性实用性原则、及时性准确性原则。应该说,以上所述都是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但以上表述,有的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原则与实施步骤相混淆,有的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原则与数字档案馆系统设计的原则相混淆,因而都存在着表述不当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为首批建设的地方性数字档案确定的原则,经过建设实践的验证是科学正确的。这些原则是:坚持公益性为主,资源建设为核心,统一标准规范,开放建设与利益共开发与引进相结合。

2.1 公益性为主。

与传统档案馆一样,数字档案馆也应该是一个公益性机构,它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也应该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以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2.2 资源建设为核心。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是各种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传输手段主要依靠国家建设的骨干通信网络系统,不再进行网络建设的投资,要集中力量,建设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库。

3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内容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要做好多种媒体形式的原始馆藏档案(如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处理和电子文件的接收工作,通过对数字档案的整理加工重组,建立多种形式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组织和开发利用。最终通过各个数字档案馆的联合共建,协同开发,避免重复,建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分布式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群。

3.2 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前提条件。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以国家骨干通信网为依托,不再进行骨干通信网的建设投资,因而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配置相应的网络设备、服务器、档案数字化设备以及系统软件等。

3.3 应用系统的开发。

应用系统是数字档案馆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基础,它是一个可扩展的网络应用系统,完成对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数字档案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销毁、统计等全过程管理工作,并能为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信息服务。

3.4 标准与法规的建设。

标准与法规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内容,逐步推出相关的标准与法规,主要包括数字档案资源的描述、标识、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利用等的标准与规范,并最终形成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需的标准与法规体系。

3.5 人才培养。

人才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要通过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具体实践,逐步培养一批在系统开发与维护、档案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标准法规建设与保护、相关技术的使用与研究以及数字档案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摘要:如何建设数字档案馆,首先必须明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内容,从而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避免走上弯路,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文章中主要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内容加以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彩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优化策略研究[D].中山:中山大学,2005.

[2]陆开宇.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策略与原则[J].城建档案,2009(6).

上一篇: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规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