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精选12篇)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 篇1
摘要:主要研究了当代景观设计中人与景观的互动性设计, 采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探索了适合当代互动性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归纳、补充了景观设计的理念, 以期引导景观设计理念向着积极、健康、经济、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互动设计,设计理念
1 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设计
1.1 概念
“互动”一词的解释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互动”的本意强调互相推动、互相沟通和互相参与。在词语的构成中, “互”字代表交替, “动”字代表起作用。广义而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中指出, 人在活动的状态下, 无论多小的动作都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一定的改变。笔者认为, 互动设计概念的使用范围很广, 大到城市规划, 小到艺术作品设计均会涉及。因此, 互动设计应有更深层次的应用, 在设计师的控制范围内, 使作品对人和景观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1.2 理论依据
设计要以人为本。无论以什么为主题、目的的设计作品, 只有符合人的行为和心理, 才能使人感到舒适、愉快。通过了解人本身, 并将其纳入设计作品中, 能提升景观设计的品质, 并为人们的互动创造更多机会。比如, 人有亲近水的特性, 通过水景设计可使人们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大多数人都有童心, 因此, 可在户外多放置一些游乐设施, 从而勾起人们的共同兴趣, 使其乐在其中, 达到人与人互动的目的。
2 互动性设计的原则
2.1 注重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原则
目前,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 但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比如, 人们的生活变得单调, 甚至大多数人都将自己“禁锢”在家中。而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设计就是要吸引居于室内的人参与室外活动。
2.2 保护环境和动物的生态性原则
如果人类将自己视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身边那些同属于自然界的生物则是与人类平等的个体。而当代大多数人往往欲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如果人们以征服者的心态, 只重视用钢筋混凝土打造自己的居所, 而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对其他动、植物栖息空间的侵占, 将无法感受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乐趣。
3 互动设计的营造
3.1 促进“人与人”的互动
景观设计应力求引起人们心中对理想家园的共鸣, 使人们在这样的景观环境中暂时远离外界的干扰, 并在“人与人”互动的景观中愉悦、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因此, 相关人员有必要从以下5 方面的营造景观效果: (1) 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或创新意识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 从而聚集更多的人参与到景观作品的设计中。 (2) 美观。赋予居民美的感受和放松的心情。 (3) 亲切。通过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 使设计作品更贴合人们本身的喜好, 使其有归属感、安全感。 (4) 趣味。在设计作品种加入一些具有游乐性、参与性的设施, 唤醒人们的童心。 (5) 体现价值观。景观环境应符合居民的价值观, 应能培养和激发居民个体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同龄人之间、有共同爱好的人之间更易交流。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者而言, 了解人群共同的习惯和喜好, 是成功塑造景观环境的开始。而上述方法都能体现在各种景观设计元素中。比如, 组装式儿童游戏场受到了居民的喜爱, 但孩童之间常无法建立一定的关系, 这是因为他们多在家长的看护下玩耍, 无法成群结队地活动。针对上述问题, 作为设计者, 我们应从以下2 方面反思: (1) 对于游戏儿童分组而言,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能力、活动范围、活动习惯、活动剧烈程度有很大差异。因此, 居住区内的游戏设施需要适当的分组, 比如婴幼儿游乐区、学前儿童游乐区、学龄儿童游乐区等, 从而避免不同年龄儿童在活动中发生冲突。 (2) 多数游戏场地的设施设计相对单一。目前, 多以现成的游乐设施为主, 未为儿童特设游戏设施, 常见的游戏内容包括滚铁环、转陀螺、踢毽子等, 这些简单的器具却能使他们玩得更加开心。
在一些景观设施上也能体现互动, 这种公共艺术多见于国外。比如景观设计师Chattravieso与图像设计师合作将曼哈顿某社区的栅栏改造成了一条可供人们交流和活动的公共空间。
3.2 促进“人与环境”的互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科技产品。尤其是年轻人, 他们常沉迷于网络, 一些科技产品似乎成了他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科技产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 在景观设计方面, 可从以下4 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1) 提升室外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设计作品要使人能感受到室外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比如, 可在开放空间适当布置一些亭、廊、棚架之类的庇护设施, 从而为居民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私密空间。 (2) 教育性。目前, 大多数住宅小区、公园内的绿植都是有专门的景观维护人员养护的植物。如果能在居住区内留出居民自己的种植园地, 不仅能提升居民对植物的喜爱程度, 还能加深居民对周围环境的归属感。 (3) 健康性。在国外, 园艺疗法非常盛行, 即利用园艺治疗人体。研究发现, 园艺疗法能减缓人的心跳, 改善人的情绪, 减轻人体的疼痛感, 对病人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 趣味性。除了以上3 种互动设计方法外, 还可以在设计中加入趣味性元素。比如, 由于人类具有亲水性, 所以, 可多加入一些亲水性设施, 比如生态鱼塘、音乐喷泉等。
参考文献
[1]张黔.艺术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中扬, 张耀匀.浅谈当代艺术[J].设计, 2014 (04) .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 篇2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针对课堂互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提问设计、控制策略、评估策略三个角度阐述了相关问题,希望能对英语教师组织有效课堂提问提供参考.
作 者:周洁 ZHOU Jie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部,江苏,南京,211188刊 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年,卷(期):9(3)分类号:H319关键词:有效课堂互动 设计 控制 评估
课堂互动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究 篇3
【关键词】课堂互动 开放性问题 设计
一、开放性问题是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之一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唤起学生记忆、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等的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问题的类型可以分为二种: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英语课堂实践表明,开放性问题能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师生共成长。
二、课堂互动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本文以江苏译林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故事教学为例,解析在课堂互动中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及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有什么改变。
1.提问要贴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为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关注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是英语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英语课堂学习所必需的。[教学片段1]
在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故事教学前,通过播放关于“Months” 歌曲,然后与学生进行互动:
T: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
T:What are they?
