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教育

2024-05-12

家校联动教育(精选10篇)

家校联动教育 篇1

我校是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面向全市招生。学校中既有来自中心城区的学生,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各自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家庭教育的能力和经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学校层面,我们经常开展一些面向全体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活动针对性不够,效果也不明显。虽说是面向全体家长,但由于一次活动中往往内容、层次比较单一,针对的也只是与我们学校所假定的家庭教育能力水平相匹配的那个层次的家庭,既无法解决低于这个假定水平的家庭在教育上面临的问题,也无法满足高于这个假定水平的家庭在教育上的需求。在教师层面,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来到学校,还没有组建家庭的他们自身对于家庭教育缺乏经验,很难为各类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我们亟需探寻一种适用于我校实际情况、能有效指导各类家庭教育的方式。

一、“家校联动”的设计创意

为了解决我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上实际面临的两大问题(不同家庭之间的教育能力水平差异大,年轻教师缺乏指导家庭教育的经验),我们推出了“家校联动”这一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方式。“联”即“家校联手、协同”,“动”即“互动”。“家校联手、协同互动地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就是“家校联动”的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在:

第一,缩小家庭教育指导对象及主题范围,加强针对性。以“家校联动”为理念的家庭教育指导将突破以往“家庭教育指导大锅饭”的局面,缩小每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主题范围选择,活动不再选择一些“大而空”的普适性内容,而是选择一些切入点更小的内容。参与的对象不再是全部家长,而是对这个主题内容有学习需求的家长。

第二,家校共同确定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题,增强实用性。以往,学校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再展开具体指导,对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不一定有实用性。在“家校联动”理念下的家庭教育指导由家长和学校共同来确定学习的主题,共同研究如何开展这一主题的指导。这样的指导是从家长中来,更具实用价值。

第三,家庭教育指导的人员由学校一方转换为学校和家庭双方,提高能动性。这是针对年轻教师缺乏家庭教育经验这一问题所提出的策略。虽然教师缺乏指导力,但我校却不乏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理念新、做法好的家长。把这样的家长吸纳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队伍中来,不仅能加强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主动性,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师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从而为学校开展此项工作减负。

第四,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从“一对多”到“一对一”或“多对一”,增强互动性。每个家庭在教育上可能都有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对多”的讲座等形式去解决;但个性的问题则需要“一对一”的咨询形式或“多对一”的沙龙形式来解决。相对于“一对多”的指导方式,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更能够增强家庭和学校的互动性,也更能增强指导的实效。

二、“家校联动”的设计目标

1. 通过“家校联动”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能动性。

2. 通过“家校联动”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挖掘家长中的优质资源,借家长之力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减负增效。

3. 通过“家校联动”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4. 通过“家校联动”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教师和家长双方的合作意识,使学校、家庭和学生成为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三、“家校联动”的实施步骤

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我校“家校联动”的运作方式,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活动内容和实施步骤(见表)。

按照这样的实施步骤,我们每学期开展3-4次家校联动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最近一次“家校联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个主题不是由学校单方面选取的,而是学校以问卷的方式请家长勾选出的主题。随着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能够理性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他们的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程度的关联。但无奈缺乏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于是向学校求助。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很多学校的家长都会遇到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想以此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一些做法。

家校联动组的成员拿到了这个议题以后就着手准备,准备周期大约需要一周。在这一周中,我们召开了一次成员见面会议。会上主要做两件事:第一,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这次活动,是“一对一”咨询式还是“多对一”沙龙式。最后我们考虑下来是“一对一”,一组成员对一位家长,主要是考虑到有些家长的问题可能具有隐私性,不想在更多的人面前暴露自己孩子的不良习惯。第二,围绕这个议题,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设想他们可能会提及的各种问题。形式确定了,问题也聚焦了,接下来的时间是联动组成员在微信群中的互动。大家围绕着这个议题找了很多资料,在群中分享与讨论。就连那些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也都表示:“看到教师和家长们找来的资料,我们觉得自己仍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班级微信群向一至三年级的各个班级发放了每班两个名额的电子预约券,预约券上是本次活动的形式、地点和主题。我们一共要接待来自各个班级带着不同问题而来的36位家长,根据年级大致被分成5个小组,每个联动组4名成员要接待7-8名家长。

活动当天,家长们如期而至。虽然主题已经相对聚焦,但家长们却是一个个着眼于自己孩子的更为具体的问题。“孩子早晨总是赖床不起,迟到怎么办?”“孩子作业拖拉怎么办?”“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怎么办?”“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不愿意再接受课外作业怎么办?”“孩子学习数学计算总是出错怎么办?”……有些问题是我们想到的,有些问题却并不在预料之中。一旁负责记录的一位年轻教师事后说,她真为我们捏了把汗。但联动组的两位家长与两位老师互相补台,一方从学校教育出发,一方从家庭教育出发,分别对这些问题给出建议,每个问题都尽可能提供多条建议。我们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在那个孩子身上奏效的办法未必适用于这个孩子,因此我们尽量多地为家长提供可用的办法,供其选择。活动很顺利,三个小时的紧张工作,虽然我们都十分疲惫,但能为某个孩子、某个家庭带去一点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样的工作让大家觉得很有意义。

果然,前来参加的家长在各自班级的微信群中对我们这个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这一趟来值了”、“家校联动活动太给力了,方法回来就试了,果然有些用处”。这次没有参加活动的家长也都表示,下次有他们感兴趣的主题一定要来参加。连续几场做活动记录的新教师也说:学到了很多可以“对付”家长提问的招儿,以后不担心被家长问倒了。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这个活动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极大考验;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教师不仅在专业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专业自信心和职业尊严感上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我们要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巩固专业精神,为更多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家校联动”的操作要点

在“家校联动”中,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教师经过参与“家校联动”工作的全过程,总结了操作要点如下:

1. 组建过程的要点

家校联动组由教师和家长两类人员组成。我们挑选联动组成员时,除了要考虑年龄、性别和学科结构上的均衡之外,对于成员个人还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具有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经验。比如在习惯培养、心理辅导方面有一定指导能力的教师或家长,也可以是学科学习上积累一定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第二,要具有亲和力,善于沟通。家校联动组面临的求助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且有着不同需求的家长,有亲和力的组织者更能够听到家长真实的声音,沟通能力强的成员则能更好地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2. 活动过程的要点

