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出口

2024-10-02

生产出口(共12篇)

生产出口 篇1

切花菊是四大鲜切花之一, 2008年我国出口切花菊产量已达2亿支, 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日本、韩国等客商纷纷来我国寻找合作伙伴, 建立生产基地, 为我国切花菊生产带来了商机, 也为我国切花菊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国出口切花菊生产起步较晚, 栽培技术存在诸多问题, 出口切花菊产品质量差, 市场售价低, 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严重制约了我国出口切花菊产业的发展。改进栽培方式, 提高栽培技术管理水平, 扩大出口规模, 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还可以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农业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一、育苗

良好的种苗是保证出口切花菊商品率的关键。首先要插穗繁殖, 辽宁地区在2月初开始, 利用越冬后的母本植株萌生的根蘖苗进行扩繁。当根蘖苗长至10厘米时保留4~5片叶进行摘心, 摘心苗株距保持在10~15厘米。摘心后7天左右, 腋芽开始萌发, 当新梢长至10厘米左右时, 即可采穗进行扦插。一般母苗可以采穗2~3次, 如还需要接穗, 须重新定植母苗进行扩繁。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 当日照实数低于14小时时, 需要对母苗进行补光。每天补光4小时, 光强度保持在50勒克斯以上。此时气温较低, 应加强对菊花锈病的防治。扦插穗条长度为7~8厘米, 保留顶部3片真叶。穗条采后即可扦插, 扦插苗床宽为90厘米, 深5~8厘米, 长度6~8米, 作业道宽24~30厘米。

扦插前对插穗进行生根剂处理, 将准备扦插的插穗基部放入100毫克/公斤萘乙酸+25毫克/公斤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3~5秒钟, 取出即可扦插。扦插深度2厘米左右。扦插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以免将插穗捏伤影响发根。扦插后立即喷水, 使插穗与基质结合紧密, 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 扦插后7天内是管理的关键, 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2时进行喷水, 防止穗条失水导致萎蔫。同时需进行遮光, 一般折光率为50%左右。温度保持在15~25℃, 苗龄15~20天即可出圃。优质苗标准为株高5~8厘米, 侧生根20条以上, 根系长度0.5~1.5厘米, 茎干粗0.3~0.4厘米, 2~4片完全展开叶, 无病虫害, 生长势强, 无老化现象。

二、整地

菊花喜欢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沃、中性壤土, 因此翻耕整地在出口切花菊生产中非常重要。整地时先施农家肥, 亩施有机肥5000~6000公斤, 再施入含磷量较高的肥料, 如鸡粪干、复合肥等。做畦前旋耕土壤30厘米左右, 将粪肥与土壤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做畦。畦面宽80~100厘米, 畦高15~20厘米, 长度视温室而定。如果采用顺温室走向, 畦面较长, 中间需留1米宽作业道。如果采用横温室走向, 畦长以温室不影响菊花生长为宜, 畦面宽80厘米, 定植6行, 如畦面宽100厘米可定植8行。

三、定植

菊花为浅根系植物, 喜湿但不耐涝, 因此定植时必须浇好前3遍水, 即定植前先将畦床浇透, 隔一天再进行定植。定植后要立即浇水, 防止种苗萎蔫, 减少缓苗时间。定植后5~7天再浇一次水, 保持土壤湿润, 有利于根系生长, 为菊花后期生长奠定基础。

四、遮光处理

菊花有光敏型和积温型之分, 在进行反季节栽培时均要进行遮光促花, 以保证开花质量和延长花期。在辽宁省自然条件下, 5月1日至8月25日需要进行遮处理。具体方法:采用不透光黑塑料, 每天遮光14小时, 即下午5时至第二天早晨7时止。遮光时间短, 起不到促花效果, 开花不整齐;遮光时间太长, 影响菊花的正常生长, 导致菊花品质下降。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在出口切花菊生产过程中, 主要使用B9和赤霉素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B9抑制切花菊花脖的生长, 第一次喷B9时间为停光后第七天, 以后每隔7~8天喷一次, 共喷4~5次。选用含量85%的B9, 第一次喷施浓度为1800~2000倍, 第二次喷为1200~1300倍, 第三次为800~900倍, 第四次为700倍左右, 第五次喷施浓度、间隔时间需要根据花脖生长情况而定, 如果花脖在1.2~1.3厘米喷施浓度为700倍左右, 如果花脖超过1.5厘米, 喷施浓度为400~500倍, 严格控制花脖在1.5厘米以内。

赤霉素促进切花菊植株生长, 主要用于优香品种。当菊花苗定植后第七天开始喷第一次, 浓度为30~50毫克/公斤, 以后每隔7天喷一次, 共计喷3次。喷施浓度可根据植株生长状况逐渐递减。

五、采收加工

采收加工是出口切花菊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保证商品率的关键一道程序。

1. 确定成熟度

出口切花菊要求花开5度, 即花朵破膜, 花瓣稍露见白。采收早或晚均达不到要求, 将造成浪费, 降低商品率。

2. 包装运输

田间切花菊采收以后, 每100枝扎一捆, 用报纸或松软包装物将花头及以下50厘米包裹好, 避免因搬运、运输导致花头和叶片受损。搬运时轻拿轻放, 防止挤压。

3. 筛选分级

国际市场对切花菊质量要求严格, 等级差价较大, 不能出现以次充好现象, 要按照等级标准进行筛选。在筛选过程中, 仍需注意防止花头、叶片受损, 导致不合格产品增加。筛选出的合格产品, 每10枝一捆。

4. 生水低温处理

将捆扎好的切花菊放置水桶中进行生水低温处理, 水面保持15厘米左右, 温度保持2~3℃。生水低温处理8~10小时即可装箱、出口。

生产出口 篇2

免、抵、退税是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管理办法。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生产企业,是指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且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留抵)予以退税。

(二)掌握免、抵、退税的计算办法

免、抵、退税是将退税和征税结合一起计算的,需要通过应纳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等分项目的计算,才能计算出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如果当期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上述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及后面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就不用计算。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例1:某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棉纺厂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生产的混纺布的增值税征税率为17%,退税率14%。该厂2008年11月从国内累计采购生产所需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600万元,进项税额102万元;上期留抵税额为72万元。本月内销销售额为400万元,自营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成本率60%。本期申报的免抵退税所对应的外销收入为2000万元(单证齐全)。

根据上述资料有关分录为:

⑴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 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 贷:银行存款 702

⑵实现销售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46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0×17%)68 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400 —外销 1000

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

借:产品销售成本—内销(400×60%)240

—外销(1000×60%)600 贷:产成品 840

⑷计算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调整出口货物产品销售成本时。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0×(17%-14%)= 60 借:产品销售成本—外销 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0

⑸计算当期申报的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400×17%-(102-60)-72=-46(万元)为留抵。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0×14%=280(万元)。

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80万元,则当期应退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80-46=234(万元)。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应纳税额为负数,反映的是留抵税额,说明企业出口货物准予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没有在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中得到全部抵减,未抵减的部分需要退税。但由于当期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只能按当期留抵税额退税,也就是说退税金额不能超过企业实际缴纳给国家的金额。

取得《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做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34 借:应收出口退税 4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T形帐户明细

借 方 贷方

上期留抵本期进项抵内销***40000680000本期销项600000进项转出2800000免抵退税额4080000

4080000

例2:假设例1中的上期留抵税额为346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当期应纳税额=400×17%-(102-60)-346=-320(万元)。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320万元,此时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32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80万元,则当期应退税额=28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80-280=0,11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320-280=4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0 借:应收出口退税 28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80

例3:假设例1中的上期留抵税额为2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当期应纳税额=400×17%-(102-60)-20=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000×14%=28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0,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280-0=28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80 借:应收出口退税 0

生产出口 篇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2014年中国水产品产量6461万吨,同比增长4.7%,批发价格上涨3.5%,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贸易顺差增长7.6%。在生态优先、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下,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水产品特别是养殖产品产量将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未来10年,中国水产品产量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受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增速总体放缓。2015年产量预计为6643万吨,2020年达到约7300万吨后,受制于资源环境约束,增速逐渐下降,2024年达到7700万吨左右,展望期内年均增长率约1.8%。主要增产潜力仍来自于水产养殖业,预计2024年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接近78%,但随着自然资源承载压力加大以及用工成本上升,水产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预计未来10年,水产养殖年均增速2.4%左右,2015年水产养殖产量4900万吨,2020年有望达到5600万吨,2024年接近6000万吨。

未来10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增加,但增速放缓。2015年包含户外消费在内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为19.8公斤,2024年将达到23.9公斤,年均增速2.3%。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水产品消费呈现由城市向农村地区扩散的状态,农村居民水产品消费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城镇居民。2024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30.1公斤,年均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12.8公斤,年均增长2.4%。

出口萝卜种子生产加工技术 篇4

1 萝卜种子繁种技术

1.1 原种处理

繁育出口萝卜种子需对原种种子进行处理, 一方面可防止种传病害进入我国,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发芽率, 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 操作分以下几步:

(1) 晒种:原种在播种前要选晴天在阳光下晒一天, 晒种过程中要翻动种子数次, 可增加种子的活力, 利用太阳能杀死部分病菌。

(2) 筛选:萝卜原种中可能有菌核病的菌核混于其中, 可用筛除去粗大菌核。

(3) 手工选:萝卜原种中混有小的菌核, 由于原种数量较少, 可手工捡出。

1.2 播种

(1) 播前准备:繁种田块选择要把握两点, 一是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朝阳、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二是选择有隔离带、隔离区和不重茬地块, 以免传粉混杂和感染病虫害。繁种田隔离区必须在1500 m以上, 颜色不同 (如红萝卜、白萝卜等) 的繁种田隔离区要达2000 m。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耕前亩施有机肥3500 kg, 复合肥40 kg, 硼肥2 kg, 将配制好的防治地下害虫的毒土30 kg一同撒施, 精细耕耙, 以备播种。

(2) 播种期:苏南地区萝卜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20日。播种过早, 气温高, 地下部分 (块根) 生长快而粗壮, 裸露地表过高, 越冬期若遇较强寒流易受冻害;播种过迟, 生长量小, 影响产量。可根据当年天气预测, 掌握萝卜越冬期块根有大母指粗细、生长点似露不露出地表较为合适。遇冷冬可地膜覆盖, 使植株高大, 增加分枝, 可增产25%~30%。

(3) 合理密植:为方便田间管理可采用条穴播, 行距40~50 cm、株距25~35 cm为宜, 每穴二三粒种子。播种深度1.5 cm左右, 因萝卜种子顶土力差, 不宜过深。播种后要覆盖菜籽壳、稻壳, 有条件的可覆盖育苗基质, 但不能盖土。

1.3 田间管理

(1) 间苗:

第一次间苗在子叶展开时进行;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 同时查苗补缺, 保证全苗。从齐苗后到封垄前, 每次间苗后趁墒中耕一次, 封垄后要随时趁早除净杂草。当肉质根露出地面肥大前后, 应结合中耕扶正植株。在越冬期寒流到来之前, 对生长点裸露地表的田块注意培土, 以减轻或避免冻害, 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越冬。

(2) 水、肥管理:

萝卜是喜磷喜钾作物, 追肥应适当减少氮肥, 增加磷、钾肥, 有利于植株健壮, 减少倒伏, 籽粒饱满, 增加产种量。植株抽薹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需肥较大, 应进行追肥浇水, 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30 kg。水萝卜浇水应掌握“前控、中促、后控”的原则。“前控”即幼苗直到抽薹开花期应浇水一次, 不仅保证墒情, 又可壮根壮棵、蹲苗, 不影响地温, 有利于幼苗生长。“中促”进入花期不可缺水, 应保持地面见湿不见干, 花期如遇干旱, 相对湿度小, 对授粉受精结实极为不利, 应及时浇水。“后控”, 谢花后进入种子生长成熟阶段, 浇水次数逐渐减少, 保持地面见干见湿。收获前10~15天, 停止浇水, 以防止种株贪青晚熟。尤其是易在种荚内发芽的品种, 更要注意后期控水, 以减少种子荚内发芽。

(3) 严格去杂去劣:

去杂是出口种子繁育的关键点, 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种子纯度, 进而影响繁种企业的竞争力。根据品种的典型性状, 及时、彻底、干净地去杂去劣, 是保证萝卜繁种纯度的重要环节。在萝卜在生长期, 要依据品种的特性去杂二三次, 第一、二次在苗期结合间苗, 依据叶脉及叶柄的颜色、叶片形状、有无茸毛等性状去杂剔伪。第三次在抽薹期, 根据植株高矮、叶片大小、株型、开花期、花色等剔除异常植株。

(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生长期间, 把发病的叶花及时摘除, 以免病原物在田间扩大蔓延, 具有减少病原物的作用。萝卜主要害虫为蚜虫、菜青虫, 可用25%的氧化乐果溶液稀释500倍喷雾防治;病毒病主要是蚜虫传播传染的, 要病虫兼治, 可用病毒A300倍液, 药液中还可以加晶体敌百虫50 g防治。种子收获后, 把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株集中烧毁, 因为许多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夏、越冬的, 对减少下一个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源有重要作用。

(5) 种子适时采收:

当水萝卜花败30天后, 角果呈黄色、种子不易用手压迫、茎叶大部分衰老时为收获期。植株从底部砍, 不得带根和土。捆扎好, 体积不要过大, 放到通风干燥的地方, 有条件的最好挂架起来, 进行后熟。砍下后的植株不能平放土地上, 因种荚从地面吸收水分会影响种子质量, 也易受虫鼠侵害。遇到雨天要遮盖好, 不能被雨水侵蚀, 否则会使种子在荚内发芽。种荚要及时趁好天抓紧晾晒、脱粒、晒干、贮存, 以免种子发热丧失发芽能力或提前发芽, 影响种子质量。在采收种子的过程中, 切忌品种混杂和机械混杂。

(6) 种子质量标准:

色泽一致, 净度在99%以上, 破损率在1%以下, 含水率7%以下, 达到外商要求的无菌核、无杂草种子及籽粒饱满度达550 g/L左右的标准。

2 出口萝卜种子的加工处理技术

2.1 预选

种子成熟后要及时脱粒、降低水分, 筛去小籽, 除掉轻、重杂质, 以提高种子的净度。

2.2 风选

用气流精选机或风车精选掉轻杂、重杂、菌核、土块、病虫残体、茎叶残体, 按种子质量要求精选至容重、发芽率达标。

2.3 筛选

用三层筛分级、分别8目除去大籽粒、大菌核、大土块、18目筛, 除去小籽、草籽、小泥块、小菌核, 使种子饱满、色泽一致。

2.4 水选

洗掉萝卜种子中的泥土块对出口起关键性作用, 因为各国都把泥土作为检疫对象。方法为用清水浸泡5 min, 化掉直径和种子相近的泥块, 除去浮在上部的轻杂。

2.5 熏蒸

用磷化铝熏蒸96 h, 杀死种子夹带的活体害虫。

2.6 检疫

取样后委托植检部门作病理分析和检疫对象检查, 开出检疫证明。

2.7 定量包装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知识 篇5

第一篇 软件篇

第一节 软件安装

一 系统硬件要求:

PII以上CPU,64M以上内存,800*600以上显示器分辨率;可支持宽行打印的打印机(必备);

二 系统软件要求:

中文Windows 98 SE/ME/XP/NT4.0/2000 中文MS Office 2000/XP(建议不要使用office97)

三 兼容性要求:

系统中不能安装Visual Foxpro 7.0或英文版Visual Studio 6.0或英文版Visual Foxpro 6.0,否则会造成系统兼容性错误从而导致申报软件无法正常运行。四 安装软件方法:

执行安装文件: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最新版_setup.exe(1)点“下一个”按钮

(2)等待安装程序读取文件,(3)点“下一步”按钮

(4)阅读协议后,点“是”按钮继续

在用户名、公司名称处填入相应的信息。(用户名和公司名称可以自行设定)(5)点“下一步”按钮

(6)如果要更改安装文件夹,点击“浏览”按钮

输入文件夹名称,点击”确定”返回到步骤(6)之画面。

系统默认安装文件夹:

“C: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xx版”

注意:建议使用系统默认的安装路径,安装文件夹不能含有空格,特别不要安装到” programfiles”以及”my document”等文件夹下(7)点击”下一步”“下一步”。。。(8)点“下一步”按钮卡始安装(9)等待安装过程进行完成

