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

2025-01-01

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共9篇)

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 篇1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教育中家校合作概况

家校合作就是指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 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也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 本文中特指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合作。

目前我国高校和家庭的合作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 学校和家庭对双方合作本身缺乏正确一致的理解。什么是家校合作?如何实施?各自的责任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双方不能形成正确而统一的认识。其次, 家校沟通方式缺乏互动和平等。家庭和学校在合作中应是平等互信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家长在合作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信息, 这种缺乏平等和沟通的合作必然会给家校合作带来困难。最后, 家校沟通方式单一。由于家长素质的参差不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主客观原因, 家长和高校的联系一直处于沟通不畅、互动不足的局面, 沟通方式更是单一, 主要集中于电话和书信联系, 对现代化的沟通方式运用不够。

二、大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家校合作意义重大, 尤其在大学教育中更是需要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主体的协调一致和通力合作。

1. 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现状来看,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 血缘关系成为维系家庭教育的纽带, 这是家庭教育天然的优势, 这种教育的影响既直接又深远, 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另外, 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 同时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 联系十分密切,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 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力量密切配合。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 家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绝大多数人没有学习过教育理论, 对大学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了解不够, 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 而这往往会让孩子的教育多走弯路。而高校由于具有教育理论的优势性, 因此可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 从而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2. 家校合作能够增强家长在高校管理中的责任感, 发挥各方面的教育合力。

大学教育中有关决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长的参与, 就会增强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 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 以及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 因此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 才更具有针对性,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其发展而协同努力时, 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 有利于激发学习动力, 并进而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实际行动。另外,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能否配合密切, 取决于双方能否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思想工作。家长也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 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合作后, 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 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实效性、针对性, 目标要求更一致。总之, 家校合作使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 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导地位, 指导家庭教育, 协调社会教育, 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3. 从教师责任角度来看, 家校合作是其承担教育责任的必然要求。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 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 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换句话说, 人民教师的职责, 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 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 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教师必须自觉做到对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集体、社会负责, 要做到这些,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封闭的校园环境, 走向社会和家庭, 把与教育对象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 形成合力, 促进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 家校合作可以增进家长对高校教师的了解, 帮助高校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从而获得来自家庭的更多支持和帮助。

三、大学教育中家校合作方式探索

家校合作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强化家校合作, 对高校来说, 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 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高等教育中应当担当的角色, 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家长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会进一步强化教育责任, 对高校教育也会日益关注, 从而使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对接和相互促进。

1. 积极利用现代化网络。

地域之隔是高校开展家校合作的最大困难, 由于生源地域跨度大, 造成家长来高校看望子女的机会大大减少, 即使到了高校, 停留的时间也短, 很少有机会与高校的教师和管理部门交流沟通。这就使得中小学常用的家长会、家访等沟通形式受到限制, 所以需要高校在充分利用书信、电话等原有渠道的基础上, 努力开拓新渠道。网络平台的发展, 催生了很多新的电子联系方式, 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进入了E时代。[1]如可以通过QQ、MSN这些聊天工具与家长进行交流;建立家长论坛、家长留言板、辅导员博客、班级博客;进行“电子家访”, 等等。虽然网络沟通方式受到经济条件、家长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限制,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口素质的提高, 以网络作为家校联系方式将会被广泛运用。

2. 开办家长学校。

目前高校的家校合作多处于松散的状态, 随意性较大, 缺少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指导和规划, 在这一点上, 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政府资源, 建立家长学校, 确保家校合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连续性。

在大学生进校伊始, 学校可以对家长进行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家长与子女的沟通艺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使用网络、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等宣传和教育;针对大四毕业生可以开展毕业生家长的“就业指导课”;针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可以开展“学习指导课”。总之, 高校家校合作不仅要针对学生的智育成绩, 而且要涉及大学生的生活等各个方面。家长学校的教育也不能只是讲座式的, 给家长上上课, 还应切合家长的需要和兴趣, 让家长真正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 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和实际体会, 用他们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讨论素材, 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 编发《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和《家校通讯》。

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可在大学生入学前寄送给家长, 这对家长帮助很大, 手册可包括以下内容:学校概况、专业介绍、学校师资情况、社团介绍、教师的简介及联系电话、新生入学注册注意事项、学业测试和评价、给家长的访校邀请信等, 还包括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 对家长教育孩子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 可涉及如何指导帮助孩子克服网瘾,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 等等。

简单的《家校通讯》可为一小张纸, 上面注明《家校通讯》字样, 在内容上划分几小块, 可登载学校大事、学院大事、班级大事;还可登载近期教育重点及家长注意事项, 也可对某个学生的出色表现进行表扬;还可展示学生个人才艺作品, 等等。《家校通讯》由教师定期发给家长, 可由教师撰写, 也可由学生撰写。这样的《家校通讯》具有两种功能:其一, 它向家长通报班级和学校的情况。其二, 家长可通过通讯表达自己的建议和要求。

4. 开通家校热线和校长信箱。

学校开辟家校热线电话, 回答家长提出的有关学校课程、学生活动、评奖评优等方面的问题, 或向家长提出有关要求、建议、希望, 主动告知家长有关学校、班级、学生的情况。

校长信箱也是家长关心学校发展、参与学校建设、反应家长诉求的有效平台, 在加强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校领导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家长关注的问题等方面起到了其他手段所不具有的作用, 同时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信箱”收集家长对学校有关政策措施的意见, 监督教师的教学水平, 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还可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比如学校管理中的漏洞, 学生心中难解的“疙瘩”等, 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5. 教师家访和家长访校。

由于学生分布各地, 这种方式的适用性受到制约, 但是对于路途较近的家庭, 以及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采用。教师家访是一种教师采用较多的也很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 一般都比较受家长欢迎。但是要注意教师在家访之前最好与家长预约, 不做“不速之客”, 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同时, 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 无目的的家访只会浪费家长的时间, 引起家长误解。

由于教师工作较重, 学生家庭居住分散, 因此教师的家访面不可能很广。为弥补这一不足,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访校, 来学校熟悉孩子的教育环境, 以及老师同学的情况。家长访校可以以学校邀请为主, 家长参加家长—教师会议, 观看学生演出、参观学生作品展览等。如果学校有准备或有条件, 就可邀请家长参加听课活动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 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大学教育离不开家校合作, 在合作中高校首先要尊重家长。其次, 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要用不同的方法, 多聆听家长的观点。相信只要以学生的利益作为出发点, 家校合作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摘要: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教育中家校合作情况进行了概述, 其次指出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最后重点提出了大学教育中可以采用的家校合作方式。

关键词:大学教育,家校合作,概况,必要性,家校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荣芳, 李士萍.新时期教师与家长的新联系方式探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4.