第一,家校联动组成员需要事先对确定的主题进行集体研讨和个人准备,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对每次主题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求助的家长有所收获。

第二,在每场分组活动的人员搭配上,既要有教师,又要有家长,便于他们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

第三,邀请家长参加活动,以家长从班主任处自愿申领预约券的形式进行。预约制可以帮助家长更明确地了解活动的主题,有需求才参加,避免了被点名参加的尴尬;也让联动组事先了解了参加活动家庭的基本情况。

第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邀请一部分职初教师进行记录,这不仅为以后开展活动积累了资料,也是对这些新教师在家校沟通方面进行的一种培训。

第五,对于一些家长在活动中透露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言语,家校联动组成员要进行保密。这方面,我们在活动前并未预计到,但的确有家长在活动中谈到对学校某位教师的工作不满意等等,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家校联动组的成员必须为其保密,同时要引导其将言行指向解决问题。

五、“家校联动”的效果评价

1. 促进家校沟通,使家校关系更加和谐

学校和家庭各自承担了不同的教育任务,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发展。但有时候,因为沟通上的不顺畅会造成家校关系紧张,甚至产生矛盾。用“家校联动”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家长参与学校的工作,也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这些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们更多地了解学校所做的工作和做出努力,增进了家校友谊。

2. 加强家教指导,增进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

学校从家长中采集信息,了解家长的需求,再邀请家长共同研究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提高了这项工作的实效性,为更多的家庭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

3. 整合家校资源,提高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作为中心城区的小学,我校有着一批能力强、素养高、愿意参与学校工作的家长。以往的家校互动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家长参与的形式进行,而在“家校联动”这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创意下,一大批有能力的家长直接进入到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过程之中,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使得学校和家长的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效益。

4. 提高教师能力,增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话语权

面对越来越强势的家长,面对家长对学校、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缺乏经验的教师难免会丧失话语权。“家校联动”的工作,为他们创造了向有经验的教师、家长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水平,增强与家长对话的能力,让教师面对家长时更有自信,工作更有成效。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是教师工作的合作者,更是学校发展的智囊团。有创意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不仅使家长的能力和资源最大化,为学校工作减负增效;更重要的是,使家长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最坚实的后盾!

家校联动教育 篇2

教育需要沟通,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除了要处理好与学校、学生的沟通外,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将会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我主要是依据X班的教学管理情况谈一下对于家校联动重要性的几点拙见。

一、通过电话、QQ、面谈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深入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家中表现,以便更好的与学生沟通,进而使其能更好的健康快乐的学习。

我班的D同学,高一就在我班,她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子,虽说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还算努力。高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考得非常好。上了高二后,一开始我没有发现她有什么问题,但在快接近月考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开始抄作业,而且被我当场识破。事情发生后我没有及时找她,因为以我对她的了解,如果她想解释她会主动找我的。月考完,成绩出来那天晚自习,D找我说:“老师,您不想找我吗?”我说:“你想跟我说你自会找我” 她说:“老师,我觉得学好也没啥用,高一我最后一次那么努力考好,本以为爸妈不会离婚了,结果暑假他们闹的更凶,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没有用,学好了又怎样,他们不是照样闹,照样要离婚。所以这段时间我就开始堕落。”D边说边哭。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震惊,怎么跟我在一起一年多的学生家里会是这样,她在老师面前每天笑容多数是装出来的,内心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我感觉我做的很不称职。我安慰了她一番,但我还是提醒她不能把这件事当做不好好学习的唯一理由!我跟D谈完后,我觉得学生能把这件忍了一年多的事告诉我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决定找D妈妈好好谈谈。正好月考完开家长会,我就提前告诉D妈妈,会后一定要等我。我把D跟我说的情况告诉D妈妈,D妈妈就开始哭,然后就把家里的情况跟我详细的说了一下。她说她本以为尽量少在女儿面前争吵,就可以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但没想到女儿不是这样认为的。一番沟通后,D妈妈听取了我的一些建议,决定跟回家跟女儿好好的沟通一番。事后D的情绪稳定了很多,也开始慢慢恢复原有的状态,D妈妈也对我很信任,D在家一有什么情况就及时跟我联系,经过我们三方很好的沟通,D同学现在基本恢复了原有的开朗。

二、开设小型家长会,让任课老师和目标内的学生家长进行深入地交流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而帮助家长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成长情况,为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波动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借鉴和预警,也可以为任课教师提供更多关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信息,以期进一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第一次月考完,我咨询了各个任课老师,找出班里本次考试不太理想和平时课堂表现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开了两次小型家长会。我们利用班导会的时间跟这些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家长们从任课老师那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平时表现,老师们从家长那了解到学生回家后的一些表现。利用这样沟通的好机会让老师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特点,在学校生活中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提升成绩。家长们也可以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回家后跟孩子进行沟通,将自己的问题改正。通过三方合力来实现我们的目的,让每位学生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就自然而然提上去了。

三、充分利用班级家委会的力量协助班级发展。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家校的有效沟通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有些班级事务、学校制度,家长们之间发起沟通、对话或是倡议、建议等要比老师开口组织或是通知要好很多。依托于学校的家委会

制度建设,家委会代表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通过探索家校合作的新途径,教师要强化习惯培养意识、科研意识、家校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完善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对孩子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更丰富,也更加科学。孩子们在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联合教育下,好的习惯才能得到更好地稳固,坏的习惯才能得到扼制,孩子们才能以令人信服的表现,让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文明向上的良好行为。在教育上,沟通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家校沟通更是如此,前路漫漫,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家校联动 合力育人 篇3

一、一次次的家访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拿着学生名单,逐个学生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同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介绍学生在校表现,以表扬为主,语言委婉,力求民主。同时,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互相留下电话号,上述情况班主任都认真填好家访记录,学校掌握教育第一手材料。

二、一封封寄托多少关切的信函

每学期开学初,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学校的一封“给家长的信”,温馨提示家长关注学生在家校途中的交通安全,家中防火、用电的安全,双休日、节假日的安全等,既让家长体会到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密切关注,也提醒家长工作之余不忘关心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相关事务的实施也采用家长函的形式征求家长的意见,彰显学校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气度,也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均用书信形式通知家长,做到有传必达,避免疏漏。一封小的书信,使学生家长更了解学校的一些教育举措,他们也更理解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不少家长也通过电话的形式与学校进行工作交流,比以前更支持学校的工作。一封小小的书信,架起了一座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三、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家长委员座谈会