(10)点击”完成”,安装过程结束

第二节 初始设置

软件初始设置方法:

1.系统安装后,通过点击WINDOWS下的“开始——程序——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进入系统。系统默认口令:

用户:sa(系统管理员)口令:

(空)

2.系统配置的设置。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1)计税计算方法:一般企业选择“1.免抵退”。对于按照规定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的企业(如发生首笔出口业务至今未满一年的企业和新办企业),选择“4.免抵(不退)”,在首笔出口业务发生后的第13个月把该标志调整为“1.免抵退”。

(2)进料计算方法:根据系统特点,为了减少企业工作量,我市统一采用“1.实耗法”。(根据当地税局的方法选用)(3)分类管理代码:一般企业选择“C”,经税务机关认定为退税分类管理B类企业的选择“B”。

(4)税务机关代码:“310112”+ 两位镇区代码。(按当地税局实际)(5)税务机关名称:录入主管税务机关名称。

3.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

(6)进料加工:有进料加工业务的企业必须选择“有进料加工业务”。(7)一致性检查:必须选择“检查商品代码”。(8)补税时限:选定为“6个月”。

4.自用商品码的设置。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代码维护—〉海关商品码。单击“自用商品”按钮进入自用商品设置。选择“当前记录”,单击“设为自用代码”按钮便将当前记录设置为自用代码。这样在企业录入明细申报数据时便可在“商品代码”栏中采用下拉的方式找到企业的自用商品代码,从而提高企业录入的速度。若选择“当前筛选条件下的所有记录”,即将全部商品代码设为自用商品代码。

第三节 软件升级

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因此软件也要随着变动,半年之内,必有

升级。

第一步备份老版本数据(见图一)

数据备份到哪儿去了?通过[系统配置-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设置目录位置(见

图二图三)

第二步:安装新系统

第三步:配置(图二三)

第四步:导入备份数据(图四)

4767034502000b5y.jpg(15 KB)

图一

4767034502000b61.jpg(28 KB)

图二

4767034502000b5z.jpg(48 KB)

图三

第四节 单证数据明细录入

(1)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

进料加工手册录入是进料加工进、出口明细数据录入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先将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在申报系统进行手册登记录入申报。

企业进入“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窗口,将应登记的全部手册在该窗口进行录入操作。具体由企业根据合同备案表的相关项目对应手册登记项目进行准确录入,即将合同备案表中的币别代码、“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合同有效期限”在手册登记的相应项目中准确录入。此外企业还必须准确录入手册登记号码,每本手册对应一条记录。

企业在手册登记后发生变更的,企业不需要进行补充或变更原来的登记内容(因为新申报系统目前仍不支持手册的变更操作),所发生变更的内容由手册的最后核销来调整。

(2)进口料件明细申报录入。

企业在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前,将上月收到的免税进口报关单复印件进行整理、检查。整理包括按手册号进行分类,并按手册号顺序装订成册,贴上进口报关单装订封面。检查内容包括报关单是否属于本企业的进口报关关单,与以前申报的进口报关单是否有重复,进口报关单是否有海关签盖的单证审核章或验讫章,是否加盖了企业的报关专用章等。将整理、检查后的进口报关单整理装订成本,作为免抵退税申报的留存备查资料。

进口报关单整理、检查无误后,将装订好的进口报关单按装订顺序在“进口料件明细申报录入”窗口中全部录入。录入的进料登记册号(进口报关单的备案号)必须正确,否则将会影响以后手册核销数据的准确性。

采用实耗法后,进料明细数据的录入应注意如下内容:

①对“贸易方式”为“进料对口”、“进料非对口”、“进料深加工”、“进料余料结转”等进口报关单,企业应作为当期进料录入。

②对“贸易方式”为“进料成品退换”、“外资设备物资”、“一般贸易”等进口报关单,企业不能作为当期进料录入。

③对“贸易方式”为“进料余料结转”、“进料料件退换”、“进料料件复出”等出口报关单,企业必须冲减当月进料,即在取得出口报关单的当月按报关单上的金额录入负数记录。

④对发生“进料料件转内销”和“边角料转内销”的,企业必须按照海关补征增值税的完税价格来冲减当月的进口料件金额,具体处理是:录入的进口报关单号码为“海关代征增值税的完税证”上的报关单号码,数量不录入,录入的金额为海关代征增值税的完税价格的负数。

(3)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

企业在每月纳税申报前,将上月纺免抵退税出口货物全部在“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窗口中录入。企业录入报关单出口额时要检查报关单的成交方式,以FOB价成交的才可以将报关单注明的金额录入,若成交方式为CIF价,必须按报关单注明的金额减去运费、保险费后的余额作为免抵退税出口额录入。合计录入的免抵退税出口额应与企业当月纳税申报表的第7栏“免抵退税出口额”一致,不一致的必须在当期纳税申报调整。企业录入当月免抵退税出口明细时其报关单号码不能为空。一般贸易的出口明细录入,其“进料登记册号”为空,进料加工的出口货物其“进料登记册号”(出口报关单的备案号)必须准确录入,否则影响日后手册核销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当期收齐本月出口单证,单证不齐标志赂为空,若该单证预审有电子信息则作为当期单证齐全销售额参与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因此企业当期收齐本月的单证应在读入预申报反馈信息后,查看这些单证是否有电子信息,有电子信息的才参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无电子信息的,企业必须在撤消原申报数据,做反馈信息处理后,进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窗节,对这些原来单证不齐标志为空,但由于无电子信息不能参与免抵退税额计算的单证,将其单证不齐标志修改录入“BH”,若为委托代理出口录入“BHD”,即将这些当期已经收齐单证但由于信息不齐的单证视作单证不齐处理。修改时若出现“不能更新临时表”的提示,请进入“C: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code”目录,鼠标右键单击“BICODE.DBF”文件,修改文件属性,将“只读”和“隐藏”标志清空。企业修改单证不齐标志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免抵退税电子数据申报。

对于经退税机关认定为退税管理B类管理的企业,对暂未收齐外汇核销单的出口单证,除核销单以外的其他单证资料都齐全时可以视作单证齐全,在当月免抵退出口明细录入时,其单证不齐标志为空。

此外,企业在撤消原预申报明细数据,做反馈信息处理后,进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窗口,利用“筛选”功能,输入“单证不齐标志”不等于“BH”且“信息不齐标志”不等于“B”等筛选条件,筛选出当期单证和信息都齐的出口记录,然后利用申报系统的自有打印功能,修改表头,选择打印字段后打印出来,打印出来的表格作为《本期收齐当期单证登录表》,该表格反映的单证齐全金额作为企业填写《免抵退出口货物单证不齐补税计算表》第3行的申报所属月份对应列的金额。企业还可以利用“打印”功能中的“报表设置”下的“导出”功能,将所要打印的表格以excel格式导出到指定的位置,利用excel打开并进行编辑、修改。企业将本期收齐当月的单证而且有电子信息的,按《本期收齐当期单证登录表》的顺序装订成册,参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4)收齐前期单证录入(收齐出口单证明细录入)。

该窗口的功能主要是对当月收齐的前期出口单证进行录入。企业在每月纳税申报前,将收齐的前期单证进行整理、检查,确认无误后,于预申报前,在“收齐前期单证录入”窗口中全部录入(注意:若某单证前期未在“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窗口中录入,即无法在该窗口中录入前期单证)。

企业在录入当月收齐的前期单证前,应检查核销单号码、金额与报关单是否一致;出口发票金额与报关单是否一致;报关单是否有退运未复出口的货物;报关单是否有海关加盖的验讫章和企业的报关专用章。对核销单号码、金额与报关单不一致,出口发票与报关单不一致的企业应认真检查原因并作出调整后才能申报,对报关单有退运未复出口货物的,应待该批货物复出口后才作为单证齐全申报,对报关单漏盖海关验讫章和报关章的,应补办手续后才能作为单证齐全申报。

要强调的一点是:企业当月收齐的前期单证必须有电子信息才能作为当月的单证齐全,参与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因此,企业在做完预申报反馈信息读入并处理后,进入“综合数据查询”→“免抵退数据分类查询”→“信息不齐出口数据查询”窗口,查询当期收齐的前期单证哪些无电子信息,无电子信息的单证必须抽出,并放在以后信息齐的月份申报,计算机具体操作:企业进入“收齐前期单证录入”窗口,利用“撤消接单”功能,对信息不齐的记录进行撤消,剩下的全部为既单证齐电子信息又齐的记录,然后再利用“序号重排”功能进行重新排序。这样企业申报打印出来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申报明细表》(单证收齐)的免抵退税出口额全部参与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上述信息不齐的出口数据将在企业每次的预审反馈信息和终审反馈信息读入并处理后得到更新。

企业核对这些前期单证既已单证齐全又有电子信息后,可以利用“扩展”功能的“分层次统计”功能,按原所属年月分别统计出各月有电子信息的单证齐全金额,并打印出来,作为填写当月《免抵退出口货物单证不齐补税计算表》第3行的前期各月对应列的金额。

若出口报关单无电子信息(如运输方式为“保税”、“监管”等)经市进出口税收管理分局发函,海关回函情况属实的,企业可以将该笔报关单作为当月单证齐全金额申报,参与计算当月的免抵退税额。计算机操作:企业读入并处理预申报反馈信息后,进入“申报数据处理→设置出口信息不齐标志”窗口,点击“信息不齐”进入操作界面后,“记录操作范围”选择“当前记录”,“信息不齐标志”选择“空”,将回函记录的信息不齐标志“B”置为空。通过这样处理后,无电子信息的单证参与了当期的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但由于其无电子信息,在计入免抵退税单证齐全的当月要附上海关回函的复印件。

(5)间接出口货物明细录入。

该窗口给企业录入当月转厂出口的货物明细,反映企业转厂出口销售情况,并为企业手册核销时计算转厂耗用免税进料提供准确的数据。企业应根据当月转厂出口报关单逐条录入,录入时,必须准确录入进料加工登记册号(转厂出口报关单备案号)和出口外币金额,否则将影响手册核销数据的准确性。

(6)进料加工手册核销录入。

该窗口给企业录入手册核销信息,录入核销信息后,申报系统对整本手册的相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出具核销手册的核销证明,调整“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和“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两类手册的核销处理办法如下:

①2002年年底前登记跨至2003年以后核销的手册(简称跨年手册)。

对2002年年底前已经登记跨至2003年以后核销的手册,在核销时录入的“实际进口总值”、“实际出口总值”、“结转产品”均为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企业不能修改。申报系统自动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手册的实际分配率,调整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和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核销数据实际是2003年1月1日以后的进、出口数据,而不是该手册的实际进口总额、免抵退出口总额和转厂出口总额。即新申报系统只对2003年1月1日以后的进、出口数据进行核销调整,对2002年12月31日以前的进、出口数据不作处理。

②2003年及以后新登记手册的核销处理。

对2003年及以后新登记的手册在到期核销时,录入的“实际进口总值”、“实际出口总值”、“结转产品”系统虽会自动生成,但不以这些数据作为核销的依据,而必须以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的“实际出口成品耗用进料总金额”和“实际出口成品总金额”为准。具体做法如下:

A、对于无转厂出口的手册。在手册核销时,将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中的“实际出口成品总金额”录入“实际出口总值”栏,将“实际出口成品耗用进口料件总金额”录入“实际进口总值”栏,其他栏次不需要录入数据。

B、对于有转厂出口的手册。在手册核销时,“实际出口总值”栏按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企业不能修改。将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中的“实际出口成品总金额”减去系统自动计算的“实际出口总值”,其差额录入“结转产品”栏,将“实际出口成品耗用进口料件总金额”录入“实际进口总值”栏,其他栏次不需要录入数据。

企业在向税务机关办理手册核销前,应根据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核对《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中的“实际出口成品耗用进料总金额”与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实际进口总值”是否一致;核对《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中的“实际出口成品总金额”与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 “实际出口总值”、“结转产品(转厂出口)”之和是否一致。自查是否有未申报的免抵退税出口额、进料金额和转厂出口额等,若发现漏申报免抵退税出口额的立即在“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补充录入申报,若发现少(多)计进料的立即在“进口料件明细申报录入”作调整处理,若发现少(多)申报转厂出口的立即在“间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进行调整。

第五节 申报处理

1、免抵退的预申报。

企业将所有当月应申报的明细数据在各模块录入后(包括手册登记录入、进料明细录入、免抵退出口和转厂出口录入、核销录入),进入“免抵退预申报”窗口,做“数据一致性”检查,查看一致性检查的提示信息,若有错误提示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调整,才能做下一步“生成明细申报数据”,生成预申报数据放在申报软盘的“预申报”文件夹中。企业应在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前携带预申报软盘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预审。

2、企业读入预申报反馈信息,并对反馈信息处理。

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对企业预申报数据预审后,将预审反馈信息保存到企业申报软盘的“反馈信息—预申报”文件夹里。企业进入“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窗口,从“反馈信息—预申报”文件夹中读入预申报反馈信息,撤消原申报明细数据,并作反馈信息处理。在“出口信息不齐情况查询”窗口中查询:

A、查询当月出口当月收齐的单证是否有电子信息。无电子信息的单证,企业应将其抽出,作为以后月份申报的单证,并将对应的出口报关单电子数据中的“单证不齐”标志置为“BH”,委托代理出口的置为“BHD”。有电子信息的按《本期收齐当期单证登录表》的顺序装订成册,参与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B、查询当期录入的收齐前期单证是否有电子信息。无电子信息的单证必须抽出,并放在以后信息齐的月份申报,然后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单证收齐)装订成册,参与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企业读入预申报反馈信息,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后,进入“预审核疑点反馈情况查询”窗口,查询当期申报的明细数据有哪些问题,并针对问题作出明细申报数据调整。比如提示“商品代码”错误的应检查报关单商品代码是否录错;提示“出口金额超出正负0.2%“的应检查录入的出口金额是否正确;提示“海关数据中无此报关单号”应检查有无录错报关单号码,若为录错号码应修改明细数据并再次进行预申报,若报关单号码无误,即为无电子信息,企业应立即进入电子口岸的“出口退税子系统”,检查有无 “报送”了该份报关单。

3、生成免抵退明细申报数据。

所有需要申报的明细数据都已经调整正确后,即可以生成免抵退明细申报数据。首先要做数据一致性检查,数据一致性检查通过才能生成明细申报数据,将明细申报数据生成到申报软盘的“明细申报”文件夹中。数据一致性检查提示错误的应检查原因,企业不能解决的应咨询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

4、模拟出具当月的免税证明。

该步工作企业在生成明细申报数据后必须处理,否则其他申报的程序不能继续下去。模拟出具免税证明时可以将当月模拟出具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及当期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打印出来,其中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可以作为当月计算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的依据。

5、纳税申报。

企业在每月纳税申报前录入免抵退税明细申报数据并到税务机关退税部门预审,并在读入预审反馈信息,生成免抵退申报明细数据后,进入“免抵退正式申报”→“打印申报报表”将当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出口货物)、《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打印出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出口货物)的出口总额作为当期纳税申报的“免抵退税出口额”,其出口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合计数减去《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中的“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后再减去上期汇总表的“结转下期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作为当期纳税申报表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另外,在纳税申报时,还请企业留意有无上期应退税款未预提的情况。

6、录入纳税申报表。

企业将当月申报的纳税申报表的有关数据在“纳税申报表数据采集”窗口中录入,要求企业录入的数据必须与纳税申报表的数据一致。

7、录入免抵退申报汇总表。

企业进入“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数据采集”窗口。输入所属期,即自动生成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根据上期数据、当期明细申报数据和当期纳税申报数据形成。自动生成的汇总表各项数据企业一般不能做任何修改。企业对各项数据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即可以存盘确认。查看2C(汇总表免抵退税出口额和纳税申报表的差额)和15C(汇总表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与纳税申报表的差额)是否有发生额,有发生额的立即补充纳税申报并调整申报系统中有关数据。

8、打印免抵退税申报表格。

免抵退税申报表格对于申报系统已提供的一律由申报系统打印,这些表格除《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可以用A4纸打印外,其余表格都必须用B4纸打印,建议用多层无碳复写纸打印。系统不能打印的表格如《出口产品退(免)税申请表》、《免、抵、退税出口货物单证不齐补税计算表》和《生产企业国内进项税额转出计算表》仍采用手工方式填报。