S:They are January,February,…
T:Yes,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which month(s) do you like? Why?
S1:I like July and August.Because I don’t go to school and I can eat watermelons.
[评析]
在教师根据歌曲提出第一个问题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时,学生根据各自预习的情况说出已掌握的月份,對于预习不到位的或者是基础弱的学生,在教师板书时可让学生做小老师快速带读,然后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快速掌握十二个月份,为谈论节日相关信息作有效的语言输入。教学目标和需要在此设置开放性的话题与学生互动,为下面的学习积累了有效的语言知识。
2.提问要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探讨的欲望。[教学片段2]
在讨论学生最喜欢的月份后,趁着学生热情未退时,抛出再次能让学生热情高涨的问题:
T:Can you guess: Which month(s) do I like? Why?
S1:You like September.Because Teachers’Day is in it.
S2:You like July and August.Because you don’t go to work.
S3:I want to know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T:I like spring.
S3:You like March,April and May,I think.
[评析]
这一问题真正地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激起了学生对老师的好奇心。也正因为前面与学生有了很深层次的有关于喜欢的月份内容的交流,此刻,学生才能对问题进行整体思考,从而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为综合输出的表达埋下了伏笔。
3.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并给予及时评价。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提问应有价值,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优化课堂提问,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能够有一定的提高,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开放性问题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yes”或者“no”来回答,而是要能促进师生进一步的交流。如在课堂Free talk环节中,当学生说出自己所喜欢的月份时,教师都能与学生进一步互动,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积累丰富的话语系统。[教学片段3]
T: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which month(s) do you like? Why?
S1:I like October.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October,I can get many presents.
T:What presents would you like best?
S1:I’d like a toy plane.
S2:I like January.It’s cold,I can make snowmen with my friends.
T:I think you have a great time.I like playing snowball fights.It’s fun.
[评析]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分别对跟学生进行了不同的评价与互动,每种互动都具有唯一性,这样能使师生的互动更加有效,而且学生也会对这样的评价感到满意。
三、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设计开放性问题时,既要解读好教学内容,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使用开放性问题时,既要搭建支架降低回答的难度,又要对回答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教师只有在设计与使用开放性问题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的回答才会精彩,师生的互动才会完整,开放性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 篇4
家具可以说是人类的载体, 无论是工作学习、饮食起居都离不开家具这个载体。例如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行为, 睡觉就需要通过床这个载体实现。而家具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方式。在选择家具时无论是颜色、款式还是材料等都有不同的需求。对室内家具的选择同样可以反映出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体性格。
1互动设计理念
(一) 互动设计的元素
产品和用户是互动设计理念的基本元素, 其中用户可以分成用户行为、用户;产品可以分为产品本身以及所使用的场所等方面。互动设计理念的主体对象针对的是"人", 同时互动设计主要是为人而服务。用户是处于社会环境中的, 具有社会学因素, 同时人也是单独的个体, 也具有个性因素, 因此在互动设计理念中需要分析"人"的各种特点和属性, 以此来作为互动设计理念的材料。
在整个互动设计的理念中, "人"、"行为"和"产品"三因素共同作用与行为, 若是将其细分就是人和产品、产品和产品以及产品和环境的互动行为。可是在互动系统中又分为非物质场景以及物质场景。物质场景又包括照明条件、空间以及其他设施等。非物质场景则包括服务方式、管理以及用户等。但在互动系统中都会产生产品和产品、人与产品间的交流, 这便是互动核心的根本所在。
(二) 互动设计的方法
互动设计属于动态流程性事物, 在设计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设计过程, 首先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在作出情节设想, 再以情节设想设计出互动设计的原型。简言之可将互动设计分成人物形象、情节设计、设计原型和原型评估四方面。
(1) 人物的分析
人物形象对设计师确定设计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表现出使用者对整体家具的使用感受。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会与用户进行交流或直观的观察用户对用户的形象界定。人物形象虽然重要, 但难免会在用户与产品之间设置一些障碍, 而在小型的家具设计中并不提倡进行人物形象设计。但若是人物形象和研究结果相近, 那么将成为非常有用的设计辅助工具。
(2) 情节设计
从某种程度上讲, 情节设计是通过语言塑造家具模型, 即对投入的产品加以情节上的想象和构思。情节设计是人物形象存在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种情节的假设, 使其能够在相同的情境下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找出产品的漏洞和不足。
(3) 设计原型
在设计原型时, 要注重其灵活性、侧重性以及有限性。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不局限于固定的表现形式, 通过录像、草图以及计算机等不同的表现的合理应用, 可以提升设计原型的灵活性;产品设计出来后其属性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不能仅凭原型解决所有问题;同时在产品原型设计时还要有针对性的突出其中的重点和主题。
(4) 原型评估
对原型进行评估的根本目的是检测产品的实用性和可用性, 因此在对设计原型评估时, 要注重性价比、安全性、实用性、性能可靠以及易于操作等各个方面。在用户体验评估中, 要满足引人入胜、令人满意、有价值、有创造力等评估指标。
2家具设计概念
(一) 家具的定义
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可以说家具是为人们提供劳动生产、正常生活、饮食起居不可缺少的器具。从狭义上讲, 家具就是为人类提供坐、卧、躺的设备。家具设计是以家具设计开展的活动, 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满足自身的需求, 在满足用户感官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功能需求的同时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 最后采用模型、图纸表现出来的过程。
(二) 家具设计方案
在互动设计理念中家居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将充分体现出产品的核心理念, 其主要设计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实用性