我校每学期都不定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每次会议上校长具体介绍学校各方面情况,包括师资、班级设置、学校特色、教学质量等情况外,校方主要侧重听取来自家长的声音,如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双方进行了热烈、真诚而深切的交流。校长不仅让各位家委会成员随意参观校园的教室、图书室、微机室、宣传栏等各个角落。家委会成员积极为学校出谋划策,对学校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得的建议,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委会也表态今后一定会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经过家校的共同努力,2010年我校被评为松原市“标准化家长学校”。

四、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随时电话互访。

为了便于班主任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教育有的放矢,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联系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感情,给学生和家长以热情的鼓励,必要时晓以利害,委婉提出,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学生有进步时,特别是那些平常不容易进步的同学取得进步时,我们给学生和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学生和家长以热情的鼓励;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允許学生改正错误。当学生犯了错误,或与父母发生冲突,矛盾激化时,我校班主任及时家长了取得联系,一面耐心开导学生,稳住他的情绪;一面与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当发现学生有思想与行为偏异的苗头或轻微的越轨行为时,我们向学生与家长委婉说出,晓利以害,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一次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我校积极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广泛地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促进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帮助和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子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家长、学生一起聆听讲座,效果非常好,影响非常大,家长反响很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把德育真正放在教育的首位

学校是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真正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认识与素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崇高的师德、健康积极的心态去感染与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主力军作用。同时我校健全家校合作制度制度表述着集体和个人的活动秩序和行为规范,是集体和个人发展的保障。家校间的沟通合作更加重视制度的健全。我们制定了《教师家访制度》、《家长委员会章程》、《班主任工作常规》等相关制度,确保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由有序管理向着系统管理推进。我校又因地制宜,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家校联动教育 篇4

关键词:青春期,中职学生,家校联动教育,心理健康

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青春期, 个体心理发展变化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进程, 随时间而不断发展变化。就发展的全程而言, 又按个体不同心理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分几个发展阶段, 即阶段性。两者互相结合, 又相互统一。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中职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少年, 他们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使他们进入了“心理断乳期”。正如婴儿断奶一样, 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社会角色和言行都有了新的认识, 出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主体“我”的分化与矛盾, 还出现强烈的独立意向和过分依赖心理的冲突、强烈的自尊与强烈的自卑的冲突、渴望交往与孤独封闭的冲突、过度的自我中心与过多的从众心理冲突、过强的参与意识与过多的消极懒惰心理冲突等。这些矛盾冲突带来的痛苦不安会促使中职学生不断寻求自我意识的再统一和转化, 经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进入中职学校后, 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新要求都发生很大变化, 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个体有了更多的社会规范性要求, 这样就会对他们产生压力感, 一旦遇到措手不及的困难时, 他们显得紧张、不成熟, 还有困惑迷惘和无可适从, 不能很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 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因而我们需要帮助青春期中职学生顺利渡过这一困难时期, 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有许多研究表明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优缺点, 只有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才更有可能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见, 家教联动教育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敌意和虐待中长大的子女, 无形就形成了喜欢争斗、伤害别人的人格特点;父母管教简单粗暴, 专制、蛮横、不讲道理, 常以家长身份自居或者以教育者的面孔视人, 忽视孩子的自尊需求, 往往会导致子女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形成自卑或者退缩心理;如果由于父母事业繁忙, 或是父母关系冷淡紧张, 对子女疏于关心, 缺乏正确的引导, 子女容易形成冷漠、自私、胆怯、孤独、没有归宿安全感等性格特质。反之, 在父母民主、公平、鼓励、宽容、温暖、体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会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 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 家庭氛围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 心理压力减轻, 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家庭氛围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文化气氛、家庭成员的期望水平等。良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品质、人格、情绪产生好的影响。青少年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 如果家庭人员关系不稳定、不和睦, 青少年则会失去归属感, 表现出敌对、偏激、孤独等心理, 在学校可能表现出沉默寡言、不合群、自卑等异常现象。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特定的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自我价值体系和人才思想素质, 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影响着子女的学习水平、志向、态度等。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 只有家校联动、教育同步, 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我对如何进行家校联动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提出几点看法。

二、做好中职学生家校联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 及时建立家长联系平台, 增进师生多方交流

为了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我们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参谋和监督作用,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了解。如可以在班级中征求学生意见, 让学生与家长协商推荐一些关心教育事业, 自愿为学校教育管理出谋划策、献计出力, 并选举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的家长为联络小组, 能代表大多数家长的意愿。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校班级管理,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这些家长取得联系, 讨论班级重大活动方案, 反馈其他家长意见, 使他们能踊跃参与到其中, 对班内大大小小的活动进行及时交流。这样借助他们的合力为增进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社会各界间的联系, 构建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起到了起桥梁纽带的作用, 有利于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 定期召开家长会, 促进家校和谐发展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的教育现状、教育手段和培养目标的桥梁, 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和学校教育内容和环境不同, 但是目标一致, 为了达成共识, 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 促进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三维互动, 使大家对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德育教育达成共识。班主任可以搜集可操作性强、有实用性的家庭教育经验与家长分享, 优秀家长也可以准备某个方面教育孩子的经验, 给其他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好经验, 探讨家校合作教育学生的好方式、好办法。班主任还应当让家长交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 由其他家长现场作答或者讨论出有效办法。长此以往, 家长对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懂得了教育孩子的一些更好的途径, 更乐于与学校密切联系, 与学校共同营造教育孩子的良好氛围。组织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 帮助问题家庭化解矛盾, 使家庭与家庭、家长与家长之间达成共识, 改善了家庭教育环境, 从而使学校教育渠道不断拓宽, 教育优质资源得到整合, 教育合力逐渐形成, 有效促进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 有效开展主题活动, 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学校突破传统德育单打一的模式, 树立现代大教育观和大德育观, 以扶德入手, 构建学校、家庭有机结合的育人机制, 规范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过程, 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家长学校为载体, 积极宣传科学家教的理念,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的理念, 切实转变家长的观念, 在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 更要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 正确掌握评判孩子的评价标准。学习可以主题活动为抓手, 设计家校联动的德育教育。比如, 学校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参与“我爱我家”问卷调查与对话, 与孩子零距离心灵沟通, 让家长与孩子交朋友, 通过活动, 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中的好家风、好传统。同时这也使家长深切体会到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方法和要领, 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 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陆凤兰.家校网络沟通艺术浅谈[J].广西教育, 2006 (28) .