9、生成汇总申报数据。生成汇总申报数据前必须先做数据一致性检查,无错误提示,即可以生成汇总申报数据,将汇总申报数据生成到申报软盘中的“汇总申报”文件夹中。若数据一致性检查提示错误,应检查错误原因,并作出调整。

10、免抵退税正式申报。企业生成汇总申报数据后,在每月的15日前,将申报的软盘和免抵退税纸质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税正式申报。应报送的纸质资料包括:

⑴申报系统打印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一式五份,其中一份随出口单证装订);

⑵申报系统打印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出口货物)(一式四份,其中一份随出口单证装订);

⑶申报系统打印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单证收齐)(一式四份,其中一份随出口单证装订);

⑷申报系统打印的《生产企业免税货物申报明细表》(间接出口)(一式三份,有发生国内转厂业务的企业才需填报);

⑸《生产企业国内进项税额转出计算表》(一式三份,有其他免税销售收入或国内转厂业务的企业才需填报);

⑹经征税部门审核签章的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及财务报表(一式一份);

⑺《免、抵、退税出口单证不齐补税计算表》(一式三份); ⑻申报系统打印的《本期收齐当期单证登录表》(一式一份);

⑼《出口货物退(免)税申请表》(一式五份,已办理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的企业需填报一式六份,当月有发生应退税额才需填报)⑽申报系统打印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一式三份,有进料加工业务的才需填报);

⑾申报系统打印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一式三份,有进料加工业务的才需填报);

⑿申报系统打印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式三份,有进料加工业务的才需填报);

⒀申报系统打印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一式三份)、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复印件,一式两份)及相应的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的复印件(一式两份)。有进料加工业务的企业才需填报; ⒁装订成册的资料:

当期出口当期收齐单证的装订顺序

免、抵、退税出口凭证装订封面——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对应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出口货物)——企业签章的出口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 ②

收齐前期单证齐全的装订顺序

免、抵、退税出口凭证装订封面——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对应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单证收齐)——企业签章的出口发票——经外汇管理局签章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

11、企业在免抵退预申报的同时,取回上期退税机关终审的正式申报反馈信息。终审反馈信息存放在企业申报软盘中对应月份目录下的“反馈信息”—“正式申报”目录中。企业必须进入终审反馈信息对应的申报月份,才读入正式申报反馈信息,才能保证该月的终审反馈信息覆盖对应月份的相关数据。如企业取回2006年3月的终审反馈信息,企业必须进入“系统维护”→“系统重入”然后输入所属期“200603”重新进入申报系统后,再在第十一步“正式审核反馈信息处理”中读入和处理反馈信息,处理终审反馈信息后,申报系统操作向导显示企业已经完成2006年3月的申报。此时,企业才真正完成了一期的免抵退申报,企业的申报数据再也不能撤消或修改。

12、其他注意问题。

1)、“单证不齐标志”系统中分为“B”(无报关单)、“H”(无核销单)、“D”(无代理证明)三个标志。如企业该笔出口业务当期单证齐全的,则“单证不齐标志”项目为空;如企业自营出口货物当期单证不齐的,统一录入“BH”;如企业委托出口货物当期单证不齐的,统一录入“BHD”。

2)、所有手册到期时必须在申报系统内进行核销处理,手册核销后企业申报系统不能再录入该手册的有关进出口数据,因此企业在手册核销前务必将所有进出口数据全部录入申报系统。

3)、企业将货物报关出口后,应及时进入电子口岸“出口退税子系统”查询这些已经报关的货物海关是否完成了“结关”手续,若有结关信息企业应及时到海关领取纸质报关单退税联。企业领取报关单退税联后,应及时进入电子口岸“出口退税子系统”,认真核对纸质报关单退税联内容与电子数据是否一致,撒一致的做“报送”处理,若不一致的,企业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向申报地海关提出修改或重签报关单的申请。如果企业不及时做“报送”处理,就会在企业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时出现报关单无电子信息。

第二篇 免抵退基本知识篇

一、出口退(免)税概述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本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即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自营出口和代理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可以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后,凭有关凭证按月报送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对出口货物退税,是税收上的一项优惠措施,也是现代税收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际贸易中通行的并为各国接受的,旨在鼓励本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它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国际双重课税。

出口货物的零税率,在税法上有两层涵义:一层是对本道环节的生产或销售不征增值税、消费税,二是对销售的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含的进项税额进行退付,即出口货物退税。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是根据我国国情,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而制定的,它的产生是我国对外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是建立在我国现行工商税制基础之上而自成体系的专项税收管理制度。概括地讲,我国出口货物退税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调整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是行社会主义建设,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国家零星出台了一些关于出口产口退(免)税的规定,对部分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这一时期的退税政策,因受政治等因素影响,政策缺乏延续性、变动较大。文革期间,简化税制,取消了对出口产品退(免)税的规定,税收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给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后果。

第二阶段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国家开始下放对外经营权,允许工业生产部门和地方经营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1980年底国务院以国发[1980]315 号通知批转了财政部《关于进出口商品征免工商税收的规定》,规定对进口产品征税,出口产品财根据换汇成本高低,视其亏损程度,在保本微利原则下酌情给予减免税。1983年7月财政部下达《关于钟、表等17种产品实行出口退(免)税和进口征税的通知》,规定对进口上述17种产品,在进口环节征收工商税或增值税,上述产品出口后一律退还生产环节的增值税或最后生产环节的工商税。这一决定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运用税收杠杆调节进出口贸易迈出了新步代。1984年10月,国务院颁发的《产品税条例(草案)》作出明确规定,对进口产品征税、出口产品退税。1985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关于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报告》,形成了我国进出口税收制度的第一个带有基本法性质的文件。1987年12月,财政部下达《关于出口产品退税若干问题的规定》;1989年9月,国家税务局、对外经济贸易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发《出口产品退税审批管理办法》;1991年1月,国家税务局、经贸部、海关总署、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出口产品退税管理的联合通知》,规定出口退税实行与出口企业出口创汇任务、上缴中央外汇任务挂钩的办法。此后,国家税务局先后又作了若干具体补充规定,对出口产品的退税范围,退税计算依据、退税税率、退税库别、退税管理、退税检查及违章处罚等都作了明确规定。1992年12月国家税务局出国税函发[1992]816 号《国家税务局关于使用出口产品税收专用缴款书的通知》,规定从1993年1月1日,对生产销售出口产品征收产品税、增值税或工商统一税使用出口产品税收专用缴款书(简称专用税票),出口企业持完税专用税票申报退税。至此,出口企业向退税机关申报退税需提供的退税凭证发展到“三票两单”,即工厂收购发票、外销发票、专用税票和出口货物报关单(退税专用联)、经外管部门核销的银行结汇水单,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的、较为完善的出口产品退税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为1994年1月1日新税制实施以后。根据新税制要求,为强化退税管理,简化退税手续,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学的、稳定的出口退税制度,1994年2 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发了《出口货物退税(免)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依据进项金额退还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纳增值税、消费税。比较原来的出控产品退税政策规定,《办法》在许多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因而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由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民经从工业制造环节扩大到商业批发和零售环节,《办法》规定出口企业从生产和流通领域收购的货物出口都予以退税;把外商投资企业列入退税企业范围;退税税种由原来的退产品税、增值税、特别消费税和3‰营业税改为仅退增值税、消费税;退税税率档类大简并;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为退税依据,改变了以往征税与退税相脱节的矛盾,有效地防止骗税行为的发生。另外,《办法》在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税务管理、退税凭证、退税申报表、退税预算级次和科目、会计处理及违章处罚等方面也作了调整和修改,从而使出口退税制度更加规范,更加趋向国际惯例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报关出口后可以享受出口退税优惠的货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范围的出口货物,除税法另有规定外,均属于出口退税的货物范围。但由于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和国际惯例,对一些非海关报关出口的货物也实行了退(免)税。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一般退(免)税的货物范围及其条件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范围的出口货物,除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和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部分货物和税法另有规定外,均属于出口退税的货物范围。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申报退税:

(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专用缴款书的货物;

(2)必须是在财务上已做销售的货物。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出口商品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联运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货物装船提章,空运以取得空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单后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出口货物销售价格一律以离岸价(FOB)价折算人民币入帐。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给外商的礼品、不作销售处理的样品和展品、个人在国内购置自带出境的货物等,不予退税。(3)必须是报关离境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并已收汇核销的货物。报送出口不离境的货物、在国内销售收取外汇而不报关离境的货物以及离境后不能在规定期限内由汇核销的出口货物,均不能退税。

不符合上述条件,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可退税:

1、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

2、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

3、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

4、出口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国外投资的货物;

5、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如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鱼网鱼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等;

6、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通过国际招票由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

7、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报使用的出境设备、原材料和散件;

8、对外补偿贸易及易货贸易、小额贸易出口的货物;

9、对港、澳、台贸易的货物;

10、从1995年1月1日起,对外驻华使馆、领事馆在指定的加油站购买自用汽油、柴油的增值税实行退税;

11、列名钢铁企业销售给加工出口企业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钢材;

12、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购进货物,保税区内企业将这部分货物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货物。

13、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委托保税区内仓储企业仓储并代理报关离境的货物;

14、从1995年7月1日起,经商贸部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性公司,为所投资的企业代理出口其自产货物,如其所投资的企业属于外商投资新企业及老企业的新上项目,被代理出口的货物可给予退(免)税;如其所投资的企业属于2000年前其出口货物要求继续实行免税的老企业被代理出口的货物在2001年前实行免税;

15、从1996年9月1日起,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免税品公司统一管理的出境口岸免税店销售的卷烟、酒、工艺品、丝绸、服装和保健品等六大类国产品;

16、从1997年12月23日起,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人员购买的列名中国产物品;

17、从1999年9月1日起,商贸部下达的国家计划内出口的原油;

18、从1999年9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采购的国产设备;

19、从2000年7月1日起,出口企业出口的甲胺磷、罗菌灵、氰戊菊脂、甲基硫菌灵、克百威、异丙咸、对硫磷中的乙基对硫磷等货物。

二、特准不予退税(免)税的出口货物

国家规定下列出口货物不予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原油;

2、援外出口货物;

3、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其合金、白金等;糖;

4、出口企业从农业生产者直接收购出口的免税农产品;

5、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并持普通发票的除列举特准退税的十二类货物之外的出口货物;

6、非指定经营企业出口原高科率货物和贵重货物;

7、有出口卷烟经营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计划外的卷烟;

8、从1995年7月1日起,非保税区运往保税区的货物;

9、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非自产货物;

10、出口企业以“四自三不见”方式成交出口的货物。涉嫌骗税的出口货物在未查清之前,也不得退税。

三、特准不予退税的免税出口货物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2、避孕药店品和用具;

3、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4、古旧图书;

5、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卷烟计划内的卷烟;

6、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

7、国家规定的其他免税货物:(1)饲料;(2)农膜;(3)产企业生产销售的碳酸氢胺、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复混 服、钾肥、重钙;原生产碳酸氢胺、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品的小化肥生产企业改产生产尿素、磷胺和硫磷胺(4)农药生产企业销售的敌敌畏、氧乐果、六硫磷等;(5)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6)电影制片厂销售的电影拷贝。

出口享受免征增值税的货物,其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支付的进项税额,包括准予抵扣的运费甩含的进项税额,不能从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中抵扣,应计入产品成本处理。

三、委托代理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的规定

1、代理出口业务的概念

代理出口是指外贸企业或其他出口企业,受委托单位的委托,代办出口货物销售的一种出口业务。代理出口业务的特点是,受托单位对出口货物不作进货和自营出口销售的帐务处理,不负担出口货物的盈亏。在代理出口业务中受托方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委托企业属自营出口销售。

2、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办理规定

委托代理出口业务,1995 年7月1日起由受托方办理退税改由委托方办理退税,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在一般情况下,《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由受托代理出口企业在代理出口货物已实际结汇后,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税务机关应及时录入证明的有关内容,并与有关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后出证。在办理“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时,受托代理出口企业应提供下列资料:

1、委托代理出口协议;

2、受托方代理出口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

3、出口货物外销发票;

4、出口货物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协议规定由委托方收汇核销的除外。出口企业将代理出口的货物与其他出口货物一并报关出口或收汇核销的,还应附送出口货物报关单或出口收汇核销单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3、委托代理出口货物的退(免)税规定

(一)准予办理退税的企业范围及货物范围:

1、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含扩散产品、协作生产产品、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1]003号文件规定的贵重货物);

2、有出口经营权的商业、物资、供销、外贸、工贸等企业收购的按规定准予退税的货物。对无出口经营权的流通性公司经营的货物及生产企业外购货物委托出口企业代理出口的,一律不予办理退税。

委托方在申请办理退(免)税时,必须提供下列凭证资料:(1)代理出口货物证明;(2)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3)出口货物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协议规定由受托方收汇核销的除外;(4)代理出口协议(合同)副本;(5)出口货物销售明细帐。

受托方将代理出口的货物与其他货物一并报关或收汇核销的,委托方申请退税时必须提供经受托方主管出口退税税务机关签章后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或出口货物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复印件。

(二)代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

代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算,根据退税税款归属原则,应在代理出口货物的委托方进行。

(1)、委托方是生产企业的退(免)税规定:若委托方是生产企业(不论生产企业是否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其委托代理出口货物比照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货物,分别不同情况按“先征后退”或“免、抵、退”办法计算退(免)税款;若委托方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其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

(2)、委托方是有出口经营权的其他企业的退税规定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委托方是有出口经营权的其他企业,如外贸企业、工贸企业等,代理出口货物的应退税款,应依据该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金额和相关退税率计算确定。

四、出口退税登记

1、出口退税登记简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出口企业必须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办理退(免)税登记也是退税机关了解出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范围、法人地位等情况以确定出口企业是否具备退(免)税资格的有效途径。通过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可以确定出口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算方法及出口货物退(免)税资料的申报录入方法。

2、退(免)税登记的时限及地点

出口企业持商贸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其出口经营权的批件和工商营业执照于批准之日起30日内或者发生出口业务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退税登记证。

3、新办登记

出口企业在规定时间内,领取《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按登记表及有关要求填写,加盖企业公章和有关人员印章后,连同出口产品经营权批准文件、工商登记证明等证明资料一起报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经审核无误后,即受理登记。需提供以下资料:1)、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其进出口经营权的批件;外商投资企业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实行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的国有、集体生产企业,需提供省级外贸主管部门颁布的《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登记证书》;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3)、主管征税的国家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副本;4)、主管海关核发的《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5)、招标单位所在地国家税务局签发的《中标证明通知书》(无进出口经营权的中标企业用);6)、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使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合伙合作项目基金援外出口的批文(援外出口企业用);7)、委托出口协议(无进出口经营权的委托出口企业用);8)、出口企业开设的基本帐号、退税帐户和开户银行证明);9)、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证件、资料。

4、核发退税登记证

出口企业填好登记表有关后,加盖有关人员印章和企业公章后,连同附送资料一并报退税机关,经审核,登记表内容填写齐全、表达准确、资料齐全,便为受理登记。退税机关受理后,按规定进和求全面的审核,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同时对退税公式、退税方法、申报方式进行核定。

退税公式: 根据出口企业类型及政策规定确定所适用的退税公式。退税方法::计算出口退税采取的方法,如单票对应法、免抵退税法等。

申报方式:对衽计算机申报、审核退税的企业,可以由主客退税机关集中申报录入或企业自行申报录入,特殊行业可由企业手工填报。

审核确认结束后,由经办人签字盖章并报出口退税机关负责人审批。有权审批机关为省辖市主管退税机关负责《出口企业退〔免〕税登记表》审批。审批应在3日内审批完毕,对审批过的应以登记,签发《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正副本,加盖退税机关章,交出口企业便可。

5、退税登记的资料管理

(1).退税部门应将已办理退税登记的出口企业有关资料分类登记底册。整理归档,并记录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建立本地区的出口企业管户库。出口企业退税登记事项如有调整,需及时调整维护代码库。

(2).主管退税机关应根据退免税登记增减变动情况,按月编制退免税登记统计表,逐级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3).主管退税机关应当与同级外贸主管部门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定期的登记核对制度。

6、变更登记

出口企业改变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地点、进出口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开户银行和帐号等退﹝免﹞税登记事项的,应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有亲批准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变更登记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原退税登记证正、副本等资料到退税机关办理变更登记。退税机关根据出口企业申请,在原出《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正、副本签署“变更” 字样,并核发新的《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7、注销登记