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 篇2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个问题,家长总是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不管不问了,认为教导孩子是学校应尽的义务,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和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应该由学校来负责。此外还有很多家长过度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的情感问题和思想教育问题,使得学生在家庭的教育环境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时就需要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让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环境也很重要,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合作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告诉家长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对许多事物都有很强的求知欲,这时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同时,学校还需要定期做家访工作,将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表现及时告知家长,并与家长多沟通交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而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

2.2构建组织结构。

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经实践表明,学校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真正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完全不了解,甚至不关心,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使得在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依旧采取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留下心理阴影,因此,为了巩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促进家长和教师可以及时沟通起来,从而促进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建立。这个机构需要定期给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普及,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全心理素质。

2.3加强专业指导。

首先,学校需要做的是及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告诉家长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务必意识到身心的共同健康发展才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生的偏差,家长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家长就会采取严厉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得学生遇到成绩不好的时候就会惧怕家长。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严重问题,严重者会将抹杀孩子的天性,将孩子变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因此,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当务之急,学校要给家长灌输好正确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采取正确的理性的教育措施。同时,给家长在灌输教育理论时,需要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正确指导,真正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特别是遇到孩子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束语:

总之,要想更好的开展家校合作工作,就需要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教育方法,针对孩子的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真正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健全人才。同时,学校还需要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及时将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告之家长,让家长在私下里与学生融洽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进而真正发挥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优势和作用,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亚君.小学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26)

[2]张信勇.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之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

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 篇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校互动;实施

家校互動策略的实施十分重要,是保证家长与班主任有效沟通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家校互动策略实施效果较差,教师无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影响了沟通效果,不利于了解学生情况,促进学生发展,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有效开展家校互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家校互动策略实施的必要性

家校互动策略是一种必要的沟通策略,实施家校互动策略十分必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家校互动,能够加强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及有效的教育,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认知不够成熟,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较为片面,存在认识偏差,无法有效进行判断,通过家校互动,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反馈给教师,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1]。第二,能够提高对学生的约束力,提高对学生的约束力不代表向家长告状,而是将此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规范学生行为,了解学生想法,每个班级至少会有20多名学生,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会忽视部分学生的感觉,基于此,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教师忽视或者未察觉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提示,以便教师能够在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动向,关注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家校互动策略有效实施的措施

(一)家校互动中注重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进行家校互动的基本条件,通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教师能够更加体谅家长的难处,家长能够了解教师的苦心,互相理解,互相迁就,实现有效沟通,因此,在家校互动中注重换位思考至关重要[2]。在家校互动中注重换位思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前与家长做好交流工作,预定沟通时间,家长需要工作,在时间上受到限制,教师也工作繁忙,没有过多休闲的时间,致使家长与教师可能存在时间上的冲突,为避免此问题,需要教师考虑家长的难处,换位思考,互相配合,以便为有效的沟通交流打下基础。第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需要保证客观,又需要顾及家长的感受,孩子是家长的心血,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必须顾及家长感受,注意措辞,以保证沟通的有效进行。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够武断的评价,不能运用贬义的词语,如,该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太过顽劣,喜欢恶作剧,与同学不友善,该生不够聪明,学生成绩中游等,此类语言会对家长造成伤害,家长无法接受,使沟通无法有效进行。

(二)用真诚赢得家长信赖

良好沟通的基础就是真诚与信任,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必须在真诚、信赖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用真诚赢得家长信赖至关重要。用真诚赢得家长信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沟通过程中,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真诚、友善,教师需要尽心照顾学生,关心学生,家长会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例如,教师对你好吗?你喜欢教师吗?等等,家长会以此对教师进行判断,影响着与教师的沟通态度与沟通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尽心关心学生。第二,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析,在此情况下,家长才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感受到教师的真诚[3]。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入手点

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家长与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入手点与立足点,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实现家校的有效互动,与此同时,还需要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实现有效互动,增加互动的机会以及沟通的便捷性,保证互动的顺利开展。以学生的发展为入手点,采用多种互动手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利用先进技术,通过手机进行便捷、有效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软件与家长交流,既可以保证沟通的便捷性,还可以节约教师与家长的时间,随时将学生情况反映给家长。第二,为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性格、能力、个性、气质等多个方面与家长进行互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是为学生创造有利学习条件的基础,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学校学习环境,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诚,宋琳.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黄山学院学报,2014(02).

[2]陈琳,谢培.小学一年级“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015(05).