家校联动 篇5

学校教育要不断地发展、创新,需要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为了使我校在家校合作工作中再上新台阶,成为育人的摇篮和人才的基地,我校决定开展“家校联动”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共同提高。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建立健全我校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家长工作制度,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自觉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引导广大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出表率。

2、推动学习型家庭建设,提高家庭文明水平,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构建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作育人体系,使校内和校外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活动内容

教师对学生进行经常家访;多搜集学生资料,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密切家庭和学校的关系,以便学校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四、活动方式

走访

五、具体实施

(一)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必要性:一些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或简单,或粗暴,或纵容,有时甚至无计可施。为此,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谐发展势在必行,也是我校“崇德尚美”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系统的工程,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教育的基础细胞,是学校、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长学校是学校协助、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二)“家校联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保军

副组长:包鹏 余长军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时间

2015年4月、11月

(四)活动安排

1、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召开家校联动活动会议,安排活动具体事宜。

2、对全校学生进行分组,每名教师平均家访约7-8名学生。(详见活动安排表)

(五)活动要求

1、家访必须按学校安排要求进行,原则上不打扰学生家长工作或农忙。

2、要如实了解学生在家具体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以及经济情况并如实做好记录,不得随意捏造。

3、家访结束后要将家访材料上交学校存档。

家校联动制度

家校联动是教师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创建家校和谐氛围,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特制定《学校家校联动制度》。

1.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学校与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2.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实事求是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公正、公平,不虚报、不隐瞒。

3.落实执行学校家访工作制度,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及时完成对本班同学的家访任务。班主任应当对本班每个学生进行家访,重点学生要多次家访,同时及时做好有关记录与反馈工作。

4.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由政教处具体分工负责,各班具体负责实施。班主任拟好向家长汇报的提纲并主持会议,全体任科教师都有责任认真准备和积极参加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本学科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

5.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会议主要宣传学校办学思想,探讨学校发展,共谋家校联系,听取合理化建议或意见等。

6.学生在校突然不适或发病,应当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由家长领回进行治疗,如在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在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杨集乡第二初级中学

2015年3月1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办好家长学校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作用,适应当代新形式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深入课改,提高质量。

二、具体安排:

1、健全组织机构:由校长和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具体开展家校沟通,家长学校工作。

2、做好家访工作:家访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家校感情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每周家访一次,针对不同 的问题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

3、开展家长座谈会和家长接待日工作,每月一次家长会,每一周专门安排一定 时间作为家长接待日,解答家长咨询,介绍学校情况,宣传教育政策法规等,并且诚恳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做有准备、总结、记录。

4、办好家长学校:目的是以服务与家长、服务与学校、服务与教学、服务与课 改,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完善制度,制定家庭教育管理方案,指导家 庭教育方法,懂得学习型家庭,让家长懂得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懂得如何 关注孩子健康和心理健康,学习心理沟通和交流的方法等,同时,要让家庭 教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成为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 合力。家长学校还可以向家长开通家校沟通热线电话,发放家庭教育明白纸,推荐家庭教育学习报刊、书籍、网络,开展“好家长”评选活动等。

5、设立家庭教育宣传栏和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创设醒目的宣传栏、学校或 班级活动比赛、表彰会、家长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以增加家长、社会对学 校的工作理解信任和支持。

6、学校要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研究家庭教育、家校互动规律、特点,总结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探索有效途径,撰写家庭教育文章和心得体会等。

7、通过家校沟通和家长学校的工作,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总体 目标一致、教育方式一致、对学生的态度一致、对学生评价一致,形成家校 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总结要求:

家校联动工作纳入考核之中,每学期要全面总结,阶段推进,对工作滞后者要给予批评通报,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大力推进家校联动工作,为学校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

家校联动 合力助学

——杨集二中召开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家长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孩子的教育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让孩子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迎接期末素质测试,勇创佳绩,2015年3月20日下午,学校举行七、八、九年级家长会。

回顾2015年,在全体教职工齐心努力下,在全体家长和社会各界鼎立相助下,我校阳光发展,各项教育教学事业稳步推进。在14﹕15分开始的广播大会上,张校长回顾了2015年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的骄人成绩,感谢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包鹏副校长和余长军主任分别向家长们详细解读了本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详细情况以及家校联动情况。两位校长向家长们提出了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激励孩子的学习信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关注孩子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假期的学习和生活。

广播大会结束后,各班家长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又进行了交流。各班任课老师根据期末复习的要求、各学科的特点与家长们进行了探讨,各班班主任结合本班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向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家长会学校初

一、初

二、初三部分班级尝试开展高效新型务实家长会。在七(2)、八(2)、九(1)等班级教室里,班主任针对孩子现阶段各自存在的困惑与不足寻找共性,或邀请家长参与现场互动、或征求优秀学生代表意见和建议,或将家长们分成小组,根据孩子各自学习特色、成长情况,围绕本小组教育孩子中共同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寻根源,找方法,并共同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相互学习有效的教育方法,最后班主任老师又补充了许多好的教育方法供家长们参考、学习。家长、学生与老师们一起携手,为了二中孩子的未来互通有无,以期取得更好的家校合作成效。

家校联动教育 篇6

在“雏鹰假日小队”开展之初,我们在每个班级先成立一个“雏鹰假日小队”,小队成员数量在5—8名之间,待活动日趋成熟,再增加班级“雏鹰假日小队”的数目或每个小队成员的人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设计了“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手册。这本活动手册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封面为自己的“雏鹰假日小队”的拟定个性化的队名,小队负责人,所在班级名称及班主任的名字等项目;2、第二部分主要是小队成员的相关情况;3、第三部分是“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记录表,有活动日期、活动地点、活动主题、参加人员、活动方案、队员感想、父母寄语等。此部分可以根据活动开展的次数来增加;4、第四部分是“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报道,可以根据需要附在手册中;5、最后一个部分是“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总结。