出口企业发生破产、解散、撤销及其它依法应当终止退税事项的情况,须在批准撤并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1)出口企业退﹝免﹞税注销登记申请报告;(2)上级主管部门批文;(3)原《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注销登记。

退税机关按规定对其清算退税款后,注销并收回原签发的《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8、验证、换证及其它

退税机关每年组织一次对出口企业退税登记的查验工作,每三年组织一次对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的换证工作。

纳税人遗失《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应当书面报告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并登报公告声明作废,同时申请补发《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五、出口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什么叫出口企业?一般是指商贸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和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并根据有关规定办理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和其他相关单证的企业。现行出口企业主要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生产企业,特准退(免)税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含外贸总公司和到异地设立的经商贸部批准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2、经商贸部批及授权单位批准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自营生产企业和生产型企业集团公司以及经省级外经贸部门批准实行自营进出口权登记的国有、集体生产企业;

3、外商投资企业:包括1994年1月1日后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1993年12月31日前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1994年1月1日后新上生产项目,并且亲生产的货物能单独核算的,1993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自1999年11月1日起,其出口货物除继续要求实行免税方法以外的企业(这类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实行退(免)税办法)。外商投资企业在规定退税投资总额内且在1999年9月1日以后以外币采购的国产设备也享受退税政策;

4、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企业。有进出口权的外贸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无进出口经营权的内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也可办理退税;

5、其他特定退税企业:将货物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对外承包工程公司,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将货物销售给外轮及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外轮供应公司和远洋运输供应公司,在国内采购货物并运住境外作为国外投资的企业,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通过国际招标机电产品中标的企业,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方式下出口货物的企业,境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所使用出境设备和原材料及散件的企业,按国家规定计划向加工地区出口企业销售“以产顶进”钢材列名钢铁企业,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免税品公司统一管理的出境口岸免税店,贵重货物指定退税企业,对外进行补偿贸易项易货贸易项目以及对港、澳、台贸易而享受退税的企业;

6、对出口企业实行出口登记的其他企业。

一、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对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本通知所述生产企业,是指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且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

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

二、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三、有关计算方法

(一)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

1.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离岸价的,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国税机关进行申报,同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三)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未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未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四)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四、办理免、抵、退税的基本程序和所需凭证

(一)基本程序。生产企业将货物报关离境并按规定做出口销售后,在增值税法定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增值税纳税和免、抵税申报,在办理完增值税纳税申报后,应于每月15日前(逢节假日顺延),再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办理“免、抵、退”税。税务机关应对生产企业申报的免抵退税资料进行审核、审批、清算、检查。

(二)所需凭证。生产企业申报办理免、抵、退税时,须提供下列凭证:

1.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2.出口发票;

3.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中远期结汇证明;

4.代理出口证明;

5.增值税专用发票;

6.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凭证。

五、生产企业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超过6个月未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的,主管国税机关视同内销货物计算征税;对已征税的货物,生产企业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后,应在规定的出口退税清算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经主管国税机关审核无误的,办理免抵退税手续。逾期未申报或已申报但审核未通过的,主管国税机关不再办理退税。

六、各级国税机关可根据本地区生产型出口企业户数及出口量多少等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免、抵、退”税管理部门或管理岗位,进一步强化征退税机构相互配合,征退税信息的衔接,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技术支持系统,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

七、国税机关要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行免抵退税办法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预字[1998]242号)有关规定执行并按月办理免、抵税款调库手续,同时要在出口退税计划内优先保障免、抵税额调库。

八、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按企业分类管理的通知》(国税发[1998]9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按企业分类管理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1]83号)等有关规定对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A、B类企业要简化管理手续;对C类企业按规定的程序严格审核管理;对D类企业要严格审查,确保出口业务、进项税额真实无误方可办理免、抵、退税。对小型出口企业和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发生的应退税额,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对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12个月以后退税纳入正常分类管理。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是指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未满12个月的企业。

九、生产企业承接国外修理修配业务以及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或外国企业中标后分包给国内企业的机电产品,比照本通知有关规定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十、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加强对“免、抵”税额调库的日常监督,在清算结束后,根据国税机关抄送的“免、抵”税额审核文件,对上年“免、抵”税额调库情况进行专项重点抽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财政部,抄送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央总金库。对违反规定的调库行为,将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十一、企业采取非法手段骗取免、抵、退税或其他违法行为的,除按规定计算补税外,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十二、本通知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十三、免、抵、退税业务具体操作程序按《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操作规程》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调整。

十四、本通知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以生产企业将货物报关出口并按现行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在财务上作销售的时间为准入此前的规定与本通知有抵触的,以本通知为准。

目前,根据“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在法定期限内(自出口之日起6个月内,下同)未申报或审核未通过的,以及征免税或退免税申报不实的,均应作税收调整。税收调整的内容及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补税和调整免抵税款。(一)增值税补税处理

1.生产企业报关出口并办理征免税、退免税手续的货物,在法定期限内应取得而未取得法定凭证的,以及经退税部门审核发现信息核对不上的,均应补交已“免、抵”的增值税税款。

具体按以下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

①已申报免税,未申报退税,无出口信息。企业无法证明此免税货物已真正出口,可能有虚报免税之嫌,应予补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退税率。

②已申报免税,已申报退税,无出口信息。企业货物出口单证齐全,但无法证明此货物已真正出口,应视同内销货物征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退税率。

③未申报免税,已申报退税,无出口信息。企业货物无法证明已真正出口,但出口单证齐全,应视同内销货物征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报关单人民币金额×征税率。

④已申报免税,未申报退税,有出口信息。企业货物已真正出口,出口单证不全,应视同内销货物补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退税率。

⑤未申报免税,已申报退税,有出口信息。企业货物已真正出口,出口单证齐全,但未申报免税,也未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进项税额转出额=出口报关单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 ⑥未申报免税,已申报退砂,有出口信息。企业货物已真正出口,但出口单证不全,应视同内销货物征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信息中出口额折合人民币金额×征税率。 2.一个内,生产企业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当年2月至次年1月)中反映的“免抵退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累计数,小于退税部门在当批准的“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部分,应补交差额部分税款。

应补交税金=当退税部门批准的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的累计数 3.一个内,生产企业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当年2月至次年1月)中反映的“不予抵扣税额扣减额”的累计数,大于退税部门在当批准的进料加工免税证明和核销证明中的“不予抵扣税额扣减额”部分,应补交差额部分税款。

应补交税金=《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不予抵扣税额扣减额”的累计数-当退税部门批准的应退税额

4.对生产企业已申报免税和退税的货物,此后又发生退 关退货的,因其在申报免税时已作了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故应调增其进项税额,即调减其应纳税额。 调减应纳税额=出口明细中原申报的不予抵扣税额(二)增值税免抵税额调整

为操作简便,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一般先以出口电子信息即出口报关单的出口额为计税依据,审核、计算、审批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款。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征退税依据必须一致,因此“免、抵、退”税最终必须以出口发票即企业出口销售账记载的出口离岸价为计税依据。其中有两种情况需要调整。

1.计税依据不一致。在法定期限内,某一发票项下申报免税出口金额(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与审核、审批“免、抵、退”税时所使用的出口金额(出口电子信息金额或出口报送单金额)有差异的,应根据差异部分计算调整免抵税额。

应调整免抵税额=∑(报关单出口额折合人民币金额-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报关单出口额折合人民币金额-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报关单出口额折合人民币金额-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退税率

2.国外运保佣。经过上述计税依据不一致的调整,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已转为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而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中包括了运保佣,运保佣在各月中未冲减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因此对法定期限内实际支付的全部运费、保险费、佣金,应在年终一次性调整免抵税额。 应调整免抵税额=运保佣×退税率。(三)退运增值税调整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在报送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向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商品退运税收已调整证明》,退税部门根据退运出口货物离岸价计算调整已免抵退税款。

应调整免抵退税金=退运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四)消费税调整

如果出口货物为应税消费品,在补征或调整增值税免抵税款的同时,还应补交已免征的消费税税款。

1.从价定率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补交消费税金=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消费税税率 2.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补交消费税金=出口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免抵退”税的含义上讲,“免抵退税额”也就是抵减的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少了各地的税收收入,而“退税”退的仍是中央级收入,不影响地方税收收入。为了解决“免抵退”税的免抵数对地方收入和地方分成的影响,对免抵税额还要定期按规定进行调库,因此,会计核算中必须正确核算“免抵税额”,将其与增值税的其他明细科目划分清

楚,这也使会计核算比“先征后退”难度更大。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有关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会计核算的内容比较少,无统一规范,很不便于实际工作。本章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与“免抵退”税政策,一些会计处理,特别是会计调整,只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做法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大家参考。

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计划进口和计划出口的货物全部进口、出口完毕后,在向海关申请核销前,应将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的全部进口、出口明细记录进行复印,在海关将手册核销后,持下列资料到主管退税机关办理手册核销手续。

1、向海关办理核销的、记有全部记录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

2、《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

3、间接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复印件及发票复印件;

4、间接进口货物的报关单复印件及发票复印件(指开具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未作为进口料件申报的部分);

4、向海关补税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增值税、关税);

5、海关签发的《加工贸易手册结案通知书》原件;

6、电子数据

注意:在申报手册核销前,需将此本手册上所有的进口报关单和出口报关单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完毕并经税务机关审核结束。

企业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申请》后,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审核:

1、海关签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通知书》所核销的手册号是否与企业申请核销的手册号一致;

2、“结转至其他手册成品”指生产的产品未直接出口,而是在海关保税监管下结转至其他手册或销售给其他企业产品销售额;结转至其他手册成品金额与间接出口报关单上的出口金额合计数及间接出口货物总值是否一致。

3、“剩余残次成品”是指手册合同履行完后,剩余的残次成品、半成品折人民币金额;“剩余边角余料”手册合同履行完后,剩余的边角余料折人民币金额;剩余残次成品金额换算(根据手册上的单耗计算)为所耗用的免税进口料件金额与剩余边角余料金额之和与海关补征关税的计税依据(扣除应补消费税)是否一致。

4、“其他减少出口成品”指生产的产品发生内销、损失等没有出口,或虽已出口但未经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的产品销售额或核定销售额;

5、“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指手册合同履行完后,未使用完的并结转至其他手册的进口料件金额;是否有已申报的进口料件结转到其他手册上再复出口的情况,如果有,应将结转到其他手册上的进口料件金额在“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栏目反映,并应与提供的相关海关结转材料上的金额一致。

6、“其它减少进口料件”指进口料件发生内销、退货、损失等没有参与产品生产的情况时,其料件进口金额。若业务发生时已调减了料件进口额,并向税务机关申报过,则不参与本栏目的计算。

7、属海关补税、进口退货情况的,应在“其它减少进口料件”栏目中反映,金额应与海关补税的计税依据、进口退货金额一致。第三篇 免抵退的计算及帐务处理篇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所耗用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应抵扣的税额而未抵扣完时,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对未抵扣完的税额予以退税。

一、应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当期应免抵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1.如当期应纳税额≥0时,则: 当期应退税额=0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时,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

3.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时,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有关指标确定。 “免、抵、退”税办法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货物离岸价,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销售发票的离岸价为准。

二、免抵退税抵减额的计算(一)计算公式

当期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是指购进的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列名的且不能按免税金额计算进项税额的免税货物。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直接进口用于复出口的进口料件+代理进口用于复出口的进口料件+用于复出口的深加工结转的进口料件。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确定,其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实征消费税。

(二)当期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的确定

当期免税进口数件的组成计税价格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购进法处理,另一种是按实耗法处理,即先按计划分配率来计算,待进料加工手册核销后,用实际分配率来调整,目前,我们采用的是“实耗法”来计算确定当期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

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根据《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注明的金额确定。 计划分配率的最大值为100%。(三)当期免抵退税抵减额的确定

采用计算机管理,当期免抵退税抵减额由以下内容组成:

1.当期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上注明的“免抵退税抵减额”。 2.当期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上注明的“免抵退税抵减额”。 3.当期出具《视同进料加工免税证明》上注明的“免抵退税抵减额”。 4.当期出具《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悯》上注明的“免抵退税调整额”。 5.上期结转尚未抵扣完的免抵退税抵减额。

“免税证明”上注明的免抵退税抵减额=当期审核通过的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计划分配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核销证明”上注明的免抵退税抵减额出=本手册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总值×出口货物退税率-本手册累计已出具“免税证明”上免抵退税抵减额。

本手册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总值=本手册审核通过的直接出口总值×实际分配率。

实际分配率=(实际进口总值-剩余边角余料-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其他减少进口料件金额)/(直接出口总值+结转至其他手册成品金额+剩余残次品金额+其他减少出口成品金额)×100%

实际进口总值中,包括用于复出口的深加工结转的进口料件。

“视同料件加工免税证明”上注明的免抵退税抵减额=代理进口料件金额×复出口货物退税率+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免税原材料退税率+钢材以产顶进金额×复出口货物退税率+国产棉金额×退税率+其他视同进口料件金额×复出口退税率。

三、免抵退税收调整

目前,根据“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在法定期限内(自出口之日起6个月内,下同)未申报或审核未通过的,以及征免税或退免税申报不实的,均应作税收调整。税收调整的内容及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补税和调整免抵税款。(一)增值税补税处理

1.生产企业报关出口并办理征免税、退免税手续的货物,在法定期限内应取得而未取得法定凭证的,以及经退税部门审核发现信息核对不上的,均应补交已“免、抵”的增值税税款。

具体按以下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

①已申报免税,未申报退税,无出口信息。企业无法证明此免税货物已真正出口,可能有虚报免税之嫌,应予补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退税率。

②已申报免税,已申报退税,无出口信息。企业货物出口单证齐全,但无法证明此货物已真正出口,应视同内销货物征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退税率。

③未申报免税,已申报退税,无出口信息。企业货物无法证明已真正出口,但出口单证齐全,应视同内销货物征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报关单人民币金额×征税率。

④已申报免税,未申报退税,有出口信息。企业货物已真正出口,出口单证不全,应视同内销货物补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退税率。

⑤未申报免税,已申报退税,有出口信息。企业货物已真正出口,出口单证齐全,但未申报免税,也未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进项税额转出额=出口报关单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

⑥未申报免税,已申报退税,有出口信息。企业货物已真正出口,但出口单证不全,应视同内销货物征税。因其已申报不予抵扣税额,故其应补交税金=出口信息中出口额折合人民币金额×征税率。 2.一个内,生产企业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当年2月至次年1月)中反映的“免抵退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累计数,小于退税部门在当批准的“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部分,应补交差额部分税款。

应补交税金=当退税部门批准的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的累计数 3.一个内,生产企业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当年2月至次年1月)中反映的“不予抵扣税额扣减额”的累计数,大于退税部门在当批准的进料加工免税证明和核销证明中的“不予抵扣税额扣减额”部分,应补交差额部分税款。

应补交税金=《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不予抵扣税额扣减额”的累计数-当退税部门批准的应退税额

4.对生产企业已申报免税和退税的货物,此后又发生退 关退货的,因其在申报免税时已作了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故应调增其进项税额,即调减其应纳税额。 调减应纳税额=出口明细中原申报的不予抵扣税额(二)增值税免抵税额调整

为操作简便,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一般先以出口电子信息即出口报关单的出口额为计税依据,审核、计算、审批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款。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征退税依据必须一致,因此“免、抵、退”税最终必须以出口发票即企业出口销售账记载的出口离岸价为计税依据。其中有两种情况需要调整。

1.计税依据不一致。在法定期限内,某一发票项下申报免税出口金额(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与审核、审批“免、抵、退”税时所使用的出口金额(出口电子信息金额或出口报送单金额)有差异的,应根据差异部分计算调整免抵税额。

应调整免抵税额=∑(报关单出口额折合人民币金额-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报关单出口额折合人民币金额-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报关单出口额折合人民币金额-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退税率

2.国外运保佣。经过上述计税依据不一致的调整,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已转为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而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中包括了运保佣,运保佣在各月中未冲减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因此对法定期限内实际支付的全部运费、保险费、佣金,应在年终一次性调整免抵税额。 应调整免抵税额=运保佣×退税率。(三)退运增值税调整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在报送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向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商品退运税收已调整证明》,退税部门根据退运出口货物离岸价计算调整已免抵退税款。