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 篇4

关键词:手持设备,互动平台

一、家校互动综述

1. 家校互动的含义

“家校互动”是指学校与家庭以沟通为基础, 互相配合, 合作育人, 使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行动一致、信念统一、彰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 形成终身受益的综合素质, 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国内外学者对家校互动合作十分重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著中写道:“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 那么不管教师付出怎样的努力, 都无法取得完满的效果”[1]。因此, 要培养适合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 二者需要密切联系, 协调一致。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2. 家校互动的方式

家校互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信息单向流动和信息双向流动。传统的家校互动中信息单向流动方式有发通知单、成绩单、学校统一时间召开家长会 (会后有个别双向交流互动) 等, 几乎没有相互交流或者交流甚少;信息双向流动方式有家长校访、教师家访、电话交流、学校开放日开放周等, 有互动但是受时间短人数多等因素的影响, 交流亦不够深入。

3. 家校互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家校交流方式难以达到家长和教师的充分沟通, 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生, 多为独生子女, 流行的说法4+2+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和要求越来越高, 希望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然而学校的群体教育尤其我国的大班授课制 (1个班40-60人) , 很难实现个别化教育。然而家庭教育却具有个别化教育的独特优势, 因此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将成为家校合作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 教师和家长工作时间几乎一致, 并且新的时代背景下, 工作节奏快, 压力大等特点, 使传统的互动方式受到了限制, 很难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充分互动和交流[2]。由此, 很多网络教育信息公司与移动、联通、电信等联手合作, 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跨越时空的特点, 搭建各种互动平台, 大大地缓解家校合作面临的矛盾, 为家校之间充分、准确、及时的沟通, 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二、家校互动平台的功能

家校互动平台 (见图1) 是通过移动短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搭建的一个用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交流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 为学校提供功能完善的日常校务信息处理功能;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网络+短信息”等多种沟通方式的融合, 使学校、教师、家长之间实现准确、高效的信息交流。同时, 有针对性的为教师及家长提供学生课外教育等个性化信息的增值服务, 丰富家校沟通的内容。

1. 基于手机终端的应用

(1) 学校子系统中教学管理人员、班主任和普通教师分别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综合而言主要包括短信互动, 每日工作, 成绩管理, 评语管理, 教师管理, 学生管理, 数据分析和系统维护以及特色教育信息等功能模块, 主要任务是将学校的日常工作及学生在学校的各项表现情况互动平台和中国移动网关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

以教师应用为例:

手机公告:教师可以通过系统使用手机向家长发布公告, 实现对于所任课班级全体学生家长的群发信息。家长收到短信后, 可以直接进行回复。

手机留言:通过系统, 教师还可以使用手机与家长实现一对一的信息交流, 家长也可以回复短信, 与教师沟通。同时, 家长也可以利用手机通过平台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信息内容服务:系统为丰富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内容, 简化教师编写短信的工作, 向教师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模板, 如家长会、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师只需要对信息模板进行简单编辑, 就可以对家长进行发送。同时, 设定相关特色教育栏目为教师和家长用户提供教育信息服务, 针对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内容涉及生活健康、心理咨询、学习辅导、营养饮食等多个方面。

(2) 家长子系统中包括短信互动, 考试成绩查询, 考试安排, 教师评语, 校内新闻, 班级新闻, 特色教育等功能模块, 主要任务是:对订阅服务的家长, 可以查阅学校公布的日常工作, 学生在校情况和所接收到的短信情况, 家长接收到老师的信息后可以直接回复到信息平台与教师沟通, 也可以直接发信息到固定号码与教师联系, 还可以以信件的方式给教师留言。

2.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

(1) 学校应用:单位信息管理、组织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权限管理等。

学校通过“单位管理”和“组织管理”功能的操作, 实现对单位信息、单位组织机构和人员职务等信息的管理;“人员管理”功能实现对教师、学生以及学生联系人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各种人员信息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在, 可以随时修改、保存、删除, 实现动态管理;“权限管理”, 是为老师们分配公告及留言权限, 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 以实现对教师发送信息范围的实时管理。

(2) 教师应用:班级管理、个人设置、公告管理、留言管理、信息推荐等。

教师通过网站可以实现班级信息及个人信息的管理, 通过公告管理、留言管理实现对教师及权限内班级的信息发送。教师对共性信息可以对所有学生群发信息, 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交流。使得学生的隐私及尊严得到尊重, 家长和学生乐于接受。

(3) 家长应用:校内公告、留言管理等。接收学校公告信息, 并可主动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三、家校互动平台的特点及其优势

1. 互动平台的特点

由于移动互动平台融合了现代无线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 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 空间无限性:对于系统中的各用户对象, 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 还是在外地出差, 只要能上互联网或手机有信号, 就可以实现各用户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

(2) 实时快捷性:各用户可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手机短信或互联网接收信息, 并及时进行回复。

(3) 沟通多样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手机短信加互联网等多种沟通方式, 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 个性化服务:系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实用的教育信息, 个性化的满足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内容。

2. 互动平台的优势

由于其具有以上特点使其与传统沟通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见表1) 。

(1) 实现方式简单

基于手持设备的互动平台——采用短信及互联网等应用方式, 为家、校联系提供即时、高效的交流平台。该服务平台无须任何程序下载, 通过网上注册即可使用。该平台为学校提供内部办公、信息传递, 并能实现学校和家庭及本网用户之间相互沟通的功能。家长只要拥有手机即可以方便使用互动平台。而城市学生家长对手机的拥有率100%, 为该平台的使用提供了设备便利性。

(2) 沟通及时便捷

通过这个平台, 老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身体状况等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可以将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转告给老师, 及时交流学生信息, 便于家长监督学生, 方便教师指导学生, 既方便又快捷且省钱。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各方用户能借助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 提高教育质量, 增强沟通效率。

(3) 交流深入细致

对于优秀学生, 有些赞美之词当面不便于表达, 既可借助平台实现, 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欣赏和赞美。对于一些潜能生, 及时把他们的优点和进步通过互动平台传递给他和他们的家长, 让他们感到教师没有放弃他们, 使他们逐渐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并将一些相关的家教信息和知识发给那些教育理念欠缺的家长, 给家长以指导。

(4) 体现人文关爱

通过互动平台, 学校可以及时向家长发出各种公告, 便于家长掌握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 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性。学校和教师在节日期间亦可以通过平台对家长的配合支持表示感谢或者致以节日问候, 凸显文字魅力, 管理更加人性化。可以使彼此心情舒畅, 巩固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关系, 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四、结束语