随着各班“雏鹰假日小队”的纷纷建立和相关活动的一步步开展,大量的活动资料证明,我校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在家校之间架起了合作的桥梁。翻开一本本班级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手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活动,有关于传统节日主题的活动,有关于文明礼仪主题的活动,有关于慈善主题的,有关于爱国主题的,有关于读书主题的,有关于安全主题的……其中的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同时,也探索出了雏鹰小队活动的有效形式,从中我们也总结出了“捐助式”、“慰问式”、“表演式”、“宣传式”、“参观式”、“体验式”这几种活动形式,在孩子道德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捐助式”:“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有一类是以到活动目的地进行捐助的方式来开展的,这种活动方式可以让队员身临其境了解捐助对象的状况,在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我们的一些“雏鹰假日小队”曾经到孤儿院、老人馆等地开展捐助活动,现二年1班的“雏鹰假日小队”就曾经到闽候县的一家民间孤儿院开展捐助活动。在活动中,家委会成员和小队队员们带去了许多慰问品,小队员们还与孤儿们开展了一次踢球活动,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最后家委会成员还为孤儿院捐了善款。通过活动,队员们在比较中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并且培养了自己的爱心,懂得以后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单纯的说教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慰问式”:每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到来时,比如中秋节、重阳节时,我们的一些“雏鹰假日小队”就会到老人院开展慰问活动,他们给老人们带去了一些慰问品,跟老人一起聊天,一起过节。其中,福州的传统节日拗九节到来时,多个“雏鹰假日小队”的队员在家委会成员的带领下在家煮好了拗九粥,然后到老人院给老人们送拗九粥。现二年4班的“雏鹰假日小队”还别出心裁,他们在拗九了时把小区中的老人集中在一起,然后让队员们给老人们捶腿、捶背,再为老人捧上一碗甜甜的拗九粥;有的“雏鹰假日小队”还开展慰问学校和小区保安的活动,给他们献红领巾,送慰问品,让“雏鹰小队活动”扩大了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表演式”:通过物质来表达慰问是一种形式,其实,精神的抚慰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现四年3班的“雏鹰假日小队”就曾经联合一个私立学校的学生到老人院参加演出,给老人们献上了精神的大餐。这次演出非常精彩,有小品、演唱、舞蹈、相声等节目,在经过精心地化妆后,台上的演员个个投入地演出,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脸上绽开了花,仿佛年轻了好几岁似的。这样的形式极大地满足了老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又培养了队员们尊老、敬老的意识,不能不说是一举两得,也成为了“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一个亮点。

“宣传式”:提高中国人的文明水平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已经意识到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也投入到了文明礼仪宣传活动中去了。在家委会成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小队的队员们利用节假日开展了分发文明礼仪倡议书、遵守文明礼仪横幅签名、文明礼仪劝导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社区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宣传知礼、守礼的重要性。现学校四分之三的“雏鹰假日”小队都曾开展此类的活动,因为简单、易行,成为了最普遍的活动方式之一。

“参观式”:通过参观的方式来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队员们最喜欢的方式,队员们在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又接受了教育。比如,我们的低年段的“雏鹰假日小队”曾开展过参观图书馆、科技馆的活动,中年段的“雏鹰假日小队”曾开展过参访烈士陵园给烈士献花活动,高年段的“雏鹰假日小队”曾开展参观爱国名人纪念馆活动,这些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体验式”: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也重视体验式的教育,力求引导队员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一种责任意识,同时将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在开展慈善主题的活动中,队员们就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学校一位患病的孩子捐款;在开展爱护环境的主题活动中,队员们就到各社区和公园清理环境卫生;在开展培养公民意识的主题活动中,队员们就在校门口维持秩序;在开展尊师爱亲的主题活动中,队员们给父母和老师制作贺卡表达心意……体验式的活动直观、有效,也是我们积极鼓励的方式之一。

在开展“雏鹰假日小队”的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有配套,有促进:(1)定期开展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学校活动,及时地对活动进行沟通、交流;(2)每学年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家委会成员,树立典型,促进活动更好地开展;(3)每学年开展“优秀雏鹰假日小队”评选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做好宣传,激励队员的积极性;(4)鼓励小队队员将参加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写在班级博客群上;(5)保存好“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手册,并进行展示;(6)将精彩的活动剪影在学校外墙上制成大幅宣传版面予以宣传,在家长、社会中得到广泛赞誉。

家校联动教育 篇7

在“雏鹰假日小队”开展之初, 我们在每个班级先成立一个“雏鹰假日小队”, 小队成员数量在5—8名之间, 待活动日趋成熟, 再增加班级“雏鹰假日小队”的数目或每个小队成员的人数。除此之外, 我们还有意识地设计了“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手册。这本活动手册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封面为自己的“雏鹰假日小队”的拟定个性化的队名, 小队负责人, 所在班级名称及班主任的名字等项目;2、第二部分主要是小队成员的相关情况;3、第三部分是“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记录表, 有活动日期、活动地点、活动主题、参加人员、活动方案、队员感想、父母寄语等。此部分可以根据活动开展的次数来增加;4、第四部分是“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报道, 可以根据需要附在手册中;5、最后一个部分是“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总结。