应调整免抵退税金=退运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四)消费税调整

如果出口货物为应税消费品,在补征或调整增值税免抵税款的同时,还应补交已免征的消费税税款。

1.从价定率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补交消费税金=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消费税税率 2.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补交消费税金=出口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免抵退”税的含义上讲,“免抵退税额”也就是抵减的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少了各地的税收收入,而“退税”退的仍是中央级收入,不影响地方税收收入。为了解决“免抵退”税的免抵数对地方收入和地方分成的影响,对免抵税额还要定期按规定进行调库,因此,会计核算中必须正确核算“免抵税额”,将其与增值税的其他明细科目划分清 楚,这也使会计核算比“先征后退”难度更大。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有关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会计核算的内容比较少,无统一规范,很不便于实际工作。本章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与“免抵退”税政策,一些会计处理,特别是会计调整,只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做法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大家参考。

一、外销收入的确认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就其性质不同,主要有自营出口、委托代理出口、加工补偿出口、援外出口等。就其贸易性质不同,主要有一般贸易1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1国内深加工结转贸易等等。外销收入是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主要依据,外销收入不管是什么成交方式下的,最后都要以离岸价为依据进行核算和办理出口退(免)税,因此,除正常的销货款外,外销收入的确认还与外汇汇率确定、国外运保佣的冲减、出口货物退运等密切相二六二。(一)人账时间及依据

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不论是海1陆1空1邮出口,均以取得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单后作为出口销售收入的实现。销售收入的人账金额一律以离岸价(FOB价)为基础,以离岸价以外价格条件成交的出口货物,其发生的国外运输1保险及佣金等费用支出,均应作冲减销售收入处理。

2.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以收到外贸企业代办的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现实。人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支付给外贸企业的代理费应作为出口产品销售费用处理,不得冲减销售收入。

3.来料加工复出口,以收到成品出运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实理。人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按外商来料的原辅料是否作价,在核算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销售收入时,对不作价的,按工缴费收人人账;作价的,按合约规定的原辅料款及工缴费入账。对外商投资企业委托其它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复出口的,按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委托企业可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出具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由受托企业在收取委托企业加工费时据以免征增值税。

4.国内深加工结转,也称间接出口,是国内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原材料加工货物后报关结转销售给境内加工企业,由国内企业深加工后再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其销售收入的确认与内销大致相同。(二)外汇汇率的确定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不论以何种外币结算,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有外汇汇率的,均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汇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币金额登记有关账簿。生产企业可以采用当月1日或当日的汇率作为记账汇率(一般为中间价),确定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在一个内不得调整。企业应将计算出口销售收人时的汇率与实际收汇时的汇率加以区别,计算出口销售收入时以入账时规定的汇率计算,同时记应收外汇账款,收汇时按当日银行现汇买人价折合人民币,与对应的应收外汇账款人民币差额部分记人汇兑损益。结汇时银行扣除的手续费和其他费用,企业应作财务费用处理。(三)支付国外费用 1.国外运费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常用的成交方式有FOB、CW(CFR)、CIF三种,此外还有FAS、FCA、CPT、CIP、DAF、DES、DEQ、DDU、DDP等,三种常用成交方式的货物出口清关手续都是由卖方负担,其含义如下:

(1)FOB:是指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当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FOB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

(2)CFR: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有时也称CNF,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

(3)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但是,在CIF条件下,卖方还必须办理买方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货物装运出口后,企业收到对外运输单位收取的运费单据时,按实际支付的海运费(包括空运费、陆运费)冲减出口销售收入。海运费是指运费单据上注明的海运费,不包括其他费用(如内陆运费、吊装费1口岸杂费等等),单据上注明的其他费用应作销售费用处理。对以外币支付的海运费,应向外汇银行按当日的现汇卖出价申购外汇划拨收款单位,即外汇应按支付当日的现汇卖出价折合人民币。2.国外保险费

企业收到保险公司送来的出口运输保险单或联合发票副本及保险费结算清单时,按实际支付的保险费金额冲减出口销售收人,以外币支付的与支付海运费的处理相同。3.国外佣金

佣金是价格的组成部分,也是给中间商的一种报酬。国外佣金是根据出口合同规定的佣金率和会佣方式进行支付的,生产企业出口付佣方式通常有明佣和暗佣两种。明佣是指根据成交的价格条件在出口发票上注明的内扣佣金,其金额是根据出口发票所列货物乘以规定的佣金率计算而得。在会计上可按出口发票所列应收货款的净额处理。暗佣又称发票外佣金,是指不在出口发票上列明的佣金,而是在买卖合同中规定的佣金率和支付方法,这种佣金一般是支付给中间商或代理商的。

支付方法有两种,一是议付佣金,即出口后在向银行议付信用证时,由银行按规定佣金率在结汇款中代扣后,支付给国外客户。另一种是出口方在收妥全部货款后,将佣金另行汇付国外。

企业在支付佣金后,应按实际支付金额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以外币支付的与上述处理方法相同。

4.“免抵退”生产企业国外费用的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必须以离岸价(FOB价)为计税依据计算“免抵退”税。若出口货物采用到岸价(CIF)或成本加运费(C6F)成交并记账的,企业可先根据实际记账收入申报办理免税申报手续。当期支付的国外运费1保险费1佣金一律冲减销售收入,但不参与平时的免抵退税计算,而在一定时点(通常在年末)对其进行结算调整免抵退税。对出口笔数较少的企业,也可将国外运保佣与每笔销售对应起来(可以提运单号或出口发票号为关联)进行免税申报,即每一笔免税明细申报后跟一笔运1保1佣冲减的记录(负数反映,调账标志为“国外费用冲减”),此时该冲减记录参与不予抵扣税额的计算,年终不再调整。

(四)出口销售退回

货物出口销售后,如因特殊原因,经双方协定同意,退回原货或另换新货,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对已同意全部退还的货物,业务部门在收到对方提运单时,应即交由储运部门办理接货及验收、入库等手续,财会部门应凭退货通知单按原出口金额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对退货的原出口运保费和佣金,应按原冲销金额作调增出口销售收人处理;退货所发生的运保费,如是对方负担的不作处理,由我方承担的经批准后作营业外支出处理。

2.退回调换货物,不论部分或全部,除应先按上述方法处理外,在重新发货时,应按重新出口处理。如果调换的是品种1数量且成本相同的货物,在退回入库及调换货物发运时,也可简化处理。对退回的货物作增加产成品处理,对调换发运的货物作发出产成品处理,不对出口销售进行调整。但调换发运货物如发生国外运保佣的,对退货的原出口运保佣应调出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同时调增出口销售收入。3.跨发生的出口销售退回应通过“以前损益调整”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调减以前利润在“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中支出,调增上利润在按规定缴纳所得税后增加“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五)销售账簿的设置

生产企业应根据出口业务设置自营出口销售明细账、委托代理出口销售明细账1来料加工出口销售明细账、深加工结转出口销售明细账,一般采用多栏式账页记载外销收入有关情况,内外销必须分别记账,按不同征税率和退税率分账页分别核算出口销售收入,并在摘要栏内详细记载每笔出口销售和运保佣冲减的详细情况,以便于国税机关审核出口退(免)税。

二、免抵退税会计科目的设置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根据业务流程主要可分:免税出口销售收入的核算、不予抵扣税额的核算、应交税金的核算、进料加工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的核算、出口货物免抵税额和退税额的核算,以及免抵退税调整的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会计科目。(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

出口企业(仅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支付已缴纳的增值税;贷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1出口货物退税、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1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增值税。出口企业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购进货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金”专栏,核算出口企业当月上交成本月的增值税额。企业交纳当期增值税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3.“减免税金”专栏,反映出口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税额。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等科目。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免抵税额的计算确定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在取得国税机关《免抵退税通知书》后进行免抵和退税的会计处理o按《免抵退税通知书》批准的免抵税额(注1,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第二种是出口企业进行退税申报时,根据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1抵1退,税汇总申报表》的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是根据国税机关审核审批结果得出的,反映的是免抵税额的真实结果,数据准确,避免了企业申报与审批不同步而产生的大量调账工作量,缺点是企业对免抵税额不能及时把握,不便于统计分析;后者的优点是,企业能根据计算公式和申报系统及时计算和反映每期的免抵税额,便于统计分析,平时账务处理也较为清晰,缺点是每期计算的免抵税额基本上都不能与退税审批数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审批的免抵税额是根据退税审核通过数计算,这与申报数有一些差异,因此企业在收到《免抵退税通知书》后的调账工作量很大。我们倾向于按前一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样更能使退税申报和退税审批有机结合起采,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减少调账工作量,便于出口货物退(免)税清算。5.“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核算出口企业月终转出应交末交的增值税。月末企业“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出现贷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上述五个专栏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借方核算。

6.“销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增值税额。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实行“先征后退”的生产企业,除来料加工复出P货物外,出口货物离岸价视同内销先征税,出口单证收齐后再以离岸价为依据按规定退税率申报退税,在出口销售行为发生后,按规定征税率计算销项税额贷记本科目,同时按规定退税率计算的出口退税借记“应收补贴款”,按征退税率之差计算的不予退税部分借记“出口产品销售成本”;

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销售收人不计征销项税额,对经审核确认不予退税的货物应按规定征税率计征销项税额。

7.“出口退税”专栏,记录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方法的,在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应收的出口退税款以及应免抵税款。出口货物退回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退关而补交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出口企业当期按规定确定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后,借记“应收补贴款——增值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贷记本科目。本专栏以及应退税额1应免抵税额的确定方法请参见第4点。

8.“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出口企业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货物和出口货物免税等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按税法规定,对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税额的部分,应在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的同时,贷记本科目。企业在核算出口货物免税收人的同时,对出口货物免税收人按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出的“不予抵扣税额”,借记“产品销售成本”,贷记本科目,当月“不予抵扣税额”累计发生额应与本月免税申报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合计数一致。出口企业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按证明上注明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用红字贷记本科目,同时以红字借“产品销售成本”。生产企业发生国外运保佣费用支付时,按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分摊计算,并冲减“不予抵扣税额”,用红字贷记本科目,同时以红字借“产品销售成本”。

9.“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核算出口企业月结转出多交的增值税。月末企业“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出现借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应交税金——末交增值税”,贷记本科目。对采用第4点中的第一种方法的,本科目月末转出数为当期应纳税额负数的绝对值;对采用第4点中第二种方法的,本科目月末转出数为计算“免抵退”税公式计算的“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上述四个专栏,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贷款核算。

为了便于理解,全面熟悉“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会计科目核算的全过程,采用“丁”字型账户反映如下:(见后表)(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出口企业还必须设置“应交税金——末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建立明细账。月度终了,将本月应交末交增值税e„„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记本科目,将本月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注2,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本月上交上期应交末交增值税,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月末,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期末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进项税额(即留抵税额或专用税票预缴等多缴税款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期末结转下期应交的增值税。

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后,退税的前提必须是计算退税的当期应纳增值税为负,也就是说当期必须有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而当期未抵扣完进项税额在月末须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本科目,退税实际上是退的本科目借方余额中的一部分;在出口退税的处理上,计算应退税时借记“应收补贴款”,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收到退税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补贴款”。

(三)“应收补贴款”科目的核算内容

“应收补贴款”科目,一些企业也使用“应收出口退税”科目,其借方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所计算得出的应退税额,企业必须设置明细账页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可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记载:

第一种是在取得税务机关《免抵退税通知书》后,作免抵和应退税的会计处理,按《免抵退税通知书》上批准的应退增值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贷方反映实际收到的出口货物的应退增值税。收到退税额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收到国税机关批复尚未办理退库的应退税额。

第二种是企业在办理退(免)税申报时,暂不考虑申报的退税出口额是否能通过退税审核,就当期申报的免税出口额按规定的征退税率与当期应纳税额计算出应退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金额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1抵1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本月应退税额”一致。借方反映的是企业向国税机关办理退税申报时所计算的应迟税款,与国税机关审批数有差额的,在收到《免抵退税通知书》后按申报所属期进行调整,不足的用蓝字在借方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多出的用红字在借方本科目,用红字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贷方反映的是企业收到的退税款;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累计已按申报数计算但尚未收到的退税。

两种方法相比而言,第一种方法与国税机关审批结合起来,账务处理简便易行,更适合企业采用,因此企业原则上应采用第一种方法。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税额、应迟税额和不予抵扣税额等会计处理,按财会字(1995)21号《财政部门关于调低出口退税率后有关会计处理的通知》总概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产品销售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注:1.即为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的出口额按规定的征退率计算并与当期应纳税额相比较后计算出的免抵税额。注2:对采用第一部分4.中的第一种方法的,本科目月末借方发生数包合已办退(免)税申报但来批准的应迟税额,即当期应纳税额负数的绝对值;对采用4.中第二种方法的,为企业在申报时按“免抵退”税公式计算的“结转下期继续抵49的进项税额”。

三、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税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应退税、应免抵税的计算和确定可按两种方法进行,这在前面已一一详述,不再赘述,而是着重对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各个环节的会计核算分别进行介绍。(一)购进货物的会计核算

1.采购国内原材料。价款和运杂费记入采购成本,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记入进项税额,根据供货方的有关票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对可抵扣的运费金额按7%计算进项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材料采购

原材料入库时,根据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2.进口原材料。

(1)报关进口。出口企业应根据进口合约规定,凭全套进口单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材料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贷:应付外汇账款(或银行存款)支付上述进口原辅料件的各项目内直接费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材料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贷:银行存款

货到口岸时,计算应纳进口关税或消费税,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材料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贷:应交税金 ——应交进口关税 ——应交进口消费税

(2)交纳进门料件的税金。出口企业应根据海关出具的完税凭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交税金 ——应交进口关税 ——应交进口消费税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对按税法规定,不需交纳进口关税、增值税的企业,不作应交税金的上述会计分录。

(3)进口料件入库。进口料件入库后,财会部门应凭储运或业务部门开具的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原材料——进料加工——xx商品名称 贷:材料采购——进料加工——xx商品名称

3.外购出口配套的扩散、协作产品,委托加工产品。现行政策规定,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包括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的产品;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的产品;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

(1)购入。购入扩散、协作产品后,凭有关合同及有关凭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验收入库后,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产成品 贷:材料采购

(2)委托加工产品会计处理。

①委托加工材料发出,凭加工合同和发料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委托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

②根据委托加工合同支付加工费,凭加工企业的加工费发票和有关结算凭 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委托加工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③委托加工产品收回。可直接对外销售的,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产成品

贷:委托加工材料

还需要继续生产或加工的,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材料

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 1.内销货物处理。

借: 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 产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自营出口销售。销售收入以及不予抵扣税额均以外销发票为依据。当期支付的国外费用在冲减销售收入后,在当期可暂不计算不予抵扣税额冲减数,而在年末进行统一结算补税;也可在当期同步计算不予抵扣税额冲减数。(1)一般贸易的核算

①销售收入。财会部门收到储运或业务部门交来已出运全套出口单证,依开具的外销出口发票上注明的出口额折换成人民币后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收外汇账款——客户名称(美元,人民币) 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销售

收到外汇时,财会部门根据结汇水单等,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

贷:应收外汇账款——客户名称(美元,人民币)

②不予抵扣税额计算。按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产品销售成本——一般贸易出口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③运保佣冲减。运保佣的冲减有两个处理方法,前面已作介绍,下按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会计核算。

暂不计算不予抵扣税额的,根据运保佣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银行存款

在冲减的同时,按冲减金额同步计算不予抵扣税额的,作如下会计分录: 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 产品销售成本——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2)进料加工贸易的核算。企业在记载销售账时原则上要将一般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通过二级科目分开进行明细核算,核算与一般贸易相同。只不过是对进料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要按每期进料加工贸易复出口销售额和计划分配率计算“免税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在进口货物海关核销后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确定进料加工“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对购进国内免税原材料加工生产产品出口的,视同进料加工贸易管理,只不过国税机关出具的是《视同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①出口企业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依据注明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产品销售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②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对补开部分依据注明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产品销售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对多开的部分,通过核销冲回,以蓝字登记以上会计分录。

(3)来料加工贸易的核算。出口企业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应持来料加工登记手册等,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凭此证明据以免征工缴费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来料加工免税收人应与其他出口销售收入分开核算,对来料加工发生的运保佣应冲减来料加工销售收入,不得在其他出口销售中冲减。 ①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不作价的,只核算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 贷: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

②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作价的,核算进口原辅料款和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

应付外汇账款(合同约定进口价格,汇率按原作价时中间价) 贷: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原辅料款及加工资)

③外商投资企业转加工收回复出口。销售处理与①或②一致,只不过是要核算委托加工过程,分进口料件外商不作价和作价两种。 A.不作价。在发出加工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名(只核算数量) 贷:外商来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名(只核算数量)

凭加工企业加工费发票,支付工厂加工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产品销售成本——来料加工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委托加工的成品验收入库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代管物资——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称(只核算数量)

〓〓贷: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名(核算原料规定耗用数量)

B.作价。在发出加工时,凭业务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出库单,按原材料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贷:原材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名称加工厂交成品时,按合约价格及耗用原料,以及规定的加工费,根据业务部门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库存商品——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

贷: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按规定应耗用的原料成本) 应付账款——来料加工厂(加工资,如外币按入库日汇率)

④对来料加工所耗用的国内进项税金进行转出。原则上按销售比例分摊,岸分摊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产品销售成本——来料加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委托代理出口。收到受托方(外贸企业)送交的“代理出口结算清单”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收账款等产品销售费用(代理手续费) 贷:产品销售收入

支付的运保佣与自营出口一样,要冲减外销收入。

4.销售退回。生产企业出口的产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其销售退回应分别情况进行处理。这里只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例进行介绍,进料加工贸易与此类似。

(1)末确认收人的已发出产品的退回,按照已计入“发出产品”等科目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产成品 贷:发出产品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产品退回,一般情况下直接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对已申报免税或退税的还要进行相应的“免、抵、退”税调整,分别情况作如下会计处理:

①业务部门在收到对方提运单并由储运部门办理接货及验收、入库等手续后,财会部门应凭退货通知单按原出口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收外汇账款

②退货货物的原运保佣以及退货费用的处理。 由对方承担的: 借: 银行存款

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原运保佣部分) 由我方承担的,先作如下处理: 借: 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 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原运保佣部分) 〓〓银行存款(退货发生的一切国内外费用) 批准后:

生产出口 篇6

从捷克首都布拉格驱车不过1个小时,就来到了静谧的宁布尔克城。这个只有1.5万人口的捷克中部小城有着典型的欧洲田园风光,虽然已是深冬时节,空气中仍弥散着淡淡的麦香。同以往一样,宁布尔克的人们已经休耕了;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他们并没有悄悄地享受生活,而是走上街头愉快地谈论着,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是什么让这座小城的居民如此高兴呢?