优秀的家居能够传达出设计者的语义, 而家具本着则应当充分体现出其本身的价值。如床的价值便是为人提供睡觉的地方、椅子的价值便是为人们提供坐的需求等。家具设计的前提条件是要考虑其自身的适用性。
(2) 舒适性
在家居设计中同样还要注重家具的舒适性, 它将给用户带来最直观、真切的感受。舒适性除了是判定一个家具好坏的重要指标之外, 同时也是家具设计的主要目标。
(3) 美观性
家具独特的外观和形象更能够吸引用户眼球, 同时家具的外观也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现如今人们的审美观都在逐渐提升, 因此美的家具才能使人心情愉悦, 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4) 耐用性
家具是室内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便要求家具无论是摆放、风格和造型上都需要与室内环境保持和谐统一。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出来的家具需要有耐用性, 要承受长时间的使用。
3互动设计理念在家居设计中的运用
从总体上讲, 互动设计理念在家居设计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感官互动
感官互动主要指的是用户与家具结构、造型以及材料上的互动。同时还要重视家具材质的丰富性, 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混搭从而表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充分与使用者的触觉、视觉进行互动。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家具结构相配合的可实现性, 要求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混搭后, 能够显得自然、美观。除此之外可以采用独特的造型或视觉感官使用户在视觉上产生感官体验。
(二) 改变法
家具和人是一种互动过程, 在家具进行"二次设计"时人们同样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在家具的色彩设计、造型设计以及功能设计时, 人们可以参与进来。充分利用DIY造型以及模块化造型对家具的形态作出改变。色彩的再设计能够通过功能和家具材料充分体现出来, 不同的颜色搭配给人带来的感受都是完全不同的。而家居功能的设计则主要体现在功能的转变以及多种功能的组合上。
(三) 情感上的共鸣
在对家居进行设计的同时还可以体现出家具情感方面的表达, 可以将人们的情感、回忆等通过色彩、造型等方面体现在家具上。可以将感性化的因素融入到人与家具的互动中, 从而让人们在使用家具时能够产生共鸣, 从而实现人与家具情感上的互动。
4结束语
在互动设计理念中强调了家具与环境、家具与人以及家具与家具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其中家具设计的个性化、情感共鸣以及参与性等都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影响。但是由于我国互动设计理念起步较晚, 当今也正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互动设计本身主要还以移动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为主。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坚信我国的互动设计理念在家具设计中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曾峥.互动设计理念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 2011.05 (3) :123-125.
[2]刘碧珍.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4) :148-151.
[3]李思.莲花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4]魏海利.明式家具设计理念在现代木质家居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 2012.02 (4) :149-151.
[5]康胜."慢设计"理念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探索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3.03 (2) :157-159.
互动环节设计 篇5
1.播放视频,要求仔细观看视频。
2.主持人问问题,现场找孩子或家长回答问题,答对者发小礼品一个
3.共选6人。
4.每人只能回答一次。视频问题:1.视频中第二个小嘉宾是谁?
2.视频中一共出现几位小嘉宾?
3.视频中小嘉宾都学习那些课程,至少答对5个?可以选3个孩子回答。
4.视频中一共有几位家长?
5视频中有明星吗?是谁?
6.卡酷七色光是什么时候开业的? 猜歌名:现场播放歌曲,台下观众猜歌名。
1.现场播放音乐前半部分,然后观众猜。
2.每人只能猜一次。猜对送礼品一个。
3。共20首歌
谈设计教学中有效师幼互动的研究 篇6
一、尊重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在和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设计教学活动“蚂蚁”主题下的歌表演《大馅饼》的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分组按意愿选择歌词中的角色,随音乐模仿表演。有的幼儿提出不想扮演歌词中的角色,我就耐心地询问他们:“那你们想演什么蚂蚁?”“我想演兵蚁!”“我想演狗熊!”……“那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呀?”我和幼儿通过对话讨论后,给幼儿一个小难题:“你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老师没准备这些蚂蚁的胸饰,怎么办呢?”幼儿讨论交流后表示可以自己画。这样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演作准备。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动脑又动手,既激活了思路,又引发了创新活动,愉快地创编出了新歌词。我觉得,在设计活动的引导阶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其兴趣,生成主题内容,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和提高。
二、转变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设计教学中,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师幼互动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在“蚂蚁”主题的展示阶段中,“蚂蚁家族的分工”这组幼儿原来准备了一个有趣的FLASH课件故事给同伴观看,但到结束时,幼儿续云潇无意中的一句“不如我们自己来表演故事吧”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共鸣,使得原来的计划遭到搁浅。这时我感到有些困惑:是尊重幼儿的意愿,顺应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把他们拉回原来的轨道?在短暂的思考后我认为,跟其他教学形式相比,设计教学更注重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造能力,故事表演也许更适合,还能进一步增强幼儿对蚂蚁家族分工的领悟,提高每个幼儿参与展示活动的积极性及合作能力。于是,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说:“这个主意也不错,不过大家得齐心协力,互相合作,按时完成排演任务。”孩子们一阵欢呼,在以后展示交流中效果良好。
三、重视师幼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对幼儿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幼儿形成一种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
在设计教学“小学”主题下开展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小学幼儿园大不同”中,俊俊介绍说:“小学和幼儿园班级人数不同,小学是28人,幼儿园是33人。”教师提问说:“哪个多?多多少?”幼儿:“幼儿园多5人。”教师摸摸身边幼儿的头,感慨地说:“原来我的宝宝比小学老师的还要多啊。”阳阳马上拍拍手说:“老师辛苦啦!”教师欣慰地说:“谢谢你们。”在这个情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有心灵上的共鸣,教师的言语、行为被幼儿真正地理解、接受甚至欣赏,这样的互动效果也更好。
四、创造条件,支持、引导、参与幼儿的“工作”