融合了无线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互动平台在家校沟通方面虽然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受目前移动通讯资费过高的影响, 加之手持设备屏幕较小, 阅读信息较为费力, 容易使人产生疲劳等特点, 平台使用率不尽如人意。目前学校和教师在日常教学事务管理中使用较为普遍, 家长利用互动平台进行相关教育知识的学习尚有些欠缺。平台在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家长文化水平的不同、家长关注的问题不同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上有所不足[3]。然而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 尤其第三方服务 (例如移动公司, 教育信息机构等) 的介入, 互动平台必将为营造和谐的家校沟通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卉, 王陆, 韩雪涛.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J].电化教育研究2007, (10) :47

[2]王晓东, 李彦敏.基于手机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7, (1) :114

浅谈中小学教育中的家校沟通 篇5

【关键词】家校沟通;情感有度;持之以需;导之以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事业,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教育合力都难以形成。而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便成为中小学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情感有“度”。

谈到教育,往往强调“爱的教育”,真情付出,这并不是在处理家长和自己的关系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来了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家长会很尴尬。有的教师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为了避免尴尬,家长选择了不与老师沟通。这样的沟通,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起反作用。其实,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样,本着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进行交流,同时给于家长更多的方法引导和理念引领。基于此,在与家长交流中,我们要注意几点:

(一)教师的态度。我们和家长谈心,目的是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双方沟通的态度至关重要,而家长的情绪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态度,用征求意见的诚恳之心,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肯定会接受的。

(二)教师的标准。在父母的眼里,孩子都是可爱的,可以宽容、原谅的,甚至有些父母还会纵容孩子。有些原则性的错误,比如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和道德方面的,就必须严正指出,需要家长共同监管、督促孩子去改正。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管理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合适的标准和原则,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度。

(三)教师的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最有力的媒介和载体,语言的适度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古话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与家长交流,不能只强化孩子所范的错误,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策略,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需要改正的地方,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了。

二、 持之以“需”。

教师会发现,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等到我们想起与家长沟通时,或者不得不通过家长来解决问题时,孩子的问题或许已经由一个小火苗燃烧成一团火焰了,想要改正花费的精力最增加很多所以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

(一)经常性

不要等着家长先来询问,或者孩子出大问题了,再与家长沟通,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

(二)多样性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家校联系方式,提高家校沟通实效。比如利用“家长开放日”“家校合作共建周”等与家长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及时通报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从而让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为直接便利。

三、导之以“方”。

在日常与家长的多次沟通里,发现家长不是不想管好孩子,而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所限,不知如何管理的问题。鉴于此,我总结了几点教育经验给大家:

(一)注重对家长学科知识的普及

学习是孩子们的首要任务,在目前的选拔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下,学习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前途,但是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家长们普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家长的学历水平和认知能力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学历水平、经济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想让孩子有所改变,便寄希望于孩子能多学知识,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却又苦于自己的学识达不到,不能亲自辅导孩子;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和能力虽然比较高,但是由于多年工作,一些学科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辅导起来孩子也有难度。以上两类家长为了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采用让孩子上辅导班、小饭桌或者一对一辅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殊不知无形中却与孩子距离越来越大,效果往往也不是尽如人意。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建议家长采用与孩子同步学习的方法,开展家庭式学习模式,可以结合网络课件或者平台授课、校园网教育等多种方式,促进家长相关各学科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为家校共同管理孩子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模式。

(二)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教育

在教师中流传着一句话,什么样的孩子,背后往往就有着什么样的家长。心理学家往往也喜欢说:“孩子是在代替父母吃药。”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问题。当然,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可以随时给家长和孩子进行相关教育,目的是让家长和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重视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应避免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家校沟通最主要的内容,便是应该重视对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平时可以通过学校给家长举办名师讲座的方式,给予家长更多的精神支持和方法引领;也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子经验;还可以借助各种沟通媒介及时推送各种教育方法的相关知识。总之,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 篇6

Web家校互动系统是一个针对教师和家长的管理沟通系统,家长与老师之间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经验交流,班主任、任课老师还可在系统上进行留言,并且可将作业布置、电子成绩单、活动通知以及相关信息直接发到家长。教师、学生、家长还将收到由学校近期新闻、教育咨询等相关资料。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互动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和家长管理(见图1)。其中,互动管理的功能包括:老师与家长互发消息(成绩、考勤以及学校内各种表现等情况);成绩管理的功能包括: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统计,成绩排名,成绩进退步分析;考勤管理的功能包括:考勤登记,考勤查询和考勤统计;学生管理包括:学生信息添加、修改和删除;课程管理包括: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班级管理包括: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教师管理包括:教师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家长管理包括:家长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该系统中涉及到的主要实体有:学生、班级、课程、教师和家长。这几个实体及其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整个系统采用基于C#的ASP.NET进行设计实现。软件环境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配置IIS5.0、.Net Framework 2.0、SQL Server 2005或更高版本。ASP.NET作为IIS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服务器端的开发技术,利用它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它可以将可执行的Script直接嵌入HTML文件,HTML开发和Script开发在同一过程完成,而且通过设计专用控件来实现非常复杂的功能。它的优点是只对服务器编程,程序在服务器端执行,不必考虑浏览器是否支持,实现瘦客户端编程,并可防止客户端窃取编程逻辑。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其数据库快速稳定可靠,对多线程和大数据流支持能力强,不会出现数据存储丢失。但是ASP开发者常用的微软Access却无法胜任,原因在于Access无法承受多用户的同时操作和大数据文件的存放。

由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只介绍互动管理的实现。在互动管理功能里,提供了发布信息、家长反馈、消息内容库、发布管理、消息统计几个模块。发布信息模块是用于发布信息,主要是教师对老师发布信息,因此在设计时在发布短信息页面中设置一张表单,表单中的内容大致有:消息类别,放置3个单选框,选项