是一座来自中国的现代化厂房。

2006年12月6日,经过8个多月的施工建设,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建于捷克的电视机生产基地正式落成并进行试生产。这个生产基地正坐落于宁布尔克,首期投资逾1千万美元,是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捷克进行的最大规模投资。宁布尔克市长拉吉斯拉夫·库季兴奋地表示:“将长虹引入(宁布尔克)是我们巨大的成功。”

中国彩电厂商赴东欧建工厂,长虹已经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此前海信和上广电集团分别在同样属于东欧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建立起了电视机生产工厂——中国彩电企业正涌动着规模性进入东欧建立制造基地的浪潮。

彩电企业集体“西游”

2006年3月29日,长虹捷克电视机生产基地举行了开工典礼,打破了宁布尔克小城初春的宁静。12月,一座现代化的厂房取代了之前荒芜的土地。

据长虹董事长赵勇介绍,这个位于捷克的生产基地总投资将在1亿美元以上,在首期建设中建立5条平板电视生产线,年产50英寸以下尺寸彩电总量逾100万台。赵勇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希望以捷克为据点,从而顺利打开整个欧洲市场。而之所以选中小国捷克,即是因其为欧盟正式成员,享有欧盟成员国间进出口零关税待遇。

与长虹打着同样算盘、对零关税梦寐以求的中国彩电厂商不在少数,他们甚至比长虹更早行动。

2006年4月,上海广电集团(以下简称“上广电”)在欧洲的第一家电视机生产基地同样落户于东欧。6月16日,这个位于保加利亚中部城市大特尔诺沃的工厂投入生产,该投资118万美元的电视机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0万台。

2004年8月,康佳在土耳其建设的电视机生产基地落成投产;2005年6月,海信在匈牙利和法国建设了电视机生产工厂;2005年10月,创维在匈牙利的电视机生产基地投产,主要从事液晶电视的组装;同期厦华也分别在波兰和匈牙利建设了电视生产基地。

不仅中国大陆彩电厂商如此,中国台湾家电企业也纷纷开赴东欧建厂。不久前,台湾电视机制造商大同股份有限公司在捷克东部城市比尔森投资逾2千万美元,新建了2条液晶电视和台式电脑组装制造生产线;明基将其新的液晶电视和监控制造等项目转到了捷克南部城市布尔诺。

“走后门”之便

宁布尔克市市长库季和他的东欧同胞正在感受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的矛盾和尴尬。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给他们本地区的纺织、制鞋等低技术、低利润行业造成冲击;同时,他们要把竞争对手引到自己家里来投资办厂,因为他们具有优越的政治和地域优势。

对于中国彩电厂商来说,欧洲是世界3大彩电消费市场之一,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消费市场。但让他们头疼的是,欧盟一直对中国彩电企业有着配额、价格和规格限制等贸易壁垒。尤其是欧盟以“反倾销”为由而征收的高达44.6%的关税是短期内无法摆脱的梦魇。而在西欧国家直接投资建厂又不现实,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太过于昂贵了。

中国彩电企业进军欧洲的梦想在2004年出现了转机。当年5月1日,捷克、匈牙利、波兰等中东欧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意味着这些国家从此享有欧盟成员国的一切优待,其中包括享有欧盟成员国之间进出口零关税。与西欧各国相比,东欧地区的生产成本要低廉许多。有数据显示,该地区工人的工资水平还不到西欧国家工人工资水平的一半。在地域方面,这一地区紧邻西欧国家,使产品到达欧洲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可以及时获取消费者的反馈。

还有一个很重要但被人们普遍忽视的因素是,这些欧盟新成员国急于发展经济,吸引外资,于是给能够带来就业机会的国外制造商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比如长虹欧电在捷克建厂,就获得了10年的免税期。这也是库季市长们矛盾之下最好的选择。

难怪长虹驻捷克负责人表示:“为了进入欧洲市场,我们不得不在这里办厂。”

品牌意识在加强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彩电厂商赴东欧设厂,也颇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味。因为此举不但可以使中国家电企业合理地摆脱反倾销带来的高额关税,还可以在欧洲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向国外对手学习,熟悉欧洲及全球的市场环境,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海外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升品牌价值。这也是中国彩电企业在连续遭遇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诉讼打击之后,仍然努力绕道争取欧美市场的原因。

在塑造企业品牌方面,海尔给所有中国彩电厂商探了先路。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国际化的品牌,那么现实中的盈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负债。”曾入选哈佛商学院MBA课程研究案例的张瑞敏认为,只有先在发达国家成为名牌、站稳脚跟,才能在进军发展中国家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继海尔之后,长虹、TCL、康佳和厦华等彩电企业也意识到了国际化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并纷纷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发展的重点。此次长虹在捷克建生产基地,赵勇就明确提出,要以捷克为据点辐射整个欧洲市场,打造“长虹”自有品牌,全面提速国际化步伐。

绕道出口并非长久之计

对于中国彩电企业的集体“西游”,有国外媒体认为,中国彩电厂商坚定地走国际化道路,表现了他们敢于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争取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的勇气。但中国彩电厂商绝不能因此飘飘然,他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真正解除贸易壁垒绝不是靠单个企业的努力就可以实现。欧盟和美国实施反倾销策略看似是针对个别中国彩电厂商,实际上针对的是整个中国彩电行业。如果没有合理的盈利体系和国际化的企业运作机制,那么无论中国彩电企业到哪里建厂,结果只能是在不同的地点遭到同样的封杀。

厦华海外营销总部总经理李永讲述了厦华一段“东躲西藏”的经历:1991年,为了绕道躲避反倾销,厦华选择去澳门投资建厂。然而在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反倾销的范围是可以扩大的,于是欧盟很快就把澳门拉入了反倾销名单。厦华无奈中来到了新加坡,本以为新加坡是英联邦成员国之一,并且当时欧盟是以新加坡的成本来核算中国企业的成本。让厦华没有想到的是,不到1年时间欧盟就发现了他们绕道新加坡出口的秘密。于是厦华在新加坡也呆不下去了。此后,厦华一路迁徙,从马来西亚到南非(厦华在南非遇到的是欧盟的“产地原则”,即一个产品至少要有60%以上由本地生产的元器件所组成),再到捷克、到波兰。

同样可以给中国彩电企业敲响警钟的例子是中国纺织业。近年来,中国纺织企业为了摆脱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壁垒,纷纷选择在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投资建厂,或把半成品先输送到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再深加工以“印尼制造”、“越南制造”、“菲律宾制造”等方式实现“曲线出口”。虽然这样做会让中国纺织企业的成本有所增加,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摆脱美欧配额等壁垒的束缚。然而2006年7月,中国纺织业“曲线出口”的行为已受到了美国和欧盟的怀疑,并对此展开大规模的调查。

李永表示,在西方国家严密的反倾销法律面前,我们自以为是的措施均未奏效。十几年的“游击战”让厦华遭遇了严重损失,也终于让厦华明白了,只有取得彩电核心技术,实现产品的高技术、高端产品和高额利润才是应对反倾销的根本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不以压低价格为策略,也就不会给西方国家反倾销的口实。此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和财务制度,以此加强企业竞争力,赢得国际市场和同行的认可。

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税务筹划 篇7

我国企业的出口方式主要包括生产企业自营 (或委托) 出口与外贸出口两种方式。从2002年元月起, 生产企业自营 (或委托) 出口自产货物, 除有其他规定外 (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实行免征增值税的办法) , 一律实行“免、抵、退”的退税办法, 而外贸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 即在货物出口之后按采购货物取得发票上所列不含税金额与退税税率的乘积计算出口退税, 征、退税额之差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因为两种出口方式计算出口退税的方法不一致, 导致企业在不同出口方式下应退的税款及应缴纳的税款有区别, 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税务筹划测算, 选择税负低、出口退税多的方式开展出口业务。

自营出口是指企业 (具有进出口经营权) 自己生产, 自己报关, 自己收汇, 自己办理出口退税的的出口方式。委托出口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包括外贸企业和其它出口企业, 受其他单位的委托, 代理办理出口业务的出口方式。受托企业仅收取手续费, 其他业务事项由委托单位办理, 如出口收汇、出口退税等。如委托方是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 则按“免抵退”办法办理出口退税, 如委托方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则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且不能退税。若委托方是除生产企业外的其它企业, 则出口退税按外贸出口的方式办理, 其应退税款根据该货物的实际采购成本 (不含税) 和相关退税率计算确定。也就是说若委托方是生产企业时, 可以将自营出口方式与委托出口方式视为同一种方式进行相关的研究。

外贸出口是指外贸企业 (具有进出口经营权) 作为中间商从其他企业购买货物后再销往境外的出口方式。外贸企业赚取买卖差价, 自己收汇, 自己办理出口退税。我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时, 外贸出口曾经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方式, 目前仍然在我国出口业务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生产企业自营 (或委托) 出口退税计算方法

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办法。“免”是指企业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抵”是指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所含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在货物出口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 并对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按规定办理退税或留待下期抵扣, 但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与当期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后, 其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不能在进项中抵扣。“退”是指企业在有增值税留抵税额的情况下, 其折合成人民币的出口额与退税率的乘积可办理退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生产企业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出口“免、抵、退”税计算方式如下:

第一, 当期应纳税额计算。具体为: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公式可以这样理解, 如无免税进口料件, 则“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出口产品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间的差额, 此差额为国家要求出口企业所负担的成本, 要从当期进项税额或上期末留抵税额中扣除。如有免税进口料件, 由于此料件是免税进口的, 不存在进项税额抵扣的情况, 所以也就不存在要从进项税额或上期留抵税额中扣除了。如果本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则差额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如果企业当期没有免税进口的料件, 则“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就不用计算。

第二, 免抵退税额计算。具体为: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计算公式可以这样理解, 出口产品享有免征增值税政策, 并将出口产品所含的国内已缴的增值税予以退税, 但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料件是属于免税进口的, 所以此部分不能予以退税, 要从“免抵退税额”中扣减出来。如果本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 则差额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如果企业当期没有免税进口的料件, 则“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就不用计算。

当免抵退税额<0时, 当期应退税额=0, 结转下期继续抵减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为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负数。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目的在于和“期末留抵税额”进行比较, 当期超过“免抵退税额”的“期末留抵税额”可以继续在下期参与“应退税额”计算和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就是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所列数额。

第三,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计算。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 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此为“免抵退”中“退”部分, 即出口企业所耗用的原材料对应进项税额未抵顶完内销货物销项税额的部分予以退税。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根据相关规定, 当期免抵税额属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算基数, 企业应该分别按规定的税 (费) 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三、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计算方法

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先征后退”的计算办法, 即对其在国内采购货物成本与退税税率的乘积退税, 征、退税之差计入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

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税率

如果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后出口, 按取得的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或防伪税控代开票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价与征收税率的乘积计算应退税额。

四、生产企业不同出口方式的税务筹划

作为生产企业, 可以选择采取自营 (委托) 出口方式或者将产品销售给与公司有关联关系的外贸企业, 再由外贸企业办理出口业务的方式。两种方式下, 哪种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企业收益呢?以下就通过建立数理模型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模型假设:A公司某年计划出口自产产品, 销售金额为Y美元 (FOB价, 不含运费、保险费等) , 当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牌价为H, , 当期从国内采购的原料不含税金额为X1元, 当期进口的原料金额为X2 (CIF价, 含运费、保险费等) 元, 期初无增值税留抵税额。A公司增值税征税率为17%, 出口退税率为t, 进口料件的关税税率为t’。长江公司为A公司全资子公司, 是一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A公司可以选择自营出口或通过长江公司出口两种不同的方式, 如选择长江公司出口, 则A公司先把货物以不含税价格X3元销售给长江公司, 长江公司再以Y美元报关出口该批货物。因为出口金额Y美元为不含税的出口价, 则通常情况下, X1+X2

方案一:自营出口。假设A公司自营出口所需进口的料件, 在料件进口时采用加工贸易方式, 进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及关税, 产品出口时办理核销手续。则:

A公司当期应纳税额T1=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方案二:通过长江公司出口, 由长江公司办理出口退税。如果A公司通过长江公司出口, 其进口料件必须采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在进口环节缴纳增值税及关税, 而采取方案一出口则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

长江公司当期应退增值税=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税率=X3×t

A公司进口环节应纳增值税= (X2+X2×t′) ×17%

A公司产品销售给长江公司后应纳增值税=X3×17%-X1×17%- (X2+X2×t′) ×17%

则A公司当期应纳增值税=X3×17%-X1×17%

因此, A、长江公司两关联公司当期应纳增值税合计为T2=X3×17%-X1×17%-X3×t。

则:T1-T2= (YH-X2) (17%-t) -X1×17%- (X3×17%-X1×17%-X3×t) = (YH-X2-X3) (17%-t) 。根据以上列式可知, A公司可以通过选择出口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当t=17%, 即当出口货物退税率与征税率同为17%的情况下, T1=T2, 此时, A公司自营出口或通过长江公司出口, 两种方式应纳增值税是相同的。

当t<17%, 即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小于征税率的情况下, A公司自营出口或通过长江公司出口应缴纳的增值税是不同的。下面分两种情况来做分析, 由以上列式可知:

第一, 当X2=0时, 即A公司当期所用材料中完全没有采用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则:T1-T2= (YH-X3) (17%-t) 。

通常情况下, X3应小于YH, 所以T1-T2>0, 即T1>T2, 由此可知, 当产品出口价格YH大于销售给长江公司的货物价格X3时, A公司通过关联外贸公司B出口产品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 增加企业利润。以下举例分析。

例一:A公司对2012年某月经营情况作如下预计:国内购进原材料4000万元, 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为680万元, 其他生产成本为2000万元, 产品出口销售价格为9000万元, 产品征税率为17%, 出口退税率为13%。无上期留抵税额。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

方案一:A公司自营出口该批产品。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9000× (17%-13%) =360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0- (680-360) -0=-320万元, 即实际应缴税款为0, 期末留抵税额为32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9000×13%=1170万元

由于当期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所以当期应退税额=320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1170-320=850万元