在设计活动“蔬菜”开展的过程中,制作组的幼儿利用实物制作了各种可爱的蔬菜宝宝、蔬菜色拉、太阳公公等,楼正洋小朋友还用胡萝卜制作了“神舟七号”,作品琳琅满目。他们兴致勃勃地请我看,捕捉到幼儿这一兴趣点后,我对幼儿的创造进行了表扬和鼓励,还兴奋地与他们交流是怎么做出来的,有什么意义,并及时拍了照。每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教师对幼儿的成果表现出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时,幼儿身心感到愉悦,也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使他们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接着我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的小手非常灵巧,介绍的时候就让其他小朋友看照片好像速度有点慢,我来帮忙做成幻灯片吧。”孩子们拍手称赞。之后在准备的过程中,楼正洋看着一张张PPT,突然兴奋地说:“我有个主意,我们来编个故事吧。”我说:“太棒了,要我帮忙吗?他说:“不要,我们行的”。随后他和同组的小朋友在电脑前,两人说说笑笑,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以后的公开展示活动中受到了同伴的欢迎,更让听课的教师大开眼界。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并没有依照教师的想法去进行,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他们将师生的交流拓展到生生的互动中,此时的幼儿在得到同伴和教师的支持下,活动更为自主、积极有效。
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互动 篇7
一、视觉传达“不完整”, 给观众以想象
东方艺术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对世界美术史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 往往表达含蓄, 简约, 读完一幅作品时, 常常会给人一种完全没有感觉要完的意思, 让人陷入无尽的遐思之中, 往往会脑补作品, 给人无穷的想象力。视觉上这种作品“不完整”的传达, 减少了作品的无味性, 为作品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让观众更加积极地与作者去互动。作品看似不完整, 但实际上这是作者的意图与表现手段, 让读者在无穷的遐想中感受到自己作品的魅力, 制造出意无穷而笔有尽的绝妙。
二、视觉经验影响视觉互动的能力
在观赏作品时, 与作者在作品上达到互动、心理上的认知, 需要观赏的群众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经验, 对美术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对视觉美的观赏水平并不是天生的, 它需要多年生活经验的积累, 日积月累, 才能在观赏能力, 水平上有很大的提升。观众的生活, 个人习性, 文化差异等都会造就审美的差异, 经验的积累。如果一个人, 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世代画家之中, 从小就对美术作品耳濡目染, 自然而然地, 他们的视觉经验就较其它人相比, 经验丰富。视觉经验丰富了, 自然就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理念, 欣赏到作品美的地方, 在作品欣赏中与作者交流。
三、个人文化差异影响视觉互动
人们在观看作品时, 常常会通过视觉上的冲击, 刺激, 很容易将自己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的阅历、文化联系起来。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 因此对美术欣赏有专攻的人和常人来说, 在欣赏作品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的, 当然, 专家和专家虽然文化水平都差不多, 但是在理解上也会有细微差异的。没有在美术方面有过资深教育的, 不可能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文化水平对美术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有足够经验, 文化的人会根据作品中呈现的色彩, 具体物象读懂作者的表达意图。作者在看到红色时, 常常会联想到艰难的红军长征, 革命, 血腥战场, 人性暴力等。通过乌鸦, 枯藤, 老树会联想到秋天的孤寂, 萧条, 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通过柳树可以传达出作者怀念亲人等思乡, 思人之情。以前的生活经历, 文化的积累, 有助于对视觉美感的欣赏, 更高程度地对作品欣赏领会, 了解作者的意图。
四、视觉传达对象影响在视觉上的互动
设计作品在设计上要考虑视觉传达对象, 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准确传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 作者在设计作品时应考虑观赏者的生活理念, 例如, 所处国家的文化, 宗教信仰, 社会公众的标准等等。生活的国家不同, 文化价值观, 对美的心理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 设计作品要以视觉传达对象为考虑前提。
中国人在创造美, 设计作品的美感时常常会传达祝福的情感在作品之内, 例如作品中常会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福字之类的祝福, 设计的专利图标都会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祝福的理念, 深受中国的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在看了这样的设计作品后都会不言而知, 感受到作者的设计理念, 深受大众的追捧, 在商业上突飞猛进, 可见, 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 视觉传达对象的考虑是极其重要的。
五、视觉传达中视觉系统的能动性
视觉活动中, 视觉心理能够引导人们有选择, 有意识地观看作品, 人们往往会把感兴趣的东西下意识地去观看, 不感兴趣的东西一扫而过, 视觉作品根据群众内心心理设计, 那么作者的作品就会吸引更多的人群, 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思想认可, 这就是心理需求影响视觉系统的结果。
广告的设计作品就是以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 在群众的心理需求研究中完成作品的设计, 只有自己设计的作品被人们认可, 得到认知, 才能称之为作品。设计作品在考虑了群众的内心需求后, 才会吸引群众, 让群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作品中来, 实现跨时间、跨场地的交流。很好地研究群众的视觉系统, 是吸引作者参加到作品交流中的关键, 是一件成功作品的必备因素。
六、设计作品简约化、特征化
设计作品上要注重风格上的简约, 简约的风格可以给人以美感, 给人视觉上以冲击、刺激, 对作品设计时要突出自己的理念, 对作品特征强烈渲染。
简化, 是人追求美感的追求, 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吸引人的目光;追求作品的特征化, 能让人过目不忘, 很容易领悟作品的传达精神, 直观了当, 对很大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七、小结
设计作品就是将作者的设计理念通过作品呈现出来, 达到观众在作品上的认知。设计作品需要具有正能量, 符合群众的观众理念, 宗教信仰, 与宗教文化不冲击, 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追捧, 让群众与作者在作品上更深层次地互动。
设计作品时, 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速率, 完全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绘图设计, 完全忽视了视觉上的美感, 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只会生硬, 没有美感, 更别提观众与作者在作品上更深层次地互动了。我们要了解, 作品的欣赏, 观众在欣赏上具有自我选择性, 不是处于被动状态, 只有好的设计作品才会得到观众的赏识, 在作品上实现观众与作者理念高度一致。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依靠所有平面的因素, 向观赏的人们传达设计者的理念, 让观赏者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内心表达, 同时让观众在视觉上心理上得到满足。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价值有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两种, 人们欣赏的过程就是该作品文化价值体现的过程,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视觉传达特点的研究是次要的,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观赏者的心理需求, 将观赏的人们内心需求考虑在内, 通过作品的完美呈现, 达到观赏者的高度认可, 让作者与观赏者在作品上可以得到互动, 交流。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互动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J].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45) .