有通知、评语。对象类别:放置两个单选框,选项分别是按班级还是按年级。选择年级:放置有复选框,选项内容是全部年级。消息内容:放置一个文本框,类似于邮箱的写信板,用于写入信息内容,另外还提供一个链接,单击该链接,我们可以通过该链接,打开消息内容库,进行选取内容。放入模板:该功能是来确认是否将信息放入内容库,内容选项有是或者否。在表格最后一栏,设置一个按钮,用于发布消息。最终实现页面如图3。

在这个互动系统中,采用了基于Web技术的浏览器-服务器 (BS) 的架构,而不是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 (CS) 架构。与CS架构相比,BS架构具有易于部署、更新和维护的优点。用户只需要一个网页浏览器,就可以访问使用该系统,对系统的安装、维护和更新都是在服务器端进行,不需要用户的参与。这样可以减少老师和家长使用该系统的技术障碍,也就是说老师和家长们只要会上网就能使用这个互动系统。另外,为了提升性能、方便开发和维护以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采用数据和显示分离的架构,将服务器端划分成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并行分布式管理。这样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基于BS的三层架构。

为了防止非法侵入,保证系统的安全,该系统采用了防火墙 (Firewall) 技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防火墙还可以从通信协议的各个层次以及应用中获取、存储并管理相关的信息,以便实施系统的访问安全决策控制。另外,在故障和恢复方面,采取手动备份和自动备份两种策略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系统由于断电等各种原因出现故障后,可以及时从这些备份中进行恢复。

本系统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了家长和老师的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的沟通。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该系统方便地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情况,互通有无。而且不用像打电话、做家访那样必须老师和家长双方都有时间才能进行,使用Web互动系统双方可以在各自方便的时间反馈和交流情况。Web互动系统的引入大大减小了沟通成本和沟通障碍,对于学生成长以及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 家长与学校的联系越来越少, 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方便学校和家长沟通, 提高家校之间的互动, 更好地教育学生, 该文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基于Web技术的家校互动系统。

关键词:家长,学生,沟通

参考文献

[1]全艳春.厦门市家校互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 2008.

[2]钟钊.实施个性化和时效型家庭素质教育的家校互动系统[P].中国专利, 2007.

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 篇7

一、构建和谐家庭亲子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原是遗传学用语, 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这里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反映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是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 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自然关系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亲子关系是青少年三大社会关系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是影响青少年身心成长的主要因素。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 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为学生在学校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稳定的心理发展平台。大量的事实经验也证明了, 学生只有家庭关系和谐才能安心学习、认真听课。因此,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都有间接的影响作用, 也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因此, 亲子关系研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中学阶段促进和谐家庭亲子关系的迫切性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 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 容易表现出冲动、偏激等特殊行为特点。特别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物质生活的富庶同时带来的却是空前膨胀的社会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反映在家庭教育中, 表现为大多数家长带着自己的良好心愿, 带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 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 对孩子要求十分严厉。

从我们开展的中学生亲子关系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发现:总体而言, 有近70%的家长十分重视自己孩子取得的考试分数, 有近30%的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中等, 也有极个别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太关心,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里。刘宁等人 (2005) 的调查也发现,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 每周与父母的沟通时间最少的还不足4小时, 而父子沟通的时间相对母子沟通时间更少;雷雳等 (2001) 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青少年亲子沟通的内容最多的依次为子女的学习和家庭琐事。在父子沟通与母子沟通的内容上, 社会上的新闻和重大事件是父子间更愿意谈的;方晓义等 (2004) 把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类型划分为四种, 即多元型 (Pluralistic) 、保护型 (Protective) 、放任型 (Lassez-faire) 和一致型 (Consensua1) 。在我国青少年的沟通类型中, 保护型所占的比例最大, 其次为多元型, 放任型和一致型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综合以上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到, 当前中学阶段的亲子关系实际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在当前中学生群体中亲子沟通的质量普遍较低, 亲子关系紧张。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存在问题, 孩子与父母在情感、生活、学习方面均容易产生多种冲突和隔阂, 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中学生的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在身体、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原来以父母为主导, 逐渐向亲子双方地位平等、相互促进转变。在物质上父母仍然是子女生活的保障者, 在精神上子女越来越倾向于独立, 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 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看法, 子女的发展对父母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一些问题上和父母容易产生分歧。这个阶段学生要求父母处理和子女的关系上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关心和支持, 特别是帮助子女顺利度过高考, 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因此, 中学阶段是父母协调亲子冲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最佳时期。

三、中学生家庭亲子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中学阶段家庭亲子冲突频繁, 沟通途径缺乏

大量的研究显示, 初中阶段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石伟、张进辅、黄希庭 (2004) 发现, 初中生亲子冲突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初三是与父母冲突最严重的时期。Laursen (1998) 等人的研究也发现, 亲子冲突的情绪强度从青春早期至青春中期呈上升趋势。从总体情况看, 男生与父母的冲突多于女生, 但男女生亲子冲突的具体表现存在差异。方晓义、董奇 (1998) 的研究发现, 初中生特别是女生, 与母亲的冲突多于与父亲的冲突。

中学阶段的亲子关系质量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男女生与父母的沟通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 女生在沟通的开放程度上略比男生高, 女生比男生的沟通质量也略高。总体看来, 学业成就高的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优于学业成就低的学生。具体表现在, 前者在亲子沟通的开放性方面高于后者, 而后者在亲子沟通的问题性方面高于前者。

2. 中学生亲子关系质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亲子关系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Rueter等 (1995) 人的研究发现, 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反社会行为有关, 严格刻板的教养方式容易增加亲子冲突的频率。俞国良 (2003) 等人的研究表明, 青春期亲子冲突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亲子冲突的有效管理, 直接关系到冲突的结果是积极还是消极。

父母对子女的温暖和理解有利于与子女沟通间的开放程度, 还可以缓解沟通的问题程度;父母对子女的严厉惩罚则会导致亲子间开放程度降低, 从而加剧亲子沟通中问题的程度;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干涉保护不利于亲子间沟通的开放度, 反而会让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程度恶化;父母对子女的拒绝否认也不利于亲子间沟通的开放度, 相反会加剧问题恶化。