当期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850×7%=59.5万元

当期应纳教育费附加=850×3%=25.5万元

A公司经营利润=9000-4000-2000-360-59.5-25.5=2555万元

方案二:A公司设立关联外贸公司长江公司, 先将该批产品以8000万元 (不含税价) 销售给A公司, A公司再以9000万元出口。

A公司当期应纳增值税=8000×17%-680=680万元

A公司当期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680×7%=47.6万元

A公司当期应纳教育费附加=680×3%=20.4万元

A公司经营利润=8000-4000-2000-47.6-20.4=1932万元

A公司当期应退增值税=8000×13%=1040万元

A公司当期征、退税差额=8000× (17%-13%) =320万元

A公司经营利润=9000-8000-320=680万元

A公司利润合计=1932+680=2612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退增值税720万元 (1040-320) , 多交增值税680万元, 减少税负40万元 (720-680) , 多实现经营利润57万元 (2612-2555) 。

通过例一的计算可以验证出, 当产品的征税率大于退税率时, 生产企业通过关联外贸企业出口较自营出口可以降低企业税负, 增加企业经营利润。其原因是两种出口方式下的征退税差额的计算基数不同, 自营出口方式为离岸价收入, 而外贸公司出口方式为货物的不含税采购成本。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 在货物的最终出口价格YH一定的情况下, 生产企业通过关联外贸企业出口可以获得一定的税务筹划空间, 因为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给外贸企业时, 销售价格在产品生产成本与外销收入的区间内越低, 则产品出口的征退税差额也就越低,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可以通过下例进行论证。

例二:沿用例一资料, 若A公司以7000万元 (不含税价) 的价格销售给A公司, A公司再以9000万元的价格出口。

A公司当期应纳增值税=7000×17%-680=510万元

A公司当期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510×7%=35.7万元

A公司当期应纳教育费附加=510×3%=15.3万元

A公司经营利润=7000-4000-2000-35.7-15.3=949万元

A公司当期应退增值税=7000×13%=910万元

A公司当期征、退税差额=7000× (17%-13%) =280万元

A公司经营利润=9000-7000-280=1720万元

A、A公司利润合计=949+1720=2669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若销售价格降至7000万元, 则可以比例四的方案二少交增值税170万元 (680-510) , 少退增值税130万元 (1040-910) , 减少税负40万元 (170-130) , 多实现经营利润57万元 (2669-2612) 。

第二, 当X2>0时, 即A公司所用料件中含有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的料件, 此时, T1-T2= (YH-X2-X3) (17%-t) 。

根据上式, 当YH>X2+X3时, T1>T2, 在此条件下, A公司可以通过一般贸易进口或国内采购及通过关联外贸企业出口, 降低增值税税负。但是在此情况下, 还应考虑缴纳进口关税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如缴纳的进口关税小于降低的增值税税负, 便可增加企业经营利润。然后再通过调整销售价格X3进行税务筹划, 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根据上式, 当YH

A公司经营利润=YH-[X1+X2+ (YH-X2) (17%-t) ]=YH× (t+83%) - (X1+X2) +X2 (17%-t) 。

由上式可以看出, 在产品所用材料 (X1+X2) 为一个确定金额时, 采用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材料X2占的比重越大, A公司经营利润越大。可以通过下例进行论证。

例三:A公司预计2012年某月出口900万元的货物, 当期无国内销售, 当期进口材料到岸价到岸价为500万元, 从国内采购材料金额为200万元 (不含税价) , 增值税征税率为17%, 出口退税率为13%, 无上期留抵税额。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

本例中, 如销售给外贸公司再出口, 通常情况下, X3>X2=500万元, 所以X2+X3>YH, 根据前面得出的结论, 此时, A公司通过自营出口有利于降低增值税税负。

假设A公司通过关联外贸公司长江公司出口, 假设A将该批货物以800万元 (不含税价) 销售给长江公司, 长江公司最终以900万元的价格出口, 由此可知:

长江两公司当期应纳增值税=800× (17%-13%) -200×17%=-2万元

若A公司采取自营出口的方式, 则:A公司当期应纳增值税= (900-500) (17%-13%) -200×17%=-18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表明, A公司自营出口较通过关联外贸公司出口增值税留底税额多16万元 (18-2) , 即A公司自营出口较为有利。如再增加考虑通过外贸公司出口需缴纳进口关税增加企业成本, A公司采用自营出口方式将更加有利。

在当前案例条件下, A公司自营出口的经营利润=900-500-200- (900-500) (17%-13%) =184万元。

再假设A公司在投入料件X1+X2=700万元不变的基础上, 增加投入进口料件的比例, 比如令X1=100万元, X2=600万元, 则A公司自营出口的经营利润=900-600-100- (900-600) (17%-13%) =188万元, 较提高进口料件比例前增加4万元。

参考文献

出口茶生产基地管理经验浅淡 篇8

近年,本人受聘于国内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出口茶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在出口茶基地建设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加强指导,得出一套关于出口茶生产基地建设的管理经验。

一、加强技术指导是基础

出口茶生产基地的茶园,并非像许多人误认为的不能打农药。一般出口茶基地都是具有较大种植规模、比较集中成片的茶园,不可能不发生病虫。所以,出口茶生产基地同样需要施用农药,搞好病虫防治,从而确保茶叶的产量。只是出口茶生产基地的病虫防治不同于一般茶园的病虫防治,在病虫防治用药上有其特殊性,特殊点就在于出口茶生产基地进行化学防治时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必须严格按照对方单位(茶叶进口方)所提供的农药清单执行。也就是说,任何一家茶叶进口方在进口茶叶时都有其自己所要求的农残标准,并规定了茶叶生产单位(茶叶出口方)的生产基地允许使用的农药范围。

因此,进口方规定用什么药防病治虫,出口方就只能使用所规定的药来防病治虫,千万不能随心所欲,超越进口方允许使用农药的范围。并且,在使用规定的农药防病治虫时,还不能任意加大农药的剂量和增加施药次数,而要根据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来决定农药施用的合理次数并掌握合理的用药量。每次用药之间的安全间隔期必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合理地使用规定药剂来防病治虫需要加强对茶农的技术指导。指导方式一般采取培训会、印发资料和基地实地指导等方式。培训会必须户户参加,技术资料必须户户拥有,基地实地指导要重点指导那些技术薄弱的村社茶农。要让每一户茶农都明白出口茶基地防病治虫只能用哪些药、不能用哪些药;什么病虫该用什么药、用多少、用几次等。总之,就是要想办法把出口茶基地的防病治虫技术落实到每一农户,做到家喻户晓,生产者人人皆知。

二、统一供药渠道是关键

许多出口茶企业就失败在供药渠道这一关键环节上,供药渠道混乱不统一。如果不统一供药渠道,一切技术都等于空谈。尤其现在许多农药经销商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总想千方百计把自己经销的农药产品打入出口茶生产基地,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面对这种情况,千万讲不得人情,否则就要吃大亏,损失惨重。市场上许多农药产品是达不到出口茶用药质量安全标准的,药品标签上虽然注明的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首选用药”等字样,但其成份不一定符合出口茶安全用药标准。因此,出口茶基地的一切用药必须统一由一个渠道供给。实践证明,最好就是由出口方自己提供农药,实行农药封闭运输。并且在使用每一种农药之前,必须把药剂进行抽样检测,看是否符合进口方的用药要求,只要检测出有超越进口方用药规定范围的农药成分,则坚决不能使用,需万无一失地确保用药质量的安全。

三、基地监督管理是保证

每一个出口茶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新建的出口茶生产基地更是必不可少。要管理好基地,必须建立一支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素质高、管理有方的出口茶生产基地监管队伍。最好使用能力强、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村社干部,同时也兼顾了其本职工作。这样的队伍才能和基地群众广泛接触,才能深入茶园,长期在茶园巡查。掌握农户用药情况、了解农户思想动态,着重监督茶农使用的农药品种,看是否是由出口方统一供给的农药。一旦查出违规用药,应将余下药物立即没收、停止使用,并将违规用药的地块及其邻近(可能因喷药时会波及)地块注上标记、记录在册,此处茶叶绝不能收购来加工出口。监督管理员不仅要加强对农户用药的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要耐心给农户讲道理,做解释,让茶农明白:出口茶的监督管理只是为了监督管理那些少数不自觉或还存在侥幸心理的茶农,是保证绝大多数茶农的经济利益,是大家的安全卫士,是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服务的,并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四、随机抽样检测促管理

出口方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鲜叶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是否有农残超标现象发生或是否有超标趋势存在等。抽样时,一定要具体到某一户的某一地块,这样,一旦检测出农残超标才好追溯到超标农户,以便作出正确的处理。如果只在收购的大堆鲜叶中随机抽样检测,即使检测出超标,也无法知道这超标的究竟是哪一户、哪一块地的,这样就不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抽样检测要尽可能进行多点取样,涉及面越广,真实可靠性就越强;检测工作量越大越辛苦,安全性也越强,安全系数也就越高。可以更好地促进安全管理的实现。

五、责任连带保安全

这个方法在农业规范化种植中,尤其是公司与基地相结合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被采用。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其实道理都一个样,即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可以采用三户联保、五户联保等多种形式,把相邻地块三户或五户或更多户农户联成一个小集体,整个出口茶生产基地分成苦干个这样的小集体;在每一个小集体中,如果有一户农户违规用药造成茶叶农残超标,那么这个小集体中的所有农户的茶叶均不能作为出口茶收购,以确保茶叶的安全。这样一来,每一个小集体都会为自己的共同利益而努力,互相监督、互相遵守,安全用药。

六、价格优惠保收购

人向利边行,哪家出的茶叶收购价格高,茶农生产的茶叶就会往哪家卖,哪怕是已和出口方签定了收购合同,也很难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因此,经过千辛万苦经营打造出来的出口茶生产基地,在收购茶叶时作价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收到足量的茶叶。一般出口茶生产基地的茶叶,收购价格应比其周边普通茶叶收购价适当高出一定比例,高出10%左右的收购价效果会比较好,这样才能保证收购到足量的出口茶生产基地的合格茶叶。否则,收购数量会大打折扣,保证不了合格茶叶的收购量,也就失去了建立出口茶生产基地的意义。

生产出口 篇9

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 过去近两年中, 危机不断升级和演变, 最终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美国及世界经济正经历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日益恶化, 玩具、纺织、服装、制鞋等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的出口明显下滑, 在危机中遭遇重创。种种迹象表明,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 短期内仍难以见底, 并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 在此背景下, 中国出口导向型企业如何度过生存危机,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紧密,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中国企业, 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 (企业产品50%以上用于出口) 首当其冲, 由于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成本上升、收汇风险增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危机中遭受重创。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占中国出口总量的46%, 其经济衰退、需求萎缩使中国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据中国对外贸易“晴雨表”和“风向标”著称的广交会的数据显示, 2008年秋季广交会出口成交额累计只有315.5亿美元, 同比下降了59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 美元的地位进一步弱化, 客观上加速了美元的贬值进程。而目前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 美元的贬值使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加速, 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新劳动法实施以后, 企业按规定要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对以价格优势为特色的中国产品造成一定打击, 削弱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正受到印度、越南、泰国、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供应商低价产品的威胁, 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无法承接低价的订单, 国外的采购商的订单开始向价格更加低廉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 西方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国内出现明显的经济衰退迹象, 国内消费减少, 企业投资减少、销售下降、利润下降, 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 为了转嫁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保护本国经济, 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迹象, 提高关税、出口补贴, 各种非关税壁垒花样繁多, 如美国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中, 规定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新经济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持, 所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由美国生产。危机的蔓延, 势必造成各国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逐渐增加, 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国银行业在危机中损失巨大, 其信贷规模的收缩直接导致了国外企业的流动性减少, 资金周转困难, 甚至现金链断裂, 从而影响投资和支付, 这使得我国出口企业货款难以收回, 坏账急剧增加。据国际信用保险机构科法斯的统计显示, 2008年前四个月, 美国企业欠款指数上升了35%。

中国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如纺织、服装、家电等, 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较低的价格取得比较优势, 金融危机中企业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 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 中国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 尤其是代工、贴牌生产企业, 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被动, 其抗风险能力较弱, 受金融危机影响, 企业经营困难, 亏损面扩大, 出现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的现象。如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比较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出现了部分企业破产、倒闭的问题;2008年10月16日, 国内大型玩具代工企业东莞合俊玩具厂突然倒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8月初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上半年, 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策略选择

调整出口市场结构, 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走市场多元化道路。非州、拉美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虽然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但仍有增长, 在这些地区我国的出口产品不仅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而且市场开发的空间也较大, 应该作为中国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的目标市场, 通过调整市场的区域结构, 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一方面可以减少中国出口对少数经济体的依赖程度, 避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 可以提高我国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转变企业战略模式。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可以利用危机中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条件, 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 加快设备更新换代, 加大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提升出口产品档次,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促进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层次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我国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低价竞销的做法导致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贸易争端和摩擦不断, 因此, 企业应改变以往的成本领先战略, 向差异化经营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 设法消除产品的可比性, 走特色经营之路。开发自主品牌, 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 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由产业链中利润较低的加工环节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环节延伸, 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主动出击, 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欧美许多企业陷入了资金困境, 资产严重缩水, 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防止资金链断裂, 这些企业急需通过股权转让解决资金问题,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不得不降低对外国企业投资的门槛要求。另外由于市场动荡, 导致市场信心不足, 形成的投资空档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海外直接投资机会。第三, 金融危机造成了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的升值, 海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又一个选择。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可通过资源整合,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海外市场直接投资, 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 建立全球化的生产和贸易体系。海外直接投资既可以带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的出口, 绕开贸易壁垒, 又可以利用投资地的区位优势, 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 进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和销售终端, 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谈判中的地位。

增强规避收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国际金融危机中, 国外进口商及银行的信用下降, 使企业的收汇风险增大, 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在与海外买家的交易过程中, 必须增强风险意识,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一是通过购买国际征信服务机构的服务, 了解海外买家的信用状况, 或委托国内商业银行, 通过他们的海外分支机构及当地的征信机构, 了解买方的信用状况。二是尽可能选择信用证、银行保证函等依托银行信用的贸易结算方式, 尽可能减少赊销结算方式。三是在选择安全的结汇方式的前提下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进一步防范收汇风险。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生产型出口企业可以建立企业网站, 利用网络便利及低成本优势,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贸易成本, 在金融危机时期满足人们对于价廉物美的产品的消费需求。

生产出口 篇10

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 (试行) (以下简称《操作规程》) 的通知规定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

出口货物离岸价 (FOB) 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 (委托代理出口的, 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 , 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 应扣除按会计准则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 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 (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 。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 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 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二) 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三) 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1.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四)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五)

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 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 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二、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处理

(一) 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 根据出口销售额 (FOB价) 做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 (或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或其他业务收入)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账务处理 (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 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 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做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增值税)

(二) 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处理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 根据出口销售额 (FOB价) 作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 (或银存)

贷:主营业务收入 (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账务处理 (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 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 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笔者建议及时做此分录, 作为计提城建税及附加的依据)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做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增值税)

(三) 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会计处理

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 不计提销项税额, 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直接计入成本。应税和免税共用的进项税额要作进项转出处理。

(四) 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的会计处理

1.本年出口货物, 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1) 一般贸易方式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以红字登记在该账户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2) 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以红字登记在该账户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两种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账务处理不同, 但以下处理方式相同:

(1) 对于本年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 在账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 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 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2)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 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 所以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而是在月末将《生产企业免抵退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2.上年出口货物, 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一般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

(1) 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2) 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按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3)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红字)

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 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 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 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在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时, 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 应分别体现。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 只录入本年数。

(五) 退关退运货物的会计处理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 发生退关退运的, 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

1.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

(1) 用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 (或银存等科目) (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红字) (2) 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红字)

贷:库存商品 (红字)

2.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

(1) 按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应付账款 (或银存等科目) (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红字)

(2) 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红字)

贷:库存商品 (红字)

(3) 按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红字)

生产出口 篇11

关键词:湖南出口黑茶 生产 有害微生物 危害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13-03

湖南是产茶大省,也是黑茶的主要产区。近年来,随着湖南黑茶的价值和保健功能进一步被认识和挖掘、产品品种的丰富和品质的提升,湖南黑茶不仅畅销国内,而且早已走出国门,销往日本、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湖南黑茶出口金额达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1]。湖南黑茶出口增长迅速的同时也面临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和害微生物污染等一些问题,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已引起了高度关注,但对于有害微生物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湖南黑茶中的微生物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有益菌对改善茶叶质量和促进人体健康都有很积极的作用,有害菌不仅影响茶叶品质,还会有损人体健康,从食品卫生和安全角度出发,应充分重视湖南出口黑茶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问题。