[2]夫龙.反向思维艺术[J].福建美术出版社, 1994 (3) .
[3]钱家渝.视觉心理学[J].学林出版社, 2006 (25) .
[4]鲁道夫阿斯海姆[J].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17) .
[5]谭旭红.当今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文艺评论, 2010 (8) .
课堂互动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究 篇8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唤起学生记忆、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等的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课堂问题的类型可以分为二种: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英语课堂实践表明,开放性问题能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师生共成长。
二、课堂互动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本文以江苏译林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故事教学为例,解析在课堂互动中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及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有什么改变。
1.提问要贴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为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关注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是英语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英语课堂学习所必需的。[教学片段1]
在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故事教学前,通过播放关于“Months” 歌曲,然后与学生进行互动:
T: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
T:What are they?
S:They are January,February,…
T:Yes,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which month(s) do you like? Why?
S1:I like July and August.Because I don’t go to school and I can eat watermelons.
[评析]
在教师根据歌曲提出第一个问题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时,学生根据各自预习的情况说出已掌握的月份,对于预习不到位的或者是基础弱的学生,在教师板书时可让学生做小老师快速带读,然后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快速掌握十二个月份,为谈论节日相关信息作有效的语言输入。教学目标和需要在此设置开放性的话题与学生互动,为下面的学习积累了有效的语言知识。
2.提问要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探讨的欲望。[教学片段2]
在讨论学生最喜欢的月份后,趁着学生热情未退时,抛出再次能让学生热情高涨的问题:
T:Can you guess: Which month(s) do I like? Why?
S1:You like September.Because Teachers’Day is in it.
S2:You like July and August.Because you don ’ t go to work.
S3:I want to know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T:I like spring.
S3:You like March,April and May,I think.
[评析]
这一问题真正地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激起了学生对老师的好奇心。也正因为前面与学生有了很深层次的有关于喜欢的月份内容的交流,此刻,学生才能对问题进行整体思考,从而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为综合输出的表达埋下了伏笔。
3.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并给予及时评价。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提问应有价值,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优化课堂提问,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能够有一定的提高,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开放性问题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yes”或者 “no”来回答,而是要能促进师生进一步的交流。如在课堂Free talk环节中,当学生说出自己所喜欢的月份时,教师都能与学生进一步互动,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积累丰富的话语系统。[教学片段3]
T: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which month(s) do you like? Why?
S1:I like October.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October,I can get many presents.
T:What presents would you like best?
S1:I ’ d like a toy plane.
S2:I like January.It’s cold,I can make snowmen with my friends.
T:I think you have a great time.I like playing snowball fights It’s fun.
[评析]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分别对跟学生进行了不同的评价与互动,每种互动都具有唯一性,这样能使师生的互动更加有效, 而且学生也会对这样的评价感到满意。
三、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设计开放性问题时,既要解读好教学内容,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使用开放性问题时,既要搭建支架降低回答的难度,又要对回答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教师只有在设计与使用开放性问题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的回答才会精彩,师生的互动才会完整,开放性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是评判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准则。英语课堂实践表明,合理、开放、巧妙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课堂互动,开放性问题,设计
参考文献
互动性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篇9
1. 图形的视错觉产生的互动性。
视错觉就是当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 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在表达形式上运用视错觉图形最大的特点在于, 首先, 观看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变为参与者和探索者。其次, 在错觉的游戏中激发了观看者的兴趣, 在二次联想中加深了对主题的记忆。正是这种互动性, 使作品具有多意性, 更加意味深长。
2. 指示性图形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性。
指示性图形是带有指示性、标记性、引导性的图形, 这类图形最常见于城市交通指示性标牌, 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警示性和标记性, 而在平面广告作品中图形的指示性就转变为隐喻性和暗示性。如有一则皮炎药膏广告, 广告的主题很简单, 说明药效好到皮肤不能等待, 但它的表达方式很独特, 集中体现在图形的指示上。首先, 整个广告分为前、中、后3个层次。前景为手和白色的药膏, 中景为鱼的图案和人物的上身皮肤, 后景为阴影中人物的面部。其次, 整个画面的指示性强。前景中人物的手和药膏、人物的眼睛整体的趋势是向下的, 中景中鱼的动态是整体向上的, 并且画面的整体构图是竖构图, 上下的趋势正好平衡。观众的眼睛不经意间不断地被引导着游走在整个画面中, 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3. 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图形与受众产生的互动性。