从父母对孩子管教方式上看, 有28%的学生反映父母经常干涉孩子的每一件事情, 有30%的学生认为父母对于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绝不让步。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 有51%的学生认为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 想使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有的家长本意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但手段却失于简单或粗暴, 有43%的孩子认为父母很尊重自己的观点, 57%的学生认为父母能让自己顺其自然地发展。有的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 往往采取迁就讨好的方式, 溺爱孩子。也有一类家长想管束孩子, 但由于各种原因力不从心, 不能很好的管教孩子, 如隔代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 比重占7%。

3. 非典型家庭形态的亲子关系问题严重程度较高

非典型家庭是指与亲生父母抚养子女这一典型家庭形式不同的家庭, 包括单亲家庭、继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寄养家庭等几大类。Klein (1997) 等人研究发现, 离婚会影响父母的养育技巧, 同时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反社会行为、自尊和认知等心理功能。Thomas (1996) 等人通过研究指出, 家庭结构对男性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方晓义等人的研究也指出, 父母离婚前的争吵、儿童是否暴露于父母的争吵之中等等是比离异本身更为重要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远远超过父母离异。

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相对于典型家庭而言, 非典型家庭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方面, 只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 其余4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偶尔或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上, 有33%的学生认为自己害怕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和父母的谈话方式满意的学生仅占44%, 不满意的学生占33%;认为不能告诉父母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真实感受的学生占到了45%。

有关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是非典型家庭形态研究领域探讨最多的问题, 而继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寄养家庭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往的研究注重揭示婚姻冲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忽略婚姻冲突中青少年的应对策略对父母婚姻状况的影响。因此, 青少年自身对父母冲突的评价以及应对策略对婚姻冲突的影响是该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探索

亲子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双方的共同努力。同样, 沟通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除了高中生 (子女) 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外, 父母在其中同样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与教师的作用同样重要。亲子关系教育是对学校教育起辅助作用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应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贯穿在日常教学、学校管理和学生活动中进行, 更适合采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方式进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和渠道针对亲子关系的培养开展了教育工作。

1. 父母应重视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并尊重青少年的人格, 与其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父母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与子女的开放、平等的沟通, 在工作、社会活动之余, 主动与子女进行沟通, 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产生。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 只有在父母尊重子女独立人格的前提下, 才可能产生真正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沟通。

首先, 父母应多与子女对话。通过写信、谈心、打电话等形式, 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 树立“孩子, 让我们坐下来谈谈”的观念和模式, 全面了解孩子, 关心孩子。心灵的沟通与关心最能打动人, 通过交谈和观察了解孩子的苦恼、困难和想法, 体贴入微, 才能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解决他们的问题;其次, 尊重孩子的要求。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孩子的成绩和决定, 只要不违背原则, 他们尽力发展了即可;最后, 父母正确的引导方式。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是批评指责, 而是分析、引导和帮助改正。对问题不是包庇, 而要解决和治疗。

2. 子女应学会“换位思考”, 了解自己的父母,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恩

亲子沟通是双向的, 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子女, 同样子女也需了解父母。首先, 子女需要理解父母的心声。可以通过交谈、书信和电话等方式与父母交流, 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心声, 这样可以避免误会的产生。其次, 子女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体会父母的心情。例如本研究中, 学生自编自导的小品,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如此思考的。最后, 学生也需要掌握沟通的方法。通过在班会中, 学生互相交流彼此与父母沟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技巧。还可以提出与父母沟通存在的问题, 大家讨论如何解决。同理, 本研究中开展的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 也让学生自己发现与父母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3. 学校应发挥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积极作用, 消除亲子沟通的障碍

实际上, 亲子沟通是有一定技巧的, 并且这种技巧通过学习和训练是可以被父母和青少年双方所掌握的。在关注全校学生亲子沟通质量的前提下, 应该对每个年级中学业成就一般的学生的亲子沟通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学校和老师在开展学校———家庭工作时, 加强对学业成就一般的学生和家长的亲子沟通指导。同时积极推广良好的亲子沟通经验, 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训练, 从而使亲子沟通和学业成就有一个良性的循环。

由于学业成就低的学生亲子沟通质量及开放程度、问题程度都比学业成就高的学生差, 因此, 学校更应该关注学业成就低的学生的亲子沟通, 指导家长处理好亲子之间的冲突和问题, 指导学生以良好的方式和心态积极与父母交流。比如, 可以开展一些训练和专题课程, 模仿良好的沟通方式, 加强学生关爱父母和家庭观念的教育。

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 在亲子沟通方面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的形式, 给家长搭建交流的平台, 相互交流如何与子女沟通, 一起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开通网络博客, 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平台, 促使网络环境下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和家校教育的有效合作;可以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可以举办“亲子沙龙”, 让老师、家长、学生一起交流、探讨沟通方法;可以建立全员德育制, 发动全体教师来帮助那些在思想、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 以弥补只靠班主任一个人承担教育重任所带来的不足;还可以通过班级的团体生活, 培养高中生谦让、倾听、合作等品质。

五、结语

亲子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过程中, 有效沟通是解除亲子冲突的重要途径。而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 除了学生和家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之外, 学校与教师的作用同样重要。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教育模式的实践, 我们提出:作为家长应重视与子女沟通, 尊重青少年人格, 建立平等的亲子沟通关系;作为子女应学会“换位思考”, 了解自己的父母,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恩;作为学校应该发挥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积极作用, 为消除亲子沟通的障碍提供支持和保证。

摘要:构建和谐家庭亲子关系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乳的“过渡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初中阶段却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 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家庭亲子冲突频繁, 沟通途径缺乏;中学生亲子关系质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非典型家庭形态的亲子关系问题严重程度较高等。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 能够更好地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 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校合作,亲子沟通

参考文献

[1]雷雳等.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 2001 (6) .