随着各班“雏鹰假日小队”的纷纷建立和相关活动的一步步开展, 大量的活动资料证明, 我校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在家校之间架起了合作的桥梁。翻开一本本班级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手册, 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活动, 有关于传统节日主题的活动, 有关于文明礼仪主题的活动, 有关于慈善主题的, 有关于爱国主题的, 有关于读书主题的, 有关于安全主题的……其中的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同时, 也探索出了雏鹰小队活动的有效形式, 从中我们也总结出了“捐助式”、“慰问式”、“表演式”、“宣传式”、“参观式”、“体验式”这几种活动形式, 在孩子道德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捐助式”:“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有一类是以到活动目的地进行捐助的方式来开展的, 这种活动方式可以让队员身临其境了解捐助对象的状况, 在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我们的一些“雏鹰假日小队”曾经到孤儿院、老人馆等地开展捐助活动, 现二年1班的“雏鹰假日小队”就曾经到闽候县的一家民间孤儿院开展捐助活动。在活动中, 家委会成员和小队队员们带去了许多慰问品, 小队员们还与孤儿们开展了一次踢球活动, 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最后家委会成员还为孤儿院捐了善款。通过活动, 队员们在比较中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 并且培养了自己的爱心, 懂得以后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单纯的说教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慰问式”:每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到来时, 比如中秋节、重阳节时, 我们的一些“雏鹰假日小队”就会到老人院开展慰问活动, 他们给老人们带去了一些慰问品, 跟老人一起聊天, 一起过节。其中, 福州的传统节日拗九节到来时, 多个“雏鹰假日小队”的队员在家委会成员的带领下在家煮好了拗九粥, 然后到老人院给老人们送拗九粥。现二年4班的“雏鹰假日小队”还别出心裁, 他们在拗九了时把小区中的老人集中在一起, 然后让队员们给老人们捶腿、捶背, 再为老人捧上一碗甜甜的拗九粥;有的“雏鹰假日小队”还开展慰问学校和小区保安的活动, 给他们献红领巾, 送慰问品, 让“雏鹰小队活动”扩大了影响力,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表演式”:通过物质来表达慰问是一种形式, 其实, 精神的抚慰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现四年3班的“雏鹰假日小队”就曾经联合一个私立学校的学生到老人院参加演出, 给老人们献上了精神的大餐。这次演出非常精彩, 有小品、演唱、舞蹈、相声等节目, 在经过精心地化妆后, 台上的演员个个投入地演出, 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脸上绽开了花, 仿佛年轻了好几岁似的。这样的形式极大地满足了老人们的心理需求, 同时, 又培养了队员们尊老、敬老的意识, 不能不说是一举两得, 也成为了“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一个亮点。

“宣传式”:提高中国人的文明水平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已经意识到的一个大问题, 因此, 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也投入到了文明礼仪宣传活动中去了。在家委会成员的指导和帮助下, 小队的队员们利用节假日开展了分发文明礼仪倡议书、遵守文明礼仪横幅签名、文明礼仪劝导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在社区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宣传知礼、守礼的重要性。现学校四分之三的“雏鹰假日”小队都曾开展此类的活动, 因为简单、易行, 成为了最普遍的活动方式之一。

“参观式”:通过参观的方式来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队员们最喜欢的方式, 队员们在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 又接受了教育。比如, 我们的低年段的“雏鹰假日小队”曾开展过参观图书馆、科技馆的活动, 中年段的“雏鹰假日小队”曾开展过参访烈士陵园给烈士献花活动, 高年段的“雏鹰假日小队”曾开展参观爱国名人纪念馆活动, 这些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 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体验式”: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也重视体验式的教育, 力求引导队员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一种责任意识, 同时将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在开展慈善主题的活动中, 队员们就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学校一位患病的孩子捐款;在开展爱护环境的主题活动中, 队员们就到各社区和公园清理环境卫生;在开展培养公民意识的主题活动中, 队员们就在校门口维持秩序;在开展尊师爱亲的主题活动中, 队员们给父母和老师制作贺卡表达心意……体验式的活动直观、有效, 也是我们积极鼓励的方式之一。

在开展“雏鹰假日小队”的过程中, 我们还做到了有配套, 有促进: (1) 定期开展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学校活动, 及时地对活动进行沟通、交流; (2) 每学年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 “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家委会成员, 树立典型, 促进活动更好地开展; (3) 每学年开展“优秀雏鹰假日小队”评选活动, 在更大范围内做好宣传, 激励队员的积极性; (4) 鼓励小队队员将参加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写在班级博客群上; (5) 保存好“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手册, 并进行展示; (6) 将精彩的活动剪影在学校外墙上制成大幅宣传版面予以宣传, 在家长、社会中得到广泛赞誉。

加强家校联动的原因分析 篇8

一、家校双方在多方面存在差异与对立

1. 认识上的差异与对立。

家校脱节首先源自双方认识上的差异与对立,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 目标是为国家育人, 必然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家长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 希望孩子考上理想大学, 其关注的自然是孩子能否升学。认识的偏差使家长只关心子女的成绩, 对其他方面常常不予配合, 甚至对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展的一些实践性、公益性活动感到不满。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 家长就认为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这种认识的不一致就容易导致双方产生矛盾与冲突。

2. 利益上的差异与对立。

学校是一个整体, 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既要维护学生的个人利益, 更要注重学校的整体利益, 面对全体学生, 教师不能有所偏爱, 而应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而家长则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予以特别关照, 这种要求上的差异也容易导致教师与家长产生矛盾。再如因政府投入不够, 学校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 一些学校便打起学生的主意, 巧立名目乱收费, 这也会让家长产生不满, 形成对立。

3. 要求上的差异与对立。

学校作为集体必须做到令行禁止, 统一行动。为保证学校秩序和学生步调一致, 学校要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违章乱纪的学生会采取比较硬强的举措。而今天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往往有溺爱倾向, 对孩子倍加呵护, 珍爱有加, 容易宽容放纵。有的家长在口头上虽也会要求教师严加看管, 但一旦孩子出了问题, 要受惩处时, 则往往会向学校求情, 要求放过, 甚至对学校的处理横加指责, 提出无理要求, 这也会导致双方产生矛盾, 难以协调。

二、双方沟通不畅, 缺乏信任, 使问题未能在萌芽时及时化解

家校双方虽然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与对立, 但有着共同的目标, 因而其差异与对立是次要的, 只要双方加强沟通与协商, 问题与矛盾就能有效化解。但遗憾的是, 这种沟通与协调目前在许多学校还做得不够, 致使双方互不理解与信任, 有了意见未能及时消除, 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矛盾越来越大。

1. 沉重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无暇与家长沟通。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项事业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教育也不例外, 从内容到形式, 从方式到手段, 都在不断发生变革。特别是新的课程改革, 更让教师从观念到知识, 从方式到手段, 都要来一个根本转变, 才能适应新的要求, 跟上时代步伐。这就使教师的工作与任务异常沉重, 一方面要做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日常工作, 另一方面要对自身“充电”, 加强学习, 也就难以找出多少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 致使双方的沟通不畅, 学校的许多作法难被家长理解与接受。