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图形是指在一个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和纹样。它与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 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图形和民族心理的关系是唤起和被唤起的关系, 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加深对宣传主题的记忆。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图形与观看心理的互动性, 成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
二、平面广告作品自身的互动性
1. 平面广告作品中的部分的缺失带来的互动性。
这里的缺失是指在目的、主题、理念清晰明确的前提下, 缺失画面中的某一元素, 让观众主动参与到其中并填充完成作品, 让观众体会到愉悦和快乐, 体会到设计就是生活, 生活处处存在设计。这里的缺失性的另一个理念来源是DIY的精神,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 又译为自己动手做。DIY是一个在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概念, 原本指不依靠或聘用专业的工匠 (在西方, 相对物料的成本, 聘请人工所需的劳务费是很贵的) , 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材料, 靠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但由于现今的人们看腻了市场上工业产品的千篇一律, 或因为千篇一律的市场产品无法满足自己家的特殊需要, 就产生了“Do it yourself”的念头。做你需要的, 做你想要的, 做市场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的作品, 成为DIY更高层次的追求。图1是一个名为欢迎你填充的广告宣传墙, 它让观看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填充图案的颜色, 让观看者不光只是停留在视觉上的互动, 更在行动上参与。
2. 位置的移动和材质的叠加产生的互动性。
位置的移动和材质的叠加产生的互动性至少需要两个设计元素参与到这个设计中, 并通过形态、材质的叠加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使人们感到惊奇, 激发兴趣, 加深对设计主题的理解。图2为一家国外银行的宣传广告, 这个银行的最大特点是做自动电子付款业务, 由于这种服务不具有有形的物质形态, 所以存在方式上就不像一般银行具有营业场所或银行大楼。但它还要像其他银行一样提供多种服务, 这种虚拟的存在构成了这家银行最显著的特点。这样, 广告的主题就要把看不见的银行通过策划赋予它一种看得见的轮廓外形, 使人们能够认识它。它在表达方式上就采用了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张, 上层是透明的纸张并附着图形, 底层是白色的纸张并叠加黑色的文字。在观看者开合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两种材质和两种图形的互动, 通过这种互动很好地传达了设计的主题, 观看者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着设计的魅力。
三、科技的进步和媒介的变化赋予平面广告新的互动性
1. 网络空间中平面广告的互动性。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给平面广告提供了新的媒介,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媒体,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技术和沟通的平台, 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其中“互动性”成为其根本特征, 同时以网络为媒介的平面广告也就具有了这一显著特征。传统广告主要是强调一方对另一方的信息传达, 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平面广告, 单依靠一方对另一方的诉求是不够的, 应当形成双向的交流。而信息的流动从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 人们对信息不仅有选择权, 还有控制权。例如, 在瞄准年轻用户时, Visa公司选择了长期品牌建设的策略, 与MSN网站一起赞助一项网上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吸引二十多岁的年轻用户参加。在这样一个互动广告活动中, 青年人不仅了解了Visa公司, 而且得到了有关环保的知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传统领域的平面广告设计不断萎缩, 但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依托的新平面广告设计却呈现出繁荣局面。这不仅是媒介和技术的转换, 更是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转换。
2. 多媒体技术下平面广告的互动性。
多媒体, 广义上指的是能传播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 包括电影、电视、CD-ROM、VCD、DVD、电脑、网络等。狭义上, 多媒体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 或者说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传播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多媒体技术下的平面广告与传统平面广告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互动性。比如有的商场里流行一种新型的广告样式, 它把宣传的内容投射在地面或墙上, 画面多以静态的形式出现。当人们踩过画面时, 它就会产生声音和图像的变化, 吸引人们的注意, 达到宣传的目的。这种探索和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扩展了平面设计的应用范围。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互动性研究 篇10
吕敬人先生在《书籍设计教程》中写道 :“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思维, 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 它不仅要创造一本书籍的形态, 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 书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得到整体的感受。”1那么如何实现互动概念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如何使阅读者与书籍产生积极联系?笔者认为大致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即封面整体设计与内页设计。
1、书籍封面整体设计, 可从封面、护封、书脊及书籍切口、装订形式进行互动性设计。
封面。图形、文字和色彩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加上互动性设计如 :增加按钮以打开书籍、用某种材质进行编制, 造型等, 则会使其更加与众不同。
护封。《绘图金莲传》为冯骥才先生的名著。该书在设计上准确把握了时代特征, 以女性复式纹样、罗裙、绑带、裹脚布、三寸金莲等原始材料为元素, 随书函开启, 逐层演绎一幕幕有趣的金莲传, 引人入胜。
书脊及书籍切口。将这片“方寸小天地”利用好, 也可取得独特效果。杉浦康平先生设计的《全宇宙志》中, 通过翻书这一动作, 在书籍的切口处可看到一幅缥缈的宇宙画面, 这种展现形式可以使读者对宇宙奥妙产生浓厚兴趣。书籍设计的范围不止内页, 而且延展到另外一个平面, 完善了书籍装帧的整体性。
装订形式。如一本名为《不幸》的书, 别具新意的采用无装订方式, 将一页页书稿散置在一个盒子里, 盒子上印着关于这本书的基本信息, 包括张数、使用说明等。它给足了读者互动的空间, 使读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性, 把组合信息的权力留给了读者。
2、书籍内页设计。一个精彩的内页设计既要求书籍内容紧密相关, 又要求利用图形和色彩搭配构建书籍的整体风格。在设计时可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打开。打开时的互动性设计能最早的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如书籍不同以往的设计成左右两边皆可打开的样式或其他。
翻动。翻动可分为正反方向翻动、组合式翻动。正反方向翻动在期刊杂志方面有较多体现 ;组合式翻动的互动方式需要人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对手中的书籍进行翻动, 不同页的内容组合出不同信息, 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加入道具。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感官综合能让我们更充分的了解书籍信息, 在儿童书籍设计中有较多应用。或加入道具, 当读者按下相应按钮时, 可以发出声音 ;或加入不同香味, 通过嗅觉来感知和体会书中内容 ;或加入放大镜等道具, 方便一些视力不好的人群阅读。
特殊材质。《考工记》中讲道“:天有时, 地有气, 工有巧, 材有美,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也。”2特殊材质是设计者增加视觉互动性的重要表现方式。一些书籍设计的材质也更加灵活, 布料, 竹质, 塑料, 木材、钢片、黄金、上色、打磨后的羊皮或牛皮等, 材质的创新刺激着读者的视觉神经, 以便于读者更加充分的感知书籍内容。
空间运用。以纸质媒介为例, 设计师将纸质空间进行三维变形, 以使其产生立体效果。然而这对设计者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它要求设计者必须对所设计的空间有深入了解, 才能从材质中挖掘空间的可塑性。