[2]石伟, 张进辅, 黄希庭.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 (1) :328-332.

[3]方晓义, 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心理科学, 1998, 21 (2) :122-125.

[4]陈欣银, 李伯黍, 李正云.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心理学报, 1995 (3) .

[5]张璐斐, 吴培冠.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 2001 (2) .

[6]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4.

[7]方晓义, 林丹华.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4) .

[8]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4.

[9]王云峰, 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73 (7) :77-83.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家校教育互动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家庭空间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访、家长会、教学开放日、电话等形式上。更体现在QQ、E-mail、教育论坛与贴吧、博客、校园网站等家校沟通的新载体上。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家校沟通已成为当今家校工作的主流。下面, 我就自己近年来在网络家校互动方面的做法进行一些经验介绍。

●利用QQ实现家校互动

QQ是一款即时网络通讯工具,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家校互动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它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情况;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它来进行一些学习话题的交流, 更可以直接通过它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个别辅导。

另外, 建立班级QQ群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 是对传统的家校互动模式一种非常好的延伸与补充。在班级QQ群里,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通过聊天, 可以迅速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和梳理, 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薄弱的学习环节进行及时弥补, 或对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进行统一预习;在班级QQ群里, 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家长与家长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状况进行着系统、深入的交流, “聊”出了针对每一个孩子切实可行的“成长路线”。

其次, 利用QQ群里的群共享、群邮箱、群空间等, 学校与班级、班级与家庭形成了一种动态、高效、双向乃至多向的教育互动形式。

●利用班级论坛、贴吧、博客实现家校互动

利用论坛 (BBS) 和贴吧都能即时发布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进而进行讨论、聊天并获得各种信息服务的工具。它们可以架起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域的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使家长、教师和学生及时就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交流, 对每一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交流学习、教育心得。例如, 我在校园网站上为我们班建立的班级论坛与贴吧中, 记录着我们班所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情况和家长、教师之间的教育交流心得。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教育, 从根本上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另外, 在逐步完善的教学博客上, “家长天地”和“学生乐园”栏目的建立、定期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网络主题活动, 形成了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家长聊天室”、“学生作品”、“好文共享”、“通知公告”、“教师贴吧”等相关栏目, 及时提供了家长了解学生动态、参与班级管理的途径, 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并逐步形成对外宣传, 展示良好校风、班风的窗口, 充分展示师生风采, 体现现代家校联合教育的新格局。

●利用校园网络实现家校互动

首先, 有效利用校园网, 可以实现家校沟通网络化, 使校园网成为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学生、家长与家长互动、互通的中枢纽带。我校开通了校园网, 建立了“家长园地”, 要求班班有网页、教师人人会操作。校园网将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教学动态、家长工作定期向社会、家长发布。例如, 我校教师人人实行网上备课、教案上传, 家长只要登录到校园网, 点击自己孩子年级的功课, 就会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思路、教材的重难点, 再对照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 有利于辅导孩子学习。有时, 教师把各种练习题公布在网上, 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程度, 选择一些适合的题目给孩子练习。对于学习上的疑难点, 教师与家长可以在网站上探讨。特别是高年级的作文, 学生写好习作后, 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或通过QQ等方式与教师在线直接交流, 教师在网上直接修改后, 反馈给本人。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直接上传到学生“习作天地”里, 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另外, 每到节假日, 各班的教师分学科把作业公布于校园网上, 以便家长进行督促、检查。

其次, 校园网可以使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孩子的道德素养。虽然用电话与家长联系比较方便, 但其弱点是单个交谈。而我校在校园网上创建了“德育园地”, 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场所, 不仅突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工作方式, 更在网上解决一个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同时, 对其他有相似问题和疑惑的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班主任在利用校园网向学生宣传优良的道德观念的同时, 也转变家长只注重孩子智育发展忽视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学校经常利用校园网向学生家长发布通告、文件, 针对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家长交流, 要求家长协助学校进行教育,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例如, 以“孝敬长辈”为主题的活动——父亲节、母亲节的礼物。活动方案发布到网上, 得到家长的配合, 达到了极好的效果: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另一方面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浓浓的爱心与责任。

●利用E-mail实现家校互动

教师向家长、学生开放自己的电子邮箱, 以电子书信的形式与家长、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 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联系方法。尤其是对远在外地的家长来说, 不失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E-mail, 学生可以坦率地对教师的教学提意见, 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各种指导, 教育到位, 策略到位, 既提高了教育效果, 也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可以说E-mail起到了师、生、家长沟通桥梁的作用, 而且更方便、更快捷。

●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搭建网络心理咨询室

网络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上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生由于“代沟”、“惧师”的原因, 不愿意或不敢向教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有些宁可和互不相识的网友倾诉心中的不快。在网上聊天, 交谈但不见面, 很多话敢说, 因而心理负担很轻, 有助于调节心理。我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了网上心理教育机构, 做好学生的网络心理疏导工作。它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 克服了师生“代沟”、学生“惧师”等负面因素, 设置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测试、心灵论坛等栏目, 对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起到了良好作用, 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这种交流不仅是师生之间的, 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还可以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 但无论是谁, 都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在平等的、没有思想负担的交流中, 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干预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家校、师生和亲子互动的桥梁也在不断完善, 如何利用好这一有效手段, 实现更好的家校联合,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交流中不断努力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学锋, 张军.构建网络平台, 推进家校互动和谐教育[EB/OL].http://www.xdxx.com.cn/show.aspx?id=2831.