2. 严格的管理制度使教师难以与家长沟通。

目前许多学校都引入企业的量化管理模式, 将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加以量化, 一切用分数说话。在工作时间上, 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作息时间上下班, 上班要签到, 下班要签离, 有的学校还采取刷卡或核对指纹的方式, 防止教师在上下班时作弊。这种管理方式虽能保证教师严格遵循学校的作息时间, 但对教师的家访却十分不便, 如教师在路上遇到家长, 本想与其交流一番, 却因顾忌会迟到而不得不作罢。家访就只能利用双休日与节假日, 而这些时间教师不仅要处理家庭问题, 有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 使教师有时想家访也难以成行。

3. 家长出门务工也使教师难以与其沟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这一名词应运而生。由于单纯的农业经营效益低下, 出于生计, 农村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出门在外, 当上了农民工。许多学生成了“留守人员”, 或与爷爷奶奶相伴, 或寄居亲戚朋友家中, 或以校为家。由于其家长一年到头难有几天在家, 这也给教师的家访与沟通带来了困难和障碍。

4. 新的通讯设备既便于家校沟通, 也使沟通难以深入, 阻碍了更深层次的沟通。

教师与家长一般都是通过手机、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 由于长途话费较贵, 学生人数又较多, 教师一般就不轻易打电话, 一般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而为减少话费, 在交谈中双方都会尽量压缩时间, 往往是三言两语便挂了电话。而QQ、视频等手段虽经济实惠, 但许多家长既不会操作, 出门在外也不便于采用。这样, 双方虽能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进行联系, 但却很难深入, 难以通过深层次的沟通来增进感情, 建立互信, 致使矛盾与误会难以消除。

家校联动教育 篇9

一、结合校情, 制订计划, 使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化

我校处于相对比较偏远落后的农村, 大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 平时得到父母的关爱较少, 很多留守儿童变成了“问题儿童”, 他们厌学情绪浓, 人生观价值观淡薄, 缺乏远大的理想, 形成了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 所以我们首先根据学校的实情, 制订了具体的规划, 并结合市级课题《家校联动, 塑造学生阳光心灵的策略研究》, 加强研究, 使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二、建立相关的机制, 促进初中生形成健康心理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让老师和家长能够面对面地交流, 既加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 也加深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班主任与家长形成长效联动机制, 面对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能共同面对, 共同解决。我校还通过移动公司开通了校讯通业务, 每周班主任都会把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 既有对学生的表扬, 也有对学生成长的鼓励, 家长自然支持学校的工作。我们加强对学校老师的培训, 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学习精神, 并且强化其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从而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我们做到了两个到位: (1) 认识到位。我们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同时我们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家庭教育与学校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并落实工作责任制, 实施工作专人抓, 主管校长具体抓, 班子成员人人抓, 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 (2) 宣传到位。经常培训初中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 帮助他们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优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使初中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灵。并为家长订阅了《家长》杂志, 有力促进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建立了辅导帮助、心理疏导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制度, 有专职心理咨询老师负责, 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辅导、疏导, 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创造机会, 家校联动促和谐

我校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 经常邀请学生家长和一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到校参观, 向他们展示我校的工作成果, 欢迎家长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同时广泛开展“爱心之行”活动, 老师与我校留守儿童一起游戏, 让孩子快乐成长。我们有十位教师主动承担起代理家长的义务与责任, 同初中留守儿童共同学习、游戏, 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环境, 并且开通爱心电话, 让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送去关心体贴的问候, 和父母进行真情对话等。教师经常为学生写寄语, 使学生在爱与责任的怀抱中成长, 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四、探索方法, 强化学校管理, 使家校联动教育工作实效化

管理就是质量, 管理就是教育。没有永恒的差生, 只有落后的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为此, 我们严抓常规管理, 积极探索新模式, 在工作中把家庭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创设家教阳光课堂, 用知识与情感去丰富家长、学生的视野, 用真诚的爱去感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家长, 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健康快乐地成长, 并将家教工作与学生日常行为准则有机结合, 广泛开展“比微笑、比文明、比守纪、比助人、比心态”等五比竞赛活动, 使农村初中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养成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心理品质。

五、优化实施, 突出重点, 使家教工作人文化

我们的家校联动工作体现了民主融合, 促进了教师、家长、学生的和谐, 突出了家长、学校、教师“三育人”原则。在实践中, 以爱与责任的教育为切入点, 突出家教责任意识, 用真情打动家长的心灵, 用宽容唤醒家长的良知, 用激励和期待点燃家长心中育人的明灯。让每一个家长都承担起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

家校联动教育 篇10

一、案例简介

案例的主人公张永洪 (化名) , 是某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学生。他出生于农民家庭, 父亲在家务农, 平时打些散工, 母亲长年患病, 还有弟弟在读大专。他是学校认定的贫困生, 一二年级的学费都是靠贷款, 平时通过校内勤工俭学岗位领取国家助学金。永洪内向少言, 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 但还算踏实用功。第二学期, 他开始喜欢上本班的一位女同学, 并通过QQ、短信等途径向她示好。但那位同学一直没有接受, 两人保持同学关系。到第五学期, 那位同学始终没有接受他, 而后, 他的情绪发生变化。当时, 我和班干部分别进行开导, 永洪逐渐恢复平静。后来, 我和其他班干部都特别关注永洪。他也顺利完成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和论文创作。可是, 就在第六学期, 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情。2010年4月30日晚, 五一假期刚开始, 张永洪与同班的几个同学在学校小超市前聚会。期间, 同学们发现永洪情绪比较低落, 独自“灌”啤酒。聊着聊着, 突然问旁边的同学:“是谁拿了我的饭卡?”, 当在场的同学否认此事时, 他又坚称某一位同学拿了他的饭卡, 并要求该同学返还。据同学们事后介绍, 张永洪的饭卡在上一学期就已经遗失了。当时, 大家以为永洪喝多了, 也不在意, 就匆匆收场, 把他劝回宿舍。此后三天, 永洪基本上是窝在电脑前, 甚至白天也顾不上吃饭。有时舍友叫他, 也不答应, 只管上网, 时而喃喃自语。舍友还反映他深夜也睡不好, 有时会偷偷掉眼泪, 偶尔又会大吼。5月4日, 永洪来到心理辅导中心。辅导中心的专职辅导老师跟他简单聊天后, 马上意识到他情绪不稳定, 并给他做进一步辅导。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谈话辅导, 永洪的情绪得到舒缓, 该老师认为他需要回家休养, 我马上跟家长联系、协调。随后, 我迅速与同班、同宿舍的同学联系, 充分掌握信息, 然后第一时间赶到宿舍。情况果然不容乐观, 永洪竟然将自己反锁在宿舍里, 拒绝与我沟通, 只顾对着电脑显示屏。经过跟周围宿舍同学的谈话, 我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向党总支书记和心理辅导老师汇报。最后, 书记指示马上跟家长取得联系, 请家长到校处理, 而在家长未到学校之前, 要加紧看护, 保障安全。于是, 我通过电话联系上永洪的父亲, 请他来学校把永洪接回去休息。但由于当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 他父亲又远在茂名, 只能答应第二天托亲戚过来。永洪的异常表现也让舍友心存惊怕, 为了确保安全, 我设法进入宿舍, 当晚就留在他宿舍里过夜, 留意观察他的动静。第二天上午十一点多, 他的弟弟和婶婶终于赶到学校。书记、心理辅导老师详细向他家里人介绍了情况, 他家里人也同意劝说他回家。可是, 永洪的情绪已不能自控。这时, 他婶婶打120求助, 由医务人员接到医院就诊。后经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初期。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 永洪的病情已经稳定并回家休养。