互动性书籍的特性我认为可归纳为 :人性化、互动性、高成本。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 使得它无法像简装书那样大众化, 并且受购买能力等影响, 人们往往更多的是以欣赏的心态观摩, 消费心理比较弱。
在当今非物质化背景下, 互动性书籍无疑较简装书更具有竞争力。但最近的《哈利波特》被译为30多种文字, 前三册销量都在3500万册以上的畅销是否也为简装书扳回一局呢?这是否说明在装帧形式日益个性化的时代, 书籍的内容仍是作为书的灵魂而独立存在?无论简装还是互动式书籍, 都应以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作为出发点。正如德国书籍设计家冯德利希所说 :“重要的是必须按照不同的书籍内容赋予合适的外貌, 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 对于内容精神的理解才是书籍设计者努力的根本标志。”
交互设计作为一个新兴事物, 它给图书市场带来的活力让我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了展望与期待。人们一方面惊叹于交互式书籍所带来的全新体验, 另一方面也深深陶醉于古朴的纸质书所带给人们的踏实和温暖。但不管是何种装帧形式, 一本书只要进入书店便成为商品, 等待购买。消费者可以选择一种全新的体验, 也可以追求简装书的传统与经典。无论今后互动性设计是否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角, 至少都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这便足矣。
摘要:在现今互动式媒体发达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书籍装帧设计者开始对传统印刷形式创新和改造, 以使其适应和满足消费者新的要求, 进而产生了互动性书籍。书籍的互动性, 使读者与作者能更好地交流, 从而更好的感知和领会书的内涵。
关键词:书籍,互动性,比较
参考文献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 篇11
程序设计课程多模式互动教学法换位教学法程序设计课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在缺乏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去学习,教师也难以以积极的心态从事教学工作,正因如此,我们应当创新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互动教学法,从而提高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
一、换位教学法的概念以及应用
所谓的换位教学法,其实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换位置,由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走到讲台实施教学,而教师则以学生的身份听课。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授课模式,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个性,充分展现学生的优势。不仅如此,换位教学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换位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当中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步骤,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实现任务布置的针对性。第二步骤,换为备课。众所周知,教师在讲课之前应当充分的备课,只有进行充分的备课,教师才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因此,在换位教学法中学生也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第三步骤,换位授课。换位授课是换位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在换位教学法中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讲台上进行授课,并对充当学生角色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与解答。第四步骤,是提问与总结。充当教师角色的学生在授课结束后应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将授课重点标记出来,方便记忆。
二、分层教学法的概念以及应用
分层教学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将学生进行分层,第二部分则是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具体来说:(1)将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若干层次。通常情况下会将学生分为三层,A、B、C,C层是最基本的层次,该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B层的学生水平相对较高,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之后,还应当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A层学生水平最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应当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2)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按照数学运算、字符处理、日期处理等几个应用进行分层,不仅如此,还要根据上述主线划分更多的层次,每个层次当中都要布置相应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实际编程高手。
三、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求,并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基础,运用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活动。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程序设计教学课程当中去。案例教学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案例讲解法,另一种是案例分析法。案例讲解法,通常用在理论知识讲授之后,是理论授课的一种辅导,恰当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法也叫案例讨论法,通常被应用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找到困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疑难解惑。案例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当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应用的。第一种,是课堂教学案例。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听课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案例,应当建立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通过陈述案例引入课程学习地重点,并将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讲给学生听,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案例讨论中来。第二种,是课外讨论案例。教师在要下课的时候,可以布置给学生一定的案例讨论作业,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团队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分配的任务应当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保持一致,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实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点评。对于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好的一面,教师应当予以好评,对于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教师应当予以指正。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程序课程设计中有很多教学方法都能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是这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去发掘。现阶段,我们必须探究出更多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活跃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娟.中职程序设计类课程中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J].科学咨询,2012,(02):90-91.
[2]龚勋.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程序语言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5,(04):27-28.