1 对湖南出口黑茶生产加工中有害微生物分析的必要性

(1)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不到位。湖南黑茶含水率较低,蛋白质含量也低,不具备提供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但在加工过程中存在污染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首先湖南黑茶属后发酵茶,湖南黑茶的加工需要大量微生物的参与。有些微生物对湖南黑茶特有品质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有害微生物,若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会产生危害。其次湖南黑茶一直以来处于传统加工工艺生产,整体水平较低,在对微生物污染控制的设计和管理上还有诸多的缺陷和不足。

(2)国外消费方式的多样性容易造成污染。湖南出口黑茶品种多,贸易地域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方式存在差别,特别是个体差别更大,但主要的消费方式还是冲泡和煮沸饮用。尽管经过了冲泡和煮沸但是在消费过程仍然存在危害风险:第一,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毒素是耐热的,热冲泡或煮沸不能杀灭耐热真菌和破坏耐热的细菌毒素。如果冲泡水温不够,茶叶中存在致病微生物可能产生危害。第二,在茶叶中添加其他食品成分可能改变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而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第三,茶叶与相关食品之间可能发生的交叉污染也可能造成危害[2]。

(3)进口国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有害微生物的检验越来越为发达国家所重视[3]。尽管目前大多数茶叶进口国和地区尚未将有害微生物检验列为必检项目,叶阳[4]指出欧盟、美国已将有害微生物限量标准作为试检项目,日本对于茶叶微生物检测要求也日趋严格,还有一些国家对黑茶等要求进行黄曲霉毒素和霉菌的检测。这些茶叶微生物指标的提出,对湖南黑茶的生产和制作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湖南黑茶出口带来新的压力,成为湖南黑茶出口的又一技术性障碍。

2 湖南出口黑茶生产加工中有害微生物及危害分析

2.1 湖南出口黑茶生产加工过程有害微生物分析

湖南出口黑茶品种多,不同的品种加工工艺不同,但从主要的工艺过程来分析,茶园种植、鲜叶采摘、揉捻、渥堆等工序污染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要大,而杀青和蒸压等工序通过高温控制茶叶中的有害微生物特别是霉菌很重要。湖南出口黑茶加工各工序有害微生物及毒素危害分析如下表1。

2.2 茶树相关病害的危害性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已发生的茶树病害117种,其中真菌有77种、细菌1种、线虫9种、寄虫性种子植物1种、苔藓19种、地衣8种、藻类2种。绝大多数是真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茶病极少,尚未发现病毒病害。茶叶的真菌病害如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枝黑点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茶根腐病、茶纹羽病、茶饼病、茶黑腐病、茶轮斑病、茶立枯病、茶煤病等大多由担子菌、球壳孢、黑盘孢、丛梗孢、座囊菌、伞菌等引起,这些腐生植物病菌大部分来自子囊菌和担子菌家族。从茶树病害对其食用安全的危害风险分析,这些病害对人都没有致病性,也未能发现产生可能的毒素[5-6]。

2.3 茶叶生产加工污染菌的危害性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湖南出口黑茶从茶树种植、鲜叶采摘、初制、拼配、精制和贮运等各个环节常常与环境发生各种方式的接触,不可避免的会污染多种有害的微生物。由于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所以茶叶在生产加工中污染的一些动物的肠道病毒或食源性病毒在湖南黑茶成品中存活或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可认为其危害的风险相当低。而植物病毒尚未发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可能。因此真菌和细菌污染在湖南出口黑茶生产中应该加以重点关注。

大多数真菌本身对人体不产生毒害,但其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具有强毒性和致癌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湖南出口黑茶生产、加工及贮运过程中都容易受到真菌的污染,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真菌可能污染和繁殖,杀青、烘干等工艺过程虽然能在相当程度上杀灭茶叶中的真菌,但残存在茶叶中的真菌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和时期内会继续增殖[7-8]。在茶叶含水率较低的干固态状况下,其水分和营养条件可能不适宜于细菌的生存,也不会导致真菌的大量繁殖,不适宜部分真菌产生毒素,但部分真菌如霉菌却能在一定范围内生存并繁殖,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产生毒素和导致危害的可能,因此,在湖南出口黑茶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真菌污染。

目前全球食品安全最显著的危害是致病性细菌,细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也是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显著性危害。大多数细菌在茶叶含水率较低的干固态条件下难以较好地繁殖和生存,更难以产生毒素,这可能与其水分含量和茶叶本身含有的杀菌成分有关,说明在茶叶中细菌本身的致病性危害风险不大。但是在湖南出口黑茶制作过程中,由细菌产生毒素的污染值得注意,如渥堆发酵或半成品没有及时加工干燥。另一方面,一些细菌肠毒素能耐高温和一些耐受高温的嗜热性芽胞杆菌会带来危害风险。尽管由于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危害较多,但目前还没有或缺少有关在茶叶中因细菌引起中毒和危害的案例,在干固态茶叶环境中细菌是否产毒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证实。

3 控制湖南出口黑茶生产中有害微生物危害及对策

通過控制湖南出口黑茶生产加工中有害微生物使这些潜在的危害性得以防止、排除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需要对湖南出口黑茶生产加工中的有害微生物需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调查,重点要了解各种致病菌在茶叶中的存活及生长和产毒的情况,分析其风险,研究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措施以及杀除有害微生物的各工艺参数,为控制湖南出口黑茶中有害微生物危害和分析其危害风险提供科学数据,促进湖南黑茶的出口。

3.1 对湖南出口黑茶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和管理水平进行适当的改进

目前大多数湖南出口黑茶的生产环境、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没有考虑或重视微生物污染的问题,没有对可能污染微生物的各环节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备案茶叶基地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施肥带来的污染,对有机肥采取无害化处理。在初制和精制阶段应该推进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在优化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厂区内外清洁卫生,生产车间干净整洁。确保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原辅料和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卫生。根据产品和生产特点增加紫外灯等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设备,不定期的检测空气质量,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清理和消毒,及时更新加工设备,推进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此外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按照严格的规程来进行食品生产的操作和管理。采用卫生质量好的原料和科学的加工工艺,并且配合使用科学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可有效。控制湖南出口黑茶中有害微生物。

3.2 采用有效的除害处理手段

热处理是符合湖南出口黑茶生产实际最有效和最有可能实现的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方式。湖南出口黑茶生产过程中经过杀青和蒸压等热处理,但是加工过程中鲜叶原料和品种差别大,加工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大,加之茶叶的隔热性能、有害微生物的实际耐热性、茶叶水份含量、加热时间、热传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热处理对茶叶中微生物杀除效果还不可靠。研究表明,需要在控制好生产加工中环境、设备等有害微生物的基础上,控制好工艺条件,调整好热处理的各参数,能有效地杀除有害微生物[3]。

3.3 研究湖南出口黑茶生产企业和不同品种加工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

湖南出口黑茶生产企业多,出口黑茶品种杂,不同的生产企业在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上又差别,不同的黑茶品种加工工艺和有害微生物的关键控制点不一样。因此需要研究湖南出口黑茶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每一个湖南出口黑茶品种的独特加工工艺,通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有害微生物控制的关键点,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加强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有关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测,从茶园、原料一直到仓储和运输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到湖南出口黑茶生产中有害微生物产生的主要环节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为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的茶,其质量安全广受关注。湖南黑茶由于受产业发展现状、消费方式的多样及进口国微生物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对湖南出口黑茶有害微生物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湖南出口黑茶中有害微生物,对提高湖南出口黑茶卫生质量,促进湖南黑茶出口和湖南黑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湘茶出口居全国第二[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1-11-16).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difang/hunan/201102/20110207391318.html.

[2]朱金国,莫瑾,谭建锡,等.出口茶叶生产加工中有害微生物危害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04-307.

[3]陈宗懋.我国茶叶卫生质量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茶业通报,2001,23(1):7-10.

[4]叶阳.关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控制及HACCP对策[J].中国茶叶,2003,25(6):8-10.

[5]谭济才,张觉晚,袁通政,等.湖南省茶园病虫及天敌调查与区域防治研究综合报告Ⅱ研究成果综述[J].茶叶通讯,1995,(3):25-28.

[6]DEKOE W J.Risk Analysis for Tea Processing[J].食品科学,2001,22(11):109.

[7]朱金国,文国华,杨勇,等.绿茶生产加工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分析[C].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中国茶叶学会,2007:199-203.

生产出口 篇12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并且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军事上发挥着特殊作用,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稀土品位高,矿点分布合理,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我国已探明存在稀土矿床的有22个省市自治区,矿区达130个以上,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稀土资源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山东等十个省区。

我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我国对外出口的主要稀土产品有:钕、镝、铽等稀土金属;未/已相互混合或熔合的稀土金属、钪及钇;氧化铈、氢氧化铈、碳酸铈等铈的各种化合物;氧化镧、氧化钕、氧化铕、氧化镝、氧化铽等其他稀土氧化物;氯化铽、氯化镝和未混合或已混合的氯化稀土;碳酸镧、碳酸铽、碳酸镝和未混合或已混合的碳酸稀土;稀土金属、钇、钪的其他化合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和稀土产品出口国,在世界稀土产业的发展上占有主导和支配地位。1979年到2008年,中国稀土出口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并在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为5.74万吨。2007年和2008年出口总量有所下降。2009年我国出口稀土总量为3.61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6.67%,出口金额310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4.92%。我国稀土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韩国、荷兰、俄罗斯、泰国、越南、台湾和印度。

2 我国稀土生产和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生产无序、开采过度、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对于稀土长期以来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开采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时我国稀土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4%,到80年代下降到69%,到目前已经下降到36%左右。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如果我国继续不加节制地乱采滥挖,10到20年以后我国就会出现稀土资源短缺的情况。比如我国的南方五省所拥有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达150万吨,目前已经开采了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如果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内就能全部开采完,那时我国就需要从其他国家购买,可能要以极其高昂的价格进口原本是我们国家低价出口的稀土资源。

同时由于我国稀土开采工艺落后,90%的企业处于中低端的开采水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分离稀土的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就会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将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由此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同时由于稀土企业普遍采用的技术落后,一些采用池浸法开采的稀土矿,有的回收率甚至只有20%。因为过度开采和利用率低,造成我国稀土资源急剧减少,地容地貌遭受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2.2 出口缺乏定价权

(1)长期供过于求。

虽然中国自1999年开始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管理,但出口总量并未减少。特别是2004年到2008年,中国国内稀土总配额分别为65609吨、65609吨、61821吨、59643吨、47011吨,而国际市场的需求则是56583吨、45600吨、45207吨、52051吨、48193吨。中国稀土出口量长期超出世界需求量,导致稀土出口商竞相压低出口价格。

我国从1998到2005年,稀土的年均出口创汇总额为4.2亿美元,年均出口总量为46946.63吨,稀土的平均价格为8.98美元/公斤。到2007年,稀土出口均价为24.06美元/公斤,2008年均价约为23.04美元/公斤,价格有所上升。但是如果考虑到环境成本,这个价格仍然很低。2009年下半年稀土价格触底回升,尤其是在2009年底,部分稀土价格涨势明显,除了行业需求转好的因素外,政府扶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价格受国外买家控制。

国外许多的进口商或企业在低价时大量购进并储备我国的稀土产品,当价格上涨时则停止采购、使用库存储备,等再次降价时再购进。我国出口企业之间缺乏彼此之间的协调,往往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竞相降价出售,形成恶性循环。国外买家往往是在各出口企业之间“转一圈”,就可以压价50%,稀土价格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国外买家的手中。

2.3 政策执行不力

为保护稀土资源,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自1998年开始,我国就已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2005年将稀土原矿等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2006年,我国停止发放新的稀土矿开采许可证,并对稀土矿开采实行指令性计划。除了控制稀土出口配额和减少稀土矿的年度开采量以外,我国还逐步加强稀土行业的集中度。2010年9月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首次把稀土列为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名单。中国商务部表示,2011年中国仍将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管理,且配额将有所减少。尽管国家高度重视稀土的生产与贸易问题,并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我国稀土企业已从原有的200多家缩减为目前登记在册的20多家,虽然减少了恶性竞争的可能,但是各企业之间还是各自为阵,以自身利益为导向进行出口贸易,为争夺国外的客户,相互压价;缺乏长远的目标,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开采和利用水平仍然较低,缺乏社会责任感。同时,一些违法企业的违章开采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2)地方政府重视不够。

地方政府在稀土的管理方面重视不足,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对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没有纳入到政绩考核中,政府往往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和出口,不重视可持续发展。

3 相关启示

3.1 出口管制要符合WTO规则,并谨慎运用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20条规定:各成员可以与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措施相结合,为有效保护本国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而采取适度保护的措施。因此我国在针对稀土的出口,采取取消出口退税、消减出口配额等出口管制措施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国内生产和消费的措施,力求在不违反WTO规则的前提下保护我国的资源。尽管如此,仍面临主要进口国的异议,2010年美、日、欧等许多稀土进口国提出中国政府针对稀土制定的管理政策违反了WTO规则。尽管这些国家还没有正式向WTO提出贸易争端请求,但是已经对我国针对其他资源的出口限制措施提出了诉讼请求: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共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他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他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墨西哥于8月21日也以类似的理由,提出了贸易争端请求。世界贸易组织于2011年2月初步裁决判定中国没有对9种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的合法权利,虽然这次的案件中不涉及稀土产品,但是,这次欧美国家的举动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下一个目标就是稀土。

因此出口管制的运用要十分谨慎,任何一个成员国政府对贸易的干预都会招致贸易对象的警觉与反应,甚至会引来贸易制裁与报复。所以针对保护稀土等资源的问题,应以国内的调控为首要选择,即使需要运用出口管制措施也要和国内的相关政策相结合,与主要的贸易伙伴进行磋商和协调,减少贸易摩擦,并且不能长时间运用。

3.2 国内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协调合作为首要选择

3.2.1 各级政府有效配合,加强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把保护稀土等资源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建立国家层面的储备制度。资源储备是保护资源和获得定价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封存本国的稀土矿或限制开发等方式,减少对本国稀土的开采,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对稀土的需求,并且通过从我国低价进口大量储备稀土,有些国家的储备量可以供该国20年的使用。例如日本从1983年开始通过进口大量储备稀土;美国、欧盟、加拿大等也都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资源,转为从中国进口并进行储备。因此我国从国家的远期战略目标出发,需要实施国家层面的稀土储备制度。

应针对稀土的开采和使用征收环境税。大量的稀土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征收环境税可以提高稀土的开采和使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稀土的生产和消费,并且有利于促进企业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等方法提高稀土的利用率。

政府可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高我国在稀土开采和使用方面的技术水平,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利用率,并且增加稀土出口的技术附加值。

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增加违法盗采的成本。我国目前违法盗采的情况依然很严重,主要是地方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较低。因此应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将资源保护和环境问题纳入到当地政府考核指标中,加大惩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并且通过宣传和奖励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

3.2.2 加快稀土行业协会的建立,提高协调能力

我国在稀土的出口上没有定价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各自为阵,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而行业协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些矛盾,有助于各稀土企业相互协调生产、出口等问题。同时要注意稀土行业协会的建立要充分征求各稀土企业的意见,建立完善的协调政策,建立预警机制,切实起到协调的作用,达到共赢的目的。

3.3 企业应重视长远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于企业来说,应重视长远利益,保持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

摘要: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开采多度、环境污染严重、出口没有定价权等问题,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管制措施,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对我国稀土生产和出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出口管制要符合WTO规则、并谨慎运用,应以国内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协调合作为首要选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稀土,出口定价权,出口管制

参考文献

[1]高焰辉.中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出口管制与政策校正[J].对外经贸实务,2009,(8).

[2]王志华.我国自然资源出口管制措施法律协调问题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3]韩晓英等.中国稀土发展概况[J].中国有色金属,2010,(2).

[4]张鸿翔.中国稀土的忧虑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4).

[5]陈珏.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湖南有色金属, 2007,(3).

[6]齐银山,李文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物流技术,2010,(Z2).

上一篇:循证药学下一篇: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