二、个案处理经验

本案例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贫困生教育、心理辅导、婚恋观教育、就业指导等方方面面, 其成因也异常复杂。本次事件的完满解决, 有赖于各方形成合力, 齐心化解矛盾。通过本案例的处理, 我认为在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过程中, 要抓住一个前提———共情、三个关键点———以专业心理老师为核心点, 以学生为信息点, 以班主任为联系点。首先, 必须在共情的前提下进行沟通。晓之以理, 还要动之以情, 才能融洽合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能正确把握事件的本质, 理清各方职责。在本案例中, 家长到达现场后, 系党总支书记和心理辅导老师再向他们详细介绍情况, 在他们充分掌握事件的前提下, 由家长签订《知情书》, 明确各方责任, 避免事后起争端。同时, 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 急家长之所急, 尽力为他们分忧。当该学生住院治疗后, 家长最担心他不能毕业, 三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且会影响今后的就业。于是, 我马上检查他的毕业材料, 发动党员、班干, 一起帮助他整理, 缺什么补什么。最终没有因此事耽误他毕业, 这也是他家里人最为满意的。以专业心理老师为核心点, 是指相关老师、家长都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保证工作的科学性, 避免走弯路。由于案例中的学生存在心理困扰, 而且已经出现情绪不稳定, 任何不经意的言语、行为都有可能激化他的情绪, 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只有心理辅导老师掌握专业的判断能力和辅导技巧, 因此, 整个处理过程中, 无论是家长, 还是老师, 每一步该怎么做, 怎样跟学生沟通, 谈什么内容, 都听从心理老师的建议。以学生为信息点, 是指在学生当中广泛收集信息。学生干部、舍友、同乡都可能掌握了大量的跟事件密切相关的信息, 只有多方询问, 才可能更加接近事实的全部。在事件处理过程中, 也需要尝试通过同学、朋友跟当事者接触, 包括直接的对话和网络聊天, 也会不断有新的收获。这种种信息的获得, 对事件的解决都有正面促进作用。以班主任为联系点, 是指班主任在整个事件处理中, 把握每个时间节点, 准确、全面、动态反馈信息, 发挥好家长、领导、心理老师、学生之间的桥梁中介作用。从发现异常情况, 到每次发生变化, 我都第一时间向家长反馈, 特别是家长还未能到达现场的时候, 让家长清楚小孩的状况、以及老师采取的措施, 知道整个事件的发展。另一方面, 及时把从同学、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向领导和心理老师汇报, 有助于他们作出准确的决策。当然, “家校联动”要形成长效机制, 不仅要体现在突发事件中, 还应该常态化, 重在预防, 防患于未然。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联动长效机制的思考

1. 强化合作理念, 呼唤家长教育由“事不关己”向“主动参与”转化。

强化合作的理念, 对高校来说, 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在家校联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 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高等教育中应当承担的学校教育的参与者角色, 而不是旁观者,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家长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会进一步强化其教育责任, 对学校教育也会日益关注, 从而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对接和相互促进。

2. 畅通合作渠道, 推进家校双方由“单向交流”向“互动合作”转化。

家校联动应该是家长与学校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由于高校招生范围广,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使得中小学常用的家长会、家访等沟通形式受到限制。这就需要高校在充分利用书信、电话等原有渠道的基础上, 努力开拓新渠道。网络平台的发展, 催生了很多新的电子联系方式, 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进入了E时代。高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通过QQ、MSN这些聊天工具与家长进行交流;建立家长留言板、辅导员博客、班级博客;进行“电子家访”等。虽然网络沟通方式要受到经济条件、家长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限制,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口素质的提高, 以网络作为家校联系方式将会被广泛使用。高校应视具体情况, 有效利用各种渠道, 以保证在与家长的合作中联系畅通。

3. 完善合作制度, 保证家校联动由“自愿行为”向“自觉行为”转化。

第一, 组织保障到位。目前高校的家校联动多处于松散的状态, 随意性较大, 缺少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指导和规划, 在这一点上,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在美国,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关组织的建立。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社区资源, 建立持久性组织, 保障家校联动的规范性和连续性。第二, 资金保障到位。资金保障是开展家校联动必须面临的问题, 也是家校联动持续进行的保证。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 在加大对建立相关组织的经费投入的同时, 呼吁社会和家长对家校联动的关心, 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 保障家校联动的开展。第三, 队伍保障到位。通过完善任职资格标准, 实行严格的聘用制度, 把德才兼备的干部和教师吸收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 形成一支有激情、有干劲、高素养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还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强化他们的合作理念, 提高合作能力, 增强他们开展家校联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此外, 学校可以把开展家校联动作为考核教育工作者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并纳入教育教学评估考核体系, 切实推进家校联动的开展。

摘要:作为一线辅导员, 负责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在具体学生工作中, 经常碰到一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笔者从实际工作的个案出发, 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必要引入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进而形成家校联动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心理,个案,家校联动,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跃进.高校辅导员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2]郝若平.亲师互动关系的发展与研究综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 .

[3]罗福建.大学家校合作:问题、原因与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9, (2) .

上一篇:职工培训与创新下一篇:保密环境