[3]王光琼,袁小艳,梁弼.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02):108-110.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 篇12
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能够移动化、泛在化、碎片化,并且丰富了各种远程、在线、协作和终身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然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才是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核心与关键[1],所以我们应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互动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为突出,能有效提高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扩充教学信息量,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需要结合外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与需求,实现课堂中常用移动智能终端的无缝联接,以及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使用等,进而为推进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做出贡献。
●互动式教学概述
互动式教学是伴随建构主义、互动理论和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2]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研讨、交流等学习方式,形成互动学习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本,旨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倾向于接受式学习,而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发现式学习。该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迅速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入国内研究。
1. 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建构主义
普遍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源于认知发展理论,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意义建构”。[4]它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与精练中的作用;强调整合课程,使学生能以不同的途径、方法学习一个主题;强调教师不以传统的集体传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是组织情境,使学习者通过操作或进行社会互动主动参与内容学习。[5]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教学时采用交流、讨论等协作学习方式,提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些都是构成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尤其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双主”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核心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指导和评价,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协作能力。
2.互动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非常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法,因此,它在外语界获得广泛共识和认可,并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英语的互动式教学研究与成果,涉及课型有听说、阅读、写作等,教育阶段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但大多数集中于高校。互动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性人才,又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着现实与深远的意义。[6]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拥有了一些成功的模型和案例,可供其他语种的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关于对外汉语的互动式教学研究,有人认为,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关系体系,被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7]由此可见,互动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光明。
●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综合效益,而且全方位地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同时也改变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今后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8]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引发了传统教学要素的嬗变[9],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Mishra、Koehler于2006年曾提出著名的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框架[10],它指明和强调了技术知识对学科教学的影响。TPACK框架是教师在信息时代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代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的七种知识[11],信息技术正逐渐解构和重构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技术知识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TPACK结构为外语教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提供了理论框架,可以说外语教师的TPACK结构是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12]
●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
1.课堂智能交互的大背景——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
继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智慧教育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它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影响到未来的课堂教学。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13]而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表述。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六个构成要素,可以有机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通过记录过程、识别情境、感知环境、联接社群等,促进学习者轻松、投入和有效地学习,简称“TRACE3智慧学习环境功能模型”。[14]也有国外学者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个以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且具有以下特征的环境:可以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可以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可以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支持”。[15]其中,交互、动机、参与度、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创新能力是最常提到的关键词。[16]总体上都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新技术和新教学理念,是促成智慧教育的重要保障,它的建设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自2007年以来,智慧学习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研究主题,吸引了计算机科学、教育学、信息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关注,其中智慧学习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适应性学习策略和算法研究、智慧学习环境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设计研究最受研究者关注。[17]
智慧教室是智慧学习环境的一个子范畴,为满足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提供了一个“智慧型”的教学空间。未来教室便是利用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间双向互动的教育学习模式,它不但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新、探究精神等,更能让教师丰富教材内容,实现轻松教学。[18]智慧教室关注利用新兴技术创建教与学的环境,促进资源个性化呈现、教学交互多元化,实现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提高。[19]智慧教室的“智慧性”涉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学习资源的便利性获取、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情境感知与检测、教室布局与电气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概括为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 Interactive)、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维度,称为“SMART”概念模型。[20]
2. 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思想
为了融入新兴信息技术,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将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后,使用网络资源、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以支持网络时代的新型课堂教学。
图1反映了这样一组关系:智慧学习环境是连接、涵盖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大背景;智慧教室主要应用于正式学习,也可以应用于少数非正式学习;课堂智能交互属于正式学习中智慧教室的一个功能集成模块,能实现智能终端之间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等功能。因此,课堂智能交互是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优化、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该设计受到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发展大方向影响。
课堂智能交互设计是一个较为具体的功能实现模块,其重点是实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优化呈现与交互,包括硬件联接和软件使用两大部分。其“智慧性”主要体现在利用各种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实现无缝联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及交互工具,实现多元交互功能,记录学习过程,进行学习分析,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学科课程当中。它结合具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内容,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有助于促进探索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建设。
以外语作为学科背景,教学通常是围绕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而开展,听和读被视为“输入”,说和写被视为“输出”。由于以往的外语教学较注重“输入”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中相对缺乏互动,但随着对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推出了交际教学法,开始关注课堂中的互动环节。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可以利用丰富的电子文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电影等形式,来丰富课堂互动。课堂智能交互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外语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建更为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拓展互动的方式;基于智能设备的互动有效支持教学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语言教学中所需的互动比其他学科更为多元化和多维度,互动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也更为显著,所以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在外语教学中显得更具有价值。互动式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主题探讨式、归纳问题式、精选案例式、多维思辨式等,互动的主体通常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个体与媒体之间,包括展示、提问、协作、交流等环节,技术的应用可贯穿全过程。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需通过硬件联接和软件使用两个方面来实现。
(1)硬件联接
硬件联接是指将师生拥有的智能终端借助网络,与教室的“教师操控系统”相联,为多媒体语言教学材料的展示、提问、回答、讨论、协作等具体互动,提供硬件设备支持。
如图2所示,这里的硬件联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教师操控系统、多元智能终端和网络连接。教师操控系统是教室的核心设备,由显示系统、双向语音系统和录播系统构成,根据教学规模和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其中,显示系统可以是投影仪、电子白板、分屏显示器、触控一体机(互动大屏)或其他设备,而录播系统的功能更为全面,可涵盖显示和语音功能,且便于视频录编。多元智能终端主要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脑,这些设备目前已非常普及,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智能终端。如果将这些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网络连接,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接口以有线和无线结合,优势互补,可借助Wi-Fi,或RFID、Zigbee、WSN等技术,实现智能终端的多种接入方式。
(2)软件使用
实现硬件联接后,便打通了多媒体资源的交互使用渠道,但如何管理和使用好多媒体资源则需要依靠软件来完成。因此,需要为外语互动式教学设计合理、适用的教学软件或电子教材,用以存储和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使其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以便在教学中使用,实现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一些功能。使用网络资源、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及学习记录、学习分析等功能,对有效提高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如左表所示,外语电子教材和专门的教学软件具有共同的教学功能,如电子教学内容呈现、多媒体资源存储、灵活交互、学习记录和学习分析,但它们也有不同的特点。而教学内容系统组织和多媒体资源制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目前,获得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外语类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还比较缺乏,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开发和填补的空间。
●结语
在外语互动式教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创建逼真的学习情境,智能终端的联接使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互动方式,学习记录和学习分析软件可以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智能交互设计能有效支持外语教学,赋予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活力和发展空间,它不仅能突破传统外语课堂的局限,具有创建学习情境、提供工具支持和促进有效学习的作用及意义,还能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摘要:课堂智能交互是指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连接,使用网络资源、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以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以及学习记录、学习分析等功能。本文对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提高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深度融合。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推荐阅读: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07-07
网络广告的互动设计11-07
设计与社会的互动01-10
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08-27
面向对象的互动教学-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设计10-15
话剧表演中互动的艺术07-29
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11-14
教学中的情感互动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