幼儿教育中的家校互动 篇9

(一)协同教育理论下的家校合作

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了“协同”这一概念,并论述了协同理论。这一理论主要阐述原本不平衡的开放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协同作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最后达到平衡的状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这一过程。哈肯给这一理论起名“协同”的原因之一在于所研究的对象是由许多子系统联合形成的,之二在于这一理论需要不同学科进行合作。正如哈肯所说“系统各要素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协同与竞争,从而推动系统的自组织不断演进,是协同学的精髓所在。”

“协同教育”正是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移植。在协同教育理论中,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是其中的子系统。这三大系统各自的活动主体在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以及个体的意志、情感、认知等方面都不相同,即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或是竞争,最大化的实现教育的合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对学生进行全面关怀,改善亲子、师生和社群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大系统各自的组成成员不同,角色分担不同。根据其不同立场,协同教育又可分为:协同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和协同社会教育。其中“协同社区教育”即家庭和学校合力对社区教育进行协同,三种教育系统通过各自的媒体手段进入到其他系统中形成教育的合力。

协同教育理论为家校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勾勒出家校合作的蓝图。在这一理论下,每一个系统有平等的地位和自身特有的角色。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承担,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组织计划,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则是以血缘为纽带,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奠定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有不同的职责,互不干扰、不能替代,通过双方的媒体手段相互渗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家校合作以实现协同效应。

(二)理想的教师角色

在这一理想状态下,“教师”这一作为学校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成员,成为了联系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只有对自身在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明确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履行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在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中扮演着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参与者。除了学校中的教师角色,在家校合作中的教师同时还是家长的朋友、交流对象、指导者、推行者、活动资源开发者。

作为沟通者,教师负责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沟通的目的是协同社区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成为更好的“社会人”。那么这个沟通就要涉及到学生个体发展的全方位。同时家长群体的社会地位不同、性格差异较大,还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随机应变。

其次作为推行者,教师负责推进家校合作,需要具有全面、科学的家校合作知识,拓展学校媒体,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及合作。

再次作为参与者,教师群体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成员,与家长群体的关系是平等的。

二、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现状

1970年美国国会颁布《中小学教育法案》将家长参与学校的权利正式纳入联邦教育的法规,在制度上保证了家校合作;《美国2000年教育法案》中提出扩大择校范围到公立与私立学校之间,保证了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力;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对家长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以促进规范化的家校合作。美国各种在联邦政府的规定下由纷纷出台了有关家校合作的法案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英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法国《教育指导法》中都对家长参与学校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每一个政策性文件的颁布不仅意味着家长参与学校的权利得到巩固和明确,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隐性转变,但对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国外学者关注较少。国内在家校合作方面的起步较晚,政策上并未作出相应的规定。在学术领域,有关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对教师角色的研究非常少。

马忠虎博士针对家校合作提出“以家为本”和“以校为本”两种模式。本文从教师的视野对家校合作中教师角色进行探讨。笔者针对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问题设置了问卷,向沈阳、长春两地四所学校共100名班主任发放问卷。四所学校为:长春市公立小学一所、长春市公立中学一所、沈阳市公立小学一所、沈阳市公立中学一所。笔者访谈了四所学校中共20名班主任,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发现目前我国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能力欠缺

在对教师沟通能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当前家校合作中教师在以“沟通者”角色出现时存在沟通能力欠缺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缺乏沟通技巧的相关知识,越是年轻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越缺乏自信,然而年轻教师又大多是班主任,这使家校合作很容易陷入困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特别不喜欢听家长侃侃而谈,老师本来就累了一天了,能跟家长说说孩子的问题是负责,最不喜欢家长喋喋不休一堆话唱主角。”李老师这样说。可以看出,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并不平等。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缺少相应的沟通技巧,比较容易情绪化。“和家长沟通时很多老师都比较情绪化的。比如一次开家长会前做准备工作老师都挺忙挺烦躁的,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家长打来电话请假,我当时劈头盖脸把家长说了一顿。”李老师这样说。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校并没有进行专门的沟通训练,这使得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缺乏系统的指导。“当家长侃侃而谈的时候,教师一般会打断,沟通一般利用我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想听家长说太多的话。”然而不善于聆听的沟通达到的效果也会欠佳。

(二)推行者停留在较低层次

笔者针对“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应该沟通的内容”在教师中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绝大部分

教师认为家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家长应侧重于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而作为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对普及教育常识性知识的意识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对家校互动活动的形式了解甚少,主要集中在“家长会”一种形式。根据兰根布伦纳的理论,家校合作分为三种层次: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是第一层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是第二个层次,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是第三个层次。目前从教师的角度看,沟通还只停留在“反馈”学习表现这一层次,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讲,家校合作层次还比较低。从表格4中可见,家校互动的内容扔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电话沟通及家长会上,教师对吸收家长进入学校活动则较为排斥。从协同教育视角下看“沟通者”这一角色,教师目前所承担的任务不全面。

(三)合作中的主导者

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中,教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在当前家校合作中,教师却是合作中的主导者。采访中有老师坦言“与家长沟通主要就是希望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大多数老师与家长沟通都不客气的,白天面对学生要尽量控制脾气态度和蔼,如果碰到无理家长还要忍让老师就要累死了”、“如果老师对家长客气,家长反过来就会‘欺负’老师,反倒是面对有威严的老师家长才会‘客气’”。有这样观点的老师在采访中数量并不少,可以看出,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存在。教师、家长两个群体在对话时位置并不平等。采访中发现,对待家长的“平等”程度随着教师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即越是成熟的教师对家长态度越习惯以领导、命令为主,而非平等沟通。

三、转变家校合作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以一定的教学任务为基础,根据教学实践的变化进行调整的。在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中,教师承担着沟通者、推行者、参与者等角色。从目前情况看,教师作为沟通者尚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学校方面应组织相应的培训,对教师沟通进行系统的训练。与此同时,教师应学习家校合作方式,改变家校合作的思维,将家校合作的层次向上推进,以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参与到学校具体运作、方向决策等方面。同时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平等的心态与家长进行沟通,切莫让家校沟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和“展示台”。

参考文献

[1]郭蕊.提高中小学教师效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陈丽萍.谈教师沟通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版),2009,11:52.

[3]李运林.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J].电化教育研究,2007,09:5-727.

[4]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3:26-32.

上一篇:二维模型分析下一篇:远程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